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2018 白皮书 E 试卷分析与解答

一 、选择题 ( 每题 3 分,共 18 分 )
1
x  4  10 2 cos(2t   )
1. 一质点沿 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3

(SI) 。从 t = 0 时刻起,到质点位置在 x = -2 cm 处,且


向 x 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A) 1s/8 (B) 1s/6

(C) 1s/4 (D) 1s/3 [ E ]


(E) 1s/2
2. 关于平面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动能最大时势能也最大。 (B) 动能最大时势能为零
(C) 动能最大时势能最小。 (D) 势能最大时动能
最小 [ A]
2018 白皮书 E 试卷分析与解答
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光的波长为 600 nm (1nm = 10-9
m) ,双缝间距为 2 mm ,双缝与屏的间距为 300 cm .
在屏上形成的干涉图样的明条纹间距为
(A) 0.45 mm . (B) 0.9 mm .
(C) 1.2 mm (D) 3.1 mm .
[ B]
4. 1mol 氮气与 1mol 氨气等压膨胀升高相同的温度,
氮与氨吸收热量之比为:
(A) 1:2 (B) 3:4 (C) 5:6 (D)7:8 [ D ]
5. 三个偏振片 P1 、 P 2 、 P 3 , P1 与 P2 偏振化方向夹
角为 45º , P1 与 P3 的偏振化方向互相垂直。强度为 I0
的自然光依次通过 P1 、 P2 和 P3 ,则通过三个偏振片
后的强度为: [ C ]
(A) I0/16 (B) 3I0/8 (C) I0/8 (D) I0/4
2018 白皮书 E 试卷分析与解答
6. 处在平衡态的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密度相同分子
的平均平动动能也相同则它们:
(A) 温度、压强均不同
(B)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C) 温度、压强都不同
(D)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 B ]
二、 填空题 ( 每空 2 分,共 12
分)
7. 图中用旋转矢量法表示了一个简谐振
O
动.旋转矢量的长度为 0.04 m ,旋转角速 x

度 = 4 rad/s .此简谐振动以余弦函数 (t = 0)

表示的振动方程为 x0.04cos(4t-/2)
=_______________(SI) .
2018 白皮书 E 试卷分析与解答
8. 固定波源的频率为 1000Hz ,当观测者远离波源的
速度为声速的五分之一时 , 其测量的声音的频率为 800____
Hz
9. 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路中垂直插入一片厚度为 D
2(n-1)D
折射率为 n 的玻璃,光程差改变为 ___________.

10. 一束平行的自然光,以 60º 角入射到平玻璃表面上 .


若反射光束是完全偏振的,则玻璃的折射率为 ____ 。
1.73
11. 某气体在温度为 T = 273 K 时 , 压强为 p=1.0×102
atm,
密度 3p  =1.24×102 kg/m3 ,则该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
 495m / s


12. 静止质量为 M 的粒子,运动速度为Pa)
___________ . (1 atm = 1.013×10 5
2c/3 ,其动能
为0.34Mc
________.
2
2018 白皮书 E 试卷分析与解答
三、计算题 ( 共 70 分 )
13 、 ( 本题 15 分 )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 M 半径为 R
的均匀球体的中心系于一水平轻弹簧上,使它可以在
水平面上无滑动的滚动。弹簧的弹性系数为 k ,将圆
柱体从弹簧原长处拉开到 x=a 处。
( 1 )证明球体的质心 O 的运动是简谐振动,并求出
振动的角频率 ( 均匀球体的转动惯量 J=2MR2/5) 。
( 2 )求出当 x=0 时的弹性势能,平动动能和转动动
能。(1) 设弹簧伸长 x 时,圆柱中
解:
心的速度为 v ,此过程机械
能守恒:
1 2 1 2 1 2 1 2
kx  Mv  J  ka
2 2 2 2
2018 白皮书 E 试卷分析与解答
1 2 1 2 1 2 1 2
kx  Mv  J  ka
2 2 2 2
2
J  MR 2
5
v  R
1 2 7 2 1 2
kx  Mv  ka
2 10 2
dv 5kx
对时间求导:  0
dt 7 M
是简谐振动。其角频率是
5k

7M

(2) 当 x=0 时 , 弹性势能


为0
2018 白皮书 E 试卷分析与解答
5 1 2
Et  Er Et  Er  ka
2 2
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分别是
5 2 1 2
Et  ka Er  ka
14 7
14.( 本题 10 分 ) 如图所示, x = 0 处有一
运动方程为 y=Acost 的平面波波源,产生
的波沿 x 轴正、负方向传播 . MN 为波密介
质的反射面,距波源 3λ/4 .求: (1) 波源所
发射的波向波源 O 左右传播的波动方程;
(2) 在 MN 处反射波的波动方程; (3) 在 O
~ MN 区域内形成的驻波方程,以及波节
和波腹的位置; (4) x > 0 区域内合成波的
波动方程.
2018 白皮书 E 试卷分析与解答
解 : (1) 向左、右传播的波动方程是
2x
y L  A cos(t  )

