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1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拥军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二
十次全国代表大
会于 2022 年 10
月 16 日至 22 日
在北京召开,习
近平总书记代表
第十九届中央委
员会向大会作报
告。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两个结合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
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
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两个结合
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
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必须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
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
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
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
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两个结合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
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
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
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
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
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
的立场观点方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
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
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
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
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
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世界观和
世界观和方法论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方法论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注意顺序:境界与方法的统一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新思想的世界观(唯物史观)和方法论(辩证法)

群众史观

主体能动性 实践观点
世界观和
世界观和方法论
矛盾分析法
方法论 联系和发展观点

世界历史观
“ 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问题的提出:如何看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研究的出发点: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进一步的研究:人民至上的境界与群众史观
进一步的研究一: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进一步的研究二:系统观念与联系、发展观点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问题导向与矛盾分析法
研究的结果:胸怀天下的境界与世界历史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共产党宣言》以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
即唯物史观,为人们提供了认识自然、认识人类社会的科学思
想武器。在人类思想史上,唯心主义用神、人性、观念等来解
释一切的世界观,曾经长期统治着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在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猛烈抨
击,对未来社会的图景进行了勾画,但无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
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
——《求是》的版本
新世界观即唯物史观

新世界观的境界:群众史观与人类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
著作。《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
义政党的政治立场,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
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
党的国际主义精神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
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
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 ——初次发表
时的版本
丢掉了“新世界观即唯物史观”的核心观点和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中共中央政治局 2013 年 12 月 3 日下午就历史唯物主义基
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政治局 2015 年 1 月 23 日下午就辩证唯物主义基
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
发表了讲话。他指出:今天,十八届中央政治局进行 2015 年第
1 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
论。 2013 年我们进行第 11 次集体学习时, 安排了历史唯物主
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安排这两次学习,目的是推动我们对马
克思主义哲学有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
方法论即唯物辩证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恩格
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
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
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
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还指出,我们的
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
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
同的内容”。
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 习近平“ 5·4” 讲话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
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
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
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
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
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
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马克思主义的要义

马克思主义不是拿来背、拿
来考试的;而是拿来用的

进一步研究
的出发点
和供这种研究
使用的方法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新思想的世界观(唯物史观)和方法论(辩证法)

进一步的研究:境界

研究的出发点 进一步的研究一
世界观和
世界观和方法论
使用的方法
方法论 进一步的研究二

境界:方向与目标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新思想的世界观(唯物史观)和方法论(辩证法)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世界观和
世界观和方法论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方法论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 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问题的提出:如何看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研究的出发点: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进一步的研究:人民至上的境界与群众史观
进一步的研究一: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进一步的研究二:系统观念与联系、发展观点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问题导向与矛盾分析法
研究的结果:胸怀天下的境界与世界历史观点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
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
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
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持对马克
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
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人自己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 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
新世界观的出发点:我们自己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
只有在臆想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
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
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这些前提
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认。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
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
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
首先得活着,或生存第一
新世界观的出发点:自己
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
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
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
自我决定:人之生活与动物生存的区别
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方式,首先取决于他们已有
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这种生产方式不应
当只从它是个人肉体存在的再生产这方面加以考察。更确切
地说,它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是他们表现自己生
命的一定方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
“ 我”与本能
自信自立与主体性能动性
• 自我成长: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一致

青年马克思自画像
自信自立与主体性能动性
• 自我成长: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一致
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中国共产的领导

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
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
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
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
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
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
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
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
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
程和一般结果。

共产党人:小“我”到大
“我”
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性、阶级性与党性:现在的“我”与未来的“我”
革命之所以必需,不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能够推
翻统治阶级,而且还因为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
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
社会的工作。 ——《德意志意识形态》
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
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
彻底的决裂。 ——《共产党宣
言》
历史也无非是人的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哲学的贫困》
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共产党人追求的是高级需要的满足
自由

幸福

平安

快乐

需要的层次与自我的结构
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共产党人的境界

• 共产党人追求的不是名利,而是不朽
•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
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
永恒不朽的“我”
路要自己走
中国道路既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也不是列宁和斯大
林在地图上事先画好的。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
中国人民闯出来的。 大“我”之路
空想共产主义者发现了乌托邦,马克思和恩格斯找到
了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
列宁找到了落后国家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道路的探路者和领路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统一
“ 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问题的提出:如何看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研究的出发点: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进一步的研究:人民至上的境界与群众史观
进一步的研究一: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进一步的研究二:系统观念与联系、发展观点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问题导向与矛盾分析法
研究的结果:胸怀天下的境界与世界历史观点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
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
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
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
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
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
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
武器。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
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
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
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
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
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
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
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全部科学的颠倒
• 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知识分类
理论科学
实践科学
创作科学 人的本性在于求知

