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曲肱齋中文小冊叢書第十四種

紅白觀音儀軌陳氏註解(下)

CW3406b

英著:陳健民
中譯:關 忠
校譯:林鈺堂

紅、白觀音儀軌陳氏註解 (下) 目錄
第三章 光及其色

甲、 空性之光

乙、「吽」字之光

丙、 第二節及其光

丁、 本尊之光

戊、 七供之光

己、 第十二節歸空之光

庚、 在十三節中由空性第二次重現之光,此光與前面諸節所述相同,
但較前更光明純潔,有如銀污去盡,較前潔白多多。

第四章 此註解之總結

甲、 首先讓我來解釋〈百字明〉,它是金剛薩埵之咒。

乙、 現在我將說明本咒之意義或要旨,依照瑜伽部密宗之所強調。

丙、 總括言之,此咒之功用有三:懺罪、加持及補遺。

丁、 現在我以之總結此註解,可作為拙著中之一新功用。

戊、 茲將本儀軌外延至較低層修法,而於修此儀軌前應有之前行或輔
助加行,介紹於下。

己、 茲介紹本儀軌延伸至較高級修法如下:

庚、 西藏上師通常不將無上瑜伽部生、圓二次第傳授新到之西方人。
第五章 證量

甲、此處證量僅就本儀軌而言,並不推及較其為高之修行。

乙、向上延伸修途之證量

第三章 光及其色

對於嬉皮及好奇者,光似為十分稀有神聖之物。然而光有許多種類且來源各異。或來自疾病,
或來自邪魔,或來自罪業,或來自實修之三摩地。首先須知即使昆蟲亦有光。由發光生物學
中讀到造物中的蝦、水母、章魚、軟體動物、原生動物、鞭毛動物皆有光。彼等皆為發光之
有機體。因此人體發光有何不可?更無論聖者如觀世音菩薩,彼據稱原係古佛,為救眾生而
示現菩薩相。本章不論及各種光之分辨,以此已在拙著之《佛印密宗辨微》中說明故。此處
余僅指出照此觀音儀軌修法,於各節中應現何種光色。

甲、 空性之光

空性之光源於自然或真理之靜態三摩地,正如秋空澄藍而無絲毫為雲所障。密乘中有此教授
依本人之經驗且如古德所說,天空僅為上方而非空性光明之全部。余在此特加形容以彰此點
不僅是頂上,亦且是底下;不僅是由中國到秘魯,而且是由地獄到佛之淨土。不只是能觀者
所觀之對象,並且包含能觀者,而無觀者與被觀之物。有如一無表面之圓球。但僅憑重複修
習儀軌,如一般喇嘛與俗人所為,並不能證得稱為「常寂光」或「法身」之光。前者與淨土
有關,後者與佛身有關。因佛在法身境界無能所之分別,故此光可安以此二名。然而由於本
儀軌屬果位報身佛所傳之密法,每種經驗行者皆可預言。在修完生起及圓滿次第後,行者可
能具體地得證此果德之光。

乙、「吽」字之光

吽字包含五部。

分別代表五智之一與五大之一。各部有其本色之光。依次如下述:一、藍或白,二、白或藍
三、黃,四、紅,五、綠或黑。密宗下三部通常傳授兩個根本或種子。其一稱為中央根本或
種子。於修中央種子之本尊時,中央為白色。因此白藍二色可互換。密宗無上瑜伽部比日本
之密宗下三部有更多的調換。五部之中任一部可為本尊居中,而以其他四部為本尊四方之空
行。假如以阿彌陀佛為本尊,則中央為紅色,而西方應為藍色。其他三部顏色如常,一如前
述。讀者或問其他四種顏色如何能由空性之白或藍色中產生?這是相當科學的,並且已經由
研究專家證明。科學家用七色板(Newton's disk)來顯示日光之諸色;當此儀器快速施轉時,
顯而易見日光是白的。但於其靜止時,其七彩間隔分明。故此全由速度而定。科學家言光速
快於音速,故吾人見閃電於聞雷聲之先。但科學家從未研究思想或智慧之速度。佛法中認為
其速高於一切。

此點曾蒙大瑜伽士密勒日巴顯示,當時有一外道要求他比賽攀登喜馬拉雅群山之某一高峰。
密勒日巴只需一念即可達彼;於想到該峰頂之同時,他已到達。每一聖者皆被稱為空性之行
者。當他在靜態之三摩地中,光為藍色;當他在空性緣起之動態三摩地中,其光則隨其渡生
事業之作用而異。兩者皆屬空性,可以互換。

再者,根據科學,光是由種種波長之電磁輻射波動所構成,且如將一束光經三稜鏡折射,則
彼即依各種不同之波長而現一相對應之光譜。光譜之長波端為紅及黃色輻射光,其短波端則
為黃綠,綠,藍綠及藍。當物體之表面被白光照射,光譜中部分光色即為彼吸收,視表面及
其染色之分子結構而定。因此紅色表面會吸收長波之光。各種顏色之光度或色調不同且與白
光之混合度亦異。

科學家亦承認顏色為視覺感受之一種性質,但不知當視者見色時腦中顯示甚麼。

吾人應知在佛法意味中此三稜鏡即空性之三層面所構成之三角形。亦即三解脫:無生、無願
無相。此三皆為空性之特徵。吸收即空性之三摩地。波之長短象徵行者證入空性之程度。科
學家對於光之了解只限於物質、物理方面,或心理學中觀察並辨別不同顏色之展示所造成之
情緒衝擊。只有佛教密宗強調心物二種範圍之本性相同。因此光及其色是以心物並重的方式
來描述。較之科學更加真實完整。

再者科學認為電磁波之放射是由於發射體原子狀況之改變,並且常法是以加熱來激動物面使
其發光。但聖智光明源於非原子之空性三摩地。並且亦心亦物之聖智光明乃由拙火,或智火
激起。拙火所由來亦是融合智慧、瓶氣及空性定之三摩地。科學從未證此。然而在孟賽顏色
系統中,曾提到關於視察種種飽和色之心理及物理意義,但未及空性之智慧。故前者為業力
無明系統中之一種人類心理學,而後者為無我之明行系統,其智大異於任何科學。

若再問何以孟氏色系中列有二百六十七色,而佛教密乘中只有前述之五種顏色?

