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类别 例词 例句

表示 最、很、极、再、更、都、尽、  他挺可爱的。
程度 太、满、蛮、挺、稍、好、全、  良爱是班上最勤劳的学生。
多、多么、相当、比较、尤其、  经过这次的挫折后,他稍微收敛
万分、稍微、越发、日益、何 了。
等、根本、丝毫、格外、极度、 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
非常、特别、更加、尽量  他的表现太惊人了。
表示 全、都、就、总、只、止、也、  这些习题,她都会做。
范围 凡、互相、各自、独自、一共、  只要思想正面积极,处处皆有生
只顾、一概、一律、满地、单 机。
单、总共、到处、多半、仅有  他只顾喝酒玩乐,对家庭一概不
管。
 校园里到处可看到茂盛的花树。
 最近物价一律起了三巴仙。
表示 已、曾、正、在、就、常、又、  家始终是游子们的避风港。
时间 已经、早已、将要、终于、向  她生前曾为工艺科技作出伟大贡
来、始终、永远、时时、立刻、 献,死后葬礼极尽哀荣。
马上、每每、往往、预先、当  他常缺课。
下、早晚、就要、一同、顿时、  比赛马上进行。
随即、迟早、原来、起初、刚  她素来孝顺父母。
刚、同时、眼看、素来、偶尔
表示 又、再、也、还、一再、屡次、  他又触犯校规了。
频率 重新、连续、不断、频频、时  我一再指导他,他还是没掌握。
而、一直、反复、一连、一味、  最近,电流频频中断。
还是  宾客陆续进入会场。
 他决心重新做人。
表示 可、倒、偏、却、岂、又、竟、  试题虽容易,他却不会作答。
语气 并、才、还、宁、偏偏、索性、  他何尝不想升学,只是家境不允
难道、究竟、到底、竟然、何 许。
必、反倒、反而、简直、横竖、  由于任务太难,他索性置之不理。
反正、宁可、宁愿、甚至、毕  这件坏事,究竟是谁干的?
竟、终归、无非、干脆、何尝  横竖已没有回头路,我们就再试试
吧!
表示 是、约、不、没、未、勿、非、  他就是那么不通人情世故。
肯 别、一定、就是、决不、绝对、  他一定会完成任务。
定、 不必、想必、务必、确实、足  你必须完成功课才能出去玩。
否定 以、大约、白白、也许、似乎、  这件事,确实是真的。
和估 好像、几乎、恐怕、大概、诚  烟霾指数一直上升,恐怕明天被迫
量 然、或许、约莫、必须、甭 停课了。
表示 刚巧、渐渐,偶尔、依然、自  他显然不是一个老实人。
情势 然、果然、居然、幸亏、幸好、  大家仿佛坠入五里雾中,不知道到
明明、只好、只顾、忽然、姑 底发生了什么事。
且、其实、特地、不妨、显然、  他有事,恰巧出去了。
仿佛、恰巧、依旧、轻易、难怪  离乡多年,农村的风貌依旧未改。
 原来是你暗中帮他,难怪他成绩会
这么好。

编号 项目 说明
1. 含义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2. 类别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
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
差不多、几乎、过于

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
齐、一概、一律

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
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
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
终,永、永远、赶紧

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
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
(甭)、不妨

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
否、可、也许、难 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
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3. 语法
特点
1. 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例如:
①这办法好得< 很> 。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 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单用的:
①说了又说 吃得下就吃 说清楚再走 下大雨也去
②前后配合用的:
又…又 越…越 也…也 不…不 既…又
非…不
③和连词配合用的:
不但…还 只有……才 既然…就 虽然…却
如果…就 不论…都 即使……也 除非……才

 “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
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
有。例如:
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
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
“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 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
例如:
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例如:
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
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
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一
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
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

 “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
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
的。比较下边两组词:
甲 乙
白布 白跑一趟
老朋友 老说不完
怪事 怪好看
净水 身上净是泥

