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7

山西近现代煤炭简史

(作者:丁钟晓)

山西近现代煤炭工业,是 1840 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侵


入,在中国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社会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首先
是世界近现代科技知识在中国的引进,对山西煤炭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接着,
在外国资本开办企业的刺激下,促使山西民族资本开办的机器煤矿诞生。民国时
期到抗日战争前,山西煤矿已有一定的规模,日寇占领山西煤矿期间,为了掠
夺煤炭资源,煤矿生产较前扩大,煤矿工人遭受了血腥奴役。
1、 (近代山西煤矿产生的历史背景
1、 机器工业和交通地发展及煤矿发展的关系

中国人懂得利用煤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宋、明两代,产量和生产技术,
曾有显著成就。可是,煤炭的生产因面对技术和市场销售各方面的限制,在近代
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上,远未能适应其历史任务。20 世纪 20 年代末,俄人杜格
斯夫(BORIS.P.TOGRASHEFF)对远东矿业作出以下的评论:(除少部份外,
远东的)矿井仍流行人手采掘和利用最原始的工具。在中国,我们仍能看见一些
已用上千百年的旧方法。就算在同一矿区内,新方法和土法矿井并排而立。这些
土法小矿,不但能在前者的竞争下继续生存,甚至可以完全漠视新法矿业的各
种有利因素。杜氏曾在北京大学任教,对中国的矿业和矿工问题有很深入细致的
研究。他认为远东的矿业发展虽仍在开始阶段,但其潜在的生产能力,可能超过
当时的美国。这个估计在八十年代已初步实现。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煤矿生产技术远较西方国家落后。当时,中国的煤矿
生产以人手作业为主的,在勘探、凿井、采掘、汲水、井底和矿地运输各生产、运销
环节 中,几乎全赖人力。它的投资和生产规模都比较少,作业时间多集中在农
闲季节进行,开工时间通常不足半年。投资开凿一个矿井所需的资金不多。开凿
时遇上较坚硬的岩层,往往因无法凿穿而被迫放弃,所有投资亦会化为乌有。此
外,旧式煤矿通常只能开采最顶层的煤,这些煤的质量较差,通常是水份高,
灰份多,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烟,火力也较弱。这些煤多不适合轮船的使用。

一般以土法开采的煤矿,在到达一定深度后,都会遇到排水和通风问题。传
统煤矿一般开采的年期不会很长,主要是因为无法把矿井内的水排出。还有,矿
井内的通风也会造成难以克服的困难。一般而言,矿井内以自然通风为主,如能
同时开挖两个矿井,一个用作通风、排水和工人的上落,另一个井则用作搬运煤
炭的通道,问题便较简单。但是,当矿井到达一定深度后,通风和排水问题,便
愈来愈严重。用于排水和通风的工作量便大增,致使工多费繁,成本剧增,产量
下降。不久,矿主便因不能获利而放弃该井。
除了通风、排水等问题外,限制土矿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运输问题。煤
是体积重量相对大、价值相对少的商品,对运价的负担能力很有限。例如:河北
省开平煤矿的储量非常丰富,据庵特生在 1869 年 5 月的实地考察,估计开平
「煤田长达一百里」。但是庵氏在考虑运输问题后,发现难以解决,便取消了计 划。
他 说:因为目前对于煤的迫切需要,再加上从开平到天津路上有三十五里很难
走的道路,煤主和车夫们都索价较高,最低的煤价是三百文一担,每担九十五
斤。 大车运煤价二百八十五文至三百文一担,运到芦台;从芦台到天津剥船运
价九十二文一担;因此最贱的煤的最低价格在天津是 8.484 两一吨(每吨为
2240 磅)。……这次探查使我认为,我们要找最好的轮船用煤,只好依靠斋堂
(按:在北京附近)的煤了。七年后(1876),唐廷枢在调查同一矿区时,曾
假定「仿照西法采煤,每天应运五六千担,须雇大车三百乘方足敷用,不独无此
多车,且车价腾贵,更难 化算。」唐氏预计运输费用会因需求大增而急涨,是 很
有道理的。因此,在新式运输方法被利用以前,以陆路运输为主的传统煤矿业存
在着结构性的限制,使其产量增加的潜 力限制在一定水平上,弹性很低。

除运输等问题外,限制土煤销路的另一个原因,可能与税厘较重有关。这个
问题,李鸿章曾经指出「中国初(与外人)定约时,为外人所蒙(蔽),转使外
洋进口之 货税轻,内地出口之货税重,不啻抑华商而护洋商。此通商后数十年
之流弊,隐受厥累而不觉者也。即以煤斤而论,洋煤每担税银五分,土煤每担税
银四分,合之一 吨实有六钱七分二厘。若复加进口半税,已合每吨银一两有奇,
盈绌悬殊至二十倍之多。」李鸿章更认为「揆前严定土煤税章之意,或恐煤税减 轻,
则土煤出口日 多,内地煤价必长,故特重其税以示限制。」但事实上,以天津 为
例,从来没有土煤出口的纪录,这是因为两者「税则厚薄不一」所致,「土煤壅滞
难销,遂使厚利 为洋商所垄断。」恭亲王 奕欣亦曾指出土煤税重的原因是「从 前
中国未用西法采煤 ,亦无轮船、机械等局,用煤不多,故不妨稍重土煤出口之
税以妨外洋多购广运,致不敷内地之用。」由于税厘上的负担还较洋煤为高, 因
此「土法采煤,只能售于近地」, 而无法充分扩展其市场。

总括而言,传统煤矿工业在农业经济结构和传统技术水平的影响下,常常
面对资金短绌、劳力缺乏、市场需求狭少及排水和通风生产技术等问题,形成生
产规模狭少、发展潜力薄弱的局面。因此,小土矿的生产成本虽低,发展潜力却
有结构性限制。同时,它也受运输条件的局限,不容易把销售网络扩大。此外,
小土矿由于投资风险高,也未能吸引更多资金的投入。基于上述种种原因,土法
小矿在晚清未能适应新的外部强烈需求。故此,以新法开采煤炭的声音,便不断
出现。)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一批洋务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
希望通过使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来挽救封建政权的危机,以“自强”和“求富”
为目标的洋务运动。正是洋务派进行的一系列洋务活动,开创了中国的近代工业。

山西近代工业的出现比中国第一个近代工业的产生晚了整整 30 年,在洋
务运动的直接推动下,山西近代工业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在山西推行洋务运动
并创办山西近代工业的人物首推湖北籍的胡聘之。(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
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临外国的入侵,清王朝的部分官员为稳定封建

2
统治地位,开始兴办所谓“洋务”。他们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建立新式
海军,创办近代机器工业,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在洋务运动鼎盛时期踏入仕途的湖北天门人胡聘之,虽然在“帝党”和“后党”的
矛盾漩涡中左右逢源,但他总的政治倾向是支持和执行光绪皇帝变法图强的思
想的。他借助洋务自强之势,为推进地方工业振兴,革新政治文化教育,扶持地
方经济社会发展,做了许多开拓性的事业,可以称得上是近代洋务运动的先锋
之一。

胡聘之出身于官宦世家。《胡氏宗谱》以南北朝时期在刘宋皇朝内任相国、 后
定居江西南昌奉新华林的胡藩为第一世,明清时期其后代迁居天门。他随其父在
学风浓厚的环境里生活,从小树立宏图大志,刻苦攻读,于同治四年(1865
年)中举,同治七年(1868 年)举进士,被选为翰林院编修,先任会试同考
官、四川乡试主考官,后任内阁侍读学士、太仆寺少卿(正四品),光绪十三年
(1887 年)十二月出任北京顺天府知府,两年后出任山西布政使(由正三品
升从二品)、浙江布政使(大约一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七月调任陕
西巡抚(从二品),上任仅一个月又调任山西巡抚(升正二品),直到光绪二
十六年(1900 年)前后卸职,入仕为官 30 余年。

同治末年,从封建王朝顽固派中分化出来的洋务派,主张学习外国先进军
事技术以维护其专制统治,兴起了所谓洋务运动,开始了由“求强”到“求富”的
转变。洋务派中的奕訢和地方实力人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在各地创办军事
工业,使国防向近代化发展。这时,由翰林院编修走入仕途的胡聘之也吸收了一
些洋务派的新思想,在政治上他认为应该整肃吏治,主张任用勤勉守洁、通达治
体之官员,甄汰浅薄卑陋、贪利营私之庸员。

胡聘之任山西布政使大约有 4 年,这期间,他了解到前任巡抚张之洞的一
些情况。张之洞在 1881 年至 1884 年间任山西巡抚时,整治吏治,减免差役,
调整实物赋,是一位很有才华和开拓性的巡抚。特别是张之洞在山西设立洋务局,
创办令德书院,筹开山西铁矿等壮举,更令他钦佩,因而对时任山西巡抚的阿
克达春保守成规、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的行为更看不惯,要求另调他处。不久,朝
廷调他到浙江任布政使。到浙江上任途中,胡聘之特地去汉口拜访了张之洞,参
观了武昌的自强学堂、湖北枪炮局、织布局和汉阳铁政局,他对张之洞极为赞佩。
辞别张之洞回到天门老家作了短暂的停留后,他立即赴浙江任上。不久,广东举
人康有为联合 18 省举人 1300 余人签名上书,反对求和派对日议和,要求实
行变法。光绪皇帝在其老师翁同龢指点下,支持康有为他们的维新变法。但由于
受慈禧太后的掣控,他又不敢公开支持,只好在群臣中私下征求变法意见。胡聘
之因为在内阁任过太仆寺少卿,掌管过皇帝出行的牧马御驾,所以与光绪帝有
较深厚的交往,也深知他为国“自强图新”的心思。因此,当光绪帝的谕折下达他
手中时,他彻夜不眠,欣然拜读。他结合自己在山西的实践以及近年的所见所闻,
详细分析了全国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今后的走向,认为“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
况当国事艰难,尤应上下一心,图自强而弥隐患”。他立即上书《变法有渐正本为
先疏》,对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二十七日所赐之御函给予回复。他向光绪帝建议,
在披览中外臣工呈报的条陈时,一定要“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

3
币、造机器、开矿产、搞漕运、减兵额、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等,这些均
应分别轻重缓急来办理。他认为“大抵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
皆应及时举办”。至于整顿厘金、严格关税、稽查荒田、汰除冗员等,是有利于国计
民生之事,但要破除情面,讲求实力。关于变法之道,也要讲“求实际,权其缓
急”。目前,以铁路为经营之始,“以学堂开风气之先,开矿则择要而施工”,机
器制造业可以在改造旧厂基础上逐步扩大业务范围。当今之举,首先还是议修铁
路,非铁路不足壮内地之声威,陆军之征调、邮政之递送、南漕之转运,都离不
开铁路,故铁路为变法之始基。同时,必须兴办学堂,造就人才,利用西国之舆
地、算学、制造、格致等有用诸书作为书院学堂的教学内容,以培育致用之人才。
开矿之业,必先讲求矿学,慎择矿师。煤铁矿务,可采取官商合办,择要施行。“
遇事效法”,不是事事“步武西法”,而是要取“西人上下一心、实事求是”之优点,
来从事“修铁路、开矿产、造机器、立学堂”。只有朝廷上下官员平日廉洁自爱,办
事实心,不务虚名,不徇情面,又有守为实政之才,“所谓富强者何在,由是言
之”。以“变法为因时之用,则天下幸甚”。他的这些回奏之言,迎合了当时变法的
潮流,分析深刻,颇有见地,从理论和实践上为其从政打下良好基础。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七月二十四日,胡聘之由浙江布政使调任陕西
巡抚不到一个月,又于八月十九日奉旨调任山西巡抚。当时,其它省份的巡抚上
有总督兼管,只有山东、山西、河南等几个省不设总督,巡抚之权如总督之职。胡
聘之虽有山西布政使的经历,但此次受到提升重用仍甚感责任重大。这时,因甲
午战争清军失败,国内各界议论纷纷。为了弥补因赔款而造成的财政不足,洋务
派人士建议用兴办工矿业来增加税收,胡聘之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上任不久即与
巡抚各员筹划兴办矿业之事,光绪帝也接连向各省通谕,要求各督抚“体察省情,
酌度办法具奏”。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春,胡聘之根据谕旨上奏称:“晋省
煤铁之利,甲于天下,金银铜铅,亦有矿砂可寻,筹办开采情形,前已上奏。”
同时,又决定在省城太原设立山西商务局,请朝廷委派山西籍刑部郎中曹中裕
等回山西协同办理。胡聘之根据晋省之情,计划在全省建设熔铁炼钢厂、烧砖玻
璃厂、葡萄酿酒厂、奶油制饼厂和绛州纺织厂等,他认为山西“可兴之利甚多”,
虽然“商务局股本仅集四五十万两,尚不敷纺织各厂之用”,但他要“力求振兴,
尽力筹划,勉力经营,以期仰负圣主通商阜民,实事求是之至意”。

  要开发山西矿产,当务之急是打开山西对外交通。当时,卢汉铁路(卢
沟桥至汉口)在张之洞等人极力呼吁下,已由盛宣怀主持开始建设。张之洞认为
“中国矿产,煤铁以太行为最旺最精,而质最重”,如果卢汉铁路修通后,再修
通那里的铁路,就可以“大开三晋之利源,永基中华之漏卮”。胡聘之也看到了这
一点,认为“晋省道途艰险,外商裹足,本省商富见利小而求速效。此等创办之
事又多不愿附股。自非铁路先成后,商贾云集,财货充裕,筹办殊不易也”。于是,
他上奏朝廷,要“筹办矿务,拟先修铁路”。1897 年 7 月 14 日,光绪帝下谕:“
晋省煤铁各矿,运道阻滞,必须兴办铁路,方能畅销,览奏设立公司,所借之
款,商借商还,余利酌提归公各条,大致尚属周妥,惟创办伊始,必须预防流
弊,并借款有无实在把握,请胡聘之悉心妥筹,酌定详细章程,奏明办理。”当
时,全国其它省修筑铁路主要有官府款项、民族资本、向外国借款三种筹款办法。
山西商人虽富,但对投资开办近代工业、兴修铁路却不愿涉足。据此,胡聘之力
主筹借外债以修铁路。1898 年,他派商务局曹中裕赴京,与华俄道胜银行签订

4
《柳太铁路合同》(草约 16 条),借款 2500 万法郎,年息 6 厘,限期 25 年。
柳太铁路西起山西太原,东至直隶(河北正定府柳堡),也就是后来的正太铁
路。

在筹办铁路的同时,胡聘之便着手借款开矿,充当借款中间人的是后来写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他与意大利商人罗沙弟于 1897 年在英国伦敦组建了
福公司,把获得中国矿产开采权作为公司的主要活动内容。这位商人结识刘鹗和
方孝杰后,又拉拢山西商务局总办贾景仁,开始了争取山西矿产权的活动。为了
掩人耳目,刘鹗又组建了买空卖空的晋丰公司,一面以中国商人名义向山西商
务局请求开办山西各地煤铁矿,另一方面以晋丰公司的名义向福公司代表罗沙
弟借款 1000 万两,与福公司“共同开采”山西盂县、平定、泽州、潞安等地的矿产。
1897 年,刘鹗通过省商务局得到胡聘之的同意,与福公司签订了《请办晋省矿
务借款合同》和《请办晋省矿务章程》,这两个文件均得到胡聘之的批准。文件中
规定的经营权属于晋丰公司刘鹗会同洋商经理,各处矿厂设华洋董事各 1 人,
分别管理工程和交涉,但账目、银钱出入则由洋董事经理。关于盈余分配办法规
定:清政府 25%,商务局 15%,晋丰公司 10%,福公司 50%,为期 60 年。
这两个文件最大的漏洞是账目管理权的旁落和分配比例过大,使洋人获得大半
利权,实际上是将山西矿权出卖给了福公司。

两个文件签订后,虽没对外发表,但被山西一些官僚士绅发现,激起了他
们的强烈反对,胡聘之也成为众矢之的。1898 年 2 月至 4 月,先后有御使徐树
铭、裕德和内阁中书邓邦彦等多次上奏反对,主张对山西铁路停办。光绪帝在他
们的反对下,只好下谕叫他们将现办情形及拟定章程立即具奏,原呈所指方孝
杰、刘鹗二员“声名甚劣,均著撤退”,并要胡聘之与徐树铭一并将详情具奏。胡
聘之将山西铁路矿务及归商借权情形上奏,并附合同章程,光绪帝将其奏折“下
所司议”。反对的人并没满意,继续上奏,光绪帝无奈之下将此事交总理各国事
务衙门议处。他们经过调查了解,对合同章程斟酌推敲,提议与洋人磋商,对部
分条款作一些修改,并声明商人筹借,如有亏折,与中国国家毫不干涉。这个意
见也得到光绪帝的同意,其作法实际将对外交涉权收归总理衙门办理。但在与福
公司交涉中,英国公使对清政府又施加压力,光绪帝对此无所适从,尽管重新
修改合同,拟定章程,甚至签字画押,但反对之声并没有停止,其中包含着多
方面的原因和矛盾。

胡聘之出身在晚清的官宦世家,他步入仕途后经历了由洋务运动的勃兴到
维新变法的转变,其从政思想,既有晚清地方官员的封建道统忠君意识,又有
追随洋务派革新近代工业经济文化教育的新思想;在从政实践中,他以支持光
绪帝赞助的维新变法为切合点来推动地方经济文化变革,但又不能摆脱朝廷守
旧势力的掣控,最后作为光绪帝的牺牲品一同受到排斥而被解职。为了追随洋务
革新和支持维新变法,胡聘之始终坚持了从政利民的观点,采取了整顿吏治的
一些举措,大胆地利用外资发展地方近代工业,筹措发展计划,引进西方技术,
培训务实人才,并着手大刀阔斧地实施。但他的这些计划正在付诸实践时,遇到
甲午海战和百日维新的失败,在内政外交矛盾重重压力下,他作为一省重臣不
得不从洋务维新的钢丝缆索上掉落下来。

5
由于胡聘之主政时山西矿产铁路权引起朝臣争论不休,虽然后来处理权交
到了总理衙门,但一部分掌管实际大权的保守派(后党)人物仍然借题发挥。
1898 年 9 月 21 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宣布再次由她临朝“训
政”,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变法人士惨遭捕杀或逃亡海外,一批支持光
绪帝变法的官员被相继撤换,胡聘之自然也在其中。次年 11 月 18 日,维护慈
禧太后的保守派势力不断加压,迫使被幽禁的光绪帝下旨解除胡聘之的职务。但
山西的矿产铁路权纠纷并没有停止,尽管总理衙门更改了其中的有关条款,但
民族内外矛盾并没有解决。清政府相继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中俄条约》 、
《辛丑 条
约》等,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更加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1905 年 12 月,以
山西大学堂为首的太原学生与一批士绅 1300 余人,组织游行大示威,抗议商
务局和英国福公司所签订的条约合同。经过长期谈判,清政府以白银 270 万两
为代价赎回矿藏。1908 年 1 月 20 日,英国福公司与山西代表在北京签订了《赎
回开矿制铁转运合同》12 条,使山西收回了矿产铁路所有权。此事的解决,也使
胡聘之等人的问题有了最后结果。同年 2 月 12 日,光绪帝下谕:“开缺山西巡
抚胡聘之,前在巡抚内,昏谬妄为,贻误地方,著即行革职。其随同办事之江苏
候补道贾景仁,已革知府刘鹗,胆大贪劣,狼狈为奸。贾景仁著革职,永不叙用;
刘鹗著一并永不叙用,以示薄惩。”这时的光绪帝已病入膏肓,同年 11 月去逝,
后由宣统继位,朝廷大权已被完全控制在保守派势力手中。

胡聘之在对待山西矿产铁路权问题上是负有重大责任的。尽管主观上是利用
外资发展山西近代工矿业,实现光绪帝提出的“变法之本”,但在实施过程中犯
了“昏谬妄为”的严重错误,损害了民族利益。他所督办的绛州纺织厂,是他最早
提倡兴办的民族工业,但由山西商务局筹集股本 20 万两从国外购买的机器设
备因路途遥远、锅炉笨重而无法运到,途中又被人偷偷卖掉,使工人无法开工,
最后还以假充真搪塞朝廷。所以,山西士绅和学生起来反对他的这种作法是有道
理的。

综观处在晚清江河日下之时的胡聘之的从政经历,在众多朝廷高官中尚能
称得上是一位聪明能干、辨时务做实事、功大于过的官员。胡聘之在山西任布政使
和巡抚计有 8 年,时间长,政绩也较突出,堪为洋务先锋。继张之洞之后,他为
振兴山西近代工业,解决民生疾苦,革新教育文化作出了较大贡献。)

1892 年(光绪十八年),时任山西布政使的胡聘之建议朝廷开发山西石
炭和铁矿资源,以振兴山西地方工业为目标。因为矿产工程规模庞大,耗资过巨,
他的建议未能通过。1896 年,清廷谕令山西本省开采铁矿,又过了两年,清廷
准予山西开办矿务,。山西近代采矿业开始起步了。

山西近现代煤炭工业,是 1840 年鸦片战争后,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侵


入,在中国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社会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首先
是世界近现代科技知识在中国的引进,对山西煤炭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接着,
在外国资本开办企业的刺激下,促使山西民族资本开办的机器煤矿诞生。民国时
期到抗日战争前,山西煤矿已有一定的规模,日寇占领山西煤矿期间,为了掠

6
夺煤炭资源,煤矿生产较前扩大,煤矿工人遭受了血腥奴役。)

一、山西煤炭资源被英帝国义的“福公司”所攫取

(二、山西煤炭资源被英国 “福公司”所攫取
帝国主义与山西近代采矿业的关系
“以平定煤铸太行铁!”镌刻在阳泉市“天下第一川”公园的纪念碑上。1912
年的 9 月,这句话出自孙中山先生之口。此时,中华民国成立也不到一年,前来
晋冀两省考察正太铁路及山西省矿产资源的孙中山先生,在山西待了三天,面
对三晋大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坚定了实施建国方略的信念。离晋时,孙中山先生
在阳泉发出了“以平定煤铸太行铁”的铮铮誓言。
孙中山先生这句话形象的表达了山西地下矿藏丰富,素有煤铁之乡的称誉。
正因为此,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把搜集
山西地质情报、掠夺山西矿产资源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1) 国外地质学家对山西煤炭资源的调查
在同治元年至同治四年(1862-1865 年)间,美国人奔卑就对山西地质
构造及矿产资源进行了考察,这是外国人考察山西矿产的开始。
清同治九年(公元 1870 年)和十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英文名:
Ferdinand Paul Wilhelm Richthofen 生卒: 1833
年 5 月 5 日~1905 年 10 月 6 日 地理学家、地 质学家
籍贯:德国。 德国地理学家、地质学家,近代早 期中国
地学研究专家。1833 年 5 月 5 日生于普鲁士上 西里西
亚卡尔斯鲁赫(今属波兰)。1856 年毕业于柏 林大学。
曾任柏林国际地理学会会长、柏林大学校长、波恩 大学地
质学教授、莱比锡大学地理学教授等。1905 年 10 月 6
日在柏林逝世。 )最早来山西调查煤田地质情 况(他
曾于 1861 年至 1872 年七次来中国旅行考察, 据说是
骑着毛驴调查了山西全省的地质和资源状况), 不久他
在上海发表了《中国旅行报告书》,并撰写了颇有影响的《中国》及《中国地图集》
等方便实用的介绍中国地质矿藏情况的工具书。尤其是在同治九年(1870 年)
李希霍芬两次深入山西内地,调查晋煤地质存储状况,并探得山西煤田大约在
3 万平方公里,优质煤层厚几英尺倒 30 英尺不等。进而又提出山西煤炭可供世
界使用数千年的带有极大蛊惑煽动性的假说。据李希霍芬测算,山西煤田储量有
6300 亿吨,他还提出了一个关于山西矿产资源的前所未有的调查报告书。认为
山西煤炭的储量和品质,不仅居中国之冠,而且有胜于世界各大煤田。这个报告
的发表,立刻引起了外国资本主义者用贪婪的目光紧盯着山西丰厚的煤炭资源。
对山西矿藏,列强早有所闻,但不知其储备数量和真正价值,看到李希霍芬的
详细报告,经过李希霍芬详细的渲染和介绍,各国争先恐后进行活动,迅速派
人到山西进行实地查勘,图谋掠取瓜分在山西的经济利益。接着国内外地质工作
者纷纷来山西调查。西欧夸耀有所谓“五大洲之矿产,以中国为最,中国以山西
为最,而山西潞泽两处,煤质优良,煤苗之旺,殆环球矿山所不及”。(转引自
《山西矿务档案》。 )

7
{把科学兴衰与国家安危联系在一起看问题,是鲁迅早期科学研究与科学
史论著中一贯坚持的思想特色。鲁迅先生对李希霍芬有自己的看法,在 1903 年
发表的《中国地质略论》中,鲁迅讴歌祖国 的"广漠美丽"和 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
同时又深切地痛惜炎黄子孙的愚弱,"昏昧乏识,不知其家之田宅货藏,凡得几
何",而怕开矿破坏"风水宅相",所以不敢兴办矿业。鲁迅批判这是"至愚"地 "力
杜富源",甘堕地狱。帝国主义列强派出探险家深入我国内地大肆窃取我国的地
理、地质学资料,已是"垂涎成雨,造图列说,奔走相议"。由此,鲁迅敏锐地看
到了中国存在着像印度那样沦为英国殖民地的现实危险。他认为,这固然是由于
历代反动统治者的专制"经 营 养成"的,但也有"地质学不发达的缘故。接着,鲁
迅历数近代以来,西方人如德国 地理学家、旅行家李希霍芬,匈牙利伯爵式奚
尼和洛川以及俄国地质、地理学家奥勃鲁契夫等人,对我国广阔区域进行侵略性
的地质考察和科学资料窃取活动。鲁迅以"利忒何芬"(即李希霍芬)为例,说明他
在我国东北部的地质探察,包含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祸心:“毋曰一文弱之地质家,
而眼光足迹间,实涵有无量刚劲善战之军队。""利忒何芬"的《中国》一书及其考
察报告里说,"意曰支那大陆,均蓄石炭,而山西尤盛。然矿业盛衰,首关输送,
惟扼胶州,则足制山西之矿业,故分割支那,以先得胶州为第一”。正是"利忒何
芬"的出谋划策,导致 1897 年德国强租我国胶州湾并修筑了胶济铁路。 鲁迅以
犀利的目光,透过近代史上的重重迷障,洞察到地质勘探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利
害关系,揭穿了所有帝国主义国家派遣"探险"、"考察"人员的罪恶本质,指 出
那些披着"科学"外衣的所谓"探险家",实质上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先遣别动
队,如果放任他们在我国到处恣意妄为,势必导致丧失祖国的领土主权和丰富
的 矿藏资源,中国将会由"多矿产"、"无矿业"变而为"有矿业"、"无矿产",成为
帝国主义的资源奴仆。应该说,这是鲁迅早期科学研究中的一项伟大发现:既
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又启发了反帝爱国的社会觉悟,形成了鲁迅地质
学研究的显著时代。}
(最早识破帝国主义企图掠夺山西煤炭阴谋的是鲁迅先生。鲁迅 1898 年入江南
路矿学堂学习,决心投身祖国的煤炭事业。1927 年 4 月 8 日鲁迅在黄埔军校的
一次演讲中声言:“我首先正经学习的是开矿。叫我讲掘煤,也许比讲文学要好
一些。”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鲁迅透过煤炭地质研究,从宏观上认识了煤炭在国民经
济乃至世界经济中至关重要的地位。他在《中国地质略论》一书中独辟《世界第一
石炭国》一节,专门论述中国煤炭储量,流露出对列强觊觎我国煤炭野心的警惕。
他的呼吁是深沉的:“石炭者,与国家经济消长有密切之关系,而足以决盛衰生
死大问题者也。盖以汽生力之世界,无不以石炭为原动力者,失之则能令机械悉
死,铁舰不神。虽日将以电生力矣,然石炭亦能分握一方霸权,操一国之生死,
则吾所敢断言也。……李希霍芬曰:“世界第一石炭国!”吾以之自喜,吾以之自
慰。然有一奇现象焉,即与吾前言反对者,曰“中国将以石炭亡”是也。就在李希 ”
霍芬盛赞富饶的山西煤田的时候,鲁迅却清醒地看到猪羊被人赞为肥美意味着
什么,他冷静地将这个德国人称为“日后中国大陆沦陷之天使”。
  和鲁迅同时代的孙中山先生对山西的煤炭表现出同样的热情和关注。 孙中山
先生在他著名的《建国方略》中就曾阐明他对包括煤炭在内的矿业的重视:“矿业
者,为物质文明与经济进步之极大主因也。……煤为文明民族之必需品,为近代
工业的主要物。” 1912 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4 月 1 日孙中山被迫辞
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已成泡影的情况下,孙中山仍念念不

8
忘构成其“民生主义”基础的铁路煤矿事业,他表示愿意专心从事实业,立志要
在十年内修筑 20 万里铁路。袁世凯随即颁布命令:“特授孙文以筹划全国铁路
全权”,假惺惺地表示“支持”孙中山。
  1912 年 9 月 18 日,孙中山亲赴晋冀两省考察正太铁路及山西省矿产资源,
视察娘子关等地战后情况。孙中山在太原出席山西军界欢迎会时赞叹说:“山西
煤铁之富,甲于全球。”三晋大地丰富的煤炭资源给孙中山提供了实业建设的决
策依据。他在视察途中所发表的指示和谈话可以看作是《建国方略》思想的继续。
孙中山深切感到煤炭对国计民生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在考察途中致电袁世凯,请
其增派精通煤矿学者随同考察:“文此次游历中外,纯从铁路政策上着眼,惟筹
备之先,应将煤炭预为计划。我国产煤区域,几遍全国,往年产额在一万万吨之
上,近更增加。设再整顿,定能生色。请访农村部酌派精晓矿学者数人,随同文
沿途考察一切。”1912 年 9 月 21 日孙中山离并赴津,当专车驶抵阳泉时,他下
车参观了阳泉煤铁各矿。该地富饶的煤铁资源坚定了他对山西煤炭的感性认识,
他的铮铮誓言“以平定煤铸太行铁!”至今仍镌刻在阳泉市“天下第一川”公园的纪
念碑上。 在孙中山眼中,煤炭不仅仅是工业燃料,它和钢铁一起成为重振中华
民族雄风的象征。 )

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后,1896 年,意大利人康门斗多•恩其罗•罗沙第


借调查中日战争后情况之名,暗中窃探我山西、河南等省煤炭资源情况。同时,
山西民族资本也在积极筹划开办煤矿。这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也是山西民族资
本第一次发展时期 (如太原发电厂、平遥火柴厂等,都是这一时期兴建的) 。清光
绪二十二年(1896 年),山西集股开设了商务公司,主要是要兴办煤铁业。不
久又改称山西商务局。
1897 年,以知府刘鹗(刘鹗,字铁云,咸丰七年九月一日(1857 年 10
月 18 日)出生于江苏淮安。他从小聪慧,又性情脱略,不尚规矩,随兴趣所至
在强烈的求知欲下,广泛猎取 知识。但他埋头书斋研读的不再是八股文章,而
是治河、医学、兵法及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刘鹗,少年时代「放旷不守绳墨,而不
废读书」,他既倡导儒、佛、道三 教合一之说,又留心欧美科学,故成为一位与
正统道学全不相容的前进思想家。刘鹗字铁云,别署鸿都百炼生。生于 1857 年
卒于 1909 年。他原籍丹徒(今 镇江),
自幼随父母迁居淮安。刘鹗崇尚“西学” ,
精通天文、数学、医术、音律、水利,占卜
等 ,收藏金石甲骨,一生著述较丰,除
《老残游记》及续集外,还有天算著作
《勾股天元草》 、《弧三角术》,治河著 作
《历代黄河变迁图考》 、
《治河七说》
、《 治
河续说》,医学著作《人命安和集》(未
完成),金石著作《铁云藏龟》 、
《铁云 藏
陶》

