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2

欧洲标准 EN 13000+ A1

2014年5月

ICS 53.020.20 代替 EN 13000:2004

英文版
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
Cranes - M o b i l e c r a n e s
Ap p ar e ils d e le v ag e à ch ar g e su sp e n d u e - Gr u e s mo b ile s
Kr an e - F ah r ze u g kr an e

本欧洲标准于2009年12月19日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批准,经CEN认可于2010年10月6日发布第
1次勘误表和2014年2月9日发布第1号修正案。
CEN各成员必须遵守CEN/CENELEC内部条例,该条例规定了本欧洲标准具有国家标准地位且不得
经任何改动。在向秘书处或任何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成员国提出申请后,可以得到这些标准相关
的最新列表和权威的文献参考资料。
本欧洲标准有三种官方版本(英文、法文、德文)。其他语言的版本,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
成员国负责翻译成本国语言并通知秘书处的,与官方版本具有同等地位。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成员是以下这些国家的国家标准化机构: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塞浦路斯、
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
立陶宛、卢森堡公国、马耳他、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
瑞典、瑞士和英国。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欧洲有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管理中心:A venue M arnix 17, B-1000 Bruss els

© 2014 CEN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各成员国保留以任何形式和手段使用本标准的所有权利 参考编号: EN 13000:2010+A1:2014 E

1
EN 13000:2010+A1:2014 (E)

目 次
前 言 ................................................................................... 6
引 言 ................................................................................... 7
1 范围 ................................................................................... 8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8
3 术语和定义 ............................................................................ 11
4 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性措施 ............................................................ 15
4.1 结构和部件 ..................................................................... 15
4.1.1 总则 ..................................................................... 15
4.1.2 载荷影响 ................................................................. 15
4.1.3 限制状态 ................................................................. 20
4.2 设备和装置 ..................................................................... 21
4.2.1 通则 ..................................................................... 21
4.2.2 控制台 ................................................................... 22
4.2.3 防止物体掉落的保护 ................................................... 23
4.2.4 座椅 ..................................................................... 24
4.2.5 控制器和控制系统 ......................................................... 24
4.2.6 限制和指示装置 ........................................................... 26
4.2.7 转向系统 ................................................................. 31
4.2.8 制动系统 ................................................................. 32
4.2.9 保护装置 ................................................................. 34
4.2.10 液压和气动系统及其元件 .................................................. 35
4.2.11 压力容器和燃油箱 ........................................................ 37
4.2.12 电气、电子元件及相关现象 ................................................ 37
4.2.13 吊钩和吊钩总成 .......................................................... 38
4.2.14 备胎/车轮的特殊要求 .................................................... 38
4.2.15 对于销轴铰接起重机铰接臂/副臂的特殊说明 ................................ 38
4.3 可见性 ......................................................................... 38
4.3.1 起重机操作员的视野 ....................................................... 38
4.3.2 照明设备 ................................................................. 38
4.4 噪声和降噪 ..................................................................... 38
4.5 消防 ........................................................................... 39
4.5.1 阻燃 ..................................................................... 39
4.5.2 灭火器 ................................................................... 39
4.6 运输和行驶的要求 ............................................................... 39
4.6.1 总则 ..................................................................... 39
4.6.2 单独运输的部件 ........................................................... 39
4.7 翻转和倾翻防护 ................................................................. 40
5 检验 .................................................................................. 40
5.1 检验方法 ....................................................................... 40
5.2 测试步骤和条件 ................................................................. 42
5.2.1 总则 ..................................................................... 42
5.2.2 通过计算进行常规验证 ..................................................... 42
5.2.3 通过试验的常规验证 ....................................................... 42
5.2.4 测试后检验 ............................................................... 42
5.2.5 测试报告 ................................................................. 42
5.3 基于噪声辐射值的检验 ........................................................... 42
6 使用资料 .............................................................................. 42

2
EN 13000:2010 +A1:2014 (E)

6.1 说明书构成 ..................................................................... 42


6.1.1 总则 ..................................................................... 43
6.1.2 通过信息降低噪声 ..................................................... 43
6.1.3 技术数据和信息 ........................................................... 43
6.2 使用说明书 ..................................................................... 44
6.2.1 总则 ..................................................................... 44
6.2.2 起重机操作员指南 ......................................................... 44
6.3 关于组装、架设、拆卸、运输的说明 ............................................... 46
6.4 维护和检查说明 ................................................................. 46
6.4.1 总则 ..................................................................... 47
6.4.2 维护说明 ................................................................. 47
6.4.3 检查说明 ................................................................. 47
6.5 培训说明 ....................................................................... 48
6.6 备件说明 ....................................................................... 48
6.7 处置说明 ....................................................................... 48
7 标识 .................................................................................. 48
7.1 机器标识 ....................................................................... 48
7.2 信息和警告 ..................................................................... 48
7.3 图形符号 ....................................................................... 48
7.4 起重机部件的标识 ............................................................... 48
7.5 支腿的标识 ..................................................................... 49
7.6 事件记录仪 的标识............................................................ 49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流动式起重机类型举例 .............................................. 50
附录 B.1 (资料性附录) 伸缩主臂起重机的主要部件 ........................................ 51
附录 B.2 (资料性附录) 桁架 主臂 起重机的主要部件 ..................................... 52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危险列表 .......................................................... 53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组合动作的载荷影响 ................................................ 56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起重机操作员座椅的尺寸 ............................................ 58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 刚性体稳定性:加速引起的载荷影响 .................................. 60
附录 G.1 (规范性附录) 流动式起重机的噪声测试规范 ...................................... 61
G.1.1 引言......................................................................... 61
G.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1
G.1 3 术语和定义................................................................... 61
G.1.4 机械族的说明................................................................. 61
G.1.5 配置 ......................................................................... 61
G.1.6 声功率级的确定............................................................... 61
G.1.6.1 使用的基础标准 ........................................................ 61
G.1.6.2 起重机的定位 .......................................................... 62
G.1.6.3 传声器位置 ............................................................ 62
G.1.6.4 与风速有关的技术规格 .................................................. 62
G.1.6.5 试验程序 .............................................................. 62
G.1.6.6 测量和计算步骤 ........................................................ 63
G.1.7 辐射声压等级的确定.......................................................... 64
G.1.7.1 待使用的基础标准 ...................................................... 64
G.1.7.2 起重机操作员位置 ...................................................... 64
G.1.7.3 关于操纵室的技术规格 .................................................. 64
G.1.7.4 测量和计算步骤 ........................................................ 64
G.1.8 测量不确定性的相关信息....................................................... 65

3
EN 13000:2010+A1:2014 (E)

G.1.9 待记录的信息................................................................. 65
G.1.10 待报告的信息................................................................ 65
附录 G.2 (规范性附录) 噪声测量,测试报告 .............................................. 66
G.2.1 一般数据..................................................................... 66
G.2.2 运转测量..................................................................... 67
附录 H (规范性附录) 结构钢和细晶粒钢的限值 ............................................ 68
附录 J.1 (规范性附录) 起重/变幅机构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 69
附录 J.2 (规范性附录) 回转机构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 71
附录 J.3 (规范性附录) 齿轮传动机构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 73
附录 J.4 (规范性附录) 卷筒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 75
附录 K.1 (规范性附录) 吊钩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 77
附录 K.2 (规范性附录) 滑轮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 78
附录 K.3 (规范性附录) 吊钩总成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 80
附录 K.4 (规范性附录) 液压油缸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 81
附录 K.5 (规范性附录) 回转支承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 82
附录 L (规范性附录) 能力证明 .......................................................... 83
L.1 总则........................................................................... 83
L.2 钢结构能力证明................................................................. 83
L.2.l 总则 .................................................................... 83
L.2.2 许用应力法 .............................................................. 83
L.2.3 部分安全系数和极限状态法 ................................................ 83
L.3 非钢结构的能力证明............................................................. 83
L.4 承载件的能力证明............................................................... 83
L.4.1 总则 .................................................................... 84
L.4.2 机构的能力证明 .......................................................... 84
L.4.3 钢丝绳的能力证明 ........................................................ 84
L.4.4 链的能力证明 ............................................................ 84
L.4.5 其它部件的能力证明 ...................................................... 84
L.5 起重机刚性体稳定性的能力证明................................................... 84
L.6 能力证明-试验证明............................................................. 84
L.6.1 结构测试 ................................................................ 84
L.6.2 刚性体稳定性测试 ........................................................ 85
附录 M 规范性附录) 越野流动式起重机转向系统的测试 ..................................... 86
M.1 测试条件 ....................................................................... 86
M.2 测试过程 ....................................................................... 86
M.3 允许的转向控制力 ............................................................... 86
附录 N.1 (资料性附录) 风速是标高的函数 ................................................ 87
附录 N.2 (资料性附录) 风压是标高的函数 ................................................ 88
附录 N.3 (资料性附录) 欧洲的暴风图 .................................................... 89
附录 N.4 (资料性附录) 确定最大允许风速的简便方法 ...................................... 90
附录 N.5 (资料性附录) 典型形状和相应Cw值 .............................................. 91
附录 P (规范性附录) 滑轮组的效率 ...................................................... 92
附录 Q (资料性附录) 制造商的标识 ...................................................... 93
附录 R (规范性附录) 钢丝绳证书、要求 .................................................. 94
附录 S (规范性附录) 链的证书、要求 .................................................... 95
附录 T (资料性附录) 测试步骤:选择载荷情况 ............................................ 96
附录 U (规范性附录) 测试证书 .......................................................... 97
附录 V (资料性附录) 限制和指示装置的附加信息 .......................................... 98

4
EN 13000:2010 +A1:2014 (E)

附录 W (资料性附录) 为给定应用选择一套适合的起重机标准 ................................ 99


附录 ZA (资料性附录) 本欧洲标准和欧盟指令2006/ 42/ EC基本要求间的关系 ................. 100
参考文献 ............................................................................... 101


图 A.l 工业流动式起重机 ................................................................ 50
图 A.2 带有伸缩 主臂 的流动式起重机 ................................................... 50
图 A.3 带有伸缩 主臂 和副臂的流动式起重机 ............................................. 50
图 A.4 带有变幅副臂的 流动式起重机 ..................................................... 50
图 A.5 带有桁架 主臂 的流动式起重机 ................................................... 50
图 A.6 履带起重机 ...................................................................... 50
图 A.7 带有附加平衡重的流动式起重机 .................................................... 50
图 A.8 流动式港口起重机 ................................................................ 50
图 B.1.1 主要部件举例 ................................................................. 511
图 B.1.2 主臂和主臂/副臂 组合的举例 ................................................. 51
图 B.2.1 主要零件举例 .................................................................. 52
图 B.2.2 主臂和主臂/副臂 组合的举例 ................................................. 52
图 D.1 履带起重机 ...................................................................... 56
图 D.2 在支腿上的起重机 ................................................................ 56
图 D.3 在支腿上的伸缩臂起重机 .......................................................... 57
图 E.l 座椅尺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 F.1 在行驶方向和横向的起重机臂 ...................................................... 60
图 G.1 测试条件-起重机的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 K.3.1 吊钩总成样式(举例) ........................................................... 80
图 N 3.1 暴风平均风速区域图 ............................................................ 89
图 N 4.1 确定最大允许风速的工作流程 .................................................... 89
图 Q.1 制造商标记举例 .................................................................. 93
图 T.1 载荷情况的选择 .................................................................. 96


表 1 安全要求的检验(包括能力证明) .................................................... 40
表 C.1 危险列表 ........................................................................ 53
表 D.1 载荷组合,一个或两个同时运动 ................................................... 577
表 D.2 载荷组合,多于两个的同时运动 .................................................... 57
表 E.1 座椅的尺寸和调节 ................................................................ 59
表 F.1 倾翻角的最小值 .................................................................. 60
表 H.1 结构钢和细晶粒钢的限值 .......................................................... 68
表 M.1 允许的转向控制力 ................................................................ 86
表 N.1.1 根据蒲福风级和标高,3s 瞬时风速是平均风速的函数 ............................... 87
表 N.2.1 根据蒲福风级和标高,准静态冲击风压是平均风速的函数 ............................ 88
表 R.1 钢丝绳证书(举例) .............................................................. 94
表 S.1 链的证书(举例) ................................................................ 95
表 U.1 测试证书(举例) ................................................................ 97

5
EN 13000:2010+A1:2014 (E)

前 言

本文件(EN 13000:2010+A1:2014)由CEN/TC 147“起重机-安全”技术委员会制订完成,该技术


委员会的秘书处由BSI(英国标准协会)担任。
本欧洲标准任何一个经认可出版文本具有国家标准的地位,最迟在 20141年11月之前与本标准不一
致的国家标准应撤销。
请注意本文件的一些内容涉及专利的可能性,CEN(和CENELEC)不承担识别任何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代替 EN 13000:2004 。
本文件包括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在2014年2月9日批准的修正案1。
在文本中补充或修改的内容,其开始和结尾用标识 表示。
在欧盟委本文件包括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授权下,本文件已由CEN(欧洲标准化
委员会)制订完成,并支持欧盟指令的基本要求。
与盟指令的关系见资料性附录ZA,它是本文件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适用于在CEN批准12个月之后或最晚在 2015年2月9日 之后投入市场的流动式起重机。
本欧洲标准已由 CEN/TC 147/WG11“流动式起重机”工作组制订完成,该工作组的秘书处由DIN
(德国标准化学会)担任。
为了适应技术进步、新的要求和引用标准的变化,CEN/TC 147/WG 11修订了EN 13000:2010,
主要内容如下:
— 对“范围”中与其他欧洲标准相比空缺和重叠的部分进行了修订;
— 多个与风相关的事故迫使对于风载荷引入了更详细的说明并在操作手册中完善了对相关部分
的要求(4.1.2. 2.2和6.2.2.4);
— 修改了操作员位置处的噪声限值,以与现行法规要求一致;为提高可读性,对噪声测试的条
文重新进行了组织(5.3,6.1.2和附录G);
— 增加了对支腿进行监控的要求,以减小支腿错误配置的风险,并且与其他欧洲标准和近期引
入的欧洲经济区以外的法规一致(4.2.6.2.5)。
附录A、C、D、E、F、G.1、G.2、H、J.1~J.4、K.1~K.5、L、M、P、R、S和U是规范性附录。附
录B.1、B.2、N.1~N.3、Q、T、V和W是资料性附录。
依照 CEN/CENELEC 内部规则,采用本欧洲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的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成员国有:
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爱莎尼亚、芬兰、法国、德
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挪威、波兰、
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和英国。
(译者按:本标准文本中2010版对2004版的修改部分用褐色字体表示)

6
EN 13000:2010 +A1:2014 (E)

引 言

本欧洲标准是C 类标准。
本欧洲标准已制定完成,为流动式起重机提供了一种与机械指令的健康和安全要求相符合的方法。
与机械有关和涉及的危险、危险情况及事件所包括的范围在本欧洲标准的“范围”中加以说明。
对于根据C 类标准条款设计和制造的机器,当该C 类标准的的要求与A 类或B 类标准的规定不同时,
C 类标准的要求优先。
CEN/TC 147/WG 11工作组成立了一个包括起重机制造商、电子元件供应商和健康及安全机构的代表
的专题小组,对于从EN 954到EN ISO 13849的过渡做了全面的调研,最终结论是这个过渡对于流动式起重
机而言目前是不可行的。
要求的性能等级PL原来是根据EN 1050进行的风险评估决定的,得出 PLr = c,对应这个指标,目前
在市场上没有可用的零部件,而且超出了流动式起重机目前的技术水平,主要是因为需要同时处理的信号
数量上。
因此,在修订案A1中,对于与安全相关的控制系统元件的要求将仍采用EN 954。

7
EN 13000:2010+A1:2014 (E)

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

1 范围
本欧洲标准适用于ISO 4306-2中规定的流动式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安全装置的安装、使用信息、维
护和测试 (删除了[ 除随车起重机外]等) 。 流动式起重机类型的示例在附录A中给出。
本欧洲标准不适用于:
• 随车起重机(见EN 12999)
• 海上起重机(见EN 13852-1)
• 浮吊(见EN 13852-2)
• 前伸式电动堆高机(见EN 1459)
注1:前伸式电动堆高机通常指伸缩式叉车。

• 流动式自行进的塔机
• 用于搬运物品的土方机械(见EN 474系列标准)
本欧洲标准不涉及与人员升降相关的危险。
注2:使用升降人员的流动式起重机需遵守特定的国家法规。

本欧洲标准所涉及的流动式起重机是为有限的应力循环和运动特性而设计的,例如根据ISO 4301-2:
1985中A1级别的工作和加载状态下平稳应用而设计的。
对于特殊的负载循环,例如抓斗、电磁吸盘或类似装置,需要符合额外的条款要求,这些条款不在
本欧洲标准的范围内。
本欧洲标准所涉及的危险由附录C确定。
本欧洲标准不适用于在CEN发布此文件的日期之前制造的流动式起重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被引用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适用于本文件。
EN 2:1992 火灾分类
EN 294:1992 机械安全—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EN 349:1993 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
EN 547-1:1996 机械安全-人体测量-第1部分:整个人体进入机械的开口尺寸确定原则
EN 614-1:2006 机械安全—人类工效学设计原则-第1部分:术语和一般原则
EN 626-1:1994 机械安全—减少由机器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健康造成的危害-第1部分:机械制造
的原则和规范
EN 811:1996 机械安全—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8
EN 13000:2010 +A1:2014 (E)

EN 842:1996 机械安全—险情视频信号—一般要求、设计和检验
EN 853:1996 橡胶软管及软管总成-用金属丝加固的液压型-规格
EN 854:1996 橡胶软管及软管总成-用纺织品加固的液压型-规格
EN 856:1996 橡胶软管及软管总成-橡胶包皮螺旋金属线加固的液压型-规格
EN 894-2:1997 机械安全—显示器和控制装置执行元件设计的人类工效学要求-第2部分:显示器
EN 894-3:2000 机械安全—显示器和控制装置执行元件设计的人类工效学要求-第3部分:控制装
置执行元件
EN 953:1997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EN 954-1:1996 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第1部分:设计通则
EN 982:1996 机械安全—液压驱动系统及其元件的安全要求—液压装置
EN 983:1996 机械安全—液压驱动系统及其元件的安全要求—气压装置
EN 1005-3:2002 机械安全—人体物理性能-第3部分:推荐的机械操作力限值
EN 1037:1995 机械安全—意外启动的防护
EN 1050:1996 机械安全—风险评估原则
EN 10025-2:2005 热轧结构钢—第2部分:非合金结构钢的交货技术条件
EN 10025-3:2004 热轧结构钢—第3部分:正常轧制可焊细晶粒结构钢的交货技术条件
EN 10025-6:2005 热轧结构钢—第6部分:淬火和回火条件下制造的高屈服强度结构钢板材的交货
技术条件
(删除了[ EN 12077-2:1998 起重机安全—健康和安全要求-第2部分:限制和指示装置])

EN 12644-1:2001 起重机—使用和试验的信息-第1部分:说明
EN 13557:2003 起重机—控制装置和控制台
EN 13586:1999 起重机—通道
EN 14502-2:2005 起重机—起升人员的设备-第2部分:高位控制台
EN 60204-32:2008 机械安全—机械的电气设备-第32部分:起重机械技术条件(IEC 60204-32:
2008)
EN 61000-6-2:2005 电磁兼容性(EMC)—第6-2部分:通用标准—工业环境的抗扰性(IEC
61000-6-2:2005)
EN 61000-6-4:2007 电磁兼容性(EMC)—第6-4部分:通用标准—工业环境的辐射标准(IEC
61000-6-4:2006)
EN 61310-1:2008 机械安全—指示、标识和启动-第1部分:关于视觉、听觉和触觉信号的要求(IEC
61310-1:2007)
EN 61310-2:2008 机械安全—指示、标识和启动-第2部分:标识的要求(IEC 61310-2:2007)
EN ISO 3411:2007 土方机械—司机的身材尺寸与司机的最小活动空间(ISO 3411:2007)
EN ISO 3744:1995 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的声功率级-反射面上方近似自由场的工程法(ISO
3744:1994)

9
EN 13000:2010+A1:2014 (E)

EN ISO 4871:1996 声学—机器和设备噪声辐射值的测量和校正(ISO 4871:1996)


EN ISO 5349-1:2001 机械振动—人体手臂传输振动的测量和评价-第1部分:一般要求(ISO 5349-
1:2001)
EN ISO 5349-2:2001 机械振动—人体手臂传输振动的测量和评价-第2部分:在车间测量的实用
指南(ISO 5349-2:2001)
EN ISO 5353:1998 土方机械,拖拉机和农、林机械设备司机—座椅标定点(ISO 5353:1995)
EN ISO 6385:2004 作业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ISO 6385:2004)
EN ISO 6683:2008 土方机械—座椅安全带及其固定装置—性能要求和测试(ISO 6683:2005)
EN ISO 7096:2008 土方机械—操作员座椅振动的实验室评价(ISO 7096:2000)
EN ISO 7250:1997 工艺设计相关的基本人体测量(ISO 7250:1996)
EN ISO 7731:2008 人类工效学—公共和作业区域的危险信号—声音信号(ISO 7731:2003)
EN ISO 11201:1995 声学—机器和设备发射的噪声—工作位置和其他指定位置发射声压级的测量
-反射面上方近似自由场的工程法(ISO 11201:1995)
EN ISO 11688-1 声学—推荐的低噪声机械和设备的设计方法—第1部分:规划 (ISO/TR11688
-1)
EN ISO 12100-1:2003 机械安全—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1部分:基本术语、方法学(ISO 12100-1:
2003)
EN ISO 12100-2:2003 机械安全— 基本概念与设计通则-第2部分:技术原理(ISO 12100-2:2003)
EN ISO 13732-1:2008 热环境的人类工效学—人类接触热表面后反映的评估方法-第1部分:热表
面(ISO 13732-1:2006)
EN ISO 13850, 机械安全—紧急停止—设计原理 (ISO 13850)
ISO 2631-1:1997 机械振动和冲击—人体全身振动的评价-第1部分:一般要求
ISO 3795:1989 道路车辆,拖拉机和农、林机械—机器内部材料燃烧特性的确定
ISO 3864-1:2002 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记-第1部分:作业场地和公共区域安全标记的设计
原则
ISO 4301-1:1986 起重机和起重机械—分级—第1部分:通则ISO 4301-2:1985 起重机和起重机
械—分级—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ISO 4305:1991 流动式起重机—稳定性确定
ISO 4306-1:2007 起重机—术语—第1部分:通用术语
ISO 4306-2:1994 起重机—术语—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ISO 4308-1:2003 起重机和起重机械—钢丝绳的选用—第1部分:通则
ISO 4308-2:1988 起重机和起重机械—钢丝绳的选用—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利用系数
ISO 4309:2004 起重机—钢丝绳—维护、保养、安装、检验和报废实施规范
ISO 4310:1981 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
ISO 6309:1987 防火—安全标记

