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4

商事法總論及公司法

1
公司法架構
最新修正日期:民國 107 年 08 月 1 日,施行日期
107 年 11 月 1 日
第 一 章 總則 §§ 1 ~ 39
第 二 章 無限公司 §§ 40 ~ 97
第 三 章 有限公司 §§ 98 ~ 113
第 四 章 兩合公司 §§ 114 ~ 127
第 五 章 股份有限公司 §§ 128 ~ 356-14
第 六 章 (刪除) §§ 357 ~ 369
第 六 章之一 關係企業 §§ 369-1 ~ 369-12
第 七 章 外國公司 §§ 370 ~ 386
第 八 章 登記 §§ 387 ~ 446
第 九 章 附則 §§ 447 ~ 449
公司法架構.docx 2
 公司家數(至 2021 年 8 月底之統計資料):
公司類型 家數
無限公司 8
兩合公司 5
有限公司 549,859
股份有限公司 177,192 (公發公司約 2,700
多家《上市、上櫃、興櫃、其
它公發公司》;非公發公司約
17 萬 4 千多家《閉鎖性 3700
多家、非閉鎖性 17 萬多
家》)
設分公司之外國公司 5,648
大陸地區在台許可公司 46
 至 2014 年 6 月上市公司有
設辦事處之外國公司 844 家、上櫃公司有
4,892
664 家
大陸地區在台許可設辦事處 117 3

無限公司、兩合公司

訂立章程 公司成立
辦理設立登記
兩人以上
內部關係 外部關係

有限公司

訂立章程 公司成立
確立機關 辦理設立登記
一人以上
內部 外部
關係 關係

4

股份有限公司
訂立章程
二人以上,政府或法人股東一人以上

發起設立 募集設立
發起人認足第一次發行股份 發起人不認足第一次股份
對外招募股份
選任或指派董監事
催繳股款
辦理設立登記 召開創立會
公司成立 辦理設立登記

內部關係 外部關係 公司成立

內部關係 外部關係5
6

重整(股份有
限)
公司成立後

分割(股份有
限)


變更組織(無限、
有限、兩合)
公司性質 (非要件)
第 1 條: I 本法所稱公司,謂以營利為目的,
依照本法組織、登記、成立之社團法人。 II 公
司經營業務,應遵守法令及商業倫理規範,得
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其社會責任。
*可以以公司型態經營社會企業
社團法人
 ( 50% 章程 50 %公益)

以營利為目的

 增訂第二項(得盡公司社會責任)

依公司法辦理登記

7
新法
第 1 條增訂第 2 項:公司經營業務,應遵守法令及倫理規範,得採行
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善盡其社會責任。
說明:按公司在法律設計上被賦予法人格後,除了能成為交易主體外,另一
層面之意義在於公司能永續經營。誕生於十七世紀初之公司,經過幾百年
之發展,民眾樂於成立公司經營事業,迄今全世界之公司,不知凡幾,其
經濟影響力亦日漸深遠,已是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之商業經濟組織。尤其
大型企業,可與國家平起平坐,其決策之影響力,常及於消費者、員工、
股東、甚至一般民眾。例如企業所造成之環境污染、劣質黑心商品造成消
費者身心受害等,不一而足。公司為社會之一分子,除從事營利行為外,
大多數國家,均認為公司應負社會責任。公司社會責任之內涵包括 : 公司
應遵守法令;應考量倫理因素,採取一般被認為係適當負責任之商業行為;
得為公共福祉、人道主義及慈善之目的,捐獻合理數目之資源。又按證券
交易法第三十六條第四項授權訂定之公開發行公司年報應行記載事項準則
第十條第四款第五目已明定公開發行公司年報中之「公司治理報告」應記
載履行社會責任情形。我國越來越多公開發行公司已將其年度內所善盡社
會責任之活動,在其為股東會所準備之年報內詳細載明,實際已化為具體
之行動。鑒於推動公司社會責任已為國際潮流及趨勢,爰予增訂,導入公
司應善盡其社會責任之理念。 8
登記機關
第 5 條: I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經濟
部;在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 II 中央主管機
關得委任所屬機關、委託或委辦其他機關辦
理本法所規定之事項。

第 6 條:公司非在中央主管機關登記後,不得
成立。
公司→向登記機關設立登記→公司成立→取得人格

9
單位名稱 受理範圍
經濟部商業司 實收資本額新台幣五億元以上之本國公司
經濟部中部辦公室 外商、大陸商、實收資本額未達新臺幣 5 億元
且所在地在臺灣省及福建省轄區內之本國公司
台北、新北、桃園、實收資本額未達新台幣五億元且其所在地在其
台中、台南、高雄 直轄市轄區內之本國公司
市政府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 加工出口區內之公司
管理處
科技部科學工業園 科技部科學工業園區內之公司(竹科、中科、
區管理局 南科)
屏東農業生物技術 屏東農業生物技術園區內之公司
園區籌備處
交通部航港局 海港自由貿易港區內之公司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 桃園航空自由貿易港區內之公司
10
公司分類
 法定分類
 按股東責任區分:無限公司、兩合公司、有限

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 按管轄系統分:本公司、分公司

 按國籍分:本國公司、外國公司( 4 )

 按公司資本構成分:公營公司、民營公司

 按公司關係分:控制公司、從屬公司、相互投

資公司
 按經營監督機關體系分:雙軌制、單軌制

 按公開發行與否分:公開發行公司、非公開發

行公司
 按章程是否定有股份轉讓限制:一般性、閉鎖

性股份有限公司(只有股份有限)
 學理上分類:人合公司、資合公司、中間公司 11
上市公司(一般板、
臺灣創新板)
公開發行股票公司
(公發公司)
上櫃公司

興櫃股票公司(一
般板、戰略新板)

股份有限公司 未上市上櫃之其它
公發公司

非閉鎖性公司
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司
(非公發公司)
閉鎖性公司

12
公司名稱( 1 )

第 2 條第 2 項:公司名稱,應標明公司之種類。
 第 18 條第 1 項:應使用我國文字,且不得與他公司或有限合夥
名稱相同。二公司名稱中標明不同業務種類或可資區別之文字者,
視為不相同。 Q :公司名稱標有「區塊鏈」「文創」,視為「特
取名稱」或「表明業務種類之文字」?經商一字第10702263070
號.docx、經商一字第10702234200號.docx

第 18 條第 4 項:公司不得使用易於使人誤認其與政府機關、公
益團體有關或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之名稱。不宜(不得)
使用之公司名稱或商號名稱一覽表.doc

第 18 條第 5 項:公司名稱及業務,於公司登記前應先申請核准,
並保留一定期間;其審核準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公司名稱及業務預查審核準則1071108.doc
 第 370 條:外國公司在中華民國境內設立分公司者,其名稱,應
譯成中文,並標明其種類及國籍。例如美商花旗銀行股份有限公
司花旗銀行.docx 13
公司名稱( 2 )
 第 10 條第 3 款:公司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主管機關
得依職權或利害關係人之申請,命令解散之:三、公
司名稱經法院判決確定不得使用,公司於判決確定後
六個月內尚未辦妥名稱變更登記,並經主管機關令其
限期辦理仍未辦妥。
 第 26-2 條:經解散、撤銷或廢止登記之公司,自解
散、撤銷或廢止登記之日起,逾十年未清算完結,或
經宣告破產之公司,自破產登記之日起,逾十年未獲
法院裁定破產終結者,其公司名稱得為他人申請核准
使用,不受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但有正當理
由,於期限屆滿前六個月內,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准者,
仍受第十八條第一項規定之限制。
14
公司名稱( 3 )
發文單位:經濟部
發文字號:經商字第 10102056680 號
發文日期:民國 101 年 05 月 18 日
全文內容:
一、按公司經主管機關核准設立登記,其法人人格即已成立,
不因其與別家公司同名而受影響,先予敘明。
二、又經核准登記之同名公司,以往公司法並無可撤銷登記
之規定,惟公司法於 101 年 1 月 4 日修正增訂第 10 條第
3 款:「公司名稱經法院判決確定不得使用,公司於判決
確定後 6 個月內尚未辦妥名稱變更登記,並經主管機關
令其限期辦理仍未辦妥。」準此,在上開公司法修訂後,
若公司之名稱經法院判決確定不得使用,於判決確定後 6
個月內公司未辦理名稱變更登記者,始得依上開規定命令
解散。
資料來源:經濟部商業司 15
公司機關( 1 )
意思機關 業務執行機關 監督機關 代表機關
無限 全體股東 各股東。但章程 不執行業務股 各股東。但
公司 有特訂,從其訂 東 章程有特訂,
定 從其訂定

有限 全體股東 董事 不執行業務股 董事(長)


公司 東

兩合 全體 各無限責任股東。無限責任股東 各無限責任
公司 或全體無 但章程有特訂, 隨時,有限責 股東。但章
限責任股 從其訂定 任股東特定時 程有特訂,
東 間 從其訂定
股份 股東會 董事會(公司得依 監察人或審計 董事長
有限 (一人公 章程規定不設董事 委員會(一人
公司 司股東會 會(一人公司跟非公發公司都 公司得依章程
可以),置董事一人
職權由董 或二人) 規定不置監察
事會行 人) 16
使)
公司機關( 2 )

股份有限公司業務執行、監督機關三模式
雙軌制 單軌制
模式一 模式二 模式三
傳統式 改革式
業務執行機關: 業務執行機關:業務執行機關:
董事會(未設獨 董事會(設獨 董事會(由全
立董事) 立董事) 體獨立董事組
監督機關:監察 監督機關:監 成審計委員會
人 察人 替代監察人)

模式一適用在公發、非公發公司
模式二、三適用在公發公司(證券交易法第 14-2 條~
第 14-5 條) 17
公司設立( 1 )
 我國法公司設立之立法主義:準則主義
 設立行為之法律性質:通說採共同行為說(一人公司
為單獨行為)
 設立中公司法律性質:同一體說
按依同一體說之見解,設立中公司與成立後之公司
屬於同一體,因此設立中公司之法律關係即係成立後
公司之法律關係。申言之,發起人以設立中公司之執
行及代表機關所為有關設立之必要行為,其法律效果,
於公司成立時,當然歸屬於公司,又所謂設立中公司,
係指自訂立章程至設立登記完成前尚未取得法人資格
之公司而言。(最高法院 88 年度台上字第 2619 號民
事判決)

18
公司設立( 2 )
 設立費用:其依同一體說,於公司成立時,當然歸屬於公
司。公司之設立費用與公司為開業準備所發生之費用,二
者不同。前者指法律上與經濟上屬於公司設立必要行為而
發生之費用;後者係指公司成立後開始營業之準備行為產
生的費用(例如廠房土地定購、原料採買、僱用員工),
其若發生於公司設立中,非發起人權限所及,則此費用非
當然歸屬成立後公司負擔。
 設立登記與業務許可:第17條股份有限公司設立登記表
.pdf
 設立登記之效力:取得人格(6)、取得公司名稱專用權
(18I)、得使用公司名義(19)、〔只有股份有限
公司才有之效力:股份有限公司得發行股票(161I)、
股份得自由轉讓(163)〕公司登記效力.docx
https://gcis.nat.gov.tw/mainNew/subclassNAction.do?me
thod=getFile&pk=633 19
公司設立(3)
 設立登記與其他登記
 設立登記:設立要件

 其他登記: §12 「公司設立登記後,有應登記之事

項而不登記,或已登記之事項有變更而不為變更之
登記者,不得以其事項對抗第三人。」屬對抗要件
Q :第三人有無善意、惡意之分 ?
不分說:法務部行政執行署 104 度署聲議字第 180
號:「基於主管機關之 公司登記具有公信力,上
開規定所指「第三人」,並無善意或惡意之別,
亦不以與公司有為交易行為之第三人為限(最高
行政法院 93 年度判字第 47 號判決意旨參照)」、
最高行政法院 100 年度判字第 1207 號判決、臺灣
高等法院 94 年度重上字第 531 號民事判決 20
68 年台上字第 2337 號判例:
「股份有限公司之新任董事長,自其就任後即生效力,並非
經主管機關准予變更登記後,始生效力,此觀公司法第十二
條規定,不難明瞭。 」 68年台上字第2337號判例.docx
 67 年台上字第 760 號判例:
「 ( 一 ) 公司登記,除設立登記為公司之成立要件 ( 參看公
司法第六條 ) 外,其他登記,皆屬對抗要件 ( 參看同法第十二
條 ) ,變更董事、監察人,固屬應登記之事項,但此事項之有
效存在,並不以登記為其要件。…」 67年台上字第760號判例.
docx
*變動的事項生效要件為變動之事實,而非變更登記

