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0

王荣国 ( WONG WENG KUOK )

yb67212@umac.mo
通识课程、宪法与基本法课程……

1、课程简介:课次(9+1)
2、签到与考试资格
3、考试
(1)考试方式:暂定上机考试
(2)考试形式:开卷,纸质参考资料、PPT讲义
(3)考试题型:选择题(70%)+论述题(30%)
(4)考试语言:中文
4.鼓励提问
第一部分 中国宪法
提问:为什么出现宪法这一事情?
一切生活都是解决问题——波普尔
这涉及到对宪法问题得以认识。
宪法是对充满苦难的生活经验的批判和总结——杉原泰雄
 宪法前史:
1.从“自然状态”到“共同生活”:法与宪法的必要性
2.希腊时期: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3.罗马时期
4.constitution的生物术语构词
5.“宪法”的普及
 它一以贯之地调整着一个国家是如何建构起来与运转的。
宪法所处理之问题的全面性与深刻性:
 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例如服兵役义务,《血战钢锯岭》)

国家机关与公民的关系(例如拆迁)
甚至公民之间的关系(如美国蛋糕案、四川饭馆案)
人从何处起算?这是一个宪法问题
2000年8月8日,一位马耳他孕妇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生下了她的连体女婴(Conjoined
twins,或者Siamese Twins)。姐姐体内有一套健全的心、肝和肺,而妹妹的这些器
官却没有生理功能,甚至连大脑都没有发育完全,全部依赖姐姐的器官维系生命。
“如果她出生时是独体的,她将无法存活,(我们)将不得不放弃救济。这样,她也
将在出生后不久死亡。如今她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有一条共用的动脉使得她的姐
姐,体质相对比较强壮的姐姐能够同时为她们俩供应存活所需的含氧的血液。”圣玛
丽医院的产科医生在诊断书上写道:如果不施行分离手术的话,那么姐姐的器官将很
难承受日益增大的压力而将日趋衰竭,直至死亡。因此,这对小生命最多只能活3至6
个月。就算奇迹发生的话,也绝对不可能长大成人。因此,医生建议对其施行分离手
术,这样至少可以使其中一个婴儿存活下来。但婴儿的父母是虔诚的罗马天主教徒,
他们固执地认为医生无权提前剥夺她们中任何一个的宝贵生命;
另外,他们还担心,即使手术取得成功,其中的一个存活了下来,但一旦他们回到马
耳他,他的女儿将会被拒绝洗礼,同时,他们也得不到当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因此,
婴儿的父母,尤其是婴儿的父亲反对为这对连体婴儿施行分离手术。为了克服婴儿父
母的障碍,负责这对连体婴儿医护工作的医生向初等法院提起了诉讼,该院的判决许
可医生为这对连体对婴儿实施分离手术。婴儿的父母不服,于是又向中等法院上诉。
上诉法院由三名法官组成合议庭,他们用了六天听取婴儿父母的申辩、威斯敏斯特
(Westminster)罗马天主教红衣主教Cormac Murphy-O''Connor的书面报告以及医院方
面有关手术可行性的报告。其中Cormac Murphy-O'' Connor红衣主教强烈地反对为婴
儿实施分离手术并给出了相应的理由。然而最后,最高上诉法院法官还是维持了初等
法院法官的判决,虽然他们对判决的法律依据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歧。与此同时,上
诉法院准许婴儿的父母向上议院提起上诉。而上议院也作了准备,甚至一反常规,准
备将以往由5名法官审理增加至7名以迎接这个棘手的案件。但连体婴儿的父母最后放
弃上诉。
2000年11月6日,在英国曼彻斯特郡,一群外科医生为该连体婴儿做了分离手术。手
术后不到20小时,妹妹死亡;但她的姐姐活了下来,而且发育良好;且各方面都表
明她非常有可能像健康人一样继续生存下去,尽管她还得做一些消化系统方面的手
术。
克隆人与宪法

 克隆≠克隆人
 克隆羊“多莉”
 生殖性克隆 ≠治疗性克隆
 2001年11月29日,卫生部 “四不”表态:“在任何情况、任何场合、任
何条件下,都不赞扬、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生殖性克隆人的试
验”。
 问题:为何说“No!”?谁来说“No!”?
 公民在年老或者丧失劳动
能力的情况下,有获得国
家物质帮助的权利。在你
最无助的时候,宪法依然
对你不离不弃。
 她从每个人生命的开始,一直伴
随你走完整地走完人生旅程。她
是你最忠实的伴侣!
 宪法是一种信仰!
 1.宪法规范什么?
 示例一:学生会(章程与运作)
 示例二:公司企业(营利与分配)
 示例三:一个家(夫妻、长辈、晚辈;团结与致富)
 示例四:国家(古代、中世纪、近现代民族国家;内部与外部)

 共同之处:组织与成员
 2.宪法是“法”

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 (1)社会形成与国家制定(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与有意识的作为)
 (2)不确定性与确定性(让座上的公婆各有理与白纸黑字)
 (3)自觉遵守与国家强制(I don’t care与You must care)
 3.宪法是“宪”法
 憲、CONSTITUTION、CONSTITUTIO、Πολιτεία(拉丁文为
politeia)

