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透视 M V R D V 的居住设计思想

READING: MVRDV’ S DESIGN THINKING ON RESIDENTIAL ISSUES

邹颖, 卞洪滨/ ZOU Ying, BIAN Hongbin
摘要 : 论文通过分析MVRDV的住宅及住区设计实践和研究 案例, 重点探讨了MVRDV 的居住设计思想的形成背景、 主 要理念、 表现形式及设计手法, 并论述了其居住设计思想对 中国的启示。 Abstract: The paper takes the MVRDV’s practice and research projects on housing and residential districts design as a clue.It focuses on their theory background, main thinking and design methods, then discusses their effect on China housing design. 关键词:MVRDV,住宅,住区,数据,高密度 Key words: MVRDV, Housing, Residential district, Data, High-density

一、关于 MVRDV 2005 年 7 月,MVRDV 的上海展览在国内引发了广 泛的关注和讨论,其实在展览之前自 2 0 0 2 年开始, MVRDV 已经在中国的柳州、广州、南京、北京、天津 等地展开了至少 6项设计;而在MVRDV来到中国之前, 他们已经在国际上从引起广泛关注到赢得鹊起的声誉,
[1] 在公司成立的15年间 , 通过论著和作品在不停地传

提高, 雅典宪章所倡导的强调功能分区城市结构, 以等 级化组织结构为基础的邻里单位居住模式等不断被反思 和批判, 表象背后的功能至上的形体环境原则、 以及静 态的规划观都被批评和否定, 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应该 是多方面交织混合、 多功能重叠的半网络结构, 因而在 城市空间组织中转而追求不同功能的混合以及不同功能 空间的相互交叠, 对城市的认识也逐步从注重城市的形 体环境和功能组织转向对城市中人的社会生活的关注, 认为城市组织结构必须从生活本身中发展而来, 城市和 建筑空间是人们行为方式的体现。 在简 ・ 雅各布斯等人 的倡导下, 近年来城市逐渐回归传统城市的空间形式与 生活状态, 人居空间拥有密集的人口、 活跃的交往频率、 多元的生活方式, 反映在城市形态与住区模式上表现为 土地使用强度的增加, 不同城市功能、 城市活动的混合, 促进人的交往、增加城市活力。MVRDV 对这样的城市 和住区深深赞同, 因此, 在他们的设计中, 密集、 高用 地强度、 多元功能复合等特点清晰而鲜明。 当今逐步呈现的大城市虚拟化也为MVRDV 的设想 和实践提供了现实基础, 时间取代距离成为决定后城市
[2] 景观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最重要的标准 , 不断增强的流

达着自己的理念。 荷兰驻华大使贺飞烈为 “2004中国国 际建筑艺术双年展”题写的信中, 以如下的文字介绍 MVRDV 事务所:他们的作品表现出极其开放的态度以 及对专业标准和要求的独到的理解。MVRDV 的设计摆 脱了荷兰传统的内敛和高度实用的建筑风格, 把看起来 似乎是很平实的方案化为简单建造、 却又蕴含无尽可能 的建筑, 带来了令人晕眩的体验……建筑的外部也许看 起来像是很简单的矩形盒子, 但一旦身处其中, 我们就 能立即体会到其建筑的独创性与复杂性。 MVRDV 的设计方案近半数最终实施,而实施作品 中的半数涉及居住领域 (包括住宅、 居住综合体、 住区 规划等等) 。其实,在 MVRDV 设计方案背后数量更为 庞大的是其作为理论和实践依据的研究型方案。 对于研 究和实践的关系, 事务所主要合伙人威尼 ・ 马斯指出 : MVRDV 的研究是设计概念的出发点,而实践部分仅仅 是研究过程之后的建造层面。MVRDV 的研究是深入而 多产的, 从1997年的元城市 /数据城镇 (Metacity / Datatown) 、1998 年的最大化(Farmax) 、2000 年的 计算机软件系统 : “功能混合” (Function Mixer) 和 “区 域创造” (Region Maker) 及以西班牙和葡萄牙海岸为 对象的教学研究个案 “Costa Iberica” , 到自1995年 开始与荷兰贝尔拉格学院合作的研究项目数字景观 (Datascape) 、 三维城市 (3DCity) 、 猪城 (Pig City) 、 宇宙城市 (Universal City) 、 卫星城市 (Satellite City) 等,MVRDV 一直以独特的逻辑方式探索建筑及城市的 合理模式, 他们关注人口不断增长、 资源逐渐匮乏条件 下的城市的未来, 将人口、 资源、 气候、 能源、 收入、 人 口流动、 宗教、 政治等等均作为影响参数, 提倡以密集、 优化的方式进行建设。纵览 M V R D V “研究”案例, MVRDV的设计思想和其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历时性地 展现出来, 同时这些研究所形成的成果也最终直接体现 在 M V R D V 的工程实践中。 二、MVRDV 的思想背景 如果论及 MVRDV 的思想基础,则必须承认:1960 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对现代主义城市及居住理论的反思 对MVRDV的居住理念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 1960年 代, 随着人们对社会、 文化、 精神、 情感等方面需求的

