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8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一)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题 分 20 10 10 10 10 20 20 核分人

得 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十二经脉以何为根 ( )

A. 头 B. 胸

C. 腹 D. 四肢

2. 加强经脉所属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的是 ( )

A. 十二络脉 B. 十二经别

C. 十二经筋 D. 十二皮部

3. 《针灸甲乙经》中所记载的腧穴为 ( )

A.349 个 B.354 个

C.359 个 D.361 个

4. 各经经气深集的部位是 ( )

A. 原穴 B. 络穴

C. 郄穴 D. 募穴

5. 络穴共有 ( )

A.12 个 B.13 个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一)第 1 页(共 8 页)
C.14 个 D.15 个

6. 五输穴中,所行为 ( )

A. 井 B. 荥

C. 经 D. 合

7. 古代解剖中,缺盆为 ( )

A. 锁骨上窝 B. 胸骨上窝

C. 锁骨下窝 D. 剑突下窝

8. 第七肋间,前正中线旁开四寸为 ( )

A. 期门 B. 日月

C. 乳根 D. 乳中

9. 治疗疝气首选 ( )

A. 涌泉 B. 大敦

C. 隐白 D. 至阴

10. 主治吐血的要穴是 ( )

A. 中魁 B. 外劳宫

C. 中泉 D. 二白

11. 发展为外科工具的针具是 ( )

A. 镵针 B. 圆针

C. 圆利针 D. 铍针

12. 专门论述灸法而不言针法的著作为 ( )

A. 《针灸甲乙经》 B. 《千金要方》

C. 《外台秘要》 D. 《针灸大成》

13. 不适合用作补益虚损的腧穴是 ( )

A. 关元 B. 气海

C. 委中 D. 命门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一)第 2 页(共 8 页)
14. 敷于涌泉可以治疗小儿口腔炎的是 ( )

A. 蒜泥灸 B. 细辛灸

C. 天南星灸 D. 白芥子灸

15. 手足三阳经聚会处为 ( )

A. 百会 B. 肩井

C. 大椎 D. 天柱

16. 腰臀部的穴位一般可以注射 ( )

A.0.3 ! 0.5ml B.0.5 ! 2ml

C.0.5 ! 1ml D.2 ! 5ml

17. 根据本经子母补泻,肺经实证应 ( )

A. 泻少商 B. 泻鱼际

C. 泻经渠 D. 泻尺泽

18. 下列关于下合穴对应错误的是 ( )

A. 小肠———上巨虚 B. 三焦———委阳

C. 膀胱———委中 D. 胆———阳陵泉

19. 中风脱证宜取 ( )

A. 任脉经穴为主 B. 督脉经穴为主

C. 手三阳经穴为主 D. 足三阴经穴为主

20. 月经后期一般用 ( )

A. 关元、血海 B. 气海、三阴交

C. 关元、气海 D. 关元、膈俞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
少选、错选均无分。

21. 孙思邈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 )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一)第 3 页(共 8 页)
A. 用五色绘制了“明堂三人图” B. 铸造了两个针灸铜人

C. 创立了阿是穴 D. 创立了手指同身寸

E. 创立了子午流注针法

22. 关于腧穴命名的依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根据所在部位 B. 根据治疗作用

C. 根据天体地貌 D. 参照动植物形象

E. 借用建筑物

23. “夹咽”的经脉有 ( )

A. 足阳明胃经 B. 足太阳脾经

C. 手少阴心经 D. 足少阴肾经

E. 足厥阴肝经

24. 以下著作中属于灸法专著的是 ( )

A. 《备急灸法》 B. 《曹氏灸方》

C. 《太乙神针》 D. 《采艾篇》

E. 《神灸经纶》

25. 可用于耳穴治疗的操作方法有 ( )

A. 毫针刺法 B. 埋针法

C. 电针法 D. 压丸法

E. 穴位注射法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6. 分布于上肢 的腧穴都能治疗头面病证;分布于上肢 的腧穴却以治疗

肺、胸、咽喉病证为主。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一)第 4 页(共 8 页)
27. 经筋可以分为 与 。

28. 足厥阴肝经起于 穴,止于 穴。

29. 金元时代,何若愚撰 ,提出了 的按时取穴法。

30. 顶颞前斜线是从 穴至颞部胆经 穴的一条斜线。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31. 六合

32. 下合穴

33. 催气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一)第 5 页(共 8 页)
34. 固定标志

35. 腧穴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36. 简述烧山火的操作和应用。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一)第 6 页(共 8 页)
37. 简述阳陵泉穴的类属、归经、定位、主治。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8. 何谓得气?试述影响得气的因素及解决方法。

39. 试述滞针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一)第 7 页(共 8 页)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七、病案分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0. 王 × × ,男性,30 岁,工人,2001 年 8 月 15 日初诊。


患者平日经常腰痛,阴雨天加重,昨日下班时突逢暴雨,全身淋湿,回家后便觉腰部冷

痛重着,活动转侧不利,拘急不可俯仰。

查:舌淡红,苔白腻,脉沉迟缓。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41. 患者李 × ,女性,30 岁,教师,1998 年 8 月 9 日初诊。


自诉患者前几日初觉眼有异物感,后视物不清,现白睛混赤,肿胀,畏光羞明,目涩

痛,伴见口苦咽干,耳鸣,便秘。

查:舌红,苔黄,脉弦数。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一)第 8 页(共 8 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二)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题 分 20 10 10 10 10 20 20 核分人

得 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我国最早的针灸铜人铸造者为 ( )

A. 葛洪 B. 皇甫谧

C. 孙思邈 D. 王维一

2. 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是 ( )

A. 头部 B. 胸部

C. 腹部 D. 四肢

3. 阿是穴是 ( )

A. 病变局部的穴位 B. 经外奇穴以外的穴位

C. 病变局部中心的位点 D. 与病变有关的压痛点和反应点

4.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为 ( )

A. 络穴 B. 原穴

C. 俞穴 D. 募穴

5. 对相关脏腑病证的治疗多用 ( )

A. 原络配穴 B. 俞募配穴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二)第 1 页(共 8 页)
C. 五输穴 D. 八脉交会穴

6. 五输穴中,所注为 ( )

A. 井 B. 荥

C. 输 D. 经

7. 起于中焦的经脉是 ( )

A. 心经 B. 肺经

C. 肝经 D. 督脉

8. 十四椎下,旁开 1.5 寸为 ( )

A. 三焦俞 B. 肾俞

C. 气海俞 D. 关元俞

9. 具有催乳作用的井穴为 ( )

A. 中冲 B. 关冲

C. 少冲 D. 少泽

10. 肘尖主要用于治疗 ( )

A. 上肢麻木 B. 肩周炎

C. 结核 D. 瘰疬

11. 用于点刺放血的针具是 ( )

A. 镵针 B. 圆针

C. 锋针 D. 铍针

12. 长针进针适合用 ( )

A. 指切进针法 B. 夹持进针法

C. 舒张进针法 D. 提捏进针法

13. 迎随补泻中的泻法为 ( )

A. 针尖逆着经脉,逆经而刺 B. 针尖逆着经脉,顺经而刺

C. 针尖顺着经脉,逆经而刺 D. 针尖顺着经脉,顺经而刺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二)第 2 页(共 8 页)
14. 敷于颊车、颧 治疗面神经麻痹最宜用 ( )

A. 蒜泥灸 B. 细辛灸

C. 天南星灸 D. 白芥子灸

15. 胸背部的输穴一般可以注射 ( )

A.0.3 ! 0.5ml B.0.5 ! 2ml

C.0.5 ! 1ml D.2 ! 5ml

16. 顶颞前斜线为 ( )

A. 生殖区 B. 胸腔区

C. 感觉区 D. 运动区

17. 癫狂选耳穴神门是 ( )

A. 按照疾病的相应部位选穴 B. 按中医理论选穴

C. 按现代医学知识选穴 D. 根据临床经验选穴

18. 以下哪组原络配穴是错误的 ( )

A. 冲阳、大包 B. 腕骨、支正

C. 丘墟、光明 D. 京骨、飞扬

19. 肝阳上亢的眩晕应选 ( )

A. 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B. 中脘、内关、头维、丰隆、阴陵泉

C. 百会、悬钟、肾俞、太溪

D. 百会、足三里、胃俞、脾俞

20. 治疗崩漏选隐白多用 ( )

A. 毫针刺 B. 灸法

C. 点刺法 D. 挑刺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二)第 3 页(共 8 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
少选、错选均无分。

21.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的区别在于 ( )

A. 不直属脏腑 B. 无表里配合

C. 无循环流注关系 D. 无专属的腧穴

E. 其走向除带脉是横行外,都是自下而上运行

22. 手三阳经能共同治疗的病证是 ( )

A. 胸部病 B. 咽喉病

C. 热病 D. 神志病

E. 眼病

23. “循喉咙”的经脉有 ( )

A. 手阳明大肠经 B. 手少阳三焦经

C. 足阳明胃经 D. 足少阳胆经

E. 足少阴肾经

24. 单式补泻手法包括 ( )

A. 提插补泻 B. 捻转补泻

C. 疾徐补泻 D. 呼吸补泻

E. 迎随补泻

25. 皮肤针法是由哪项发展而来 ( )

A. 络刺 B. 半刺

C. 毛刺 D. 豹纹刺

E. 扬刺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二)第 4 页(共 8 页)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6. 称为“阳脉之海”; 称为“阴脉之海”。

27. 腧穴的分类包括十四经穴、 和 。

28. 八脉交会穴中, 通冲脉; 通带脉。

29. 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 、 和针刺手法三个因素。

30. 头针选穴时,单侧肢体病宜选 ;内脏疾病可选 。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31. 四根三结

32. 八会穴

33. 飞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二)第 5 页(共 8 页)
34. 骨度分寸定位法

35. 滞针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36. 简述透天凉的操作与应用。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二)第 6 页(共 8 页)
37. 简述太冲穴的类属、归经、定位、主治。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8. 试述耳穴治疗疾病的试用范围。

39. 试述灸法的作用。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二)第 7 页(共 8 页)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七、病案分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0. 张 × × ,男性,48 岁,工人,2000 年 11 月 7 日初诊。


患者近日工作劳累,时常感到头晕,昨日上午与工友发生争执,出现头晕目眩,视物眩

晕,如坐舟车,且头痛耳鸣,心烦易怒,口苦多梦。

查: BP:150/90mmHg,舌质红,苔黄,脉弦。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41. 患者韩 × ,男性,28 岁,职员,2001 年 8 月 15 日初诊。


自诉患者昨晚与朋友一起去吃海鲜,回到家就全身瘙痒,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

的团块,高出皮肤,边界清楚,此消彼长,消退后不留痕迹,并伴有发热,口渴,咳嗽,肢

体酸楚。

查: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二)第 8 页(共 8 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三)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题 分 20 10 10 10 10 20 20 核分人

得 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首先提出“十四经”这一名词的医家为 ( )

A. 皇甫谧 B. 孙思邈

C. 滑伯仁 D. 汪机

2. 称为血海的经脉是 ( )

A. 任脉 B. 督脉

C. 带脉 D. 冲脉

3. 原为奇穴,在发展过程中被划归为经穴的是 ( )

A. 膏肓俞 B. 厥阴俞

C. 三焦俞 D. 气海俞

4.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为 ( )

A. 络穴 B. 原穴

C. 俞穴 D. 募穴

5. 既能治疗本经病又能治疗奇经病证的是 ( )

A. 五输穴 B. 下合穴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三)第 1 页(共 8 页)
C. 八脉交会穴 D. 交会穴

6. 五输穴中,所溜为 ( )

A. 井 B. 荥

C. 经 D. 合

7. 入下齿中的经脉为 ( )

A. 手太阴肺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足太阴脾经

8. 脐下 1.5 寸为 ( )

A. 阴交 B. 气海

C. 石门 D. 关元

9. 内关治疗胃、心、胸分面的病症常配 ( )

A. 足三里 B. 中脘

C. 公孙 D. 神门

10. 中极旁开 3 寸的穴位是 ( )

A. 提脱 B. 子宫

C. 维胞 D. 归来

11. 发展为芒针的针具是 ( )

A. 镵针 B. 圆针

C. 长针 D. 大针

12. 针刺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进针时适合用 ( )

A. 指切进针法 B. 夹持进针法

C. 舒张进针法 D. 提捏进针法

13. 哪项不是决定补泻效果产生的因素 ( )

A. 功能状态 B. 腧穴特性

C. 留针时间长短 D. 针刺手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三)第 2 页(共 8 页)
14. 不宜用拔罐法的病证是 ( )

A. 胃脘痛 B. 毒蛇咬伤

C. 高热抽搐 D. 哮喘

15. 四肢部位的输穴一般可以注射 ( )

A.0.3 ! 0.5ml B.0.5 ! 2ml

C.0.5 ! 1ml D.2 ! 5ml

16. 运动区为 ( )

A. 顶颞前斜线 B. 顶颞后斜线

C. 枕上旁线 D. 枕下旁线

17. 耳穴治疗中,按照现代医学知识选穴的是 ( )