《铁云泥封》,诗歌创作《铁云诗存 》
而其中尤以《老残游记》最为著 名,作者
在自叙里说: “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

9
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
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 记》之作也!”这本著作是他忧国忧民情感
的宣泄。 《老残游记》在语言运用方面,有烘云托月,状物绘声之功力。 鲁迅 先
生称赞它“叙景状物,时而可观”。阿英揭示刘鹗描写成功的原因是“他很相信科
学…这就形成了《老残游记》在艺术上的价值,所谓科学的写实。如写黄河敲冰、
王小玉唱大鼓、大明湖纪游,都是极出色的文字,而以王小玉唱大鼓一段为最优
秀。”《老残游记》不仅在国内各种版本甚丰,而且英、日、法、美、俄、捷、德等国也
都出版了译本。但作者因受阶级、历史、社会的局限,也表现了其反对和诬蔑义和
团反侵略斗争和孙中山等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追求灯红酒绿声 色犬马的
颓唐、落后、反动的一面。刘鹗也崇尚实业兴国,曾建议清廷开矿山、建铁路,还
提出过“吸引外资”的建议,颇有几分实业家的做派;他收藏甲骨超过 6000 片,
他也收藏古琴,精通音律,是广陵琴派的传人;他不仅能写诗文、小说和序跋,
还写了些医书和算术著作。用今天的眼光看,刘鹗是个不折不扣的通才。
光绪十三年(1887 年),黄河在郑州两度决口。就在决口久不合拢、当局束
手无策之时,刘鹗自告奋勇,前往河南谒见巡抚吴大澄投效被留用。他查勘灾情
水势,根据多年研究河工所得知识,提出堵口方案,受到采纳并呈报朝廷。方案
实施之际,他亲自上堤与河工们一起短衣操作。
是冬决口合龙,吴大澄赏加头品顶戴补授治河总督,特别荐举刘鹗以道员任
用,谁知他提出将道员头衔让给了哥哥刘孟熊。接着,山东巡抚张曜为治理境内
黄河,命 刘鹗以同知衔担任河工提调,黄河三年安澜,保升刘鹗知府衔,又以
其有奇才异能保送进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办理洋务及外交的中央机构。
刘鹗既已保升到五品知府,以他的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及个人能力来说,藉
此衙门升官是很容易的。但他不想当官,而热衷于创办实业。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意大利人罗沙第以牧师身份赴华,组织了一个
英意联合商福公司,首先把建矿重点放在了开采便利、成本低廉的山西。刘鹗弃
官从商,被商福公司聘为买办,竭力支持该公司在山西修铁路、建矿厂。)为首
成立晋丰公司(19 世纪末,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了掠夺山西煤炭资源的活动。光
绪二十三年(1897),英国福公司通过中国买办刘鹗、方孝杰设立晋丰公司,
准备开采山西盂县、平定、泽州、潞安等地煤矿),经山西巡抚胡聘之(历史上的
胡聘之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山西的近代工业、教育都肇始于他的任职期间,出
卖山西路权、矿权的也是他。1896 年,光绪 22 年,湖北籍人士胡聘之 任山西
巡抚不久,比较推崇前任张之洞利用晋铁的主张,6 月上疏朝廷,请求修建太
原到正定的铁路支线,希望能与京汉铁路连结,7 月,光绪皇帝批准。)同意,
独自办理盂县、平定、潞安、泽州府所属矿务。同年,英、意商相勾结,合组“英意
联合公司”,意大利不久退出。英国在伦敦成立了“英国福公司”,以曾驻上海的
英国总领事哲美森为经理。
(二)英国福公司攫取了山西煤炭资源
1898 年,“英福公司”与清廷买办和山西的官商相勾结,成立了“福晋煤矿有限
公司”,得到山西巡抚胡聘之的赞助和清廷上谕的批准。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
1898 年)五月二十一日,签订了《山西开矿制铁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十九条》
确定以白银 200 万两将山西的盂县、平定州、泽州、潞安府、平阳府以西的各煤矿
开采权划归“英福公司”所有。并规定煤铁矿开采及冶炼权定期为六十年。

10
( “福 ”公司与煤铁开采权

1840 年帝国主义打开中国大门之后,觊觎山西的主要目标是矿产资源,特别
是山西的煤铁资源。1870 年、1871 年德国人李希霍芬两次来山西,先后到晋
城、临汾、清徐、大同、五台、安邑、永济进行地质煤矿“勘察”,并提出了山西煤炭
资源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引起了帝国主义的垂涎。1897 年春,英国、意大利
等国在伦敦召开“会议”,成立了旨在掠夺山西煤炭资源的“福”公司。之后,美国
日本、意大利等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先后来山西进行“勘察”。1898 年英国“
福”公司,勾结买办刘鹗、方孝杰呈请清政府批准,以 200 万两白银取得了平
(定)、盂(县)、潞(城)、泽(州)及平阳府的煤铁矿开采权,定期 60 年。
根据英商与清政府签订的《山西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地矿产章程》规定,“凡在条
约规定的范围内,中国人开办的所有小煤窑,一概停产关闭,由英商‘福’公司
独家经营”。中国人没有在自己的国土上开发资源发展生产的权利,采矿、制铁、
转运权竟落入洋人之手。1905 年正太铁路通至阳泉,“福”公司派人到平定插旗
占矿,强行封闭当地正在开采的煤窑,与阳泉蔡洼村人民发生争执,激起了省
内外人民的公愤,掀起了“保矿运动”。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顺应人民呼声,以
275 万两白银赎回了采矿制铁转运权。人民的矿山,回到了国人手里,并开始
创办山西保晋公司,诞生了民族近代煤炭工业。)

1896 年,意大利人康门斗多•恩其罗•罗沙第以代理牧师的身份,以“调查中日
战后情形”为名,来中国游览,觊觎勘测河南、山西、陕西三省蕴藏着极丰富的
煤炭资源。罗沙第回到欧洲后在伦敦组织了英国福公司,专对中国煤矿投资。接
着,罗沙第作为英国福公司代理人的身份,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策划攫取山西、
河南 煤矿的开采权。罗沙第通过聘用刘鹗为英国福公司买办,以拓展福公司在
华业务。同时刘鹗又在河南办起了既无资金又无矿址的豫丰公司,勾结河南巡抚
向福公司借 款开矿,并 1898 年 6 月 21 日在北京总理衙门签订了《豫丰公司与
福公司议定河南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从此,英帝国主义鲸吞了 焦
作 煤 矿 。
在河南矿务章程中规定:“福公司于各矿开办之始,即于矿山就近开设矿务铁路
学堂,由地方官绅选取青年颖悟学生二三十名,延请洋师教授,培养专门人才,
以各 路矿因材选用、此项经费由福公司筹备。”这就是经清政府批准的英国福公
司在中国创办焦作路矿学堂的最早法律依据。

(一)英福公司在山西开矿的前期准备

1899 年,英福公司派出以葛拉斯为首的勘测队,到中国勘测地形,测量
矿区与航行水道的距离,计算修筑铁路的长度,做开矿前的准备工作。1905 年
春,英福公司怂恿清廷铁路大臣盛宣怀,与铁路总公司续订了“拟设山西熔化厂
并合办山西潞、泽、平、盂矿务合同”四条。

11
同年 7 月,石太铁路修到平定县阳泉村时,英福公司便派遣测量工程师
萧密德等到阳泉附近,沿正太路两侧勘测矿地,绘制地图四五十平方英里,并
在勘测现场插上书写“福公司”字样的旗子,他们在阳泉勘测矿地时,发现当地
绅民正在打井采矿,大为恼火。8 月,福公司路矿总工程师利德写信给山西商务
局,要求一律查封当地人新办的小煤窑,并要求不准在平定州境内及章程所划
给福公司之矿地内再开新窑。9 月,英国驻华大使照会清政府外务部,要求禁止
山西平定等地人民开矿。

(二)山西人民对英福公司开矿的阻止反抗

英福公司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山西各界人民的公愤。首先平定人民群起反
抗。阳泉孙汝阳等人不顾福公司的阻拦,继续组织凿井,并在平定州城成立了矿
产公会,各处附设分会,制定章程十条,以抵制福公司开采阳泉煤炭,公会下
设了固本公司,在铁路两侧山顶的石头上刻上“固本”两个大字。)

清同治九年(公元 1870 年)和十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最早来山西调


查煤田地质情况(他曾于 1861 年至 1872 年七次来中国旅行考察,据说是骑
着毛驴调查了山西全省的地质和资源状况),不久他在上海发表了《中国旅行报
告书》,认为山西煤炭的储量和品质,不仅居中国之冠,而且有胜于世界各大煤
田。这个报告的发表,立刻引起了外国资本主义者用贪婪的目光紧盯着山西丰厚
的煤炭资源。接着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纷纷来山西调查。西欧夸耀有所谓“五大洲之
矿产,以中国为最,中国以山西为最,而山西潞泽两处,煤质优良,煤苗之旺,
殆环球矿山所不及”。(转引自《山西矿务档案》。对此英、意帝国主义更是唾涎 欲
滴,他们勾结清吏,企图窃取我省煤铁开采权。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后,
1896 年,意大利人康门斗多·恩其罗·罗沙第借调查中日战争后情况之名,暗
中窃探我山西、河南等省煤炭资源情况。同时,山西民族资本也在积极筹划开办
煤矿。这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也是山西民族资本第一次发展时期 (如太原发电
厂、平遥火柴厂等,都是这一时期兴建的)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 年),山西
集股开设了商务公司,主要是要兴办煤铁业。不久又改称山西商务局。1897 年
以知府刘鄂为首成立晋丰公司,经山西巡抚同意,独自办理盂县、平定、潞安、泽

12
州府所属矿务。同年,英、意商相勾结,合组“英意联合公司”,意大利不久退出。
英国在伦敦成立了“英国福公司”,以曾驻上海的英国总领事哲美森为经理。
1898 年,“英福公司”与清廷买办和山西的官商相勾结,成立了“福晋煤
矿有限公司”,得到山西巡抚胡聘之的赞助和清廷上谕的批准。清光绪二十四年
(公元 1898 年)五月二十一日,签订了《山西开矿制铁及转运各色矿产章程十
九条》,确定以白银 200 万两将山西的盂县、平定州、泽州、潞安府、平阳府以西
的各煤矿开采权划归“英福公司”所有。并规定煤铁矿开采及冶炼权定期为六十年。

2、 山西人民的争矿运动

(三、山西争矿运动
山西赎回矿权始末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向中国资本输出,攫取中国开矿、办厂、
筑路的特权。

1896 年,意大利人罗沙第以考察中日战争为 名,窥察了山西、河南矿产


资源情况,组织了英、意联合的“福公司”。1897 年通过刘鹗(知府衔,“福公
司”买办、华方经理)、方孝杰(山西商务局会办、 候补知府)出面,组织空头
的中国“晋丰公司”,拟与福公司假合资,“共同”(实为福公司独自)开办山西
盂县、平定州、泽州和潞安府所属矿产,与山西商务局 总办贾景仁签订《请办晋
省矿务借款合同》五条和《请办晋省矿务章程》二十条,期限六十年,经山西巡
抚胡聘之批准并得到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奕劻的许可而执 行。

两协议内容隐秘不详,然消息不胫而走,纷传胡聘之受贿五十万金,出卖
晋矿。晋籍官绅交相上奏,强烈反对。清廷黜退“晋丰公司”,将山西矿权交涉事
务交由总理衙门办理,调山西商务局代表曹中裕火速进 京,在总理衙门与福
公司代表罗沙第谈判。谈判期间,福公司通过英国公使向清廷施加压力,重金
贿赂清廷当事官员,公开宣称福公司一旦“把英国的旗帜挂起来了 以后,就不
愿把它取下来”,“我们决不留下一块石头横在我们的路上”。1898 年 5 月 21
日,新订《山西开矿制铁以运转各色矿产章程》十九条经清廷批准正 式签字。取
消由“晋丰公司”出面的做法,以福公司向山西商务局提供借款一千万元为条件,
将山西开矿与筑路等项,由山西商务局直接“转请福公司办理”。开矿 除盂、平、
潞、泽等地外,扩大到“平阳府以西煤铁以及他处煤油各矿”,还规定福公司运
来的机器“完纳海关正半税项,内地厘捐概不重征”,福公司可修路、造 桥、开
浚河道,以利运输煤铁。福公司“凡求之晋抚不能得者至是悉得之”,轻而易举
地攫取了山西矿权。

1905 年春,清廷铁路大臣盛宣怀与铁路总公 司续订《拟设山西熔化厂并


合办山西潞、泽、平、盂矿务合同》四条,中有“中国愿与福公司合办以上平、盂、
潞、泽等处铁路,以及化铁需用之煤与炼焦炉,福公 司应允中国合股开办”。原

13
福公司是与山西商务局签约,并受晋抚监督。现条款竟将福公司与中国等列,
且反客为主,要求福公司“应允中国合股开办”。

8 月,正太铁路阳泉段通车,设平潭站。福公司一方面宣布全部开采权归
福公司所有,当地小煤窑立即停闭;一方面直接派遣测量工程师萧密德,驻阳
泉平潭,沿桃河 两侧勘测矿地,绘制地图,到处圈地插标,尽树“福公司”字
样小旗,制止当地百姓挖煤开矿。9 月,英驻华大使萨道义正式照会清外务部,
称山西煤矿系福公司专 办,不准其他人开采,所有中国人开办的煤窑,应一
律封闭。

山西人民“仓皇失措,惊惧异常,徒叹谋生之路绝,捍患之计穷”,“如不
急起直追,挽回危局于万一,势必举数千年固有之宝地,不竭之材源,拱手授
人,坐视其垄断居奇、利权在握”。

官沟士绅张士林邀李毓惠、黄汝梅、黄守渊(举 人)、池庄、刘焕斗、赵熙庭
(举人)、廉士升、孙桂岑等八人作为争矿运动的组织者和发起人,多次在阳泉、
平潭、官沟筹商,决定在阳泉成立“保艾公司” (“保艾”,意为“保业”),作为
争矿运动的常设机关,并为收回矿权后自行开采做好准备,“相约誓死不售给
外国人”。蔡荣田、李毓惠、张诚等人亦成立“矿 产公会”即“平定公会”,坚持自
办,反对出卖,平定州十七都(“都”为县以下村以上行政组织)均设分会,制
定章程,以“联群情,保利源”为宗旨,抵制福公 司开采。这些组织将旧有煤窑
和计划新开矿地统一登记造册,作为会中公产,规定各窑主只能自办,不得私
售外人。一时间,各组织纷纷联络新旧窑主,发动民众多 占地,多开矿。铁路
沿线简子沟、小南坑、燕之沟、贾地沟、蔡凹、大赛鱼、麻地巷、先顺沟、平潭垴、小
阳泉等蓄矿之山,各组织均围垒石块,或勒石或用红粉大书“××矿地”、“固本
”、“保艾”等字样,与福公司对抗,坚决禁止外人圈占开矿。

与此同时,山西大学堂、省城各中学堂学生纷纷 罢课,游行示威,集会抗
议,发表宣言“矿存山西存,矿亡山西亡”,并推举学生代表,根据万国公法向
英人交涉;争矿消息传至海外,留日学生向山西商务局和山 西巡抚电询真情
后,在东京的神田、江户亭举行大规模集会,发表《留东学界通告内地废约自办
公启》,称“唇亡必然齿寒,争矿必须团结”;晋籍京官纷纷呈文外 务部和商部,
指责福公司违背原订章程规定,对福公司禁止晋民开矿一事表示强烈不满,要
求罢免胡聘之等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争矿运动。

11 月,福公司总董事长哲美森专程到太原请山 西巡抚发给开矿凭单,遭
拒。哲美森又与山西商务局两次交涉开矿事宜,未果。1906 年初,山西代表主
事李廷杨和举人刘懋赏赴京,在外务部与福公司梁洛芝进 行了两轮谈判,福
公司被迫从强求独办到同意合办,最后提出放弃原订四处,先办平定州一处的
要求。外务部以福公司开办山西煤矿有约在先,“已成铁案”,现商议至此,宜
给发凭单,准其开矿,否则恐节外生枝,更难收场。

正在此时,日本东京发生了留日学生李培仁自尽 事件。李培仁是山西阳高
县人,于 1905 年冬留学日本,学习法政专业。1906 年 10 月 13 日投东京二

14
重桥下水池自尽。日本警察在李培仁的遗物中发现了一 封绝命书,绝命书痛骂
清廷盗卖山西矿权,揭发英国经济侵略的阴谋,激励山西人民誓死争回矿权。
翌日,李培仁生前好友又将另一封绝命书送到山西留日学生同乡 会事务所,
此书详述争矿理由和殉矿决心及最后希望。两封绝命书公布后,留日学生群情
激愤。11 月 4 日,来自中国十八省的留学生代表及章太炎、胡汉民等知名 人士
在东京隆重召开千人追悼会。内地各报争相报道,纷纷刊载李培仁遗书及有关
争矿文件。随之,李培仁的灵柩运回太原,于文瀛湖畔再次召开追悼会。太原市
民 万人空巷前去悼祭,宣读李培仁绝命书时,无不涕泣落泪。

1907 年春,晋籍京官赵国良等拟具章程,呈请农工商部奏准成立“保晋公
司”,福公司掠取山西煤炭的企图化为泡影。8 月,清廷电令山西按察使丁宝铨
与福公司交涉山西赎矿事宜。声势浩大的争矿运动,迫使福公司不得不放弃山
西开矿权,在索取赔偿费后,退出了山西。

要闻内幕:十五日筹银一百五十万两

1908 年 1 月 20 日,山西商务局与英国福公司签订《赎回开矿制铁转运合
同》。合同签订的主要条件和原因,是中方两百七十五万两银子的赎金。双方 议
定,赎矿银分四次交纳,第一次先交一半,以山西地亩捐作抵押。

保晋公司总经理渠本翘从太原赶回祁县。在太原,他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和
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赎回开矿制铁转运合同》签订。坏消息是:一个月内山
西巡抚根本拿不出一百余万两白银。

渠本翘深知,没有银子,几年辛苦得来的合同就是一张废纸。英国人看准
了这一点,才做出了最后的让步。现在,需要渠本翘本人出面向山西各票号筹
借此款。

几十年后,渠本翘回忆起来,尚有千钧一发之感,他说:当时“瞬息千变,
不可思议,倘别生枝节,则所失更多”。

英福公司听说山西票号准备垫支赎矿银两,暗托与其有往来的银行,收集
在外之款,以困山西票号。

但渠本翘振臂一呼,晋商、票号创造了奇迹。

他们众志成城,不动声色,纷纷解囊,旬日筹集银一百五十万两,2 月 25
日,按时交付英方,克获全功。不但如此,山西票号还踊跃认购保晋公司股票,
通过遍布全国的金融网络承担了保晋公司在全国招股的任务。

英商惊讶不已。报纸、舆论给予高度评价: 

闻晋有名票庄均认先行挪借,以免失信于人,而保晋省名誉,晋人团体如
此团结,将来发达岂可限量?

15
票庄不动声色,不爽时刻,纯然以彼外国银行的周围之票相交付,于此外
商固惊讶不已,而晋商金融界活动之力若何,亦可睹矣!

使当日票商不为助力,吾恐今之矿区犹在福公司之手,而英商势力早已横
行于我山西之境内矣。

由渠本翘出面向山西各票号筹措的赎矿银,原以 山西地亩捐作抵押。但
1911 年山西当局将全省地亩捐全部截留。渠本翘为归还向各票号筹借的赎矿
银,只得将保晋公司吸收到的股份银两挪还票号。保晋公司资 金严重短绌,无
法维持正常生产。渠本翘被迫辞去总经理之职。山西当局所欠保晋公司款项,直
到 1916 年几经交涉,才要回现金六十万元,对其余欠款,山西当 局仅发给
保晋公司一张“见义勇为”的奖状,一笔勾销,不再归还。

晋商积极参与争回矿权运动,千方百计出资赎回矿权,投资开办山西近代
最早、规模最大的矿业公司,但由于清廷的压迫,在资金上釜底抽薪,终不能
有所作为。

( [一掷千金,终于夺回矿权]

晋商在最终败落前做的一件大事是保矿。

1898 年,清政府以极低廉的价格将山西煤矿、铁矿的开采权出让给英国人,清
政府认为“货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消息传出全省哗然,商民各界开始了 长
达数年的争矿权、路权的斗争。1905 年,英国商人开始在山西勘探、采样,并要
求山西巡抚查禁山西人自己开办的民矿,矛盾激化。此时渠本翘刚刚卸任山西
大学堂监督的职位,时局的变化使他再次从深宅大院中走出来,为山西人、中国
人的利益奔走争斗。

1906 年早春,渠本翘离开了祁县南关的家,坐上马车前往太原,那一年他 40
岁。渠出生在一个商业世家,200 年前他的祖先就开始与俄国人做茶叶生 意,
他的父亲渠源桢是山西票行业有影响的人。渠本翘曾中过进士,后来作为外交官
出使日本,回国后又加入到家庭生意当中。当山西人争矿权、路权的运动开始 后,
他以商人身份加入并很快成为实际领导者。他既不鼓动农民私自开矿,也不率领
学生上街游行,而是联合票号商人,通过谈判从英国商人手中赎回矿权、路权,
然后再组成一个有限责任公司,用现代机械化开采山西的矿产,他甚至为这个
新公司想好了一个颇具含意的名字:“保晋公司”。

1907 年 2 月,山西各界代表到清政府外务部去交涉,要求收回矿务,清政府
外务部和山西巡抚恩寿也表示支持,到 1908 年 1 月 20 号,双方就签定了第
一批合同。渠本翘知道,一个月内山西巡抚根本拿不出 100 多万两银子交给英
国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几年辛苦得来的新合同就是一张废纸,英国人就是
看准了 这一点才做出了让步。渠大力呼号,晋商纷纷解囊,不到 1 个月的时间
调集了 100 多万两的赎矿银,且踊跃认购保晋公司的股票。

16
1908 年 2 月 25 日,山西商人按时交付了 170 万白银的赎矿款,其中蔚泰厚、
百川道、日升昌、大德通、三晋源、世义信等票号均各斥资 3000 两。《大公报》登
出了这样的消息:“闻晋有名票庄均认先行挪借,以免失信于人,而保晋省名誉,
晋人团体如此团结,将来发达岂可限量?”)

(明清时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以地域为中心,以
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且是自发形成
的商人群 体——商帮。著名的有山、陕、鲁、徽、闽、粤、宁波等十大商帮,而这其
中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的就是山西商帮。它纵横商界 500 年,经营项目“上
自绸 缎,下至葱蒜”,几乎百业俱备;足迹遍及华夏大地及周边各主要国家;
服务对象上达朝廷、官宦,下至乡野、边关;商路达万里之遥,款项则汇通天下。
到清中叶 以后,其所拥有的资本控制了中国北方的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
于亚洲地区一些国家的金融和贸易,并且在明清两朝的财政体系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成为中国社 会经济生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强大经济势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利倾朝野、鼎足华夏的商帮,发展到近代却随着清王朝的消亡
而走向衰败了。是什么原因,使晋帮商人在清末民初由昔日辉煌繁盛而步入日暮
途穷之路,最终一蹶不振?又是什么力量,将其彻底冲垮击败,直入衰败的深
渊,而在华夏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的?

中国社会步入近代以来,其社会的发展变化用社会史学家陈旭麓先生的话说,
是“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
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
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
冲击,又 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
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的”。(见陈旭麓《近代中国社
会的新陈代 谢》)在这个过程中,无疑是必须与那个将世界所有古老国家卷入
资本主义市场的西方资产阶级及其所代表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接触、来往、得到
收益并促使自己 获得新生、重新发展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山西商人恰恰没能
做到超越自己而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开拓新的经营领域,而是囿于传统,固守旧
的传统行业,失去一 次又一次新的发展机会。

反思之一:19 世纪中后期,山西商人没有大规模投资于新式产业,是它
的第一个禁锢失误之处

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同西方的经济、贸易往来的逐渐增多,古代中国传
统的商业和产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中国的经济发展同
西 方经济发展相衔接的趋势。在这种经济发展过程中,19 世纪的中后期,古老
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的工矿企业。兴办这些企业的有中外两类资本
来源。 据统计,至 1894 年,外商已在中国各通商口岸陆续兴办了 100 家近代
工厂,拥有产业工人 34000 人,资本 1972 万元。中方的资金投入分为国家资
本和 私人资本两部分。国家资本主要是指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至 1895 年中

17
日甲午战争失败为止,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为主兴办的大小 50
余家近 代军用、民用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总额 2263 万元,占 1895
年整个工矿企业(包括外国在华企业)总资本的 45.22%,生产工人总数
34000 至 40810 人,占同年近代工矿企业工人总数的 37.33 至 41.62%。
私人资本即民族资本,据估算,至 1899 年为止所办近代工矿企业 180 家,原
始 资本总额约计银 470 万两,其中近代工业约 300 万两,近代矿业约 170 万
两,工人总数约 3 万。据孙毓堂先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1 辑下册,第
1166~1172 页)的数据估算,买办及买办商人,占早期民族资本近代工矿企
业主创办人的 35.8%,是民族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来源。

那么,买办这个阶层的收入共有多少呢?据有关专家的估算统计,从 1840 到
1894 年买办收入共约 4.9 亿两白银。

到甲午战争以前,买办 50 多年的收入总额,差不多相当于 19 世纪 4O 到 6O
年代间清政府 10 年的全国财政收入的总和。

从孙毓棠先生编著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早期民族
资本的投资人数比例上尚有 30.86%的官僚地主;18.52%的一般商人 和各
为 7.41%的手工作坊主和华侨商人,可见民族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也
是多元的。现在要问的是,作为旧式商人的山西票号是否具备近代产业投资的条
件和实力。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北京分行代理行长泽村荣太郎在清末曾作了一次
调查,统计共有票号 33 家,资本总额约为 4000 万两,但他只举出 30 家的名
字,而且资本合计只有 1070 万两。这恐怕只是山西票商在京的经营资本,而票
号资本家(指财东)的全部家产(固定资产)以太谷曹家、祁县乔家、渠家、介休
侯家、榆次常家等估算都在几百万两至上千万两之间,以保守数字 500 万两计
算,30 家至少在 1.5 亿两白银左右。这样一笔庞大的资产,又有多少投入到
近代 新式产业中呢?依笔者日前收集到的资料而言,直到 1902 年(光绪二十
八年),祁县票商财东渠本翘才以 5000 两白银将官办的晋升火柴公司盘过来,
注入资 金,更名为双福火柴公司,这是近代山西第一家民族资本工业。到 1906
至 1908 年,渠本翘、刘笃敬才从英国福公司手中收回山西矿权,创建成了规模
较大的 股份制的山西保晋矿务公司。此时已落后于那些闽粤、浙沪出身于买办而
后转化为民族资本家的先行者们 30~40 年矣。在整个 19 世纪的中后期,山西
商人将祖 先几代人积累下的财富除用于创办票号业,为封建朝廷、权贵服务外,
富商巨贾们都将大量金钱挥霍浪费掉了,家家过着帝王般的穷奢极侈的豪华生
活,而竟没有一 家投资于近代企业。到了 20 世纪初,山西商人倒是有收回英商
福公司、创立保晋公司、抵制洋商、挽回利权的惊人之举,而此时洋人与我已是鸡
犬之声相闻,仅拒 之于娘子关外,绝说不上是汇入近代史主流的旷世之功,至
多是小国寡民闭关自卫的浅薄见识而已。我们仔细考察一下近代资本主义各国的

18
兴衰嬗替,而不拘泥于一 时的历史现象,就会发现:凡是不经工业发展为基础
的商业繁荣,是不能持久的,而只能成为过眼烟云。故此,在 19 世纪后半期没
有大规模地投资于新式产业是山 西商人的第一个禁锢失误之处。

反思之二:19 世纪末,平、太、祁三帮票号的中心没有随着全国经济、金
融中心南移上海,是山西商帮的第二个禁锢失误之处

1842 年上海开埠以来,逐渐成为“泰西通商互市之区,日与西人酬酢”之地。世
界近代化的大潮一浪接着一浪拍击着太平洋西岸这个苇获萧萧、渔歌晚唱、荒凉
偏僻的滨海小县,进而发展为万商云集、五光十色的国际性大都市。西方各国争
相把自己的发展成果拿到这里来展示、炫耀,长开不息的“万国博览会”无疑为
上海提供了各种近代化发展的模本。租界是嵌在上海的一块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的
飞地,尽管它只是一个袖珍型的西方社会模本,但对于古老的中国来说,却无
疑代表 着一个全新的世界。一片陌生的天地,足以向国人展出其全部的文明成
果。不仅是工业生产、经济贸易、金融信贷,乃至市政管理、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的
各个领 域,上海居民没有一天不受到西方文明的挑战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其结果,就如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所述,造成中国“历来仅有
的一次社会 革命——封建宗法制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跃迁”。

开埠以后,上海人一开始就敢于冲破语言障碍,直接与洋人频繁地接触、交往,
进行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上海人在这方面积极的、外向的、进取的心态,促
进了大批近代新型人才的成长,也促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中
心。就在上海面向世界,拼命学习外国的长技、西学之时,山西商帮票号的那些
字号 诸执事,“泄汝沓沓,大梦未醒,问以时事之变迁,商务之消长,皆似隔
靴搔痒,于己无关”。一些诸如蔚泰厚票号北京分号经理李宏龄之类的有识之士
面对总号财 东、经理们与时事相背的决策,给晋商发展带来的损失,多次建议
总号财东、总经理等人每年至少到各埠视察二次,借以了解世界各国知识,中外
市场形势,进而 说:“各国各君且有至各国游历者,所以日进富强。现在银行林
立,互相争胜,若不细心讲求,何以自主?”在这种形势下,李宏龄更进一步认
为:票号要立于不败 之地,要使晋商在金融市场上的权益不致丧失殆尽,全体
票号必须联合起来,组织一大股份银行,作为票号的后盾。然而,李宏龄的积极
建议,却被平遥帮票号蔚泰 厚总经理毛鸿瀚极力阻拦并诬“银行之议,系李某
自谋发财耳,如各埠再来函劝,毋庸审议,径束高阁可也”。这以后,部分山西
票号商人虽有改设银行的议举,但 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丧失了重振和复兴的
时机。而在太谷票商武佑卿家中担任私塾教师的刘大鹏所看到的事实却是:“及
观(当地)富家,无论男妇长幼,率皆黎 明方寝,日落才起,即早起亦在午后。
……惟是饱食终日,处高楼大厦之中,求沃壤膏腴之土,以备终夜呼吸”。据票
号经理人员的回忆,当时著名的大富豪如平遥 五联号财东介休贾村侯家,首家
票号日升昌财东平遥西达蒲村李家,太谷曹家的后代们大多耽于吸食大烟的恶
习,不理号事。率先将东家的西裕成颜料铺改组为日升 昌票号,而被帮内同仁
赞誉为“拔乎其萃”的票号鼻祖雷履泰,其后代子孙大都才能平平,非但无法继
承其祖先的事业,而且也一个个染上了大烟瘾,家道逐渐败 落,至其玄孙雷东
阳时,竟将其家产变卖一空,甚至连祖坟上的石碑也卖与他人,最后至 1921

