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1

2

內容
時代背景 .......................................................... 3

故事大綱 .......................................................... 4

靈魂曲目 .......................................................... 6

Your Song ............................................... 6

Come What May ..................................... 6

Roxanne................................................... 7

最吸引人的串接橋段............................... 8

本劇特色 ......................................................... 10

話說音樂劇...................................................... 16

心得感想 ......................................................... 18

參考資料 ......................................................... 21
3

時代背景
紅磨坊位於巴黎的《蒙馬特區》,在 19 世紀時還是個純樸的小農莊,
除了遍地的農作物外,零星的散布著小酒館、風車,頗有原始的鄉野味道。
但其實自從 1790 年蒙馬特區正式納入巴黎的行政區之後,此區的酒館、
歌舞廳因為價格低廉,漸漸的演變成為一般巴黎民眾工作結束後的休憩地
點,隨著規模日漸擴張,到了 1880 年,此區已成為夜生活的代名詞。
而這部音樂劇中的主題
《紅磨坊》,正因為它顯眼的
紅色風車外型而得名,其實
就英文字面意思來看,Moulin
指的就是一般的磨坊、風車,
而 Rouge 就是大紅色的意思。
當 然, 來 此 處 遊 玩 的,
除了每日在巴黎工作的一般
民眾外,也有許多嚮往自由
情懷的劇作家、音樂家或是
現代的復刻版紅磨坊
畫家來此處尋找靈感,像是
印象派的著名畫家雷諾瓦,
就曾經在此定居半年之久,最
具代表性的就是它的作品〈煎
餅磨坊的舞會〉,生動的刻畫
了此處的熱鬧的氣氛,畫中男
女們翩翩起舞,聊天暢飲,搭
配著破碎的陽光和陰影,散發
出濃厚的糜爛氣息。
而本劇的男主角正是建構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個想要
追尋靈感的劇作家,不顧父親
的反對,隻身來到蒙馬特區的
紅磨坊,展開了一段夢想、冒 雷諾瓦〈煎餅磨坊的舞會〉
險與愛的故事。
4

故事大綱
  十九世紀末,巴黎蒙馬特區的紅磨坊以女子露大腿的康康舞再度揚名世
界,無論貧賤聰愚,人人來此縱慾狂歡,娼妓與嫖客、毒品煙酒、尋求創作
靈感的藝術家、與絡繹不絕的觀光客,為這個地方更增華麗、頹廢的魅惑色
彩。

  克利斯汀(伊旺麥奎格飾),一位來自中產階級環境的年輕人,為了反
抗中產階級世界的虛偽與壓抑,離家出走獨身來到巴黎闖天下,他擁有鋼琴
詩人的天賦,渴望在此處實現他的作家夢,他在巴黎新結識的畫家朋友羅德
列克 ( 約翰拉奎察莫飾 ) 是紅磨坊的常客,熱情的羅德列克便帶他前往紅磨
坊大開眼界,在那,克利斯汀認識紅磨坊的紅牌歌舞明星莎婷( 妮可基曼
飾),也不可自拔地栽入紅磨坊的迷幻世界。
5
  出身貧賤的莎婷有一段不堪回首的悲苦過去 , 她渴望力爭上游成為真正
的大明星,在紅磨坊經理齊德勒(吉姆布羅德班特 飾)大力提拔下,她用
最美的容顏與最精湛的歌藝,為世人營造一個休憩的夢想世界,滿足每個男
人的幻想。
  可是,莎婷卻不確定自己的夢想能否實現,直到克利斯汀走入她的生命,
他在她身上啟發出「自由」、「美」、「真理」、以及凌駕一切之上的「愛」,
他讓她相信自己可以成為完全不一樣的人,相信她自己也可以擁有夢想,而
他也會陪同她一起實現夢想。

  然而,莎婷與克利斯汀的相知相惜讓想包養她的貴族邦主(李查羅斯柏
格 飾)大為震怒,他不惜大動干戈要毀掉這個年輕人,而莎婷也陷入兩難
之中,因為分手可以保護年輕愛人免受傷害,可是分手卻也帶給這對愛侶無
法想像的毀滅...
6

