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城市管理 【文章编号】1006 - 3862( 2017) 03 - 0084 - 05

唐宋里坊制演变及其对当前的启示
———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

1 2,*
郑 国 李书峰 ( 1.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北京,
100872; 2. 北京科技大学 东凌经济管理
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唐宋之交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导致国家和社会关系从“国家凌驾于社会之上”向“国家与
社会互动”变迁。里坊既是国家权力在城市的末梢,也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场域,是联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国家和
社会关系的重构也导致里坊制的演变,坊墙逐步被废除,里坊的社会控制功能也大大弱化。里坊制的演变又推动了商品经济
发展、城市文化繁荣、社会组织发展、市民的空间流动与身份流动,进而进一步促进国家与社会互动。这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到
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单位制的演变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并给我们带来以下三点启示: ①从单位制到街区制对我国当前国家和
社会关系调整具有积极作用; ②单位制的消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可能出现阶段性反复; ③围墙是单位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存废预示着单位制的兴衰。
【关键词】国家与社会; 里坊; 唐宋; 单位制; 围墙
【中图分类号】TU - 098. 1 【文献标识码】A

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 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
1 绪论 [1]
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 。
作为人类组织和秩序供给的两种基本形式,国 乡村是分析农业地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
家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既是社会科学关注的关键 单元,里坊则是分析城市地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
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范式。 关于古代中国的 本单元。作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基本居住和管理单
国家与社会关系,曾经长期以“国家凌驾于社会之 元,里坊既是国家权力在城市的末梢,也是城市居
上”为主导,认为国家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暴力机构 民的基本生活场域,因而也必然是国家与社会关系
对社会进 行 控 制,只 有 在 国 家 暴 政 危 及 民 众 生 存 的重要体现之地。 唐宋之交社会经济的巨大变革
时,社会才以暴力的形式进行反抗。20 世纪 80 年 导致里坊制的变迁,由此也进一步推动了国家和社
代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质疑,并结合 会关系的重构,这与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
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的实际提出了“士绅社会”、“宗 型过程中城市单位制的演变具有诸多相似之处 。
族社会”等解释古代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经典模 本文即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考察唐宋时
式,但对明清之前城市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相
期里坊制功能和形式的演进,以及里坊制的演进对
对较少。
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的反作用。 并进而延伸到改
从中唐至北宋的唐宋之交是中国古代经济社
革开放以后,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与单位制
会的一个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关
演变的相互关系,总结两者的相似性以及唐宋时期
系重构的一个重要时期。 国外历史学者以“唐宋变
的变革对当前的启示。
革论”来表述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国内
一些学者也有类似观点。 如陈寅恪认为“唐代之史 2 唐宋之交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
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旧局面,后
黑格尔关于“中国是一个没有社会的国家 ”和

基金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


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 ”的观点曾经在中国传统国
务费专项基金资助) 项目成果( 2017030168) 家和社会关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但是,唐宋之交是
* 通讯作者: 李书峰( 1978 - ) ,男,河南唐河人,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动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
在读博士。Email: 150706255@ qq. con
展,国家和社会关系也经历了重大调整 。
84 城市发展研究 24 卷 2017 年 3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4 No. 3 2017
郑 国等: 唐宋里坊制演变及其对当前的启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 城市管理

2. 1 唐宋之交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制度变革 施行,农民对地主和土地的依附关系弱化。 商品经


