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2020 年 12 月上半月刊(总第 128 期) 政治

DOI:10.16721/j.cnki.cn61-1487/c.2020.23.008

拉美新左派与拉美新结构主义改革实践
闫 琳
摘要:上世纪 90 年代,在拉美内生发展理论——新结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拉美新左派开始活跃于政坛,并
在包括智利、巴西、阿根廷等十多个国家赢得民主政治选举,上台执政。拉美新左派以新结构主义为理论指导,
在这些国家开展了具有很多共同点的政治经济改革实践:在经济领域推行以市场、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力求
摆脱经济危机,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在政治领域则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和区域霸权主义,寻求现代化国家政治民
主。新结构主义范式下的新左派执政方针虽然仍存在特有的脆弱性,但作为被认为是替代新自由主义的最佳方
案,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政治经济尝试。
关键词:拉丁美洲;新左派;新结构主义;政治经济改革
中图分类号:D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3-0024-03

一、新结构主义助力拉美新左派发展 府组织、进步知识分子和左翼人士都急剧转向右翼,接受
(一)拉美新左派的定义 “华盛顿共识”所提出的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
对拉美左派的研究一般会将其分为两到三大类,最 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并将其作为经济
常见的分类是用二分法将拉美左派分为新左派与传统左 发展和政治建设的指导理论。
[1]
派 。拉美新左派与传统左派的区别在于:首先,拉美新 但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新自由主义在拉美产生了严
左派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才开始活跃在政坛 重的负面效应:各国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越来越明显,外
的。其次,拉美新左派主张通过选举和民众抗议等温和 债居高不下,失业人口增加,贫富差异扩大,社会问题日
方式实施改革,不同于传统左派武装革命的主张,智利、 益严重,拉美成为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地区之一,
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危地马拉等 而各国政府在处理这些危机时大都表现出了无能为力、
国的左派都被认为是拉美新左派的代表。 束手无策的迹象。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没能使大多数拉
(二)新结构主义的兴起与拉美新左派的发展 美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广大民众对传统政党失去了信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拉美内部南锥体地区残 心,这为拉美新左派力量的崛起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暴的官僚专政,以及 80 年代初中美洲的反叛乱运动,消 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灭了拉美地区的大部分左派。而国际上苏联及其东欧附 而在理论准备上,20 世纪 90 年代,新结构主义的
属国的解体、古巴的孤立,使拉美各国左派更加孤立无 政治影响力迅速提升,挑战着正统新自由主义的假设。
援,无法实现在国家层面上夺取政权的目标。许多非政 新结构主义的核心创新概念在于系统竞争力、技术进步、

览 ,2019(34). [12] 李永胜 .“亲”“清”政商关系开拓了治国理政新境界 [J].


[6] 吴冠仪 , 郑光梁 . 网络化治理视角下“亲”“清”政商关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8(1).
建设研究——以辽宁为例 [J]. 营销界 ,2019(43). [13] 万建民 . 唯有法治方能厘清政商关系 [J]. 中国企业家 ,
[7] 张亚芬 .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J]. 管理观察 , 2014(21).
2019(25). [14] 周玲 . 新时期构建健康政商关系探析研究 [J]. 中共南宁市
[8] 陈新光 , 刘毅 , 常绮帆 . 论新型政商关系重塑 [J]. 开放导 委党校学报 ,2017(5).
报 ,2019(3). [15] 靳浩辉 , 常青 . 习近平倡导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9] 施勇 . 试论亲清政商关系的共建 [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 权力与资本良性互动的指南针 [J]. 学习论坛 ,2017(4).
院学报 ,2019(2).
[10] 杨宇嘉 , 李倩 . 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与构建“亲”“清” 作者简介:蒙晓哲(1966—),男,汉族,陕西彬州人,陕西
新型政商关系理论研究 [C]// 本溪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综合
2018 年度论文汇编 . 本溪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 ,2018:223. 经济、政商关系、参政党建设。
[11] 李 加 林 . 厘 清“ 亲 ” 与“ 清 ” 的 政 商 关 系 [N]. 福 建 日 (责任编辑:王宝林)
报 ,2018-04-24(10).

