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题库

考试时间:18 周周四(29 号)下午一二节 考试题目:8 选 4


1. 谈谈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与学习方法?
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以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镌刻在世界思
想理论版图的显著位置,与时俱进在高校增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新课程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是顺应大学生知识理论期
待的必然要求;第二,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是深化高
校“思政课”改革的必然要求;第三,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课程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通过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高校青年学生必将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用以涵养正
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必将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学习方法具体如下:
①强化系统学习,学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②注重深入思考,弄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
③聚焦联系实际,运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与学习生活。

2. 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战略意义?
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全面从
严治党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法宝。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战略目的,居于引领地位;全面
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部署,对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有重要保障
作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深刻认识“四个全面”之间的有机联系,
将其作为具有内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关系的统一体来理解和把握,努力做到相辅相成、相
互促进、相得益彰。

3. 谈谈你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
答: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首先对新发展理念体系本身理解如下: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国创新能力不强,
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我国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2、协调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发展
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我国资源约束
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
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现在的问
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
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但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
差距较大。
其次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完整、准确、全面:
第一,从根本宗旨把握新发展理念。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深厚的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
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
念的“根”和“魂” 。
第二,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
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
题,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三,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
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
最后,新发展理念是立足于我国当前新发展环境,发展条件,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
流,厚植发展优势的重大抉择,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我们要深入了解,并掌握其
科学内涵。

4. 怎样认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
正确道路,其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道路,是近
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
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它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人民意愿、顺应时代潮流的政
治发展道路,是唯一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障的
正确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党和人民总结长期历史经验所得出的必
然结论。
首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必然。其次,坚
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
与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最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5.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为什么要建设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如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答:平安中国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升级的过程。当前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的历史交汇期,我国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具有更加
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具体如下:
①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的战略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平安
中国”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②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的长远之策。平安是老百姓亘
古不变的期盼,是最基本的民生需要。
③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新挑战的制胜之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
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
们只有准确把握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不断增强平安中国建设效能,构建从源
头、传导、转化各环节进行防控的完整链条,才能从整体上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水平。
④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的强国之基。我国
将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
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一进程中,平安中国建设既是重要内容也是重要保障。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方法:
1、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2、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人
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打造社会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命运共同体。
4、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促进政府
和社会各归其位、各担其责。
5、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影响社会
和谐稳定的深层次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6、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维权与维稳、民主与专政的关系,确保社会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8、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国家安全。
8、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
系,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
9、深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夯实平安建设根基。
10、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6.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
答: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
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①之所以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最严谨、
最科学的思想体系,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从根本上
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决定的。
②之所以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
前进的旗帜.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方向,是引导我们前进的
思想旗帜。
③之所以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还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开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不断巩
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⑤之所以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
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任何科学都处于发展之中,马克思主义当然也不能例外。马克思主义
是行动的指南。现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导
致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所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也要随着认识
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完善。

7. 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体的内涵和意义。
答: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
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
洁美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站在历史和时代高度,从中国与世界共同利益、全人类前途命运
出发,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的时代之问,为解决世界
如何维护持久和平、实现共同发展的历史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
想和理论贡献。这一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既
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的重大外交思想和政治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
又充分体现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国将自身发展同世界发展相统一的全球视野、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具
有强大的理论吸引力、思想感召力和实践生命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树立了鲜明旗
帜。这一科学理念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为各
国超越冷战思维、探索对话合作新模式、共谋和平发展新未来擘画了美好蓝图。

8. 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答: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
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方面特征:我国现代
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实现高质量发展;
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⑤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