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新古典主義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 英語;在劍橋大學學習哲學和經濟學;1884 年任政治經濟學教授;凱恩斯和劍橋
學派的大師
• 新古典經濟學的創始人
• 《經濟學原理》(1890 年),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教科書之一
• 以部分均衡分析、馬歇爾交叉、需求彈性、規模經濟學而聞名,...

馬歇爾的方法論

• “經濟學家的聖地在於經濟生物學,而不是經濟動態......因此,經濟學的主
要關注點是人類,無論善惡,他們都被驅使著改變和進步。
• “因此,經濟學家現在已經學會了對人類進步的可能性採取更大、更有希望
的看法。他們已經學會了相信,在深思熟慮的指導下,人的意志可以在很大
程度上改變環境,從而改變性格;從而帶來更有利於品格的新生活條件;因
此,對人民群眾的經濟和道德福祉都是如此。
• 金錢作為衡量滿意度的單位

新古典主義專案

• 將密爾(古典主義者)和傑文斯(邊際主義者)重建為方程式
• 構建抽象的經濟原理和研究議程
• 功利主義(公平)與自由主義意識形態(效率)
• 包含有關貧困和競爭的道德成分。反對激進的解決方案,支持個人自由。
一. 消費和需求理論 組成部分:戈森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彈性、收入的常
邊際效用、消費者剩餘
二. 生產和供給理論 組成部分:收益遞減定律、邊際生產率原則、短期和長
期、規模回報、內部和外部經濟、生產者盈餘
實際成本:(1)工作力的無用和(2)等待節省資本,以及主要成本和補
充成本的貨幣成本
三. 價格決定理論(閱讀)
馬歇爾十字架:「我們不妨合理地爭論剪斷一張紙的是一把剪刀的上刃還
是下刃,就像我們的價值是由效用還是生產成本決定一樣。

• 供需平衡(讀數):
一. 即時存在(市場)方程: y 固定 -> 全 D 驅動
二. 短期均衡器:可變成本可調 -> D 和 S 驅動
三. 長運行均衡器: y 可調 ->全 S 驅動
• 部分均衡理論(PET):ceteris paribus(其他條件相同)條款:“其他趨勢的
存在性不被否認,但它們的干擾作用暫時被忽視了。問題越是縮小,處理得
越精確:但與現實生活越不接近。
• 作為「經濟自由」和「自然選擇」的完美競爭
• 要素價格決定理論:「......每一種生產主體的用途都受供給關係的一般需求條
件的支配:也就是說,一方面,受這種主體所能達到的一切用途的緊迫性,
以及需要它的人所掌握的手段的緊迫性;另一方面, 由它的可用庫存。 根據
替代原則,它對每種用途的價值之間保持平等,因為不斷傾向於將它從其服
務價值較低的用途轉移到價值較大的其他用途。
• 稅收的影響(閱讀)

PET 與 GET

• 比較靜態與一切調整
• Ceteris paribus 方法與聯立方程法
• 涉及的時間與立即調整
• 短期內價格調整與數量調整
• 生物/進化/真實與機械/理想
• 真實的自然世界與理想化的假設世界
• 圖表中的模型與數學證明

馬歇爾的角色

• 從「舊」政治經濟學到「新」經濟學
• 關注(1)競爭和福利最大化,以及(2)個人(不是階級)和市場(不是國
民經濟)
• 放鬆的馬歇爾經濟學
一. 福利與公共經濟學
二. 不完全競爭
三. 貨幣經濟學
四. 宏觀經濟學與不均衡分析
亞瑟·庇古 (1877–1959)

• 英語;在劍橋大學學習歷史和文學;馬歇爾的學生;從 1904 年開始講授經濟


學;1908-43 年任經濟學教授
• 馬歇爾;劍橋學派第二任領袖
• 福利經濟學(1920);公共財政研究 (1928)
• 現代福利經濟學的奠基人;以對市場失靈和公共財政、庇古稅和庇古效應
的分析而聞名

庇古論功利主義

• “任何將收入從一個相對富裕的人轉移到一個性情相似的相對貧窮的人
身上,因為它使更強烈的慾望得到滿足,而犧牲了不那麼強烈的慾望,
因此必須增加滿足的總和。因此,舊的 “效用遞減法則” 必然引出這樣
一個命題:任何增加窮人手中實際收入絕對份額的事業,只要從任何角
度看都不導致國家紅利規模的縮小,一般都會增加經濟福利
• 假設:收入↑,個人生產力↓->效率和分配正義之間的權衡。

庇古談市場失靈

• 邊際凈產品(MNP)是可用於生產的額外資源單位的價值。
• 社會和私人 MNP
一. SMNP = PMNP:私人成本 = 收益(市場方程)
二. SMNP ≠ PMNP:私人的成本>或<收益(市場失靈),例如壟
斷、空氣污染、尋租......
• 庇古稅(關於環境政策)均衡(1)邊際社會和私人成本,(2)邊際社會
和私人利益