024
2020 年 12 月上半月刊(总第 128 期) 政治

积极的劳动灵活性和良性循环。为了将自己与正统新自 了大规模游击运动,成为选举政党,也倾向于加入新左派
由主义区分开来,拉美的新结构主义反对市场和竞争是 阵线。如尼加拉瓜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萨尔瓦多的
社会和经济互动的唯一方式的观点,并用系统性竞争取 法拉本多 • 马蒂民族解放阵线,危地马拉的全国革命联
代了新古典主义的基本比较优势概念。新结构主义者认 盟等均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由激进左派开始转变为新
为整体社会竞争力的提升取决于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 左派。尤其是自 2006 年尼尔 • 奥尔特加执掌尼加拉瓜
有效国家干预,并强调阶级力量配置的必要性,认为合理 的桑迪诺民族解放阵线,2009 年毛里西奥 • 富内斯出任
的阶级配置可以促使资产阶级接受更小的剩余分配,可 法拉本多 • 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的领导人,2007 年危地
将剩余分配用于提高生产力、优化政治和社会秩序等关 马拉的阿尔瓦罗·科洛姆上台执政以来,其对内对外的社
键领域。 会、政治、经济决策都与阿根廷、乌拉圭、智利等新左派阵
在新结构主义政治理念的指导下,拉美新左派开始 营的政策保持了高度一致。
在拉美十多个国家上台执政,新左派政党的胜利代表着 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大幅提升了拉美政治、经济、社
两个方面的重新政治化:新自由主义思想的霸权被打破, 会和国际关系的影响,获得了对传统政治精英不满的民
新左派政党重新制定赋予国家新角色的政策;通过选举 众的支持,对拉美代议制民主体制下占主导地位的传统
或动员,新的政治角色正在挑战新自由主义官僚在现存 政治体制发起了挑战。拉美新左派力量和新结构运动的
的民主政权里的影响力。 崛起将为拉美国家的发展提供新的选择。有学者认为,
新左派执政国家在经济领域实施反对新自由市场原 拉美新左派纷纷上台执政,将导致拉美地区政治版图的
教旨主义的经济政策,力求摆脱经济危机,寻求经济发展 大改组 [2]。
新模式;在政治领域反对帝国主义和区域霸权主义,在国 二、拉美新左派政府实行的政治经济改革
家内部寻求新型现代化国家定位和现代化国家政治民 (一)拉美新左派的共同经济政策:以市场、出口为
主,关注民生与社会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民族 导向型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保持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得到了人民群众 拉美新左派执政的政府,大都在经济方面将其经济
广泛的认可。 政策与全球自由化经济相协调,在坚持政治自由原则的
1990 年于智利开始执政的中左翼联盟,阿根廷的内 前提下,严格维持财政平衡,防止入不敷出,以更负责任
斯托尔 • 基什内尔(后为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 的态度承担国家经济责任。在基于更加积极主动的政治
什内尔),和乌拉圭的巴斯克斯(后为何塞·穆希卡)秘 政策上制定经济增长政策,鼓励升级国家生产结构,加强
鲁的奥利安塔 • 乌马拉,玻利维亚的埃沃 • 莫拉莱斯,厄 监管并致力于解决各国严重的债务问题。
瓜多尔的拉斐尔 • 科雷亚,巴拉圭的费尔南多 • 卢戈等 另外,新左派政府治理下的社会政策、工业补贴和基
执政的政府倾向于公开反对新自由主义。其中,20 世纪 础设施支出最终都取决于从初级商品出口中提取的收
90 年代后皮诺切特时代的智利成为新结构主义的典型代 入。因此,鼓励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是拉美新左派政府
表。智利民主联盟以新结构主义政治经济学模型为指导, 很重要的经济政策。当代拉美新左派政府普遍通过出口
实现了军政府到文官政府的平稳过渡,
在拉美各国中率先 初级商品,尤其是出口自然资源或初级产品来实现经济
恢复经济增长,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跻身发达国家之列。 增长。这一战略由于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对于大宗商
阿根廷包括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和克里斯蒂娜·费尔 品的需求获得了成功,同时也推高了所出口自然资源等
南德斯·德基什内尔的几届政府也是拉美新左派掌握政 商品的价格。这允许各国积累足够的再分配资源,设计
权,带领该地区政治经济“左转”的典型案例。21 世纪 新的社会政策。但也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新左派完全接受
初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致使阿根廷爆发了严重的人民抗 市场经济后,会出现与商品有关的政治和经济风险。
义,新左派在此背景下树立了新结构主义政治经济的施 拉美很多国家,尤其是资源丰富的安第斯山脉国家
政框架,赋予该国的社会运动以新结构主义的意识形态, 采取了很多强制措施,通过开采利用自然资源为国家获
致力于自治主义政治,运用选举机制结合上下层政治合 取更高的回报。如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的增长完全依赖
作,引领各阶级参与政治重组,使该国的经济发展重新焕 于初级商品出口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出口贡献了厄
发活力。 瓜多尔约 35% 的 GDP,两国从中国对石油和矿产日益增
巴西劳工党也是拉美新左派的代表,卢拉总统执政 长的需求中获得了极大的收益。对次出口国印度,两国
的八年间,巴西经济保持了年均 4.5% 的增长率,2800 也保持着自 2006 年以来约 5% 的年增长率。
万人脱贫成功。此外,中美洲国家的许多左翼势力放弃 拉加经委会认为,区域出口繁荣并不是由于拉美产