19
年流落街头,活活饿死。

如果说在 19 世纪 80 年代,在上海滩,金融势力还是呈现出外国银行、钱庄、票
号三足鼎立之势的话,到 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已变为外国银行、钱庄和 中
国新式银行而无票号立足之地了。由此断言,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平、太、祁
三帮票号的中心没有随着全国经济、金融中心南移上海,是山西商帮的禁锢失误
之二。

反思之三:与宁波商帮相比,不能开拓新的活动区域和经营项目,尤其
是在培养后代人才上的失误,是晋商的第三个禁锢失误之处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商品流通线路开始发生变化,上海取代广州成为我国
海上对外贸易的中心,并逐渐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的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各通商
口岸 之间的流通网络。形成较晚,崛起于明未清初,以宁波府所属鄞县、奉化、
慈溪、镇海、定海、象山六县为主的宁波商帮,在上海开埠之后,以毗邻上海的地
利优 势,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很快成为来沪经商而最有手腕和力量的帮口之
一。宁波商帮资本家因生长在通商口岸,从小受欧风美雨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的
熏陶,具有 西人经商手腕和现代技术专长,其最大的特色是对新生事物极为敏
感,能够抓住机遇,不断地更新经营项目,开拓新的活动区域。

上海开埠之后,随着社会风尚的变化,市场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宁波商帮预
感到并看准了这种变化的趋势,在保持传统的银楼业、药材业、成衣业、海味业等
行业特色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更新经营项目。如宁波帮的支柱行业沙船贩运业最
繁盛时期是咸丰、同治年间,自欧美轮船航运侵入后,宁帮商人在沙船余势未衰
之 时,慧眼独具,转而经营轮船航运业。创办于 1895 年的外海商轮局、永安商
轮局,1909 年的宁绍商轮公司和 1913 年的三北轮船公司便是这一应变的产
物。

发达的钱庄业和银行业,是宁帮得以发迹和臻于鼎盛的又一支柱行业。19 世纪
末,经营钱庄的宁帮商人意识到钱庄将被银行所淘汰,便千方百计,竭尽全力
设 法插足其内。我国第一家民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筹备时,宁波籍商人严
信厚曾自愿要求将所设的票号和各埠分支店改组加入。此事虽未成功,然严信厚、
朱葆 三、叶澄衷等宁波巨商均成为该行总董,在“权归总董,利归股商”的原则
下,掌握着该行业务经营的实权。以后在上海、北京、天津及全国各通都大邑相继
组建的 多家银行中,均有宁波商帮涉足投资和经营。1934 年,浙江兴业银行在
一份调查报告中说:“全国商业资本以上海居首位,上海商业资本以银行居首位,
银行资 本以宁波人居首位。”此话绝非虚语。

“沪地为宁商辅集之区”,宁波商帮旅沪经商者不下数十万人,即使在日寇占领、
经济萧条的 1941 年,宁波人在上海经营的工商企业仍达 2230 家。他们 还适
应市场需求,开拓从事许多劳务性商品的经营活动。其及时更新、全力经营的项
目有进出口贸易、五金颜料行、钟表眼镜业、呢绒洋布业、日用百货业、西药 业、房
地产业、保险业、证券业、公用事业和新式服务业等众多的新兴行业。

20
从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宁波商帮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发
展的契机,在发达的钱庄业和银行业的鼎力相助下,商业、金融业、工业、航运业
紧密结合,相互为用,经济实力空前强盛,商界地位显著提高,甚至连孙中山
先生都对宁波商人极为赞赏,曾说:“宁波人对工商业之经营,经验丰富,凡吾
国各埠 莫不有甬市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人足迹,其能力与影响之大,
固可首屈一指也。”20 世纪 40 年代末,宁波商人正处在鼎盛时期,由于社会环
境的急剧变 化,大批宁波商人又劈波斩浪迁徙海外,在香港、澳门、台湾、日本、
东南亚和欧美各国,抓住机遇,奋进不息,重开新业,使海外经营的业务不断
开拓发展,由海 内最富走向海外致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香港的两位世界船
王董浩云、包玉刚;香港的娱乐界巨子,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筑宋城,承
办香港最大游乐场 ——荔园的邱德根;曾出任过香港贸易局主席,现为全国政
协副主席的安子介;出资举办应氏杯围棋邀请赛的台湾省宁波籍商人应昌期等
等,不一而足,举不胜举。 令人欣慰的是,老一辈宁波商帮的子女,大都接受
过高等教育,他们或继承父业,或另求发展,新人辈出,代有强人,在海内外
大展宏图,成为海外华人经济圈中举 足轻重、不可或缺的经济力量。相形之下,
贻误时机,不能开拓新的活动区域和经营项目,尤其是在培养后代人才上失误,
是晋商的第三个禁锢失误之处。

禁锢即束缚、限制之意。令人深深遗憾的是禁锢晋帮商人的既不是官府,也不是
洋人和其他商帮,而恰恰正是晋商自己,是他们的眼光、思路、视野以及人才的
素质将自己禁锢在太行山下、汾水河畔的一个又一个深宅大院之中。当穷困之时,
他们能够超越他人,义无反顾地走西口,踏沙漠,溯江河,寻求别样的世界,
创造 崭新的生活。问题是富足了以后,不是继续开拓新的领域,寻求更新的生
活,而是盖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大院,五年、十年、几十年、一百年不停地修建着,
使自己和 子孙世世代代扎根、厮守于这片黄土地上。

时光流逝,冲淡了晋商创立的辉煌业绩,冲淡了他们衰落、屈辱、惨痛的记忆,
时光只留下一个个散落在三晋大地上的民居大院。难道作为后人的我们,只能是
缀串起这一个个珍珠,向世人炫耀我们的祖上也曾风光过就足以了吗?什么时
候才能重新铸起新一代晋商的辉煌呢?这才是研究晋商历史的真实所在。

(王明星,摘自《晋商史料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

清末,晋商以 275 万两白银从英国福公司手中赎回了山西矿权,捍卫了资源主


权,为国家资源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投资的机器采煤业的最大企业——
保晋公司在经营中却步履艰难。当时人发出感慨说:“噫!遍地黑金,而民困如
此,所谓拿金饭碗讨饭吃者,我山西人民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值得今
人借鉴的自身原因,也
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自身原因有三:其一、晋商是在被动中投资近代煤矿业开发的。十九世纪六七十
年代,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的工矿企业,这是中国人探求自
强之 路的努力,更是中国传统的商业和产业发展受到极大挑战之后逐渐形成的
一种中国经济发展同西方经济相衔接的趋势。然而遗憾的是,当时在票号时代进

21
入极盛、具 有雄厚资本的晋商对近代山西煤藏的大量发现和机器采煤业,在收
回矿权运动之前几乎是无动于衷的。中日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在中国开矿筑路。
正太铁路修到娘子 关时,晋人才如 梦方醒,开始恐惧与忧虑,进而奋起抗争。
1905 年,爆发了全国最大规模的争回矿权运动,1907 年,山西商人渠本翘、
刘笃敬等创建了规模较大的股份制的 山西保晋矿务公司。毫无疑问这是中国近
代工业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争矿运动中促使
保晋公司建立的是政治原因大于经济原因,渠本翘、刘笃敬等商人以及山西各界
抵制洋商、挽回利权,更多是出于地方资源利权保护意识或者是闭关自卫和排外
意识。
其二、晋商投资于机器采煤业的最大企业保晋公司先天不足,经营不善。山西最
早、规模最大的近代煤矿企业——保晋矿务公司在政治风潮中创办,因而它的经
营,无论在资金上,还是设 备、管理上都是准备不足的。公司成立之际,赎买矿
权费用几乎与公司全部资本相等,只剩很少的钱用于购买设备,仅以亩捐银 5
万两为开办之资,后又向山西当局 领取亩捐银 15 万两藉以布置。1908 年,公
司禀请当局在山西发行股票,但实际从 1907 年至 1914 年共集 38 万 6 千余股,
银 193 万余两,仅为原计划 集股数的 24%。更为致命的是,保晋公司本来是以
山西地亩捐作抵押借晋商巨款支付福公司赎矿银开办起来的,但山西当局却在
1911 年截留了全省的地亩捐, 改用于军费开支。保晋公司总经理渠本翘只好把
公司吸收到的资本,大部分挪借给山西当局还款。可是山西当局却一直拖欠这笔
款项,造成了保晋公司资金长期短缺 的局面,以致渠本翘因此辞去了首任总经
理之职。从企业管理上看,由于受封建主义影响,加之非生产人员过多,管理也
十分混乱。
其三、大多数 商人像军阀、官吏、地主一样主要投资于手工煤窑,生产水平太低。
从清末始,山西虽然开办了一些近代煤炭企业,使山西的煤炭采掘、企业管理进
入了一个新阶 段,但投资土法生产的煤矿无论户数、矿区面积、煤炭产量仍占绝
对优势。据统计,1934 年在全省 1174 座煤窑中,民营土煤窑达 1125 座,占
全省总数的 96%以上,煤炭产量达 190 万吨,占全省产额的 75%以上。尽管
山西手工煤窑发展的三次高潮中,经营规模和生产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但总的来看, 这些民办煤矿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都非常落后,大都属于原始
的手工操作,管理上保留着浓厚的封建色彩。山西商人这种经营煤矿业的落后陈
旧的生产方式,注定 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晋商之所以没有在近代煤矿业发展中崛起,除自身的原因外,还有着深刻的社
会历史根源。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 资对中国的煤炭市场的控制。近
代中国,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武力侵占、借款控制等手段,侵占中国矿山,
控制中国的煤炭业。据统计,早在 1913 年,帝 国主义在中国煤矿业的投资额
就占中国煤矿投资总额的 80%,而包括山西在内的中国自营煤矿资本仅占总额
的 20%。在生产方面,1912 年到 1933 年全国 机械开采量,外资和中外合资
矿占 77%,而包括山西在内的中国自营矿仅占 23%。在销售市场上,以煤炭需
量最多的上海、天津为例:1931 年外资和中外合 资煤以及进口煤分别占这两个
城市需量的 86%和 92%。由于帝国主义垄断了中国的煤炭业,因而晋煤外销一
直处于帝国主义的打击和排挤之下。当时晋煤之处 境,正如时人所说:“外资各
矿挟其雄厚之资力,对山西各矿极力排挤,晋煤销路乃有日蹙百里之势”。[ 06-
04-21 08:10:00 ] 作者:马 伟 编辑:studa9ngns

22
第二,晋人的资源地方利权意识,助长了阎锡山官僚资本主义采煤业的垄断。晋
人争矿运动中激发出来的煤炭资源地方利权意识非常强烈。1921 年山西全省爆
发了晋矿归公风潮,起因是民国政府 1914 年颁布的《矿业条例》。这一条例侵 害
了山西的地方利益,当时有资力的达官贵人纷纷划领矿区,这样,山西民众争
矿 运动中所赎回的矿产,又被划归私人所有。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
三晋有识之士提出矿产归公的理论,进而发动群众掀起了晋矿归公风潮。当时,
阎锡 山是山西省督军兼省长,集军事、政治、经济大权于一身。他对这次群众运
动采取了利用的态度,在群众运动中收买拉拢一些人为他服务,其结果不但晋
矿归公运动 烟消云散,而且为阎锡山独霸山西矿产铺平了道路。二十世纪二十
年代末、三十年代初,随着阎锡山晋北矿务局、西北实业公司等官僚资本主义采
煤业的出现和发 展,绝大部分民营手工采煤业走向衰落。
第三,中国近代工业经济的地理布局,使运销问题始终成为山西煤炭业发展的
严重制约因素。近代晋煤外 运销售的渠道非常有限,仅正太路(1905 年通阳泉、
1907 年通太原)、平绥路(1914 年通大同)两条铁路,且费用高昂,给晋煤
外运造成了很大困难。 此外,苛捐杂税,战事不断,政局不稳,更使晋煤外运
雪上加霜。自清季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四十多年的时间内,中国战争连绵,从
未间断。从 1924 年到 1930 年,阎锡山先是参加直奉战争,进攻直系军阀,后
又联合直系军阀进攻奉系军阀,再又发起倒蒋之“中原大战”,战事连绵七年之
久,铁路经常因战事停 运,使晋煤外运销售大受影响。尔后,日本帝国主义发
动对华侵略战争,更使晋煤外运停顿,销售衰落。
渠本翘(1862~1919),原名本桥,字楚南,祁县城内人。

本翘自幼天资聪明,勤学不怠,不到 20 岁就博得“神童”美誉,精通经史。
光绪十一年(1885 年)考中头名秀才。次年于太原岁试,又获第一,为当时
山西学 政赏识。接见时,将其原名“本桥”改为本翘,并字以楚南,一时传为佳
话。光绪十四年(1888 年),他 26 岁中了解元,全省乡试第一名。光绪十八
年 (1892 年)全国会试,中进士,敕任内阁中书,时年 31 岁,实现了科举
时代“琼林赐宴”、“春风得志”的愿望。光绪二十六年(190O 年)八国联军入
侵,慈禧挟光绪帝逃往西安,本翘为了御侮救亡,投身国难。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年)始以外部司员派往日本横滨领事。1904 年,充山西大学监督。在
废科 举、兴学堂时,与乡绅商定,并捐资两万余两白银,把原“昭余书院”创办
为祁县中学堂,并附设蒙养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出资五千两白
银,接办 了山西官办的“晋升火柴公司”,改名为“双蝠火柴公司”(地址太原
市三桥街),开创了民族资本工业的先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1906 年清政府
将山西阳泉、潞城等地的煤矿开采权出卖给英商福公司时,晋省在阳泉成立了
“山西保晋矿务总公司”,全省各界公推本翘为公司总经理。他出面筹措白银
150 万两, 赎回矿权,并建立了山西省的煤矿开采业,以团
结的群体 力量,挫败了帝国主义者掠夺山西煤矿的阴谋,
显承了山 西工商业者从经济斗争上升到政治斗 争的爱国
反帝精神。

23
1909 年,清政府以虚衔对本翘进行笼组,先任“三品京堂候补”。后又授
其“典礼院直学上”之衔。

辛亥革命时,本翘被任命为南北议和随员,时隔不久,和议告成,清帝退
位,他的政治生涯也告一段落。晚年,本翘致力于收藏与著述,一面广收珍版
古书与名家字 画,一面征集文献,整理刊印发行。1915 年,他印发了刘奋熙
诗集,并撰写了序言与生平事略,置诸卷首。次年,应榆次常赞春之请,助资
石印了戴廷式著的《半可集》 。1919 年,在赴友人酒宴中突然与世长辞。他本
人的著述未见刊印,手稿已部散失,但可从戴廷式的《半可集》与刘奋熙的《爱
微堂遗著》中见到若 干篇幅。

丁文江评点,出自辽宁教育出版社《游记二种》。拉铁摩尔评点,出自江苏人 民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范长江评点出自宁夏人民《塞上行》,其余都是出自谢
泳主编 《 旧 时 光 : 外 省 学 者 眼 中 的 山 西 》 ( 山 西 古 籍 ) 。

————

为 中 国 矿 业 前 途 计 , 土 法 开 矿 绝 对 不 能 存 在 的 。
第 一,它的的生产能力太不成话了。平定是我们第一个大煤田。据民国二年本地
官厅统计,平定县境内一共有煤窑三百六十座,昔阳县境内有七十一座,然而
这四百三 十一个煤窑每年之多只能出一百四十万吨,抵不上抚顺的五分之一,
开滦的四分之一。何况所谓一百四十万吨,还不过是各煤窑生产的能力;实在生
产的数目大概不 足一百万吨。最大的煤田,用土法尽量开采,不过如此,足见
产 额 与 煤 量 完 全 不 能 相 称 的 。
第二,土法开矿绝对免不了暴殄天物。假如一个煤田有一百万吨 煤,用新法开
采,最少可以采得出八十万吨,最多可以到九十五六万吨,残留在矿洞里永久
采不出的煤成分很少。同样的煤田,用土法开采,最多可以采得出五十万 吨,
最少不过三十万吨,因为一个整个的煤田用土法挖烂了,处处都是废窑,每一
座废窑里都是满的水,往往抽水的费用比存煤的价值还要大,要从新用新法开
采, 都不可能。况且土窑井底下又没有图。一旦洞口倒塌,谁也不知道地底下哪
里有水。后来开采的人,无论如何小心,免不了要被老洞积水淹没几次的。
中国近二十年来新式开煤矿的大小灾祸,损失在五百万以上,死人在一万左右,
一半是这种积水所造成的。这种暴殄天物遗害子孙的土法,当然是不应该听它存
在 的 。

——1913 年,中国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丁文江在考察了山西正太路沿线煤矿铁
矿 后 , 认 为 山 西 境 内 的 小 煤 窑 应 该 尽 早 取 缔 。

矿 冶则被一种近乎勒索的税收制度所摧毁。中国行政的主要的基础社会是密集
发展的农耕区,而矿冶则远离这个基础社会,躲在山里面活动。掌握国家主要政
务并追求 试图发展的官僚对于矿冶并不注意,而视采矿只是一种财源,如果一

24
个矿发了财,对那个矿主所征的税额便立刻提高,使采矿技术的改良无法实行。
为改良矿山设备 而增加资本表示矿主发了财,官府即刻就要征收特别税款,或
派视察员或派管理委员来监查。不开发矿产没有罪,因为金属的缺乏被认为是正
常的事情,这些情况可 以解释在中国的国家及大众文化方面,有些东西可以发
展到极成熟,而对近区矿物资源的少量开发,只够手工生产的需要,在煤矿附
近 几 里 地 的 人 却 仍 在 烧 草 根 。

——1920 年代,美国汉学家拉铁摩尔对山西官僚矿冶行业的观察,今天仍旧
适 用 。

山西不是一个简单的省份,而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另成系统。自然就现阶段的
国家政治环境说,山西同胞对于国家和平与统一之真诚,与全国各地同胞同其
程 度 。 而 基 于 山 西 本 身 的 厉 害 , 则 有 多 少 特 殊 的 作 风 。

——1937 年,前辈范长江在报道西安事变时路经太原,对山西政局的作出如
上 判 断 。 “ 山 西 另 成 系 统 ” 一 说 , 今 天 也 不 落 伍 。

《清代保晋矿务股票与保矿事件》

山西保矿运动: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闭关自守的中国,被外国帝国主义用
枪炮打开了大门,一步步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深渊。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
的魔爪面前,山西省煤炭首当其冲,成为英帝国主义重点掠夺的目标。

1896 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一个名叫罗沙第的意大利绅士来到中国,标榜
“调查中日战后情形”,实际上却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1897 年春,罗沙第返回
欧洲, 在伦敦组织了一个注册资金两万英镑的英意联合公司——福公司。没过
多久,他摇身一变以英商福公司代表的身份,带着进行掠夺的资本和计划来到
中国。 罗沙第 首先跻身中国官场,他结识了清朝官吏马建忠,马建忠曾做过几
年中国驻英公使馆的参赞。罗沙第在马建忠手下获得一个差使,成为马的私人助
手,从而出入于中国 政界。以后,罗沙第又结识了知府刘鹗和另一个叫方孝杰
的人。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在甲午战争以后,曾鼓吹借外资修筑津镇铁路 ,
但没有成功。此时又鼓吹 什么“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国无素蓄,不
如任欧人开之”的卖国谬论。

1897 年,刘鹗、方孝杰组织了一个买空卖空的“晋丰公司”,以商人名义向
山西商务局请求开办山西各地煤铁等矿,一面又以商人关系,用“晋丰公司”名
义向福公司借银一千万两,与福公司搞了个假合资,“共同”开采山西盂县、平定
州、泽州和潞安府所属矿产。同年,刘、方二人与山西商务局总办贾景仁勾结,仍

25
以“晋丰公司”的名义,先后帮助福公司跟山西商务局签订了《请办晋省矿务借款
合同》五条和《请办晋省矿务章程》二十条。这两个条约经山西巡抚胡聘之批准并
得到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的许可而执行。常 言道:没有家贼引不来野鬼。刘鹗本
无开矿之心,而是借中国商人借款合办矿务之名,行出卖矿权捞取私利之实,
名义上是“晋丰公司”独自开办,实为转让福公司 独自开办。这一出卖国家资源
的勾当,理所当然地受到上层官吏中有识之士的坚决反对,在京官吏纷纷奏本,
弹劾胡聘之。当时山西学界还传闻胡聘之收受福公司贿 赂 50 万金。后来,清政
府下令 罢免了胡聘之的山西巡抚一职,并将贾景仁、刘鹗革职查办,永不叙用,
将有关山西矿权 的交涉事宜交由总理衙门直接主持谈判。谈判期间,福公司通
过英国公使向清政府施加压力,公开宣扬“我们决不留下一块石头横在我们的路
上”,“福公司一旦……把英国的旗帜挂起来了以后,就不愿把它取下来……”,
并用重金贿赂清政府当事官员。昏庸腐朽的清政府,对帝国主义俯首提耳百依百
顺。在中央政府的首肯下,山西商务局与福公司又订出《山西开矿制铁以运转各
色矿产章程》十九条,

1898 年(清光绪二十四年)5 月 17 日由光绪帝批准,5 月 21 日由山西商务


局代表曹中裕与福公司代表罗沙第在总理衙门正式签字。 这一次经清政府直接
插 手的这个新章程更为不平等。福公司以向山西商务局提供借款 1000 万元为
条件,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山西的矿产开采权与铁路修筑权。这新的“十九条”,
从地 域来说,除盂、平、潞、泽以外,又扩大到“平阳府以西煤铁以及他处煤油各
矿”。另外,还规定福公司运来的机器可以“完纳海关正半税项,内地厘捐概不重
征”,福公司可以修路、造桥、开浚河道,以利运输煤铁。同时,新的“十九条”,
干脆取消了由“晋丰公司”出面的做法,而是由山西商务局“转请福公司办 理”,
新订章程使山西商务局无利可图,余利绝大部分被福公司攫取。山西的矿权就这
样被昏庸无能的清政府拱手送给了帝国主义。胡聘之、刘鹗一伙比起清政府实 在
是小巫见大巫。连罗振玉这样的封建士大夫也不得不慨叹:福公司“凡求之晋抚
不能得者至是悉得之。” 获得让与权之后,福公司的股票发行量大增,每张一英
镑的股票由 150 万张增加到 152 万张,这就是当时有名的“山西股票”。罗沙第
与山西商务局在北京总理衙门签订章程之后,又将福公司转售给英国人哲美 森。
哲美森曾担任过英国驻上海总领事,此时又当上了福公司总经理。

1905 年春,福公司认为时机已到,就允许清廷铁路大臣盛宣怀,与铁路总
公司续订了《拟设山西熔化厂并合办山西潞、泽、平、盂矿务合同》四条。续订的合
同把 1898 年原订章程内商务局转请福公司办理的五处矿务改为:“中国愿与福
公司合办以上平盂潞泽等处铁路,以及化铁需用之煤与炼焦炉。福公司应允中国
合股开办,届时由山西商务局与福公司再行商议。”前一章程是福公司与山西商
务局签约,并受晋抚监督,现条款竟将福公司与国家立于平等地位。更为荒谬的
是,福公司反客为主,竟是“应允中国合股开办”,而清政府软弱昏庸到了如此
地步,视国家主权和煤铁资源为砧上之肉,任人宰割。

26
1905 年 9 月 18 日,英国驻华大使萨道义向清外务部发出照会,说山西的
煤矿是福公司专办的,不准其他人开采,所有中国人开办的煤窑,一律要封闭。
至此, 清政府盗卖矿权之事才大白于天下,并立即遭到山西人民的全力反对。
时值 1905 年,正是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潮流在全国各地汹
涌发展之 际,为维护国家主权,为保全山西矿产,山西朝野各界人士、海外留
学生和晋籍京官奋起抗争。一个声势浩大的争矿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当时,山
西留日学生多达万人以上,他们向山西商务局和山西巡抚电询真情,又向晋籍
京官发去电文,要求他们尽力帮助山西巡抚废约,自办山西矿务。并电告外务部:
“福公司禁民开新矿,侵我主权,请废约自办。不仅如此,山西留日学生还写了

长达 5000 余字的公开信,信中力陈失矿之痛,号召故乡人民奋起争矿,自办
矿务。公开信寄到太原的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堂本来是英帝国主义于 1902 年
用庚子赔款的 55 万两白银创办的,但是山西大学堂学生在民族利益受到侵害
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们纷纷罢课抗议,发表宣言,游行示威,并推举学生
代表, 根据万国公法向英人交涉,弄得福公司一筹莫展。 太原学界的举动很快
波及到全省各地各界,许多地方学校罢课,商会罢市,反对福公司的强盗行径。
山西知识界 的报纸——《晋阳公报》还登载有关争矿运动的新闻报道,推动了争
矿运动的发展。在北京任职的晋籍官吏也卷入了这一场争矿运动之中,他们呈文
外务部和商部,指责福公司违背原订章程规定,对福公司禁止晋民开矿一事表
示强烈不满。

在各方各界的一致反对下,福公司的企图无法得逞。1905 年 11 月,福公
司总董事长哲美森专程到太原请山西巡抚张人骏发给开矿凭单,遭到拒绝。哲美
森又与山西商务局两次交涉开矿事宜。11 月 24 日,哲美森和山西 商务局总办
刘笃敬等人举行了两次会谈,双方争执的焦点集中在专办权上 .双方两次会谈
均无成效,哲美森不辞而别。1906 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初,山西代表主事李廷
杨和举人刘懋赏赴京,在外务部与福公司总董事梁洛芝进行了两 轮谈判,由外
务部侍郎唐绍仪主持。谈判焦点仍在专办权上,福公司总董事梁洛芝在“专办”二
字上玩弄语言游戏,用英语解释“专办”即为“专权”,“专权”又 为“权”,并说山
西商务局有全权,福公司亦有全权。唐绍仪对梁洛芝的诡辩予以驳斥,谈判再次
陷入僵局。在山西绅民坚定不移的争矿决心面前,福公司虽然还在 不断地活动
外务部,但要求却不得不逐步降低,由强求独办到同意合办,最后提出舍去原
订四处,先办平定一处之要求。外务部认为福公司开办山西煤炭有约在先, “已
成铁案”,现商议至此,还是发给凭单,准其开矿为好。否则,恐节外生枝,更
难收场。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日本东京发生了留日学生李培仁投水自尽事件 .李
培仁是山西阳高县人,于 1905 年冬留学日本,学习法政专业。据《第一晋话报》
载,他悲于山西矿权将为外人所掠,遂于 1906 年 10 月 13 日蹈入东京 二重
桥下水池以身殉矿。日本东京警察在李培仁遗物中发现了一封绝命书,绝命书痛
骂清政府盗卖山西矿权,揭发英国经济侵略的阴谋,并激励山西人民誓死争回
矿 权。发现这封绝命书的第二天,山西留日学生同乡会事务所又收到李培仁生
前好友送来的另一封绝命书,此书详述争矿的理由和殉矿的决心,以及最后的
希望。自从 这两封绝命书公开宣布以后,留日学生争相传看,群情激愤。

27
11 月 4 日,豫、晋、秦、陇四省留学生在东京隆重召开追悼会。参加追悼会人
数突破 1000, 有来自中国 18 个省的学生代表,以及章太炎、胡汉民等众多知
名人士,挽联悼文挂满了会场。会后,留日学生同乡会将李培仁遗书及有关争矿
文件刊登在内地各报,以鼓舞民众争 矿斗志。 李培仁蹈海事件的发生,激发了
全省人民的无比愤怒。李培仁的灵柩运回太原,在文瀛湖畔北楼再次召开了追悼
会。文瀛湖四周人山人海,太原市民万人 空巷前去悼祭。宣读李培仁绝命书时,
听者无不涕泣落泪,山西人民争矿自办的决心由是更为坚定。1906 年的太原,
1906 年的中国活像一个装满了炸药的 火药桶,只需有一个火星,就能炸得天
翻地覆。李培仁的同学和同乡,以哀兵必胜的大无畏精神,书写了一篇感人至深
的战斗檄文,极大地动员了省内外的志士仁 人,将争矿运动引向完全的胜利。
李培仁的“绝命书”成了声讨英帝国主义的宣战书:西 人谓中国矿产甲五洲,山
西煤铁甲天下。我同胞何幸生于斯族于斯,拥此铁城煤海之巨富,乃以糊涂之总
理衙门,媚外之山西巡抚,于光绪二十四年,私立合同,送 福公司。此约一成,
则为我二千万同胞买下豫约死券! 政府如放弃保护责任,晋人即可停止纳租义
务。约一日不废,税一日不纳。万众一心,我晋人应有之权利 也。如和平手段不
足,则继以破裂,太行义士,顾无继荆卿遗风,怀匕首而愤起者乎? 矿产者,
命脉也。政府官吏既实行亡我矿产,则命脉断,而我同胞有必死之 势。彼令我死,
我岂甘让彼生?与其坐以待死,毋定先发制人!遇卖矿民贼,当破其脑,爆其身,
以代天罚而快人心。炸弹乎,匕首乎,我同胞能各手一具,则矿贼 虽多,不值
一灭矣。 碧海可填,宇宙可塞,矿贼之仇,不共戴天也!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大义凛然的慷慨陈词使福公司感到惧怕。同时,面对福公司的威胁和清政府的高
压,山西人民争矿自办的决心更为坚定。

1907 年春,经晋籍京官赵国良等拟具章程,并举渠本翘为总理,王用霖
为协理,呈请清政府农工商部奏准立案,一个属于山西省自己的、规模空前的民
族资本煤炭企业保晋公司就此成立了。保晋公司的成立,使福公司掠取山西煤炭
的企图化为泡影。此时,领导山西争矿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想尽快了结此事,于是就同意了“备款赎还”这种妥协的办法。 最后经清外务部
出面调停,于 1908 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 月 20 日签订了《山西商务局与福公
司议定赎回开矿制铁运转合同》十三条,山西人民用 275 万两白银将平定、盂县
潞安、泽州、平阳 各矿产赎回自办,粉碎了英帝国主义染指山西煤矿的美梦。历
时两年多争矿运动的胜利,在近代史上为中国人民保护本国资源、维护主权的爱
国运动书写了最为辉煌 的一页。
山西争矿运动的胜利和福公司经济侵略的受挫充分表明:煤炭已成了牵动
民族感情,积聚革命力量的象征

(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局限,开采煤炭多沿煤层露头掏挖,或"凿山为穴,横
入十余丈取之","或一井而下,炭纵横广有,则随其左右阔取,其上枝(支)
板,以防压崩"。无专门煤矿建设。至近代、现代,煤矿建设则成为开采煤炭的必
由工程。

28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同济矿务公司成立,煤矿建设始成为煤炭开采的一
项先期工程。光绪三十三年(1907),山西保晋公司成立,要求建设煤矿须首
先开凿井筒,修筑井底车场、泵窝、水仓等,然后安装绞车、井架、罐笼、罐道、水
泵、风机、道轨;地面修筑锅炉房、绞车房、机器修理场(房)等,具备生产条 件
后方可投入生产。保晋平定分公司各矿厂,建井开工前须提出简单设计及施工计
划,竣工后进行决算。民国 18 年(1929),晋北矿务局成立后,建矿程序趋
于正规,建设项目的管理臻于完善,其工程进展及开支情况均有年度报告。

民国 26 年(1937),日军入侵山西后,在大同、阳泉、太原西山、轩岗、灵石富
家滩、寿阳等地大肆掠夺煤炭资源,对原保晋公司、晋北矿务局、西北实业公 司
开办的煤矿进行改造扩建,并新建矿井 14 对。1945 年日军无条件投降后,国
民党政府因忙于发动内战,只对太原西山、东山等煤矿进行重点建建,东山煤矿
未建成即被人民解放军解放。