靈魂曲目
本片歌曲取材端原而豐富,善用拼貼技巧是它最大的特色,接下來就讓我們
看看,到底本片中出現了哪些經典名曲。

Your Song
這首歌曲是男主角第一次遇見女主角時,情急之下脫口而出的一首
歌,而這首歌正是鼎鼎有名的流行歌手艾爾頓強 (Elton John) 所寫的曲
子,這首歌算是艾爾頓強的成名單曲,也是一首歷久不衰的流行歌。不
過經由導演的安排後,這首歌並不單單只是老歌新唱而已,他巧妙的將
男女主角因誤會而相識的過程,融入這首歌當中。
這首歌出現的時間點非常特別,是在女主角骯髒的大叫同時,男主
角忽然竄出清麗高亢的嗓音,反而有種強烈的反差效果,正所謂「出淤
泥而不染,濁清漣而不妖」。

Come What May


這首歌在本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第一次出現是在中段部分,
女主角因為首演當晚要與邦主共度,勸男主角早點與他分開,畢竟這段
愛情繼續下去是不會有結果的,但癡情的男主角不死心,於是他想出了
一個方法,將 Come What May 這首動人的旋律,私訂為兩人間的祕密
情歌,並企圖加到他們的劇中,然而邦主從中看出了端倪,努力想將這
7
首歌從劇中剔除,這就象徵了邦主想利用財力,擄獲女主角的心房一樣。
此後這首歌是否要剔除,成了本片後半段的愛恨糾葛好戲。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歌的歌名是英文 What May Come 的倒裝句,
電影原版翻譯成「哪怕受盡風寒」,個人覺得還頗為貼切,雖然以現代
的角度來看,愛情哪有可能這麼堅不可摧,但這首歌主要的精神,是反
映了就算重重困難阻撓,一樣往自己的理想幸福前進而從不退怯,我想
這股傻勁不論在哪個方面,都是大家所缺乏的吧!

Roxanne
這首歌改編自搖滾樂歌手史汀 (Sting) 的作品,與原先作品不同的
是,他結合了國標舞探戈的元素,探戈本身就是一種肢體語言很豐富的
舞蹈,一舉手一投足之間,都能吸引所以觀眾的眼光,更重要的是,它
蘊含了一種難分難捨的糾葛情懷,正如同劇中男主角的心情,想要與女
8
主角相愛而得到幸福,卻因為貧窮而必須忍受邦主的擄獵。
又導演利用了電影的優勢,將剪接跳鏡運用的行雲流水,觀眾的心
彷彿就跟隨著男主角忐忑不安,面對迎面而來的奪愛戲碼,縱使內心百
感交集卻又無可奈何,在節奏不斷的加快之後,忽然碰的一聲,本以為
女主角最終還是敵不了惡勢力的摧殘,然則見義勇為的僕人將邦主擊昏
了,不得不讓我拍案叫絕。

最吸引人的串接橋段
這 個 橋 段 並 沒 有 特 定 的 一 首 歌 曲, 而 是 由 歷 年 來 各 式 的 流
行 歌 曲 重 新 對 接 而 成, 不 過 神 奇 的 是 這 些 歌 曲 接 的 可 說 是 圓 潤
滑 順, 完 全 感 受 不 到 一 絲 絲 教 揉 造 作 的 氣 息, 導 演 似 乎 對 於 此 段
9
樂 曲 頗 為 自 豪, 以 下 就 是 導 演 專 訪 裡 自 己 對 這 段 樂 曲 的 描 述:

「 你 要 觀 眾 參 與, 選 出 他 們 熟 悉 的 歌 是 最 重 要, 也 最 省 力 的
捷 徑, 因 為 熟 悉, 所 以 你 才 會 有 反 應, 因 為 一 首 接 一 首 都
是 你 能 會 哼 的 歌, 所 以 你 才 會 去 猜 想 導 演 為 什 麼 這 樣 做,
你 就 開 始 會 明 白 原 來 這 些 歌 的 組 合 其 實 是 在 說 一 個 故 事。
所以男主角求愛之初會對女主角唱:「ALL YOU NEED IS LOVE(妳需
要的是愛情)」,進而希望「JUST ONE NIGHT(一響貪歡就好)」,
女 主 角 則 先 是 嫌 他 沒 錢, 鄙 夷 地 唱「YOU CRAZY FOOL( 你 這 個 傻
子)」,慢慢被他的「SILLY LOVE SONG(愚蠢情歌)」感動,轉進到
「UP WHERE WE BELONG(飛翔到我們之地)」和「WE SHOULD BE
LOVRES(我們應該是戀人)」時,觀眾發現她的態度已經改變,到最
後「HOW WONDERFUL LIVE IS…」,兩人的感情已然交融,歌唱完了,
感情也確定了,觀眾一方面見證了情歌組曲的快感,另一方面也見證了
一段不可能的愛情的「完成」。
10

本劇特色
利用電影的優勢,將平行的思維轉為瞬息萬變的時空切換,在電影的一
開頭,甚至用誇張滑稽的手法,來包裝一陳不變的片頭,讓人不自覺的想要
隨著那位指揮手舞足蹈起來。

而廣泛使用的特寫鏡頭,更可說是本劇的一大特色。劇場之所以比電影
更有魅力,在於觀眾與演員間的距離縮短了,讓情感的傳遞更為直接而寫實。
而導演則將這股力量成功的轉移到的電影之上,利用流暢的鏡頭擺動技巧,
抓住每個演員豐富的表情,期間再輔以快速慢速影帶交錯,讓人有如在看音
樂錄影帶(MV)一樣的跳躍性思考,而不至於被開頭的背景故事描述給打
亂興致。
11
在故事主線之中,最有張力的場景,莫過於 Roxanne 這個橋段。男女主
角間複雜的情感糾葛,在一聲聲的嘶吼中被釋放開來,然後緊接著是畫面中
舞群的拉扯碰撞,忽然場景一換,轉到公爵與女主角的晚宴地點,燈光昏暗
淒涼,似乎訴說著女主角心中的悲苦與無奈,隨著舞步越來越急促,女主角
內心的秘密也快要藏不住,終於在舞者的一陣拉扯之間,象徵女主角的那位
舞者砰然倒下,而女主角也首次表明了他不愛公爵的這個事實。

這一幕幕的交錯來回,步調的漸趨緊湊,最後一個尾音一收,觀眾無不
入眩神迷,不由得都為女主角捏了把冷汗,再再顯示出導演對觀眾心裡的掌
握異常高明。
就像導演所說的,他是用現代的語言在說一個古老的故事。其實劇場裡
這樣的例子還真不少見,莎士比亞之所以偉大,在於他的作品能被世人不斷
的重新包裝改造,比方說電影 足球尤物 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名劇《第十二
夜》、 對面的惡女看過來 改編自《馴悍記》…等,同樣掌握了以近代的語
言說一個古代的故事這項特質。
12

導演專訪
這 齣 歌 舞 劇 的 特 色 與 巧 思, 都 要 歸 功 於
本 電 影 的 導 演 — 巴 茲 魯 曼 先 生 (BazMark
Luhrmann) ,他獨到的電影拍攝手法,使得原
本看似平淡無奇的劇情,竟有活跳跳的感覺,
就像是導演在專訪之中自己提到的,他彷彿把
演員們帶到了電影院中,甚至是每個人的家中,
在電影的媒介上重現出劇場的臨場魅力,他的
作品,究竟抱持的是怎麼樣的一個理念呢?就
讓我們利用 2001 年初夏,這部電影剛上映的時
候,導演在台灣接受採訪的片段,來深入了解,
究竟巴茲魯曼是甚麼樣的一個人物吧!
導演 巴茲魯曼 先生
由於每個問題為了完整性,皆為全部截錄, (BazMark Luhrmann)
因此我在重點的部分利用套色的方式標出,以
便閱讀,另外由於篇幅的關係,部分的專訪並未放上來,若有興趣可上網
查看全部的專訪內容。 ( 全部的專訪收錄在藍祖蔚,藍老師的部落格,連
結 :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521030)

