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覺悟華嚴經》文

華嚴經三處十會經文結構
本體成就 行法力用成就
三處十會
佛 法 僧 佛 法 僧
第一處 菩提場 佛 如來地 世主妙嚴品 如來現相品 普賢三昧品 世界成就品 華藏世界品 毗盧遮那品
十信位 如來名號品 四聖諦品 光明覺品 菩薩問明品 淨行品 賢首品
升須彌山頂品 須彌頂上偈讚品 十住品 梵行品 初發心功德品 明法品
升夜摩天宫品 夜摩宫中偈讚品 十行品 十無盡藏品
四智行法
升兜率天宫品 兜率宫中偈讚品 十迴向品
普 十地品


二 法 等覺位 十定品 十通品 十忍品 阿僧祇品 如來壽量品 菩薩住處品


殿 (綜合成就)
妙覺位
佛不思議法品 如來十身相海品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
普賢行品
如來地 如來出現品
離世間品
佛 世尊室羅筏國逝多林本會
第三處 入法界 僧 法 文殊菩薩福城東大塔廟會
僧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入法界會

—— 1 ——
《覺悟華嚴經》文

華嚴經三處十會經文結構
行者種性成就(本體) 行法成就(力用)
三處十會
佛 法 僧 佛 法 僧
佛 菩提場 如來地 世主妙嚴品 如來現相品 普賢三昧品 世界成就品 華藏世界品 毗盧遮那品
十信位 如來名號品 佛四聖諦品 光明覺品 菩薩問明品 凈行品 賢首品
升須彌山頂品 須彌頂上偈讚品 十住品 梵行品 初發心功德品 明法品
升夜摩天宫品 夜摩宫中偈讚品 十行品 十無盡藏品
四智行法
升兜率天宫品 兜率宫中偈讚品 十迴向品
普 十地品

法 等覺位 十定品 十通品 十忍品 阿僧祇品 如來壽量品 菩薩住處品

殿 (綜合成就)
妙覺位
佛不思議法品 如來十身相海品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
普賢行品
如來地 如來出現品
離世間品
佛 世尊逝多林本會
僧 入法界 法 文殊菩薩福城東大塔廟會
僧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入法界

—— 2 ——
《覺悟華嚴經》文

華嚴經三處十會經首
行者種性成就(本體) 行法成就(力用)
三處十會
佛 法 僧 佛 法 僧
佛 菩提場 如來地 世主妙嚴品 如來現相品 普賢三昧品 世界成就品 華藏世界品 毗盧遮那品
十信位 如來名號品 佛四聖諦品 光明覺品 菩薩問明品 凈行品 賢首品
升須彌山頂品 須彌頂上偈讚品 十住品 梵行品 初發心功德品 明法品
升夜摩天宫品 夜摩宫中偈讚品 十行品 十無盡藏品
四智行法
升兜率天宫品 兜率宫中偈讚品 十迴向品
普 十地品

法 等覺位 十定品 十通品 十忍品 阿僧祇品 如來壽量品 菩薩住處品

殿 (綜合成就)
妙覺位
佛不思議法品 如來十身相海品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
普賢行品
如來地 如來出現品
離世間品
佛 世尊逝多林本會
僧 入法界 法 文殊菩薩福城東大塔廟會
僧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入法界

—— 3 ——
《覺悟華嚴經》文

華嚴經三處十會如來放光
行者種性成就(本體) 行法成就(力用)
三處十會
佛 法 僧 佛 法 僧
佛 菩提場 如來地 世主妙嚴品 如來現相品 普賢三昧品 世界成就品 華藏世界品 毗盧遮那品
十信位 如來名號品 佛四聖諦品 光明覺品 菩薩問明品 凈行品 賢首品
升須彌山頂品 須彌頂上偈讚品 十住品 梵行品 初發心功德品 明法品
升夜摩天宫品 夜摩宫中偈讚品 十行品 十無盡藏品
四智行法
升兜率天宫品 兜率宫中偈讚品 十迴向品
普 十地品

法 等覺位 十定品 十通品 十忍品 阿僧祇品 如來壽量品 菩薩住處品

殿 (綜合成就)
妙覺位
佛不思議法品 如來十身相海品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
普賢行品
如來地 如來出現品
離世間品
佛 世尊逝多林本會
僧 入法界 法 文殊菩薩福城東大塔廟會
僧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入法界

—— 4 ——
《覺悟華嚴經》文

華嚴經三處十會六相十八動
行者種性成就(本體) 行法成就(力用)
三處十會
佛 法 僧 佛 法 僧
佛 菩提場 如來地 世主妙嚴品 如來現相品 普賢三昧品 世界成就品 華藏世界品 毗盧遮那品
十信位 如來名號品 佛四聖諦品 光明覺品 菩薩問明品 凈行品 賢首品
升須彌山頂品 須彌頂上偈讚品 十住品 梵行品 初發心功德品 明法品
升夜摩天宫品 夜摩宫中偈讚品 十行品 十無盡藏品
四智行法
升兜率天宫品 兜率宫中偈讚品 十迴向品
普 十地品