1949 年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山西煤矿建设纳入了国民经济
建设计划。首先恢复改造旧矿井,并有重点地进行新井建设。建设项目除矿井外,
还 有选煤厂、机修厂、矿区输变电及交通运输等工程。无论新建项目还是改扩建
项目,均依照企业隶属关系报批立项,进行项目设计,并按建设类型报请主管
部门审查 批准。而后依照批准的概算下达投资、组织施工。工程竣工经验收后移
交生产。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的基本建设程序。

新中国建立初期,山西煤矿尚无专业设计队伍,建设施工力量也十分薄弱,施
工技术落后。大中型项目主要靠外委设计。国民经济"一五"时期,开始设置专业
设计 机构。到 1990 年,全省已拥有太原煤矿设计研究院、山西省煤炭规划设计
院两个综合性煤矿设计单位。各矿务局和地市煤矿管理部门均建立了设计机构,
承担部 分煤矿设计任务。全省有部分设计项目获得"国家优秀设计"称号)

(一)英福公司在山西开矿的前期准备

1899 年,英福公司派出以葛拉斯为首的勘测队,到中国勘测地形,测量
矿区与航行水道的距离,计算修筑铁路的长度,做开矿前的准备工作。1905 年
春,英福公司怂恿清廷铁路大臣盛宣怀,与铁路总公司续订了“拟设山西熔化厂
并合办山西潞、泽、平、盂矿务合同”四条。
同年 7 月,石太铁路修到平定县阳泉村时,英福公司便派遣测量工程师
萧密德等到阳泉附近,沿正太路两侧勘测矿地,绘制地图四五十平方英里,并
在勘测现场插上书写“福公司”字样的旗子,他们在阳泉勘测矿地时,发现当地

29
绅民正在打井采矿,大为恼火。8 月,福公司路矿总工程师利德写信给山西商务
局,要求一律查封当地人新办的小煤窑,并要求不准在平定州境内及章程所划
给福公司之矿地内再开新窑。9 月,英国驻华大使照会清政府外务部,要求禁止
山西平定等地人民开矿。
(二)山西人民对英福公司开矿的阻止反抗

英福公司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山西各界人民的公愤。首先平定人民群起反
抗。阳泉孙汝阳等人不顾福公司的阻拦,继续组织凿井,并在平定州城成立了矿
产公会,各处附设分会,制定章程十条,以抵制福公司开采阳泉煤炭,公会下
设了固本公司,在铁路两侧山顶的石头上刻上“固本”两个大字。
(三)山西争矿运动的兴起

1905 年秋,英福公司谋夺山西煤炭资源的消息传到日本,远隔重洋的中
国留学生义愤填膺。他们立即向山西商务局和山西巡抚电询真情。又向晋籍京官
发电,要求尽力帮助山西巡抚废约自办。

1905 年 11 月,福公司总董事长哲美森专程到太原交涉开矿事宜,请山
西巡抚张人骏发给开矿凭单,因对专办权解释不一各持己见,张坚辞不允,哲
美森又与山西商务局在其驻地——海子边交涉。太原学生闻讯后,以山西大学堂
为首,组织数千人游行队伍,到海子边(今太原市儿童公园)示威、抗议,并趁
总办刘笃敬宴请之时冲入会堂,申述反对官方包办之理由。学生队伍又转往巡抚
衙门请愿。这一运动很快波及全省各地各界,学校罢课,商会罢市以示反抗。全
省学界向巡抚呈上禀贴,指出,山西矿产对山西人民的生存至关重要,“山西僻
处在隅,阻山滞河,无海湾商港之利以发达商业,此恃以争存于念纪中者,惟
此数千年蕴蓄未劈之矿产耳,故矿存则山西存,矿亡则山西亡”(《山西矿务档
案》)。学生们还向巡抚请求,为争回矿权,情愿应劝捐纳,多设公司,以绝外
国掠夺山西矿产的欲望,即使外人巨价购买,也不售予寸土。

在北京任职的晋籍官员和山西士绅也卷入了争矿运动。这些官员和士绅人
数虽然不多,但直接在上层活动,与下层各界人士相呼应,扩大了声势,壮大
了力量。由于山西各界人士的抵制,哲美森在与山西商务局两次会晤失败后,便
离开太原到北京活动。1906 年初,山西代表主事李廷扬和举人刘懋赏到北京,

30
在外交部同英福公司总董事梁洛芝先后进行了两次谈判,中心问题仍是专办矿
权问题,双方争执不下。福公司便企图通过清政府向山西巡抚施加压力,迫使山
西绅民屈从。

福公司由强求独办到同意合办,继而又提出舍去原定四处,先办平定一
处的要求,同样遭到山西人民的反对。山西留日学生致函晋籍京官,指出福公司
舍去盂县、潞安、泽州和平阳四处而独留平定是一骗局,决不能上当受骗,只要
斗争,定会收回矿权。留日学生的这一鼓励更加坚定了山西人民争矿自办的决心。
(四)山西争矿运动的高潮

据山西革命党人办的《第一晋话报》刊载,留日学生李培仁听到外务部电
催山西巡抚批准福公司在平定开矿的消息后,悲愤交加,于 1906 年 10 月 13
日投身日本东京八重桥下溺水而死。日本警察为李培仁验尸时,发现一封以身殉
矿的绝命书,痛骂胡聘之盗卖山西矿权,揭露英帝国经济侵略的阴谋,激励山
西人民誓死收回矿权。第二天,山西留日学生同乡会事务所又收到了李培仁生前
友人寄来的另一封绝命书。文长万言,陈述争矿理由和殉矿之决心( 1906 年
11 月 11 日《第一晋话报》摘要发表)。同盟会《民族报》也发表评论,痛斥清政
府出卖山西矿权的行径。李培仁的灵柩运回太原时,在文瀛湖畔(今太原市儿童
公园)北楼前召开了万人追悼会。会后学生罢课,工商界罢工罢市,坚决要求废
约自办。刘懋赏、冯济川等绅、学各界代表联名禀请山西巡抚恩寿,要求批准创设
保晋矿务公司,开采全省各种矿产,并推举祁县著名票号商渠本翘为总经理。

(五)山西争矿运动的胜利

1907 年春,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成立。英福公司感到强行
开采山西煤炭资源已不可能,便千万百计想在赎款上大捞一把。于 1908 年 1 月
20 日,山西商务局与英商福公司签订了《赎回平、盂、潞、泽、平阳府属开矿制铁
转运正续各章程合同》十三条。山西人民以白银 275 万两将上述各矿产全部赎回
自办。山西的争矿运动终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也是当时全国人民如四川的
“保路运动”等一系列爱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需要解释一
事:据李培仁的堂兄,1963 年任山西文史馆副馆长的李尚仁回忆录所讲,李
培仁是因“性情狭隘,常抱悲观主义”而跳水池自杀。还有一说是因失恋而自杀。

31
绝命书是出于当时在日本的山西同乡会会长龚秉钧之手,当时是利用了李培仁
之死而声援山西的争矿运动。)此后,英福公司主要是在河南焦作开办煤矿,同
时开设了矿业学校,即今河南理工大学的前身。当时各帝国主义在全国攫取中国
煤矿的不平等条约、协定多达 42 项。而这一时期在争矿运动中,收回矿权的仅 9
项,其中有山西。

山西争矿运动是在全国路矿运动期间展开的,山西人民争回矿权运动的
历史影响与作用不容低估和忽视。
山西地下资源丰富,煤炭储量居世界前列,然而多少年来,人们对煤炭
的商品价值认识不足,煤炭开采业基本处于停顿状态。随着欧洲近代工业革命的
兴起和发展,煤炭用途日渐增多,煤炭矿藏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鸦片战争以
后,外国列强在中国取得诸多特权,西方人可以深入中国内地勘探矿山矿脉,
中国的矿产资源成为列强掠取的又一大经济战略目标。

山西矿权的丢失与一位叫刘鹗的人关系最为直接。

福公司根据它同山西商务局签订的合约取得山西主要地区的采矿权后,
俄国也以俄华银行的名义取得了汾河流域的采矿权。于是其他国家纷纷插手,要

32
求利益均沾。一时山西各大矿山几乎全部沦与外国人之手。通过一系列特权在中
国境内谋取尽可能高的利润,是列强各国的共同目标,军事侵略的最终目的就
在于捞取政治上的特权,掠夺经济上的利益,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1896 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一个名叫罗沙第的意大利绅士来到中国,标榜“调
查中日战后情形”,实际上却干着不可告人的勾当。 1897 年春,罗沙第返回欧
洲, 在伦敦组织了一个注册资金两万英镑的英意联合公司——福公司。没过多
久,他摇身一变以英商福公司代表的身份,带着进行掠夺的资本和计划来到中
国。 罗沙第 首先跻身中国官场,他结识了清朝官吏马建忠,马建忠曾做过几年
中国驻英公使馆的参赞。罗沙第在马建忠手下获得一个差使,成为马的私人助手,
从而出入于中国 政界。以后,罗沙第又结识了知府刘鹗和另一个叫方孝杰的人。
《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在甲午战争以后,曾鼓吹借外资修筑津镇铁路,但没
有成功。此时又鼓吹 什么“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国无素蓄,不如任
欧人开之”的卖国谬论。

1897 年,刘鹗、方孝杰组织了一个买空卖空的“晋丰公司”,以商人名义向
山西商务局请求开办山西各地煤铁等矿,一面又以商人关系,用“晋丰公司”名
义向福公司借银一千万两,与福公司搞了个假合资,“共同”开采山西盂县、平定
州、泽州和潞安府所属矿产。同年,刘、方二人与山西商务局总办贾景仁勾结,仍
以“晋丰公司”的名义,先后帮助福公司跟山西商务局签订了《请办晋省矿务借款
合同》五条和《请办晋省矿务章程》二十条。这两个条约经山西巡抚胡聘之批准并
得到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的许可而执行。常 言道:没有家贼引不来野鬼。刘鹗本
无开矿之心,而是借中国商人借款合办矿务之名,行出卖矿权捞取私利之实,
名义上是“晋丰公司”独自开办,实为转让福公司 独自开办。这一出卖国家资源
的勾当,理所当然地受到上层官吏中有识之士的坚决反对,在京官吏纷纷奏本,
弹劾胡聘之。当时山西学界还传闻胡聘之收受福公司贿 赂 50 万金。后来,清政
府下令 罢免了胡聘之的山西巡抚一职,并将贾景仁、刘鹗革职查办,永不叙用,
将有关山西矿权 的交涉事宜交由总理衙门直接主持谈判。谈判期间,福公司通
过英国公使向清政府施加压力,公开宣扬“我们决不留下一块石头横在我们的路
上”,“福公司一旦……把英国的旗帜挂起来了以后,就不愿把它取下来……”,
并用重金贿赂清政府当事官员。昏庸腐朽的清政府,对帝国主义俯首提耳百依百
顺。在中央政府的首肯下,山西商务局与福公司又订出《山西开矿制铁以运转各
色矿产章程》十九条,

1898 年(清光绪二十四年)5 月 17 日由光绪帝批准,5 月 21 日由山西商务


局代表曹中裕与福公司代表罗沙第在总理衙门正式签字。 这一次经清政府直接
插 手的这个新章程更为不平等。福公司以向山西商务局提供借款 1000 万元为
条件,就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山西的矿产开采权与铁路修筑权。这新的“十九条”,
从地 域来说,除盂、平、潞、泽以外,又扩大到“平阳府以西煤铁以及他处煤油各
矿”。另外,还规定福公司运来的机器可以“完纳海关正半税项,内地厘捐概不重

33
征”,福公司可以修路、造桥、开浚河道,以利运输煤铁。同时,新的“十九条”,
干脆取消了由“晋丰公司”出面的做法,而是由山西商务局“转请福公司办 理”,
新订章程使山西商务局无利可图,余利绝大部分被福公司攫取。山西的矿权就这
样被昏庸无能的清政府拱手送给了帝国主义。胡聘之、刘鹗一伙比起清政府实 在
是小巫见大巫。连罗振玉这样的封建士大夫也不得不慨叹:福公司“凡求之晋抚
不能得者至是悉得之。” 获得让与权之后,福公司的股票发行量大增,每张一英
镑的股票由 150 万张增加到 152 万张,这就是当时有名的“山西股票”。罗沙第
与山西商务局在北京总理衙门签订章程之后,又将福公司转售给英国人哲美 森。
哲美森曾担任过英国驻上海总领事,此时又当上了福公司总经理。

1905 年春,福公司认为时机已到,就允许清廷铁路大臣盛宣怀,与铁路总
公司续订了《拟设山西熔化厂并合办山西潞、泽、平、盂矿务合同》四条。续订的合
同把 1898 年原订章程内商务局转请福公司办理的五处矿务改为:“中国愿与福
公司合办以上平盂潞泽等处铁路,以及化铁需用之煤与炼焦炉。福公司应允中国
合股开办,届时由山西商务局与福公司再行商议。”前一章程是福公司与山西商
务局签约,并受晋抚监督,现条款竟将福公司与国家立于平等地位。更为荒谬的
是,福公司反客为主,竟是“应允中国合股开办”,而清政府软弱昏庸到了如此
地步,视国家主权和煤铁资源为砧上之肉,任人宰割。

1905 年 9 月 18 日,英国驻华大使萨道义向清外务部发出照会,说山西的
煤矿是福公司专办的,不准其他人开采,所有中国人开办的煤窑,一律要封闭。
至此, 清政府盗卖矿权之事才大白于天下,并立即遭到山西人民的全力反对。
时值 1905 年,正是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思想潮流在全国各地汹
涌发展之 际,为维护国家主权,为保全山西矿产,山西朝野各界人士、海外留
学生和晋籍京官奋起抗争。一个声势浩大的争矿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当时,山
西留日学生多达万人以上,他们向山西商务局和山西巡抚电询真情,又向晋籍
京官发去电文,要求他们尽力帮助山西巡抚废约,自办山西矿务。并电告外务部:
“福公司禁民开新矿,侵我主权,请废约自办。不仅如此,山西留日学生还写了

长达 5000 余字的公开信,信中力陈失矿之痛,号召故乡人民奋起争矿,自办
矿务。公开信寄到太原的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堂本来是英帝国主义于 1902 年
用庚子赔款的 55 万两白银创办的,但是山西大学堂学生在民族利益受到侵害
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们纷纷罢课抗议,发表宣言,游行示威,并推举学生
代表, 根据万国公法向英人交涉,弄得福公司一筹莫展。 太原学界的举动很快
波及到全省各地各界,许多地方学校罢课,商会罢市,反对福公司的强盗行径。
山西知识界 的报纸——《晋阳公报》还登载有关争矿运动的新闻报道,推动了争
矿运动的发展。在北京任职的晋籍官吏也卷入了这一场争矿运动之中,他们呈文
外务部和商部,指责福公司违背原订章程规定,对福公司禁止晋民开矿一事表
示强烈不满。

在各方各界的一致反对下,福公司的企图无法得逞。1905 年 11 月,福公
司总董事长哲美森专程到太原请山西巡抚张人骏发给开矿凭单,遭到拒绝。哲美

34
森又与山西商务局两次交涉开矿事宜。11 月 24 日,哲美森和山西 商务局总办
刘笃敬等人举行了两次会谈,双方争执的焦点集中在专办权上 .双方两次会谈
均无成效,哲美森不辞而别。1906 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初,山西代表主事李廷
杨和举人刘懋赏赴京,在外务部与福公司总董事梁洛芝进行了两 轮谈判,由外
务部侍郎唐绍仪主持。谈判焦点仍在专办权上,福公司总董事梁洛芝在“专办”二
字上玩弄语言游戏,用英语解释“专办”即为“专权”,“专权”又 为“权”,并说山
西商务局有全权,福公司亦有全权。唐绍仪对梁洛芝的诡辩予以驳斥,谈判再次
陷入僵局。在山西绅民坚定不移的争矿决心面前,福公司虽然还在 不断地活动
外务部,但要求却不得不逐步降低,由强求独办到同意合办,最后提出舍去原
订四处,先办平定一处之要求。外务部认为福公司开办山西煤炭有约在先, “已
成铁案”,现商议至此,还是发给凭单,准其开矿为好。否则,恐节外生枝,更
难收场。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日本东京发生了留日学生李培仁投水自尽事件 .李
培仁是山西阳高县人,于 1905 年冬留学日本,学习法政专业。据《第一晋话报》
载,他悲于山西矿权将为外人所掠,遂于 1906 年 10 月 13 日蹈入东京 二重
桥下水池以身殉矿。日本东京警察在李培仁遗物中发现了一封绝命书,绝命书痛
骂清政府盗卖山西矿权,揭发英国经济侵略的阴谋,并激励山西人民誓死争回
矿 权。发现这封绝命书的第二天,山西留日学生同乡会事务所又收到李培仁生
前好友送来的另一封绝命书,此书详述争矿的理由和殉矿的决心,以及最后的
希望。自从 这两封绝命书公开宣布以后,留日学生争相传看,群情激愤。

11 月 4 日,豫、晋、秦、陇四省留学生在东京隆重召开追悼会。参加追悼会人
数突破 1000, 有来自中国 18 个省的学生代表,以及章太炎、胡汉民等众多知
名人士,挽联悼文挂满了会场。会后,留日学生同乡会将李培仁遗书及有关争矿
文件刊登在内地各报,以鼓舞民众争 矿斗志。 李培仁蹈海事件的发生,激发了
全省人民的无比愤怒。李培仁的灵柩运回太原,在文瀛湖畔北楼再次召开了追悼
会。文瀛湖四周人山人海,太原市民万人 空巷前去悼祭。宣读李培仁绝命书时,
听者无不涕泣落泪,山西人民争矿自办的决心由是更为坚定。1906 年的太原,
1906 年的中国活像一个装满了炸药的 火药桶,只需有一个火星,就能炸得天
翻地覆。李培仁的同学和同乡,以哀兵必胜的大无畏精神,书写了一篇感人至深
的战斗檄文,极大地动员了省内外的志士仁 人,将争矿运动引向完全的胜利。
李培仁的“绝命书”成了声讨英帝国主义的宣战书:西 人谓中国矿产甲五洲,山
西煤铁甲天下。我同胞何幸生于斯族于斯,拥此铁城煤海之巨富,乃以糊涂之总
理衙门,媚外之山西巡抚,于光绪二十四年,私立合同,送 福公司。此约一成,
则为我二千万同胞买下豫约死券! 政府如放弃保护责任,晋人即可停止纳租义
务。约一日不废,税一日不纳。万众一心,我晋人应有之权利 也。如和平手段不
足,则继以破裂,太行义士,顾无继荆卿遗风,怀匕首而愤起者乎? 矿产者,
命脉也。政府官吏既实行亡我矿产,则命脉断,而我同胞有必死之 势。彼令我死,
我岂甘让彼生?与其坐以待死,毋定先发制人!遇卖矿民贼,当破其脑,爆其身,
以代天罚而快人心。炸弹乎,匕首乎,我同胞能各手一具,则矿贼 虽多,不值
一灭矣。 碧海可填,宇宙可塞,矿贼之仇,不共戴天也!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大义凛然的慷慨陈词使福公司感到惧怕。同时,面对福公司的威胁和清政府的高
压,山西人民争矿自办的决心更为坚定。

35
1907 年春,经晋籍京官赵国良等拟具章程,并举渠本翘为总理,王用霖
为协理,呈请清政府农工商部奏准立案,一个属于山西省自己的、规模空前的民
族资本煤炭企业保晋公司就此成立了。保晋公司的成立,使福公司掠取山西煤炭
的企图化为泡影。此时,领导山西争矿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想尽快了结此事,于是就同意了“备款赎还”这种妥协的办法。 最后经清外务部
出面调停,于 1908 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 月 20 日签订了《山西商务局与福公
司议定赎回开矿制铁运转合同》十三条,山西人民用 275 万两白银将平定、盂县
潞安、泽州、平阳 各矿产赎回自办,粉碎了英帝国主义染指山西煤矿的美梦。历
时两年多争矿运动的胜利,在近代史上为中国人民保护本国资源、维护主权的爱
国运动书写了最为辉煌 的一页。
山西争矿运动的胜利和福公司经济侵略的受挫充分表明:煤炭已成了牵动
民族感情,积聚革命力量的象征)

(一)英福公司对山西煤矿开发的前期准备

1899 年,英福公司派出以葛拉斯为首的勘测队,到中国勘测地形,测量
矿区与航行水道的距离,计算修筑铁路的长度,做开矿前的准备工作。1905 年
春,英福公司怂恿清廷铁路大臣盛宣怀,与铁路总公司续订了“拟设山西熔化厂
并合办山西潞、泽、平、盂矿务合同”四条。
同年 7 月,石太铁路修到平定县阳泉村时,英福公司便派遣测量工程师
萧密德等到阳泉附近,沿正太路两侧勘测矿地,绘制地图四五十平方英里,并
在勘测现场插上书写“福公司”字样的旗子,他们在阳泉勘测矿地时,发现当地
绅民正在打井采矿,大为恼火。8 月,福公司路矿总工程师利德写信给山西商务
局,要求一律查封当地人新办的小煤窑,并要求不准在平定州境内及章程所划
给福公司之矿地内再开新窑。9 月,英国驻华大使照会清政府外务部,要求禁止
山西平定等地人民开矿。

(二)山西人民对英福公司开矿的阻止反抗

英福公司的强盗行径,激起了山西各界人民的公愤。首先平定人民群起反
抗。阳泉孙汝阳等人不顾福公司的阻拦,继续组织凿井,并在平定州城成立了矿
产公会,各处附设分会,制定章程十条,以抵制福公司开采阳泉煤炭,公会下

36
设了固本公司,在铁路两侧山顶的石头上刻上“固本”两个大字。

(三)山西争矿运动的兴起

英福公司谋夺山西煤炭的消息传到日本,远隔重洋的中国留学生义愤填
膺。他们立即向山西商务局和山西巡抚电询真情。又向晋籍京官发电,要求尽力
帮助山西巡抚废约自办。同时给清外务部发电明确表示:“福公司禁民开新矿,
侵我主权,请废约自办”(《山西矿务档案》)。山西留日学生还写了 5000 余字
的公开信,号召大家背水一战,奋力争矿:“此事若争之亡,不争亦亡,与其不
争而亡,贻千秋顺民之羞,何如争之而亡,留廿世亡国之念” (《山西矿务档
案》)。公开信还指出:山西的祸害,只能由山西人民承受,山西的事情,只能
由山西人民办理,山西人民必须组织起来,依靠自已的力量,从福公司手中争
回矿权。

1905 年 11 月,福公司总董事长哲美森专程到太原交涉开矿事宜,请山
西巡抚张人骏发给开矿凭单,因对专办权解释不一各持己见,张坚辞不允,哲
美森又与山西商务局在其驻地——海子边交涉。太原学生闻讯后,以山西大学堂
为首,组织数千人游行队伍,到海子边(今太原市儿童公园)示威、抗议,并趁
总办刘笃敬宴请之时冲入会堂,申述反对官方包办之理由。学生队伍又转往巡抚
衙门请愿。这一运动很快波及全省各地各界,学校罢课,商会罢市以示反抗。全
省学界向巡抚呈上禀贴,指出,山西矿产对山西人民的生存至关重要,“山西僻
处在隅,阻山带河,无海湾商港之利以发达商业,此恃以争存于念纪中者,惟
此数千年蕴蓄未劈之矿产耳,故矿存则山西存,矿亡则山西亡”(《山西矿务档
案》)。学生们还向巡抚请求,为争回矿权,情愿应劝捐纳,多设公司,以绝外
国掠夺山西矿产的欲望,即使外人巨价购买,也不售予寸土。

在北京任职的晋籍官员和山西士绅也卷入了争矿运动。这些官员和士绅人
数虽然不多,但直接在上层活动,与下层中界人士相呼应,扩大了声势,壮大
了力量。由于山西各界人士的抵制,哲美森在与山西商务局两次会晤失败后,便
离开太原到北京。1906 年初,山西代表主事李廷扬和举人刘懋赏到北京,在外
交部同福公司总董事梁洛芝先后进行了两次谈判,中心问题仍是专办矿权问题,
双方争执不下。福公司便企图通过清政府向山西巡抚施加压力,迫使山西绅民屈

37
从。

福公司由强求独办到同意合办,继而又提出舍去原定四处,先办平定一
处的要求,同样遭到山西人民的反对。山西留日学生致函晋籍京官,指出福公司
舍去盂县、潞安、泽州和平阳四处而独留平定是一骗局,决不能上当受骗,只要
斗争,定会收回矿权。留日学生的这一鼓励更加坚定了山西人民争矿自办的决心。
(四)山西争矿运动的高潮

据山西革命党人办的《第一晋话报》刊载,留日学生李培仁听到外务部电
催山西巡抚批准福公司在平定开矿的消息后,悲愤交加,于 1906 年 10 月 13
日投身日本东京八重桥下溺水而死。日本警察为李培仁验尸时,发现一封以身殉
矿的绝命书,痛骂胡聘之盗卖山西矿权,揭露英帝国经济侵略的阴谋,激励山
西人民誓死收回矿权。第二天,山西留日学生同乡会事务所又收到了李培仁生前
友人寄来的另一封绝命书。文长万言,陈述争矿理由和殉矿之决心( 1906 年
11 月 11 日《第一晋话报》摘要发表)。同盟会《民族报》也发表评论,痛斥清政
府出卖山西矿权的行径。李培仁的灵柩运回太原时,在文瀛湖畔(今太原市儿童
公园)北楼前召开了万人追悼会。会后学生罢课,工商界罢工罢市,坚决要求废
约自办。刘懋赏、冯济川等绅、学各界代表联名禀请山西巡抚恩寿,要求批准创设
保晋矿务公司,开采全省各种矿产,并推举祁县著名票号商渠本翘为总经理。

(五)山西争矿运动的胜利

1907 年春,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成立。英福公司感到强行
开采已不可能,便千万百计想在赎款上大捞一把。于 1908 年 1 月 20 日,山西
商务局与英商福公司签订了《赎回平、盂、潞、泽、平阳府属开矿制铁转运正续各章
程合同》十三条。山西人民以白银 275 万两将上述各矿产全部赎回自办。山西的
争矿运动终以中国人民的胜利而告终,也是当时全国人民如四川的“保路运动”
等一系列爱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李培仁的堂兄,1963 年
任山西文史馆副馆长的李尚仁回忆录所讲,李培仁是因“性情狭隘,常抱悲观主
义”而跳水池自杀,绝命书是出于当时在日本山西同乡会会长龚秉钧。)此后,
英福公司主要是在河南焦作开办煤矿,同时开设了矿业学校,即今河南理工大
学的前身。当时各帝国主义在全国攫取中国煤矿的不平等条约、协定多达 42 项。

38
而这一时期在争矿运动中,收回矿权的仅 9 项,其中有山西。

3、 山西近现代煤炭工业的兴起

(四、山西保晋矿务公司—— 山西近代工业的代表

晋商在最终败落前做的一件大事是保矿。

1898 年,清政府以极低廉的价格将山西煤矿、铁矿的开采权出让给英国人,清
政府认为“货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消息传出全省哗然,商民各界开始了 长
达数年的争矿权、路权的斗争。1905 年,英国商人开始在山西勘探、采样,并要
求山西巡抚查禁山西人自己开办的民矿,矛盾激化。此时渠本翘刚刚卸任山西
大学堂监督的职位,时局的变化使他再次从深宅大院中走出来,为山西人、中国
人的利益奔走争斗。

1906 年早春,渠本翘离开了祁县南关的家,坐上马车前往太原,那一年他 40
岁。渠出生在一个商业世家,200 年前他的祖先就开始与俄国人做茶叶生 意,
他的父亲渠源桢是山西票行业有影响的人。渠本翘曾中过进士,后来作为外交官
出使日本,回国后又加入到家庭生意当中。当山西人争矿权、路权的运动开始 后,
他以商人身份加入并很快成为实际领导者。他既不鼓动农民私自开矿,也不率领
学生上街游行,而是联合票号商人,通过谈判从英国商人手中赎回矿权、路权,
然后再组成一个有限责任公司,用现代机械化开采山西的矿产,他甚至为这个
新公司想好了一个颇具含意的名字:“保晋公司”。

1907 年 2 月,山西各界代表到清政府外务部去交涉,要求收回矿务,清政府
外务部和山西巡抚恩寿也表示支持,到 1908 年 1 月 20 号,双方就签定了第
一批合同。渠本翘知道,一个月内山西巡抚根本拿不出 100 多万两银子交给英
国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几年辛苦得来的新合同就是一张废纸,英国人就是
看准了 这一点才做出了让步。渠大力呼号,晋商纷纷解囊,不到 1 个月的时间
调集了 100 多万两的赎矿银,且踊跃认购保晋公司的股票。

1908 年 2 月 25 日,山西商人按时交付了 170 万白银的赎矿款,其中蔚泰厚、


百川道、日升昌、大德通、三晋源、世义信等票号均各斥资 3000 两。《大公报》登
出了这样的消息:“闻晋有名票庄均认先行挪借,以免失信于人,而保晋省名誉,
晋人团体如此团结,将来发达岂可限量?”)

(明清时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以地域为中心,以
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且是自发形成
的商人群 体——商帮。著名的有山、陕、鲁、徽、闽、粤、宁波等十大商帮,而这其
中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的就是山西商帮。它纵横商界 500 年,经营项目“上
自绸 缎,下至葱蒜”,几乎百业俱备;足迹遍及华夏大地及周边各主要国家;
服务对象上达朝廷、官宦,下至乡野、边关;商路达万里之遥,款项则汇通天下。
到清中叶 以后,其所拥有的资本控制了中国北方的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插足
于亚洲地区一些国家的金融和贸易,并且在明清两朝的财政体系中占有重要的

39
地位,成为中国社 会经济生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强大经济势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利倾朝野、鼎足华夏的商帮,发展到近代却随着清王朝的消亡
而走向衰败了。是什么原因,使晋帮商人在清末民初由昔日辉煌繁盛而步入日暮
途穷之路,最终一蹶不振?又是什么力量,将其彻底冲垮击败,直入衰败的深
渊,而在华夏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的?

