You are on page 1of 23

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中学)模拟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乐音体系中的音级 a1、g2、F 在五线谱上的准确位置是( )

A.

B.

C.

D.
2、七和弦第一转位的低音是( )

A.根音

B.三音

C.五音

D.七音

3、增三和弦存在于一下哪个调式中?( )

A.E 宫燕乐七声调式

B.e 和声小调

C.E 自然大调

D.E 徵五声调式

4、根据和声进行的规律,下列旋律第 3 小节应该配以哪种和声?( )

A.Ⅰ级

B.Ⅳ级

C.Ⅴ级

D.Ⅵ级
5、下列选项中的钢琴曲片段,哪一个采用了复调手法进行创作?( )

A.

B.

C.

D.

6、《乐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音乐理论著作,创作于西汉,记录了( )家音乐思想

的代表作。

A.法

B.道

C.儒

D.墨

7、下列作品不是聂耳作曲的为( )。

A.《卖报歌》

B.《前进歌》

C.《毕业歌》
D.《祖国歌》

8、下列关于学堂乐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歌曲曲调大多选自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

B.歌曲宣传女子自强、男女平等的女权思想

C.沈心工是最早开始编写乐歌教科书的作者之一

D.李叔同、黎锦晖等是学堂乐歌的主要代表人物

9、下列旋律出自歌曲( )。

A.《让我们荡起双桨》

B.《童年》

C.《让世界充满爱》

D.《歌声与微笑》

10、下列选项中,哪一场景有可能正在表演器乐曲《鸭子拌嘴》?( )

A.

B.
C.

D.

11、下列关于维吾尔族音乐说法错误的是( )。

A.木卡姆是民歌、歌舞、器乐相综合的大型套曲艺术

B.维吾尔族民歌的主要内容包括爱情歌曲、劳动歌曲、生活歌曲等

C.维吾尔族音乐的曲调多为五声调式

D.切分节奏在维吾尔族音乐中十分常见

12、四川清音代表作品《布谷鸟儿咕咕叫》使用了富有特色的( )。

A.哈哈腔

B.花腔

C.昆山腔

D.秦腔

13、我国国剧——京剧的形成距今大约有( )。

A.100 多年

B.200 多年

C.300 多年

D.400 多年

14、通过下列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年代最早的一项是( )。
A.

B.

C.
D.
15、1529 年,马丁·路德作词的众赞歌《上主是我坚固堡垒》被恩格斯誉为“16 世纪

《马赛曲》”。该曲采用的歌词为( )。

A.英文

B.拉丁文

C.德文

D.意大利文

16、下列旋律出自( )

A.舒伯特《音乐瞬间》

B.李斯特《爱之梦》

C.肖邦《即兴幻想曲》

D.德沃夏克《幽默曲》

17、《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是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创作的一部五幕歌剧,下列哪条旋
律出自歌剧的序曲?( )

A.

B.

C.

D.
18.《4 分 33 秒》是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的代表作,该曲是一首( )

A.电子音乐

B.机遇音乐

C.无声音乐

D.具体音乐

19、“呼麦”的蒙古语原意是“喉”,它的特点是( )。

A.演唱以真声为主,节奏自如,字少腔长

B.只利用喉咙本来的声音进行最自然的演唱

C.在低音区用真声和在高音区用假声快速交替演唱

D.一个人能同时唱出一高一低两个声部

20、下列四幅图片中体现的艺术表演形式,不属于同一地区的是( )。

A.
B.

C.