這是因為佛法之哲理包含五大及五智,且本尊身中有五大之氣及五輪,加上五是佛法中常見
的吉數。佛教中主色有五,但輔色則較之多多,而雜色又較輔色更為繁多。彼等僅由神通而
示現於壇城或報身佛。修法只需五種主色。吾人雖僅修習五方佛或五嚇魯嘎之儀軌,並不表
示僅有五佛或五嚇魯嘎。藏文書《死籍》中曾題及百佛,且大乘經典中有《千佛名經》。事
實上佛數無量。光或色亦復如是。但為便於修法僅重五色,即使外道亦復如是。

再者,個人對某種顏色之反應不能可靠地預測,因其業報各異之故。但聖光之真義及效果則
為確定而決無混淆。

很多科學家企圖描述見色之過程,但他們之間彼此不能同意。哥斯泰(Goldstein,1942),
傑拉(Gerad 1957),墨錄龐錐(Merleau Pontry 1962)及歐特( Ott 1968)各持異議,且做
過很多實驗發表一些理論。基本上各有各的人生觀及宇宙觀。悲觀者偏好深暗色,如藍、黑
及深綠色,且其人亦顯得愁悶不振。樂觀者較喜淺色,如淺黃、白、粉紅及淺綠,且興高采
烈。同一紅色對於共產黨徒好像戰士的顏面,而對於遭其摧殘之受害者則如血污及殘忍。赤
色中國與自由中國之國旗皆有紅色。台灣居民稱赤匪之旗為血腥旗,而自認其旗為青天,白
日,紅色爆竹滿地的自由快樂之旗。同一黃色,對於某些有成見者,似含有色情之意味,或
作嘲謔之用,如「黃色新聞」,而對於小乘佛教之比丘則為非常高尚與神聖,此即鍚蘭比丘
著黃色袈裟之原由。

黑色對於罪人有偷偷摸摸之意,因而有財貨之『黑市』。嗜鴉片者通常於暗室以小燈吸 ?。因
此《新約》約翰三、19:「人們愛好黑暗甚於光明,因其行為邪惡」。但對於護法聖眾,黑
色 象徵 不變之節 操。因此有許多護 法,如麻哈卡 拉,是畫 成黑 色的。這也是何以 培根
(Francis Bacon)說:「所有顏色在黑暗中都會調和」。把任何顏色加入黑色,都會變成黑
色,反之則不然。因此黑色性如鑽石,喻如金剛之不壞,亦表空性之包含一切。各人的個業
好像一副眼鏡,或綠或黑或白,由之視物,不論其原色為何,無非同色。例如本為白色,透
過黑鏡則所見都是黑色。因此人類所見諸色是主觀的而非客觀的。所以約翰‧格陵力夫‧菲
替爾(John Greenleaf Whittier)曾作下列詩句:
未 來 生 命 紗
全 以 己 色 紡
於 命 運 田 中
今收昔所種

至於拿他麗亞‧可蕾因(Nathalia Crane)則曰:

虛 弱 童 貞 女 鬱 鬱 疑 真 理
淪落愛紅顏 紛擾終無已

然而佛所見之光與人類所見者全然不同。必先消除主觀,也就是我執。如莫文( W. W.
Merwin)曾說:「沒有人是他自己的光,即使太陽也如此」。「見聖光最佳方法是熄滅你自
己的燭光」。此則為湯馬斯‧福樂(Thomas Fuller)所強調者。釋尊成佛以後曾毫無主觀地
經驗了各種光,他教我們客觀真理之確定性中的功用及玄妙。此種客觀並非真正與主觀對立
而是無有主觀之我執及其微細污染之殘餘。因此各種佛光自然調和而無眾生個業之差別。每
一個人有他自己的業、習慣、感受與情緒,這些都由我執與無明而生,亦皆於其對顏色之感
受中反映出來,有的人以為綠色代表新鮮,而其他人則覺得是羨慕與嫉妒,有的人以為白色
代表純潔,而其他人則覺得是表示死亡;多數東方人於父母喪時穿戴皆白色,而西方則以黑
衣表示哀悼。有些人覺得黃色代表懦弱與懼怕,而其他人則認為黃色象徵快樂與幸福。

然而佛教徒中能依照佛法而不為過去生之業力所控制者,根據佛教密宗之哲理而有關於光與
色之正見。他們對於光之反應總是彼此相同,並與曾在果位中體驗此等之報身佛所教無異。

在下文余將論及依照儀軌第二至第十三節所應觀之諸色。

丙、 第二節及其光

當觀空性本體時,如前述為藍色。在空性緣起出生後,顯現五種主色之光。由於所有人物都
互相照映,此五色交織混同,不只是在水平面上,並且在垂直面上。因此這五色不僅形成次
要諸色,而且形成無數種色,甚至多於科學家已辨別之二百六十七色。了解光之互相滲透之
原則比知曉各個人或物之諸色更為重要。因此在解釋此儀軌各節中人或物之顏色之前,必須
介紹光之滲透與連繫之原則底理由:

1、 由於儀軌中題及之所有人、物皆由同一如來藏或無我空性中現出,因此所有
光皆能互相滲透與連繫而無有障礙。

2、 因為所有人、聖眾及物皆無自我中心之無明,故所有光皆在?對真理中運動自
如。

3、 由於所有法之因緣皆相依與相關,故所有光皆相關且和諧。

4、 因佛性及萬法皆為公共所有,故所有光亦復如是。

5、 因為壇城據說為一神聖奇妙之幻相,故其光皆屬神聖真理,並且可現任何顏
色而無限制。

6、 因壇城及居住其中之聖眾皆如實相鏡中之影,故其光可向任何方向照射。

7、 由於神聖的大覺是所有聖光之總結,而此等聖光已知是無限的,故無光不現,
他們全組合成和諧的整體,而不能為因或果所分開。他們皆在空性之唯一真理中 。
以中國成語說即是:「因賅果海,果徹因源」。因以主色含雜色;雜色反映主色。
8、 因為證得佛光是究竟的且包含一切,故能隨其意變化各種光。

9、 因為本尊之密法功用是來自神通,所以光之變化必隨其意。

10、 因為佛之通力包括前五種(譯者註: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且
含最後一種稱為漏盡通,邪漏俱盡,故能十分自在地變化聖光。

已了解所有這些理由及原則的讀者,可以接著就以下各節中所題及諸光分別作觀。當依此等
原則觀之,而不以各色為獨立者。至於各個人、物應觀為何色,詳如下述:

(一)、 羯摩杵有五色如下:中心藍色。不論世間方向如何,本尊前方為東,白色 。
本尊右手邊為南,黃色。本尊後方為西,紅色。本尊左手邊為北,綠色。

(二)、 諸牆之色:諸牆之外有五大圍繞,空大藍,水大白,地大黃,風大綠,火
大紅。髑髏牆白色,蓮牆白色,杵牆為黃或五色。

(三)、 壇城之地由各種珠寶鑲成,各有其色,例如中央由藍色珍寶、藍寶石或土
耳其玉做成,東邊是由白色之銀、水晶、珍珠或瑪瑙貝做成。南邊是用黃色的金
或琥珀做成。西邊是由紅色之瑪瑙、珊瑚或紅寶石做成。北邊是由綠色的玉、翡
翠或綠柱玉做成。

丁、 本尊之光

白觀音白色,紅觀音紅色。皆戴五佛寶冠,其色依次為藍、白、黃、紅、綠。

白觀音為瑜伽部之本尊。其身內應觀心輪如蓮。此蓮為白色或雜色;蓮上月輪白或淺藍色;
月上有白色或紅色之種子字啥。月輪邊上有六咒字圍繞,其色依次為白、藍、雜、黃、紅和
綠。

以紅觀音為本尊通常是在無上瑜伽部修的。但有些上師喜歡傳瑜伽部的紅觀音儀軌,如上冊
所述,作為已受無上瑜伽部灌頂而尚無力實修二、三灌者之前行。紅觀音體內諸光與白尊同
惟其咒字有十,前四字:嗡白、阿紅、吽藍、啥紅。若欲知二灌紅觀音身內諸色,應觀:頂
輪白、喉輪紅、心輪藍、臍輪黃、密輪綠。三脈:右紅、左白、中脈外白內紅。眾小輪:右
臂者皆白,右腳黃,左腳紅,左臂綠。十指及十趾各有三小輪,由根至尖端皆依次分別為紅
白、藍。

戊、 七供之光

兩種水皆為白色;花紅;香黃;燈藍;塗香?或綠;食子則白色表素,紅色表葷。食物供品普
通謂之三白三甜。三甜之中,糖白色、黃糖棕色、蜂蜜黃色。奶油、牛奶及乳酪皆白。

外供為供化身佛者,雜色。內供肉為紅色,酒黃色,以供非素食之化身佛。密供為五色,來
自嚇魯嘎變身之蓮、杵,以供報身佛。密密供為常寂光,淺藍或白色如秋空,以供法身佛。

至於音樂,七基本音各有其色,恰如牛頓色板:「?」紅色,「雷」橘色,「咪」黃色,
「發」綠色,「索」藍色,「拉」靛色,「梯」紫色。因此一曲可展示此七色多次。

己、 第十二節歸空之光

此光與第一節中空性之光相同。正如牛頓之七色板,當空性圓滿時,智慧完全化光,以光速
進行,到達其極致。表面上只有白或藍光,如秋空,實際上則七色均已收入此最極之白光內
在第一節中空性發自塵世邪惡之業及人物,而彼等之色亦為七種或五種混雜,但均帶有黑色
第二次歸空來自壇城聖眾及聖物,而其各色皆十分明亮純潔。

庚、 在十三節中由空性第二次重現之光,此光與前面諸節所述相同,但較前更光明純潔 ,
有如銀污去盡,較前潔白多多。本尊及壇城之外觀亦更清晰純淨,救渡事業更加方便自
在。

所有各節中已述之種種光及色構成一個和諧交織之組合。故法界有如一透明水晶球。其東南
西北上下六方如六鏡。各色光自壇城中所有人、物及事業放出,或為七色群或為主色群中之
多種光束,如我在各節中所指出者。多種各色光線由東方成群照射出來,然後由西方反射,
同時並將西方之光色傳東方。然後此兩方合光照向南方,而使南光照臨北方。如此四方之光
彼此互映。其色不僅為主色且成次色,進而成為雜色。由四方合光照向上方,並使上方之光
遍照四方,然後此各色光再照向下方。由上下兩方色光變更複雜,其色調變化無窮,豈止科
學 家 所 說 之 二 百 六 十 七 種 。
我們總是談到圓滿的正覺(Full Enlightenment),這個英文字的字根是「光」(Light)。故
知若有人真能證到如此完滿交織普照之光,則無疑即將成佛了。