中国社会步入近代以来,其社会的发展变化用社会史学家陈旭麓先生的话说,
是“和中国古代那种静态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会不同,中国近代是一个动态的、
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和西方从中世纪到近代是通过自我更新机制来实现社会
变革也不一样,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
冲击,又 通过独特的社会机制由外来变为内在,推动民族冲突和阶级对抗,表
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的”。(见陈旭麓《近代中国社
会的新陈代 谢》)在这个过程中,无疑是必须与那个将世界所有古老国家卷入
资本主义市场的西方资产阶级及其所代表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接触、来往、得到
收益并促使自己 获得新生、重新发展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山西商人恰恰没能
做到超越自己而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开拓新的经营领域,而是囿于传统,固守旧
的传统行业,失去一 次又一次新的发展机会。

反思之一:19 世纪中后期,山西商人没有大规模投资于新式产业,是它
的第一个禁锢失误之处

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同西方的经济、贸易往来的逐渐增多,古代中国传
统的商业和产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中国的经济发展同
西 方经济发展相衔接的趋势。在这种经济发展过程中,19 世纪的中后期,古老
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的工矿企业。兴办这些企业的有中外两类资本
来源。 据统计,至 1894 年,外商已在中国各通商口岸陆续兴办了 100 家近代
工厂,拥有产业工人 34000 人,资本 1972 万元。中方的资金投入分为国家资
本和 私人资本两部分。国家资本主要是指从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至 1895 年中
日甲午战争失败为止,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为主兴办的大小 50
余家近 代军用、民用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资本总额 2263 万元,占 1895
年整个工矿企业(包括外国在华企业)总资本的 45.22%,生产工人总数
34000 至 40810 人,占同年近代工矿企业工人总数的 37.33 至 41.62%。
私人资本即民族资本,据估算,至 1899 年为止所办近代工矿企业 180 家,原
始 资本总额约计银 470 万两,其中近代工业约 300 万两,近代矿业约 170 万
两,工人总数约 3 万。据孙毓堂先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 1 辑下册,第
1166~1172 页)的数据估算,买办及买办商人,占早期民族资本近代工矿企
业主创办人的 35.8%,是民族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来源。

那么,买办这个阶层的收入共有多少呢?据有关专家的估算统计,从 1840 到
1894 年买办收入共约 4.9 亿两白银。

到甲午战争以前,买办 50 多年的收入总额,差不多相当于 19 世纪 4O 到 6O

40
年代间清政府 10 年的全国财政收入的总和。

从孙毓棠先生编著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在早期民族
资本的投资人数比例上尚有 30.86%的官僚地主;18.52%的一般商人 和各
为 7.41%的手工作坊主和华侨商人,可见民族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也
是多元的。现在要问的是,作为旧式商人的山西票号是否具备近代产业投资的条
件和实力。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北京分行代理行长泽村荣太郎在清末曾作了一次
调查,统计共有票号 33 家,资本总额约为 4000 万两,但他只举出 30 家的名
字,而且资本合计只有 1070 万两。这恐怕只是山西票商在京的经营资本,而票
号资本家(指财东)的全部家产(固定资产)以太谷曹家、祁县乔家、渠家、介休
侯家、榆次常家等估算都在几百万两至上千万两之间,以保守数字 500 万两计
算,30 家至少在 1.5 亿两白银左右。这样一笔庞大的资产,又有多少投入到
近代 新式产业中呢?依笔者日前收集到的资料而言,直到 1902 年(光绪二十
八年),祁县票商财东渠本翘才以 5000 两白银将官办的晋升火柴公司盘过来,
注入资 金,更名为双福火柴公司,这是近代山西第一家民族资本工业。到 1906
至 1908 年,渠本翘、刘笃敬才从英国福公司手中收回山西矿权,创建成了规模
较大的 股份制的山西保晋矿务公司。此时已落后于那些闽粤、浙沪出身于买办而
后转化为民族资本家的先行者们 30~40 年矣。在整个 19 世纪的中后期,山西
商人将祖 先几代人积累下的财富除用于创办票号业,为封建朝廷、权贵服务外,
富商巨贾们都将大量金钱挥霍浪费掉了,家家过着帝王般的穷奢极侈的豪华生
活,而竟没有一 家投资于近代企业。到了 20 世纪初,山西商人倒是有收回英商
福公司、创立保晋公司、抵制洋商、挽回利权的惊人之举,而此时洋人与我已是鸡
犬之声相闻,仅拒 之于娘子关外,绝说不上是汇入近代史主流的旷世之功,至
多是小国寡民闭关自卫的浅薄见识而已。我们仔细考察一下近代资本主义各国的
兴衰嬗替,而不拘泥于一 时的历史现象,就会发现:凡是不经工业发展为基础
的商业繁荣,是不能持久的,而只能成为过眼烟云。故此,在 19 世纪后半期没
有大规模地投资于新式产业是山 西商人的第一个禁锢失误之处。

反思之二:19 世纪末,平、太、祁三帮票号的中心没有随着全国经济、金
融中心南移上海,是山西商帮的第二个禁锢失误之处

1842 年上海开埠以来,逐渐成为“泰西通商互市之区,日与西人酬酢”之地。世
界近代化的大潮一浪接着一浪拍击着太平洋西岸这个苇获萧萧、渔歌晚唱、荒凉
偏僻的滨海小县,进而发展为万商云集、五光十色的国际性大都市。西方各国争
相把自己的发展成果拿到这里来展示、炫耀,长开不息的“万国博览会”无疑为
上海提供了各种近代化发展的模本。租界是嵌在上海的一块资本主义自由发展的
飞地,尽管它只是一个袖珍型的西方社会模本,但对于古老的中国来说,却无
疑代表 着一个全新的世界。一片陌生的天地,足以向国人展出其全部的文明成
果。不仅是工业生产、经济贸易、金融信贷,乃至市政管理、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的
各个领 域,上海居民没有一天不受到西方文明的挑战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
其结果,就如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所述,造成中国“历来仅有
的一次社会 革命——封建宗法制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跃迁”。

41
开埠以后,上海人一开始就敢于冲破语言障碍,直接与洋人频繁地接触、交往,
进行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上海人在这方面积极的、外向的、进取的心态,促
进了大批近代新型人才的成长,也促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中
心。就在上海面向世界,拼命学习外国的长技、西学之时,山西商帮票号的那些
字号 诸执事,“泄汝沓沓,大梦未醒,问以时事之变迁,商务之消长,皆似隔
靴搔痒,于己无关”。一些诸如蔚泰厚票号北京分号经理李宏龄之类的有识之士
面对总号财 东、经理们与时事相背的决策,给晋商发展带来的损失,多次建议
总号财东、总经理等人每年至少到各埠视察二次,借以了解世界各国知识,中外
市场形势,进而 说:“各国各君且有至各国游历者,所以日进富强。现在银行林
立,互相争胜,若不细心讲求,何以自主?”在这种形势下,李宏龄更进一步认
为:票号要立于不败 之地,要使晋商在金融市场上的权益不致丧失殆尽,全体
票号必须联合起来,组织一大股份银行,作为票号的后盾。然而,李宏龄的积极
建议,却被平遥帮票号蔚泰 厚总经理毛鸿瀚极力阻拦并诬“银行之议,系李某
自谋发财耳,如各埠再来函劝,毋庸审议,径束高阁可也”。这以后,部分山西
票号商人虽有改设银行的议举,但 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丧失了重振和复兴的
时机。而在太谷票商武佑卿家中担任私塾教师的刘大鹏所看到的事实却是:“及
观(当地)富家,无论男妇长幼,率皆黎 明方寝,日落才起,即早起亦在午后。
……惟是饱食终日,处高楼大厦之中,求沃壤膏腴之土,以备终夜呼吸”。据票
号经理人员的回忆,当时著名的大富豪如平遥 五联号财东介休贾村侯家,首家
票号日升昌财东平遥西达蒲村李家,太谷曹家的后代们大多耽于吸食大烟的恶
习,不理号事。率先将东家的西裕成颜料铺改组为日升 昌票号,而被帮内同仁
赞誉为“拔乎其萃”的票号鼻祖雷履泰,其后代子孙大都才能平平,非但无法继
承其祖先的事业,而且也一个个染上了大烟瘾,家道逐渐败 落,至其玄孙雷东
阳时,竟将其家产变卖一空,甚至连祖坟上的石碑也卖与他人,最后至 1921
年流落街头,活活饿死。

如果说在 19 世纪 80 年代,在上海滩,金融势力还是呈现出外国银行、钱庄、票
号三足鼎立之势的话,到 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已变为外国银行、钱庄和 中
国新式银行而无票号立足之地了。由此断言,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平、太、祁
三帮票号的中心没有随着全国经济、金融中心南移上海,是山西商帮的禁锢失误
之二。

反思之三:与宁波商帮相比,不能开拓新的活动区域和经营项目,尤其
是在培养后代人才上的失误,是晋商的第三个禁锢失误之处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商品流通线路开始发生变化,上海取代广州成为我国
海上对外贸易的中心,并逐渐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的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各通商
口岸 之间的流通网络。形成较晚,崛起于明未清初,以宁波府所属鄞县、奉化、
慈溪、镇海、定海、象山六县为主的宁波商帮,在上海开埠之后,以毗邻上海的地
利优 势,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很快成为来沪经商而最有手腕和力量的帮口之
一。宁波商帮资本家因生长在通商口岸,从小受欧风美雨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的
熏陶,具有 西人经商手腕和现代技术专长,其最大的特色是对新生事物极为敏

42
感,能够抓住机遇,不断地更新经营项目,开拓新的活动区域。

上海开埠之后,随着社会风尚的变化,市场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宁波商帮预
感到并看准了这种变化的趋势,在保持传统的银楼业、药材业、成衣业、海味业等
行业特色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更新经营项目。如宁波帮的支柱行业沙船贩运业最
繁盛时期是咸丰、同治年间,自欧美轮船航运侵入后,宁帮商人在沙船余势未衰
之 时,慧眼独具,转而经营轮船航运业。创办于 1895 年的外海商轮局、永安商
轮局,1909 年的宁绍商轮公司和 1913 年的三北轮船公司便是这一应变的产
物。

发达的钱庄业和银行业,是宁帮得以发迹和臻于鼎盛的又一支柱行业。19 世纪
末,经营钱庄的宁帮商人意识到钱庄将被银行所淘汰,便千方百计,竭尽全力
设 法插足其内。我国第一家民办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筹备时,宁波籍商人严
信厚曾自愿要求将所设的票号和各埠分支店改组加入。此事虽未成功,然严信厚、
朱葆 三、叶澄衷等宁波巨商均成为该行总董,在“权归总董,利归股商”的原则
下,掌握着该行业务经营的实权。以后在上海、北京、天津及全国各通都大邑相继
组建的 多家银行中,均有宁波商帮涉足投资和经营。1934 年,浙江兴业银行在
一份调查报告中说:“全国商业资本以上海居首位,上海商业资本以银行居首位,
银行资 本以宁波人居首位。”此话绝非虚语。

“沪地为宁商辅集之区”,宁波商帮旅沪经商者不下数十万人,即使在日寇占领、
经济萧条的 1941 年,宁波人在上海经营的工商企业仍达 2230 家。他们 还适
应市场需求,开拓从事许多劳务性商品的经营活动。其及时更新、全力经营的项
目有进出口贸易、五金颜料行、钟表眼镜业、呢绒洋布业、日用百货业、西药 业、房
地产业、保险业、证券业、公用事业和新式服务业等众多的新兴行业。

从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宁波商帮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历史发
展的契机,在发达的钱庄业和银行业的鼎力相助下,商业、金融业、工业、航运业
紧密结合,相互为用,经济实力空前强盛,商界地位显著提高,甚至连孙中山
先生都对宁波商人极为赞赏,曾说:“宁波人对工商业之经营,经验丰富,凡吾
国各埠 莫不有甬市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人足迹,其能力与影响之大,
固可首屈一指也。”20 世纪 40 年代末,宁波商人正处在鼎盛时期,由于社会环
境的急剧变 化,大批宁波商人又劈波斩浪迁徙海外,在香港、澳门、台湾、日本、
东南亚和欧美各国,抓住机遇,奋进不息,重开新业,使海外经营的业务不断
开拓发展,由海 内最富走向海外致富。著名的代表人物有:香港的两位世界船
王董浩云、包玉刚;香港的娱乐界巨子,以《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筑宋城,承
办香港最大游乐场 ——荔园的邱德根;曾出任过香港贸易局主席,现为全国政
协副主席的安子介;出资举办应氏杯围棋邀请赛的台湾省宁波籍商人应昌期等
等,不一而足,举不胜举。 令人欣慰的是,老一辈宁波商帮的子女,大都接受
过高等教育,他们或继承父业,或另求发展,新人辈出,代有强人,在海内外
大展宏图,成为海外华人经济圈中举 足轻重、不可或缺的经济力量。相形之下,
贻误时机,不能开拓新的活动区域和经营项目,尤其是在培养后代人才上失误,
是晋商的第三个禁锢失误之处。

43
禁锢即束缚、限制之意。令人深深遗憾的是禁锢晋帮商人的既不是官府,也不是
洋人和其他商帮,而恰恰正是晋商自己,是他们的眼光、思路、视野以及人才的
素质将自己禁锢在太行山下、汾水河畔的一个又一个深宅大院之中。当穷困之时,
他们能够超越他人,义无反顾地走西口,踏沙漠,溯江河,寻求别样的世界,
创造 崭新的生活。问题是富足了以后,不是继续开拓新的领域,寻求更新的生
活,而是盖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大院,五年、十年、几十年、一百年不停地修建着,
使自己和 子孙世世代代扎根、厮守于这片黄土地上。

时光流逝,冲淡了晋商创立的辉煌业绩,冲淡了他们衰落、屈辱、惨痛的记忆,
时光只留下一个个散落在三晋大地上的民居大院。难道作为后人的我们,只能是
缀串起这一个个珍珠,向世人炫耀我们的祖上也曾风光过就足以了吗?什么时
候才能重新铸起新一代晋商的辉煌呢?这才是研究晋商历史的真实所在。

(王明星,摘自《晋商史料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

清末,晋商以 275 万两白银从英国福公司手中赎回了山西矿权,捍卫了资源主


权,为国家资源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投资的机器采煤业的最大企业——
保晋公司在经营中却步履艰难。当时人发出感慨说:“噫!遍地黑金,而民困如
此,所谓拿金饭碗讨饭吃者,我山西人民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值得今
人借鉴的自身原因,也
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自身原因有三:其一、晋商是在被动中投资近代煤矿业开发的。十九世纪六七十
年代,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化的工矿企业,这是中国人探求自
强之 路的努力,更是中国传统的商业和产业发展受到极大挑战之后逐渐形成的
一种中国经济发展同西方经济相衔接的趋势。然而遗憾的是,当时在票号时代进
入极盛、具 有雄厚资本的晋商对近代山西煤藏的大量发现和机器采煤业,在收
回矿权运动之前几乎是无动于衷的。中日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在中国开矿筑路。
正太铁路修到娘子 关时,晋人才如 梦方醒,开始恐惧与忧虑,进而奋起抗争。
1905 年,爆发了全国最大规模的争回矿权运动,1907 年,山西商人渠本翘、
刘笃敬等创建了规模较大的股份制的 山西保晋矿务公司。毫无疑问这是中国近
代工业史上的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但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争矿运动中促使
保晋公司建立的是政治原因大于经济原因,渠本翘、刘笃敬等商人以及山西各界
抵制洋商、挽回利权,更多是出于地方资源利权保护意识或者是闭关自卫和排外
意识。
其二、晋商投资于机器采 煤业的最大企业保晋公司先天不足,经营不善。山西最
早、规模最大的近代煤矿企业——保晋矿务公司在政治风潮中创办,因而它的经
营,无论在资金上,还是设 备、管理上都是准备不足的。公司成立之际,赎买矿
权费用几乎与公司全部资本相等,只剩很少的钱用于购买设备,仅以亩捐银 5
万两为开办之资,后又向山西当局 领取亩捐银 15 万两藉以布置。1908 年,公
司禀请当局在山西发行股票,但实际从 1907 年至 1914 年共集 38 万 6 千余股,
银 193 万余两,仅为原计划 集股数的 24%。更为致命的是,保晋公司本来是以
山西地亩捐作抵押借晋商巨款支付福公司赎矿银开办起来的,但山西当局却在
1911 年截留了全省的地亩捐, 改用于军费开支。保晋公司总经理渠本翘只好把

44
公司吸收到的资本,大部分挪借给山西当局还款。可是山西当局却一直拖欠这笔
款项,造成了保晋公司资金长期短缺 的局面,以致渠本翘因此辞去了首任总经
理之职。从企业管理上看,由于受封建主义影响,加之非生产人员过多,管理也
十分混乱。
其三、大多数 商人像军阀、官吏、地主一样主要投资于手工煤窑,生产水平太低。
从清末始,山西虽然开办了一些近代煤炭企业,使山西的煤炭采掘、企业管理进
入了一个新阶 段,但投资土法生产的煤矿无论户数、矿区面积、煤炭产量仍占绝
对优势。据统计,1934 年在全省 1174 座煤窑中,民营土煤窑达 1125 座,占
全省总数的 96%以上,煤炭产量达 190 万吨,占全省产额的 75%以上。尽管
山西手工煤窑发展的三次高潮中,经营规模和生产技术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但总的来看, 这些民办煤矿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都非常落后,大都属于原始
的手工操作,管理上保留着浓厚的封建色彩。山西商人这种经营煤矿业的落后陈
旧的生产方式,注定 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晋商之所以没有在近代煤矿业发展中崛起,除自身的原因外,还有着深刻的社
会历史根源。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 资对中国的煤炭市场的控制。近
代中国,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武力侵占、借款控制等手段,侵占中国矿山,
控制中国的煤炭业。据统计,早在 1913 年,帝 国主义在中国煤矿业的投资额
就占中国煤矿投资总额的 80%,而包括山西在内的中国自营煤矿资本仅占总额
的 20%。在生产方面,1912 年到 1933 年全国 机械开采量,外资和中外合资
矿占 77%,而包括山西在内的中国自营矿仅占 23%。在销售市场上,以煤炭需
量最多的上海、天津为例:1931 年外资和中外合 资煤以及进口煤分别占这两个
城市需量的 86%和 92%。由于帝国主义垄断了中国的煤炭业,因而晋煤外销一
直处于帝国主义的打击和排挤之下。当时晋煤之处 境,正如时人所说:“外资各
矿挟其雄厚之资力,对山西各矿极力排挤,晋煤销路乃有日蹙百里之势”。
第二,晋人的资源地方利权意识,助长了阎锡山官僚资本主义采煤业的垄断。晋
人争矿运动中激发出来的煤炭资源地方利权意识非常强烈。1921 年山西全省爆
发了晋矿归公风潮,起因是民国政府 1914 年颁布的《矿业条例》。这一条例侵 害
了山西的地方利益,当时有资力的达官贵人纷纷划领矿区,这样,山西民众争
矿 运动中所赎回的矿产,又被划归私人所有。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之后,
三晋有识之士提出矿产归公的理论,进而发动群众掀起了晋矿归公风潮。当时,
阎锡 山是山西省督军兼省长,集军事、政治、经济大权于一身。他对这次群众运
动采取了利用的态度,在群众运动中收买拉拢一些人为他服务,其结果不但晋
矿归公运动 烟消云散,而且为阎锡山独霸山西矿产铺平了道路。二十世纪二十
年代末、三十年代初,随着阎锡山晋北矿务局、西北实业公司等官僚资本主义采
煤业的出现和发 展,绝大部分民营手工采煤业走向衰落。
第三,中国近代工业经济的地理布局,使运销问题始终成为山西煤炭业发展的
严重制约因素。近代晋煤外 运销售的渠道非常有限,仅正太路(1905 年通阳泉、
1907 年通太原)、平绥路(1914 年通大同)两条铁路,且费用高昂,给晋煤
外运造成了很大困难。 此外,苛捐杂税,战事不断,政局不稳,更使晋煤外运
雪上加霜。自清季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四十多年的时间内,中国战争连绵,从
未间断。从 1924 年到 1930 年,阎锡山先是参加直奉战争,进攻直系军阀,后
又联合直系军阀进攻奉系军阀,再又发起倒蒋之“中原大战”,战事连绵七年之
久,铁路经常因战事停 运,使晋煤外运销售大受影响。尔后,日本帝国主义发
动对华侵略战争,更使晋煤外运停顿,销售衰落。

45
渠本翘(1862~1919),原名本桥,字楚南,祁县城内人。

本翘自幼天资聪明,勤学不怠,不到 20 岁就博得“神童”美誉,精通经史。
光绪十一年(1885 年)考中头名秀才。次年于太原岁试,又获第一,为当时
山西学 政赏识。接见时,将其原名“本桥”改为本翘,并字以楚南,一时传为佳
话。光绪十四年(1888 年),他 26 岁中了解元,全省乡试第一名。光绪十八
年 (1892 年)全国会试,中进士,敕任内阁中书,时年 31 岁,实现了科举
时代“琼林赐宴”、“春风得志”的愿望。光绪二十六年(190O 年)八国联军入
侵,慈禧挟光绪帝逃往西安,本翘为了御侮救亡,投身国难。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年)始以外部司员派往日本横滨领事。1904 年,充山西大学监督。在
废科 举、兴学堂时,与乡绅商定,并捐资两万余两白银,把原“昭余书院”创办
为祁县中学堂,并附设蒙养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出资五千两白
银,接办 了山西官办的“晋升火柴公司”,改名为“双蝠火柴公司”(地址太原
市三桥街),开创了民族资本工业的先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1906 年清政府
将山西阳泉、潞城等地的煤矿开采权出卖给英商福公司时,晋省在阳泉成立了
“山西保晋矿务总公司”,全省各界公推本翘为公司总经理。他出面筹措白银
150 万两,赎回矿权,并建立了山西省的煤矿开采业,以团结的群体力量,
挫败了帝国主义者掠夺山西煤矿的阴谋,显承了山西工商业者从经济斗争上
升到政治斗 争的爱国反帝精神。

1909 年,清政府以虚衔对本翘进行笼组,先任“三品京堂候补”。后又授
其“典礼院直学上”之衔。

辛亥革命时,本翘被任命为南北议和随员,时隔不久,和议告成,清帝退
位,他的政治生涯也告一段落。晚年,本翘致力于收藏与著述,一面广收珍版
古书与名家字 画,一面征集文献,整理刊印发行。1915 年,他印发了刘奋熙
诗集,并撰写了序言与生平事略,置诸卷首。次年,应榆次常赞春之请,助资
石印了戴廷式著的《半可集》 。1919 年,在赴友人酒宴中突然与世长辞。他本
人的著述未见刊印,手稿已部散失,但可从戴廷式的《半可集》与刘奋熙的《爱
微堂遗著》中见到若 干篇幅。

丁文江评点,出自辽宁教育出版社《游记二种》。拉铁摩尔评点,出自江苏人 民
《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范长江评点出自宁夏人民《塞上行》,其余都是出自谢
泳主编 《 旧 时 光 : 外 省 学 者 眼 中 的 山 西 》 ( 山 西 古 籍 ) 。

46
清光緒三十年(1904 年)發行,計劃籌集股本銀 300 萬兩,實收資本 190
萬兩。當年的背景是光緒二十四年(1898 年)山西商務局與外資福公司簽立
了借款開礦合同,出讓了該省多處重要煤鐵礦的開採權。光緒二十六年(1900
年),福公司前往勘探並要求封閉華人已開採的各礦場。當時山西人民一致反
對,同時共同集資創辦了該公司。1907 年保晉礦務總公司正式成立,並從福
公司手中贖回山西平定、陽泉等礦藏經營權。該股份公司長期享有減免銳賦特權,
解放後收歸國有。這是中國人收回礦權並自辦成功的採礦企業,也是目前中國
發現較早的“礦產股”。

这张由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总公司发行的股票,长 38.6 厘米,宽 27.8


厘米。股票质地为证券专用纸。由于专用纸原料稀少,制造工艺复杂,一般都是
国家 专项控制。采用专用纸印制股票是为保障其严肃性和权威性。这张由专用纸
印制的股票,边框由一些复杂的花纹、线条及图案构成。这些花纹、线条、图案纷
繁复 杂,相互交织很难仿制。不仅起到装饰作用,同时也是一种防伪手段。花纹
边框下中心处铅印北洋官报局印。该局是当时印刷行的首选行道。股票的边框中
心区域内 有背景图案,这种背景称为底纹,底纹中心花纹图案中隐约有保晋矿
务公司字样,其四角藏有一股五两本色大字。为防伪,这张股票在足银伍两、计
作壹股的数词上 各盖有保晋公司宽边花纹章,在股票的右下方保字第贰万伍千
柒百伍拾贰号上盖有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总公司的图章。

47
与保晋公司有关的人物
刘家的代表人物刘笃敬,知难而上,振臂而起。刘笃敬,字辑臣,号筱渠,光绪
乙亥科举人,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深秀至友。他推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拥护维新变法,因屡试进土不第,由杨深秀推荐为刑部主事。庚子后,回山西结
识巡抚胡聘之,继又赴日考察工商,立志回省振兴山西工商业,光绪三十三年
(公元 1907 年)任山西商会会长。笃敬利用乙亥举人声誉,山西商会会长职务
凭借刘家祖代在晋、陕、甘、豫开设的 300 多家商号和 2 万多亩地桩的资金和利
润为后盾,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商战思路,调整商战经营策略,一方
面加强对刘家原有工商厂店的经营管理,积累资金,又大胆投资现代工业,于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 1909 年)兴办起山西第一座发电厂,即太原电灯公司。并
继发电厂之后,又办起矿业、纺织、盐业以及学校等实体,向洋商展开竞争,以
抵制洋商的垄断居奇。宣统三年(公元 1911 年),刘笃敬以更大的胆识和魄力
接替了渠本翘的职务,担任荆棘丛生、步履艰难的保晋矿务公司总经理;后又任
同蒲铁路太原榆次段总办,肩负起修筑山西南北大动脉的重责。为抵制列强资本
主义经济侵略和渗透,发展山西现代民族工商业和交通事业,付出了极大资金、
智慧和心血。尤为值得大书特书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 1907 年)刘笃敬任山
西商会会长时,积极参与由祁县巨商、山西票号领袖渠本翘,山西大学庶务长刘
懋堂等发起的争回山西矿权运动,在与英商福公司代表谈判中,据理力争,挫
败英商,遂以白银 250 万两收回阳泉矿权,挫败了帝国主义掠夺山西矿业的阴
谋。这一壮举显示了山西工商界与列强的竞争,从经济斗争转变为政治斗争的爱
国反帝精神,光荣地载入我国近代史上。而刘笃敬的名字也以山西第一个办电人
的光辉称号,载入桑梓史志,其机智锐敏,敢于求同存异,发展民族工商业,
抵制资本主义侵略的业绩,将永垂史册。

刘笃敬

刘笃敬,山西襄汾县人,前清举人,他是拥有两百万余亩土地的大地主,号
称“刘百万”。在京担任刑部主事时,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交往甚深,学
到了一些变法图强的新思想。1900 年回到山西后,被巡抚胡聘之派到日本考察
工商业,又学到一些近代工业的新知识,走上了实业家的道路。他凭借自己雄厚
的财力,创办了山西电灯公司,成了山西电力工业的创始人。他还在采矿方面办
了一些企业。1911 年接替渠本翘担任了山西保晋矿务公司总经理,山西商会会
长。后来又在纺织、面粉、铁路建设、教育事业等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事情。他是一
位贡献卓越的爱国的资本家。

48
建立: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山西绅商学界为了抵制英国福公司呑占山西
矿产,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收回矿权斗争。第二年,绅商刘懋赏、冯济川、渠本翘等
动议组建保晋矿务公司,他们通过京官呼吁朝廷支持山西争矿斗争。在朝野上下
的一致努力推动下,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保晋矿务公司成立,全称是山
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保晋公司”第一任总公司经理是当时山西最
大的票号商渠本翘(捐官朝廷三品),公司机关设在太原海子边。1916 年 8 月
保晋公司总机关迁至阳泉办公。保晋公司是以亩捐银五万两为开办费,又增收亩
捐十五万两购置器械设备。1908 年大量募集矿股,确定全省大县 3 万两,中等
县 1.5 万两,小县 1.2 万两,结果募得股银一百三十五万两,并收官股五万两,
外省附股十八万两,共计一百九十二万余两。作为资本开始办矿,股息八厘。

清光緒三十年(1904 年)發行,計劃籌集股本銀 300 萬兩,實收資本 190


萬兩。當年的背景是光緒二十四年(1898 年)山西商務局與外資福公司簽立
了借款開礦合同,出讓了該省多處重要煤鐵礦的開採權。光緒二十六年(1900
年),福公司前往勘探並要求封閉華人已開採的各礦場。當時山西人民一致反
對,同時共同集資創辦了該公司。1907 年保晉礦務總公司正式成立,並從福
公司手中贖回山西平定、陽泉等礦藏經營權。該股份公司長期享有減免銳賦特權,
解放後收歸國有。這是中國人收回礦權並自辦成功的採礦企業,也是目前中國
發現較早的“礦產股”。

49
这张由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总公司发行的股票,长 38.6 厘米,宽 27.8
厘米。股票质地为证券专用纸。由于专用纸原料稀少,制造工艺复杂,一般都是
国家 专项控制。采用专用纸印制股票是为保障其严肃性和权威性。这张由专用纸
印制的股票,边框由一些复杂的花纹、线条及图案构成。这些花纹、线条、图案纷
繁复 杂,相互交织很难仿制。不仅起到装饰作用,同时也是一种防伪手段。花纹
边框下中心处铅印北洋官报局印。该局是当时印刷行的首选行道。股票的边框中
心区域内 有背景图案,这种背景称为底纹,底纹中心花纹图案中隐约有保晋矿
务公司字样,其四角藏有一股五两本色大字。为防伪,这张股票在足银伍两、计
作壹股的数词上 各盖有保晋公司宽边花纹章,在股票的右下方保字第贰万伍千
柒百伍拾贰号上盖有山西商办全省保晋矿务总公司的图章。

这是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煤炭企业在山西的诞生,是山西煤炭工业部分生
产环节开始使用机器的伊始。
章程

保晋公司从成立之日起,便有一个比较完备的章程以保证公司进行较为
《山西保晋矿务公司章程》全 文 15 节,主要有公司定名、宗旨、纲要
合理的运作。
职任、股份、付息、薪俸、簿记、赋税、股东会议、保护、恤赏惩罚、销场等方面的内容。

“保晋矿务公司”下面设有平定、大同、寿阳、泽州(晋城)等四个分公司,
是山西近代煤炭工业发展的主体,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同时,还设立
了天津、北京、上海、保定、石家庄等从事运销业务的分公司。隶属保晋分公司的矿
区遍布全省南北各府州县,晋中在平定、榆次、寿阳、孝义等地开设了几十家煤矿,
晋北的大同、代州、五台有数十家矿区,晋南的安邑、平陆、赵城、吉州有数十处矿
区。保晋公司以开采煤铁矿藏为主。公司成立后,即试图振兴矿业,在矿井的提

50
升、运输、通风、排水等环节上,部分地使用了机器。把山西煤炭工业引向近代半
机械化开采。如:平定分公司 6 个矿,有汽绞车 8 台,汽泵 12 台,矿车 400 多
辆。1914 年,京包(北京——包头)铁路通至大同,保晋大同分公司主要开办
了忻州窑和煤峪口两个煤矿。大同忻州窑 1 号井,1925 年开始生产时设备更为
齐全,主副井有汽绞车、锅炉、排水泵,井下井上都铺有轻便轨、矿车运输。寿阳
分公司主要开办了荣家沟和陈家河两个矿,规模较小。晋城分公司开办了五里铺
和河东村两个矿,规模更小。

保晋公司在赎回矿权之后的经营状况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资金的严重
短缺,阻碍了山西矿业的发展。当年绅商筹集的几百万资金,大多用于偿还英国
福公司,等矿权赎回自办时,资金短缺的矛盾便完全显露出来。起初仅以亩捐银
5 万两作为开办资金,后来又向官方领取亩捐银 15 万两。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公司发行股票,直到民国 2-3 年集资才达到 193 两的规模。不过保晋公
司开创了山西机器采煤的先河,也提高了山西煤炭生产的总体水平。保晋公司成
立的当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三年,全省煤产量为 2215 吨,第二年增至 5572
吨,第三年产煤 26810 吨,第四年 55223 吨,第五年的产煤量又上一个台阶,
为 133261 吨,产量逐年上升,短短五年间山西的出煤量增加了五六十倍。与
保晋公司同期进行机器采煤的还有几家公司,如平陆矿务公司、泽州晋益煤矿公
司、平定的建昌公司和中孚公司等。采用近代机器生产,标志着采煤业中新的生
产方式在山西的诞生。
“保晋公司”到 1937 年日寇侵占时,由于资金、技术等困难,加上煤炭跌
价,铁路运费高,惨淡经营三十年中,年产量最高 45 万吨。据不完全统计,截
止 1935 年共生产煤炭 550 万吨。虽然如此,保晋公司还是在提高煤炭生产,
探索煤矿使用机器,以满足山西发展中的地方工业和民用的需要方面,做出了
很大贡献。

