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6

世界華文聖經學院

Global Chinese Bible Institute






講 義
ADVANCE HOMILETICS
黎業文 編寫

2000 年修定

© 2000 版權歸作者所有

深 進 講 道 學 講 義

講師:黎業文(2000 年修定)
學分:2
內 容 大 綱

導論:建立一個講道者的形像
屬靈生命、聖經與神學知識、社會知識、文字的裝備、演講技巧、思考能力、資料庫(圖書館及個人資料
庫)

一. 講道歷史簡介

二. 如何為教會編排講道系列
各類聚會、特別節期、基督教教導類別、執行方法

三. 資料庫的建立
聖經工具書、註釋書、神學參考書
電子書籍、網頁
社會工具書、數據報告書籍/剪報
分類和尋找

四. 設定編寫講章過程
設定編寫流程
電腦文書處理及講章的收集
如何等候信息
題目、編寫技巧、引論、重點、結論

五. 演講技巧、講台與我
對象的確定
說服力、希臘人和希伯來人的修辭技巧
文字的裝備及文本-語言修辭學(text-linguistic)的發現
演講技巧、幽默、“我”的應用

六. 再談例子(佐証):蒐集和轉化

七. 講章的評估:最後的核查、評估表和應用

八. 再談釋經式講道法
聖經詮釋學
當代處境(後現代)的詮釋者及意義的呈現

九. 講道的能力
神的道(信息和衝擊)、禱告、熱心、信心、真誠、聖靈的工作

1
作業:
一. 講道評分(10%)。
你必須親自去聽兩篇講道,按著「講道評分表」,並把評分記錄交上來。
二. 編寫一篇講章(40%)
按你在這課程的學習,編寫一篇「釋經式的講章」 ,或「專題式的講章」
,或「教義式的講章」
。約 3000 至
5000 字。(不可重複在《講道學》編寫過的講章。)
三. 考試(50%)

參考書(學生不必購買,講義足夠完成作業和考試)
1. 施達雄 《實用講道法》 。台北:主日學協會,1994。
2. 周聯華 《新編講道法》 。台北:文藝,1987。
3. 曾霖芳 《講道學》 。台北:校園,1990。
4. 斯托得 《當代講道藝術》 。台北:校園,1980。
(= John R. W. Stott I believe in Preaching.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982. )
5. 麥希真 《工人的講道》 。香港:証主,1994。
6. 曾立華 《講道職事的重尋》。宣道,1993。
7. 陳潤棠 《簡易講道法》 。香港: 金燈台,2000。
8. 華特森 《講道原理》。台北:橄欖,1995。
9. 羅賓森 《實用解經講章》 。台北:華神,1992。
10. 比爾.海畢爾斯等 《如何講道》。台北:中國主日學,1993。
11. Broadus, John A. On the Preparation and Delivery of Sermons.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9.
(= 萬應遠。 《實用講道術》。徐松石,修訂版。香港:浸信會,1960。)
12. Brown, H. C. ed. Steps to the Sermon. Nashville: Broadman, 1996.
13. Berkley, J. D. Leadership Handbook of Preaching and Worship. Grand Rapids: Baker, 1992.
14. Demaray, D. E. Introduction to Homiletics. 2nd Ed. Grand Rapids: Baker, 1990.
15. Buttrick, D. Homiletics: Moves and Structures.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87.
16. McClure, J. S. ed. Best Advise for Preaching. Minneapolis: Fortress, 1998.
17. MacArthur, J. Jr. Rediscovering Expository Preaching. Dallas: Word, 1992.
18. Carl, W. J. III. Preaching Christian Doctrine. Philadelphia: Fortress, 1984.
19. Pagliari, R. Fourteen Steps to Dynamic Preaching. Ligouri: Ligouri, 1993.
20. Baxter, B. B. Speaking for the Master. Grand Rapids: Baker, 1954.
21. Blackwood, A. W. Preaching from the Bible. Nashville: Abingdon, 1961.
22. Barth, K. Homiletics. Louisville: Westminster, 1991.
23. Kroll, W. M. Prescription for Preaching. Grand Rapids: Baker, 1980.
24. Blackwood, A. W. Planning A Year’s Pulpit Work. Grand Rapids: Baker, 1942.
25. Lloyd-Jones, D. M. Preaching and Preacher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71.
26. 莊淑珍等 《婦女講章》。台北:人光,1998。
27. Paul Lee Tan(陳宏博) Encyclopedia of 7700Illustration. Rochville: Assurance, 1979.
28. Fant, C. E. & 20 Centuries of Great Preaching. Vol. 1-13. Waco: Word, 1971.
Pinson, W. M. ed.
29. Gunther, P. F. Great Sermons of the 20th Century. Westchester: Crossway, 1986.

2
導論:建立一個講道者的形像

這裏特別針對當代 – 21 世紀初 – 也就是一個以科技、經濟、生化科技、網絡通訊為主的時代,在思想上


它是後現代主義(或多元世代)的時代,也是知識爆炸的時代。傳道人或今日的講壇必須針對這樣的世代來建立一
個講道者的形像。
後現代主義宣稱「現代」(那從「啟蒙運動」成長,經歷「工業革命」到現在科技經濟為主的現代)已經崩潰。
人類現今是活在一種無止盡的「當代」(now)文化中,周圍的現象和意義不時在變動,等待「第三紀元」(Third
Millennium);一個能安定各人、滿足各人的文化的到來。後現代有四個特性,也帶出四種生活心態:一. 社會
是一個複雜的系統(habitat is a complex system),帶來沒有/不能確定“真理”和未來(indeterminacy),因此以為可以
藉著“解構”(deconstruction)來反對傳統的價值。二. 個人面對複雜的資料是獨立存在的(autonomy),因此個人要
獨自存在和決定自己的去向、意見、人生觀,帶來一個大“個人主義”(subjectivity)和多元性(plurality)(因為太多可
能性)的思想世界。三. 超越現代性(hyper-modernism),因此所有東西可以串連或融在一起出現:經濟、科技、
社會動向、政治、潮流等等不停地活動,也不停地提供“決定”的數據,造成許多虛擬真實(virtual reality)。四. 藝
術和宗教顯出多元性,帶來了混合性、即時性、個人主義、心理和神秘性,產生新紀元運動(New Age Movement)。
1

後現代對基督教的衝擊有:一. 教會和真理失去其“影響力”,例如:美國過去十年中那些 19-39 歲的信徒由


37%降至 25%,英國有 70%的人對基督教“反感”。二. 教會和信徒越來越世俗化,使教會/信徒的道德水準和世
界的道德水準越來越一樣。
許多神學家預言,基督教在後現代結束後(預測是 21 世紀中或之前)要成為「第三紀元」的宗教;除非教會(或
講壇)現在就要重新認定其地位,以真理針對時代的需要傳講。
我們相信這樣的“後現代”不只帶給講道者許多挑戰,也要求講道者豎立一個新形像。許多基督教的學者曾
多方面的提出一些講道者的形像,現在讓我們按著這後現代的特性提出一些講道者的形像,然後也一一提出實
行的方法。

1. 屬靈生命
在「講道學 I」課程中,我們曾談論一個講道者的呼召、靈命、品格、信仰是必須具備的條件。相信還有許
多屬靈生命的特質是值得我們留意的。這裏所指的屬靈生命不只是一個重生的生命、時常被聖靈充滿及滿有聖
靈的能力、性格/人格方面有屬靈的形像,還要加上對世界的問題有屬靈的看見、有異象的人生。就如斯托得所
說,好的屬靈生命帶來信仰的自然流溢、真誠的感情、屬靈的人格。2 司布真說: 「未蒙恩的傳道人有如失明的
人作眼科醫生,將光與視覺哲理化…自己卻全然在黑暗中!又如啞吧當音樂老師…。」3
相信實行的方法有三個:一個重生且時常追求聖靈充滿的生命、一個時常能藉禱告與主交通的屬靈生活、
一個對聖經和神學真理滿有認識的傳道人。第一個方法是神的工作,第二個方法在乎講道者是否看重禱告生活,
第三個方法在乎傳道之人是否時常在聖經和神學知識方面下工夫。盼望傳道人可一生追求和操練這屬靈生命。
邦茲(E. M. Bounds)這樣說:
「講道的背後,是講員本人,他的全人。講道不是一小時的表演,而是一生的流露。
一篇講章需要準備廿年,因為廿年才能塑造一個人。」4

2. 聖經與神學知識
講道當然是講「真理的道」 ,但是這「真理的道」卻要針對這時代的人和需要來傳講,因此聖經和神學的知
識是必須的。
上一段我們已提出要在聖經和神學方面有認識必須時常在這方面下工夫作研究。加爾文說: 「任何人若不先
做個好學者,就無法做個好傳道人。」司布真說: 「不學者無以為師。在研究方面不再撒種的人,在講台上就沒
有收成。」5 斯托得向今日的講道者發出「研究的呼召」 ,指明今日的講道者不可停止聖經和神學的研究。他也
說出這種研究可分成三方面:一. 聖經研究必須廣泛(comprehensive)。二. 聖經研究必須思想開放(open-minded)。
三. 聖經研究必須有所期望(expectant)。6 最後,也在乎傳道人是否在各種神學思潮的環境下持守「真理的道」,
而不致迷失。

3. 社會知識
無可否認,今日的傳道人面對著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隨時隨刻可以藉著不停止的傳播媒體(電視、
互聯網絡、街上的電子映幕)獲得即時的知識。今日的兒童和青少年在成年之前比過去同輩的人吸收了多十倍的
知識,雖然心理方面不能完全與這些知識平衡。教會信徒的知識水平越來越高,聽眾中也有許多知識份子。

1
資料取自,黎業文《哲學概論講義》(香港:中華神學院,1997)。
2
斯托得,《當代講道藝術》 (台北:校園,1980),269-285 頁。
3
Spurgeon, Lectures to my Students, 3 Vol. (1881), 1st Series, p. 4.
4
E. M. Bounds, Power through Prayer (London: Marshall, Morgan & Scott, 1912), p. 11.
5
Spurgeon, All Round Ministry (London: Banner of Truth, 1960), p. 236.
6
斯托得,《當代講道藝術》,同書,181-188 頁。
3
相信實行的方法有兩個:一. 有目的閱讀習慣。就如巴特(Karl Barth)教導神學時向學生展示一個手拿著聖
經,另一個手拿著報紙的講話。傳道人每天必須有閱報和閱讀的習慣。而這些閱讀是有特別目的的(為了認識這
社會和收集講章資料)(稍後再詳細談這目的)。麥希真在其《工人的講道》一書中強調說: 「知識包括屬靈的知識
和其他的知識…一個不學無術、孤陋寡聞的人,是不可能成為有權柄和有能力的講道者」。 7 二. 掌握如何以聖
經/屬靈知識來解答世界的知識。這當然要求傳道人在聖經方面有深入的認識。我們多番聽到神學家指責今日教
會的講台不能以真理去解答世界的問題。

4. 文字的裝備
無可否認,一個在文學或文字上有深厚造詣的傳道人在編寫和傳講一篇信息時比那些在這方面較弱的同輩
傳道人更容易發揮講章。歷代以來,是那些在文學方面強的傳道人留下更多講章給後代的人。在講台上,文學
造詣高的講員在演講和口才方面更容易發揮和流暢。奧古斯丁特別提醒傳道人,在講道時有兩個重要的裝備:
聖經的知識和修辭的技巧。他進一步說美麗的修辭能幫助我們更有效深入的讚美(講解)上帝。8
實行的方法只有一個:語文是要長久並且有耐力地學習而得來的。多看多讀、研究語文的文法、時常使用(多
講多寫)、時常背生字、觀察別人如何使用一些文字等等都是講道者。

5. 演講技巧
古希臘著名的演講家和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好的演講技巧可以改變人的思想(意思是感動人使人改變其
人生觀)。」有句話說:「講道是靠把口。」雖然這句話不可道盡講道的意義,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了一些
真的事實。觀看歷代許多偉大的政治家,雖然有了好的政治理念,但是加上其豐厚的演講技巧,吸引了千萬的
跟隨者。這時代的人受了許多媒體的影響,習慣了圖像、生動、彩色式的傳訊模式,致使講壇也要在這方面更
新。
實行的方法只有一個:好的演講技巧是可以學回來的。今日有許多書籍或訓練是關於演講學(public speaking)
的,可以報讀,另外,時常觀察一些好的演講也可以幫助傳道人更新這方面的技巧。

6. 思考能力
人是高級理性的動物,受過基本教育的人,都懂得作邏輯性的思考。頭腦也是越用越發達的。每一篇講章
都是“新的”,傳道人必須“思考”出來。“時代的信息”就是要懂得如何把屬靈的知識和世界的問題連合起來解答,
這要求許多的思考。
實行的方法有二:一. 傳道人時常要“邊做邊讀”,提升自己的知識水平,幫助思考的能力。教會機構之間或
附近的神學院時常開辦許多深進的課程給傳道人進修。二. 建立喜歡思考的習慣,對事情有求知求真理的心。
為了知道,甚至不恥下問,或作研究,作調查的工作。

7. 資料庫(圖書館及個人資料庫)
一篇好的講章是由許多資料或是重點堆砌起來的,這樣才可以使一個題目顯得更豐富。許多講員有這樣一
個心聲,很難找到合適的資料來編寫講章。遇到這困難時,常有相逢恨晚的感覺,為何當初不好好收集一些資
料呢?
實行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要有系統地收集各種資料。先由基本做起,積日累月,有朝一日就會有一個豐
富的資料庫:在聖經工具書、註釋書、神學參考書、電子書籍、網頁、社會工具書、數據報告書籍/剪報等方面
存積起許多有用資料。當然,也要把資料分類、儲存得好,才易於尋找。

結論:我們相信萬事起頭難,只怕有心人,現在開始必定不會遲。

討論問題:那一個是現今講道者最難獲得或做成的形像/項目?