對庇古方法的批判

• 弗蘭克·奈特(Frank Knight,1885-1972)
,“社會成本解釋中的謬誤”
(1924):市場失靈表明政府未能建立和保護私有財產權。
• 羅納德·科斯(Ronald Coase,1910-2013),《社會成本問題》(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1960):“[庇古式]方法往往模糊了必須做出的選
擇的本質。這個問題通常被認為是 A 對 B 造成傷害的問題,必須決定的
是:我們應該如何約束 A?但這是錯誤的。我們正在處理一個互惠性質
的問題。避免對乙的傷害會對甲造成傷害。真正需要決定的問題是:應
該允許 A 傷害 B,還是應該允許 B 傷害 A?問題在於避免更嚴重的傷
害。
弗朗西斯·埃奇沃斯 (1845–1926)

• 愛爾蘭語;曾就讀於都柏林和牛津;1891-1922 年,牛津大學傑文斯經濟學
教授,轉向經濟學;與 J.M.凱恩斯(J. M. Keynes)一起編輯《經濟雜誌》
• 受邊沁功利主義的影響
• 《倫理學的新舊方法》(1890 年)和《數學物理學》(1881 年)
• 以御劍盒、基數效用理論和無差異曲線的概念而聞名

御劍論功利主義

• 效用在個體之間是可衡量和可比的:「我們無法計算生命的金色沙子;我
們無法數出愛的海洋的「無數微笑」;但是我們似乎能夠觀察到,這裡有
更大的,那裡有更少的快樂單位,大量的快樂,幸福的群眾; 這就足夠
了。
• 公用事業的「精確」表述——>消費和 收入
• 什麼樣的收入分配能創造最大的幸福?<-> 收入邊際效用遞減

御劍交易所

• 孤立的經濟:魯濱遜漂流記和他的得力助手星期五
• 兩種商品:克魯索擁有金錢(x1)和星期五出售工作力
(x2“)
一. 克魯索的冷漠地圖(I、II、III)
二. 2. 弗里達的冷漠地圖(1、2、3)
• 合約曲線:A-B-C;D:增加某人的效用,同時修復另一個人的效用

御劍盒子

• 維爾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首次繪製
• 假設:
一. 效用函數: U = u(x) + v(y) -> U = U
(x, y)
二. 補充或替代
三. 凸無差異曲線
四. 對交易沒有限制
• 基於合同和談判的交易所:作為代理商的數量↑->完全競爭

維爾弗雷多·帕累托 (1848–1923)
• 法語-義大利語;學習科學和工程;鐵路公司工程師;1898-1907 年瓦爾拉斯在
洛桑的繼任者
• 和平主義者、反帝國主義者和共和主義者
• Cours d'économie politique(《政治經濟學課程》
,1896-97);《政治經濟學
手冊》(Manuale di economia politica,1909 年)
• 以帕累托效率/最優性、帕累托分佈和帕累托定律而聞名

帕累托效用

• 規範(Edgeworth)和積極(Jevons...)效用理論
• 效用是真實的,而效用是表示偏好的工具
• 不是「可測量的」效用(基數),而是個人偏好的等級(序數):
“[Edgeworth]假設效用(ophelimity)的存在,並從中推匯出無差異曲
線......我認為無差異曲線是給定的,並從中推匯出均衡理論所必需的一
切,而不訴諸於無差異。
• 凸無差異曲線 <-(現在)遞減 MU

帕累托論最優性

• “實用程式......對於一個人來說,效用......對於另一個人來說,是 異質 的
數量。我們既不能把它們加在一起,也不能比較它們......不同個體所享有
的效用總和是不存在的;這是一種毫無意義的表達方式。
• 帕累托最優性:「......在某個位置上,當不可能找到一種從該位置稍微移
動的方法,以使該集體中每個個體所享有的效用增加時,就會產生最大
的效用。
• “純粹的經濟學理論並沒有給我們一個真正決定性的標準,讓我們在以
私有財產為基礎的社會組織和社會主義組織之間做出選擇。這個問題只
能通過考慮現象的其他特徵來解決。

