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5

中国传统节日

中元节
主题:中元节
组长:高嘉喜
( 08 )
组员:李妤俽
( 13 )
陈嫒霏( 25 )
程寜( 30 )
中元夜百花洲作(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空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青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舞弗歌如老何。
诗人写中元节赏月,
赏月后宴饮,歌舞助
兴,并生发感叹,显
示出诗人乐观豪迈的
人生态度。
中元节的由来(道教)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起于北魏。
有一位叫陈子祷的人,与龙王三公主结为夫妇,
分别于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日生下了天官、
地官、水官三兄弟,他们被玉帝派驻人间,分掌赐福、
赦罪、解厄。
地官所管为地府,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
中元之日,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众鬼都要离开冥界,
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人间,徘
徊在各处找东西吃,因此又称鬼节。
中元节的由来(佛教)
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后来改为“鬼节”
据说释迦牟尼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
漂亮,却无嘉言懿行,爱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
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祖指点,在七月
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
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
天堂。
佛祖有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
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
答父母恩情
中元节的历史(道教)
“ 七”带着神秘的色彩,如天上有“七星”、人的感情有“七
情”、色彩有“七色”、音乐有“七音”、诗歌有“七律”、人体
有“七窍”等等。

“ 七”是人的生命周期,七岁始受教育,十四岁进入青春期,二
十一岁身体完全成熟等等。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
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复生之局。

“ 七月是个吉祥月、孝亲月,而十四日(二七)是“七”数的周
期数。古人选择在七月十四(七月半)祭祖是因为“七”是复生之
数。
中元节的历史(佛教)
依照佛教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僧徒功德圆满
的日子,佛弟子在当天,举行“盂兰盆法会”。
据《大藏经》的记载,盂兰盆是梵语,
“ 盂兰盆”: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
(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
地狱的苦难众生)
农历七月报恩月,在佛教里则有禅七、净七,乃至以
七七四十九表示无限的意思
中元节的简介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
(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
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
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
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
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
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各国如何度过中元节?(马来西亚)
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也称盂兰胜
会或庆赞中元除了祭祖普渡表演各籍贯的传统
习俗戏剧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
鬼魂,当地人建立了新加坡华人相似的歌台文
化,一般跟新加坡大同小异。
新加坡
在新加坡的华人地区中,七月半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传
统习俗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魂,当地
福建人(闽南人)称之为“七月歌台”或简称“歌台”。
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
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
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魂)的。
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谐短剧、
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
泰国 & 台湾
• 泰国:农历七月十五当天将会举办水灯节,人们放
天灯为逝去的亡灵祈福。

• 在台湾,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无论政府机
关、公司行号、社区住宅、神坛庙宇,都会在旧历
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举办祭祀活动,
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好兄弟(台湾闽南人对游
荡鬼魂的尊称),并祈求全年的平安顺利。
中元节的传说
据神话故事所说,每年的中元节这一天,阎罗王会打开鬼门关,
让有人祭祀的鬼返回阳间,享受他们的家人供奉的食物与钱财。
而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也会被允许到人间走一圈,享受人间的
食物,当然,这一天的鬼即使到了人间,也不能祸害人间,到
了回去的时间,如果不能按时回到地府,将会受到惩罚。

七月的最后一天,阎王会关上鬼门,让这些鬼返回阴间,所以,
七月在民间又被称作鬼月。这一个月,人间的阴气会很重,老
人们都不希望自家的孩子出门,传说会被恶鬼缠身。
中元节的传说
到了晚上,百姓会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烧纸,他们会
准备很多供品、纸钱,呼唤自家已故的亲人,让亲
人来享受供品,拿取纸钱,以便回到阴间后打点上
下。
而在南方的很多地方,有放水灯的习俗。所谓的水
灯,就是将自己用彩纸做的莲花状的灯放在小木板
上,放在河中,将灯点亮,让灯在黑夜里顺势而下。
中元节的传说
按照传统说法,水灯是为了给哪些冤死的鬼引路,
让他们顺利走到奈何桥的。等到灯灭了,就说明冤
死的鬼已经顺利到达了奈何桥,让冤死的鬼能够顺
利往下走。
中元节这一天,天略黑,繁忙的店铺就会关门,把
街道让给冤死的鬼们,街道上,每百步就摆设一个
香案,上面供奉着瓜果,桌旁还有道士唱祭鬼的歌。
天亮以后,一切又相对平静……
中元节吃的食物
吃鸭: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全
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吃鸭子。
为什么呢 ? 原来“鸭”就是
“压”,取其谐音,吃鸭子是
为了压住鬼魂。
中元节不同区域吃的食物
广东:吃濑粉
在中元节那天,广东东莞有吃濑粉的习俗,而且几乎在整
个东莞都通用。寓意长长久久,多福多寿。当然,不同片
区,吃濑粉的方法还是有所不同的。
中元节不同区域吃的食物
浙江:饺饼
浙江人在中元节会吃饺饼,有点类
似于春卷的食物,据说这种吃法还
是济公留下来的,防止食物浪费,
所以将剩菜裹在糊拉汰皮里供下一
餐再食用,从此以后,中元节吃饺
饼这一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中元节不同区域吃的食物
山西:吃花馍
中元节前,民间妇女流行面塑活动,山西较为著名。一家蒸花馍,
四邻来帮忙。

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
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
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花馍
中元节的禁忌
• 晚上出门时不能连名带姓叫人
• 不能拍人的肩膀
• 不能吹口哨
• 不可吃祭拜的祭品
• 不要捡路边的前
• 不到危险的地方戏水
• 不乱踩、乱烧冥纸
• 晚上不随意拍照
• 不在床头挂风铃
中元节祭拜的食品
三牲四果
三牲通常指鸡、猪、鱼等荤类食品,多选家禽、家畜、海鲜个一种。
四果指四季当令的水果。祭拜水果时都以单数供奉,通常用苹果、
甘、火龙果、柚子、芒果、木瓜等颜色鲜艳的水果。

苹果 柚子
中元节不同区域吃的食物
一般中元节时人们也供奉发糕、喜板糕等传统糕点。这些糕点通常
都染上鲜艳的粉红色

喜板糕

发糕
谢谢聆听!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