第四章 此註解之總結

普通一個註解只解釋術語、定義、發音及科判。本註解則不同。我要指出本儀軌所依據之所
有哲理背景及其密法之善巧。

密法是一種瑜伽,亦即哲理與實修之合一,使抽象之理論成為具體之證量而達到成佛之最終
目 的 。
我已解釋過所有的術語、觀想和咒語。但〈百字明〉則故意在早先的說明中略去,以便在本
章中以所有原則與哲理之摘要來結束本註解。

甲、 首先讓我來解釋〈百字明〉,它是金剛薩埵之咒。金剛薩埵既是專名,也是所有菩
薩的通稱。在四加行中,此咒屬專名之金剛薩埵而不屬其他菩薩。因為本儀軌是屬偉大
的古代菩薩觀世音,故此咒中之名字不是金剛薩埵,而是觀音菩薩。有些儀軌中此名並
未換過,這並不是錯誤,因為每一本尊都是一尊金剛薩埵,而金剛薩埵是每一密宗嚇魯
嘎的共同名字。如果其名改為本尊之名,尤其是在本儀軌中,則更有效而易感應。我已
在儀軌第九節中列出全咒,且每句皆加以編號,現依次解釋各句:

1、 嗡、阿哇落底貼瓦拉、沙麻雅。呼其名及沙麻雅。此處沙麻雅意為其誓句、
大願或戒律。無論何時一尊之名被呼,則其高尚的品格即與之完全相連而蒙感召;
無論何時任何人祈請及尊重本尊的沙麻雅,其誓言即化為行動,而其大願則圓滿
達成。其戒律即依其真正傳統而持守,毫無變更。如果僅稱其名而不及其誓句,
他可能降臨但不一定真正相助;如果你兩者都呼籲,則他必須幫助你,因其願已
被同時祈請。正如你呼喚愛人之名,她會來就你,但如果你說:「你還記得當我
們初見之時,你說:『愛我當如細水長流?』(誓句) 」她會記得而立刻擁你、
吻你!我們敬愛我們的本尊亦應如是;他經常依照他的誓句來加持我們。這是無
可置疑的。

2、 媽努扒拉亞。請讓我不要忘記我純真的自性,或是,由於你的誓句請保持我
於純真的自性,即空性之中。這是有關於第一節觀空的。當一個人住於空性時,
他是被本尊所保持的,他與本尊同體。他永不為本尊所遺忘。他與本尊合一。

3、 阿哇落底貼瓦拉、貼諾扒替渣。請賜給我成就金剛薩埵,此處金剛薩埵指金
剛總持,他是五方佛之上師。這是一種菩提心,在修任一法之前必先發起的。為
救所有眾生,必先成佛方能從事所有神聖之救渡事業。普通一般儀軌在第二節觀
想壇城之前先列四無量心。但本儀軌是為已修四無量心者所著,故從略。據說
〈百字明〉可用以補足任何儀軌之任何欠缺。

4、 濟捉米巴哇。請堅定我的空性。這顯然地指出應堅定地住於空性,本儀軌中
以下所有觀想有如層層樓房築基於空性之磐石上。

5、 蘇托給由米巴哇。請賜我瑜伽之受用。此與三灌之金剛愛有關,亦即紅觀音
之密修。然而白觀音之空悲雙運亦屬一種瑜伽之受用。

6、 蘇波給由米巴哇。請賜我不違背空性;就是說,縱在大樂中仍能配合空性。
密勒日巴尊者對金剛愛之秘密教授強調:「大樂生起時要享受空性;空性生起時
要享受大樂!」此處雖然我們只談到觀想,我們在觀想由空性緣起之事物時,應
保持空性;並且在想到空性時,保持觀想。第十三節之本尊再顯即屬此種合一。
至於空悲不二,我得更加仔細解釋,因為它的極端重要性影響所有過去諸佛之證
果,並為所有古德所強調者。

凡夫之圓覺乃為罪所障。事實上每一個人違背空性時多多少少有罪。罪因即是不能保持空性
而放棄之;犯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無明煩惱而造損人之惡業。了知違背空性之危險,一個人就
永不會造罪。當一個人住於空性時,彼即無自我,又何必要去造罪?當一個人的自我消失時
亦無有他人,更有何人可被損害?!此亦為大悲之根源。由眾生共有之空性本體而在個人心
中喚醒同體大悲。誰會以己手自傷其腿?此亦無緣大悲之根源。這不是像一個丈夫只愛其妻
當所有眾生同體則不需其他特殊條件。一個人不會說:「我眼屬我,但我鼻則屬於他人」。
因為我們皆是同一體之各部分,我們應愛護它。空性與十法界是同一體,而『十法界』是一
個比宇宙或世界更廣大之名詞。

有云:修空圓滿時得證大悲,修悲圓滿時可證空性。我的黃教上師嚴定曾?述一個著名的故事,
值得在此介紹:從前有一喇嘛專修大悲。因此他以觀音為本尊。雖經多年專修,彼仍未得甚
深之空性正見。在預備觀音儀軌用之木製經板時,他想到自己之缺乏智慧。他雙目含淚向觀
音祈禱:「若我終究能證空性,則此經板擲空而不墜,否則落下」。隨即以板投空。即刻被
文殊菩薩接住,並安慰這位喇嘛說:「觀音與我是一,大悲與空性不二,你不久即可了知」
因此這位喇嘛終於得見空性。

