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2

新高中歷史課程學與教策略研討會

主題甲:二十世紀亞洲的現代化與蛻變
分題 ( 二 ) :中國的現代化與蛻變

2008 年 3 月 27 日
黎偉良老師
早期的現代化努力—改革與革命

教學要點
清末新政
南京政府的現代化努力
迷思 1

現代化是否只包括經濟方面的內容?
破解迷思
個人建議
現代化應包括政治 ( 外交 ) 、經濟、社會 ( 教育、
科技、生活模式等 ) 三方面。
背後理念
新高中課程雖沒有指明「現代化」的概念的含義,但
可從現行課程看出端倪。現行課程指引「說明」指
出:學生應了解「現代化」的概念,以及對中國在
二十世紀經歷不同階段的現代化與轉變 ( 包括以和
平或是暴力的方式達致的演變 ) 有概略的認識。經
濟和社會轉變,通常以和平方式進行,但政治改革,
則以暴力 ( 如革命 ) 的方式進行。因此,中國的
現代化,應包括政治、經濟及社會三方面 ) 。
學與教策略建議
教師可在教主題甲前與學生討論甚麼是政
治、經濟、社會現代化。這對學生判斷
中國 ( 或其他地區 ) 的現代化是否成
功等議題時,能有較客觀的標準依循。

參考工作紙
第 2 課:中國的現代化與轉變 -- 學習大綱
迷思 2
如何處理 19 世紀的中國的歷史?
破解迷思
19 世紀的中國歷史當然不是本課程的重點。但教
清末新政的背景時,很難完全不去理會這段歷
史。建議簡化這部分的內容,指出中國在 19 世
紀不夠現代化的事例,把這些內容配合清末新
政的主要項目,讓學生藉此分析清末新政在甚
麼程度上使中國現代化。
對外關係是一個重要環節,因南京政府的外交政
策,很多是針對廢除不平等條約而進行的。學
生應對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概括的認識。
參考工作紙
2A :晚清政府的改革
早期的現代化努力—改革與革命
教學重點
清末新政
南京政府的現代化努力
說明
學生須識別晚清政府及南京政府的主
要改革,並評估這些改革對中國現
代化的影響。
清末新政 / 南京政府的現代化努力
•建議教學重點
–除了讓學生認識改革內容外,可要求學
生判斷這些改革如何使中國變得更現代
化。
–訓練學生多角度思考是本科的重要目標。
教師亦可讓學生思考中國經歷了這些改
革後,在哪些方面仍不夠現代化及這些
改革為何未能使中國全面走上現代化的
道路。這樣,學生能作出有理據的結論,
以評估這些改革對中國現代化的影響
( 如很大或很小的影響 ) 。
參考工作紙
2A :晚清政府的改革
2B :中華民國時期的現代化努力
迷思 3

應否教辛亥革命的原因及經過?
早期的現代化努力—改革與革命
教學重點
辛亥革命

說明
學生須評價辛亥革命及五四運動對中
國成為現代化國家的意義。
破解迷思

答案顯而易見,辛亥革命的原因
與經過不是本課程的重點。
早期的現代化努力—改革與革命
教學重點
五四運動

說明
學生須評價辛亥革命及五四運動對中
國成為現代化國家的意義。
五四運動
•建議教學重點
–這是新高中歷史課程加入的新內容。
從課程說明看,與辛亥革命相似,
教學重點不是原因與經過,而是
「對中國成為現代化國家的意義」。
–因此,建議教師可與學生探討五四
運動如何讓中國變得更現代化的一
些重點。
五四運動
•建議教學重點
–民主與重視科學是現代化的重要元素,五四
運動所高舉的,也是「德先生、賽先生」。
–政治意識的提高是現代化的元素,五四運動
正是中國人民政治意議提高的一個重要事例
( 五四事件是重頭戲 ) 。
–顧名思義,現代化重視的是現代,從側面來
說,就是改變傳統觀念,五四運動正是中國
人打破傳統思想 ( 如大家庭、男尊女卑 ) 、
引入新思潮 ( 西方民主、馬列主義 ) 的重要
時代。
早期的現代化努力—改革與革命
教學重點
共產主義革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成立。

說明
學生同時亦須對促成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的主要政治發展有概略的了解。
共產主義革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建議教學重點
–這是新高中歷史課程加入的另一個
新內容。從課程說明分析,有兩個
關鍵詞:「促成……成立」、「概
略」。
–促成……成立應指共產主義運動日
趨強大的情況;
–概略當然是指不需太深入描述這些
發展。
共產主義革命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建議教學重點
–建黨 ( 一大 ) ;
–建軍 / 武裝衝突;
–長征的結果;
–西安事變;
–抗日游擊活動;
–「雙十協定」;
–三大戰役
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教學重點
政治體制的確立

說明
學生須描述國家的政治體制,以及黨、
政、軍三者的關係。
學與教策略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體制是頗
複雜的課題,教師可與學生討論該
政治體制如何體現政治現代化。

參考工作紙 2C: 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三十年的


主要發展 (1949-1978) 第 2 頁
毛澤東時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教學重點
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
毛澤東時代的現代化努力
「文化大革命」及其對中國現代化的影

說明
[ 學生須 ] 描述及評價毛澤東代主要的現
代化努力,即五年計畫、「大躍進」及
調整政策。他們須就「文化大革命」對
中國現代化的影響作出評估。
毛澤東時代的現代化努力
•建議教學重點
–這是新高中歷史課程與現行課程
分別較大的部份,主要分別如下:
–新高中課程加入「五年計畫」、
「調整政策」
–現行課程用「三面紅旗」,新高
中課程用「大躍進」 ( 人民公
社?? )
毛澤東時代的現代化努力
•建議教學重點
–新高中課程沒有提及現行課程
包括的「土地改革運動」及「群
眾運動」 ( 三反??五反? ? 反
右運動?? )
–新高中課程把「文化大革命」
從現行課程說明其中一項事例變
成一個獨立的要點。
毛澤東時代的現代化努力
•建議教學重點
–課程說明先後用「評價」及「評估」兩個
詞,可見課程着重學生能對這些事件作合理
的評估。評估及評價應考慮正反兩面,學生
不應完全抹殺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作為社會
主義道路的探索的要素,否則就會犯了以今
天的角度來評價歷史的毛病。大躍進及文革
無疑對中國帶來無窮的災難,但在當時的中
國人中,仍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中國現代化努
力的表現。
後毛澤東時代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演變

教學重點
1978 年以後的改革開放
說明
有關 1978 年以後的發展,學生須追
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地
區經濟的源起及發展過程,並分析
這些發展如何影響中國的現代化及
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關係。
學與教策略
•教師可與學生討論毛澤東與鄧小
平就經濟及社會現代化所採取的策
略有何不同。鄧小平的策略,很大
程度上是糾正毛澤東左傾錯誤而作
出的,透過比較兩人的政策,學生
將較易掌握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源起及其主要特徵,也會容易理解
其發展過程及重要性。
學與教策略
•這個教學要點包括中國與其他
亞洲國家的關係,教師在教 197
8 年後中國的改革開放,應取其
平衡,不宜只偏重國內的現代
化。
總結
課題「中國的現代化與轉變」討論方向
•完成這個課題後,教師可因應學生
的能力,與他們討論以下的問題:
例:
–哪些年份是中國現代化的轉捩點 ? (1
911 1949 1978)
–二十世紀中國現代化面對甚麼阻力?
–晚清 / 南京政府 / 毛澤東時代 /
鄧小平統治時期,中國在哪些方面可
視為現代化的國家?
謝謝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