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信仰与人生

宇宙间的许多问题,追究到最终时,到头
来总是一个谜,一个不可解答的奥秘
• 人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许从不去理会神和宗教的问题。
但是,到了身陷苦痛、挫折时,便会发出求助、求救的
呼声,下意识中希望有一个外来的力量援救人,这就是
发自内心对神的渴慕(方济各 , 团体里)
• 对痛苦百思不解,为何恶人任意作恶,却一生幸福,
而善人却痛苦病苦灾祸重重?
• 因我看见恶人安宁幸福,就对骄横的人心生嫉妒。 4 原来他
们总没有受过重创,所以他们的身体健康肥胖(咏 73 )

• 直到我走近天主的圣殿,直到我注意他们的结果。 18 你的确
将他们置于坡路,让他们滑倒于消灭之途(咏 73 )
类如以色列人在旷野的经验屡次抱怨天主忘记天主显的
奇迹

• 天主带领他们穿过红海,还有埃及的十大灾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
都忘记了,并一遇到困啦就抱怨,导致了持续性的痛苦,以至于 40 天的路
程走了 40 年,这也是我们的反省。(出 1-40 )
• 天主又天降玛纳 ,令击石出水止渴。。然而 他们次次
忘记天主的恩宠 抱怨,使灾难重重 .( 引自 出谷纪 )
• 借着痛苦认识天主,,推动人去思索 那至高者的存在。
痛苦、死亡原是人所共畏 , 但由于爱的驱使,人
竟有力量为义而受害;又或者为所爱的人代罪
科学可以解释吗?

慑于自然的威力,所以误信神鬼之事…科技的进
步,确实给人解答了许多疑问,也使人摆脱了迷
信的事情不过,有一个现象是无法否定的,就是
面对越进步的科技,人越觉得自己的渺小,和惊
叹宇宙的伟大 ( 科学与信仰 )
人类起源学:进化论与一元论
进化论:根据 Lamarck ,需求产生一种趋于满足的努力,这种努
力变成习惯,习惯改变器官,改变传递给下一代 .. 但是至今解
释不了,当今为何不再进化了(引自《因名字呼唤》)
一元论: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厄娃由造物主而来,延续至今(同
上)
中国哲人
孔孟主张──孔子论道,大抵是以「仁」为主,「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
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 论语里仁 ) 又说「仁者人也」,意思是说:仁是人
的根本,是人做人处事的原则,是一切行为和判断的动力,是人与生俱来的。
孔孟哲学是先从人的善行来体验人的根源是善,天的根源也是善。
启示的宗教
宗教间关系,谁是历史的中心,谁是死于坟
墓又带着肉身复活的?

翻开各宗教史实,追本溯源,其中只有天主
教有详尽的历史记载。旧约中记载天主首先
告诉人「祂是自有者」 ( 出 .‧3 : 13)

所谓「启示」是说这位至高无上的神,以人
所能了解的方式,向人指示、披露祂自己的
本性,这些超过人思想所能明白的事理,除
非神自己给人讲明白,人的理智是无法找到
圆满答案的

(2,
11 )


教(
天主

21
3,
耶稣
道路 (我是
.若1
我是 4, 6 .

( 若 8 界之光
8 , 12 ) ) ,1
犹太教(则 37 , 13 )

教 ( 若 6-7
2)
佛 ,
83 4


兰经

2

教 ( ,

度 8

印 若
伊斯 3-4 )
6) ,哲

教(




4 , 宗教


三,
其它
反省、讨论
除了从教理学习中认识天主的存在之外,你
在生活中如何体验这份信念?