025
2020 年 12 月上半月刊(总第 128 期) 政治

品实际价值增加,而是由拉美各国物价上涨所造成的。 提升土著和底层人民的福利。新结构主义范式指导下的
因此,出口增长很难能为经济长期稳定和多样化提供坚 新左派政党在选举中考虑了大众诉求,做出了跨阶级、跨
实的基础。如果没有更有针对性的结构性改革支持经济 文化的承诺。同时承诺要优先考虑普通人的需求,通过
增长,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仍存在长期发展风险。首先, 一个更深入和广泛的“公民计划”为人民服务。
集约化开采有加剧环境退化的可能 [3]。另外,通过创造 新左派政府面临着社会对新型归属感的需求,在新
“容易”的收入,政府将无需解决围绕经济和生产力多样 左派国家,对新型归属感的承认是通过重新编写宪法而
化产生的深层次的问题。对出口的依赖可能会挤压该 实现的,新宪法赋予新的公民权利,并规定了国家的责
[4]
出口地区的产业竞争力,并使其进一步依赖初级生产 。 任。如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的新宪法将多元文化权利写
拉美各新左派政府虽然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战略来发展和 入宪法,引入新的代表和审议形式,确定国家在领土和资
管理增长,但从长期历史角度看,其出口导向型政策并没 源管理等方面的控制权,以及在卫生、住房和社会保障
有将经济引向多元化发展。其次,当代拉美新左派政府 方面的责任 [6]。国家鼓励广泛地使用全民投票,为自治
普遍对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形式持开放态度。认 立法机构的土著代表设立新的席位,允许社区代表提出
为拉丁美洲人民不仅属于自己的国家,在共享同一种文 反对主张,并以地方政治代表身份代替国家政治身份 [7]。
化的背景下,应共享共同的区域。提出要以拉丁美洲内 因此,在这些国家底层人民的政治诉求有更加合理的表
部的资源共享和权力分散为基础,建立一个相互交流与 达和申诉的渠道。
合作的机制,重绘拉美南部、中部和加勒比地区政治版图 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新左派政府主要是通过对出
[5]
的交流 。这在新左派执政国家间产生了两个深远的影 口产品征收出口税,并将资金转移至福利部门,进行大规
响:一是这些国家的政府都支持通过建立如南锥体银行 模的社会支出来为其福利政策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其
等区域性机构替代外部融资资源。二是在能源和基础设 福利政策包括引进全民教育和卫生保健等。这种大规模
施领域寻求更大的合作,以避免支付高昂的国际费用,最 的社会支出表明政府更加考虑工人阶级、中产阶级中的
大限度地投资如服务和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下层人民和穷人的利益,不愿像新自由主义范式下的政
新左派政府的经济政策缔造了新左派执政各国更加 府一样被精英集团所控制。这些改革在经济稳步增长
积极的经济状态,尽管这些措施并非建立在极度激进或 的背景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贫困人口稳步下降。拉
是创新的经济政策的基础上,但在多年的经济倒退之后, 加经委会的数据显示,2002 年以后,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这些国家干预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拉美新左派执政的 的人口比例显著下降。阿根廷的贫困水平已降到“正
