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九十二年第二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題疑義表

科別 試題題號 資料提供者 疑義性質 決議

自 □題幹疑義
然 13 R答案疑義 維持原答案
科 □其他疑義

圖(四)為學力湖近一百年來每一個月的平均水位變化圖,具有下列何種演化適應的魚類最有可能終年在此環境生存?
試題
(A)需較深的池水生活環境
內容
(B)具流線型身體能快速游動
(C)在淺水的下層泥濘中仍能存活
(D)在環境惡劣時具改變性別的能力

本題(C)中在淺水的下層泥濘中能存活的魚,在圖(四)中水位 250cm 一定能存活嗎?且圖(四)中水位並沒有達到 0,10cm、5cm、


疑義 0cm 對一條魚是差很多的(如果說是平均水位,所以有機會是 0cm,那麼 0cm 中,有可能是泥濘,也有機會是乾到一點水氣都沒
內容 有,故此法說不通),所以(C)不合,而在(A)(D)明顯錯誤的情況下,最有可能的答案為(B),而你們是否注意到,魚在愈淺的水中
游得愈快。
此題由圖中可判斷枯水期為此生態系中的天擇壓力,具有能渡過枯水期特徵的生物方能存活,(A)、(B)、(D)選項的特徵都無法幫
說明
助魚類在枯水期時存活。所以(C)為最佳答案。
九十二年第二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題疑義表

科別 試題題號 資料提供者 疑義性質 決議

自 □題幹疑義
然 15 R答案疑義 維持原答案
科 □其他疑義

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來自太陽的能量會儲存在下列何種分子上?
試題
(A)水 (B)氧氣 (C)葡萄糖 (D)二氧化碳

內容

疑義 光合作用分為光反應和暗反應;而陽光的作用則是用於光反應應非暗反應!H2O 因陽光分解成 H2 和 O2 而保留 H2 再和 O2 反應成


內容 為 C6H12O6,所以陽光的能量非存在於 C6H12O6 答案則說在於 C6H12O6 很不合理,能量說是水還較合理。

說明 葡萄糖儲存能量供給植物行各種生理反應,其他 H2O、CO2、O2 都離開植物體,亦沒有儲存能量,所以(C)為最佳答案。


九十二年第二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題疑義表

科別 試題題號 資料提供者 疑義性質 決議

自 □題幹疑義
然 18 R答案疑義 維持原答案
科 □其他疑義

圖(七)為某地區之地層剖面示意圖。若 1 號井為自流井時,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試題
(A)甲為地下水位面,B 層為含水層
內容
(B)甲為地下水位面,A 層為含水層
(C)乙為地下水位面,B 層為不透水層
(D)乙為地下水位面,A 層為不透水層

自流井的定義:1.井深達受壓地下水體。2.井口低於受壓地下水面。受壓地下水:為一孔隙粗、滲水性好的岩層(含水層)上下被質
疑義
地細的不透水岩層包圍。=>即為 B 為含水層,A 為不含水層。又 1 號井需低於受壓地下水面,所以甲為受壓地下水面;且受壓
內容
地下水面不等於地下水面,所以乙為地下水面“答案 D”。
答案(D)中知 A 層為不透水層,此條件無法推得 1 號井為自流井。因 1 號井之井底滲水處在 B 岩層(含水層)中。所以(A)為最佳答
說明
案,請參考課本 P71~73 及圖(4-5)有關自流井、地下水面及含水層之描述。
九十二年第二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題疑義表

科別 試題題號 資料提供者 疑義性質 決議

自 □題幹疑義
然 19 R答案疑義 維持原答案
科 □其他疑義

將酒精燈甲點火進行燃燒反應,酒精燈乙打開蓋子置於空氣中。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兩酒精燈中酒精的高度都明顯下降,則甲、
試題
乙兩酒精燈中的酒精主要各發生了何種變化?
(A)兩者皆為化學變化 (B)兩者皆為物理變化
內容
(C)甲發生物理變化,乙發生化學變化(D)甲發生化學變化,乙發生物理變化
疑義 題幹最後一句是指「甲、乙兩酒精燈中」,既在燈內,便皆應為物理變化,甲燈是於酒精沿燈蕊至燈外後才產生化學變化,在燈中
內容 酒精並未燃燒,應為物理變化。此題如此出,題意不甚明確,不過作上述解釋應較佳,應答(B)。

說明 酒精燈甲點火進行燃燒反應是酒精燈中酒精高度下降的主要反應,燃燒反應是種化學變化,所以最佳答案為(D)。
九十二年第二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題疑義表

