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邹忌如何说服国君

同学的看法
• 为了劝谏君王,让他以自己体会过的经验,自
己的自身经历来让他明白
• 邹忌见齐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齐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
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
• 他先叙述了妻、妾、客蒙蔽了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
至于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 没有对齐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
蒙蔽的严重性,使他懂得纳谏的重要性。
•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推己及人。
• “ 王之蔽甚矣”,点名了进谏主旨,犹如当头棒喝,一针见血,使其
猛醒,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 为什么敢下这样的定论?
1. 邹忌曾任齐相,是国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于公,所以他无所顾
忌。
2. 以小见大,有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这种现身说法的
方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本篇受质疑之处
同学的看法
• 邹忌本来就很俊美,觉得他到处问别人美不美
这件事是假的
• 觉得是真的,比美之后思考受蒙蔽一事,认为
可以用在治国之处,借助经历提醒国王。
• 齐威王从不理朝政到励精图治,终于奠定了七雄之一的齐国在东方的强大地位,
是史实。
• 他的接纳忠言和改恶从善,也是有历史依据的。邹忌对齐威王敢于直言进谏,当
然也在情理之中。
• 但邹忌本身,是否对他作为一个美男子果真如此沾沾自喜,而最后又如此之虚怀
若谷,从妻、妾、客的重重谄媚阿谀的包围圈里钻了出来,并且敢于现身说法去
规劝齐威王,则值得研究考虑。 
• 文章的后一半写齐威王的纳谏经过,应该实有其事,或者至少是有一定的事实作
为依据的。但作者却把它过分夸大了。
• 因为齐威王的为人即使再差劲,一开始也不能全无是处,以致意见堆成山,使
提出批评的人“门庭若市”。
• 而在一周年以后,即使他改恶迁善,也不能一下子就达到圣贤的地步,使人们
“虽欲言,无可进者”。
• 作者用高度概括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肯定纳谏改过的好处无穷,让封建统治者
意识到这样做的优越性和有效后果,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理想化了的君主应该是
个什么样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