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大观园游记

今日去大观园,只作是闲玩一次,随口编了几副联,回家后凭联和记忆作下列内容。

下公交直行百米就是正门,门外红墙被院内垂柳遮盖,后面又有更高的几排树,可算得上
是绿肥红瘦,微风正好,人也不多,就进了园,第一景就是曲径通幽处,向里行的时候看
见下面一潭死水里飘着个蓝底“溜溜梅”。

水上小桥由石头铺成,早已被磨的油光水滑,就快走几步,一个“豁然开朗”,就是沁芳
亭。

来往游客都在此拍的不亦乐乎,我自然带了相机也想拍几张,而不喜欢人,只想拍景,最
终没能如愿,就收起相机向亭子走去,亭前底下是满池残绿枯黄,认不出是什么,只勉强
从中看见两朵粉色的莲花,生在缝隙中格外狼狈。过了小亭,亭后是一池荷叶,都面朝来
处,好似隔亭远眺。

通幽曲径下铺止水水中弃物碍观瞻
沁芳短亭横分两畔畔满残荷望孤莲

过了亭子见一立石,上有“龙吟”二字,后头一短桥通向潇湘馆院侧,园里石径狭窄,有
穿古装取景的,不好妨碍只得一旁等候或绕道而行,实在是大不方便,好不容易行至馆正
门,隐约看见书桌红帐,进门一看,却是个交钱才能入的景,有个四岁上下的胖娃娃裹着
一身大粉大红站在凳子上发呆,任由同行的长辈拍来拍去,我倒也不想看,就出去了。

潇湘馆中有竹子,只是弱不禁风,斑驳一身,也有人堵路站在其前作手扶竹状,停着拍了
两三轮也不满意的,还是我最后硬挤了过去,又绕至一个挂了大红灯笼的门口,上面有
“听琴阁”三字,进去反而是卖茶的,近百一碗,送个茶杯,我寻思不如买个茶杯送盒茶
叶,也无人来买,都挤坐在阁外长凳上看手中一方屏幕,不知道进园里来是要做什么。

过龙吟桥至潇湘馆馆外斑竹衬人像
走石砖道进听琴阁阁中浓茶换银两

又走了一段,过了有凤来仪,远远望见扇蓝底金字的小旗杵在个竹扎的门框边,上有“杏
帘在望”,进门往里是稻香村,我爱吃三禾稻香村,虽看见匾下不像是个糕点铺子,还不
太死心,走近一看,倒是茶也不买,景也不摆,院里还有几个石头墩子,我看游人宁去拍
那个小旗也不进来转悠一圈,就有些想笑,又出门继续走。
绕了几个弯,路边是松柏藤蔓缠作一团,后头有个黑石头,此为“湘云醉卧处”,原本应
是芍药满地,蜂蝶相拥,却是个歇脚都不愿停坐的杂树丛,左看右看硬是看不出这能睡下
个人,一不回神就被同行的甩在身后,赶忙追了上去。

杏帘微动只有稻香匾不闻稻香飘
松蔓半掩空留醉卧石不见醉卧人

再向里走,到了蘅芜苑,进门台阶下分为左右两道绕过一小假山,假山里有一洞口黑不透
光,没敢进,从右侧窄廊绕过小院进一屋,好个香火旺盛之地,列了几排玻璃柜,是个卖
香炉的,还有个冰柜堵在门口,卖文创雪糕,我胡乱想这雪糕是哪个节气的什么水做的,
不想买,就挤了出去。

再下一处是个楼,就是缀锦楼,不大点一个小楼分两层,一层空的,二层应该也空的,只
是不让进,边上一小山丘撑着半边楼,另一侧就是一片水,水上几只鸭子转悠着,破开人
字形的波纹,岸边不少小孩直往河中小石台跳,楼边伸向湖心一个小亭子,坐了不少老人
远望着发呆,我是不觉得会有人看鸭子,却也不知道他们在看什么。

蘅芜原说芳草茵茵现却是香熏烟火气
紫菱旧意浮花片片今只剩鸭荡水波纹

然后就到了大观园最深处,就是省亲别墅,牌匾是“顾恩思义”,写得端正厚实,正向前
去,路过一苍颜老人,扯起嗓子唱起戏来,才注意到边上是一个小戏台,从曲调间辨别不
出唱词,只才听出来一个“好~姑~娘诶~”,就止住了。

进正门两旁玻璃展柜里有泥像,塑的是金陵十二钗一众鲜明人物。右手边第一个是薛宝钗,
正坐在一小凳上,确实有杨贵妃之态,但是眼神呆滞,看久了生厌,下一个只记得是三春
之一,站的板正,也无灵气,还有个梳大耳朵似的发髻在头两侧的晴雯,一个不知是男是
女的刘姥姥,一个笑的歪七扭八的板儿,余下的甚至没留什么印象,也没想着去找林妹妹。

另一侧墙里是玻璃封起来的贤德妃的抬轿大队,最后面跟的头上插一红色毛绒球的就是贾
宝玉,看他身边那个金色小轿尺寸实在小气,不知道元春在里头舒不舒服。有几个脸贴玻
璃看驴看马的,马做的也不好看,就都走开了。

再后头是大观楼,里面人少,排了几个大白架子,架子上是各类“红学经典”,进紧靠在
一起,只的看见书名,柜门上的大铁锁格外显眼,不知道这屋子是拿来做什么的,我也同
其他游人一并离开了。
再来到方才的戏台,那个奶奶就不见了,正巧一只大鸦从天上飞过,叫了几声就沉到了墙
边的松树梢下,我抬头看它,然后就朝着它去的方向离开了这不知所谓的地方。

省亲别墅住泥人塑像呆立正坐迎客忙
大观正楼藏旧书古卷分排列行积灰样

这时我走在大观园的最边上,小路一旁是白色的矮墙,一旁是绿色漆的铁栏杆,后面这铁
栏杆变成了写着核心价值观的大牌子,因此矮墙一开口我就躲了进去,到进了个幽静的地
方,草里有四个阿姨围着石桌打扑克,再后面是个干净的四方小庭院,正中放着一个大香
炉,上面盖张黑红的铁皮,也没有香气,绕庭院一转,正面屋里三尊佛,就更是确定了这
里是栊翠庵,向外走,经过一个很短的门厅,里面满是松柏,从正门出来回头一看,牌匾
上正楷也是翠绿的,有点清冷也是意料之中,反而是那些院里借景喧闹的不合时宜。

离开这里过一条小溪,就是怡红院,院子也由矮墙围着,走到门口,进屋就是个“小姐绣
房”,两边挂着红帐,正中一面镜子,模糊如锡箔纸,勉强能看出人形相貌,连着的木屏
风给锁了,只得原路出去。此时已经走累了,没有留心细节。

栊翠庵拢翠松翠杉掩香炉庭院正中央
怡红院以红墙红帐围明镜房室后墙上

走不到几步,遇见了“花冢”,就是黛玉葬花处,正值秋日,没有花,连个拍照的黛玉也
没见的,沿着石板路走着,又回到了曲径通幽处,出了大观园后天色渐暮,返家途中一边
想着所见景物,一边就睡着了,再醒到家的时候,就忘了一大半,第二日起来就忘的更多
了,赶忙记下,还觉得差点意思,甚至读着有点犯尴尬,也找不回园里当时的感想。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