D.
21、《大红枣儿甜又香》、《太阳出来了》等选段出自舞剧( )。

A.《红色娘子军》

B.《沂蒙颂》

C.《丝路花雨》

D.《白毛女》

22、在我国民间音乐中,持续使用到 20 世纪中叶的传统记谱法是( )。

A.减字谱

B.文字谱

C.工尺谱

D.俗字谱

23、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包括( )
A.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

B.欣赏法、表演法、体验法

C.表演法、体验法、参观法

D.表演法、演示法、游戏法

24、“用简谱或五线谱较准确地记录作品”属于哪一个模块的教学活动?( )

A.歌唱

B.演奏

C.创作

D.音乐鉴赏

25、《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完成“音乐鉴赏”模块的学习可获得( )

A.1 学分

B.2 学分

C.3 学分

D.4 学分

26、下列内容适合作为“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教学的是( )

A.学习演奏歌剧《卡门》序曲

B.排演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

C.背诵话剧《雷雨》台词选段

D.欣赏电影《悲惨世界》

27、高中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不包括( )

A.导向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28、某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中国新歌剧的特点”这一话题,并请小组代表

发言。其中一个小组总结的非常完整,教师说到:“很好,刚才这个小组每位同学都在积极

阐述自己的观点,值得大家学习!”这位教师用到了哪种评价方式?( )

A.定论评价

B.定量评价

C.定性评价
D.互相评价

29、教师在指挥学生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时,为提示学生准确起唱,演唱前的预备

拍双手所处的位置为下列四拍指挥图示中的哪一点?( )

A.①

B.②

C.③

D.④

30、下列哪一条练声曲可以起到练习哼鸣的作用?( )

A.

B.

C.
D.

二、音乐编创题(本大题共 1 小题,10 分)

31、为《前出塞》创作旋律,要求旋律流畅,音乐形象符合诗词意境。内容如下:

前出塞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三、音乐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15 分)

32、分析下面的谱例。

要求:

(1)写出乐曲的结构名称,简要说明乐曲的调式特点。(7 分)

(2)结合歌词分析旋律特色。(8 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1 小题,35 分)

33、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选修“歌唱”的学生

教学内容:学唱《友谊地久天长》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0 分)

(2)针对目标写出教学策略与基本教唱步骤。(25 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15 分)

34、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进行案例分析。

下面是某教师在“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教授歌剧《白毛女》一课教学活动安排。(课

时 45 分钟)

1、教师讲述中国新歌剧的发展历程。(8 分钟)

2、教师介绍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8 分钟)

3、学生讨论旧社会和新社会的区别。(5 分钟)

4、教师完整讲解《白毛女》的故事内容。(9 分钟)

5、教师演唱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唱段《北风吹》、《恨似高山仇似海》。(8 分

钟)

6、学生讨论并总结歌剧《白毛女》的主题思想。(7 分钟)

要求:

(1)对案例作出判断;

(2)对教学过程客观评价;

(3)对案例提出教学建议。
六、课例点评题(本大题共 1 小题,15 分)

35、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分析课例,并对其新课教学

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弦乐器家族

【教学目标】

1、认识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弦乐器家族,了解其音质音色、表现力及在乐队中的地位和

作用。

2、通过对比、分析音乐作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

3、感受弦乐家族的音色之美。

【重点、难点】听辨弦乐器的音色以及欣赏弦乐四重奏。

【教学过程】

1、导入(略)

2、引出课题:西洋管乐队之弦乐器家族

(1)出示幻灯“西洋管乐队”排列图

(2)介绍弦乐器家族:

①小提琴:高音乐器,音色明亮优美,常但任独奏。

教师将小提琴实物拿出,让学生直观认识小提琴的外型;用弓拉一拉,让学生听听音色,

播放小提琴独奏的音乐片断让学生听。

②中提琴:中音乐器,音色较暗,常作填充和声之用,极少独奏。

教师拿出中提琴,让学生直观比较与小提琴的不同之处,用弓拉一拉,比较与小提琴的

区别。

③大提琴:低音乐器,音色柔和、丰满,拔弦效果很好。

教师拿出大提琴,让学生了解其外形和演奏姿式,再听拉弓的音色和拔弦的音色,播放

一首大提琴独曲片断,让学生了解它的音质音色和表现力。

④低音提琴:低音乐器,音色低厚,反映迟钝。

出示幻灯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形,播放低音提琴演奏的音乐片断,让学生自己区别与大

