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3

佛規禮節 ( 一 )

生活禮節‧參辭駕
生活禮節‧參辭駕
一、前 言
二、生活禮節
參辭駕演

( 一 ) 一般生活禮節 ( 接待道親方面 )
1. 打招呼:
‧ 佛堂壇主或道親先到佛堂者,應
代表主人,要先招呼客人,在談
話中應多稱「我們」,以增加親
切感,使道親有「賓至如歸」之
感覺。
‧ 最大的缺點是:見面不講話。若答
禮太慢,或聲音太小,也顯得怠慢
,應問一句答二、三句,詳細回答
對方的話,方顯得熱誠。若應對冷
淡,他們會感覺來得不是時候,似
乎不受歡迎。
‧ 問安時,應加稱呼:老前人您老

家,前人您老,點傳師您,講師

,兄姊或先生、太太、小姐。
‧ 告辭時,要乾淨俐落,不要回頭

再囉嗦。攜帶的東西先準備好,

完就走。不要再多講,拖延時間,
讓送行之人久等,是不禮貌的。
2. 打毛巾:
a. 打毛巾的時機:
‧ 道親來佛堂,進門以後。(有

階者,等他走上台階以後。)
‧ 吃完水果、點心時。
‧ 早、午、晚獻香之前。
‧ 吃完飯後。
‧ 講道者,登台之前及下台後,放
置講桌上,並行禮示意。
‧ 辦道請壇前。
‧ 點道前後。
‧ 辦道天熱流汗時。
‧ 前人、點傳師出盥洗室時。
‧ 三才上壇之前,下壇之後。
‧ 其他:適當時間。
b. 毛巾折疊法:
毛巾搓洗擰乾後,先對折,橫折一
次,再對折二次,置於毛巾碟中。
(毛巾種類不一,只要整齊美觀,
方便取用即可。)
c. 熱毛巾打法 ( 冷天時用 ) :
將毛巾用溫水搓洗擰乾,折疊備用
後,需用時將熱水瓶之熱水灑澆其
上,再擰乾,到受領人面前才打開

d. 受授方法:
‧ 招待一人時:兩手分持毛巾對折處
之兩角,躬身說:「老前人您老人
家,前人您老,○點傳師、○講師
、○先生、○小姐,請淨手。」
‧ 招待多人時:將多條毛巾對折後,
放左手小臂上,到受領人面前,手
執其兩折角,一一躬身請用,而後
一一收回。
e. 先後順序:
‧ 均為直接前賢時,以老前人、前人
、點傳師、講師、壇主、講員、辦
事人員、道親之順序打毛巾。
‧ 有其他非直接前賢時,按老前人、
某前人、我們前人、某點傳師、直
接點傳師之序,以非直接者先,直
接者在後為原則。
3. 端茶:
a. 倒茶:
‧ 以七分滿為原則。
‧ 夏天溫,冬天熱,並注意各人之
習慣。
‧ 倒開水或茶,除有喝茶習慣者外
,一般以開水為原則。
‧ 講道時,以熱開水為原則。
b. 端茶方法:
‧ 圓形杯:以左手托底部,右手扶

杯之右側,於受領人前,躬身
說:
‧ 若受領人正講話中,則置於桌上,
「(稱呼)請用茶。」
說一聲「(稱呼)請用茶」。
‧ 有「耳」之茶杯,應將耳置於受領
人之右手邊。
‧ 乾坤授受不親,應放在桌上,請其
自取。
c. 端茶時機:
‧ 道親來佛堂參駕完,坐下以後。
‧ 吃完飯時。
‧ 早上起床後。(以溫開水為宜)
‧ 講道上台前,下台後。
‧ 講道有臨時事故,須通知時。
‧ 辦佛事時,前人站立甚久時。
( 二 ) 參辭駕禮
1. 參辭駕前之準備:
a. 準備程序:
‧ 行禮前須先洗手淨面,以示
誠敬。
‧ 各人應酌量資格,就適宜位
置行禮,不可太近或太遠。
b. 注意事項:
‧ 各道親到佛堂應先參駕,走時辭

,遇有講道上課或開會等特殊情

,亦可以三鞠躬代替跪拜,當活
‧ 在佛堂出入,務要輕步,不要任


而為,不必拘執。
喧嘩,不可乾坤混雜或隨便串行。
‧ 招呼道親時,更須親切和靄,切

高聲亂嚷。
2. 參辭駕時:
a. 參辭駕程序:
‧ 依參辭駕禮進行
b. 注意事項:
‧ 參辭、接、送駕行禮時,乾坤須

班,乾先坤後,乾左坤右,切

勿紊參駕、辭駕時,若有前人或點傳
師 亂秩序。
在場,則須再向前人或點傳師
參辭
駕。若有前人或點傳師後到或
欲離
開佛堂時,則向前人或點傳師
不論參辭、接送駕均需出聲報告,
以表誠敬而禮周全。
‧ 於佛堂坐定論道時,若有道親前來
叩頭禮拜,則應迅速站立,面向佛
位以示誠敬。待行禮人禮拜完時,
方可再行坐定。行禮人於拜完時,
應即請諸位站立道親就坐,禮貌上
應略表歉意。
‧ 若行禮人至佛堂中,巧逢前人或點
傳師或多位道親於佛堂中舉事或商
討事宜時,則行禮應通權達變,活
潑玲瓏,以鞠躬代替叩頭禮拜,甚
或不必至佛堂中,僅於佛堂門旁而
行禮,亦無不可。
‧ 參辭駕時,若有道親在場,則行

至「前人大眾」一叩首時,行
禮人
應大聲說出,以示參駕或辭駕
此時在場諸人應立即面向佛位作揖還禮。
(師母以下若無人在場,則免之)
‧ 老中及仙佛等到壇參、辭、接、送駕
禮:明明上帝 十叩首、彌勒祖師

叩首(若隨申駕五叩首)、諸天神

五叩首。
向老前人、前人參辭接送駕禮:老

人三叩首、前人一叩首、點傳師一
三、結 語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