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8

第一章

熱傳遞概論
遠東科技大學 電腦應用工程系(所)
副教授 王世杰

1.熱傳遞學 Heat Transfer 10/e,原著 Holman,譯者 胡凡勳 、朱朝煌 、邱漢傑


2.熱傳遞Fundamental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5/e,原著 Incropera DeWitt,
譯者 侯順雄、王松浩、張仲卿 P. 1
 瞭解熱力學與熱傳學之關係
 能分辨熱能與其他種形式的能量
 瞭解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平衡
 瞭解熱傳遞的機制
 瞭解熱傳遞的
 瞭解熱傳導方程式的導出過程

2
 熱傳遞 (heat transfer) 乃預測物體因為有溫度差而造成能量
傳遞的科學。熱力學中則定義這種傳遞的能量為熱 (heat)。
 熱傳遞的科學尋求的不僅是熱能如何傳遞,同時也預測在

特定情況下熱交換的速率。
 熱傳遞學和熱力學不同之處,在於強調熱傳遞速率為非僅考

慮能量大小與傳遞方向,熱傳討論非平衡(non-equilibrium)
系統,而熱力學一般討論的則是平衡系統。
 熱傳遞的三種機制:傳導 (conduction)、對流 (convection)

和輻射 (radiation)。
3
 Thermal energy(符號:U(J) or u(J/kg))熱能:物質微
觀下其運動狀態之能量。
 Temperature (符號: T (K or ℃)溫度:經由量測儀
器間接測量物質中儲存之熱能處於某種狀態的特性
指標。
 Heat transfer熱傳遞:由於溫度梯度而造成之熱能傳
輸,而且溫度梯度越大,熱傳率越大;傳熱時間越
長則總傳熱量越大。
 Heat (符號: Q(J))熱: 在一段時間內由於溫差之故
於能量傳輸過程中之總熱傳遞的熱量。
 Heat rate (符號: q(W))熱傳率: 單位時間內之熱能
傳輸量。
 Heat flux (符號: q”(W/m2))熱通量: 單位面積於單
位時間內之熱能傳輸量。
4
物質能量存在之形式:
1. thermal 熱能,
2. mechanical 機械能,
3. kinetic 動能,
4. potential 位能,
5. electrical 電能,
6. magnetic 磁能,
7. chemical 化學能,
8. nuclear 核能.
以上8項之總和稱為系統之總能(Total energy) E ,或單位質量之總能e)。
 所有微觀能之和稱為系統之內能(Internal energy) 。
Internal energy = Sensible energy + Latent energy + Chemical energy +
Nuclear energy
 內能可視為分子本身之動能與位能之和。
 分子之動能總稱為顯能(Sensible energy)。Sensible energy = molecular
translation energy + molecular rotation + molecular vibration kinetic +
electron translation + electron spin + nuclear spin energy
5
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states that during any
cycle a system undergoes, the cyclic integral of the
hea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cyclic integral of the work.
 Total energy   Total energy   Change in the total energy 
   
 entering the system  leaving the system  of the system 
     

J  Q   W
dE  Q  W
dE  dU  d ( KE)  d ( PE )
Q  dU  d ( KE)  d ( PE )  W
Q dU d (mV 2 / 2) d (mgZ ) W
   
t dt dt dt t 6
 熱傳遞的型式:
1. 傳導(Conduction):熱流率方程式稱為傅立葉定律(Forier’s Law)
T ,其中k稱為導熱性(Conductivity)
q x  kA
x
,W/mK。
2. 對流(Convection):熱流率方程式稱為牛頓冷卻定律(Newton’s
cooling Law)
Q  hA(T  T )

,其中h稱為熱對流係數(Convection coefficient) ,W/m2K


3. 輻射(Radiation) :熱流率方程式稱為波茲曼定律(Stefan-Boltzmann
Law)
Q   A(T24  T14 )
,其中σ稱為波茲曼常數(=5.6710-8 W/m2K4) ,ε稱為放射率(Emissivity)。
7
熱對流(Convection)EX.:

Q  hA(T  T )

熱輻射(Radiation)EX.:

Q   A(T24  T14 )

8
 工程系統:Solar energy system (太陽能系統)、風力發電機
組、Airplane (飛機)、 Fuel cells (燃料電池)、 Power-plant
(發電廠) Refrigerator (冷凍系統)、 Turbine (渦輪機)、
Chemical rocket engine (化學火箭) …

