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大愛引航-慈濟人文教材】靜思語教學教案

教學年
主軸 品格教育 冊數 第五冊 小學

主題名 大愛引航
心存感恩 主題內容 感恩萬物 設計者
稱 編輯團隊
教材來 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 教學時
40 分
源 地球的孩子-缺角的幸福 間
靜思語 不要想失去了多少,應該想還擁有多少,人生就能知足快樂。
單元目 一、能珍惜並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人事物。
標 二、能抱持正向的心看待不圓滿的事情。
教 學 過 程
準備活動
一、教師方面(準備物品):寬口玻璃罐一個、玻璃球 10 顆、標籤紙一包。
二、學生方面(準備物品):無。
教學活動
教學步驟 教具 時間
壹、體驗: 教學簡報 15 分
一、 活動說明 玻璃罐
(一) 教師拿出玻璃罐,說明這是人生寶罐。和學生討論: 玻璃球
你認為這個罐中必須裝入哪些東西,才是「幸福的人 標籤紙
生」呢?
(二) 學生可能提出:健康、家人、行善、財富、外貌等。每
提出一項,教師就寫在標籤紙,並貼在玻璃球上,
放入玻璃罐中。
(三) 選出自願者,比賽誰可以從罐中拿取最多人生寶藏。
(四) 每人只能抓取一次,不能重來。拿完後要注意拿到的
寶藏有哪些?留在罐中的有哪些?
(五) 拿到最多寶藏的人,全班給予歡呼祝福。
備註:考量時間,教師可選擇 3~5 名自願的學生進行,其
餘想體驗的學生可運用其他時間。

二、問題討論
(一)我們人生,是否每一個想要的物品都能得到?
(二)該如何面對失去或無法得到的物品?
(三)請想一想自己手中擁有什麼樣的寶藏,能帶給你幸福?
結語: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幅幸福人生的構圖,都希望它可以
「完美」。但現實往往不盡如人意,生活難免會遇到不圓滿、
不完美的時候。如果執著在不完美的部分,人生會因「缺乏」
而痛苦;如果能珍視自己擁有的一切,抱持珍惜、感恩的心,
那麼人生就會因「知足」而感覺幸福。
備註:
體驗活動使用之玻璃瓶瓶口不要太寬,學生在抓取玻璃
珠時難度會提高,也才能感受到人生無法事事俱全。若體驗
教具可準備較多套,可運用小組的方式進行,讓每一位學生
都能體驗,再一同討論。
貳、講述故事:缺角的幸福 故事內容 8 分
一、建議呈現方式:播放影片 故事影片
二、故事大綱
吳珮均從小就沒見過自己的父親,媽媽又因為車禍失去
了一條腿,珮均就在這時候出現在媽媽的生命裡,因為單親
又加上媽媽行動不便,所以媽媽無法給予珮均完整的照顧,
長期累聚導致珮均不擅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直到遇見葛
瑞斯家族的李大俠,發掘珮均的優點並且開導她,讓原本封
閉內心的珮均,交到許多好朋友也會主動幫助同學。
參、省思: 教學簡報 7 分
一、珮均的生命發生哪些不圓滿的事情?
二、承上題,這些事對她造成什麼影響?
三、珮均做了哪些努力,讓自己的生命有什麼樣的不同?
四、你對目前的生活狀態滿意嗎?為什麼?
五、你覺得怎麼樣能讓自己的生命感覺滿足、完整?
肆、靜思: 教學簡報 5 分
體驗活動老師讓我們伸手抓彈珠,結果我抓出來的彈珠,
少了財富和學歷,雖然覺得可惜,但我覺得自己應該要知足,
因為有的同學沒有拿到朋友和家人,我覺得自己少了朋友跟
家人,會很難過。所以,從這堂課中我學習到要感恩自己所
擁有的,像珮均一樣,才能知足快樂。此外,我也聽到班上
另一位同學的分享,原來他爸爸因為糖尿病與心臟病要住院,
之前暑假時,他都要在醫院陪伴爸爸,當時他覺得失去了自
己的時間,不太開心。後來,經過課程與老師的鼓勵,他說:
雖然失去了暑假玩樂自由的時間,但是幸好爸爸還在身邊,
我想自己還是個幸福的人。我聽了,好感動,我一定要更珍
惜自己所擁有的,並感恩疼愛我的家人、朋友。

結語:
用正向的態度看待人生,不要只專注在自己沒有的、失
去的,而要珍惜自己仍擁有的,並且心懷感恩,若能如此,
我們才能感受生活的幸福與歡喜。
伍、生活實踐: 學習單 5分
一、每天發現一件自己很幸福的事情。
二、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不計較沒有或失去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