马克思主义 = 实践的唯物主义
路,是人走出来的
世界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
个前提,这个前提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
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
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自然的改变
第二个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
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
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 自身的改变
一开始就进入历史发展过程的第三种关系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
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繁殖。这就是……家庭。这种家庭起
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后来,当需要的增长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而人口
的增多又产生了新的需要的时候,这种家庭便成为从属的关系了……
人的改变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这样,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生产自己的生命,还是通过
生育而生产他人的生命,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
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
同活动,不管这种共同活动是在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么
目的而进行的。由此可见,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
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
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
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
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人的生命的生产的改变:我与自然;我与你(我们)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只有现在,在我们已经考察了原初的历史的关系的四个因素、四个方
面之后,我们才发现:人还具有“意识”。但是这种意识并非一开始
就是“纯粹的”意识。“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受到物质的“纠
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振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
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
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
我的“我”与你的“我”
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
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
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
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因而,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
“ 我”对“关系”的意
物,而且只要人(们)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人和绵羊不同的地方只是在于:他的意识代替了他的本能,或者说他
的本能是被意识到了的本能。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需要的增长以及
作为二者基础的人口的增多,这种绵羊意识或部落意识获得了进一步
的发展和提高。与此同时分工也发展起来。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
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才自发地
或“自然地”形成的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
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现实地想象:它是和现存
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东西;它不用想象某种现实的东西就能现实地
想象某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意识才能摆脱世界而去构造“纯粹的”
理论、神学、哲学、道德等等。 脑力劳动对体力劳动的从属关系
从现实中的关系到想象中的关系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上述三个因素即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彼此之间可能而且一定
会发生矛盾,因为分工使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 、享受和劳动、生产
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
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
分工包含着所有这些矛盾,而且又是以家庭中自然形成的分工和以
社会分裂为单个的、互相对立的家庭这一点为基础的。……其实,
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情,一个是就活动而
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
其次,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单个人的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
所有互相交往的个人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
社会的构成:谋生方式与阶级划分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正是由于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的这种矛盾,共同利益才采取国
家这种与实际的单个利益和全体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同时采取
虚幻的共同体的形式,而这始终是在每一个家庭集团或部落集团中
现有的骨肉联系、语言联系、较大规模的分工联系以及其他利益的
联系的现实基础上,特别是在我们以后将要阐明的已经由分工决定
的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些阶级是通过每一个这样的人群分离开
来的,其中一个阶级统治着其他一切阶级。从这里可以看出,国家
内部的一切斗争——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相互之间的斗
争,争取选举权的斗争等等,不过是一些虚幻的形式……,在这些
形式下进行着各个不同阶级间的真正的斗争……
国家的构成:如何实现对立阶级、阶层的社会平衡
进一步的研究:历史起点与群众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
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
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
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
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
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
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
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
革。 首先必须谋生,然后才能做别的
消灭资本主义要求无产阶级的联合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
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
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
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
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
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
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
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不是“两个必然”而是“两个不可避免”
“ 群众”联合为“人民”
江 山 就 是 人 民 、 人 民 就 是 江
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
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
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
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
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
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
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
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 习近平, 2021 年 7 月 1

