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7

Image-Pro 10 操作說明手冊

目錄

第一章 安裝 Image-Pro 10 ...........................................................................................................................................1


一、 Image-Pro 10 的系統要求 ................................................................................................................................................ 1

二、 安裝 Image-Pro 10 ............................................................................................................................................................ 2

三、 安裝 Capture Support ....................................................................................................................................................... 7

第二章 基本介紹....................................................................................................................................................................10
一、 應用視窗 ......................................................................................................................................................................... 10

二、 Image-Pro 10 功能項介紹.............................................................................................................................................. 12

第三章 擷取影像....................................................................................................................................................................15
一、 影像擷取注意事項 ......................................................................................................................................................... 15

二、 影像擷取操作步驟 ......................................................................................................................................................... 15

三、 間隔時間拍照 ................................................................................................................................................................. 19

第四章 量測單位校正 ......................................................................................................................................................20


一、 量測單位定義及校正注意事項 ..................................................................................................................................... 20

二、 量測單位定義及校正操作步驟 ..................................................................................................................................... 20

三、 快速校正與自動校正 ..................................................................................................................................................... 23

四、 儲存測量單位校正 ......................................................................................................................................................... 26

五、 顯示比例尺 ..................................................................................................................................................................... 27

第五章 影像前處理 .............................................................................................................................................................28


一、 分析前處理注意事項 ..................................................................................................................................................... 28

二、 分析前處理操作步驟 ..................................................................................................................................................... 28

第六章 影像分析及計算................................................................................................................................................32
一、 Measure ........................................................................................................................................................................... 32

二、 Count/Size ....................................................................................................................................................................... 36
第七章 影像後處理 .............................................................................................................................................................38
一、 篩選物件 ......................................................................................................................................................................... 38

二、 分割物件 ......................................................................................................................................................................... 39

三、 物件分類 ......................................................................................................................................................................... 40

四、 ROI (Regions of Interest) ................................................................................................................................................ 42

五、 標注功能 ......................................................................................................................................................................... 44

六、 取得分析結果影像 ......................................................................................................................................................... 45

第八章 查看數據及報告輸出 ..................................................................................................................................46


一、 查看數據 ......................................................................................................................................................................... 46

二、 報告輸出 ......................................................................................................................................................................... 47

第九章 進階功能介紹 ......................................................................................................................................................48


一、 EDF 全景深合成 ............................................................................................................................................................. 48

二、 Tiling ............................................................................................................................................................................... 50

三、 HDR ................................................................................................................................................................................ 53

四、 Features Manager ............................................................................................................................................................ 54


第一章 安裝 Image-Pro 10

一、 Image-Pro 10 的系統要求

1. 作業系統:
 Windows® 7 Professional 和 Ultimate(SP 1) - 32 位元和 64 位元
 Windows® 8.1 Enterprise 和 Professional - 32 位元和 64 位元
 Windows® 10 Enterprise 和 Professional - 32 位元和 64 位元

2. 最低需求:
 雙核心處理器
 RAM : 4 GB 或更高
 硬碟可用空間 5 GB 以上

3. 推薦要求:
 操作系統:Windows 7、8.1 或 10(64 位元)
 處理器:2.8 GHz Intel 四核 64 位處理器(Core i7 系列)或更快的處理器
 RAM:16 GB 或更高
 可用硬碟空間: SSD 8 GB 以上,可用資料儲存空間(500GB 以上)
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GTX,4GB

1
二、 安裝 Image-Pro 10

 要安裝 Image-Pro 10,請按照以下步驟操作

1、 在開始安裝之前請關閉其他應用程序

2、 將 Image-Pro 10 光碟放入光碟機

3、 電腦若為 32 位元請點選 若為 64 位元請優先點選

4、 點擊 執行(R)

2
5、 您將會看到 Image-Pro 10 Setup 視窗,單擊 Next

6、 內容描述了 Image-Pro 10 系統需求,按下 Next 繼續

3
7、 Image-Pro 10 License Agreement. 檢查內容後,勾選同意後單擊 Next

8、 顯示 Image-Pro 10 資料夾的儲存位置,如果要使用其他位置請點選 Change ,當路


徑正確時,點擊 Next

※建議使用預設路徑

4
9、 顯示 Image-Pro 10 的資料夾儲存位置 如果要使用其他位置請點
選 Change 當路徑正確時,點擊 Next 繼續

10、 確認安裝路徑後,點擊 Install 開始安裝

5
11、 最後螢幕將顯示 Image-Pro 10 已安裝 按下 Finish 完成安裝

6
三、 安裝 Capture Support
Image-Pro 10 支援特定影像裝置的擷取功能,為了使用特定的相機,您需要安裝 Capture
Support,請按照以下步驟操作:

1. 連結到 Media Cybernetics 的設備支援下載網址:

http://support.mediacy.com/redirect.asp?switch=CaptureSupport
可從右側選單依軟體版本與相機廠牌快速篩選出支援設備清單,選擇適當的設備安裝

7
2. 執行下載的安裝程式,在最終用戶許可協議書勾選 接受協議,點擊 Next 開始安裝

3. “Select target application”視窗,勾選您正在使用的軟體,點擊 Next 繼續

8
4. “Destination Folder”視窗,確認安裝目錄,點擊 Next

5. 顯示安裝完成,點擊 Finish

9
第二章 基本介紹

一、 應用視窗

1. 開啟 Image-Pro 10,頂部為快捷鍵和功能項,底部為影像狀態列和分析數據列表,左側面

板為影像暫存區,中間為工作區,以及最右邊的面板為參數設定區域

※面板及分析數據列表可再依個人喜好調整顯示位置

10
2. 視窗右上角點擊 Help,可以看到軟體更新資訊、版本資訊與操作說明文件等詳細資料

3. 開啟影像後,已開啟的影像會顯示在工作區,上方頁籤顯示照片檔名,如下所示:

11
二、 Image-Pro 10 功能項介紹

1. File

File 功能項可以對所有文件進行操作,如開啟影像、列印和儲存

2. Home/Capture *Capture 模組需另外購買 若未選購則為 Home

Home
對影像進行比較與單位校正

Capture
拍照模组可從外接相機設備進行擷取、LIVE EDF、LIVE Tiling

12
3. Adjust
能作針對不同影像進行影像處理,如亮度、對比、γ(珈瑪)、影像灰階轉換等功能

4. Process
能針對不同影像進行影像處理,有許多濾鏡功能,並能對影像進行拼圖與景深合成

5. Select
能夠對影像進行剪貼、ROI 選取、標註等功能,另外還有 Features Manager 能夠儲存多樣
的 ROI 線、標註線、量測線並可使其交互替換(詳情請看第九章的進階介紹)

6. Count/Size
本軟體最核心的功能項,能夠依使用者量測出許多種類數據、還能將進行物件切割、分類
等功能

7. Measure
有許多的基本量測功能,如點、線、圓弧、角度測量,還能紀錄多筆量測數據

13
8. Review
可製作簡易的分析報告,如數據導出、報表使用或者是要將軟體內的影像作擷取,方便使
用者快速的製成報告

9. View
調整視窗的顯示方式與工作區相關應用

10. Image ※有開啟影像並選擇該影像 才會顯示


可調整影像顯示方式,進行放大/縮小或平移等功能

11. Automate
此功能項能夠讓使用者執行、編輯及創建巨集,利用巨集進行批次分析

14
第三章 擷取影像

一、 影像擷取注意事項
影像分析軟體藉由電腦的強大運算能力,能提供使用者快速及正確的影像分析資料,但
是假如我們提供的影像品質不佳,那麼即使功能再強大的影像分析軟體,也無法協助使用者
完成正確的分析。

因此影像分析的第一步就是取得清晰的影像,此外使用者還必須注意提供的樣本是否適
合分析,如果提供了不適當的樣本,分析軟體是無法量測物件及資料。再者,必須注意的要
點為影像是否有拍到想要分析目標位置,再清晰的影像,如果沒有拍到重點,那麼分析軟體
也無法無中生有分析出正確的資料。

二、 影像擷取操作步驟
Image-Pro 10 影像分析軟體的影像取得方式概略可分成兩種:

原有影像檔 及 新取得的影像,其操作步驟分述如下:

1. 原有影像檔:
 選擇 Open 點擊直接進入 Open Image 視窗

15
 選擇要打開的原有影像

 影像將顯示在工作區

16
2. 新取得的影像:
 請先檢查您的影像擷取裝置或影像擷取軟體是否備妥,再點選功能列

Capture  Cameras  Live,開始預覽影像

 調整參數

Auto Exposure: 自動調整為最佳曝光時間

White Balance: 白平衡

Saturation: 顯示曝光過度和曝光不足的區域

Adjust Exposure for Binning: 可以自動調節曝光時間和縮放倍率,以便在更改 Binning


值時保持圖像尺寸和亮度與預覽畫面一致

17
Enhance: 使用調整軸或輸入數值來調整影像效果

Gain: 設定影像增益,使影像均勻的增加或減少亮度

Offset: 能調整相機訊號的垂直和水平偏移量

Gamma: 調整伽瑪值

 點擊 Capture 擷取影像

備註:相機拍照視窗的選項,會因不同的影像擷取裝置而有所差異。

18
三、 間隔時間拍照

1. 設定 Record Movie Options

Total Duration: 設置完成採集的持續時間


Time Interval: 設置擷取畫面之間的時間間隔

2. 點擊 Record 開始擷取影像

19
第四章 量測單位校正

一、 量測單位定義及校正注意事項
進行影像分析前,必須確認影像的倍率大小並且套用正確的量測單位,才能產生有意義
的分析資料,為了避免量測單位太多造成將來的混淆,使用者必須將每一個量測單位定義
成有意義的文字(如 10X micro)
,即表示以 micro 為單位,在十倍放大倍率下的單位定義,
重點就是要能夠方便使用者分辨正確的量測單位。

二、 量測單位定義及校正操作步驟

1. 取得一張清晰的 Micrometer 微米尺規影像,用來建置量測單位之比例尺

2. 點選 Home/Capture 選單頁面 CalibrationOptions 下拉式選單Spatial Calibrations

Options

20
3. 右側出現 Spatial Calibration 視窗:

4. 點選 按鈕新增比例尺,在下方第一個下拉式選單內輸入容易識別的比例尺名稱,如

10X_um,即表示要定義在 10 倍的放大倍率下使用 micro 的量測單位

5. 在 Units 區域裡,將 Calibration Name 的下拉式選單選擇為欲建置的比例尺單位。此選

項功能將會影響日後在影像分析完成時,顯示於影像上量測數值標示單位

6. 點選 Pixels/Unit 區域內的 按鈕,Micrometer 影像會出現一條直線線段,利用滑鼠游

標將直線線段的兩端,放置到畫面最遠兩個端點刻度,並且要注意線段需對齊刻度上緣,

起始端點與結束端點都要對齊在刻度左側

21
7. 於 Spatial Calibration 視窗的欄位輸入校正線總長度,確認無誤後按下 OK 按鈕即可

成功新增一個量測單位

8. 套用已建立的校正檔,從下拉式選單選擇檔案名稱,之後點選上方 即可完成套用

22
三、 快速校正與自動校正

 快速校正
1、 打開一張清晰的 Micrometer 的影像

2、 點選 Home/Capture CalibrationCreate 下拉選單 Quick Calibration

3、 Micrometer 的影像上拉一條校正線,線段需對齊刻度上緣,起始端點與結束端點都要
對齊在刻度左側

23
4、 出現 Calibrate by Feature 視窗時,輸入 Calibration name(比例尺名稱)、Units(單位)、
Feature size (校正總長度)

5、 點選 OK 完成快速校正

24
 自動校正
1、 打開一張清晰的 Micrometer 的影像
2、 Home/Capture 功能項CalibrationCreate 下拉選單 Auto-Calibration

3、 首先看到 Auto-Calibration 視窗,輸入 Calibration name(比例尺名稱)、Units(單位)、


Distance between lines (最小間隔單位長度)

註:長度單位換算如下-- 1cm=10mm 1mm=1000μm=1000micro

25
四、 儲存測量單位校正

1. Home/Capture 功能項CalibrationOptions 下拉式選單Spatial Calibrations Options

2. 點擊 Save 或 Save All 以保存以建置的單位校正值

3. 輸入名儲存名稱,點擊 存檔(S) 以儲存為*.IQC 檔

26
五、 顯示比例尺

1. 點選在功能項的 Home/CaptureCalibrationOptions 下拉式選單Spatial Calibrations

Options Toggle Market

2. 在比例尺上點擊兩下或點選在功能項的 Home/Capture CalibrationOptions 下拉式選單

Spatial Calibrations Options Calibration Marker ,可更改比例尺字型樣式、顏色、

標示長度

27
第五章 影像前處理

一、 分析前處理注意事項

Image Pro 10 提供了許多影像增強的工具,其中有些工具並不會對量測結果造成太大影


響(如 Enhance 選單內的工具),有些則會大大影響量測結果(如 Process 選單內的工具),
因此使用者在採用這一些影像前處理工具,必須對他們有一些基本認識。