引起唐宋之交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的原动力 济的繁荣吸引大量农民自愿或被迫离开故土 ,进入
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唐代前期国家免征商业赋税, 城镇从事商业和手工业。 城镇人口快速增加,这一
这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 大 时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 20% 左右,是我国
[2]
运河的贯通、漕运技术的改进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 古代城镇化水平最高的时期 。 顺应这一变化,国
高又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唐宋之交 家取消了之前严控工商业者职业和身份的市籍制
商品经济 的 广 度 和 深 度 都 因 此 得 到 了 长 足 发 展。 度,而代之以坊郭户和乡村户实行城乡分治 ,以适
农业商品化生产和乡村草市快速兴起 、城市商业普 应城镇人口管理的需要。
遍繁荣、多种商业业态纷纷出现、货币和信贷制度 在身份等级流动方面,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及
变革等 都 是 这 一 时 期 商 品 经 济 蓬 勃 发 展 的 具 体 其等价交换原则使得财富取代之前的出身而成为
表征。 确定人们身份等级的主导力量。 依靠商业和手工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 业致富的“富户 ”对“因贵而富 ”门阀士族的社会地
[3]
这两大农业社会最核心的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 位产生冲击,以致“至富敌至贵 ” 。 再加上科举制
从北魏至中唐的均田制是一种国家所有的土地制 度的成熟,身份等级流动更加频繁,士绅合流并取
度,国家按人口分配土地,严禁土地买卖。 但商品 代之前的 门 阀 士 族,成 为 推 动 社 会 发 展 的 主 要 阶
化的农业生产需要对土地进行长期投入和规模化 级,为宋代“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奠定了基础。
经营,导致土地私下交易和土地集中,均田制由此 2. 3 各类社会组织的广泛兴起
逐步瓦解并在唐代中叶被废止,此后土地私有制开 唐宋之交的社会组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
始占据主导地位。 与此相对应,“有田则有租,有身 领域的行会,一类是民间的会社,这两类社会组织
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的租庸调制也被“唯以资产为 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宗,不以丁身为本 ”的两税法所取代。 两税法又进 行会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增加,其性质和功能也
一步促进了土地的兼并和集中,即“兼并者不复追 有所变化。《长安志 》记载唐代长安东市有二百二
正,贫弱者不复田业,姑定额取税而已”。 十行,《武林旧事》记载南宋都城临安已有四百四十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土地制度与赋役制度的变 行。中国的行会最初是因国家对工商业分门别类
革进一步引发了唐宋之交社会经济的巨大变迁 ,并 管理和收 税 的 需 要 而 设 置,但 随 着 商 品 经 济 的 发
进而导致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这可以通过国家 展,行会防止竞争、排斥异己、垄断市场、规范秩序
对社会控制的弱化和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两方面 等作为民间同业社团的功能开始增强。 国家利用
来说明。 行会管理工商业,行会也积极为本行业争取利益,
[4]
2. 2 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弱化 甚至 不 惜 与 国 家 进 行 对 抗 。 唐 德 宗 建 中 三 年
在自然经济占主导的社会,土地和劳动力是最 ( 782 年) 和宋太祖开宝七年 ( 974 年 ) 的罢市运动
基本的生产资料,社会经济的生产、分配和再生产 就是当时行会自主性增强的具体体现 。
都主要局限在单个的经济组织内,社会具有很强的 民间结会和结社也是这一时期较为普遍的社
分散性和封闭性。 因此,中唐以前,国家将人口严 会现象,其发展速度和发育程度都远超之前的任何
格控制在土地之上,限制人口的空间流动。 同时通 朝代。直到 唐 代 初 期,我 国 民 间 会 社 现 象 比 较 单
过尊卑贵贱的身份等级制度将社会各阶层与土地 一、孤立,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大。 唐宋之交随着
的关系进一步固化,限制人口的身份等级流动。 而 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弱化、人口流
商品经济是一种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 ,需要独立的 动的增加和城镇的蓬勃发展,各类基于政治、军事、
商品生产者和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 ,商品 经济、文化、宗教、志趣乃至慈善的会社纷纷兴起,
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动 史书有正式记载的会社类型就多达百余种 ,结社结
和重组,国家对社会的支配和控制难以为继,人口 会已遍布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存在于社会各阶
[5]
的空间流动和身份等级流动日益扩大 。 层 。这些民间会社通过自身的资源和机制对国
在空间流动方面,由于土地私有化和两税法的 家产生影响,呈现出社会与国家互动的良好态势 。

城市发展研究 24 卷 2017 年 3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4 No. 3 2017 85