A. 皮肤病选肺穴 B. 输液反应选肾上腺

C. 目赤肿痛选耳尖 D. 月经不调选子宫

18. 以下俞募组合错误的是 ( )

A. 肾俞、日月 B. 脾俞、章门

C. 三焦俞、石门 D. 肺俞、中府

19. 治疗疟疾的主要穴位有 ( )

A. 大椎、间使、后溪 B. 大椎、痞根、章门

C. 大椎、间使、痞根 D. 合谷、章门、后溪

20. 治疗疳积的主方为 ( )

A. 中脘、百虫窠、四缝 B. 中脘、四缝、足三里

C. 四缝、百虫窠、足三里 D. 中脘、百虫窠、足三里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
少选、错选均无分。

21. 针灸学发展史上的三次总结为 ( )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三)第 3 页(共 8 页)
A. 《内经》 B. 《针灸甲乙经》

C.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 《针灸大成》

E. 《针灸聚英》

22. 络脉包括 ( )

A. 十五络脉 B. 浮络

C. 孙络 D. 十二经筋

E. 十二皮部

23. 与胃相联系的经脉有 ( )

A. 手太阴肺经 B. 足阳明胃经

C. 足太阴脾经 D. 手太阳小肠经

E. 足厥阴肝经

24. 晕针的正确处理方法为 ( )

A. 注意通风、保暖 B. 给予温开水或糖水

C. 患者平卧,头部垫高 D. 指掐人中

E. 灸百会、关元、气海

25. 三棱针挑刺可用于治疗 ( )

A. 失眠 B. 中暑发热

C. 胃脘痛 D. 颈椎病

E. 肩周炎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6. 小肠经的下合穴为 ;三焦经的下合穴为 。

27. 足少阳胆经起于 穴,止于 穴。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三)第 4 页(共 8 页)
28. 八脉交会穴中, 通阳跷脉; 通阴跷脉。

29. 刮柄法若不得气可以 ,若得气可以 。

30. 耳穴的探查方法有 、按压法和 。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31. 十二经筋

32. 八脉交会穴

33. 弹柄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三)第 5 页(共 8 页)
34. 头针

35. 血肿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36. 简述施灸的禁忌。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三)第 6 页(共 8 页)
37. 简述关元穴的类属、归经、定位、主治。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8. 试述决定针刺补泻效果产生的主要因素。

39. 试述原穴、络穴及主客配穴的内容及临床应用。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三)第 7 页(共 8 页)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七、病案分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0. 赵 × × ,女性,45 岁,工人,2001 年 4 月 15 日初诊。


患者平日经常觉心慌心跳,昨日晚饭后,出门时遇到惊吓,回家后出现惊悸不宁,坐卧

不安,气短,神疲,少寐多梦。

查:舌质红,苔薄白,脉虚弦。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41. 患者沈 × ,男性,3 岁,2001 年 5 月 27 日初诊。


患者昨晚突发高热,烦躁不宁,摇头弄舌,面赤,咬牙齿介齿,睡中惊醒,现神昏,牙

关紧闭,两目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呼吸急促。

查:舌质红,苔微黄,脉弦滑。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三)第 8 页(共 8 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四)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题 分 20 10 10 10 10 20 20 核分人

得 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经脉是 ( )

A. 任脉 B. 督脉

C. 带脉 D. 冲脉

2. 阴跷与阳跷两脉所过的部位是 ( )

A. 目外眦 B. 目内眦

C. 目上 D. 目下

3. 将“阿是穴”称为“天应穴”的是 ( )

A. 《玉龙歌》 B. 《千金要方》

C. 《针灸甲乙经》 D. 《医学纲目》

4. 分布于四肢脘、踝关节附近的是 ( )

A. 五输穴 B. 下合穴

C. 八脉交会穴 D. 交会穴

5. 五输穴中,所出为 ( )

A. 井 B. 荥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四)第 1 页(共 8 页)
C. 经 D. 合

6. 肘横纹至腕横纹的距离为 ( )

A.9 寸 B.12 寸

C.8 寸 D.16 寸

7. “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为 ( )

A. 足阳明胃经 B. 手少阴心经

C. 足太阴脾经 D. 足厥阴肝经

8. 臀横纹中点的穴位是 ( )

A. 会阳 B. 承扶

C. 环跳 D. 殷门

9. 阑尾炎患者的阳性反应点多位于 ( )

A. 天枢 B. 大肠俞

C. 足三里 D. 上巨虚

10. 治疗小儿疳积的穴位是 ( )

A. 十宣 B. 八风

C. 八邪 D. 四缝

11. 用于泻水的针具为 ( )

A. 镵针 B. 圆针

C. 长针 D. 大针

12. 针刺皮肉浅薄部位的腧穴,进针时适合用 ( )

A. 指切进针法 B. 夹持进针法

C. 舒张进针法 D. 提捏进针法

13. “得气”又叫 ( )

A. 气至病所 B. 循经感传

C. 经气传导 D. 针感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四)第 2 页(共 8 页)
14. 以下适宜用白芥子灸的是 ( )

A. 吐血 B. 小儿口腔炎

C. 面神经麻痹 D. 口眼 斜

15. 下列哪项不宜用皮内针 ( )

A. 耳穴 B. 背俞穴

C. 胸腹部位的输穴 D. 四肢部位的输穴

16. 视区为 ( )

A. 顶颞前斜线 B. 顶颞后斜线

C. 枕上旁线 D. 枕下旁线

17. 耳穴治疗中,按照中医理论选穴正确的是 ( )

A. 皮肤病选肺穴 B. 输液反应选肾上腺

C. 目赤肿痛选耳尖 D. 月经不调选子宫

18. 特定穴中,治疗急性病多选 ( )

A. 郗穴 B. 原穴

C. 络穴 D. 俞穴

19. 中脘、天枢、太冲治疗哪种类型的腹痛 ( )

A. 实证 B. 虚证

C. 寒证 D. 热证

20. 阴虚牙痛一般在主穴基础上加用 ( )

A. 太溪、行间 B. 照海、阳池

C. 风门、太溪 D. 合谷、下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
少选、错选均无分。

21. 以下作者与专著对应正确的是 ( )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四)第 3 页(共 8 页)
A.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B. 王维一———《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C. 杨继洲———《针灸大成》

D. 汪机———《针灸聚英》

E. 李时珍———《奇经八脉考》

22. 下列体现了腧穴的远治作用的是 ( )

A. 迎香穴治疗鼻病

B. 足三里治疗胃痛、腹痛、乳痈

C. 合谷治疗颈部、头面、五官病症

D. 列缺穴治疗头痛项强

E. 中脘治疗胃脘痛

23. 距前正中线 2 寸而循行的经脉有 ( )

A. 足少阳胆经 B. 足阳明胃经

C. 足厥阴肝经 D. 足少阴肾经

E. 足太阴脾经

24. 需留针达数小时的病症是 ( )

A. 感冒 B. 发热

C. 痛经 D. 急性腹痛

E. 三叉神经痛

25. 三棱针刺络法可用于 ( )

A. 失眠 B. 中暑发热

C. 胃脘痛 D. 急性吐泻

E. 肩周炎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四)第 4 页(共 8 页)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6. 关于十二经脉与脏腑的络属关系,阴经 ,阳经 。

27.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 穴,止于 穴。

28. 八脉交会穴中,后溪通 ;列缺通 。

29. 烧山火多用于治疗 , 。

30. 治疗虚证多取 经穴;治疗实证多取 经穴。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31. 正经

32. 五输穴

33. 角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四)第 5 页(共 8 页)
34. 扣刺法

35. 砭石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36. 简述散刺法的操作与应用。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四)第 6 页(共 8 页)
37. 简述内关穴的类属、归经、定位、主治。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8. 试述晕针的处理与预防。

39. 试述表里分证及治疗方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四)第 7 页(共 8 页)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七、病案分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0. 患者孙 × × ,女性,30 岁,教师,2000 年 7 月 9 日初诊。


自诉患者昨晚发热,微咳,今晨热势更重,微恶风寒,头痛昏胀,咳嗽痰稠,鼻塞涕

浊,口渴咽痛。

查: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41. 患者李 × ,女性,50 岁,干部,2001 年 11 月 29 日初诊。


自诉患者子宫下垂脱出阴道之外,状如鹅卵,劳则加剧,小腹下垂,精神疲惫,四肢无

力,带下色白,质稀量多。

查:舌淡,苔薄,脉虚弱。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四)第 8 页(共 8 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五)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题 分 20 10 10 10 10 20 20 核分人

得 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1973 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包括 ( )

A. 《灵枢经》 B. 《十二明堂偃人图》

C.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D. 《阴阳十一脉灸经》

2. 阳维脉的功能为 ( )

A. 调节全身阴经经气 B. 调节全身阳经经气

C. 调节六阴经经气 D. 调节六阳经经气

3. 将“阿是穴”称为“不定穴”的是 ( )

A. 《标幽赋》 B. 《玉龙歌》

C. 《金针赋》 D. 《百症赋》

4. 五输穴中经气所出的部位为 ( )

A. 井 B. 荥

C. 输 D. 经

5. 下合穴不在本经的是 ( )

A. 胃 B. 胆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五)第 1 页(共 8 页)
C. 大肠 D. 膀胱

6.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 ( )

A.5 寸 B.9 寸

C.3 寸 D.8 寸

7. “夹舌本”的经脉为 ( )

A. 足阳明胃经 B. 足太阴脾经

C. 足少阴肾经 D. 足厥阴肝经

8. 垂手贴腿,当中指指尖的穴位是 ( )

A. 阴市 B. 风市

C. 中渎 D. 殷门

9. 止呕要穴为 ( )

A. 合谷 B. 中脘

C. 足三里 D. 内关

10. 提脱穴治疗的病症是 ( )

A. 胃下垂 B. 子宫下垂

C. 疝气疼痛 D. 肾下垂

11. 治疗“深邪远痹”的针具为 ( )

A. 镵针 B. 圆针

C. 大针 D. 长针

12. 斜刺针身与皮肤之间的角度为 ( )

A.15 度左右 B.30 度左右

C.45 度左右 D.60 度左右

13. 需要留针时间较长的病证是 ( )

A. 感冒 B. 疼痛性疾病

C. 发热 D. 小儿腹泻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五)第 2 页(共 8 页)
14. 太乙神针不适宜用于 ( )

A. 风寒痹痛 B. 中风脱证

C. 痿证 D. 虚寒证

15. 扣刺的分类不包括 ( )

A. 循经扣刺 B. 沿皮扣刺

C. 穴位扣刺 D. 局部扣刺

16. 枕下旁线为 ( )

A. 平衡区 B. 视区

C. 运动区 D. 感觉区

17. 分布在三角窝内的穴位有 ( )

A. 神门 B. 肾上腺

C. 皮质下 D. 内分泌

18. 根据针灸治疗原则,“不盛不虚”要 ( )

A. 补之 B. 泻之

C. 除之 D. 以经取之

19. 外感咳嗽的主方为 ( )

A. 肺俞、列缺、合谷 B. 肺俞、大椎、风门

C. 大椎、风门、列缺 D. 肺俞、大椎、曲池

20. 治疗牙痛首选 ( )

A. 合谷、颊车、下关 B. 合谷、曲池、颊车

C. 曲池、颊车、下关 D. 内庭、颊车、下关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
少选、错选均无分。

21. 六阳经分布于 ( )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五)第 3 页(共 8 页)
A. 头面 B. 躯干

C. 胸腹 D. 四肢内侧

E. 四肢外侧

22. 下列体现了腧穴的近治作用的是 ( )

A. 迎香穴治疗鼻病 B. 中脘治疗胃脘痛

C. 阳陵泉治疗膝关节疼痛 D. 足三里治疗胃脘痛

E. 少商治疗咽喉肿痛

23. 距前正中线 4 寸而循行的经脉有 ( )

A. 足少阳胆经 B. 足阳明胃经

C. 足厥阴肝经 D. 足少阴肾经

E. 足太阴脾经

24. 灸法的作用有 ( )

A. 温经散寒 B. 扶阳固脱

C. 消瘀散解 D. 防病保健

E. 散热祛邪

25. 三棱针法是由哪项发展而来 ( )

A. 络刺 B. 半刺

C. 赞刺 D. 豹纹刺

E. 扬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6. 十二经脉“内属于 ,外络于 ”。

27. 腧穴的治疗作用包括 、 和特殊作用。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五)第 4 页(共 8 页)
28.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 穴,止于 穴。

29. 针刺的基本手法包括 和 。

30. 治疗热证多选 经穴,用泻法或 。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31. 四海

32. 心系

33. 晕针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五)第 5 页(共 8 页)
34. 皮肤针法

35. 灸法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36. 简述挑刺法的操作与应用。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五)第 6 页(共 8 页)
37. 简述太溪穴的类属、归经、定位、主治。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8. 试述电针法的注意事项。

39. 试述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五)第 7 页(共 8 页)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七、病案分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0. 患者李 × ,女性,30 岁,教师,1998 年 8 月 9 日初诊。