庇古 vs. 帕累托

兩人都是功利主義者,對收入分配感興趣。

• 劍橋 vs. 勞桑學校
• 實踐與理論福利經濟學
• 基數效用與序數效用
• PET 與 GET
• 市場失靈與“幾乎”成功
• 干預與競爭均衡
希克斯解決方案
• 約翰·希克斯(John R. Hicks,1904-89),《價值與資本》,1939 年;Hicks
和 R. G. D. Allen,“對價值理論的重新考慮”, 《經濟學》,1934 年。
• 在帕累托框架下引入預算專案(閱讀)
• 從無差異圖推導需求曲線
• 沒有 (1) MU 遞減 和 (2) 基數效用的假設。 用邊際替代率替換 MU
(讀數)
• 通過測量補償變化來分離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 關於偏好與減少 MU 的「定律」的最小假設
新福利經濟學
• 強調交換和生產中的競爭均衡
• 生產等量作為生產者行為無差異曲線的分析對應物。
• 考慮兩個人(A 和 B)、兩種商品(x 和 y)和兩種資源(勞動力和資
本)的經濟,帕累托最優性意味著
MRSxyA = MRSxyB,
Mritschalk Sa = Mritschalk Ye,
MRSxy= MRTxy,
• 其中 MRT 是邊際轉化率。
進一步的想法
• 馬歇爾是如何調和經典的生產成本價值理論與傑文斯的價值理論的?時
間與需求和供應的相對重要性有何關係?
• 解釋為什麼馬歇爾堅持認為邊際生產力原則不是一種分配理論。它如何
適用於勞動力市場?
• 庇古如何證明庇古稅的模式是合理的?
• 帕累托的福利分析在多大程度上是瓦爾拉斯式的,而庇古的福利分析在
多大程度上是馬歇爾式的?
• 效用的可比性是埃奇沃斯、帕累托、庇古和希克斯的關鍵假設嗎?
威克塞爾的資本需求理論
• 葡萄酒公司的案例:葡萄->葡萄酒: (1)釀造成本的利率為 r,(2)隨著時
間的流逝 ,葡萄酒的價格 p↑,(3)葡萄酒的價值以 r 折現到現在
• 什麼決定了最佳資本存量?Böhm-Bawerk 資本理論的修訂版和數學版
一. MPK = dp∗/dT∗ = r 時的最佳銷售時間,因為 r ↑、T∗ ↓、p∗ ↓。
二. 實際資本總存量=生產過程中捆綁的葡萄酒總量
-> 因為 r 決定 T∗ 然後 p∗, r ↓ -> 股本 ↑
威克塞爾的利息和價格理論
• 自然(正常)利率 rn“ 與銀行利率 rb
• 較低的利率刺激了資本的“累積過程”
• 但是什麼決定 了 rn“?(1)需求方:潛在利潤或 MPK,(2)供給方:儲

• “如果資本運用的前景變得更有希望,需求就會增加,[需求量]首先會超
過供應量[供應量];然後,利率將上升並刺激進一步的儲蓄,同時企業家的
需求收縮,直到以略高的利率達到新的均衡“(1906) 。
威克塞爾的利息和價格理論
• 銀行利率:由銀行系統決定的市場利率
1. 如果 rb < rn“,儲蓄 ↓,通貨膨脹
(1)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收入↑-消費品價格>↑
(2)對價格上漲的預期
2. 如果 rb > rn“,儲蓄 ↑,通貨緊縮
• 不穩定的利率政策在社會各群體之間造成收入的意外再分配。
威克塞爾談中央銀行的作用
• 透過控制 rb 實現最有利的通貨膨脹率
• “程序應該簡單地如下:只要價格不變,銀行的利率就不變。如果價格上
漲,利率將提高;如果價格下跌,利率將降低;從此以後,利率將保持在新的
水準,直到價格的進一步變動要求向一個方向或另一個方向進一步改變為
止“(1898 年)。
• "...銀行的首要責任不是賺錢,而是為公眾提供一種交換媒介,並且充分提
供這種媒介,以期保持物質的穩定“(同上)。
費舍爾的儲蓄和投資理論
• 一個理性消費者、一種消費品、兩個時間段、一個借貸利率的模型
->消費貼現值=收入的呈現價值
-> 當前和未來貨物之間的 MRS = r/(1 + r)
• 用不耐煩和消費者的時間偏好率(閱讀)取代了 Böhm-Bawerk 的“缺乏伸
縮能力”
• 儲蓄行為理論:對未來的期望
->生命周期理論與永久收入假說
費舍爾的儲蓄和投資理論
• “完美”資本市場 AA 的“理性”投資模式:實際投資
YY:預算行
-> P 是一項有利可圖的投資,其中 MPK = r
UU':效用曲線
-> 鑒於此人的時間偏好, C 是效用最大化的消費曲線。
費舍爾之後的方程
• 費舍爾量方程:(M + M')V = PT
其中 M 和 M' 是貨幣數量, P 是價格水準, T 是國民產品的實際價值, V
是貨幣流通速度。
• T 來自實際生產、投資和消費; V 隨時間近似恆定 -> M 導致 P
• 費舍爾方程: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
• 費舍爾理想指數的創建