10
EN 13000:2010 +A1:2014 (E)

ISO 7000:2004 设备用图形符号—索引和一览表


ISO 7296-1:1991 起重机—图形符号—第1部分:总则
ISO 7296-2:1996 起重机—图形符号—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ISO 7752-2:2011 起重机—控制装置的布置形式和特性—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的基本布置和
要求
ISO 8087:1985 流动式起重机—卷筒和滑轮尺寸
ISO 8566-2:1995 起重机—司机室—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ISO/CIE 8995-1:2002 室内工作场所的照明—第1部分:室内
ISO/DIS 8995-2:2006 室内工作场所的照明—第2部分:室外
ISO/CIE 8995-3:2006 室内工作场所的照明—第3部分:室外工作场所照明的安全要求
ISO 11660-2:1994 起重机—通道和安全防护设施—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ISO 11662-1:1995 流动式起重机—性能的试验测定—第1部分:倾翻载荷和幅度
ISO 12480-1:1997 起重机—安全使用—第1部分:总则
ISO 13200:1995 起重机—安全标识和图示的危险符号—总则
FEM 1.001:1998 起重机械设计规范(第3版)
FEM 5.004:1994 通用流动式起重机 钢结构的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ISO 4306-1:2007和ISO 4306-2:1994所界定的以及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欧洲标准 1)。


3.1
角度指示器 angle indicator
显示起重机部件与水平面实际夹角的装置。
示例: 主臂 角度指示器、固定副臂角度指示器、变幅副臂指示器和(或)桅杆角度指示器。

3.2
角度限制器 angle limiter
限制起重机部件关于角度运动的装置。
示例: 主臂 角度限制器、副臂角度限制器和(或)桅杆角度限制器。

3.3
司机室 cabin
带有防护外壳的控制台。
注:参见3.5、3.8和3.9

3.4
配置 configuration

1)
定义按照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11
EN 13000:2010+A1:2014 (E)

将结构件、平衡重、支撑的组合或支腿、吊钩总成、穿绳和制造商说明的类似物进行组装、定位和
安装,为操作做准备。

3.5
控制台 control station
控制装置的永久位置,在或不在起重机上。

3.6
起重机 crane
无论根据单独设计、系列设计或用预制部件制造的,用于循环起升或循环起升和处理悬挂在吊钩或
其它载荷操作装置上的载荷的机器。
注:“悬挂”可以包括额外的装置,以防止载荷的摆动和旋转等。

3.7
起重机水平指示器 crane level indicator
指示起重机“水平位置”的装置。
3.8
起重机操作司机室 crane operating canbin
用来进行操纵起重机运动,以移动载荷的司机室。
(以下简称操纵室——译者注)

3.9
起重机行驶司机室 crane travelling cabin
用于将驾驶起重机经由公路从一个施工现场运输到另一个施工现场的司机室。
(以下简称驾驶室——译者注)

3.10
变幅(俯仰)限制器 derricking(luffing) limiter
防止臂架和(或)副臂的变幅运动超出规定的极限装置。

3.11
起升限制器 hoisting limiter
既可防止固定的载荷起升附件过度升高撞到起重机的结构,也可防止其超出规定上限的装置。
注:还可包括其它关于起升的设计限制。

3.12
钩载指示器 hook load indicator
吊钩上显示载荷实际质量(重量)的装置。
3.13
指示器 indicator
提供警示和(或)数据,以便在起重机设计参数范围内进行有效控制的装置。
3.14

12
EN 13000:2010 +A1:2014 (E)

臂架长度指示器 jib length indicator


显示臂架实际长度的装置。
3.15
承载件 load bearing component
起重机直接承受载荷作用的单个部件或部件总成(例如:吊钩、绳索[静止的或运行的]、吊梁、
吊杆、轮、轴、传动装置、联轴器、制动器、卷扬、液压缸、轴和销)。
注:与(钢)结构件不同的是,承载件可以视为独立的装置。

3.16
锁定指示器 lock indicator
显示部件或机能锁定情况的装置。

3.17
下降限制器 lowering limiter
确保在操作过程中卷筒上留有规定最少圈数钢丝绳的装置。

3.18
流动式起重机 mobile crane
可以安装桅杆(塔臂),其底盘没有承载重物的能力,能够带载或不带载行驶,无需固定的跑
道并依赖重力获得稳定性的自驱动臂架起重机。
注1:附录A、B.1和B.2中提供了流动式起重机的示例。

注2:流动式起重机可以在轮胎、履带上或用其它移动装置上进行操作。在固定的位置,流动式起重机由支腿或其它

提高稳定性的附件支撑。

注3:流动式起重机的上车可以是全回转、不完全回转或不回转型的。正常情况下,流动式起重机配备有一个或多个

起升机构和(或)液压缸,用以起升和降落起重臂和载荷。

注4:流动式起重机可以配备伸缩臂、铰接臂、桁架臂——或者这几种类型臂的组合——但要设计成可容易下降。

注5:载荷可以由吊钩总成或其它专用的载荷起升附件进行处理。

3.19
越野式流动起重机 off-road mobile crane
可在工地行驶的起重机(例如越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

3.20
路面流动起重机 on-road mobile crane
具有在公路和工地行驶所必需设备的流动式起重机
示例:全地面起重机、汽车起重机。

3.21
部分安全系数 partial safty coefficient
极限状态法的安全裕度,根据ISO 8686-1:1989附录A选择
注:见部分载荷系数γP 。

13
EN 13000:2010+A1:2014 (E)

3.22
性能限制器 performance limiter
自动防止超出设计工作特性的装置。

3.23
幅度指示器 radius indicator
显示载荷实际幅度的装置。

3. 24
额定起重量 rated capacity
已知操作条件下(例如起重机的配置、载荷的位置),起重机设计能起升的载荷。对于流动式起重
机,吊钩总成的质量(重量)是载荷的一部分。
3.25
额定起重量指示器 rated capacity indicator
在规定的限值范围内提供超出额定起重量的连续指示,还提供接近额定起重量的连续显示的装置。
3.26
额定起重量限制器 rated capacity limiter
在正常的操作使用过程中考虑动态作用,自动防止起重机处理超出其额定起重量的载荷的装置。
3.27
松绳限制器 slack rope limiter
自动防止绳松弛出现危险的装置。
3.28
回转位置指示器 slew position indicator
为起重机操作员显示实际回转位置的装置。
3.29
回转范围指示器 slew anger indicator
为起重机操作员显示在选定配置情况下所允许回转范围的装置。
3.30
回转限制器 slewing limiter
防止回转超出规定限值的装置。
3.31
伸缩限制器 telescoping limiter
防止伸缩超出规定限值的装置。
3.32
风速指示器 wind speed indicator
为起重机操作员显示实际风速的装置。
3.33

14
EN 13000:2010 +A1:2014 (E)

工作载荷 working load


吊钩上的载荷加上吊钩和滑轮组的质量(重量)。
3.34
工作载荷系数 working load factor
许用应力法的安全裕度,按照ISO 8686-1:1989附录A选择。
注:见强度系数γF 。

4 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性措施
4.1 结构和部件
4.1.1 总则
机械应遵守本条款规定的安全要求和(或)保护措施。此外,应根据EN IS012100的原则,对应用
于与危险相关但不是重大危险场合的机器进行设计(例如锋利的刃口)。
当作用在起重机上的载荷超出限制条件时,会发生机械危险。这种超载会使整台起重机和(或)其
部件失去稳定性(弹性体或刚性体),还会使支撑结构和(或)部件失效。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可能的危险,应基于所有同时作用在起重机上的力乘上足够的(部分)安全系数,
检验载荷作用的极限值,以确保不超出相应的载重限度。
本标准定义了载荷和载荷组合以及系数和系数的具体值,这些系数适用于流动式起重机。
材料和部件的极限状态应该以额定值的形式说明,其制定与在相关标准中定义的额定载荷作用(内
部力或应力)有关。
所有超出限值并会危及机械机构的情况均应考虑在内,这些情况包括蠕变、弹性不稳定、失稳、重
大更换、疲劳或磨损(包括钢丝绳的报废)、不受控的运动和温度限值。
设计和计算的方法在本条款中说明。方法包括确定载荷作用(见4.1.2)、确定限制状态(见4.1.3)
和能力证明(见附件L)。可以使用备选高级的和公认的理论方法(例如,用弹性运动分析以模拟载荷
作用)或实验方法(例如载荷作用的测量、确定极限状态的测试或应变计测试)。这些方法应提供相同
的安全等级。
4.1.2 载荷影响
4.1.2.1 总则

所有作用在起重机或其支撑部分的载荷,包括固定载荷、附加载荷(例如,因重力、风载或其它环
境作用引起的)、测试载荷和安装或拆卸( 主臂/副臂 系统)过程中的特殊载荷,这些载荷不应产
生损害,例如破裂、永久变形或未作打算的更换。
载荷作用的确定应基于起重机的弹性静模型/刚性体动态模型以及载荷模型。同时作用在起重机上
的载荷应按照附录D结合在一起。
对于流动式起重机,根据ISO 4301-1 载荷频谱系数Q1 =“轻”(KP =0.125)应作为最小值进行应
用。载荷循环最小值应为3.2×104 。
假设:

15
EN 13000:2010+A1:2014 (E)

a) 重要的应力循环数(即应力循环很大程度上促成了疲劳:每次起升至少一次应力循环)不
高于工作周期数;
b) 通过仔细设计和制造避免危险的切口。
c) 无显著的交变应力。
有了这些假设,就不必对承载结构进行疲劳分析。
当考虑测试载荷时,起重机应与计划使用的配置相同,没有任何改变(例如,不改变支腿、平衡重、
平衡重位置)。
当使用许用应力法时(见L.2.2),工作载荷应乘上载荷系数。
当使用部分安全系数法和极限状态法(见L.2.3)时,工作载荷应乘上工作载荷系数、部分安全系数,
且所有其它载荷乘上各自的部分安全系数。
具有较少应力循环和较低幅度值的载荷将被视作乘以工作载荷系数和(或)各自部分安全系数的平
均值。
可以选用的高级方法的分析载荷影响,如单独事件(动力系数)或起重机的典型使用,但应提供至
少相同的安全等级。应考虑不利的工作条件和起重机和(或)载荷运动的顺序。
4.1.2.2 风载荷
4.1.2.2.1 风速和压力
为了计算风载荷,假设风从最不利的方向,以与高度相关的速度水平吹来。
对计算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作用在起升点z [m]上的 3s 阵风的速度v(z)[m/s],它是根据在地面
或海平面以上10 m高度在10 min内的平均风速 [m/s] 计算的。
v(z)= [(z/l0)0.14 + 0.4 ] v
对于 z = 10 [m] ⇒ v(z)= 1.4 • v 见附录 N.1
2
准静态风压q [ N/m ]如下计算:
q = 0. 625· v(z)2
对于 z = 10 [m ] ⇒ q( z) = 1.225 • v 2 见附录 N.2
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的起重机可容许风速由作用在最高起升点的阵风速度v(z)得来,检验
时考虑。
4.1.2.2.2 工作状态的风载
为了保守的计算在起重机操作过程中的风载荷,可以假设在最高起升点确定的阵风速度v i (最大
值 z)作用在起重机及其 主臂/副臂 的整个高度上。
进行作用在 主臂/副臂 上与高度相关的风力精密计算是允许的,例如以10 m高度间隔。
作用在起重机及其部件上的风力以及确定的相关风压应与其它参与作用的载荷结合在一起。
容许的风速 v i (最大值 z)应在额定起重量表和指导手册中说明。
应表明用于确定风对载荷产生影响的迎风面积和风阻系数的参考值,不得低于:

2
每吨起升载荷的迎风面积:1.0 m /t。
— 风阻系数: c w =1.2。

16
EN 13000:2010 +A1:2014 (E)

因此,有效的迎风面积为1.2 m2 /t。
作用在悬载上的风载荷应根据悬置载荷在特定的配置状态、最大起升高度时的有效迎风面积进行
2
计算。对于具有大“迎风面积”(>1.2 m /t)的起升载荷需要进行特殊的验证。如果制造商提供的载
荷图是以假设为基础,而不是以标准为基础,那么这一点必须在其所提供的载荷图中注明。
注1 :当起重机在工作状态时,只有在可允许的风速v i(最大值z)范围内才能获得起重机的安全使用,可使

用风速计对最高起升点的风速进行监控。为了防止发生危险,尤其是因为当锋面经过时风速或风向突然改

变,当安排起升操作的时间时应考虑天气预报。应在指导手册内进行说明,提供适当的措施将起重机降到

一个安全的位置。

注2 :流动式起重机通常装备有 主臂 ,该系统可以快速和方便的降低。结果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例如

在5 min内)将在起升点风速突然变化和阵风速度增加引起的危险降低。

4.1.2.2.3 非工作状态的风载荷(当起重机不在使用中时)

a) 非工作状态时的暴风
为了计算起重机非工作状态时的风载荷,可以假设一个平均的、区域性变化的参考风速。参考风
速v ref 是在10 min内距地面或海平面以上10 m高度确定的。下述值在欧洲适用(见附录N.3):

分区 A B C D E

v ref [m/s] 24 24 28 32 36

当所有所需的检验(包括3s与高度相关的阵风作用)是根据参考风速计算的时候,这种设计被认
为是安全的(见4.1.2.2.1和附录N.1和N.2中的公式)。
b)非工作状态的极限风速
为了计算起重机非工作状态时的风载荷,应考虑在最高起升点的阵风速度v a(最大值z)。见附录
N.1和N.2。应对起重机所有允许的配置和(或)位置的安全性进行检验。
可以对作用在这种配置和(或)位置 主臂 上的风力进行精密的与高度相关的计算,例如在10 m
高度间隔,计算相关阵风速度(3s阵风速度)。
作用于起重机及其部件上的风力,应与固定载荷相结合,如有必要,与其它几何影响(例如水平
面外的表面)相结合。
注 1: 根据起重机规定极限,在风速v a (最大值 z)影响下是安全的起重机,应只能保持这种取决于阵风的配置和(或)

位置。

在指导手册中应提供这样的信息,以便起重机操作员采取措施,使起重机保持在安全状态,例如在超出v a

(最大值 z)的情况下使 主臂 降低或回缩。操作手册中应包括这样的指导,以提供适当的措施保护不在使

用中的起重机。

注2: 当起重机在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时,起重机仅在可允许的风速v s (最大值z)范围内可以保持安全。因此,

应通过制定起重作业计划(包括听取天气预报)防止起重机不在使用中时风速超出极限值。

17
EN 13000:2010+A1:2014 (E)

4.1.2.3 载荷对钢结构的影响
作用在通用流动式起重机钢结构上的载荷应根据FEM 5.004:1994进行计算,这种情况下ISO
4301-1:1986和ISO 4301-2:1985的Al 级别适用。
如果流动式起重机设计成同时执行多种运动,那么应考虑其中两种运动的载荷作用(见附录D)。
应计算FEM 5.004:1994表1中的载荷情况1、2和3的载荷组合,这是最低的要求。
4.1.2.4 载荷对非钢结构的影响
非钢结构的预期使用寿命应设计成与钢结构具有相等的安全裕度,应考虑到其各种特性(例如拉
伸蠕变、松弛、各向异性、热态)。本标准不涉及这些材料的技术要求。充分的知识和经验应由起重
机制造商或上述结构的供应商证明。
4.1.2.5 载荷对承载件的影响
4.1.2.5.1 总则
对于本标准,术语承载件适用于起重机的所有部件或部件总成,这些部件直接承受载荷作用(见
3.15)。
有两种不同的设计起重机部件及证明它们性能的步骤。或者使用适用的标准(这些标准涉及载荷
的作用和证明计算)对部件进行单独设计,或者选择预先设计的部件。
对于单独设计的部件,来源于使用条件的载荷影响,应由起重机的设计者证实。
对于预先设计的部件,起重机的设计者和部件的设计者/供应商应对来源于使用条件(见4.1.3.4)
的载荷影响进行确定并达成一致。
4.1.2.5.2 载荷对机构的影响
载荷对机构的影响与对钢结构的影响不同,每个工作周期钢结构只承受一个重要的应力循环,而
机构因线性运动、旋转运动的距离和数量不同承受多个应力循环。
在假定的机构使用寿命内应力循环数量的估计,基于用户和起重机制造商间就使用条件达成的书
面协议。
在机构的使用状况未知的情况下,应力循环和假定的使用寿命应与先前的经验值相一致。
机构的分级应符合ISO 4301-1:1986的表6和ISO 4301-2:1985的表2(遵守FEM 1.001:1998第2
部分的T.2.1.3.4)。
载荷对机构的影响应根据FEM 1.001:1998第2部分的2.5和2.6进行计算。
4.1.2.5.3 载荷对钢丝绳的影响
对于直接用于起升载荷或支撑起重机结构的钢丝绳,作用在运动的和静止的钢丝绳上的载荷,应
根据FEM 5.004:1994表1中载荷组合状况1规定的静载荷和额定工作载荷进行计算。
取决于起重机机构分级的利用系数应与ISO 4308-2相符合。应包含动态作用和摩擦损失的影响。
对于A1级别的起重机,工作载荷系数Φ应视为1.0,摩擦损失应根据附录P计算。
4.1.2.5.4 载荷对链的影响
作用在链(用作起升载荷或支撑起重机结构)上的载荷应视为下述两种情况的最大值:运动链发
生的最大力或按FEM 5.004:1994表1载荷组合情况1规定计算的静载荷和额定工作载荷。

18
EN 13000:2010 +A1:2014 (E)

链的组分级应符合ISO 4301-1:1986表6和ISO 4301-2:1985表2(遵守FEM 1.001:1998第2部分的


T.2.1.3.4)。
应通过增加工作载荷系数的方式将动态影响包含在内。本标准不涉及摩擦损失的技术要求。
4.1.2.5.5 载荷对其它承载件的影响
如果其它承载件每个工作周期仅承受一个重要的应力循环,且满足 FEM 5.004:1994第6条的其他
条件,则作用在其它承载件上的载荷应根据4.1.2.1进行计算。
每个工作周期承受多个应力循环的各类零部件,应符合FEM 1.001:1998第2部分的2.1.4。载荷对
这些部件的影响应根据FEM 1.001:1998第2部分的2.2和2.3进行计算。
4.1.2.6 确定刚性体稳定性的载荷影响
4.1.2.6.1 总则
起重机刚体的稳定性应符合ISO 4305。
刚体稳定性的数值应根据ISO 4305:1991表1和2选取。
流动式起重机的倾翻线取决于起重机的单独设计。ISO 4305:1991附录A提供倾翻线的举例。对于
履带式起重机,应特别注意起重机向链轮和(或)第一个滚轮前方或后方倾翻。
假设起重机工作在坚实和平坦的表面上(地面坡度最高1%)。如果制造商允许回转面具有更大的
坡度,则应提供特殊性能表。对于在支腿上的起重机,应考虑0.5%的最小侧面坡度,对于在轮胎上或
履带上的起重机应考虑1%的最小侧面坡度。
因此而产生的力和压力最大值应与允许的起重机水平面倾斜值相一致,应为相关的性能表规定力
和压力的极限值。应特别注意起重机结构的弹性变形以及会使支撑力和地面压力增加的起重机运动(回
转、变幅、行驶等等)。
4.1.2.6.2 载荷突然释放的稳定性
因为载荷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加速会导致起重机向后倾翻,或者会导致起重机部件意外地向后运动。
可以使用作用在无风载荷、未加载起重机上的垂直向上力替代精确计算。
对ISO 4301-2:1985中A1级别的起重机,应考虑≥10%额定起重量的垂直向上的力。
4.1.2.6.3 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的稳定性
未加载起重机的安装及其拆卸过程的刚性体稳定性应视为一个特殊的加载情况。增加倾翻力矩的
静载荷和额外载荷(重力、风载荷等等),应使用≥1.1的安全系数进行放大。
4.1.2.6.4 额外影响
下述额外影响应加以考虑,以确定起重机足够的稳定性:
a) 因起重机的弹性而引起的额外影响
应特别注意起重机的弹性特性,考虑:
1) 因车架、车轮、轮胎、履带和支腿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影响;
2) 不同回转范围内车架的刚度不同, 主臂/副臂 系统在载荷回转过程中的角位移引起的影响。
b) 因加速而引起的额外影响
起重机和(或)载荷的突然启动/停止引起的加速会导致起重机和(或)载荷(功能)的意外运

19
EN 13000:2010+A1:2014 (E)

动。为了确定足够的稳定性,以避免起重机倾翻,应提供足够的潜能。
应通过计算或通过使用倾翻角这样的简单步骤考虑这些动态影响,见附录F。
4.1.3 限制状态
4.1.3.1 总则
限制状态应如下述规定。在下列未给定材料和部件的限制状态的情况下,限制状态应由起重机制
造商和材料及部件的供应商根据公认的方法和标准通过书面协议制定。
材料的限值应包括强度和刚度的静态和动态(需要的情况下)特性——取决于尺寸、制造的种类
(热处理)、工作和非非动作状态所允许的温度、弹性及其对生产工艺和使用的适应性。
注:可以通过材料试件和部件的试验发现限制状态,或通过使用理论方法和另外使用基本的测试结果(如果合适的

话)。

4.1.3.2 钢结构的限制状态
通常使用的结构钢和细晶粒钢的限值从附录H的表中选取(见FEM 5.004:1994表2)。
钢结构的限制状态应根据相关材料的欧洲标准值计算,或在没有上述值的情况,根据那些材料的
专门数据表计算,这些数据表不包含在协调标准中,由这些材料的制造商提供。
结构件和焊件的允许和(或)极限应力,应根据L.2.2和L.2.3通过屈服应力和(安全)系数进行计
算。
4.1.3.3 非钢结构的限制状态
非钢结构的限制状态应根据相关材料欧洲标准的值计算,或在没有上述值的情况,根据这些材料
的专门数据表计算,这些数据表不包含在协调标准中,由这些材料的制造商提供。本标准不涉及这些
材料的要求。
4.1.3.4 承载件的限制状态
4.1.3.4.1 机构的限制状态
机构的限制状态应由机构的制造商/供应商规定。他们以设计起重机时需要考虑的尺寸、加载、
组装和使用条件为基础。
起重机制造商和机构制造商/供应商间达成的关于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应基于机构特殊类型的统
一格式。齿轮传动机构和卷筒的技术规格应包括相关附录中所示的参数:
— 机构: 起升/变幅机构 见附录 J.1;
回转机构 见附录 J.2;
行驶机构 见附录 J.3;
— 卷筒: 起升/变幅卷筒 见附录 J.4。
4.1.3.4.2 钢丝绳的限制状态
包括钢丝绳终端装置在内的钢丝绳系统的设计,应根据预期的特殊应用的使用条件设计其预定的使
用寿命。
钢丝绳和(或)钢丝绳系统部件的限制状态既可从欧洲标准也可从起重机制造商和(或)钢丝绳制
造商的长期经验和试验获得,或者通过其它等效的试验方法得来。

20
EN 13000:2010 +A1:2014 (E)

所使用的所有钢丝绳均应具有证书,证书给出钢丝绳的限制状态,限制状态由钢丝绳的制造商确
定(见附录R)。
固定钢丝绳的限制状态通过钢丝绳的设计确定,以通过一系列的拉伸强度试验确定的最小断裂载荷
的形式给出。
钢丝绳最小断裂载荷是下述条件下限制状态的决定值:
a) 起重机和机构分级符合ISO 4301-2;
b) 卷筒、滑轮和滑轮组的卷绕直径与钢丝绳公称直径之比应符合ISO 8087(仅适用于运动钢丝
绳);
c) 检查和报废的操作规范符合ISO 4309。
注: 运动钢丝绳的限制状态取决于钢丝绳本身的设计、卷筒、滑轮和滑轮组的设计以及卷绕直径与钢丝绳公称直