 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
 (1)地位不同:根本法,谁产生谁
 (2)内容不同:国家根本性的问题,组织规范与权利规范
 示例1:国家结构制度(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单一制
 示例2:国家管理制度(管理机关之间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
 示例3:公民权利规范——财产权与表达自由
 (3)效力不同:最高法(解决谁服从谁的问题)

 我国宪法序言
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
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第五条第三款: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
触。
 制定主体与程序:宪法起草委员会;制宪机关2/3或3/4以上的多数
通过
 修改主体与程序:为何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议者与2/3通过
 第六十四条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
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
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
过。

 解释主体与程序:为何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是否合宪
 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 (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 (一)宪法的产生

 1.中国古代有“宪法”二字
 “宪”与“宪法”
 “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
 2.近代意义的宪法从西方传来(西方宪法史简述)
 英国(1215-1628-1688;金、明、清)、美国(1776-1787;清)
 法国(1789-1791;清)、日本(1890;清)
西方宪法史

第一组英美:英国与美国的宪法史

第二组欧陆:法德日俄的宪法史

历史的意义:掌握这部分,才能理解接下来的宪法其他的内容,才能在时
间和空间上准确定位。
1.清末宪法
 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洋务运动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 1887年《中葡会议草约》与《中葡北京条约》,等近二百个条约
 澳门:葡国人上岸1553;1608明《条议制澳十则》;1749清《澳夷善后事
宜条议》;)1840年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又乘清政府战败之机,相继侵占
了澳门南面的凼仔岛和路环岛。1887年,当时的葡萄牙政府迫使清政府先后
签订了《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北京条约》,规定“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
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它处无异”。此后,葡一直占领澳门并把澳门划为葡领土。
 1895年甲午战争后的戊戌变法——《钦定宪法大纲》
 清政府倾三十年国家财力营建的北洋海军,一度号称“亚洲第一”,甚至
世界第六或第八,全军覆灭
 中日马关条约(两亿两白银(3年国家财政)与台湾岛)
 戊戌变法1898,维新派被镇压,革命派同盟会1905年-1911年,武
装起义
 清朝应对:派人考察与预备立宪
 考察团遍访日、美、英、法、比、德、奥、丹麦、瑞典、挪威十国。
 在美国的考察路线纪录如下,其风尘仆仆可见一斑:檀香山——旧金山——芝
加哥——华盛顿——纽约——费城——爱米亚——波士顿——楼兰——西雅
图——落基山——新坡(圣保罗)——安亚巴——奈亚葛拉(尼亚加拉)。
 主要进行了以下活动:
 一是参观考察。主要参观议院,考察议会制度。考察团参观了17处议院,重
点是美、英、德、意等国议会。
 二是拜访宪政名家。在美国,他们请议员到寓所演讲华盛顿的地方自治章程;
在德国,戴鸿慈聆听了德皇的讲话;在俄国,他们拜会了俄国前首相维特。
 三是搜集政治类图书和资料。 考察团带回了大量宪法、财政、学堂、军政等
方面的材料。回京后分门别类编撰了大量书籍。这些书籍的内容,上议国家宪
法、下议地方自治,远述古代罗马法律、近述现实三权分立制度。

 1906年下令预备立宪,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9年内正式立宪
“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 《钦定宪法大纲》并非有实际效力的宪法,而是九年期“预备立宪”的纲要。是
中国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 以德、日君主制为主要参考,极力维护君主权力,体现了封建主义色彩。在某
种程度上体现了清政府变法自强的努力,也体现了宪政精神对封建主义的冲击。

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 君主立宪制。十九信条是在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抛出的
“急切挽救之方”。

 学习西方的技术,模仿西方的制度,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但是
不成功。
1911辛亥革命成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为何临时?内容为何?
 南北议和,《中华民国约法》,帝制复辟
 1916军阀割据,1924北伐胜利,1927国共内战,1928北伐统一,
1931《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1937日本侵华,1945抗战胜利,双十协定;1946重庆和谈破裂,
国共内战,《中华民国宪法》

 动荡的社会秩序,尝试西方道路,仍然走不通。
1949共同纲领 1954宪法

1975宪法

1978宪法 79、80年两次修改

1982宪法 88、93、99、04、18年五次修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通过
 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核心;改革开放;允许个体和
中外合资经济
 法律方面:确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具有最高效力;
 设立特别行政区制度;
 五次修改内容:
 保护私营企业;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社
会保障制度;
 增加尊重和保障人权;增设国家监察机关等
总结:(1)中国宪法之路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
(2)教训:依宪治国的重要性。
(3)中国宪法的主线;
(4)与西方宪法之主线的不同。

1.中国宪法目标:
站起来:共同纲领到1954年宪法
富起来:1982年宪法
强起来:2018年宪法修改

2.西方宪法目标:
实现政治共同体

· 不同的时代背景产生了不同的宪法,宪法承载着国家的任务,始终追求民
族复兴,富民强国的目标。
· 逐步建立起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第四章 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二.基本人权原则
三.法治原则
四.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
五.单一制
六.民主集中制
 (一)人民主权原则的界定
 人民主权原则又称为 “ 原 则,是指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主权在民 ”
为人民所有,来源于人民。
 从平民政治(democracia)、从君权神授——到人民主权
 1、主权概念,16世纪布丹;人民主权,17、18世纪,卢梭《社会契约论》
 2、主权两方面:所有者与行使者(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