21
• 台中地方法院 100 年訴字第 1574 號民事判決、最高
行政法院 100 年判字第 1542 號判決、最高行政法院
判決 100 年度判字第 1207 號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
中分院 99 年度重上字第 71 號民事判決
公司登記相關判決.docx
• 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 98 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
案 第 16 號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98
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提案第16號.docx

22
公司能力( 1 )–權利能力
 權利能力始終:始於公司成立,原則上終於清算終結
 權利能力之限制:民法第 26 條「法人於法令限制內,
有享受權利負擔義務之能力。但專屬於自然人之權利
義務,不在此限。 」
(一)性質上之限制:民法第 26 條但書
(二)法令上之限制:公司法第 13 條(轉投資之禁止
與上限)、第 15 條(資金貸與之禁止與限制)、第
16 條(保證)

23
公司能力( 2 ) - 權利能力 - 第 13 條
 公司法第 13 條(公司轉投資之禁止與限制)
 禁止為他公司無限責任股東或合夥事業之合夥人,
但依有限合夥法第 8 條規定者除外有限合夥法第8
條.docx、 Q :隱名合夥人可否?經商字第
10202402760 號→不可 *無保障交易安全之必要

→ 違者,投資無效;賠償公司因此所受之損害。
 公發公司為他公司有限責任股東時
原則:所有投資總額,不得超過本公司實收股本
百分之四十。
例外:以投資為專業;公司章程另有規定;
或經股東會特別決議通過。
→ 違者,投資有效;賠償公司因此所受之損害。24
*若沒有損害,負責人可能因沒有遵行法律,沒有盡到受託人義務,
盡到注意義務、善良管理人義務被解任
公司能力( 3 ) - 權利能力 - 第 13 條
 經濟部 94 年 8 月 10 日經商字第 09402115300 號函:
一、按外國公司就其臺灣分公司之盈餘,可作為其在中華民國
境內從事投資之資金,惟其從事投資活動,應以該外國公司
本公司名義為之,不得以其臺灣分公司名義為之。前經本部
72 年 9 月 7 日商字第 37168 號函釋在案。外國公司就其臺灣
分公司之營運資金,在中華民國境內從事投資,仍有上開函
釋之適用。
二、依公司法第 377 條規定:「…第十二條至第二十五條,於
外國公司準用之。」是以,外國公司自得準用公司法第 13
條規定,經外國公司本 ( 總 ) 公司股東會決議或章程另有規
定而排除投資總額之限制。
 經濟部 94 年 7 月 27 日經商字第 09402100960 號:
公司法第 13 條有關轉投資限制之規定,於外國公司準用之,
同法第 377 條定有明文。計算外國公司投資總額是否逾實收股
本百分之四十時,以其臺灣分公司之營運資金為準。 25
公司能力( 4 ) - 權利能力 - 第 13 條
 經濟部 90 年 6 月 6 日( 90 )經商字第 09002108470 號
函:
按公司法第十三條規定之公司如為他公司有限責任股
東時,其所有投資總額不得超過公司實收股本百分之四
十之限制,該投資限額之計算係以個別投資金額加總計
算,而經股東會決議通過之投資數額仍應累積計算之。
 經濟部 81 年 10 月 3 日經商字第 227681 號:
按公司法第十三條第一項所定公司以投資為專業者,
係指公司之所營事業限於專業經營有關投資之業務,例
如對各種生產事業之投資,對證券公司、銀行、保險公
司、貿易公司、文化事業公司之投資,對興建商業大樓
及國民住宅事業之投資等且某公司名稱應標明「投資」
字樣。
26
公司能力( 5 ) - 權利能力 - 第 13 條
 經濟部 81 年 3 月 14 日台商(五)發字第 205832 號
函:
查公司法第十三條所稱之決議或以章程免除轉投資
數額之限制,應於轉投資行為前為之,並不得於事後
追認。
 經濟部 80 年 7 月 5 日經商字第 216633 號函:
按公司不得為其他公司無限責任股東或合夥事業之
合夥人;如為他公司有限責任股東時,其所有投資總
額,除以投資為專業或公司章程另有規定或依公司法
第十三條第一項各款規定,取得股東同意或股東會決
議者外,不得超過本公司實收股本四○% ( 公司法
第十三條參照 ) 。故以投資為專業之公司,其所有投
資總額不受限制,從而其投資總額超過公司實收股本 27
公司能力( 6 ) - 權利能力 - 第 15 條

公司法第 15 條(貸款限制)
 公司資金

原則:不得貸與股東或任何他人
例外:
一、公司間或與行號間有業務往來者。
二、公司間或與行號間有短期融通資金之必要者。
融資金額不得超過貸與企業淨值的百分之四十。
→ 違者,公司負責人違反前項規定時,應與借用
人連帶負返還責任;如公司受有損害者,亦應
由其負損害賠償責任。

28
公司能力( 7 ) - 權利能力 - 第 15 條
 經濟部 99 年經商字第 09902030030 號函:按商業登記法
第 3 條規定:「本法所稱商業,指以營利為目的,以獨
資或合夥方式經營之事業」;公司法第 1 條規定:「本
法所稱公司,謂以營利為目的,依照本法組織、登記、
成立之社團法人」。復按公司法第 15 條第 1 項規定:
「公司之資金,除有左列各款情形外,不得貸與股東或
任何他人:一、公司間或與行號間有業務往來者。二、
公司間或與行號間有短期融通資金之必要者。融資金額
不得超過貸與企業淨值的百分之四十」。準此,公司之
資金僅得依上開二款規定貸與之對象為公司,或依商業
登記法設立之行號。…
 經濟部 107 年經商字第 10700035480 號函:…由於符合
商業登記法第 5 條第 1 項各款規定免辦商業登記之小規
模商業,亦為商業登記法規定之商業,當為公司法第 15
條第 1 項所指之行號…。 29
公司能力( 8 ) - 權利能力 - 第 15 條
 經濟部 91 年 1 月 7 日經商字第 09002270580 號函:
一、按公司法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一款及第二款規定公司
資金貸與對象為公司或行號,其是否為依本國法律設立
之公司或行號,尚非所問;又所稱「短期」,參照商業
會計處理準則第十五條第一項與財務會計準則公報第一
號「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彙編」第十九條及第三十條規定,
係指一年或一營業週期 ( 以較長者為準 ) 之期間;而
所稱「淨值」一般係指資產總額減去負債總額之餘額
( 即股東權益 ) ;至百分之四十之計算應以融資金額
累計計算之。
二、 ( 略 ) 。

30
公司能力( 9 ) - 權利能力 - 第 15 條
 經濟部 68 年 11 月 17 日經商字第 39514 號函:
查○○貿易股份有限公司僱用人○○○向該公司預支薪津,
約定就僱用人薪津及獎金於存續期限內扣還,非屬一般貸
款性質,並不構成違反公司法第十五條第二項之規定。  
 經濟部 101 年 11 月 28 日經商字第 10102144470 號函:
一、(略)
二、查本部 68 年 11 月 17 日經商字第 39514 函釋:員工向
公司預支薪津,約定就僱用人薪津及獎金於存續期限內
扣還,非屬一般貸款性質,先予敘明。
三、上開函釋係考量公司與員工間之依存關係及社會通念,
認為非屬一般貸款性質,並不構成違反公司法第 15 條之
規定。惟預支予員工之薪資如超過一般薪資之合理範圍,
或所預支之薪資無法由員工自由意志支配,則無上開函
釋之適用。 31
公司能力( 10 ) - 權利能力 - 第 16 條
 公司法第 16 條(為保證人之限制)
原則:公司禁止為他人債務之保證人、禁止提供
財產為他人債務作擔保(判例)
例外:依其他法律或公司章程規定得為保證,例
如銀行依銀行法規定得為保證人
→ 公司負責人違反上述規定時,應自負保證責任,
如公司受有損害時,亦應負賠償責任。

32
公司能力( 11 ) - 權利能力 - 第 16 條
 民國 45 年 3 月 21 日大法官解釋釋字第 59 號:
依公司法第二十三條之規定,公司除依其他法律或
公司章程規定以保證為業務者外,不得為任何保證人。
公司負責人如違反該條規定,以公司名義為人保證,
既不能認為公司之行為,對於公司自不發生效力。
 69 年台上字第 1676 號判例:
公司除依其他法律或公司章程規定,以保證為業務
者外,不得為任何保證人,為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一項
所明定。本件被上訴人公司係以某報之出版發行等為
業務,而非以保證為業務,自有上開禁止規定之適用。
且所謂不得為任何保證人,非僅指公司本身與他人訂
立保證契約為保證人,即承受他人之保證契約,而為
保證人之情形 ,亦包括在內。 33
公司能力( 12 ) - 權利能力 - 第 16 條
 74 年台上字第 703 號判例:
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一項規定公司除依其他法律或公
司章程規定以保證為業務者外,不得為任何保證人,
旨在穩定公司財務,用杜公司負責人以公司名義為他
人作保而生流弊,倘公司提供財產為他人設定擔保物
權,就公司財務之影響而言,與為他人保證人之情形
無殊,仍應在上開規定禁止之列。

34
公司能力( 13 ) - 權利能力 - 第 16 條
 77 年台上字第 942 號:
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一項固規定公司不得為任何保證人,但公
司為共同發票或背書行為,則非法所不許。
 77 年台上字第 2286 號:
票據之背書,為票據轉讓行為之一種,本票之背書人應照本
票文義負票據法規定之責任,與民法所稱保證契約之保證人,
於主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由其代負履行責任之情形有間,
故公司在票據之背書,並非公司法第十六條禁止之範圍。
 79 年台上字第 1656 號:
公司法第十六條第一項規定公司除依其他法律或公司章程規
定以保證為業務者外,不得為任何保證人,旨在穩定公司財
務,用杜公司負責人以公司名義為他人作保而生流弊。若公
司因經營業務需要,簽發票據與相對人,以供其履行債務之
擔保,自與為他人作保有間,即無上開法條規定之適用。
35
公司能力( 14 ) - 權利能力 - 第 16 條
 台灣高院 94 年上字第 835 號民事判決:
票據法與公司法之規範各有不同之功能,票據法係為維
護票據流通及交易安全而設;至於公司法之規範係為健
全企業發展,保護股東利益而設計。倘公司於簽發票據
後,得主張係為票據上所未記載之保證而簽發對其不生
效力,則除破壞票據之流通性外,並嚴重損及交易安全,
當非立法原意。本件上訴人所簽發之系爭本票上,並無
「保證」字樣之記載,依其所述,其係為隱存保證目的
而簽發系爭本票,依前揭說明,其簽發系爭本票與民法
之保證不同,並非公司法第 16 條第 1 項禁止範圍,縱為
發票人之直接後手或執票人即被上訴人所明知,基於票
據之文義性及無因性,依前揭說明,發票人亦不能解免
其票據責任。是上訴人主張簽發系爭本票係屬保證債務,
依公司法第 16 條第 1 項規定,對其不生效力,並得對抗
被上訴人,尚非有據。 36
公司能力( 15 ) - 行為能力

公司有行為能力,由其代表機關代表之。

代表機關於權限範圍內,代表公司與第三人所
為行為,在法律上視為公司本身之行為,法律
效果歸屬於公司。

37
公司能力( 16 ) - 侵權行為能力

公司法第 23 條第 2 項規定:「公司負責人對
於公司業務之執行,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有
損害時,對他人應與公司負連帶賠償之責。」
(一)須公司負責人之行為
(二)須具備侵權行為要件
(三)因執行業務而發生

38
公司能力( 17 ) - 侵權行為能力
 65 年台上字第 3031 號民事判例:
公司法第二十三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指公司負責人處理
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解散之公司進行清算,亦屬公司負責人
執行業務之範圍。
62 年台上字第 2 號民事判例:

民法第二十八條所謂法人對於董事或職員,因執行職務所加
於他人之損害 ,與該行為人連帶負賠償之責任,係專以保護
私權為目的。換言之,權利之為侵權行為之客體者,為一切之
私權,政府向人民徵稅,乃本於行政權之作用,屬於公權範圍,
納稅義務人縱有違反稅法逃漏稅款,致政府受有損害,自亦不
成立民法上之侵權行為,無由本於侵權行為規定,對之有所請
求。公司法第二十三條所謂公司負責人,對於公司業務之執行,
如有違反法令致他人受損害,對他人應與公司連帶負賠償責任
云云,仍以違反法令致他人私權受有損害,為責任發生要件,
若公權受有損害,則不得以此為請求賠償之依據。 39
主關機關對公司之監督

關於公司設立登記
 事前監督:第 19 條、第 388 條

 事後監督:第 9 條、第 17 條


關於公司經營
 檢查、查核權限:第 21 條、第 22 條

 廢止登記:第 17-1 條

 命令解散:第 10 條

(增訂第 22-1 條公司實質受益人之申報,以因應洗錢


之防制、公司法第二十二條之一資料申報及管理辦
法)

關於公司財產
 第 20 條~第 22 條 40
第 22-1 條
I 公司應每年定期將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及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或資
本總 額超過百分之十之股東之姓名或名稱、國籍、出生年月日或設立
登記之年 月日、身分證明文件號碼、持股數或出資額及其他中央主管
機關指定之事 項,以電子方式申報至中央主管機關建置或指定之資訊
平臺;其有變動者 ,並應於變動後十五日內為之。但符合一定條件之
公司,不適用之。
II 前項資料,中央主管機關應定期查核。
III 第一項資訊平臺之建置或指定、資料之申報期間、格式、經理人之範
圍、 一定條件公司之範圍、資料之蒐集、處理、利用及其費用、指定
事項之內 容,前項之查核程序、方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
央主管機關會 同法務部定之。
IV 未依第一項規定申報或申報之資料不實,經中央主管機關限期通知改
正, 屆期未改正者,處代表公司之董事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
下罰鍰。 經再限期通知改正仍未改正者,按次處新臺幣五十萬元以上
五百萬元以下 罰鍰,至改正為止。其情節重大者,得廢止公司登記。
V 前項情形,應於第一項之資訊平臺依次註記裁處情形。
41
107/10/9 經商字第 10700697220 號
主旨:指定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之
「公司負責人及主要股東資訊申報平臺」為公司
法第 22 條之 1 應為申報之資訊平臺。
依據:公司法第 22 條之 1 規定辦理。
公告事項:一、指定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
公司自行建置之「公司負責人及主要股東資訊申
報平臺」( CompanyTransparencyPlatform ;平臺
網址: https://ctp.tdcc.com.tw )為公司法第 22 條
之 1 應為申報之資訊平臺。二、「公司負責人及
主要股東資訊申報平臺」預定於 107 年 11 月 1 日
起,正式提供申報作業服務。
42

經濟部經商字第 10702425060 號函
要  旨:依公司法第 22-1 條規定及促進公司資訊透
明及落實洗錢防制作為,公司自 107.11.01 起,應至
「公司負責人及主要股東資訊申報平臺」電子申報負責
人及主要股東資訊
附件公司負責人及主要股東資訊申報平臺操作指南
.PDF
 經濟部經商字第 10702425060 號函
要  旨:公司法第 22-1 條與第 387 條規定之登記性
質、登記事項與申報資料不同,須分別辦理。第 22-1
條與第 197 條申報性質、受理主管機關不同,不可併案
辦理。法人股東依第 27 條當選董事或監察人者,公司
應申報法人股東及其代表人之資料
43
公司之公告

第 28 條:「 I 公司之公告應登載於新聞紙或新聞電
子報。 II 前項情形,中央主管機關得建置或指定網
站供公司公告。 III 前二項規定,公開發行股票之公
司,證券主管機關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證發字第 1080361188 號

令:
公開發行公司辦理股權資訊、庫藏股、財務資訊
及內部控制、募集發行及私募、公司治理、企業
併購等應公告或申報之事項,應向公開資訊觀測
站進行申報傳輸;於完成傳輸後,即視為已依規
定完成公告。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證發字第
1080361188號令.doc
44
對公司之送達

第 28-1 條:「 I 主管機關依法應送達於公司
之公文書,得以電子方式為之。 II 主管機關
依法應送達於公司之公文書無從送達者,改
向代表公司之負責人送達之;仍無從送達者,
得以公告代之。 III 電子方式送達之實施辦法,
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45
公司負責人( 1 )
 第 8 條:「 I 本法所稱公司負責人:在無限公司、兩
合公司為執行業務或代表公司之股東;在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為董事。 II 公司之經理人、清算人或臨
時管理人,股份有限公司之發起人、監察人、檢查人、
重整人或重整監督人,在執行職務範圍內,亦為公司
負責人。 III 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之非董事,而實質
上執行董事業務或實質控制公司之人事、財務或業務
經營而實質指揮董事執行業務者,與本法董事同負民
事、刑事及行政罰之責任。但政府為發展經濟、促進
社會安定或其他增進公共利益等情形,對政府指派之
董事所為之指揮,不適用之。」
 I 當然負責人

 II 職務上負責人

 III 實質負責人(事實上董事、影子董事) 46
公司負責人( 2 )
民國 101 年 1 月 4 日增訂第 8 條第 3 項之立法理由
(三)人頭文化不僅降低公司透明度,造成有權者無責;
更使資本市場紀律廢弛,導致我國競爭力排名大幅下降。
(四)公司法就負責人認定係採形式主義,只要名義上不
擔任公司董事或經理人,就算所有董事經理人皆須聽命
行事而大權在握,也不會被認定為公司負責人,須對違
法行為負責。
(五)經營者對公司的控制,並不是依靠其在公司的職稱,
而是經由控制董事會。因為,控制股東即使不在董事會
佔有任何席位,仍可經由其他方式對公司進行控制。董
事人選係由經營者所控制之投資公司所指派,並得隨時
撤換改派。而這 些由母公司轉投資之空殼公司往往名
不見經傳,很難讓外界清楚地瞭解真正的經營者。
47
公司負責人( 3 )
(六)董事的認定不宜再依據形式上名稱,須使實際上行使董事職權,
或對名義上董事下達指令者,均負公司負責人責任,使其權責相符
藉以保障公司及投資人權益。因此,特引進實質董事觀念,藉以提
高控制股東在法律上應負的責任。
 民國 107 年 8 月 1 日修法理由
二、按第二百零八條之一第一項規定「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
致公司有受損害 之虞時,法院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得
選任一人以上之臨時管理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會職權……」旨在
因應公司董事會不為或不能行使職權時,藉臨時管理人之代行董事
長及董事會職務,以維持公司運作。由於該臨時管理人係代行董事
長及董事會職權,是以,在執行職務範圍內,亦為公司負責人(經
濟部九 十三年十一月九日經商字第○九三○○一九五一四○號函
釋參照)。又依第一百零八條第四項規定,有限公司董事準用第二
百零八條之一規定,爰修正第二項。
三、為強化公司治理並保障股東權益,實質董事之規定,不再限公開
發行股票之公司始有適用,爰修正第三項,刪除「公開發行股票
48
之」之文字。
 董事:法律上董事、事實上董事、影子董事
 實質負責人之法制疑義
 實質負責人是否須盡董事義務?

 影子董事的認定?

 影子董事責任是直接責任或因被指揮之董

事而來?不是直接責任,因指揮之董事違反義務所以負相同責任

 影子董事責任與公司法第 369-4 條的關係?

 符合第 8 條第 3 項但書,政府不適用,其

指派之董事是否仍有責任?

49
公司負責人( 4 )
 政府或法人股東取得董事、監察人職位:第 27 條規定
 取得方式

(一)自己當選為董事或監察人。但須指定自然人代
表行使職務。宏碁董監名單.docx
(二)由其代表人當選為董事或監察人。代表人有數
人時,得分別當選,但不得同時當選或擔任董事及
監察人。味全公司董監事名單.docx
 隨時改派權限
不論是(一)或(二)取得,均得對其代表人,依
其職務關係,隨時改派補足原任期。
 第 27 條缺失
 股東不平等(改派)

 侵害股東選任權 50
公司負責人( 5 )
 經濟部民國 82 年 3 月 12 日經商字第 205706 號函:
有關政府或法人股東為公司之董事監察人時,代表人之
指派規定部分,依據公司法第 27 條規定,得依其職務
關係,隨時改派補足原任期,且其改派人員之到期生效
日以政府或法人意思到達公司即生效。
經濟部民國 87 年 9 月 29 日經商字第 87223431 號函:

有關公司法第 27 條規定部分,依經濟部函示,第一項
是為政府或法人股東被推為執行業務股東或董事、監察
人情形,第二項則為其代表人被選為董事、監察人情形,
故二者僅得擇一行使。
經濟部民國 88 年 11 月 19 日經商字第 88222810 號函:

有關公司因合併而消滅,消滅公司原依公司法第 27 條
第 1 項規定當選為他公司董事監察人者,得由合併後存
續或另立之公司以變更董事監察人名稱方式接續原職務。 51
公司負責人( 6 )
 經濟部民國 89 年 8 月 10 日經商字第 89215323 號函:
按公司法第 27 條規定:「政府或代表人為股東時,
得被推為執行業務股東或當選為董事或監察人;但須
指定自然人代表行使職務 ( 第 1 項 ) 。 政府或法
人為股東時,亦得由其代表人被推為執行業務股東或
當選為董事或監察人,代表人有數人時得被推或當選
( 第 2 項 ) 」。準此,觀諸條文之本旨,第 1 項
與第 2 項規定之運作方式不同,自僅能擇一行使,業
經本部 87 年 9 月 29 日商 87223431 號函釋在案。公
司選任董事、董事長之方式自應依前揭規定辦理。至
公司負責人登記方式,倘依公司法第 27 條第 1 項及
第 208 條規定選任為董事長,其登記之負責人應為法
人股東;依同法條第 2 項及第 208 條規定選任為董事
長,其登記之負責人應為法人股東指派之代表人。52
公司負責人( 7 )
 經濟部民國 91 年 4 月 18 日經商字第 09102075010 號函:
一 (略)
二 按非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之政府或法人股東依公司法第二
十七條規定當選之董事或監察人,因持股全數轉讓,其
所依附上開條文之條件已不復存在,是以所當選之董事
或監察人即當然解任。
財政部民國 96 年 5 月 22 日台財稅字第 09604518240 號函:

公司經廢止登記後,未選任清算人,稽徵機關尚不得以法
人董事之負責人為限制出境對象。
經濟部民國 101 年 11 月 5 日經商字第 10102146330 號函:

政府或法人股東之代表人違反公司法第 27 條第 2 項但書規
定,同時當選董事及監察人,由政府或法人股東自行選擇
其一方式處理,政府或法人股東選擇擔任董事或監察人後,
其缺額由公司另行補選。 53
經濟部民國 107 年 01 月 22 日經商五字第 10702196520
號函:
一、按本法第 222 條規定:「監察人不得兼任公司董事、
經理人或其他職員。」旨在期望監察人能以超然立場
行使職權,而不得兼任董事、經理人或其他職員等職
務,以杜流弊(本部 93 年 7 月 20 日商 09302111940 號
函參照);本法第 27 條第 2 項但書規定,亦同此理。
是以,倘不同法人股東依本法第 27 條第 1 項規定分別
當選董事、監察人,復指定同一自然人代表行使職權,
無異違反前開規定,有違上開條文之立法目的。
二、另董事、監察人概屬公司負責人,應忠實執行業務
並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倘有違反相關規定,以
致公司或他人受有損害者,自應依法負相關法律責任。

54
公司負責人( 8 ) - 經理人
 經理人之設置( 29 有修正)
 經理人之消極資格( 30 有修正)
 經理人之職權
 經理人之義務

經理人之責任

55
公司負責人( 9 ) - 經理人
 公司法經理人之認定
形式認定 實質認定 兼採形式與
實質認定
① 章程有規定 ▲ ▲
② 董事會決議委任 ▲ ▲
③ 辦理經理人登記 或▲
④ 有授與經理權限 ▲ ▲
①+② 或 ④ ①+②+④
③ 本人意見
公司負責人( 10 ) - 經理人
 經濟部民國 101 年 10 月 11 日經商字第 10102435880
號函:
按公司法第 32 條、第 209 條第 1 項之立法理由係為
避免董事或經理人之利益與公司之利益產生衝突,導
致董事或經理人未忠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另行經營同
類業務,進而損及公司的利益。惟若董事兼任經營同
類業務之他公司董事或經理人,而該二公司為百分之
百母子關係時,在法律上雖為二獨立法人格公司,但
在經濟意義上實為一體,二者之間並無利益衝突可言。
故應認為於此情形下之董事或經理人兼充,並不構成
公司法第 3 2 條、第 209 條競業行為。本部 95 年
10 月 12 日經商字第 0950062 6690 號函應予補充。