P.9
 人體生理(Human Physiology):
研究人體功能之機轉以及生命活動規律的
科學。

 環境工程(Environment
engineering):為應用科學與工程之方
法來改善環境(包括空氣、水、土地資
源),進而為人類之居住以及其他生物
體提供對健康有益的水、空氣以及土壤,
亦包括污染場址之復育。

P.10
 當一物體內有溫度梯度 (temperature gradient) 存在時,能量會從高溫
區傳到低溫區。此種能量的傳遞方式,我們稱為傳導 (conduction)。
 每單位面積之熱傳導速率 (heat-transfer rate) 和法線溫度梯度 (normal
temperature gradient) 成正比,代入比例常數後,可得
T (1-1)
qx  kA
x
上式中 q x是熱傳遞速率, T / x 是熱流流動方向的溫度梯度。
 常數 k 稱為材料的導熱性 (thermal conductivity)指材料直接傳導熱量
的能力,亦稱為熱傳導率。
 方程式 (1-1) 稱為熱傳導的傅立葉定律 (Fourier’s law),當熱傳遞速率
(即熱流量)用W (瓦,Watt) 表示時,k 的單位為 W / m C。

11
首先考慮一維系統物體溫度可隨時間變化,且物體內有熱源存在的一般情況。
對於厚度為 dx 的元素,可列出下列的能量平衡:
傳入左面的能量 + 元素內所產生的能量 = 內能的改變量 + 傳出右面的能量

傳入左面的能量 = qx  kA T
x

元素內所產生的能量 = qA dx
T
內能的改變量 =  c A dx

傳出右面的能量 = qx  dx  kA T 
 x  x  dx
 T   T  
  A k  k  dx 
 x x  x  
其中 q = 每單位時間於單位體積內部所產生的能量,單位:W / m3
c = 材料比熱,單位: J / kg C
 = 密度,單位: kg / m3 12
依據熱力學第一定律將上述關係式合併得x方向熱傳導的方程式:
𝜕𝑇 𝜕𝑇 𝜕𝑇 𝜕 𝜕𝑇
−𝑘𝐴 + 𝑞 𝐴𝑑𝑥 = 𝜌𝑐𝐴𝑑𝑥 −𝐴 𝑘 + 𝑘 𝑑𝑥
𝜕𝑥 𝜕𝜏 𝜕𝑥 𝜕𝑥 𝜕𝑥
𝜕 𝜕𝑇 𝜕𝑇
𝑘 + 𝑞 = 𝜌𝑐
或 𝜕𝑥 𝜕𝑥 𝜕𝜏 (1-2)

因此對於三維熱傳導的直角坐標之通式可表示為
  T    T    T  T
 k    k    k   q   c (1-3)
x  x  y  y  z  z  
當導熱性為常數時,則上式即(1-3)式可改寫為:
 2T  2T  2T q 1 T
 2  2   (1-3a)
x 2
y z k  
(1-3a)式   k /  c 稱為材料的熱擴散率 (thermal diffusivity)。 值愈大,
經由材料的熱擴散也愈快。 的單位為 m / s ,此表示物體每秒可將熱擴
2

散出去的面積大小之能力。其他座標表示式如下:
13
圓柱座標:
 2T 1 T 1  2T  2T q 1 T
  2 2 2  
r 2
r r r  z k   (1-3b)

球座標:
1 2 1   T  1  2T q 1 T (1-3c)
(rT )  2  sin   2  
r r 2
r sin      r sin  
2 2
k  

物體本身內部熱傳導的通式之向量表示法:

若上式中k為定值(不為位置或溫度或時間而變化時),則上式改寫為

14
 熱擴散率 α (注意κ、ρ和c都很常用)是熱導率與容積熱容之比。其中:
κ :熱導率(單位:W/(m K))
ρ c :容積熱容(單位:J/(m3K))
ρ :密度(單位:kg/(m3))
c :比熱(單位:J/(kg K))
對於普通的岩石來說, ~ 10-6 m2/s。
在300K,空氣的熱擴散率是0.000024 m2/s。