“ 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问题的提出:如何看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研究的出发点: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进一步的研究:人民至上的境界与群众史观
进一步的研究一: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进一步的研究二:系统观念与联系、发展观点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问题导向与矛盾分析法
研究的结果:胸怀天下的境界与世界历史观点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
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
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
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
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
的实践。
先锋队探路、开路、领路,把握道路的方向
人类历史是一条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
《共产党宣言》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
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
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
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
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
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
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
(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
——1883 年德文版序言
随着道路延伸,人和环境都在改变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
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
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
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进一步研究: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
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
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一代都立足于前一代所奠定的基础
上,继续发展前一代的工业和交往,并随着需要的改变而改变他们
的社会制度。 周围世界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
只要这样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任何深奥
的哲学问题……都可以十分简单地归结为某种经验的事实。人对自
然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就是一个例子,……如果懂得在工业中
向来就有那个很著名的“人和自然的统一”,而且这种统一在每一
个时代都随着工业或慢或快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就像人与自然的
“斗争”促进其生产力在相应基础上的发展一样,那么上述问题也
就自行消失了。
进一步研究: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费尔巴哈特别谈到自然科学的直观,提到一些只有物理学家和化学
家的眼睛才能识破的秘密,但是如果没有工业和商业,哪里会有自
然科学呢?甚至这个“纯粹的”自然科学也只是由于商业和工业,
由于人们的感性活动才达到自己的目的和获得自己的材料的。这种
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
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它哪怕只中断一年,费尔巴哈就会看到,不仅
在自然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且整个人类世界以及他自己的直观
能力,甚至他本身的存在也会很快就没有了。 ……

认识能力的形成:科学依赖于生活的生产
进一步研究: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费尔巴哈与“纯粹的”唯物主义者相比有很大的优点:他承认人也
是“感性对象”。但是,他把人只看做是“感性对象”,而不是
“感性活动”,……他还从来没有看到现实存在着的、活动的人,
而是停留于抽象的“人”,并且仅仅限于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
的、单个的、肉体的人”,也就是说,除了爱与友情,而且是理想
化了的爱与友情以外,他不知道“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其他的
现实的人是以人民群众的生产为基础的
“人的关系”。他没有批判现在的爱的关系。
费尔巴哈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全部推论无非是要证明:人们是
互相需要的,而且过去一直是互相需要的。他希望确立对这一事实
的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
存的东西。
关键不是理解和接受,而是改变
进一步研究: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由此可见,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
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
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
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
同的理论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
的过程。这样做当然就能够完整地描述事物了(因而也能够描述事物
的这些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不
同,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
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
观念形态…… 物质与意识关系,还是生活与观念关系?
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
资本主义道路:分散、分解、对立
原子式个人:自由与财产
人权:人与人分割、对立的权利
共产主义道路:联合、团结、凝聚
社会的个人
生存权与发展权
民众大联合
共同往前走
走到哪算哪的制度
美国不需要领路人,靠树外敌往前走
表面上,人民当家作主,走到哪算哪
实际上,原子式个人的影响力不同,赢者通吃
历史终结论与循环论者

白邦瑞:在 2015 年出
版的《百年马拉松——
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
超级强国的秘密战略》
一书中认为,中国有一
个百年的秘密战略,即
在 2049 年取代美国成
为全球霸主。
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
• 王毅:我们从来就没有什么“百年马拉松”的战略。中国不
会成为美国 , 更无意取代美国
• 网友:不对,我们真有这样的机构!
• 民间组织部:不叫战略欺骗局 SDB
• 正确的名称是战略忽悠局 SHB
• 局长:张召忠少将
• 政委?
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
• 毛泽东: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今
后的路更长、更艰苦
• 改革开放:新长征
• 习近平: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长征路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与
新征程

复兴之路需要探路者和领路人
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
党纲: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
• 一大提出“共产主义”目标,指明道路方向
• 二大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革命理想高于天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共产主义
• 民主建国纲领与共产主义
• 社会主义改造与共产主义
• 社会主义建设与共产主义
•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共产主义
“ 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问题的提出:如何看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研究的出发点: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进一步的研究:人民至上的境界与群众史观
进一步的研究一: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进一步的研究二:系统观念与联系、发展观点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问题导向与矛盾分析法
研究的结果:胸怀天下的境界与世界历史观点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
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经历
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推进改革发展、调整利益关系往往牵
一发而动全身。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
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
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
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
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
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属于系统科学
• 使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变成科学的两大发现
• 唯物主义历史观
• 剩余价值理论

总书记是正确的!