自诉患者平素痰多易咳,近四日来加重,咳嗽,咳声重浊,痰粘易咯,早晨痰多,伴见

胸闷,脘痞,胃纳减少,体倦,大便时溏。

查:咽部不肿,色暗红,扁桃体不大。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滑。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41. 患者李 × ,女性,30 岁,职员,2001 年 10 月 9 日初诊。


自诉自上星期开始出现带下量多色白,质粘稠,绵绵不绝,伴见面色萎黄,纳少便溏,

神疲乏力。

查: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五)第 8 页(共 8 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六)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题 分 20 10 10 10 10 20 20 核分人

得 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对奇经八脉和原穴进行了深入的论述的著作为 ( )

A. 《内经》 B. 《难经》

C. 《针灸甲乙经》 D. 《十四经发挥》

2. 阴维脉的功能为 ( )

A. 调节全身阴经经气 B. 调节全身阳经经气

C. 调节六阴经经气 D. 调节六阳经经气

3. 手三阴经能共同治疗的病证是 ( )

A. 咽喉病 B. 热病

C. 胸部病 D. 神志病

4. 五输穴中经气流过之处为 ( )

A. 井 B. 荥

C. 输 D. 经

5. 大肠经的下合穴为 ( )

A. 上巨虚 B. 下巨虚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六)第 1 页(共 8 页)
C. 足三里 D. 阳陵泉

6. 大椎至百会距离为 ( )

A.8 寸 B.9 寸

C.10 寸 D.12 寸

7. 足少阴肾经在胸部的循行距前正中线有 ( )

A.1 寸 B.2 寸

C.4 寸 D.6 寸

8. 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的穴位是 ( )

A. 秉凤 B. 巨骨

C. 肩井 D. 曲垣

9. 治痰要穴为 ( )

A. 足三里 B. 中脘

C. 丰隆 D. 三阴交

10. 以下奇穴中,治疗呕吐首选 ( )

A. 拳尖 B. 中魁

C. 二白 D. 虎口

11. 发展为按摩工具的针具是 ( )

A. 镵针 B. 圆针

C. 圆利针 D. 铍针

12. 针刺头顶、后头、项、肩、背部的腧穴应采用 ( )

A. 侧卧位 B. 仰卧位

C. 俯伏卧位 D. 侧伏卧位

13. 呼吸补泻中的泻法为 ( )

A. 吸气时提插,呼气时捻转 B. 吸气时捻转,呼气时提插

C. 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D. 吸气时出针,呼气时进针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六)第 2 页(共 8 页)
14. 常用的拔罐法不包括 ( )

A. 留罐 B. 闪罐

C. 走罐 D. 煮罐

15. 皮肤针操作的主要着力部位是 ( )

A. 手腕 B. 手指

C. 手掌 D. 前臂

16. 胸腔区为 ( )

A. 额中线 B. 额旁 1 线

C. 额旁 2 线 D. 额旁 3 线

17. 分布在耳垂的穴位有 ( )

A. 肝 B. 肾

C. 扁桃体 D. 内分泌

18. 针灸的治疗原则,“陷下”则 ( )

A. 补之 B. 留之

C. 除之 D. 灸之

19. 脏躁兼见咽部如有物梗阻用 ( )

A. 水沟、内关、太冲、神门、天突

B. 水沟、内关、太冲、神门、睛明

C. 水沟、内关、太冲、神门、丰隆

D. 水沟、内关、太冲、神门、廉泉

20. 目赤肿痛应选用的耳穴有 ( )

A. 眼、神门、耳尖 B. 目、肾上腺、耳尖

C. 神门、内分泌、耳尖 D. 眼、神门、肾上腺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六)第 3 页(共 8 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
少选、错选均无分。

21. 六阴经分布于 ( )

A. 头面 B. 躯干

C. 胸腹 D. 四肢内侧

E. 四肢外侧

22. 下列哪些体现了腧穴的特殊作用 ( )

A. 大椎穴能退热 B. 至阴穴能矫正胎位

C. 太渊穴能治疗无脉症 D. 少商穴能治疗咽喉肿痛

E. 列缺穴可以治疗头痛、项强

23. 下列哪些穴位是孕妇禁针穴 ( )

A. 合谷 B. 足三里

C. 三阴交 D. 石门

E. 肩井

24. 隔蒜灸主要用于 ( )

A. 风寒呕吐 B. 瘰疬

C. 肺痨 D. 淋病

E. 初起肿疡

25. 电针常用于治疗 ( )

A. 痛证 B. 痿证

C. 痹证 D. 癫狂

E. 针刺麻醉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六)第 4 页(共 8 页)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6. 经入下齿中, 经入上齿中。

27. 脐上四寸定 穴;口角旁开四分定 穴。

28. 足少阴肾经起于 穴,止于 穴。

29. 弹柄法具有 和 的作用。

30. 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为 、扶正祛邪和 。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31. 根结

32. 一夫法

33. 天灸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六)第 5 页(共 8 页)
34. 豹纹刺

35. 远治作用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36. 简述施灸后的处理方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六)第 6 页(共 8 页)
37. 简述三阴交穴的类属、归经、定位、主治。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8. 试述皮肤针法的注意事项。

39. 试述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六)第 7 页(共 8 页)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七、病案分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0. 患者周 × ,女性,40 岁,教师,2000 年 10 月 9 日初诊。


自诉患者胃痛多年,经常发作,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前日因与同事吵架,后即发胃胀

痛,脘痛连胁,嗳气频频,心烦,吞酸太息,大便不畅。

查: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41. 患者赵 × ,女性,30 岁,教师,2001 年 7 月 9 日初诊。


自诉患者上次月经以来,一直淋漓不止血色鲜红,血质粘稠,气味臭秽,伴见口干喜

饮。

查: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六)第 8 页(共 8 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七)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题 分 20 10 10 10 10 20 20 核分人

得 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以下哪本著作提出了八会穴 ( )

A. 《灵枢》 B. 《素问》

C. 《难经》 D. 《甲乙经》

2. 足三阴经在内踝上 8 寸以上的排列为 ( )

A.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B.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C. 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D.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3. 《十四经发挥》所记载的穴名为 ( )

A.349 个 B.354 个

C.359 个 D.361 个

4. 五输穴中经气灌注之处为 ( )

A. 井 B. 荥

C. 输 D. 经

5. 下合穴在本经的是 ( )

A. 大肠 B. 小肠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七)第 1 页(共 8 页)
C. 膀胱 D. 三焦

6. 大椎距后发际正中为 ( )

A.2 寸 B.3 寸

C.4 寸 D.5 寸

7. 胃经在胸部的循行距前正中线有 ( )

A.1 寸 B.2 寸

C.4 寸 D.6 寸

8. 十六椎下的穴位是 ( )

A. 悬枢 B. 命门

C. 腰阳关 D. 腰俞

9. 合谷配三阴交的作用为 ( )

A. 清热 B. 救逆

C. 安神 D. 堕胎

10. 治疗血瘀可选 ( )

A. 足太阳络 B. 足阳明络

C. 脾之大络 D. 足太阴络

11. 九针中的大针后人用作 ( )

A. 粗针 B. 三棱针

C. 火针 D. 圆利针

12. 提捏进针法可用于 ( )

A. 百会 B. 上星

C. 头维 D. 印堂

13. 捻转补泻中的补法为 ( )

A.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 B. 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

C. 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 D.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七)第 2 页(共 8 页)
14. 小儿痄腮最宜用 ( )

A. 隔姜灸 B. 隔蒜灸

C. 灯火灸 D. 细辛灸

15. 三棱针刺络多用于 ( )

A. 十宣穴 B. 十二井穴

C. 大椎 D. 委中

16. 治疗阳痿早泄适宜用 ( )

A. 额中线 B. 额旁 1 线

C. 额旁 2 线 D. 额旁 3 线

17. 分布于耳甲腔的穴位有 ( )

A. 胸 B. 肝

C. 脑干 D. 心

18. 根据它经子母补泻,肺经实证应 ( )

A. 泻太白 B. 泻阴陵泉

C. 泻太溪 D. 泻阴谷

19. 胁痛实证处方为 ( )

A. 肝俞、期门、阴陵泉 B. 肾俞、肝俞、阴陵泉

C. 肾俞、肝俞、三阴交 D. 肝俞、期门、三阴交

20. 治疗痄腮用角孙宜选 ( )

A. 毫针刺法 B. 灯火灸法

C. 点刺法 D. 拔罐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
少选、错选均无分。

21. 冲脉又称 ( )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七)第 3 页(共 8 页)
A. 阳脉之海 B. 阴脉之海

C. 十二经之海 D. 血海

E. 水谷之海

22. 任督二脉能共同治疗的病证是 ( )

A. 神志病 B. 脏腑病

C. 咽喉病 D. 妇科病

E. 二阴病

23. 与鼻相联系的经脉有 ( )

A. 手阳明大肠经 B. 足阳明胃经

C. 手少阴心经 D. 手少阳小肠经

E. 足少阳胆经

24. 隔附子饼灸常用于 ( )

A. 疮疡久溃不敛 B. 中风脱证

C. 阳痿 D. 早泄

E. 遗精

25. 关于痰浊阻肺证的选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取手太阴经穴为主 B. 取足太阴经穴为主

C. 取手阳明经穴为主 D. 取足阳明经穴为主

E. 取足少阴经穴为主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6. 孙络和浮络的主要作用是输布气血于 和 。

27. 两手虎口交叉取 ;自然握拳中指尖所点处取 。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七)第 4 页(共 8 页)
28.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 穴,止于 穴。

29. 透天凉多用于治疗 、 等实热性疾病。

30. 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可在局部进行 和 。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31. 标本

32. 特定穴

33. 三棱针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七)第 5 页(共 8 页)
34. 留针法

35. 输穴的近治作用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36. 简述循经扣刺的应用。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七)第 6 页(共 8 页)
37. 简述足三里穴的类属、归经、定位、主治。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8. 试述穴位注射的注意事项。

39. 试述血肿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七)第 7 页(共 8 页)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七、病案分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0. 患者吴 × ,男性,30 岁,工人,2000 年 7 月 9 日初诊。


自诉患者平素好食肥甘厚味,前日因酗酒后发生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肛门

灼热,小便短赤,心烦口渴。

查:大便潜血( +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41. 患者张 × ,女性,25 岁,职员,2000 年 4 月 9 日初诊。


自诉患者自初潮以来一直月经量少,至前几个月,经量又逐渐减少,渐至于无,现头晕

耳鸣,腰膝酸软,口干舌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查:舌质红,苔少,脉弦细。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七)第 8 页(共 8 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八)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题 分 20 10 10 10 10 20 20 核分人

得 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完整的列出 361 个穴位的著作为 ( )

A. 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 B. 王维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C. 杨继洲的《针灸大成》 D. 李学川的《针灸逢源》

2. 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排列是 ( )

A. 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B. 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C. 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D. 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3. 督脉的功能为 ( )

A. 调节全身阴经经气 B. 调节全身阳经经气

C. 调节六阴经经气 D. 调节六阳经经气

4. 五输穴中经气盛行之处为 ( )

A. 井 B. 荥

C. 输 D. 经

5. 原穴主要分布于 ( )

A. 肘膝关节附近 B. 腕踝关节附近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八)第 1 页(共 8 页)
C. 胸腹部 D. 头部

6. 两头维之间的距离为 ( )

A.8 寸 B.9 寸

C.10 寸 D.12 寸

7. 足太阴脾经在胸部的循行距离前正中线有 ( )

A.1 寸 B.2 寸

C.4 寸 D.6 寸

8. 脊中旁开 1.5 寸的穴位是 ( )

A. 肝俞 B. 胆俞

C. 脾俞 D. 胃俞

9. 治疗头项强痛的最佳穴位是 ( )

A. 合谷 B. 列缺

C. 足三里 D. 委中

10. 治疗多眠的经脉为 ( )

A. 阴维 B. 阳维

C. 阴跷 D. 阳跷

11. 九针是到什么时代才发展完成的 ( )

A. 新石器时代 B. 旧石器时代

C. 青铜器时代 D. 铁器时代

12. 针刺环跳穴宜采用 ( )

A. 指切进针法 B. 夹持进针法

C. 舒张进针法 D. 提捏进针法

13. 疾徐补泻的补法是 ( )

A. 进针快,少捻转,出针慢 B. 进针快,多捻转,出针快

C. 进针慢,少捻转,出针快 D. 进针慢,多捻转,出针慢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八)第 2 页(共 8 页)
14. 隔盐灸的作用不包括 ( )

A. 发汗 B. 回阳

C. 救逆 D. 固脱

15. 三棱针点刺最适合用于 ( )

A. 委中穴 B. 十二井穴

C. 曲泽穴 D. 尺泽穴

16. 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宜用 ( )

A. 额中线 B. 额旁 1 线

C. 额旁 2 线 D. 额旁 3 线

17. 耳穴的皮质下位于 ( )

A. 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 B. 对耳屏的内侧面

C. 对耳屏外侧面的前下部 D. 屏轮切迹处

18. 根据它经子母补泻,肺经虚证应 ( )