 熱傳導量測系統:
1. 熱膨脹儀
2. 熱導儀
3. 熱擴散率測量系統
http://www.w-j.com.tw/catalog/test/image.htm#技術文件

15
一、當物體k為定值且無熱源於物體內部產生熱(𝒒 = 𝟎)的情
形下:
A. 直角座標系
解:由 開始

 2T  2T  2T q 1 T d 2T
 2 2  
x 2
y z k   2
0
dx
𝒅𝑻
解:將上式對𝒙積分一次得 𝒅𝒙 =𝒂
再積分一次得T=ax+b
最後將已知邊界條件帶入前式之通解,可得a與b值,則此線
性溫度分佈情形可得知。
16
B. 圓柱座標系,一維穩態熱流 無熱源產生之熱傳導方程式:

 2T 1 T 1  2T  2T q 1 T
  2 2 2  
r 2
r r r  z k  
2
d T 1 dT
2
 0
dr r dr

1 𝑑 𝑑𝑇
解:將上式改寫為 𝒓 =𝟎
𝑟 𝑑𝑟 𝑑𝑟

𝑑𝑇
對𝒓積分一次得𝒓 = 𝒄𝟏
𝑑𝑟
𝒄𝟏
𝑑𝑇 = 𝒅𝒓
𝒓
將上式積分得𝑇(𝒓) = 𝒄𝟏 𝒍𝒏𝒓+𝒄𝟐
再將已知邊界條件帶入前式之通解可得可得c1與c2,
則溫度分佈情形可得。
17
C. 球座標,無熱源的一維穩態無熱源產生之熱傳導方程式:
1 2 1   T  1  2T q 1 T
(rT )  2  sin   2  
r r 2
r sin      r sin  
2 2
k  

𝑑 2 (𝑟𝑇)
=0
𝑑𝑟 2
解:對𝒓積分一次得

𝑑(𝒓𝑇)
= 𝒄𝟏
𝑑𝑟
𝑑(𝒓𝑇) = 𝒄𝟏 𝒅𝒓
𝒓𝑇 = 𝒄𝟏 𝒓+𝒄𝟐
𝑇 = 𝒄𝟏 +𝒄𝟐 /𝒓
再將已知邊界條件帶入前式之通解可得
c1與c2,則物體內部溫度分佈情形可知。

18
二、當物體k為定值且有熱源於物體內部產生熱(𝒒 = 常數)的
情形下:
A. 直角座標,具有熱源的一維穩態熱流:
 2T  2T  2T q 1 T
 2  2  
x 2
y z k  

d 2T q
2
 0
dx k
解:將上式對x積分一次,可得
𝒅𝑻 𝒒
= − 𝒙 + 𝒄𝟏
𝒅𝒙 𝒌
再將上式對x積分一次,可得
𝒒
T= − 𝟐𝒌 𝒙𝟐 + 𝒄𝟏 𝒙 + 𝒄𝟐
倘若已知邊界條件帶入前式之通解可得可得c1與c2,則物體內部溫
度分佈情形。 19
B. 圓柱座標系,有熱源的一維穩態熱流:
 2T 1 T 1  2T  2T q 1 T
  2 2 2  
r 2
r r r  z k  
𝑑 2 𝑇 1 𝑑𝑇 𝑞
+ + =0
𝑑𝑟 2 𝑟 𝑑𝑟 𝑘

1𝑑 𝑑𝑇 𝑞
𝒓 + =0
𝑟 𝑑𝑟 𝑑𝑟 𝑘
解:

𝒅𝑻 𝒒 𝟐
𝒓 =− 𝒓 + 𝒄𝟏
𝒅𝒓 𝟐𝒌
再將上式對r積分一次,可得
𝒒
T= − 𝟒𝒌 𝒓𝟐 + 𝒄𝟏 𝒍𝒏𝒙 + 𝒄𝟐
倘若已知邊界條件帶入前式之通解可得物體內部溫度分佈情形。

20
C. 球座標,有熱源的一維穩態無熱源產生之熱傳導方程式:
1 2 1   T  1  2T q 1 T
(rT )  2  sin   2  
r r 2
r sin      r sin  
2 2
k  

𝟏 𝑑2 (𝑟𝑇) 𝑞
+ =0
𝒓 𝑑𝑟 2 𝑘
解:

𝑑(𝒓𝑇) 𝒒 𝟐
=− 𝒓 + 𝒄𝟏
𝑑𝑟 𝟐𝒌

𝒒 𝟐
𝑑(𝒓𝑇) = − 𝒓 + 𝒄𝟏 𝒅𝒓
𝟐𝒌
𝒒 𝟑
𝒓𝑇 = − 𝒓 + 𝒄𝟏 𝒓+𝒄𝟐
𝟔𝒌
𝒒 𝟐
𝑇=− 𝒓 + 𝒄𝟏 +𝒄𝟐 /𝒓
𝟔𝒌
再將已知邊界條件帶入前式之通解可得
物體內部溫度分佈情形。 21
問題:高速公路上為何每隔一段距離就會留
一條縫隙?
高速公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會留一條縫隙,這樣的設計在火車
鐵軌上也是如此,會不會這是為了讓車輛經過時產生振動,提
醒駕駛人不要睡覺的一種安全設計?

22
答案揭曉:

1. 高速公路每隔一段距離留下的縫隙稱為伸縮縫,在天氣炎熱
的狀態下高速公路會膨脹變長,這時伸縮縫就可容納因變長
而多出的路面,避免路面因熱膨脹而擠壓變形,鐵軌的伸縮
縫設計也是如此。
2. 伸縮縫的間隙太大或太小都不好,間隙太大時,遇到嚴寒的
天氣,路面遇冷收縮,這時間隙會擴大,易造成行車安全顧
慮;當間隙太小時,遇到炎熱的天氣,路面遇熱膨脹,這時
太小的間隙可能會無法容納因變長而多出的路面。
3. 輸油管的U形設計也是考慮熱脹冷縮而來。

23
𝒒
 由熱傳導的傅立葉定律 :𝒌 = 𝝏𝑻 用以定義導熱性,而基於此定義經由
−𝑨
𝝏𝒙
實驗測量,用以決定各種不同材質的導熱性。

 氣體的熱傳導機制主要以氣體分子之動能有關,而分子在高溫區比在低
溫區有較高的運動速度。由於分子運動是連續而雜亂的,藉由相互碰撞
方式交換能量和動量。

 當分子由高溫區移至低溫區,即將動能傳給系統中低溫部分,此乃藉著

碰撞而將能量傳給低能量分子。

動畫展示參考網址:
http://demonstrations.wolfram.com/ExperimentOnHeatConduction/

24
熱能在液體中的物理傳
導機制大致與氣體相同;
然而考慮此種情形比較
複雜,因為液體分子間
較緊密,分子力場對碰
撞過程中的能量交換影
響很大。圖右所示。

 液體導熱係數可參考以
下網址:
http://www.engineersedg
e.com/heat_transfer/ther
mal_conductivity_of_liq
uids_9921.htm
25
26
在溫度27℃(300'K)的熱傳導係數k值: 在溫度20℃的熱傳導係數k值:

27
28
各種保溫保冷材料的熱傳導率
Kcal/mh℃(日本三菱化工公司之目錄內表單)
熱傳導率 熱傳導率 密度 熱傳導率 熱傳導率 密度
材料 材料
(乾燥) RH85% Kg/m3 (乾燥) RH85% Kg/m3
靜止空氣 0.021 - - 杉木 0.100 0.110 330
混凝土 1.300 1.400 2200 柏油 0.630 - 2230
混凝土 1.900 2.000 2400 岩棉版 0.053 - 330
輕重混凝土 0.690 0.730 1780 玻璃棉 0.035 - 300
發泡混凝土 0.130 0.167 750 木毛水泥板 0.086 0.131 420
空心磚(輕) 0.590 0.760 1380 岩棉 0.038 - 200
空心磚(重) 0.880 0.930 2400 矽躁土保溫材 0.083 0.095 500
水泥砂漿 1.200 1.300 2110 矽酸鈣 0.057 0.070 220
石灰壁 0.530 0.640 1320 碳酸鎂 0.057 0.071 220
鐵 41.000 - 7850 保麗龍 0.030 - 20
不銹鋼 12.500 - 7850 硬質PU泡棉 0.020 - 30
磚(厚21cm) 0.470 0.550 1660 噴塗石棉 0.030 - 300
磁磚 0.760 - 2280 珍珠岩(粉) 0.033 - 50
玻璃(板狀) 0.680 - 2540 珍珠岩管(板) 0.040 - 200
若熱量之傳遞速率及傳導時間愈慢則隔熱效果愈好,亦即隔熱材其熱傳導率愈低(隔絕效果愈好)則保溫效果愈好。
P.29
 在固體中熱能的傳導可以兩種方式進行:晶格振動和自由電子的
傳送。在電的良導體中有相當多的自由電子在材料的晶格組織中
移動,正如同這些電子可傳遞電荷,它們也可以將熱能由高溫區
傳遞至低溫區,此與氣體情形相同。

