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0

新法速递之立法法

(讲义+笔记)

主讲教师:骆希
授课时间:2023.11.13

粉笔公考·官方微信
新法速递之立法法(讲义)

一、概述
(一)立法法的定位与历史沿革
1.立法法是规范立法活动的基本法律,是一部关于国家立法制度的重要法律。
从法律部门的角度看,立法法属于宪法相关法。
2.2000 年 3 月 15 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立法法被表决通过。2015
年 3 月 15 日进行了第一次修正,2023 年 3 月 13 日进行了第二次修正,于 2023
年 3 月 15 日施行。

(二)立法的指导思想和立法原则
1.立法指导思想
(1)立法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保障在法治轨道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立法应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
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立法应当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相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立法应当适应改革需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相统一,引导、推动、规范、保障相关改革,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2.立法原则
(1)依法立法。
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
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相关链接】合宪性审查、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2)民主立法。
1
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
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
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3)科学立法。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
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思维导图回顾】

二、立法权限新修要点
【立法权限概览】

2
(一)国家立法权

(二)地方立法权

3
【知识链接】——基层立法联系点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
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见
(2)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草案的意见

(三)行政立法权

4
(四)其他立法权

【知识链接】——适应监察体制改革
(1)立法权限的规定中明确:监察委员会的产生、组织和职权属于只能制
定法律的事项
(2)有关立法程序的规定中明确:国家监察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及其常
委会提出法律案、提出审查相关法规等方面的要求,可以向全人常提出法律解释
要求

【思维导图回顾】

5
【模拟演练】
1.(多选)2023 年 3 月 13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下列属于本次新写入立法法的
表述的有( )。
A.立法应当适应改革需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

B.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立法应当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

D.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

6
2.(单选)在 2023 年,我国对《立法法》进行了修改,根据新情况新需要,
总结实践经验,对地方性法规、规章作出修改完善。关于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有
关修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区的市可以行使地方立法权的事项,将“环境保护”修改为“生态文明
建设”,并增加规定“城乡建设管理”
B.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
州可以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
C.在部门规章制定主体中增加规定“法律规定的机构”
D.进一步明确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公布后,其文本以及草案的
说明、审议结果报告等,应当及时公开

3.(多选)根据 2023 年修订的《立法法》,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属于新写


入《立法法》的有( )
A.经济特区法规
B.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
C.浦东新区法规
D.监察法规

4.(多选)根据 2023 年修订的《立法法》,可以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主体


包括(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
B.省级人大常委会
C.市级人大常委会
D.县级人大常委会

5.(2023 事业单位联考·单选)2023 年 3 月 13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


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关于
修改后的立法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7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
B.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
C.国务院暂时停止适用行政法规部分规定须报全国人大审议
D.国家监察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6.(2023 广东行测·单选)下列选项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表
述的是( )。
A.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
B.立法应当符合社会舆论的观点
C.立法应当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
D.立法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注:A 项根据 2023 立法法最新表述进行了文字性微调)

7.(2022 湖北选调·单选)依照法律规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
A.地方性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规章 D.行政法规

8
新法速递之立法法(骆希)(笔记)

【注意】本节课讲解立法法相关知识。公务员考试追求新意,常考一些新出
的法或时政热点,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掌握可能涉及到的新修法律和时政热点。

【注意】立法法:
1.概述:
(1)立法法的定位与沿革。
(2)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立法权限修改要点(核心):国家立法权;地方立法权;行政立法权;其
他立法权。
3.课程预计 1.5 小时。

一、概述
(一)立法法的定位与历史沿革
1.立法法是规范立法活动的基本法律,是一部关于国家立法制度的重要法律。
从法律部门的角度看,立法法属于宪法相关法。
2.2000 年 3 月 15 日,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立法法被表决通过。2015
年 3 月 15 日进行了第一次修正,2023 年 3 月 13 日进行了第二次修正,于 2023
年 3 月 15 日施行。