當我聽完這個故事,不禁流淚很久。如今我憶及和寫出這一故事時,仍然為這位喇嘛立刻得
到感應而流淚。用我們普通英文來說:空性之中「無我」,「利他」即是大悲。二者有相同
之特性,有如一張紙的兩面,當一個人能夠無我,也必能利他。前者是空性而後者是大悲;
二者是同一的。

談到空悲不二是很容易,而圓證則十分困難,讀者請參考我所著之《佛教禪定》( Buddhist
Meditation:Systematic and Practical)第一、二兩版中之 212 到 216 頁。該處有表解,並含有
我個人之部分經驗。

7、 阿努拉脫米巴哇。願我不失樂之本體。此樂之本體即空性;樂本身是一種空
性緣起。第六句所說,一個人不應該違背空性,是指空性之本體,而第七句則是
關於空性之緣起。如密勒日巴尊者所教授者,此二者必須圓融為一。一般而言,
每一緣起均應與空性配合,尤其是紅觀音儀軌中第三灌金剛愛之修法,空性是此
修法之主。

8、 沙哇悉地米渣亞他。請賜我圓滿成就。這是綜合所有的救渡事業。它包含本
儀軌一切修法。除證空性之外,所有其他各節均直接或間接與大悲有關。雖僅行
者依儀軌修持,然整個修持與每一眾生有關且為彼等迴向。我為眾生而禮拜,我
為眾生而供養,我為眾生而唸誦,我為眾生而懺悔,我為眾生而讚佛或本尊。當
所有各節均已修畢,應將此功德完全迴向所有眾生。如此大悲可經由這些祈禱文
而達到。
9、 沙哇卡媽蘇查米。請賜我所有善行之自在,當行者下座而明顯地成為本尊於
日常生活中,他事實上把所有的親戚、朋友、宗族、家人與整個社會聯繫起來,
並以種種善行幫助他們。他應以本尊之行為己行,以本尊之語為己語,以本尊之
意為己意。在其善行中沒有自私和無明的障礙。行者於積集功德上得自在,此即
此句咒語之意含。

10、 契蛋喜揚古魯吽。請賜我金剛心之大勇。此亦即請求最重要的菩提心;此心
含有大勇,使修法和日常生活中皆能實行大悲。一個人為何膽怯?當作善事時,
他使『我不敢』耽誤了『我願』,因為他鄙俗嗎?因為他有自我和自私。他有以
自我為中心的慾望,所以他怕失去他所慾求的。他已隔離空性。當他住於空性中
時,我執已除,因此無欲,因而變成勇猛如獅,堅強如銅;他即是能為一切眾生
作所有善事的一尊金剛薩埵。因此西藏佛教稱所有男性菩薩為勇父,女性為勇母。
大勇是每一行者所必備的,尤其是在此邪魔充斥之末法時期。

11、 哈哈哈哈火。請引導我得五智及其功用。梵文『哈』字有任何事物之因皆不
可得之意。這五個哈字(最後火字亦以哈字為字根)代表空性之五智。本儀軌所
修各項皆與五智有關。本儀軌所修五智之功用大要如下:

(一)、第一節與第十二節(歸空)之空性皆屬第一智—法界體性智,其意為宇
宙 一 體 之 智 慧 。
(二)、在儀軌之修習之中,各部分與各種行為所放各色光皆屬大圓鏡智。
(三)、第四節之灌頂及第八節中之觀咒皆顯示人格之特質。前者表因位及果位
本尊之平等。後者表行者本尊與眾生本尊之平等,故皆與平等性智有關。
(四)、所有各節之觀想皆與妙觀察智有關。當知觀想不類僅以眾生之肉眼視物,
而是以完整之五種眼而觀。此是甚深佛教空性哲學之智慧,而非僅屬凡夫意識之
思想。

五 種 眼 如 下 :
( 1 ) 、 肉 眼 — 眾 生 所 有 。
( 2 ) 、 天 眼 — 天 神 、 天 使 所 有 。
( 3 ) 、 慧 眼 — 羅 漢 所 有 。
( 4 ) 、 法 眼 — 菩 薩 所 有 。
(5)、佛眼—佛所有。

(五)、所有行為如第六節與第十一節之禮拜、供養、以及第七節與第十一節之
讚誦皆與成所作智有關。此即圓滿自利利他雙重事業之智慧。至於日常生活中之
實際行為,如第十三節所強調者,本尊的行為應完全依照成所作智。這就是何以
密宗為果位之教授。密宗行者不應再想自己仍是俗人。

以上(一)至(五)略說五智,但五智終究是不能如此細分的。他們是一體而由空性衍生的
行者必須修空性定直到證悟;然後便得通達五智而起用。

12、 巴噶溫,阿哇落底貼瓦拉、媽米母查。所有諸佛及觀音,請勿捨我於汝等之
大事業外。此特定句意含懺悔與贖罪之功用。有云,如要懺悔還淨,應誦〈百字
明〉咒。但此咒全體並不只為懺悔與贖罪,如我以上所說明者。此句包含大危險 ,
但此意含少有人知。因此我必須加以指出。我們淪於人道或其他眾生道是由於離
開神聖的諸佛菩薩之大事業而開始。不斷的輪迴不會停止,直到我們再回到諸佛
菩薩的大事業。一旦我們被他們攝受或救脫時,我們就罪業得消,本性回復,與
空性合一並且大悲得以滋長。所以,離則受大苦,歸則成大業;何等重要!我通
常誦此句則警覺垂淚。我總是想到這個譬喻:如果母親罵我或打我,雖苦仍可忍
受;但如母親棄我而去,永不再見,則較任何處罰更為悲哀難受。所以親愛的讀
者,誦此句時,不要只如風過唇間,而是要思考、警覺與注意。