費舍爾談貨幣政策
• 目標:價格穩定
• 1929 年以前:“我......對「商業周期」沒有任何信心......在一個方向或另一
個方向的任何干擾之後,業務往往會恢復正常......就像樹一樣“(1920)
一. 用國際紙張標準取代黃金標準
二. 穩定貨幣供應量(公開市場操作)
• 1929 年後:
活期存款波動 (M') -> 100% 準備金
馬歇爾的貨幣理論
• 貨幣、信貸和商業 (1923)
一. 強調 金錢的使用
二. 人們偏愛流動性。
三. 馬歇爾 的 k = 1/V (現金需求,一個穩定因數)
,因此 M = PTk。
• 將現金作為資產持有是不合理的。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會進行調
整,以便貨幣市場自我清理。
• 貨幣市場與其他商品市場是分開的。
->薩伊定律和充分就業原則
馬歇爾理論中的黑點
• 皮耶羅·斯拉法(1898-1983),“競爭條件下的回報法則”(1926 年,《經
濟雜誌》)
• 完全競爭下完美彈性的需求曲線
• 產品差異化將(1)導致需求曲線偏離水平線, (2)使公司的需求和成本相
互依存(例如,廣告)。
• 收益增加的來源:外部經濟還是內部經濟?Sraffa: 行業內部 但 公司外部
- >理解現實的壟斷理論
兩位不完全競爭理論家
• 愛德華·張伯林(1899-1967):美國人;哈佛大學長期教授;進行了第一次
「課堂」實驗;壟斷競爭理論 (1933)
• 瓊·羅賓遜(1903-1983):英國人;劍橋大學講師和教授;馬克思主義的; 不完
全競爭經濟學 (1933)
• 競爭與壟斷之間的「同時發現」(?)
• “[完全競爭理論]基於這樣的假設,即每個賣方都接受市場價格,並且可
以在不對市場價格產生實質性影響的情況下處置其全部供應。因此,沒有
選擇價格政策的問題,沒有使產品更精確地適應買家(真實的或幻想的)
需求的問題,也沒有為了改變他們的需求而做廣告的問題“(張伯林,
1933)。
• "...它的[需求]彈性將取決於許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銷售相同商品的其
他公司的數量,以及從買方的角度來看,其他公司的產出與有關公司的產
出之間可以替代的程度“(Robinson 1933)。
張伯倫談群的均衡
• 壟斷競爭:壟斷與完全競爭的理論
• “相關市場網络,每個賣家一個”:由於產品差異和廣
告,公司銷售相似但異質的商品。
• DD:一個大型集團的公司可以賣多少,同時固定其他公司
的價格(競爭性)
• DD:一個小集團的公司可以賣多少,同時固定其他公司的
價格(競爭力較弱)
張伯林均衡分析
• 自由進入將降低需求,直到消除純利潤。產品差異和廣
告將移動或轉向 D。
• A:壟斷競爭; B:壟斷; C:完全競爭(注,原始分析中
無 MC 曲線)
• 與完全競爭相比,均衡價格更高,產量更低。
• 從長遠來看,大集團的利潤往往為零,而小集團的利潤
持續存在。
• 個體(廣告)和群體(近似替代)均衡的區別
• “[壟斷競爭]理論為經濟體系中的這種浪費提供了解釋
——這些浪費通常被稱為競爭的浪費'......它們是壟斷的浪費——壟斷競爭中
的壟斷因素的浪費“(1933,109)。
• 一些不切實際的假設:
一. 每家公司的成本曲線都是相同的。
二. 每家公司都可以實現規模經濟。
羅賓遜談公司均衡
• 使用邊際收入和成本作為概念工具
• 一階條件:(1)完全競爭: P = MR = MC,(2)壟斷: P > MR = MC
• 二階條件:MC 的增加或至少低於 MR 的下降速度。
• 聚合 MR 的三級價格歧視
• 如果生產是在減少空調的情況下進行的,那麼壟斷價格歧視有助於消費者
的福利(以更低的價格獲得更多的產量) 。
羅賓遜的壟斷理論
• 剝削(來自 A.C.庇古):勞動者得到的報酬少於其按其售價
估價的邊際實物產品。
• 工作力需求是邊際收入產品 MRP,勞動力供給為 W=AC。
• 競爭因素買家(面向 AC1)在 W'
其中 MC1 = MRP。
• 單音因數買家(面向 AC2)在 P 處雇用 ,其中 MC2 = MRP。
羅賓遜 vs. 張伯倫
• 找出它們與讀數的差異:
一. MR = MC(理想)與產品差異化(實際)的使用
二. 壟斷/壟斷與雙寡頭/寡頭壟斷的分析
三. 兩者在交流電和需求的切線上都有一個平衡點
• 羅賓遜轉向異端經濟學,而張伯倫則抵制他工作的先例價值。
• 現代微觀經濟學綜合了張伯林的產品差異化和羅賓遜的邊際分析。
進一步的想法
• Böhm-Bawerk(回想一下上學期)、Wicksell 和 Fisher 如何使用不同的假設
來證明利率的合理性?
• 討論:威克塞爾認為貨幣政策的重點應該放在利率上;費舍爾認為它應該在
貨幣存量上。
• 張伯倫和羅賓遜的經濟效率低下是什麼?
• 張伯倫和羅賓遜在哪些方面明顯屬於邊緣主義或新古典主義傳統?他們在
哪些方面不屬於這一傳統的主流?
• 魯濱遜的剝削思想與馬克思的剝削思想不同嗎?

