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

第 8 讲 标数法

知识要点
一、加法原理概念引入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做一件事时,有几类不同的方法,而每一类方法中,又有几种可能的

做法.那么,考虑完成这件事所有可能的做法,就要用加法原理来解决.

例如:王老师从北京到天津,他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长途汽车,现在知道每天有五次火车从北京到天

津,有 4 趟长途汽车从北京到天津.那么他在一天中去天津能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这个问题发现,王老师去天津要么乘火车,要么乘长途汽车,有这两大类走法,如果乘火车,有

5 种走法,如果乘长途汽车,有 4 种走法.上面的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北京到天津,故共有 5+4=9 种不同

的走法.

在上面的问题中,完成一件事有两大类不同的方法.在具体做的时候,只要采用一类中的一种方法就

可以完成.并且两大类方法是互无影响的,那么完成这件事的全部做法数就是用第一类的方法数加上第二

类的方法数.

二、加法原理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完成一件事有 k 类方法,第一类方法中有 m1 种不同做法,第二类方法中有 m2 种不同做
法,…,第 k 类方法中有 mk 种不同做法,则完成这件事共有 N  m1  m2  ……  m k 种不同方法,这就
是加法原理.
加法原理运用的范围:完成一件事的方法分成几类,每一类中的任何一种方法都能完成任务,这样的
问题可以使用加法原理解决.我们可以简记为:“加法分类,类类独立”.
分类时,首先要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一个适合于它的分类标准,然后在这个标准下进
行分类;其次,分类时要注意满足两条基本原则:
1 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必须属于某一类;
2 分别属于不同两类的两种方法是不同的方法.
只有满足这两条基本原则,才可以保证分类计数原理计算正确.
运用加法原理解题时,关键是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再针对各类逐一计数.通俗地
说,就是“整体等于局部之和”.

三、加法原理解题三部曲

1
1、完成一件事分 N 类;
2、每类找种数(每类的一种情况必须是能完成该件事);
3、类类相加

树形图法、标数法及简单的递推

一、树形图法
“树形图法”实际上是枚举的一种,但是它借助于图形,可以使枚举过程不仅形象直观,
而且有条理又不重复遗漏,使人一目了然.

【例 1】 (难度等级 ※※※)A、B、C 三个小朋友互相传球,先从 A 开始发球(作为第一

次传球),这样经过了 5 次传球后,球恰巧又回到 A 手中,那么不同的传球方式


共多少种?(2005 年《小数报》数学邀请赛)
【解析】 如图, A 第一次传给 B ,到第五次传回 A 有 5 种不同方式.

同理, A 第一次传给 C ,也有 5 种不同方式.


所以,根据加法原理,不同的传球方式共有 5  5  10 种.

B C
A
C B
A B A
B
A
C
C
B C

【巩固】 (难度等级 ※※※)一只青蛙在 A,B,C 三点之间跳动,若青蛙从 A 点跳起,


跳 4 次仍回到 A 点,则这只青蛙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跳法?
【解析】 6 种,如图,第 1 步跳到 B ,4 步回到 A 有 3 种方法;同样第 1 步到 C 的也有 3

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共有 3  3  6 种方法.

B A
A
C A
A B
C B A

2
【例 2】 (难度等级 ※※※)甲、乙二人打乒乓球,谁先连胜两局谁赢,若没有人连胜

头两局,则谁先胜三局谁赢,打到决出输赢为止.问: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情
况?
【解析】 如下图,我们先考虑甲胜第一局的情况:

图中打√的为胜者,一共有 7 种可能的情况.同理,乙胜第一局也有 7 种可能的


情况.一共有 7+7=14(种)可能的情况.

二、标数法

适用于最短路线问题,需要一步一步标出所有相关点的线路数量,最终得到到达终点的
方法总数.标数法是加法原理与递推思想的结合.

【例 3】 (难度等级 ※※)如图所示,沿线段从 A 到 B 有多少条最短路线?