科別 試題題號 資料提供者 疑義性質 決議

自 □題幹疑義
然 24 R答案疑義 維持原答案
科 □其他疑義

使用歸零後的等臂天平來測量物體的質量,當達平衡時,右盤中有一個 10 克的砝碼,三個 2 克的砝碼,且騎碼在天平橫梁的第十


試題
五個刻度線上。假設天平的橫梁上每一刻度代表 0.1 克,則左盤待測物體的質量為多少克?
(A) 17.50 (B) 17.55 (C) 15.50 (D) 15.55
內容
此題答案為(A),因最小刻度後再加 1 位估計值“0”,根據 90 年國中理化課本第 1 冊第 12 頁:造成誤差的原因,可能是儀器本身
不夠準確或人為操作不當,還有因估計值不同而產生的,因此每次測量的結果不一定相同。估計值的意義,在適度地反映出測量
疑義 的準確性,在國中理化的課程中,並不需要作精密的計算,所以由估計值而造成的誤差問題不再深入討論。所以在國中理化的範
內容
圍中,其實估計值的準確與否並無深入探討,只要記得測量後在準確值後加一位估計值即可(不論 0~9),所以此題答案(B)應也可

說明 請參考國中理化課本第一冊,緒論,「質量的測量」當中的例子,因天平已達平衡,所以(A)為最佳選項。
九十二年第二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題疑義表

科別 試題題號 資料提供者 疑義性質 決議

自 □題幹疑義
然 25 R答案疑義 維持原答案
科 □其他疑義

光由玻璃進入空氣時會發生折射現象。下列關於光的傳播路徑之示意圖何者正確?
試題
(A) (B) (C) (D)

內容

疑義 (1)空氣的傳播速率較玻璃快,故應偏離法線,答案應為 C 選項。
內容 (2)角大傳更快。(C)選項才是最正確的,與法線之間的角度最大。
光在空氣中的傳播速率比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率快,故折射光偏離法線。圖中之實線並非法線,虛線才是法線,折射光偏離虛線
說明
,所以(D)為最佳選項。
九十二年第二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題疑義表

科別 試題題號 資料提供者 疑義性質 決議

自 □題幹疑義
然 26 R答案疑義 維持原答案
科 □其他疑義

小雨將盛有 18 ℃水的杯子放入冷凍庫後,水結成-2℃的冰。下列關於杯子中水變成冰的敘述何者正確?
試題
(A)密度變小 (B)重量減少 (C)體積變小 (D)質量減少

內容
題中「杯子中的水結成冰」 ,因無完整的敘述或說明,所以我認為有兩種意思。•如果說句中的意思是從杯中 18℃的水結成-2℃的
疑義 冰,由理化第一冊第一章的圖中可知,-2℃的冰密度應比 18℃的水大,故體積變小。‚如果說句中的意思是指杯中的水由結冰開
內容 始到-2℃,那密度應該會變的更小。因題中敘述不完整,有些人可能會想成第•種的意思,所以此題答案寫(A)或(C)應該都是正確
的。
請參考國中理化課本第一冊第一章。提疑義者所述應為「圖 1-6 1 克水的體積與溫度的關係。」只適用於水,而不適用於 0℃以
說明
下的冰。「圖 1-3 水凝固成冰時,體積增加。」因杯子中的水質量不變,體積變大,推知「水」變成「冰」時,密度變小,所以(A)
為最佳選項。
九十二年第二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題疑義表

科別 試題題號 資料提供者 疑義性質 決議

自 □題幹疑義
然 30 R答案疑義 維持原答案
科 □其他疑義

圖(九)為一種酵素反應速率與溫度關係之示意圖,此酵素為某種生物生存所必需。這種生物最可能生存於下列何處?
試題
(A)溫帶草原
內容
(B)熱帶河流
(C)高溫溫泉
(D)河口沼澤

疑義 答案(C)高溫溫泉,所謂「高溫」並未定義,經查亦有溫泉溫度達 100℃以上,則應無生物可生存,故答案(B)熱帶河流應可為最
內容 佳答案之一。
即使熱帶的河流水溫也很難超過 40℃,所以(B)不對,由圖可知此生物生存之最適溫度為 80℃左右,選項中只有溫泉能達此溫
說明
度,的確有生物在七、八十度的溫泉中被發現,所以(C)為最佳答案。
九十二年第二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題疑義表