問:有人說你只是位MTV導演,你覺得呢?
答:我想這種講法太小看我了!
我不否認過去的作品中是有一些MTV概
念和手法,《紅磨坊》也是一樣,許多畫
面充滿了MTV式的狂想和隨興,甚至你
可以說我攝影機的鏡頭運動也是很MTV
的,這些我都承認,但是我更要強調的是
MTV手法只是電影的一部分,《紅磨坊》
還是很古典的,有時候是非常標準的五0
年代的歌舞電影結構,有時候是平行對 位
的黃金剪接手法,規規矩矩地在說一個傳
統的愛情故事。
就像我的《羅密歐┼茱麗葉》很多人都說
那是MTV電影,怎麼會是呢?
電影 《羅密歐與茱麗葉》 莎士比亞那個時代也有他的流行音樂,我
13
只是換掉了大家習慣使用的古典音
樂,改用現代人的流行音樂來做解釋而已,那部電影中的加油站火拚戲更不
是什麼 MTV,而是現代版的《荒野大錝客》,我是用最現代的新潮手法來
向西部電影的大師塞吉奧.李昂尼致敬,硬要說我是MTV導演真的太籠統,
也太小看我了,應該說我是在「古典的形式裡,加進了現代的符碼」。

問:你拍電影的哲學是什麼?
答:其實,要看電影的題材而定,說個有趣的好故事是最基本的工程。我從
一開始就認定這是一部劇場電影,劇場裡的觀眾不是呆坐在那裡的,劇場的
觀眾回應是很 重要的一個條件,所以觀眾不能被動,一定要撩起大家的參與
感,《紅磨坊》在美國紐約和洛杉磯的首映場內,我就發現美國觀眾都隨著
音樂節拍和歌詞在踩踏哼 唱,這就對了,這就是我要的反應。
劇場電影不管演出的形式是什麼?是歌劇?是現場秀?還是電影?這些都很
根本,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說故事的方式,我的要求就是要很有「現代感」,
不管是向傳統取材,或者放眼未來,最根本的就是要找到「當代」的語言,
一定要換穿上現代的外衣,換上新的軟體。

問:所以你把《真善美》、「ALL YOU NEED IS LOVE」、「YOUR


SONG」、「UP WHERE WE BELONG」等知名流行歌曲「拼貼」、
「剪輯」在一塊的手法,就是你在訴說這個百年前的 1900 年故
事時,所加上去的「現代外衣」?
答:是的,一點都沒錯,我是故意玩
這種把戲的,但是這不是我新創的
點子,歌舞片紅星茱蒂.迦倫早在
一九四0年代演齣電影《相逢聖路
易》時,故事明明就是 1900 年的故
事,但是唱的卻全是四0年代的歌,
大家一點也不覺得時空錯亂,主要就
是她用現代的音樂唱出了那個時代的
感覺。這種讓觀眾去「感覺」一個年
代,一個故事,觀眾不必真的去「檢
驗」當時的風情,我要的就是一種「感
覺」,這種感覺就是要當代人能夠體 電影 《真善美》
會的。
14

問:但是你要男主角唱《真善美》的主題曲「THE SOUND OF
MUSIC」時,不只是因為這首曲子大家耳熟能詳,另外還呈現了
反諷的趣味?
答:是的,我會選用《真善美》的主題曲,一方面是因為該片是有史以來賣
得最好的歌舞片,最多的人看過,曲子大家都熟悉,另一方面,你一看古裝
片的人唱出這種現代歌曲,你就會覺得很滑稽,你就會更想知道導演到底在
玩什麼把戲?
最最重要的是,音樂是沒有國界的,我曾到捷克去旅遊,發現當地的年輕人
其實不太會說英語,可是每個人都會唱披頭四的歌,一放披頭的歌,大家或
許連歌名都不知道,但是沒關係,聞樂起舞,人在歌中,彼此就不再是陌生
人,電影音樂也有這種功能,你向音樂寶庫取材,大家一聽就懂,正因為熟
悉,所以拼貼音樂的趣味就出來了。

