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910 期
导 语

一、考试介绍:

1.考试题型: 单选题:25*2’ 简答题:5*7’ 材料题:1*15’

2.题型分析:
 单选题:关键词:最、第一、首次、核心、数字、时间段、对应关系

 简答题:特征、原则、作用、

 材料题:程序、区别、意义

二、复习计划:

建议大家参照《考点手册》和《通关必做 300 题》,看一章资料,做一章习题。第二天再将习题快速过一遍,温

故而知新。

第一阶段:(1-4 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阶段:(5-7 章)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三阶段:(8-14 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等

三、使用说明

本考点手册为学程教育【串讲课】专用,是对【精讲课】知识点的进一步整合与浓缩。比之精讲课,重点更为突

出明确。下面为重要考点特殊标志说明:
重要考点、高频考点 ★
楷体 加 下划线 为选择题易考点。 例如: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
双下划线加粗 为主观题易考点。 例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

——搜索自考过啦小程序,日常答题 PK,
最新考情资讯,让考试更简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知识点 001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及进程(★★★一级考点,选择)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2)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殊国情。
(4)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1)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
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
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具体实践中,
在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中,逐步开辟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
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和基本
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的政策和策略。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945 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设的理论,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任务,并且领导全党全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这一时期的理
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知识点 002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二级考点,选择)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
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知识点 003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二级考点,选择)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
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出发,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的特点和
规律,弄清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领导力量和前途,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这一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
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毛泽东领导我们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
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
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 1/4、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重大问题。毛泽东提出的把
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的学说。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毛泽东又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思想和方针,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毛泽东系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
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
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他规定了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
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他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
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这些政策和策略思想凝聚了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在思想和文化工作方面提出过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例如:思想政治
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走又红又专道路的方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发展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等等。毛泽东关于思
想政治文化的许多思想理论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6.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在党的建设方面,特别强调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
强调党员要不断进行思想改造,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树立无产阶级思想;总结概括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创造了进行整风
运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形式;提出执政党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的侵
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知识点 004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
《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理
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
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
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
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2.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
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
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
坚持群众路线方法:一是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推动作用;二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任何时候
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成效的最高标准;三是要保持党同人民
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的行动上。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3.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走出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道路。
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
先进事物,借鉴和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坚持独立自主要求:一是要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
自己的路;二是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选择和处理;三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
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知识点 00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二级考点,选择、简答)

1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知识点 006 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其基本特点是:
(1)中国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
(2)中国社会具有典型的半封建性。
(3)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端不平衡,中国人民经济上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世界罕见。
综上所述,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帝国
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近代中国人民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转换。
(2)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

知识点 007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二级考点,选择、简答)

1.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新变化的呼唤中产生。事
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
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近代中国社
会和革命斗争的发展,迫切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近
代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应运而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在革命的领导权、武装斗争、革命
道路等问题上的认识逐渐趋于成熟,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搞清楚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离不开革命的实践探索,这符合理论来源于实践的普遍原理。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
没有党对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无法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
义理论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
1938 年 10 月,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问题。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知识点 008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一级考点,选择)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1939 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0 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1948 年,他在晋绥
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
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
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1)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为最大的压迫,因而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2)封建主义。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也是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3)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
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2)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3)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他们和农民
都是工人阶级的基本依靠力量。
(4)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
国主义的排挤和压迫,又受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制,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矛盾,因此有反帝反封建的愿
望和要求,能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参加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民
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没有割断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系,因而他们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
具有软弱性和动摇性。因此在革命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其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中国工人阶级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着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一是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本国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其
残酷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要坚决彻底。二
是中国工人阶级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他们和农民结成工农联盟,增加无穷的
革命力量。三是中国工人阶级人数虽不多,但高度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和一些大中型企业,便于团结起来进行有组
织的革命斗争。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决定了近代中国工人阶级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具
有领导中国革命的资格和能力。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一是中国
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二是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
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三是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四是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
不是资本主义。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知识点 00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1940 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 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