9
【解析】概述:
1.定位:
(1)立法法是规范立法活动的基本法律,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常提到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前提就是有法可依,立法可以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前
提。
(2)关键词:
①基本法律:涉及社会生活最重要、最基本领域的法,比如《民法典》《刑
法》
《国务院组织法》
《全国人大组织法》等,
《立法法》规范立法制度有关问题,
属于国家重大基本问题,是基本法律。
②宪法相关法:2015 年修改时多地公务员常识曾考查到。我国的宪法是根
本大法,规定了国家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有关问题,主
要调整国家机关和公民之间的关系,为了保障宪法有效落实,所以还会有宪法相
关法律,对细节性内容进行更细致的规定,比如立法制度是很重要的基本制度,
但宪法容量有限,不可能把细节都写在根本大法中,所以出台了立法法对立法制
度进行了细节性规定。
2.历史沿革(了解):2000 年制定通过——2015 年第一次修正——2023 年
第二次修正。重点记忆新修改的《立法法》施行时间为 2023 年 3 月 15 日(消费
者权益保护日)。

(二)立法的指导思想和立法原则
1.立法指导思想
(1)立法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保障在法治轨道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
(2)立法应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
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立法应当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相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立法应当适应改革需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相统一,引导、推动、规范、保障相关改革,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
1.立法的指导思想和立法原则:画横线代表有新增或有调整内容。虽然看起
来内容很多,但都是近些年来常听到的时政,不需要死记硬背。
2.指导思想: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四个领域。
(1)政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保障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①提到政治第一个问题要对应“党”,立法工作也不例外,应当坚持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2015 年修改只写到了“马列毛邓”,本次新增了“三科习”。
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立法法》增加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保障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语句表达上略有调整,对应依
法治国总目标的内容,记忆关键词“双法治体系国家”。
(2)经济:立法应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贯彻新发展
理念,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①新发展理念在 2018 年写入了宪法修正案,虽然这些年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非常快,但发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所以要对发展理念进行革新,立法工作中
也需要注意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更加高质量发展。
②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文化:立法应当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
德治国相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近些年
国家强调文化自信,文化中新的理论成果都写入了其中。

11
①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宪法》是 2018 年加入此条,
《立法法》
在 2023 年同步。
②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仅靠法治不够,
需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两者相辅相成。
③共同体意识:56 个民族是一家,强调民族团结、民族认同。
④精神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配套。
(4)改革:立法应当适应改革需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
善法治相统一,引导、推动、规范、保障相关改革,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2.立法原则
(1)依法立法。
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
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相关链接】合宪性审查、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2)民主立法。
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
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
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3)科学立法。
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
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解析】立法原则:根据司法部的官方教材,立法的基本原则不变,还是依
法立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具体内容有更新。
1.依法立法: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
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1)原来旧法只提到了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更新为“立法应当

12
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精神”,不仅强调在原则上不能违背宪法,而且实质上
不能和宪法文字性规定发生冲突,强调宪法的指引作用。
(2)明确强调了合宪性审查:有关国家机关要看一下现有的法律法规是否
符合宪法,如果出现违反宪法的情况,可以进行违宪制裁,涉及合宪性问题,要
贯穿立法的全流程中。比如起草、审议法律法规时,立法机关涉及到合宪性问题
要进行说明;我国有一些专门的机构专门负责合宪性审查工作,在审查过程中发
现法律法规发现合宪性问题,可以找到制定机关要求其说明情况;一些国家机关
发现法律有违反宪法的情况,可以提出合宪性审查要求。
(3)我国设立了一些专门委员会,由全国人大设立,因为全国人大开会时
间非常短,有很多专业问题需要研究但时间不够,所以设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具体
干活,比如原来的财经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律委员会负责专业事
项讨论和研究,2018 年修宪把法律委员会进行了更名,立法法进行修改,只要
原来法条上说到的法律委员会,统一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负责合宪性审
查工作。
2.民主立法: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立法要
体现民主,体现老百姓的意志。
(1)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增表述,征集立法意见可以
让老百姓广泛参与,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强调老百姓的重
要性,和宪法配套),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法律的价值追求)。
(2)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
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3.科学立法:
(1)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
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2)法律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