径之比。运动钢丝绳的限制状态可以通过最小断裂载荷和允许的弯曲循环数确定。

应将最小断裂载荷与额定载荷相比较(见L.4.3“钢丝绳的能力证明”)。
钢丝绳的终端装置不能用绳夹(金属质夹)的方式制成。可在钢丝绳穿过楔套之后的末端使用绳
夹,以防止钢丝绳从楔套滑出。
4.1.3.4.3 链的限制状态
所有用作流动式起重机部件的链均应具有链证书,证书提供由链的制造商确定的限制状态(见附
录S)。
注: 链的限制状态基于尺寸、组装、使用条件、清洁和维护条件的信息,这些条件是由起重机制造商规定的,还

基于 曲线,该曲线由供应商给出,与在预期使用寿命内发生的应力循环有关。

4.1.3.4.4 其它部件的限制状态
注:其它承载件的限制状态应由部件的制造商/供应商规定。他们以设计起重机时需要考虑的尺寸、加载、组装

和使用条件为基础。

起重机制造商和部件制造商/供应商间就技术规格最低要求达成的协议基于部件特殊类型的统一格
式。技术规格应包括相关附件中的参数:

— 吊钩: 见附录K.1

— 滑轮: 见附录K.2
— 吊钩总成: 见附录K.3
— 液压缸: 见附录K.4

— 回转支承: 见附录K.5

4.2 设备和装置
4.2.1 通则
设备和装置通用设计的人类工效学要求应符合EN 547-1、EN ISO 7250、EN ISO 6385。EN 626-1选择
材料的原则适用。根据EN 294、EN 349和EN 811,应避免危险。
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必须接触的设备和装置锐边应通过4.2.2.3中所述的方式予以避免。

21
EN 13000:2010+A1:2014 (E)

不应将电缆安装在热的(例如 排气系统 )软、硬管附近,否则可能会引起电缆损坏。


应在起重机上容易接近的地方提供放置急救箱的空间,最好在(操纵或驾驶)室内。
4.2.2 控制台
4.2.2.1 总则
应将控制台和控制装置设计放在能使起重机安全使用的地方。
应为移动载荷和(或)起重机行驶的控制台提供司机室(操纵室、驾驶室)。这不适用于远程控制
的装置。
起升控制台应可靠地设计和制造。应将其可靠地固定在起重机上。支撑结构应为阻燃材料。即使因
火灾对减震器或缓冲材料产生破坏,控制台也不应从支撑上松开。相关指导见ISO 8566-2和ISO 11660-2。
起升控制台应根据EN 14502-2:2005设计和制造。
栏杆(扶手、把手和踏步)的尺寸应符合EN 13586:1999的图4、7、12和表6。
4.2.2.2 操纵室
墙、地板和天花板的护壁板和保温材料应由耐火材料制成,见4.5.1。这些材料应使干扰操作员的光
学反射减至最小。
操纵室的地板应设计成容易清洁、易于除尘。
操纵室的地板应具有防滑表面(例如带球形物/方格的板、网状物、喷砂漆)。
在操纵室内应为操作员提供直接可读格式的、起重机操作的信息。这种信息可以是电子的或纸制
的。如果提供纸制文件,那么应在起重机上为这些文件提供合适的贮存空间。
在组装和(或)拆卸的过程中要用到室顶的情况下,室顶的表面应是防滑的。应考虑到人员站在室
顶所引起的载荷(包括工具等)。在此表面任何125 mm直径的圆形表面上均匀施加1000N的试验载荷不
应产生永久变形。
室顶表面要易于排水,水不能流到窗户上。
4.2.2.3 锐边
室内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可以触及到的设备零件,不能有造成人身伤害的锐边和尖点。锐边应具有圆
角(半径至少1 mm)或倒角(至少为1 mm×1 mm)或遮盖起来,以获得相同的安全等级。
4.2.2.4 紧急出口
操纵室应至少在两个方向上有出口路线,用于紧急疏散。紧急出口应易于识别并能从室内打开。在
一个方向上、非正常进入室内的入口的紧急出口路线,可以采用ISO 11660-2中规定尺寸的紧急出口。例
如:打开的窗户或尺寸合适的窗玻璃容易移动的窗口。
4.2.2.5 活动空间
司机室内部的空间应允许从工作位置执行所有的操作控制器。室内部还应提供对设备进行检查、维
修等操作的空间。内部的最小尺寸应符合ISO 8566-2:1995的图1。
对专用于狭窄空间(例如在净空高度较低的情况下起升/行驶)设计的起重机,室的尺寸可与ISO
8566-2不同。
4.2.2.6 加热和通风

22
EN 13000:2010 +A1:2014 (E)

在外部参考温度为-10 °C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使封闭的司机室内的气温至少为18 °C。司机室不应


有直吹气流。
司机室应提供可调节的通风设备。设备应能从外部提供空气。新鲜空气阀应为可调型。
司机室安装用气体、汽油、柴油或燃料油的加热装置时,应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来源以确保完全燃烧,
而且无论在何种风向和风速下废气均不能进入 关闭的 室内。
4.2.2.7 门窗
所有操纵室的门,无论是滑动型还是转动型的,均应提供防止在起重机行驶或操作过程中无意打开
或关闭的措施。起重机操作员附近的门应为外开型或向后滑动打开型。门应可以保持在打开的位置。
操纵室的门应可以从外部锁止,但不能从内部锁止。门应始终可以从内部不用钥匙打开,无论是否
锁上。
操纵室的窗户应配有插销,以防从操纵室的外部打开窗户。
所有的窗户均应用破碎后不会产生锐边的材料(例如钢化或夹层玻璃)制成,且曝露在自然光时不
会失去透明度。
室顶的窗户应可以承受或予以保护以防 物体 掉落,见4.2.3。
4.2.2.8 室内照明
根据ISO/CIE 8995-1、-2 和 -3,所有的司机室均应配有照明装置,以便在工作条件下可以看清室内
的所有资料(例如手册、标记、标签或额定起重量表)。照明装置应永久安装。
4.2.2.9 驾驶室的特殊要求
驾驶室的地板应比地面高出0.65 m,并具有如下尺寸的入口和出口:
a) 踏步宽至少为300 mm;
b) 踏步深至少为80 mm;
c) 步距高至少为150 mm;
d) 步距深至少为150 mm。
踏步应:
e) 踏步间距离相同,距离最大为400 mm;
f) 在一个直线上布置。
通道应有符合人类工效学的扶手。
4.2.2.10 操纵室的特殊要求
地板高于1.0 m(从地平面测起)的操纵室应配有把手。 (删除了[ 其它高度在1 m以上的控制台或
具有向外开门的操纵室应装有栏杆,以防操作员意外头朝前落下 ]要求)。
地板高于2.5 m(从地平面测起)的操纵室应装有平台和栏杆。平台上应有足够的空间供至少两个人
站立。其它高于2.5 m的控制台应装有带把手和栏杆的平台。
4.2.3 防止物体掉落的保护
操纵室的顶包括顶部窗户,应至少能承受重为7 kg、从2 m高度落下的钢球产生的冲击,塑性变形不
得超过50 mm。

23
EN 13000:2010+A1:2014 (E)

4.2.4 座椅
4.2.4.1 总则
操纵室应配有可进行充分调节的座椅,以使起重机操作员能够根据EN ISO 6385中人类工效学原理操
作起重机。
此座椅应能在其调整位置锁定。如果提供脚架和(或)扶手,应使座椅容易接近,而且不能限制起
重机的操作。
注:座椅应配有 (删除了[ 可调的 ]要求) 头枕。

4.2.4.2 尺寸
座椅的尺寸应符合附录E要求。座椅标定点(SIP)在EN ISO 5353:1998中给出。
注:这些尺寸以EN ISO 3411为基础。

4.2.4.3 调整
所有用于容纳起重机操作员身材和重量的调整均应易于实现,无需使用工具。
4.2.4.4 振动
起重机操作员座椅传送的振动值不应超出 ISO 7096和 ISO 2631-1中规定的限值。计权加速度应小于
ISO 2631-1中给出的健康指导区。由起重机操作员把手/扶手传送的振动应根据EN ISO 5349-1和EN ISO
5349-2进行测量和评估。
4.2.4.5 限制性保护装置
如果需要限制性保护装置,应符合EN ISO 6683的要求,除非当前道路法规另有规定。
最好将座椅安全带固定装置固定在起重机操作员一侧带有安全带锁定装置的座椅上。固定装置应使
限制性保护装置易于安装或更换。
4.2.5 控制器和控制系统
4.2.5.1 总则
在下述子条款中提到的控制器与安全相关的所有功能均应符合EN 954-1:1996中1类,所有的电子评
定设备符合2类。
注1:起重机操作员通过人-机界面与机器在开路系统中进行相互联系。该界面包括起重机操作员用来启动动作的控制装

置和接收信息的指示器。此外,起重机的某些运动受到运动/性能限制器和额定起重量限制器的限制。这些限制器

是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

注2:使用当前最新技术的流动式起重机控制系统,起重机操作员作为系统的一部分,不能阻止每种危险情况的发生。

有几种不能自动受控的影响。下述列表不尽详细:

— 起重机和(或)载荷上的风力;

— 因突然运动引起的动态影响(控制系统之外的影响);

— 地面情况;

— 破坏作用。

4.2.5.2 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符合EN 614-1、EN 894-3、EN 1005-3和61310-2。控制装置的布置和运动方向应符合ISO

24
EN 13000:2010 +A1:2014 (E)

7752-2。
如果因机器的性质为控制装置选择了其它的布置方式,那么必须遵守ISO 7752-2:2011中运动方向
的基本原理(即:朝向操作员身体的运动 = 起升/升/回缩,远离操作员身体的运动 = 下落/伸出,
向右的运动 = 向右回转,向左的运动 = 向左回转)。
注1:ISO 7752-2:2011对于回转、载荷起升和降落、吊臂变幅和伸缩的基本控制装置的布置、要求和运动方向进行了

规定。

如果有多个控制装置,那么使用其中一个,就不能使用其它的。
运转的起动只能通过预定执行为此目的而提供的控制装置。
起重机应提供(例如当发动机启动时,当运动开始时)对在起重机附近的人员进行声音警告的装置。
该装置仅可由起重机操作员启动。这些声音警告应符合EN ISO 7731的相应条款。
用于伸/缩水平支腿的控制装置应在适当的位置,或提供一种装置,使起重机操作员在此可以清晰
地看到支腿的运动,而且起重机操作员不能被挤压到。如果支腿的水平运动是从地面控制的,那么控制
装置仅能控制其所在那一侧的运动。
使用当前的最新技术不可能从一个控制台观察到所有的危险区域。因此在与危险运动相关的不同地
方应提供观察危险区或控制台的装置(例如镜子、电视摄像机)。
一旦起重机的功能,包括所有支腿运动(滑动支腿,转动支腿,支撑缸)、销接、装配装置等由无
线控制装置控制,那么EN 13557适用。
注2: 使用无线控制装置,当离开危险区域时,都能通过直接观察监控所有的危险区域。

复位装置需要额外保护,以防非故意开动(例如钥匙开关)。
当具有电子选择开关(例如键盘)因系统电力中断储存信息丢失的时候,电力的恢复应能复位,无
需再进行选择。
为了使起重机操作员能够检查所选的配置并与机器本身的配置进行简单的比较,应提供:
— 在配置选择开关上或其附近的符号和图,或者:
— 如果有编码信息(例如带有编码的手指转轮),编码号应代表每种不同的配置。每个编码应印刷
在性能表的相关位置;
— 关于支腿位置的永久性信息。
4.2.5.3 启动
启动系统应符合EN 1037。
应提供这样的装置(例如扶手开关、安全开关、座椅开关),以便起重机不能无意运动,直至起重
机操作员在规定的工作位置。
4.2.5.4 停止
当松开时,所有的控制装置均应回到中位(停止)。
应提供一个符合EN ISO 13850 停止类别1的紧急停止装置。它应位于操纵室内一个明显的位置,
通过操纵室的门容易接触到(为了在紧急情况下由第三方进行启动)。对于与在公路上行驶相关用的发
动机则不需要这种停止装置。

25
EN 13000:2010+A1:2014 (E)

注:符合EN ISO 13850的急停设备不能减少危险运动的停止时间。相反,如果突然停止,则会因为运动质量的惯性

产生其他危险。

4.2.6 限制和指示装置
(删除了[ 4.2.6.1 总则 EN 12077-2的要求适用],以下条文编号相应调整)
4.2.6.1 指示器、显示器和限制器的要求
4.2.6.1.1 总则
指示器和显示器所提供的所有信息均应能从需要提供信息的控制位置(包括远程控制)看见。
确保起重机安全操作的指示器和显示器应符合EN 894-2和EN 61310-1的相应条款要求。声响指示器
应符合EN ISO 7731。视觉指示器和显示器应符合EN 842的相应条款。
在下面子条款中提到的与限定和指示装置安全相关的零件应符合EN 954-1中1类要求,所有的电子评
定装置符合2类要求。
如果两个或多个运动可同时进行,则运动/性能限制器应考虑可能的组合情况影响。
如果动作的运动会导致另一个动作的限制或超出性能特性,则系统应考虑一个动作对另一个动作所
产生的影响。
指示器和显示器的反应应该以适当的精度(例如,± 5%)和速度跟踪相应的运动,以便他们始终显
示当前的情况。
对于分段值(例如桁架 主臂 长度或带有锁定销的伸缩 主臂 长度),指示值应直接与相关的性
能表对应。
在控制台每个指示器上或其附近,应有一个清晰可辨,并且经久耐用的关于此装置功能的说明(最
好用符号说明,见7.3,或者例如通过选择装置的定位、通过起升绳下落的转轮)。
4.2.6.1.2 动作限制器
具有设计限制的任何运动必须保持在设计范围内。这可以通过运动限制器或装置本身的设计来实现,
例如受限的液压缸行程。
注1:新技术不可能自动预防每个危险动作或自动预防每个碰撞,例如“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机器与固

定障碍物” 的碰撞。

注2:如果起重机的制造商和用户之间达成了协议,则可以提供工作空间限制器和(或)防碰撞装置。这些装置不能

预防因载荷和(或)起重机或起重机部件回转产生的危险,回转运动是不当操作引起的突然启动或停止产生的。

如果提供了运动限制器,那么在它启动之后,向安全状态的反方向运动是可以的,且无需复位。
配置的部件(例如变幅副臂),如因受视野限制和设计限制,起重机操作员不能容易地监控其动作,应
配备两台连续动作的限制器,或者其它可确保同等安全程度的装置(例如,两台独立的角度传感器)。
如果提供了两个连续的限制器,那么在第二个限制器被启动后,不能对受限的运动进行操作。在进
行相反方向的运动之前,必须进行复位动作。
4.2.6.1.3 性能限制器
下述情况运动应具有性能限制器:
— 运动具有设计的性能限制,超出限制会导致结构或机构的失效、起重机的倾翻或载荷的下降;

26
EN 13000:2010 +A1:2014 (E)

— 有导致超出性能限制的外部影响(例如重力)。
注 : 性能限制器通常是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例如:液压系统中一个管子的规定直径限制液压油的流动,因此限制

下落载荷的速度)。

当达到各性能限制时,性能限制器应自动工作。
4.2.6.2 强制性的限制器和指示器
4.2.6.2.1 总则
额定的起重量限制器/指示器应符合 4.2.6.3.2 和 4.2.6.3.3 中起重机额定性能表和试验证书中
给出的所有额定性能。
(删除了[在起升循环过程中,额定起重量限制器/指示器应自动操作,无需复位]的条文) 。
如果起重机可以在不同配置情况下进行操作,那么应有额定起重量限制器/指示器为起重机配置而
设置的精确和连续的显示。配置选择装置应提供所选配置的直接说明或显示代码,可根据代码/配置的
单独列表检查代码,列在性能表中给出或附在其后,这是最低要求。
任何配置选择装置的位置和设计应防止其它人改变由操作员从载荷的应用到释放载荷进行的设置,
但无论何时改变配置,这个装置应是容易接近的。
对可在不同配置下工作的流动式起重机(例如在车轮上、在支腿上、不同的平衡重、不同的 主臂
/副臂 长度、不同的倍率),不能进行未规定的变化(例如选择装置的位置、设置的单独确认)。
注:通常情况下没有检查(自动的合理性检查),无论所选的配置与实际配置是否相符,但支腿和/或履带的水平

位置显示除外(见4.2.6.2.5)。

起重机操作时不允许选择非制造商允许的起重机的配置。
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和指示器的设计和安装应可以在试验和检验过程中承受过载,不用拆卸而且不影
响其性能(见5.1)。
4.2.6.2.2 额定起重量限制器
额定起重量不小于1 000 kg 或倾翻力矩不小于40 000 Nm 的所有流动式起重机,均应装备有额定起
重量限制器。
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应防止起重机支撑超出所允许幅度和位置的载荷、超出在额定性能表和试验证书
中所示和(或)所述的载荷,或钢丝绳的许用工作载荷。
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在100% 和110% 额定起重量之间,应以可能的最低工作速度运行。当完全安
装到起重机上时,可获得该公差。
在公差增加的情况下,应提供额外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以获得与上述标准公差相同的安全等级。
增加的公差值应在起重机文件中给出。
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应能超越起重机的控制器:
a) 防止产生导致过载情况的任何运动;和
b) 防止载荷的危险运动。
对于流动式起重机,当额定起重量限制器被启动时,通常应由它超越的运动是:
a) 变幅落;

27
EN 13000:2010+A1:2014 (E)

b) 变幅起;
c) 起升;
d) 伸出。
注1: 在操作员能触及的范围内提供用于 d) 的超越钥匙开关(用于带载变幅起)。

注2: 不得对落地的载荷进行变幅操作(见6.2.2.2 g))。

额定起重量限制器不应阻止起重机操作员将控制器恢复到“停止”位置并启动使起重机移动到较安全
状态的运动。
额定起重量限制器一旦被启动,就应保持有效状态,直至过载解除。在起重机的所有作业区域,起
重机控制系统应确保不能超越额定量限制器,除非在特殊情况下(见 4.2.6.2.3 )。
4.2.6.2.3 额定量限制器的特殊情况
起重机操作中应包括如下两种特殊情况:
a) 对于索具安装/拆卸过程和特殊的操作条件,如额定量限制器的自锁(锁止),可提供一个通-
断按钮:
注:通-断按钮是一个不能机械锁止的瞬间电气开关。

1)对于制造商起重量图表中未提供的索具安装/拆卸过程,允许使用通-断按钮超越额定量限制器。
这些索具安装/拆卸过程应在起重机操作手册中加以说明且操作员可以获得。
2)对于特殊的操作条件(例如:锁止),当通-断按钮被启动时,额定量限制器的关闭极限不应超
过额定量的110%(加上公差)。此时,所有运动的速度最大只能为允许的相应载荷工作速度的
15%。
对于执行机构由液压的控制流动式起重机,速度的降低可以通过一个中心控制压力的减少
来实现。所有的速度必须被减少至最大25%。
通-断按钮不应允许任何会导致部件故障或失去稳定性的运动。
当控制杆回到中位或发动机停止时,通过通-断按钮增大力矩限制器的限制范围功能应自动恢复,允
许延迟10秒。
b) 一旦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的部件出现故障,或需要进行紧急操作时,可以提供跨接装
置,此时:
1)跨接装置位于操纵室之外,而且有锁和钥匙控制(例如在一个开关箱内),而且
2)跨接装置要在下述状态时自动复位:
i) 发动机停止;
ii) 不超过30分钟;而且;
3)一旦启动了跨接装置,所有运动的速度最大只能为允许的相应载荷工作速度的15%。
对于执行机构由液压的控制流动式起重机,速度的降低可以通过一个中心控制压力的减
少来实现。所有的速度必须被减少至最大25%。
如果流动式起重机配备了通-断按钮和(或)跨接装置,那么应有一个符合下列标准的事件记录仪:
— 应自动记录数据,不受起重机操作员控制;

28
EN 13000:2010 +A1:2014 (E)

— 导致起重机过载(大于100%额定起重量)的通-断按钮或跨接装置的每一次作动都应被记录。
过载量应被记录;
— 如果通-断按钮或跨接装置被启动,那么此动作和最后最后一次负荷的所有数据应被记录;
— 应有一个合适的读出数据的界面;
— 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窜改记录数据;
— 事件记录仪 的功能应在起重机每次投入使用时被自动检查。 事件记录仪 故障应能向起重
机操作员显示。
4.2.6.2.4 额定起重量指示器
额定起重量不小于1 000 kg 或倾翻力矩不小于40 000 Nm 的所有流动式起重机应配有额定起重量指
示器。
额定起重量指示器应根据EN ISO 7731和EN 842,对会导致接近或超出起重机额定性能表和试验证书
所示的额定起重量的所有运动发出警报。
额定起重量指示器应:
a) 接近额定起重量时,用声、光方式警告起重机操作员;
b) 当额定起重量限制器被启动时,用声、光方式警告起重机操作员,用声音方式警告起重机危险
区内的人员,以便他们能够注意警报;
c) 当额定起重量限制器被超出时,用声、光方式警告起重机危险区内的人员。
接近额定起重量和超出额定起重量的警报应是连续的。两种警报应有明显区别。
额定起重量指示器应在临近起重机90%~97.5%的额定起重量时开始发出警报。
注:这样可使起重机操作员有时间对警告作出反应并防止起重机超载,例如减慢运动,以防载荷摆动。

不应采取措施使起重机操作员从控制台取消警报,除非对于 a)和 b)中所需的声音警报可提供警报


的取消装置,而且它在警报持续5秒钟后方可操作。如果使用了这种取消装置,当起重机恢复到需要声音
警报的状态时,警报应自动运行。
当额定起重量限制器在试验、装配或拆卸过程中被超越时,额定起重量指示器应继续起作用。
在起重机的标定和试验过程中,可以采取措施取消声音警报。在起重机装配过程中,也可以采取措
施阻止声音警报。
额定起重量指示器应是这操作,在不要求太准确时,能够在未给起重机加载的情况下进行检查。
4.2.6.2.5 支腿和履带位置指示器
额定量限制器/指示器应监控在起升载荷过程中使用的支腿或可伸缩履带的水平位置,作为一种操
作辅助装置。当水平位置与已选的起重机配置不相符时,将给操作员发出声、光报警。一旦出现下列情
况,这个事件应由事件记录仪进行记录:
— 操作模式被选择和/或配置被确认;
— 或者影响稳定性和/或结构完整性的起重机的运动被启动。
事件记录仪应记录物理参数设置和已选配置。
操作员可以取消声音报警。已选定的配置或水平的支腿/履带,任何一项发生改变应恢复声音报警。

29
EN 13000:2010+A1:2014 (E)

当水平支腿/履带的实际位置与已选的配置不一致时应保持发光报警。
事件记录仪应符合4.2.6.2.3中的要求。
注1: 关于报警的要求代表此标准发布时的新技术发展水平。还需要进行开发将支腿监控集成到起重机的额定量限