 (二)布丹与卢梭的相关论述(思想史)
 布丹关于主权的论述
 卢梭关于人民主权的论述


 布丹认为主权是在臣民之上,不受法律节制的最高权力。主权
拥有者,除了上帝的旨意和自然法之外,任何人的法律都可不必遵守,
因为法律是由主权所创造的。主权拥有者不必然是君主,也可能是国
会。主权包含了有设立官署和规定其职务的权力;立法和废法的权力;
宣战与媾和的权力;接受请愿的权力;生杀之权力等。
主权的六大特点:
(一)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supremacy);
(二)主权具有不受限制性(unlimitation);
(三)主权的永久性(perpetuality);
(四)主权具有普遍性(universality);
(五)主权的不可分割性(undivisibility);
(六)主权的不可让予性(inalienability)。
“分析综合的方法(“击碎方法”)
我设想,人类曾达到过这样一种境地,当时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
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
力量。于是,那种原始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并且人类如果不改变其生存
方式,就会消灭。然而,人类既不能产生新的力量,而只能是结合并运用
已有的力量;所以人类便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自存,除非是集合起来形成一
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由一个唯一的动力把它们发动起来,
并使它们共同协作。
这些条款无疑地也可以全部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每个
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
结合的行为包含着一项公众与个人之间的相互规约;每个
个人在可以说是与自己缔约时,都被两重关系所制约着:即对
于个人,他就是主权者的一个成员;而对于主权者,他就是国
家的一个成员。
主权者既然只能由组成主权者的各个人所构成,所以主权者就
没有、而且也不能有与他们的利益相反的任何利益;因此,主权权
力就无需对于臣民提供任何保证,因为共同体不可能想要损害它的
全体成员;而且我们以后还可以看到,共同体也不可能损害任何个
别的人。
1.宪法明确确认人民主权原则

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虽然没有出现“人民主权”的概念,
但人民主权原则的含义已经非常明确。
(“专政”?人民是相对于敌人的政治概念;敌人是妨碍社会进步发展的人,
属于被革命者)
2.宪法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实现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

第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
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3条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
人民监督。……

 第48条 “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受选民和原选举单位的监督。
选民或者选举单位都有权罢免自己选出的代表。”
 第49条 对于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五十人以上联名,对于
乡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原选区选民三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县级的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罢免要求
 第50条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主席团或者十
分之一以上代表联名,可以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
大会代表的罢免案。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组成人员联名,可以向
常务委员会提出对由该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罢免
案。罢免案应当写明罢免理由。
与西方制度的异同

“Sofia之忧”
(1)相同:权力分立(洛克《政府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2)不同:分权后,权力之间的制衡关系不同
英国:议行合一,议会选内阁,内阁向议会负责;日本、意大利亦然
美国:三权分立,国会与总统独立
法国:半总统半议会制,权力中心为行政机关(总统有权主持内阁会议,
要求议会重新审议其通过的法律等)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人大监督国务院和法院、检察院
3、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 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平等权;政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集会、
游行、示威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生命权;住宅权;
通信自由);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社会保障
权);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权;文化权利);监督权与请求权;
特定主体的权利(妇女;儿童;残疾人;华侨、归侨和侨眷)。

 民主的条件:合法、合宪
(一)人权的概念及起源
人权是人之为人的权利,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自由或资格。人权最
初是从道德权利中发展起来的,人权作为道德权利,具有超国家性
与超实定法的性质。

 自然权利学说(思想史)(源于反宗教)
 法国1793年《人权宣言》(制度史)
 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
 天赋人权,一译“自然权利”,基本精神是强调人具有与生俱来的
权利,这些权利是人生而有之的,不是别人赋予的,因此绝不应该
被剥夺。
 较系统的天赋人权理论可以追溯到荷兰哲学家格劳休斯(1583-
1645),他提出“自然权利乃是正当理性的命令。”他的追随者斯
宾诺莎(1632-1677)提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权利。这些观
念被英国的政治经济学者霍布斯(1588-1679)和洛克(1632-
1704)继承和发扬。前者指出:“自然权利就是每个人按照自己所
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天性的自由”;后者则对人类
的自然状态、自然权利和自然法做了论证。





国民议会在主宰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
公民的权利: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
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
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
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第七条 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
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凡动议、发布、执行或令人执行专
断命令者应受处罚;但根据法律而被传唤或被扣押的公民应当立即
服从;抗拒则构成犯罪。