【思维导图回顾】

13
【解析】概述:
1.定位与沿革:
(1)基本法律、宪法相关法。
(2)2023 年第二次修正,2023 年 3 月 15 日施行。
2.完善立法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①政治领域:强调党的领导,新增“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习思想”
(三
科习);双法治、体系国家。
②经济领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伟大复兴。
③文化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中华民族
共同体、精神文明建设。
④改革领域(重点):立法应当适应改革需要、法治与改革相统一。
(2)立法原则:
①依法立法: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
②民主立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点,近两年的理论创新)、尊重保障人权、
公平正义。
③科学立法。

二、立法权限新修要点

14
【解析】在我国修改法律,需要专门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才能进
行立法工作。国家机关梳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人民不太可能直接行
使权力,由人民选代表组成代表机关人大来行使国家权力,但人大是会议性质的
机关,每年开一次会,不开会时的工作处理由人大常委会负责,负责处理国家事
务。在我国,权力机关就是人大、人常。权力机关可以制定规则、决定领导人员、
发展方向。
1.行政机关(执行):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2.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社会上可能发生各种纠纷,比如行政机关对公
民进行管理,公民不服可以找法院或检察院进行定纷止争。
3.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看看他们有没有廉洁
从政、依法办事。

【立法权限概览】

15
【解析】立法权限:
1.国家立法权:全人大+全人常。人大是人民意识的代表者,全国人大是全
体人民意志的代表者。
2.地方立法权:我国人大有省市县乡四级,省级、市级的人大、人常才可以
制定地方法规,主要是方便地方事务管理。
(1)一般地方性法规:省级、设区市级人大人常。
(2)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州、县人大。
(3)经济特区法规: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级人大人常。
(4)浦东新区法规:上海市人大人常。
(5)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海南省人大人常。
3.行政立法权:人大、人常制定出来的法律,由行政机关执行,也需要一些
具体工作细则,行政机关也有一些立法权限,是为了更好落实人大、人常的法律
法规。
(1)行政法规:国务院。
(2)部门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法律规定的机构。
(3)地方政府规章:省级、设区市级政府。
4.其他立法权:
(1)监察法规:国家监察委。
(2)军事法规和规章:中央军委、解放军各战区、军兵种和武警部队。
16
(一)国家立法权

【解析】
1.国家立法权:享有主体是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他们制定出的是法
律(狭义)。如果一个东西的名字叫 XX 法典,大概率是属于狭义上的法律,比如
《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
2.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非基本法律,指不那么重要、
不那么基本的小众领域的法律,比如《商标法》《契税法》《商业银行法》等。
3.新修重点内容:
(1)全国人大可以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相关法律:原文作为选项考查。
原来《立法法》中只写到了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常制定非基本法律,
两个机关划分比较清晰,但社会生活发展非常快,有些很重要的问题亟待立法解
决,这个及时性的要求全国人大做不到,每年只开一次会且时间短,如果等全国
人大制定重要法律可能会耽误进度,导致很多重要的事情没办法及时立法规范,
所以进行了灵活变通,新增的内容指全国人大认为有必要可以授权全国人常制定
相关法律。
(2)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适用法律的部分规定的事项,实践证明可行的,
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及时修改有关法律;修改法律的条件尚不成熟的,可以延
长授权的期限,或者恢复施行有关法律规定。比如甲的丈夫对她很不好,她比较
理智不会直接选择离婚(需要慎重考虑且牵扯很多问题),可以选择先分开冷静
思考一段时间进行暂时性调整,一段时间后甲觉得很开心可以选择离婚,甲还可

17
能觉得分开后生活不太好,会选择和丈夫继续生活。随着改革发展不断变化,全
国人大、全国人常可能会发现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问题,但不适合修改法律,还
要回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可以进行一定授权,在规定的期限和范围内暂时性调整
或暂时停止适用法律规定,根据调整效果再做决策。觉得合适可以进行相关修改,
如果觉得不适合,可以延长试行时间或恢复施行原来的有关规定。