法 等覺位 十定品 十通品 十忍品 阿僧祇品 如來壽量品 菩薩住處品

殿 (綜合成就)
妙覺位
佛不思議法品 如來十身相海品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
普賢行品
如來地 如來出現品
離世間品
佛 世尊逝多林本會
僧 入法界 法 文殊菩薩福城東大塔廟會
僧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入法界

—— 5 ——
《覺悟華嚴經》文

華嚴經行法理論和行法次第
華嚴經十信位 華嚴經四智行法 等覺位 如來地
二乘聲聞 一切法總相 一切法別相,十方一切佛即阿彌陀佛別相
凡夫種性 總相、別相圓滿 總相、別相圓滿
權教別教 即毗盧遮那佛
到達如來座前 到達如來座內
即阿彌陀佛總相 十住 十行 十迴向 十地
八識世間即 八識共法世間,及
所在 華藏世界
八識世間 共法別教世 五蘊身六入處不共 華嚴經不共法別教世間:即世間而離世間
世間 普賢菩薩法界
間 法世間
極樂世界
染著世間 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 極樂世界常寂光土
生命 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
所住 出世間清淨 出世間清淨
五蘊法為地 世間清淨,別教黃金為地 普光明殿金剛為地
黃金為地 別教金剛為地

根本智所生一切法
一切法 菩薩道種智行法:不離根本智、不離一切法總相 毗盧遮那藏身三昧
根本無明 不證根本智 毗盧遮那佛菩提場
總相 (不離菩提場、不離普光明殿、不離身心覺知一切法) 一切世界一切法
普光明殿文殊菩薩

根本智一切法:十 八地證無生法
入阿鞞跋致地 明瞭道種智
一 顯 一念無明 止觀行法
首菩薩雲集普光明
得無生忍
正知見正思惟
生起道種智
忍,破一念無明
一切種智
切 現 殿。差別智:五蘊
破一念無明
道種生起
行法
盡,即道種智行
法 身一切法 法成就
別 明瞭一切法總相、
相 行 世間法 出離一切法 別相,及行法理論
菩薩無量方便三 菩薩善思惟三 菩薩智慧光 菩薩大智慧光 無功用行
破根本無明
法 昧 昧 三昧 明三昧 破根本無明行法
和行法次第

到達兜率天
依須彌山共 到達須彌山頂妙 到達夜摩天宮 到達他化自在
業力所成 自性根本智所成 宮一切妙寶 到達普光明殿
經典 法世間別教 勝殿,一切法即 寶莊嚴殿,一 天宮摩尼寶藏
須彌山 如來地一切法 所莊嚴殿, 生起華藏世界海中
演說 行法所成一 是楞伽山、妙峰 切法即是輪圍 殿,一切法即
一切法 須彌山一切法 一切法即是 一切世界一切眾生界的一切法
切法 山。 山。 是龍宮。
普陀山。
*二乘聲聞、權教別教修行者之三賢位即到達華嚴行法之十信位,其登地位即到達華嚴行法之初住位。隨不同行法理論,所言世間、生命所住、一切法總相
、別相等等演說亦不相同。

—— 1 ——
《覺悟華嚴經》文

華嚴經四十位行法次第精進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用行 有功用行 無功用行(身口意入滅盡定)

菩薩法 初發心 精進修 不退轉 一生補處(灌頂位)

佛 法 僧
十度 精進 禪定 般若 方便 願 力 智
(布施) (持戒) (忍辱)

