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國立臺南第⼆⾼級中學⽣物實驗報告 30527劉信謙

前⾔
⽇前在⼀堂選修課名叫:理科媽媽中有做到⼀個有趣的實驗名叫「醬料盒炸彈」。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就是細胞中具有過氧化氫酶
遇到過氧化氫就會將其氧化為⽔與氧氣,⽽過多的氧氣產出終始醬料盒蓋承受不住氣壓彈開,有炸彈的效果,當然當天只是概略測
量時間及作⽤量,⽽本次實驗就是要精確的探討⾺鈴薯、雙氧⽔、及各因素會導致爆炸時間有什麼樣的關聯。

⼀、研究題⽬:
探討⾺鈴薯泥的公克重與雙氧⽔濃度的關係

⼆、研究材料: 三、研究數據:
量筒、研缽、湯匙、⾺鈴薯適量、⼑⼦各兩個。
,砧板、⼤⼩燒杯、培養⽫兩到三個、醬料盒、電⼦秤。

三、研究設計:
經過多次的前測我們⼤致得出預期結果:定量的⾺鈴薯
泥克數,隨著雙氧⽔濃度提升,其爆炸時間應越來越短。
所以我們的實驗設計是採兩種克數分別1克及3克,在三種
不同濃度(固定10ml的雙氧⽔分別加入0ml、10ml、30ml
的⽔)的雙氧⽔中,與我們預期的結果有什麼差別。

四、實驗數據:

五、實驗結果:
數據可知,並非完全與預期相符。經過數次的反覆測試仍舊無法達到我們對濃度越⾼反應時間就越短的預期。經過討論推測有兩
種可能性:其⼀是加入⽔的過氧化氫本⾝會開始反應產⽣氣體,產出氣體不完全是⾺鈴薯反應的氣體。其⼆是加入⽔後可讓接觸⾯
積增加,進⽽使反應速率加快,造成與預期不符的結果。

六、⼼得與反思
經過這次實驗我增長的不是課外知識,⽽是對於基礎實驗操作的熟練度。因為本次實驗需要⼤量的數據,有雙靈巧的雙⼿與活⽤
的頭腦⾄關重要。如何在有限的⼀節課中做出最有價值的數據,我想在這次的實驗實作就可以很明顯的體現出來,希望藉由這次實
作讓我對於之後分組實驗上有實質上的幫助、對於問題有邏輯推理、冷靜解決的能⼒。也能在往後的科系實習有莫⼤的加分。

參考資料:理科媽媽之醬料盒炸彈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