一. 講道歷史簡介

「講道是基督教不可缺少的。沒有講道,就失去基督教真理的重要根基,因為基督教的真正中心,便是神
的道…我們最高的責任是講道…強調講道是基督教的獨特之處。」英國著名的福音派領袖和講道者約翰斯托特
這樣說。9
讓我們藉著講道的歷史來反省講道的重要性。

1. 耶穌是一位講道者
福音書作者所記述的耶穌,主要是一位巡迴的傳道人。馬可福音 1:14「耶穌來…宣講。」另外馬太福音 9:35

7
麥希真,《工人的講道》 (香港:証主,1994),18 頁。
8
Augustine, De doctrina christiana, IV, 39,61,62.
9
斯托得,《當代講道藝術》,同書,11 頁。
4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路加福音 4:18 反映耶穌到世上來的目的,說衪受
「差遣」 ,是「為這個(講道)目的」 。約翰從另一個角度去敘述耶穌是一位特別的「拉比」 ,是有神的同在(先知的
意思)(約 3:1-2),指明衪是「明明的對世人說話」,並且對彼拉多說衪來到世上是「特為給真理作見証」(約
13:13;18:20、17)。在以馬午斯的路上,耶穌給當時的旅人講解經文所講關與他的話(路 24:25-27)。
當然,耶穌一回到拿勒勒的會堂,在那裏藉著以賽亞書 61:1-2 講道,指明是因為「主的靈在他身上」而要傳
講那使人得自由的信息。

2. 使徒承接講道的使命
五旬節之後,使徒們把傳道列為最重要的事奉:「我們應當以祈禱傳道為事。」(徒 6:4)這是因為耶穌吩咐
他們這樣做(可 3:14),雖然耶穌在世時吩咐只限定「以色列家迷失的羊」(太 10:5-7),但是稍後再吩咐他們要到
地極去把福音傳給萬民(太 28:19)。使徒們果然這樣領受吩咐去做:
「門徒出去,到處宣傳福音」(可 16:20)。使
徒行傳 4:31 記錄說他們「放膽講論神的道」。而彼得多篇講道也被記錄下來(徒 2, 4),甚至後來加入的門徒(司提
反)也放膽的講道(徒 7)。
路加在使徒行傳也清楚敘述保羅這位特別揀選的使徒三次到地中海一帶地區傳道和傳道中所遇到的各種人
的反應,直至最後被關在一屋子裏仍然「放膽傳講神國的道,將主耶穌基督的事教導人,並沒有人禁止」(徒
28:31)。保羅堅持自己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講十字架的道理而事奉神(林前 1:17)。最後還吩咐提摩太說:「務
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總要專心,並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後 4:1-2)。
相信許多新約書信原本是一篇講章也不足為奇。希伯來書就是一個好例子。希伯來書作者一開始下筆就直
接的說「上帝既在古時多次多方曉諭列祖…」 ,這明顯像一篇講章的開頭。雅各書在開頭時雖然像一封信,但是
其內容卻像足一篇講章。

3. 初期教父是一群時代的講道者
初早期教會之間一份流行的文件,十二使徒遺訓(The Didache),相信寫於第二世紀初期,指明教會如何分
辨真假先知(當時遊行的傳道人)。評定如果一位外來的傳道人違背使徒的信仰,又如果停留超過二天,或為了舒
適而換住宿的地方,或要求金錢,或他所行的與所傳的不一致,那他就是一個假先知(遺訓 11:2;12:1-5)。但是如
果他是真的教師,信徒就得謙卑地聆聽他的教導並尊敬他(遺訓 3:8;4:1)。
在第二世紀中,殉道者游斯丁(Justin Martyr)時常四處去講道,他也為了辯護基督教而寫了一本護教的書給
皇帝 – 護教初論(First Apology)。在書中他十分注重讀經和講道,也把講道和聖禮連在一起。10
在第二世紀尾,拉丁教父特土良(Tertullian)寫了另一本護教論(Apology)。在這本書中除了為基督徒不公平
的逼迫辯護外,他也形容基督徒聚會的情況。他告訴社會中的人,基督徒聚會是在一起讀聖經,藉著講道以神
的話滋潤信仰,使信心更堅定,也接受神的話作為勸勉。11 同期的希臘教父愛任紐(Irenaeus)也指出當時的教會
長老向信徒講道,解釋聖經亳無錯誤。12
初期教會歷史學家和該撒利亞的主教優西比(Eusebius)總結初期會兩百年傳道人和教師的工作,說:「他們
離家旅行,從事傳道的工作,目的是要向從未聽過這信心之道的人傳道,把神聖的福音書給他們。」 13
第四世紀安提阿教會的牧師,後來成為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公元 398 年)克理思頓(John Chrysostom),俗名「金
嘴」,在其書解釋以弗所書 6:13 節(穿上神全副的軍裝)時說明講道是極重要的。認為基督的身子(就是教會)就如
人的身體一樣,容易患病,但是最好的良藥卻聖經的教導。14 這位「金嘴」也提出講道的四個特點。第一,依
據聖經。第二,解經必須簡單易明。第三,道德應用(指基督徒的生活)十分切實。第四,忠實地責備人。15
和克理斯頓同期的奧古斯丁(Augustine, AD 354-430)也是一位有恩賜的講道者。他為我們留下了 394 篇講
章。最著名的有「約翰福音書的講章」(Homilies on Saint John)。當然,他還有另外三本名著 – 懺悔錄、神的城
市、講道學 - 也可說是講章。

4. 宗教改革家堅持傳講聖經的話語
中古世紀的講道者可算是一群的修道士。這些修道士因為眾多信徒的需要而時常講道,甚至每天講道。亞
西西的芳濟(Francis of Assisi, AD 1182-1226)一生獻身於服事人,但是他看重講道,說:「除非你在所到之處都講
道,否則你去那裏講道都沒用。」16 從歷史中和芳濟同時期的道明會修道士也一樣看重講道。
宗教改革先鋒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 AD 1329-1384)雖然堅守聖經是信仰和生活的最高權威,但是他同樣
看重講道,說: 「人生在世所能獲得最崇高的服事殊榮,乃是傳講神的道。這樣的服事特別落在傳道人身上,所
以神更直接要求他們盡責。」17 另一位同期的宗教改革家伊拉斯母(Erasmus)說: 「傳道人最重要的功用是教導,

10
Justin Martyr, Chapter LXVII, in Ante-Nicene Fathers, vol. I, p. 186.
11
Tertullian, Chapter XXXIX, in Ante-Nicene Fathers, vol. I, p. 46.
12
Irenaeus, Adversus Haereses, in Ante-Nicene Fathers, Vol. I, p. 498.
13
Eusebius, H. E. III.37.2.
14
見斯托得,《當代講道藝術》 ,同書,16 頁。
15
同上書,16 頁。
16
同上書,17 頁。
17
同上書,18 頁。
5
藉著教導給於人訓誨、勸告、責備和安慰。」18 伊拉斯母堅持神的講比聖禮更重要,因為聖禮的功效還賴神的
道的解釋。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對講道的看重比其他人更甚。他認為基督徒和教會的健壯需要依靠神的道,
傳講並教導神的道不但是「神聖服事中最重要的一分」19,也是每一位主教、牧師和傳道人「至高無上的本分和
義務」
。20 路德也提出講道者九種的特質:有系統地教導、有機智、口才流利、有好的聲音、好記性、曉得何時
結束、對所教導的有把握、有勇氣把自己的性命、財富、榮譽與神的道相連、甘受眾人的嘲笑和戲弄。 21
加爾文同樣高舉講道。他在其著名的《基督教要義》(Institutes)中寫道:「無論什麼地方我們看見神的道為
人純正地傳講、領受,而聖餐也照基督所設立的實行,那裏無疑就有神的教會存在。」 22

5. 現代傳道人針對時代的需要講道
十六和十七世紀的清教徒,雖然他們特別注重聚會和禱告,但是卻在每個聚會中都有講道,而且專注傳講
聖經的道理。十七世紀出名的清教徒,巴斯特(Richard Baxter),著有一本《更新的牧者》(The Reformed Pastor),
列出了一些無知、懶隋的講道者的行為。盼望這些講道者可以更新,再次領受那偉大的講道工作。
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當他在 1738 年得著了「心靈的激勵」以後,就開始到各處去講道。這帶來了英國
教會十八世紀的大復興。在 1757 年 7 月 28 日的日記中他如此記述: 「我確實以講道為生。」和衛斯理同期推動
復興運動的懷特腓(George Whitefield)在英國和美國各地講道,平均每週講二十篇道,如此持續了三十四年。 「他
口若懸河,慹心慹情又熟悉教義,以生動的隱喻、平常的例証和戲劇性的手勢,使講道充滿生氣…他對信息的
權威有信心,並決心使神的道應得到的尊敬。」23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粉碎了當時的樂觀主義。巴特(Karl Barth)卻繼續在戰後的癈虛中講道。他說: 「人人
都公認,沒有什麼事比傳講和聆聽神的話語更重要。」24
列舉現代一個在講道方面被多人尊重的人物,倫敦的西敏寺教堂(Westminster Chapel)的駱忠斯(Martyn
Lloyd-Jones)。他自一九三八至一九六八年從不曾在禮拜天離開自己的講壇(假期除外),但是他的講章和信息卻
傳至世界各地。在他所著的《講道和講道者》(Preaching and Preachers)最後一課說出「講道」是「沒有什麼可與
它相比。它是世上最偉大、最令人興奮、最令人鼓舞、又最奇妙的工作。」25
當代偉大的講道者寥若晨星,實在可悲。倫敦萬靈教會(All Souls Church)的斯托得不但是一位神學家,也是
一位偉大的講道者。在基督教沒落的英國每一週仍可以藉著講道贏得許多聽眾,也使許多年青人得著復興。他
大膽的說:「來到一九六 0、七 0 和八 0 年代,講道的潮水已退落,如今仍在低潮中。至少在西方世界裏,講道
的沒落是教會衰落的徵兆。」26 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實用神學系教授帕拉物(Alan Blackwood)形容這個時代的講
壇是荒涼的,他引用經文說: 「飢餓不是沒有糧食,飢渴不是沒有水,而是聽不到神的話語。」(摩 8:11)27
天主教教會也非常關切現代的講道水準。耶穌會的神學家拉納(Karl Rahner)指出「講道的問題」是在于基督
教的信息無法與現實的世界相連。他說: 「許多人離開教會,因為講壇所說的話對他們沒有意義;與他們的生活
無關,對許多威脅生活、無法避免的問題卻避而不談。」28
稍把視線移過中國教會,讓我們看見復興中國教會的因素是講道。宋尚節博士走遍各地的教會,每天針對
當時教會的腐敗和信徒的軟弱傳講神的道理,使教會得著復興。楊紹唐牧師在山西傳講真理的道,使山西的教
會在四十年代得著復興。王明道先生在北京基督堂日以續月的講解重生的道理,令許多聽道的人得著生命的更
新。解放後,許多華人傳道人在海外各地的教會傳講聖經的道理,使華人教會得著龔固,也帶領許多人歸主。
中國教會在逼迫時期雖然沒有公開聚會,但是許多“無名的傳道者”,在家庭教會中繼續傳講真理的道,使信徒
人數在那段“沒有傳道人”的三十年間增長了三十倍(估計解放前中國大陸的信徒有一百萬人,1980 年的估計是三
千萬人)。

結論:從以上的歷史,我們可以肯定一個“耶穌 – 使徒 – 教父 – 宗教改革者 – 現代的傳道人”的講道者傳統


(The Preacher’s Tradition)。相信我們這些“後現代傳道者”將繼續排列在這傳統之後。

討論問題:從這個講道歷史,你看見有那些“因素”致使了這個歷史的延續性?
二. 如何為教會編排講道系列

教會的講壇是傳道人的事奉最重要的地方。作為一間教會的主任牧者必須為講壇的信息作最好的編排,捉

18
R. H. Bainton, Erasmus of Christendom (1969), p. 324.
19
Luther’s Works, ed. Lehmann, Vol. 53, p. 68.
20
同上書, Vol. 44, p. 58.
21
在 Luther’s Table-Talk 找到這些重點。
22
Calvin, Institutes, IV, I.9 & 2.1.
23
斯托得,《當代講道藝術》 ,同書,27 頁。
24
K. Barth, The Word of God and the Word of Man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935), p. 123.
25
D. M. Lloyd-Jones, D. M. Preaching and Preacher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71), p.297.
26
斯托得,《當代講道藝術》,同書,38 頁。
27
A. W. Blackwood, Preaching from the Bible (New York: Abingdon Press, 1941), p. 29.
28
K. Rahner, The Renewal of Preaching –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Paulist Press, 1968), p. 1.
6
緊每一次的講道機會,以真理的道按著信徒的需要餵養群羊。我們建議主任牧者掌握這機會,提早為下一年度
每一週的講道編排好,呈現給堂委會討論和接納通過。
為下一年度的講道編排有幾個考慮的因素。

教會節期和特別節日
作為一位講道者,這些節期和特別節日的講章因為每年的重複而好難找到新鮮的信息。當然,“新鮮的信息”
取決於兩個因素:對解釋該節期經文的掌握(真正來說,講述某一個節期的經文裏還有許多信息和資料是過去還
沒有完全釋放出來),另外歷代以來對該節期的記載還有許多新鮮的記述。以上兩個因素都要求講道者必須下更
多的閱讀和研究工作。29
主要的教會節期有受難節、復活節、聖誕節、五旬節、改教紀念日等等,而特別節日有新年(元旦或新春)、
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兒童節、青年節等等。不是說所有的大小節期教會都會守節或按著節日的性質
而編講章。