第八条 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
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处
罚任何人。
第九条 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即使认
为必须予以逮捕,但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应受
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第十条 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
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
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
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第十六条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
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
产不得受到剥夺。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
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们
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
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
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
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
当权力,则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
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
建立新的政府。这新的政府,必须是建立在这样的原则的基础上,
并且是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组织它的权力机关,庶几就人民看来那是
最能够促进他们的安全和幸福的。
1.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第二章)
2.2004年宪法第24条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经过一个
认识的过程: 82年宪法没有规定)
3.宪法与国际人权条约
已批准加入了26项国际人权公约如《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公约》《消除
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虽然经转化
才能适用,但亦是对人权的保障力度加大
 东莞警方绳牵卖淫女游街
 基本人权原则要求直接受害者有权向法院请求司法救济。
 基本人权原则要求国家要致力于建立和维持一种使每个人的权
利得到尊重的法律秩序。
1.要求国家机关的设置要以保障人权为目的。
2.要求国家机关的行为要以保障人权为出发点。
人权的实现条件:以物质、精神道德和法律的条件为保障

物质成本(仓廪实而知礼节)
道德水平(知耻而后勇)
法治(无规矩不成方圆)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
他一切更是奴隶。”——卢梭《社会契约论》

尊重别人的人权,才能更好的保证自己的人权
个人、集体、国家三者要结合
1.用什么方式治理国家:人治VS法治
西方理论基础:性本恶;《理想国》——《法律篇》
中国理论基础:性本善;包青天……
2.法制统一
一个国家,四个法域
3.宪法权威
合宪性审查制度
4.法治原则在我国宪法的体现

“文革”的教训
(1)宪法序言最后一段
(2)第5条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
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一)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的含义
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还需要国家权
力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下,基于人性和国家权力的特性,宪法
中必须设计各种制度和方法以控制国家权力的范围和行使,避免其滥
用,保障公民权利。
(二)洛克与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权力需要制约
“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副班长受贿案”
2.洛克《政府论(下篇)》
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 洛克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

 立法权:享有权利来指导如何运用国家的力量以保障这个社会及其成员的权
力。
 执行权:负责执行被制定和继续有效的法律,这一权力是经常存在的权力。
 对外权:包括战争与和平、联合与联盟以及同国外的一切人士和社会进行一
切事物的权力。
 如果司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之手或同一机构之中,就不会有
自由存在。因为人们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强制执
行这些法律。
 如果司法权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同样也就不复存在了。如
果司法权与立法权合并。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则将任人宰割,因为法官
就有压制别人的权力。
 如果同一个人或者由显要人物、贵族和平民组成的同样的机构行使以
上所说的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后果则不堪设想。
(三)分权制度的三种类型

英国型:议会内阁制
美国型:总统制
法国型:半总统制半议会制

美国分权制衡的基本关系图
1、立法权;2、钱袋权;3、 1、立法权;2、任命批准权;3、弹
任命批准权;4、弹劾权;5、 劾权;
调查权

1、立法倡议权;2、 违宪审查权
立法否决权

总统

法官提名权 1、违宪审查权;2、弹劾权
(四)权力制约与监督原则在我国宪法中的体现

1.人民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人民代表)
(1)产生、监督与汇报
第三条……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
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人民监督人民代表
2.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监督(申诉建议)
3.国家机关之间的制约;宪法第135条
4.国家机关自上而下的监督
(一)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制度
1.单一制(Unitary system)含义)
单一制:先有国家整体后有地方;一部宪法;中央授权给地方
Unitary System - Central government has authority over all of its
political subdivisions. Local and state governments derive all
authority from a strong national government
公元前11到前6世纪《诗经·小雅》: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
非王臣
约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00年《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
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宪法第三条第四款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
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法国亦为典型的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
 联邦制(Federation):先有地方后有国家整体;两部宪法;地方转让
权利给联邦;分权
Political authority is divided between a national, or federal,
government, and its political subdivisions. In this system,
national and state governments each have defined powers
1775年起开始担任临时政府的大陆会议提出各州建立自己的政府与宪法。
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独立宣言》:“这些联合的殖民地是而且有权成
为自由和独立的国家”
1777年《邦联条例》除由邦联议会通过的决议之外,各州均保留其主权、
自由、独立以及所有的司法权、权利、权力。
1787年宪法第10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
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示例:美国、德国、俄国……
 俄罗斯宪法

 第五条
1.俄罗斯联邦由共和国、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治州、自治区——
俄罗斯联邦的平等主体组成。
2.共和国(国家)拥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边疆区、州、联邦直辖市、自
治州、自治区拥有自己的规章和法律。
3.俄罗斯联邦的联邦结构建立在它的国家完整、国家权力体系统一、在
俄罗斯联邦国家权力机关和俄罗斯联邦主体的国家权力机关之间划分管辖对象
和职权、俄罗斯联邦各民族平等与自决的基础上。
4.在同联邦国家权力机关的相互关系方面,俄罗斯联邦所有主体平等。

 德国亦然,类似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从中世纪到普鲁士
 单一制国家处理的问题:一个统一的国家,如何有统一的治理(胚
胎发育成人)。
 联邦制国家处理的问题:数个单独的国家,如何形成一个更强大的
国家(拼装机器人)。

 不同之处包括:授权与分权;灵活程度(疆界、少数民族、经济制
度如特区、自贸区);等等。
2.我国单一制形式的三种模式(2019-01-18)