十地 歡喜地 離垢地 發光地 焰慧地 難勝地 現前地 遠行地 不動地 善慧地 法雲地

普救眾生 等一切佛 至一切處 無量功德藏 入一切平等 等隨順一切 無縛無著 入法界


十迴向 不壞迴向 真如迴向
離眾生相迴向 迴向 迴向 迴向 善根迴向 眾生迴向 解脫迴向 無量迴向

十行 歡喜行 饒益行 無違逆行 無屈橈行 無癡亂行 善見行 無著行 難得行 善法行 真實行

十住 初發心住 治地住 修行住 生貴住 具足方便住 正心住 不退住 童真住 法王子住 灌頂住

—— 2 ——
漢唐時期中國佛教諸宗祖師及大事簡介
名 出生 圓寂 享年 時代 宗派 備註
前139出使西域大月氏,
張騫 前164 前114 50 西漢 絲綢之路的開拓者
前126返,滯匈奴10年
東漢明帝派遣蔡愔至西域求取佛經,師遂
與迦葉摩騰
竺法蘭 於永平十年(67)與大月氏僧迦葉摩騰結 東漢
合譯四十二章經。
伴前來中國,居於洛陽白馬寺,
馬鳴菩薩 50 150 100 中天竺,與迦膩色迦王同時代 《大乘起信論》
龍樹菩薩 150 250 100 南印度 八宗之祖
於東漢建和元年(147)到達洛陽。
安世高 147 小乘经
所譯經典共35種,41卷。
東漢桓帝末年(公元167年前後) 《道行般若經》十卷
支樓迦讖 178—189 大乘经
從月支來到洛陽的佛經譯師, 《般舟三昧經》二卷
康僧鎧 曹魏嘉平四年(252)至洛阳 三國 《無量壽經》
道安法師 312 385 73 三分佛經,勸請羅什,聽遠俗書 西晉
西域龜茲,今新疆,384至涼州,401到長
鳩摩羅什 334 413 79 西晉 禪宗,中觀
安,所譯經典35部,294卷
慧遠大師 334 416 82 山西雁門郡樓煩縣人 東晉 净土初祖
法顯 334 420 86 今山西臨汾 東晉
佛陀跋陀羅 359 429 70 北天竺迦毗羅衛國 東晉 六十華嚴
天親菩薩 380 480 100 北印度健陀羅國(今阿富汗) 印度唯識
曇無讖 385 433 48 中印度,翻譯大涅槃經 北凉 被害
菩提達摩 400 536 136 南印度 南北朝 禅宗初祖
曇鸞大師 476 542 66 大同雁門 北魏 往生論註
慧可大師 487 593 106 洛陽人 隋 禅宗二祖
僧璨大師 510 606 96 隋 禅宗三祖
慧文尊者 535 557 22 生卒不詳,僅有活動年代 北齐 天台初祖
慧思禪師 515 577 62 南北朝 天台二祖
小慧遠(凈影師) 523 592 69 祖籍敦煌,地論宗 隋 《十地經論疏》
智顗大師(智者) 538 597 59 湖北公安縣,天臺宗實際的創始者 隋 天台三祖 《法華經玄義》
吉藏大師(嘉祥) 549 623 74 金陵人,先祖西域安息人 隋 三論宗集大成者
漢唐時期中國佛教諸宗祖師及大事簡介
名 出生 圓寂 享年 時代 宗派 備註
杜順和尚(法順) 557 640 83 西安人 隋唐 華嚴初祖 依六十華嚴
章安大師 561 632 71 隋唐 天臺四祖
道綽大師 562 645 83 隋唐
道信大師 580 651 71 隋唐 禪宗四祖
道宣(南山師) 596 667 71 參與玄奘大師譯經,南山大乘律宗 隋唐 律宗
弘忍大師 601 674 73 隋唐 禪宗五祖
玄奘大師 602 664 62 河南人,譯經75部經,1331卷 隋唐 法相宗 般若經,唯識
智儼大師 602 668 66 隋唐 華嚴二祖
善導大師 613 681 68 山東淄博人,凈土宗實際創始人 隋唐 凈土二祖 《觀經四帖疏》
李通玄 634 730 96 又說644-740 唐 新華嚴經論
慧威尊者 634 713 79 唐 天臺六祖
義凈 635 713 78 56部,230卷,參與華嚴經,唯識,密教等翻譯 唐 那爛陀十年
大日經(大毗盧遮那
善無畏 637 735 98 東印度 烏荼國,釋迦族後裔 唐 密宗
乘佛神變加持經)
慧能大師 638 713 75 唐 禪宗六祖
賢首國師(法藏) 643 712 69 康居國人,祖父時代到長安 唐 華嚴三祖 華嚴經探玄記
實叉難陀 652 710 58 西域于闐 隋唐 八十華嚴
金剛智 669 741 72 南印度摩賴耶國人,婆羅門種性 唐 密宗 《金剛頂經》
玄朗尊者 673 754 81 唐 天臺七祖
不空 705 774 69 原籍北天竺,一說獅子國(今斯裏蘭卡) 唐 密宗
承遠 712 802 90 唐 凈土三祖
少康大師 736 805 69 唐 凈土五祖
清涼國師(澄觀) 737 838 101 唐 華嚴四祖 華嚴經疏鈔120卷
法照大師 747 821 74 唐 凈土四祖
宗密大師 780 841 61 唐 華嚴五祖
智威尊者 ? 680 唐 天臺五祖
五代杭州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
永明延壽 904 975 五代 凈土六祖 宗鏡錄百卷
諱延壽,字沖玄,號抱壹子
資訊來自網絡,敬請核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