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2 空間坐標系

單元

每題 10 分。

1. 右圖是一個長方體,已知 B 點的坐標為  3, 4, 0  , F 點的坐標為


 3, 0, 2  ,求 D 與 E 點的坐標。
由坐標的定義,
得 D 點的坐標為  0, 4, 2  ,
E 點的坐標為  3, 4, 2  。

2. 已知 A  3 , 4 , 5  為空間中的一點。
(1)求 A 在 z 軸上的投影點坐標。
(2)求 A 到 z 軸的距離。
(1) A 在 z 軸上的投影點坐標為  0 ,0 ,5  。
(2) A 到 z 軸的距離  A 與投影點  0 ,0 ,5  的距離

 3  0    4  0    5  5
2 2 2
 5。

5
單元 2 空間坐標系

3. 空間中,已知 △ ABC 三個頂點的坐標為 A  2,1,8  , B 1,5, 4  , C  4, 2, 2  ,求 △ ABC 三


個邊的邊長之最大值。
利用兩點的距離公式,得

1  2    5  1   4  8
2 2 2
AB   1  16  16  33 ,

 4  1   2  5   2  4 
2 2 2
BC   9  49  4  62 ,

 4  2    2  1   2  8
2 2 2
AC   4  9  36  49  7 。

故 △ ABC 三個邊的邊長之最大值為 62 。

4. 空間中,已知 O 為原點, P 點到 y 軸的距離為 12 ,且 P 點到 zx 平面的距離為 5 ,


求 OP 的長度。
設 P 點的坐標為  x, y, z  。
因為 P 在 y 軸上的投影點坐標為  0, y,0  ,在 zx 平面上的投影點坐標為  x,0, z  ,

所以由題意,得 x 2  02  z 2  12 且 02  y 2  02  5 ,
即 x 2  z 2  144 且 y 2  25 。
故 OP  x 2  y 2  z 2  144  25  13 。

6
單元 2 空間坐標系

5. 空間中,已知點 P  a, a, a  與點 A 1, 2,3 的距離為 29 ,求 a 的值。(兩解)

 a  1   a  2    a  3
2 2 2
利用兩點的距離公式,得 AP   29 ,
兩邊平方後,整理得 3a 2  12a  14  29  a 2  4a  5  0 ,
解得 a  1 或 5。

6. 已知 A  4 , 1 ,  3 , B  2 , 3 , 1 為空間中兩點, P 為 y 軸上一點,且 AP  BP ,求 P 點的
坐標。
設 P 點的坐標為  0 , y ,0  。

 0  4    y  1   0   3   0   2     y  3   0  1
2 2 2 2 2 2
因為 AP  BP ,所以 

 y 2  2 y  26  y 2  6 y  14 。
兩邊平方後,整理得 4 y  12 ,解得 y  3 。
故 P 點的坐標為  0 , 3 ,0  。

7
單元 2 空間坐標系

7. 空間中,已知 O 為原點,且點 P  a, b, c  到 x , y , z 軸的距離分別為 5 ,4,3,求 OP 的


長度。
由題意,得 b 2  c 2  5 , a 2  c 2  4 , a 2  b 2  3 ,
即 b 2  c 2  25 , a 2  c 2  16 , a 2  b 2  9 ,
將三式相加後除以 2 ,可得 a 2  b 2  c 2  25 。
故 OP  a 2  b 2  c 2  25  5 。

8. 右圖是坐標空間中的一個金字塔,其底面是一個邊長為 2 的正方
形 , 四 個 側 面 皆 是 邊 長 為 2 的 正 三 角 形 。 已 知 O  0,0,0  ,
A  2,0,0  , C  0, 2,0  ,求 P 點的坐標。
設 P 在 xy 平面上的投影點為 H,如圖所示。
因為 PH 垂直底面,所以 PH 與 AH , BH , CH , OH 均垂直,
即 △ PAH , △ PBH , △ PCH 與 △ POH 均為直角三角形。
2
利用畢氏定理,得 AH  BH  CH  OH  22  PH ,
因此, H 為底面正方形的外接圓圓心,且 AC 為直徑,得半徑
1 1
AH  AC   2 2  2 。
2 2
再得 H 點的坐標為 1,1,0  。

 2
2
又由畢氏定理,得 PH  22   2。

故 P 點的坐標為 1,1, 2 。  

8
單元 2 空間坐標系

9. 假設地球為一半徑 r 的球體。今將地球球心設為原點 O ,赤道落在 xy 平面上, x 軸正向


通過赤道與 0 經線的交點, y 軸正向通過赤道與東經 90 線的交點, z 軸正向通過北
極。已知 P 點位於「東經 135 ,北緯 45 」,求 P 點的空間坐標。
如圖,根據三角比的定義, P 點的坐標  a, b, c  滿足
 2 1
a  OH cos135   r cos 45        r ,
 2  2

2 1
b  OH sin135   r cos 45    r,
2 2
2
c  PH  r sin 45  r。
2
 1 1 2 
故 P 點的坐標為   r , r , r  。
 2 2 2 

10. 將地球儀設定成一個坐標空間,其中球心為原點 O ,地球儀上 A , B 兩個海島的坐標分


 
別為 A  0, 4,0  , B 3, 2, 3 ,求在地球儀上, A 海島與 B 海島的球面距離大約為多少單
位?(   3.1416 ,四捨五入到小數第一位)
利用空間中兩點的距離公式,得 OA  OB  4 , AB  4 3 。

 
2
42  42  4 3 16 1
再利用餘弦定理,得 cos AOB    ,
2 4 4 32 2
2
因此 AOB  120  。
3
2
故兩海島的球面距離為 4   8.4 (單位)。
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