(1)中央与普通行政区域关系,最普遍、最早出现
(2)中央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关系,增加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3)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关系,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国家统一问题,高度自治权
(4)台湾模式?
《宪法》第3条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
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 3.历史形成

 历史形成: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统一(秦帝国地图)
 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平衡;整体考虑等
 (1)地方同一性高,在地理、经济、民族以及宗教文化等方面成分单一,
如日本、泰国;即使在这些方面存在多元性,但各民族、宗教社会共同体之间
关系融洽,也会形成单一制,如中国、英国、法国
 (2)在地理条件上,疆域是影响的因素,联系较为松散的,如群岛国家马
来西亚就是联邦制;疆界内能够推进顺畅的交流,一般为单一制。
 (3)在历史传统上,一般在传统上实行集权制的国家倾向于建立单一制,
而殖民地国家因为受到外力影响发生社会内部共同体之间的分割和聚合,则会
建立其联邦制国家,如印度、美国。
 4.我国单一制的评价

现实有效处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权力关系
Examples: Great Britain, France, Japan, China, Iran; 193 UN
member states 165 have unitary systems
(1)凝聚力与包容性;
(2)统一领导与地方主动;
(3)“苏联之殇”

 总结一下:(1)国家中央治理需要而划分地方行政区域;(2)地方
权力来源于中央,无独立性
1.民主集中制思想的产生与实行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欧洲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变为机器大工
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使经济危机出现,
工人等没有生产资料的阶层生活困顿,要求社会改变。

19世纪30、40年代英、法、德国工人阶层展开政治运动,建立政党,以寻找
在政治上有代言人。当时的工人团体往往实行绝对的集中制,民主成分很少。
 1847年之后,马克思理论哲学改造该等团体,例如规定“工人团体的领
导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任期一年,可随时罢免,成员都有选举权、被选举权
等,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等”。如恩格斯所言,“这样就堵住了任何要求独裁
的密谋者的道路”。在民主的基础上,马克思理论哲学也强调集中的原则,
“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
个攻击点上”,比如说,“在团体内部有纪律要求,在上下级关系上,规定下
级组织按章程规定独立负责进行活动,但必须向上级直至中央汇报工作”,
“达成决议后,成员必须服从”,等等。

 这样的思想亦指导俄国的工人运动,直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22年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然而,其经历了极度的集中、极度
的民主后,民主集中制所代表的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的思想不复存在,
苏联1991年解体。
 2.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阶段。

 邓小平认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到
1935年遵义会议前,这一阶段党内生活总的来说是不正常的,党的领袖如陈独
秀、王明、张国焘等人都是搞家长制的,上下级关系偏向于过度集中。第二阶
段,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56年党的“八大”,这个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一直
比较注意实行集体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党内民主生活比较正常。可惜这些好
传统没有坚持下来。第三阶段,从1956 年党的“八大”后到“文化大革命”
十年,党内生活逐渐不正常,民主集中制原则又一次遭到严重的破坏,家长制
严重。自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集中制原则经历了恢复和
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 3.中国宪法性文件

 民主集中制第一次写入宪法性文件《共同纲领》,第15条
中规定:“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其主要原则为:人
民代表大会向人民负责并报告工作。人民政府委员会向人民代
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
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
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地方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人
民政府。”这是“民主集中制”术语首次进人宪法文件。
 问题是什么样的集中:是少数大封建主或大资本家的专制的集中呢,还是以工
人阶级为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民主的集中呢?这两种集中制度,当然是完全不同
的两回事情。正如宪法草案中所规定的,我们在这里是把高度的集中和高度的
民主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政治制度有高度的集中,但是这种高度的集中是以
高度的民主为基础的。人民当自己还处在被压迫地位的时候,不可能把自己的
意志和力量充分地集中起来。中国人民在过去被人讥笑为‘一盘散沙’,就是
由于这个原因。革命使得人民的意志和力量集中起来了。而当人民已经得到解
放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以后,当然就要把自己的意志和力量充分地集中到国家
机构里去,使国家机构成为一个坚强的武器。人民的国家机构越是坚强,它就
越有能力保卫人民的利益,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保障社会主义的建设。

 1982年宪法第3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的原则”。
 4.总结:
 民主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有管理和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特性为:
平等性:地位、尊严、权利、义务、话语权、参与权、表决权等。
分散性:代表个人发表意见,而不受他人约束。
 多数性:真理还是往往在多数人手中,尽管不完全是。对此,协商
民主着实有其自身的价值。
 第七十五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
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 第七十六条第二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同原选举单位和人
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
务。
 集中即把分散的个体的对事物的认识集中在一起,形成多数人的倾向性认识,
其实也是民主的过程特性为:依附性,依附于民主;综合性,把意见综合、归
纳,使之成为群体的代表性意见。复杂性:包含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的认识水
平的限制,还受到各层次和环节组织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这决定了集中过程是
一个复杂的多维矛盾运动的过程。权威性:民主离开集体,“极端民主化”就
会滋生,所以能否集中是由社会政权组织中的“权威”机构实现的。

 体现: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民主集中制;中央国家机构层面的民主集中制;地
方国家机构层面的民主集中制。