国家通过鼓励出口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获取财政收入以 常的”11% 左右,远低于 2002 年 45% 的峰值。玻利维
进行产业补贴、实现社会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 亚在 2002 年 -2010 年期间,被归为“穷人”的人口比例
(二)拉美新左派在政治上的共同点 从 62% 降至 54%。厄瓜多尔同期的贫困人口也下降了
拉美新左派政府在政治上致力于推行新型民主政 10%。这种现金转移方案,特别是为教育和健康保障提
治,用增加税收的方式扩大公共支出,提升该区域福利水 供的资金方案,惠及了曾经没有受益于国家福利政策的
平;致力于回复关于民主、问责制、地方包容以及在政府 广大群体。
和被统治者之间建立更有效地制度化沟通渠道的广泛社 综上所述,新左派在新结构主义范式的指导下参与
会要求。其结合了不同社会群体及推动变革的经济计划 竞选,上台执政,同时又在新结构范式的框架下开展经
中对“良好社会”
、社区和归属感的新基本概念的阐述, 济、政治实践。虽然由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表明了新左派渴望从传统精英手中彻底重新分配政治权 的区别在实践中有明显的差异,但拉美新左派执政的国
力和与全球经济同步的政治改革的决心。 家均在经济增长、福利政策和公民身份等方面共享新结
在追求经济增长之外,新左派政府还肩负着减少贫 构范式下的共识。各国重新定义国家身份和责任,使公
困和不平等的社会责任,如 20 世纪 80 年代阿根廷的中 民身份、福利和增长战略在新框架中相辅相成。总体来
产阶级在不恰当的经济政策中陷入贫困,公共教育及卫 说,新结构范式下的新左派执政方针在经济、政治、社会
生保健投资的减少降低了民众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 政策上更加积极主动。虽然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特有的
伴随着出口生产的集约化进程,对传统土地的侵占使阿 脆弱性(如现金转移计划,税改计划,监管计划,福利政
根廷土著群体丧失了生计,导致了国内更大的贫困和混 策等无法从根本解决贫困问题),但作为被认为是替代新
乱。在这种情况下,人民群众呼吁新型的政治领导,呼吁 自由主义的最佳方案,新左派执政下的新结构政治经济
更多的参与国家管理的机会,期望得到更多的文化承认, 政策,不失为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出口为导向增长的范围

026
2020 年 12 月上半月刊(总第 128 期) 政治
DOI:10.16721/j.cnki.cn61-1487/c.2020.23.009

论伊朗巴列维王朝的文化整合与民族建构
毕晓卉
摘要:在推翻了卡扎尔王朝之后,新建立起来的巴列维王朝(1925—1979 年)一直尝试在各个方面进行文
化整合,目的是塑造国民对于新国家及民族的认同感。为此,巴列维王朝在改革中推广波斯语,重新阐释伊朗历
史,发展教育,改革文化风俗。由于巴列维王朝试图通过强化波斯人的共同记忆来完成文化整合,这种不顾其他
少数民族情感的政策反而让族际关系更为紧张起来,并对后来的伊斯兰共和国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伊朗;巴列维王朝;文化整合;民族构建
中图分类号:K3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3-0027-05