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
阐述。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
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知识点 010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二级考点,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开辟
在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红
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人分析了近代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
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 年 11 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确立了经过长
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条件
(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一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中国革命的主要
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二是近代中国是
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其
政党必须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
加,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2)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殊国情决定
的。一是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
最根本原因。二是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是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又构成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
的主观条件。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根本的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
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
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在党的
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知识点 0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要有:一是由中
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二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
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
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
基础,只有巩固工农联盟,争取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人民,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同时,只有
建立第二个联盟,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掌握中国革命
的全部领导权,中国革命的胜利才有完全的保障。
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二是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要采
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四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经验,主要有:一要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要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三是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3.党的建设
毛泽东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工程”。他认为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中最重要的是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
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1)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2)必须在任何
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3)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4)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
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
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知识点 01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三级考点、选择、简答)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第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
道路。
第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产生了重大的世界影响。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知识点 013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依据(★★★一级考点,选择)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
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构成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
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
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因此,
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
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
基础。
与新民主主义社会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
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
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
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
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使中
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前途就是社会主义社会。
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
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
其中,“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
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依据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从理论上依据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过渡时期理论和列宁的革命转变思想。(2)过
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依据了中国的
具体情况。

知识点 014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发挥农民积极分子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
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
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我国采取赎买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原因:一是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二是中国共产党与民
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三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四是当时国家对粮食和
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促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
会主义改造。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这是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第一个阶段。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知识点 015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二级考点,选择、简答)

1.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知识点 016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二级考点,选择、简答)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956 年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
的剥削制度的结束,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
生了根本的变化。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知识点 017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三级考点,选择)

1.1956 年 4 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根本思想,这标志着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毛泽东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关系的思想,主要包括:一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
素与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呈现出既统一又斗争的关系。二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包括党
内的,也包括党外的;既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既包括直接的,也包括间接的。三是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
展中,一般来说,积极因素是处于主导的、统治地位的,占有压倒的优势,这是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可靠保
证。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要创造条件,大力促使消极
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化,并同时尽力防止积极因素向消极因素逆转。
3.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正确
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
一条极为重要的方针,对于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具有长远的指导
意义。

知识点 018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真分析和研究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矛盾,并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957 年 2 月,毛泽东发表《如何处理人民内
部的矛盾》的讲话。后经过整理并作了若干修改与补充,于同年 6 月 19 日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为题公开发表,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主要有:(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
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2)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

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3)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4)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途径和方法,就是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
2.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
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社会矛盾、性质及其关系。一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
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对抗性
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二是人民内部矛盾,包括
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
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也包括政
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的矛盾,领导同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作
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还包括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同比较不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之间的矛
盾;等等。三是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
此,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这
对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敌我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人民内部矛盾是分清是非的
问题,须分别采用专政和民主两种不同的方法。所谓专政方法,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剥夺敌对分
子和严重犯罪分子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尽量把他们改造成为新人。所谓民主方法,就是
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根本
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毛泽东
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提出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主要有: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
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
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
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科学文化领域
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
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
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等等。所有这些方针,
都是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方针的具体化,为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的不同形式的人民内部
矛盾指明了方向。
4.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是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
(2)中国工业化道路中必须正确解决若干重大向题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
育、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
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
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
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

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毛泽东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邓小平提出了关于整
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思想。

知识点 019 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二级考点,选择、简答)