1 3 6 10
E C B
B
1 2 3 4
F D
1 1 1
A
A G

【解析】 图中 B 在 A 的右上方,因此从 A 出发,只能向上或者向右才能使路线最短,那么

反过来想,如果到达了某一个点,也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从这个点左边的点来
的,要么是从这个点下边的点来的.那么,如果最后到达了 B,只有两种可能:
或者经过 C 来到 B 点,或者经 D 来到 B 点,因此,到达 B 的走法数目就应该是到
达 C 点的走法数和到达 D 点的走法数之和,而对于到达 C 的走法,又等于到达 E
和到达 F 的走法之和,到达 D 的走法也等于到达 F 和到达 G 的走法之和,这样我
们就归纳出:到达任何一点的走法都等于到它左侧点走法数与到它下侧点走法数

3
之和,根据加法原理,我们可以从 A 点开始,向右向上逐步求出到达各点的走法
数.如图所示,使用标号方法得到从 A 到 B 共有 10 种不同的走法.

【巩固】 (难度等级 ※※)如图,从 A 点到 B 点的最近路线有多少条?

4 10 20
B 1 B
3 6 10
1

2 3 4
1

A 1 1 1
A
【解析】 使用标号法得出到 B 点的最近路线有 20 条.

【例 4】 (难度等级 ※※)如图,某城市的街道由 5 条东西向马路和 7 条南北向马路组

成,现在要从西南角的 A 处沿最短的路线走到东北角 B 出,由于修路,十字路口


C 不能通过,那么共有____种不同走法.

B B
1
5 15 35 55 81 120
1 4 10 20 20 26 39
1 3 6 10 C 6 13
C
1 2 3 4 5 6 7
A A 1 1 1 1 1 1
本题是最短路线问题.要找出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关键是保证不重也不漏,一
般采用标数法.如上图所示,共有 120 种.
另解:本题也可采用排除法.由于不能经过 C ,可以先计算出从 A 到 B 的最短路
线有多少条,再去掉其中那些经过 C 的路线数,即得到所求的结果.
对于从 A 到 B 的每一条最短路线,需要向右 6 次,向上 4 次,共有 10 次向右或
向上;而对于每一条最短路线,如果确定了其中的某 6 次是向右的,那么剩下的
4 次只能是向上的,从而该路线也就确定了.这就说明从 A 到 B 的最短路线的条
数等于从 10 次向右或向上里面选择 6 次向右的种数,为 C106 .
一般地,对于 m  n 的方格网,相对的两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线有 Cmm n 种.
本题中,从 A 到 B 的最短路线共有 C106 种;从 A 到 C 的最短路线共有 C62 种,从 C 到
B 的最短路线共有 C42 种,根据乘法原理,从 A 到 B 且必须经过 C 的最短路线有
C62  C42 种,所以,从 A 到 B 且不经过 C 的最短路线有 C106  C62  C42  210  90  120 种.

4
【例 5】 (难度等级 ※※※)如图所示,从 A 点到 B 点,如果要求经过 C 点或 D 点的最

近路线有多少条?

【解析】 1、方格图里两点的最短路径,从位置低的点向位置高的点出发的话,每到一点

(如 C、D 点)只能向前或者向上.
2、题问的是经过 C 点,或者 D 点;那么 A 到 B 点就可以分成两条路径了 A--C---B;
A---D---B,那么也就可以分成两类.但是需要考虑一个问题——A 到 B 点的最
短路径会同时经过 C 和 D 点吗?最短路径只能往上往前,经过观察发现 C、D 不
会同时出现在最短路径上了.
3、A---C---B,那么 C 就是必经之点了,就需要用到乘法原理了.A---C,最短
路径用标数法标出,同样 C---B 点用标数法标注,然后相乘
A---D---B,同样道理.最后结果是 735+420=1155 条.

【例 6】 如图 1 为一幅街道图,从 A 出发经过十字路口 B ,但不经过 C 走到 D 的不同的最

短路线有 条.
到各点的走法数如图 2 所示.

D
6 12 18D
6 6 6
B C 1 3 6B C
1 2 3
A A 1 1

图1 图2
所以最短路径有 18 条.