57
公司負責人( 11 ) - 經理人
 經濟部民國 102 年 1 月 7 日經商字第 10102446320 號
函:

A 公司同時持有 B 公司及 C 公司 100% 之股份,


又 C 公司轉投資 D 公司持有 100% 股份。於此,
B 、 C 、 D 公司為A公司 100% 直接、間接持 股
之公司,在法律上各公司雖為獨立法人格公司,但在
經濟意義上則為一 體,彼此之間並無利益衝突可言。
爰此, BC 公司間(平行關係)與 AD 公司
間、 BD 公司間(垂直關係),倘有董事或經理人
之兼充行為,不構 成公司法第 32 條、第 209 條
競業行為。 58
公司負責人( 12 ) - 忠實義務及注意義務
 公司法第 23 條:「 I 公司負責人應忠實執行業務並
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如有違反致公司受有損害
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III 公司負責人對於違反第一
項之規定,為自己或他人為該行為時,股東會得以決
議,將該行為之所得視為公司之所得。但自所得產生
後逾一年者,不在此限。」
 忠實執行業務:忠實義務
 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
 違反義務:對公司負損害賠償責任、公司有歸入權

59
公司負責人( 13 ) - 忠實義務及注意義務
 忠實義務:負責人對涉及公司利益之所有事務,原則
上應以公司利益為主,而不得考量或追求自己或第三
人之利益。主要有如下:
 對公司忠誠投入

 自己交易或雙方交易之禁止( 223 )

 不得掠奪公司商業機會

 不得侵占公司資源

 競業禁止( 209 )

 不得接受第三人捐贈

 注意義務:應盡社會一般誠實、勤勉而有相當經驗之
人,所應盡之注意程度。
60
公司負責人( 14 ) - 忠實義務及注意義務
 65 年台上字第 3031 號民事判例:
公司法第二十三條所謂公司業務之執行,指公司負
責人處理有關公司之事務而言。解散之公司進行清算,
亦屬公司負責人執行業務之範圍。
經濟部民國 102 年 5 月 20 日經商字第 10202054200 號

函:
監察人執行監督公司之業務時,公司須配合其監察
權之行使提供簿冊文件 ,違反者得依公司法第 218
條第 3 項規定予以處罰;而監察人依據同法第 8 條第
2 項規定亦為公司負責人,對於職務上所知之資料應
負保密義務,若有違反而使公司受損害者,應負賠償
責任。
61
公司負責人( 15 ) - 忠實義務及注意義務
 法務部民國 95 年 1 月 3 日法律字第 0940046500 號函:
二、按公司法第 8 條規定:「本法所稱公司負責人:…;
在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第 1 項)公司之
經理人或清算人,股份公司之發起人、監察人、檢查
人、重整人或重整監督人,在執行職務範圍內,亦為
公司負責人。(第 2 項)」;又同法第 23 條第 1 項
規定:「公司負責人應忠實執行業務並盡善良管理人
之注意義務, 如有違反致公司受有損害者,負損害賠
償責任。」其所謂「忠實執行業務」,係指公司負責
人於執行公司業務時,應謀求公司之利益,不得犧牲
公司之利益,而圖謀個人或第三人之利益;至「善良
管理人之注意義務」,係指公司負責人執行公司業務
時,應盡社會一般誠實、勤勉而有相當經驗之人所應
具備之注意義務,甚有認為公司負責人尚應達一般同
職位之人,處在相似情況下亦會具備之注意義務。 62
公司解散、清算( 1 )

解散:導致公司人格消滅之法律事實,但非謂公司 經解
散後,其法人人格即宣告消滅,須待清算程序且其他未
了事務完結後始歸消滅。

解散事由
 任意解散:章程所定解散事由發生、股東三分之二以

上之同意、股東會決議解散。
 法定解散:基於法律規定,如股東經變動而不足法定

最低人數、合併、分割、破產。
 強制解散:主管機關命令解散( 10 、 356-13 IV )、

法院裁定解散( 11 )。

清算:解散之公司除因合併、分割或破產而解散外,應
行清算。( 24 )

清算中公司:於清算範圍內,視為尚未解散。( 25 )

公司人格消滅:原則公司清算完結時,人格消滅。 63
公司解散、清算( 2 )
 清算人職務:了結現務、收取債權、清償債務、分派盈
餘或虧損、分派賸餘財產。
 清算人
 無限公司:公司之清算,以全體股東為清算人。但本

法或章程另有規定或經股東決議,另選清算人者,不
在此限。( 79 )
 有限公司:準用無限公司之規定。( 113 )

 兩合公司:清算由全體無限責任股東任之。但無限責

任股東得以過半數之同意另行選任清算人;其解任時
亦同。( 127 )
 股份有限公司: I 公司之清算,以董事為清算人。但

本法或章程另有規定或股東會另選清算人時,不在此
限。 II 不能依前項之規定定清算人時,法院得因利
害關係人之聲請,選派清算人。( 322 ) 64
公司解散、清算( 3 )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100 年訴字第 330 號判決:
「公司設立登記後,有應登記之事項而不登記,或已
登記之事項有變更而不為變更之登記者,不得以其事
項對抗第三人」為公司法第 12 條所明定。基於主管
機關之公司登記具有公信力,上開規定所指『第三
人』,並無善意或惡意之別,亦不以與公司有為交易
行為之第三人為限。次按稽徵機關依限制出境實施辦
法第 2 條第 1 項規定,報請限制營利事業負責人出境,
應以公司登記之負責人為準。如公司發生公司登記負
責人變更而不為變更登記,復仍以負責人名義繼續對
外代表公司為法律行為者,殊難以該公司之負責人業
已變更,而對抗第三人。

65
公司解散、清算( 4 )
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99 年再字第 12 號判決:
公司法第 93 條第 1 項規定,清算人應於清算完結,
經送請股東承認後 15 內,向法院聲報。同法第 331
條第 4 項規定,第 1 項清算期內之收支表及損益表,
應於股東會承認後 15 日內,向法院聲報。又無論經
股東承認之清算期內之收支表及損益表,或經股東承
認之清算完結,向法院聲報均僅為備案之性質,法院
所為准予備案之處分,並無實質上之確定力,故公司
雖經法院准予清算完結之備查,但是否發生清算完結
之效果 ,應視是否合法清算而定,若未合法清算則
不得謂已發生清算完結之效果。

66
公司解散、清算( 5 )
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102 年簡字第 4 號判決:
公司清算完結經向法院聲報准予備查,在性質上屬
於非訟事件,該備查之 處分,並無實質上之確定力,
故清算中之公司,其人格之存續,仍須以合 法清算
為前提,不因經法院依非訟事件程序准予清算完結備
查而有影響。 故「清算完結」之概念,是指「清算
事務實際終結」必須實質認定,與是 否踐行公司法
第 93 條第 1 項及第 331 條第 4 項所定之
「法院聲報 」程序無關,該等聲報程序僅有「備
案」之效力,究竟有無「清算完結」 ,應依清算事
務本質,核實認定。

67
 最高法院 94 年度第 4 次民事庭會議
提議:以營利為目的之社團(公司)於清算人清算完結後,
除應分別依公司法第 92 條、第 93 條第 1 項、第 331 條第
1 項、第 4 項之規定,請求股東或股東會承認並向法院聲
報外,是否尚須依非訟事件法第 37 條規定向法院辦理清
算終結登記?
決議:非訟事件法有關法人登記之規定,係適用於依民法
總則規定應向法院為設立登記之法人。以營利為目的之
社團,其取得法人資格,依特別法之規定,民法第 45 條
定有明文。解釋上,其法人資格之消滅,當亦依特別法
之規定。公司法第 1 條、第 6 條規定,公司為依照公司法
組織、登記、成立之社團法人;非在中央主管機關(經
濟部)登記後,不得成立。則公司因解散而行清算,清
算完結後,公司法僅規定應向法院聲報(公司法第 93 條、
第 113 條、第 115 條、第 331 條),自無庸依非訟事件法
第 37 條規定,向法院(登記處)聲請為清算終結登記。 68
公司變更組織
 意義:在不影響公司人格存續下,變更法律上組織,
成為其他種類之公司。

得變更之態樣
 無限公司得經全體股東之同意變更為兩合公司、得

經股東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變更為有限公司或股份
有限公司
 兩合公司得經全體股東之同意變更為無限公司、得

經股東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變更為有限公司或股份
有限公司
 有限公司得經股東表決權過半數之同意變更為股份

有限公司

69
股份有限公司 - 設立( 1 )

發起人
 意義:凡在章程上簽名或蓋章之人,即為發起人

( 129 序文)
 最高法院 93 年台上字第 2188 號民事判決

「按股份有限公司之設立人,謂之發起人,而公
司法第一百二十九條固有發起人應以全體之同意
訂立章程,載明左列各款事項,並簽名或蓋章之
規定,惟此乃規範發起人應如何為章程之絕對必
要記載事項,非可以此『有無於章程上完成簽名、
蓋章』之形式上判斷,即為有關發起人之認定之
唯一標準,仍應參酌實際上有無參與公司之設立
之情事以為斷。」
 人數:二人以上,但政府或法人股東所組織之股份

有限公司,可一人以上。( 128I 、 128-1I ) 70


股份有限公司 - 設立( 2 )
資格: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或受輔助宣告尚未撤銷

之人,不得為發起人;政府或法人均得為發起人,但法人為發
起人者,以下列情形為限:公司或有限合夥、以其自行研發之
專門技術或智慧財產權作價投資之法人、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認屬與其創設目的相關而予核准之法人。( 128II 、 III )
 經濟部民國 100 年 5 月 11 日經商字第 10002054140 號函
「按公司法第 128 條第 2 項規定:『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
能力人,不得為發起人』;復按本部 88 年 7 月 1 日商字第
88213580 號函略以:『發起人為外國人者,倘發起人之年齡
依其本國法已成年,而依我國民法尚未成年,應由該發起人
負舉證責任,提出證明文件始得為之』。又依公司法第 192
條第 1 項規定,公司董事由股東會就有行為能力之人選任之,
同理,如欲選任外國人為董事,倘該外國人之年齡依其本國
法已成年,而依我國民法尚未成年,應由該外國人負舉證責
任,提出證明文件即得為之。」
71
股份有限公司 - 設立( 3 )
法務部民國 102 年 1 月 3 日法律字第 10103111050 號函
「二、按公司法第 27 條第 1 項規定:(略)依上開規定,
雖未排除財團法人得為公司股東,惟查財團法人係屬公益性質,
與以營利目的之公司組織,性質不同。故財團法人可否出資而
成為公司股東 ,宜由主管機關視該投資行為是否為該財團法
人達成公益目的所必要 而定。而此所謂目的,係指終局之目
的而言;如財團法人為營利行為,但仍將所得利用於公益事業,
並未違反其捐助章程者,尚不失為公益法 人,與其目的並無
牴觸,且符合國際趨勢及潮流。惟仍應對財團法人 進行適當
之監督及管理,以維護其設立目的、公益性及財務健全。故是
否允許財團法人投資設立公司,仍宜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依
據現行民法及財團法人設立許可及監督之規定等相關規範,衡
量其監督管理量能,與財團法人之設立目的、公益性及財務健
全,本於職權酌處 。另該財團法人如因投資行為而受有利益,
須將所得利益捐作公益事業或維持自身運作之用,不得有盈餘
分派行為,方與其設立之公益目的無違。 」 72
股份有限公司 - 設立( 4 )
 發起人權限:設立中公司之負責人,為業務執行機
關及代表機關。
 發起人責任
 公司成立時
A. 對公司之充實資本責任:第 148 條

B. 對公司之損害賠償責任:第 149 條、第 155 條

第 1 項、第 23 條第 1 項
C. 公司之歸入權:第 23 條第 3 項

D. 對第三人之損害賠償責任:第 23 條第 2 項

E. 對公司設立登記前所負債務負連帶責任:第

155 條第 2 項
 公司不能成立時:發起人連帶責任( 150 )
73
股份有限公司 - 設立( 5 )
 發起設立
章程 絕對應記載內容: 129 (修第 3 款)
發起人訂立 相對應記載內容: 130 I (修)、散
布在眾多條文中
股份及繳款 任意記載事項
第一次發行
發起人認足 現金、公司事業所需財產、技術抵繳
股款: 131 III