問:你這麼強調「拼貼」和「集錦」,是不是意謂你認為世界上
根本沒有什麼「原創」的東西了呢?
答:你只要說得出當代有什麼東西是原創的,我就服了你。
就拿大家都喜歡的搖滾音樂來說好了,搖滾音樂是原創的嗎?當然不是,搖
滾樂明顯來自非洲音樂,還有一點愛爾蘭音樂,風行一時的 HIP-HOP 當然也
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歷史的長河中找尋合用的素材,重新調理出來的
新口味的新湯。
《紅磨坊》的故事選在一九00年,為什麼?因為那是一個世紀末的年代,
最風行維多利亞式資本主義的年代,也就是人們最習慣剪裁過去事物,重新
融為 一爐的年代,拼貼主義則是二十世紀九0年代的流行風潮,為什麼?
因為人們都已體認出陽光底下無鮮事,人們已經找不到什麼叫做原創的故事
了。我認為當代文化 就是拼貼文化,我們最擅長的就是把別人已經締造的成
就,重新剪貼拼湊成新事物。
舉例來說,波士尼亞間相互仇視對立的種族之間,還是會有痴情男女的愛情
故事,就不是現代版的《羅密歐與茱麗葉》嗎?莎士比亞當然不會想到以
二十一世紀的波 士尼亞戰爭做背景,可是現代人拍這種愛情故事,還是會套
用《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邏輯來解讀。從時間的長河裡擷取合用素材,其實
不是什麼對與錯的問題,只要處理得有趣,一樣有魅力,一樣會吸引人,這
就是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
15
問:你最敬佩那一位導演?誰帶給你最多的啟發呢?
答:費里尼、柏格曼和李安的作品我都喜歡,他們風格各不相同,但是都很
會用電影語言打造出一種氣氛,吸引人投入。
不過,影響我最大的卻是達文西。
他和米蓋朗基羅剛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他們都是藝術史上的大師。米蓋
朗基羅追求完美,傾全力做好一件事物,絕不分心分神,但是達文西不然,
他愛解剖人 體,也拆解機器,更畫了好多畫,他都是完成一個巔峰後,就告
別而去,再去尋找另一個高峰,這就是我最嚮往的人生,我已經連拍了三部
歌舞片了,接下來,應該 去嘗試一些別的新東西了。

李安 柏格曼

費里尼
16

話說音樂劇
音樂劇 (Musicals) 俗稱歌
舞劇,一部完整的音樂劇主要
有四種元素,分別為音樂、歌
曲、舞蹈以及對白。但由於音
劇的歷史悠久,因此各時期出
現的音樂劇,在這四個層面上
的比重會稍有不同。
雖然現今音樂劇在世界
各 地 都 有 上 演, 但 是 最 主 要
的演出地點還是美國紐約的百 美國紐約的百老匯
老 匯, 以 及 倫 敦 西 區, 就 歷
史上的發展來說,一開始音樂劇是從紐約百老匯打響知名度,一路吸納輕歌
劇 (Operetta)、雜耍綜藝歌舞秀 (Vaudeville)、富麗秀 (Follies) 以及音樂歌舞
輕喜劇 (Musical Comedy) 等表演形式的元素,後來因歐陸的影響,開始融入
許多來自歐洲的劇場元素以及故事題材等等,使得音樂劇變得更加豐富而華
麗。
雖然在音樂劇的發展過
程之中,不免在有些時期迷
失於華麗的劇場裝置、商業
行銷,但經典的劇碼總是在
最後嶄露頭角,自此永垂不
朽。像是之前看到《RENT》
這齣音樂劇的幕後實記,有
些觀眾甚至已經將這齣音樂
劇視為生命中的一部分,沿
音樂劇 RENT 最後一場的抽票活動
路訪問過去,看過 80 次以上
的 不 算 少 數, 而 值 得 一 提 的
是,這齣音樂劇真的非常有自己的調調,不但劇院的廣告招牌是用最不起眼
的黑白配色,在每次開演前半個鐘頭還會有個抽票活動,據說是因為編劇自
己從前也是個窮愁潦倒的市井小民,然而他從不認為藝術是有錢人的福利,
若是一位滿懷理想抱負的窮光來到紐約,或許就會因為抽到一次這齣音樂劇
的門票,而得到莫大的啟發,這是一種金錢也無法替代的正面力量。
17
事實上,音樂劇已經不再是西方的獨有文化,上網蒐訊就會發現,香港
和台灣已經出現了好多的音樂劇,縱使他們還不是那麼的有名。但從電影「海
角七號」大賣就可以看出,音樂電影也是很合東方人的胃口的。
而近來火紅的印度電
影「貧民百萬富翁」,更
顛覆了大家對於印度電
影的刻板印象,印度電影
從一開始就主打著歌舞橋
段, 只 是 因 為 過 重 於 歌
舞橋段,使得電影本身內
容空洞乏味,而且印度人
的口味特殊,特別喜歡看
與自己生活截然不同的劇
情,明明是個階級制度嚴
重分化的國家,跨越階級
的愛情根本就是天方夜
譚,然而印度電影卻總是
喜歡從跨越階級的愛情故
事下手。
但「貧民百萬富翁」
的確改變的印度電影的型
態,他不但保留了印度電
影該有的豐富音樂元素,
還大幅增加了寫實的劇情
元素比例,這是很令人驚
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電影 貧民百萬富翁 艷的!也因為如此,讓全
世界得以發掘印度這個神
秘又具魅力的東方國家。
不難想見,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中文型態的音樂劇出現,畢竟中國文化
之中也有類似音樂劇型態的東西,若是將歌劇比喻為中國的京劇,那麼音樂
劇就好比為台灣的歌仔戲,只是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之下,這方面的藝術都漸
漸的式微,不過式微並不代表著消失,文化的衝擊勢必帶來更多的碰撞和融
合,想必大家在吸取西方的文化之後,還是會懷念起中國文化,屆時中文型
態的音樂劇將獨出一格而更有看頭。
18