城市管理 郑 国等: 唐宋里坊制演变及其对当前的启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

总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制度变革,等级 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 但由于宋初三代


森严的身份性社会开始松弛,人口和生产要素的流 试图效法汉代和中唐之前的典章制度 ,因此也试图
动性增强,国家对社会的强制性管控开始弱化,各 恢复隋唐的里坊制,重建坊墙,严禁侵街行为的发
类社会组织广泛兴起。 国家对社会已经不是传统 生。国家与社会对此展开了激烈斗争,谢德权奉召
意义上的支配与控制,而是从“国家凌驾于社会之 拆除侵街造舍的曲折过程就是其生动体现 。 但国
上”向“国家与社会互动 ”变迁,但这一态势随着后 家最终认识到“侵街”潮流势不可当,于是在宋徽宗
[8]
来的朝代更替而受阻。 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宋 时期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 ”,承认了其合法性 。
之交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并非一帆风顺 ,也经历 坊墙逐步被废除,商业店铺纷纷沿街而建,街巷最
了反复和曲折的过程。 尤其是宋代初期的几位皇 终取 代 了 里 坊,形 成《清 明 上 河 图 》中 描 绘 的 景
[9]
帝担心其成为继短命“五代”的“第六代 ”,试图效法 象 。与此相对应,北宋初期城市中“坊正 ”社会管
汉代和唐 中 叶 之 前 的 典 章 制 度,处 处 以 汉 唐 为 典 理的事务逐步弱化。 北宋后期和南宋,宋政府在汴
范,极力强化对社会的控制,多次下诏禁止民间结 京和临安等城市新设“街道司 ”来掌管街巷的相关
社。但最终未能成功,到宋仁宗以后正式放弃了这 事务。此后,坊作为一个基层管理单位依然存在 ,
[6]
一努力 。 但其作为国家控制社会的功能已经大大弱化 。
从里坊制到街巷制度,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关系
3 唐宋之交里坊制的演变
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这一关系的变化。 坊墙的倒
从先 秦 到 北 魏,中 国 城 市 的 居 住 区 被 称 为 掉解除了城市中人口和经济要素流动的障碍 ,拓展
“里”。里最初是一个基本的农业生产组织单元,后 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空间和经营时间 ,进一步促
被移植到城市成为基本居住单元。 里周围有围墙, 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里坊制度的松弛使得城市中
围墙上的门称为“闾”。东汉后期开始,出现了“坊 ” 各行业和各阶层人口混居,强化了城市居民互动和
的称呼,并逐步取代了里。 无论是里还坊,其功能 交流,因而进一步促进了城市文化的繁荣和市民等
都以监管教化、防范盗贼、征收税赋和徭役为目的。 级身份的流动; 里坊制度的松弛也使得各类社会组
中唐以前,与国家对社会的支配相一致,里坊 织从最 初 的“里 社 ( 会 ) 合 一 ”走 向“里 社 ( 会 ) 分
是国家征兵、徭役、税收和社会控制的基础,国家权 离”,并进一步促进各类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 ……。
力通过里坊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个家 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因里坊制度的变化而进一步强
庭。坊正是国家在里坊设置的基层官职,其职责是 化,也由此使得宋代成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 、
“掌坊门管钥”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 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的朝代。
催驱赋役 ”。 城市内官民分居,平民根据职业居住
4 对当前的启示
在不同的里坊。里坊内严禁商业交易,一般民户不
能临街开门,城市街道严禁侵占,“诸侵巷街、阡陌 新中国成立后,为终结自晚清以后形成的弱国
者,杖七十”。坊门昼开夜闭,禁止市民夜行,“诸犯 家和弱社会的局面,构建起总体性社会以加速实现
夜者,笞 二 十 ”。 坊 墙 损 坏,由 本 坊 居 民 负 责 富国强兵的目的。 国家几乎垄断全部重要资源,并
[7]
修缮 。 以这种垄断为基础对社会生活进行严格而全面的
中唐以后,里坊制开始受到冲击并逐渐瓦解。 控制,严格限制人口的空间流动和身份流动。 国家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中原 与社会合 为 一 体,几 乎 不 存 在 独 立 于 国 家 的 社 会
有的封闭市场不能满足规模日益扩大的商品交易 组织。
的需要,出现了“侵街打墙,接檐造舍 ”和坊内开店 在城市中,正如中唐之前的里坊一样,单位成
的现象。在唐代宗大历二年 ( 767) 和唐德宗贞元四 为城市最基本的经济单元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场域 。
年( 788) ,曾先后两次下诏对此进行制止,但未能如 单位集政治、经济和社会控制等种种功能于一体 ,
愿。与里坊制度相配合的“夜禁 ”制度也被破坏,一 通过个人对单位的依附与单位对国家的依附 ,国家
些里坊“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 对城市社会实现全面整合和控制。 城市中各个单
北宋城市商业更加繁盛,严密的里坊制已经成 位大院以封闭围墙划定边界,内部空间与公共服务
86 城市发展研究 24 卷 2017 年 3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4 No. 3 2017
郑 国等: 唐宋里坊制演变及其对当前的启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 城市管理