各類聚會
各類聚會指考慮到教會中各部門的活動,例如:教會的崇拜部、青年團契、少年軍/團契、主日學、幼稚園、
教育訓練部、佈道部、培靈部、堂委會、宣教部、受托(財務部)等等,所可能要在下一年內推動的活動和聚會。
這些不同部門的活動和聚會盡可能分排在一年的行事曆內,也盡可能分散排列活動,免得在同一個月內出現而
顯得擁擠。
一般上,堂委會必須要求各部門的負責人在前一年(事工計劃日之前)提出來。好讓牧師和堂委會定下下一年
度的行事曆。

基督教教導類別
為了信徒可以有全面性的認識,講道的內容必須針對基督教各方面的教導而設計。有時一年並不能完全把
所有內容都編排入去,甚至要以三年的時間作一個循環。
藉著杜威圖書編號系統(Dewey Classification System),讓我們看見整個基督教教導的類別。30

29
參考楊牧谷等《每逢佳節倍思神》(香港:更新資源,2000)有新年、受難節、復活節、母親節、父親節、聖
誕節等等 15 篇不同的教會節期和特別節日的講章。
30
詳細杜威分類,見黎業文編,《圖書館杜威編號》(香港:中華神學院,2000)。
7
聖經書卷、人物等等
220.92 聖經人物 社會神學
221 舊約書卷 261.1 教會與社會
221.21 舊約神學主題 261.27 基督教與回教
225 新約書卷 261.29512 基督教與儒家
225.21 新約神學主題 261.43 基督教與佛教
261.45 基督教與興都教
神學教義 261.5 基督教與世俗學術
231 神論 261.34 基督教與法律
232 基督論 261.51 基督教與哲學
233 人論 261.515 基督教與心理學
234 救贖論 261.55 基督教與科學
236 末世論 261.56 基督教與科技
239 護教學 261.57 基督教與文藝
273 各種異端 261.58 基督教與文學
261.59 基督教與歷史
基督教倫理、靈修、生活 261.7 基督教與政治/政府
241.1 良心 261.8 基督教與社會問題
241.2 律法 261.85 基督教與經濟/財富/勞工
241.3 罪惡 261.873 基督教與戰爭
241.4 美德 306 (基督教)與文化
241.5 行為原則 306.1 (基督教)與次/潮流文化
241.6 倫理問題 306.8 (基督教)與社會家庭
241.63 家庭問題 323.4 (基督教)與人權
241.64 職業問題 325 (基督教)與移民/新移民
241.66 性問題
241.67 基督徒道德 教會功能
242 靈修生活 262 教會
248 基督徒生活 264 崇拜學
248.82 基督徒兒童 265 聖禮
248.83 基督徒青年 266 宣教
248.84 基督徒成年 268 基督教教育
248.84065 基督徒與婚姻 269 教會奮興
248.86 困苦之人
248.89 聖職人員 教會歷史
249 基督徒家庭 270 教會歷史
270.92 教會歷史人物
教會牧養和行政 275 中國教會及歷史人物
253 教牧學 280 教會宗派
254 教會行政

以上最少讓我們看見有七個範圍可以從中選擇講道題目。每一個範圍再可以制定出許多講章題目。例如:
「神論」這範圍就可以設計出以下的講章題目:神的啟示(又可分為普遍啟示、特別啟示)、神的屬性(又可分
為不可授予(獨特)屬性與可授予屬性。不可授予屬性又有自存性、不變性、無限性,可授予屬性(即人可以分
享的屬性)又可分為生命、自由(主權))、三位一體的神等等。這些題目可以選出適合的經文配上,作為教義式
的講章。

執行方法

一. 先設定一年的事工「行事曆」 4-2 受托主日


把教會一年內的主要活動先列出來。以2001 10-2 青年團聖經比賽
年作個例子。
4-3 講道訓練(一)
7日-1月 少年軍週年記念 11-3 全省青年聖經比賽
14-1 年議會 25-3 講道訓練(二)
25-1 農曆新年感恩崇拜
8-4 教育樓獻堂禮 29-7 佈道會
13-4 受苦節聚會
15-4 復活節感恩崇拜 5-8 主日學歌唱比賽
21-4 幼稚園運動會 7至11-8 暑期聖經學校
22-4 讀經法訓練(一) 19-8 少年軍營火會
28-4 青年團佈道會 28至31-8 教會退修會
29-4 讀經法訓練(二)
2-9 教牧主日
5-5 禁食禱告日 15-9 主日學郊遊
6-5 懇親節聚餐 29-9 青年團中秋晚會
13-5 主日學講故事比賽
19,20-5 培靈會 6-10 幼稚園天才晚會
27-5 教育講座 14-10 神學主日
28-10 主日學繪畫比賽
3-6 全省青年大會
9,10-6 差傳大會 4-11 宣教士述職主日
22,23,24-6 青年生活營 11-11 大掃除
24-11 青年團改選
7-7 青年團戀愛講座 25-11 教會一年事工檢討日
8-7 青年主日
14-7 幼稚園郊玩 2-12 預算案日
15-7 主日學聖經比賽 9-12 少年軍週年記念
15至22-7 短宣隊出征 16-12 事工計劃日
22-7 主日學老師深進訓練(一) 23-12 報佳音
29-7 主日學老師深進訓練(二) 25-12 聖誕崇拜

以上的編排方法是先把教會節期、特別聚會、教會活動、訓練課程等等日期先列出來,然後才把講章的
範圍或題目列入,讓信徒一目然了。最好的作法是把這些日期製成一個“書簽”,讓信徒把書簽夾在聖經中,
隨時可以參考,預早知道教會一年的活動。

二. 排序方法
可使用順序系列(series method)法,或交叉(matrix)法。

2.1. 順序系列法:(舉例)
一至三月是講「希伯來書」系列,
四至六月是講「認識神」(神論)系列,
七至九月是講「教會問題」(哥林多前書)系列等等。
然後,每三年一個大系列。

2.2. 交叉排列法:(舉例)
每月第一個主日是信徒生活性質的講章,
第二個主日是教義式的講章,
第三個主日是釋經式的講章,
第四個主日是專題式講章,
每三個月的第五個主日是佈道式的講章。
然後是每三年為一個大交叉系列。

當然這些系列都要“讓位”給許多的教會節期或特別聚會。

釋經式的講章可以如下。例如 2000 年 1-3 月講道題目「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選用希伯來書),作為順


序系列法。
1月2 日 神兒子的曉諭 希伯來書 1:1-14
1月9 日 偉大救恩 希伯來書 2:1-18
1 月 16 日 蒙召與盡忠 希伯來書 3:1-6
1 月 23 日(聖餐) 在基督裡的安息 希伯來書 3:7-4:13

9
1 月 30 日 服侍神的條件 希伯來書 4:14-5:14
2 月 6 日(初二) 福音主日:新造的人
2 月 13 日 長大成人 希伯來書 6:1-20;10:26-29
2 月 20 日 更美的祭司 希伯來書 7:1-28
2 月 27 日(聖餐) 更美的約 希伯來書 8:1-13
3月5 日 更美的奉獻 希伯來書 9:1-28
3 月 12 日 進到神的面前 希伯來書 10:1-25
3 月 19 日 信心的見証 希伯來書 11:1-40
3 月 26 日(聖餐) 被愛與管教 希伯來書 12:1-29

或者選以弗所書為順序系列。例如:2000 年 4-6 月講道題目「為主而活」


4月2日 得兒子的名分 以弗所書 1:1-14
4月9日 真知道衪 以弗所書 1:15-23
4 月 16 日 得救的根據 以弗所書 2:1-22
4 月 23 日(聖餐) 復活節:他已經復活了 路 24:1-12
4 月 30 日 福音主日:福音的奧秘 以弗所書 3:1-21
5月7日 蒙召與長進 以弗所書 4:1-32
5 月 14 日 作光明的子女 以弗所書 5:1-33
5 月 21 日 作基督的精兵 以弗所書 6:1-24
5 月 28 日(聖餐) 傳神的道 腓立比書 1:3-30
6月4日 活像基督 腓立比書 2:1-30
6 月 11 日 得基督為至寶 腓立比書 3:3-11
6 月 18 日 作天上的國民 腓立比書 3:12-21
6 月 25 日(聖餐) 當依靠主 腓立比書 4:1-23

或釋經但又是基督徒生活/教會問題的講章如下。哥林多前書講章題目:
1. 彼此合一 (林前 1:10-17)
(說明教會中分黨結派的前因後果、如何彼此結合。)
2. 屬靈的智慧 (林前 2:1-16; [林前 1:18-2:5])
(說明何謂屬靈的智慧、知識與智慧的分別、十字架的道理與屬靈智慧的關係。)
3. 事奉與權柄(林前 3:5-4:21;9:1-18;林後 10:1-18[太 25:21;啟 2:10])
(說明何謂事奉、建立教會、傳道人的權柄。)
4. 要聖潔(林前 5:1-13;[林後 6:14-7:1])
(說明淫亂與聖潔、信徒與淫亂人的關係。)
5. 要審判世界(林前 6:1-11)
(說明基督徒與世俗(法律)訟訴、基督教與異文化的各種理論和今日教會的立場。)
6. 信徒的婚姻觀(林前 7:1-40)
(藉著第七章先說明七種婚姻嫁娶事情(1-7 對已嫁娶的;8-9 對沒有嫁娶的和寡婦;10-11 對已嫁娶的
(雙方信主);12-16 對已嫁娶的(一方未信主)[17-24 兩個例子];25-35 對單身及童身[獨身]的;36-38 對父
母為女兒婚姻作主;39-40 對寡婦)、引申出今天教會中常出現的婚姻情況(例如:許多婚前性行為、年長
的姐妹找不到對像、丈夫大大逼迫是否可離婚、丈夫沒簽離婚書離棄後可否再嫁、各類再婚可否在教會
舉行婚禮)並一一給與解答。)
7. 基督徒的自由與祭物(林前 8:1-13;10:1-33)
(說明基督徒的自由及吃祭過偶像食物的原則。)
8. 婦女的事奉與權柄(林前 11:1-16;14:34-35)
(說明女人/婦女在教會中的地位、蒙頭的問題、講道及按立牧師的問題、在家中扮演的角色。)
9. 聖餐的意義(林前 11:17-34;約 6:)
(說明聖餐的意義、如何守聖餐、教會中的愛筵、如何看待各種的聖餐理論。)
10. 屬靈恩賜(12:1-31;14:1-33)
(說明何謂屬靈恩賜、如何正確的發掘和適當的運用、比較各種恩賜、解釋今日教會中出現「先知」的
問題。)
11. 神的愛與信徒的愛心(林前 13:1-13)
(說明何謂神的愛、如何以愛心來行事及處理教會問題。)
12. 進入天堂(林前 15:1-58)

10
(說明信徒在那一天如何進入天堂、身體的形狀如何、基督怎樣成為初熟的果子、今日的信徒應以何種
態度等侍那一日。)
13. 如何樂捐(林前 16:1-3;林後 8:1-9:15)
(說明信徒樂捐的意義和原則、教會之間的互相支持、如何收取和處理捐款。)

作為一間教會的傳道人或主任牧師,可以提早在年底時把這些“下一年度”的行事曆和講章排序的格式提
呈給堂委會,讓大家討論,或作修改,然後製成書簽和海報,派給各信徒。

三. 資料庫的建立
建立資料庫是當代講道者不可忽略的工作。幾乎在每一篇講章的編寫過程中,都想要,也必須取得許多
資料。這些資料可以是聖經、神學、解經(註釋)、基督教,方面的。我們相信,只要建立好,並熟悉這些資
料的源頭,就可以有效地取得。

1. 聖經工具書、神學參考書

基本聖經工具:(有光碟)
一. 《中文聖經啟導本》香港:海天,1989。
二. 《新國際聖經研讀本》美國:更新,1996。
三. 《聖經串珠註釋本》香港:証主,1987。
四. 《聖經呂振中譯本》香港:聖經公會,1986。

聖經字典:
《證主聖經百科全書》。香港:證主,1995。(有光碟)
吳羅瑜編譯。《聖經新辭典》(上下)。香港:中神,1996。
黃錫木。
《主題彙析聖經》。香港:基道,1997。

新舊約原文字典:
包爾(W. Bauer)。 《新約希臘文中文辭典》。王正中譯。台灣:浸宣,1986。(有光碟)
Harris, L.《舊約神學辭典》。台北:華神,1995。
Louw, J. P. & Nida, E. A. eds. Greek-English Lexicon of the New Testament Based on Semantic Domains. 二
冊. United Bible Society,1988。
Brown, F., Driver, S. & Briggs, A.,A Hebrew and English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 Peabody:
Hendrickson,1979. (有光碟)
(如果你不會原文,那必須先從王正中編。《聖經原文字彙中文彙編》。台北:浸宣,1982。這本書找出
原文字典的號碼,藉著這號碼再到原文字典或原文神學詞典去認識該字的字義) 。

神學詞典:
楊牧谷編譯。《當代神學辭典》(上下)。台北:校園,1997。(有光碟)
Kittel ed.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 10 冊.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64-1976.
Ringgren, H. Theological Diction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13 冊(已出 10 冊).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4-.
Brown, C. e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 三冊。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5-1978.(有光碟)
Vangemeren, W. A.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Old Testament Theology and Exegesis. 5 冊.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97. (有光碟)

一般新舊約和神學書籍:
艾基新。《舊約概論》 。香港:種籽,1985。
狄拉德編。《21 世紀舊約導論》
。劉良淑譯。台北:校園,1999。
布賴特。《以色列史》 。香港:文藝,1972。
謝友王。《兩約中間史略》 。香港:種籽,1987。
貝理丹尼。《聖經地理》。香港:文藝,1986。
陳潤棠。《新約背景》 。台北:校園,1986。
謝友王。《兩約中間史略》 。香港:種籽,1978。