制度主義學派的靈魂
一. 整體經濟:政治、法律、習俗、意識形態、傳統,...
二. 關注制度:習慣、習俗、生活方式,...
三. 達爾文的方法:歷史、文化人類學、社會學,..
四. 拒絕均衡原則:商業週期,蕭條
五. 階級利益衝突:以集體行動為分析單位
六. 自由和民主改革:最低工資法,平等,...
七. 拒絕功利主義
托爾斯坦·凡勃倫 (1857–1929)
• 挪威裔美國人;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在芝加哥康奈爾大學任教,...;非常規學術;
諷刺和論戰作家
• 對結合經濟學、社會學、哲學和歷史的經濟社會學感興趣
• 形式經濟分析的主要批評者;美國制度經濟學的創始人
• 《閒暇階級理論》(1899 年)、《商業企業理論》
(1904 年,...
維布倫對理性原則的批判
• 市場和競爭是否有效?
• “進化”經濟:不是“是什麼”,而是“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我們
要去哪裡?”
• 理性和計算代理與技術狀態的本能和習慣
• 人類為自己的生存而奮鬥並適應變化。制度(“思維習慣”,信仰)是在
這個過程中創造的。
• 制度深深植根於習俗和習慣中。
閑暇階級理論 (1899)
• 財富(1)不僅是為了物質上的需要,也是為了精神、審美和智力上的需
要,(2)表明資本主義社會的權力、聲望、榮譽和成功。
• “這些職業是政府、戰爭、體育和虔誠的紀念活動......有閒階級從事這些職
業的普通和表面上的動機肯定不是通過生產性努力增加財富......這些職業具
有掠奪性就業的性質,而不是生產性就業“(40)。
• 渴望社會認可和聲望的有閒階級
-> 炫耀性消費 和奢侈品(閱讀)
Veblen 對商業領導力的批評
• 人們為成就而工作——>做工的本能
• “商人在自然經濟中的地位是'賺錢',而不是生產商品......商業的最高成就
是最接近不勞而獲的方法。
• “缺席擁有者”(例如,股東、財務專家)與工程師和工人
• 一種扭曲的關係:過分強調提高價格(利潤)而不是降低(生產)成本—
—>不必要的生產和卡特爾問題——>經濟效率低下
凡勃倫談商業週期
• 為什麼會發生經濟危機?
一. 銀行在放貸時依賴信用記錄。
二. 如果獲利率>利率,那麼企業就會借錢。
三. 資金可能被非生產性地使用(例如,住房抵押貸款)。
->低利率 ->更多的借貸 ->更多的抵押 ->信貸擴張(泡沫) ->資本與利
潤之間的不一致(獲利率下降) ->危機和蕭條
• 緩解危機但無法解決的方法:(1)投機性價格上漲, (2)炫耀性消費,
(3)壟斷,...
• 工業(工程師和技術人員)與企業(商人、金融家、缺席業主)之間的
「階級」衝突
• 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引領社會革命並經營工業,因為
一. 資本家和勞動者合作。
二. 沒有自我意識的技術人員是擁有工藝本能的公司的實際領導者。
-> 技術人員蘇維埃改善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問題條件
凡勃倫談傳統經濟學
• 凡勃倫對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的批判(1898 年,“為什麼經濟學不是進化
科學?”,閱讀)
• 給定的人性(“自然”、“法則”、“真理”、“趨勢”、“平衡”)與
因物質條件而變化
• 快樂-痛苦計算與集體/人類學/社會過程、不斷變化的習慣和行為、路徑依
賴機構
• 對其他思想流派的批評
• 分類學與進化生物學
• 牛頓力學與進化生物學模型
進一步的想法
• 制度在解釋經濟現象方面在多大程度上重要?
• 兩人都對進化生物學著迷,凡勃倫和馬歇爾之間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 Veblen 賺錢和賺錢有什麼區別?有沒有可能通過生產更少的商品來賺更多
的錢?
• 比較凡勃倫和馬克思關於階級衝突的思想。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1883–1946)
• 英語;在馬歇爾和庇古的指導下在劍橋接受教育;約翰·內維爾·凱恩斯的兒
子;印度辦事處和財政部的公務員;國王學院院士;英國政府的經濟和政治顧
問;編輯《經濟雜誌》,1911-45 年
• 復興了瑪律薩斯的有效需求思想;二戰後宣導建立國際貨幣權威機構
• 《概率論》(1909);和平的經濟後果 (1919);《貨幣論》(1930);《就
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 年)4 資料來源: 《獨立報》
凱恩斯學派的靈魂
一. 人類是非理性的動物
二. 宏觀經濟重點:關注總量
三. 需求導向:關注有效需求
四. 經濟失衡
五. 工資和價格剛性
六. 政府為實現充分就業、物價穩定和經濟增長而採取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