二、 分析前處理操作步驟

 Adjust

1、 首先開啟一張影像檔,點選功能列 FileOpen

2、 Adjust 功能項 DisplayBest Fit ,系統將自動調整影像的對比,改善影像的品質

3、 Adjust 功能項Display,手動調整影像的 Brightness、Contrast、Gamma 值


Brightness:均勻增加/減少亮度

28
Contrast:增加/減少黑與白的比值,以視覺來看對比度越大,圖像越清晰醒目,色彩
也越鮮明艷麗;而對比度小,則會讓整個畫面都灰濛濛

Gamma:同時調整暗部和亮部對比度,比如說亮部的對比值增加時,暗部的對比值會
同時減少

29
 Process

1、 首先開啟一張影像檔

2、 點選 Process 功能項Filters2D Filters

3、 將會在右側看到 2D Filters 視窗

4、 點選想要使用的濾鏡功能

30
5、 可在下方點選 Preview ,可以在影像上看到預覽模式

6、 選擇要使用的濾鏡模式,點選 Apply 即可套用

應用前 應用後

31
第六章 影像分析及計算

一、 Measure

 基本量測工具:

1、 開啟分析影像

2、 設定量測後想要得到的數據參數

Measure 功能項MeasurementsTypes 下拉選單,將會看到下列視窗

從左側選擇要得到的參數值,點選 Add 加入右側清單

32
3、 Direct 工具

圖示 名稱 操作說明

Manual Tag 左鍵點選一點

Line 拖曳畫一直線

Point to Point 左鍵點選兩點畫直線

Polyline 左鍵點選多點畫線,點選左鍵兩次完成多線段繪製

Radial Drawing 拖曳圓半徑畫一正圓


circle
Box Drawing 拖曳矩型畫正圓
Radial Drawing 拖曳圓半徑畫一橢圓
Ellipse
Box Drawing 拖曳矩型畫橢圓

Rectangle 拖曳矩形範圍畫矩形

左鍵點選多點畫線,點選左鍵兩次自動形成封閉多
Polygon
邊矩形
左鍵點選三點畫夾角,可在功能標籤內選擇量測銳
Angle
角或鈍角
左鍵點選兩點畫基線,點選多點畫點與線垂距,點
Pitch Line
選左鍵兩次結束

4、 Best-Fit 工具

圖示 名稱 操作說明

Best-Fit Circle 左鍵點選多點畫圓,可調整標點次數

Best-Fit Arc 左鍵點選多點畫弧,可調整標點次數

左鍵點選多點畫線,可調整標點次數,完成後自動產
Best-Fit Line
生最佳線段

Points 可設定量測物件多點的顯示或隱藏功能

33
5、 Edge 工具

边缘的工具為使用一些自動偵測邊界的演算法,藉由設定偵測值、並搭配一些基本量
測的工具來達成快速量測的功能,以下為 Edge 工具標籤展開的示意圖:

Method:選擇偵測邊界的演算法,以下為方法簡介:

圖示 名稱 操作說明

Snap to straight edge 偵測平直的邊緣,可適用全部的手動量測工具

偵測所有的邊緣,此方法可用於較小的物件或弧形偵
Snap to any edge
測,適用於全部的手動量測工具
自動偵測差異變化最大的區域,以調整量測線段的長
Adjust line length
度,主要用於點對點、或線對線之間的距離量測
在線的兩端點使用一段偵測區,偵測兩端點的指定範圍
Adjust line ends
內邊緣的變化,主要使用一直線量測點對點的距離
辨識偵測區中最接近的邊緣,自動調整線段位置至此邊
Adjust along edge
緣上,主要用於線段的量測

Find circle 使用設定條件偵測圓

其它設定條件:
Radius:設定搜尋半徑尺寸,單位為像素
Color: 偵測區的顯示顏色
Width: 偵測區的寬度
Length:自動偵測的敏銳度,數值越小敏銳度越差