5
【例 7】 小王在一年中去少年宫学习 56 次,如图所示,小王家在 P 点,他去少年宫都是

走最近的路,且每次去时所走的路线正好互不相同,那么少年宫在________点
处.
P

E
人工湖
C
D
B
超市 A
本题属最短路线问题.运用标数法分别计算出从小王家 P 点到 A 、 B 、C 、 D 、 E
点的不同路线有多少条,其中,路线条数与小王学习次数 56 相等的点即为少年
宫.
因为,从小王家 P 点到 A 点共有不同线路 84 条;到 B 点共有不同线路 56 条;到
C 点共有不同线路 71 条;到 D 点共有不同线路 15 条;到 E 点共有不同线路 36
条.所以,少年宫在 B 点处.

【例 8】 (难度等级 ※※※)在下图的街道示意图中,有几处街区有积水不能通行,那

么从 A 到 B 的最短路线有多少种?

A1 1 1 1 1 1
A
1 2 3 4 5 6

1 3 5 11

1 4 11

1 5 5 11

1 6 11 11 11 22 B
B
【解析】 因为 B 在 A 的右下方,由标号法可知,从 A 到 B 的最短路径上,到达任何一点的

走法数都等于到它左侧点的走法数与到它上侧点的走法数之和.有积水的街道不
可能有路线经过,可以认为积水点的走法数是 0.接下来,可以从左上角开始,
按照加法原理,依次向下向右填上到各点的走法数.如右上图,从 A 到 B 的最短
路线有 22 条.

【例 9】 (难度等级 ※※※)在下图的街道示意图中,C 处因施工不能通行,从 A 到 B

的最短路线有多少条?

6
3 B
B 1 6

1 2 2 0 3
C C
1 2 2
1 3

A 1 1
A 1

【解析】 因为 B 在 A 的右上方,由标号法可知,从 A 到 B 的最短路径上,到达任何一点的

走法数都等于到它左侧点的走法数与到它下侧点的走法数之和.而 C 是一个特殊
的点,因为不能通行,所以不可能有路线经过 C ,可以认为到达 C 点的走法数是
0.接下来,可以从左下角开始,按照加法原理,依次向上向右填上到各点的走
法数.如图,从 A 到 B 的最短路线有 6 条.

【巩固】 (难度等级 ※※※)在下图的街道示意图中,C 处因施工不能通行,从 A 到


B 的最短路线有多少种?

【解析】 因为 B 在 A 在右下方,由标号法可知,从 A 到 B 的最短路径上,到达任何一点的

走法数都等于到它左侧点的走法数与到它上侧点的走法数之和.而 C 是一个特殊
的点,因为不能通行,所以不可能有路线经过 C,可以认为到达 C 点的走法数是
0.接下来,可以从左上角开始,按照加法原理,依次向下向右填上到各点的走法
数.如图,从 A 到 B 的最短路线有 6 条.

【例 10】 (难度等级 ※※※)如下表,请读出“我们学习好玩的数学”这 9 个字,要


求你选择的 9 个字里能连续(即相邻的字在表中也是左右相邻或上下相邻),这
1 1 1 1 1
里共有多少种完整的“我们学习好玩的数学”的读法.
1 2 3 4 5
我 们 学 习 好
1 3 6 10 15
们 学 习 好 玩 1 4 10 20 35

1 5 15 35 70

7
学 习 好 玩 的
习 好 玩 的 数
好 玩 的 数 学

【解析】 方法一:标数法.第一个字只能选位于左上角的“我”,以后每一个字都只能选择

前面那个字的下方或右方的字,所以本题也可以使用标号法来解:(如右上图,在
格子里标数)共 70 种不同的读法.
方法二:组合法.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按“我们学习好玩的数学”走的路线就
是向右走四步,向下走四步的路线,而向下和向右一个排列顺序则代表
了一种路线.所以总共有 C84  70 种不同的读法.

【例 11】 (难度等级 ※※※)如图,沿着“北京欢迎你”的顺序走(要求只能沿着水


平或竖直方向走),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北 1
北 京 北 1 3 1
北 京 欢 京 北 1 2 7 2 1
欢 迎 欢 2 11 2
你 11

【解析】 沿着“北京欢迎你”的顺序沿水平或竖直方向走,北以后的每一个字都只能选择

上面的或左右两边的字,按加法原理,用标号法可得右上图.所以一共有 11 种走
法.