11
麥資基。《新約導論》。蘇蕙卿譯。 香港:基督教文藝,1976。
郝思韋恩。《新約背景與年代表》。蔡麗貞譯。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
黃賜木。《福音書合參》。香港:基道,1995.
華德凱瑟。《探討舊約神學》。廖元威譯。台北:華神,1987。
賴德。《新約神學》(上、下)。馬可人譯。台北:華神,1984。
艾基新。《聖經難題彙篇》。李笑英。香港:角聲,1987。
布魯斯。《聖經難解之言 - 耶穌篇》
。台北:校園,1996。
柏饒齊。《聖經難解之言 - 保羅篇》
。台北:校園,1996。
李道生。《聖經難題總解》。香港:浸會,1990。

教會歷史:
沈介山。《今日教會的淵源》。台北:橄欖,1984。
培克爾。《基督教史略》。蕭維元譯。香港:浸信會,1981。
凱利。《早期基督教教義》 。台北:華神,1984。
趙天恩, 莊婉芳。《當代中國基督教發展史》。台北:中福,1997。
湯清。《中國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聲,1987。
李志剛。《香港教會掌故》 。香港:三聯,1992。

神學:
Erickson, M. J. Christian Theology. Grand Rapids: Baker, 1985.
沈介山。《信徒神學》 。台北:華神,1993。

2. 註釋書
單行本註釋書:
一. 《現代中文聖經註釋》 。譯自 Howley 英文版。香港:種籽,1983。
二. 《證主 21 世紀聖經新釋》
。香港:證主,1999。(有光碟)
其他書卷,請參看,黎業文編,《中文註釋書手冊》。香港:中華神學院 ,1999。

3. 電子神學書籍
西方基督教的出版社(以英文為主)已在過去十年間盡量把許多聖經和神學著作轉化為讀取光碟
(CD-ROM),中文基督教的出版社群起力追,正在把出版書籍電子化。以下主要介紹一些對神學生“有用的”
中、英文光碟。

一. 聖經工具
1. 「聖經工具」:這是唯一的中文聖經工具,由香港啟創出版。具有五本中文譯本、九本英文譯本、新舊約
原文聖經、原文彙編和字典、串珠、聖經大綱、聖經圖表、聖經地圖、聖詩選集、聖經串珠註釋本。可
配合各類註釋叢書,例如「摩根解經叢書」 、陳終道牧師的「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每日研經叢書」 、「丁
道爾聖經註釋」 、「天道聖經註釋」 、「中文聖經註釋」 、「天賜靈糧」 、「每日與主同行」 、「倪柝聲著述全集」
等等。已出版光碟版,使用中文視窗執行,容易操作。可以說是中文研經系統的第一。會陸續加上許多
電子書產品。
2. Logos研經系統光碟:58本聖經。可配合大部分西方出版的電子書產品。例如: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Anchor Bible Dictionary, Early Church Fathers, Philo and Josephus, MacArthur’s Bible Study Library, Bible
Exposition Commentary, Warren Wiersbe, Philip Schaff Christian Church, Bibliotheca Sacra, Francis Schaeffer,
所有Hebrew and Greek Bible Core Collections, Calvin, Spurgeon 等等。可以說是英文研經系統的第一,還
會陸續加上許多電子書產品。
3. Nelson研經系統光碟:69本聖經及許多參考書。例如: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MacArthur’s Bible Study
Library等等。
4. Bible Work:西方一些神學生使用。有多本聖經,也可以配加上其他字典和註釋書。

二. 聖經字典/百科全書
《當代神學辭典》(校園)。中文神學辭典。
《當代聖經神學詞典》(證主)。中文神學辭典。
NIDNTT:著名英文(原稿是德文)新約神學辭典。
NIDOTD:著名英文(原稿是德文)舊約神學辭典。
Anchor Bible Dictionary:著名英文聖經字典。

12
(英文的電子神學字典有許多,不詳列。)

三. 註釋書
「21世紀聖經新譯」(New Bible Commentary)。包含所有66卷的註釋。每卷註釋都超過10萬字以上。持福音派
立場。對歷史、文學有詳細的解釋,但是缺少學術性的註釋。對一般的解釋或準備查經足夠。
「聖經註釋-串珠」。由證主和中國神學研究院出版。66卷註釋。一般的註解,含有許多歷史、文學,甚至是
神學的註解意見。
「新約書信讀經講義」。陳終道著作。21卷註解。比較實用,適合講章大綱。
「每日聖經叢書」(Daily Study Bible)。對一般信徒或查經班有幫助。
「丁道爾聖經註釋」(Tyndale Bible Commentary)。66卷(未出齊)。對歷史、文學有詳細的註解。適合查經班組
長。
「中文聖經註釋」。文藝出版。66卷(未出齊)。比較大綱式的註釋。註釋也比較歷史和神學性。
「摩根解經叢書」。古典註釋書。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已出版60多卷。註釋按歷史、文本、結構進行。比較詳細。在西方獲得福音派支
持。
Anchor Bible Commentary:天主教著名註釋書。正在製作中,已陸續出版。
(英文的電子註釋書有許多,不詳列。)

四. 基督教著作
「天賜靈糧」。365日靈修資料。
「每日與主同行」。365日靈修資料。
「倪柝聲著述全集」。33本著作。
(英文比類電子產品有許多,不詳列。知道Nicene Fathers, Gnostic Library, Mishnah, Dead Sea Scrolls, Greek
Literature 300BC-300AD等已出版)

其他:「教會辦公室」。一般教會行政管理工具、表格等等。
也請大家多到基督教的書店,或留意一些雜誌的廣告,不時有這類的光碟出售。一般的價錢並不貴,製
作成本本來就很低,另外賣得便宜也免得被隨意複製或盜版。
最後我要說,電子書世代已來臨,這類光碟產品將會越來越多,也漸漸的改變我們的閱讀習慣。

4. 網頁
至2000年底,國際電腦網絡(WWW)上的網站已超過二千萬個。當然,每天有無數個會出現,也有無數個
消滅。而“網頁中的神”(God on the Net)已稍稍的出現,如今關於基督教資料的網頁(Web-page)不下2000個。許
多網頁中有許多好資料,作為一位傳道人如果好好利用這些資料,實在可以幫助我們的事奉工作更有果效。
以下只介紹一些中文的網站。
www.ceis.org 基督教電子傳播中心
www.baptistmedia.org 浸信會傳播中心
www.almega.com 啟創(電腦聖經工具)
(神學院)
www.cgst.edu 中國神學研究院
www.ces.org.tw 台灣中華福音神學院
www.abs.edu 建道神學院
www.echinabible.com 中華神學院
www.hkcmi.edu 牧職神學院
www.bchk.edu.hk 香港神學院
www.cuhk.edu.hk/religion/ 崇基學院神學組
www.cbtc.org.hk 中國浸信會神學院
www.lts.edu 信義宗神學院
www.hkbts.org.hk 香港浸信會神學院
www.ceis.org/evangels 播道神學院
www.ifstm.org 短宣訓練中心
www.globalbible.org 世界華文聖經學院
www.nytec.org 紐約神學教育中心
(差會)
www.febcchinese.org 遠東擴播有限公司

13
www.omf.org.hk 香港海外基督使團
www.hkamcma.org.hk 宣道差會
www.sim.org.hk 國際事工差會
www.wec-int.org 環球福音差會
www.cemhk.org.hk 中華福音使命團
www.wycliffe.org.hk 威克理夫聖經翻譯
www.om.org 世界福音動員會
(教會機構)
www.hkcccu.org.hk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
www.hospitalchap.org.hk 醫院院牧事工聯會
www.renewal-resource.com.hk 更新資源機構
www.sobem.org 恩雨之聲
www.hkacm.org 香港基督徒音樂協會
www.gcc.org.hk 福音傳播中心
www.truth-light.org.hk 明光社
www.music2000.com.hk 音樂2000
www.redbeanmusic.com 紅豆音樂
www.media.org.hk 影音使團有限公司
www.fes.org.hk 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
www.aohk.org.hk 香港亞洲歸主協會
www.cef.org.hk 萬國兒基佈道團
www.fes.org.hk 小羊中文詩歌網頁
www.ceis.org/bible 港九培靈研經大會
www.hksu.org.hk 香港讀經會
www.ee3.org.hk 香港三福
www.ywca.org.hk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www.bbhk.org.hk 香港基督少年軍
www.worldvision.org.hk 香港世界宣明會
www.hkcs.org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
www.hkcc.org.hk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www.spark.net.hk/cmvip 視障人士福音中心
www.wuoi.org 基督教互愛中心
www.hkief.org.hk 工業福音團契
www.cdcc.org.hk 大衛城文化中心
www.efcc.org.hk 播道會總會
www.blessed.org 福音橋
www.hkacm.org.hk 香港差傳事工聯會
www.fortunecity.com 滿地可華人宣道會
www.ccmhk.org.hk 香港中信/中信月刊、中國教會地址
www.cccowe.org 華福
www.hkcrm.org.hk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
www.hkccc.org 香港學園傳道會
www.cornerstone.org.hk 房角石協會
www.yfc.org.hk 香港青年歸主協會
www.ibs.org.hk 國際聖經協會
www.ccea.org.tw 中華基督教協進會(台)
www.ccim.org 綱絡基督使團/海外校園/生命季刊/道路/迦南詩
www.ccfellow.org 國際網絡有限公司
www.share.com.cn 中國內地教會
www.sharehymns.org.hk 共享詩歌協會
www.chinesechurch.org 加拿大華人教會資源
www.baptist.org.hk 九龍城浸信會
(出版社/書店)
www.ccpublications.org 華人基督教出版資料
www.ucps.org.hk 基督教出版聯會

14
www.goldlamp.org.hk 金燈台出版社
www.tiendao.org.hk 天道出版社
www.ccps.org.hk 基督教出版聯會
www.cap.org.hk 宣道書局
www.weml.org 基督教天人出版社
www.excelmission.com 香港卓越書局
www.breakthrough.org.hk 突破出版社
www.logoslink.org.hk 基道出版社
www.ibs.org.hk 國際聖經協會
www.hkccl.org.hk 福音證主協會
www.elchk.org.hk 道聲出版社/信義會
www.hkcclcltd.org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www.bappress.org 浸信會出版社
www.christianweekly.net 基督教週報
www.christiantimes.org.hk 時代論壇
www.hkbs.org.hk 香港聖經公會
www.oc.org 海外校園
www.truth-monthly.com 真理報。
www.christiantsifune.com.tw 基督教論壇報(台)
www.iscs.org.hk 道風山期刊
www.cchc.org 號角月報
www.cclife.org 生命季刊
www.soul-mate.com.hk 從心會社
www.christianitytoday.com 今日基督教雜誌(英)
www.ccbookship.com 思書店
www.immanuelgifts.com 靈溢(記念品)

還有許多網站陸續出現。我建議各人時常把一些自己認為有用的網頁抄在隨身的筆記簿。

社會工具書、數據報告書籍/剪報
統計學家古德(C. V. Good)說:
「統計是研究各種事物或其特性所發生的次數和類別,並以此加以歸納和
推論的一種科學。」可見統計數字可以幫助我們對某些事物的歸納和推論,藉此對某事物獲得豐富的信息和
意義。周聯華指出:「統計數字是死的,從這死的統計資料卻能看出活的事實。」 31

社會科學工具書和數據書的收集
一些有用的社會數據工具有:32
一. 關於一個國家(例如:中國、香港、聯合國/全世界)的年報。
二. 關於一個國家(特別是自己所居住的國家)的人口和社會普查報告書。
三. 關於世界宣教/教會的數據報告書。
四. 關於一個國家的教會的調查報告。
五. 一些大型會議的報告專集。
六. 一些關於社會各群體的專集或數據報告書。

剪報工作
剪報是指把一些對講道有用的資料或數據剪下來並用文件夾收藏好。剪報工作可以這樣進行: 33
一. 養成每天閱讀報紙的時候,留心一些社會機構或政府發表的數據。
二. 把這些報告數據剪下。分類收藏起來備用。

不要忘記,你的同學或老師們都有許多“好資料”,可以互相抄在磁碟內傳遞。

31
夏忠堅,《數字的訊息》(台北:大光,1984),頁 10。
32
住在香港區的講道者,可從 http://www.cp1897.com,商務印務館這網站查考和購買許多社會科學的工具書
和數據研究報告書,或各大學、基督教出版社、基督教機構的網站中找到更多數據資料。
33
可以從各報館的網站中找到更多數據料。

15
分類和尋找
一. 請遵照《杜威圖書編號》手冊分類。
二. 使用電腦收集(請註明各)。
三. 使用文件盒(有標貼註明)收集各講義。

四. 設定編寫講章過程

設定編寫流程
成為一個講道者(牧者、傳道人,或信徒領袖),必須看重講道的事奉,是神特別恩典和揀選使你可以站
立講台,成為衪話語的出口。這裏有三樣東西是必須確定的:寫講章的時間,寫講章的地點,資料中心、寫
講章的步驟(流程)。

時間:習慣和適合的時間。這是說每一週(指那些時常/每週)要上台講道的人,必須有每週的工作時間表,或
是養成習慣,在每一週中定下一個編寫講章的時間。這裏建議是每週一、四、五的早上。每一段的時
間約三至四個小時。一些教會通常給與每篇講章平均六個小時的時間。例子,有一位牧者,他每一週
都要講道。一般他一兩個月前已知道題目。他星期一早上靈修禱告後,就有一段兩三個小時的編寫講
章時間。在這一段時間中,他會詳細閱讀和查考該段經文,也閱讀一些有關的資料,然後把一些得著(重
點、例証等等)先記錄下來。下一段時間是在星期四早上。當然星期一和星期四之間,他也時常為講章
思考。在星期四早上,他會進一步的編寫。這時他把整個講章的大綱:題目、經文、引論、本論(各重
點和例証)、結論寫下來(或寫在電腦中)。這段時間可能要三或四個小時。接下來,在星期五或星期六
早上,他再次有一段編寫講章的時間,主要是為講章作修飾和加添的工作。

地點:講道者必須有自己工作的地點。這個工作地點是他習慣的工作空間,有編寫講章的工具、基本的參考
書、材料、數據、剪報等等。這裏是他可以安靜工作的空間。所有的工具和資料都有系統的收藏好,
可隨時備用。這裏提醒我們,我們的書房或辦公室是否有足夠的設備:聖經和神學工具書(或電子聖經
工具和參考書)、註釋書、數據報告書、開啟網頁的連線、剪報,各類檔案等等,是隨手可得的。

資料中心:有時講道者在編寫過程中遇到困難,特別是資料不齊全,因此必須到某個神學院的圖書館或基督
教的資料中心尋找更多資料。這個圖書館或資料中心是你常去的,也習慣它們的編號系統和所收藏的
資料。我相信,一位“認真”的講道者,是一位常去圖書館和喜歡逛書店的人。

編寫流程
相信編寫有一定特定的過程,只要講道者習慣和捉得好,必然使工作順利,也收到果效。以下流程可供
參考。

16
開 始
為經文作註釋: 編寫講章。繼續加
(請參看釋經學 入更好的資料。
的「解經步 (使用電腦編寫待
驟」)。 最後修定)。打印
出來過目。
確定講道的時
間、地點、題目、
修改
經文、聚會的情
況/人數、聽眾的
構思、發展、定
背景等等。
下整個講章的大
否 綱(整個輪廓)。
/ 否
可 反省這篇
否 講章能感

改 動 自 己
? 嗎?