34
6、 Relative 工具

圖示 名稱 操作說明

First Point 計算線段之起始點位置

Center Point 計算線段之起中心點位置

Last Point 計算線段之起終點位置

Angle Between Line 計算兩條被選取線段的角度

將所有選定對象合併為一個(僅適用於多邊形,
Merge
橢圓形,圓形,計數/大小等)

Grow 使用膨脹型態增大選定物件

Morpho Close 合併物件相鄰特徵

Distance Between Centers 計算選取工具選取的兩量測物件中心距離

Minimum Distance 計算選取工具選取的兩量測物件最小距離

Maximum Distance 計算選取工具選取的兩量測物件最大距離

計算選取工具選取兩條直線間距,可選擇垂
Incremental Distance
直、水平或任意角度的距離計算

Shrink 使用腐蝕型態縮小選定物件

Morpho Close Open 分離物件相鄰特徵

35
二、 Count/Size

1. 設定量測後想要得到的數據
Count 功能項MeasurementsTypes 下拉選單,將會看到下列視窗
從左側選擇要得到的參數值,點選 Add 加入到右側清單

2. 選取量測物件

Bright: 自動選取白色物件 Dark: 自動選取黑色物件

36
Manual: 手動選擇(在灰階分佈圖調整藍紫色區域即可調整選取範圍)

3. 如選取完成按下 Count 就會立即運算如下圖

4. 從 Count 功能項Count Results 可見 Count 後的結果

Total:為總物件數

In Range:為符合篩選條件的物件數

37
第七章 影像後處理

一、 篩選物件
需要篩選掉某些不屬於分析目標的物件,可參考下列操作步驟:

1. 確保 Ranges 為選取狀態

2. 點選 Edit Range 將會出現設定視窗

3. 在視窗左上角下拉選單選取要過濾的項目

4. 中間欄位 Min 及 Max 輸入過濾數值

5. 完成後按下 ,最後點選 OK 就完成過濾設定

38
二、 分割物件
當相鄰兩個物件比較靠近時,軟體可能會將兩個物件判斷成同一顆,我們可以利用分割工具
將兩者區隔開

 點選 Split 由軟體將自動進行分割

 可點選 由使用者自行手動分割

1、 在影像上按住滑鼠左鍵,拖曳出切割線段,完成時點滑鼠左鍵兩下結束拖曳線段

可同時繪製多個線段

2、 按下 套用分割

39
三、 物件分類
Count/size 完成之後,物件能夠依照需求進行分類

1. 選擇 ClassifySingle 將會看到下列視窗

2. 在頂部下拉式選單選取分類項目

3. 在 Bins 設定要分類的數量

40
4. 在 Bin ranges(starts) 下方設定各個分類的數值

一開始第一項和最後一項,點 軟體會自動輸入物件的最小值與最大值,可再自行定義

按下 OK 後,產生分類結果

41
四、 ROI (Regions of Interest)
只需針對影像的某個部分做分析或影像處理時,可使用 ROI 選取範圍輔助進行分析與處理

1. 至 Select 功能項的 Regions of Interest (ROI)區

2. 點選 下拉選項選擇要使用的 ROI 樣式

I.

Circle 或 Ellipse:定義一個圓形或橢圓形的 ROI

II.

Polygon:定義一個多邊形或無規則形的 ROI

III.

Auto Tracing Polygon: 目標區域有比較明顯輪廓時,可使用此工具自動追踪區


域邊緣,
產生不規則形的 ROI

42
3. 選擇完成要使用的 ROI 後,在影像上繪製 ROI

4. 在這之後進行任何影像處理、Count/size 分析、影像編輯等等功能都只會在 ROI 範圍內進

行動作

43
五、 標注功能
在影像上加入標注說明

1. 至 Select 功能項的 Annotate 區

2. 點選 並在影像上拖曳出文字框,如下圖

3. 同時右側也會出現參數設定視窗
Text: 輸入要顯示的文字

Border: 更改注釋邊框是否隱藏、顏色、寬度和線條樣

Fill: 能為注釋框選擇背景顏色,包括是否隱藏

Callout Line: 能選擇顯示或隱藏標示線,或者更改它的型態

44
六、 取得分析結果影像
在做完量測、標注…等等動作後,軟體並不會直接對開啟的影像做儲存,也不會將量測線
段及文字嵌入照片,需使用 Snap 合併影像後才能儲存最終結果影像