科別 試題題號 資料提供者 疑義性質 決議

自 □題幹疑義
然 37 R答案疑義 維持原答案
科 □其他疑義

放一小撮食鹽(NaCl)於水中,食鹽完全溶解。下列有關食鹽在水中變化的敘述何者正確?
試題
(A)食鹽與水反應變成氯化氫分子散佈在水中
(B)食鹽形成鈉離子與氯離子散佈在水中
內容
(C)食鹽形成鈉原子與氯原子散佈在水中
(D)食鹽形成氯化鈉分子散佈在水中
食鹽水溶於水依“第 2 冊理化第 7 章”的定義為物理變化,非化學變化!既非化學變化(像電解等而解離成氯離子、鈉離子),那就
疑義
應當是氯化鈉分子散佈在水中。且學校老師說,此部份因爭議極大,到我們這一版教材就刪除了!那“想想看”中的糖溶於水又要
內容
怎麼分類?
請參閱理化課本第三冊,ch13-1,電解質溶於水就分解成帶電的粒子,這些粒子叫離子,帶正電的離子稱為正離子,帶負電的離
說明
子稱為負離子。食鹽是一種電解質,溶於水後會完全解離成鈉離子與氯離子散佈水中,所以最佳答案為(B)。
九十二年第二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題疑義表

科別 試題題號 資料提供者 疑義性質 決議

自 □題幹疑義
然 40 R答案疑義 維持原答案
科 □其他疑義

甲、乙、丙三根相同的軟鐵棒分別環繞不同圈數的線圈,或電路中連接不同電壓的電池組,如圖(十四)所示。下列關於軟鐵棒右
端磁場強度的敘述何者正確?

試題 (A)甲>乙>丙
(B)甲=乙=丙
內容 (C)甲<乙<丙
(D)甲<乙=丙

疑義 圖(十四)中乙與丙圈數、電壓皆不同,且也未成比例,未經實驗,讓學生很難斷定其磁場強度之大小。如說乙只增加一圈不及甲
內容 電壓增加一倍,此說過於牽強,故(C)、(D)因皆可(因甲必為最小)。
電流所建立的磁場強度與電流大小成正比,參考理化課本第三冊第十二章第 23 頁。兩個(倍)線圈所建立的磁場為一個(倍)線圈的
說明
兩倍,可得丙(3.0 V)所建立的磁場強度相當於甲(1.5 V)所繞圈數的兩倍(10 圈),可推知丙所建立磁場強度不等於乙,故(D)選項不
可能。所以(C)為最佳選項。
九十二年第二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題疑義表

科別 試題題號 資料提供者 疑義性質 決議

自 □題幹疑義
然 47 R答案疑義 維持原答案
科 □其他疑義

A、B 兩條相同的彈簧分別與置於光滑水平面上的甲、乙兩物體連接,甲物體左端用繩子與牆連繫,如圖(二十)所示。若水平施
試題
力 F 與 B 彈簧達到力平衡,且兩彈簧的使用不超過彈性限度,則下列 A 彈簧的伸長量△XA 與 B 彈簧的伸長量△XB 之關係何者
正確?
內容
(A)△XA=△XB
(B)△XA>△XB
(C)△XA<△XB
(D)無法判斷
疑義
為什麼rXA=rXB,我有用橡皮筋做過類似實驗,即使排除阻力,兩個彈簧的長度還是會不一樣長。
內容
光滑平面即指出物體是在無摩擦力的理想狀態下。在「理想」狀態下,兩條相同的彈簧受到一樣大的力,伸長量要相等。所以
說明
(A)為最佳選項。
九十二年第二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試題疑義表

科別 試題題號 資料提供者 疑義性質 決議

自 □題幹疑義
然 56 R答案疑義 維持原答案
科 □其他疑義
大智為探索不同固體溶質對水的降溫效果,設計了一個實驗。以下是大智的實驗步驟:
一、室溫下取 4 支乾淨的試管貼標籤以作為識別,在每一試管中分別倒入 5 克的水。
二、分別在每一試管中加入固體甲 1∼4 克,攪拌混合後立即測量所達到的最低溫度,並記錄所降低的溫度。
三、分別以固體乙、丙、丁取代固體甲,重覆前面的步驟,結果如表(四)所示。
表(四)
溶質的種類 甲 乙 丙 丁

溶質的質量(克)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試題 降低的溫度(℃) 10.5 12.0 12.0 12.0 7.0 8.5 10.5 10.5 12.5 11.5 10.0 10.0 14.2 13.0 13.0 13.0

(上表中各試管中的固體皆完全溶解於 5 克水中)
內容 若以不同的曲線分別表示甲、乙、丙、丁等四種固體的降溫效果,則下列各圖形,何者可表示大智的實驗結果?
(A) (B) (C) (D)

疑義
不是看溫度低的嗎?應該是選(B)比較合適!
內容

說明 此題與溫度的高低沒有關係,答案是根據選文中表的轉換結果,所以最佳答案為(A)。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