 第一百一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
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
报告工作。全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
服从国务院。
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二、国家主席
 三、国务院
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 五、人民法院
 六、人民检察院
 七、地方国家机关
(一)性质与地位(三点)

1、全国人民的代表机关(代表理论:代表谁?)
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
宪法第2条第1、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

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
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58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行使国家立法权”。这些表明了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同时
也是最高国家立法机关。
全国人大代表的组成:
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军 特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人 别
代 行
表 政
大 区
会 选 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 委员 会


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 委员 会

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选 民
1、全国人大代表不超过3000人。

 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总数不超过3000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各选举单位
代表名额比例的分配。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全国人大
另行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
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
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数目的“又多”(代表发言机会少)“又少”(代表比例)

有人提出代表的专职问题:

2、宪法第60条:全国人大每届任期5年。届满两个月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
成下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如果遇到不能进行选举的非常情况,经全国人大常委
会全体组成人员2/3以上的多数通过,可推迟选举,延长任期。在非常情况结束
后一年内,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八二宪法新的规定,基于文革期
间人大名存实亡的问题)
3、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有一名代表。(是否农民出身的代表才能代表农民、A
民族身份的人才能代表A民族)
无常委会
 1.乡镇人大无人大常委会
 2.地方国家机关:双重从属制(上级政府与同级人大)
 3.区公所、行政公署属于派出机构,如今比较少
 4.法院系统四级
 5.检察院系统
 6.横向关系:实线/虚线,前者指领导,后者不领导。
 7.纵向关系:实线/虚线,前者指领导,后者不领导。
 8.影响司法独立的因素:(1)错案追究;(2)财政不独立
 9.“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习近平
(三)职权

1、修改宪法和监督宪法实施
2、立法权:制定“基本法律”
3、人事权:① 选举;② 决定(两者的区别)
4、监督权:
①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国务院、人大常委会、两院);
②询问和质询(T73)
③罢免(T63)
5、国家重大事务决定权
6、其他
第六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修改宪法(T64);
(二)监督宪法的实施(T67);
(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立法法)
(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由选举主席团
提名);
(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主席的实权
与虚权);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
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总理组阁);
(六)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
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七)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八)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所有由其选举或决定的人皆可由其罢免)
(九)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十)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公款用车、出国、吃喝
问题)
(十一)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体现全国
人大与常委会的关系)
(十二)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设置海南省、重庆市)
(十三)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港澳)
(十四)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T67/19)
(十五)应当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的其他职权(全国人大的最高性)。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
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议案,并根据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报告,决定批准将兴建长
江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
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
时机组织实施。对已发现的问题要继续研究,妥善解决。当时
出席会议的代表2633人。对这一个议案的表决结果是17
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
器。赞成票占多数,万里委员长宣布:议案通过。

这是第15项职权吗?不是。
 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可以制
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的决定
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 为了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工作的顺利进行,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对于有关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的问
题,必要时可以根据宪法,在同有关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的有关决定的基本原则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暂行的规定或者条例,颁布实
施,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经过实践检验,条件成熟时由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 彭真说:“这个决定可以由人大常委会作出,但是这是一件大事,宜由全国人
大作出”。

 这可能是第15项职权的例子。
第六十三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人员: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二)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
审计长、秘书长;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
(四)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五)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六)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六十四条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
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
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否决票数量变动图

工作报告属于政治责任。
 (四)全国人大常委会
1、性质: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2、组成: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T65
3、任期:
① 每届任期五年;
② 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超过两届。(意义: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
③ 不得担任其他机关的职务。T66(技术问题:比如,李鹏十年总理后担任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问题是先选委员长再选总理,所以在选举的当天,他身份兼
有,可以先辞职再担任。)

4、职权:①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②制定法律(“基 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律师法、侵权责任法,问题:难以区分;效力有差异吗?),修改法律(三点限
制),解释法律;③人事任免;④决定国家重大事务;⑤监督;⑥其他T67
1、性质:

宪法第5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
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58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组织简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委员长会议

各专门委员会 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民族委员会 ◆办公厅
◆法律委员会 ◆法制工作委员会
◆内务司法委员会 ◆预算工作委员会
◆财政经济委员会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
◆外事委员会 ◆专门委员会办事机构
◆华侨委员会
◆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2、组成: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
第六十五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委员长,
副委员长若干人,
秘书长,
委员若干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少数民族代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有权罢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
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3、任期

宪法第六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
期相同,它行使职权到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常务委员会为止。
 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4、职权
第六十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
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四)解释法律;(世界通例是谁适用谁解释)(我国的特殊性:立法机关的解释;
法院的立法性的司法解释)
(五)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
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
(六)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八)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
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
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十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和军
事法院院长(人大常委会独有的权力)
(十二)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
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人大常
委会独有的权力)
(十三)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
(十四)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经社文权利公约已通过;公民权利
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尚未通过)
(十五)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其他专门衔级制度
(十六)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十七)决定特赦(化解社会戾气,已特赦过7次)
(十八)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
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
(十九)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二十)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二十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5、委员长会议