 能量在材料的晶格組織中亦可以振動能量形式傳遞。一般而言,
格子模式的能量傳遞不如電子傳遞的那麼大,由於這個原因,電
的良導體幾乎也是熱的良導體。

30
將一碗熱湯放在風扇前面的冷卻比放在靜止的空氣中來得快
可說熱被對流掉,並稱此過程為強迫對流熱傳遞 (forced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若一碗熱湯靜止的空氣冷卻稱此
過程為自然對流熱傳遞 (free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31
為了表示對流的整體影響,我們使用牛頓冷卻定律 (Newton’s law of
cooling):
q  h A(T  T ) (1-8)
此處熱傳遞速率和壁與流體間的總溫度差 (T  T ) 及表面積 A 有關。h 稱
為對流熱傳遞係數 (convection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對流熱傳遞傳數
有時亦稱為薄膜導率 (film conductance),因h值和邊界層厚度有很大關係
,h 的單位為 W / m2 C。
若將一塊熱板曝露於室內空氣,而沒有使空氣產生運動的外在源存在
,則空氣的運動可視為板附近密度梯度導致的結果,我們稱之為自然對流
或自由對流 (natural or free convection);若有電扇吹動使空氣經過平板,
則稱為強制對流 (forced convection)。
流體流動現象時常以不可壓縮之牛頓性流體的動量守恆表示:
 
DV   V  
   (V  )V     g  P   V
2

Dt t
32
分離流(Separation Flow)現象
 若壓力P沿流線方向遞減,dP/dx<0,則我們稱此種壓梯度
為“favorable”。若壓力P沿流線方向遞增,dP/dx>0,則稱
為“adverse”。
 關於邊界厚度在一減速流場中的快速增加,和v速度場的
關係,將引起分離流(Separation Flow)現象。

 決定邊界層厚度的兩項因素:
1. viscous diffusion
2. advection away from the surface 33
對流熱傳遞係數

34
風如果是從海上吹向陸地則稱之為海風,相反的,風若是從
陸地吹向海洋則稱之為陸風。

除了特殊地形與大氣壓力變化外,一般而言,白天吹海風,
晚上吹陸風,為何會如此呢?

35
答案揭曉
1. 海水的比熱大,陸地的比熱小。
2. 白天太陽同時照在海洋與陸地上,但是海洋的比熱大,於
是溫度只升高一些,而陸地的比熱小,於是溫度升高甚多,
所以較熱的陸地就會加熱地面上的空氣,地面上的空氣變
熱而膨脹,使得密度變小,熱空氣因而上升,於是海面上
的空氣就過來填補,形成了海風(如下圖所示)。

36
3.到了晚上,海洋與陸地不斷向天空散熱,但是海洋
的比熱大,於是溫度只降低一些,而陸地的比熱小,
於是溫度急遽降低,相比之下,海洋反而比陸地熱,
所以較熱的海洋就會加熱海面上的空氣,海面上的
空氣變熱因而上升,於是地面上的空氣就過來填補,
形成了陸風(如下圖所示)。

37
在傳導和對流的機構中,能量傳遞需經由物質媒介。但當對的,熱也
可以傳入完全真空的區域,這種情形的機構即是電磁輻射。我們將僅討論
因為溫度差而引起的電磁輻射,此稱為熱輻射 (thermal radiation)。
理想的輻射體或稱為黑體 (black body),其能量放射率正比於該物體絕
對溫度四次方,以及正比於它的表面積
q放射   AT 4 (1-9)
上式中  是比例常數,稱為史蒂芬 – 波次曼常數 (Stefan-Boltzmann
constant),其值為 5.669 108 W / m2  K 4 。(1-9) 式稱為史蒂芬 – 波茲曼
熱輻射定律。而兩黑體表面間的淨輻射交換量將正比於兩黑體之絕對溫度
四次方的差;亦即
q 淨交換
  (T14  T24 ) (1-10)
A
38
將(1-9) 式中加入兩個新的因數以考慮是否黑體與不同幾何形狀狀況,所以
q  FFG A(T14  T24 ) (1-11)
上式中F 是放射率函數 (emissivity function), FG 為幾何外視因數 (view
factor)。