提琴的不同之处。

⑤竖琴:音质柔美、华贵,乐队中使用不多,其滑音演奏具有特殊效果。

出示幻灯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形,播放竖琴演奏的音乐片断,让学生了解其音色。
竖琴是弹拨乐的音色,在西洋管弦乐队中,没有弹拨乐组,所以将它规在弦乐器家族。

3、播放各弦乐器演奏的曲目:

(1)小提琴独奏《新疆之春》

(2)大提琴独奏《天鹅》

(3)低音大提琴独奏《动物狂欢节》选段

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小纸片,当你听到是小提琴演奏,就在小纸片上写一个“小”字,高

高举起,看谁对弦乐家族的音色辨别最准确。

4、思考讨论:提琴系列形状一样,只是大小不同,为什么音色和表现力就不一样呢?

教师总结: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高,音就高。弦乐器中,小提

琴的外形最小,弦最细,每根弦的振动频率就高,所以它是高音乐器,它反应灵敏,表现力

丰富,适合担任独奏。中提琴比它形状大,每根弦的振动频率比它低,所以音也不如它高,

大提琴低音提琴等也是这道理,外形越大,声音越低。由于外型大小不一样,所以音高不一

样,音色也不一样,表现力也有所不同。

5、介绍弦乐四重奏:由一小提琴、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组合而成来演奏的重奏

形成。

特点:声音丰满协和,充分表现了弦乐器的特点,配合非常默契协调。

播放弦乐四重奏的录像,让学生直观了解四重奏形式。

6、欣赏柴可夫斯基的《D 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如歌的行板》

(1)指导学生唱会主题。

(2)注意听辨主题出现时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初听四重奏也许抓不住特点,听不到中间声部,我们来对比一下,在没有中间声部时会

是什么效果?

①播放《梁祝》中“楼台会”片断。

画出一高一低的织体旋律线图:(即兴画)

引导学生听一高一低两条旋律明显交替出现,没有中间声部的效果。

②第二次播放《如歌的行板》四重奏。

即兴画出织体旋律线图:

7、西洋弦乐器不仅演奏西洋音乐作品,也能演奏我们民族音乐作品,如:由整个弦乐

家族演奏的合奏作品《二泉映月》就非常好听,播《二泉映月》。

8、课堂小结(略)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选 B。

【解析】做此类题目应准确判断组别和谱号。

2、选 B。

【解析】七和弦的第一转位是将根音上移八度,三音变成低音。

3、选 B。

【解析】民族五声调式和燕乐七声调式中不存在增三和弦,和声小调升Ⅶ级,与Ⅲ级和

Ⅴ级构成了增三和弦。

4、选 B。

【解析】第三小节的骨干音为 146 三个音,因此配Ⅳ级和声最为恰当。

5、选 D。

【解析】D 项上下两条旋律各自进行,为复调音乐,其它选项的左手主要起到和声衬托

作用,为主调音乐。

6、选 C。

【解析】《乐记》创作于西汉,作者刘德及门人,记录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思想。

7、选 D。

【解析】《祖国歌》为李叔同词曲。

8、选 D。

【解析】黎锦晖不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

9、选 B。

【解析】该旋律出自罗大佑的歌曲《童年》。

10、选 D。

【解析】《鸭子拌嘴》是一首打击乐合奏曲,取材于《西安鼓乐》。

11、选 C。

【解析】维吾尔族音乐的调式大多为七声音阶,七个音都可作为主音。

12、选 A。

【解析】四川清音演唱上最有特色的是“哈哈腔”的唱法,这种唱腔轻巧灵活,曲折进
行,多为连续十六分音符的顿断音,很像“哈哈”的笑声,因而得名。

13、选 B。

【解析】1790 年,四大徽班进京献艺,带入了二黄腔,后在 19 世纪初,加进了西皮腔,

形成京剧。

14、选 A。

【解析】A 项显示的是吹奏阿夫洛斯管,背景年代为古希腊时期;B 项为圭多发明的四

线纽姆谱,出现在中世纪时期;C 项为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巴赫的肖像;D 项为文艺