【巩固】 (难度等级 ※※※)如下表,请读出“我们学习好玩的数学”这 9 个字,要


求你选择的 9 个字里能连续(即相邻的字在表中也是左右相邻或上下相邻),这
1 1 1 1 1
里共有多少种完整的“我们学习好玩的数学”的读法.
1 2 3 4 5
我 们 学 习 好 1 3 6 10 15

们 学 习 好 玩 1 4 10 20 35

学 习 好 玩 的 1 5 15 35 70

习 好 玩 的 数

8
好 玩 的 数 学

【解析】 第一个字只能选位于左上角的“我”,以后每一个字都只能选择前面那个字的下

方或右方的字,所以本题也可以使用标号法来解:(在格子里标数)共 70 种不同
的读法.

【例 12】 (难度等级 ※※※)在下图中,用水平或者垂直的线段连接相邻的字母,当


沿着这些线段行走是,正好拼出“APPLE”的路线共有多少条?

A 1
| |
A—P—A 1—3 —1
| | | | | |
A—P—P—P—A 1—2—7 —2—1
| | | | | | | | | |
A—P—P—L—P—P—A 1—2—4—15—4—2—1
| | | | | | | | | | | | | |
A—P—P—L—E—L—P—P—A 1—2—4—8—31—8—4—2—1

【解析】 要想拼出英语“APPLE”的单词,必须按照“A→P→P→L→E”的次序拼写.在

图中的每一种拼写方式都对应着一条最短路径.如下图所示,运用标号法原理标
号得出共有 31 种不同的路径.

【巩固】如图 1 ,用水平线或竖直线连结相邻汉字,沿着这些线读下去,正好可以读成“祖
国明天更美好”,那么可读成“祖国明天更美好”的路线有 条.
如图 2 所示,利用加法原理,将读到各个字的路线数写在每个字下方,共有不同
的路线 27  1  127 (条).

祖 国 祖
祖 国 明 国 祖
祖 国 明 天 明 国 祖
祖 国 明 天 更 天 明 国 祖
祖 国 明 天 更 美 更 天 明 国 祖
祖 国 明 天 更 美 好 美 更 天 明 国 祖
图1

1
祖 国 祖
1 3 1
祖 国 明 国 祖
1 2 7 2 1
祖 国 明 天 明 国 祖

9
1 2 4 15 4 2 1
祖 国 明 天 更 天 明 国 祖
1 2 4 8 31 8 4 2 1
祖 国 明 天 更 美 更 天 明 国 祖
1 2 4 8 16 63 16 8 4 2 1
祖 国 明 天 更 美 好 美 更 天 明 国 祖
1 2 4 8 16 32 127 32 16 8 4 2 1
图2

【巩固】(第三届“希望杯”2 试试题)右图中的“我爱希望杯”有______种不同的读法.

1 1 1 1 1
我 爱 希 望 杯 我 爱 希 望 杯
2 3
爱 希 望 杯 1爱 希 望 杯5
3
希 望 杯 1希 望 杯 11

望 杯 1望 杯 15

杯 杯 16

“我爱希望杯”的读法也就是从“我”走到“杯”的方法.如上右图所示,共 16
种方法.

【例 13】 如图 1 所示,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英文名拼写为“Einstein”,按图中箭头
所示方向有 种不同的方法拼出英文单词“Einstein”.

图1 图2
由 E → i → n → s → t → e → i → n 的拼法如图 2 所示.
根据加法原理可得
共有 30  30  60 (种)不同拼法.

10
【例 14】 (难度等级 ※※※)图中有 10 个编好号码的房间,你可以从小号码房间走
到相邻的大号码房间,但不能从大号码走到小号码,从 1 号房间走到 10 号房间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解析】 我们可以把这个图展开,用箭头标出来就更直观了,然后采用我们学的标数法.

【例 15】 (难度等级 ※※※)国际象棋中“马”的走法如图 1 所示,位于○位置的“马”


只能走到标有×的方格中, 类似于中国象棋中的“马走日”.如果“马”在 8  8
的国际象棋棋盘中位于第一行第二列(图 2 中标有△的位置),要走到第八行第
五列(图 2 中标有@的位置),最短路线有________条.【2008 年北京“数学
解题能力展示”读者评选活动】

@ @
图1 图1 图2 图2
第13题
第13题

【解析】 最后一步的可能如图 1 ,倒数第二步的可能如图 2 ,倒数第三步的可能如图 3 .