动性和全球通讯技术缩短了人类交往的距离, 构筑信息 化城市所依托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使满足人类生活和 形成社会网络不再必须依赖特定的物质场所, 因此, 后 城市空间逐步演变成多中心、 无等级和非延续性组织之 上构建的非线性影像, 这些与传统城市截然不同的特征 改变了城市空间以及构筑城市空间的建筑的组织形态和 方式,也使 MVRDV 以图表、矩阵和数据等数字化方式 研究、 构想、 描述区域、 城市和建筑能够为人理解和接受。 同时, 1990年代以来逐渐被接受的可持续发展观, 以及1990年以后出现的 “精明增长 (Smart Growth) ” 理论,也与 M V R D V 的理论与实践十分契合。MVRDV 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 关注的焦点除了建筑本体外, 更偏重于研究建成环境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主张 精明优化地建设人工环境。MVRDV 的理念和实践中倡 导以密集紧凑的方式或手段遏制城市无序蔓延, 他们倡 导高效使用有限的土地和资源、 保护原生环境, 以可持 续、 健康的方式实现经济、 环境、 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 的相互耦合。 他们建议新兴农业和城市结合, 在建筑密 集化的同时考虑气候、 环境、 能源消耗等因素, 并让传 统上功能区划明确的农业、 林业等回归城市心脏。 因此 M V R D V 将设计和研究重点定位于自然的密度和可控 性, 他们对在高密度、 紧凑的环境中探索建筑的可能性 非常感兴趣。MVRDV 坚持追求对城市密度的研究,他 们的方法是 : 通过对与当代建筑和设计过程相关的大

作者单位 :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收稿日期 : 2006-01-10

3 2

世界建筑  2006/03

量复杂数据的分析来塑造空间,MVRDV 的数据体系除 了常规的建筑、 规划相关数据外, 还包括能源、 氧气 (二 氧化碳) 、 速度等等包罗万象的研究参数, MVRDV通过 对数据的分析, 把客观的事实和数字转化为可以想像的 景观, 将抽象的数字实事译解为具象的构筑图景。 他们 这些成果针对的问题是世界性的, 他们通过数据来进行 丰富的视觉化想像, 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 法。 也许是荷兰作为欧洲人口最密集的国度给予了他们 如此操作的诱因,MVRDV 一直试图运用一种数据化的 原则来尝试如何在有限的土地条件下最大化和最优化地 利用土地, 并为21世纪的城市提出理性而且有依据的发 展模式。 三、MVRDV的居住设计方法和手法 在 MVRDV 建成的住宅项目和住区规划中, 可以明 显地体现出密集聚合、 功能混置、 弹性发展等主要特征。 从其最早的住宅作品阿姆斯特丹老年公寓(WoZoCo, 1994 年~1997 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始,MVRDV 的住宅作品一直遵循着 “密集而复合” 的路线, 只是每 个作品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遵照法规的要求, 阿姆斯特 丹老年公寓建筑需要不遮挡周围建筑的充足阳光, 根据 间距要求, 建筑的进深已经确定, 在必须的100个单元 中仅87个可以包容在尺寸限定的立方体中, 余下的13 个单元如果布置在基地上的其他地方, 开敞的空地就会 进一步减少, 因此设计者从北立面悬挑出这13个单元, 使地面空间能够尽可能地开敞和绿化, 从而幽雅地提高 了建筑的密度。 阿姆斯特丹仓住宅 (Silodam, 1995年~ 2002年, 荷兰阿姆斯特丹) 和桑其那罗住宅 (Housing in Sanchinarro, 2001年~2004年, 西班牙马德里) 的 设计手法非常接近, 密集多元社区的概念清晰成熟 : 屹 立于阿姆斯特丹港口的阿姆斯特丹仓住宅以 “筒仓” 为 设计的构思起点,20m 宽、10 层高的建筑如筒仓般名
1  阿姆斯特丹老年公寓外观 2 桑其那罗住宅单元类型 “块” 组合的分析图 3  桑其那罗住宅外观