A. 补太白 B. 补阴陵泉

C. 补太溪 D. 补阴谷

19. 腰痛的主要选穴为 ( )

A. 肾俞、腰眼、委中 B. 肾俞、命门、后溪

C. 腰阳关、委中、照海 D. 养老、后溪、肾俞

20. 胎位不正首选 ( )

A. 隐白 B. 至阴

C. 太白 D. 历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
少选、错选均无分。

21. 有关四海,说法正确的是 ( )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八)第 3 页(共 8 页)
A. 脑为髓海 B. 膻中为气海

C. 冲脉为血海 D. 胃为水谷之海

E. 督脉为阳脉之海

22. 足三阴经能共同治疗的病证是 ( )

A. 神志病 B. 热病

C. 前阴病 D. 妇科病

E. 胸部病

23. 与耳相联系的经脉有 ( )

A. 手太阳小肠经 B. 手少阳三焦经

C. 足少阳胆经 D. 手厥阴心包经

E. 手少阴心经

24. 有关平补平泻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 进针后均匀提插、捻转,得气后出针

B. 即有补法成分,又有泻法成分

C. 以补为主,兼有泻法

D. 以泻为主,兼有补法

E. 小补小泻

25. 皮肤针轻刺激可用于 ( )

A. 老弱妇儿患者 B. 头面部

C. 五官处 D. 肩背部

E. 腰骶部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八)第 4 页(共 8 页)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6. 阳跷脉和阴跷脉的功能是 、 。

27. 手指同身寸包括中指同身寸、 同身寸和 同身寸三种。

28. 通常所谓“开四关”指的是 穴和 穴。

29. 复式手法临床上常见的有 和 。

30. 穴位扣刺常用于 、 和阿是穴。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31. 气街

32. 阿是穴

33. 循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八)第 5 页(共 8 页)
34. 刺络拔罐

35. 输穴的特殊作用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36. 简述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八)第 6 页(共 8 页)
37. 简述合谷穴的类属、归经、定位、主治。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8. 试述针灸的配穴方法。

39. 试述弯针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八)第 7 页(共 8 页)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七、病案分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0. 患者李 × ,女性,30 岁,教师,2001 年 8 月 9 日初诊。


自诉患者素有咳喘,近日因冒雨感寒,喘促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伴有头

痛,形寒,无汗,口不渴。

查:舌淡红,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41. 患者李 × ,女性,26 岁,工人,2000 年 7 月 23 日初诊。


自诉患者每逢月经来潮时,即发生少腹疼痛,且经行不畅,腹痛拒按,月经量少,经色

紫红,并夹有血块,下血块后疼痛缓解。

查: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沉涩。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八)第 8 页(共 8 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九)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题 分 20 10 10 10 10 20 20 核分人

得 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子午流注针法兴起于 ( )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2. 任脉的功能为 ( )

A. 调节全身阴经经气 B. 调节全身阳经经气

C. 调节六阴经经气 D. 调节六阳经经气

3. 神堂是依据什么来命名的 ( )

A. 所在部位 B. 天体地貌

C. 建筑物名称 D. 中医学理论

4. 五输穴中经气充盛入于脏腑之处为 ( )

A. 荥 B. 输

C. 经 D. 合

5. 治疗六腑病证多选用 ( )

A. 五输穴 B. 下合穴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九)第 1 页(共 8 页)
C. 八脉交会穴 D. 交会穴

6. 两乳之间的距离为 ( )

A.7 寸 B.8 寸

C.9 寸 D.10 寸

7. 平第一肋间,前正中线旁开 6 寸的是 ( )

A. 天府 B. 中府

C. 胸乡 D. 天溪

8. 第七椎下,旁开 1.5 寸为 ( )

A. 厥阴俞 B. 肝俞

C. 心俞 D. 膈俞

9. 合谷在止汗与发汗作用分面类似于 ( )

A. 大椎 B. 外关

C. 曲池 D. 复溜

10. 治疗不眠的经脉为 ( )

A. 阴维 B. 阳维

C. 阴跷 D. 阳跷

11. 皮肤针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

A. 圆针 B. 镵针

C. 锋针 D. 铍针

12. 留针可以 ( )

A. 得气 B. 候气

C. 行气 D. 催气

13. 开阖补泻中的泻法为 ( )

A. 出针时不闭针孔 B. 出针后扣打针孔

C. 出针后按揉针孔 D. 出针时摇大针孔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九)第 2 页(共 8 页)
14. 因风寒所致的呕吐、腹痛、腹泻以及风寒痹痛用 ( )

A. 隔姜灸 B. 隔蒜灸

C. 隔盐灸 D. 隔附子饼灸

15. 下列哪项不属于皮肤针刺 ( )

A. 半刺 B. 扬刺

C. 毛刺 D. 赞刺

16. 治疗平衡障碍宜选用 ( )

A. 顶颞前斜线 B. 顶颞后斜线

C. 枕上旁线 D. 枕下旁线

17. 耳穴的坐骨神经位于 ( )

A. 对耳轮上脚上 1/3 B. 对耳轮下脚下 1/3

C. 对耳轮下脚前 2/3 D. 对耳轮下脚后 1/3

18. 根据本经子母补泻,肺经虚证应 ( )

A. 补少商 B. 补鱼际

C. 补经渠 D. 补尺泽

19. 百会、太阳、太冲、太溪治疗何种证型头痛 ( )

A. 肝阳上亢型 B. 痰浊阻滞型

C. 肾虚型 D. 瘀血阻络型

20. 大椎、风池、外关、合谷合用可以 ( )

A. 宣肺化痰 B. 宣肺清热

C. 温肺散寒 D. 清肺化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
少选、错选均无分。

21. 经络的生理功能包括 ( )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九)第 3 页(共 8 页)
A. 联络脏腑 B. 运行气血

C. 抗御外邪 D. 沟通肢窍

E. 补益气血

22. 足三阳经能共同治疗的病证是 ( )

A. 神志病 B. 咽喉病

C. 眼病 D. 胸部病

E. 热病

23. 与目相联系的经脉有 ( )

A. 手少阴心经 B. 手太阳小肠经

C. 足少阳胆经 D. 足太阳膀胱经

E. 足厥阴肝经

24. 带脉交会的腧穴有 ( )

A. 带脉 B. 期门

C. 五枢 D. 日月

E. 维道

25. 三棱针的常用刺法有 ( )

A. 点刺 B. 散刺

C. 挑刺 D. 刺络

E. 扣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6. 任脉的别络为 ;督脉的别络为 。

27. 体表解剖标志分为 和 。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九)第 4 页(共 8 页)
28. 八脉交会穴之脉会为 ,故其能治疗 。

29. 悬灸按其操作方法可以分为 、 和回旋灸。

30. 散刺可以达到 、 的目的。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31. 一源三歧

32. 目系

33. 九针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九)第 5 页(共 8 页)
34. 闪罐

35. 活动标志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36. 简述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和交接规律。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九)第 6 页(共 8 页)
37. 简述列缺穴的类属、归经、定位、主治。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8. 试述针灸的取穴原则

39. 试述断针的原因、处理及预防。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九)第 7 页(共 8 页)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七、病案分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0. 患者郑 × ,女性,18 岁,学生,2000 年 5 月 9 日初诊。


自诉患者两月前患扁桃体炎,服消炎药后,扁桃体炎虽愈,而即发急性肾炎。现全身浮

肿,上部肿甚,小便不利,咽喉肿痛。

查:咽部稍肿,色暗红,扁桃体不大。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41. 患者姜 × ,女性,23 岁,学生,2002 年 5 月 9 日初诊。


自诉患者平素月经总提前而至,甚至 10 余日一行,量少,色红,质稠,伴有两颧潮红,

手足心热。

查:舌红少苔,脉细数。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九)第 8 页(共 8 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十)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题 分 20 10 10 10 10 20 20 核分人

得 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为 ( )

A. 《阴阳十一脉灸经》 B. 《足臂十一脉灸经》

C. 《灵枢经》 D. 《针灸甲乙经》

2. 十二经脉中阳经与阳经的交接部位在 ( )

A. 头部 B. 胸部

C. 腹部 D. 四肢

3. 关于奇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有固定的名称 B. 有固定的定位

C. 有固定的主治 D. 有固定的归经

4.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称为 ( )

A. 络穴 B. 原穴

C. 俞穴 D. 募穴

5. 郄穴共 ( )

A.12 个 B.14 个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十)第 1 页(共 8 页)
C.16 个 D.18 个

6. 五输穴中,所入为 ( )

A. 井 B. 荥

C. 经 D. 合

7. 入上齿中的经脉为 ( )

A. 手太阴肺经 B. 手阳明大肠经

C. 足阳明胃经 D. 足太阴脾经

8. 平第六肋间,旁开 4 寸为 ( )

A. 日月 B. 期门

C. 章门 D. 梁门

9. 水分穴的主要作用是 ( )

A. 利水道 B. 和脾胃

C. 分清浊 D. 调冲任

10. 四神聪的位置是 ( )

A. 百会前后左右各 0.5 寸 B. 百会前后左右各 1 寸

C. 百会前后左右各 1.5 寸 D. 百会前后左右各 2 寸

11. 发展为三棱针的针具是 ( )

A. 镵针 B. 锋针

C. 圆利针 D. 铍针

12. 短针的进针适合用 ( )

A. 指切进针法 B. 夹持进针法

C. 舒张进针法 D. 提捏进针法

13. 提插补泻中的补法为 ( )

A. 重提轻插,幅度小,频率慢 B. 重提轻插,幅度大,频率快

C. 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快 D. 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十)第 2 页(共 8 页)
14. 附子饼的制作多用附子末调以 ( )

A. 麻油 B. 陈醋

C. 蜂蜜 D. 黄酒

15. 下列哪项不属于三棱针法 ( )

A. 络刺 B. 扬刺

C. 豹纹刺 D. 赞刺

16. 与督脉交会于巅顶的经脉是 ( )

A. 手少阳三焦经 B. 手太阳小肠经

C. 足太阳膀胱经 D. 足厥阴肝经

17. 耳穴不宜使用的针具是 ( )

A. 三棱针 B. 皮肤针

C. 皮内针 D. 毫针

18. 下列关于八会穴对应错误的是 ( )

A. 骨会———大椎 B. 脉会———太渊

C. 髓会———绝骨 D. 血会———膈俞

19. 中风脱证宜选 ( )

A. 关元、神阙 B. 气海、关元

C. 足三里、气海 D. 神阙、人中

20. 痛经实证首选 ( )

A. 关元、气海、地机 B. 中极、次 、地机

C. 地机、三阴交、血海 D. 足三里、三阴交、气海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
少选、错选均无分。

21. 经脉包括 ( )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十)第 3 页(共 8 页)
A. 十二经脉 B. 奇经八脉

C. 十二经别 D. 十二经筋

E. 十二皮部

22. 通过皮部与经脉络脉乃至脏腑气血的沟通和内在联系而发挥作用的针法有 ( )

A. 七星针 B. 梅花针

C. 皮内针 D. 穴位贴药

E. 头针

23. 属于胃经的穴位有 ( )

A. 下关 B. 头维

C. 水道 D. 冲门

E. 四满

24. 下列穴位中位于眶内的有 ( )

A. 瞳子 B. 承泣

C. 睛明 D. 球后

E. 上明

25. 外感头痛宜选 ( )

A. 太冲 B. 百会

C. 太阳 D. 风池

E. 合谷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6. 经络是 和 的总称。

27. 十二皮部具有 、 的功能。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十)第 4 页(共 8 页)
28. 胎位不正应首选 穴,用 法。

29. 蒜泥灸敷合谷穴可以治疗 ;敷 -穴可以治疗喉痹。

30. 顶颞后斜线是从督脉 穴至颞部胆经 穴的一条斜线。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31. 奇经八脉

32. 五输穴

33. 爪切进针法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十)第 5 页(共 8 页)
34. 耳针

35. 交会穴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36. 简述经络的含义。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十)第 6 页(共 8 页)
37. 简述命门穴的类属、归经、定位、主治。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8. 试述头针的注意事项。

39. 试述经络学说是如何指导针灸治疗的?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十)第 7 页(共 8 页)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七、病案分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0. 赵 × × ,男性,25 岁,学生,2001 年 7 月 5 日初诊。


患者昨日因运动后冲凉,又当风而睡,今早出现头痛连项,恶寒畏风,口不渴。

查: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41. 患者周 × ,男性,5 岁,2000 年 4 月 9 日初诊。


患者昨日突发腮部漫肿疼痛,全身不适,伴见恶寒发热,咽红,现腮部热疼痛,坚硬拒

按,咀嚼困难,高热烦躁,头痛,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咽痛。

查: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十)第 8 页(共 8 页)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1. D 2. B 3. A 4. C 5. D 6. C 7. A 8. B 9. B 10. C 11. D 12. C 13. C 14. B 15. C 16. D


