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

• 阅读教学的程序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有整
个小学阶段的,有某一册的,也有一组课
文、一篇课文的,还有可以具体到某一节课
的阅读教学程序。
• 这里主要介绍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的一般程
序。
•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阅读教学的过程,
其实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
独特感受的过程;
• 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
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
• 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
我建构,学习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
• 阅读教学的一般程序大体可以分为“初知
大意 --- 深入阅读 --- 总结巩固”三个阶段。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应该由整体入手,也就
是首先着眼于整篇文章,指导学生自读课
文,扫除障碍,学会生字新词,把握大意,
鸟瞰全文。
•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自读课文,初知大意,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 以情导入;创设情境,以美导入;以趣导
入;提供相关知识,或介绍历史背景,以智
导入;开门见山,直奔关键导入等等。
• 目的只有一个,引发学生阅读冲动,奠定
与课文内容相一致的情感基调。
• 初读是精读的基础,是保底工程,必须抓
牢抓实,让学生真正把课文读正确。读流
利,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整
体的、初步的认识。
• 为此,优秀教师都是想方设法,给足时
间,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 比如,支玉恒老师教学《太阳》,除了让学
生各自放声朗读课文、自告奋勇分段试读,
还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
上“领奖台”,对手比读。
• 然后,要求全体默读,边读边思,什么地方
读明白了,就做上标记。
• 这样,学生不但把课文读对读顺了,对课文
有了整体感知,还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体会,
为下一步的精读探究做好了准备。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 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大意之后,就要
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在深入探究的过
程中,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 要加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每个学生在阅读
者积极思维,展开丰富情感活动,获得个人的
感受。
• 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鼓励学生交流个
人感受,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人感受能力。
• 要加强语感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能
力,包括理解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揣摩文章表
达,尤其是通过理解文章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深入体
味。
• 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和理解的能力,防止满足于一
般性的理解。
• 要鼓励学生放胆发现、质疑、思考、探究、积极倡导
阅读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对话,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学
习,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启发、互相促
进,形成所谓的“对话场效应”。
• 当然,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读写结合,引导学生
领悟、借鉴基本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
运用能力。这方面,放到下一步具体阐述。
• 这里仅以王自文老师教学《古诗二首》为例进
行阐述。为帮助学生深入阅读,读出自己的感
受和体验,王老师紧扣两首古诗的关键,引导
学生身临其境,融情想象,含情解说,激情诵
读,感同身受,以悟遗民之“泪”,解权贵
之“醉”。
• 不仅如此,王老师还巧妙引进《示儿》和
《清明上河图》,强化时间上的纵向对照
和空间上的横向比较,拓展古诗解读的文
化背景,帮助学生深化对诗歌内涵和诗人
情感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提升语感,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整体升华,读写结合
• 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
还要通过阅读陶冶情操,悟解思想,指导读写。
• 这就需要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来
一个回合,让学生回顾全文,围绕一些密切相关
的问题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在整体上获得升
华。
• 这样,学生便由开始的初知大意,到中间的深入
探究,再到进一步巩固所得,深化了认识。
• 这不是重复,而是必要的过程。
• 阅读教学既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
容,让学生得“意”,也必须指导学生揣摩
课文的语言和写法,让学生得言,学习运
用。
• 为此,很多老师在阅读教学的结课阶段很自
然地挤进写的训练,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抒
发感受,在深化对课文主旨理解的过程中,
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了语言
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 从特级教师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大体知道阅读教
学的一般程序也就是“初知大意 --- 细读深解 ---
总结巩固”。
•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三个阶段又不是截
然分开的,它们常常互相联系,交融在一起,不
可机械地施行,否则就谈不上必须形成有机的教
学统一体了。
• 必须强调的是,以上三个教学阶段只是阅读教学
的一般程序而言的,也就是所谓“常式”,我们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探求“常式”中的“变式”。
•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我们在阅读教学
中要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理解型”教学
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突出感悟、
质疑和运用能力培养的阅读课教学模式。
• 要因文、因人而异,敢于突破,敢于创
新,扎扎实实地把阅读教学推向前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