1.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知识点 020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及过程(★三级考点,选择)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战后美苏两极对抗的冷战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两大阵营的
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尽管局部战争仍有发生,但短时期内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长期被冷战阴云笼罩
的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更加强烈。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各国人民更加珍惜发展的机遇,
求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求和平谋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顺应时代发展,邓小平提出了一系
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为我们党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明确的
指针。
(2)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新中国成立后,在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
践经验。但在同时,这一时期的探索中也出现了经济急于求成、盲目求纯和急于过渡等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
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社会主义建设经历的曲折和失误,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
验和教训。邓小平理论的许多思想观点,正是思考和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阐发的。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并且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在导全党总结群众成功实践的经验中,在总结工作的某些失误的教训中,邓小平
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上升为理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
济建设上来,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82 年 9 月,邓
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
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阶段。
1987 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1992 年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规
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也逐步走向成熟。
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深刻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论述
了邓小平对这一理论的创立作出的独创性贡献。十五大还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
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 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知识点 021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1.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
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1992 年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
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增强党的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政策,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进行,体现了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是邓小
平理论的精髓。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也是中国最大的实际。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
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
斗。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
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
目标的基本途径。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5)“三步走”战略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上分三步走: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 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6)改革开放理论

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新征程。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尽管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拋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革命,也不是
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
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的同时,指出还要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解决了社会
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
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是一个大试验。改革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难免会犯这样的或者那样的错误。在
改革的进程中,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不能因循守旧,四平八稳,也不能不顾条件,急于求成。判断改革和各
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
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
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只有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发挥自己的
比较优势,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必要的互衔互补,加上我们自己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不断创新,才能
赶上时代,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包括对发达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
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它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开放,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实行对外开放要
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要高度珍惜并坚决维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
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
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坚持“两手抓”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建设,一手抓
民主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9)“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和平
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一是坚持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
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二是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
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三是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
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的各种合
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的提出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
不容许外国干涉。我们的愿望是要尽一切力量去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放弃使用武力,这有利于促
进和平解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建设中围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法宝。

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知识点 022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三级考点,选择、简答)

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第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知识点 02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及过程(★三级考点,选择)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变、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实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五大前后,江泽民就大力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多次做了深刻的阐述,提出了许多重
要思想。2000 年 2 月,江泽民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5 月 14 日,江
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要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去。同年 6 月 9 日,江泽民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重大问题。6 月 28 日,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深刻揭示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产生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2000 年 10 月,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指出,务必要使全党同志深刻认识和全面、正确地把握“三个
代表”的要求,以“三个代表”作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准。2001 年 7 月 1 日,江泽民在庆祝中
国共产党成立 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要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2002 年 5 月 31 日,
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指出贯彻“三
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在 2002 年 11 月 8 日召开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历史地位、精
神实质和指导意义。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
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知识点 02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做到:①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
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②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③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④使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①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②弘扬民族精神。③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把依法治国与以
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目协调、与中华民族传
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④作好思想政治工作。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①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③妥善处
理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相互关系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
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
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

知识点 02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原因:(1)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党要承
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3)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历史使命和奋斗目
标。
要实现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做到:(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
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2)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
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3)相信和依靠人民,
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4)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概念,同时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属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作用。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
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1)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
技术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行股份制,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
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3)发挥市场机
制的作用和国家宏观调控。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
(4)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5)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这是一个既体现时代精神,又具有中国特色,既实事求是、切实可行,又鼓舞
人心、催人奋进的目标。这是一个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目标。
5.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的三大
基本目标,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更加成熟和完善。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应把握好如下几个方面:

1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
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 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
法必究。
(3)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
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坚持
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6.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
协调各方的作用。
(2)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3)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4)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5)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其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6)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

知识点 02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三级考点,选择)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第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画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知识点 027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及过程(★三级考点,选择)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的实践经验
世界发展趋势和国外发展经验教训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科学发展观在抗击“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科学发展观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
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知识点 028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二级考点,选择)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
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坚持以人为本,要求:(1)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2)坚持发展依靠
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3)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
平。(4)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
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1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
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坚持统筹兼顾,必须:(1)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2)认真考虑和对待各
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的利益要求。(3)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
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还要
求我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知识点 029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二级考点,选择、简答)

1.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
权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根本出路在自主创新。推动城乡
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是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
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和包容
性。
3.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
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
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
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5.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科学发展观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
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
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
献。