副其实地容纳着复杂的内容 : 142套大小不同的公寓、 15 个出租单元、600m2 的零售空间、 公共区域;同样, 桑其那罗住宅在1.6万m2的立方体中紧凑地组合了多样 的不同户型, 集合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生活方式。 二者 相同的设计方法是:同样的户型单元先组合成一个 “块” , 从而以各种户型形成多个 “块” , 然后将这些 “块” 叠砌在一起, 联系这些 “块” 的交通系统如同垂直的街 道, 同一户型 “块” 在立面采用同样的材料、 其走廊和 门厅使用一个特定的颜色, 从而增加了各自的可识别 性;在各条 “街道” 中穿梭, 人们会发现在建筑中集结 着丰富多样的住户类型, 而整个建筑就像一个密集的小 社区。 对阿姆斯特丹仓住宅, 《荷兰建筑年鉴》 给予了如 下的评价 : “不愿被轻视、 个性化和平凡生活的需要在这 栋建筑与城市中得到积极的鼓励……建筑里所有的组成 部分都有不同的特质, 这座建筑的出色之处在于将分散 的个体建立起了积极的联系, 复杂多样的、 片段的个人
[3] 在这里集结成全新的集体。 ”

在 SOHO 现代城的投标中,MVRDV 建立了密集而平等 均质的网格系统, 网格没有等级差别, 11类建筑类型可 以在网格上不断组合、 相互替换, 形成矩阵般的无限可 能。 城市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未来发展的可变性均体现 在规划中。 MVRDV对建筑形式的重视程度远远逊于对形成这 些形式的依据的重视, 这可能是 MVRDV的建成作品看 起来有些个性和古怪的原因。在设计方法上,MVRDV 强调设计之前的广泛研究, 他们首先汇集大量的数据, 然后根据对数据的分析, 理性、 客观、 逻辑地解决问题。 与众不同的是,MVRDV 在建筑师的常用设计手段中加 上了统计数据、 抽象的图表和表格、 分析工具等等作为 补充, 他们的设计起点不是直觉、 也不是对建筑形象或 形体的追求, 必须承认对美学的追求不是 MVRDV设计 的重点, 他们的创造性不体现在创造新的建筑形式上, 而是体现在将其数据分析的结论如实地以形式语言表达 出来。天津泰达城 SOLO 单身公寓(2005 年设计)的 直接转换成可见的形体 (这种操作被他们称为数据景观 过了对建筑形式或外观的重视,在 MVRDV 的作品中, 数据与形式是因果关系。以数据分析为依据,MVRDV 的建筑总是将形式以 “有道理但意想不到的方式组织起 来” , 将为人熟悉的形式以 “不为人熟悉” 的方式叠合起 来,MVRDV 的作品在形式组织上是大胆的,他们不强 调比例、 尺度、 和谐、 均衡等传统设计原则, 但与盖里、 埃森曼、哈迪德等造型大师相比,MVRDV 的形式不代 表主义或哲学, 对他们来说, 形式除了是数据逻辑结果 的 “外衣” 之外, 什么都不是。 在大胆异样的形式组合 背后, 却有着理性的推理和严谨的逻辑, MVRDV将 “随 意” 和 “严密” 这一对矛盾体, 以如此合理的方式组成

MVRDV 规划的住区也同样是密集而功能复合的, “头重脚轻” 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MVRDV将现实数据 同时规划中还包容着充分的弹性, 他们指出 : “城市的迷 因为这种丰富而产生的彼此差异, 才正是体现不同区域 特殊个性之处。 多样的建筑类型可以适应不同的社会阶 层, 从而创造出混合的社会团体。 这是维持城市自我更
[4] 新的基础, 是避免阶层隔离的模式。 ” 允许建筑在未