一般理論
• 閱讀要點(第三章):
一. 對工作力的需求是由對消費和投資商品的需求決定的。
二. 國民收入=國家支出,即 Y = C + I。
三. “基本生理定律”:邊際消費傾向(MPC)
四. 大蕭條的機制:在 C 的變化→人們的流動性偏好下對貨幣的高需求;預期
獲利率和利率的低預期率和利率→I 的變化。
• 核心資訊:價格和工資機制的運作方式不會導致充分就業。
• “......它的主要目的是處理理論上的困難問題,其次才是將這一理論應用於
實踐。
• 閱讀要點(第二章):
一. 勞動力市場方程的“經典”假設:(1) w = MPL, (2) w = 任何就業水
平上勞動力的邊際效用
二. 勞動力的供給取決於實際 w 和名義 w。
三. 工資指數:名義 w 向下不靈活。
• 金錢錯覺:人們的反應是貨幣規模,而不是實際價值。
• 工資剛性是延遲對市場均衡(古典學派)或均衡現象(凱恩斯)的正常調
整的特徵
• 凱恩斯主義消費函數:MPC 介於 0 和 1 之間。
• 投資需求是利率的遞減函數(費舍爾) ,但凱恩斯更關注不確定性和預期。
• y = c + i -> s = y − c -> s = i。在蕭條中,對 C 和 I 的需求 ↓、Y ↓、對工
作力的需求 ↓、工資剛性、失業 ↑。
• 過渡機制:乘數(Richard Kahn,1931)-> I ↑, Y ↑, C ↑(乘以
MPC),工作力需求↑,就業↑。
• 對貨幣的需求(馬歇爾 的 k)是由利率(投資目的)和實際收入(用於投
機目的的流動資產)決定的,>但在凱恩斯的理論中,後者並不穩定。
• 根據流動性偏好,利率↑,貨幣需求↓。因此,如果貨幣供應量↑,利率
↓, I ↑
• 然而,當(1)I 對利率相對不敏感,以及(2)利率有下限(流動性陷
阱)時,不建議進行貨幣擴張。
凱恩斯主義穩定政策
• 增加公共支出以抵消投資不足
• 降低稅收以刺激私人消費
• 經典的“排擠”效應
• 這意味著投資社會化程度的提高,以抵消資本回報率的下降
• 凱恩斯是社會主義者嗎?"...除了中央控制的必要性,以在消費傾向和投資
誘因之間實現調整之外,沒有比以前更多的理由使經濟生活社會化......”
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 “這是一本寫得不好的書,組織得很差;任何外行人被作者
以前的名聲所迷惑,買了這本書,被騙走了他的五先令......
它傲慢自大,脾氣暴躁,善於爭論,在承認時並不過分慷
慨。它在母馬的巢穴和混亂中比比皆是......簡而言之,這是
一部天才的作品「(保羅·薩繆爾森)
• J. R. Hicks,「凱恩斯先生和」經典“(1937 年)和 F.莫迪
利亞尼”流動性偏好和利息和貨幣理論“(1944 年); 兩
個等式:(1)投資=計劃儲蓄; I (i) = S(Y) 和 (2)
貨幣需求 = 貨幣供應量; L( i,Y ), = M
• 漢森: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凱恩斯”;凱恩斯指南(1953);以開發 ISLM 模
型(Hicks-Hansen 綜合)而聞名
• 薩繆爾森: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經濟分析基礎》(1947 年);《經濟學:入
門分析》(1948 年),2009 年第十九版;1970 年諾貝爾獎;保羅·薩繆爾森
(Paul Samuelson,1915-2009)
,阿爾文·漢森(Alvin Hansen,1887-
1975),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 薩繆爾森的 45 度圖
Y∗:Y 的平衡; Yf:充分就業下 Y 的均衡; Y = f(C)
(MPC < 1)
• 假設:(1)投資的外生需求,(2)利率對投資和消費
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3)垂直 IS 曲線
• 希克斯-漢森和薩繆爾森模型中沒有勞動力市場分析
凱恩斯主義革命
• 凱恩斯革命是庫恩革命嗎?
一. 舊範式:古典/新古典經濟學
二. 大蕭條后的危機
三. 宏觀經濟關係的新範式轉變
四. 新常態科學與教科書新範例
-> 凱恩斯主義範式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新方式嗎?
-> 古典經濟學與凱恩斯不相容嗎?
凱恩斯-哈耶克之爭
• F.A.哈耶克,《價格與生產》,1931 年。
• 銀行信貸的不穩定是商業週期的原因
• 解釋資本品生產中非同尋常變化的理論。
• 環形交叉路口生產的理念
• 資本貨物的“過度投資”
• 金錢在帶來週期和週期性地造成真正的失調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15 凱
恩斯-哈耶克之爭
• J.M.凱恩斯,《貨幣論》,1930 年。
• 從過度投資理論來看,當我 > S →通貨膨脹時。
• 投資作為「未消費產出的價值”
• 可用 (C) 與無法用 (I) 輸出
• 物價水準、儲蓄與投資的關係
• 斯德哥爾摩學派:事前(“預期”)和事後(“實現”)表現之間的區別
• 為什麼凱恩斯經常被拿來和哈耶克相提並論?
• 關於凱恩斯《貨幣論》(1930 年)中利率作用的辯論;凱恩斯對哈耶克《價
格與生產》的評論(1931 年);哈耶克的利潤、利息和投資 (1939)
• 哈耶克談危機:「但是,企業家確實會犯錯誤這一事實很難被視為對危機的
充分解釋。只有當我們能夠證明為什麼企業家都應該同時在同一個方向上
犯錯誤時,導致全面損失的錯誤處置才會出現......他們都可能同樣被遵循通
常被證明是可靠的指南或癥狀所誤導”