编号 项目 说明
1. 解释 “副词,这一术语译自英语的 adverb,即附于动词、形容词及其
他副词的词类。马建忠仿效西洋语法所写的《马氏文通》,立
‘状字’一类,‘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者’曰‘状字’,相当于
英语的 adverb。《马氏文通》以后的语法著作里,改状字为副
词,一直沿用到现在。”(张静《论现代汉语副词的范围》商务
1983,第 10 页) 词在汉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古往今来,人们都
非常重视副词的运用。
2. 作用 对于副词在语义表达上的上述作用,人们是有目共睹认识统
一的。对于副词的语法类属,长期以来却众说纷纭,各执一方。
马建忠在他的《马氏文通》中说:“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
解而唯以助实字之状态者曰虚字”。他认为副词是实词。(《马氏
文通》商务 1983,第 20 页)
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认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
义比较实在些,可以称为实词;代词、副词、连接词、语气词的意
义比较空灵些,可以称为虚词,和以前所谓虚字的范围大致相
同。”(《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第 10 页)朱德
熙先生进一步阐释说:“( 1)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单独成
句),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2)绝大却分实词
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前置,也可以后
置。……(3)实词是开放类,虚词是封闭类。所谓开放类,指的是
难于在语法书里一一列举其成员的大类。所谓封闭类是指可以穷
尽地列举其成员的不很大的类”。他坚持认为副词属虚词。(语法
讲义》商务 1982,第 39--40 页)
黎锦熙先生把副词定为区别词的一种(另一种是形容词),他
虽没明确说明副词的虚实,实际上是把副词作为实词看待的。
(《新著国语文法》1954,第 10 页)
陈望道先生认为:“汉语里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
词……副词都能单独做句子成分,都是实词;介词、连词、助词
都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都是虚词”。(《文法简论》上海教育
1978,第 64-65 页)
王力先生则认为:“实词之中,每一个词都有它的理解,它
们都给予咱们一种实在的印象……副词可以说是介乎虚词之间的
一种词,它们不算纯虚,因为它们还能表示程度、范围、时间
等;然而它们也不算纯实,因为它们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
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所以,他把副词归为半实词。(《中国
现代语法》商务 1985,第 3-15 页)
张志公先生在《汉语语法常识》中认为,副词属于虚词一
类,而在 1982 年他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
(试用本)中又把副词归入半虚词类。

3. 标准 以上我们简要介绍了我国近现代几位著名语法学家对副词类
属的不同看法。近二.三十年来,语法学者们对这些看法进行反复
的研究探索,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划分词类的标准不同造成的。
综合前述语法学家的观点,不难看出,他们大体运用了三种标
准:
(一)根据概念意义(即词汇意义)的实在与否,凡认为实在
者,为实词,凡认为空灵者为虚词。副词,有人认为概念意义比
较空灵,属虚词,如马建忠、吕叔湘;王力先生认为副词“实多
于虚”,是半实词。
(二)“根据概念意义的实在与否,又参考句法功能。朱德熙
先生、张志公先生的视点大致是依据这一条的。
(三)主要根据句法功能,凡能做句子成分的就是实词;凡不
能做句子成分的,就是虚词。陈望道先生就是根据这种认识把副
词划归实词的。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语法学界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赞同主要依
据句法功能标准划分词类。由原教育部统编的三部在国内颇有影
响的高等学校文科《现代汉语》教材(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和张静主编《新编现代汉语》)
都依据这条标准把副词划归实词。他们认为,所谓词类,就是指
词的语法类别,词的语法类别主要指词与词的语法组合能力和词
在句子中充当成分的能力,这应当是确定一个词的语法类别的最
重要的标准,词的概念意义标准不是不可以用,而是只能做为一
般标准或参考,标准。把词划分为实词、虚词(或实词、半实词,
半虚词,虚词)也是对词进行语法分类,也应依据上述标准。虽然
如此,在语法学界关于副词的虚实类属问题仍然没有一个最终的
结论,例如 1984 年 1 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发表的《中学
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这个提要根据 1981 年 7 月在哈尔滨
举行的“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确定的原则起草的)仍认
为副词是虚词(参见《语文学习》1984,2 第 5 页)。看起来,关
于划分词类的标准问题还将继续论争下去,这种论争是大好事,
因为它能推动语法科学研究步步深入,从而更好地揭示语言的客
观规律。
弄清副词的语法虚实类属固然困难,在诸多词中确认某一个
词是否副词更加不易。请看下面几组例词:
第一组:正巧/凑巧 忽然/突然 偶尔/偶然 必定/必然 白 老
净 怪 偏 直 硬
第二组:陆续/连续 没有 没
第三组:刚刚/刚才 从来/从前 曾经/过去
第四组:这么、这样、那么、那样、多、多么
第五组:能、能够、会、就、应该、必、须、必须、必定
第六组:却/然而 却/但是 就/那么
第一组中有副词和形容词(有的有时是副词,有时是形 容
词),第二组中有副词和动词(有的有时是副词,有时是 动词),
第三组中有的是副词,有的是时间名词,第五组中有的是副词有
的是助动词(即能愿动词),第六组中有副词还有连词,(第四组较
为特殊)。一下子要把它们的词性分辨清楚是不很容易的。这主要
是由于副词同时间名词、助动词和一部分动词、形容词都常做状
语,这就造成了副词同这几类词的划界问题。
解决的办法还是运用前述的划分词类的重要标准:看它们与其
他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4. 特点 语法工作者经过多年的辛勤研究认为,副词大致具备以下几
个特点:
1·副词都能做状语,除“很”、“极”还可作补语外,副词
一般不能做其他成分。
2·副词一般不能单独构成句子,只有一部副词在有上文的条
件下(有的还需要有语气词的配合),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参见陆俭
明《现代汉语虚词独用刍议》,载《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
2)。例:"没有"、"也许"、"差不多"等。
3·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副词在起关联作用时可以单
用,如"打得赢就打";有时可以前后配合使用,如"又...又","
也...也","不...不"、"非...不"、等;有时要和连词配合,如,
"只有...才","只要...就",""即使也","如果...就","无
论...都"等。副词在起关联作用时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变。