17. D 18. A 19. A 20. B
二、21. ACD 22. ABCDE 23. BC 24. ABCDE 25. ABCDE
三、26. 外侧前缘 内侧前缘
27. 刚筋(阳筋) 柔筋(阴筋)
28. 大敦 期门
29. 《流注指微论》 子午流注按时取穴
30. 前神聪 悬厘
四、31. 六合:十二经别在头部阳经经别合入本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由此将十二
经别汇合成六组,称为“六合”。
32. 下合穴: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特定穴,称为下合穴,也称六腑下合穴,是治疗六
腑病证的重要穴位,均在膝关节以下或附近。
33. 催气:针刺后若不得气,可以均匀的提插、捻转。或轻轻的摇动针柄,亦可用弹、循、刮等方法,以
激发经气,促其气至,这就是催气。催气法是促使得气的施术手法。
34. 固定标志:是指体表各部位由骨节、肌肉形成的突起、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
肚脐等位置固定的标志。
35.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
五、36.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 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中 1/3(人部),得
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将针刺入下 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如此反复操作 3 次,即将针紧按至地
部留针。操作的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的补法。此即为烧山火法。
应用:此法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
37. 阳陵泉属于十四经穴,归足少阳胆经,为胆经的合穴,胆腑的下合穴。
定位: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胁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脚气。
六、38. “得气”一词首见于《内经》,即当针刺入腧穴后,通过使用捻转、提插等手法,使针刺部位产生
特殊的感觉和反应,此谓之“得气”,又叫针感。当这种经气感应产生时,医者会感觉针下有徐和或沉紧的
感觉;同时患者也会在针下出现相应的酸、麻、重、胀、沉等感觉,这种感觉可沿着一定的部位向一定的
方向扩散传导。若无经气感应不得气时,医者则感到针下空虚无物,患者也无酸、麻、重、胀、沉等感觉。
即所谓:“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吞勾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
邃”。得气与否,直接影响着疗效,一般的说,得气迅速,疗效就好;得气迟缓,疗效就差;若不得气,就
没有治疗效果。
影响得气的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患者的体制的强弱和病情的变化,且与取穴准确与否和施术手法也有密
切关系。如因取穴定位不准确,手法运用不当,或针刺角度有误,深浅失度,就应重新调整输穴的针刺部
位、角度、深浅,运用必要的针刺手法,再次行针,一般即可得气;如果患者久病体虚,正气虚惫,以致
经气不足,或因其它病理因素而感觉迟钝、丧失而不得气时,可采用行针催气,或留针候气,或用温针,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16 页)
或加艾灸,以助经气的来复,而促使得气,或因治疗而随着疾病的好转,经气可逐步得到恢复,针刺时则
可迅速得气。若用上法而仍不能得气者,多为脏腑经络之气虚衰已极,当考虑配合或改用其它治疗方法。
39. 滞针是指在行针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滞涩,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到困难,而患者则感到疼痛的现
象。
原因:患者精神紧张,或因疼痛,或当针刺入腧穴后患者局部肌肉迅速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单一方向
捻转太过,以致肌肉纤维缠绕针体所致。若留针时间过长也可引起滞针。
处理:若因患者精神紧张或肌肉痉挛而引起滞针,可嘱患者不要紧张,医者用手指在邻近部位作循按动作,
或弹动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缓解痉挛。若单向捻转而致者,须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
预防:对于初诊患者和精神紧张者,要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进针时应避开肌腱,行针时手法宜轻
巧,不可捻转角度过大,或单向捻转。若用挫法,应注意与提插法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
滞针的发生。
七、40. 中医诊断:腰痛
辨证分型:寒湿型
治法:除湿散寒,温经通络
处方:肾俞、腰眼、委中、腰阳关
方义:腰为肾之府,肾俞补益肾气,灸之散寒除湿;腰眼疏调腰部经气,通经止痛;委中疏调膀胱经气,
通络止痛;加腰阳关能加强肾俞的散寒除湿作用。
41. 中医诊断:目赤肿痛
辨证分型:肝胆火盛
治法:疏肝清热,消肿止痛
处方:合谷、太阳、睛明、太冲、行间
方义:目为肝窍,阳明、少阳、太阳的经脉均循于目部。合谷调阳明经气,疏散风热,太冲通导厥阴经气,
泻火疏肝,双侧共取,四穴相配,即为“开四关”,能疏散热邪;行间能泻肝胆之火;睛明能宣散眼部的邪
热,有通络明目的作用;太阳点刺出血,可清热消肿止痛。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

一、1. D 2. B 3. D 4. C 5. B 6. C 7. B 8. B 9. D 10. D 11. C 12. B 13. A 14. C 15. C 16. C


17. D 18. A 19. A 20. B
二、21. ABCE 22. BC 23. CE 24. ABCDE 25. BCE
三、26. 督脉 任脉
27. 奇穴 阿是穴
28. 公孙 足临泣
29. 功能状态 腧穴特性
30. 对侧穴线 双侧穴线
四、31. 四根三结: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为“结”。即窦汉卿在《标幽赋》中强调的“四
根、三结”。
32. 八会穴:是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精气所聚会的八个特定穴。它们均分布于躯干与四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16 页)
肢部,分别与上述的八种脏腑器官或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主治相关病证。
33. 飞法:将针刺入腧穴后,若不得气,右手拇、食两指夹持针柄,细细搓捻数次,然后张开两指,一搓
一放,状如飞鸟展翅,故称飞法。此法具有催气、行气、增强针感的作用。
34. 骨度分寸定位法:又称骨度折量定位法,始见于《灵枢・骨度》它是将人体各部的长度和宽度,以骨
节、缝纹或其它标志为依据定出分寸而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35. 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生感觉针下滞涩,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感到疼痛的
现象。
五、36. 操作: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 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 1/3(人部),
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 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缓地按至下 1/3。如此反复
操作 3 次,将针紧提至上 1/3 即可留针。在此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中的泻法。
应用:此法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37. 太冲穴属于十四经穴,归足厥阴肝经,为肝经的输穴和原穴。
定位:足背第 1、2 跖骨结合部前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 ,胁痛,遗尿,疝气,崩漏,月经不调,癫痫,呕逆,小儿惊风,下
肢痿痹。
六、38. (1)疼痛性疾病:如各种扭挫伤、头痛、神经性疼痛等;
(2)炎症性疾病及传染病:如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流感、腮腺炎、急性结肠炎、菌痢等;
(3)功能紊乱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眩晕、高血压、心律不齐、神经衰弱、荨麻疹、哮喘、鼻炎、紫癜等;
(4)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甲亢、甲低、糖尿病、肥胖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5)其他:有催产、催乳、预防和治疗输液或输血反应等作用,同时还有美容、戒烟、戒毒、延缓衰老、
防病保健等作用。
39. (1)温经散寒:灸法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寒湿痹痛和寒邪为患、偏于阳虚的胃脘痛、
腹痛、泻泄、痢疾等。
(2)扶阳固脱:阳衰则阴盛,阴盛则寒,为厥,甚则欲脱,当此之时,就可用艾条来温补,扶助虚脱之阳
气。阳气下陷或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临床上多用于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
阴挺、崩漏、带下、痰饮等。
(3)消瘀散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亦行。灸法能使气机通调,营卫和畅,
故瘀结自散。所以,临床常用于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初起、瘰疬、瘿瘤等。
(4)防病保健: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七、40. 中医诊断:眩晕
辨证分型:肝阳上亢型
治法:清肝潜阳,滋水涵木
处方: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配翳风、太阳
方义:肝阳上亢,肾水不足,取风池、侠溪、行间可以清泄肝胆上亢之阳,肝俞、肾俞补肝肾之阴,乃治
本之法。耳鸣加翳风通耳窍,头痛加太阳以止头痛。
41. 中医诊断:风疹
辨证分型:风邪外袭
治法:疏风清热,活血和营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16 页)
处方:曲池、合谷、三阴交、血海、膈俞
方义:本病为风邪阻遏于肌表,曲池、合谷同属阳明,善于疏风清热;血海、三阴交属足太阴,主血分病,
调营和血;膈俞为血之会,能活血祛风,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诸穴合用有疏风和营之功。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

一、1. C 2. D 3. A 4. D 5. C 6. B 7. C 8. B 9. C 10. B 11. C 12. C 13. C 14. C 15. B 16. B


17. B 18. A 19. A 20. B
二、21. ABD 22. ABC 23. ABCDE 24. ABDE 25. ACDE
三、26. 下巨虚 委阳
27. 瞳子 足窍阴
28. 申脉 照海
29. 激发经气 加强针感的传导和扩散
30. 直接观察法 电阻测定法
四、31.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其主要
作用是约束骨骼,以利关节。
32.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特定穴,它们分布于上肢与下肢的腕、踝关节附近,
既能治疗本经病又能治疗其所通的奇经的病证。
33. 弹柄法:针刺后在留针的过程中,以手指轻弹针尾或针柄,使针体轻轻振动,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
的方法。此法具有激发经气、催气速行的作用。
34.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35. 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并引起肿痛。
五、36. (1)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处均不宜使用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关节活动部位不适宜用化
脓灸,以免化脓溃破,不易愈合,甚至影响功能活动;( 2)一般空腹、过饱、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
应慎施灸。对于体弱者,灸治时艾柱不宜过大,刺激量不可过强,以防“晕灸”。一旦发生晕灸,应及时对
症处理;(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施灸。
37. 关元属于十四经穴,归任脉,为小肠的募穴。
定位: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 3 寸处。
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泻泄,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中风脱证,虚
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六、38. 补泻效果产生的决定因素主要有:
(1)功能状态:人体处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刺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而有补或泻的不同效果。如机体处
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可以起到补虚的作用;若机体处于邪盛状态表现为实热、闭证、实证时,针
刺又可以泻邪,有清热、启闭、泻实的作用。又如胃肠痉挛疼痛时,针刺可以解痉而使疼痛缓解;胃肠蠕
动缓慢时,针刺可以增强胃肠蠕动而使其功能恢复正常。
(2)腧穴特性:腧穴的主治功能,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相对特异性。如有些腧穴适宜于补虚,有些
腧穴适宜于泻实。如关元、气海、命门、膏肓、五脏的背俞穴、足三里能振奋人体正气,促进功能旺盛,
具有强壮作用,适用于补虚益损;而水沟、委中、十二井穴、十宣等穴都能疏泄病邪,抑制人体机能亢进,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16 页)
具有泻实的作用,适宜于祛邪泻实。
(3)针刺手法:针刺补泻手法是产生补泻作用,从而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主要手段,临床观察和实验
证明,针刺补泻手法作用于机体时,可以出现补或泻所特有的规律性效应。
39. 原穴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原穴主要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与三焦关系密切,三焦为原
气之别使,三焦之气导源于肾间动气,输布全身,调和内外,宣上导下关系着人体脏腑的气化功能,而原
穴就是其留止之处,所以说“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也”。原穴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各自所属脏腑
的病变,也可以根据原穴部位的反应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以诊断脏腑疾病。
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也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其主要功能是加强十
二经脉中表里两经之间的联系,所以临床上用来治疗表里两经有关的病证。
主客配穴又称原络配穴,是指本经原穴与其相表里经的络穴相互配合应用的一种方法。主客配穴是依据脏
腑经络先病、后病来划分的,相表里脏腑经络同病,先病者为主,取本经原穴,后病者为客,取相表里经
脉络穴。如肺先病,即先取肺经原穴太渊,大肠后病,再取大肠经络穴偏历;若大肠先病,即取大肠经原
穴合谷,肺经后病,再取肺经络穴列缺。此种方法也属表里配穴的一种。
七、40. 中医诊断:心悸
辨证分型:心胆气虚型
治法:养心安神,镇惊定志
处方:郄门、神门、心俞、胆俞、巨阙
方义:本证治疗以宁心安神定悸为主,取心包经郄门,心经原穴神门,两穴合用宁心定惊;心俞、胆俞可
以补益心胆之气,宁心神;配心经募穴巨阙,俞募配穴,补益心气调理气机,以收镇惊安神之效。
41. 中医诊断:小儿惊风
辨证分型:肝风内动
治法:清热镇惊,镇肝熄风
处方:水沟、印堂、合谷、太冲
方义:水沟、印堂位居督脉,能开窍醒神镇惊,合谷、太冲相配谓之“四关穴”,功长治惊厥。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