凱恩斯與哈耶克的對比
• 人類是不完美的,受制於動物精神。
• 樂觀與悲觀
• 消除就業與防止通貨膨脹
• 促進正確的投資與促進錯誤的投資
• 促進經濟增長與防止經濟波動
• 財政政策與穩定貨幣政策
• 蔣王論戰:蔣碩傑(1918–93)vs. 王作榮(1919–2013
蔣王論戰
• 1981-2:哈耶克與凱恩斯?
• 王:低利率、增加貨幣供給
• 蔣:控制貨幣供給與利率
• 「假使有人既不從事生產或服務,又不肯 以適當之代價向人告貸,而私自
製造一 批貨幣,拿到市上來購買商品,那就等 於憑空將別人的生產成果攫
奪一份去了 一樣。 這不是和竊盜行為一樣麼?」(蔣 碩傑 ,1982) 19 蔣
碩傑(1918–93) 王作榮(1919–2013)
進一步發展
• 1940 年代後期的 AD-AS 模型
• 新凱恩斯學派(具有微觀經濟基礎的凱恩斯主義模式) :約瑟夫·斯蒂格利
茨(Joseph Stiglitz,1943-;2001 年諾貝爾獎)
、奧利弗·布蘭查德(1948 年
–)、喬治·阿克洛夫(1940 年–;2001 年諾貝爾獎) 、本·伯南克(1953
年–)、珍妮特·耶倫(1946 年–,...
• 弗萊明-蒙代爾模型:開放經濟中的 IS-LM 模型->國際收支平衡(BP)均

• 后凱恩斯學派:皮耶羅·斯拉法(“新李嘉圖主義者”,1898-1983)、尼
古拉斯·卡爾多(1908-1986)、瓊·羅賓遜(“左翼凱恩斯主義者”)
進一步的想法
• 通論的關鍵假設和主要組成部分是什麼?這與新古典經濟學有何不同?
• 凱恩斯所說的非自願失業是什麼意思?它與「摩擦性」失業和自願失業有
何不同?
• 凱恩斯如何將貨幣理論整合到就業和產出理論中?
• 宏觀經濟模型是如何從凱恩斯演變到新凱恩斯主義的?新凱恩斯主義理論
與凱恩斯的理論一致嗎?
• 《通論》在多大程度上是一場科學革命?

兩位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哲學家
• 卡爾·波普爾(1902-94):奧地利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開放社會及
其敵人》(1945);《科學發現的邏輯》 (1959);猜想與反駁 (1969)
• 伊姆雷·拉卡托斯(1922-74):匈牙利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證明與反
駁 (1976);《科學研究計劃方法》(MSRP,1978 年)
波普爾的證偽主義
• 劃界問題(邏輯實證主義):當一個理論可以被證據證實和歸納時,它就是
科學的。
• 物理學、馬克思、心理學和西方占星術
• 「我雙魚,為什麼天蠍要恨我?」 — 楊乃文 《證據》
• 波普爾的分界問題解:可以證偽的理論(科學)與涵蓋所有理論(偽科
學)
• 內容三:(1)科學理論只能證偽,不能證實;(2)科學理論包含可證偽性;
(3)更好的理論包含更高程度的可證偽性。4 波普爾的證偽主義
• 可證偽程度及經驗內容:(1)明天下雨或不下雨,(2)明天下雨或晴天,
(3)明天下雨,(4)明天下午下雨,(5)明天中午 12:30 下雨。
• 一個好的科學理論追求的是“真實性”,它包含著更高的“確鑿程度”。
• 波普爾的壞科學:(1)臨時假設(例如,ceteris paribus 條款);(2)概率陳