 第六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主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的工作,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副委员长、秘书长协助
委员长工作。
 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第六十九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
作。
1、专门委员会(这是国际通例,议会为对应监督政府而设置)
 宪法第70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
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下,研究、
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
2、调查委员会
 宪法第71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的时候,
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并且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作出相应的决议。
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的时候,一切有关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都有义务向它
提供必要的材料。

 注意区分各专门委员会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机构与办事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组织简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委员长会议

各专门委员会 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民族委员会 ◆办公厅
◆法律委员会 ◆法制工作委员会 例如:有无外国护照
◆内务司法委员会 ◆预算工作委员会
◆财政经济委员会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
◆外事委员会 ◆专门委员会办事机构
◆华侨委员会
◆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 全国人大的运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 全国人大与常委会的立法权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2章
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监督法》(知悉即可)
 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其常委会的议事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议事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知悉即可)
 (六)全国人大代表

1、全国人大代表的工作T74:
①开会期间;②闭会期间
2、代表的保障T74-75(制度源自英国,国王不可到议会抓人,王在
议会中) 注意:
①发言和表决不受追究(言论免责权)
②逮捕的特殊程序(身份保障权)
问题:(1)常委会不许可如何处理?

3、停止执行代表职务和代表资格终止T77
4、全国人大代表的义务T76
1、提案权
宪法72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
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分别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2、质询权
宪法73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开会期间,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出对国
务院或者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受质询的机关必须负责答复。
3、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
宪法74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
事审判。
宪法75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
不受法律追究。
4、代表的义务
宪法76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必须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
国家秘密,并且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
的实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
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5、停止执行代表职务和代表资格终止
宪法第77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原选举
单位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本单位选出的代表。
(一)性质与地位:国家元首

(1)《尚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善哉,庶事康哉”
(2)元首类型:个体元首(美总统、英女王、卢森堡的大公等),集体元
首(瑞士的联邦委员会,而总统是轮任的;苏联的最高委员会主席团)
(3)中国国家元首制度:1)1949-1954,《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4
条,“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对外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内领导国家政
权”。这里的政府是大政府的概念(包括委员会、政务院、最高法院等),
有主席但不同。
(4)1954-1966,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我们的元首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家主席结合起来行使。我们的国
家元首是集体的国家元首”,54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对外代表……”
(二)职权:
注意2004年修宪对主席职权的扩大(T81增加“进行国事活动”)
虚:T80(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结合行使权力);
实:四身份合一(执政党总书记、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执政党中央军委
主席、国家主席)

 第八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
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 第八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
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
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示例一:特赦

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8月29日签署主席特赦令,根据十二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29日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特赦部分服刑
罪犯的决定,对四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
 一是参加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服刑罪犯。
 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参加过保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
整对外作战的服刑罪犯,但犯贪污受贿犯罪,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
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黑社会性质的
组织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的,有组织犯罪的主犯以及
累犯除外。
 三是年满七十五周岁、身体严重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服刑罪犯。
 四是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剩余刑
期在一年以下的服刑罪犯,但犯故意杀人、强奸等严重暴力性犯罪,恐怖
活动犯罪,贩卖毒品犯罪的除外。
示例二:授勋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
第五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根据各方面的建议,向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授予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的议案。……
第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第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向国
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授予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签发证书
示例三: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

2018年8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的决定任免下列驻外大使:
一、免去符华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吉布提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职务;
任命卓瑞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吉布提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
(三)国家主席权力变化

1、1954年宪法后,党、政、军最高领导权集中于毛泽东主席
2、1959年刘少奇当选国家主席,非为党与军的第一把手
3、1966年国家主席制度消失(1966-1982,文革期间,政权无法正常运
作,宪法修改,不设国家主席)
4、1982年起,李先念、杨尚昆先后担任国家主席,非为党与军的第一把手
(1982-,恢复国家主席的职位)
5、1993年,江泽民,党、政、军最高领导权
这一状态符合中国国情。
许崇德:《国家元首》,江苏人民出版社
(四)产生和任期T79:
1、由全国人大主席团提名,全国人大选举产生;
2、年满45周岁
3、任期5年。

(五)继任、补选和代理T84
(美国总统—副总统—众议院议长——国务卿—国防部长——各
部部长——各州州长)

(六)活动原则:
与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权力
(一)性质和地位T85

1、中央人民政府
2、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
3、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T86组织: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
秘书长
T87任期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二)国务院的领导体制T86\89:总理负责制
A、 国务院组成人员由总理提名;
B、 明确副总理和国务委员是协助总理工作的;
C、总理主持国务委员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D、 以国务院名义签发的文件都由总理签署
第86条……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三)国务院的职权T89
1、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命令;
2、提出议案的权力。
3、统一领导行政机关工作。
4、编制和执行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等
5、其他
(一)性质和地位

1、最高军事领导机关;
2、我国同时存在两个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
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3、T94从属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全国人大产生,对
全国人大负责。(但宪法未规定中央军委向全国人大做工作报告)
(二)组成和任期
1、由主席、副主席、委员组成
2、任期5年。(宪法没有对主席、副主席连续任职作出限制)(美国宪法为何起初无总
统任期限制:华盛顿确立了两届惯例;罗斯福是例外,之后宪法修正案)