心得感想
老實說,第一次觀賞此劇時,內心只有一個感想:「天呀!這不像是我
之前所看過的音樂劇呀!」每個鏡頭都是極為誇張的角度,每一分每一秒都
有可能爆發出強烈的戲劇張力。說也奇怪,就是這樣的一種特色,燃起了我
想更深入的挖掘此劇種種細節的慾望,因此趁著這次通識課程的報告機會,
我決定不貪心的縮小目標,就以紅磨坊這齣音樂劇做為音樂劇的尋根起點
吧!

與其說這部音樂劇是當代流行歌曲的極大成之作,倒不如說,是導演巧
妙的抓住了觀眾的胃口。事實上,以拼貼的手法處理電影是一件非常風險的
事情,就像是一位翻唱歌手一樣,若是功力深厚,或許真能詮釋出自己的風
格,甚至是超越原唱;但若只是了無新意的翻唱當紅歌曲,最後將流於為眾
人所唾棄的口水歌王。
而巴茲魯曼先生,真可說是拼貼電影領域的大師,看過他歷年的作品,
不難發現,縱使他利用的是拼貼的概念,但實際上他的運用都是非常有原則
的,他並不會將大家心目中的經典歌曲,就一字不漏硬生生的丟進自己的電
影之中;相反的,他是讓一首經典歌曲,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呈現在觀眾的眼
前,仔細去著墨這些歌曲的字句,你會發現很多時候他只是修改了一兩個詞,
就讓整首歌曲像是為了這部電影而生一樣。又或者隨著電影的步調鋪陳,在
一段平淡的對白之後,忽然一記響亮的樂音竄出,神奇的是這段旋律你還異
常熟悉,但怎麼也想不到會是這樣的一種唱腔,頓時內心澎湃不已,甚至會
不自覺得想要脫口而出:「沒錯!就是這個意思,我懂。」
此外,我覺得這部音樂劇最有趣的地方,在於看完之後會有很多的「副
19
作用」,你會不自覺的回想片中歌曲的旋律,或者開始懷念起這些曲目的原
唱,空閒的時候,可能就是對著牆壁發呆,嘴裡不自覺地忽然就哼起這段旋
律,亦可能開始翻箱倒櫃的尋找封藏在家中深處的經典流行歌曲,甚至還會
大聲的責罵自己:「哎呀!我怎麼就是忘了自己還有這麼棒的一張專輯呢?」
接下來可能一個禮拜,甚至數個月,CD 音響裡都同樣放著這塊專輯,而從
來不覺得膩。