5. 区别 副词与形容词的区别
(1)形容词可以以同样的意义做谓语,可以再加程度副词,有
时还可做补语,副词不能。如:a·"事情的发生很偶
然?quot;b·“这件事发生得太突然了。” a 中的"偶然"不能换
成"偶尔"。B 中的"突然"不能换成"忽然"。可见,"偶尔"、"忽然
"是副词,"偶然"、"突然"·是形容词。
(2)形容词还可以以同样的意义修饰各词,副词不能。
例:c·突然事件,d·必然结果。其中的"突然"不能换成"忽然",
"必然"不能换成“必定”或“必须”等。
(3)“白、老、净、怪、偏、直、硬”等,虽然既可做谓语义
可做定语,也可做状语,但它们做谓语或定语时同做状语时,不
能保持意义上的一致,试比较:“白的墙”和“白跑一趟”,
“黄瓜老了”和“他老跑北京”,“道路很直”和“眼皮直
跳”。不难看出,每组词语中的两个“白”或两个“老”、
“直”等,在意义上毫无联系,它们只是采用了同样的语音形式
和书写形式而已,可见,放在动词和形容词前的“白、老、净、
怪、偏、直、硬”等是副词。
副词和动词的区别
(1)副词只做状语,而能做状语的动词还能做谓语并且意义不
变。如:“他连续工作了十小时”,其中的“连续”只做状语,而
“继续”一词在“他们继续赶路”一句中做状语,在“你来继续
我们的事业”一句中则做谓语(述语中心语),可见“继续”是动
词。
(2)“没有”和“没”比较特殊,它们在动词和形容词前是副
词做状语,否定行为、性状的发生,如“没有去”、“没有
红”,“没去”、“没红”;在名词前是动词,带宾语,否定事
物的存在或否定事物的领有,如“没有书”、“没书”。

副词与时间名词的区别

时间名词可以做主语,还可以同介词组合成介词短语(词
组),如“从前是什么样子?”“在过去”、“从过去到现在”。
副词绝对不能,不能说成“在从来”或“从曾经”。

副词与助动词的区别

助动词一般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能”、“很会”、
“非常应该”、“太可以”;也可以肯定否定相叠来提问,如
“会不会?”、“应该不应该?”;还可以作谓语,如“你愿意
吗?”“这样做太应该了。”副词不具备这些特点,不能说“必须
不必须”、“必定不必定”。