13、 阿哇落底貼瓦拉、巴哇。或離汝等之金剛自性。此處金剛自性即指空性。凡
人極易違背空性,故第一節即修觀空。再者,人在行善時或有偏執,亦是違背金
剛自性。因此本儀軌第十二節再修歸空。

14、 麻哈、沙麻亞沙朵。令我住於廣大空性之甚深三摩地。通常儀軌於歸空之後
要行人修大手印定。此種空乃是一種直接與法身光明合一之甚深三摩地。因此在
觀想各節中所放諸光,或在觀空各節中法身之根本常寂光,皆與此咒有關。

15、 阿、吽、呸。請賜我證空性「阿」,佑我得大悲之利用「吽」,及降魔
『呸』。此最後三字有上述之三種功用。所以在修空性三摩地時,此咒可止於頭
一個字『阿』。有時為救渡他人,則可止於第二個字『吽』。如欲降魔,則高聲
誦第三字以誅魔或退魔。

持誦〈百字明〉以作為四加行之一時,則以第一字『阿』結尾,因為『阿』為空性種子,故
可淨除一切罪。

乙、 現在我將說明本咒之意義或要旨,依照瑜伽部密宗之所強調。此部密宗現仍盛行於
日本之高野山密宗大學。此項說明係得自瑜伽部密宗上師,尊貴之大居士及唐密或日本
密宗之大阿闍黎,馮達庵。此咒分為七部,前五部各別與五方佛部之一有關。

1、 第一部,由第一句至第四句。此屬佛部,行者求此部之加持以得堅住空性三
摩 地 。
2、 第二部,第五句及第六句。此屬金剛部,行者求此部之加持以得喜樂。如在
三灌時誦此表金剛愛之大樂。此乃未受第三灌之瑜伽部密宗行人所未曾夢及者。
3、 第三部是第八句,但作為第七句來誦。此與西藏之次第不同。此句屬寶生部,
行者求此部之加持以得無上摩尼寶或金剛杵;此在藏密無上瑜伽部三灌之密意則
表 男 性 生 殖 器 。
4、 第四部是第七句,他們則誦為第八句。此屬蓮花部,行者向此部求?妙美好之
物 , 或 在 三 灌 之 意 , 則 為 年 青 美 麗 之 空 行 母 。
5、 第五部是第九句。此屬事業部,行者求此部之加持以得成就各種渡生之善事。

6、 第六部是第十句。此屬五部之總體—大吉祥三摩地,行者向此請求金剛心之
大 勇 。
7、 第七部是自第十一句到最後之第十五句。此屬最終極之成就,行者向此請求
空悲圓融一體的本尊三摩地。

所以〈百字明〉在東密瑜伽部為本尊之修法而毫無懺罪之意。但在西藏無上密宗,此僅為懺
罪之基礎。已學瑜伽部者,無論在西藏或日本,皆知此咒之重要。但通常大多數西藏學者或
喇嘛皆忽略瑜伽部密宗而直接從學於無上瑜伽。我提醒他們注意及此。

丙、 總括言之,此咒之功用有三:

1、 懺罪之功用。此點東密行者應知,我已於前面指出有關懺罪之意義。
2 、 五 方 佛 部 加 持 之 功 用 , 此 點 西 藏 喇 嘛 應 注 意 。
3、 補足各種儀軌及修法之功用;任何缺漏、遺憾或錯誤皆可以此咒補償圓滿贖
清。此項功用經常為喇嘛所實施。

丁、 現在我以之總結此註解,可作為拙著中之一新功用。

以下各段?述有關本儀軌四瑜伽之內含並外延,及其低級修途與高級修途。

金剛乘分為四部瑜伽,即:事部、行部、瑜伽部及無上瑜伽部。本儀軌究屬何部?是否只屬
瑜伽部而與其他三部無關?不是——

傳統上有兩種修習整個密法系統(四部瑜伽)之法。一為日本方式,延襲中國唐代密法,為
著名之三大瑜伽士善無畏,金剛持及不空所傳。他們依次分修各部,有條不紊。另一為西藏
方式;其大多數儀軌試將四部瑜伽全部攝入一軌之中。現在讓我指出本儀軌中所有四部瑜伽。

1、 事部:在上座修此儀軌之前,行者必需準備種種供品,禮拜佛案上之本尊,
以奶油及糌粑作食子以及上香,點燈;此即事部瑜伽,意為事奉諸佛。在東密中
有『事佛十八道』,各道皆有其特別之咒語、手印及觀想,均甚仔細保存至今。
此十八道已介紹於余之英文小冊《藏英顯密佛學小辭典,第二部》( A short
dictionary of Tibetan-English Buddhist terms, Exoteric and Esoteric, Part II)。此十八
道亦有藏文譯本,但尚未應用於實修。然而東密強調「三密相應」;身所結印,
口所誦咒及意所觀想,應協調一致,方能使諸佛與行者之間有感通。西藏喇嘛及
信徒應循日本之榜樣。

