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普通物理實驗報告

(結報)

模擬阿特午機/動量守恆

班級:機械一甲
組別:B10
姓名: 杜政諺
學號:11223148
同組組員: 彭信閎
實驗日期:112/11/16
目錄:
壹.實驗名稱:
模擬阿特午機/動量守恆

貳-1.實驗步驟(模擬阿特午機)
參-1.數據(模擬阿特午機)
a-sin 關係圖(模擬阿特午機)

貳-2.實驗步驟(動量守恆)
參-2.數據(動量守恆)

肆.結果與討論

伍.心得與建議
壹.實驗名稱:
模擬阿特午機

圖片來源: 普通物理實驗課本

貳-1.實驗步驟(模擬阿特午機):
(1) 裝置如上圖。
(2) 測量並紀錄滑車與滑車上砝碼的總質量為 m1,
測量並紀錄 L 型砝碼架與架上砝碼的總質量為 m2。
系統質量 M = m1+m2。
(3) 測量軌道長度 L 以及軌道兩端高度差 d,計算可得軌道傾斜角度。
(4) 將滑車置於第一光電閘的後方。開啟運動數據擷取器電源,
按功能鍵(Function)選擇加速度(Acceleration)功能。
(5) 手不施外力放開滑車,使滑車通過兩光電閘之後,
運動數據擷取器會依序顯示滑車通過兩光電閘時的速率以及
加速度量值,紀錄系統加速度量值 a。
(6) 調整軌道於不同的傾斜角度,計算軌道傾斜角正弦值。
並將滑車置於第一光電閘的後方,再按運動數據擷取器歸零。
(7) 由多次實驗所得數據,完成測量與計算。
參-1.數據(模擬阿特午機):
外力 F 與系統質量 M 固定

m1 = 0.604kg , m2 = 0.125kg

F = m2g = 1.225N ,M = m1 + m2 = 0.729kg

次數\項目
θ sinθ a g di
1 3° sin3° 118.19 9.23 -0.02

2 4° sin4° 102.78 9.04 -0.20

3 5° sin5° 90.74 9.14 -0.10

4 6° sin6° 79.95 9.42 0.18

5 7° sin7° 66.12 9.38 0.14

單位 度 cm/s² m/s² m/s²

平均 g = 9.24 , 平均 g 標準差=0.07
g=平均 g+平均 g 標準差,
=9.24±0.07
a-sinθ 關係圖(模擬阿特午機):

貳-2.實驗步驟(動量守恆):

圖片來源: 普通物理實驗課本

(1) 裝置如上圖。
(2) A.一維彈性碰撞
1. 使用水平儀調整軌道面至水平位置
(水平儀內空氣泡在兩黑線的正中間)。
2. 標示為 A、B 的兩台滑車置於軌道,將速率遮光板置於滑車上並與軌道
平行。另於 A 滑車一端安裝彈性碰撞板,B 滑車一端安裝彈性緩衝器。
3. 先將兩車相接排列置於兩光電閘之間,再調整光電閘的位置,使兩光電
閘間的距離大於兩車。調整光電閘的高度,並使其與軌道垂直,使得光電
閘能確實偵測到速率遮光板。
4. 將靠近軌道阻擋裝置的光電閘標示為 2 號光電閘,
連接運動數據擷取器的 ch2 插孔,另一光電閘
標示為 1 號光電閘,連接 ch1 插孔。
5.在 A、B 兩台滑車上放置數個砝碼,測量並記錄 A 滑車與 A 滑車上砝碼的
總質量為 mA,測量並記錄 B 滑車與 B 滑車上砝碼的總質量為 m。
並使得 mA>mB。
6. 將兩車安裝彈性碰撞板與彈性緩衝器的一端相對,A 車置於 1 號光電開
的後方,B 車置於兩光電閘之間。開啟運動數據擷取器電源,按功能鍵
(FUNCTION 7)選擇碰撞(Collision)功能。
7.使 B 車靜止,輕推 A 車去碰撞 B 車。由 A、B 兩車通過 1、2 號光電閘的
順序與次數,讀取運動數據擷取器所顯示的 A、B 兩車初速率與末速率。
8. 將兩車安裝彈性碰撞板與彈性緩衝器的一端相對,A 車置於 1 號光電閘
的後方,B 車置於兩光電閘之間,再按運動數據擷取器的 Reset 鍵一次
使數值歸零,重複實驗步驟 7。
9.重複實驗步驟 8 數次後,由多次實驗所得數據,各項量測記錄與計算。
10.改變 A、B 兩台滑車上的砝碼,分別使 mA < mB 與 mA ≈ mB。
11.使得 mA≈ mB。將兩車安裝彈性碰撞板與彈性緩衝器的一端相對,
分別置於兩光電開外側,再按運動數據擷取器的功能鍵一次使數值歸零後,
同時輕推兩車使其正向對撞。由 A、B 兩車通過 1、2 號光電關的順序與
次數,讀取運動數據擷取器所顯示的 A、B 兩車初速率與末速率。
12.由多次實驗所得數據,完成紀錄與計算。