1. 點選 Share 功能項ExportSnap

2. 自動新增一張合併後的影像,而且所有線段文字都無法移動

原始影像,此影像的標
註是可以做變更的

新增影像,此影像的標
註是不可以做變更的

45
第八章 查看數據及報告輸出

一、 查看數據

1. 在 Measure、Count/size 功能項都有 Data Table 的選項

2. 點選 Data Table,Measurement Table 出現在軟體視窗下方的分析數據列表區

3. 點選 能夠看到統計資訊

46
二、 報告輸出

1. 點選 自動將數據匯出到 EXCEL

47
第九章 進階功能介紹

一、 EDF 全景深合成
影像因景深問題無法使整張圖完全對焦,這時候能使用 EDF 來擷取多張影像清晰的部分,
產生一張清晰對焦的影像

1. Process 功能項 EDF 展開下拉式選單

2. 右側顯示 EDF 設定視窗

48
3. 在 Selected Images 清單中點選 add 加入不同對焦影像

Remove: 移除清單上選中圖像

Clear: 移除清單上所有圖像

4. 點選 Apply 完成 EDF 景深合成

49
二、 Tiling
當要分析的影像無法一次拍攝,能使用 Tiling 將影像拼接成一張完整的影像打開要拼接的影

1. 點 Process 功能項Tiling 產生工作區,然後從 Image Strip 縮圖將照片依序拖放到工作區

50
2. 當使用 Tiling 時會出現 Tiling 專用區域 Tiling view,如下圖所示:

添加可以單獨 Add 影像或選擇 Add All 開啟的影像

3. 對齊方式以行列的形式將它們顯示出來,通過參數設定來微調對齊位置,也可以上下左右

翻轉影像

Cascade 層疊圖像

Height decreasing 高度由小至大排序

Height increasing 高度由大至小排序

By XYZ 按照影像資訊的 XYZ 軸對齊排列

By Columns 按列數依序對齊

By Rows 按行數依序對齊

Flip Left-Right 左右翻轉

Flip Top-Bottom 上下翻轉

Z-Order 使用 Z 軸順序對齊圖像.

Images in Column 列的數量

Images in Row 行的數量

51
Border 表示檢視時的邊框大小(以像素為單位)
Gap X 圖像之間的水平間隔(以像素為單位)
Gap Y 圖像之間的垂直間隔(以像素為單位)

Tiling 前 Tiling 後

52
三、 HDR
HDR 成像的目的就是要正確地表示真實世界中從太陽光直射到最暗的陰影這樣大的範
圍亮度

 Process 功能項 Combine  HDR 展開下拉式選單

方法:選擇 HDR 的演算法,以下為方法簡介:

產生與原始圖像相同的結果,可以用作其他色調映射的
HDR Merge
HDR 源
全局色調映射將應用於輸出圖像,壓縮 HDR 圖像顯示範圍
Global Tone Mapping 以實現低動態範圍(LDR)圖像,輸出圖像與輸入圖像的類
型相同
使用鄰近局部像素的平均值,將其應用於輸出圖像,增加了
Local Mapping Mean
細節的對比,輸出圖像與輸入圖像的類型相同
使用鄰近局部像素的中間值,將其應用於輸出圖像,增加了
Local Mapping Median
小細節的對比度,這種方法不產生光暈

其它設定條件:
控制色調映射並影響輸出圖像上的亮度分佈,合理的選擇為是 0.15-1.5
Key Value
之間的值,默認值為 1.0 (較低的值有助於使下半部分的圖變得較亮)
控制輸出圖像上的顏色。 將值設置為 2 將增加顏色,將其減小到 0.5 會
Saturation
使顏色變暗
FilterSize 控制應用於圖像的局部色調映射的大小
Strength 控制應用於圖像的局部色調映射的強度

53
四、 Features Manager
可透過 Features Manager 來轉換 ROI、Measurements、Annotations 形態

1. 選擇 Select 功能項Features Manager,可在右側看到 Features Manager 視窗

2. 點選 Add All 將當前影像上做的 ROI、Measurements、Annotations

3. 將會在 Features Manager 視窗內看到我們加入的項目

4. 點選項目旁的下拉式選單選擇我們要轉換的形態

5. 再按下 圖示,將結果產生到當前影像上

5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