說這是一種副作用,其實並不誇張,在我做這個報告的時候,自己就感
受到了一種漣漪效應 ( 又或者一般人稱之為蝴蝶效應 ) ,原本只是很單純很
單純的想要找有關於紅磨坊音樂劇本身的資料,結果因為音樂劇本身的取材
和音樂背景因素,使得我不得不延伸擴大取材範圍,然後就像你在池塘中看
到的漣漪一樣,先是一小圈,這一小圈開始變大、變大,最後變成驚人的一
大圈,而且這些東西說實在的並不枯燥無味,相反的還非常有趣,就像是你
在替自己尋根一樣,一層一層的剝開面紗,終於展露出最原始的面貌。
回朔自己看的第一部音樂劇,應該是自己還在幼稚園的時候,那時正好
是音樂劇當紅時期,幾乎每部電影只要是帶有歌舞元素的必定大賣。當時我
所觀賞的是電影「真善美」 (The Sound of Music) 現在回想起來,不禁納悶
到,國字還看懂沒幾個的我,到底是怎樣去看這部電影的?或許就像是導演
所說的:Music tells everything! 一段動人的旋律,是不需要任何語言去詮
釋的。隨著時代的變遷,電影漸漸的走向商業路線,好萊塢的特效毒藥變得
一發不可收拾,為了譁眾取寵,大筆的資金多變成聘請大卡司、大製作,電
影的精緻度整個走樣,而歌舞劇也因此沒落,唯一倖存的,是迪士尼的系列
卡通,那正好是我兒時重要的回憶之一,上次在課堂上聽到同學報告獅子王
(Lion King),那個「Na~~nts ingonya~~ma bagithi Baba」的旋律一放出來,
我都快哭了,主題曲:「Circle Of Life」是多麼的感人,多麼的真實,不但
20
是教導小孩大自然生生不息運作的原理,也帶給大人們很大的反思:「到底
我今天的所作所為是為了這個美好的世界?還是我不過是私心過剩,濫殺無
辜?」

好萊塢也抵擋不了這股音樂劇旋風 (81 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 )

果然人類還是需要音樂的,音樂劇在好萊塢沉寂了這麼久以後,終於由
紅磨坊重新擦亮了音樂劇的招牌,繼紅磨坊之後,各個音樂劇陸陸續續出現,
無論是新的,或是搬上大螢幕的舊作。在 81 界奧斯卡的頒獎典禮上,演員
休傑克曼 (Hugh jackman) 興奮的說道:「變革終於到來!《嗎嗎咪呀 !》在
英國的票房勝過了《鐵達尼號》!」話一說完,隨即變裝成為經典歌舞劇《Top
Hat》的造型,然後與女歌手碧昂絲 (Beyonc) 來一段串連古今歌舞劇的勁歌
熱舞,最後在精彩的尾聲當中大叫:「The musical comes back!」這是多麼
振奮人心的一段話呀,而這段歌舞秀的導演果然就是紅磨坊導演—巴茲魯曼
先生,果然拼貼的串連法則,永遠都是他的強項!希望在接下來的年頭裡,
能夠有更多樂曲動人的音樂劇浮出檯面,不管是舞台劇也好,電影也好,都
將會是豐富我們人生的美妙樂章。
21

參考資料
 藍祖蔚老師部落格 :
舊版 http://blog.yam.com/tonyblue
新版 http://4bluestones.biz/mtblog/

 紅磨坊的歷史背景
http://www.ylib.com/art/artist/200203/artist01-11.html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4%85%E7%A3%A8%
E5%9D%8A&variant=zh-tw

 音樂劇內容
DVD
http://movie.starblvd.net/cgi-bin/movie/euccns?/film/2001/MoulinRouge/
MoulinRouge.html

 其他素材
81 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 影評
http://movie.cca.gov.tw/Column/Content.asp?ID=154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