复兴时期弗兰德乐派最大的作曲家拉索的作品《回声》。

15、选 C。

【解析】16 世纪时,德国马丁·路德发起了宗教改革,改革内容之一是将众赞歌使用

的拉丁文改为本民族语言。

16、选 C。

【解析】该旋律出自肖邦的钢琴作品《即兴幻想曲》的第二主题。

17、选 B。

【解析】A 项为《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C 项为《威廉退尔序曲》,D 项为《卡门序

曲》。

18、选 C。

【解析】约翰·凯奇的作品《4 分 33 秒》是最著名的、前所未有的无声乐曲,该曲的

休止符长达 4 分 33 秒,创最长休止符的世界记录。

19、选 D。

【解析】呼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一个人能同时唱出一高一低两个声部。

20、选 A。

【解析】A 项为伦巴舞蹈,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BCD 三项分别为马林巴琴、拇指钢琴、

鼓的演奏,流行于非洲地区。

21、选 D。

【解析】《大红枣儿甜又香》是舞剧《白毛女》第五幕《红旗插到杨家庄》中的一首伴

唱歌曲,根据河北民歌《好八路》改编而成。《太阳出来了》是一段混声合唱,选自舞剧《白

毛女》的第七场,音乐热烈激昂,表达了人民群众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激动心情和对未来幸福

生活的憧憬向往。

22、选 C。
【解析】工尺谱是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与许多

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中国古代跟近代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

中应用广泛。

23、选 A。

【解析】体验性教学法主要强调学生的情感参与。表演法和游戏法强调学生的行为参与,

属于实践性教学。

24、选 C。

【解析】“用简谱或五线谱较准确地记录作品”是创作模块教学基本内容之一。

25、选 B。

【解析】《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第一部分中说明:据不同模块的教学容量和要求,在高

中音乐课程的六个模块中,“音乐鉴赏”为 2 学分,其余五个模块各为 1 学分。

26、选 B。

【解析】《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于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的内容标准说到:能够有表

情地演唱我国的戏曲唱段及中外歌剧选段。B 项体现了这一内容。

27、选 C。

【解析】《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中说明: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包括导向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28、选 C。

【解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如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合作精

神、探究性学习能力等,是定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评价。

29、选 A。

【解析】合唱指挥时,应在开始唱的前一拍位置打预备拍,提示合唱队员注意力集中以

及音乐开始时的速度、力度和感情。又因该曲为第二拍起唱,故在第一拍的起始位置做准备。

30、选 D。

【解析】“m”为闭口音,演唱时可以发出哼鸣的声音。练习时主要是以闭口的状态,

同时打开口腔内部,寻找声音高位置。

二、音乐编创题(本大题共 1 小题,10 分)

31、参考答案
【解析】根据歌词内容可以判定,歌曲旋律应体现节奏感强、坚定、大气等特点。写作

时需注意歌谱格式的完整性。

三、音乐作品分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15 分)

32、参考答案

歌曲为二段式结构。

第一乐段为 D 宫调式,共 16 小节,四个乐句,每个乐句 4 小节,用“起、承、转、合”

的结构方式创作而成。乐段反复一遍,最后两小节在反复时有所变化。这个乐段采用海南民

歌素材,表现乡亲们慰问娘子军战士,并表达军民团结共同打击敌人的决心。

第二乐段转到 G 宫调,包含五个乐句,每个乐句 4 小节,它的材料由第一乐段衍化而来,

以二部合唱的形式呈现。前两个乐句将歌曲的节奏拉宽,音调上移,表现了一种兴奋、自豪

的情感,从而展现了红区那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个乐句转调模进,再现了第一乐段的旋

律因素,并用一种坚定、自豪的情绪——“军民团结向前进”来结束全曲。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 1 小题,35 分)

33、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对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有

更深的感悟。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内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歌曲的

演唱。

知识与技能:感受混声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学会演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掌握怎样

处理音乐作品,更好的表达音乐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教学难点: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特点,把握正确的声音位置,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情感内
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着优美、抒情的音乐步入音乐课堂

2、师生问好

二、音乐导入

播放台湾歌手周华健演唱的歌曲《朋友》

师: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情感是什么?