初步的確定各部
份:引論、本論 是
自己對該 (各重點)、結論、
題目是否 例証。 最後修定、修飾、
有信心? 校對、打印出來。

再收集
是 停下編寫,作思 上台發表/講道。
資料

考和消化的工
作。(1-2 天)

收集並閱讀
評 檢
有關材料。材
料足夠否?
收集更有說服力

/衝擊力的資料。
結 束

17
電腦文書處理及講章的收集
對於講道者,電腦這電子工具最大的好處是幫助我們更有效的去編寫、收集、查閱講章。

文書處理
使用電腦文書處理這技術幾乎是今日講道者不可忽略和避免的裝備。它大大的幫助講道者編寫講章的效
益。我要求各位同學,如果你過去不曾使用電腦來編寫和收集講章,請現在就開始使用電腦。可以購買一台電
腦(最好是手提/筆記簿型電腦。電腦的價格在今天已經變成了一個必需品的價格,講道者更加要好好學習和利用
這電子工具。)學習一個中文輸入法,練習熟練,時常使用電腦編寫講章。這工作和工具將會使你事半功倍。
要知道中文操作系統主要分成兩個:一個以繁體字為主的 C-WINDOWS 系統(使用大五碼中文字型),另一
個以簡體字為主的 P-WINDOWS 系統(使用國標碼中文字型)。如果你是時常到不同的國家去講道,又要把講章
交給不同國家的教會打印/印刷出來,最好是準備好兩個系統的檔案備用。兩個系統的檔案可以使用「轉碼器」
這些軟件互相轉換。

校對工作
雖然講章是屬於個人的,但是最好還是校對一兩次:免得有時在台上直接讀出一兩句時也把錯字讀出來,
另外,一些教會也會把上一週的講章摘錄在下一週的週刊裏,免得有錯誤出現。
校對工作可以用「眼睛」或「中文校稿軟件」進行。校對包括句子的文法、是否通順、意思是否清晰,修
辭是否適當,各種名詞、成語等是否正確,有否錯字、別字、粗語,標點符號是否正確。或者,也藉著校對,
檢查內容是否充實,資料是否可靠,論據是否有理等等工作。
中文校稿工作一直以來皆要求親手親眼的功夫,辛苦又不能百分百正確。中文校稿軟件的發明就是想突破
這個困局。校稿軟件在幾十秒內可以把全篇講章(約3000至5000字)校對,把那些“懷疑不正確”和“認為有問題或
錯誤”的文字、名詞、句子指出來。準確性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講章的收集
盼望你可以把編寫好的講章各在電腦中收集齊全,以備隨時使用。
一般上,我會在硬碟中分出數個部份(directories),例如:sermon1999、sermon2000、sermon2001,把 1999
年的講章收集在 sermon1999 這部分內,把 2000 年的講章收集 sermon2000 部分內等等,以此類推。
為了安全的起見,最好把一份收藏在電腦的硬碟內,也用磁碟另外拷貝一份,也打印一份藏在檔案夾內。

如何等候信息
每一位牧者或傳道人都有自己與神親密的時間和已習慣的方法。還沒有詳細討論這些方法之前,讓我們先
來認識何為“認識神”這原則。基督教神學肯定認識神有兩個層次:

一. 理性的認識
理性的認識也分成兩個途徑:普遍的啟示和特別的啟示。
普遍的啟示:普遍啟示也稱為自然啟示。聖經不太強調這種啟示法,但也不忽略。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
的,原顯明在人心裡,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顯可知的,雖然眼不能
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 1:19-21)因此有時,人可以從大自然界中認識神,或
是揣摩神的存在和屬性,但是並不能完全的認識神,或是與神發生個人的關係。另外,人的良心/是非之心也可
以領受普遍的啟示: 「沒有律法的外邦人...他們雖然沒有律法,自己就是自己的律法。這是顯出律法的功用刻在
他們心裡,他們是非之心同作同証,並且他們的思念互相較量,或以為是或為非。」(羅 2:14-15)因此,有時人
的良心會告訴他神是怎樣的,神對人的道德有什麼基本要求。再說一句,普遍的啟示並不能帶領人真正認識神,
但有其價值。應用在講道學方面,意思說,講道者也可以從大自然界或社會道德律中來獲得信息,或述說神的
偉大。
特別的啟示:神在舊約藉著先知把許多神的信息和旨意向人啟示,在新約也藉著一班使徒寫下新約聖經讓
人明白神的特別啟示,最後藉著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來向人啟示那最完全的知識。基督的道成肉身是神顯現的
最高峰,也是啟示中最完全透澈的啟示。
耶穌基督「本有神的形像」(腓 2:6),充分顯明神(約 1:1,18),並且「神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
督裡」(西 2:9)。耶穌親自門徒說:「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約 14:7,9)。
應用在講道學方面,意思說,講道者必須以這個特別啟示作為獲得信息的基礎,也藉著聖經去認識神的特別啟
示更多。聖經才是所有講道資料和信息的基礎和源頭。

二. 經驗/個人特殊的認識
聖經也強調個人親身的認識或靠個人的遭遇去經歷神(從中體驗神的存和神的各種屬性)。這也是舊約所預
言的「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乃是這樣。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我要
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因為他們小至大都必認識我。」(來 8:10-12)神也將以另一種形式與信徒同在
18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這是真理的聖靈...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
裡面。」(約 14:16-17)這真理的聖靈「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 16:13)。
這些可以說是信徒個人親身的“遇見神”的經驗,在生活裏面怎樣一次又一次的去“遇見神”或看到神在自己
身上的作為。個人可以時常經歷神,是藉著:1. 時常存敬畏神的態度來生活(箴 2:5)。2. 時常醒覺聖靈的指導(弗
1:17),讓聖靈在生命中工作。3. 時常追求明白神的旨意,求神喜悅(西 1:9-10;約 14:21-24)。4. 竭力追求成長(何
6:3;來 12:14;太 5:8)。5. 憑信心經歷神(伯 42:5;林後 1:8-11;彼前 1:6-9),讓神的大能在生命中印證和顯現。應用
在講道學方面,意思說,一位講道者的個人屬靈經驗,或是與神交通的特別得著,雖然是一些主觀的認識,但
是卻是有理性的認識或客觀的啟示作為基礎。

如何等候信息?
以上的討論讓我們肯定了兩個獲得信息的方法:藉著聖經的知識(那些客觀的聖經知識)、個人的主觀屬靈經
驗(不管是個人屬靈生命的遭遇或是與神交通的特別得著)。我提出四個“等候”的方法:
1. 研究聖經。可從兩方面去著手。第一,是講道者過去長期以來對聖經的認識和掌握。掌握聖經是指解
釋聖經的能力。相信每一位講道者曾受過神學的教育,在聖經方面曾接受系統的聖經和神學的操練,
對解釋聖經都有一定的基礎。這個知識或是認識基礎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來,而是長期的研究得來。
第二,就是編寫講章過程中註釋經文的看見。我們曾在釋經學一個課程中學習這些註釋步驟。34 等候
信息並不是什麼神秘的事情。等候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對聖經和神學的認識有多少。有了一個好的聖經
和神學基礎,配合一個講章題目,藉著思考,自然會把這些聖經和神學資料滲入講章,使講章的信息
更豐富。這種“滲入”不是死板的,當講道者確定了講章題目以後,就立刻開始,也藉著註釋過程,越
來越多的看見和“滲入”。
2. 閱讀。閱讀是指針對一篇講章閱讀相關的資料,不管是書籍或是報紙雜誌。例如:接到一個邀請,向
一群研究科學的知識份子聽眾講一篇佈道性的講章:「誰掌管明天」。因此閱讀的資料可能是一些關於
基督教和科學的書籍。從中“等候”信息。 我還是要說,閱讀不是臨時臨急的,而是平時收集了對
講道有用的資料,要用時取出查考和閱讀。
3. 安靜思考/默想工作。以上我們曾討論過,講道者有一個編寫講章的過程/流程,其中要求講道者作了
初步的編寫工作以後,最好停下一兩天作思考,然後才為講章修飾打印出來。在這安靜思考可以是隨
意的,可以是針對講章題目和內容作思考,也可以是為了有更好的例証而作思考。當然,安靜時候有
許多時間是為這篇講章禱告,求神祝福,賜聰明智慧,給與更多的力量去傳講。安靜思考時間是重要
的,因為許多特別的看見或是突破是在這裏獲得。每一位講道者必須有自己與神親密交通的方法和習
慣,在這段安靜時間,可以從神那裏獲得亮光和得著,而這些得著不是一些神秘的知識,而是與聖經
的教導,正統的神學相容的知識,或是說可以以聖經和正統神學對証,判為正確的。35

以上第 1 和第 2 點可以說是客觀的工作,第 3 點是主觀的,但是每一個步驟都一樣重要。以上這三個步驟


也是「等候信息」的基本方法,不同的講道者有不同的“等候信息”方法,或者他/她喜歡到公園去漫步思考,或
者喜歡到圖書館去找靈感,或者喜歡禁食禱告,一起說明每個人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使用。

題目(Title)
我們在「講道學」的課程曾例明說講章題目必須:要簡短有力、要含蓄或具神秘感、夠積極、要適合對像
和場地、要有感召性,及要具宗教性。
現在讓我進一步看題目的收集(如何設計)、適應性(對象的需要、教會的節期)、有系統(編排有系統)這三個
技巧。

題目的收集
亞斯普里神學院的講道學教授德笛馬里(D. E. Demaray)說:「尋找講章題目的秘訣就是浸淫在聖經的經文
裏。」36 相信這是最好的方法,因為我們講道就是要講聖經的道理。只有以下步驟:要熟悉聖經,從經文中挑
出興趣的題目。

34
十個解經步驟:1. 肯定作註釋的經文。2. 「歸納」與「敘述」應用「歸納研經法」/「敘述詮釋法」把該段
經文的要素整理。3. 肯定該段經文的修辭、風格、特別體裁。4. 字義與語意。5. 分析背景。6. 上下文與以經
解經。7. 敘述者與讀者反應。8. 參考註釋書。9. 個人反省:讓自己有一段時間來思考反省所得著的。10. 應用:
藉著以上步驟思考有那些得著/亮光是可以應用於個人或信徒生活方面。
35
我沒有反對一些所謂“特別的默想方式”而獲得一些特別的講章信息,不過我要爭辯的是,神藉著聖經的啟示
是有一個清楚明暸的解釋,教會對神學的解釋也有一個系統,所有其他的“看見”和“信息”都要在聖經和正統神
學之亮光下被審察。例如:有一個講道者,在一次的講道中,說耶穌被掛在十字架上時,當時肋旁被刺透的原
因是因為這樣被刺, 「教會」才會從耶穌的身上流出來。又或者這位講道者說,夏娃為什麼會被蛇那麼容易引誘
上呢?那是因為夏娃和蛇犯了姦淫而上當了。他說是他在編寫講章時,在安靜默想時獲得的知識。關於這樣不
符合聖經教導和正統神學的知識,我們不只是不接受,還要指責。
36
D. E. Demaray, Introduction to Homiletics (Grand Rapids: Baker, 1990), pp. 71-72.
19
熟悉聖經是講道者必然要掌握的技術。更重要的,是熟悉要用來講道的那些經文。只有那些時常浸淫在聖
經的講道者才會自然必容易地獲得聖經的題目。實在的說,聖經中有許多美麗的題目。例如:藉著希伯來書,
題目可以是「更尊貴的名字」(1:4)、 「不要隨流失去」(2:1)、「尊貴榮耀的冠冕」(2:9)、 「同蒙天召的人」(3:1)、
「另有一個安息」(4:9)、 「永遠得救的根源」(5:9)、 「能吃乾糧的信徒」(5:12)、
「不必再立根基」(6:1)、
「兩件不
更改的事」(6:18)、「更美之約的中保」(7:22;8:6)、
「寫在心上」(8:10)、
「得永遠的產業」(9:15)、
「坦然進入聖所」
「我們因著信」(11:3)、
(10:19)、 「看見那不能看見的」(11:27)、
「世上的客旅」(11:13)、
「更美的家鄉」(11:16)、
「圍
繞的雲彩」(12:1)、「不能震動的國度」(12:28)、 「出到營外去」(13:13)等等。相信只要你願意鑽研希伯來書,必
定可以從經文中找到許多好題目。
即使是神學性的講章、佈道性的講章等等,聖經中也有許多好題目可以配合上,或設計出一些相關的題目。