最后 3  6  3  12 (种).

11
3
3 6
1 2 1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 @
图1 图2 图3

【例 16】 (难度等级 ※※※)从北京出发有到达东京、莫斯科、巴黎和悉尼的航线,


其他城市间的航线如图所示(虚线表示在地球背面的航线),则从北京出发沿航
线到达其他所有城市各一次的所有不同路线有多少?
莫斯科

巴黎
纽约
北京

东京

悉尼

【解析】 第一站到东京的路线有 10 条:





纽约  莫斯科  巴黎 悉尼
 
 悉尼  巴黎  莫斯科
  巴黎  悉尼
 纽约  
  悉尼  巴黎
北京  东京  莫斯科  
  纽约  悉尼
 巴黎  悉尼  纽约
  
  巴黎  莫斯科
 纽约  
  莫斯科  巴黎
悉尼  
  纽约  莫斯科
 巴黎  莫斯科  纽约
  

同理,第一站到悉尼、巴黎、莫斯科的路线各有 10 条,不同的路线共有 10  4  40
条.

12
【例 17】 一个实心立方体的每个面分成了四部分.如图所示,从顶点 P 出发,可找出
沿图中相连的线段一步步到达顶点 Q 的各种路径.若要求每步沿路径的运动都更
加靠近 Q ,则从 P 到 Q 的各种路径的数目为几?
1 3
1 6
2 3
P
1 1
P
18
2 6
1
3

Q
Q 6
1 18
3

因为正方体每个面的对面也有同样的路径,最靠近 Q 的有三个点,从 P 点到这三


个点都是 18 种路径.故有 18  3  54

三、简单递推: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

对于某些难以发现其一般情形的计数问题,可以找出其相邻数之间的递归关系,有了这
一递归关系就可以利用前面的数求出后面的数,这种方法称为递推法.

【例 18】 (难度等级 ※※※)一楼梯共 10 级,规定每步只能跨上一级或两级,要登


上第 10 级,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

【解析】 登 1 级 2级 3级 4级 ...... 10 级
1 种方法 2种 3种 5种 ...... ?
我们观察每级的种数,发现这么一个规律: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是前面两个
数的和;依此规律我们就可以知道了第 10 级的种数是 89.

13
其实这也是加法的运用:假如我们把这个人开始登楼梯的位置看做 A0,那么登了
1 级的位置是在 A1,2 级在 A2... A10 级就在 A10.
到 A3 的前一步有两个位置;分别是 A2 和 A1 .在这里要强调一点,那么 A2 到
A3 既然是一步到了,那么 A2 、A3 之间就是一种选择了;同理 A1 到 A3 也是一
种选择了.同时我们假设到 n 级的选择数就是 An .那么从 A0 到 A3 就可以分成
两类了:
第一类:A0 ---- A1 ------ A3 ,那么就可以分成两步.有 A1×1 种,也就是
A1 种;(A1 ------ A3 是一种选择)
第二类:A0 ---- A2 ------ A3, 同样道理 有 A2 .
类类相加原理:A3 = A1 +A2,依次类推 An = An-1 + An-2.

【例 19】 (难度等级 ※※※)1×2 的小长方形(横的竖的都行)覆盖 2×10 的方格网,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盖法.
【解析】 如果用 1  2 的长方形盖 2  n 的长方形,设种数为 an ,则 a1  1 ,a2  2 ,对于 n  3 ,左

边可能竖放 1 个 1  2 的,也可能横放 2 个 1  2 的,前者有 an -1 种,后者有 an -2 种,


所以 an  an -1  an -2 ,所以根据递推,覆盖 2  10 的长方形一共有 89 种.

【例 20】 (难度等级 ※※※)如下图,一只蜜蜂从 A 处出发,回到家里 B 处,每次只


能从一个蜂房爬向右侧邻近的蜂房而不准逆行,共有多少种回家的方法?