一個溫度為 T1 的熱傳遞面被一個面積較大且溫度維持在 T2 的表面所包圍時


,在此狀況下淨輻射交換量可以下式計算
q 1  A1 (T14  T24 ) (1-12)
 的值可由附錄A中查得。

39
 在熱傳遞學中常用符號意義與其公制單位為:
L = 長度,m
M = 質量,kg
F = 力量,N
 = 時間,sec
T = 溫度,℃
 溫度的換算用下列的公式:
 9 
F= 5 C + 32

R  F  459.69
K  C  273.16

R  95 K
40
標準大氣壓 人體正常體 標準大氣壓
溫標 絕對零度
下水的冰點 溫 下水的沸點
凱氏溫標 0.00 K 273.15 K 309.95 K 373.15 K
攝氏溫標 −273.15 °C 0.00 °C 36.80 °C 100.00 °C
華氏溫標 −459.67 °F 32.00 °F 98.24 °F 211.97 °F
列氏溫標 −218.52 °Ré 0.00 °Ré 29.44 °Ré 80.00 °Ré
朗金溫標 0.00 R 491.67 R 557.91 R 671.641 R

41
熱傳導問題

42
熱對流問題

43
熱輻射問題

44
問題:為什麼高山離太陽近,但是當地的溫
度卻比平地冷呢?

你夏天時有到高山玩的經驗嗎?在平地感覺天氣很熱,而
一到山上卻覺得有股清涼的感覺,爬得越高有時甚至
得買件衣服來穿。為什麼高山離太陽近,但是當地溫
度卻比平地冷呢?

45
答案揭曉:

1.太陽到地球的距離遠大於高山與平地的差距,所以距
離太陽的遠近不會是影響氣溫的主要因素。
2.當太陽光穿過對流層時,只有少量的光會被空氣吸收,
而大多數的光照射到地面上會變成長波長的紅外光反
射出去,這些紅外光會被水蒸氣、二氧化碳等溫室氣
體吸收,於是氣溫會升高,也就是讓空氣增溫的熱源
主要來自於地表,而不是直接來自於太陽光,因此離
地面高度越遠的大氣層,氣體受熱量越少,其氣溫就
越低。

46
3.此外對流層的空氣密度越靠近地面越大,因此由
溫室氣體所造成的增溫現象是越靠近地面越顯著。
綜和以上兩個原因得知在對流層中的氣溫越靠近
地面會越熱,越往高空越冷。
4.自海平面算起,每升高1000公尺,氣溫下降約6.5
度。所以如果在平地溫度達攝氏36度,那麼高達
4000公尺的玉山將只有攝氏10度。

47
Homework 1
1. 觀察燒開水的過程並以照片記錄之,將你所記錄之結果加上
文字說明。(注意燒開水時的安全)
2. 若q=4kW的熱以熱傳導(conduction)方式經過一絕熱材料,其
傳熱有效正面積為A=0.8m2,材料導熱性為常數k=0.15W/m℃,
材料厚度為2.0cm,假設無其他熱的損失時,試計算材料兩面
的溫度差?
3. 一平面壁的厚度為20cm,材料導熱性為1.8W/m℃,其傳熱面
積為0.6m2,其中一面其表面溫度保持在100℃,而另一面曝露
於空氣對流環境中,其空氣溫度保持在𝑻∞ = 𝟏𝟓℃,且經實驗
量得熱對流係數為h=12 W/m2℃。假設平面壁的溫度分佈為線
性,試計算另一面平面壁表面溫度以及通過壁面的熱傳遞率?
4. 一垂直方形板邊長為30cm,其中一面表面溫度保持在50 ℃,
另一面則曝露於溫度保持在20 ℃的房間內。已知方形板表面
放射率為0.8,試計算方形板兩面的總熱損失?
4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