題目的適應性
這裏提醒講道者,認識你的群羊的需要是設計講道題目的一個重要工作。
一. 按實際需要決定題目。在牧養工作中,牧者對信徒的需要必定有清楚的看見。牧者應當好好分析信徒
各方面的需要,按著次序,分糧給他們。我們建議牧者每一年都預留一些主日的講道特別按著信徒的
需要而講。也提議外來講員,當被請去某間教會講道時,最好還沒有定題目之前,先尋間清楚信徒/
聽眾的情況和需要。
二. 按節期來設計題目:講道者必須按著教會的節期,例如復活節、聖誕節、棕枝節、五旬節、母親節、
兒童節、改教紀念日等等節日或是教會的特殊日子,例如:教會週年記念、福音主日等等來設計講章
題目。
當然,題目興趣與否,那要看他對聖經有多熟悉了。

題目有系統
這裏的目的是說每一間教會的講道都應當有一套的完整的系統。例如:以三年為期,分成不同的階段(例如:
每階段七個主日,三年約二十個階段),設計講道題目。詳細討論見第二課「如何為教會編排講道系列」。

編寫技巧(講章的花園)
這裏希望各位同學學習建立「講章的花園」(homiletical garden)。
「講章的花園」是由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實踐神學教授帕拉物(Alan Blackwood)所提出,目的是要求講道者
時常有一本“筆記簿”(或是一個電子筆記簿)隨身,隨時把靈感或講道用的資料收集起來。
要怎樣建立這「講章的花園」呢?美國國會會牧哈佛生(Richard C. Halverson)說,他從帕拉物的「講章的花
園」學習到每個星期可以寫兩篇新的講章。他買來一本筆記簿,給每篇講章七頁紙,在第一頁的頁頭先寫那個
星期的日期、講章題目、地點等等,然後留下前面的三頁紙作為收集靈感資料用。這些“靈感頁”隨時可以填上
經文、變通的例子、詩歌、對經文思考的得著、重點,或任何有關資料。不是這個星期才思考這個星期的講章,
而是同時和隨時思考幾個星期的講章。他說: 「我驚奇這個花園一直良好地成長。很多時候,講章自動的從這個
花園內結出來。」37
我相信今天有更多的工具幫助我們建立更好的「講章的花園」:電子記事簿、自己習慣用的註釋本/啟導本
聖經、還有許多電子書籍或註釋書等等,隨時可以從電腦傳去/下載去電子筆記簿。

引論(Introduction)38
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和演說家希哲羅(Cicero)說:「引論的功能是要引起興趣(arouse interest)、確定支持
(secure favor)、準備引領聽眾(prepare to lead)。」
笛馬里(D. E. Demaray) 參照這三個要素有詳細的說明:39
1. 製造興趣(creating interest):這個步驟就是要小心的設計第一個句子。他說,要留心觀看這個句子,以最美
麗的文字寫了再寫,修改再修改,直至它清晰並可以製造興趣。他繼續說,前一兩分鐘聽眾會作一個重要
的決定 – 到底要不要聽下去。他更嚴厲的警告說: 「聽眾要就是來聽你講道,不然他們就干粹不來了。」
2. 贏得信任(establishing rapport):信任(rapport)是指聽眾對你的形像的信任或互相之間有良好關係。這個步驟
就是要贏得信任(就如在輔導過程中贏得對方的同理心),因此準備好讓雙方的頭腦(思想)可以互相溝通。引
論就是要製造這種良好的溝通,不管是使用幽默、或是例証、或是道具等等,目的是要使講員和聽眾都覺
得舒服,特別是面對許多陌生的聽眾。這時講員必須盡所能吸引聽眾進入他的思想。我們不知道有什麼最
好的方法去得著這能力,但是友誼和熱情是基本的元素。除了這兩樣東西,當然你的屬靈氣質(spirituality)
也是重要的。讓聽眾感覺得到你的屬靈氣質,因為聽眾是要來聽神的話或真理的道。廿一世紀的人是活在

37
R. C. Halverson, How to Prepare and Deliver Better Sermons (Washington, D. C.: Christianity Today, n.d.), p. 12.
38
我們曾在講道學一科中指明引論是講道的媒介與先鋒,並且:1. 引論的目的是引起聽眾的興趣與注意,預備
心領受所講的信息,使人發現講題之價值與重要。2. 引論的內容是簡單、有趣,並與題目有密切之關係。3. 引
論的篇幅以全部講詞之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為合適,例如三十分鐘的講道的以五分鐘為宜。4. 引論的方式要極
自然轉入本輪,因此引論雖是獨立部份,但卻與本論有極密切之關係,天衣無縫的關係。
39
D. E. Demaray, 同書, pp. 90-92.
20
一種多元的社會(多現象多媒體的動態社會),人與人之間產生複雜的關係,信任是溝通的重要元素。講道已
不再是講員站著直說道理的時代,聽眾要求講員可以給他一種舒適的感覺以玫投他信任的一票繼續聽他講
下去。
3. 準備好被引導(prepare to be guided):就如一個去旅行的人,準備好被帶領去航行。準備好聽眾放下平日瑣碎
的事務,被講員引導去思考屬靈的事情是引論的功能之一。笛馬里(D. E. Demaray)說: 「詩歌,禱告,讀經,
都是對著講道而選擇。而引論卻是講道的第一步。」

接著笛馬里(D. E. Demaray)也提出一些設計引論的方法。我在此只是簡略而述。40
1. 宣讀經文。雖然這是一個古老的方法,但是它是可以給聽眾一開始就知道要講道的經文,免得一面聽一面
猜是那一段經文。當然,不一定要把整段經文讀出來,有時只是選出幾節特別針對講章重點的經文讀出來,
把聽眾的注意投去那幾節經文。
2. 引用經文的相關資料。這方法是說講道使用的經文中有許多寶貴資料,只要詳細和深入查考和註釋,必然
有許多會引興趣的資料。如果講員可以使用這些相關又興趣的資料作為引論,將大大的提起聽眾的興趣。
例如:主耶穌寫給老底加教會的信(啟 3:14-22),引論中引述「不冷不熱的水是因為老底加為一個火山區的
城市,缺乏水源,必須從火山處用石頭作成的水道引進食水,這些食水引進來時不冷不熱,即使煮沸了以
後,喝進口中,帶著火山灰,真想吐出來。但是沒有其他選擇。藉此與經文的相關資料,指出不冷不熱的
信徒好像老底加的食水,真想被吐出去。
3. 引用例証方法。意思是說引用一個與講道題目或講章目的相關的例子作為引論。這樣一開始就提起聽眾的
興趣。
4. 引用生活例子。引用一個大家熟悉或有同感的生活例子,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聽眾知道這篇講章
是與他們的生活有關。
5. 提出講章目的。一些複雜或牽涉範圍比較大的題目,如果能在引論中先指明,讓聽眾知道,免得一開始被
題目迷惑。
6. 一兩句有力的名言或經句。一些名言或是經句,特別是一些挑撥性的句子,的確會引起聽眾的驚奇。
7. 特別的聚會引用其相關資料。教會有許多宗教節期或是特別節日都有講道,可以藉著該節日的一個特別資
料作為引論。當然,資料必須新鮮,因為一般的信徒對某些節日都相當熟悉了。例如:有一次在一個墳場
的安葬禮拜的講道,講員的引論說: 「每一個人,總有一次,會在這裏邀請他的朋友到來守他的安息記念禮
拜。如果他的朋友知道他的靈魂今天是在主的懷胞裏,他們心裏都會得著安慰。」

最後,笛馬里(D. E. Demaray)說:「不要重複你的引論。」提醒我們每一個引論都要新鮮和有創意(fresh and


creative)。

重點(Subject and object)


英國著名的講道者沈士德(W. E. Sangster)說:
「每一篇講章不只是要有一個中心內容,也要有一個目的:一
個清晰的目的,是可以用幾句話描述完成的目的。」41 講章的重點就是它的「內容」(subject)和「目的」(object),
這形成講章的主要信息。
斯托得指出: 「講道與講課不同的主要一點在於講道只要傳達一個主要的信息。在講課的時候,我們期待學
生詳細地作筆記,然後加以修改……[因此]講師覺得可以自由漫談,包羅廣泛,甚至離開本題……講道卻與此大
不相同……因為講章所有的細節都給聯絡了起來,幫助他們了解信息,並感受它的能力。」42 他繼續說: 「每一
篇講章都應該像望遠鏡一樣,在視野中只有一個目標。」 43

最後他提出要如何整理出主要信息的方法:1. 從經文中收集了許多零星的思想,它們像雜亂的草一樣散在
紙張上。2. 接著就是把這些雜亂的思想整理成形,特別是最能表達主要思想的形式。3. 無情地摒棄不適合的部
分。他說: 「我們默想的期間,也許想起無數可貴而閃爍智慧光芒的意念,並且盡責地記錄下來。我們會很想把
它們都包括在內。要抗拒這樣的誘惑!不適合的資料會減弱講章的效果。」44
要如何使講章的內容和目的更清晰呢?就是講章要有好架構(structure)。希臘著名的哲學家和演說家希哲羅
(Cicero)說:「這些不同的部分要連結起來,像堆砌石頭圍牆,以不同切面的石頭堆砌起來,不必用水泥。」以
下是摘錄自笛馬里(D. E. Demaray)教導設計講章架構的方法:
1. 整理出目的:就是以一句話就可完全形容講章的目的。
2. 寫下目的:親自用一個觀念(或概念)形容整篇講章的內容和目的。
3. 確定各重點:你必須親自編寫出各重點,而這些重點是足夠說明你的內容和目的。
4. 修飾各重點:意思是說這些重點是以對稱和美麗的詞句寫出來,令聽眾容易記憶。 45

40
同上,頁 92-97。
41
W. E. Sangster, The Craft of Sermon Construction (London: Epworth, 1949), p. 128.
42
斯托得,同書,頁 228-229。
43
同上,頁 229。
44
同上,頁 231。
45
有一篇講章如此設計:題目: 「當買火煉的金子」。經文:啟 3:14-21。
21
5. 選擇各種支持資料:景像式的文字、辯論/論據(arguments)、例子/例証。
6. 把所有資料排列成一個清晰的次序/架構。笛馬里(D. E. Demaray)提出六個排序方式:1. 各重點是連成一
個次序,或具邏輯性。2. 它們是平行的觀念。3. 它們逐漸形成高潮。4. 它們有心理上的次序(令人逐漸覺
得越來越舒服)。5. 它們的排列是具說服力的。6. 它們是互相連結成一個架構的。

笛馬里(D. E. Demaray)最後提出一個秘訣:就是講章的內容和目的可以在人頭腦中變成一幅圖畫(the picture


principle)。

結論(Conclusion)
這裏進一步的討論如何使結論達到其最高目的,就是要把重點(內容和目的)的力量釋放出來。

好的結論是:46
1. 總結你的重點。目的是讓聽眾覺得“已聽完了,現在可以舒適地離開了”。
2. 指明如何行動。讓聽眾認識到這篇講章要求他如何去行出來。
3. 提出挑戰性的教導。讓聽眾有那些更高的目標(屬靈的目標)可以去達到。
4. 有時藉著一個例子說明得更清楚,讓聽眾藉著這例子繼續嘴嚼當中的信息。
5. 和聽眾一起認同。就是和聽眾一起有同理心,一起覺得這個信息是講員和聽眾都應該被教導的。

也有一些講話是結論必須避免的:
1. 使用剛才的內容來責備聽眾。如果想藉著剛才所講的責備聽眾,聽眾就會覺得好像被愚弄了。應該讓
信息或是神的話語親自去感動聽眾。如果聽眾中有自覺被信息責備的,也不是由講道者對著他來指責。
2. 沒有結論的講章。亞斯普里神學院的講道學教授笛馬里(D. E. Demaray)說:
「講道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
結論。」47 他繼續說,為講章作結論最好像一位鋼琴演奏家,在演奏將完最後一刻,忽然緊湊地來一
個高潮,然後靜止!這就是講章的結論。
3. 提出新的資料。新的資料反而會引起迷亂。講道就好像講道者和聽眾來一個活的對話:思想對思考、
問題要求答案、圖像希望有回應,在結論時加入新資料,使對話不知所 。
4. 太平常的結論。講章結論要求一個高潮,太平常或是太平淡的講話令聽眾在最後失去興趣,或無精打
采的離開會場。太平常的結論有重述重點、講一些已講過的話、講一些大家都熟悉的東西、講一些客
套話等等。

五. 演講技巧、講台與我

還沒有談演講技巧之前,讓我們來確定兩個項目:對象(聽眾)的確定、說服力。

對象的確定
俗語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認識你的聽眾,就可以贏得他們。一般的工作是在接受邀請後作聽眾調
查。

聽眾調查(audience research)
七個問題 意料之外的問題
1. 有多少人出席聽講? “我沒料到會有這麼多人。”
“什麼只有幾位少年人到來。我的題目卻是「如何處教
會中的人事衝突」。”

2. 聽眾的背景是什麼? “哦,我不知道他們都是大學教授。”
(教育水平、年齡階段、男女比例、職業、不同的 “什麼!是個監獄裏的佈道會。”
民族、語言)
3. 聽講的理由(目的和期望)是什麼? “原來是個討論會。”
“原來是個新教堂的獻堂禮。”

