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会从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探讨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的重要性。

一方面,它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其中,生产力质量理论认为生产力的发

展包含质的方面,而非简单的量的发展,而新质生产力中要求劳动者量的投入 向素质提高转

变,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都是对生产力“质”的提升的拓展。

而生产力发展理论认为由于科学技术、劳动力、生产资料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

发展阶段,生产力状况不同。新质生产力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时代背景下生成,以

第三次和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作为主导推动力量,以战略性新兴

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主要产业载体,具有新的时代特质。

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的经济增长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要素也发生转变。1990

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出物质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双轮驱动的特征,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

的拉动作用逐渐缩小。

表格中可以看到,科技进步的贡献中,R&D 资本深化贡献持续上涨,研发投入增加转化

为科技进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力支撑。我国的 TFP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 1990 年 22%

提升到 07 年的 58.8%,受到金融危机冲击 2008 年后 TFP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滑到 40%以下,

使得科技进步整体对经济增长贡献下降。

研究指出,提高 TFP 是抑制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关键。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

TFP 的大幅增长。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长足动力的关键。


新质生产力到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
像之前提到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或者说技术创新本身就是新质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这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所要求的“创新驱动”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所

以接下来我们会聚焦到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上,从“生产要素,生产组织形

态,产业体系和技术创新”四个维度分析新质生产力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一)

首先,通过传统生产要素与数智化生产要素融合升级,生产 要素属性得到延伸,生产要

素具备数字化、智能化特征。同时,生产要素被数字化赋能后,在生产过程中具备可替代其

他要素的数字化属性,要素之间的投入比例得到优化,进而促进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

其次,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生产潜力”,能够助推生产要素突破规模报酬递减规律,

使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显著提高产出效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劳动要素与数字技术结合为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影响。那么劳动力是具

备“主观能动性”的生产要素,通过与数字技术结合,将会叠加和提高传统劳动力的生产潜

能,促进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在部分行业、领域和岗位,劳动力 结构也会进一

步趋向高级化。

(二)生产组织方面

基于新型供给需求关系和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原有的生产组织形态和劳动方式不断发生

变革。具体而言,生产组织形态从物理空间的机械化流程、流水线形式和集群化生产逐渐转

向依托数字技术和数字空间的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和共享化生产组织形态; 劳动方式由

原来的集中式生产逐渐转向远程式、分散式生产。同时,产品生产也由统一化、同质化向定
制化、多样化拓展,从而促进生产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三)产业体系方面

首先,对于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的核心主导产业,在从基础支撑层到核心技术

层再向应用场景层延伸的综合结构体系中,每一层对生产要素质量的影响及与其他产业的联

动效应,都会以乘数倍增速度进行外溢和扩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次,借助数字技术

的赋能特征,发挥核心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并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发展,通过扩张拉动作用

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潜在关联产业,将数字化生产要素作为产业链的上游要素,

运用其放大、叠加传统生产要素性状的特点,在各个环节实现附加值增值,从而带来新一轮

高质量增长。最后,对于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它们所聚焦的前沿领域生产力的迭代和更新

速度远超其他产业,对经济的赋能和提质作用更为显著。

(四)技术创新方面

当前,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算法作为新型劳动工具,算力作为技术创新的新型动力,

可以显著减少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成本损耗,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从而更高效地促进经济高质

量发展。

从赋能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践结果看,新质生产力催生了多元创新主体,并推动技术范式

变革向创新范式升级转变,使创新过程逐渐呈现包容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特征。在新型创新

范式下,主体间的连接方式、协作内容均发生改变,产生外溢扩散的技术创新效应,进而 孵

化新型创新组织和群落,更加全面、广泛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那么这些都是从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的角度来说,另外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说,高

质量发展要求以质量变革为目标、以效率变革为主线、以动力变革为基础。根据上述新质生
产力机制分析,我们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所要求的三大变革有着很好的促进

作用。

首先,新质生产力将创新置于核心位置,通过引入数智化技术和推动科技进步,实现了

生产动能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不仅提高了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而且促进了

新增长点的形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新动力。

其次,在效率变革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整合和优化数智化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

极大地提升了生产过程的效率,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最后,在质量变革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生产要素的质量提升和生产过程的创新,

不仅改善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还促进了经济整体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

那么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体系方面,首先,地方政府应依托所在地方区域的科教资源和产业基础,积极培育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生产要素向未来产业聚集。生产要素向未来产业的聚集一方面通

过产业本身的“市场前景”和“市场红利”吸引生产要素;另一方面,政府发展未来产业的

政策意愿也可以作为外力“帮扶驱动”。

其次,要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链条。

技术创新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创新中心建设,改革和完善科技

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层面,应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期权、

技术入股等激励形式,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人才培养方面,应加快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和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可以通过创新校企

“产学研”融合机制,整合“校-企”合作资源等方式健全未来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具体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统筹协调三组重要关系

具体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统筹协调三组重要关系

首先是破与立,也即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间的关系。这要求政府和市场在推动传统产业

的有序退出和新兴产业的建立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经济转型的平稳过渡。

其次是量与质的关系,意味着在追求产业规模增长的同时,也要提升产业的质量和效能,

避免单纯的规模扩张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最后是内与外的关系,即国家需要在加强自主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技术交

流与合作,通过吸收和融合外部资源,加速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