51
保晋公司的技术

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局限,开采煤炭多沿煤层露头掏挖,或"凿山为穴,
横入十余丈取之","或一井而下,炭纵横广有,则随其左右阔取,其上枝(支)
板,以防压崩"。无专门煤矿建设。至近代、现代,煤矿建设则成为开采煤炭的必
由 工 程 。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同济矿务公司成立,煤矿建设始成为煤炭开采的一
项先期工程。光绪三十三年(1907),山西保晋公司成立,要求建设煤矿须首
先开凿井筒,修筑井底车场、泵窝、水仓等,然后安装绞车、井架、罐笼、罐道、水
泵、风机、道轨;地面修筑锅炉房、绞车房、机器修理场(房)等,具备生产条 件
后方可投入生产。保晋平定分公司各矿厂,建井开工前须提出简单设计及施工计
划,竣工后进行决算。民国 18 年(1929),晋北矿务局成立后,建矿程序趋
于正规,建设项目的管理臻于完善,其工程进展及开支情况均有年度报告。)
(山西省其它各县小煤矿
山西煤业,以平定为最盛,其它各县,因交通不便,虽土法小窑,星罗棋布 ,
而规模狭小,资本微薄,土法挖掘,时作时辍,所产煤(角),仅足供附近居
民之燃用。小窑组织,各县大致相同,由人力财力及山主,酌量情形,分作股份。
其资本自十元至七八百元不等。小窑开凿见煤后,即设账柜,稽核每日产量及窑
工工作事项,年终结账,按股份发赢余。亦有开凿见煤后,全盘租让他人开采,
按窑情形,以定租价,各股东坐抽余利。
开采之法甚属简单,相度地势,开凿矿坑,坑分横坑竖坑及平坑三种,高约
一公尺半,宽约一公尺。利用煤层斜坡,挖成台阶,以便人工负运煤(角)出坑,

52
或用人力负煤至坑底,再用辘轳绞出坑外。通风利用自然,于主坑之旁,凿一小
坑,以流通空气;至较大之窑,亦有专开通风坑者。坑内之水,大都用辘轳绞出,
用泵排水之矿,百不一二。坑内所用灯光,皆用磁壶盛葫麻油,燃棉作灯芯点之,
用以取光,煤(角)出坑之后,用人工选分为大块及末煤二种,以备估价出售。
矿工工资,视工作之难易而定。大概窑工每日可得工资洋五六角,厂工三四
角。工人受伤致命,亦稍有抚恤。采煤成本,平均每吨一元左右,售价每吨洋一
元七八角,故每吨煤约可获利六七角到七八角不等。产额因作辍靡常,至不一定。
煤厘由包商代徵,按各窑每月产额酌派,大约每吨徵洋三分至五分,此则各县
情形不同,未能一概论也。兹略述各区中规模较大之土窑情形,以砚各处煤业之
状况。
(一)三合壬记煤厂,该厂矿区,在阳曲县东山文子头石会河地方,面积三
百余亩,民国十三年,徐祖壬以资本五千元开办。煤质系统烟煤。煤层有二,头
层厚五·七六公尺(合普通通尺一丈八尺),二层厚二·五六公尺。现采头层煤,
有直坑一座,深约五○公尺,坑口设高车一架,以绞煤(角)。四十马力锅炉二
具,三十马力锅炉一具。坑内有便道,煤车用人力推运。工人一百余名,每日出
煤一百二十五吨左右。所产之煤,销售本县及忻县等处,每吨煤价三元上下。工
资每人每日大洋四角五分。现因运输不便,仅维现状。
该县西山之煤窑,新旧共有四十余处,每窑每日约出煤二十余吨,共计每日
出煤八百余吨,每年共约产煤三十万吨,大半销售附近各地,为烧磺之用,其
余用大车及人力小车,运销太原。
(二)生吉煤矿公司,矿区在太原县南峪桃园,民国十六年,由矿商杨家栋
创办矿区面积五方里余,资本五千五百元。煤质系烟煤。煤层有三,厚自一公尺,
一·六公尺,三·八四公尺不等。现采三·八四公尺层之煤。开采用土法,有直井
一,深约三十二公尺。井底,装入贯龙,由高车提出。干道安设电灯,采煤自用
安全灯。工人二百余名。每日平均出煤九十吨上下。所产煤(角),用大车及骡,
运销本县祁县清源及徐徐沟等县,供居民燃用。运费每吨每公里约一角七分左右,
售价每吨洋二元五角许。
该煤田距太原县城约一一·五公里,距正太车站约三四·六公里,与阳曲西
山煤田相接。煤有烟煤,小表煤及大青煤三种,而烟煤最佳。小窑百十余家,因
销路不畅,故煤业不甚发达。
(三)宝恒公司,矿区在大同口泉镇白土窑地方。民国八年,矿商张(窬),领得
矿区五方里一百十三亩有奇,从事开采。资本三万元,煤属半烟煤。煤层有二,
一厚二·八公尺,一厚三·八四公尺。开有有斜坑一座,长约九六公尺余。用土法
人工剖煤。坑口置有四十马力卧式锅炉一架,高车一架,汽泵三座。坑内铺有便
道,煤车用人力推送,再由高车提出坑外。现有工人六十余名,仅作日工,每日
平均出煤五十吨左右,每人每日工资四角五分。所产煤(角),一销本省天镇阳
高两县,用汗车运送,每吨每公里运费约一角八分。一销外埠,如绥远、张家口、
北平一带,由火车转运,每吨每公里运费约三分八厘。每吨煤价,计大炭洋二元
四角,子炭一元八角,民国十六年,因奉军入境停工,次年复工,现虽继续开
采,但因车四辆缺乏,运销不旺,未能发展。
(四)同宝公司,该公司矿区,在怀仁县胡家湾,发国九年,由阎寿康创办 ,
资本三万元,矿区面积约三十方里。煤系半烟煤。煤层有三,厚自二·二四公尺,
二·八八公尺,四·四公尺不等。现采最厚一层之煤。坑道有直井及斜坑两种,深
约五八公尺。用房柱法采煤。坑内设有轻便铁道,运煤至井底,用高车提出井外。

53
井口有七十五马力之立式锅炉两座。工人七十余名,每人每日可得工资四角左右。
平均每日出煤二十余吨,运销本县及平绥路一带。运输有小火车及汗车二种,每
吨运费,与宝恒公司同,每吨煤价,约四元二角上下。十五年受战事影响停工,
现虽恢复,但因亏损甚巨,难以发展。该公司正筹设机关,拟用新法开采。
(五)灵石霍县赵城洪洞临汾安泽等六县煤矿概况,该六县为山西省西南煤
矿 销畅旺之区,煤属烟煤,适于煤焦,惟开采多沿土法,未能发展。其中用机
器提煤者,仅有赵城美利公司及洪洞晋兴煤矿公司一二家,然亦设备不完,因
陋就简,营业不甚发达。灵石煤田,分为南北本三段,北段自冷泉村经两渡镇直
抵县境南六公里许之石沟村;西段自龙池里至峪口村等处;自仁义镇至王家沟
等处为南段。各段煤田,储量极富。煤层有二,一厚约一公尺,一厚约一·五公
尺。霍县煤矿,以距县城二十公里之韩南庄,虎头山,柳树沟及后坡等处为重要
产地。惟因沟谷深峻,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开采多系土法,产额稀微。赵城煤
田,分东西二段;东段即苑川煤田,在松家山,白家山一带,储量不多,煤质
也劣,昔时煤业颇盛,今则大半停竭。西段煤田,距县约二三十公里不等,与霍
县、洪洞、汾西诸煤田相接,如南李村三交河等处,皆为主要产地,煤层有三,
厚自一公尺及二公尺不等,洪洞煤矿,以距县二三十公里之左家沟、豹子沟、郭
家庄等处为重要,适位于罗云山之俯侧。煤层亦三层,厚一·二八公尺,一·九
二公尺不等。临汾煤矿,在距县三十至五十余公里之土门镇,北庄,西庄一带,
质量优劣不一。安泽煤区,在县城北沿涧河一带及东北和川村一带。重要煤矿,
为辛佛圪柳沟等处。煤层有五,厚自数公寸至一公尺不等,共厚约二·二四公尺。
灵石等六县所产烟煤,曾经北平地质调查所分析,兹录其结果如下:
县别 水分 挥发分 固定炭质 灰分 硫 发热量
(英热单
位)
灵石 1.43 23.12 68.85 6.58 1.42 12766
霍县 未详
赵城 0.38 26.47 56.25 17.28 …… 12960
洪洞 2.14 30.81 60.05 6.99 3.22 139613
临汾 1.18 26.84 65.56 6.41 0.91 137380
安泽 2.29 21.65 66.91 9.08 1.03 14221

各县小矿组织以及开采方法,大都与其它各处小矿相同,时作时辍,不能得到产
额之确数.每月平均计算,约如下数:
灵石 洪洞 临汾 赵城 安泽
28,900(吨) 38,420 58,310 23,920 57,200

矿税照省政府颁布之法,招商承包,按各窑每月产额分派。如灵石各窑,每煤
百斤以三厘五核算,洪赵临三县,每百斤一厘五,安泽拇百斤二厘。各县煤窑,
有案可稽者,计灵石五十九家,赵城七家,洪洞十三家,临汾二十家,安泽二
十九家。资本最少者仅十元,最多亦不过一千三百元。
附美利公司及晋兴煤矿公司
美利公司在赵城上辛佛之小延沟,矿区面积二百三十一亩余,系许(窬)所
办。有竖井二口。设有卧式锅炉及卷扬机各一。提煤用柳龙,每龙七百余斤,日可
提煤一百七十龙左右,即约一一九○○○余斤,合约七十一吨,销售附近村庄
及县城。

54
晋兴煤矿公司在洪洞若观火左家沟,矿区面积五百二十七亩余,系郑郑瞕所
创办。有竖井四眼。井口有卷扬机,用以提煤,置有卧式锅炉四具。吸水用汽泵,
每日可提煤四百龙左右,即约一百六十吨,销售附近村庄及城内。
山西省山雄土厚,煤藏宏富,总计全省产煤区域,有六十余县。但就现状而
言,急宜开发者,厥有六区,其余或因交通不便,销路呆滞,或因煤质欠佳,
获利较难,故蕴藏虽极丰富,似可稍缓。兹述急宜开发之六区煤矿情形如下:
(一)阳曲太原榆次区。该区煤量极富,煤质亦佳,惟因历来小窑开采甚多,任
意挖掘,以致煤层被蚀,至不整齐,大有妨碍大规模之形采。然地近省垣,交通
便利,销路颇佳,故宜选择地点,设一煤厂,以作模范。(二)平定盂县昔阳区。
该区煤层之厚,几达六公尺有奇,煤质又佳。正太路直达矿区,运输极便。现已
有保晋建昌等公司,从事开采,每日产量,达三千余吨,成绩颇著,若再加以
严密之监督,积极整顿,并为设法减轻正太路之运费,发展极易。(三)晋城高
平阳城区。自高平全境向南至晋城,折西达阳城境内,煤田面积甚广,颇利开采。
其主要煤层,在煤系上部,厚自五公尺至九公尺。煤系下部之臭煤,厚自一公尺
至二公尺。上层煤质甚佳,与平定之无烟煤相似。现有保晋分公司用新法开采。已
述于前。至土法开采之小窑,厂数甚多,其中较大者为同记煤矿公司。(四)大
同怀仁左云区。该区煤层之厚,亦达九公尺以上,不独为山西全省冠,即全中国
各处煤田,亦无有出其右者。晋高阳及大怀左两区之煤矿,与道清铁路相距五十
余公里,而平绥路之支线,已达煤区,交通比较便利,故可作大规模开采之计
划。(五)介休孝义区。该区煤藏丰富,煤属烟煤,故于设厂开采煤(角)外,
同时设置炼焦厂,以供工业上之需用,且能提取油质染料及化学工业上之各原
料。(六)洪洞临汾区。该区煤量及产量,与介休孝义区相似,惟交通不便,所
产煤(角),除供本地居民燃用外,即无外销之可能。所有各窑时作时辍,煤业
极不发达。查河东及豫西陕东一带,煤矿不多,居民燃料,素仰给晋煤。大都由
乡宁一隅购用,路远费昂,以致煤价奇高,销路不旺。若于临汾洪洞区内,设立
大规模之采煤炼焦等厂,供给三省工业上之需要,一俟同薄路筑成,运输便利,
前途希望,未可限量。
山西省每年所产煤(角),达二百万吨以上,每年除供本省燃用外,单由正
太路阳泉站输出者,数达百余万吨,而陕豫二省交界及平绥路一带之消费,数
亦不鲜。若能设法整顿,减轻运费,不难操全国煤业之牛耳。况该省产铁之区,
亦达四十余县。天然富源,既极优厚,一经开发,则工业振兴,民生沾渥,挽回
利权,亦易易耳。)

山西近代煤炭工业的兴起,首推“保晋公司”。“保晋公司”第一任总公司经
理是当时山西最大的票号商渠本翘(捐官朝廷三品),公司机关设在太原海子
边。1916 年 8 月,保晋公司总机关迁至阳泉办公。保晋公司是以亩捐银五万两
为开办费,又增收亩捐十五万两购置器械设备。1908 年大量募集矿股,确定全
省大县 3 万两,中等县 1.5 万两,小县 1.2 万两,结果募得股银一百三十五万

55
两,并收官股五万两,外省附股十八万两,共计一百九十二万余两。作为资本开
始办矿,股息八厘。这是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煤炭企业在山西的诞生,是山西煤
炭工业部分生产环节开始使用机器的伊始。

“保晋矿务公司”下面设有平定、大同、寿阳、泽州(晋城)等四个分公司,
是山西近代煤炭工业发展的主体,代表着当时先进的生产力水平。同时,还设立
了天津、北京、上海、保定、石家庄等从事运销业务的分公司。公司成立后,即试图
振兴矿业,在矿井的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环节上,部分地使用了机器。把山
西煤炭工业引向近代半机械化开采。如:平定分公司 6 个矿,有汽绞车 8 台,汽
泵 12 台,矿车 400 多辆。1914 年,京包(北京——包头)铁路通至大同,保
晋大同分公司主要开办了忻州窑和煤峪口两个煤矿。大同忻州窑 1 号井,1925
年开始生产时设备更为齐全,主副井有汽绞车、锅炉、排水泵,井下井上都铺有
轻便轨、矿车运输。寿阳分公司主要开办了荣家沟和陈家河两个矿,规模较小。晋
城分公司开办了五里铺和河东村两个矿,规模更小。“保晋公司”到 1937 年日寇
侵占时,由于资金、技术等困难,加上煤炭跌价,铁路运费高,惨淡经营三十年
中,年产量最高 45 万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 1935 年共生产煤炭 550 万吨。
虽然如此,保晋公司还是在提高煤炭生产,探索煤矿使用机器,以满足山西发
展中的地方工业和民用的需要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四、山西近现代煤炭工业的兴盛时期

辛亥革命(1912 年)后,闫锡山掌握了山西统治权,1929 年 “ 闫冯倒


蒋”战争失败后,闫锡山逃往大连。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闫锡山趁机逃回
山西,打起“造产救国”口号,制定了山西省十年建设计划,雄心勃勃地准备全
面经济建设。
(五、西北实业公司
(阎锡山“省政十年建设计划”
阎锡山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为推动山西经济和近代工业的发展起到
了积级作用,窄轨铁路是旧山西的一个特点,那么,阎锡山为什么要修窄轨铁
路,选择窄轨有什么样优点,请看阎锡山“省政十年建设计划”评述:
1932 年,山西省政府制定的“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是民国时期阎锡山为
巩固自己的统治、壮大地方的实力、维持自己的地位,在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
采取的 一项重大举措。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山西经济的发展,
客观上为初期抗战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探讨“省政十年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
施,无论对 民国经济史的研究,还是对抗战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56
1932 年 4 月 12 日,根据阎锡山“造产救国”的思想,山西成立了“省政设计委
员会”。设计委员会以阎锡山为委员长,在阎锡山的亲自指导下,开始着手进行“
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的设计工作。
“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编定后,自 1933 年开始“遵照实施”,从此,

山西进入十年省政建设时期。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案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
面,但发展最为突出的是省营经济。这其中包括成立四银行号和实物准备库;修
筑同蒲铁路;创办西北实业公司等。为了“扶助社会办理之实业事项和发展公营
事 业”,阎锡山设立山西省公营事业董事会用以领导发展公营事业。此后,山西
的官办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
开始于 1932 年,以“造产救国”为主题的省政建设,虽然在它的计划案中
政治经济无所不及,但是真正付诸实施的却主要是经济建设,更准确地说是所
谓“公 营”事业(亦即官办经济)的建设。客观地说,适逢其时的“省政建设”对
于山西经济从中原大战的沉重打击中摆脱出来,走上近代工业的发展之路,有
着不可忽视 的意义。
改组整理山西省银行,设立垦业、铁路、盐业等专业银号,不仅重新确立了
省银行应有的信用,而且进一步改变了山西金融业单一化的状况,形成了以山
西省银行为 主体,辅之以各种专业银行,共同“调剂全省金融,扶助经济建设”
的金融格局。四银行号加上后来设立的“实物准备库”,相辅相成——银行号为实
物库提供货币 资金,实物库用银行号提供的货币资金收购实物,然后反过来为
银行号发行货币做实物保证——为省政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据统计,“ 到
1937 年日军侵入山 西时,山西省银行发行的新省钞达 2500 多万元,铁路银
号发行纸币达 1000 余万元,垦业、盐业两银号各发行 500 余万元,四种纸币
达 4500 余万元”。正是这些依靠官办信用大量发行的纸币支撑起了山西公营事
业名义下(包括同蒲铁路、西北实业公司在内)的一系列 建设事业。
同蒲铁路贯通山西南北,堪称山西交通主动脉。它的建成对山西政治、经济
等各个方面的积极影响无疑是不能否认的。这条铁路北可以联络平绥,南可以衔
接陇海, 东经正太以通平汉,西由太碛以达黄河,对于三晋的交通,绥蒙的发
展,冀豫陕蜀的联络,以及对于中央及地方经济、政治、军事都有着重大影响。
阎锡山担任“晋绥兵工筑路总指挥部”总指挥,他一开始就说:“我愿此次修一最
经济之铁路。何为最经济?即坚固与省钱两者兼顾是也。”以经济为原则,“同蒲
铁路的测量定线工作,将近六年(按:包括中原大战前的两次测量),有的路
段测量三四次,甚至六七次,虽费时费力,却找到了经济合理的线路。如绕开石
岭关、雁门关,另选新线,虽多走路程,却躲开了艰巨的谷桥、隧道、深挖、高填
等工程,经费大省,效益大增。”“以经济为原则,同蒲铁路援引正太铁路的成例
采取法 式窄轨。开工之前,通过对当时所有八种规格的铁轨的测算得知:如修
每米 38 千克的宽轨,全线需要投资 9000 万元。经调查同蒲铁路沿线货运量每
年约四万吨 公里,连同客运段收入(旅客 7500 万人公里),每年总计约 350
万元。如果以运量每年增加 30%计算,除去利息、支出,损益扣底,50 年内不
但赚不了钱,累计还要亏损 37.43 亿元。而改修窄轨则成本大大降低, 能够
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资仅需 3400 万元。二十年内除收回全部投资外,并可
盈利 670 万元;五十年内约可赚回 30.63 亿元。”一正一负相距甚远。也正是
因为以经济为原则,同蒲铁路是以最省钱的办法修成的。据统计:“同蒲铁路的
修筑 费,南段为 800 万元,长以 500 公里计,每公里平均为 1.6 万元。北段
为 852 万元,长以 350 公里计,每公里平均为 2.4 万元。全线为 1650 万元,

57
长以 850 公里计,平均每公里为 2 万元。”不及前此计算的宽轨铁路所需费用
9000 万元的 20%。
兵工筑路是修筑同蒲铁路的特色之一,因此筑路的指挥机关被称之为“晋绥
兵工筑路总指挥部”名符其实。同蒲铁路修筑过程中的所有土石方工程都是由兵
工承担 的。参加过同蒲筑路的晋绥军部队计有第六十六师、六十九师、七十一师。
七十二师,正太护路军,炮兵独立第一旅,以及各师旅中的工兵,约三万余地
参加筑路的 士兵因有部队薪饷,所以只发给少量津贴,较之雇佣民工费用自然
要省出许多。同时实行多劳多得,超额有奖,士兵也有一定的积极性。成建制的
部队开到筑路工 地,较之散漫的民工又有着效率高的优势。除此之外,还特设
兵工筑路传习所,主要由编余军官内招收学员,培养筑路技术人员和行车人员,
成为军地两用人才,既 解决了施工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又使一部分编余军官
学有所长。对此,阎锡山曾经得意地说:“兵工筑路,不但在我省是创举,即在
全国亦是创举。这件事如果做 好,在国家可以化不生产者为生产者,在军人可
以化单纯职业为复式职业。”
西北实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中迅速崛起,发展成为包括钢铁、燃料、电力、机
械、化学、建材、纺织、兵工、造纸、卷烟、火柴、皮革、面粉等轻重工业、国防工业 在
内,拥有两万员工的大型工业企业。其中,不少门类在山西占有了垄断的地位—
—卷烟厂、化学工厂、洋灰厂等均在全省独树一帜;西北毛织厂,在全省毛织业
中 资本额占到 90.6 %职工人数占到 65.3 %,年产值占到 85.2 %;西北
火柴厂,在全省火柴业中资本额占到 58.1 %,职工人数占到 52.4 %,年
产值占到 49.8 %;全省 17 家较大的发电厂装机容量共达 24454 千瓦,西
北 实 业 公 司 发 电 厂 的 装 机 容 量 为 4580 千 瓦 , 占 到 全 省 装 机 总 容 量 的
18.73%,如果连同西北造纸厂、西北炼钢厂、兴农酒精厂共 11620 千瓦的装
机容量,其发电总容量即占到全省总装机容量的 66.2 %,从而不仅居于山西
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而且在全国经济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根据南京国民政府
对 “ 1928——1936 年全国最重要工业 ” 的统计:全国 时有产业工人 405509
人,西北实业公司 1936 年的工人总数是 18597 人,占到全国工人总数的
4.69%,其中机器业工人 17065 人,而西北实业公司的机器业工人(包括
10 个相关厂)共有 6843 人,占到全国机器业工人总数的 40%;全国 2826
家最量要工厂共有资本 3. 129 亿元(国币),每厂平均拥有资本 11 万元,
西北实业公司 1936 年所有的 33 厂,共有资本 0.22 亿元,厂均资本达到
66.66 万元,大大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西北实业公司不仅门类齐全,而且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其产品不仅供应省
内市场,而且还外销他省。炼钢厂“可炼制CO高速度钢、MO高速度钢、WGR
V钢。 NIGR钢、SIMNGR钢等 48 个合金钢种,在全国首屈一指;唐山
水泥厂、琉璃河水泥厂、黄石华新水泥厂、广州西都士敏土厂,球磨粉碎设备用的
高镭钢铸 件,资源委员会天津机器厂所需之柴油机曲轴,悉由太原供给;工作
母机和纺织机械远销甘肃、四川等地;毛毯、毛呢、毛线,销往京、津、青、沪沿海。
”这无疑在奠定山西近代工业之基础,促进山西经济之发展,增强山西之国防力
量诸多方面客观上起了一些积极的作用。这些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阎锡山为公司规定的“自产、自用、自足”的“三自”原则影响下,逐
渐形成一个规模可观、门类齐全的基础工业体系。从而,在钢铁工业、机械工业、
化 学工业、纺织工业、卷烟业等方面,为山西近代工业起了奠基的作用。西北实
业公司时期形成的以重工业、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格局,一直延续至中华人民共

58
和国时 期。建国初,太原作为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城市的地位,就是从西北实业
公司时期开始奠定的。
其次,西北实业公司十分注重网罗人才、培养自己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技术骨
干。久而久之,公司荟萃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从公司经理到各处处长、
分厂厂长,都是留学国外或由国内各大专院校毕业学有专长的专门人才。课长和
课长以下职员,也大部出身于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 “仅以抗战胜利后的
1946 年为例,西北实业公司共有工程技术人员 794 人,其中留学国外者 26
人,国内大学毕业者 249 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者 519 人。”这些人才和骨干
直至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仍然活跃在海内外工业界,有的还颇有建树。
第三,西北实业公司创办之初,因为阎锡山对南京国民政府有“不再扩充实
力,不造军火”的承诺,以生产民品为主。但是在不断扩大民品生产的同时,并
没有停止 军火的生产,只是由于民品生产的相对增加而使其军火生产在整个工
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已。以军火生产为基础,繁衍而来的西北实业公司,在
新的形势下,虽 大部转产民品,但军火生产始终是其“保留项目”。1936 年以后,
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公司适时地改组成立了西北制造厂,加大了军
火生产。据统 计,自此开始,到 1937 年 11 月太原沦陷,西北实业公司属下的
军火生产厂所生产的军火就足以装备 30 个步兵师和 4 个炮兵师。值此民族矛盾
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历史关头,公司客
观上为我国增强了抵御外侮的能力。
当然,从整体上看,西北实业公司为发展自己,在阎锡山政权支持下,直
接或间接地对广大工人和农民形成的盘剥,采取各种手段对中小资产阶级的形
成的排挤和打 击,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山西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山西农业
生产的停滞不前,山西私营民族工商业的由盛而衰,都与此有着很大关系。摘自
《沧桑》,1999 年第 3 期,作者:李静萍、任有珍

59
西北实业公司和山西近代工业

1、 前 言

山西,天然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得天独厚。煤、铁、铜、锡等矿产资源,分布面广,
储藏量大,素有“煤铁之乡”之称。山西冶炼业的出现和金属制品的使用,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但是,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工矿业发展缓慢,长期处在停滞落后的状
态。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欧洲战场,无暇顾及东 方,才给中国民
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空隙。1917 年,在大战的后期,由于进口生铁受阻,
国内需求量骤增,山西在清末爆发的保矿运动取得有限胜利的 情况下,才出现了近
代冶金工业——山西保晋铁厂。然而,当该厂的第一座炼铁高炉于 1921 年建成后,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业已数年,日本生铁大量倾销于中 国,因而未能投产。直至 20
年代中期,山西督军阎锡山为了进一步扩充军备,大力发展军火工业,才力促该厂于
1926 年 8 月正式投入生产,日产生铁约 15 吨左右。与此同时,阎锡山于 1925 年由
德国引进近代炼钢技术,由英国进口机器设备,又创设了育才炼钢厂和育才机器厂。
育才炼钢厂 1920 年局部投产后,到 1930 年年产各种特殊钢可达 400 吨左右,成
为山西兵器制造的重要钢材生产基地。

1930 年,阎锡山联合冯玉祥、李宗仁等十几个方面的势力,纠集兵力 70 万之众


发动了规模巨大的倒蒋战争——中原大战,失败后下野避居大连。1931 年 8 月上旬,
阎锡山借口返乡省亲,回到山西五台县河边村。时值“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便
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遂于 1932 年 2 月 29 日由河边村赶到太原就职。
复出后的阎锡山在“造产救国”、建设西北
“ ”的主张下,提出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
案》,在重振山西军火工业的同时,筹备了西北实业公司,大力拓展山西的经济实力。
这便是西北实业公司组建的历史背景。

2、 山西近代工业的萌芽和初创

1857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政府的一部分官员把中国两次战败的原因,
归结为由于洋人“船坚炮利”,而我国原始的刀、矛、棍棒不足以抵御洋枪快 炮。于是,
以李鸿章、曾国藩为代表,提出了效仿西洋各国“自强”、求富
“ ”的“新政”,在中国兴起
了一场洋务运动。从西方国家购买设备,引进技术,兴办工 业,尤其是兴办军火工业
各省相继办起了一批枪炮修造厂。山西由于地处内陆,次通闭塞,直到清朝末年,才
受到洋务运动的影响。

1891 年(清光绪十七年),湖北天门人胡聘之出任山西市政使(藩台)。胡在
青年时期正值洋务运动的高潮之际,曾游历江南诸省,受到近代工业新兴的启
60 迪,
主张以“洋务自强”,于 1892 年上奏朝廷:“开发山西石炭和铁矿资源,以兴工业”。
于同年创立了山西火柴局、1894 年创设山西招商局,1895 年 设立了山商工艺局。
1932 年 1 月,闫锡山开始筹备官僚资本的西北实业公司。1933 年 8 月 1
日,公司正式成立,内设矿业组(后改为矿业部)管理煤矿厂。矿业组组长由阎
国光担任。西北实业公司是继“保晋公司”后又一使用机器、机械开办煤矿的大型
公司。1934 年 10 月,该公司在太原西山创办了白家庄煤矿(亦称西北煤矿第
一厂),地址在太原西山白家庄,拥有职员 106 名,工人 970 人,1937 年 6
月,原煤月产量为 7.54 万吨。
1935 年 4 月, 成立 西北 煤矿 第二 厂,
开始在五台县窑头开井未成,1936 年 7 月迁
到崞县(今原平县)轩岗镇办矿。拥有职员 80
名,工人 750 名。有斜坑一个,平坑一个,竖
坑一个。1937 年 6 月,原煤月产量是 2.2 万
吨。
同年,南同蒲铁路通车,西北煤矿第三
厂在灵石富家滩成立。拥有职员 86 名,工人
800 名。1937 年 6 月,原煤月产量为 2.7 万
吨。
西北煤矿第四厂,1946 年成立,位于
劳动中的矿工
太原城小东门外杨家峪村,有煤井二;黑沙坪
煤坑,距城六公里;复兴坑距城五公里。最高日产量二百吨。

(1) 晋北矿务局及其它煤矿

山西煤炭的现代开采,除“保晋公司”和西北实业公司外,还出现了一批
官商及地主豪绅开办的较大煤矿。如,早期在山西开办机器矿的有,1912 年商
人在左云县成立天眷煤矿公司。1913 年在阳泉成立建昌煤炭开发公司。1914 年
成立汾阳煤炭公司,同时闫锡山叔父闫子安和晋北镇守使张树帜在大同成立裕
晋煤矿公司。1915 年,在大同县成立广兴煤矿公司,江苏丹阳人姚鸿漠在大同
开办大兴煤矿公司等。1918 年 9 月,闫锡山在大同设立了大怀左煤矿商务总会
和大怀左煤矿警备总局。同年,闫锡山和北洋政府财政总长梁士怡在大同合办的
同宝公司成立,下属裕晋、义晋等五个矿厂。

61
1929 年 5 月,闫锡山的官僚资本煤矿,晋北矿务局成立,下设煤峪口和
永定庄、永定庄后沟、瓦渣后沟四处矿井,天津和北京两个办事处以及泉峰铁路
局。1932 年,晋北矿务局购置日式割煤机一台,虽末下井使用,但这是全省煤
矿采煤机械的第一次出现。1932 年 6 月,大同煤业公司成立,由闫锡山亲任董
事长。1934 年,大同煤业总销处成立,垄断了大同地区煤炭销售业务,包括中
小煤矿的零售业务。同年,晋北矿务局、大同保晋分公司、同宝煤矿公司、宝恒煤
矿公司合伙经营,成立了晋北煤业公司,董事长闫锡山,协理梁上椿。