制器中;流动式起重机制造商们已经着手这种开发程序。

注2: 这项要求适用于在起升载荷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支腿/履带,不适用于用作组装或安装辅助装置的支腿/履带。

4.2.6.2.6 起重机水平指示器
起重机的水平度应该在起重机的操纵室或其附近操作员能看到的范围内显示。由支腿支撑的流动式
起重机,在每个支腿控制台还有一个起重机水平度指示器,以在支腿控制台能控制调平运动。起重机水
平度指示器的精度应高于 ± 0.1度。
4.2.6.2.7 起升限制器
所有起重机均应配备起升限制器,以停止所有会导致吊钩总成与 主臂/副臂或主臂/副臂 臂头接
触并产生损坏的运动。仅在装配操作和运输情况下能够跨接起升限制器。跨接装置必须是需要被固定在
超越位置那种类型的。
4.2.6.2.8 下降限制器
所有起重机均应配备下降限制器。下降限制器最低限度应保证卷筒上至少留有三圈钢丝绳。仅在装
配操作、运输和更换钢丝绳的情况下能够跨接起升限制器。跨接装置必须是需要被固定在超越位置那种
类型的。
4.2.6.2.9 其它强制性指示器
对于额定起重量不少于1 000 kg或倾翻力矩不少于40 000 Nm的所有流动式起重机,应对起重机在下
述条件下的当前配置和位置提供下述指示:
a) 在起重机操作过程中应连续显示:
1) 额定起重量的利用率:对各种工况,模拟显示出起重机的加载状态(例如,绿色;黄色-接
近额定起重量;红色-超载状态);
2)额定起重量。对额定起重量超过5 t的起重机,应根据在实际幅度/范围或 主臂 角度时的
额定起重量,显示允许的载荷;
3)工作载荷:对额定起重量超过5 t的起重机,应显示吊钩上的载荷(加上吊钩和滑轮组的质量
[重量])
注:为了进行误差检查或调整,可以在起重机操作过程中暂时选择特殊显示来替代连续显示。

b) (由起重机操作员手动选择的)选择显示:
1) 相关的能力—显示:
i) 幅度/范围: 当起重机在额定起重量相关的幅度/范围时,应显示非回转起重机到倾
翻轴的伸出范围。
ii) 主臂 角度:当起重机在额定起重量相关的角度时;
iii) 副臂角度:对于变幅副臂配置,当起重机在额定起重量相关的角度时;

30
EN 13000:2010 +A1:2014 (E)

2) 风速显示:当起重机 主臂/副臂 组合长度超过65 m或者在(吊臂)收回时间超过5 min


的情况下;
3) 回转范围显示:当起重机的回转范围与额定起重量相关时;
4) 主臂 长度显示:伸缩臂式 主臂 起重机;
5) 主臂 锁定显示:用于带有锁定机构的伸缩 主臂 ;
6) 车轴锁定显示:用于具有车轴锁定机构的起重机;
7) 起升绳的倍率显示:用于所有配置;
8) 回转位置显示:当起重机在与额定起重量相关的回转范围时。
c)声音指示器
行驶回转期间(声音警报):用于(轮式和履带式)起重机,当起重机后退时,操作员对起重
机正后面没有清晰的视野。用于回转时带有附加平衡重(见A.7)的起重机。
4.2.6.2.10 其它强制性限制器
在下述情况下应给起重机装有下述强制性限制器:
a) 主臂 最大和最小角度 用于所有配置;
b) 副臂最大和最小角度 用于变幅副臂配置;
c) 伸缩 用于伸缩 主臂 起重机;
d) 回转 回转范围与额定起重量相关
e) 控制台位置 用于有可移动控制台的起重机
f) 桅杆/A-架位置 桅杆/A-架应保持在限制范围内的情况
g) 松绳 特殊配置(见 A.7),松弛的绳会导致特殊危险的情况下。

4.2.7 转向系统
4.2.7.1 转向机构-道路行驶流动式起重机
转向机构应确保车辆在速度到达限值时的安全操作。转向系统应具有至少两个独立回路的转向助力,
如果其中一个回路发生故障,则还应具有自动显示。
注1:道路行驶流动式起重机的转向系统应遵守国家和欧洲的规定(例如,70/311/EEC修订的车辆种类N3)。

注2:因为上述包括在单个(回路)失效情况下的转向控制作用,所以可以假设满足N ISO 12100-2:2003 A.3.3.5的要

求。

4.2.7.2 转向机构-越野的流动式起重机
转向机构应确保车辆的安全操作,包括在起重机允许的带载行驶,在制造商允许的速度行驶的情况
下。
任何符合4.2.7.1要求的起重机可视为符合本条的要求。
对于现场行驶设计速度小于等于25 km/h的情况,不必装备额外的设备来满足转向助力失效的要求。
对于现场行驶设计速度大于25 km/h的情况,转向机构不应因为对转向系统转向助力或控制器的单个
(电力、液压、气动)动力源的失效而无效。
允许的转向控制力要求在附录M中给出。

31
EN 13000:2010+A1:2014 (E)

履带式起重机的转向控制应满足4.2.5的要求。
4.2.7.3 转向-操纵室
从位于旋转的上车的操纵室对起重机进行转向情况下,应根据上车的位置提供一个运动方向的指示
或根据上车的位置自动改变操纵方向。
4.2.8 制动系统
4.2.8.1 起重机运动的制动系统
4.2.8.1.1 总则
本条款包括起重机机构(例如起升、变幅和回转机构)的静减速制动器和动力制动系统。
每个起重机运动的平稳减速应通过制动系统(例如液压制动、电气制动、机械摩擦制动)获得。最
低要求如下:
a) 所有制动鼓或制动板的磨损表面应是光滑的、均质的;
b) 盘式制动器的磨损表面可以为复合衬片型和(或)凹盘型;
c) 制动衬片在有效使用寿命内应受到充分和永久地固定;
d) 干式制动蹄和衬片应受到保护,防止油、油脂和任何环境条件影响制动性能;。
e) 湿式制动在其整个使用期限内都应可靠密封;
f) 在制动器设计要求检查衬片以进行维护的情况下,应不用拆卸就可能对衬片的磨损情况进行检
查。为了确保制动器在检查和维护期间的有效运行,应提供足够的扭矩储备或自补偿系统;
g) 依赖于受压气体、液体或电气或电子-机械机构的制动机构,在操作系统能量损失的情况下,制动
器应能自动应用;
h) 用于确保起升或变幅运动的静减速制动器,在操作系统能量损失的情况下应能自动制动。制动器
应直接与驱动/机构相连;
i) 对于驱动可以从卷筒上断开的机构,应采取充分的措施(例如互锁的布置)避免载荷和(或)起
重机部件自由降落。
4.2.8.1.2 起升和变幅制动
由卷扬和卷筒机构操作的起升和变幅系统,其减速制动器应能够施加的制动扭矩至少要比从钢丝绳
卷筒传输至制动器的最大扭矩大33%,取在工作或安装条件下的较大值。
具有动力制动系统(比如液压制动阀,电气制动)的机构应有一个二级减速制动系统,该系统独立
于动力制动器,制动扭矩与一级减速制动相同。
在动力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减速制动器应对至少一种操作起紧急制动的作用,以避免自由下落。
减速制动器应能在电源关闭时自动起作用。紧急情况下的减速不应导致结构、钢丝绳、卷筒以及机构的
损坏。
注:在这样的紧急停止之后,需要进行维护保养,见6.4.3.b。

4.2.8.1.3 回转制动
应为回转机构提供一个减速制动器或锁定机构,以便在带载操作过程中和非作业状态将上车和 主
臂/副臂 系统保持在安全位置。减速制动器/锁定装置应至少承受超出25%以上的所需扭矩,所需扭矩

32
EN 13000:2010 +A1:2014 (E)

是指控制由风载荷与制造商允许的倾斜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作用扭矩所需要的扭矩。锁定机构应能在所有
允许的回转位置上工作。
起重机应配备一个允许起重机操作员进行平缓减速的动力制动系统。减速时不能对起重机的结构造
成损害。动力制动系统可以是液压的、电的或者机械的。
如果一个机械的制动同时用于减速制动和动力制动系统,则针对这两种应用应提供不同的控制器。
4.2.8.2 用于行驶的制动系统
4.2.8.2.1 道路行驶的流动式起重机
制动系统应确保车辆在速度允许范围内安全减速。制动系统应具有制动助力及至少两个独立回路,
当其中任一个回路失效时,应有自动显示。应配有驻车制动装置。
注 : 道 路 行 驶的流 动式起 重机的 制动系 统应符 合国家 及欧洲 标准 (例如 按照71/320/EEC的 N3 类车辆 )。

4.2.8.2.2 轮式越野流动式起重机
场地设计行驶速度大于25 km/h的轮式越野流动式起重机,应符合4.2.8.2.1。场地设计行驶速度小于
或等于25 km/h的轮式越野流动式起重机,应符合4.2.8.2.1,或满足下述行车、驻车以及紧急制动系统的要
求:
a) 行车制动系统
行车制动系统应具有至少为重力加速度25%的效率,此重力加速度是当起重机在正常空载
行驶状态从制造商允许的一半越野速度开始到停在水平、干燥而坚固的路面时通过减速计测量
的。
b) 驻车制动系统
除了行车制动系统之外,还需要一个驻车制动系统。应装备一个驻车制动系统,以限制由
制造商规定的起重机在正常使用时的所有加载,风力以及坡度情况。
驻车制动系统应能将正常行驶状态的未加载起重机保持在倾斜度不少于15%的坡面上。它
也应由一个与控制行车制动不同的装置来控制。驻车制动的功能可通过行车制动实现。
测试可通过水平路面上用减速计或在倾斜度最小15%的坡面上上、下运行完成。
c) 紧急制动系统
应装备紧急制动系统,以在行车制动系统失效的情况下获得足够的减速度。紧急制动系统
应通过完全独立且方便触及的控制器进行操作。
如果完全采用机械式操作,那么驻车制动和紧急制动可以组合在一个系统中。紧急制动功能可通过
行车制动系统和(或)驻车制动系统获得。
4.2.8.2.3 履带式越野型流动式起重机
履带上的越野型流动式起重机应符合以下对于行车及驻车制动系统的要求:
a) 行车制动系统
应装备一个能够减速和制动的行车制动系统,为了确保在制造商规定的起重机正常使用时所
有操作、加载、速度以及坡度情况下的安全性。
如果使用液压驱动系统能确保行驶过程中安全而平稳地制动,则无需其他的行车制动系统。

33
EN 13000:2010+A1:2014 (E)

b) 驻车制动
应装备一个驻车制动系统,以限制由制造商规定的起重机在正常使用时的所有加载,风力
以及坡度情况。
驻车制动系统应能将正常行驶状态的未加载起重机保持在倾斜度不少于15%的坡上。它也
应由一个与控制行车制动不同的装置来控制。驻车制动的功能可通过行车制动实现。
如果履带传动中的摩擦损失能提供足够的制动,则无需其他的驻车制动系统及单独的制动起
动。当确定这些损失时,液压马达的摩擦扭矩和(或)自身的保持扭矩应予以忽略。
4.2.9 保护装置
4.2.9.1 运动部件
控制台应该提供防护措施,防止操作员的手、臂、头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因在运动部件(如 吊臂 、
变幅、油缸)附近受到挤压。EN 294、EN 349和EN811的安全距离适用。
回转支承及卷扬应有保护措施(小齿轮保护装置),以避免人的手和肢体插入齿轮传动区域。在裸
露的钢丝绳、链条传动装置及其他运动部件(见下段对卷扬卷筒的要求)所有可能发生危险处应有相应
的保护措施,以防止肢体被挤压、剪切或拖入。EN 294:1992和EN 811的表1.3.4和5列出的安全距离适用。
由于移动式起重机的特性,即其部件运动时相距较近,没有安装保护装置的可能性 (例如:回转的
上车中包括连接在托架上的配重、与变幅缸和(或)支架连接的的主臂、外伸支腿)。在这些区域,EN 294、
EN 349 和 EN 811中的要求不能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得以满足,必须提供合适的说明和警告[见 6.2.2.2 c] )。
卷扬卷筒、 主臂/副臂 的滑轮、吊钩总成应以这样的方式安装,以便进行穿绳操作时将手、臂被
陷入或拖入卡滞区域的危险性降至最小。有这种危险性的区域应做出明显的标记(见7.2)。
应在吊钩总成上提供把手,从而不要接近陷入、拖入危险区域。
设计应确保钢丝绳不能从卷筒或滑轮侧向上跳出,即使是在绳松弛的情况下也不例外(例如,如果
卷筒带有挡板,外层钢丝绳上方挡板的突出部分应至少等于钢丝绳直径的1.5倍;如果为滑轮,滑轮外径
与滑轮周围的U形箍或保护外壳内表面的间隙不能超出钢丝绳直径的1/3或10 mm,取其中的较小值)。
4.2.9.2 防护装置和限制装置
防护装置和限制装置应符合 ISO 11660-2和EN 953的规定。
例如用于飞轮盖和其它的旋转驱动部件的固定防护装置,应由仅能用工具打开或拆卸的系统进行固
定。当拆卸防护装置时,这些固定系统(例如固定式紧固件,推拉式紧固件)应保持附着在防护装置或
机械上。在可能的情况下,没有紧固件防护装置不能保持在适当位置。
4.2.9.3 通道
4.2.9.3.1 总则
安装、拆卸、维护、检查和到控制台的通道的设计应符合EN 13586的规定。
为了确定通道的尺寸,下列规则适用:
a) 水平地面;
b) 在支腿上的起重机;
c) 车轮离地50 mm/履带支撑轮不受力。

34
EN 13000:2010 +A1:2014 (E)

注:对于其它的设置条件,应由用户提供合适的安全接近方式(见6.2.1e)。

与EN 13586:1999的6.6不同,下述情况中的平台和走台板的高度达到2.50 m时不需要安装侧防护:


——提供了安全通道,有相关人类工效学扶手或把手,用于三点支撑;或者
——走台板或平台的畅通无阻的站立处宽度至少为0.5 m。
由于流动式起重机的性质,底盘和回转平台之间的距离受限,在这一区域,把手到安装平面的间隙最
小40 mm。
4.2.9.3.2 控制台的通道
到司机室的通道应符合EN 13586:1999的1类通道。为了测量从地面到通道最低一级台阶的距离,应
采用以下基本要求:
a) 对于所有类型的流动式起重机:坚硬水平的地面;
b) 对于在轮子上的起重机:在运输位置调平——如果需要,把悬挂锁止;
c) 对于在支腿上的起重机:升起,直至车轮或滚轮不受力。
在起重机的每个操作位置,应该能够从操纵室安全出来。如果只有使用可移动的通道装置(例如可
移动的平台或梯子)上述情况才能实现,则在手册中应给出选择、安装和安全使用该通道装置的说明。
注:紧急出口的要求在4.2.2.4中给出。

4.2.9.3.3 维护、检查、安装和拆卸的通道
用于维护、检查、安装和拆卸起重机部件或零件的通道,应符合EN 13586。
如果仅在使用人员防护设备(例如安全带)和(或)可移动的通道装置(例如,可移动的平台或可
移动的梯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安全进入,那么在手册中应给出选择、安装和安全使用该通道装置的说
明。
4.2.9.4 排气系统
排气系统应设计成排放物不会对控制台产生危险。排气系统安装时应保证,无论风的条件如何,排
出的废气不能进入封闭的操纵室和驾驶室内。
4.2.9.5 热表面
距离可预见的手位置不到300 mm的可接近表面的温度不应超出EN13732-1中给出的相关材料的10s
燃点(最低值)。
注:可能需要防护装置,以获得上述目的。

该要求不适用于太阳辐射加热的表面,或仅在维修和保养过程中接近的区域。
4.2.10 液压和气动系统及其元件
4.2.10.1 总则
液压和气动元件应能使动力系统在预定的最大工作压力(包括超载测试下的压力)下使用,元件不
发生故障。
液压系统应符合EN 982。气动系统将符合EN 983。
系统应有适当的过滤器避免介质的污染。
软管、接头和元件均应可检查,除了那些位于机壳内的之外。应能直接或间接地(例如用镜子)检

35
EN 13000:2010+A1:2014 (E)

查端部接头,及插入这些接头中第一个 3d 长度的软管(此处的d是软管外径)。如果这样不可行,应提
供特殊的布置,例如安装安全阀,缩短检查周期(见6.4.2和6.4.3)。
4.2.10.2 液压元件
4.2.10.2.1 总则
每个液压回路应该装备有显示工作压力的装置,或者是安装一个可与测量装置相连的测压口。
4.2.10.2.2 液压钢管
液压钢管连同它们的端部接头,工作压力和爆破压力之间的安全系数应至少为2.5。
4.2.10.2.3 液压软管
本标准中“液压软管”应理解为包括它们的端部接头。
液压软管的类型应符合EN 853、EN 854 或EN 856 。对于所有的软管,工作压力和爆破压力之间的
安全系数应至少为4。
软管安装时,最小弯曲半径应与厂商的说明书一致。
工作压力在 15 MPa(150 bar)以上的软管不应配置可拆装的接头(例如:螺纹型)。
注:带有接头的软管,如果组装时需要使用软管制造商提供的专用工具(例如夹具)和零件,那么视为满足要求。

对于容纳工作压力超过 5 MPa (50 bar)和(或)者温度超过 50°C 液体,并且位于起重机操作员


控制台 1 m 之内的液压软管,应提供防爆防护罩,以使起重机操作员免受软管的突发故障带来的危险,
这种情况下没有起重机的其他部件和结构执行该功能。
4.2.10.2.4 限压阀
为了防止超过额定的压力,在每个液压回路中应安装限压阀。安全阀应需使用工具进行调节,并能
密封。限定压力不能超过最大工作压力的110%。
4.2.10.2.5 液压油缸
承载液压油缸(例如:变幅、伸缩、支腿油缸)应有保护装置,如果软管或管路破裂,这种装置能
自动关闭液压制动阀、先导式单向阀(安全阀),使承载液压油缸停止移动。这种装置应放置在缸内部,
或者直接与缸相连。
在安全阀的液压缸一侧应有个接头(例如:额定起重量限制器/指示器的压力表),以便当回路发
生故障时,液体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使操作员能在危险情况发生之前采取行动。
除此之外,在双缸平行动作处(如:变幅),应提供一个与之适应的阀系统(如:安全阀),以确
保在一个油缸的压力降低时另一个油缸受到保护防止过载。这些装置的设计与安置应限制引发各个运动
10%最大速度的那种运动的速度。
如果在油缸的端口和阀(例如:安全阀)之间是采用焊接或钢管安装形式,那么整个结构的爆破压
力应至少是回路所能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的2.5倍。
现场行驶的车轴悬架上的载荷支撑液压缸可以不配备安全阀。该液压系统的最大爆破压力应至少是
回路能承受最大工作压力的1.5倍。
4.2.10.2.6 液压油箱
液压油箱应有能力至少贮存在所有的油缸完全缩回时整个系统容纳的油液。而且,当所有油缸完全

36
EN 13000:2010 +A1:2014 (E)

伸出时,液压油箱应有足够的容量使液压泵运作。
液压油箱应有最大和最小液位的监控装置。
液压油箱应有检修孔和清洗排水阀。
如果储油器是受压型,则应能承受最大工作压力,且最小安全系数为2,并装有油箱超过最大工作压
力时的减压装置。
4.2.10.3 气动元件
软管及接头的爆破压力至少应是最大工作压力的4倍。对于硬管及接头,额定工作压力和爆破压力之
间的安全系数应为2.5。
压缩空气的控制器或系统应给予保护,以便出现(例如:硬管或软管破裂或者当压力相当低造成的)
压力故障时,起重机的相关运动能自动停止或保持停止状态。
应安装低压报警装置。
4.2.11 压力容器和燃油箱
4.2.11.1 压力容器
注:压力容器作为流动式起重机的一部分应该与欧盟指令 87/404/EEC 一致。

4.2.11.2 燃油箱
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燃油不能溢出。
燃油箱应有加注口,而且:
a) 易于接近;
b) 有可锁上的加油口盖;
c) 位于操纵室和驾驶室之外。

在添加或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燃料气体不能进入室内。
油箱的位置和加油设备应使加油过程中的溢出物不能滴入发动机或操纵室和驾驶室或电气系统中。
燃油箱应有至少能监控最低燃料位的设备。
燃料系统应与起重机稳固地连接。应将燃油箱及加油口接头放在对油箱及其接头造成损坏的可能性
最小的位置。
4.2.12 电气、电子元件及相关现象
4.2.12.1 总则
电气和电子元件应符合EN 60204-32。
4.2.12.2 电磁兼容性(抗扰性)
电气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抗扰度)应遵照EN 61000-6-2。
当电气系统使用了供应商推荐的、符合上述标准要求的合格元件时,整个装置的电磁兼容性(抗扰
性)不需进行检测。
4.2.12.3 电磁兼容性(发射)
电气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发射),应符合EN 61000-6-4。
当电气系统使用了供应商推荐的、符合上述标准要求的合格元件时,整个装置的电磁兼容性(发射)

37
EN 13000:2010+A1:2014 (E)

不需进行检测。
4.2.12.4 电池组
电池组应:
a) 与地线不相连的接线柱要有盖;
b) 加以防护,防止非故意的移动;
c) 如果有产生气体的危险,电池室要通风。
4.2.13 吊钩和吊钩总成
给起重机提供的吊钩/吊钩总成应为相同尺寸和型号的钢丝绳而设计,而且容许与起升相同的钢丝
绳最大拉力。装备到吊钩总成的吊钩应可以承载由各个吊钩总成钢丝绳最大拉力和最大倍率产生的载荷。
注:吊钩和吊钩总成的技术规范在附录K.1 和 K.3中给出。

4.2.14 备胎/车轮的特殊要求
在提供备胎/车轮的情况下,它们的固定应便于安全地拆卸或者更换(如:当拆卸或固定备胎/车
轮时,人不要在起升的轮子下面), 将备胎/车轮搬出或放入其固定装置上时 所需的人力应小于500 N。
4.2.15 对于销轴铰接起重机铰接臂/副臂的特殊说明
应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在装配/拆装过程中无人站在下面/里面去插/拔销轴,以避免剪切/挤压
的危险。
4.3 可见性
4.3.1 起重机操作员的视野
当在指定的操作位置时和正常操作条件下,起重机操作员应能看到:
a) 前方视野:载荷的运动;
b) 侧方视野:上车(回转)的运动和工作区域周围;
c) 上方视野:载荷至 主臂/副臂 顶部的运动;
d) 后方视野:上车(回转)的运动和工作区域周围。
注:对于b),c),d)方向,可提供辅助装置(如后视镜,超声设备,电视设备)以改善直接视野的不足。

操纵室的前窗应装有电动雨刮器和洗涤器,顶窗应装有电动雨刮器。至少在操纵室和驾驶室的前窗
应提供除霜或除雾装置。
前窗和顶窗均应永久安装可调整的遮阳板/遮阳帘, 它必须是可调节的,以便能看到载荷。
4.3.2 照明设备
起重机应该配有合适的、可调节的照明设备,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为起重机操作员提供起重机附近
的照明。
当需要进、出时,起重机应该有外部照明设备。如果需要检查,起重机在车间也应有照明设备。
4.4 噪声和降噪
(删除了[4.4.1 噪声和通过设计从来源上降噪声]
流动式起重机上发现的主要声源为:
— 用于实现起重机功能的发动机;