副词与连词的区别

还有些副词与连词相似,如前述第五组例子中的“却/然
而”,都表示转折的语义。但“然而”只能放在后一个分句前承
接上文,却不能直接置于动词前做状语;“却”是副词,恰恰可
以放在动词前的状语位置上。如:十年,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
上,这是很短的时间,然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
造了多少伟大的奇迹。
其中的“然而”不能移至“在”字前作状语,如果改用
“却”,恰好应该放在“在”字前。
副词与代词的区别

前述第五组例子中的“这样,这么,这么样”等在句中经常
做状语,起副词的作用,如:“大家都这么高兴,…”其中的“这
么”即是从程度和性状上对“高兴”加以修饰。这时的“这么”
代替的是副词,但它的代词性质并没有变,不能认为这时的代词
已转变为副词了。

6. 表述 关于副词的定义,也有很多表述:
陈承泽先生认为“字之专以限制修饰象字或动字者为副
字。”(《国文法草创》商务 1982,第 43 页)
陈望道先生认为“副词是标示陈述的气势、神志和体式量度
的实词。”(《文法简论》上海教育 1978 第 78 页)
丁声树先生认为副词是“通常修饰动词、助动词、次动词、
形容词”的词。(《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商务 1982,第 7 页)
王力先生认为副词是“永远不能做句子的主要骨干,既不能
做主语又不能做谓词”的词。(《中国现代语法》商务 1978,第
131 页)
朱德熙先生认为,副词是“只能充任状语的虚词”。(参见
《语法讲义》)以上所列几位名家对副词的定义,是他们早期研究
的成果,由于定义的出发点不同,有的侧重于副词的词汇意义,
有的侧重于副词的语法功能,定义的方式和词句也便各异。吕叔
湘先生在他的《中国文法要略》中则只讲副词的特点,干脆不予
定义。近年来高校的汉语教材也有采取吕先生的策略的,比如胡
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和张静先生主编的《新编现代汉
语》就是。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则综合前述的
定义方法,兼顾词汇意义和句法功能两个方面,定义为:“副词
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我
们认为,这个定义是比较客观、全面的了。
这里涉及到了副词内部的分类问题,究竟将副词分为多少个
小类?
《国文法草创》分为三类:(1)限制副词,(2)修饰 副词,(3)
疑问副词。
《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著)将副词分为六类:(1)时间副词
(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不定时),(2)地位副词,(3)情态副
词(客观的、主观的),(4)数量副词(关于次数、关于程度、关于
范围),(5)否定副词,(6)疑问副词(问时间、问数量、问原因、
问方法或情形、问反诘或反推)。
《文法简论》分为两类:(1)限制副词、(2)修饰副词 《语法
讲义》分为四类:(1)范围副词,(2)程度副词,(3)时间副词,(4)
否定副词。
《中国文法要略》分为七类:(1)方所副词,(2)时间副词,
(3)动态动相副词,(4)程度副词,(5)判断副词,(6)否定副词,
(7)一般副词。
《中国现代语法》则分为八类:(1)程度副词 (下分绝对的和
相对的两种),(2)范围副词 (下分指示主语的范围、指示谓语的
范围、指示目的位的范围三种),(3)时间副词(下分着眼在事物是
否完成、着眼在何时发生、着眼在时间长短、着眼在时间早晚、
着眼在事情缓急、着眼在事情的重复和延续、着眼在事情的次
序、着眼在事情常见或罕见),(4)方式副词,(5)否定副词,(6)
可能或必要副词,(7)语气副词,(8)关系副词。
张静主编《新编现代汉语》分为五类:(1)程度副词,(2)时间
副词,(3)范围副词,(4)估量副词,(5)语气副词。
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和黄伯荣、廖序东主编《规代汉
语》则分为六类:(1)表示程度的,(2)表示范围的,(3)表示时
间、频率的,(4)表示肯定、否定的,(5)表示情态方式的,(6)表
示语气的。
副词小类的划分之所以有如此的差异,主要是副词在语义表
达上的复杂性决定的。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副词内部需要分
类,可是不容易分得干净利索,因为副词本来就是一个大杂
烩。”(《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 1979,第 42 页)
编辑本书,不可避免地要碰上对这样一个“大杂烩”分类的
问题。我们力图能分得客观些,但由于水平所限,仍难免疏漏与
不安之处,恳请读者批评纠误。