(三)当时山西全省的煤炭业

据《中国实业志》记载:1934 年,在全省六十四个产煤县,有大小煤窑一
千四百二十五家,矿区面积三百二十四万八千公亩,开采面积九十三万八千公
亩以上。工人总数为二万二千三百多人,煤炭年产量三百零二万余吨,产值五百
九十五万多元(银币)。当时,山西一些煤矿生产虽然部分环节使用了机器、机
械,但全省采煤还是以手工为主,机器矿井产量仅占 22%。机器开采主要是保
晋矿务公司和晋北矿务局。1936 年,山西全省煤炭产量为 330 万吨,也是之前
的最高年产量。

(四)山西煤炭的运销

此时,全省所产煤炭大部分销售本省,少数煤矿生产的煤炭销往省外。如
1934 年保晋公司平定各煤矿产煤销于省外者占总销量的 72%,销往国外者占
1%。国内主要销往呼和浩特、张家口、北京、天津、塘沽、上海、汉口、青岛等地,国
外主要出口到日本。
这一时期,是山西近现代煤矿的兴盛期,不仅在国内远销京、津、沪等十
余省市。尤其是 1915 年,山西煤炭参加了在巴拿马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被誉
为世界“煤中皇后”,更使山西煤炭闻名天下,1917 年以后,山西煤炭开始出
口,逐渐销往日本、朝鲜、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五)山西煤矿的采煤方法

这一时期山西各大煤矿采煤方法均系房柱式和高落式方法为主。回采率一
般在 30%以下。基本上都是采厚(厚煤层)留薄(薄煤层),出块(块煤)弃
末(碎煤)。如保晋公司阳泉各矿,只采丈八煤层,而不采其上部的四尺和七尺

62
煤层。丈八煤又以房柱和高落式方法仅采出一丈二尺,留下六尺厚的煤作为护顶。

(六)煤矿效率和矿工收入

当时工人工资所得很微薄,如:1929 年至 1936 年,晋北矿务局采煤工


一个班(两班倒,每班 12 小时)平均只能采半吨煤,背煤乙每班平均背近 1
吨煤。每日工资为 0.2—0.4 元。就这还要受到大小把头的层层克扣。至于矿工安
全更是无法保证。
五、民国时期山西省管理煤炭机构的沿革

这里简要叙述一下民国时期山西省管理煤炭的机构沿革。1911 年辛亥革
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社会在中国长达二千余年的统治,建立了中华
民国。1912 年 3 月,山西省军政府成立,亦称都督府(地址即今天的省政府办
公大院)。在各产煤地区设立矿务监督署,为军政府的派出机构,主管各地煤炭
业。1915 年 3 月,奉北洋政府农商部通知,各区矿务监督署撤销,矿务统一归
省财政厅管理。山西省财政厅内设矿务科,办理全省矿务。1916 年 2 月奉农商
部通知,成立了山西矿务总局,管理包括煤炭业在内的全省矿务。1917 年 2 月
奉农商部训令,全省矿务行政仍归山西省财政厅管理。同年 10 月,奉北洋政府
大总统令,各省农商行政改归实业厅主管,山西省实业厅接管了全省矿务管理
权。1919 年 6 月,省政府成立山西矿务管理局。不久,又将山西矿务管理局更
名为山西矿务公局,管理全省矿务,包括煤炭业。1924 年 5 月,山西省政府成
立了晋矿管理处,管理全省矿务,办理有关申请和批准开矿、纳税及采矿期限。
1931 年,山西省政府的晋矿管理处合并到省实业厅。1932 年 2 月,山西省建
设厅成立,原实业厅管理的矿务职权移交建设厅,建设厅内设矿业管理科(称
第三科)统管全省煤炭工业。

((冰心笔下的晋北矿务局

63
 

  七月十四日

口泉镇距大同一九·八一公里,高度一○七九·六○二公尺

晨在车休息,午后二时到口泉镇参观煤矿。从小读地理,即知山西藏煤之富
甲于全球,急欲一睹实况。同时煤矿中情形,在十三年前在门头沟参观过,已不
大记忆,极想探味这“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

大同到口泉之间,路桥被山洪冲折一段,下车步行,跨桥而过,换车到口
泉站,有矿中工程师吕君来接,又乘晋北矿务局的小火车,径到永定庄。

沿途已看见巨大的煤块,整齐的堆在轨旁。两旁山窟里不时的露见门窗,是
穴居的工人住处,此处土质极粘,土穴亦不虞倒塌。

晋北矿务局是一所半洋式的房子,有办公处,图书室等设备。自招待室后窗
望见了后面山上的工人俱乐部,有些面目黧黑的工人,在门口坐立。晋北矿务局
成 立于民国十八年,廿一年末改组为公商合办之股份有限公司。矿区已开采者有
煤峪及永定庄两处煤井,均用新法,掘成许多横贯的平洞,每间一百尺,即开
一风洞。上下用吊车。矿中并有排水通风各种设备。工人本用包工制,二十年十月
改成里工制,即局中备有工牌,由工人自行领取,至井下公事房中,由工头登
记,分别工 作。工人分日夜三班,每班八小时,工头工资每日四角,工人最少者
一角七分。矿中现共有工人三千余,每日产煤量本可有二千吨,近来因销路不佳
每日只开采六 七百吨。

三时又下雨,屋后山洪奔注,声如巨雷,我们在矿务局用过午餐,已近四
时,才收拾下矿,有个年青的工头带领。我们都穿上很厚的蓝布套衣,戴上柳条
编成的帽子,穿上套鞋,拿着镁光灯,拄着棍子,从井口的吊车中,降到矿里
去。
吊车的构造,好像升降机,沉黑中大家挤在一起,只听得井壁四边水声滴沥,
潮热薰人,蒸汽水从吊的铁槛上缘着我们的臂手,流到衣上袖里,湿的难受。这
吊车飘忽地不住在沉黑中下降,忽然机身微微的一震,便停住,是到了深三百
尺的地下了。

睁开眼,借着手灯的微光,我们俯身鱼贯的在六尺至八尺宽的圆洞中进行。
洞顶都用很粗的木柱支撑着,洞壁闪烁着黝黑的光。地下流着又湿又热的泥水,
洞中 流转的是沉重闷热的蒸汽,顶壁间还不住的落下水点。我们稍一抬头便要碰
着顶壁,这时才知柳条帽的用处。

地道里的小仄轨上,不时急速的隆隆地走过煤车,有黧黑褴褛的工人,伛
偻的推着,从我们身旁挤过。这样气也不出的俯身曲折的走了半天,才到一处修
理器械 的中心,这里周围稍为宽阔,炽着熊熊的煤火,几个工人,在那里打铁,
还有几个童工在等着传递,见我们露齿而笑,目光闪闪。这里因着生火的缘故,
空气更为窒 闷。过此便是升降机的发动处,机声隆隆,有几个工人在扳着机闸,
洞顶安着电灯。

出此又到开采的地方,有许多工人,着力的用铁锄向着壁上一下一下的掘,
煤屑飞溅。落下的大块,便有人捡起,掇上煤车推了出去。

出矿已过六时,重见傍晚的阳光,重吸着爽晴的空气时,我们心中都有说
不出的悲恻和惭愧。大家脱去蓝衣,发现彼此的内衣上满了黑灰,鼻孔和耳窍也
64
都充塞着黑垢时,那年青精悍的工头,傲然的微笑道: “我们连肚里都是煤屑呢!
”我默然!”

回大同已七时许,晚赴贺渭南段长的晚餐,菜极丰美。)
(一)西北实业公司

1932 年 1 月,闫锡山开始筹备官僚资本的西北实业公司。1933 年 8 月 1
日,公司正式成立,内设矿业组(后改为矿业部)管理煤矿厂。西北实业公司是
继“保晋公司”后又一使用机器、机械开办煤矿的大型公司。1934 年 10 月,该公
司在太原西山创办了白家庄煤矿(亦称西北煤矿第一厂)。1937 年 6 月,原煤
月产量为 7.5 万吨。1935 年 4 月,成立西北煤矿第二厂,开始在五台县窑头开
井未成,1936 年 7 月迁到崞县(今原平县)轩岗镇办矿。1937 年 6 月,原煤
月产量是 2.2 万吨。同年,南同蒲铁路通车,西北煤矿第三厂在灵石富家滩成立。
1937 年 6 月,原煤月产量为 2.7 万吨。
(二)晋北矿务局及其它煤矿

山西煤炭的现代开采,除“保晋公司”和西北实业公司外,还出现了一批
官商及地主豪绅开办的较大煤矿。如,早期在山西开办机器矿的有,1912 年商
人在左云县成立天眷煤矿公司。1913 年在阳泉成立建昌煤炭开发公司。1914 年
成立汾阳煤炭公司,同时闫锡山叔父闫子安和晋北镇守使张树帜在大同成立裕
晋煤矿公司。1915 年,在大同县成立广兴煤矿公司,江苏丹阳人姚鸿漠在大同
开办大兴煤矿公司等。1918 年 9 月,闫锡山在大同设立了大怀左煤矿商务总会
和大怀左煤矿警备总局。同年,闫锡山和北洋政府财政总长梁士怡在大同合办的
同宝公司成立,下属裕晋、义晋等五个矿厂。
1929 年 5 月,闫锡山的官僚资本煤矿,晋北矿务局成立,下设煤峪口和
永定庄、永定庄后沟、瓦渣后沟四处矿井,天津和北京两个办事处以及泉峰铁路
局。1932 年,晋北矿务局购置日式割煤机一台,虽末下井使用,但这是全省煤
矿采煤机械的第一次出现。1932 年 6 月,大同煤业公司成立,由闫锡山亲任董
事长。1934 年,大同煤业总销处成立,垄断了大同地区煤炭销售业务,包括中
小煤矿的零售业务。同年,晋北矿务局、大同保晋分公司、同宝煤矿公司、宝恒煤
矿公司合伙经营,成立了晋北煤业公司,董事长闫锡山,协理梁上椿。

(三)当时山西全省的煤炭业

据《中国实业志》记载:1934 年,在全省六十四个产煤县,有大小煤窑一

65
千四百二十五家,矿区面积三百二十四万八千公亩,开采面积九十三万八千公
亩以上。工人总数为二万二千三百多人,煤炭年产量三百零二万余吨,产值五百
九十五万多元(银币)。当时,山西一些煤矿生产虽然部分环节使用了机器、机
械,但全省采煤还是以手工为主,机器矿井产量仅占 22%。机器开采主要是保
晋矿务公司和晋北矿务局。1936 年,山西全省煤炭产量为 330 万吨,也是之前
的最高年产量。
(四)山西煤炭的运销

此时,全省所产煤炭大部分销售本省,少数煤矿生产的煤炭销往省外。如
1934 年保晋公司平定各煤矿产煤销于省外者占总销量的 72%,销往国外者占
1%。国内主要销往呼和浩特、张家口、北京、天津、塘沽、上海、汉口、青岛等地,国
外主要出口到日本。
这一时期,是山西近现代煤矿的兴盛期,不仅在国内远销京、津、沪等十
余省市。尤其是 1915 年,山西煤炭参加了在巴拿马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被誉
为世界“煤中皇后”,更使山西煤炭闻名天下,1917 年以后,山西煤炭开始出
口,逐渐销往日本、朝鲜、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五)山西煤矿的采煤方法

这一时期山西各大煤矿采煤方法均系房柱式和高落式方法为主。回采率一
般在 30%以下。基本上都是采厚(厚煤层)留薄(薄煤层),出块(块煤)弃
末(碎煤)。如保晋公司阳泉各矿,只采丈八煤层,而不采其上部的四尺和七尺
煤层。丈八煤又以房柱和高落式方法仅采出一丈二尺,留下六尺厚的煤作为护顶。
(六)煤矿效率和矿工收入

当时工人工资所得很微薄,如:1929 年至 1936 年,晋北矿务局采煤工


一个班(两班倒,每班 12 小时)平均只能采半吨煤,背煤乙每班平均背近 1
吨煤。每日工资为 0.2—0.4 元。就这还要受到大小把头的层层克扣。至于矿工安
全更是无法保证。
五、民国时期山西省管理煤炭机构的沿革

这里简要叙述一下民国时期山西省管理煤炭的机构沿革。1911 年辛亥革
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社会在中国长达二千余年的统治,建立了中华

66
民国。1912 年 3 月,山西省军政府成立,亦称都督府(地址即今天的省政府办
公大院)。在各产煤地区设立矿务监督署,为军政府的派出机构,主管各地煤炭
业。1915 年 3 月,奉北洋政府农商部通知,各区矿务监督署撤销,矿务统一归
省财政厅管理。山西省财政厅内设矿务科,办理全省矿务。1916 年 2 月奉农商
部通知,成立了山西矿务总局,管理包括煤炭业在内的全省矿务。1917 年 2 月
奉农商部训令,全省矿务行政仍归山西省财政厅管理。同年 10 月,奉北洋政府
大总统令,各省农商行政改归实业厅主管,山西省实业厅接管了全省矿务管理
权。1919 年 6 月,省政府成立山西矿务管理局。不久,又将山西矿务管理局更
名为山西矿务公局,管理全省矿务,包括煤炭业。1924 年 5 月,山西省政府成
立了晋矿管理处,管理全省矿务,办理有关申请和批准开矿、纳税及采矿期限。
1931 年,山西省政府的晋矿管理处合并到省实业厅。1932 年 2 月,山西省建
设厅成立,原实业厅管理的矿务职权移交建设厅,建设厅内设矿业管理科(称
第三科)统管全省煤炭工业。

1、 日寇占领下的山西煤炭工业

(日寇占领下的山西煤炭工业

1937 年“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入,国土沦丧,山西各大矿区的煤矿,
均先后被日寇占领。日本帝国主义对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也早已唾涎欲滴,虎视
眈眈。1913 年,日本地质调查所指导员井上来山西调查,1918 年,日本的门
仑三雄、1920 年山根新次等,都曾来山西作过煤炭资源调查,进行窥伺。1929
年以后,山西官僚资本集团的“亲日派”与日交往甚密,日本经常打着“考察”“参
观访问”的旗号,进而详细了解了山西煤炭有关情况。把山西称为“东亚热源”和“
东亚共荣圈的主要燃料基地”。

(一)山西各大矿区的沦陷

1937 年 10 月,大同矿区和轩岗矿区沦陷,11 月,阳泉矿区,12 月,


西山和富家滩等煤矿均被日寇强占。到 1938 年初,全省所有沿交通线的煤矿不
论公营私营,都被日寇所囊括。日寇对山西各煤矿并入日方专业资本家经营,并
实行军事管制,为其侵华战争服务。在日寇侵占前夕,为了保存设备,在大量管
理和技术人员撤离后方时,也将不少煤矿机械设备运往后方。比如, 80 年代末,

67
我听说在 1937 年阳泉煤矿一发电机被撤到四川的南桐矿务局。(中国煤炭博物
馆曾去函联系,想征集陈列,但至今未果)。因而,破坏了日寇侵占下的煤矿生
产。

(二)日寇对山西煤炭的掠夺性开采

1、日寇对山西各大煤矿的统治

1937 年下半年,日寇占领山西各大煤矿后,保晋矿务公司阳泉煤厂和寿
阳煤厂、建昌公司煤厂、西北煤矿第一厂、富家滩桃纽煤矿公司皆委托经营给日本
“兴中公司”,轩岗的西北煤矿第二厂委托给日本大仓矿业株式会社经营。大同矿
区的各煤矿委托给“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经营。
1938 年,日本侵略者成立了“华北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山西煤炭业。
1940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国内需煤量剧增。日寇为进一步掠夺山西煤
炭资源,打出所谓“经济提携”和“日华合作”等招牌,将各大煤矿又调整划分由“
山西产业株式会社”、山西炭矿矿业所
“ ”、大同炭矿株式会社
“ ”等三大财团垄断经
营。其中大同矿区划归蒙疆地区管理。

日寇占领下的 “大同炭矿株式会社 ”

2、日寇占领山西各大煤矿时的扩建

日寇为了实现其长期侵占山西煤炭资源,扩大东亚战争的目的,成立了“

68
北支那开发调查局”,派出大批人员在其军队的武力配合下,对山西煤田进行了
大规模调查。进而通过对煤矿进行改造、扩建、新建井口等,提高生产能力。
根据日寇《支那石炭事情》([日]久保山雄三著昭和 19 年(公元 1944
年))记载:大同矿区:除使原有的坑口、矿井恢复生产外,先后在同家梁、白
洞、四老沟等地开凿了一批新井,建起了口泉沟八大矿,规模比战前扩大了一倍。
采煤方法是在原来房柱式开采基础上,采用房柱式前进长壁法和后退式长壁法
混合办法。阳泉矿区:新开了新三坑、小南坑、东亚坑和赛鱼南、北斜井。西山矿
区 :首先改石太铁路直达白家庄,增加外运能力,接着新开了高家河、松树坑
斜井、杜儿坪太勇坑。还在西铭、王封等地找窑口,开新洞。在鱼儿沟新开了竖井,
在耸谷咀等地经营小煤窑。纵横一千多平方公里,规模比战前扩大了三倍之多,
几乎占有全部西山煤田。在汾西矿区的富家滩矿:贯通临近巷道,扩大坑口,
提高了通风和生产运输能力。
3、日寇占领山西各大煤矿时的机械设备状况

同时,日寇对一些煤矿增加机械设备,加大开采强度,大肆进行掠夺。如:
阳泉采炭所,据日寇资料记载,1942 年主要机械提升设备有:电绞车、汽绞车
共十五分(合 945 马力);坑内外运输设备有:水泵 37 台,锅炉 46 台(合
3240 马力);电力设备有:15 瓦和 50 瓦发电机各一台,各种电动机 121 台
(合 3085 马力),变压器 114 台(合 1419 千伏安);另外,还有供矿山机
械修理使用的各种车库 40 余部。由于日寇对煤矿进行新建和改扩建,增加机械
设备,特别是利用军警、宪兵、汉奸、把头等残酷逼迫工人进行采煤。其掠夺性地
开采,使煤炭产量畸形上升,1942 年达到最高峰,年产量 621.7 万吨,比
1938 年增长了近三倍。但此后不得不下降。

4、日寇对山西煤矿的掠夺性开采

日寇的乱采乱挖,毫不考虑煤炭的丢失,怎么出煤快,就怎么采,一切
以方便、省事、迅速、多产为宗旨,根本不按采掘程序作业。日寇占领时的山西
(除大同煤矿外)煤矿采煤方法仍沿用房柱高落式。开采中只采厚煤层,不采薄
煤层,只取块炭,不要碎煤。甚至连采区和大巷的保安柱也被盗采一空。从而导
致了资源的破坏,以至矿井夭折。如富家滩采煤所十一个尚在幼年期的坑口,在

69
日寇毁灭性的开采破坏下,不到一年就塌陷了一半。西山采煤所的耸谷咀煤窑,
因涌水量增大不到二年半就不能使用了,第三坑也因坑内着火无法开采。各种水、
火、瓦斯、顶板事故频繁发生。如 1941 年 9 月,大同的白洞矿西坑一个回采工作
面,由于长期不支护,发生大冒顶,70 多个工人都被压死。1942 年春,煤峪
口矿一起透水事故,150 名矿工被活活淹死。又如,阳泉二矿,1942 年一起瓦
斯爆炸事故,死伤者达 120 人之多。
5、日寇对山西煤炭的掠夺

(日军从山西掠煤 2000 余万吨

  1937 年日军侵入山西,以“军管理”名义侵占了大同、轩岗、富家滩、潞安等
各大煤矿,并将各煤矿“委托”给日本经济侵略集团开办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大仓矿业株式会社”、兴中公司
“ ”经营。1938 年,日本侵略军成立了“华北开
发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对华北地区实行经济侵略的垄断公司。通过对旧矿井恢
复和简易改扩建,加大开发强度。阳泉、大同、富家滩采炭所产量由 1938 年的
131.5 万吨剧增至 1942 年的 409.6 万吨,全省产煤量达到 621.7 万吨。
据张正明《山西工商业史拾掇》统计,“日军侵占山西期间,估计劫运山西煤炭约
2000 多万吨。”
1948 年,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全省煤产量仅有 198.8 万吨,解放区的煤炭
业,太行、太岳地区实业公司产煤也只有 40 余万吨。)

日寇生产出的煤炭大部分被劫运到日本和东北伪满,另一部分贩运到省
外,销往北京、天津和华中等地,据日寇资料中统计,1942 年阳泉地区即运出
煤炭 874.961 吨,其中劫运于日本本土的占 34%,运到东北的占 20%,运销
到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和华中等地区的占 20%,在山西镜内销售的占
10%。用于侵略战争。1940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维持更加庞大的军需,日
本不仅垄断了其直接经营的煤矿的煤炭销售,而且对地方小煤窑也进行了控制。
(三)日寇对煤矿工人的奴役

日寇侵占我煤矿时期,对中国人民进行了血腥统治和惨无人道的奴役。他
们通过汉奸、地主、流氓、把头到处(远达山东、河南等地)强抓大批农民、城市贫
民,使用骗招工人,强迫摊派,军事抓捕、输送战俘,搜罗童工等手段,大量攫
取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以武力强迫下井,明目张胆的宣称“以肉弹换煤炭”。生产中

70
则通过监工、把头严加监视,工

日本侵略者残害煤矿工人的铁证 “大同煤矿万人坑 ”
人因精力疲惫或有病,稍有怠慢,就不免鞭棒痛打。或加以莫须有的罪名置于非
命。仅大同矿区,战前工人最高时也不过八千人,而日寇占领期间竟增加到一万
八千多人。日寇还通过特务、汉奸、把头等对工人工资剥削极为残暴,不仅层层克
扣,工人所得无几。同时,通过设赌、妓院、吸毒等毒辣手段,把工人廖廖无几的
所得搜刮回去,同时毒害工人身心,以便任其宰割。煤矿工人过着吃不饱、穿不
暖,呼饥受寒,经济上受剥削,生活上受熬煎的悲惨生活。而且还遭受到人格上
的侮辱,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折磨。更有甚者,有的工人在因公伤或患病期
间,就被活活拖入“万人坑”,工人形容当时情景时说:那是想走走不了,想活
活不成。日寇的朵朵煤堆是中国煤矿工人的血汗和累累白骨筑起来的。大同、西山、
阳泉的“万人坑”,就是当年日寇侵占我煤矿的血的写照。)

1937 年“七·七”事变后,日寇侵入,国土沦丧,山西各大矿区的煤矿,
均先后被日寇占领。日本帝国主义对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也早已唾涎欲滴,虎视
眈眈。1913 年,日本地质调查所指导员井上来山西调查,1918 年,日本的门
仑三雄、1920 年山根新次等,都曾来山西作过煤炭资源调查,进行窥伺。1929
年以后,山西官僚资本集团的“亲日派”与日交往甚密,日本经常打着“考察”“参

71
观访问”的旗号,进而详细了解了山西煤炭有关情况。把山西称为“东亚热源”和“
东亚共荣圈的主要燃料基地”。
(一)山西各大矿区的沦陷

1937 年 10 月,大同矿区和轩岗矿区沦陷,11 月,阳泉矿区,12 月,


西山和富家滩等煤矿均被日寇强占。到 1938 年初,全省所有沿交通线的煤矿不
论公营私营,都被日寇所囊括。日寇对山西各煤矿并入日方专业资本家经营,并
实行军事管制,为其侵华战争服务。在日寇侵占前夕,为了保存设备,在大量管
理和技术人员撤离后方时,也将不少煤矿机械设备运往后方。比如, 80 年代末,
我听说在 1937 年阳泉煤矿一发电机被撤到四川的南桐矿务局。(中国煤炭博物
馆曾去函联系,想征集陈列,但至今未果)。因而,破坏了日寇侵占下的煤矿生
产。
(二)日寇对山西煤炭的掠夺性开采

1、日寇对山西各大煤矿的统治

1937 年下半年,日寇占领山西各大煤矿后,保晋矿务公司阳泉煤厂和寿
阳煤厂、建昌公司煤厂、西北煤矿第一厂、富家滩桃纽煤矿公司皆委托经营给日本
“兴中公司”,轩岗的西北煤矿第二厂委托给日本大仓矿业株式会社经营。大同矿
区的各煤矿委托给“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经营。
1938 年,日本侵略者成立了“华北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山西煤炭业。
1940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国内需煤量剧增。日寇为进一步掠夺山西煤
炭资源,打出所谓“经济提携”和“日华合作”等招牌,将各大煤矿又调整划分由“
山西产业株式会社”、山西炭矿矿业所
“ ”、大同炭矿株式会社
“ ”等三大财团垄断经
营。其中大同矿区划归蒙疆地区管理。

2、日寇占领山西各大煤矿时的扩建

日寇为了实现其长期侵占山西煤炭资源,扩大东亚战争的目的,成立了“
北支那开发调查局”,派出大批人员在其军队的武力配合下,对山西煤田进行了
大规模调查。进而通过对煤矿进行改造、扩建、新建井口等,提高生产能力。

根据日寇《支那石炭事情》([日]久保山雄三著昭和 19 年(公元 1944

72
年))记载:大同矿区:除使原有的坑口、矿井恢复生产外,先后在同家梁、白
洞、四老沟等地开凿了一批新井,建起了口泉沟八大矿,规模比战前扩大了一倍。
采煤方法是在原来房柱式开采基础上,采用房柱式前进长壁法和后退式长壁法
混合办法。阳泉矿区:新开了新三坑、小南坑、东亚坑和赛鱼南、北斜井。西山矿
区 :首先改石太铁路直达白家庄,增加外运能力,接着新开了高家河、松树坑
斜井、杜儿坪太勇坑。还在西铭、王封等地找窑口,开新洞。在鱼儿沟新开了竖井,
在耸谷咀等地经营小煤窑。纵横一千多平方公里,规模比战前扩大了三倍之多,
几乎占有全部西山煤田。在汾西矿区的富家滩矿:贯通临近巷道,扩大坑口,
提高了通风和生产运输能力。

3、日寇占领山西各大煤矿时的机械设备状况

同时,日寇对一些煤矿增加机械设备,加大开采强度,大肆进行掠夺。如:
阳泉采炭所,据日寇资料记载,1942 年主要机械提升设备有:电绞车、汽绞车
共十五分(合 945 马力);坑内外运输设备有:水泵 37 台,锅炉 46 台(合
3240 马力);电力设备有:15 瓦和 50 瓦发电机各一台,各种电动机 121 台
(合 3085 马力),变压器 114 台(合 1419 千伏安);另外,还有供矿山机
械修理使用的各种车库 40 余部。由于日寇对煤矿进行新建和改扩建,增加机械
设备,特别是利用军警、宪兵、汉奸、把头等残酷逼迫工人进行采煤。其掠夺性地
开采,使煤炭产量畸形上升,1942 年达到最高峰,年产量 621.7 万吨,比
1938 年增长了近三倍。但此后不得不下降。

4、日寇对山西煤矿的掠夺性开采

日寇的乱采乱挖,毫不考虑煤炭的丢失,怎么出煤快,就怎么采,一切
以方便、省事、迅速、多产为宗旨,根本不按采掘程序作业。日寇占领时的山西
(除大同煤矿外)煤矿采煤方法仍沿用房柱高落式。开采中只采厚煤层,不采薄
煤层,只取块炭,不要碎煤。甚至连采区和大巷的保安柱也被盗采一空。从而导
致了资源的破坏,以至矿井夭折。如富家滩采煤所十一个尚在幼年期的坑口,在
日寇毁灭性的开采破坏下,不到一年就塌陷了一半。西山采煤所的耸谷咀煤窑,
因涌水量增大不到二年半就不能使用了,第三坑也因坑内着火无法开采。各种水、
火、瓦斯、顶板事故频繁发生。如 1941 年 9 月,大同的白洞矿西坑一个回采工作

73
面,由于长期不支护,发生大冒顶,70 多个工人都被压死。1942 年春,煤峪
口矿一起透水事故,150 名矿工被活活淹死。又如,阳泉二矿,1942 年一起瓦
斯爆炸事故,死伤者达 120 人之多。

5、日寇对山西煤炭的掠夺

日寇生产出的煤炭大部分被劫运到日本和东北伪满,另一部分贩运到省
外,销往北京、天津和华中等地,据日寇资料中统计,1942 年阳泉地区即运出
煤炭 874.961 吨,其中劫运于日本本土的占 34%,运到东北的占 20%,运销
到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和华中等地区的占 20%,在山西镜内销售的占
10%。用于侵略战争。1940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维持更加庞大的军需,日
本不仅垄断了其直接经营的煤矿的煤炭销售,而且对地方小煤窑也进行了控制。
(三)日寇对煤矿工人的奴役

日寇侵占我煤矿时期,对中国人民进行了血腥统治和惨无人道的奴役。他
们通过汉奸、地主、流氓、把头到处(远达山东、河南等地)强抓大批农民、城市贫
民,使用骗招工人,强迫摊派,军事抓捕、输送战俘,搜罗童工等手段,大量攫
取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以武力强迫下井,明目张胆的宣称“以肉弹换煤炭”。生产中
则通过监工、把头严加监视,工人因精力疲惫或有病,稍有怠慢,就不免鞭棒痛
打。或加以莫须有的罪名置于非命。仅大同矿区,战前工人最高时也不过八千人,
而日寇占领期间竟增加到一万八千多人。日寇还通过特务、汉奸、把头等对工人工
资剥削极为残暴,不仅层层克扣,工人所得无几。同时,通过设赌、妓院、吸毒等
毒辣手段,把工人廖廖无几的所得搜刮回去,同时毒害工人身心,以便任其宰
割。煤矿工人过着吃不饱、穿不暖,呼饥受寒,经济上受剥削,生活上受熬煎的
悲惨生活。而且还遭受到人格上的侮辱,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折磨。更有甚
者,有的工人在因公伤或患病期间,就被活活拖入“万人坑”,工人形容当时情
景时说:那是想走走不了,想活活不成。日寇的朵朵煤堆是中国煤矿工人的血汗
和累累白骨筑起来的。大同、西山、阳泉的“万人坑”,就是当年日寇侵占我煤矿的
血的写照。

七、闫锡山再度统治下的山西煤矿

1945 年 8 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后,闫锡山在美帝国主义的直接

74
援助下,勾通日寇,劫取了人民的胜利果实。除石圪节煤矿在地下共产党组织领
导下起义和八路军配合收复外,闫锡山接受了山西各大煤矿,由山西省建设厅
下设的煤炭管理局管理。1945 年 9 月,西北实业公司恢复,接受了抗战前西北
实业公司开办的白家庄、轩岗、富家滩、东山等煤矿厂,并恢复原西北煤矿一、二、
三厂名称,同时将太原东山黑沙坪煤矿改称为西北煤矿第四厂(今天的太原东
山煤矿)。还将原日寇的阳泉采炭所改称为阳泉矿厂。隶属省民营事业董事会。
1946 年 5 月,经过半年多的明争暗夺和角逐后,达成协议。国民党政府
中央资源委员会山西大同煤矿整理筹办委员会在太原成立,这是国民党中央政
府和山西省政府合办大同煤矿的管理机构。同年 6 月,该会在大同平旺正式办公,
原晋北矿务局、大同保晋分公司等较大煤矿合并,移交该筹委会,统称大同煤矿。
1946 年 12 月,西北实业公司在介休县成立义棠煤矿管理所。

闫锡山接收后的山西煤矿,很不景气。闫锡山出于内战的需要,将各大厂
矿企业都转向军火生产和供应军需品的生产。例如,1947 年春,将阳泉煤矿的
46 部车床转运到太原,并入太原机械厂生产军火。各地煤矿使用陈旧的机器,
采用落后的开采方式和陈腐的经营管理方法。对煤炭生产只是靠延长工人劳动时
间,加大工人劳动强度,“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来实现其“加大产量”的目的。但
实际上煤炭生产连日寇侵占时期的状况也未恢复。1948 年,全省煤产量仅有
198.8 万吨,1949 年,全省煤炭总产量仅 267 万吨。