1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6.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知识点 030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三级考点,选择)

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第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知识点 031 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三级考点,选择)

1.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3)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4)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5)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6)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7)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8)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9)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10)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
2.这些历史性成就使中国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主粟表现在:
(1)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2)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念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3)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4)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5)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的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6)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7)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8)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9)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知识点 032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二级考点,选择)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
矛盾,其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1)经过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2)人民生活
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3)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
不充分问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知识点 033 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二级考点,选择)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涵

1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新时代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了历史性、实践性、人民性、民族性和世界性。(1)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
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3)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4)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
梦的时代。(5)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1)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
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
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
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知识点 03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三级考点,选择)

1.核心要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从理论渊源、历史根据、本质特征、
独特优势、强大生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作出了深刻回答,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又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
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
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以
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观点,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
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2.习近平思想内涵:涵盖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
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
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
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
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
世界一流军队。
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知识点 035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三级考点,选择)

“十四个坚持”,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知识点 03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二级考点,选择)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 037 新时代的精神旗帜(★三级考点,选择)

第一,这一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统揽伟大斗争、
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大智慧谋划大格局,大手笔续写大文章,是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理论升华凝
结而成的思想结晶。
第二,这一思想既立足于现实的中国,又植根于历史的中国,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 5000 年文明中承继人文
精神、道德价值的精华养分,从历朝历代的治乱兴衰中总结安邦治国、经世济民的历史智慧,从我们党革命建设
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探寻民族复兴、民富国强的客观规律,是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思想成果,具有
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
第三,这一思想紧紧围绕强国梦想,贯通党的使命、国家的前途、人民的福祉、民族的命运,贯通中国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成为当今时代最富中国味、最具
中国魂的科学理论。
第四,这一思想必将以强大的解释力创造力凝聚力,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共同的目标团结奋进,不断创造
新辉煌。

知识点 03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第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指引。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
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知识点 039 中国梦的内涵及如何奋力实现中国梦(★★★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1.中国梦

1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
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中国梦的本质: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中国梦的特点
(1)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
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2)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
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家国天下”情怀。(3)中国梦归根
到底是人民的梦。(4)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是“宏大叙事”的国家梦,
也是“具体而微”的个人梦。(5)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4.奋力实现中国梦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
人民大团结的力量。(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
共同奋斗。(5)实现中国梦必须实干。(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7)
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

知识点 040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三级考点,选择)

1.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
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1)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从 2035 年到 2050 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知识点 041 贯彻新发展理念(★★二级考点,选择)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1)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3)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
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4)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
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5)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
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6)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
革产生深远影响;(7)坚持正确的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
前迈进。
2.新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2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注重的是解
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
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统筹贯彻
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知识点 04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级考点)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工作包括:(1)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
济。(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3)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
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4)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
化市场供求结构。

知识点 043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三级考点)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内涵包括:(1)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2)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3)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人分配体系;(4)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5)资源节约、环
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6)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7)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包括:(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2)加快实
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激发各类市场活力;(4)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5)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6)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知识点 04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材料)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1)党的领导是人
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
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2)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
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3)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
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4)坚持依法治国,就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
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1)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
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稂本,绝不能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2)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
出发,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
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
2.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
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知识点 045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及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1.爱国统一战线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已经结成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主要工作包括:(1)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 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2)深化民族团结进步
教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 宗教的中国化,积极引导宗
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4)牢牢把握大团结 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2.“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方针是党和国家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国策。“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国”是实行
“两制”的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中。“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
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必须做到:(1)始终准确把握“一国”和“两制”
的关系;(2)始终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3)始终聚焦发展这个第一要务;(4)始终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
境。
“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
度。要认识到,国家主体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稳定的前提和保障。香
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的唯一来源是中央授权;香港、澳门依照基本法实行“港人治港”“澳人
治澳”、高度自治,必须充分尊重国家主体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要认识到,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香港、澳门
的立身之本,也是保持香港、澳门国际地位和解决香港、澳门各种问题的金钥匙。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中国政府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
最佳方式。“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
稳定的最大威胁,必须坚决反对。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主要工作包括:(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方针;(2)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3)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
基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4)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5)秉持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6)携手同心,共圆民族复
兴中国梦。