7. 分类 本书将副词分为十小类,即(1)时间副词,(2)程度副词,(3)
限度副词,(4)情态副词,(5)语气副词,(6)判断副词,(7)频次
副词,(8)关联副词,(9)目的副词,(10)类比副词。这种分类与
前述各种分类大体一致。现将不同点说明如下:
(一)限度副词,一般称为“范围副词”。但“范围”一词似
外延较小,不易概括所有的限度副词。限度副词包括空间、时
间、地域、事物、数目、重量、容积、长度等所有方面的限度。
例如:“顶多有五斤”,“起码有五斤”,“大约有五斤”,
“恰好有五斤”,这“顶多、起码、大约、恰好”大致都是指限
度,而不象是范围。
(二)平时所说表示方位、处所的“方所副词”,其实 只有两
个:“到处”和“处处”。它们实际上也应看作限度 副词,如
说“老师处处关心我们”,指的就是限度,包括思 想上的、学习
上的、健康上的、生活上的等等,而不是指处所。再如说“到处
是新建的高楼大厦”,“到处”是指多而 广,并非实指处所。所
以这两个词似归于限度副词更合理些。
(三)本书将“否定副词”归入“判断副词”类。这是因为,
我们觉得,判断的形式可分为五种,(即是说判断副词可分五
类)。如“的确”是肯定判断副词,“势必”是必然判断副词,
“偶尔”是偶然判断副词,“或许”是可能判断副词,“不”是
否定判断副词。
(四)“你倒愿意不愿意啊?”,“事情到底怎么样了?”“究
竟有多大?”,“难道我们不应该批评这种现象吗?”这里的
“倒、到底、究竟、难道”等,常称作“疑问副词”,其实,它
们并没有疑问的意义,只是加强原句的疑 问或反问的语气。所以
本书将它们并入语气副词中。
副词做状语,起限制和修饰作用,被限制和修饰的部分 称作
中心语。中心语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词组)。
所以,副词作状语的情况大体可归纳为两大类。
(一)谓词(动词和形容词)中心语前的副词。这是副词做状语
时,中心语的最主要形式。谓词中心语的情况最 多,难于尽数,
仅举几种:
(1)副词+动词
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不愿我的一生就这么平庸
地、毫无意味地白白过去。(杨沫《青春之歌》第 115 页)。
(2)副词+形容词
例:他们的战争机构很笨重,行动很慢,效力有限。(《毛泽
东选集》第 413 页)
副词做状语,如果需要结构助词辅助,一般要用“地”如:
前例可变为:
我不愿我的一生就这么平庸地,毫无意味地白白地过去。
结构助词“地”一般称作状语的标志。关于状语的标志,有
人提议同定语的标志“的”不作区分,一律写作“的”(如张志公
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下册中就提
倡这样做),老舍先生在他的《骆驼祥子》中早就作了实践。
例:“他的脚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声
响,……”(《骆驼祥子》第 7 页)
(3)副词+助动词+动词/形容词/谓词性词语
例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马克思)
例二:人类牺牲的价值,有比生命还要贵重的,就是真理和名
誉。(孙中山)
(4)副词十副词十动词/形容词
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
(5)副词十形容词十动词
例 1:一个人高傲自大,只不过清楚表现出他的相对渺小罢
了。
(6)副词十代词十形容词(这个代词必须是代替形容词、动词
或副词的。)
例:他待人总那么和蔼可亲。(“那么”代表程度副词“十
分”之类)
(7)副词十助动词十副词+动词
例:你这样做,他一定会非常生气。
(8)副词+副词+助动词十动词/形容词
例一.他一向很愿意听你的话。
例二.虽然立了秋,天气还不肯凉下来,…(《叶圣陶短篇小
说选》第 96 页)
(9)副词+助动词+趋向动词+动词
例:困难有什么了不起,我偏偏要去碰碰它。
(10)副词+介词短语+动词/形容词
例一: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
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奥斯特洛夫斯基)
例二: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鲁迅)
(11)副词十助动词十介词短语十形容词十动词
例:你简直 要 把人活活 气死了。
(12)副词十副词十介词短语十趋向动词十动词
例:他就没有按照你要求的去做。
(13)副词十副词十副词十形容词十动词
例:他用胳膊轻轻地触着我,眼睛却仍然在出神地望着窗外。
(14)副词十副词十副词+短语十动词/形容词
例一.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
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我的美丽的故乡了。(《鲁迅全集》第
一卷第 65 页)
例二:语言虽然使人成为万物之灵,只说空话也就不比牲畜高
明。
类似上述各种情况,认识时应注意,一般说来,最后一个画
“——”的动词(或形容词)前的副词、动词、形容词、助动词或
短语(词组)并不是首先组合在一起共同作状语,而是一一对最后
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进行限制修饰,层层叠加上去的,如下图:
忽而全都闪阿电似的苏生过来
(二)名词及名词构成的短语(词组)前的副词。局限在以下几
种情况中:
(1)表示日期、时间的名词直接做谓语时,前边可用某些副词
做状语
例一.今天已经星期五了
例二.我去阵地上送木料,回来已经半夜了。(魏金枝《两个
小青年》)。
(2)名词与数量短语(词组)构成偏正短语(词组)做谓语中心
时,前边可用某些副词做状语。
例一.我们车间共三十人。
例二.屋子里才两张桌子。
例三.老李今年都六十岁了。
(3)几个表范围的副词可以和名词组成偏正短语(词组)做谓
语。
例一.院子里净草。
例二.马路上净石头。
(4)副词“不”有如下两种习惯用法:
第一.用在对举的事物中。
例:怎么画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第二.用在重复否定一种事物的结构中。
例:什么假日不假日的,需要我就去坝。·····
(5)表示方位的极限,有时可在方位名词前加程度副词。
例:顶东头、最里边、紧前头。
(6)个别名词可受程度副词“最”限制修饰。
例:最根本、最前线、最中心、最本质
个别做状语的副词为着表达的需要可以提前到句首。
例一:幸好今天的金银岛,再不容西方的海盗们横行霸道
了。《杨朔散文选》
例二:顿时,人群化做一片喧啸的怒海,一片暴风雨的天
空,响起动地惊天的吼叫声……。(冯骥才、李定兴《义和拳》)
有些词是否副词,学术界尚无定论,如:“活”(那目光活象
一只狼)、“大为”(大为恼火)是不是副词?再如“深为”(深为痛
心),究竟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构成的短语(词组)?本书编者经过
认真查考,大胆地作为副词收入。这些都请读者、专家批评指
教。
副词, 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
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
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
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
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
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
甚至、绝对等;
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对于副词在语义表达上的上述作用,人们是有目共睹认识统一的。对于副词的
语法属性,长期以来却众说纷纭,各执一方。马建忠在他的《马氏文通》中
说:“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唯以助实字之状态者曰虚字”。他认为
副词是实词。