(二)地方立法权

【解析】地方立法权:省级、设区的市一级的人大和人常享有地方的立法权,
实践中会出现不同的地方立法。
1.一般地方性法规:
(1)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比如上海市制定了《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上海
市属于直辖市(省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2)设区的市(地级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比如湖北恩施土家族
自治州、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对设区的市一级立法进行了限制,处于立法金
字塔中比较低的地位,国家就担心其能力不行,还容易出现地方保护主义的情况,
因此进行了限制,范围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2015 年的立法法
用到的是环境保护,此表述范围太窄,除了保护还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
一体总布局进行配套,环保部也改为了生态环境部)、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
(从无到有新增,具体内容没有说明,比如小摊小贩、街坊邻里等问题)等方面
的事项。口诀“城乡基层和生态文史”。

18
(3)协同立法:增强区域之间的协调和发展。比京津冀的地理位置挨着,
北京一些工厂往周边排污,可能导致天津和河北受到影响,但不能各自为政,要
加强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京津冀三个地区可以制定大气污染条例。比如陕甘川为
了一起保护大熊猫,可以一起制定大熊猫保护条例。
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区域协调
发展的需要,可以协同制定地方性法规,在本行政区域或者有关区域内实施。协
同立法不包括县级,县级没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
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可以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
2.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一些少数民族自治
地方为了更好的对自己民族的特殊事项进行管理,可能会对国家的一些政策法规
进行变通。注意只有自治地方的“人大”可以制定,“人常”没有资格制定。
3.经济特区法规: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家经济方
面问题进行变通。
4.浦东新区法规(2023 年新增):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在浦东新区实施上海市人大及
其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级别不够,相当于上海市下辖的区,没有资格立法。浦
东发展非常迅速,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需要灵活调整,所以规定了此法规,也是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改革必要。
5.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2023 年新增):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在海
南自由贸易港范围内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得很好,为了此地的经济事项进
行变通,海南为此制定了专门的贸易法规。

【知识链接】——基层立法联系点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
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见
(2)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草案的意见

19
【解析】基层立法联系点:
1.设立目的:以前普通老百姓对国家立法工作参与度并不高,民主立法并没
有落到实处,所以希望基层老百姓多参与到立法工作中,以前参与方式是写信或
电子邮件,写出去的邮件不知道具体落实情况,增加了立法联系点可以更好听取
民意。
2.设立机关: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实际
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法律草案和立法工作
的意见。
(2)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草案的意见。有些群众认为全国人大、全国人常的立法活动
已经很完善了,所以对中央没有意见,但会对一些地方性立法有意见,所以也在
地方设立了基层立法联系点。比如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就设立了基层立法联系点,
设立位置也比较广泛,在法院、公司、市民中心等地设立,方便百姓联系。

(三)行政立法权

20
【解析】行政立法权:
1.行政法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可以在行政领域进行一
些规定,比如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在全国范围内适用。新增:国务院可以根据改
革发展的需要,决定行政管理等领域的特定事项,在规定期限和范围内暂时调整
或者暂时停止适用行政法规的部分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常可以暂时调整或暂
时停止法律,国务院在法规中也是一样。在事业单位联考曾考查过,国务院进行
调整时需要报全国人大批准(错误),原因:大家如果不知道此知识点,可以去
分析。全人大没时间去管一个行政法规的批准问题,而且不在开会期间也找不到
全国人大,全国人大负责涉及全体人民利益的大事。国务院自己可以制定行政法
规,当然可以对自己制定的法规进行暂时性调整,甚至可以废止。
2.部门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法律规定的机构。
(1)国务院组成部门:公安部、教育部、司法部等组成部门可以制定部门
规章。
(2)直属机构:组成部门可以理解为国务院的“大儿子”,履行基本行政管
理职能,和国计民生基本事项相关;直属机构是“二儿子”,管理的不是基本事
项,是管理特定、专门的行政事项,比如海关总署作为直属机构可以制定部门规
章。
(3)法律规定的机构(新增):兜底条款,具体指谁法条没有具体表明。除
了“大儿子和二儿子”,一些国务院直属的事业单位,法律觉得需要,可以通过
授权方式让国务院下设的事业单位制定部门规章。
3.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制定(省级、设区的市、自治州的政府制定)。