[10]
自成体系,形成一个个蜂窝状的“小社会”。 系将进一步朝着“合作共治”的方向转变 。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再次重 作为联结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纽带,单位制也随
构。引发这次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的原动力是市 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转变而逐
场经济,它是通过市场调节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 步消解。伴随着企业产权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分
济体制,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形态。 随着国家垄断资 配制度、人事制度、医疗制度、就业制度等一系列制
源的减少和新生社会力量与社会组织的出现 ,国家 度变革以及城镇化、国际化的快速推进,单位制已
对社会控 制 范 围 缩 小,对 社 会 生 活 的 干 预 逐 渐 减 经失去存在的基础。 封闭、分割、僵化的单位大院
弱,干预的手段也发生变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已经或多或少成为现代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障碍 ,
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全 因而正在解体或转型,这一过程与唐宋之交里坊制
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也预示我国国家与社会的关 的变化具有非常强的相似性( 表 1) 。

表1 里坊与单位制变迁的相似性
时代 唐宋之交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主导 计划经济主导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国家对社会进行支配和控制 国家对社会进行整合和控制

里坊是联结国家与城市地域的纽带,国家 单位是联结国家与城市地域的纽带,国家将城市大多
型 里坊 / 单位 在 国 家 与 社 会 关 系
将城市居民严格限制在里坊中,限制人口 数居民严格控制在单位中,限制人口的空间流动和身
前 中的作用
的空间流动和身份流动 份流动
里坊 / 单位的空间特点 封闭、分割、僵化,坊墙林立 封闭、分割、僵化,自成一体,院墙林立
转型的原因 商品经济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制度变革 市场经济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制度变革
国家与社会关系 从国家支配控制社会向互动转变 从国家对社会进行整合控制向合作共治转变
转 里坊制度解体,街巷制形成,坊墙自然消
里坊 / 单位制度变化 单位制弱化,街区制正在形成,院墙正逐步拆除
型 失,但时间漫长,过程曲折
后 里坊 / 单位 制 度 变 化 对 国 家 与 对国家 与 社 会 关 系 重 构 具 有 积 极 促 进
正在促进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构
社会关系的影响 作用
资料来源: 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当前我们总是疲于应付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 二百余年,其间经历了复杂的曲折过程。 随着我国