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认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义比较实在些,
可以称为实词;代词、副词、连接词、语气词的意义比较空灵些,可以称为虚词,
和以前所谓虚字的范围大致相同。”

朱德熙先生《语法讲义》进一步阐释说:“( 1)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
(即能单独成句),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2)绝大却分实词在
句法结构里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3)实词是开放类,
虚词是封闭类。所谓开放类,指的是难于在语法书里一一列举其成员的大类。
所谓封闭类是指可以穷尽地列举其成员的不很大的类”。他坚持认为副词属虚
词。

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文法》把副词定为区别词的一种(另一种是形容词),
他虽没明确说明副词的虚实,实际上是把副词作为实词看待的。

陈望道先生《文法简论》认为:“汉语里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
词……副词都能单独做句子成分,都是实词;介词、连词、助词都不能单独做
句子成分,都是虚词”。

王力先生《中国现代语法》则认为:“实词之中,每一个词都有它的理解,
它们都给予咱们一种实在的印象……副词可以说是介乎虚词之间的一种词,它
们不算纯虚,因为它们还能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然而它们也不算纯实,
因为它们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所以,他把副
词归为半实词。张志公先生在《汉语语法常识》中认为,副词属于虚词一类,
而在 1982 年他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试用本)中又把副词
归入半虚词类。
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都能作状语,都表示时间概念。二者的区别在于:

①时间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时间副词只能作状语。

例如:

昨天我已经检查了三遍啦。(时间名词作状语)

他刚刚从美国回来。(时间副词作状语)

