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7

Microbiology

林憲德

1
Lippincott`s Illustrated
Reviews Microbiology
Brief Content:
Unit 01 The Microbial World ( 微生物的世界 )
Unit 02 Immunology for Microbiology
( 微生物免疫學 )
Unit 03 Bacteria ( 細菌 )
Unit 04 Fungi and Parasites ( 真菌與寄生蟲 )
Unit 05 Virus ( 病毒 )
Unit 06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
( 臨床微生物學總論 )
2
第 1 單元 微生物的世界
• CH01 微生物學緒論
• CH02 正常菌叢
• CH03 微生物的致病性
• CH04 微生物診斷學
• CH05 疫苗與抗生素

3
第 2 單元 微生物免疫學
• CH06 先天免疫
• CH07 T 細胞 - 細胞免疫
• CH08 B 細胞 - 體液免疫

4
第 3 單元 細菌
• CH09 構造生長與代謝
• CH10 遺傳
• CH11 葡萄球菌
• CH12 鏈球菌
• CH13 兼性厭氧與嗜氧菌
• CH14 奈瑟氏菌
• CH15 腸內 G- 菌
• CH16 其它 G- 菌
• CH17 梭芽孢桿菌
• CH18 螺旋體
• CH19 黴漿菌
• CH20 披衣菌
• CH21 分枝桿菌
• CH22 立克次體

5
第 4 單元 真菌與寄生蟲
• CH23 黴菌
• CH24 原虫
• CH25 蠕虫

6
第 5 單元 病毒
• CH26 病毒介紹
• CH27 無套膜 DNA 病毒
• CH28 有套膜 DNA 病毒
• CH29 B 與 D 肝炎病毒
• CH30 正鏈 RNA 病毒
• CH31 反錄病毒與愛滋病
• CH32 負鏈 RNA 病毒
• CH33 雙股 RNA 病毒:呼腸病毒
• CH34 非傳統感染源

7
第 6 單元 臨床微生物學總論
• CH35 重要微生物摘要
• CH36 細菌 覽
• CH37 治療藥物
• CH38 病例討論

8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Microbiology

9
Overview
• 存在 : 所有的生態系統 (ecosystm)
*Normal flora: Commensals
人體何處無菌 ?
Spleen, Pancreas, Liver, Bladder, CNS, and Blood
*Pathogens:

10
bacteria virus protozoa fungi helminths
Colonization and Infection

11
Prokaryotic and Eukaryotic
1.Prokaryotic ( 原核 )
♥ Eubacteria ( 真細菌 )
♥ Archaebacteria ( 古細菌 )
2. Eukaryotic ( 真核 )
♥ Fungi
♥ Protozoa
♥ Helminths
3. 還有什麼 ?
12
哪些是原核生物 ?
• 猴子、鳥、蛇、海蔘、蚊子、
海苔 、海綿 、藍綠菌 、
細菌 、螺旋菌 、分枝桿菌 、
病毒、黴漿菌 、披衣菌 、
立克次菌、黴菌 、香菇

13
海綿 - 多孔動物門

14
海蔘

15
哪些是原核生物 -ANS
• 真核 : 猴子、鳥、蛇、海蔘、蚊子
、海苔 、海綿 ;黴菌 、香菇
• 原核 : 藍綠菌 、細菌 、螺旋菌
、分枝桿菌 、病毒、黴漿菌 、
披衣菌 、立克次菌

16
Prokaryotic 與 Eukaryotic cells 的比較

prokaryotic eukaryotic

Chromosome 單一條 環狀 多條染色體

Nucleus 無核膜或核仁 有核膜及核仁

Membrane-bound No Yes (Mitochondria


organells Endoplasmic reticulum)
Cell wall 有 peptidoglycan 無 peptidoglycan
除黴漿菌外皆具細胞壁 植物細胞具有細胞壁
Cell membrane 不含醣類,多不含固醇 多含醣類與固醇類
類 (sterols)
Ribosome 70S 80S(organelles 內 70S)

Average size 0.2~2μ 10~100μ 17


Prokaryotic 與 Eukaryotic cells 的比較圖

18
1.Prokaryotic ( 原核 ) 有 2 類
♥ Eubacteria ( 真細菌 )
♥ Archaebacteria ( 古細菌 )

19
Eubacteria ( 真細菌 )
• Typical bacteria:
球狀、桿狀或螺旋狀
具有細胞壁,可分為革蘭陽性、陰性,
以二分裂法繁殖 (binary fusion) ,
具附屬構造如: flagella( 鞭毛 ) 、 Pili( 菌毛 )
或 Capsule( 莢膜 ) ; Plasmids( 質體 ) 等。
• Atypical bacteria:
缺乏部分構造或代謝能力。
例如 :Mycoplasma 、 Chlamydia 與 Rickettsia
等。
20
2.Eukaryotic ( 真核 )- Fungi
• 無光合作用—腐生 (saprophytic)
• 引起皮膚感染或全身性感染。