選任方法準用 198 累積投票制


董、監
選任或指派 一人公司由股東指派

董事長就任 15 日內備妥文件申辦設

辦理設立登 立登記 74
股份有限公司 - 設立( 6 )

募集設立(閉鎖性公司之設立不適用之)
程 (同發起設立)
發起人訂立章

現金或現金以外財產抵繳股款
發起人所認股份,不得少於第一次
第一次發行股
發起人不認足 發行股份四分之一

發起人對外募股 向證管機關申辦,採申報生效制
備認股書、公開招募
發起人催繳股款
募足時即向各認股人催繳股款
召開創立會
繳足股款後二個月內召開創立會
辦理設立登記
董事長就任 15 日內申辦設立登記
75
股份有限公司 - 設立( 7 )
 創立會
 意義:公司成立前的股東會,發起人、認股人得參與

 召集

A. 召集權人:發起人

B. 召集程序:應於二十日前通知各認股人、通知應載

明召集事由
 開會

A. 主席:類推適用股東會,由發起人互推一人任之

B. 出席:親自或代理出席

 權限:聽取報告、選任董、監、調查設立經過、修改

章程、為公司不設立之決議
 決議:普通決議、特別決議(修改章程、不設立)、

決議瑕疵(得撤銷、無效) 76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1)

股份:資本成分、表彰股東權

股東權
 共益權與自益權
 單獨股東權與少數股東權
 固有權與非固有權
 財產權與非財產權
 股東出資義務
 設立時:現金、現金以外財產、技術、發起人可以自行研發
之專門技術或智慧財產權作價投資(閉鎖性公司發起人得以
勞務抵充之, 356-3 II 《刪除信用抵充規定》)
 成立後:
 不公開發行新股:現金、公司事業所需之財產、對公司所
有之貨幣債權或公司事業所需之技術( 156 V 、 272 )、
閉鎖性公司認股人尚得以勞務抵充之( 356-12 II )
 公開發行新股:現金( 156 V 、 272 )

77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2 )
 股票:表彰股東權之要式有價證券
 面額股與無面額股:我國得擇一採面額股或無面額股
( 129 三、 156 I )(增訂可採無面額股,其所得之
股款應全數撥充資本;增訂 156-1 ,經股東會特別決
議可將面額股轉換為無面額股,但無面額股不得轉換
為面額股;公發公司不得轉換)
 是否及何時發行股票:公發公司應於設立登記或發
行新股變更登記後三個月內發行股票( 161-1 )
(證交法 34 規定, 30 日內交付股票) 。非公發公
司自由決定是否及何時發行股票(參照 161-1 立法
說明)

78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3 )

股票發行方式
 實體發行( 162 有修訂)

 無實體發行( 161-2 )


不發行股票公司之股份轉讓方式:不發行股票公司之股份
轉讓方式,允屬公司自治事項(經濟部民國 91 年 9 月 19
日經商字第 09102205290 號函)

發行股票公司之股份轉讓方式:
 實體發行者: 164 背書交付

 無實體發行者:向公司辦理或以帳簿劃撥方式為之

( 161-2 III 、 IV )
 變更股東名簿(股票過戶)
 變更股東名簿效力:對抗效力( 165 I )

 過戶閉鎖期:禁止辦理過戶期間( 165 II 、 III )

宏達電股東常會公告.docx 79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4 )

股份買賣之課稅規定
財政部民國 91 年 2 月 7 日台財稅字第 0910450541 號函
「一 、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依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二
條之一規定,就其發行新股總數合併印製股票,或依
同法第一百六十二條之二規定,未就其發行之股份印
製股票者,上開股份以帳簿劃撥方式進行無實體交易,
係屬買賣有價證券行為,應依法課徵證券交易稅,其
交易所得或損失,應適用所得稅法第四條之一之規定。
二 、公司依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一條之一第一項後段規
定不發行股票者,依本部八十年四月三十日台財稅第
七九○一九一一九六號函規定,買賣該公司股份不發
生課徵證券交易稅問題,但應屬財產交易,其財產交
易之所得,應課徵所得稅。」
80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5 )
 公發公司身分之取得
 募集設立

 公開發行新股

 補辦公開發行程序:公司得依董事會之決議,向證券

主管機關申請辦理公開發行程序( 156-2 I 前段)



停止公開發行(公發公司身分之喪失 156-2 )
 公司申請停止:應先經股東會特別決議通過( 156-

2 I 後段~ III );公營事業之申請停止,應先經該


公營事業之主管機關專案核定( 156-2 V )。
 證券主管機關停止:公發公司已解散、他遷不明或因

不可歸責於公司之事由,致無法履行證券交易法規定
有關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之義務時,證券主管機關得停
止其公開發行( 156-2 IV )。
81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6 )

股份之分類
 普通股

 特別股:應載明於章程方得發行之( 130 I 四)威力公司章程.pdf


特別股之特別權利、義務
 公司發行特別股時,應就下列各款於章程中定之( 157 、 356-7 ):

分派股息及紅利之順序、定額或定率;分派公司賸餘財產之順序、定
額或定率;股東行使表決權之順序、限制或無表決權;(公發公司不
適用)複數表決權、否決權(於非閉鎖性公司之複數表決權特別股於
監察人選舉時,與普通股股東之表決權同);(公發公司不適用)被
選舉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當選一定名額董事(於閉鎖性公
司則是可當選一定名額董事或監察人);特別股轉換成普通股之轉換
股數、方法或轉換公式(公發公司不得發行轉換成複數普通股之特別
股);(公發公司不適用)轉讓限制;特別股權利、義務之其他事項。
 經濟部民國 100 年 7 月 7 日經商字第 10002418380 號函

「公司發行具有收回條件、期限之特別股時,特別股應收回之條件、
期限等事項,屬公司法第 157 條第 4 款(舊法)所稱『特別股權利、
義務之其他事項』,應於章程中訂定。」 82
董事、監察 轉換成
表決權
人選舉 普通股

得 得 權
股利、 被 當 轉 利、
當 轉 義
賸餘財 選 選 選 換 轉
換 成 讓 務
產之分 行 行 無 複 之 一 一 之
特別股類型 數 否 定 成 非
配順序、 使 使 表 禁 定 限 其
表 決 名 複 複
定額或 順 限 決 止 名 數 制 他
決 權 額 數 事
定率 序 制 權 權 或 額 監 普
普 通 項
限 董 察
人 通 股
制 事

公發公司 V V V V X X X X X X V X V

非閉 V
非公 鎖性 V V V V V V V X V V V V
X
發公
司 閉鎖
性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83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7 )
 經濟部民國 97 年 11 月 7 日經商字第 09702151240 號

「 1 、按公司法第 267 條第 3 項規定:『公司發行
新股時,除依前二項保留者外,應公告及通知原有
股東,按照原有股份比例儘先分認,並聲明逾期不
認購者,喪失其權利…』此乃股東依法享有之新股
優先認購權,自不得以章程或股東會之決議剝奪或
限制之。前經本部 80 年 4 月 1 日商 206033
號函釋在案。準此,於公司章程或發行條件載明
『特別股股東於公司發行新股時,不享有股東優先
認購權』者,與上開規定,自有未合。」

84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8 )
經濟部民國 108 年 1 月 4 日經商字第 10702430970 號函
「一、按 107 年 11 月 1 日施行之公司法第 157 條第 1 項第 4 款
及第 3 項規定,非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得發行『對於特定事
項具否決權特別股』,並應於章程中載明,先為敘明。對於
特定事項具否決權之特別股股東,於行使否決權時,應以股
東會所得決議之事項為限;依法屬於董事會決議之事項,例
如:經理人之委任、解任及報酬(公司法第 29 條第 1 項第 3
款),則不得行使否決權。又特別股股東對於『董事選舉之
結果』,亦不得行使否決權,以維持公司之正常運作。二、
特別股股東針對特定事項行使否決權時,應於討論該事項之
股東會中行使,以避免法律關係懸而未決。縱使特別股發行
條件另有約定『得於股東會後行使』,亦宜限於該次股東會
後合理期間內行使,以使法律關係早日確定。具體個案如有
爭執,允屬司法機關認事用法範疇。 」
85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9 )

特別股股東之保護
 變更章程時: 159

 公司合併時:企業併購法第 18 條第 5 項


特別股之收回:公司發行之特別股,得收回之。但不得損害
特別股股東按照章程應有之權利。( 158 )
 經濟部民國 100 年 9 月 2 日經商字第 10002118440 號函

「依公司法第 158 條之規定,公司發行之特別股,得收


回之,不需以同法第 168 條之規定『應經股東會決議』
為之;惟不得有損害特別股股東按照章程應有之權
利。」
 經濟部民國 100 年 7 月 26 日經商字第 10002420340 號


「公司以何種財源收回特別股並無限制,惟公司章程如
對收回特別股另有規定者,自應從其規定。」 86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10 )
 股份轉讓自由原則與例外
 原則:自由(依 163 ,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不得以

章程禁止或限制之)
 例外:不自由(禁止轉讓或雖可轉讓但有不利後

果),主要如下:
A. 公司尚未設立登記,股份不得轉讓( 163 但書)

B. 股份回籠之禁止( 167 I 公司取得自己股份之禁

止)
 原則:公司不得將自己股份收回、收買或收為

質物
 例外:得收回或收買

87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11 )

例外:
a.158 :公司收回特別股
b.167-1 :公司買回股份作為轉讓員工之庫藏股
c.235-1 :因應員工酬勞之發放
d.167 I 但書:股東清算或受破產之宣告時,得按市價收
回其股份,抵償其於清算或破產宣告前結欠公司之債務
e.186 、 317 :股東向公司行使股份收買請求權
f. 企業併購法 12 :股東向公司行使股份收買請求權
g. 證券交易法 28-2 :上市、上櫃公司依法買回股份
h. 公司無償取得自己股份
i. 依法概括取得自己股份,例如合併

88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12 )
公司合法取得自己股份時之效果:
依第 179 條第 2 項第 1 款,無表決權;依法或類推
適用不得享有股東權利且不得質押。
特別股收回應銷除。
公司買回股份作為轉讓員工之庫藏股,應於 3 年內
轉讓,屆期未轉讓者,視為公司未發行股份。
依第 167 條第 1 項但書收回抵償或第 186 條收買之
股份,應於 6 個月內按市價將其出售,屆期未出售
者,視為公司未發行股份。
因併購而收買之股份,應依企業併購法第 13 條處
理。
依證券交易法第 28-2 條買回之股份,若係屬護盤
買回者,買回之日起 6 個月內銷除,其他情形買回,
3 年內轉讓,逾期未轉讓或轉換,視為公司未發行股
份。 89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13 )
C. 直接或間接被投資達有表決權過半之從屬公司,
其禁止取得控制公司股份( 167 III 、 IV )

經濟部 100 年 6 月 27 日經商字第 10002416950 號函:


… (略)另同法第 167 條第 3 項規定,被持有已發行
有表決權之股份總數或資本總額超過半數之從屬公司
不得將控制公司之股份收買或收為質物,係在避免控
制公司利用其從屬公司收買控制公司之股份,致衍生
弊端。是以,倘認從屬公司得以股份交換方式取得控
制公司股份,恐將使第 167 條第 3 項規定形同具文,
其所稱「收買」自不限於民法之買賣關係,應擴及於
「支付對價取得股份」之行為。爰此,從屬公司不得
以股份交換取得控制公司之股份,俾杜弊端之衍生。
惟金融控股公司法另有規定者,依其規定。
90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14 )
D. 受限制轉讓之員工認股( 167-3 、 267
財政部民國 101 年 5 月 24 日台財稅字第 10100069320 號:
VI 、 IX )
要旨:核釋所得稅法第 14 條之規定,有關個人行使員工股
權及取得庫藏股依法課徵所得稅之相關疑義(原財政部
93.4.30 台財稅字第 0930451436 號令第二點自 101.5.24
起停止適用)(原財政部 96.2.27 台財稅字第 09604503990
號函有關國內公司將收買之股份轉讓予員工之課稅規定,
自 101.5.24 起停止適用)
內容:一、標的股票之「時價」,認定如下:(略)。二、
公司依證券交易法或公司法規定,將收買之股份轉讓予員
工,依公司法第 167 條之 3 規定限制員工在一定期間內不
得轉讓者,以可處分日標的股票之時價超過員工認股價格
之差額部分,計入可處分日年度員工之所得額,依法課徵
所得稅。所稱「可處分日」,為該一定期間屆滿之翌日;
該一定期間之起算日,依經濟部 100 年 12 月 20 日經商字
第 10000699350 號函規定為公司交付股票日。所稱標的股
91
票之「時價」,依前點規定認定之。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15 )
財政部民國 101 年 7 月 11 日台財稅字第 10100549471
號:
公司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時,應自達成既得條件起,
始可處分。有關「既得條件達成之日」,如採集中保管
者,係指限制員工權利新股註記解除日;採信託保管者,
為股票撥付員工帳戶日。
財政部民國 101 年 7 月 11 日台財稅字第 10100549470
號函:
公司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並經申報生效,而以給與
當日所給與之權益商品公平價值為準,認列為薪資費用,
得參照財政部 97.6.11 台財稅字第 09704515210 號令的
內容辦理。
經濟部民國 93 年 11 月 18 日經商字第 09302194190 號
函:
按公司法第 235 條、第 267 條所稱「員工」,除董事、
監察人非屬員工外,其餘人員是否屬員工,允屬公司內
部自治事項,由公司自行認定;如有爭議,屬司法機關 92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16 )
E. 公開發行公司董、監超額轉讓公司股份( 197
I 後段、 227 )
F. 閉鎖性公司之章程限制( 356-1 I )
G. 公司進行併購時,以書面契約合理限制股份轉
讓(企業併購法 11 I 、 II )
H. 其他特別法之限制,如廣播電視法

93
股份有限公司 - 股份( 17 )

股份銷除
 意義:由公司消滅個別之股東權

 法定銷除:依公司法或其他法律規定為之,例如收回特別股、依

證交法第 28-2 條護盤買回股份之銷除。


經濟部民國 100 年 9 月 2 日經商字第 10002118440 號函:
依公司法第 158 條之規定,公司發行之特別股,得收回之,
不需以同法第 168 條之規定「應經股東會決議」為之;惟
不得有損害特別股股東按照章程應有之權利。

 任意銷除要件:
A. 經股東會普通決議通過
B. 依股東所持股份比例減少之
C. 股份銷除減資,公司得以現金以外財產退還股款;其退還之財
產及抵充數額,應經股東會決議,並經該收受財產股東之同意;
且該財產之價值及抵充之數額董事會應於股東會前,送交會計師
94
查核簽證。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1 )

股東會:指股份有限公司之全體股東組成之會議體以決定公司
意思的法定必備機關。特別規定 : 一人公司股東會職權由董事
會行使,不適用公司法股東會規定;閉鎖性公司章程得訂明經
全體股東同意,股東就當次股東會議案以書面方式行使其表決
權,而不實際集會( 356-8 III )。

經濟部民國 91 年 5 月 24 日經商字第 09102099060 號函:


二、又公司法第 230 條有關董事會所造具表冊之承認,係屬
股東會專屬職權,自應依同法第 128-1 條規定由董事會行使。
經濟部民國 91 年 5 月 20 日經商字第 0910209168-0 號函:
公司法第 128-1 條規定:「…股東會職權由董事會行使…」
準此,於政府或法人股東一人所組織之股份有限公司,原屬
股東會決議事項如公司法第 185 條 ( 出租全部營業等重要事
項 ) 及第 277 條 ( 變更章程 ) 等,均改由董事會決議。又
其決議方法除章程另有規定外,應有過半數董事之出席,出
席董事過半數之同意行之。 95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2 )

股東會權限:公司法第 202 條「公司業務之執行,除本
法或章程規定應由股東會決議之事項外,均應由董事會
決議行之。」

股東會種類
 股東常會與股東臨時會

 股東會與特別股股東會


股東會之召集與開會
 召集大同.docx

A. 召集時期
( A )股東常會:每年至少召集一次,於每會計年
度終了後六個月內召開;除上市、櫃公司外,有
正當事由經報請主管機關核准者,可延期召開。
( B )股東臨時會:必要時召集之。 96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3 )
B. 召集權人
( A )原則:除公司法另有規定外,由董事會召集
之。
最高法院 79 年台上字第 1302 號民事判例
公司董事長代表公司秉承董事會之決議,通知召集
股東臨時會,所發開會通知雖未記載由董事會名義
召集,與單純無召集權之人擅自召集之情形有別,
尚不得指其召集程序為違法,據為撤銷決議之原因。

97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4 )
( B )其他
a. 少數股東權之股東:
 繼續一年以上,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
之三以上股份之股東,得以書面記明提議事
項及理由,請求董事會召集股東臨時會;前
項請求提出後十五日內,董事會不為召集之
通知時,股東得報經主管機關許可,自行召
集( 173I 、 II )。
 董事因股份轉讓或其他理由,致董事會不
為召集或不能召集股東會時,得由持有已發
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三以上股份之股東,報經
主管機關許可,自行召集( 173IV )。
98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5 )

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 88 年法律座談會民事類
提案第 10 號
Q :繼續一年以上,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三
以上股份之股東 ( 以下簡稱少數股東 ) 以書面記
明提議事項及理由,請求董事會召集股東臨時會。
於前項提出後十五日內,董事會不為召集之通知,
經少數股東依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二項規定報
經主管機關許可自行召集股東臨時會時,其召集事
由 ( 應決議事項 ) 除前開請求董事會召集股東臨
時會時書面所記載之提議事項外,得否列入其他事
項?若予列入,其法律效果如何?

99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6 )
研討結果:依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一條規定,股東會
應由董事會召集之,為原則規定,上開由少數股東
召集之規定,係屬例外規定,應嚴格解釋。且為避
免少數股東故意以其他議題事項請求董事會召集,
經董事會認為無召集之必要,而不予召集時,卻加
列其他事項自行召集,顯有侵害董事會召集股東會
之權,故少數股東召集股東臨時會時,應召集事由
應以請求召集之提議事項為限;若有增加其他事項
時,應重新以書面記明提議事項,請求董事會召集,
董事會不於請求提出後十五日內為召集之通知時,
報經地方主管機關許可後,自行召集;否則,應認
股東會之召集程序違反法令,股東得依同法第一百
八十九條規定,訴請法院撤銷其決議。
100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7 )
經濟部民國 101 年 6 月 20 日經商字第 10102072700
號函:
少數股東依公司法第 173 條第 1 項規定,以書面記
明提議事項及理由,請求董事會召集股東臨時會。
董事會雖同意為召集之通知,但未將少數股東所提
議事項列入股東會討論時,少數股東得依同法條第 2
項之規定,報經主管機關許可,自行召集。惟少數
股東所提議事項是否屬股東會得決議之範疇?其理
由是否允當?仍須經主管機關依具體個案審酌是否
許可自行召集。
經濟部民國 101 年 5 月 23 日經商字第 10102053780
號函:
少數股東依公司法規定自行申請召開股東會者,無
論申請人是否檢據持股證明文件、書面通知董事會
之文件,公司登記機關於審核時,均應進行實質審
核。 101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8 )
經濟部民國 101 年 4 月 16 日經商字第 10102040250
號函:
一、…按「全體董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未經法院
判決確定前,董事會仍存在,少數股東自無從依公
司法第 173 條第 4 項規定,申請自行召集股東會。
二、倘「全體董監事委任關係不存在」經法院判決
確定後,若有相關登記事項應配合撤銷登記者,應
依撤銷後之登記狀態,個案審酌是否符合公司法第
173 條之情形。 三、有關法院判決未確定前,是否
可依據判決書所載當事人陳述之事實、判決理由及
相關事證等,撤銷相關登記,事涉具體個案,由公
司登記主管機關逕依職權審酌之。

102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9 )
經濟部民國 100 年 5 月 5 日經商字第 10002335540 號函:
按公司法第 173 條之立法意旨,從少數股東召集股東會之
程序,原則上係依第 1 項向董事會請求,經拒絕後,才能
依第 2 項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至於該條第 4 項之規定,
允屬第 1 、 2 項規定以外之其他情形,係從董事發生特殊
重大事由之考量,以「董事因股份轉讓或其他事由」為
前提要件,其意指全體董事將其持有股份全數轉讓而解任
之特殊重大事由,至所稱「其他事由」亦須與本句前段
「董事因股份轉讓」情形相當之事由,如董事全體辭職、
全體董事經法院假處分裁定不得行使董事職權、僅剩餘一
名董事無法召開董事會等情形,始有適用。(本部 99 年
1 月 19 日經商字第 09802174140 號函參照)。準此,公
司原設有 5 名董事,後來其中 1 名辭任董事職務,並無董
事會無法召開之情形。股東以董事會出席董事人數不足而
無法召開,致不能召集股東會為由,依公司法第 173 條
第 4 項規定申請自行召集股東會,與公司法第 173 條第1034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10 )
經濟部民國 99 年 12 月 17 日經商字第 09902170450
號函:
按「股東會決議事項經法院判決撤銷者,其決議應自
判決確定時起,溯及於決議時無效,公司董事、監察
人即應回復於改選前之狀態。惟此時原任董事、監察
人之任期如已屆滿,可依公司法第 195 及第 217 條之
規定,延長其執行職務至改選就任時為止。但主管機
關得依職權限期令公司改選;屆期仍不改選者,自限
期屆時,當然解任。」前經本部 94 年 10 月 27 日經
商字第 09402162200 號函釋在案。是以,倘公司與董
事、監察人之委任關係,仍然存在,且董事會仍可行
使職權時,自無公司法第 173 條第 4 項之適用;反之,
倘委任關係已消滅,自不得行使董事會職權,則有該
條項之適用。
104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11 )
經濟部民國 98 年 8 月 24 日經商字第 09802420550 號
函:
按少數股東之召集權,因設有以經主管機關許可之
條件,以便主管機關審酌其提議事項及理由,俾憑
以決定有無由少數股東召集之必要。準此,少數股
東報請主管機關許可召集股東會時,提議事項及理
由為應備之要件,故其決議之事項應以許可召集之
提議事項為限,對於許可召集之提議事項以外之事
項為決議,為無效之決議。最高法院 92 年度台上字
第 1174 號判決參考。
(與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 88 年法律座談會民事
類提案第 10 號研討結果不合)

105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12 )
b. 多數股東權之股東:繼續三個月以上持有已發行
股份總數過半數股份之股東,得自行召集股東臨
時會( 173-1 )。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保財字第10704504271
號令.doc、經濟部經商字第10802421950號函.doc
、經濟部經商字第10800112160號函.doc、
經濟部 經商字第 10902430510 號函.docx
c. 監察人:
 主動召集:監察人除董事會不為召集或不能召集
股東會外,得為公司利益,於必要時,召集股東
會。( 220 )
 被動召集:法院對於檢查人之報告認為必要時,
得命監察人召集股東會。( 245II ) 106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13 )

86 年台上字第 1579 號民事判例


監察人於無召集股東會之必要時召集股東會,與
無召集權人召集股東會之情形有別,僅係該股東
會之召集程序有無違反法令,得否依公司法第
189 條規定,由股東自決議之日起一個月內(現
行法為 30 日),訴請法院撤銷其決議而已,該
決議在未經撤銷前,仍為有效。

107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14 )

臺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 97 年法律座談會民事
類提案第 20 號
Q :甲、乙、丙三人為 A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監
察人為丁。而 A 前於民國 96 年 10 月間由甲、乙、
丙召開董事會,有丁列席參加,經決議以發行新
股方式,辦理現金增資新後,監察人丁認增資案
尚有疑義,依公司法第 220 條規定召開股東臨時
會(本設題以假設該股東會之召開已符合為公司
利益及必要性要件為前提),並提案請求暫緩增
資案,經代表已發行股份總數過半數股東出席,
由全體出席股東同意決議暫緩,試問 A 公司董事
會應否受該決議之拘束?