老师将要到香港讲学。(时间副词作状语)

②时间名词可以前加介词“在”,时间副词前不能加“在”。

例如:

刚才—在刚才 昨天—在昨天 将来—在将来 目前—在目前

将要—在将要 正在—在正在 忽然—在忽然 偶尔—在偶尔


“副词,这一术语译自英语的 adverb,即附于动词、形容词及其他副词的词类。
马建忠仿效西洋语法所写的《马氏文通》,立‘状字’一类,‘凡实字以貌动静之容
者’曰‘状字’,相当于英语的 adverb。《马氏文通》以后的语法著作里,改状字为
副词,一直沿用到现在。”(张静《论现代汉语副词的范围》商务 1983,第 10 页)

词在汉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古往今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副词的运用。

对于副词在语义表达上的上述作用,人们是有目共睹认识统一的。对于副
词的语法类属,长期以来却众说纷纭,各执一方。马建忠在他的《马氏文通》中
说:“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唯以助实字之状态者曰虚字”。他认为副
词是实词。(《马氏文通》商务 1983,第 20 页)

吕叔湘、朱德熙两位先生认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义比较实在些,
可以称为实词;代词、副词、连接词、语气词的意义比较空灵些,可以称为虚词,
和以前所谓虚字的范围大致相同。”(《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 1979,第
10 页)朱德熙先生进一步阐释说:“( 1)实词绝大部分是自由的(即能单独成句),
虚词绝大部分是粘着的(不能单独成句)。(2)绝大却分实词在句法结构里的位置
是不固定的,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3)实词是开放类,虚词是封闭类。所
谓开放类,指的是难于在语法书里一一列举其成员的大类。所谓封闭类是指可
以穷尽地列举其成员的不很大的类”。他坚持认为副词属虚词。(语法讲义》商务
1982,第 39--40 页)

黎锦熙先生把副词定为区别词的一种(另一种是形容词),他虽没明确说明副
词的虚实,实际上是把副词作为实词看待的。(《新著国语文法》1954,第 10 页)

陈望道先生认为:“汉语里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都能单独
做句子成分,都是实词;介词、连词、助词都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都是虚词”。
(《文法简论》上海教育 1978,第 64-65 页)

王力先生则认为:“实词之中,每一个词都有它的理解,它们都给予咱们一
种实在的印象……副词可以说是介乎虚词之间的一种词,它们不算纯虚,因为它
们还能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然而它们也不算纯实,因为它们不能单独地
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所以,他把副词归为半实词。(《中国
现代语法》商务 1985,第 3-15 页)
张志公先生在《汉语语法常识》中认为,副词属于虚词一类,而在 1982 年
他主编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现代汉语》(试用本)中又把副词归入半虚词类。

以上我们简要介绍了我国近现代几位著名语法学家对副词类属
的不同看法。近二.三十年来,语法学者们对这些看法进行反复的研
究探索,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划分词类的标准不同造成的。综合前
述语法学家的观点,不难看出,他们大体运用了三种标准:

(一)根据概念意义(即词汇意义)的实在与否,凡认为实在者,为
实词,凡认为空灵者为虚词。副词,有人认为概念意义比较空灵,
属虚词,如马建忠、吕叔湘;王力先生认为副词“实多于虚”,是半
实词。

(二)“根据概念意义的实在与否,又参考句法功能。朱德熙先生、
张志公先生的视点大致是依据这一条的。

(三)主要根据句法功能,凡能做句子成分的就是实词;凡不能做
句子成分的,就是虚词。陈望道先生就是根据这种认识把副词划归
实词的。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语法学界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赞同主要依据
句法功能标准划分词类。由原教育部统编的三部在国内颇有影响的
高等学校文科《现代汉语》教材(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黄伯荣、
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和张静主编《新编现代汉语》)都依据这条标
准把副词划归实词。他们认为,所谓词类,就是指词的语法类别,
词的语法类别主要指词与词的语法组合能力和词在句子中充当成分
的能力,这应当是确定一个词的语法类别的最重要的标准,词的概
念意义标准不是不可以用,而是只能做为一般标准或参考,标准。
把词划分为实词、虚词(或实词、半实词,半虚词,虚词)也是对词进
行语法分类,也应依据上述标准。虽然如此,在语法学界关于副词
的虚实类属问题仍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结论,例如 1984 年 1 月人民教
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发表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这个提
要根据 1981 年 7 月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
确定的原则起草的)仍认为副词是虚词(参见《语文学习》1984,2 第 5
页)。看起来,关于划分词类的标准问题还将继续论争下去,这种论
争是大好事,因为它能推动语法科学研究步步深入,从而更好地揭
示语言的客观规律。

