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7.

4 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特

• 语文美育,就是语文学科所实施的审美教育。
就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
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
,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
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 语文美育不同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教育
,它是凭借语文教材中一篇篇的课文来实施的
,它以语文为中介,是语言活动与审美活动相
统一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语文美育有着自身的
特点。
7.4.1 形象性
★ 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也是小学语文教学
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教学科学,主要是运用
严密的逻辑,来达到教学目的。“构成美的事
物,必须具有鲜明的、具体的形象,没有形象
,也就没有美”。“美的形象,使人直接感知
,更给人以情感体验。”
★ 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教学一
篇课文,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明白写什么,并
获得鲜明的形象,才谈得上受到感染教育。
★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形象性,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
1. 显示形象
在阅读训练时,引导学生再造
想象,运用多种表象,去补充视
觉表象,从而把课文所描绘的事
物或现象展现在眼前,使抽象的
语言文字成为可感知的画面。
2. 直观演示
通过观察小实验、实物和图表
等生动的直观,把抽象的语言文
字和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联系起
来。它引导学生从感性具体出发
,建立抽象概念,它还是直觉思
维形成的基础。
3. 形象描述
运用形象化语言,具体说明字
词句段篇的基础知识,或联系语
言的丰富表现,学习听说读写的
规律性知识。
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
① 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彩图,让学生说说图上
公鸡的神态-昂起头。张大嘴巴,圆睁双眼
,挺着胸脯,扑打翅膀,翘起尾巴。
② 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公鸡是怎样
想的-“自以为很美丽”,“要比漂亮我第
一”;说说公鸡是怎样做的-“整天”唱,
找啄木鸟、蜜蜂、青蛙“比比谁美”。
③ 最后,让学生说说平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
用“得意洋洋”这个词语,引导学生联系公
鸡骄傲自满的形象,认识“得意洋洋”的感
情色彩,明确使用的范围。
• 以上的词义教学,借助事物的形象,引
导小学生实现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发展
过程,从而明确概念。
• 在这认识发展的过程中,事物的形象成
为小学生抽象概括的感性支柱,促使他
们顺利地登上概括思维训练的台阶。
• 小学生的思维,需要形象的伴随,形象
又促进小学生思维的深入与展开。
7.4.2 情感性
•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
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
度的体验。
•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蕴含了情感因素,教师也必
然会流露自己的情感,学生还具有各种情感潜
势。
• 艺术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主要运用情感,以情
感人,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情感陶冶、个性培
养的过程。
• 在语文教学艺术里,教师的情感 ( 主导 ) 对学
生的情感起诱发和培养的作用,具有推动力。
教师情感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创设情感性教学情境和气氛,
以情感人,使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
感情融洽和谐,产生共鸣,置学生于一种
情感激发、陶冶的气氛之中,学生为之所
感,为之所动,激发奋发向上的情怀。
• 其次,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里,以双向的情
感交流,这具有特殊的意义。作者写文章是
“情动而辞发”,教师沟通学生与课文作者
在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学生才能“披文以入
情”。情与理是密切相关的,文章一般是情
与理并重,学生也是动情才能晓理。
• 最后,情感具有消除疲劳、激活创造力的作
用。充满情感的教学与学习,其主体往往乐
学不疲,其乐无穷,并且思维敏捷灵活,富
有创造性。
7.4.3 直觉性
直觉:一种不经过分析、推理的认识过程,而直
接快速地进行判断的认识能力。
• 直觉能力是人的心理能力高度发展的表现。由于
人们的知识、经历、性格等,各不相同,个人直
觉判断的可靠性、准确性,也有较大的差别。
• 直觉,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全部心理能力如观察力
、思维力、记忆力以及已有知识、经历、环境影
响、个性特征等等,在短时间内的整体显示。
• 可以把灵感、猜想、预感等心理想象,看
作是直觉思维的表现。
• 直觉作为人的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认
识过程,作为一种脑的机能,贯穿在人类
生活的各个方面,延伸于创造活动的所有
领域。
• 凡有直接的综合判断这种思维活动的地方
,凡有创造性认识与行为的地方,都有人
的直觉活动存在。
★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也不例外,教与学双边的直
觉活动活跃,形成了直觉性的特点。
① 巧妙地驾驭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具有严密的逻辑顺序,结
构完整而又合理,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步步登
攀。
② 编制课时授课计划:
教师要灵活安排教学环节,而且有预见性,
包括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估算各个环节
所需要的教学时间等,进行周密的考虑,防患
于未然。
③ 对教学过程出现的突发性事件,教师要更灵活地处理。
这都要求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进行直觉判断
,适时调整,使教学方案更切合教学实际,顺利实施
,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④ 艺术地开启学生的心扉:
小学生的认识,有它的发展规律。在语言文字训
练过程中,一般要引导他们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
维,从抽象思维,再到具体的实践。根据教材内容的
特点,即可以进行顺向及逆向的思维训练。一旦学生
的思路受阻,思维处于停滞的状态,教师就应进行直
觉判断,巧妙地给予启迪、开导、点拨、帮助他们突
破停滞,获得新的发展。
⑤ 从学的角度看:
在小学语文教学艺术里,学生的直觉思维活跃。
有的提出种种问题,有的猜测答案,有的提出不同的
看法,等等。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只说到一半,有的
学生就脱口而出,说了答案。学生思路敏捷,反应迅
速,一扫满堂灌的沉闷气氛。
•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直觉性,体现在教与学的双方,
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从现象形态上看,直觉思维
表现为一种似乎是不经思索,直接达到对审美对象的
理解。但这种审美感受并不是低级的感性直观,实质
上是理解之后的感觉抽象。所以,它才能揭示事物的
本质,认识客观真理。
7.4.4 愉悦性
★ 人们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时,往往为其所感
动、所倾倒,感到整个心理功能的活动都处于
自由、和谐的状态,全身心都沉浸到一种无比
愉悦的精神境界中,这就是审美的愉悦性。审
美的最终结局或效果,就是为了获得这种特殊
的快乐。
列父•托尔斯泰认为,一件艺术品,只有当人们
看它的时候,真正的能够唤起人们的愉悦,才
能算是一件美的作品。这就是说,包括文学作
品在内的艺术品,是可以唤起人们审美的愉悦
感情的。
• 语文美育,就是要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的因
素,引导学生对语文中的思想情操美、理想
境界美、艺术形象美、文章结构美、语言形
式美、布局谋篇美、风格情调美等探幽访胜
,从而受到感动,得到启示,在心地里体会
到一种美感的愉快,心灵获得美的享受。
• 掌握了语文美育、审美观照上的这些特点,
有助于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审美教
育,推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