B. 一維完全非彈性碰撞
1.改將 A、B 兩台滑車的車端只安裝一非彈性碰撞裝置,並使得 mA ≈ mB。
2.將兩車安裝非彈性碰撞裝置的一端相對,A 車置於 1 號光電閘的後方,
B 車置於兩光電閘之間,再按運動數據擷取器的 Reset 鍵一次使數值
歸零後,使 B 車靜止,輕推 A 車去碰撞 B 車。由 A、B 兩車通過 1、2 號
光電閘的順序與次數,讀取運動數據擷取器所顯示的 A、B 兩車
初速率與末速率。
3.由多次實驗所得數據,完成紀錄與計算。
參-2.數據(動量守恆):
mA = 0.823kg , mB = 0.620kg

(向右為正,向左為負)

彈性碰撞(mA > mB,VBi = 0)


次數\

項目
VAi VAf VBf Pi Pf ΔP% EKi EKf ΔEK%

52.02 6.83 55.21 42812.46 39851.29 -6.92 916453366 6016516224 -34.35


1
71.02 10.78 76.16 58449.46 56091.14 -4.03 1708169687 1154182084 -32.43
2
60.56 8.55 64.47 49840.88 47008.05 -5.68 1242056660 8236136306 -33.68
3
單 cm/s cm/s cm/s cm*g/s cm*g/s g*cm²/s² g*cm²/s²

彈性碰撞(mA < mB,VBi = 0)


次數\

項目
VAi VAf VBf Pi Pf ΔP% EKi EKf ΔEK%

73.69 -9.48 72.15 45687.8 53501.9 17.10 1043687534 1780232632 70.57


1
84.67 -9.16 74.73 52495.4 55823.6 6.34 1377883511 1907423245 38.43
2
79.63 -8.80 70.12 49370.6 52252.8 5.83 1218728072 1680034458 37.85
3
單 cm/s cm/s cm/s cm*g/s cm*g/s g*cm²/s² g*cm²/s²


彈性碰撞(mA ≈ mB,VBi = 0)
次數\

項目
VAi VAf VBf Pi Pf ΔP% EKi EKf ΔEK%

40.68 0 41.71 25221.6 25943.62 2.86 318064553 336535709.4 5.81


1
61.69 0 63.53 38247.8 39515.66 3.31 731447102 780743692.6 6.74
2
80.32 0 82.30 49798.4 51190.6 2.80 1239940321 1310238764 5.67
3
單 cm/s cm/s cm/s cm*g/s cm*g/s g*cm²/s² g*cm²/s²

正向彈性碰撞(mA ≈ mB)

數\
VAi VAf VBi VBf Pi Pf ΔP% EKi EKf ΔE K %

40.38 -20.61 -38.38 61.31 1163.24 25356.6 2079.82 598335419.7 808773445.8 35.17
1
60.75 -57.97 -68.39 56.68 -4873.58 -686.44 -85.91 1614091507 1267348219 -21.48
2
52.05 -59.88 -66.31 51.22 -8973.82 -5266.76 -43.30 1371276309 1196647931 -12.73
3
單 cm/s cm/s cm/s cm/s cm*g/s cm*g/s g*cm²/s² g*cm²/s²


完全非彈性碰撞(mA ≈ mB,VBi = 0)
次數\

項目
VAi VAf VBf Pi Pf ΔP% EKi EKf ΔEK%

81.56 40.01 42.35 50569.2 51317.3 1.48 1278520858 659092990.8 -48.45


1
85.03 42.24 44.52 52718.6 54058.3 2.54 1389625393 731281695.2 -47.38
2
77.70 38.52 40.84 48174 49448.2 2.65 1160367138 61990602.3 -47.26
3
單 cm/s cm/s cm/s cm*g/s cm*g/s g*cm²/s² g*cm²/s²

肆.結果與討論:
模擬阿特午機:
實驗很快就完成了,沒問題。
動量守恆:
實驗操作起來較複雜一些,
實驗結果的數據也很複雜。
伍.心得與建議:
這次實驗不僅使我們更深入理解了動量守恆定
律的重要性,也讓我們體驗到科學實驗中細致
入微的觀察和精確的測量的重要性。我們成功
地驗證了動量守恆定律,這為我們提供了在動
態系統中預測物體運動的有力工具。
這次實驗的過程中,我們還學到了如何處理
實際實驗中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和誤差。
總體而言,這是一次富有收穫的實驗,提高了
我們對物理學基本原則的理解,也培養了我們
在實驗室環境中的實踐能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