1 1 3 3 5 8 7 21 9 55

A B A 1 2 2 4 5 6 13 8 34 B 89

【解析】 蜜蜂“每次只能从一个蜂房爬向右侧邻近的蜂房而不准逆行”这意味着它只能从

小号码的蜂房爬近相邻大号码的蜂房.明确了行走路径的方向,就可以运用标数
法进行计算.如右图所示,小蜜蜂从 A 出发到 B 处共有 89 种不同的回家方法.

【巩固】小蜜蜂通过蜂巢房间,规定只能由小号房间进入大号房间问小蜜蜂由 A 房间到达 B 房间有多少


种方法?
斐波那契数列第八项.21 种.

14
【例 21】 每对小兔子在出生后一个月就长成大兔子,而每对大兔子每个月能生出一对
小兔子来.如果一个人在一月份买了一对小兔子,那么十二月份的时候他共有
多少对兔子?
第一个月,有 1 对小兔子;
第二个月,长成大兔子,所以还是 1 对;
第三个月,大兔子生下一对小兔子,所以共有 2 对;
第四个月,刚生下的小兔子长成大兔子,而原来的大兔子又生下一对小兔子,共
有 3 对;
第五个月,两对大兔子生下 2 对小兔子,共有 5 对;
……
这个特点的说明每月的大兔子数为上月的兔子数,每月的小兔子数为上月的大兔
子数,即上上月的兔子数,所以每月的兔子数为上月的兔子数与上上月的兔子数
相加.
依次类推可以列出下表:
经过月数:---1---2---3---4---5---6---7---8---9---10---11---12
兔子对数:---1---1---2---3---5---8--13--21--34--55--89--144
所以十二月份的时候总共有 144 对兔子.

【例 22】 树木生长的过程中,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
后才能萌发新枝.一棵树苗在一年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
枝依旧萌发新枝;此后,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
则依次“休息”.这在生物学上称为“鲁德维格定律”.那么十年后这棵树上
有多少条树枝?
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构成斐波那契数列:1,2,3,5,8,13,21,34,
55,89,……所以十年后树上有 89 条树枝.

15
【例 23】 对一个自然数作如下操作:如果是偶数则除以 2,如果是奇数则加 1,如此进
行直到得数为 1 操作停止.问经过 9 次操作变为 1 的数有多少个?
可以先尝试一下,倒推得出下面的图:

5 10

3 6 11
12
24
1 2 4
7 13
8 14
28
16 15 30
31
32
64

其中经 1 次操作变为 1 的 1 个,即 2,


经 2 次操作变为 1 的 1 个,即 4,
经 3 次操作变为 1 的 2 个,是一奇一偶,
以后发现,每个偶数可以变成两个数,分别是一奇一偶,每个奇数变为一个偶数,
于是,经 1、2、…次操作变为 1 的数的个数依次为:1,1,2,3,5,8,…
这一串数中有个特点:自第三个开始,每一个等于前两个的和,即即经过 9 次操
作变为 1 的数有 34 个.
为什么上面的规律是正确的呢?
道理也很简单. 设经过 n 次操作变为 1 的数的个数为 an ,则 a1  1,a2  1,a3  2,…
从上面的图看出, an 1 比 an 大.
一方面,每个经过 n 次操作变为 1 的数,乘以 2,就得出一个偶数,经过 n  1 次
操作变为 1;反过来,每个经过 n  1 次操作变为 1 的偶数,除以 2,就得出一个
经过 n 次操作变为 1 的数. 所以经过 n 次操作变为 1 的数与经过 n  1 次操作变为 1
的偶数恰好一样多.前者的个数是 an ,因此后者也是 an 个.
另一方面,每个经过 n 次操作变为 1 的偶数,减去 1,就得出一个奇数,它经过 n  1
次操作变为 1,反过来.每个经过 n  1 次操作变为 1 的奇数,加上 1,就得出一个
偶数,它经过 n 次操作变为 1. 所以经过 n 次操作变为 1 的偶数经过 n  1 次操作变
为 1 的奇数恰好一样多.
而由上面所说,前者的个数就是 an 1 ,因此后者也是 an 1 .

16
经过 n  1 次操作变为 1 的数,分为偶数、奇数两类,所以 an 1  an  an 1 ,即上面
所说的规律的确成立.

1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