伊朗是中东地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 泛。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当局通过语言政策以增强人
面临着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压力。其中,民族认同的构 民对于国家的认同是必要的。
建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进程中,多元文化的整合具有重 实际上,伊朗近现代语言民族主义的兴起最早并非
要的作用。巴列维王朝时期是伊朗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 源于政府的改革,而是在伊朗民间学者中逐渐产生。19
重要阶段,分析研究其文化整合政策及产生的影响对于 世纪,西方势力的渗透使伊朗人的身份的重新建构变得
深刻认识伊朗的民族认同具有重要的价值。国内外学界 迫切起来。一方面,学者们不断重读伊朗的古老经典,试
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于巴列维王朝的文化政策,但是对 图从历史和文化中重新定义伊朗人的认同。他们在这个

于文化政策对民族构建的影响关注的不够 。本文探讨 过程中开始尝试重新规范古典的波斯语;另一方面,以英
处于伊朗民族国家构建的关键时期的巴列维王朝是如何 语为主的外国语对印度的“入侵”对当时的伊朗产生了
进行文化整合,进而分析其对族际关系产生影响的原因。 一些影响,来自于英语的新词大量涌现。随着 19 世纪日
一、巴列维王朝的语言政策与民族建构 常生活的政府化和公共领域的形成,伊朗的官僚认识到
[1]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要素 ,在民族构建中,语言 古典波斯语的风格并不适合日常交流和使用,必须对波
政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伊朗有几十种语言,语系上则 斯语进行简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波斯语的去阿拉
包含印欧语系、亚非语系、阿尔泰语系等多种语系。其中, 伯化。随着政府语言简化运动的开展,于是就出现了要
波斯语是伊朗最主要的语言,有半数以上的人口使用波 求净化波斯语的民族主义运动,不但致力于祛除波斯语
斯语,而且很多其他语言又都是波斯语的变种。但除此 中的阿拉伯语成分,还热衷于更改波斯语原本的语言结
之外,诸如阿拉伯语、库尔德语、俾路支语等语言应用广 构及语法,甚至提出了“阿拉伯语的‘污染’是让使用

内,努力在拉美建立一种民主和包容的社会契约的科学 [5]Pía Riggirozzi.After Neoliberalism in Argentina:Reasserting


尝试。 Nationalism in an Open Economy[M]//Governance after
Neoliberalism in Latin America.Palgrave Macmillan US,2009.
[6]Kaup, Brent Z.Divergent paths of counter-neoliberalization:
参考文献:
materiality and the labor process in Bolivia's natural resource
[1]Rodríguez Garavito,César A,Barrett,Patrick S,Chavez,Daniel.La
sectors[J].Environment & Planning A,2014(8).
nueva izquierda en América Latina:sus orígenes y trayectoria
[7]Spronk,Susan.ElAlto,RebelCity:Self and Citizenship in Andean
futura[M].Grupo Editorial Norma,2005.
Bolivia[J].Industrial & Labor Relations Review,2009(1).
[2] 徐世澄 . 拉丁美洲左派 [J]. 拉丁美洲研究 ,2004(5).
[3]SaguierM.Socio-Environmental Regionalism in South
America:Tensions in New Development Models[M]//The Rise 作者简介:闫琳(1988—),女,汉族,山西晋城人,北京外
of Post-Hegemonic Regionalism.Springer Netherlands,2012. 国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拉
[4]JenkinsR,Peters E D.China and Latin America.Economic 丁美洲。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Journal of the American (责任编辑:朱希良)
Association of Variable Star Observers (JAAVSO),2009.

02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