引論:現象比喻:老底加城市從火山區引入水道的水進口雖然溫曖但想吐出來。
本論:I. 三個現象: 「不冷不熱」 、
「富足卻貧窮」 、「赤身的」。II. 買三樣東西:
「火煉的金子」
、「白衣」
、「眼
藥水」。III. 三件要作的事:「要開門」、 「要發熱心」、「要悔改」。結論:有耳的應當聽…
46
笛馬里(D. E. Demaray),同書,頁 127-129。
47
D. E. Demaray, 同書,頁 129。
22
4. 聽眾對題目的態度是什麼? “原來他們的教會過去發生這個神學爭論,現在要我來
作最後評判。”
5. 他們對主題熟悉多少? “哦,原來他們過去都沒有聽過這樣的東西。”
“哦,他們都是神學院的老師。”
6. 聽眾喜歡什麼方式的演講? “原來是在一個戲院台上和一群藝人一起表演和演講。”
“原來是有電視台來拍攝的。”
7. 聽眾對我了解多少?(為什麼要邀請我?) “原來是要聽一個特別的神學講座。”
“原來我是一位臨急補上的講員。之前那位「大」講員
病了。”

說服力(希臘人和希伯來人的修辭技巧)
古代的學院有一套說服技巧訓練他們的學生。這門學問在古希臘稱為修辭學(rhetoric),而修辭學的功用就
是要訓練演講技巧(oratory),而演講的目的就是要說服聽眾(the art of persuasion,亞里斯多德如此說)。
最早期的修辭學是在古希臘的西西里和雅典流行(由 Corax, 公元前 460 年,Gorgias,公元前 427 年)。後來
的希臘智者們(Sophists)大量在高等學府教導修辭學。最早期的修辭學講究詞句的對仗和押韻。後來卻講究詞句
的清晰、深刻印象、美麗修辭、文字的純潔。
後來亞里斯多德把修辭學發展至最高峰。把修辭學應用在三個方面:政治(oratory for politics)、法庭(oratory
for the courts)、演講(oratory for a show speech)。對亞里斯多德來說,修辭學有以下步驟:1. 先要從各題目中收
集所有可能有的論據(arguments)。2. 分析聽眾的需要和心理來決定那些論據要用。演講者必須認識不同的聽眾
(老、幼、年輕),而選擇論據是為了可以引起忿怒、欣賞、差恥等等情緒。這時三段論法(syllogism)必須加入使
用。3. 使用什麼方式來表達。亞里斯多德認為清晰是最重要的關鍵,雖然隱喻(metaphors)和風格(figures of speech)
可以在演講中出現。
亞里斯多德的修辭學後來被大大使用,也在羅馬帝國中流行,例如:希色羅(Cicero, 公元前 86-82)和昆帝連
(Quantilian, 公元 95 年)的時代。修辭學這時已成為高等學府的必修科,栽培了許多演說家。這時的演講學有一
套固定的系統,分三個層面:修辭技巧、講話的內容、演說的目的。
修辭技巧有五個:收集資料(invention)、編排資料(disposition)、寫成文字(style/elocutio)、背記(memorizing)、
表達(delivering)。這五個技巧都講究文字的使用,特別注重如何設計美麗的句子。
講話的內容也有五部分:引論(introduction, 為了贏得聽眾的興趣)、申言(statement / thesis)、証明的論據
(arguments to prove it)、反對的論據(refutation of contrary arguments)、結論(總結或是挑起聽眾的情緒)。
演說的目的分成兩種類:1. 是一般性的呢(general, “一個人是否一定要結婚?”)或是特定的呢(particular, “小
明是否一定要結婚?” )。2. 是演講表演(demonstrative),或是政治演講(deliberative),或是法庭辯論(legal)。
昆帝連(Quantilian)認為修辭的形式(style of rhetoric,也就是把文字變成句子的技巧)講究以下的要素:正確
(correctness)、清晰(clarity)、美麗(elegance)、合適(appropriateness)。目的就是要:指導(to instruct)、造成激動(to
move)、引起興奮(to delight)。
美麗句子的要素有:對仗(antithesis)、平行(parallelism of phrases)、重複(repetition of words)、押韻(rhythms of
speech)、排列(order of words)、句子的聯結(cohesion of sentences)。

三段論法(syllogism)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發明了邏輯學。邏輯學就把思想用來分析。思想被分析至最後一個元素
時,就叫作「概念」(Idea)。當人的頭腦把許多概念作比較與歸納以後(正常人的頭腦是有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因此會把多個「概念」聯合起來或分開,這叫「判斷」(judgment)。例如:我說「這張桌子不漂亮」是一個「判
斷」。我可以這樣判斷是因為我把我現在腦子裡對這張桌子的概念,與其他所認識的桌子聯合起來作比較與歸
納。 「概念」作「判斷」時,人也會守一些原則,例如:
同一律 A = A
矛盾律 -A ≠ A
排中律 A ≠ < -A
有了這些原則(思想律),就可使我們的「判斷」落實成真、假之分。從這裡他發明了著名的「三段論法」
(Syllogism)﹕
A= B
B=C
----------
A = C (以此推理下去,可以是更複雜的多段論法)

在演講中必須使用邏輯推理,把思想(你要談的資料)分析和歸納出確定的「概念」 ,然後「判斷」帶出結果(所
謂的“真理”)。這樣才可以說服聽眾。
例如:「試探」和「試煉」有什麼分別呢?在原文它們是同一個字,peirasmos。原來是一字兩義的字。如果
從神的角度(積極的角度)看,它是「試煉」
,為了使人落在「試驗」中來操煉人的信心。如果從撒旦的角度(消極

23
的角度)看,它是「試探」,為了使人落在「試驗」中,引誘人跌倒犯罪。所以弟兄姐妹,我們都是神的兒女,
落在「試驗」中都要明白神是要「試煉」你,使你信心更堅強。

今天,在西方,古代的演講學也大量的被發掘並用來訓練政治家、交際家、市場經理,還有講道者。

文字的裝備及文本-語言修辭學(text-linguistic)的發現

文字的裝備
從以上修辭學的認識,我們發現一個演講者(或講道者)最基本的裝備就是文字的裝備。無可否認,文學造詣
高的講道者,在講道方面是比文學造詣差的講道者更容易發揮講道的技巧。
如何把文字裝備得更好呢?秘訣只有一個:看、讀、寫。
看,就是多看書,不限制是看那一類的書。當然文學書籍在文字方面更講究。講道者不要說我是學理科的,
素來不注重文學。講道者不該有此藉口。看書,永遠不遲,現在就開始。
讀,就是常把好的句子讀出聲音來(或是收集起來,時常背誦)。是否記得在小學的時候,老師在課室裏讀一
句,小學生們就跟著讀一句。許多文字和句子都是藉著課室的讀出來而學到的。時常操練,久而久之,對多句
子和文字就學過來了。講道者也可以把一些好的講章讀出來,這樣印象更深刻。不是說要“抄”足別人的講章,
而是藉著讀出更多的講章,讓自己習慣怎樣編寫出好的文辭和句子。讀,也可以幫助我們講話更流利。記得許
多學語言的人,他們的秘訣就是把整本字典拿在手上時常背記。
寫,就是把講章寫出來。有些講道者不喜歡把講章全篇的寫出來。當然這對許多熟練和文學造詣高的講道
者並不會造成什麼問題。但是,如果你是一位沒有經驗,而文學造詣又差的講道者,最好在講道的初期把講章
寫出來。雖然不是每一字都寫出來,但最少也寫百分之八十或九十。寫,是唯一的方法可以使你的文學更快的
進步。48

文本-語言修辭學(text-linguistic)的發現
符號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是把意義的探究轉移到“文本”(擺在人面前的文件)去。盼望經過分析文本中的文
字(修辭)之間組成的關係,然後從這些關係中找出文本的意義。
符號結構主義的理論如下:語言學家索緒爾(F.Saussure),也是結構主義之父,首先他把語言(也就是文本中
的文字)分成“語言”(langua)(按文法及修辭系統所寫成的文本)和“談話”(parole)(就是由文字而出的信息)。

語言(文本) <-------> 談話(信息)

再按著語言中的“二元論”(binary theory)把“談話”中的文字分成“符號”(signs/codes)。認為在“談話”中,每個
文字都包含兩個/雙重的“符號”;稱為“意指”(signifier,外在的意義)和“所指”(signified,內在的含意)。例如:魯
迅所著<阿 Q 正傳>中的“阿 Q”,外在的意義(“阿 Q”的意指)只是故事中的一位人物,內在的含意(“阿 Q”這符號
的所指)卻超越出這人物而是指所有在社會受壓迫的人。

意指(一般文字的含意)
談話(信息)
所指(真正文本的含意)

可見“意指”和“所指”的關係是“不定性”的(arbitrary)。每一個“符號”的意義皆
由文本中找到,也受文本中的是關係所組成的系統來決定。49
後來,保羅.利科爾(P. Ricoeur)提出認為“言談”(discourse)和“敘述”(narrative)之間起著重要作用關係,並在
此基礎上探究“意識形態”在人類行為中的地位。他認為“文本”(text)是由文字固定下來的言談。這“文本”不僅僅
是人與人之間互相交往的一種特殊場所;它也是在交往中“間隔”(在距離中)的“範例”(換句話說,媒介)。正因為
這樣,“文本”所揭示的,乃是人類經驗歷史性的基本性質 --- 因此,文本是在間隔中,並通過間隔本身而完成

48
筆者本人的中文並不好,過去都是唸英語學校。但是過去十多年每天從來不停止使用中文寫作,現在可以
這麼說,隨時打開電腦就可以寫作。寫作速度甚至可以每天超過三千字。
49
早在中世紀神學家,多馬.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在其巨著(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ae
I.Q.13)已為宗教語言提出了類比論(Doctrine of Analogy)。他認為,當人們談論關於神的事的時候,他們所用的
字是有些含有特殊意義的,這些字既非「固定」(univocal),亦非「不固定」(equivocal),而是“類比”。所謂「固
定」即字義在任何場合中都不改變。也就是說一切關乎「神」的用語都是「類比」或「象徵」式的。換言之,
當基督徒稱基督為神的羔羊,並不是說他是一隻有四條腿,毛茸茸的動物。另外,人稱神為父的時候,並不是
神的性情與世上父親的性情完全相同,或全然不同,而是說,兩者確有相同之處。因此,他說用來形容神的字
眼或許多宗教用詞既非是「固定」(univocal)的,亦非「不固定」(equivocal)的,而是「類比」(analogy)的。我們
並不反對阿奎那的「類比法」 。聖經中的確有用許多這類的字眼來形容神或是屬靈生命。我們知道,人類無法完
全用詞彙來表達對神的認識或由神來的啟示,許多時候必須用類比法來認識神更多。
24
的一種交往和溝通。從我們這個時代較近的“文本”到較遠的“文本”,實際上是把現時的人類同以往的人類相聯
繫,並從而實現兩者的“對話”。利科爾也承認“意識形態”所起的作用。不過提出意識形態也具有間隔的功能,
並且它也在特定時期之外成為一種長久的精神力量。例如:歷史人物如希特拉,拿破崙,毛澤東等,雖然離開
了人世,但他們所創造的“意識形態”可以在社會記憶中儲存下來,並在歷的“間隔”的時間中保存其自身的力量。
一旦些意識形態得到新的“解釋”,就會像火山爆發一樣重新發揮其作用。
另外,二十世紀尾在歐美流行起語言修辭學(Text-linguistic / discourse analysis),卡特里(G. H. Guthrie)定義語
言修辭學的目的是:「留意文字之間(語言)的相互關係,或者分析不同的文字是如何連結起來成為一個和諧的文
本並達到傳播的果效。」50 這些文字之間的相互關係就是藉著文字的聲音、字意、文法、句子、段落來形成。
卡特里進一步說:「語言修辭學的好處是按著語言的特性去分析一個文本,找出這文本如何成為一個傳播的媒
介。它注重分析文學的器具(literary devices)、風格(genres)、每一個部分的修辭(semantic cohesion of individual
sections)、每一小部分的組成元素(the roles of subsections of materials),和整個文本的言談/信息(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discourse)。」51
卡特里為一個文本列出了許多語言修辭學的元素: 「段落」是基本的修辭結合。這些「大段落」常有「引論」
和「結論」 。「小段落」是一些加插於「大段落」之間的文本單元(unit of text)。52 卡特里更為一個文本提出一些
修辭的元素:申言(announcement of subject)、引論和結論(inclusions)、連接的字詞(hook-words)、鑰字(key words)、
重 段落(overlapping constituents)、平行引論(parallel introductions)、連接段落(intermediary transitions)、平衡修
辭(symmetrical arrangements)。53
以上兩個發現大大的改變了今天的修辭學(或演講學)。也提醒了編寫講章和講道必須掌握文本和語言修辭
學的技巧。就是:
1. 針對文本,並留意當中的“談話”(文字的使用=信息)的“意指”和“所指”。這不只是要留意所選用來講道的
經文(文本)中一些文字的“意指”和“所指”,也利用這技巧設計一個文本(就是你的講章),並把所多“所指”意義釋
放出來。這些“所指”意義才是講道者的信息,真正的衝擊著聽眾的思想。即使聽眾離開了會場以後,這些“所指”
仍然含著“間隔”的力量,隨時(當聽眾思想時)釋放出力量。
2. 使用語言修辭學的技巧,為講章(文本)加入許多修辭的元素,設計出講章的結構。 使整個講章結出“和
諧”的結構,達到傳播的真正果效。54