闫锡山再度统治下的山西煤矿,对工人的剥削和压榨更加残重。他原封不
动的沿用了日寇统治时期的“监工制”、把头制
“ ”,甚至连人员都未变动。只是将“
把头”改名为“伙长”,对留用日寇和汉奸还委以重任。“把头制”是套在矿工身上
的一条绞索,那些把头掌握着对工人的招收、解雇、工作安排、工资发放、伤亡事
故处理等大权,把头不劳而获,不但赚有相当于工人三倍工资,还能从工人中
抽百分之二十的红利。除了这些明文规定外,还可以虚报冒领,开设粮店、赌场
等骗取工人工资。

闫锡山再度统治时期,山西煤炭工业一直衰败不振。

八、中共党组织在山西煤矿的创立和山西煤矿工人运动

(一)中共党组织在山西煤矿的创立

75
1921 年 7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1926 年 9 月,中共党组织
在阳泉矿区保晋铁厂发展了侯富山等六七名党员,这是山西煤矿最早发展的中
共党员。同年冬天,中共太原地方委员会(当时领导着全省党的工作)派马林
(又名彭令、赵秉义)到阳泉市巡视党的工作。在马林的直接领导下,1927 年 5
月,阳泉矿区的党组织发展为两个支部,即中共保晋公司铁厂党支部和中共保
晋公司五矿机修厂党支部,这是山西煤矿最早的中共党组织。
1931 年,中共山西省委先后派特派员李彬、王孝慈、栗志舟等到大同矿区
建立和发展党组织。1933 年 6 月至 1934 年 1 月,中共大同特别支部有支委 3
人、党员 18 人,主要是大同煤矿工人。

1936 年至 1937 年初,阳泉保晋公司二、四、一矿厂、铁厂和建昌煤矿等


党支部相继建立。党员发展到 40 余名。在基层党支部陆续建立的基础上,中共
阳泉矿区党委诞生,何英才为第一任党委书记。1937 年春,中共山西省委先后
派阎秀峰、李林(女)、候富山等以牺盟会(即牺牲救国同盟会,当时的合法抗
日组织)的名义去大同矿区,派毛铎去阳泉矿区开展工作。大同、阳泉矿区的部
分矿工通过牺盟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 年 7 月 7 日抗日战争爆发。1938 年 4 月下旬,康克清和八路军政
治部主任带领工作组到石圪节煤矿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这年夏季,石圪节煤矿高
尽仁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张聚兴等也加入中国共产党。9 月,建立了石
圪节煤矿第一个党支部。1938 年下半年,中共大(同)怀(仁)左(云)县委
书记苏兴等到大同煤矿整顿党的组织,清除了混进党内的阶级异已分子,党员
由 100 余人减为 80 多人。整个矿区建立了 10 多个党支部。1942 年,大同矿区
的姜华、耿平、王效中叛变,矿区 30 多名共产党员被捕。1943 年春,晋绥边区
五分区政委李登赢负责整顿大同矿区党组织,增派高文玉等 8 名干部加强党的
工作。

抗战胜利初(1945 年 8 月至 1946 年初),中共晋察冀地委城工部和中


共盂县县委城工部,先后派六七名中共党员到西北煤矿第一厂(今太原西山煤
矿),组成临时党支部和工作组秘密开展工作,发展组织。1945 年 8 月,中共
雁北工委派徐刚民和张葵等人到大同矿区,建立了中共大同县委,具体领导大
同矿区党的工作。

76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深入发展,山西各煤矿陆续解放并相继建立了党的
组织。1948 年 6 月,中共阳泉国营煤矿公司委员会成立。1949 年 2 月,中共潞
安煤矿工厂总支委员会成立。同年 3 月,中共大同军事管制委员会煤矿接管组党
的小组建立。4 月,太原西山煤矿接管组建立了党支部。8 月,中共大同市委矿
区分委成立,负责领导大同矿务局的工作。

(二)山西煤矿工人运动

中共党组织在山西煤矿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组织后,领导各煤矿工人开展
了多次向资本家和矿主反剥削、反把头、争自由、提高工资待遇的罢工斗争。尤其
是在日寇侵占山西煤矿前后,阳泉矿区在 1937 年下半年,保晋第二、第四矿工
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牺盟会成员为骨干,组成了以煤矿工人为主的阳泉
矿工武装抗日游击队,共 500 余人,火枪 400 多支,编为一个大队。由王凤山
任队长、何英才任政委。大队下设 5 个中队。10 月 26 日,国民党军队弃守娘子
关后,阳泉矿工武装抗日游击队和近千名工人一起,配合八路军一二九师主力,
抗击沿正太铁路西进的日军,与敌激战于平定县七亘村和营村,歼灭日军二十
四师团之辎重部队,缴获日军步枪 50 余支,机枪 4 挺,还有骡马和骆驼百余
匹,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10 月底,阳泉矿工游击队编入八路军工人游击队,
受到朱德总司令的检阅。不久,阳泉矿工游击队正式编入八路军,成为一二九师
的一个独立支队,在太行山区开展了顽强的对敌斗争。
1937 年 9 月,日寇侵占大同后,大同煤矿工人在八路军工作团的帮助下,
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和矿工游击队。
1937 年 11 月,太原沦陷,太原东山煤矿 600 多名矿工成立了工人武装
自卫队。太原西山煤矿工人在八路军三五八旅的帮助下,成立了工人武装自卫队,
100 多名矿工参加,配合八路军对日寇进行了斗争。1940 年“百团大战”前后,
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大同、阳泉、西山又有一批矿工积极参加了八路军。
1938 年 5 月,潞安石圪节煤矿工人成立了抗日救国会。发动全矿工人举
行大罢工,反抗日寇,争取民主权力。1940 年 4 月,在太行总工会和牺盟会决
死纵队的帮助下,成立了裕丰煤矿(石圪节煤矿)抗日游击队,200 多名矿工
参加,张聚兴为队长,高尽仁为副队长,共有红缨枪 100 余支,手榴弹 300
余颗,大刀 100 余把。在周边开展对敌斗争。1941 年 4 月,该矿工游击队转为

77
八路军正规部队,编入洛阳特务团,后调至武乡八路军地下兵工厂。1945 年 8
月 15 日,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石圪节煤矿工人举行了武装起义,从日军
手中夺回了矿山。这是我党从日寇手中夺回的唯一煤矿。

山西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煤矿
工人也为全国的抗战和解放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山西广大解放区,从抗
战开始党就注意军需民用的煤矿生产。如晋绥边区 1940 年时,即拥有手工开采
的煤窑 118 座,工人 1807 人,年产量约 9 万吨,到了 1941 年,边区 19 个
县共有煤窑 394 座,工人增到 7275 人,年产量上升为 22 万吨。解放战争时期
的 1948 年,太行区、太岳区、北岳区等实业公司所属煤窑年产量分别为 30 万
吨、9 万吨、3 万吨。阳泉煤矿公司为 54 万吨,白晋煤矿(潞安煤矿和贾掌煤矿)
为 23 万吨。为我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饻
(塜)

ㄒㄧˉ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老解放区一种计算工资的单位,一饻等于
几种实物价格的总和。
饻的标准
(1948 年)
1948 年华北工商会议制定(太行、太岳工资规定)
根据华北工商会议对工资问题的决定,我部改定工资规定如下:
1. 工资支付改用“饻”为单位,每个饻即二市斤小米,一市斤麦子,一市斤末煤
面,五钱普通食用油,五钱盐,一市方尺白布折合之市价......)

(王竹泉(1891-1975),区域地质学家、煤田地质学家。是我国
煤田地质学的奠基人。主编了我国第一批1:100万地质图--《太原-榆林
幅》。他的 《山西煤矿志》

《华南晚二叠世煤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等具有经 典
意义。他对华北、华东、东北、西南若干地区的地层、构造、地貌、矿产等研究有重要
成 果。
  王竹泉,字云卿,又名宗琪,1891年4月9日出生于河北省交河县陈
屯村。1906年考入河间中学,学习刻苦,每次考试都是名列榜首。1911
年毕业。在中学期间正值军阀混战,列强欺凌,民不聊生。他出于救国之心,坚

78
决要求进一步升学深造。先考入南京铁路专门学校,因学校教师及教学设备都很
差, 只学习两个月就退学了。不久,他考虑到要建立富强的中国,必须有丰富
的矿藏资源。于是又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于1913年考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
学习地质科 学。1916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后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当调查
员。1922-1929年期间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技师。王竹泉从毕业到30
年代,对华北、东北、华东等地做了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
40多篇调查报告和论文。
  1929年王竹泉考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作研究生,1930年获
硕士学位。后又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地质系深造。1931年学成回国。从 193
1年到1946年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正,这期间还兼任北平研究院研究员,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大学讲师。从1946年至1949年担任北 京
大学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竹泉接受燃料工业部长的邀请,担任燃料工业
部的顾问。从1950年2月到1958年先后担任煤炭工业部主任工程师,煤
炭工业部地质总局总工程师,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组专门委员,西北大学讲
学教授,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1956年4月当选全国煤矿
先进生 产者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及主席团执行主席。同年5月当选全国先进生产
者代表会议代表,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
动,先后又当 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地质矿
产组组员,并参加访苏科学技术代表团。从1958年2月到1964年12月
担任煤炭工业部地质 司总工程师。1964年10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1966年1月到1975年7月王竹泉担任煤炭工业部基建办
公室地质总工程师。他还是中 国地质学会的永久会员(1922年入会)。
我国煤田地质学的奠基人
  王竹泉于1916年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毕业后,就担任农商部地质调查
所调查员。地质研究所是我国培养地质学者最早的机构。自从地质研究所培养这
批(共18人)学生之后,我国才开始由中国人调查中国地质。王竹泉就是在这
种条件下开始实现他的理想--调查祖国的矿产资源。他一生到过祖国的大江南
北, 大多数煤田都是他首先调查出的,先后发表了煤田地质方面的论文达54
篇之多。
  1917年王竹泉在我国最大的煤产地--大同煤田,首先发现是一个含
有石炭二叠纪及侏罗纪两组含煤地层并存的煤田。从而扩大了大同煤田的煤炭储
量。山西大同煤田于1870年由德人李希霍芬调查,认为全部含煤地层的地质
时代属侏罗纪。1917年王竹泉调查大同煤田时,在口泉鹅毛口一带采到石炭
二叠 纪化石,从而证实大同煤田为石炭二叠纪与侏罗纪两种含煤地层并存。同
时指出在大青山,呼和浩特一带只有侏罗纪煤系,而雁门关以南只有石炭二叠
纪煤系而无侏 罗纪煤系。认为大同煤田为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田与塞外侏罗纪煤
田之过渡区,这个判断与现在探明的煤田分布情况大致相当。
  1922年王竹泉根据在山西保德县红层下部所采集的化石,指出在上石
炭统上部还发育有二叠纪地层。这一结论纠正了前人(李希霍芬、葛利普)原来
确定的含煤地层为下石炭统的结论,为山西石炭二叠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
了新的证据。
  1925年王竹泉根据他多年在山西野外调查的结果,编出了我国第一张山
西省地质构造纲要图,并发表《山西地质构造纲要》论文,这是我国将构造地质

79
列为专著文章发表的首篇。在当时引起了地质工作者对构造地质研究的兴趣。
  1926年王竹泉发表了《中国地质图(太原-榆林幅)说明书》(1:1
00万),他是我国编制1:100万区域地质图最早者之一。为编此图,王
竹泉曾先后在野外调查达5年之久,可以想象在20年代华北北部、陕北高原一
带,交通闭塞,人烟稀少,土匪出没,在那荒凉塞外高原,一人风餐露宿,度
过几个 春秋,足迹踏遍了山陕一带的大小沟谷和高山峻岭,甚至连地图都没有
的地区,就一边测图,一边填绘地质,测剖面。编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内蒙
古及河南一 部分的太原-榆林幅(1:100万)地质图及其说明书。这篇地
质说明书全文分地层、火成岩、构造地质、地文、经济地质5部分共7万多字,并
附有1/100 万区域地质图及全区地层对比图、剖面图、构造地质图等数十幅
图件。
  王竹泉首先编写了《山西煤矿志》。王竹泉自1917年开始对山西全省煤 田
进行了系统调查,历时10余年,根据他野外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编制出 1:
10万地质图。并按煤田分布将山西全省划分7大煤区、32个煤田,每个煤田
都按照其分布范围、含煤地层、煤层、煤质以及分煤种进行储量计算,编出山西
省最早的煤矿志,对了解山西煤矿以及勘探开发都是难得的综合资料,对当今
山西煤田普查勘探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山西已建成我
国重要 煤炭及以煤为原料的化工基地。山西煤炭工业之蓬勃发展,也含有王竹
泉在山西多年来饱经风霜、艰苦努力的心血。正由于他多年对山西煤田地质的深
入调查研究和 精湛的论著,从而在地质界获得了“山西王”的美称。
  抗战时期,王竹泉随地质调查所,辗转来到后方,在当时艰难困苦的条件
下,对云、贵、川做了大量调查工作,先后发表了10篇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
告为抗战期间大后方工业建设起了一定的作用。王竹泉调查的云南开远布沼坝褐
煤田,现已开发为云南的褐煤生产基地,他所命名的“小龙潭煤系”至今仍在沿
用。 他调查的恩洪矿区,位于云南曲靖富源境内,现为云南主要炼焦煤基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聘为燃料工业部的顾问,后来又被任命为煤
炭部地质勘探总局总工程师。他的后半生,又以饱满的革命热情,投身到祖国的
煤炭工业建设中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煤田地质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机构
和培养技术力量;针对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开展地质勘探,增加生产矿井的
地质储 量。王竹泉主持制定了第一个五年煤田地质勘探规划,随后又制定了煤
矿勘探类型、勘探网度、煤田储量分类和计算等规定,为以后的煤田地质勘探工
作打下了良好 基础。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开展大规模的煤田地质普查
与勘探工作,这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力量薄弱,缺少地质人员。王竹泉以
他丰富的野外地质工 作经验和渊博的地质理论知识,亲自编写教材,亲自授课
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地质技术人员。这批人员中有的已是当今技术骨干力
量。他还亲自审批重点项 目的勘探设计和地质报告,并经常下基层指导工作。在
日常繁重的技术领导工作之余,他还对重大地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1956年
王竹泉发表了《华北煤种牌号 的带状分布及其地质因素》论文。文中他不囿于传
统煤变质学说的束缚,应用大量的煤质分析资料,结合华北地质构造特点,进
行系统分析研究,首次提出华北煤变 质的新观点。王竹泉认为华北多数煤田构
造简单,煤层倾角平缓,煤系厚度及上覆地层厚度较薄,用动力变质及区域变
质学说是难以解释某些高变质煤田的形成。他 认为沿太行山一带有多处岩浆侵
入,煤层因受接触变质影响而形成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而吕梁山、霍山的岩浆
岩少于太行山,故形成中等变质烟煤,由东向西岩浆 岩的出露有减弱之势,煤

80
的变质程度也随之降低;华北煤变质以火成岩变质作用显著,但不否认区域变
质与动力变质在华北煤变质中的作用。这篇论文发表后,引起 了当时地质界的
热烈讨论。
  1958年王竹泉又发表了《中国北部石炭二叠纪煤系古地理之新解释及其
对预测新煤田之意义》论文。他根据大量的勘探资料,对我国北方主要含煤地 层
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根据岩相变化的规律,指出中国北部石炭二叠纪地层原是
在同一巨型滨海沼泽平原与内陆冲积平原之沉积;现在露出各地之煤田是由地
层沉 积之后,地壳运动与剥蚀所造成;华北各煤田即属于同一沼泽平原之沉积
因而推定我国北部的广大冲积平原下,包括河南、河北、山东及江苏、安徽北部,
必隐伏 有大面积的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他指出,由于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之
下伏岩层主要为奥陶纪灰岩,因此凡遇露出此种灰岩的冲积平原,其下颇可能
找到蕴藏较浅的 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这一推断,已为实践所证明。如山东济宁、
肥城,河北邢台、玉田、唐山车轴山,江苏九里山、沛县,安徽的宿县,河南的确
山,均相继发现 了储量丰富的煤田。随着勘探手段的改善,可以预料在华北广
大平原下部仍将有可能继续发现新的煤田。
  1962年春节,陈毅副总理代表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宴请著名
科学家,号召向科学进军。王竹泉应邀参加了宴会,会后写出《总结我国各时代
煤田分布规律》的科研规划。这项规划经批准后,由他领导开展调研工作。并以南
方晚二叠世煤田作为研究目标。经过2年多的努力,于1964年完成了《华南
晚 二叠世煤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的课题。此项研究成果于1978年获全国
科学大会奖。在1975年王竹泉84岁高龄时,他还念念不忘江南煤田地质分
布规律 的研究规划,并编写一套全国煤质储量资料,即“全国煤田预测”的构思 。
他一生为中国煤田地质工作呕心沥血。正如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在悼念王竹
泉诞辰 100周年时,对王竹泉的评价:“中国的煤田您调查的最多,山西的
地质您研究的最好,您是第一个勘探陕北油田的人,您是担任煤炭部高级顾问
时间最长的人, 您的贡献最大。”
在地质科学领域做出多方面贡献
  王竹泉不仅在煤田地质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对其它矿产如铁、锰、铜、金、
铝、磷矿和石油等也进行过广泛的研究和探索。他先后发表文章有30余 篇。在
1923年王竹泉曾对陕北油田进行调查,并做出可喜的成果。他在延长油田设
计三个钻孔,其中有油出;在延川、水平设计两个钻孔,有一个钻孔出油。19
50年王竹泉还发表一篇题为《勘探陕北石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论文。当时受
燃料工业部领导的委托,王竹泉参加了第一次石油地质工作座谈会。
  王竹泉在矿物岩石学方面也做了不少研究工作,提出一些独到见解。例如1
930年在美国学习期间,对美国威斯康星火成岩中的重矿物进行了研究。他
指出每一个火成岩侵入体,在质与量的方面均有特殊的重矿物,可利用此种重
矿物来辨认各种火成岩侵入体,又每一火成岩区域,亦各有其特殊之重矿物群,
可利用 此重矿物群以识别同一时期、同一岩浆之活动区域。建立了以重矿物为标
志,鉴定火成岩区的理论。这个理论发表后,引起当时各国地质学者的重视,为
祖国赢得了 荣誉。
  1936年王竹泉在河北昌平西湖村调查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并定名
为“西湖石”,其化学成分为[Ca(MnFeZn)5(SO3)6],这种
新矿物的名称,已为各国矿物学家所采用。
  关于中国地貌,过去只有少数外国学者做过一些研究,其成果偏于片面。王

81
竹泉于1925年发表过《山西、陕西间黄河地貌发展史》及《山、陕地文发 展史
略》;1928年又著《山西、陕西间黄河之地文》,对我国地貌进行了综合研究,
丰富和修正了美国地质学家B.维理士(Willis)和瑞典地质学家 J.
G.安特生(Andersson)有关地貌研究的成果。他是我国研究地貌较
早的地质学家之一。
操守严正,拒受伪职
  1937年芦沟桥事变时,王竹泉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毅然离开妻儿老小,
随北平地质调查所迁到内地。在艰苦条件下,继续开展对云、贵、川矿产资源 的
调查。抗日战争中期,王竹泉不满国民党腐败的统治,于1940年离开大后方
的重庆,绕道返回北平。回家后就闭门谢客,抱定等待天明的决心,坚决不为日
伪 工作。先后拒绝伪北京大学和伪北京师范大学的聘任。当时全家九口人,无一
文收入,生活无着,靠典当糊口,生活极为艰难。伪教育当局曾多次登门邀请他
任教, 并许诺先付3个月的薪金和面粉若干袋,但均遭到他的谢绝。他教育孩
子们说:“我是中国人,只能为中国人工作,就是穷死,也不吃嗟来食。这样一

连几年拒绝 伪教育当局的邀请。当时日伪当局,利诱不成,就施加政治压力,
威胁说:“如先生执意不肯工作,就不怕人家说你是抗日吗?”抗日一词,当时
在敌人统治下就意 味着坐牢。他在多年的威胁利诱下,始终未为日伪工作,表
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一直托病在家不出,坚持到抗战胜利。表现了不为侵略者
服务,富贵不能淫,威武 不能屈的坚贞爱国的骨气。他的这种精神为广大地质
界所赞扬。1946年12月21日重庆大公报曾刊登赞美王竹泉坚贞守正,不
任伪职的报导。
  王竹泉对待青年总是谆谆教导,平易近人,从未发过脾气,丝毫没有教授、
总工程师的架子。50年代初期全国都在学习苏联的教学经验,把苏联专家建
议当作金科玉律,不管正确与否都要执行。然而王竹泉却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对专家的建议,凡不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并给以纠
正。
  王竹泉于1975年7月24日病逝。为了纪念这位我国地质界的老前辈,
中国煤田地质局、全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煤炭科学研究院西安分院于199
1年在北京共同举办了“王竹泉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并出版《王竹泉论文
选集》和《王竹泉纪念文集》 。
  
简历
  1891年4月9日 生于河北省交河县(今泊头市交河镇)。
  1916年7月 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
  1916-1921年 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调查员。
  1922-1929年 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技师。
  1929-1930年 考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地质系作研究生,193
0年获硕士学位。
  1930-1931年 转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质系作研究生。
  1931-1946年 任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技正。
  1932-1937年 兼任北平研究院研究员。
  1946-1950年 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
  1950-1952年 任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地质室主任,兼任中
国科学院地质组专门委员。

82
  1952-1958年 任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地质处主任工程师,
煤炭工业部地质总局总工程师。
  1956年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
议,为列席代表。当选全国煤矿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特邀代表,并当选主席团执
行主席。当选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代表。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7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地
质矿产组组员。
  1958-1964年 任煤炭工业部地质司总工程师。
  1959年 兼任地质部华北协作区地质测量指导组山西省区域地质测量
指导组组长。
  1962年 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地质矿产组副组长。
  1963年 兼煤炭工业部煤炭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64年 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煤炭组组员。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代表。
  1966-1975年 任煤炭工业部基建办公室地质总工程师。
  1975年7月24日 病逝于北京。享年84岁。
主要论著
  1 王竹泉.江西吉安、安福、永新一带煤田地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
汇报,1920(2).
  2 王竹泉.山西大同、左云、怀仁、右玉煤田地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
汇报,1921(3).
  3 王竹泉.山西保德地层.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1922
(4).
  4 王竹泉.山西石炭纪后期地层研究.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22,
1.
  5 王竹泉.山西地质构造纲要.中国地质学会会志,1925,4
(1).
  6 王竹泉.黄河河道成因考.科学,1925,10(2).
  7 王竹泉.中国地质图说明书(太原-榆林幅).商务印书馆印行,1
926.
  8 王竹泉.河南武安、涉县、林县、安阳一带地质矿产.农商部地质调查所
地质汇报,1927(9).
  9 王竹泉.绥远大青山煤田地质.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192
8(10).
  10 王竹泉.山西煤矿志.农矿公报,1928(9).
  11 黄汲清,王竹泉.热河阜新煤田.地质汇报,1929(13).
  12 王竹泉.江西修水流域地质矿产报告.地质汇报,1929(1
4).
  13 王竹泉.美国威斯康星火成岩中重矿物的岩石学研究.中国地质学
会志,1932,11(4).
  14 王竹泉.磁县烟煤显微镜下之结构及其与焦性之关系.中国地质学
会志,1933,12(3).
  15 潘钟祥,王竹泉.陕北油田地质.地质汇报,1933(20).
  16 王竹泉.华北地文沿革之重检讨.地质论评,1937,2(4).

83
  17 王竹泉.云南开远县布沼坝煤田.地质汇报,1940(30).
  18 王竹泉.山西临县紫金山碱性正长岩岩浆分化之我见.中国地质学
会志,1947,27.
  19 王竹泉.31年来中国地质调查与研究.科学时报,1947,1
5(4).
  20 王竹泉.华北地质构造之新解释.科学,1948,31.
  21 王竹泉.用显微镜观察煤对于改进煤质之重要性.煤炭工业,19
50(3).
  22 王竹泉.焦作、峰峰、井陉、门头沟、新泰,各煤田地质调查工作成果.
煤矿工业,1951(6).
  23 王竹泉.华北煤种牌号的带状分布及其地质因素.煤矿技术,19
56(7).
  24 王竹泉.再论华北煤种牌号的带状分布及其地质因素.煤矿技术,
1957(5).
  25 王竹泉.中国北部石炭二叠纪煤系古地理之新解释及其对预测新煤
田之意义.中国地质学会会讯,1958
(12).
  26 王竹泉.中国泥炭资源分布之规律及预测.中国第四纪研究,19
58(2).  
  27 王竹泉.煤地质学.10年来的中国科学--地质学,科学出版社,
1959.
  28 王竹泉.华北地台上古生代含煤地层分布之规律及其古地理.全国
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第4辑,1959.
  29 王竹泉.华北地台石炭纪岩相古地理.煤炭学报,1964,1
(1).
  30 王竹泉.华南晚二叠世煤田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煤炭工业出版社,
1980.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苑英华录(下册).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2〕 当代中国的煤炭工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3〕 当代中国的地质事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 潘云唐.王竹泉,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第六集(《科学家传记大辞
典》编辑组编辑).科学出版社,1994:296-304.)

(下一讲是山西当代煤炭工业)

84
山西当代煤炭工业(概述)

(作者:丁钟晓)

一、当代(1949 年至 2006 年)山西煤炭工业的辉煌成就

山西煤炭工业的振兴和起飞,是在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党和国家对山西煤炭能源给予了高度重视。大体经历了这么几个发展阶段: 第
一阶段是五十年代,这一时期是山西煤矿全面建设,打基础阶段。到五十年代
末,现有的几大煤矿集团公司已全部组建。国家对山西煤矿进行全面新建和改扩
建。1959 年全省原煤总产量为 4355 万吨。第二阶段是六、七十年代,这一时
期是山西各大煤矿新建和改扩建投产、推广采煤机械化试点阶段。1979 年全省
原煤总产量为 1.0893 亿吨,首次突破亿吨大关。第三阶段是八、九十年代,
这一时期是山西煤炭事业的快速发展时期,煤矿机械化、现代化大力发展,中小
煤矿全面兴起。1985 年,全省原煤产量突破 2 亿吨大关。九十年代中期,全省
原煤产量突破 3 亿吨大关。煤矿职工生活福利设施和收入大为提高。第四阶段是
进 入 本 世 纪 以 来 , 尤其是近几年山西煤炭工业呈现出历史上的最兴盛时期,
全省中小煤矿资源整合,关小上大,个数减少,规模提高,各大煤矿企业的集
团化、洁净化、集约化水平大为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进一步好转,出现了一批具
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煤炭大型集团公司。
经过五十八年来的艰苦奋斗,已把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煤矿痕迹彻底改观。
通过扩建、改造、新建矿井,现已建成大同、阳泉、西山、汾西、潞安、晋城、霍州、平
朔、太原煤气化集团公司等 10 大煤炭生产、加工基地,已拥有国有重点煤矿 80
多座,地方中小煤矿 3200 多座,大多数矿井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现代化,
百万吨死亡率降到 0.85 以下。全省形成了煤炭勘探设计、矿井建设、煤矿生产、
煤矿安全、煤炭运销、煤机制造、煤炭加工转化、教育科研、环境保护等煤炭工业体
系。2006 年全省百万煤矿职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使原煤产量达到 5.8 亿吨,
占到全国原煤产量的四分之一强,煤炭外销量占到全国省级外调量的 80%,并
出口到世界的 23 个国家和地区。山西煤炭工业的产值、利税和省级可用财力均

85
占到全省的 40%以上,是山西第二大产业冶金工业的四倍,不仅为全国经济建
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山西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龙头”作用。
二、山西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

山西是我国最大产煤省,山西煤炭工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煤炭资源优
势得天独厚,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易开采。全省含煤面积 6.2 万平方
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40.4%,自北向南分布有大同、宁武、西山、河东、沁水、霍
西 6 大煤田和浑源、繁峙、五台、垣曲、平陆 5 个煤产地,含煤地层有石炭二叠系、
侏罗系及下第三系。目前,全省煤炭资源总量预测为 6413 亿吨,其中:2000
米以浅的预测储量 3889 亿吨,1000 米以浅的煤炭资源量预测 1412 亿吨。全
省完成的煤田地质勘察面积覆盖全省含煤面积的 33%,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
2725 亿吨,其中:精查储量 798 亿吨,详查储量 698 亿吨,普查储量 1239
亿吨,现保有储量 2573 亿吨,在保有储量中:生产、在建矿井占用 968 亿吨,
尚未利用的精查储量 1600 亿吨。在保有储量中按煤种划分:气煤 723 亿吨,
肥煤 157 亿吨,焦煤 253 亿吨,瘦煤 305 亿吨,贫煤 368 亿吨,无烟煤 448
亿吨,弱粘结煤 80 亿吨,长焰煤 162 亿吨,其它煤 1 亿吨。
山西作为全国的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其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十
一五”期间,我省将形成 2—3 个生产能力在亿吨级原煤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3—5 个生产能力在 5000 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10 个以上 500 万
吨级以上的区域性煤炭企业集团。全省煤炭生产总量控制在 7 亿吨左右,全行业
销售收入达到 3000 亿元以上。煤矿采煤机械化实现百分之百。逐步形成以煤为
主,煤电、煤焦化、煤化工、煤建材、煤气化、煤变油多业并举的煤炭工业完整体系。
百万吨死亡率稳定控制在 0.8 人以下。矿井回采率要达到 80%左右。同时,
要加大矿区环境治理,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不断提高煤矿职工收入,不断提高矿
工生活福利待遇,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谐发展的新
矿区。山西煤炭工业的明天会更美好。

二〇〇七年九月

86
(山西有十大煤炭之最,由此可知其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地位:
  1、山西省煤炭预测储量达 92782 亿吨。
  2、山西省已探明煤炭储量为 2608 亿吨,占全国储量的三分之一,雄居全
国之冠。
  3、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之首。以 1995 年的 34 亿吨为基数,约占全国总
产量的四分之一。这个数字比 1949 年增长了 127 倍。
  4、山西省煤炭调出量列全国第一。1995 年调出量 29 亿吨,占全国煤炭产
地调出总量的五分之四。几十年来,山西煤炭工业所产煤炭在满足省内工业及民
用的同时,源源不断地通过公路、铁路销往全国的 26 个省、市、自治区和 8 个计
划单列市,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建设。山西每年调往上海的煤炭在 1200 万
吨至 1300 万吨左右。朱 基总理在任上海市长时曾形象地比喻说:“上海的工业
火炬,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山西的煤炭点燃的。”
  5、山西省煤炭出口居全国之首,1995 年出口煤炭达 1527 万吨。出口到
23 个国家和地区,增加了我省的外汇储备,赢得了声誉。
  6、山西省人均煤炭储量全国第一。人均拥有煤炭储量 24000 吨。
  7、山西省大同市是中国最大的煤城。1995 年原煤产量为 8100 万吨。
  8、大同矿务局是全国最大的煤炭企业。1995 年原煤产量达到 3676 万吨。
  9、平朔露天煤矿是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露天煤矿。设计原煤年产量为 1533 万
吨。所产煤炭主要销往美国、法国、意大利、香港等 16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煤炭
量曾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10 山西省左云县是全国最大的产煤县,年产原煤 13196 万吨。
  在这世纪之交的历史时刻,中国经济即将融进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去。曾经为
中国历史抹上浓墨重彩的山西煤文化,必将在未来世纪里为当代中国描绘出更
加绚丽的图景。)

8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