• 更好的理論的一些特徵:(1)簡單性,(2)普遍性,(3)精確性,
(4)新
穎的預測,(5)統一性
拉卡托斯的科研專案
• 拉卡托斯對波普爾和庫恩的批評:
一. 規範與實證科學哲學
二. 波普爾沒有考慮知識的非社會方面。
三. 庫恩的革命表明科學是一項非理性的事業。
-> 拉卡托斯: 理性 的正常科學有共同存在的家庭
• 「波普爾 1」作為天真的證偽主義,它駁斥 了一種理論
• 「波普爾 2」作為複雜的證偽主義 (MSRP),它駁斥 了一系列理論。
拉卡托斯的科研專案
• 研究計劃的內容:
一. 硬核:無可辯駁且不可調整的元素
二. 保護帶:可調節元件(例如,輔助假設、觀察假設和初始條件)
三. 積極啟發式:調整準則
四. 消極啟發式:硬核防禦
五. 問題轉移:理論/經驗,漸進/退化
• “異常之海”繼續挑戰整個研究計劃。
• 劃界問題的進展和退化
• 波普爾式的即時理性與拉卡托斯式的長期理性
• 臨時假設的定義:(1)防止理論漸進式問題轉移的修正, (2)防止經驗漸
進式問題轉移的修正,(3)與積極啟發式無關的“修補”修正
• 從托勒密到哥白尼:(1)硬核:完美天體,地心說(托勒密),只有恆星才
是完美天體(哥白尼);(2)新事實:金星 8 拉卡托斯科學研究計劃的階

• MSRP(Blaug,1975)的核心:“科學家是理性的,有充分的理由接受或
拒絕想法”。
• 保護帶:(1)科學家想檢驗他們的理論,但不要立即拋棄理論;(2)“科
學家評價的是程式,而不是理論”;(3)科學家對專案進行歷史評估,並
不斷修改其評估;(4)如果沒有其他選擇,科學家往往會保留一個程式
• 積極啟發式:(1)收集重要的理論;(2)闡明關鍵要素;(3)檢查測試理論
的努力,(4)追蹤異常和科學家的判斷,...
波普爾-庫恩-拉卡托斯概述
保護帶 硬核經驗證據 波普爾:證偽和丟棄 拉卡托斯:反駁和修改 庫恩:正常
科學或危機 拉卡托斯:問題轉移或硬核修正 新事實
同時,在經濟學方面......
• 米爾頓·弗裡德曼(Milton Friedman)的《實證經濟學方法論》(1953 年)
• 工具主義:「真正重要和重要的假設將被發現具有『假設』,這些假設是對
現實的極不準確的描述性表示,而且,一般來說, 理論越重要,假設就越
不切實際。
• 更好的經濟理論提供更準確的預測,但不能提供解釋和表述。
• 樹周圍的葉子示例
評價經濟理論
• 新古典主義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作為拉卡托斯 SRP(閱讀)
• 新古典綱領的核心:(1)理性的經濟計算,(2)恆定的品味, (3)決策的
獨立性,(4)完美的知識,(5)完美的確定性, (6)要素的完美流動性,...
• 積極啟發式:(1)將市場劃分為消費者和生產者;(2)明確市場結構,
(3)為行為假設創建理想的定義;(4)設定平等條件;(5)將問題轉化為
微積分,...
• 其他經濟學家的著作如何回應這一框架?哪些硬核旨在受到保護?12 評價
經濟理論
• 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核心:(1)消費傾向(基本心理定律), (2)流動性偏
好理論,(3)就業不足均衡,(4)資本邊際效率,...
• 保護帶:(1)消費函數,(2)乘數,(3)自主支出的概念,(4)對貨幣的
投機需求,...
• 正啟發式:(1)消費函數的統計估計, (2)乘數的統計估計,...
• 新事實:競爭性市場產生“就業不足均衡”的趨勢——>理論上的漸進式
問題轉移
• 庫恩革命?凱恩斯主義經濟學是一個理論上的進步,但並不是一個全新的
實踐建議。
• 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凱恩斯主義 SRP 的退化
• 邊際革命可能是英國的核心變化,也是歐洲大陸的漸進式問題轉移
• Latsis(1972)關於完全競爭理論:(1)硬核:利潤最大化、完全知識、決
策獨立性、完美市場;(2)防護帶:產品均勻、數量多、出入自由;(3)平
衡條件的分析以及比較靜力學...
進一步的想法
• 評估波普爾、庫恩和拉卡托斯提出的科學進步理論,並闡述您的偏好。
• 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弗裡德曼的工具主義?
• 馬克思及其追隨者所採用的「硬核」是什麼?奧地利學派和美國制度主義
者呢?
• 拉卡托斯 MSRP 可以應用於理解新古典經濟學的演變嗎?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