人之处在于它的丰富性和变化性, 甚至还有一点混乱。 “Datascapes” ) , 他们对这些资料和数据的重视远远超

来随着时间生长变化是 MVRDV 的又一设计原则, 尤其 对于城市街区或住区的设计更是如此。MVRDV 的住区 规划不是平面化的构图, 也不是形式的隐喻, 他们依据 的数据操作提供出基本的形式框架, 以及各部分、 各因 素间相互关系的构架, 其规划成果是弹性的, 允许 “不 可知的变量” 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出现, 设计不再是形体 规划的静态结果, 它允许变化, 允许自我的生长和完善。

居住建筑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3 3

7 4  阿姆斯特丹仓住宅的数据分析 5  阿姆斯特丹仓住宅外观 6  阿姆斯特丹仓住宅的走廊 7 天津泰达城SOLO单身公寓 8 北京SOHO现代城投标总平面图 9 北京SOHO现代城投标鸟瞰

3 4

世界建筑  2006/03

10

11

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荷兰鹿特丹伊坡堡居住区 (Yperburg, 1998年~2001年) 中, 不论建筑类型, 每 个住宅不分外墙或屋顶均被贴上单一的材质 (材质共5 种, 分别是木材、 屋顶瓦、 波形金属板、 聚亚胺酯以及 铝) , 每个不同的区域都有不同的外表, 低造价的住宅通 过  “形式过滤” 的方式, 虽极端却形成了醒目的形象和 清晰的类型属性, 同时以这种意想不到的处理方式, 通 过材质的交替变化也使整个居住区的街区、 道路、 空地、 花房出现了丰富的节奏、 差异性和识别性, 想像之外、 情 理之中, 这也许是这个项目获得2002年荷兰建筑学会 一等奖的原因。 四、审视 MVRDV 的居住设计思想 自20世纪以来, 建筑师及规划师对人类适宜的城 市形态和居住形式不断地进行探索, 逐渐形成了集中主 义和分散主义两大阵营, 而学术界对集中或分散孰优孰 劣并没有一致的结论。 目前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新诠 释的城市集中主义, 针对土地、 资源、 人口、 交通等现 实倡导的 “城市紧缩” , 逐渐得到了建筑界的广泛响应, 而 MVRDV 的理念和实践也正是其中的一员。 城市集中 的优点自不必多言, 但反对它的理由也很鲜明 : “1、 它 可能不会产生预期的环保效应 ; 2、 似乎不太可能阻止 城市的分散化进程; 3、 即使有紧缩政策, 绿地的开发 也在所难免 ; 4、 城市高密度并不可能带来集中派所承 诺的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 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质疑 追问 M V R D V 的理念。 1990 年代成立的 MVRDV 的设计和理念,为我们 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野和可操作的方法, 他们将研究中 能够被人接受的部分, 转化成了建筑作品。 而留在纸上、 MVRDV 比以往的未来派更为逻辑和理性,如同有依据 的科幻片,以威尼・马斯为领导的 MVRDV 在研究中表 达着对城市未来的担忧, 并将这种有责任感的忧虑以他 们的研究表达出来, 希望为人类的未来提供有建设性的 出路。在 MVRDV 诸多作为研究成果的案例中,倡导人 们在高密度的复合空间中定居、 在集中的多元化功能中 组织社会生活, 但人们是否能够真正接受 MVRDV设想 的方式、 其成果是否能够真正反驳上述的质疑, 需要经 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10  伊坡堡居住区材质细部 11  伊坡堡居住区街景
[5]

M V R D V 的作品已经在多个国家建成,以住宅为 例, 不论坐落于欧洲的荷兰、 西班牙, 还是亚洲的中国, 虽然每个建筑都有一个点睛的主旨, 但建筑形象却没有 显示出明显的地域和文化的差异。 对此, 威尼 ・ 马斯指 出 “目前我更感兴趣的是, 由于生产方式和环境不同而 产生的地区特殊性, 包括技术环境、 经济环境、 气候环
[6 ] 境以及建筑环境的特殊性。 ” 可见,MVRDV 承认全

