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山野教育活動安全與風險管理探討

李晟瑋 / 國立宜蘭大學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學系助理教授

前言
臺灣為山岳之島,山林間蘊藏豐富的地質地形景觀與資源,海拔在 3,000
公尺以上的高峰超過 200 座之多,因而提供國民親近大自然的休閒運動場所。
由於臺灣山域地形豐富,國人可參與不同形式的登山活動。政府近年來宣布國
家山林解禁、開放山林政策,並在各級學校大力推動山野教育活動,鼓勵學生
積極參與登山健行運動,落實山野教育化與運動生活化。隨著教育改革聲浪,
山野教育課程除了推動登山安全技術的教導外,亦朝向利用登山課程與歷程發
展個人內在與夥伴間互動關係之能力(吳崇旗,2014)。因此,國內山野教育
課程與議題涵蓋多元的內容,例如戶外教育、環境教育、登山技術、登山安全
與登山裝備等。山野教育融入學校課程,一方面增加學生與戶外自然環境互動
的機會,另一方面提升師生在從事山野活動的安全知能。本文首先介紹山野教
育的現況與活動的形式,並論述山野教育活動中的安全與風險管理,希冀提供
讀者與相關從業人員在山野教育活動設計與執行過程之參考。

004 本期主題 | issue 學校體育


山野教育的意涵與形式
臺灣擁有豐富天然環境與山海資源,加上國人參與山野與登山活動人口眾
多,然而對於從事戶外活動時的風險評估與問題解決能力不足或輕估大自然,
以致每年皆會有山友走失、意外發生或溺水事件。因此,教育部體育署自 102
年起推動山野教育相關推廣實施計畫,將山野教育列為學校教育之重要推廣形
式之一,鼓勵學生走出至真實世界學習,認識戶外的環境、生態保育的知識教
育、戶外活動的風險評估與管理,並加強登山與水域活動的安全教育(教育部,
2015)。換言之,透過五感的體驗學習方式,讓學習更貼近我們的生活經驗,
並鼓勵他們經由登山活動的洗禮來探索自己、肯定自己,並勇敢地追求自己的
興趣。

山野教育的推展鼓勵學子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藉由參與登山活動的過程
中, 提 供 學 生 在 大 自 然 環 境 下 體 驗 身 體 與 心 理 上 挑 戰 的 機 會。 根 據 林 玫 君
(2006)的文章指出,「登山活動」指的是利用山岳或山野作為活動區域,通
過徒手或使用專門裝備攀爬不同地形的山峰,其所包括的形式有步道健行、大
山攀登、攀岩、溯溪與野營等。隨著登山運動的發展,登山活動亦從早期的探
險、挑戰、休閒、遊憩的動機延伸到培育與教育性質,透過自然的場域與活動
作為媒介,協助青少年促進素養之發展。

山野教育的活動安全
讓「山」成為一所學校是教育部體育署推廣山野教育的核心理念,藉由從
學校教育開始提升學生對山林環境、生態保育之環境教育,有助於減少山難的
發生與環境的衝擊(教育部,2015)。因此,針對登山與安全技術的訓練(裝

學校體育 2020‧08 005


備、技術與安全知識),無論是專業的登山教育人員或是登山愛好者都應具備
山域之相關專業知能,例如個人身體健康調查、基本體能與負重訓練(登山
前)、體能調適(登山時)、山區氣候辨別、山區體能(心生理)、常見登山
病症與傷害急救常識、登山路線判讀、登山糧食計畫、登山裝備打包、野營搭
設及野炊爐具使用等(黃士俊,2008)。筆者接下來將透過風險評估程序的介
紹,提供想要推展與執行山野教育之從業人員,在山野活動中所必備的知識。

圖 1 山區氣候變化莫測,事前應審慎規劃

山野教育活動的風險管理
自古以來人類不斷在風險的社會與環境中尋求安全與穩定,如何運用策略
因應風險發生而導致的威脅,是在現代社會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因此,風
險需要被妥善地管理與控制,有效地運用策略與方法去處理未發生的與未來不
確定的事件來降低與避免風險造成的傷害與威脅,是山野教育活動帶領者與實
踐者最重要的課題。筆者將介紹幾種風險評估與管理的策略供讀者參考。