38
EN 13000:2010 +A1:2014 (E)

— 泵、阀和液压回路;
— 液压油缸、制动器和其他机械部件;
— 起升/变幅装置、回转装置。
流动式起重机应这样设计,以便在操纵室内所测量的A计权声压级,根据附录G确定,减至最低水平,
但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小于或等于 80 dB(A) 。
应考虑在EN ISO 11688-1中提供的关于低噪声机械设计的信息。
注1:下列是当前使用的、在源头减少流动式起重机噪声的技术措施:

— 选择低噪声的液压和机械元件;

— 使用抗振装置以减少结构生成的噪声;

— 封闭噪声辐射元件;

— 适当调整操作速度。

注2:上面的列表不是详尽的,可使用效用相同或更好的方法降低噪声。

注3:评定这些方法有效性的准则是从与同族其它机器相关的机器测得的实际噪声值,而不是这些降噪措施本身的特

性。

(删除了[原4.4.2 根据资料降低噪声]整条条文)
4.5 消防
4.5.1 阻燃
司机室的地板以及内部、室内装潢和隔热材料均应该由耐火材料制成。当根据ISO 3795进行测试时,
材料的燃烧率不能超过150 mm/min。
4.5.2 灭火器
起重机应装备符合EN 2,用于A 和 B 类火灾的便携式灭火器,灭火剂至少6 kg。灭火器的数量、大
小及型号应与起重机上的设备相符。灭火器应放置在司机室内或者控制台附近易接近的地方。灭火器的
装满后的总重不能超过20 kg。
4.6 运输和行驶的要求
4.6.1 总则
为了避免由于在运输和行驶中的危险运动而产生的风险,应提供机械或液压锁止装置,尤其为了避
免:
a) 上车突然旋转;
b) 起重机 主臂 突然变幅或伸缩;
c) 水平支腿突然伸出。
要为驾驶员提供在运输前和(或)运输过程中检查项目a)~ c)位置的手段。 (删除了[例如:直接
观察、镜子、警告灯、蜂鸣器] )
为了避免危险运动,要为随起重机运载的其他部件(如:吊钩总成、支腿盘、平衡重)提供锁定方
法。
4.6.2 单独运输的部件

39
EN 13000:2010+A1:2014 (E)

每个单独运输的部件需要配有尺寸合适的装置(例如:用于捆绑和牵引的凸耳)用于运输过程中的
固定。
4.7 翻转和倾翻防护
起重机应被设计成按规定使用不能翻转和倾翻。使用指南见6.3。
注:在流动式起重机上翻转和倾翻防护结构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

5 检验
5.1 检验方法
应通过常规验证(能力证明)的方法对起重机的设计进行检验。
应按照下面的表1进行检验。应表明对任何危险具有的足够安全性。通常对相同类型系列起重机的第
一台产品进行常规验证。
为了确保适合度,应对每台起重机进行逐台检查。在有质量管理系统的情况下,允许对系列(起重
机和部件)的样品进行检验。该检验(逐台检查)应根据下面的表1进行。用于载荷测试的配置和载荷情
况应根据下述内容选择:计算经验、常规验证的结果、系列产品逐台检查的实际结果。
注:附录T可以作为选择测试载荷的指导。测试载荷可以通过增加载荷或增加幅度/范围的方式施加。

表 1 安全要求的检验(包括能力证明)
常规验证
条款 安全要求 试验 逐台检查
计算 目测检查
起重机 部件

● ●
4.1.2.3
载荷对钢结构的影响 ─ ─ L
4.1.2.4
载荷对承载件、机构、钢丝绳、链和其它部件的影
4.1.2.5
响 ● ● 〇 ─ L

4.1.2.6.1 稳定性,概要 ● ● ─ ─ L

4.1.2.6.3 安装和拆卸过程中的稳定性 ● ● ─ ─ L/F

4.1.2.6.4 稳定性,弹性引起的影响 ● ● ─ ─ ─


4.1.2.6.2
稳定性,加速引起的影响 ─ ─ ─ ─
4.1.2.6.4


4.1.3.2
结构的限制状态 ─ ─ ─ ─
4.1.3.3
4.1.3.4 承载件的限制状态 ● ─ 〇 ─ ─

4.1.3.4.1 机构的限制状态 ● ─ 〇 ● ─

4.1.3.4.2 钢丝绳(包括端部接头)的限制状态 ● ─ ● ─ V

4.1.3.4.2 钢丝绳系统、滑轮和卷筒的直径 ● ─ ─ ● ─

4.1.3.4.3 链的限制状态 ● ─ ● ─ V

4.1.3.4.4 吊钩、滑轮和吊钩总成的限制状态 ● ─ 〇 ● V

4.1.3.4.4 回转支承、液压油缸和其它部件的限制状态 ● 〇 〇 ● ─

40
EN 13000:2010 +A1:2014 (E)

表1 安全要求的检验(续)
常规验证
条款 安全要求 试验 逐台检查
计算 目测检查
起重机 部件

4.2.1 控制台、管道、电缆和软管 ─ 〇 〇 ● V

4.2.2.2 控制台、操纵室 ─ ─ ● ● V

4.2.2.3 锐边和锐角 ─ ─ ─ ● ─

4.2.2.4 紧急出口 ─ ─ 〇 ● ─
4.2.2.5 活动空间 ─ ─ 〇 ● ─

4.2.2.6 加热和通风 〇 ● 〇 ─ F

4.2.2.7 门窗 ─ ─ ● ● F

4.2.2.8 室内照明 ─ ─ ● ● F

4.2.3 预防坠落物体(工具) ─ ─ ● 〇 ─

4.2.4 座椅、概要、尺寸等 ─ ─ 〇 ● ─

4.2.4.4 座椅、振动 ─ ─ ● ─ ─

4.2.5 控制器和控制系统 ─ ● 〇 ─ F
4.2.6.2.1
4.2.6.2.2
4.2.6.2.3
额定起重量限制器、额定起重量显示器 ─ ● 〇 ● F

● ●
4.2.6.2.7
其它强制性限制器和指示器 ─ 〇 F
4.2.6.2.8
4.2.7 转向系统 ● ● ● ─ F

4.2.8.1 起重机运动的制动系统 ● ● ─ ─ F

4.2.8.2 行驶运动的制动系统 ● ● 〇 ─ F

4.2.9.1 保护装置、运动部件 ─ ─ ─ ● V

4.2.9.2 保护装置和限制器 ─ ─ ● ● V

4.2.9.3 通道 ─ ─ ─ ● V

4.2.9.4 排放系统 ─ 〇 ─ ● ─

4.2.9.5 热表面 ─ 〇 ─ ● ─

4.2.10 液压和气动系统 ● ─ ● ─ F

4.2.11.1 压力容器 ● ─ 〇 ● ─

4.2.11.2 油箱 ─ ─ 〇 ● V

4.2.12 电气/电子元件 ● ─ ● ─ F
4.2.12.2
电磁兼容性 ─ ─ 〇 ─ ─
4.2.12.3
4.3.1 起重机操作员的视野范围 ─ ─ ─ ● ─

4.3.2 照明 ─ ─ ─ ● F

4.4 噪声和降噪 ─ ● ─ ─ ─

6.1.3 禁止、警告和信息符号 ─ ─ ─ ● V

注: ● 强制性 〇 可能需要 -不相关 L 载荷试验 F 功能检查 V 目测检查

41
EN 13000:2010+A1:2014 (E)

5.2 测试步骤和条件
5.2.1 总则
制造商用于检验流动式起重机能够起升额定载荷的测试步骤和测试条件应取自ISO 4310。测试包括:
— 目检
— 功能性检查:
— 带载试验:静态测试,动态测试,稳定性试验。
待测试起重机的配置和载荷情况的选择应确保起重机的结构和所有部件在由制造商可预见的、起重
机预期使用时的最恶劣条件下承受最大载荷。包括所有允许的 主臂 、副臂和变幅副臂与所有的平衡
重、平衡重位置和相应的支腿位置的组合。
载荷测试应在规定的起重机配置情况下进行,不得进行任何改变(例如不改变支腿、无额外的平衡
重或在异常位置的平衡重)。
注: 对于限制和指示装置的标定,需要起升不同配置上的额外载荷。

5.2.2 通过计算进行常规验证
通过计算进行的常规验证需要进行额外的带载测试,以验证计算的假设和结果。这些测试所需的
配置和载荷情况应选择有最小安全系数的情况。
5.2.3 通过试验的常规验证
如果在常规验证过程中不是通过计算进行检验,那么应建立测试程序(载荷情况和配置),该程
序保证对于所有配置和所有的危险情况具有与采用计算方法取得的同样足够的安全性。
此外,测试应使用最小和最大的平衡重、平衡重的最小和最大幅度以及相应的支腿位置进行。测
试载荷应按照下述方法选择(对测试点的解释见图T.1):
a) 测试载荷在最小(1)、中等(2)和最大(3)幅度处或附近,此处的静态和动态测试载荷可
以通过增加幅度或载荷的方法施加;
b) 用于最小幅度(4)的静态测试载荷。
5.2.4 测试后检验
测试后应进行一次彻底的检验,以检验故障和缺陷情况。
注: 执行检验的人员可以要求任何拆卸或无损检测,该测试被认为是揭示潜在缺陷所必需的。

5.2.5 测试报告
在检查之后,应准备一份报告,报告中列出测试和检验的结论和结果。测试报告应标记出所测试
的起重机并提供测试的日期和场所以及测试主管的姓名。测试报告应列出每种情况的配置、步骤和结果。
格式的要求和举例在附录U中给出。
5.3 基于噪声辐射值的检验
应测量、标明流动式起重机的噪声辐射值,如果需要,根据附录G中提供的噪声测试规范进行验证。
检查之后,应提供一份报告。报告的要求和示例在附录G.2中提供。
6 使用资料
6.1 说明书构成

42
EN 13000:2010 +A1:2014 (E)

6.1.1 总则
EN 12644-1 的要求应于下述附加信息一起应用:
— 供货商应提供使用指南,其内容包括制造商的责任。
— 文本书写应做到信息表达清楚、全面,以便受过培训的人员能理解。
各部分应清楚标明适用于哪种起重机,并应至少包括:
— 使用指南的名称;
— 其它部件的名称(如需要);
— 起重机的型号和序列号;
— 带有页码编号的目录。
注:使用手册可以分册出版。为避免没必要的重复,应与其它部件相互参考。在文字说明旁最好附以清楚、简单的

说明、图表、曲线图及表格。

使用指南应:
— 以起重机交付目的地国家的语言编写;
— 简单易懂,加以适当的说明;
— 用国际统一认可的术语、定义、单位和符号编写。
6.1.2 通过信息降低噪声[将原4.4.2条移至此处]
在操作手册中应给出使用过程中降低噪声的特别条件,例如:保持封装的装置关闭,保持操纵室
的门和窗户关闭(如果与安全需要一致的话),平稳地开动控制器。
如果必要,对于在操纵室外面的特殊用途,应推荐佩戴听力保护器。
6.1.3 技术数据和信息
使用指南应提供如下信息:
a) 标明主要部件主要尺寸、编号和位置的起重机图;
b) 起重机设计和制造的用途、分级(指导见ISO 4301-2)、额定起重量、设计极限、操作条件的
说明和解释,尤其应给出在作业和非作业时风速及载荷的风帆区(见4.1.2.2.2);
c) 不能使用起重机的作业条件和活动;
d) 起重机标记的信息(见第7章和附件Q);
e) 额定起重量图表,标明所有允许操作配置情况下的额定起重量,操作员在控制台容易接近;
f) 限制、指示装置的说明;
g) 控制系统的说明;
h) 适当时,应加以紧急情况脱险的说明;
i) 关于组装的重要技术数据如部件的质量(重量)、支撑部件的反作用力、电源、作业、非作业
以及试验条件;
j) 适当时,支腿支撑和履带的要求;
k) 适当时,平衡重的布置和数量,包括组装和拆卸的方法;
l) 在运输和组装需要时,制造商预先确定的起重机或其部件、支撑或悬挂的尺度和质量(重量)

43
EN 13000:2010+A1:2014 (E)

的说明;
m) 操作手册和描述机械的技术文件应提供:
1) 声压级超过70 dB (A)的工作场地的A计权声压级;在声压级不超过70 dB (A)的地方,应标明
这个事实;
2) 声压级超过80 dB (A)的工作场地的由机械排放的A计权声功率级;
注:包括在机械指令2000/14/EC范围内的流动式起重机,这个值是保证值,在机器的标识上和符合

性声明中显示。

噪声值应按照EN ISO 4871中的规定提供,每个作为一个数字值。

3) 对附录G的参考,根据该参考确定这些值;
4) 使用过程中降低噪声的特别条件,例如:保持封装的装置关闭,保持操纵室的门和窗
户关闭(如果与安全需要一致的话),平稳地开动控制器。如果必要,对于在操纵室
外面的特殊用途,应推荐佩戴听力保护器。
n) 适当时,振动值,包括测试过程中测试方法和操作条件的不确定性和说明;
o) 起重机上警告标识的位置图解;
p) 要求特殊修理技术的部件和材料信息;
q) 测试证书(见附件R、S、U);
r) 吊钩总成的说明书(见附录K.3)。
使用指南的复件应由生产商提供,以便计划起升作业。
6.2 使用说明书
6.2.1 总则
操作说明书应详述操作、保养和装配人员所需的技能等级,并应给出关于残余风险的信息。

操作说明书应详述起重机操作员在操作前、中、后的责任。使操作员知道人员进入作业区的危险。
使用手册应包括为了用户确保使用条件与起重机说明相符合的要求:
a) 根据ISO 12480-1检查起升操作是否与预计使用的要求(所需的起重机起重量、工作幅度,吊钩
高度)相一致;
b) 检查作业场地状况(如包括对场地影响的风、雪、不利的气温、可视度);
c) 检查各部件(如组成部件、附加部件、载荷起升附加装置、吊索)是否正常;
d) 检查最大载荷时的地面/支撑状况。 制造商应提供关于最大支腿力的值的信息。
注:应进行检查以确保地面能支撑住起重机(支腿、履带、轮胎等)的压力。特别注意潜在的地面缺陷、融冰或

洪水。如果地面状况不确定或地面压力超过极限值,那么应提供采取必要措施的信息。

e) 检查安全进、出起重机的条件。
6.2.2 起重机操作员指南
6.2.2.1 操作前的检查工作
操作前必须进行下列检查:
a) 起重作业前评估载荷起吊条件;

44
EN 13000:2010 +A1:2014 (E)

b) 起重机的定位、地面的状况、支撑的水平度;
c) 在可能情况下检查所有钢丝绳(包括他们的末端装置)卷筒和滑轮的状况;
d) 流动起重机的指示器(例如负载情况、液位、发动机的操作、液压、电源、磨损极限、风速);
e) 清晰、不受限制的载荷和工作区域视野。否则,检查主管和起重机操作员间的通信设施,以确
保安全操作;
f) 所需的起重机的起重量,允许的和预计的对地压力;
g) 安全装置功能是否正常, 包括事件记录仪 ;
h) 确保起重机操作员、吊装工和起重机监督员之间的通信。
6.2.2.2 操作中的具体安全要求
以下几个方面应加以考虑:
a) 起吊载荷之前对负载条件的评估;
b) 吊具(绳子或链子)、载荷重心正上方吊钩的正确使用;
c) 运动的开始和停止,确保起重机运动部件和运动载荷的危险区域无人和(或)障碍物。 如果
危险区域不在起重机操作员的直接视野范围内,那么应使用辅助装置(例如:后视镜,超声设
备,电视设备)或监督员 ;
d) 紧急情况下运动的停止;
e) 组合运动;
f) 接近极限状态;
g) 禁止拖拽载荷,包括使用变幅的过载起升;
h) 避免载荷或载荷起升附加装置与结构接触的预防措施;
i) 在暴风雨或闪电雷鸣时起重机操作员或在起重机附近人员的表现;
j)闪电击中起重机后采取的措施;
k)如果提供并使用额定起重量限制器跨接装置,采取的措施(见 4.2.6.2.2 )。
注:使用无线控制装置,所有危险区域都能通过直接观察进行监控,以便远离危险区域。

6.2.2.3 离开不作业的流动式起重机
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起重机及起升附加装置不作业的状况(如停靠位置);
b) 关闭发动机、切断电源;
c) 锁定操纵室或使控制设备处于安全状态;
d) 在暴风雨或闪电雷鸣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6.2.2.4 风对载荷的影响
制造商的说明书应提供关于风对载荷的影响的信息。在说明书中提供的这种信息至少包括:
— 风速,载荷的形状和尺寸对流动式起重机的稳定性和加载具有重大影响(风速加倍将导致风载
增加四倍多,风速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载荷的形状影响风的阻力。说明书应包括在附录
N.5中所示的“典型形状和相应的Cw值”表)。

45
EN 13000:2010+A1:2014 (E)

— 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性能表和操作手册中的关于风力条件的程序和安全信息,以避免事故。规
划和操作只能由有技能的和合格的人员进行。
— 每一次起升应提前规划,考虑环境条件(例如:气象数据包括天气预报,相关的环境条件)。
— 风速的确定应以在吊臂系统最高点预计的阵风(3-秒阵风)为基础。说明书应包括在附录N.1
中所示的“随海拔高度变化的风速”表。
— 在规划过程中,还必须考虑被起升载荷的几何形状和风阻系数。
— 附录N.4中提供的简化计算方法包括所有个例,因此是保守的。精确的计算可以允许较高的风
速;如果需要精确的计算,那么联系制造商。
2 2
— 负载图的标准计算,要考虑每吨载荷1.2平方米的迎风面积(1.2 m /t = 1 m /t 载荷×1.2风阻系
数)。如果实际载荷的投影面积(迎风面积)与风阻系数的乘积,在迎风的方向,超过预估值,
那么应相应地减少允许的风速(见下方)。只有在进行评估之后才能起吊。如果没有提供实际载
荷的风阻系数,那么应取Cw=2.4。
为了能够方便地确定最大的允许风速,可以提供一个降低风速的图表。
6.2.2.5 在起重机拆/装和停机过程中风的影响
制造商的说明书应提供关于在(部分)安装的起重机拆/装和停机过程中风的影响的信息。说明
书中提供的信息至少包括:
— 风速、起重机的配置和主臂/副臂的位置对在拆/装和停机过程中流动式起重机的稳定性有重
大影响。
— 起重机的每一次架设应提前规划,考虑环境条件(例如:气象数据包括天气预报,相关的环境
条件),整个架设过程包括安装索具、操作、停机和拆卸索具。
只有当风速不超过性能表中提供的、允许的最大风速(3-秒阵风)时才能操作流动式起重机。当风
速增加时,必须通过降下吊臂或移至停机位置的方式使起重机处于安全位置。制造商提供的停机位置是
这个机器能承受最大风速的最佳位置。
在降下吊臂或移至停机位置过程中,起重机可能会通过受风影响最大的位置;因此,需要提前降
下吊臂或将其移至停机位置,以便在这个过程中风速不超过允许的风速。
制造商应提供不同配置情况下停机时对应的风速限值(不低于工作状态时的风速)以及拆/装和
竖起/降落起重机时的风速限值。
6.3 关于组装、架设、拆卸、运输的说明
说明书应详述组装、架设、拆卸、运输前、中、后的操作程序。适当情况下,说明书应给出验证
组装的试验程序。
说明书应强调人员进入组装、架设、拆卸、运输区域的危险性。
说明书应清楚给出销钉连接臂/副臂节的组装、拆卸程序,特别注意无支撑臂节铰接/落下的危
险。
说明书应给出在作业场地安全移动起重机的程序,使翻转和倾翻的风险降至最低。
6.4 维护和检查说明

46
EN 13000:2010 +A1:2014 (E)

6.4.1 总则
说明书包括图纸,适用时,为了维修起重机应给备用零件贴上标识。
说明书应提供操作员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执行特定任务的说明,以保持起重机的安全状态。
说明书应包含确保能安全执行所有维护操作的信息。特别注意维护时可能出现的任何危险。
说明书应提供获得充分维护所需的详细信息。通过提供示意图表、检查项目表、测试值来完成。
6.4.2 维护说明
维护操作应包括:
a) 预防性维护的量和周期(如:润滑间隔、过滤器和易损件的更换、轮胎型号和轮胎气压、螺栓
或螺丝钉的扭矩、钢丝绳的检查)。说明书中应列明预防性维护所需的零件和工具。应提供检
查、检验、试验和测试表,包括执行的安全条件;应提供符合设计的测试间隔;
b) 应提供与设计一致的试验周期;
c) 能够确定起重机及其部件在预期使用寿命内达到设计极限的标准及合适记录(例如,起升机构
的安全工作周期)。如果使用达到这种目的的指示或记录装置,那么应提供使用及维修他们的
说明书;
d) 长时间不用之后的检验和测试程序,也就是说,根据 b)不使用的时间超出测试的间隔,应提
供再次使用流动式起重机之前必须采取的措施(例如,润滑、部件清洁、控制系统和安全装置
的检查);
e) 不允许非专业人员进行维修,以及不按制造商技术要求更换部件的警告;
f) 替换元件或修理而不是更换元件的情况(必须和适当的情况)。制造商或有能力的人员应考虑在
维修或更换之后原来的证明是否仍然有效。
注1: 状态监控指南请参阅 ISO 12482-1。

注2: 定期检查、检修、检验和测试的指导在 ISO 12480-1中给出。

6.4.3 检查说明
手册中应包括下列说明:
不推荐定期进行流动式起重机的超载试验。在重要的大修之后或承载部件(如:修理焊接结构件)
更改或修理之后才需要进行超载试验;在这种情况下,配置和试验载荷的选择应确保只验证被修理部件
的能力。
推荐由制造商来定义和实施这些试验。
a) 首次使用前:
说明书应提供维修后初次使用前相关检查的说明。
b) 定期检查:
如果需要检查以确保起重机的安全使用,那么应根据4.2.8.1.2提供定期检查的说明,例如为了减
速制动器、起升运动。
这些说明应包括:
— 检查人员的资质要求;

47
EN 13000:2010+A1:2014 (E)

— 检查的时间安排/间隔;
— 需要检查的部件明细(还应包括承载结构受应力区域的显示)这可以是一个详细的目测检查;
— 如适用,验收标准的信息或指南(如拉杆的最大允许伸长率);
— 起重机装配应是起升前检查的一部分,而且应在吊臂在地面上时进行检查;
— 除了全面检查之外,建议在真实作业条件下进行空载功能试验;这种在作业场地进行的起升前
试验将能够实现对起重机进行全面检查(如工作范围、钢丝绳长度),和对起升所需的所有
功能和执行器的工况进行确认。
— 建议在每次起吊前进行详细的检查。这种检查是与功能试验相结合的目测检查。
— 如果起重机遇到了意外情况,如超载或与外部障碍物碰撞,那么建议进行详细的检查以便确保
结构的完整性。这种检查可以包括目测检查、无损检测和功能试验。
6.5 培训说明
说明书应提供关于培训起重机操作员的资料,以训练其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提供安全操作起重机
所必需的知识。包括:
a) 在操作起重机之前必须了解的技术数据、额定起重量、安全装置;
b) 控制器及其布置图;
c) 用于控制的电话、收音机或视频通讯系统;
d) 安全装置、标记和信息。
注:起重机的拥有者/用户有责任对操作员进行适当的培训。