(三)领导体制T93:主席负责制(军事性要求)

(四)组织形式:委员会制
(三湾改编:执政党指挥枪)
《 中共中央关于宪法修改草案规定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通知》》
1、地位:国家最高监察机关
2、职权:监察权(职务违法和职务犯
罪)
3、活动原则:独立行使监察权
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务院监察委员会

 1954年国务院监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主
管全国监察工作,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
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
 1993年监察部与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机关合署办公,机构
列入国务院序列,编制列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
 1989年起全国范围的检察院内部陆续成立“反贪污贿赂局”、“反渎职
侵权局”
 2007年9月13日国务院下设国家预防腐败局

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监察部并入新组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 不再保留监察部、国家预防腐败
局、检察院内部的反贪反渎部门。
 2018年《监察法》
 第三条 各级监察委员会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照本法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
(以下称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维护宪法
和法律的尊严。
 第四条 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
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 第十一条 监察委员会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
(一)对公职人员开展廉政教育,对其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以及道德操守情况进行
监督检查;
(二)对涉嫌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力寻租、利益输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费国家资财
等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进行调查;
(三)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法作出政务处分决定;对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领导人员进行问责;
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将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向监察对象所在单位提出监
察建议。
 第十二条 各级监察委员会可以向本级中国共产党机关、国家机关、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委
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和单位以及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国有企业等派驻或者派出监察机构、
监察专员。
 第十五条 监察机关对下列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监察:
 (一)中国共产党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机关、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级委员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和工商业
联合会机关的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
 (二)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国家机关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三)国有企业管理人员;
 (四)公办的教育、科研、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单位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 (五)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从事管理的人员;
 (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
 第四十五条 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依法作出如下处置:
 (一)对有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按照管理权限,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
员,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或者予以诫勉;
 (二)对违法的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政务处
分决定;
 (三)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按照管理权限对其直接作出问责决
定,或者向有权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问责建议;
 (四)对涉嫌职务犯罪的,监察机关经调查认为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制作起诉
意见书,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
 (五)对监察对象所在单位廉政建设和履行职责存在的问题等提出监察建议。
 第七章 对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监督
 第五十三条 各级监察委员会应当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 第五十四条 监察机关应当依法公开监察工作信息,接受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
 第五十五条 监察机关通过设立内部专门的监督机构等方式,加强对监察人员执行职务和遵守
法律情况的监督,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监察队伍。
(一)性质:国家的审判机关(T128-133)

(二)组织体系
人民法院组织简表

最高人民法 院

高级人民法 院

中级人民法 院 专门人民法 院

基层人民法 院

主要职能部门 ◆人民法 庭
◆立案庭
◆刑事审判庭
◆民 事审判庭
◆行政审判庭
◆审判监督庭
◆执行工作办公室(庭)等
(三)法院审判工作基本制度与原则

1、两审终审制;
2、合议制;
3、审判委员会制;
4、回避制度
5、独立审判;
6、法律适用平等;
7、公开审判;
(一)性质: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T134-138)

(二)组织体系
人民检察院组织简表

最高人民检察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

自治州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分院 专门人民检察院

县、市、市辖区人民检察院

在工矿区、农垦区、林区等区域设置的派出机构
主要职能部门
◆侦查监督厅(处、科)
◆公诉厅(处、科)
◆反贪污贿赂总局(局)
◆渎职侵权检察厅(处、科)
◆监所检察厅(处、科)
◆民事行政检察厅(处、科)
◆控告检察厅(处、科)
◆刑事申诉检察厅(处、科)
◆职务犯罪预防厅(处、科)等
(一)行政区划

我国普通地方包括省、直辖市、市辖区、县(旗、县级市)、乡
(民族乡、镇、苏木、民族苏木)。
23个省,4个直辖市,
2738个县级单位(包括市辖区、县级市、县、旗,不包括自治县
和自治旗)
39239个乡级单位(包括镇、乡、民族乡、苏木、民族苏木)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四)乡镇人大和人民政府
(五)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成(宪法第112条)
①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②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
2、自治机关的自治权(宪法第115——122条)
①制定自治条例和单性条例
②使用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
③财政自治
④公共事务的管理权
⑤组织公安部队
(六)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
1、特别行政区的政权体制
(1)行政主导
(2)司法独立
(3)行政与立法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
2、行政长官
3、特别行政区政府
4、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5、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
 第一百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 第一百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
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 第一百四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 国旗是象征一个主权国家的旗帜。它通过一定的式样、色彩和图案反映一
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
 国徽也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它常常表现一国的历史与传统,以及一国的
政治体制、民族精神和意识形态。国徽的图案、式样、使用以及象征意义。
 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它表现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 首都也称国都、首府。它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中央
国家机关和国家首脑所在地。
 国旗(2017年12月19日天津河西法院首例侮辱国旗罪,两年徒刑)
 国徽(侮辱国旗、国徽罪)
 国歌(侮辱国歌罪,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国家象征所代表的意义,关乎一国的尊严与凝聚力。
(撤侨、护照背后的国家文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