006 本期主題 | issue 學校體育


在 從 事 或 帶 領 登 山 教 育 活 動 時, 我 們 需 做 到 三 件 事「 評 估 風 險 」(risk
assessment)、「 管 理 風 險 」(risk management) 與「 因 應 策 略 」(coping
strategies),同時考量到活動前期、中期、後期或周遭環境可能存在何種類型
的風險,並以科學系統的方式去衡量各種潛在的風險,進而選擇採用適切的手
段或策略來管控(吳崇旗、李晟瑋,2019),最後提出可行的行動對策和執行
方案,將有可能發生的傷害或損失降到最低。

一、評估風險

首先,我們需要先辨識與預測風險因子,並針對各種風險進行情境的模擬
和策略前瞻。筆者將山野教育活動實施潛在的危險因素整理成一個方程式:人
+環境+器材+活動=潛在危險與風險,詳如圖 2。此外,讀者亦可根據教育
部體育署編制《山野活動安全手冊》中的「山野活動安全檢核表」去評估與檢
核潛在的風險因子 (教育部,2014),表 1 為山野活動安全自我檢核表要項
供讀者參考。


學員
訓練員
行政人員

環境
器材 潛在危險
場地
質和量 與風險
天氣

活動
編排困難

圖 2 潛在危險方程式圖
資料來源:吳漢明、鄭瑞隆、盧仲文(2005)

學校體育 2020‧08 007


表1
山野活動安全檢核表
表 1
山野活動安全檢核表!)一*! 山野活動安全檢核表!)二*!

1. 人:專業人力、行政支持、體能準備、團隊建立 1. 體能:總體、心肺、肌耐力、負重力
2. 事:課程主題、活動類型、行前課程、緊急應變 2. 態度:準備、自律、環境、團隊
3. 時:季節因素、時程安排、日夜因素、行進速度 3. 知識:天候、生態、活動、行程
4. 地:環境危機、山區路徑、山野民生、緊急救護 4. 裝備:衣著、行止、飲食、裝備
5. 物:裝備整備、裝備使用、後勤整備、醫護用品 5. 技能:節奏、定位、確保、醫護

資 料 來 源 : 教 育 部 體 育 署 ( 2014 )。 山 野 教 育 的 安 全 管 理 與 檢 核 工 具 。 引 自
https://outdoor.moe.edu.tw/base/resourceImages/document/2.%20%E5%B1%B1%E9%87%8E%E6%9
5%99%E8%82%B2%E7%9A%84%E5%AE%89%E5%85%A8%E7%AE%A1%E7%90%86%E8%88
%87%E6%AA%A2%E6%A0%B8%E5%B7%A5%E5%85%B7.pdf。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4)

由上述可知,山野教育活動的風險評估需要從不同層面上去衡量與管理,
例如人員的應用、場地與設施、自然的環境、器材的安全、活動的性質與活
動本身流程的設計等。同時,亦可利用科學的方法區蒐集相關的統計資料、
研究數據或風險訊息等。在分析與評估風險因子的過程上,可利用優先順序
法(priority approach)、時間順序法(chronological approach) 或地域位置
法(geographical approach) 逐 一 分 析 潛 在 的 風 險 因 子(Hodgson & Bailie,
2011)。

二、管理風險與因應策略

風險管理與危機管理(crisis management) 在山野教育活動中被視為重要


的課題之一。風險管理指的是在進行風險因素的分析與評估後,針對各種變動
制訂相應的風險應對策略。危機管理則指事件發生地當下和之後所採取適當的

008 本期主題 | issue 學校體育


圖 3 同一個山岳,不同的活動、目的與參與者,將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

學校體育 2020‧08 009


補救措施防止損失與傷害的擴大。根據吳崇旗和李晟瑋(2019) 歸納指出,
戶外活動的風險管理可參考以下四個步驟;