6.6 备件说明
备件表应列出整套流动式起重机的所有备用零部件。该表应包括所有供应件,如备件及组装件的
标识及安装位置。
注:详细信息参阅 ISO 10973。

6.7 处置说明
应提供(废物)处置的说明,尤其是危险物质。

7 标识
7.1 机器标识
厂商的机器标识,包括CE标识应与附件Q一致。
7.2 信息和警告
流动式起重机上的信息和警告最好用符合ISO 3864-1、ISO 6309和 ISO 13200的符号和象形图来表
示。
7.3 图形符号
用于控制器和指示器的图形符号应符合 ISO 7000、ISO 7296-1和 ISO 7296-2。
7.4 起重机部件的标识
被拆下来单独运输的起重机部件(如桁架 主/副臂节 、配重块)如果有非故意互换的风险,那

48
EN 13000:2010 +A1:2014 (E)

么应通过标记进行标识以防错误安装。
注:对于连接件(例如:销、螺栓、螺丝钉),最好提供他们在主要部件[例如:桁架 主/副臂节 ]上的单独的运

输位置。

对于需要通过载荷起升附加装置搬运的主要部件,起升吊耳的起吊重量、位置,以及非对称部件
的重心应在部件上标记。如果在组装或拆卸这些部件过程中需要与其它部件一起搬运,那么应在各个配
置图/运输图上提供这些信息。
7.5 支腿的标识
应该标出支腿的全伸位置。起重机额定起重量图表允许的(支腿)中间位置也应标出,并根据图
表确定。
7.6 事件记录仪 的标识
例如应通过一个(通知)板,告知起重机操作员数据将被记录。

49
EN 13000:2010+A1:2014 (E)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流动式起重机类型举例

图 A.2 带有伸缩 主臂 的流动 图 A.3 带有伸缩 主臂 和副


图 A.l 工业流动式起重机 式起重机 臂的流动式起重机

图 A.4 带有变幅副臂的 图 A.5 带有桁架 主臂 的流动


流动式起重机 式起重机 图 A.6 履带起重机

图 A.7 带有附加平衡重的流动式起重机 图 A.8 流动式港口起重机

50
FprEN 13000:2010 (E)

附录 B.1
(资料性附录)
伸缩主臂起重机的主要部件

说明:
1 下车/底盘
1.1 两轴底盘
1.2 轮
1.3 柴油机
1.4 起重机行驶司机室
1.5 外伸支腿
1.6 支脚盘
2 上车
2.1 控制系统
2.2 起重机操作司机室
2.3 平衡重
2.4 变幅缸
2.5 起升机构
3 伸缩臂
4 吊钩总成

图 B1.1 主要部件举例

b) 可折叠副臂 c) 桁架副臂
a) 伸缩 主臂 d) 桁架式变幅臂 e) 拉线式伸缩臂架
(摆动式) (固定式)
图 B.1.2 主臂和主臂/副臂 组合的举例

51
EN 13000:2010 (E)

附录 B.2
(资料性附录)
桁架 主臂 起重机的主要部件

说明:

1 履带

2 上车

3 平衡重

4 附加平衡重

5 主臂

6 桅杆

7 滑轮

图 B.2.1 主要零件举例

说明:

A 带有桁 架 主臂 的

起重机

B 带有桁 架 主臂 和

变 幅 副 臂 的 起重 机

C 带有 桁架 主臂 和

定 副 臂 的 起 重机
D 带有桁架 主臂 和

附 加平衡 重的起 重

E 带 有桁 架 主臂 、变

幅 副臂 和附加 平衡

重的起重机

图 B.2.2 主臂和主臂/副臂 组合的举例

52
EN 13000:2010 (E)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危险列表

本附录包括本标准中涉及的所有的重大危险、危险情况和事件,通过对该类机械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这些危
险为重大类型,需要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风险。
重大危险基于EN 1050,编号遵循EN 1050:1996表A.1的顺序。还说明该标准中安全要求和(或)防护措
施的条款参考。在使用该标准前,对机器进行风险评估很重要,以检查是否有附录中标明的危险。
表 C.1 危险列表
2006/42/EC机械指令, EN ISO 12100 EN ISO
编号 重大危险和危险事件 本标准中的要求条款
附录A -1:2003 12100 -2:2003

机械危险:
1 -机器零件或工件 1.3 4.2 3.1,3.2,4 4.1,4.2
-机械内部的能量积累 1.5.3,1.6.3 4.2 3.8,6.2.2 4.2.10

1.1 挤压危险 1.3 4.2.1 4.2.9

1.2 剪切危险 1.3 4.2.1 4.2.2.3,4.2.9

1.4 缠绕危险 1.3 4.2.1 4.2.9

1.5 吸入或卷入危险 1.3 4.2.1 4.2.9


1.9 高压液体注入或喷射危险 1.3.2 4.2.1 3.8 4.2.10.2

2 电气危险 1.5.1,1.5.2,1.6.3 4.3 3.9,6.2.2 4.2.12,6.2

3 热危险:
3.1 人员接触具有极高或极低温度
物体或材料、火花、爆炸及热源 1.5.5,1.5.6,1.5.7 4.4 4.2.9.5
辐射而造成的烧伤、烫伤和其他
伤害。

热或冷的工作环境对健康的损 4.2.2.6,
3.2 1.5.5 4.4
害 4.2.9.5
4
噪声产生的危害,导致:
4.1
听力丧失(耳聋)、其他生理失 1.5.8 4.5 3.2,4 4
调(例如平衡丧失、意识丧失)

4.2.5.2, 4.2.6.1 ,
4.2 语言通信、听觉信号等的干扰 1.5.8 4.5 3.2,4
4
5 振动产生的危险 1.5.9 4.6 3.2 4.2.4.4

7 由材料和物质(及其组成元件)
产生的或机械排放引起的危险:
1.1.3,1.5.13,1.6.5 4.8 3.3b,3.4 4.2.2.6,4.2.9.4
接触或吸入有害液体、气体、雾
7.1 气、烟和灰尘引起的危险。

7.2 火灾危险或爆炸危险 1.5.6,1.5.7 4.8 3.4 4.5

在机械设计中忽略人类工效学
8 原则产生的危险,例如危险来
自:

1.1.2d,1.1.5,1.6.2, 3.6.1 , 6.2.1 ,


8.1 不健康的姿势或过度用力 4.9 4.2.2,4.2.4,4.2.5
1.6.4 6.2.3,6.2.4,6.2.6

对手-臂或脚-腿的解剖学考
8.2 1.1.2d,2.2 4.9 3.6.2 4.2.5
虑不足
53
EN 13000:2010 (E)

表C.1 危险列表(续)
2006/42/EC机械指令, EN ISO 12100 EN ISO
编号 重大危险和危险事件 本标准中的要求条款
附录A -1:2003 12100 -2:2003

8.4 局部照明不足 1.1.4 3.6.5 4.2.2.8,4.3.2

1.1.2d,1.2.2,1.2.5, 3.6,3.7.8, 4.1,4.2.5,4.2.6


8.6 人为误差、人的行为 4.9
1.2.8,1.5.4,1.7 3.7.9,5,6.1.1 6,7

手动控制的设计、定位或标记不
8.7 1.2.2 3.6.6,3.7.8 4.2.5.2
适当

视觉显示设备的设计或定位不
8.8 1.7.1 3.6.7,5.2 4.2.6.1
适当

10 意外启动、意外倾翻/意外超 1.2.7,1.6.3 3.7,6.2.2 4.2.5.1


速:
10.1 控制系统失效/异常

4.2.5.2,4.2.5.3
10.2 电力中断后恢复 1.2.6 3.7.2
4.2.5.4
10.3 对电器设备的外部影响 1.2.1,1.5.11,4.1.2.8 3.7.11 4.2.12

10.4 其它外部影响(重力、风等) 1.2.1 3.7.3 4.2.6.1.3

1.2.1,1.2.3,1.2.4, 4.2.5.1,4.2.5.2,
14 控制电路失效 3.7,6.2.2
1.2.5,1.2.7,1.6.3 4.2.5.4

15 装配误差 1.5.4 4.9 3.7,6.2.1 4.2.6,4.2.9

18 稳定性损失/机械倾翻 1.3.1 4.2.2 6.2.5 4.1.2,4.1.3

人员滑倒、摔倒和落下(与机械
19 1.5.15 4.2.3 6.2.4 4.2.9
有关)
因机动性引起的其他危险

20 与行驶功能有关的危险:
20.6 机械减速、停止和固定的能力不 3.3.3,3.3.5 4.2.5.2,4.2.8.2

21 与工作位置有关的其他危险:
21.1 在接近(到达/离开)工作位置 3.2.1,3.2.3,3.4.5,
4.2.9.3
的过程中人员滑落 3.4.7
21.2 在工作位置排放气体/缺氧 3.2.1 4.2.9.4

21.3 火灾 3.2.1,3.5.2 4.5.1,4.5.2

3.2.1,3.4.3,3.3.4,
21.4 在工作位置的机械危险 4.2.2.3
3.4.2,3.4.4
21.5 工作位置的可见性不足 3.2.1 4.3.1

21.6 照明不足 3.1.2 4.2.2.8,4.3.2

21.7 提供座位不足 3.2.2 4.2.4

21.8 工作位置的噪声 3.2.1, 4.4,5.3

21.9 工作位置的振动 3.2.1,3.2.2,3.6.3 4.2,4.4

21.10 疏散/紧急出口的方式不足 3.2.1 4.2,2.4

22 控制系统引起的其它危险:
22.1 手动控制的定位不足 3.2.1,3.3.1,3.4.5 4.2,5.2

手动控制及其操作模式的设计
22.2 3.2.1,3.3.1,3.3.3 4.2,5.2
不足

处理机器、缺乏稳定性引起的其
23 3.1.3 4.1.2,4.1.3
它危险
54
EN 13000:2010 (E)

表C.1 危险列表(续)
2006/42/EC机械指令, EN ISO 12100 EN ISO 12100
编号 重大危险和危险事件 本标准中的要求条款
附录A -1:2003 -2:2003

因电源引起的其它危险;因发动
24 3.4.8,3.5.1 4.2.12.4
机和电池引起的危险

来自第三者的其它危险,未授权
25 3.3.2 4.2.2.7,4.2.5.3,4.2.5.4
的启动/使用

对驾驶员/操作员指导不足引起
26 3.6 6
的其它危险

起升引起的其它危险

27 机械危险:
27.1 因下述情况产生的载荷落下、碰
撞、机械倾翻:

27.1.1 缺乏稳定性 4.1.2.1 4.1.2.6

不受控的加载-超载-超过倾翻
27.1.2 4.2.1.4,4.3.3,4.4.2a 4.2.6
力矩
4.1.2.6b,4.2.5.1,
27.1.3 不受控的运动幅度 4.1.2.6a,4.2.1.3 4.2.6.1.2 ,
4.2.6.1.3
4.2.5.2, 4.2.5.3,4.2.5.4,
27.1.4 载荷的意外/计划外运动 4.1.2.6e
4.2.8
27.1.5 固定装置/附件不足 4.1.2.6e,4.4.1 4.2.6.1.2

27.1.6 多于一台的机器碰撞 4.1.2.6b 4.2.6.1.2

27.4 零件的机械强度不足 4.1.2.3 4.1.2,4.1.3

27.5 滑轮、卷筒的设计不足 4.1.2.4 4.1.2.5,4.1.3.4

链、钢丝绳、起升和附加装置的 4.1.2.4,4.1.2.5,
27.6 4.1.2.5,4.1.3.4
选择不恰当以及与机器不匹配 4.3.1,4.3.2

组装/测试/使用/维护的情况 4.1.2,4.1.3,5.2,6.2,
27.8 4.4.1,4.4.2d
不正常 6.3

28 来自闪电的电气危险 4.1.2.8 6.2.2.2,6.2.2.3

忽略人类工效学原则产生的危
29 4.1.2.7,4.4.2c 4.3,6.2.1,6.2.2
险,在驾驶位置的可见性不足

55
EN 13000:2010 (E)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组合动作的载荷影响

起重机为履带式、汽车式及伸缩臂式的情况下,载荷通过起升(H)、回转(SI)、俯仰(Lu)(即变幅)、
行驶(Tr)和伸缩(Te)运动,见图D.1、D.2和D.3。

图D.1 履带起重机

图D.2 在支腿上的起重机

56
EN 13000:2010 (E)

图 D.3 在支腿上的伸缩臂起重机

同时作用在起重机上的这些运动的加速影响取决于它们的控制、起重机的使用条件以及载荷是从地面开始
起升的或者是否起升的为悬挂载荷(见表D.1)。
如果流动式起重机设计成同时执行运动,则应考虑这些运动中两个运动的载荷影响。
如果起升一个地面载荷,则仅需考虑起升加速度的影响。
表 D.1 载荷组合,一个或两个同时运动
起升一个地面载荷; 起升一个悬挂载荷;
载荷组合 A l, B1, Cl 载荷组合 A2-A4, B2-B4, C3

注: 载荷组合A、B、C符合ISO 8686-1:1989表3。
在特殊情况下,会考虑三个或多个同时运动的影响,这些影响由设计者决定(见表D.2)
表 D2 载荷组合,多于两个的同时运动

提升悬挂载荷 移动悬挂载荷

57
EN 13000:2010 (E)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起重机操作员座椅的尺寸

E l 总则
本附录规定立式起重机操作员座椅的尺寸和调节范围,该座椅仅用于流动式起重机。
E2 起重机操作员座椅的尺寸
起重机操作员座椅和相关的调节应符合图E.1和表E.1。所有的座椅尺寸和调节(如果提供调节功能)
均引用EN ISO 5353中规定的S.I.P。
E3 其它尺寸或调节
关于座椅元件尺寸的标称值、共有场所和调节应这样建立,基于人类工效学要求,考虑起重机驾驶
员的身材(根据EN ISO 3411),从女性的第5个百分点到男性的第95个百分点。
对于除附录E外的尺寸和调节,仅当可以向起重机操作员提供更好座位条件时可用。

图 El 座椅尺寸(见表El)

58
EN 13000:2010 (E)

表 E.1 座椅的尺寸和调节

尺寸 说明 注 最小值 标称值 最大值

Z1 座垫长度 1 215 mm 265 mm 315 mm

座垫角度 1,2 5 º 10 º 15 º
Z2
调节 1,3 +/-3º +/-5º ——

Z3 座垫宽度 1 430 mm —— 500 mm

Z4 前后调节 1,4 100 mm 150 mm ——

Z5 垂直调节 1,4 60 mm —— ——

Z6 靠背垫高度 1,5 150 mm 400 mm ——

Z7 靠背垫宽度 1,6 300 mm 500 mm ——

靠背垫角度 1,7 5 º 10 º 15 º
Z8
(如果可应用) 1,3 +/-3 º +/-5 º ——

Z9 扶手间的侧面间隙 1,8 450 mm 500 mm 550 mm

Z10 扶手宽度 1,8 50 mm 75 mm ——

注:

1、所列出的最大和最小值可以基于人类工效学理由或为操作员提供更好的座位条件进行改变。

2、在SIP装置椅座顶角用座椅标定点定位和加重后,测量装置和步骤如EN ISO 5353中所述。

3、角度调节(如果提供角度调节功能)从中间位置开始。

4、调节值为总调节值。

5、如果后背上方肩和臂的自由摆动是必需的,或者当反向行驶和控制在后方安装的器具时适合可见性,则最大的

靠背高度应为300 mm。

6、如果需要肘部进行自由的向后摆动,则最大宽度应为330 mm。

7、测量靠背垫中心线的角度。如果提供腰部支撑,则支撑应放在中间范围位置,在靠背垫中心线上测量的后角在腰部

支撑的上方。对于带有腰部支撑的靠背垫,表E.1所允许的角度可以增加5度或更大。

8、装配的场所。

59
EN 13000:2010 (E)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
刚性体稳定性:加速引起的载荷影响

除精确计算加速引起的载荷影响外(见4.1.2.6.4),可使用下述简化计算步骤。如果性能表仅允许
1%的坡度,则为了使用简化计算步骤,可以假设起重机工作在水平面上。
计算应说明倾翻角,倾翻角用于所有配置的所有性能(在最小稳定方向中指出),大于或等于给
出的最小倾翻角(见表F.1)。
倾翻角在图F.1中说明。
为了固定加载起重机重力中心的高度,应认为载荷集中在起重臂顶部滑轮轴上。
表 F.1 倾翻角的最小值
起重机配置/情况 最小倾角

在支腿/履带上,静止状态 4.0 o

在车轮(轮胎)上,静止状态 4.5 o

在履带/车轮(轮胎)上,速度≤0.4 m/s 4.5 o

在履带/车轮(轮胎)上,速度>0.4 m/s 5.0 o

a) 在行驶方向上的起重机 主臂 b) 在横向的起重机 主臂

A ⇒ 加载的起重机倾翻角“向前”
B ⇒ 空载的起重机倾翻角“向后”
S ⇒ 空载起重机的重力中心
SL ⇒ 加载起重机的重力中心

图 F.1 在行驶方向和横向的起重机 主臂

60
EN 13000:2010 (E)

附录 G.1
(规范性附录)
流动式起重机的噪声测试规范

G.1.1 引言
噪声测试规范规定了在标准化条件下有效地确定、声明和检验流动式起重机噪声排放特性所必须的
信息。本规范规定了可供使用的噪声排放测量方法以及进行测试采用的配置和条件。
噪声排放特性包括在工作场地的噪声排放声压级和声功率级。这些值的确定对于下列各项是必要
的:
— 声明排放噪声的制造商;
— 比较市场上流动式起重机排放的噪声;
— 在设计阶段从源头控制噪声。
使用本噪声测试规范可以确保在规定的限值范围内噪声排放特性的确定的再现性。这个范围由所用
的基本噪声测量方法的精度等级确定。本标准允许采用2级精度的噪声测量方法。
G.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全部或部分,被规范性地引用于此文件中,而且对于此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对于
注明日期的文件,只有引用版本适用。对于未标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适用。
EN ISO 4871,声学-机器和设备噪声排放值的确定和检测(ISO 4871)
G.1 3 术语和定义
声学术语的定义在基础标准中给出(见G.1.2)。
G.1.4 机械族的说明
本噪声测试规范适用于本标准涉及的所有流动式起重机。声功率等级(LwA )和辐射声压等级(LpA)
的确定应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进行。
对产生噪声的部件所进行的任何修改都必须重新进行一系列新的测量。
G.1.5 配置
待测试的流动式起重机应按照制造商描述的标准版产品进行配置。为了确定噪声排放的发动机,其
功率应是被用于起重机动作的发动机的标称功率。此起重机应配备最大允许的、安装在回转结构上的配
重。
如果此起重机配有支腿,则(水平支腿)应全伸,(垂直支腿)位于可能支撑起重机调平位置的中
间高度的支腿盘上。
G.1.6 声功率级的确定
G.1.6.1 使用的基础标准
除传声器的数量和位置外,流动式起重机的声功率等级应使用基础标准EN ISO 3744进行确定(见
G.1.5.3)。
测量表面应为半球形,半球的半径最好为16 m。如果起重机不适合16 m半球,应根据EN ISO 3744

61
EN 13000:2010 (E)

使用其他半径。
G.1.6.2 起重机的定位
应将流动式起重机定位于能够使驱动起重机动作的发动机的几何中心与半球的径向中心相一致的
位置。底盘的行驶方向在 + x 方向,上部的主臂在 - x 方向。如果底盘的行驶方向与主臂的工作方向
相同(非回转型起重机),则整台起重机与 -x 方向对齐(见图G.1)。
如果流动式起重机仅配备一台发动机用于行驶和起重作业,则放置起重机时要使半球的中间点位于
发动机和起重机起升机构的中间。
在频带内的声功率等级还可利用EN ISO 3744进行确定。
G.1.6.3 传声器位置
传声器在半球上的位置如图G.1所示。
注:在图G.1中给出的传声器位置与在EN ISO 3744中规定的数量和场所不同。从流动式起重机测定噪声辐射的经

验表明,用图G.1传声器排列获得的结果与按照EN ISO 3744规定传声器排列获得结果没有显著区别。

与半球径向中心的准确位置,见G1.6.1和G1.6.2

图 G.1 测试条件-起重机的位置

G.1.6.4 与风速有关的技术规格
最大的允许风速为8 m / s,在地平面以上1.5 m处测量。
如果风速超出了传声器制造商规定的最大允许风速,那么应给传声器装上防风罩。
G.1.6.5 试验程序

62
EN 13000:2010 (E)

如果此流动式起重机配有多台发动机,则应使用上车发动机(进行试验),底盘发动机应关闭。
如果此流动式起重机的发动机配备通风设备,则在试验期间它应运行。如果此通风设备有多种速度,
则试验时应让其以最高速度运行。
在进行任何测量之前,应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起重机的发动机和液压系统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而
且执行在操作手册中提供的所有相应的与安全相关的程序。
流动式起重机应在下述3种(a-c)或4种(a-d)种工作条件下测量。(a-d)的通常条件为:
——发动机速度为规定用于起重机工作模式的最大工作速度的3/4,公差为± 2%。
——载荷或吊钩总成在加速和减速的最大值运动没有危险。
——下述条件下以指导手册中给出的最大可能的速度运动。
如果在测试过程中有明显的噪声峰值出现,应报告此情况。
a)起升
应给流动式起重机使施加一个50 %最大钢丝绳拉力的载荷。试验包括:起升载荷并立即降到启动
位置。应选择,因此使整个测试持续15 s至20 s主臂长度。
b ) 回转
臂架调整到与水平成40° 至50° 角,在空载状态下,上车可以向左回转90°,接着立即转回到起始
位置。起重臂应为最小长度。观察期为执行工作循环所需的时间。
c ) 变幅
测试应从最低工作位置升起最短起重臂开始,然后立即将起重臂降低到原来位置。该运动应在无负
载状态下执行。测试时间至少为20s。
d ) 伸缩(若适用)
起重臂调整到与水平成40°至50° 角,无负载,起重臂全缩。第一级伸缩油缸臂的全伸到第一节伸
缩臂达到全长,并立即与第一节伸缩臂一起缩回。
注:这样可能引起其它臂节的同步运动。
观察期应为执行工作循环所需的时间。
表面声压级至少需要三次才能确定。如果测量值中两个值相差不大于1 dB,那么不需要进一步测量;
否则应继续测量直至两个值相差不大于1 dB。用于计算声压级的A计权表面声压级是两个相差不大于1
dB的两个较高值的算术平均值。
G.1.6.6 测量和计算步骤
应遵循EN ISO 3744中的测量和计算步骤。
工作循环的每个部分的A计权声功率级应按照EN ISO 3744的程序进行确定。
与循环组合的A计权声功率等级LWA cycle 应使用下述公式确定:

LWAcycle = 10 • log10 ∑ ai • 10 0.1• LWAi


i

式中:
LWA i ——工作循环 i 部分的声功率等级。

63
EN 13000:2010 (E)

ai ——工作循环每个 i 部分的百分比。
如果伸缩可用,则 i = 1 至 4,见G1.6.5:
a1=0.40 用于a)
a2=0.25 用于b)
a3=0.25 用于c)
a4=0.10用于d)
如果伸缩不可用,则I = 1 至 3,见G1.6.5:
a1=0.40 用于a)
a2=0.30 用于b)
a3=0.30 用于c)
G.1.7 辐射声压等级的确定
G.1.7.1 待使用的基础标准
在流动式起重机操作员位置的A计权辐射声压能级应使用 EN ISO 11201中的2级进行测量。
在频带内的操作员位置的A计权辐射声压能级还可利用 EN ISO 11201进行测量。
G.1.7.2 起重机操作员位置
操作员位置是指坐在操纵室内的起重机操作控制装置旁的人员的位置。这个人应穿着标准的工作
服。
如果提供单独的驾驶室,则不能认为这是操作员位置。
传声器应放置在头部中间平面两侧的200 mm ± 20 mm处,与眼睛平齐。传声器应与头的中平面垂
直放置,方向向前。
为了便于传声器的定位,可以将传声器放在一个支架上,再将支架固定在安全头盔上或操作员肩部
的安全带上。
在工作场所是不明确或不能明确的地方(例如当使用无线电控制时),A计权声压级应在距离机械
表面1 m且距地板1.6 m高度进行测量。
G.1.7.3 关于操纵室的技术规格
如果操纵室装备有空调和(或)通风系统,则应在读数时将所有的门窗关闭,空调和(或)通风系
统在100%额定工作速度下工作。如果有快速冷却功能的高速档(正常情况下不使用),该档则不开启。
如果预期可以在门窗打开的情况下工作,且不装配空调和(或)通风系统,则应在门窗关闭和门窗
打开两种情况下的读数。
G.1.7.4 测量和计算步骤
应遵循EN ISO 11201中的测量和计算步骤。
应保持两个测量的噪声声压等级值中的最大值(右耳或左耳)。
待确定的操作员位置的A计权排放声压级LPA 应根据从工作循环每个 I 部分测量的辐射声压级LPAi
值用下述公式计算得来:

64
EN 13000:2010 (E)

LPA = 10 • log10 ∑ ai • 10 0.1• LPAi


i

式中:
LPAi ——工作循环 i 部分的A计权声压级。
ai ——值在G.1.6.6中给出。
G.1.8 测量不确定性的相关信息
由该噪声测试规范提供的辐射噪声数据,其测量不确定性仅限于所使用的基本标准。它用再现性的
标准偏差来表示。所获得的精度等级为2级(工程法),它是用于噪声声明的首选等级。
利用 EN ISO 3744 获得的A计权声功率级的再现性标准偏差为1.5 dB(A)。
利用 EN ISO 11201 获得的操作员位置的辐射声压等级再现性标准偏差为2.5dB(A)。
G.1.9 待记录的信息
待记录的信息根据所用的基础标准,见G.1.2。
G.1.10 待报告的信息
待记录的信息根据所用的基础标准,见G.1.2。测试报告的内容如附录G.2所示。

65
EN 13000:2010 (E)

附录 G.2
(规范性附录)
噪声测量,测试报告

在每个报告中至少提供数据,格式仅供参考。
G.2.1 一般数据

a)制造商参考资料

名称:

地址:

b)流动式起重机参考资料

制造商 : 类型: 版本:

尺寸 :L= [m]; B= [m]; H= [m]

c)发动机参考数据

制造商: 类型:

转数: [1/min](所声明的额定值)

功率: [kW](与速度一致;80/1269/EEC)

排气系统

制造商 : 类型:

空气过滤器

制造商 : 类型:

d)测试条件

如果与图G.1不同,则根据起重机说明测量点

测试区域的接地类型:

气象条件

天气概述:

温度:

气压:

风速:

相对湿度:

e)所使用的测量仪器

制造商:

类型:

f)测量结果(见G.2.2)

日期:

场所:

66
EN 13000:2010 (E)

G.2.2 运转测量
测量点的声压级和平均值 操纵室内
运动 测试 的声压级
2 4 6 8 10 12 LpAm LpA

1号

起升 2号

3号

变幅

回转

伸缩

每个运动的声功率级计算
对于每个运动,相应声功率级计算采用下式进行计算

声功率级计算
 
LWAcycle = 10 • log10  ∑ a i • 10 0.1• LWAi 
 i 
 0.1• L PAi 
L PA = 10 • log10  ∑ a i •10 
 i 
如果伸缩可用,则 i = 1 至 4,见G1.6.5:
a1=0.40 用于a)
a2=0.25 用于b)
a3=0.25 用于c)
a4=0.10 用于d)
如果伸缩不可用,则I = 1 至 3,见G1.6.5:
a1=0.40 用于a)
a2=0.30 用于b)
a3=0.30 用于c)
结果:
LWA cycle= P PA=
声压级的计算:

LPAi ——工作循环 i 部分的A计权声压级。


ai ——值在G.1.6.6中给出。
签署
被测试人(姓名): 日期和地点:
机构(名称): 签名:

67
EN 13000:2010 (E)

附录 H
(规范性附录)
结构钢和细晶粒钢的限值

表 H.1 结构钢和细晶粒钢的限值

a a
屈服点 拉伸强 剪切模量 杨氏弹性模量
钢的等级 类型 文件
[ N/mm2 ] [ N/mm2 ] [ N/mm2 ] [ N/mm2 ]

结构钢 S235J EN 10025-2 ≧235 ≧360

结构钢 S355J EN 10025-2 ≧355 ≧510

热机械轧制钢 S355M C EN 10149-2 ≧355 ≧460

热机械轧制钢 S700M C EN 10149-2 ≧700 ≧750

细晶粒结构钢 S460N EN 10025-3 ≧460 ≧550 81 000 210 000

高屈服点结构钢 S460Q EN 10025-6 ≧460 ≧550

高屈服点结构钢 S690Q EN 10025-6 ≧690 ≧790

高屈服点结构钢 S890Q EN 10025-6 ≧890 ≧940

高屈服点结构钢 S960Q EN 10025-6 ≧960 ≧980

高屈服点结构钢 S1100Q 与EN 10025-6相似 ≧1 100 ≧1 200


a
对于限制厚度的公称值,详情见相关标准和(或)制造商说明书。

68
EN 13000:2010 (E)

附录 J.1
(规范性附录)
起重/变幅机构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提供的信息是强制性的,格式仅供参考。

起升/变幅机构的技术规格

通用信息

制造商
类型(定购代码)
预期用途
型号
带制动/不带制动
制动类型
制动的使用 恒速制动/动态制动
一般资料(尺寸、传动比、驱动)

尺寸见图号
传动比 iG
驱动电机(制造商、类型)
电机型号
使用时间和分级的相关信息

总使用时间
T H max [h]
(见FEM 1.001:1998第2部分附录A)
利用等级
分级符合FEM 1.001:1998 载荷谱等级
机构分级
载荷影响
*1)
最大输出扭矩(或最大卷筒扭矩) maxT L [ kNm ]
*1)
平均输出扭矩 T L,m [kNm ]
*2)
因特殊加载情况(测试载荷)引起的输出扭矩 T Fg [ kN ]
*3)
最大输出转数(或卷筒的转数) max n [1/min]
*3)
平均输出转数 Nm [1/min]
*4)
制动器的静扭矩 T BR [ kNm ]
*5)
制动器的动扭矩 [ kNm ] 见附件
组装和维护的相关信息

t min [℃]
可容许的环境温度
t max [℃]
齿轮油的类型
换油间隔(工作小时数) [h]
其他

质量(重量)(带油/不带油) [kg]

69
EN 13000:2010 (E)

*1), *2), *3), *4), *5) 定义/解释如下:

*1) maxTL ⇒ 因钢丝绳额定载荷引起的最大输出扭矩。见FEM 5.004:1994表1的状态1;应考虑摩擦损失。

TL, m ⇒ 考虑载荷谱等级计算的平均输出扭矩,符合FEM 1.001:1998的T.2.1.3.3。


TL ,m = max TL 3 k m k m ⇒ 载荷谱系数

*2) TFg ⇒ 因特殊载荷情况(测试载荷)引起的输出扭矩。

其它特殊的加载情况(例如在起重机安装或拆卸过程中-见FEM 5.004:1994表1的状

态3-II)应在技术规格的附件中规定。附件应包括充分的解释和注释。

最低要求是:

— 输出扭矩;

— 与载荷谱相关的机构工作时间;
— 平均输出转数。

*3) max n ⇒ 最大输出转数。

nm ⇒ 平均输出转数,与TL,m 同时发生

*4) TBR ⇒ 制动所需的静态恒定扭矩由最大输出扭矩(最大值TL)乘上所需的安全系数计算而来(见


4.2.8.1.2)。

应额外考虑变幅机构的特殊加载情况(例如在起重机安装或拆卸过程中载荷影响引起的

输出扭矩)。

*5) 动态制动扭矩来源于最大输出扭矩(最大值TL)和动扭矩,动扭矩来源于所需的制动减速。
正常情况下需要额外的数据进行计算并产生动态制动。因此,额外的数据应在技术规格

的附件中规定。附件应包括充分的解释和注释。

70
EN 13000:2010 (E)

附 录 J.2
(规范性附录)
回转机构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提供的信息是强制性的,格式仅供参考。

回转机构的技术规格

通用信息

制造商
类型(定购代码)
预期用途

型号
带制动/不带制动
制动类型

制动的使用 恒速制动/动态制动

一般资料(尺寸、传动比、驱动)

尺寸见图号
传动比 iG
驱动电机(制造商、类型)
电机型号
使用时间和分级的相关信息
总使用时间 TH max [h]
(见FEM 1.001:1998第2部分附录A)
分级符合FEM 1.001:1998 利用等级

载荷谱等级
机构分级

载荷影响
*1)
最大输出扭矩 max TS [ kNm ]
*1)
平均输出扭矩 TS,m [ kNm ]
*2)
最大输出转数 max n [1/min]
*2)
平均输出转数 nm [1/min]
*3)
制动的静扭矩 TBr [ kNm ]
*4)
制动的动扭矩 [ kNm ] 见附件

组装和维护的相关信息

可容许的环境温度 t min [℃]


t max [℃]
齿轮油的类型

换油间隔(工作小时数) [h]
其它

质量(重量)(带油/不带油) [kg]

71
EN 13000:2010 (E)

*1), *2), *3), *4) 定义/解释如下:

*1) max TS ⇒ 最大输出扭矩——例如从承载起重机回转确定的输出扭矩、这些起重机承受的工作

状态风压和工作状态可允许最大倾斜以及这种情况的预期回转加速度(见FEM

1.001:1998 2.5和2.6)。应考虑发生摩擦损失的情况。

TS, m 考虑载荷谱等级计算的平均输出扭矩符合FEM 1.001:1998 T.2.1.3.3。


Ts , m = max Ts 3 km k m ⇒ 载荷谱系数

*2) max n ⇒ 最大输出转数

nm ⇒ 平均输出转数,与 TS,m 同时发生

*3) TBr ⇒ 所需的制动静态固定扭矩——例如因工作状态风压作用在起重机和载荷上以及

因可允许工作状态倾斜而引起的所需固定扭矩。
特殊情况(因非工作状态风和可允许工作状态倾斜引起的固定扭矩)应额外考虑。

*4) 动态制动扭矩来源于最大输出扭矩(最大值 Ts)和动态扭矩,动态扭矩来源于

所需的制动减速。

正常情况下需要额外的数据进行计算并产生动态制动。因此,额外的数据应在

技术规格的附件中规定。附件应包括充分的解释和注释。

72
EN 13000:2010 (E)

附 录 J.3
(规范性附录)
齿轮传动机构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提供的信息是强制性的,格式仅供参考。

齿轮传动机构的技术规格

通用信息
制造商
类型(定购代码)
*1)
预期用途
型号
带制动/无制动
制动类型
制动的使用 恒速制动/动态制动
一般资料(尺寸、传动比、驱动)

尺寸见图号
传动比 IG
驱动电机(制造商、类型)
电机型号
使用时间和分级的相关信息
总使用时间
TH max [h]
(见FEM 1.001:1998第2部分附录A)
分级符合FEM 1.001:1998 利用等级
载荷谱等级
机构分级

载荷影响
*2)
最大输出扭矩 maxTTr [ kNm ]
*2)
平均输出扭矩 TTr,m [ kNm ]
*2)
最大输出转数 max n [1/min]
*3)
平均输出转数 Nm [1/min]
*4)
附加载荷 见附件
*5)
制动的静扭矩 T Br [ kNm ]
*6)
制动的动扭矩 [ kNm ] 见附件

组装和维护的相关信息
可容许的环境温度 t min [℃]
t max [℃]
齿轮油的类型
换油间隔(工作小时数) [h]
其它
质量(重量)(带油/不带油) [kg]

73
EN 13000:2010 (E)

*1), *2), *3), *4), *5), *6) 定义/解释如下:


*1) 本技术规格不适用于路面流动式起重机的齿轮传动机构(例如齿轮箱或车轴齿轮)。
注:用于路面用途的商业购买齿轮箱可认为允许用于现场传送(带载或不带载)。
*2) max TTr ⇒ 最大输出扭矩符合FEM 1.001:1998的2.5和2.6,正常情况2.6.4.2情况III适用。
TTr, m 考虑载荷谱等级计算的平均输出扭矩符合FEM 1.001:1998的T.2.1.3.3。
TTr ,m = max TTr • 3 k m k m ⇒ 载荷谱系数

*3) max n ⇒ 最大输出转数


nm ⇒ 平均输出转数,与TTr, m同时发生
*4) 不是通过传动扭矩产生而是通过外部载荷作用的载荷(例如垂直支撑力、轮载荷、因
行驶动作产生的水平横向反作用力),载荷作用在齿轮或齿轮局部上,应在技术规格
的附件中规定。附件应包括充分的解释和注释。
*5) TBr ⇒ 所需的制动静态固定扭矩-例如因工作状态风压作用在起重机和载荷上而引起的所
需固定扭矩以及因有载荷引起的使用中可允许倾斜。
特殊情况(因非工作状态风和可用倾斜引起的固定扭矩)应额外考虑。
*6) 动态制动扭矩来源于所需的制动减速。
正常情况下需要额外的数据进行计算并产生动态制动。因此,额外的数据应在技
术规格的附件中规定。附件应包括充分的解释和注释。

74
EN 13000:2010 (E)

附录 J.4
(规范性附录)
卷筒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提供的信息是强制性的,格式仅供参考。

起升卷筒/起重卷筒的技术规格

通用信息
制造商
机构类型 起升机构/起重机构
交货条件 成品/模制毛坯
图号
卷筒类型 单筒/双筒
钢丝绳的最大层数
槽型螺纹类型 正常螺纹/直螺纹(Lebus系统)
*1)
槽形(所使用的标准)

主要尺寸
尺寸见图号
钢丝绳直径 dR [mm]
钢丝绳长度(最大缠绕长度) IR [m]
卷筒的公称直径(第一层中间相关的卷绕直径) dDr [mm]
最后一层钢丝绳的直径(与钢丝绳的中间相关) d Dr(n) [mm]
卷筒宽度(法兰之间) br [mm]
法兰外径 dFI [mm]
槽螺纹的螺距 t [mm]

机构的成组分级
利用等级
*2)
分级符合FEM 1.001:1998 载荷谱等级
机构分级

载荷影响
*3)
钢丝绳的额定拉力 F [ kN ]
*4)
确定疲劳寿命的数据

平均钢丝绳拉力 F RM [ kN ]
平均转数 n Dr,m [1/min]
*5)
检查极限强度的数据
因特殊载荷情况引起的最大钢丝绳拉力 maxFR [ kN ]
材料和制造过程的相关信息
制造过程 焊接/铸造
材料

其它

质量(重量)(在交货条件下) [ kg]

75
EN 13000:2010 (E)

*1)*2)*3)*4)*5)定义/解释如下:

*1) ⇒ 例如:ISO 4308-1, DIN 15061-2:1977。

*2) ⇒ 根据机构的分级,卷筒属于机构(见附录J.1)。

*3) ⇒ 见FEM 5.004:1994表1的状态1。应考虑摩擦损失。

*4) ⇒ 所计算的平均数据 考虑载荷谱等级,符合FEM 1.001:1998第2部分。

k m ⇒ 载荷谱系数

n Dr,m ⇒ 平均输出转数的发生与 同时。

*5) ⇒ 因特殊加载情况(在起重机安装或拆卸、测试载荷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值 引起卷筒中的最大应力。

76
EN 13000:2010 (E)

附录 K.1
(规范性附录)
吊钩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提供的信息是强制性的,格式仅供参考。

吊钩的技术规格

通用信息

制造商
*1)
定购代码

吊钩的形式 单钩/双钩

安全扣凸缘 带凸缘/不带凸缘

起重量、分级

额定起重量 LH [t]

起重量符合(所用)*2)
*2)
强度等级/级别

零部件分级(ISO 4301-1)

尺寸

吊钩尺寸的标准
*3)
手柄螺纹的类型和标准

制造过程和材料的相关信息
*4)
制造过程

材料

其他

标记(所用的标准)

证书(所用的标准)

质量(重量) [kg]

*1),*2),*3),*4)定义/解释如下:

*1) ⇒ 例如:单钩DIN 15401 第1部分:1982和第2部分:1983-GSN-M 。

*2) ⇒ 例如:DIN 15400:1990。

*3) ⇒ 例如:米制螺纹ISO 261,圆螺纹DIN 15403:1969。

*4) ⇒ 例如:落锤锻造、锤锻。

77
EN 13000:2010 (E)

附录 K.2
(规范性附录)
滑轮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提供的信息是强制性的,格式仅供参考。

滑轮的技术规格

通用信息

制造商 图号
*1)
槽形(使用标准型)
轴承使用 滑动轴承/滚动轴承
(轴承不在供货范围内)
轴承的型号

主要尺寸

尺寸见图号
钢丝绳直径(公称) dR [mm]
环角 βR [ o]

公称直径(按钢丝绳中心) d sh,1 [mm]


轮毂孔径 d sh,2 [mm]
轮毂宽度 L sh,1 [mm]

轴径 d sh,3 [mm]

使用时间和分级的相关信息

应力循环的最大数量 nC
*2)
分级符合FEM 1.001:1998 利用等级

载荷谱等级
零部件分级

载荷影响
*3)
公称钢丝绳拉力 FR [ kN ]
*4)
确定强度的数据

平均钢丝绳拉力 F R,m [ kN ]
平均斜拉力角 γ R,m [ o]
平均转速 N sh,m [1/min]

检查极限强度安全裕度的数据 *5)

因特殊载荷情况产生的最大钢丝绳拉力 maxF R [ kN ]
最大斜拉力角 maxγ R [ o]

材料规格
*6)
材料种类 钢/塑料/轻金属

其它

质量(重量) [ kg ]

78
EN 13000:2010 (E)

*1)、*2)、*3)、*4)、*5)、*6) 定义/解释如下:
*1) ⇒ 例如 ISO 4308-1, DIN 15061-1

*2) ⇒ 见FEM 1.001:1998的2.1.4。


*3) ⇒ 见FEM 5.004:1994 表1的情况1。必须考虑摩擦损失。

*4) 平均数据F R , m 、γR , m 根据FEM 1.001:1998第2部分考虑载荷谱类别计算,其中:


载荷谱系数。

平均输出转数的发生与 同时。

*5) ⇒ 因特殊载荷情况的(在安装、拆卸或测试载荷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值max F R 、maxγ R 提高了


滑轮中的最大应力。

79
EN 13000:2010 (E)

附录 K.3
(规范性附录)
吊钩总成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提供的信息是强制性的,格式仅供参考。
吊钩总成的技术规格
通用信息
制造商
尺寸见图号
*1)
型号 单/双/多钩滑轮组
起重量、分级
额定起升载荷 LH [t]
机构分级(ISO 4301-1)
钢丝绳和倍率的相关信息
钢丝绳直径 dR [ mm ]
钢丝绳的最多根数
最大倍率
起重钩
*2)
起重钩的技术规格
滑轮
*1)
滑轮数
*3)
滑轮的技术规格
其它
标记(协议)*4)
证书(协议)*4)
质量(重量) [ kg ]

*1)、*2)、*3)、*4)定义/解释如下:

*1) ⇒ 见图K.3.1。
*2) ⇒ 起重钩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见附录K.1。
*3) ⇒ 滑轮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见附录K.2。
*4) ⇒ 起重机设计者和滑轮组制造商间的协议。

单钩滑轮组(3个滑轮) 双钩滑轮组(2 ×3 个滑 轮)

图 K.3.1 吊钩总成样式(举例)

80
EN 13000:2010 (E)

附录 K.4
(规范性附录)
液压油缸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提供的信息是强制性的,说明的格式仅供参考。

液压油缸技术规格

通用信息
制造商
类型(定购代码)
尺寸见图号
预期用途*1)
型式*2)
主要尺寸(见图纸)
活塞直径 d 1 [mm]
活塞杆直径 d 2 [mm]
外径 d 3 [mm]
冲程长度 h [mm]
总长(收缩的) l 0 [mm]
使用时间和分级的相关信息
应力循环最大的数量 nC
分级符合FEM 1.001:1998 利用等级
载荷谱等级
机构分组
载荷影响(许用载荷、压力、活塞速度)
最大工作压力,活塞侧 PC,1 [bar]
最大工作压力,活塞杆侧 PC,3 [bar]
测试压力,活塞侧 PT,1 [bar]
测试压力,活塞杆侧 PT,3 [bar]
最大推力(收缩的) FC,1 [N]
最大推力(延伸的) FC,2 [N]
最大拉力 FC,3 [N]
最大活塞速度 V [m/s]
组装和维护的相关信息
可容许的环境温度 t min [oC]
t max [oC]
介质(液压液体的类型)
其他
防腐类型(例如活塞移动)
层厚 [μm]
质量(重量)(有/无液体) [kg]
*1)、*2)定义/解释如下:
*1) ⇒ 例如支腿油缸(垂直、水平)、变幅油缸、伸缩油缸、 吊臂 控制油缸、悬挂油缸、轴座油缸、液压
蓄力油缸、工作油缸(通用)。
*2) ⇒ 例如拉力油缸、推力油缸、差压油缸。

81
EN 13000:2010 (E)

附录 K.5
(规范性附录)
回转支承技术规格的最低要求
提供的信息是强制性的,格式仅供参考。

回转支承的技术规格

通用信息
制造商 图号(制造商)
*1)
载荷限制图号
类型/型号 *2)
通用尺寸
外径
内径
高度(连接表面间)
齿轮齿形
齿轮类型 内齿/外齿
轮齿号
径节
齿宽
齿形修正(x.m)
固定结构的螺栓/螺钉
螺栓/螺钉号 i
螺栓/螺钉类型(使用标准型)*3)
螺栓/螺钉螺纹尺寸
强度等级
组装方法 受控扭矩/液压张紧法
安装扭矩 MA [Nm]
张力 FA [kN]
固定托架的螺栓/螺钉
螺栓/螺钉号 i
螺栓/螺钉类型(使用标准型)*3)
螺栓/螺钉螺纹尺寸
强度等级
组装方法
安装扭矩 MA [Nm]
张力 FA [kN]
容许载重(载荷限制图的其它信息)
容许的传动切向力 FU最大 [kN]
容许的径向力 FR最大 [kN]
其他
润滑类型(使用标准型)
质量(重量) [kg]
*1)、*2)、*3)定义/解释如下:
*1) ⇒ 载荷限制图(载荷扭矩是轴向载荷的函数)应包括这样的曲线,曲线至少说明回转支承和滚动体/球状
物的许用静态和动态载荷及螺栓/螺钉连接的许用静态和动态载荷,还包括测试载荷曲线。
*2) ⇒ 例如:球式回转支承,滚柱式回转支承(单列式、三列式等)。
*3) ⇒ 例如:方头螺栓-ISO 4014:1999。