知识点 046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三级考点)

(1)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3)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4)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建设好网络空间。
(5)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知识点 047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

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梭心价值体系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内容构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主要体现在:(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内核凝练和集中表达,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2)二者方向一致,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引领。(3)二者各有侧重,相比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突出
核心要素、更加注重凝练表达、更加强化实践导向。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
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二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三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四是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习近平指出,伟大民族精神指的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知识点 048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级考点,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做到:
(1)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知识点 049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三级考点,选择)

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带领人民创造美
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
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提高就业质量。(3)提高人
民收入水平。(4)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5)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6)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知识点 050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二级考点,简答)
1.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主要任务有:(1)创新社会治理体制。(2)改进社会治理方式。(3)加强预防和化
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4)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5)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2.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
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
全道路。
(1)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2)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3)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4)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5)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知识点 051 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一级考点,选择)

1.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
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
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还自以宁静、和谐、美丽。(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
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3)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
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
要。(4)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
明建设。(5)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
不可触碰的高压线。(6)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
决方案,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3.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1)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2)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3)以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4)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5)
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

知识点 052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及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二级考点,选择)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1)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2)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3)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谱共进,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
环发展、低碳发展。
(3)积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2.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1)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
题。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
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4)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
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知识点 05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目标、“三大攻坚战”(★★二级考点)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总体小康相比,全面小康有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
内涵、更全面的要求,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
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含义是:一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二是覆盖的人
口要全面,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三是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1)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2)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3)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5)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6)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2.“三大攻坚战”
(1)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2)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知识点 054 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三级考点)

(1)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2)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
(3)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4)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知识点 055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3)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
2.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1)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
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3)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
化体制改革;(4)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5)紧紧围绕建设美
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6)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知识点 056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1)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3)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4)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5)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经济社会
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知识点 057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三级考点)

1.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党和国家长治久
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全局出发,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
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党带领人民进行了不懈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
也走了一些弯路。改革开放以来,党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始终高度重视法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
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大方针。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建设
2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1999 年 3 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十七大提出,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0 年,中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十八大以来,进一步加快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步伐。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重要
目标和重要任务。2012 年 12 月 4 日,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我国宪法公布施行 30 周年,习近平明确提出“捍卫宪法
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2014 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新征程。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
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知识点 058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三级考点)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包括:
(1)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一是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完善法律、行政
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为全面依法
治国提供基本遵循。二是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党内监
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
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三是要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体系。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提高依法执政
能力和水平,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机构建
设和经费保障,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物质条件。四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党内法规既是管
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
(2)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一是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二是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
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三是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四是深化司法体制综合
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五是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第四节全面从严治党

知识点 059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三级考点)

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件、主
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

2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
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2.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是基础。“严”是关键。““治”是
要害。
3.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
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
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纲领,体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政治
定力、使命担当。
4.三者关系
新时代党的建设目的、根本方针、主线、总体布局和目标,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新时代
党的建设科学有机的整体。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顶层设计、战略部署,丰
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髙度。

知识点 060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三级考点)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大意义
(1)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
(2)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3)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2.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
(1)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2)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
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
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4)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
又善于集中统一。
(5)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
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6)全党同志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
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知识点 061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二级考点,选择)

从严治党要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廉政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
伍建设等内容。
(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5)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2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知识点 062 习近平强军思想(★三级考点)

主要内容:(1)强国必须强军。(2)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
军队。(3)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4)军队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创新发
展军事战略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
战争、打赢战争。(5)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6)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
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
重军民融合,全面提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7)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8)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9)
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变革,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10)军民融合
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
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知识点 063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及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二级考点,选择)