试在一天工作之后,停下一会儿,回顾一下
在今天的生活中,哪些经验能使自己更信赖
天主?
怒之以爱
1 、被人欺负而反击和生报复之心,是极自然的反
应,是自卫的行为但是这种因仇恨而生的报复反
应,不但无法补偿损失,反之会加增自己心灵上
的痛苦,因为一个人若怀着报复的野心时,便会
失去内心的平安,整天想着报复的事情
2 、试想,在这情况下,人会快乐吗?。
3 、在论语中,孔子也说:「以直报怨,以
德报德。 ( 宪问 ) 意思是如果有人做了对不
起自己的事时,不要报复,但是要公正地
对他,叫他知道他所做的事是错误的。
4 、圣经中耶稣要我们爱仇人,为迫害自己的人
祈祷 ( 玛‧ 5 : 44) ,耶稣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
要求更高,是远超过宽恕和以直报怨之上
宽恕与被宽恕
与好朋友争吵后,再和好如初时那种喜悦 , 心情:孩子被
父母惩罚,后来得到宽恕的那份快乐。
又或每次从告解室走出来时的那阵轻松心境,这些都是
人得到「被人宽恕」的具体经验

它给人带来平安、喜悦而又蕴含着一种「更新」的希望

当彼此间的情谊愈深,或所发生的事情愈严重时,我们
被宽恕后的那种「轻快、喜悦」的心境就愈大。

这就是耶稣所说的被宽赦得多的爱也愈多。 ( 路‧ 7 : 36-
50)
宽恕的动力
• 宽恕的动力来自爱。伤心而生怨恨是自然的反应,但宽恕的行动
却一定要透过爱心,要从「伤心」的经验中挣扎出来。
• 宽恕不是忘掉一切,也不是压抑自己不去回想往事;而是承认接
受这个事实。
• 宽恕也不是从不计较,让人消遥法外,而是要让人知道他所做的
事是错的。
• 适当地纠正别人的错处是一个爱德行为。不然,宽恕可能变成了
纵容,使人变本加厉的作恶。
• 耶稣对罪妇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罢!从今以后,不要再犯
罪了!」 ( 若‧ .8 : 11)
• 孔子教导弟子要「以直报怨」的宽恕,也有同一的道理。
     生活中的宽恕

• △ 以爱为出发──二次大战期间,一个德国随军神父走进苏境的
一个农家里,主人家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她很用心的照顾
这位敌军的神父,给他吃的,用的,又为他安排机会逃去。神父
问她为什么不将他交给军部处理时,老太太幽幽地说:「战争使
我失去了儿子,我痛苦够了,我不希望别人如我一样遭受失子之
痛。」然后招招手叫神父离去。这是以爱体爱的力量,促使这位
老太太化解仇恨,因为他爱自己的儿子,所以她也体会到别人失
子的痛苦,况且报复不能弥补产生了的痛苦
• △ 信德的精神──天主是全知的,世界上所有不公义的事情,
天主都清楚知晓一切,我们相信生活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连不
公义的,都有它使人成长好的一面,而且是天主准许发生的,祂
亦自会照料一切。相信这份信德、可以减轻我们心中的愤怒思想。
接受事实:

• 让自己正视事实,也明白到事情发生了,报复是于事无补的。最
好在面对事实之余,也尝试让自己多了解出错的原因。我们许多
时会发现,原来人家不是完全蓄意害自己的;又或自己原该也负
起某方面的责任等,这都有助于我们对人的宽恕。(香港新报)
• 宽恕的行动是发自内心的,不能强迫。明德说:「那时候我是那
么的开心,以致全忘了他曾做过的一切,我心内历久不解的结全
打开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份从没有过的自由心境。」


身为基督徒,对待自己的仇人应该抱甚么态度?

在生活中有没有「宽恕人」和「被宽恕」的经验?那时
候 , 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
信仰与人生 -- 痛苦使人思索人生的意义;使人走向天主;

寻求幸福,平安,使人感受到被宽恕后的喜乐;唯有在耶稣内
得到真平安;

宗教间的区别使我们懂得了 只有耶稣 出离坟墓 带着肉身复活


了,如果我们承行他的旨意,相信他将来也会一样。

孔孟的观点 与福音相府之处 使我们更加 确信;天主也给了


他们一束光去寻找真理 - 耶稣自己。
我天天与你们在一起直到世
界的终结

祝大家一个好的反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