一、1. D 2. B 3. D 4. C 5. A 6. B 7. C 8. B 9. D 10. D 11. D 12. D 13. D 14. D 15. C 16. C


17. A 18. A 19. A 20. A
二、21. ACE 22. BCD 23. BD 24. CDE 25. BD
三、26. 属脏络腑 属腑络脏
27. 关冲 丝竹空
28. 督脉 任脉
29. 冷痹顽麻 虚寒性疾病
30. 任脉及手足三阴 督脉及手足三阳
四、31. 正经:是指十二经脉,即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的总称,因为它们是经络系
统的主体,故又称“正经”。
32. 五输穴:是十二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16 页)
33. 角法:为拔罐法的古称早在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主要为外科治疗疮疡时,用来
吸血排脓,后来扩大应用于肺结核、风湿病等内科疾病。
34. 扣刺法:是皮肤针法的主要操作方法,是指将针具及皮肤消毒后,针尖对准扣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
将针尖垂直扣打在皮肤上,并立即抬起,反复进行的一种操作方法。
35. 砭石:是古代的石器,即指用细洁光滑小石块磨制而成,用于医疗的原始工具,可以看作是最初的
“针”。
五、36. 散刺法又称豹纹刺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的大小,可刺 10 ! 20 针
以上,由病变外缘环形向中心点刺,以促使瘀滞的瘀血或水肿得以排除,以达到祛瘀生新、通经活络的目
的。针刺的深度根据局部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
应用:此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
37. 内关穴属于十四经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心包经的络穴,并且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
定位: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曲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呃逆,癫痫,热病,上肢痹痛,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
六、38. 晕针是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晕厥的现象。
发生晕针后应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之针迅速起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
卧片刻,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糖水亦可,一般可渐渐恢复。重者在行上述处理后,可选取水沟、素 、
内关、合谷、太冲、涌泉、足三里等穴指压或针刺之,亦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人
事不省、呼吸微细,脉细弱者,可考虑应用其它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晕针的预防:主要应根据晕针发生的原因加以预防。对于初次接受针灸的患者和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
释工作,以消除其疑虑。注意患者的体质,尽量采取卧位,并正确选择舒适自然且能持久的体位,。取穴宜
适当,不宜过多;手法宜轻,切勿过重。对于饥饿或过度疲劳者,应待其进食或体力恢复后再进行针刺。
医生在治疗施术过程中,应思想集中,谨慎细心,密切观察患者的神态变化,询问其感觉。只要做好预防,
晕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39. 表里是辨别疾病部位的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个纲领。
(1)表里的分证:表证病位在皮毛、肌腠、经络。症状多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身热,苔薄白脉浮;
里证病位在脏腑。多分为里热、里寒、里虚、里实四类,症状复杂,如里热证可见高热,烦渴,谵语,神
昏,面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2)表里分证的治疗:表证多取督脉、足太阳、手太阴经穴,以解表邪,通肺窍,施术宜浅刺、疾刺;里
热多取督脉、阳明经穴为主,里虚取任脉、脾经、肾经穴为主,结合脏腑辨证选穴,施术里热宜泻,里虚
宜补,里寒宜留针,里实宜泻。
七、40. 中医诊断:感冒
辨证分型:风热型
治法:疏散风热,清肃肺气
处方:大椎、曲池、外关、合谷加太阳、少商
方义:大椎为诸阳之会,取之疏散外邪以解热;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清热解表;外关通利三焦,疏散热
邪;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疏利阳明,宣肺利窍,透邪于外,诸穴合用可宣散风热,清肃肺气。另外加太
阳以去头痛,少商放血以止咽痛。
41. 中医诊断:阴挺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 6 页(共 16 页)
辨证分型:脾虚型
治法:健脾益气,固摄胞宫
处方:百会、气海、维道、子宫、足三里
方义:百会位于巅顶,为督脉穴,乃诸阳之会,具振奋阳气、升阳举陷之功;气海为任脉穴,能益气、固
胞、调任;维道为足少阳与带脉之会,可维系带脉,固摄胞宫;子宫乃经外奇穴,是治疗阴挺的有效穴;
足三里能健脾益气。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

一、1. D 2. D 3. B 4. A 5. C 6. A 7. C 8. B 9. D 10. C 11. D 12. C 13. B 14. B 15. B 16. A


17. A 18. D 19. A 20. A
二、21. ABE 22. ABC 23. BE 24. ABCD 25. ACD
三、26. 脏腑 肢节
27.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28. 少泽 听宫
29. 提插法 捻转法
30. 督脉及手足三阳 点刺出血
四、31. 四海:是指人身水谷、气、血、髓四者汇集的部位。即脑为髓海,膻中为气海,冲脉为血海,胃
为水谷之海。
32. 心系:是指心与其它脏腑相连系的部位。
33. 晕针:是指患者在针刺的过程中发生晕厥的现象。
34. 皮肤针法:是以特制的多支短针组成的皮肤针扣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35. 灸法:是指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
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以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五、36. 操作:用左手按压施术部位两侧,或夹起皮肤,使皮肤固定,迅速消毒后,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
肤 1 ! 2 毫米,随即将针倾斜挑破皮肤,使之出少量血液或粘液;也可以再刺入 5 毫米左右深,将针身倾斜
并使针尖轻轻提起,挑破皮下部分纤维组织,然后出针,覆盖敷料。
应用:此法多用于委中曲泽等穴,治疗急性吐泻、中暑发热等。
37. 太溪穴属于十四经穴,归足少阴肾经,为肾经的输穴和原穴。
定位: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晕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
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六、38. (1)电针器在使用前须检查是否良好,输出是否正常。治疗后须将输出调节旋钮全部退至零位,
随后关闭电源,撤去导线。
(2)调节输出电流量时,应逐渐由小到大,切勿突然增强,以防引起肌肉强烈收缩,致患者不能忍受,或
造成弯针、断针、晕针等意外。
(3)心脏病患者,应避免电流回路通过心脏。在接近延髓、脊髓部位使用电针时,电流输出量宜小,切勿
通电太强,以免发生意外。孕妇亦当慎用电针。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 7 页(共 16 页)
(4)温针灸时用的毫针,针柄因氧化而不导电;有的毫针针柄是用铝丝绕制而成,并经氧化处理而变成金
黄色,氧化铝绝缘不导电。以上两种毫针应将电针器输出导线夹在针体上。
39.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其分布特点为:
(1)十二经筋均连属于十二经脉,行于体表,不入脏腑。
(2)其循行走向都是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
(3)经筋有刚柔之分,刚筋(阳筋)以手足三阳经经筋为主,均分布于头面项背和四肢外侧,其中足三阳
经筋起于足趾,循骨外上结于面,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寻月需外上结于角(头);柔筋(阴筋)以手足三
阴经为主,均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其中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结于阴器(腹),手三阴经筋起
于手指,循内上行结于贲(胸)。
(4)经筋除在头、面、胸腹部分组结合外,其循行于踝、月国、膝、股、髀、臀、腕、肘、腋、臂、肩、颈
等关节或筋肉丰厚处者,也与邻近其他经筋联结聚集,尤其是足厥阴经筋,除结于阴器外,并能总络诸筋。
七、40. 中医诊断:咳嗽
辨证分型:痰湿侵肺型
治法:健脾祛痰,宣肺止咳
处方:肺俞、太渊、章门、太白、丰隆
方义:原穴为本脏真气所输注,取肺经原穴太渊与脾经原穴太白,配合肺俞、章门,健运脾土而利肺气,
因脾为生痰之源,故脾肺同取,为标本合治之法。丰隆为足阳明经的络穴,取之以推动中焦脾胃之气,使
气行津布,痰湿得化。
41. 中医诊断:带下病
辨证分型:脾虚湿盛
治法:健脾利湿,固摄带脉
处方:带脉、白环俞、三阴交、阴陵泉
方义:带脉固摄本经经气;白环俞助膀胱气化以化湿邪;三阴交、阴陵泉健脾利湿止带。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

一、1. B 2. C 3. C 4. B 5. A 6. B 7. B 8. C 9. C 10. B 11. B 12. C 13. C 14. D 15. A 16. B


17. C 18. D 19. A 20. A
二、21. CD 22. ABCD 23. ACDE 24. BCE 25. ABCDE
三、26. 手阳明大肠 足阳明胃
27. 中脘 地仓
28. 涌泉 俞府
29. 激发经气 催气速行
30. 调和阴阳 疏通经络
四、31. 根结:是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根”指根本、起始,十二经脉的“根部”就是各经在四肢末端的
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十二经脉的结部在头、胸、腹的相应部位。
32. 一夫法:又名横指同身寸,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直并拢,以中指中节为准,横量
四指宽度作为 3 寸。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 8 页(共 16 页)
33. 天灸:又称药物灸、发泡灸将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敷后皮肤可起泡,或仅使皮
肤局部潮红。
34. 豹纹刺:首见于《内经》,为三棱针法的一种,又称散刺法,是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
35. 远治作用:是十四经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主要指十四经穴特别是十二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
不仅能治疗局部病证,还能治疗本经经脉所过的远隔部位的脏腑或组织器官病证,即“经脉所过,主治所
及”。
五、36. 施灸过量,时间过长,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
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瘢痕灸者,在灸疮化脓期间, 1 个月内慎做重体力劳动,疮面局
部勿用手搔,以保护痂皮,并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37. 三阴交穴属于十四经穴,归足太阴脾经,为脾、肝、肾三经的交会穴。
定位: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肠鸣,腹胀,泻泄,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赤白带下,阴挺,产后血晕,滞产,不孕;
阳痿,遗精;遗尿,疝气,小便不利,失眠,下肢痿痹,脚气。本穴为针麻要穴。
六、38. (1)针具应经常检查,注意针尖有无钩曲,针尖是否平齐,滚刺筒是否转动灵活。
(2)扣刺时动作要轻捷,正直无偏斜,以免造成患者疼痛。
(3)局部如有溃疡或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急性传染性疾病和急腹症也不宜使用本法。
(4)要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5)滚刺筒不宜在骨骼突出的部位处滚动,以免发生疼痛和出血。
39.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类输穴的简称。代表经脉之气从小
到大的运行情况,所谓“所出为井,所留为荥,所注为输,所形为经,所入为合”。五输穴不仅分属十二经
脉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阴井木”,“阳井金”,然后按照相生顺序排列下去,阴经为井———木,荥
———火,输———土,经———金,合———水;阳经为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
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1)五输穴是十二经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如
《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2)五
输穴的五行属性与脏腑的五行属性相合,五行之间存在着“生我”、“我生”的母子关系。因而《难经》结
合脏腑的五行属性,提出了“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选取适当五输穴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子母补
泻取穴法,它包括本经子母补泻和它经子母补泻两种取穴法。如肺经实证可取肺经五输穴中的合穴以泻之,
乃“实则泻其子”;肺经的虚证则选取肺经五输穴的输穴以补之,乃“虚则补其母”。这是本经子母补泻。
如肺经实证可取肾经合穴;肺经虚证,可取脾经输穴,此为它经子母补泻。( 3)十二经脉五输穴的气血流
注不仅具有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运行的特点,而且与时辰的变化密切相关。古代医家总结出以五输穴
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配合脏腑,按时取穴的方法,即子午流注针法。子午流注针法作为一
种特殊的择时选穴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七、40. 中医诊断:胃痛
辨证分型:肝气犯胃型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处方:太冲、中脘、内关、足三里
方义:太冲为肝经原穴,能疏泄肝气;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焦,调理气机;内关宽胸
解郁,行气止痛,;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腑”,可疏调气机,和胃止痛。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 9 页(共 16 页)
41. 中医诊断:崩漏
辨证分型:血热型
治法:清热凉血,止崩
处方:关元、三阴交、隐白、血海
方义:关元为足三阴经与任脉的交会穴可调理冲任之气,以加强固摄,制约经血妄行;三阴交是足三阴经
的交会穴,可增强脾统血的作用,为治疗妇科病的要穴;隐白为脾经井穴,为治疗崩漏的要穴;血海能清
血热。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

一、1. C 2. B 3. B 4. C 5. C 6. B 7. C 8. C 9. D 10. C 11. C 12. D 13. D 14. C 15. D 16. D


17. D 18. D 19. A 20. B
二、21. CD 22. ABDE 23. ABD 24. ACDE 25. ABD
三、26. 经筋 皮部
27. 列缺 劳宫
28. 睛明 至阴
29. 热痹 急性痈肿
30. 散刺 围刺
四、31. 标本:主要是指经脉腧穴分布的上下对应关系。标原意为树梢,在上部,对人身而言,十二经脉
的标部当在头、面、胸背的相应部位。本为树根,在下部,对人身十二经脉而言,其“本”部均在四肢远
端相应部位。
32.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被给予特定名称的腧穴,它们除具有经穴的共同特征外,
还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和功用,在针灸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33. 三棱针法:是指使用三棱针刺破患者身上的一定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
法。
34. 留针法:即皮内针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或患病局部的皮内作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
35. 腧穴的近治作用:是指所有的腧穴都可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或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
五、36. 循经扣刺是指沿着经脉进行扣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
阳脉之海,能调节一身之阳气;五脏六腑之背俞穴都分布于膀胱经,故其治疗范围广泛。其次是肘膝关节
以下部位,因为其分布着各经的原穴、络穴、郄穴等,可以治疗各相应的脏腑经络的疾病。
37. 足三里穴属于十四经穴,归足阳明胃经,为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
定位: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3 寸,胫骨前缘旁开 1 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腹痛,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泻泄,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
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羸瘦。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六、38. (1)治疗时应对患者说明治疗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后局部可能有酸胀感, 48 小时
内局部有轻度不适,有时持续时间较长,但一般不超过 1 天。如因消毒不严格引起局部红肿、发热等,应
及时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10 页(共 16 页)
(3)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过敏反应、药物的有效期、药物有无沉淀变
质等情况。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等,必须做皮试,阳性反应者不可应
用此药。副作用强的药物,使用时应谨慎。
(4)一般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此外,应注意避开神经干,以免
损伤神经。
(5)孕妇的下腹部、腰骶部和三阴交、合谷等穴位不宜用穴位注射,以免引起流产。年老体弱者,选穴宜
少,药液剂量应酌减。
39. 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并引起肿痛。
原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管所致。
处理:若为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
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再做热敷或局部轻轻按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揉按压迫针孔。
七、40. 中医诊断:痢疾
辨证分型:湿热型
治法:清热利湿,调气行血
处方:天枢、上巨虚、三阴交、曲池、内庭
方义:天枢为大肠募穴,是大肠腑气汇聚之处,可调理胃肠气机;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可运化湿滞,取
“合治内腑”之意;三阴交乃是足三阴经脉交会穴,可健脾化湿,再加曲池、内庭以泻阳明之热。诸穴合用
可以调肠胃之气血,气调则湿化滞行,血调则血行痢除。
41. 中医诊断:经闭
辨证分型:肝肾不足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调经
处方:关元、脾俞、肾俞、足三里、太溪
方义: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补下焦真元助精血化生;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配合脾之背俞穴,
可以调补脾胃以资化生之源而养血;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充盛则精血旺,故取肾俞以补肾;太溪为肾经原
穴,能滋补肾阴,治疗潮热盗汗。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八)参考答案