108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15 )
研討結果:…第 202 條更規範為:「公司業務之執行,
除本法或章程規定應由股東會決議之事項外,均應由董事
會決議行之。」等語,擴大董事會之權限,並藉此劃清董
事會與股東會間權限之界限。而依公司法第 266 條規定,
可知公司於章程所定資本下為股份之分次發行時,其發行
新股與否之權限係專屬於董事會,股東會就新股發行與否
要無置喙之餘地。今監察人丁將非屬股東會權限之事項即
暫緩董事會執行上開現金增資案列為議決事項並進而決議,
顯已違反公司法第 202 條規定。我國公司法於 90 年修法
時,為貫徹企業所有與企業經營分離原則,而作前述之修
正,縱前開修法時未併同修正第 193 條第 1 項規定,該規
定亦應因前述修正而解為股東會就其依法或章程所定專屬
決議事項之決議者,董事會始有遵循之義務,若股東會就
其權限外之事項為決議者,因該決議內容即屬違反法令、
章程,依同法第 191 條規定自屬無效,A公司董事會自不
受該決議之拘束。 … 109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16 )

經濟部民國 100 年 3 月 1 日經商字第 10000533380 號


函:
依證券交易法第 14 條之 4 第 3 項規定,公司法對於
監察人之規定於審計委員會準用之;同法第 14 條之
4 第 4 項規定公司法第 220 條對審計委員會之獨立董
事成員準用之,是以,審計委員會或其獨立董事成
員準用前揭公司法規定。基此,有關審計委員會之
獨立董事召集股東會議一節,依公司法對於監察人
之規定辦理。

110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17 )
d. 重整人:第 310 條第 1 項「公司重整人,應於
重整計畫所定期限內完成重整工作;重整完成
時,應聲請法院為重整完成之裁定,並於裁定
確定後,召集重整後之股東會選任董事、監察
人。」
e. 清算人:第 326 條第 1 項、第 331 條第 1 項、
第 334 條準用第 84 條第 2 項但書
f. 臨時管理人:第 208-1 條第 1 項「董事會不為
或不能行使職權,致公司有受損害之虞時,法
院因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得選任一人
以上之臨時管理人,代行董事長及董事會之職
權。但不得為不利於公司之行為。」
111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18 )
新增 210-1 ,規定董事會或其他召集權人召集股東會者,
得請求公司或股務代理機構提供股東名簿。
經濟部民國 102 年 1 月 7 日經商字第 10102446370
號函:
(一)少數股東及監察人召集股東會,其地位應等
同於發行公司本身之召集,為保障公司法賦予少數
股東及監察人之召集權,該等有召集權人得直接向
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集保公司)
請求提供證券所有人名冊。
(二)考量證券所有人名冊內容涉及股東財產資料,
並因應個人資料保護法之施行,少數股東或監察人
等召集權人召集股東會時,應委任專業之股務代理
機構處理股東會召集等相關事宜,並由集保公司將
證券所有人名冊提供予其等所委任之股務代理機構,
以保障投資人權益。 112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19 )

經濟部民國 93 年 11 月 9 日經商字第 09302185680


號函:
按公司法第 195 條第 1 項及第 217 條第 1 項規定,
董事、監察人之任期,不得逾三年。又第 192 條第
4 項及第 216 條第 3 項規定,公司與董事、監察人
間之關係,依民法關於委任之規定,故委任期間屆
滿,公司應召集股東會進行改選。股東會原則上由
董事會召集之,惟如有董事會不為召集或不能召集
之情形時,可依第 208-1 條或第 173 條第 4 項等規
定辦理。

113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20 )
C. 召集程序
( A )召集通知時間
a. 股東常會:非公發公司之股東常會召集,應於二十
日前通知各股東;公發公司股東常會之召集,應於
三十日前通知各股東。
b. 股東臨時會:非公發公司之股東臨時會召集,應於
十日前通知各股東;公發公司股東臨時會之召集,
應於十五日前通知各股東。
c. 五日內延期或續行集會,不適用前述
a 、 b ( 182 )

114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21 )
( 84 )廳民一字第 13341 號
Q :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常會之召集,依公司法第 172 條
第 1 項規定,應於二十日前通知各股東,此項期間如
何計算?如某甲股份有限公司於 82 年 5 月 7 日通知各
股東於同年 5 月 27 日上午九時召開股東常會,其召集
程序是否違反法令?
司法院民事廳研究意見:依最高法院 84 年第 1 次民事
庭會議紀錄決議,認為關於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會之召
集,公司法對於如何計算期間之方法既未特別規定,
自仍應適用民法第 119 條、第 120 條第 2 項不算入始日
之規定,自通知之翌日起算至開會前 1 日,算足公司
法所定期間,亦即以其前一日 (5 月 26 日 ) 為起算日,
逆算至二十日期間末日 (5 月 7 日 ) 午前零時為期間
之終止,則開會通知書至遲應於 5 月 6 日寄發,始符應
於「二十日前」通知之旨,甲公司係於 5 月 7 日始為通
知,其股東會之召集程序違反法令。 115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22 )
經濟部民國 93 年 6 月 4 日經商字第 09302084840 號
函:
按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會之召集通知係採發信主義,
祇須依公司法第 172 條規定之期限,並依停止過戶
前股東名簿上所載股東之住址發送召集開會之通知,
即生效力。至於股東會議召集通知以書面作成,並
以派人親送各股東簽收方式為之,公司法尚無明文,
如有爭議,請循司法途徑解決。
經濟部民國 86 年 10 月 20 日商字第 86032115 號
函:
公司法第 172 條第 1 項及第 2 項所稱之「通知」,
係指以「文書」之形態所為之通知而言,此觀諸同
條第 3 項「通知及公告應『載明』召集事由」之規
定益明。是以股東會之召集通知以電話聯絡之方式
為之者,尚與上開之規定不合。 116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23 )
( B )召集通知,經相對人同意得以電子方式為之
( C )召集事由之列舉與說明主要內容
a. 召集通知及公告應載明召集事由(新增應列舉之召
集事由,且要求應說明其主要內容,而主要內容得
置於證券主管機關或公司指定之網站)
b. 選任或解任董事、監察人、變更章程、減資、申請
停止公開發行、董事競業許可、盈餘轉增資、公積
轉增資、公司解散、合併、分割或第 185 條第 1 項
各款之事項,應在召集事由中列舉並說明其主要內
容,不得以臨時動議提出。
c. 證交法或其他法應列舉之規定

117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24 )
D. 議事手冊: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召開股東會,應編製
股東會議事手冊,並應於股東會開會前,將議事手冊及
其他會議相關資料公告。( 177-3 )
E. 股東提案權( 172-1 )
( A )受理提案公告:公司應於股東常會召開前之停止
股票過戶日前,公告受理股東之提案、書面或電子
受理方式、受理處所及受理期間;其受理期間不得
少於十日
( B )提案資格: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一以上股
份之股東
( C )提案要求:書面或電子方式;議案以三百字為限;
限提一項;具備提案資格於規定時間內提出
( D )提案不列入議案:股東提超過一項
118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25 )
( E )提案之受理(第 4 項)
 原則:應受理列為議案

 例外:得不列為議案

a. 該議案非股東會所得決議
b. 提案股東於公司依第 165 條第 2 項或第 3 項停止
股票過戶時,持股未達百分之一
c. 該議案於公告受理期間外提出
d. 該議案超過三百字或有第一項但書提案超過一項
之情事(超過一項者,依第 1 項但書,應為不得
列為議案)
( F )董事會之處理:公司應於股東會召集通知日前,將處
理結果通知提案股東,並將合於本條規定之議案列於開會
通知。對於未列入議案之股東提案,董事會應於股東會說
明未列入之理由。驊訊股東提案.doc
( G )違反規定之後果(新法加重對公發公司的罰鍰金額)
119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26 )
經濟部民國 100 年 5 月 9 日經商字第 10000570530
號函:
按股東提案權係股東固有權,公司違反公司法第
172 條之 1 第 2 項規定,未公告受理提案、受理處
所及受理期間,不影響股東提案權之行使,股東仍
得於公司寄發股東會開會通知前向公司提出議案。
經濟部民國 97 年 5 月 9 日經商字第 09702410410
號函:
此項股東提案權,係股東之固有權,不分普通股或
特別股均有上開權利。
經濟部民國 95 年 4 月 13 日經商字第 09500537340
號函:
公司召開股東常會,股東始有提出議案權利
120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27 )
經濟部民國 97 年 5 月 15 日經商字第 09702060280
號函:
公司法第 172 條之 1 及第 192 條之 1 規定所稱「持
有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之股東」,不
以單一股東為限,如數股東持有股份總數之和達百
分之一以上者,亦包括在內。
經濟部民國 94 年 12 月 2 日經商字第 09402187390
號函:
觀諸其中第 4 項及第 5 項規定,業將股東提案之審
查權及對於未列入議案之原因說明義務,賦予董事
會。是以,非由董事會召集之股東常會,尚無公司
法第 172 條之 1 規定之適用問題。

121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28 )
 開會
A. 議事規則:公司應訂定議事規則。股東會開會時,主席
違反議事規則,宣布散會者,得以出席股東表決權過半
數之同意推選一人擔任主席,繼續開會。 ( 182-1
II ) 「○○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會議事規則」參考範例
1020227.docx
B. 主席:由董事會召集者,其主席依第二百零八條第三項
規定辦理;由董事會以外之其他召集權人召集者,主席
由該召集權人擔任之,召集權人有二人以上時,應互推
一人擔任之。 ( 182-1 I )
C. 出席:
( A )親自出席:股東本人親自出席股東會。但政府或
法人為股東時,由其代表人出席,其代表人不限於一
人。 122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29 )
( B )代理出席:股東得出具委託書,委託代理人出
席股東會。委託書相關規範第 177 條、證交法第
25-1 條、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規則
證交法 § 25-1 :公開發行股票公司出席股東會使
用委託書,應予限制、取締或管理;其徵求人、受
託代理人與代為處理徵求事務者之資格條件、委託
書之格式、取得、徵求與受託方式、代理之股數、
統計驗證、使用委託書代理表決權不予計算之情事、
應申報與備置之文件、資料提供及其他應遵行事項
之規則 ,由主管機關定之。
金管會制定「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
規則」:規範委託書之取得分為徵求、非屬徵求;
徵求人資格、徵求程序;代理股數之限制;委託書
禁止收購;委託書代理之表決權不予計算的情形等。 123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30 )
公司法 § 177 : I 股東得於每次股東會,出具委託
書,載明授權範圍,委託代理人,出席股東會。但
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證券主管機關另有規定者,
從其規定。 II 除信託事業或經證券主管機關核准
之股務代理機構外,一人同時受二人以上股東委託
時,其代理之表決權不得超過已發行股份總數表決
權之百分之三,超過時其超過之表決權,不予計算。
III 一股東以出具一委託書,並以委託一人為限,
應於股東會開會五日前送達公司,委託書有重複時,
以最先送達者為準。但聲明撤銷前委託者,不在此
限。 IV 委託書送達公司後,股東欲親自出席股東
會或欲以書面或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者,應於股東
會開會二日前,以書面向公司為撤銷委託之通知;
逾期撤銷者,以委託代理人出席行使之表決權為準。 124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31 )

 65 年台上字第 1410 號民事判例(本次修法後已刪公


司印發文字)
公司法第 177 條第 1 項所定「股東得於每次股東會出
具公司印發之委託書載明授權範圍,委託代理人出席
股東會」,惟查該條項之規定乃為便利股東委託他人
出席而設,並非強制規定,公司雖未印發,股東仍可
自行書寫此項委託書,委託他人代理出席,公司未印
發委託書並非股東會之召集程序有何違反法令,不得
據為訴請撤銷決議之理由。
 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規則 § 2 、 22 I

委託書之用紙,以公司印發者為限,否則其代理之表
決權不予計算。
125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32 )

經濟部民國 82 年 6 月 22 日商字第 214389 號函:


按公司法第 177 條第 3 項規定,委託書應於股東會開會
五日前送達公司,其立法目的為便利公司之作業。是以,
股東於開會當日報到時始提出委託書於公司,公司如拒
絕受理,於法尚非無據。

經濟部民國 80 年 12 月 24 日經台商(五)發字第 233666


號函:
按公司法第 177 條第 3 項規定委託書應於股東會開會五日
前送達公司,此五日期限係屬訓示規定,目的在便利公司
之作業,與代理出席會議之人已否受合法委任無涉,受託
代理出席之人有無受合法委任,仍須視該項委任是否符合
民法上有關委任之規定以為斷,如有爭議,應循司法途徑
解決。 126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33 )
( C )視為親自出席:書面或電子投票第 177-1 、
177-2 條;非公發公司股東以視訊參與會議 172-
2 、 356-8 II ;閉鎖性公司未實際集會,而以
書面方式行使表決權 356-8 IV
§ 177-1 (文字有調整,但實質內容不變): I
公司召開股東會時,採行書面或電子方式行使表
決權者,其行使方法應載明於股東會召集通知。
但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符合證券主管機關依公
司規模、股東人數與結構及其他必要情況所定之
條件者,應將電子方式列為表決權行使方式之一。
II 前項以書面或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之股東,
視為親自出席股東會。但就該次股東會之臨時動
議及原議案之修正,視為棄權。
127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34 )