共产主义不那么容易实现
系统观念
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方案
 不存在原子式个人
分散、孤立、独立 西方经济学的个人主义方法论
 只存在社会的个人
吃喝拉撒睡、谋生 马克思经济学是“我”研究“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人、活动和他们的世界
市民社会:相互对立的个人所构成的社会
系统观念
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方案
 个人与环境的关系:直接、外在、静止,还是复杂相互作用?
“ 我”从哪来?父母所生,环境所熏
小环境中形成小“我”:习惯与常识
大环境中形成大“我”:中介性、内在性、超越性
 系统观念:父母从哪来?地球从哪来?宇宙从哪来?
一是相互作用,二是小我到大我
全面的、系统的观点
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复杂问题没有简单解决方案
 对“劳动价值论”的误解:何种劳动创造哪种价值?
劳动创造价值
对立的劳动创造商品价值
雇佣劳动创造剩余价值
 对按劳分配的误解
分配的根据:具体劳动;分配的对象:使用价值
说好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呢?
资产阶级大众民主的前提
• 工人阶级分散、分割、分裂为原子式个人
• 无产阶级政党由先锋队党变成“民主党派”
• 对党和工会领导的收买
• 从肉体上消灭马克思主义者
• 福利社会:对工人阶级的赎买
• 奶头乐主义
• 新社会运动:所谓政治正确
说好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呢?
• 市场与政府:要不要税收养活政府
罗斯福新政:进步主义。凯恩斯经济学
里根经济学:政府本身才是问题。哈耶克与弗里德曼
• 三种类型的福利社会
北欧:从摇篮到坟墓
南欧:管吃又管住
美国:只管吃,不管住
• 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与所谓“割韭菜”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 诸对矛盾
历史与现实、现象与本质 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
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 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辩证思维能力。
 思维能力 —— 习近
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 平, 2015.1.23
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 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问题的提出:如何看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研究的出发点: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进一步的研究:人民至上的境界与群众史观
进一步的研究一: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进一步的研究二:系统观念与联系、发展观点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问题导向与矛盾分析法
研究的结果:胸怀天下的境界与世界历史观点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
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
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
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
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
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
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 问题导向”特指复杂问题
问题导向特指复杂问题
所谓复杂问题简单化与简单问题复杂化
知性与形而上学的方法:用概念思考,或复杂问题简单化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从概念到命题、推理
可靠的知识:形式逻辑体系的有效性与事实的真实性
理性与辩证法:用矛盾思考矛盾,或复杂问题复杂化
康德:以有限把握无限导致“二律背反”
黑格尔:二律背反是人类的命运
问题导向特指复杂问题
所谓复杂问题简单化与简单问题复杂化
自由主义知性原则:复杂问题简单化
只承认个体决策,整体交给偶然性
所谓“理性博弈”的小精明
善良而愚蠢的伪辩证法:简单问题复杂化
蠢人自以为精明:连知性都没达到的人妄谈“辩证法”
蒲鲁东主义:一分为二,保留好的,去掉坏的
因无知而狂妄:以“应然”改造“实然”
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客观性
正因为国民经济学不理解运动的联系,所以才把例如竞争的学说同垄
断的学说,经营自由的学说同同业公会的学说,地产分割的学说同大
地产的学说重新对立起来。因为竞争、经营自由、地产分割仅仅被阐
述和理解为垄断、同业公会和封建所有制的偶然的、蓄意的、强制的
结果,而不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的结果。
因此,我们现在必须弄清楚私有制、贪欲以及劳动、资本、地产三者
的分离之间,交换和竞争之间、人的价值和人的贬值之间、垄断和竞
争等等之间以及这全部异化和货币制度之间的本质联系。

排除了矛盾,也就排除了问题
矛盾分析法
不能采取知性的方法对待矛盾
我们不要像国民经济学家那样,当他想说明什么的时候,总是置身于
一种虚构的原始状态。这样的原始状态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国民经济
学家只是使问题堕入五里雾中。他把应当加以推论的东西即两个事物之
间的例如分工和交换之间的必然关系,假定为事实、事件。神学家也是
这样用原罪来说明恶的起源,就是说,他把他应当加以说明的东西假定
为一种具有历史形式的事实。