一、1. D 2. B 3. B 4. D 5. B 6. B 7. D 8. C 9. B 10. C 11. D 12. B 13. C 14. A 15. B 16. C


17. B 18. A 19. A 20. B
二、21. ABCD 22. CD 23. ABC 24. BCDE 25. ABC
三、26. 调节肢体运动 司眼睑开合
27. 拇指 横指
28. 合谷 太冲
29. 烧山火 透天凉
30. 特定穴 华佗夹脊穴
四、31. 气街:是指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道路。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11 页(共 16 页)
32. 阿是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腧穴既无固定名称,也无固定的位置和主治,而
是以压痛敏感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这种“以痛为腧”的针灸方法为“阿是之法”,由孙思邈
所著《千金要方》最早记载,并流传后世,用此法所取的穴位统称为阿是穴。
33. 循法:是以左手或右手于所刺腧穴的四周或沿着经脉的循行部位,进行徐和的循按,或扣打的方法。
此法在未得气时用之可以通气活血,具有行气、催气之功;若针下过于沉紧,用以宣散气血,使针下徐和。
34. 刺络拔罐:此法又称刺血拔罐。即在应拔罐部位的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扣打后
再行拔罐,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针后拔罐留置 10 ! 15 分钟。
35. 腧穴的特殊作用:是指某些腧穴对某脏腑器官疾病或某病理状态有相对特异的治疗作用。
五、36. 奇经八脉交错的循行分布于十二正经之间,其主要功能是:( 1)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
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了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2)对十二经气血有
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即当十二经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而使之不至过剩,当十二经
及脏腑气血不足时奇经八脉之气又能渗灌补充 ,如湖泽对江河之水的调节作用。
37. 合谷穴属于十四经穴,归手阳明大肠经,为大肠经的原穴。
定位:手背,第 1、2 掌骨间,当第 2 掌骨中点桡侧。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 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多汗,无汗,
腹痛,便秘,经闭,滞产,小儿惊风,半身不遂,隐疹,疟疾。现代研究合谷为针麻要穴,补合谷泻三阴
交对原发性宫缩乏力所致的滞产有效。
六、38. 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
法。配穴是选穴原则的具体应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并总结出
了多种行之有效的配穴方法,主要有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左右配穴和前后配穴。配穴时要
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
(1)本经配穴: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取此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如:肺病咳嗽,可取局
部腧穴肺募中府,同时取本经之尺泽、太渊。
(2)表里经配穴: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关系作为配穴的依据,即某一脏腑、经脉有病,选取其相表里
经的腧穴组成处方。特定穴中的原络配穴法,就是本法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3)上下配穴:之腰部以上的腧穴与腰部以下的腧穴配合使用。如治疗胃病取内关、足三里;治疗咽喉痛、
牙痛取合谷、内庭;治疗脱肛取百会、长强。八脉交会穴的配合使用,也是本法的具体运用。
(4)前后配穴:前指胸腹,后指背腰,前为阴,后为阳,故又称腹背阴阳配穴法。《灵枢 - 官针》所指“偶
刺”法和俞募配穴法,均属本法范畴。凡脏腑疾病均可采用本法,如胃脘痛,前取中脘、建里,后配胃俞、
胃仓。
(5)左右配穴: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以加强协同作用。
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也可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如“巨刺”、“缪刺”均
属本法的应用。
39. 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
原因: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或针下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体位不适,在留针时改变了
体位,或因针柄受外力碰击,或因滞针处理不当,而造成弯针。
处理:出现弯针后,便不得再进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系轻度弯曲,可按一般针法,将针慢慢地退出。
若针身弯曲较大应注意弯曲的方向,顺着弯曲的方向将针退出。如弯曲不止一处,须视针柄扭转倾斜方向,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12 页(共 16 页)
逐渐分段退出,切勿急拔猛抽,以防断针。如患者体位改变,则应嘱患者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再行退针。
预防:医者施术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避免进针过猛、过速。患者体位要舒适,留针期间不得随意变
更体位。针刺部位和针柄不得受外物碰压。
七、40. 中医诊断:喘证
辨证分型:风寒外袭
治法:祛风肃肺,降逆平喘
处方:肺俞、膻中、天突、尺泽、风门
方义:风寒袭肺,肺气失宣,壅塞气道,取肺之背俞穴以宣发经气,祛邪外出;膻中乃气之会,宽胸理气,
舒展气机;天突降逆平喘;尺泽为肺经合穴,肃肺化痰,降逆平喘。加风门以祛风散寒,祛邪外出。
41. 中医诊断:痛经
辨证分型:瘀血阻络
治法:活血逐瘀,通经止痛
处方:中极、次 、地机
方义:本方通调冲任,行瘀止痛。中极乃任脉经穴,可通调冲任之气;次 为治疗痛经之经验效穴;地机
乃脾经郄穴,可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三穴合用以达通经散瘀,活血止痛之功效。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九)参考答案

一、1. C 2. A 3. D 4. D 5. B 6. B 7. B 8. D 9. D 10. D 11. B 12. B 13. D 14. A 15. D 16. D


17. C 18. B 19. A 20. B
二、21. ABCD 22. ACE 23. ABCDE 24. ACE 25. ABCD
三、26. 鸠尾 长强
27. 固定标志 活动标志
28. 太渊 无脉症
29. 温和灸 雀啄灸
30. 祛瘀生新 通经活络
四、31. 一源三歧:指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后分三路循行故称“一源三歧”。
32. 目系:是指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33. 九针:是指形状各异、各有不同用途的九种针具,包括长、短、大、小的针具,按摩用的圆棒,和割
治用的小刀。
34. 闪罐:采用闪火法将罐拔住后,又立即取下,再迅速拔住,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上起下,起下再拔上,
直至皮肤潮红为度。
35. 活动标志:是指人体各部位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等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标志。
五、36. 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
从足走腹胸。其交接规律有三:(1)互为表里的阴阳二经在手足末端的井穴相接;( 2)手足同名阳经在头
面部相交接;
(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37. 列缺穴属于十四经穴,归肺经,为肺经的络穴,并且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13 页(共 16 页)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当脘横纹上 1.5 寸处,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易取穴法:两手虎口交叉,
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所压处便是。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 斜,偏头痛,项强痛,脘痛无力,牙痛。
六、38. 针灸的选穴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病证、腧穴的特性,结合临床的具体实践,合理的选取的。
针灸处方的选穴以循经选穴为主,其中可分为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随证取穴,三者在临床应用中可分可
合。
(1)近部取穴:近部取穴是根据每一个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这一规律提出来的,
临床中应用非常广泛。多用于治疗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例如,鼻病取迎香,口取颊车、地仓,
胃痛取中脘、梁门。
(2)远部取穴:远部取穴是选取距离病痛较远处部位的腧穴。如《灵枢・终始》所说:“病在上者,下取之,
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如咳嗽、咯血选尺泽、鱼际;胃痛选足三里、
公孙、内关;面部疾患取合谷,目赤肿痛取行间,久痢脱肛取百会,急性腰痛取水沟。
(3)随证取穴:又称对证取穴或辨证取穴,是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穴位的。在临床
上有许多疾病往往难以确定其病变部位,如发热、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虚脱、抽风、昏迷等,这一
类病证可以按照随证选穴原则取穴。如高热取大椎、陶道;失眠多梦取神门、大陵;虚脱用关元、气海。
有些腧穴对某一方面的病证有特殊的治疗效果,在治疗中经常选用,如气病的胸闷、气促取膻中,血病的
血虚、慢性出血选膈俞,筋病的筋骨酸痛取阳陵泉,这也是随证取穴范畴。
以上三种取穴原则在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亦可配合应用。如:治疗哮喘实证,可选膻中、尺泽、列缺、
中府,取中府是近部取穴,取尺泽、列缺为远部取穴,取膻中为随证选穴。
39. 断针又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若能术前做好针具的检修和施术时加以应有的注意,断针是可
以避免的。
原因:多因针具质量不佳,或针身、针根有剥蚀损伤,术前失于检查,或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行针时
强力提插、捻转,致肌肉强力收缩,或留针时患者体位改变,或遇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并强力抽
拔,或外物碰压,均可出现断针。
处理: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变动原有的体位,以防止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若残端部分针
身显露于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针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以左手拇、食二指垂
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时,应在
X 线下定位,手术取出。
预防:为了防止断针,应认真仔细的检查针具,对认为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针具,应剔出不用。避免过猛、
过强地行针,在行针或留针时,应嘱患者不要随意变更体位。针刺时更不宜将针身全部刺入输穴,应留部
分针身在体外,以便于针根折断时取针。在进行行针过程中,如发现弯针,应立即出针,切不可强行刺入、
行针。对于滞针等应及时正确的处理,不可强行硬拔。
七、40. 中医诊断:水肿(阳水)
辨证分型:风热袭肺
治法:散风清热,宣肺利水
处方:肺俞、列缺、三焦俞、水分、阴陵泉、曲池
方义:上部肿甚,治宜宣发,肺俞乃肺气转输之处,配合肺经络穴列缺以宣肺通调水道;三焦俞调整气化
功能;曲池祛风清热利水;水分可分别清浊,为治水之要穴;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可健脾利湿行水。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14 页(共 16 页)
41. 中医诊断:月经先期
辨证分型:阴虚内热型
治法:滋阴清热调经
处方:关元、血海、三阴交、太溪
方义:本方重在滋阴清热活血,通调冲任。关元为任脉经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故为调理冲任
之要穴;血海调理血分;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太溪为肾经之原穴,二穴合用能滋阴调经,且三阴交
可以活血调经。四穴合用,使冲任调和,经血按时而至。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十)参考答案

