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郑板桥传》

作业PG40、41&42
郑燮(1693—1765)
❑ 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 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 “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
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
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 著有《板桥全集》
扬州八怪
❑ 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江苏扬州画坛的
革新派画家总称,即“扬州画派”
❑ “怪”:主张重创新、抒个性,表现出对现
实的关注,这种个性化、主体化和世俗
化的特征
❑ 以泼墨写意花鸟画为主,诗、书、画、印
融会贯通,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
背景介绍
❑ 清代知名画家郑板桥先生,任潍
县县官时,恰逢大荒,百姓饿至
欲人吃人地步。郑县令下令开仓
济民,缓解了当时的饥荒。公众
感恩戴德,称他清正廉明,爱民
如子,一时传为佳话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
长。 擅长
郑燮,号是板桥先生,清朝乾隆元年科举中进士
,擅长画竹和兰花。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他曾经在山东范县作知县时,爱护百姓就像爱
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别人送
家 的东西 桌子 公文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huì lù dú
他拒绝别人的馈赠和贿赂,处理政务勤敏,
公文案卷不积压。
的 就 至于 县官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公事之余就和文人们喝酒咏诗,甚至有人都忘记他是
县官了。
调任 遇到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wéi
后来调任到潍县作官,碰上饥荒之年,百姓饥饿得吃人。
用钱粮或其他
实物救济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粮仓 有人
郑燮打开官家的粮仓救济百姓,有人劝阻他,
怎么 救活
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 活乎?
他说:“都到什么时候了,等辗转向上级请示
报告,百姓怎么活命?
责备 担当责任
上有谴, 我任之。”
上级有什么谴责,由我来承担责任。”
给予 救活 上级长官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上宪嘉其能。
表扬
于是拿出粮食赈济灾民,救活了上万的人。上级长官
也表扬他有办事才干。
歉收,收成不好
秋又歉,捐廉代输, 把自己的养老钱替老百姓交赋税
到了秋季又歉收,他就拿出自己的养老钱替老百姓交
赋税。
卸任 全部
去之日,悉取券焚之。
他在去职离任的时候,把百姓的借据全都烧了。

生祠(活着的人立祠庙,进而祭祀)
潍人戴德,为立祠。
潍县人民对他感恩戴德,给他修建了生祠。
细致而
性格 详尽 妥当
燮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 周。
郑燮有超越常人的才能,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对于
老百姓的事情却处理妥当。
卸任 对乡里老年人的尊称
每去任之日, 父老沿途送之。
每次他离任的时候,百姓都沿路相送。
郑板桥的形象
❑ 反映出郑板桥是一个有才、关心
百姓、爱民如子、平易近人、受民
爱戴、敢于负责、清正廉明、才识
渊博、谦虚、处理公务果断的良

感谢聆听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