2、 行部:咒語之唸誦屬行部瑜伽。應遵照六支而行,亦即:
( 一 ) 、 勝 義 支 : 即 觀 空 性 。
(二)、聲支:即『阿』字為一切聲音之母,阿字義為『無生』,與空性同義。
( 三 ) 、 字 支 : 即 咒 語 之 每 一 字 皆 有 空 性 之 意 含 。
( 四 ) 、 色 支 : 即 咒 字 及 所 放 光 之 顏 色 。
(五)、手印支:日本下三部瑜伽之每一咒語均配有手印,且均精心地保存與實
行 。 而 西 藏 有 些 手 印 則 異 於 日 本 的 。
(六)、像或本尊支:即應具本尊心以唸誦。此項有時為日人所忽略,故其祖師
空海曾說:「行者應想自己為本尊」。而在西藏所有修學無上瑜伽的喇嘛均知修
生起次第即是轉自身為本尊身。

3、 瑜伽部:此部將所有密續分為二大部:一為胎藏部,另一為金剛部。無上瑜
伽部母續與父續之分亦基於此。在西藏此二密續亦稱為不二密法。在日本瑜伽部
行者須兼修此二部。而西藏無上瑜伽部修士則僅可選修其一。藏人忽略瑜伽部密
宗所屬此二部,甚為可惜。他們事實上有此等密續,但不重視。依本人經驗,此
二大部諸法中,胎藏部之五輪塔觀及金剛部之五相成身觀均應修習以為生起次第
堅固有成之基礎。於本儀軌中,如行者曾修此二種觀想,則與五輪塔觀有關之壇
城觀及與五相成身觀有關之本尊觀皆極易成就。關於五相成身請參閱拙作英文小
冊新編第七五號〈如何轉人身為佛身,第一部〉。( How to Transform a Human
Body into a Buddha Body, PartⅠ)。

4、 無上瑜伽部:大多數儀軌,特別是紅教大德所著的,則提及大圓滿;白教所
著的則提及大手印;只有黃教在歸空一節中合理地稱之為觀空定。行者應住於此
定上片刻。當然此指尚未領第四灌頂,或雖已領之而尚不能實修大手印之行者。
在歸空時,彼只能觀想空性,而非實修大圓滿或大手印。事實上小乘行者所修空
性與大乘行者所修者,以及大手印行人、大圓滿行人或禪宗已開悟者所修者,皆
各各大相逕庭。而宗喀巴大師強調各乘所修之空性為相同。本人?不贊同;曾以
中文著一長論加以辨別。本儀軌屬瑜伽部而非無上瑜伽部。故不應涉及大手印及
大圓滿。然對已學大手印而仍用此儀軌者,則歸空時為修大手印或大圓滿之良機。

此點雖著名學者亦未明辨。如密勒日巴之大弟子岡波巴於其名著《解脫寶莊嚴論》(The
Jewel Ornament of Liberation)之第六智波羅蜜中提及大手印,見滾特博士(Dr. Guenter)譯
本之第二百一十六頁。他似乎亦將智慧波羅蜜與大手印混為一談。筆者曾就此點致函滾特博
士,但其覆函未置可否。猶有進者,有些西藏學者,其證德遠遜於岡波巴大師,著作大量的
大手印書籍,局限大手印而混認其為大乘之觀空。筆者曾以中文著一鉅本《大手印教授抉
微》,出版於香港。此書中已將混入大乘觀空的密續完全由純粹且精要的大手印範圍中掃除
此中文書已經免費分贈全世界許多重要的圖書館。我希望將來有人將此書譯成英文以享西方
人士,並譯成藏文以供養眾喇嘛。
5、 有一位美國居士曾問我:「有無專論四瑜伽之書?」上文已清楚地界定四瑜
伽。但只限於所有瑜伽之分類。目前尚無單冊書包括四瑜伽。筆者曾於西藏著作
中涉獵及此。彼等一如世間教育之分類,有小學、中學、大學及研究院。並無一
書能統括所有十二至十五年之教育。

戊、 茲將本儀軌外延至較低層修法,而於修此儀軌前應有之前行或輔助加行,介紹於下 。
由本儀軌之內容,當知何者為本法之較低前行及何者為已開始修此法者之加行。

1、 由第一節可知空性為壇城及本尊之根源。如尚未修習大乘之第六般若波羅蜜,必須依大
乘教義作輔助加行。拙著之《佛教禪定》(Buddhist Meditation: Systematic and Practical)包
含許多精要教授,可供讀者參考。

2、 由儀軌之第二節,可知有兩次觀想蓮花。首次之大蓮花為壇城之基礎;其次則為本尊之
蓮座。二者皆象徵出離。行者應由小乘學習出離。可參閱本人所著書籍及小冊。嬉皮們強調
脫離(Drop Out),但如未曾修學小乘教義及實修出離,不為真正之脫離。已學小乘教義而
仍未實際脫離者,應羞對彼等嬉皮;且儀軌中之蓮花觀想不能實現。

3、 在第八節觀想心中咒輪時,想月輪於蓮花上。此月即為菩提心之表徵。修菩提心為大乘
極重要之課目。如尚未於其整個體系中修之,尤其是前三種菩提心,即願菩提心,行菩提心
及勝義菩提心,應仔細補修。否則月輪不能如儀軌所教地現起於心中。此儀軌中菩提心與第
四種三摩地菩提心有關。此種菩提心之上尚有第五種滾打菩提心或紅白菩提心。此屬向高級
之 修 法 延 伸 。 讀 者 請 參 閱 本 人 所 著 之 《 如 何 發 展 菩 提 心 》 ( How to Develop The
Bodhicitta)。如行者精於此修行,則可生起大悲並具足如本尊四臂觀音之功德。

己、 茲介紹本儀軌延伸至較高級修法如下:

於修習本軌至少三年之後,可進修下列無上瑜伽之理論及善巧。

1 、 生 起 次 第 屬 第 一 大 灌 頂 之 範 圍 。
2 、 圓 滿 次 第 屬 第 二 至 第 四 大 灌 頂 之 範 圍 。
於白教中,瑜伽部通常觀想白觀音為本尊,而無上瑜伽部則修紅觀音,其中有四種修法:即
外、內、密、密密。他們依次配合四大灌頂。

日本並無此向上延伸之修法,故彼處無最高成就者。但西藏史中大成就者極多。就世間成就
而論,日本遠勝於西藏,因其認真修行下三部瑜伽之故。願兩國各知其短,進而互相補充學
習。這是筆者的勸告。

庚、 西藏上師通常不將無上瑜伽部生、圓二次第傳授新到之西方人。而不往彼處就教者,
必全然不能得此等高深教授。在此等情況下,唯一的學法是讀書。

1、 拙著《佛教禪定》(Buddhist Meditation: Systematic and Practical)第一及第二


版之第 278 至 287 頁,討論生起次第。

2、 前書之第 287 至 316 頁,討論圓滿次第。

3、 筆者故友伊文溫茲博士( Dr. Evans-Wentz )所 編之《西藏瑜伽及密法》


(Tibetan Yoga & Secret Doctrines)頗有用處。只讀本文而略去此博士之解釋。

當然特別是學習密法,親侍之上師是被渴求而一向罕有的。但地球如此廣大而上師如此稀少
現值末法時期,惡魔毛匪已將許多喇嘛由西藏趕到外國。目前美、英、瑞士、德國、澳洲及
加拿大均有喇嘛居住;但其中多數為難民,而僅有少數是上師。於此少數上師之中,更少有
具備密法所要求之種種條件、特色、資格或功德之真正上師。將來密法會僅由報身佛傳授已
證無生法忍之八地菩薩。賢劫千佛之中僅有二佛傳授密法。其一為世尊釋迦牟尼佛;另一為
將來之獅子吼佛,其前身即當今之大寶法王。不消說目前所有號稱密宗上師者皆尚未證得報
身佛。但誇張一點來說,既然釋迦牟尼佛承認有辟支佛能不靠上師自己覺悟,何以現代學徒
之僅以書為上師者不能多少獲得密法之成就?

因此貧於財產而富於熱誠、菩提心及智慧之出離者可以僅依全世界各國立圖書館所收藏之拙
作之導引實修而圓證大覺。富裕者則可合於理想地尋求上師;此即先飛去錫蘭學小乘,然後
至馬來西亞或新加坡、香港及台灣學大乘及禪,再來則去日本學下三部密宗,最後可停留印
度之達蘭沙拉(Dharmsala)學黃教之無上瑜伽;錫金學大寶法王及特別是密勒日巴之教授,
然後到加侖邦學紅教蓮花生大師最高之大圓滿。中產階級小有資產而非大富者,可直接來加
侖邦學習最高瑜伽並且其下所有較低之瑜伽,大乘及小乘,此處亦有,一如彼等所在諸國。

第五章 證量

甲、此處證量僅就本儀軌而言,並不推及較其為高之修行。

1、如修習第一節成功,死時可證法身。依據密宗哲理,任何有情即使從未修過
觀空,於臨死時與聖者具同等機會開展法身。但曾修密法之觀空者,可將法身現
起之時間延長;修行得力者可利用此機會以證法身。他甚至可能自然地圓證大覺 ,
決無疑問。

2、如修第二節壇城觀得力,則於死後不受苦於中陰。不為恐怖之幻景或聲所擾。

3、如修本尊觀,不論因位者或果位者,得力,可於中陰時現起而得真正本尊之
加持。此為第三、四及五節之證德。

4、如能勤懇修第六節之供養及第八節之讚頌,甚至可於此生致富成名,平步青?。

5、此咒之圓滿感應為所有西藏人及中國人所熟知。多種感應錄皆已刊行;傳說
之故事、奇蹟及神通靈感亦不少。再者,此咒觀於心輪,該處為八識及命氣或靈
魂(此為他教之名詞)所在。如觀蓮成就可免胎生(如哺乳類);如觀月輪成功,
可對治濕生(如魚類);如觀種子字,如啥字,有成,可免卵生(如鳥類);如
修本尊觀純熟成就,則可對治化生(如天或鬼道)。一旦成佛則很可能成為徒眾
甚多之救主。

6、如修懺悔有成,則行者因罪淨而感身輕。他可能夢到自身乳浴或嘔吐黑物。

7、如修第十三節之本尊再顯成功,必可往生本尊淨土。

乙、向上延伸修途之證量

於修本儀軌至少三年之後,可進修無上瑜伽之生起及圓滿次第;行者可能真正成為與果位者
無二之本尊。本人在錫金時聽說有一喇嘛名「紮卡」。彼長期修行以四臂觀音為本尊,並確
實成就具備四臂。其侍眾皆曾目睹喇嘛運用四臂。有一次當地縣長來訪,彼即以上二臂著僧
袍,下二臂著僧裙(西藏寒冷,喇嘛均著裙),其四臂曾如此多次為眾所見。至於內證之大
悲、深空及光明,則僅為已完全就者所能全知。本人甚喜恰於金?年金月之滿月日完成此註解。
願以所有功德?向所有眾生,遍令皆得成就其本尊。願所有修紅觀音者皆得如亥母之空行女為
其助伴,直至圓滿成佛。
[Home][Back to main list][Back to Chenian][The Tantric Ritual of Avalokitesvara White and Red, Volume II]
[Go to Dr. Lin's works]

Object 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