21
和设区市一级的人大人常制定的地方性法规配套,设区的市一级制定的地方政府
规章范围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等方面
的事项,联系记忆。

(四)其他法规和规章:

【知识链接】——适应监察体制改革
(1)立法权限的规定中明确:监察委员会的产生、组织和职权属于只能制
定法律的事项
(2)有关立法程序的规定中明确:国家监察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及其常
委会提出法律案、提出审查相关法规等方面的要求,可以向全人常提出法律解释
要求
【解析】其他法规和规章:
1.监察法规: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委员会有权制定监察法规(错误),
原因:只有最高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可以制定。国家监察委员会根据宪法和法律、
全国人常的有关决定,制定监察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2.适应监察体制改革:
(1)立法权限的规定中明确:监察委员会的产生、组织和职权属于只能制
定法律的事项。和监察委的组织机构有关的问题,其他机关(国务院、地方机关)
不能制定,只能通过全人大全人常以法律形式确定,主要为了控制行政权。
(2)有关立法程序的规定中明确:国家监察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及其常
委会提出法律案、提出审查相关法规等方面的要求,可以向全人常提出法律解释
要求。比如监察委发现适用法律工作中发现一些法规违反了宪法,可以要求全国
人常的工作机构进行审查。监察委员会是 2018 年成立的,上一次《立法法》是

22
2015 年进行的修改,那时还没有监察委,关于监察委相关问题一定是 2023 年写
进去的。
3.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
(1)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军事法规:中央军委能制定军事法律(错误),原
因:法律是狭义的,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常可以制定,中央军委制定的是军事
法规。
(2)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战区、军兵种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制定军事规
章。改动的地方是为了配套部队改革,文字性的调整。军事规章的制定主体由中
央军事委员会各总部、军兵种、军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
军各战区、军兵种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23
【注意】
1.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常都可以享有,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律,
全国人常制定非基本法律。新修:全国人大可以授权全国人常制定相关法律;为
了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常可以对法律部分规定进行暂时性调整
和适用;改了之后很成功及时修改法律,如果结果不太好可以延长授权或直接恢
复施行原来的法律;为了更好听取民意,全国人常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
联系点。
2.地方立法权:
(1)一般地方性法规: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级(设区的
市、自治州)人大人常制定。设区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只能在“城乡、基层、
生态、文史”四方面进行规定。新修:协同立法(省级和设区的市人大人常可以
协同立法);基层治理是新增的,文字性调整,原来的环境保护改为生态文明建
设;根据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
(2)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州、县的人大制定。
(3)经济特区法规:经济特区所在的省、市级人大人常。
(4)浦东新区法规:上海市人大人常。
(5)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海南省人大人常。
24
3.行政立法权:行政机关制定。
(1)行政法规:国务院。新增:国务院可根据改革需要,暂时调整或者停
止适用行政法规。不需要批准。
(2)部门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法律规定的机构(新增)。
(3)地方政府规章:省级地方政府规章;设区的市地方政府规章。设区的
市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只能在“城乡基层生态文史”四方面进行规定。
4.其他立法权:
(1)监察法规: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和监察相关问题,基本是 2023 年新
修进去的。监察委的产生、组织、职权等只能由法律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可以
向全国人大、全人常提出法律案等问题。
(2)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中央军委制定军事法规。解放军各战区、军兵
种和武警部队制定军事规章。
5.合宪性审查:
(1)比较专业的一项工作,考试理解含义即可,2023 年把涉及合宪性审查
的要求写进了《立法法》,意思是有关机关可以去审查一下法律、法规是否存在
违宪的地方或是否符合宪法的要求。
(2)具体负责合宪性审查的机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
(法制工作委员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但一些其他国家机关在工作中也要重
视合宪性问题,比如国务院在制定行政法规的过程中要看一下是否违背宪法,需
要自己先把关,如果涉及到合宪性问题则需要说明。