(一)分析評估風險來源

(二)選擇正確處理方法

依據風險發生後的嚴重性以及風險發生頻率,分成四種類型:
1. 嚴重性高 / 風險發生頻率高(如:天災)。處理方式:撤退或取消。
2. 嚴重性低 / 風險發生頻率高(如:抽筋或曬傷)。處理方式:在活動
前或活動中說明與示範,減少發生機率。
3. 嚴重性高 / 風險發生頻率低(如:意外摔落)。處理方式:投保保險
或專業委辦,轉嫁風險。
4. 嚴重性低 / 風險發生頻率低:保留活動。

三、訂定標準作業程序(SOP)

在山野教育活動中,參與者與帶領者的責任須「妥善準備,量力而為」,
針對每一個風險因子充分做好風險管理,例如天候因素的考量、行前規劃與準
備、活動的投保、專業指導人員的選擇,循序漸進與充分的行前訓練等。此外,
遇到意外或事故時應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亦是活動領導者重要的課題之一,須
採取合適的處理方式(HSE, 2006)。筆者提供四大意外處理方法的步驟供相
關從業人員參考:

010 本期主題 | issue 學校體育


(一)現場評估
1. 停止活動
2. 控制現場
3. 保持冷靜

(二)評估患者與處理傷勢
1. 初步評估傷者
2. 急救處理與照顧傷者

(三)向外求助
1. 通報相關單位
2. 移動或脫困後送

(四)後續關懷與檢討
1. 通知家屬
2. 辦理保險理賠
3. 事故檢討

結語
當今,風險管理仍然沒有一個真正「完善」或「無缺失」的客觀評估系
統,可針對所有與特定行為評估所造成之影響。預測潛在的風險即使在非常簡

學校體育 2020‧08 011


易的環境當中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此,山野或登山活動的參與者或教育
活動執行者應考量活動本身的風險收益(risk-benefit),並採取動態風險管理
(dynamic risk management) 的方式,隨時去調整與控制有可能發生的危險
與風險。透過三個基本過程步驟「提前預防措施」、「妥善處理意外的發生」、
「制定恢復計畫」,達到有效的山野或登山教育活動風險控制與安全管理。本
文藉由山野教育活動安全與風險管理注意事項與實例的介紹,希冀登山愛好者
與相關從業人員做好風險評估、風險管理和因應策略,在一個安全無虞的遊憩
場域進行活動,或運用精心設計的山野與登山教育活動體驗,讓參與者們突破
自我與增進團隊合作的學習機會。

參考文獻
吳崇旗(2014)。冒險教與登山課程對大學生生活效能與團隊凝聚力之成效。大專
體育學刊,16 (1),1-13。

吳 崇 旗、 李 晟 瑋(2019)。 水 域 冒 險 教 育 活 動 安 全 探 討。 國 民 體 育 季 刊,48 (2),


27-31。

吳漢明、鄭瑞隆、盧仲文(2005)。探索教育:活動安全管理 。臺北市:幼獅文化。

林玫君(2006)。從探險到休閒—日治時期臺灣登山活動之歷史圖像 。臺北市:國
立編譯館。

黃士俊(2008)。雪霸國家公園登山安全手冊 。苗栗縣:雪霸國家公園管理。

012 本期主題 | issue 學校體育


教育部(2015)。山是一所學校 山野教育推廣成果發表會 。2020 年 7 月 2 日,
引自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 F1954DDA8&s
=77E36404983178BA

教 育 部 體 育 署(2014)。 山 野 教 育 的 安 全 管 理 與 檢 核 工 具 。 引 自 https://outdoor.
moe.edu.tw/base/resourceImages/document/2.%20%E5%B1%B1%E9%87%8
E%E6%95%99%E8%82%B2%E7%9A%84%E5%AE%89%E5%85%A8%E7%
AE%A1%E7%90%86%E8%88%87%E6%AA%A2%E6%A0%B8%E5%B7%A
5%E5%85%B7.pdf

Hodgson, C. & Bailie, M. (2011). Risk 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In


M. Berry & C. Hodgson (Eds.), Adventure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pp.
46-62). London: Routledge.

HSE (2006). Five steps to risk management . London: HSE Books.

學校體育 2020‧08 01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