2x
y R  A cos(t - )

( 2 )反射波的波函数可以写为 ( 半波损失 ) :
x  3 / 4 2 3 2x
y 反  A cos[(t  2 )-    ]  A cos(t  )
  4 
( 3 )驻波的波函数
2x 2x 2x
y 驻  y L  y 反  A cos(t  )  A cos(t  )  2 A cos cos t
  
波节: x=-3/4 、 -/4 ;波腹: x=-
/2
2018 白皮书 E 试卷分析与解答
(4) x > 0 区域内合成波的波动方程
2x
y  y R  y 反  2 A cos(t  )

15. ( 本题 10 分 ) 已知工作在高温热源 T1 和低温热源
T2 的卡诺热机,试写出其热机效率并证明。
T2 p
解:热机的效率是   1  T1  T2
T1 p1 1
Q1
证明:卡诺热机由两个等温 T1
p2 2
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p4 W
如图所示。 4
p3 Q2 T 3
2 V
o V1 V4 V2 V3
2018 白皮书 E 试卷分析与解答
m V2
1 — 2 等温膨胀吸热 Q1  Q12  RT1 ln
M V1
3 — 4 等温压缩放热 p T1  T2
p1 1
m V3 Q1
Q2  Q34  RT2 ln
M V4 T1
p2 2
p4 W
2 — 3 绝热过程 4
p3 Q2 T 3
 1  1 2 V
V 2 T V
1 3 T 2 o V1 V4 V2 V3
V3
4 — 1 绝热过程 ln
Q2 T2 V4
 1  1   1  1
V1 T1  V4 T2 Q1 T1 ln V2
V1
2018 白皮书 E 试卷分析与解答

V2 V3 卡诺热机效率

V1 V4 T2
 1
T1
16. ( 本题 15 分 ) 容器内储存有 2mol 氧气 ( 分子量 32) ,
其温度为 300K ,体积 10L. 求: (1) 分子的数密度。
(2) 气体的密度。 (3) 分子的平均能量。 (4) 分子的最概
然速率和平均速率。 (5) 气体的内能。 (R=8.31J/K
mol)
解: p  RT  5 105 Pa
V
p N A 26 3
(1) 分子数密度 n    1 .2  10 / m
kT V
2018 白皮书 E 试卷分析与解答
m pM
(2) 质量密    6.4 kg / m3
V RT

(3) 分子平均能量
5
  kT  1.04  10 20 J
2
(4) 分子的最概然速率和平均速率
RT 8 RT
v p  1.41  394m / s v  445m / s
M M

(5) 气体的内能
5RT
E   12896 J
2
2018 白皮书 E 试卷分析与解答
17.( 本题 10 分 ) 如图所示为光栅常数为 d=2400nm 的光栅。当
用 600nm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时试求: (1) 衍射光一共可以
观察到多少级? (2) 若透镜的焦距 f=20cm 两条一级明条纹相距
多远? (3) 若入射光与光栅法线成 30º 角入射,两条一级条纹相
距多远?
解:(1) 由光栅方程 :
d sin    k
d
k max   4

第四级实际看不到,所以只能观察到 3 级条纹。
1
(2) 一级衍射角 1 1  sin
1
 14.48
4
两条一级明条纹相距 x  2 ftg 1 10.33cm
2018 白皮书 E 试卷分析与解答
(3) 设斜向下的入射角为 30º ,则一级衍射角
d sin 30  d sin    

 1
 1  
sin       4
d 2  3
 4
1 3
x  f [tg arcsin  tg arcsin ]  17.51cm
4 4
2018 白皮书 E 试卷分析与解答
18.( 本题 10 分 ) 在折射率为 n1 d1
n=1.4 的玻璃板上镀增反膜(反 n2 d2
射光波长为 550nm ),为提高
反射率常采用多层镀膜,如图为 n

两层薄膜的增反膜,已知折射率
n1=1.25 , n2=1.6 ,试求所镀最
薄厚度 d1 、 d2 分别为多少?
解:第一层反射极大:

2n1d1=k 最薄厚度 1
d   220nm
2n1

第二层反射极大:2n2 d2   k
2

最薄厚度 d2  4n  85.9nm
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