1.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形成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
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2.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内容
(1)军队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2)中国共产党是军队唯一的独立的领导。
3.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保证
一是军队最髙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二是实行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
治机关制。三是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四是实行支部建在连上。
4.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落实党指挥枪的原则
一是不折不扣落实好党领导军队的一整套制度。二是坚持军队好干部标准,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三是严守政
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大从严治党、从严治军力度。
5.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必须做到:
(1)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2)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3)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这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力量基础。
(4)深人推进练兵备战。

知识点 064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三级考点)

1.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
2.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刚进人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的过渡阶段,必须坚持问题牵引,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建设和国
防建设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第一,坚持全国一盘棋。
第二,健全体制机制。
第三,强化战略规划。
第四,突出重点领域。
2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知识点 065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二级考点,选择)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第一,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第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第三,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
第四,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第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长。

知识点 066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1.习近平外交思想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十个方面:一是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是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三是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
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四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五是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
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六是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七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
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八是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九是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
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十是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这十个“坚持”,既有立足全球的宏伟设计,也有求真务实的具体举措,是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刻的理论与
实践基础。
2.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十分丰富。第一,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
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第二,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
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
力;第三,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
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四,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
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3.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从历史、
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
首先是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其次是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最后是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
势的杷握。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
平、共享和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既让中国更好利用世界的机遇,又让世界更好分享中国的机遇,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知识点 067 推动建立新型届际关系(★三级考点)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
系,是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
倡导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核心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
独立、领土完整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对世界和平承担的首要责任,开展对话和合作,而
不是对抗,实现双赢和共赢,而不是单赢。
(1)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2)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3)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2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4)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知识点 06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三级考点)

1.背景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这是提出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背景。
从国际上看,一方面,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进程之中,和平、发展、进步的阳光足以穿透战争、贫穷、落后
的阴霾,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类生活在同
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程度空前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世界发展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长期低迷,
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交锋激荡。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世界各国需要以负责任的
精神同舟共济、协调行动,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从国内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的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人了新时代,中国的治理理念和实践受到高度赞赏和广泛认同,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
步提高。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
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一,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
国交往的新路。
第二,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
怖主义。
第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
共赢的方向发展。
第四,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
优越。
第五,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知识点 069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一级考点,选择、简答)

2013 年,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


重大倡议,这“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
注和积极回应。
中国政府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
赢。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
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
主要内容加强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从倡议走向实践、从愿景变为行动,进展和成果超出预期: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影响力和号召
力日益增强,要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扎实推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第一,以共商共建共
享为基木原则。第二,以深化“五通”合作为关键支撑。第三,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为努力方向。

知识点 070 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级考点)

第一,坚持和平发展,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第二,完善外交布局,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3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第三,参与全球治理,引导国际秩序变革。
第四,推动国际社会,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知识点 07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级考点,简答、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
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
反顾肩负起带领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
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
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
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
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一是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
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二是使具有 500 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
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三是使具有近 70 年
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 40 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
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历史表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
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扎根中国大地、吸纳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独立自主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知识点 07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二级考点,选择)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一,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
第二,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
第三,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
2.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的根本保障,党的优
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源。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

知识点 07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二级考点,选择)

中国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统一于新
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前进方向;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
伟大工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伟大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考点手册
伟大工程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我们党有没有底气和能力去进行伟大斗争,有没有责任和策略去推进伟大事
业,有没有韧性和途径去实现伟大梦想。
第一,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第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知识点 074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三级考点)

1.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推进伟大事业的
根本保证。
第一,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
第二,这是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第三,这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知识点 075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三级考点)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党作为最高政治力量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体现。
第一,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第二,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第三,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知识点 076 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三级考点)

第一,增强学习本领。
第二,增强政治领导本领。
第三,增强改革创新本领。
第四,增强科学发展本领。
第五,增强依法执政本领。
第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第七,增强狠抓落实本领。

3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