【模拟演练】
1.(多选)2023 年 3 月 13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下列属于本次新写入立法法的
表述的有( )。
A.立法应当适应改革需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

B.贯彻新发展理念,保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立法应当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

25

D.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
【解析】1.A 项:改革与法治相统一,当选。B 项:新发展理念和伟大复兴
中国梦是经济领域新增内容,当选。C 项:文化领域新增的精神文明方面的问题,
当选。D 项:二十大新提出的理论,新增到《立法法》,当选。【选 ABCD】

2.(单选)在 2023 年,我国对《立法法》进行了修改,根据新情况新需要,


总结实践经验,对地方性法规、规章作出修改完善。关于地方性法规、规章的有
关修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区的市可以行使地方立法权的事项,将“环境保护”修改为“生态文明
建设”,并增加规定“城乡建设管理”
B.贯彻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
州可以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
C.在部门规章制定主体中增加规定“法律规定的机构”
D.进一步明确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公布后,其文本以及草案的
说明、审议结果报告等,应当及时公开
【解析】2.选非题。A 项:“城乡建设管理”不是新增的,新增的是“基层
治理”,当选。
B 项:省级和市级可以协同立法,排除。
C 项:部门规章制定的主体有国务院的“大儿子”组成部门、“二儿子”直
属机构,新增了“三儿子”法律规定的机构,排除。
D 项:以前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公布后也要进行公开,但是没
有规定公开什么内容,此次修改更加详细,规定不仅文本要公开透明,草案的说
明、审议结果报告等也应当及时公开,才能更好体现民主立法,排除。【选 A】

3.(多选)根据 2023 年修订的《立法法》,下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属于新写


入《立法法》的有( )
A.经济特区法规

26
B.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
C.浦东新区法规
D.监察法规
【解析】3.D 项:只要涉及“监察”问题,就是 2023 年写入立法法的,当
选。【选 BCD】

4.(多选)根据 2023 年修订的《立法法》,可以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主体


包括( )。
A.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
B.省级人大常委会
C.市级人大常委会
D.县级人大常委会
【解析】4.D 项:县级没有立法权,没必要设立立法联系点,排除。
【选 ABC】

5.(2023 事业单位联考·单选)2023 年 3 月 13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


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关于
修改后的立法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授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
B.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
C.国务院暂时停止适用行政法规部分规定须报全国人大审议
D.国家监察委员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要求
【解析】5.选非题。A 项:考虑到社会生活的变化,是立法及时性的要求体
现,排除。
B 项:和法条表述不同,但意思正确,省级可以区域协同,比如陕甘川、江
浙沪之间紧挨着,作为省级几个地方可以协同立法,制定地方性法规,排除。
D 项:在我国可以向全国人常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的主体有七个,口诀“两央
三高两委”,包括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
察院、国家监察委员会、省一级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部分省常识
考试曾出现过,当选。【选 C】

27
6.(2023 广东行测·单选)下列选项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表
述的是( )。
A.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
B.立法应当符合社会舆论的观点
C.立法应当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
D.立法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注:A 项根据 2023 立法法最新表述进行了文字性微调)
【解析】6.选非题。B 项:国家机关工作过程中不要太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
舆论很容易被煽动,容易跑偏,立法要从实际出发,科学立法,当选。C 项:三
观正确的表述,排除。【选 B】

7.(2022 湖北选调·单选)依照法律规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可以制定:
A.地方性规章 B.地方性法规
C.行政规章 D.行政法规
【解析】7.A 项:一般指地方的政府规章,由省级和设区的市一级的人民政
府制定,排除。C 项: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排除。D 项:国务院制定,
排除。【选 B】

【答案汇总】
1-5:ABCD/A/BCD/ABC/C;6-7:B/B

28
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Be your better self

2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