理的保护, 其数据操作更为浅显易读, 其将建筑学、 城 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思想相融合的设计, 通过切合实际的 分析和精确严密的逻辑, 表达了对中国社会生活状态的 理解和诠释, 这不能不使仍停留在追求静态形体规划结 果、 讲求外在形式和优美构图、 仍以邻里单位为原型的 中国住区规划与住宅建设者警醒而反思。 □ 注释: [1] 在赢得1991年的柏林欧洲竞赛第一名之后, 威尼 ・ 马斯、 亚克布 ・ 范 ・ 瑞金斯以及娜萨丽 ・ 德 ・ 弗瑞斯 (Winy Maas, Jacob van Rijs 和 Nathalie de Vries) , 在荷兰 鹿特丹建立了 MVRDV 事务所。 [2] 城市状态:当代大都市的空间、 社区和本质, (荷) 根特城市研究小组,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 版社,46 [4]引自 MVRDV 所规划的北京现代城的设计说明。 [5] 迈克 ・ 詹克斯等编著. 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 展的城市形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3 [6]MVRDV 在中国:对威尼・马斯的采访,建筑业导 报 No.329, 2005 (01) [7]引自 MVRDV 所规划的北京现代城的设计说明。 [8]施蘅. 信息转译的图解- MVRDV 和数据景象,城 市环境设计,2005(02) 参考文献 : 1. FARMAX-Excursions on Density, MVRDV, 010 Publishers 2. The REGIONMAKER-RheinRuhr City, MVRDV, Hatje Cantz Verlag 3. FIVE MINUTES CITY, Winy Maas/ MVRDV, Episode publishers 4. READING MVRDV, NAi Publishers, 鹿特丹 5. El Croquis MVRDV 1991-2002,  2004年, 西班牙马德里 6. 张京祥.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南京 : 东南大学出 版社 7. 荷兰建筑年鉴1~3,  荷兰建筑学会, 天津 : 天津大学 出版社 8. 邹颖、 卞洪滨. 对中国居住小区模式的思考, 世界建 筑,2000(5)

球化过程中城市的逐渐雷同, 但他们更为重视的是潜在 的、 蕴含在建筑生成逻辑之中的差别, 而对外在的、 显 形的差别尚无意顾及。 虽然具有地域性或历史感的建筑 形式通常承载着情感、 传承着文化, 也更容易被使用者 所认知和解读,但 M V R D V 不想以这样的方式完成设 计, 同时 MVRDV也没有着力追求建筑内在的文化特征 和精神气质, 他们采用的就是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的 如同计算机输入参数得到结果的过程, 这个答案也同样 推理清晰、 不经修饰。 MVRDV 成立至今仅仅15 年,从首次著书立说至今 不足10年, 他们的理论和实践都还处于成长期, 在1990 年代以来纷繁复杂的建筑潮流中,MVRDV 的理论和实 践都显得新颖、 独树一帜。 虽然在他们的住区或住宅设 计中我们可以看到前人 “新陈代谢” “簇群城市” 、 “空中 、 街道” 等理念的影子, 但在这些形式背后的逻辑方法却 是前人未曾使用过的, 这也正是令人感到有趣的地方。 五、结语 MVRDV 不是疯狂的而是理性的, 不是幻想的而是 现实的, 他们的理念是面对未来立足现在的。 通过在中 国的实践, 他们看到了中国住区与住宅建设的误区: 楼板面积, 而不是创造城市空间。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 代, 人们急于与一切陈旧的模式割裂, 但同时也抛弃了 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混合性。 众多的社区形式上千篇一 律, 功能上分工明确, 围墙将它们彼此分割开来。 人工 的规划似乎很有逻辑, 可产生的结果却是令人感到无
[7] 聊。 ” 作为或多或少具有乌托邦色彩的 “激进的现实

方法, 通过对问题的研究给出一个简明而逻辑的答案, [3] 荷兰建筑年鉴2, 荷兰建筑学会, 天津大学出版社

写在书中的部分如同智者的寓言供人思索和探究。 “目前在大部分中国新兴城市地带发生的情况是, 制造

主义者和现实的未来主义者[8] , MVRDV 在中国的居住 设计实践更为脚踏实地, 不论是南宁柳沙半岛的均质网 格, 还是天津泰达城通过保留原有路网而对城市原生肌

居住建筑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3 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