82
EN 13000:2010 (E)

附录 L
(规范性附录)
能力证明

L.1 总则
本附录的目的是通过理论和(或)试验证明以下情况,流动式起重机设计成与安全要求相一致,以
防止发生机械危险,流动式起重机考虑预期的使用条件(预期的使用条件在用户、设计者和(或)制造
商间达成一致),以及在安装、拆卸和运输过程中的状态。
能力的理论证明基于限制状态与额定载荷影响的比较。(钢)结构能力证明的计算应允许使用许用
应力法(见 L.2.2)或部分安全系数及极限状态法(见 L.2.3)——在适合的情况下选用。
能力的试验证明应提供系统的、无损的过程,以确定在相当的静态载荷和载荷组合情况下结构中的
应力。
刚性体稳定性的能力证明应防止在预期使用、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使用中和不在使用中的起重机缺乏
稳定性。
应通过评估载荷影响、起重机结构及其部件限制状态的确定来执行能力证明,以说明对因机械强度
和(或)稳定性损失产生的危险具有足够的安全。
应力的确定取决于加载条件及分析的类型,不能超过许用应力或极限状态。此外,应满足所需的安
全裕度。
这些所需的最小安全裕度在载荷影响最大值间比较,通过计算或试验确立,限制状态在下述条款中
给出。
L.2 钢结构能力证明
L.2.l 总则
能力的理论证明应根据FEM 5.004:1994进行。L.6涉及能力的试验证明。
能力证明的计算和分析应根据许用应力法或部分安全系数和极限状态法进行。应用方法的选择应根
据FEM 5.004:1994第6章进行。
L.2.2 许用应力法
结构部件和焊接件所需的最小安全系数应从FEM 5.004:1994表3和4中选取。
L.2.3 部分安全系数和极限状态法
部分安全系数应从FEM 5.004:1994表5中选取。
结构部件和焊接件所需的最小安全系数应从FEM 5.004:1994表6和7中选取。
L.3 非钢结构的能力证明
能力的理论证明应使用与钢结构相同的最小所需安全系数进行。非金属材料的其它影响应根据新技
术予以考虑,这些影响例如长期行为、环境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和塑料材料的老化。
L6 涉及能力的试验证明。
L.4 承载件的能力证明

83
EN 13000:2010 (E)

L.4.1 总则
能力的理论证明应根据下述条款进行。L.6涉及能力的试验证明。
起重机制造商和部件制造商间签订的书面协议应明确说明下述情况,在部件的总预期使用寿命中,
加载、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分级)是允许的。
L.4.2 机构的能力证明
设计通则和安全裕度应符合FEM 1.001:1998第4部分。
书面协议的最低要求在附录J 的相关部分中说明。
L.4.3 钢丝绳的能力证明
钢丝绳的能力证明应使用Z p最小值(ISO 4308-2给出)作为实际安全系数的比较进行-通过钢丝绳
的载荷(通过足够的摩擦系数增加)和限制状态(最小断裂载荷)计算。
对于特殊配置的测试载荷情况(例如带有额外平衡重的起重机,见图A.7),俯仰钢索/臂架钢绳
的Zp最小值不能小于3.35。
钢丝绳系统末端的能力证明应如下所述:
a)运行中钢丝绳的末端应允许最小断裂载荷至少为钢丝绳本身最小断裂载荷的80%;
b)固定钢丝绳的末端应允许最小断裂载荷至少为钢丝绳本身最小断裂载荷的90%;
c)无论如何,在钢丝绳系统的最小断裂载荷因末端降低的情况下,钢丝绳系统的安全系数至少应
为ISO 4308-2:1988表1中给出的数值;
d)钢丝绳相对起重卷筒的固定应采取这样的方式,考虑保留在起重卷筒上的钢丝绳摩擦,可以使
用2.5倍钢丝绳力。钢丝绳和起重卷筒间的摩擦系数应取为μ=0.1。
L.4.4 链的能力证明
链的能力证明应由链的制造商进行或由起重机的制造商进行简单计算。
在简单计算的情况下,链的最小断裂载荷应为这样的值,根据ISO 4301-1:1986的A1级别,在加
载情况下、不考虑摩擦损失,传动链的最小断裂载荷应至少为链中额定载荷的4倍。
末端应符合FEM 1.001:1998的4.1.1。
L.4.5 其它部件的能力证明
其它部件的能力证明应根据设计通则进行。部件制造商和起重机制造商间书面协议的最低要求在附
录K中说明。
L.5 起重机刚性体稳定性的能力证明
刚性体稳定性的能力证明应检验下述情况,按照4.1.2.6的相关规定,在静态和(或)动态情况下,
起重机的稳定力矩大于或等于倾翻力矩。
该证明应通过能力的理论证明(根据ISO 4305计算)或能力的试验证明(根据ISO 4310测试检验)
进行,见L.6。
L.6 能力证明-试验证明
L.6.1 结构测试
能力的试验证明用以确定在起重机结构和承载件中产生的应力,需要在确定条件下系统的、无损的

84
EN 13000:2010 (E)

过程。 (删除了[过程应符合ISO 11660-2:1994]) 不同载荷组合所需的最小安全裕度应符合L.2。


注:ISO/ TC 96正在致力于流动式起重机的结构试验标准的工作,该标准将以ISO 11662-2名称发布。

L.6.2 刚性体稳定性测试
起重机刚性体稳定性能力的试验证明作为一个整体符合ISO 11662-1,最低限度应根据ISO 4310规
定的稳定性测试进行检验。应对因加速(见附录F)引起的反向稳定性和倾翻进行其它试验,说明获得
了计算相关的安全等级相同。当测试起重机稳定性时,应遵守结构强度的限值和部件的其它限值。

85
EN 13000:2010 (E)

附录 M
(规范性附录)
越野流动式起重机转向系统的测试

M.1 测试条件
测试应在提供良好附着力的路面进行(例如混凝土、沥青)。
起重机应为空载且行驶顺序正常。
M.2 测试过程
应驱动起重机从直线运动到螺旋运动,转弯半径在表M.1中给出,速度为10 km/h。转向影响应在
转向控制的标称直径处测量。应至少测量一个左右方向的转向运动。
应测试完整转向和带模拟故障转向(例如助力失效)。
注: 如果转向为纯机械转向,则模拟故障测试不适用。在欧盟指令70/311/EEC中未规定机械故障。

M.3 允许的转向控制力
转向控制力不能超出表M.1中给出的值。
表 M.1 允许的转向控制力

完整转向 带模拟故障转向

最大控制力 转弯转弯半径 最大控制力 转弯半径

(daN) (m) (daN) (m)

30 15 a 60 30

a
或者如果15 m不可行则完全锁定。

86
EN 13000:2010 (E)

附录 N.1
(资料性附录)
风速是标高的函数

表 N.1.1 根据蒲福风级和标高,3s 瞬时风速是平均风速的函数

a 工作状态风级

1 微风

2 正常

b 蒲福风级上限

[m/s]: 10min内10m标高处的平均风速(蒲福风级上限)
z [m]: 在平均地面以上的标高
v(z) [ m/s]:作用在标高z的3秒阵风速度,对计算具有决定性作用,见附录N2。
q(z) [N/m2]:作用在标高z的准静态冲击压力,基于v(z)计算。

87
EN 13000:2010 (E)

附录 N.2
(资料性附录)
风压是标高的函数

表 N.2.1 根据蒲福风级和标高,准静态冲击风压是平均风速的函数


a 工作状态风级

1 微风

2 正常

b 蒲福风级上限

[m/s]: 10min内10m标高处的平均风速(蒲福风级上限)
z [m]: 在平均地面以上的标高
v(z) [ m/s]:作用在标高z的3秒阵风速度,对计算具有决定性作用,见附录N1。
q(z) [N/m2]:作用在标高z的准静态冲击压力,基于v(z)计算。


88
EN 13000:2010 (E)

附录 N.3
(资料性附录)
欧洲的暴风图

下图说明暴风平均风速适用的区域。A至D区的风速见4.1.2.2.3。

图 N3.1 暴风平均风速区域图

89
EN 13000:2010 (E)

附录 N.4
(资料性附录)
确定最大允许风速的简便方法

m — 工作载荷 [t] (见3.33) Ap — 投影面积 [m 2]


H — 高度 [m] L —长度 [m]
Cw— 风阻系数(又称Cd);形状和相应的风阻系数实例 V allowed —在主臂头3-秒阵风的最大风速[m/s]
见附录N.5。 允许的风速不可以大于载荷图的风速[m/s]。
Vload chart—载荷图的风速[m/s]

注: (在公式w/Ap>2中提及的)系数2相当于为载荷假设采用的最大阻力系数2.4和标准阻力系数1.2之间的比率。

图 N4.1 确定最大允许风速的工作流程

90
EN 13000:2010 (E)

附录 N.5
(资料性附录)
典型形状和相应Cw值

阻力系数
形状 示例
Cw

板,遮板或钢材桩 1.1~2.0

球,球形容器 0.3~0.4

筒,筒形容器 .06~1.0

半球 0.8~1.2

半球 0.2~0.3

风力涡轮机叶片
0.05~0.1
或整个转子

风力涡轮机叶片
≈1.6
或整个转子

91
EN 13000:2010 (E)

附录 P
(规范性附录)
滑轮组的效率

滑轮组摩擦损失的影响应根据滑轮的效率如下所述计算。
绳传动的效率(用于计算绳的拉力)按下式确定:

式中:

—— 绳传动的效率
—— 单个滑轮的效率
i —— 钢丝绳卷筒和滑轮组或载荷间的固定滑轮数
—— 滑轮组的效率

式中:
n:—— 一台滑轮组上的钢丝绳的股数。一台滑轮组包括所有股的钢丝绳和一根钢丝绳缠
绕在钢丝绳卷筒上所用的滑轮。
—— 一个滑轮的效率
滑轮的效率除取决于滑轮轴承(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的布置情况外,还取决于滑轮的直径与钢丝
绳直径之比(D :d)、钢丝绳设计和钢丝绳润滑情况。
只要更多准确值经过了试验证明,则应进行下述假设以便计算:
滑动轴承: = 0.96
滚动轴承: = 0.98 ~ 0.99 (取决于轴承、润滑和密封润滑的类型)
经证明,空载的吊钩/吊钩总成可以在指定的工作条件下降低。

92
EN 13000:2010 (E)

附录 Q
(资料性附录)
制造商的标识

图Q.1中提供的信息是强制性的,格式仅供参考。

制 造 商 的名称和 地址

流动式起 序列号:
重机类型

发动机功率:
制造年份

图 Q.1 制造商标识举例
注: CE标识应符合欧盟指令2006/42/EC。

93
EN 13000:2010 (E)

附录 R
(规范性附录)
钢丝绳证书、要求

表R.1中提供的信息是强制性的,格式仅供参考。
表 R.1 钢丝绳证书(举例)
a
钢丝绳证书
钢丝绳制造商(公司名称)
一般信息

钢丝绳类型
证书日期
制造商签名

几何和材料信息
钢丝绳公称直径 [mm]
钢丝绳长度 [m]
钢丝绳的结构
终端的结构
放置形式
外部承载钢丝绳的数量
表面
每单位长度的质量(重量)[kg/100 m]

关于限制状态的信息
钢丝绳的抗张强度 [N/mm2]
总计算断裂载荷 [N]
钢丝绳的最小断裂载荷 [N]
末端的最小断裂载荷 [N]
(如果由钢丝绳的制造商提供)
可允许的工作条件:
a) 根据ISO 4301-1进行的起重机分级
b
b) 使用寿命周期取决于制造商的测试
测试条件:
D/d = 20,钢轮
拉力=最小断裂载荷/4.5
几何形状取决于ISO 4308-1
c) 标准测试和废弃的操作的规程
(如果ISO 4309不涉及)

其它说明
……

a
证书实例-由钢丝绳制造商填写并签名
b
自愿性信息-如果有

94
附录 S EN 13000:2010 (E)
(规范性附录)
链的证书、要求

表S.1中提供的信息是强制性的,格式仅供参考。
表 S.1 链的证书(举例)

链的证书 a
链的制造商(公司名称)

一般信息

链的类型
证书数量
证书日期
检查员的确定(名称、功能)
制造商签名
链的设计符合标准
链的螺纹
链的组合
批号
所运输的链的数量
制造商的参考数量
通过链连接的数量

关于限制状态的信息

测试前的样品:
根据标准链的断裂载荷:
链的参考曲线:

其它信息

组装参考技术说明:
清洁/维护参考的技术说明:
其它:
a
证书举例——由链的制造商填写和签名。

95
EN 13000:2010 (E)

附录 T
(资料性附录)
测试步骤:选择载荷情况

图T.1提供选择测试载荷的指导。可通过增加载荷或增加幅度/范围的方式施加测试载荷。

X 幅度
Y 载荷
a 静态测试载荷(1.25 P + 0.1 F)见ISO 4305:1991表1和ISO 4310。
B 动态测试载荷(1.1 P)见ISO 4305:1991表2和ISO 4310。
C 额定载荷

图 T.1 载荷情况的选择

96
EN 13000:2010 (E)

附录 U
(规范性附录)
测试证书

表U.1中提供的信息是强制性的,格式仅供参考。

表 U.1 测试证书(举例)

单台检验证书

起重机类型: 序列号:

进行外观检查、功能检验和载荷测试,以检验上述起重机与机器指令基本健康和安全要求是否一致,
相应的文献和职务表已经根据EN 13000:2010第5章执行。
起重机文献中列出的所有性能表均为有效的,载荷限定和指示装置已根据给定的额定起重量测试和
调整过。根据ISO 4310,载荷测试使用最大的测试载荷进行。如果载荷限定和指示装置的公差增加,则
应在此给出公差,将用于载荷测试的测试载荷或其它系数应在此列出。
载荷测试已经在样机上进行。在起重机按预期计划使用可能发生的情况下,制造商选择这些样品的
过程确定起重机所有的相关部件承受最大载荷。
下表说明了测试过的配置,以提供定期检查的信息。如果无具体知识允许选择具体的载荷情况,则
载荷组合如下。
(删除了[ 载荷静态测试在最小幅度下进行])
测试后,起重机经过详细的检验。外观检查、功能检查和载荷测试及检验本身由制造商的专家管理。
未发现限制起重机的情况。其它结论在该证书中列出。

测试日期: 测试场所:

签名(职位、日期):

测试过的配置

配置 图表说明 备注/结论

……表格接下页……

97
EN 13000:2010 (E)

附录 V
(资料性附录)
限制和指示装置的附加信息

在起重机事故(例如不适当的地面状况、安全载荷指示器的错误编程、接近高压线)的其它原因中,
对现有跨接装置的使用不当会导致起重机事故。为了减少风险,下列三种装置产生了一种对于额定起重
量限制器的新安全理念。
a)通-断按钮
1) 在正常作业状态下,当额定起重量表可以使用时,额定起重量限制器的跨接装置是不需要
的。
2) 起重机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通过使用一个通-断按钮,额定起重量限制器的跨接仍然可以
使用以允许复杂的安装程序,特别用于带多种臂架组合的桁架臂起重机。
3)对于完全锁止情况(例如接近额定起重量限制器的断开极限时起重机臂架的回转,接近额
定起重量限制器的断开极限时,根据变幅油缸随温度的变化,幅度的增长),可以操作
通-断按钮。当所有的速度降低时,将允许增加起重能力。在所有安全系数不降低的情况
下,由于速度的降低,惯性力的影响也会降低。
b)跨接装置:
1) 一旦额定起重量限制器的部件失效,有必要进行紧急操作以将起重机及其载荷放置到一个
安全位置或使起重机驾驶员能够拆卸起重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一个跨接装置,它
必须安装在起重机操纵室的外面,所有功能的速度必须降低下来,以确保所有动作能缓慢
而平稳的进行。
2) 跨接装置也可以用于对超载起重机的测试,这在大部分国家是合法的要求。
3) 一旦起重机未主动运动,而载荷转移到起重机的吊钩上,起重机就会因疏忽造成超载(例
如一个与起重机吊钩相连的桁架臂突然从支承结构断掉)。如果想要下降载荷进入更安全
的状态,通过使用跨接装置可以将载荷下降到地面。
但是无论如何,跨接装置应放置在操纵室的外面以确保起重机在正常状态下该装置不可使用。
c) 事件记录仪
1) 在配备通-断按钮或跨接装置的流动式起重机上,所有相关数据应通过一个 事件记录仪
记录下来,以便一旦发生事故时对负荷情况进行调查。
2) 超载的尺寸和发生次数可以记录下来,用于起重机事故的评估。
3) 生产商开发数据被记录的设计是为了根据起重机的设计重新调整载荷情况。

98
EN 13000:2010 (E)

附录 W
(资料性附录)
为给定应用选择一套适合的起重机标准

下述列表中有适合应用的产品标准吗?
EN 13000 起重机-流动式起重机
PrEN 14439 起重机-塔式起重机
EN 14985 起重机-旋臂式起重机
prEN 15011 起重机-桥式和龙门起重机
EN 13852-1 起重机-海上起重机-第1部分:通用海域起重机
EN 13852-2 起重机-海上起重机-第2部分:浮式起重机
EN 14492-1 起重机-动力驱动的绞车和吊车-第1部分:动力驱动的绞车
EN 14492-2 起重机-动力驱动的绞车和吊车-第2部分:动力驱动的吊车
EN 12999 起重机-随车起重机
EN 13157 起重机-安全-人工操作的起重机
EN 13155 起重机-非固定的载荷起升附加装置
EN 14238 起重机-手动控制的载荷操作装置
EN 15056 起重机—集装箱吊具要求
是 否

直接使用该标准及其引用标准

使用下述标准
EN 13001-1 起重机-通用设计第1部分:一般原则和要求
EN 13001-2 起重机-通用设计第2部分:载荷作用
prEN 13001-3-1 起重机-通用设计第3.1部分:钢结构的限制状态和能力证明
CEN/TS 13001-3-2 起重机-通用设计第3.2部分:钢丝绳的限制状态和能力证明
CEN/TS 13001-3-3 起重机-通用设计第3.3部分:轮轨接触的限制状态和能力证明
CEN/TS 13001-3-5 起重机-通用设计第3.5部分:吊钩和吊钩总成
EN 13135-1 起重机-设备第1部分:电工设备
EN 13135-2 起重机-设备第2部分:非电工设备
prEN 13557 起重机-控制器和控制台
EN 12077-2: 起重机安全-健康和安全要求第2部分:限定和指示装置
EN 13586 起重机-通道
EN 14502-1 起重机-人员起升设备—第1部分:吊篮
EN 14502-2 起重机-人员起升设备—第2部分:起升控制台
EN 12644—1 起重机-使用和测试信息—第1部分:说明
EN 12644-2 起重机-使用和测试信息—第2部分:标识

99
EN 13000:2010 (E)

(删除了原[ 附录ZA 本欧洲标准和欧盟指令98/37/EC基本要求间的关系])

附录 ZA
(资料性附录)
本欧洲标准和欧盟指令2006/ 42/ EC基本要求间的关系

本欧洲标准根据EU(欧盟委员会)和EFTA(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对CEN(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要求制
订,以提供遵守新方法机械指令2006/42/EC的基本要求,该新方法机械指令是由98/37/EC修订而来。
一旦该指令下所属的标准在欧洲共同体公报中引用,并已经在至少一个成员国内作为一个国家标
准实施,那么在本标准范围的限制内遵守本标准的标准条款,假设符合该指令相关的基本要求和有关
的EFTA的规则。
警告:其它要求和其它欧盟指令可应用于适合本文件范围的产品。

100
EN 13000:2010 (E)

参考文献

[1] 70/311/EEC 机动车辆及其拖车的转向设备,根据92/62/EEC修订

[2] 71/320/EEC 某种机动车辆及其拖车的制动装置

(删除了[73/361/EEC、79/113/EEC])

[3] 80/1269/EEC 机动车辆的发动机功率

[4] 83/477/EEC 工厂石棉

(删除了[86/188/EEC])

[5] 87/404/EEC 单压力容器

(删除了[89/392/EEC])

[6] 91/422/EEC 某种机动车辆及其拖车的制动装置

(删除了[89/392/EEC])

[7] 2000/14/EC, 户外使用的设备噪声排放

[8] 2033/10/EC 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在2003年2月6日频发的、关于工人曝露于物理介质(噪音)带来风险的

最低的健康与安全要求

[9] ISO 11660-1:2008 起重机—检修保护和限制第1部分:总则

[10] ISO 12482-1:1995 起重机—状态监控 第1部分:总则

[11] ISO 110973:1995 起重机—备件手册

[12] EN 547-2:1996 机械安全—人体测量—第2部分:出入孔尺寸的测定原则

[13] EN 626-2:1996 机械安全-减少由机器中产生有害物质对健康造成的危害 第2部分:产生验证程序

的方法学

[14] EN ISO 11688-2:2000 声学—低噪声机器和设备设计的推荐实用规程 第2部分:低噪声设计的物理

学导则(lSO/TR 11688-2:1998 )

[15] EN 13001-2:2004 机械安全—通用设计 第2部分:载荷作用

[16] EN 61672-1:2003 电声学—声级计 第1部分:技术规格(IEC 61672-1:2002)/提示:认可通知

[17] EN 61672-2:2003 电声学—声级计 第2部分:型式评定试验(IEC 61672-2:2003)/提示:认可通

[18] DIN 15061-2:1977 起重机—钢丝绳卷筒槽形

[19] DIN 15400:1990 起重吊钩机—械性能、起重量、应力及材料

[20] ISO 15401-1:1982 起重吊钩—单钩—不加工件

[21] ISO 15401-2:1983 起重吊钩—单钩—带螺纹轴的制品

[22] DIN 15403:1969 起重吊钩—圆螺纹

101
EN 13000:2010 (E)

[23] ISO 8686-1:1969 起重机—载荷和载荷组合设计原则 第1部分:通则

[24] EN 10025-1:2004 热轧钢—产品交付技术条件一般要求

[25] EN 13849-1:2008 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第1部分:设计通则(ISO 13849—1:2006)

[26] EN 13849-2:2008 机械安全—控制系统有关安全部件—第2部分:确认(ISO 13849—2:2003)

[27] EN ISO 4014:2000 六角头螺栓—A和B级产品(ISO 4014:1999)

(删除了[EN ISO 11688-1:1998])

[28] ISO 261:1998 ISO普通米制细牙螺纹

[29] EN 12999:2002 起重机—随车起重机

(删除了[EN ISO 13850:2006、ISO/DIS 11662-2:2005])

[30] EN 1050:1996 机械安全—风险评价的原则

( 翻译:凤 云 文 杰 译校及格式化:徐 周 )

10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