21
2.Eukaryotic - Protozoa
• single-celled( 單細胞 )
• 無光合作用
• 部分為寄生蟲,細胞內
或細胞外寄生。

22
Examples of Protists
Paramecium Diatom

Euglena Anabaena 23
2.Eukaryotic-Helminths
• 蠕蟲特性
multicellular ( 多細胞 )
可寄生於人體任何器官
• 主要三群
1.Tapeworms (Cestodes) 帶蟲或絛蟲
2.Flukes (Trematodes) 蛭或吸蟲
3.Roundworms (Nematodes) 圓蟲或線蟲

24
1.Tapeworms (Cestodes) 帶蟲或絛蟲

25
2.Flukes (Trematodes) 蛭或吸蟲

26
3.Roundworms (Nematodes) 圓蟲或線蟲

27
3.Virus( 病毒 )
• 無細胞構造
• 細胞內絕對寄生
• 病毒寄生造成許多疾病

28
Relative size of organism and
molecules-01

29
Relative size of organism and molecules-02

30
Scale of life
Viroid ~400bp

Paramecium

Animal Cell Bacterial Cell HIV virion Prion 27-30 kDa

In µm3

20-50,000 0.01-50 0.00001-0.01


Unicellular Photosynthetic Pox group
algae bacteria
31
For lecture only BC Yang
Organizing the Microorganisms
Medically Important Bacteria

32
Organizing the Microorganisms
Medically Important Viruses

33
Medically Important Bacteria

34
Medically Important Viruses

35
人體 Normal flora 之分佈
• Skin
• Eyes
• Mouth and Nose
• Intestinal tract
• Urogenital tract

36
FIG:2.1 Skin

37
Skin 有哪些 Normal flora
• Gram(+)cocci
Staphylococcus aureus
S. epidermitis
Streptococcus spp
• Gram(+)Bacilli
Corynebacterium spp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38
Fig:2.2 Conjunctival sac

39
Fig:2.3 Mouth

40
Fig:2.4 Intestinal
tract

41
Fig:2.5 Urogenital
tract

42
Normal flora 之益處
• 營養競爭
• 抗菌物質
• 刺激免疫系統發育
• 幫助消化
• 提供 Vit. K

43
Normal flora 之害處
• 機會主義者
1. 在不當的位置
2. 宿主免疫力降低時
• 產生致癌物質
 正常菌數降低時
Clostridium difficile

44
CH03 Pathogenicity of Microoganisms

致病性微生物 (Pathogenic Microoganisms)


是:
可造成疾病或具有造成疾病能力的微
生物

45
Bacterial Pathogenesis
• Infectious process
1. 進入體內 .. 突破宿主初級防禦
2. 附著在細胞上
3. 繁殖
4. 破壞宿主細胞 .. 毒素或免疫反應
5. 突破宿主次級防禦
• 毒力 (Virulence) 的定量 :
ID50 : 50% 致病量
LD50 : 50% 致死量
46
Virulence factors( 毒力因子 )

1. 傳播能力 (Transmissibility)
2. 附著 (Adherence to host cells)
3. 侵襲力 (Invasiveness)
4. 細菌毒素 (Bacterial toxins)

47
1. 傳播能力 (Transmissibility)
• 適當的管道侵入
• 突破宿主的防禦機轉
吞噬
體液中的酸性環境、水解酶、蛋白酶等

48
2. 附著 (Adherence)
• 利用 pili, fimbriae 或其
他附著分子

49
3. 侵襲力 (Invasiveness)
• Collagenase 膠原蛋白酶
• Hyaluronidase 琉璃醣酶 ( 玻尿酸酶 )
• Invasins 侵入素

50
4. 細菌毒素 (Bacterial
toxins)
• Exotoxins
• Endotoxins:LPS

51
Fig:3.3 Exotoxins

52
Exotoxin 的作用
1. 使宿主蛋白質無法合成
作用於 EF-2 ( 白喉毒素 )
2. 使宿主電解質不平衡與水
分流失
作用於 G-Protein ( 霍亂毒
素)
3. 中止宿主蛋白質合成
作用於 rRNA ( 志賀毒素 )
4. 使宿主無法釋放神經傳導
物質
作用於神經突觸 ( 破傷風
毒素 ) 53
Antigenic switching( 基因轉換 )
• Phase variation ( 階段變異 ):
某些細菌可選擇表面抗原基因是否表現。
• Antigen variation ( 抗原變異 ):
利用基因重組改變表面抗原

54
誰才是致病原 (Pathogen)?
• Opportunistic pathogen( 機會主義者 )
• Koch’s postulates ( 柯霍原則 )

55
人類的感染
• 人與人之間之傳播 (communicable)
• 傳染性疾病 (contagious)
• Epidemic ( 地方性流行 )
• Pandemic ( 全球性流行 )

56
The End

5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