Aaaaaa

现代汉语副词到底是虚词还是实词?有哪些学者提出它是实词?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它是实词还是虚词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人们的看法不一,之所以有这些
分歧及不同见解,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用来划分词类的标准不同而
已。

1981 年,姚麟园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中就讲了副词两边分的情
况:

就意义来说,有的副词,如「将要」、「马上」,比较实在;有的副词,如「难
道」、「竟」,就不那么实在。副词虽然能作句子成分,但从来不作基本
成分,多数只能作状语,个别的可以作补语……这样,副词就被归在虚词

……

凡是能与别的词发生句法关系(如动宾关系、偏正关系、主谓关系等
等)的词都是实词,不能与别的词发生句法关系的词都是虚词。而所有
的副词都可以跟动词或者形容词构成偏正关系,如「马上出发」、「十
分迅速」。 因此,副词就被看作实词。
近年来有些著作,如胡裕树 1993 年主编的《现代汉语》使用说明中写
到:

依照我们上述划分虚实的标准,副词自然该归入实词。这样处理至少
有两点好处:第一,标准简单明确,容易掌握;第二,让代词专代实词,比较
合理。

黄伯荣、廖序东 1991 年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把副词的语法特征归纳


为三点:(一)都能做状语;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补语;
(二)只有「不、没有、也许」等少数副词是可以单说的;(三)部分副词能
兼有关联作用,有些可以将复句紧缩成单句。简言之,也是把副词归于
实词。

正由于副词内部相当庞大复杂,既有表示性能、程度、情态、方式的,
也有表示时间、范围、关联、语气的,还有肯定与否定的等多种不同
情 形。因此,副词的归类问题,有人认为它是虚词,也有人认为它是实
词。我觉得,各不相同的观点都是出于各不相同的分析方法,但都不会
影响我们继续高频率的正常使用副词。

我上小学的时候,已跟老师学习将副词归于虚词了。甚至于在目前的
普通话教学中仍然要依材施教,将副词划归在虚词类别里。但是,现在
我通过再学习,重新认识了副词,对以前已变得模糊的旧观念发生动摇
了,对副词有了新的认识。如今,我也认为是应该将副词归纳于实词类,
因为这样分是目前所见较为稳妥和最为适宜的。不仅仅是因为已有
许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结论。我认为副词最主要的也是最重
要的功能:是可做句子的状语成分,其实单凭这种特性就已经决定了它
的命运。更何况有的还能回答问题,充分表现出实词的功能。明显可
见,副词于语义、句法、表达三个方面均已超出了其它的普通虚词。
它是实词大类中不可缺少的成员之一。如上所述,这就是我对副词应
归实词的一点粗浅的新认识。

AAAAAAA

从汉语语法史来看,副词的归属一直存在着分歧。其主要原因是因
为人们用来划分词类的标准不同而已。如早期主要从意义的角度给
词分类,副词的词汇意义不十分实在 ,所以看作虚词;从功能的角
度给词分类的话,副词可以做句法成分,所以会把它归入实词。

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中把副词的语法特征归纳为三点:(一)
都能做状语;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补语; (二)只有
「不、没有、也许」等少数副词是可以单说的;(三)部分副词能兼有关
联作用,有些可以将复句紧缩成单句。简言之,是把副词归于实词。

中学通行的《汉语语法教学系统》则主张把副词归为虚词。因为副词
的意义半虚半实;从功能来看,副词虽然能作句子成分,但从来不作
基本成分,多数只能作状语,个别的可以作补语……这样,副词就被归在
虚词里。

所以,把它归入哪一类要从整个词类体系来看,在所选择的语法体
系中,副词的归类,按从采纳的分类标准应与其他词类一致。如把
实词看作成分词,虚词看做非成分词,就应该把副词划归实词。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