一、1. D 2. A 3. D 4. B 5. C 6. D 7. B 8. B 9. C 10. B 11. B 12. A 13. B 14. D 15. B 16. D


17. B 18. A 19. A 20. B
二、21. ABCDE 22. ABCD 23. ABC 24. ABCDE 25. BCDE
三、26. 经脉 络脉
27. 保卫机体 抗御外邪
28. 至阴 灸
29. 扁桃腺炎 鱼际
30. 百会 曲鬓
四、31. 奇经八脉:是与十二正经别道而奇行的八条经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
阴跷脉、阳跷脉总称“奇经八脉”。
32. 五输穴:指十二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特定穴。
33. 爪切进针法:又称指切进针法,是指用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扶针,紧靠
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的进针方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34. 耳针:是指用针或其它方法来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35.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部位的腧穴,多分布于头面躯干,也见于四肢部。
五、36.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它们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路。经指经脉,是直行的主干,有如路径,
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纵行于头身四肢,较大,在里。络指络脉,是经脉分出的旁支,较经脉细小,在表,
其走向横斜,反复分支,纵横交错,形如网络,遍布全身,有联络功用,故名络脉。经脉与络脉共同组成
一个系统,担负着运行气血,营养全身和沟通内外、贯通上下的重要功能,从而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
百骸、筋骨皮毛、分肉腠理和五官九窍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7. 命门属于十四经穴,归督脉。
定位: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阳痿,遗精,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泻泄,腰脊强痛,手足逆冷。
六、38. (1)头部长有头发,故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2)毫针推进时,术者针下如有抵抗感,或患者感觉疼痛,应停止进针,将针后退,然后改变角度再进;
(3)由于头针刺激感强,刺激时间长,医生必须注意观察患者病情,以防晕针;
(4)婴幼儿由于颅骨缝骨化不全,不宜采用头针治疗;
(5)对脑溢血患者,须待病情和血压稳定下来后才可以做头针治疗。凡并发高热、心力衰竭等症者,不宜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15 页(共 16 页)
立即采用头针;
(6)由于头皮部血管丰富,行头针治疗容易出血,故出针时须用干棉球按压 1 ! 2 分钟。
39. 经络学说是直接指导着针灸的治疗。
(1)指导循经取穴:通常是按照经脉的循行分布和脏腑官窍属络关系,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理
论来取穴进行针灸治疗的。如《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
经取穴的实例。
(2)皮部取穴:由于经络、脏腑与皮部密切联系,所以对脏腑经络疾病也可用皮肤针或皮内针在其相应的
皮部扣刺、埋针进行治疗。
(3)刺络治疗:《灵枢・官针》说:“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
”据此,凡经络瘀滞,火热实邪闭阻为患者,
皆可刺络放血治疗。如目赤肿痛,刺太阳出血,高热神昏,刺十宣出血,软组织损伤在局部刺络拔罐治疗
等。
(4)经筋治疗:经筋疾病多表现为拘挛、强直、抽搐、弛缓等症状,可取局部痛点或阿是穴针灸治疗。此
即“以痛为腧”的治法。
(5)按时取穴:经络气血的循行流注与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有各种时间针法的创立,如子午流注、
灵龟八法等均是以经络气血流注、盛衰、开阖的规律,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推算逐日按时开穴的
针刺取穴法。
七、40. 中医诊断:头痛
辨证分型:外感风寒型
治法:疏散风寒
处方:百会、太阳、风池、合谷、天柱
方义:外感头痛多以风邪为主,“高巅之上,唯风可到”。百会位于巅顶,太阳散风通络,两穴相配,通经
止痛;风池为足少阳胆和阳维脉的交会穴功长祛风止痛;合谷能通经止痛。另加天柱以止后头痛。
41. 中医诊断:痄腮
辨证分型:热毒蕴结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处方:翳风、颊车、外关、合谷、关冲、曲池、商阳
方义:本病患部属少阳经,治宜清泄少阳郁热为主,取颊车、翳风宣散局部气血之瘀滞;外关配合谷加曲
池既能疏风解表,又能清热解毒;关冲点刺放血,利少阳气机;商阳点刺出血能消咽痛。诸穴合用可奏清
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针灸学标准预测试卷参考答案第16 页(共 16 页)
2002 年(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针灸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题 分 20 10 10 10 10 20 20 核分人

得 分 复查人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针灸学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是 ( )

A. 晋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2. 足三阴经在内踝上 8 寸以下的体表分布规律是 ( )

A. 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C. 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D. 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3. “经外奇穴”是指 ( )

A. 经脉以外的穴位

B. 经穴以外有定名的穴位

C. 十二经穴以外有定名、定位的穴位

D. 经穴以外有定名、定位的穴位

4. 手三阳经腧穴主治病证相同的是 ( )

2002 年(上)针灸学试卷及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12 页)


A. 神志病 B. 咽喉病

C. 耳目病 D. 胃肠病

5. 下列腧穴归经错误的是 ( )

A. 梁门———胃经 B. 俞府———胃经

C. 腕骨———心经 D. 支正———小肠经

6. 下列哪条经脉上没有募穴分布 ( )

A. 肺经 B. 脾经

C. 肝经 D. 胃经

7. 足少阴肾经向上行至腹部的经脉,位于前正中线旁开 ( )

A.0.5 寸 B.2 寸

C.3 寸 D.4 寸

8. 下列哪组经脉循行经过“目系” ( )

A. 脾经、心经 B. 脾经、肾经

C. 肝经、阳维脉 D. 肝经、心经

9. 平第六肋间隙,距任脉 4 寸的穴位是 ( )

A. 期门 B. 日月

C. 乳根 D. 章门

10. 下列经脉排列中没有按照十二经脉循行流注次序的是 ( )

A. 胆、肝、肺经 B. 大肠、胃、脾经

C. 心、小肠、肾经 D. 肾、心包、三焦经

11. 月国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 )

A.12 寸 B.13 寸

C.14 寸 D.16 寸

12. 用于按压经脉、不能深入、近人有称之为“推针”的是 ( )

A. 圆针 B. 钅替针

2002 年(上)针灸学试卷及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12 页)


C. 锋针 D. 圆利针

13. 三棱针刺法中适用于十二井穴放血的是 ( )

A. 点刺法 B. 刺络法

C. 挑刺法 D. 散刺法

14. 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是 ( )

A. 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B. 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C. 呼气时捻转,吸气时提插 D. 吸气时捻转,呼气时提插

15. 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以及风寒痹痛用 ( )

A. 隔蒜灸 B. 隔盐灸

C. 隔姜灸 D. 隔附子饼灸

16. 治疗急慢性胃炎首选下列头穴线中的 ( )

A. 额旁!线 B. 额旁"线

C. 额旁#线 D. 额中线

17. 下列哪项不属于拔罐法的作用 ( )

A. 行气活血 B. 止痛消肿

C. 通经活络 D. 补益气血

18. 下列哪组穴属本经俞募配穴 ( )

A. 大肠俞配石门 B. 肺俞配章门

C. 肾俞配京门 D. 小肠俞配天枢

19. 根据它经子母补泻法,肺经虚证应取 ( )

A. 太白 B. 公孙

C. 阴陵泉 D. 地机

20. 治疗月经先期的主方是 ( )

A. 关元、气海 B. 关元、三阴交

C. 关元、血海 D. 关元、足三里

2002 年(上)针灸学试卷及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12 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
少选、错选均无分。

21. 下列哪些穴位归属于胆经 ( )

A. 丝竹空 B. 听会

C. 下关 D. 肩井

E. 耳门

22. 行针的基本手法有 ( )

A. 提插法 B. 弹柄法

C. 刮柄法 D. 捻转法

E. 循法

23. 分布在耳甲腔的穴位有 ( )

A. 内分泌 B. 三焦

C. 肺 D. 心

E. 食道

24. 滞针的原因有 ( )

A. 患者精神紧张 B. 患者局部肌肉强烈收缩

C. 单向捻转太过 D. 留针时间过长

E. 过度劳累

25. 治疗呕吐的最佳选穴有 ( )

A. 中脘 B. 内关

C. 胃俞 D. 天枢

E. 足三里

2002 年(上)针灸学试卷及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12 页)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6. 腧穴的特殊治疗作用有两个特点,即 、 。

27.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 ,上额交会于颠顶,其支者,从颠至 。

28.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 穴。止于 穴。

29. 皮肤针扣刺的部位一般分为 扣刺、 扣刺与局部扣刺三种。

30. 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 脉,足临泣通 脉。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31. 明灸

32. 行针

33. 八会穴

2002 年(上)针灸学试卷及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12 页)


34. 肺系

35. 刺络法

2002 年(上)针灸学试卷及参考答案第 6 页(共 12 页)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36. 简述十二经别与十二络脉的异同点。

37. 神门穴的类属、归经、定位、主治。

2002 年(上)针灸学试卷及参考答案第 7 页(共 12 页)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38. 何谓针刺方向?试述决定针刺方向的因素。

39. 何谓八脉交会穴?试举例说明其临床应用。

2002 年(上)针灸学试卷及参考答案第 8 页(共 12 页)


得 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七、病案分析(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40. 王 × × ,女性,45 岁,工人,2000 年 10 月 5 日就诊。


患者近日情绪不佳,时而感到上腹不适,昨日晚饭后,出现右侧胁部胀痛,呈阵法性加

剧,恶心呕吐,口苦胸闷,纳呆,便秘。

查:墨菲氏征( +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2002 年(上)针灸学试卷及参考答案第 9 页(共 12 页)


41. 患者李 × ,女性,30 岁,教师,1998 年 8 月 9 日初诊。
自诉反复发作咽部疼痛 2 年余,近日加重。平素疼痛较轻,每逢讲课后加重,或吞咽时

觉疼痛,少痰,兼口干咽燥,手足心热。

查:咽部稍肿,色暗红,扁桃体不大。舌质红,脉细数。

答案要求:写出中医诊断、辨证分型、治法、针灸处方、方义。

2002 年(上)针灸学试卷及参考答案第10 页(共 12 页)


2002 年(上)针灸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1. D 2. B 3. D 4. B 5. C 6. B 7. A 8. D 9. A 10. C 11. D 12. B 13. A 14. B 15. C 16. B


17. D 18. C 19. A 20. C
二、21. BD 22. AD 23. ABCDE 24. ABCD 25. ABE
三、26. 相对特异性 双向良性调整作用
27. 目内眦 颞颥部
28. 天池 中冲
29. 循经 穴位
30. 冲脉 带脉
四、31. 明灸:又称直接灸、着肤灸,即将艾柱直接放置在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灸后对皮肤的刺
激程度不同,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32. 行针:又叫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促使得气、调节针感及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手法。包
括基本手法和补泻手法。
33. 八会穴:是人体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精气所聚会的八个特定穴。它们分布在躯干和四肢
部,分别与上述的八种脏腑器官或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主治有关病证。
34. 肺系:是指肺与喉咙相连系的部位。
35. 刺络法:是指用三棱针刺破静脉使血外出而达到祛除瘀血,排出毒邪效应的一种治法。多用于曲泽、
委中等部位。治疗急性吐泻、中暑发热等。
五、36. 十二经别是指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其分布特点为:
它们多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正经别出(谓之离),经过躯干深入体腔,与相关的脏腑联系(谓之入),再浅
出体表上行至头、项(谓之出),在头颈部,阳经合于本经经脉,阴经经别合于其相表里的阳经经脉(谓之
合),由此将十二经别汇合成六组,称为“六合”。其主要功能是:(1)加强了十二经脉的表里沟通和内外
联系,尤其是加强了经脉所络属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2)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从
而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的腧穴主治范围。
十二络脉是指十二经脉各自别出一支络脉,它们的名称均以它们从各经别出处的腧穴(络穴)名称命名。
其分布特点为:它们分别从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络穴别出后,均走向其相表里的经脉,即阴经别络于
阳经,阳经别络于阴经。其主要功能为:十二别络沟通了阴阳表里二经的经气,加强了表里二经的联系和
经脉之间的间接传注并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而扩大了其主治范围。
37. 神门属于十四经穴的范畴,归心经,既为心经的输穴,又为心经的原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曲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 0.5 寸处。
主治:心痛,心悸,惊恐,吐血,衄血,暴喑失语,骨蒸盗汗。
六、38. 针刺方向是指进针时针尖对准的某一方向或部位。一般依经脉的循行方向、腧穴的部位特点和治
疗需要而定。
依经脉的循行方向:是依据针刺补泻的需要,为达到“迎随补泻“的目的,在针刺时结合经脉的方向,一
般来说,顺经(针尖与经脉循行方向一致)而刺为补,逆经(针尖与经脉方向相反)而刺为泻。
依腧穴部位定方向:是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特点,为保证针刺的安全,某些穴位必须刺向某一特定的方向
和部位。如针哑门穴,针尖应朝下颌方向缓慢刺入:针刺廉泉穴,针尖应朝舌根方向缓慢刺入;针刺背部
某些腧穴,针尖应朝向脊柱方向刺入。
依病情定方向:即根据病情的需要,为使针刺的感应达到病变所在部位,针刺时针尖应朝向病所,也就是
说要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采用行气手法时须依病变部位决定针刺方向。
39.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特定穴。它们分别位于上肢和下肢的腕、踝附近既能治
疗其本经的病证,又能治疗其所通的奇经的病证。

2002 年(上)针灸学试卷及参考答案第11 页(共 12 页)


如公孙通冲脉,故公孙既能治疗足太阴脾经病,又能治疗冲脉病;内关通阴维脉,故内关既能治疗手厥阴
心包经病,又能治疗阴维脉病。余同。
此外,临床上还常采用上下相应的配穴法,如公孙配内关治疗胃、心、胸部位病症和疟疾;后溪配申脉治
疗内眼角、耳、项、肩胛部位病及发热恶寒等表证;外关配足临泣治疗外眼角、耳、颊、颈、肩部病及寒
热往来;列缺配照海治疗咽喉、胸膈、肺病和阴虚内热等。
七、40. 中医诊断:胁痛。
辨证分型:肝胆湿热内郁证。
治法:疏肝理气,祛湿通络。
针灸处方:肝俞、期门、阳陵泉、支沟加内关、中脘、天枢
方义:肝经布胁肋,肝俞、期门为俞募配穴,可疏肝解郁,宽胸理气,配合阳陵泉梳理肝胆,调理气血,
支沟能清利肝胆湿热,四个穴位为主,另加内关以降气止呕、中脘以健胃助运、天枢以通泄腑气。
41. 中医诊断:咽喉肿痛。
辨证分型:阴虚内热证。
治法:滋阴降火,养阴清热。
处方:太溪、照海、鱼际、三阴交。
方义:太溪为少阴经之原穴,照海为少阴经和阳跷脉之交会穴两脉均循行于咽喉,取穴以调理两经之经气;
鱼际为手太阴经荥穴,可利咽,清肺之虚热;三阴交可滋肝肾之阴。四穴合用可使虚火得清,不致灼伤阴
液,适用于阴虚咽喉肿痛。

2002 年(上)针灸学试卷及参考答案第12 页(共 12 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