生:友谊、友情。

师: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一首歌曲,让我们一同来感

受朋友间的友谊情怀。

三、新课教学

1、介绍作品:学生介绍课前查阅的歌曲有关资料

2、欣赏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感受混声合唱的效果

3、用《友谊地久天长》的副歌旋律做发声练习

通过用“啦”来演唱,学习美声唱法的基本发声(坐姿正确、打开喉咙、气息深些、位

置要高)

4、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学生聆听

(1)注意音乐的分句

(2)注意演唱时的换气

5、学生看歌谱,跟钢琴哼唱歌曲旋律

6、演唱第一段歌词

(1)学生跟钢琴演唱歌词

(2)教师提示旋律节奏特点(每小节强拍的附点节奏)

(3)学生准确的演唱歌词

7、自主演唱第二、三、四段歌词

8、歌曲情感处理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词的含义。

歌词优美、深情,怀念着旧日的友人,回想着与朋友共同走过的路,一起同甘共苦,相

互团结友爱,心里充满激情。
师:让我们有感情的演唱歌词

9、完整演唱歌曲

a 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b 选出个别学生分别担任领唱进行演唱

四、拓展欣赏

欣赏电影《魂断蓝桥》主题曲《一路平安》

1、教师简述电影情节与歌曲出现的场景

2、聆听歌曲

3、学生分析并叙说其感受

五、教学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苏格兰歌曲《友谊地久天长》,一同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

情谊。在此,老师衷心的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身边的每一份情谊,愿友谊永存你我心间。最后,

请全体起立我们共同演唱《友谊地久天长》。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 1 小题,15 分)

34、参考答案

(1)上述案例是一个问题案例,主要缺点是没有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

念,教学内容偏题,没有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教学方式单一。

(2)第一,中国新歌剧的发展历程、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和《白毛女》的故事

内容这三方面的知识全部使用了教师讲述的方法,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内容,没有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旧社会和新社会的区别不属于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更没有必要,偏离

了教学轨道。

第三,教师能够亲自演唱歌剧唱段,可以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教学形式生动,符合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四,学生讨论并总结歌剧《白毛女》的主题思想应建立在充分欣赏、体验的基础上,

但实际上在此之前并没有做好铺垫。

(3)建议如下:

第一,缩短讲述中国新歌剧的发展历程、介绍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的时间,只需

要做简单介绍即可;
第二,删除“学生讨论旧社会和新社会的区别”这一环节;

第三,《白毛女》的故事内容可以由学生在课前自主查阅资料进行介绍,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

第四,除了《北风吹》、《恨似高山仇似海》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欣赏歌剧中的其它经

典唱段,如杨白劳的唱段《十里风雪》、杨白劳和喜儿的唱段《扎红头绳》、合唱《太阳出

来了》等。通过戏剧中不同人物、不同演唱形式的唱段进行欣赏,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感

受中国新歌剧的特点。

第五,针对歌剧中部分经典唱段难度较小,如《北风吹》、《扎红头绳》等,可让学生

进行适当的学唱和表演,增加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性。

六、课例点评题(本大题共 1 小题,15 分)

35、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层次清晰,环环紧扣,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教学难点。具体

如下:

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幻灯片、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教学用具,并让学生亲

自感受其演奏方式,使得教学形式生动活泼,符合《音乐课程标准》中“培养兴趣爱好”的

基本理念。

第二,教师在介绍不同弦乐器时,使用了体验、比较、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且利用

多首经典音乐,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贯穿始终。

第三,教学中的听辨环节和画旋律线的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同学

都能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

第四,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弦乐家族,属于西洋乐器的相关知识,但教师除了给学生聆听

西洋音乐作品外,还选用了《新疆之春》、《梁祝》、《二泉映月》等中国作品,体现了“弘

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

总之,整个教学环节非常符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的要求,教学内容和

教学形式的设定也符合高中生的特点,是一节非常优秀的音乐课。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