民國 106 年 01 月 18 日
金管證交字第 1060000381 號
 上市(櫃)公司召開股東會時,應將電子

方式列為表決權行使管道之一 (原金融監
督管理委員會 103.11.12 金管證交字第
1030044333 號令自 一百零七年一月一日
廢止)

128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35 )
§ 177-2 : I 股東以書面或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者,
其意思表示應於股東會開會二日前送達公司,意思
表示有重複時,以最先送達者為準。但聲明撤銷前
意思表示者,不在此限。 II 股東以書面或電子方
式行使表決權後,欲親自出席股東會者,應於股東
會開會二日前,以與行使表決權相同之方式撤銷前
項行使表決權之意思表示;逾期撤銷者,以書面或
電子方式行使之表決權為準。 III 股東以書面或電
子方式行使表決權,並以委託書委託代理人出席股
東會者,以委託代理人出席行使之表決權為準。

129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36 )

在未適時撤銷(回)電子投票、委託代理行使表決權時,
投票衝突的態樣,可能有如下幾種:
 親自出席股東會投票及委託代理行使表決權之投票衝

突→代理投票
 親自出席股東會投票及電子投票之投票衝突→電子投


※ 未撤銷電子投票且股東會當日親自出席股東會者,
原議案之表決以電子投票為準,但可對臨時動議行
使表決權,對原議案修正案則不得行使表決權。
 委託代理行使表決權及電子投票之投票衝突→代理投


 親自出席股東會投票、委託代理行使表決權、電子投

票之投票衝突→代理投票 130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37 )
經濟部民國 101 年 2 月 24 日經商字第 10102404740 號函:
二、若股東已於股東會開會 2 日前,以電子方式行使表決權,
且未撤銷意思表示者,股東會當日該股東仍可出席股東會,
且可於股東會現場提出臨時動議(臨時動議仍應受公司法第
172 條第 5 項規範)。該股東就現場提出之臨時動議,得行
使表決權。
經濟部民國 101 年 5 月 3 日經商字第 10102414350 號函:
按本部 101 年 2 月 24 日經商字第 10102404740 號函釋略以:
「…」。上開所稱得提出臨時動議及得對臨時動議行使表決
權,乃因臨時動議係開會時臨時提出,係該股東原已行使過
表決權以外之議案,該股東事先並未行使過表決權,自可在
現場行使表決權。又該股東既已於股東會開會前,以電子方
式行使表決權,且未撤銷意思表示,則就原議案自不得提修
正案亦不可再行使表決權。 131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38 )
新增 175-1 : I 股東得以書面契約約定共同
行使股東表決權之方式,亦得成立股東表
決權信託,由受託人依書面信託契約之約
定行使其股東表決權。 II 股東非將前項
書面信託契約、股東姓名或名稱、事務所、
住所或居所與移轉股東表決權信託之股份
總數、種類及數量於股東常會開會三十日
前,或股東臨時會開會十五日前送交公司
辦理登記,不得以其成立股東表決權信託
對抗公司。 III 前二項規定,於公開發行
股票之公司,不適用之。
132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39 )
 決議方式:分為普通決議、特別決議、假決議
出席門檻 表決同意門檻

普通決議 有代表已發行股份總數過 出席股東表決權


半數股東出席 過半數同意

有代表已發行股份總數三 出席股東表決權
一般方式 分之二以上股東出席 過半數同意
特別 未達三分之二,但有代表 出席股東表決權
便宜方式 已發行股份總數過半數股 三分之二以上同
決議 東出席 意
〈公發公
司〉
假決議〈假決議後再 未過半,但有代表已發行 出席股東表決權
召開股東會,再次假 股份總數三分之一以上股 過半數同意
決議視同普通決議〉 東出席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40 )
 出席股份數之計算:無表決權之股份不計入已發行股
份總數,而無表決權之情形,如無表決權之特別股、
公司持有自己股份、被直接或間接持有已發行有表決
權之股份總數或資本總額超過半數之從屬公司所持有
之控制公司股份等無表決權。
 出席表決權數之計算:雖為出席股份,但有如下情形
者,則其表決權數不計入已出席股東之表決權數
A. 股東對於會議事項有自身利害關係致有害於公司
利益之虞者,須迴避而不得行使表決權,這些不得
行使之表決權數不計入。( 178 )
B. 依公司法、公開發行公司出席股東會使用委託書
規則而超過得代理行使之表決權者,其超過部分不
計入。(經商字第 09300173390 號函) 134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41 )
C. 相互投資公司得行使之表決權,不得超過被投資
公司已發行有表決權股份總數三分之一,超過者不
計入。
D. 公司進行併購之異議股東行使股份收買請求權而
須放棄行使表決權者,其放棄行使之表決權數不計
入。(經商字第 09602431140 號函)
E. 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董事以股份設定質權超過選
任當時所持有之公司股份數額二分之一時,其超過
之股份不得行使表決權,不算入已出席股東之表決
權數。( 197-1 II )

135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42 )
197-1II 計算經商字第10052403510號.docx

經商字第 10002154230 號:
按公司法第 197 條之 1 第 2 項規定:「…」,所謂「超
過之股份不得行使表決權,不算入已出席股東之表決權
數」,係指董事設質股份數大於選任當時所持有之公司
股份數額二分之一時,其超過部分不算入已出席股東之
表決權數,惟仍算入已發行股份總數。

經商字第 10102402460 號:
依公司法之規定,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董監事,將其股
份設定質權超過選任當時所持有公司股份一半時,其超
過之股份不得行使表決權,然其在股東會開會前即辭任
董監事,因其已非董監事,自無上開之限制。
136
經商字第 10102418160 號 :
一、…
二、按本條項規定係鑒於不少上市櫃之董事及監察人將股票
設定質權借款後再進行轉投資或護盤,藉以提高持股比例
及對公司控制力,進而當選董事及監察人,領取高額酬金;
而當股價下跌時,又大肆借款力守股價,惡性循環可能導
致公司財務惡化,損害股東權益。為健全資本市場與強化
公司治理,有必要對董監事持股質押比重過高者加強控管,
藉此杜絕企業炒作股票,防止董監事信用過度膨脹,避免
多重授信;倘公司召開股東會時,議程列有董監事改選案,
董監事於最後過戶日之股份設定質權超過選任當時所持有
公司股份二分之一,而於股東會停止過戶期間或股東會當
天辭職,復參與行使表決權,甚或當選董監事者,在司法
實務上,可能被法院認定為規避法律之脫法行為而有公司
法第 197 條之 1 第 2 項之適用,致該次股東會作成之決
議,其決議方法違反法令而被撤銷。
137
最高法院 103 年台上字第 1732 號 民事判決 :
按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七條之一第二項規定,公開發行股票
之公司董事以股 份設定質權超過選任當時所持有之公司股
份數額二分之一時,其超過之股 份不得行使表決權,不算
入已出席股東之表決權數。核其立法意旨.無非係因發生
財務困難之上市、上櫃公司,其董監事多將持股質押以求
護盤, 使持股質押比例往往較一般公司高;但股價下跌時,
為免遭銀行催補擔保品,又再大肆借貸力守股價,惡性循
環之結果導致公司財務急遽惡化,損害投資大眾權益。為
健全資本市場與強化公司治理,實有必要對設質比重過高
之董事、監察人加強控管,以杜絕企業主炒作股票之動機
與歪風,及防免董監事信用過度膨脹、多重授信。故無論
董監事之持股設質係在任期前或任期中,對其超過一定比
例之股份限制其表決權之行使,始符法意。 則依此規定計
算董監事股份設質數時,應不以其於任期中之設質為限。
138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43 )
 公司議案所應適用之決議方式
 普通決議:法律未有特別規定者,適用普通決議即
可。
 特別決議:法律有特別規定應適用特別決議者,如
第 13 條第 2 項、第 185 條第 1 項等。
經商字第 10102109970 號函:
按公司讓與轉投資之股份係屬公司理財行為,除公司章程
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辦理外,於股份有限公司,本得由
董事會依公司法第 202 條規定逕依職權決議行之。惟若所
讓與之股份係屬公司全部或主要部分之財產,則依同法第
185 條規定,應先經股東會特別決議。至「主要部分」之
認定,應視各該公司之營業及其經營性質而有不同,尚難
概括釋示。又該條所列行為應經股東會特別決議,立法意
旨乃因此等行為牽涉公司營業政策之重大變更,必須依法
定程序作慎重之研討,以維護股東之權益。 139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44 )
 決議瑕疵:得撤銷、無效、不成立
 決議得撤銷:股東會之召集程序或其決議方法,違
反法令或章程時,股東得自決議之日起三十日內,
訴請法院撤銷其決議。且有出席會議之股東要訴請
撤銷股東會決議時,原則上其應於股東會當時,對
召集程序或決議方法有當場表示異議,否則不得為
之。法院對於撤銷決議之訴,認為其違反之事實非
屬重大且於決議無影響者,得駁回其請求。決議被
撤銷後為自始無效,未被撤銷則自始有效。
A. 得撤銷事由
( A )召集程序違反法令或章程:例如監察人於
無召集股東會必要時召集股東會( 86 年台上
字第 1579 號 民事判例)、董事長未經董事
會決議而召集股東會( 78 台上字 1372 號判
決)、召集通知或公告未遵守法定期限、漏未
通知股東、不得以臨時動議提出之議案以臨時 140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45 )
( B )決議方法違反法令或章程:例如不得擔任主席之
人擔任主席( 76 台上字 957 號判決)、非股東參與
決議、特別利害關係人未迴避加入表決、違反委託書
規則、計票錯誤、不得以臨時動議提出之議案以臨時
動議提
Q :未達法定出席額之股東會決議效力?
實務:得撤銷 63 台上 965 號判例(民國 103 年 8 月 5 日經最
高法院 103 年度第 11 次民事庭會議決議不再援用);不成立
65 台上 1374 號判決;折衷(未達特別決議門檻屬得撤銷,未
達普通決議門檻屬不成立)
學說:不成立為多數說
B. 撤銷訴權
( A )出席股東:原則上應受民法第 56 條第 1 項但書
之限制,即是如已出席股東會而其對於股東會之召集
程序或決議方法未當場表示異議者,不得為之。( 75
年台上字第 594 號判例) 141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46 )
( B )未出席股東:不受民法第 56 條第 1 項但書限制。
( C )股東會時非股東,提起訴訟時為股東:股東依
此規定提起撤銷之訴,其於股東會決議時,雖尚未
具有股東資格,然若其前手即出讓股份之股東,
於股東會決議時,具有股東資格,且已依民法第
56 條規定取得撤銷訴權時,其訴權不因股份之轉
讓而消滅。但若其前手未取得撤銷訴權,則繼受該
股份之股東,亦無撤銷訴權可得行使。( 73 年台
上字第 595 號民事判例)
C. 撤銷決議之訴的駁回:法院對於撤銷決議之訴,認
為其違反之事實非屬重大且於決議無影響者,得駁
回其請求。( 189-1 )
142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47 )
D. 撤銷決議之效力
( A )被撤銷之決議:溯及無效
( B )因決議而為之行為:係公司內部事務則應亦溯
及無效;係與第三人交易之行為,為維護交易安全
仍應對公司有效
( C )決議事項已為登記者,經法院為撤銷決議之判
決確定後,主管機關經法院之通知或利害關係人之
申請時,應撤銷其登記。( 190 )

143
股份有限公司 - 股東會( 48 )
 決議無效:股東會決議之內容,違反法令或章程者無
效。( 191 )
A. 決議內容違反法令:例如強制股東出資之決議
(違反第 154 條)、通過銷除特定股東股份之決
議(違反第 168 條)等
B. 決議內容違反章程:超額選任董、監事、董監報
酬逾越章程所訂等
 決議不成立或不存在:無召集權人召集之股東會決議、
無召開股東會卻有股東會決議、未達法定出席額之股
東會決議、股東會程序嚴重瑕疵

14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