矛盾决定了历史,排除矛盾就排除了历史

排除了矛盾,问题就变成了假问题
矛盾分析法
排除矛盾的伪辩证法:保留好的,去掉坏的
现在我们看一看蒲鲁东先生在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应用到政治
经济学上去的时候,把它变成了什么样子。
蒲鲁东先生认为,任何经济范畴都有好坏两个方面。他看范
畴就像小资产者看历史伟人一样:拿破仑是一个大人物;他
行了许多善,但是也作了许多恶。
蒲鲁东先生认为,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益处和害处加在一
起就构成每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矛盾。
应当解决的问题是:保存好的方面,消除坏的方面。
矛盾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或矛盾分析法
我们暂且把蒲鲁东先生当做一个范畴看待,看一看他的好的方面和坏
的方面,他的长处和短处。
如果说,与黑格尔比较,他的长处是提出问题并且自愿为人类最大幸
福而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他也有一个短处:当他想通过辩证的生育
过程生出一个新范畴时,却毫无所获。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
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谁要给自己提出消除坏的
方面的问题,就是立即切断了辩证运动。我们看到的已经不是由于自
己的矛盾本性而设定自己并自相对立的范畴,而是在范畴的两个方面
中间转动、挣扎和冲撞的蒲鲁东先生。
矛盾分析法
辩证法强调内在超越,反对外部反思

的确,一旦把辩证运动的过程归结为这样一个简单过程,即把好的方
面和坏的方面加以对比,提出消除坏的方面的问题,并且把一个范畴
用做另一个范畴的消毒剂,那么范畴就不再有自发的运动,观念就
“不再发生作用”,不再有内在的生命。观念既不能再把自己设定为
范畴,也不能再把自己分解为范畴。范畴的顺序成了一种脚手架。辩
证法不再是绝对理性的运动了。辩证法没有了,至多还剩下最纯粹的
道德。
所谓“用应然改造实然”,你哪来的“应然”?
矛盾分析法
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革命性改造
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
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做
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做非对象化,看做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
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
解为人自己的劳动的结果。人同作为类存在物的自身发生现实的、能
动的关系,或者说,人作为现实的类存在物即作为人的存在物的实
现,只有通过下述途径才有可能:人确实显示出自己的全部类力量—
—这又只有通过人的全部活动、只有作为历史的结果才有可能——并
且把这些力量当做对象来对待,而这首先又只有通过异化的形式才有
可能。
矛盾分析法
不是“实然”和“应然”,而是“异化”及其扬弃
“ 异化”不是道德评判而是客观事实
异化的环节:同一 差异 对立 矛盾 扬

不是外部对立,而是自我对立
化外为内
小我与大我
绝对精神的自我同一、自我差异、自我对立
到自我矛盾(自我不相容)与自我扬弃
自我否定
自我异化的扬弃和自我异化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即否定的道路
矛盾分析法
所谓“逻辑与历史一致”
正如我们通过抽象把一切事物变成逻辑范畴一样,我们只要抽去各
种各样的运动的一切特征,就可得到抽象形态的运动,纯粹形式上
的运动,运动的纯粹逻辑公式。如果我们把逻辑范畴看做一切事物
的实体,那么我们也就可以设想把运动的逻辑公式看做是一种绝对
方法,它不仅说明每一个事物,而且本身就包含每个事物的运动。

知性抽象:多中之一,变中之常
理性抽象:抽象的多,抽象的变
理性规律:自身之多,自身之变
矛盾分析法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 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问题的提出:如何看待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研究的出发点:自信自立与主体能动性
进一步的研究:人民至上的境界与群众史观
进一步的研究一:守正创新与实践观点
进一步的研究二:系统观念与联系、发展观点
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问题导向与矛盾分析法
研究的结果:胸怀天下的境界与世界历史观点
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
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
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
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
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
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二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
• 中国古代:天父,地母,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西方近代:人对人像狼,国家对国家像狼
• 正义者同盟:人人皆兄弟
• 马克思恩格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列宁: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 中国共产党的“三为三谋”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天不变,道亦不
变?
“ 中国”之“天地”境界
中国道路与中华价值观
中国古代:修、齐、治、平
资本主义道路:分散、分解、分割
自由与财产: 我与他,我们与他们
人权:人与人分割、对立的权利
共产主义道路:联合、团结、凝聚
生存权与发展权
民众的大联合: 我与你,我们与你们
从抽象原子式个人之对立价值
到相互借鉴的多样性共同价值
新民主主义与“初级阶段”价值观
全人类共同价值

普世价值还是共同价值?

和平 发展
民主 自由
公平 正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的伟大斗争
原子式个人与私有制(我与他)
共同私利(我们与他们)
公私分明与公私结合(我与你,我们与你们)
共产主义:全面发展与自由发展(人类幸福与个性自由)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
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
发展的条件。
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大决战?
上不上车?开车了开车了
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大决战?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从“先富起来”到先幸福起来、先自由起来

• 谢谢各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