现象和新 问 题,常 常 被 倒 逼 着 去 改 革 城 市 治 理 方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单位制的
式,缺乏整体性的认识和设计。 唐宋之交里坊制的 消解是一个必然趋势。 但由于这一转型具有渐进
演变对当前单位制的变化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 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单位制的消解是
下几点启示: 一个长期过程。同时,由于单位制具有较强的社会
首先,我们要看到从单位制到街区制对我国国 动员能力和管控能力,当城市遭遇自然灾害、疫情、
家和社会关系调整的积极作用。 空间是人类社会 社会动乱和暴恐事件时,单位制具有显著的制度优
存在的基本形式,人类活动塑造了空间,同时也深 势,因此还有阶段性反复的可能。
受空间的作用和制约。 唐宋之交从里坊制到街巷 第三,围墙是单位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废
制促进了人口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了城市文化 预示着单位制的兴衰。 坊墙是里坊制的重要表征,
的繁荣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对国家和社会关系的调 它随着里坊制的演变而逐步被废除。 在唐宋的所
整起了重要作用。 在国家积极推进合作共治的背 有的文献记载中,目前尚未发现政府拆除坊墙的记
景下,打破单位制自成一体的空间形态,对于当前 录。随着经 济 体 制 的 转 型,单 位 制 的 功 能 逐 步 弱
生产要素的流动、社会交流与互动、共享道路和公 化,大多数单位大院围墙功能已经虚化,一部分单
共空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等都具有积极的 位大院围墙已经被拆除,一部分单位大院已经破墙
意义,也必然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国家与 开店。但在一些城市 ( 如北京和一些老工业基地城
社会合作共治的推进。 市) 和一些领域( 如军事与行政机关、大学与科研院
第二,单位制的消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可 所) 等,单 位 制 的 影 响 依 然 较 强,因 而 依 然 高 墙 耸
能出现阶段性反复。 唐宋之交里坊制的演变历时 立。但随着将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

城市发展研究 24 卷 2017 年 3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4 No. 3 2017 87


城市管理 郑 国等: 唐宋里坊制演变及其对当前的启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

这些单 位 大 院 的 围 墙 功 能 也 必 然 虚 化 而 最 终 被 [6 ] 牟发松.“唐宋变革说”三题[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


科学版) ,
2010( 1) : 1 - 10
废除。
[7 ] 郑卫、杨建军. 也论唐长安的里坊制度和城市形态[J]. 城市规
最后,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国家和社会分析框
2005( 10) : 83 - 88.
划,
架对于长时段的社会变迁具有较强的阐释力 。 但 [8 ] 包伟民. 宋代城市研究[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 年
由于历史发展过程的曲折性和破碎性 ,该框架难以 [9 ]李合群. 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以唐长安与宋东京为例
[11]
解释短期内社会发展的丰富现象和动态过程 。 [J]. 社会科学,2007 ( 12) : 132 - 138
[10] 燕继荣. 协 同 治 理: 社 会 管 理 创 新 之 道[J]. 中 国 行 政 管 理,
对于 1990 年代末期以来我国新建的封闭性商品房
2013( 2) : 58 - 61.
小区,难以利用这一框架进行解释,需要从制度和
[11] 肖瑛. 从“国家与社会”到“制度与生活”: 中国社会变迁研究
生活的关系去分析,这是当前我国推行开放街区制 2014( 9) : 88 - 104.
的视角转换[J]. 中国社会科学,
的另一个重要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郑国( 1977 - ) ,男,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
1954( 2) : 105 - 114.
[1 ] 陈寅恪. 论韩愈[J]. 历史研究, 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 城市治理、城市规划与
[2 ] 赵冈.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M]. 北京: 新星出版社,
2006. 公共政策。
[3 ] 林文勋. 唐宋社会变革论纲[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1. 收稿日期: 2016 - 12 - 09
[4 ] 曲彦斌. 行会史.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
[5 ] 史江. 宋代会社研究[D].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
2002.

The Transition of Lifang System between Tang and Song Dynasty: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State and Society Relation

ZHENG Guo,LI Shufeng

【Abstract】Between Tang and Song Dynasty,the commodity economy developed rapidly,which gave rise to the restructuring of state
and society relation. Lifang was the link of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so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ir relation led the transition of Lifang
system. It is much similar with the evolution of Danwei system during China' s transition from the Planned Economy to the Market
Economy. The evolution of Lifang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 has several enlightenments for the present's city governance.
【Keywords】State and Society; Lifang; Tang and Song Dynasty; Danwei System; Wall

88 城市发展研究 24 卷 2017 年 3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4 No. 3 201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