演講技巧
以下是綜合兩位著名的演講學大師,卡耐基(Andrew Carnegie)和保羅.麥吉(Paul McGee)列出十二個現代的
演講技巧。55

50
G. H. Guthrie, The Structure of Hebrews: A Text-linguistic Analysis (Leiden: E. J. Brill, 1994), p. 37. 另外可參考
Linda Lloyd Neeley,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Hebrews” Occasional Papers in Translation and Textlinguistics 3-4
(1987)。
51
Ibid. p. 39.
52
Ibid. pp. 94-111.
53
Ibid., p. 117 and p. 144. 另外參 A. Vanhoye, A Structured Translation o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 (Rome, 1964),
pp. 3-4.
54
例如:來 1:1-4 的序言,
1:1-2a 形成一完整的相對性結構,把舊約和新約作了簡明的比較:
上帝
/ \
曉諭 ------------ 曉諭
| |
古時 ------------ 末世
| |
列祖 ------------ 我們
| |
眾先知 ------------ 兒子
接著就列出「兒子」的七個特性:
又早已立他為承受萬有的,
也曾藉著他創造諸世界;
他是上帝榮耀所發的光輝,
是上帝本體的真像,
常用他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
他洗淨了人的罪,
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
 結言:他所承受的名,既比天使的名更尊貴,就遠超過天使。
55
簡錄自卡耐基:
《卡耐基口才學》高 軍編譯(北京:燕山,1997)和保羅.麥吉,
《完美的講話》
,蘇福忠譯
25
1. 精神準備和熱誠
演講前的「懼怕」多數是由許多「假想」和「準備不足」引起的。這些「懼怕」是演講的致命傷,必須克
服或勝過。演講大師提出以下方法去克服:1. 不得不由你講的心理準備(必須確定這個演講是必須由你而講,是
一個難得的演講機會。對講道者而論,你是神話語的出口,是真理的傳播者)。2. 想像成功。3. 準備充足(包括
在家裏試講)。4. 聽眾調查(認識聽眾更多)。
另外,就是熱誠的形像。有這樣的說話: 「溫雅可化敵為友、謙遜可使別人愉悅、熱誠可感染聽眾。」抱著
一個熱誠或是真誠的態度去感染聽眾。
有一次,在哥倫比亞大學一次的演講比賽中,有三位講員。其中兩位盡力只為了贏得獎章,他們選擇的題目
是可滔滔不絕講述的那種。他們一連串的演講只是表達藝術的練習而已。第三位講員是一位非洲來的學生。他
沒有高超的演講技術,語言也不是太通順,但是他以一種深沉的聲音講述他的國家,聽眾藉著他的講話被對自
己國家那種的熱誠感染了。最後勝出的是這位大家不看好的非洲學生。
在演講中,藉著你的聲音、動作、笑容、儀表、眼光的接觸、對聽眾的尊重,去表達你的熱熟。另外,古代
的演講家在演講前都會養足精神才上台演講,這樣臉上更能顯出光彩。

2. 聽眾調查。(見以上「對象的確定」)

3. 控制論據和數據
每個演講都講究論據(arguments)。也是論據才可以說服人,讓聽眾願意聽下去。論據講究以下的要素:有
次序的排列、逐步提出問題和解決(贊成和反對的理由)方法、容易記憶的論據標題、解釋清楚。
另外,統計數字是論據的“最好幫手”。我們之前曾說過,統計數字(statistic)可以幫助我們對某些事物的歸納
和推論,藉此說服聽眾。今天的推銷員都有專門的訓練,不外要求他們對自己要推銷的產品有:統計數字或調
查結果、專家的證言、名人的引言、媒體文件、日常生活例子。今天你可能會現在市場上有許多“不是太需要”
的產品卻賣得家聞戶曉,原因只有一個:曾用許多數據說服了大眾的消費者。

4. 充足的準備
無可否認,成功的演講或是講章都是經過精心設計而成的。古希臘的學校用了許多時間來訓練和裝備一位
演說家(為了參與政治、哲學演講、法庭的使用)。猶太人的文士也是經過多年的學習才可以成為教師。這些都是
長年累月的裝備,只為了要塑造一位演講家。

5. 提出建議
這個技巧是使用迂迴的路線達到同樣的結果。就是說先把自己的意見放下來,避免和對方的意見衝突,提出
更好的建議,迫使對方重新思考(或迷惑),達到你原本要達到的結果。例如:賣家具的人看到顧客猶疑不決,不
知該選購方桌子還是圓桌子好。如果這時推銷員向顧客分析圓桌子和方桌子的優點,可能顧客會什麼都不買了。
碰到這種情況,應該對顧客說: 「按照你的飯廳的設計,我認為還是買圓桌子比較適合。擺在那裏,將會……。」
這樣的技巧特別適用於一些爭論性的題目。今天的世界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也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
不同的人對許多課題都含有不同的意見。只要講員先收集好各不同的“意見”,在演講中不要立刻強迫聽眾接納
你預定的結論,反而先退一步,提出建議,然後說明,相信聽眾比較容易被說服。

6. 合適的儀表和穿著
聖經教導說不可以「以貌取人。」(雅 4:)。按上下文,我們發現這是雅各指責當時在教會中一些極端的例
子:把教會某些坐位留給富有人,而窮人只能坐在不當眼處。我們這裏所說是一位現代的講道者的基本儀表和
穿著。儀表在現今的社會是禮貌的一部份。
心理學家作過調查,指出我們與首次相遇的人見面,給對方的印象有百分之九十是在一開始的四分鐘裏形
成的。這些印象是在潛意識情況下形成不同的看法。站出來演講的人,面對許多聽眾,特別是陌生的聽眾,儀
表和形象是不可忽視的。
古希臘的演講家都有一套服裝,代表了知識、身份、專業。猶太人的拉比或文士也有特別的穿著。今天的
推銷員、保險業推銷員、銀行職員、律師、醫生、法官、証卷業人仕、牧師、專業人仕等等常有自己的服裝,
說明他們的知識、身份、專業性質,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和在儀表上先說服人。可見制服或穿著本身是會“說話”
的。
傳道人,牧師,或講道者不要忘記有合適的儀表和穿著。當然,這個儀表和穿著是那個群體可以接受的。
講道者必須去學習和認識,特別是一些時常要到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去講道的講員。
以下是一些檢查儀表的問題:1. 我穿上這身衣服到底是怎麼樣的?2. 我通過這衣服要突出什麼形象呢?
(穿戴這衣服感覺良好嗎?)3. 我看上去穿戴整潔嗎?頭髮需要修剪一下嗎?4. 我的儀表和穿著是這些聽眾的社
會接受的嗎?

(香港:三聯,2000)。
26
7. 美好的身體語言
美國一位教授在 1968 年進行人際間面對面的交流調查,只有 7%的交流效果是通過使用語言取得的,使使
用講話的語氣佔交流效果的 38%,而身體語言則佔了交流效果的 55%。身體語言是指我們的脖子以下部分的動
作,包括面部的表情、眼晴的轉動、頭部的移動、手和臂的動作、肩和身體的走動、腳的移動。使用身體語言
的秘訣是必須記得使用,但順其自然。

8. 美好的聲調
聽道就是要來聽你講道。沒有美好的聲音,即使有好的講章也無用。
演講術找到以下是一些引起聲調問題的情況:1. 沒有及早準備是否需要一擴音系統。一般來說,對著五十
以上的聽眾似乎需要有麥克風(除非聚會的地方很安靜)。2. 演講時喊著嗓子,或扯喉嚨講話。這時的聲音是硬
的。3. 平板單一的聲調。4. 噥噥噫噫的聲音。特別是演講者對某件事情沒有信心,不敢面對聽眾時。這時
嘴吧不敢張開,試圖以噥噥噫噫的聲音避開。5. 發音錯誤(讀錯字)。6. 逐漸消失。特別在句子末尾漸漸失去音
量。7. 做作的聲調。演講者突然使用了一種截然不同的講話風格或聲調。7. 不平常的停頓。特別是演講前飲食
過度。
以下是演講學提出來一些美好聲調的技巧:1. 學會變化講話的頻率。控制可以放慢或加快語調。遇到重點
或要強週某個句子,加快語調。遇到細微的描述或剛講完重點,放慢語調。2. 掌握太小聲音。遇到激烈的形容,
放大聲音。遇到傷心的形容,放小聲音。3. 習慣使用沉默。沉默是指“戲劇性的停頓”,在一個重點講完以後,
然後稍為停頓再講另一個重點。德國的希特勒就是一位會使用沉默煽動聽眾情緒的政治家。4. 與你的聽眾交
談。傑出的演講者都有本領讓你覺得他們在和你私下交談,即使是向著一大群聽眾。使用談話式的風格,使用
一聽就懂的日常語言。5. 尊重你的聲音。好的聲音是需要時常保養的。許多新聞報告員或是歌星都會好好保養
自己的聲音,講道者也當尊重自己的聲音。
我們建議你可以把自己的講道用錄音機或錄像機錄下來,留意有那些缺點並一一克服改進。

9. 美好的影響
常有這麼樣的一個感嘆,大多數人聽完演講的幾天後,都會把內容忘掉了。因此,必須針對這樣一個弱點
來使你的演講更能留給聽更深刻的印象。以下是一些提議:1. 可能聽眾不會記住你說了些什麼,但是他們會記
住你留給他們的感受。留給別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演講時有一種滿腔的熱情。熱情可以傳染,而熱情洋溢的演講
更會為內容增添光彩。2. 使用幽默。這會留給聽眾更深刻的印象。3. 使用首具。看見具體化的東西更容易留在
記憶裏。4. 使用重複。保羅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麼、是困苦麼、是逼迫麼、是餓
飢麼、是赤身露體麼、是危險麼、是刀劍麼…。」(羅 8:35)5. 使用景像式的比喻。6. 將你的內容具體化。也就
是使內容更突顯出一個清楚的架構。7. 召喚聽眾行動起來。也就是說,如果在結論是可以提出挑戰或具體行動
的方法,特別是針對平日生活的。

10. 留人回味的結尾
若要留給聽眾深刻印象的演說,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結尾。卡耐基說:「開始(引論)和結束(結論)對任何演說
來說,是最不容易有成熟表現的部分。」56 他繼續說:
「在演說中的哪些部分最有可能顯示你是個缺乏經驗的新
手或是演說專家?那就是開頭和結尾……結尾是一場演說中最具戰略性的一點。當一個演說者退席後,他最後
所說的幾句話,猶在耳邊回響,這些話將被保持最長久的記憶。“餘音繞樑”即是如此。不過,一般初學演說的
人,很少會注意到這裏面的重要性。他們的結尾經常令人感到平淡無奇。」57
以下是一些比較實用的方法如何設計演講的結尾:(我在此詳細列出)

一. 要總結你的觀點
不可小看即使短短十分鐘的演說的內容,當中已述說了許多觀念。一般的講員以為聽眾的頭腦對已講的東
西很清晰,其實並不是。對講員來說,他自己可能對內容很清晰,但是大部分的聽眾並不一定對所講過的內容
很清晰。一個十分鐘的演講,以中文字來計算,已超過了一千六百字(一般的中文演講是一分鐘約講一百六十至
一百八十個字)。如果一篇三十分鐘的講道,那所講的東西已達五千字或更多。其中的觀念已堆積了許多,聽眾
是一面聽一面思考(吸收消化),有許多聽眾對聽過來的東西是沒有時間組織成有次序或具體的概念。講員就如向
聽眾丟了一把彈珠,有的可能落在聽眾身上,但絕大部分則零散地落在地上。聽眾只能“記住一大堆事情,但沒
有一樣能夠記得很清楚”。
把演講的內容在結尾時總結不愧是一個很好的演講技巧,這不只可以讓聽眾得到一個完整又具體的內容,
也讓他們“滿足”(對聽過的內容獲得邏輯思維的滿意不致混亂)地離開。
當然,結尾並不只是把內容的重點再說一次,最好是以另一種形式把同樣的內容述說一次。例如:啟 3:14-22
「當買火煉的金子」這講章。結尾時可以說: 「我們的結論是什麼呢?主耶穌在 22 節提醒當時的老底加的信徒,
說“有耳的就應當聽!”我們應當聽些什麼呢?記得,第一,有三個現象,就是“不要作不冷不熱的信徒、“不要

56
卡耐基:《卡耐基口才學》高 軍編譯(北京:燕山,1997),頁 335。
57
同上,頁 335-336。
27
在財富上富足而靈命卻貧窮”、“不要在道德上敗壞卻看不見”。第二,要買三樣東西,“要買火煉的金子就是要
有堅強的信心”、要買白衣穿上過聖潔的生活“、“要買眼藥水時時以聖經的教導分辦世界”。第三,有三件要作
的事,就是“要時常打開心門與神禱告交通”、“要對屬靈的事情發熱心時常事奉主”、“要在犯錯時隨時悔改”。

二. 要求聽眾採取行動
通常聽完一個三十分鐘的演說,聽眾頭腦中得著的只是一些觀念或理論,不知如何付之行動。如果講員可
以提出一些具體或可以立刻實踐的行動其收到的效果將是即時的。聽眾受到信息的薰陶,而講員又可以即時的
告訴他們一些具體的行動,將會有良好的反應。許多軍隊在出陣前,將領會給以一些激勵和即時付諸行動的目
標,其效果(士氣)會持續下去。
講道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法。例如:一篇宣教式的講章:「胸懷普世」(太 9:35-38;28:16-20),結尾可以是這樣:
「既然我們知道了這些福音的需要,我們必須先在自己的家鄉地區,然後漸漸的向地極去傳福音,這裏有一個
方法,也是我們該走的第一步,就是學習傳福音的技巧。由下個星期日開始,連續三個星期日下午二時正都有“個
人佈道法訓練班”。請大家報名參加學習。」另外一個例子,一篇佈道式的講章:「誰掌管明天」(徒 17:16-32)
可以這樣結尾: 「各位朋友,相信你們當中有一些人聽完這些信息,心中有感動的。我要說,人生有時難得有安
靜的機會可以靜下來聽道理,特別是聖經的道理。過去已經有千萬的人,包括各種的人,凡夫俗子、清貧高貴
者、有學問或無學問的,都被聖經的道理感動而作出反應。我現在想在這裏要求大家作一個反應。如果現在你
心中有感動,不要壓制這個感動,它不只是一篇信息感動你,而是聖經的道理才會真正感動心的心靈,是聖靈
在人心中工作才會有這樣的感動。你可以向神作出一個簡單的,掌管宇宙的真神看得見你的心,你這個時刻可
以舉一舉手向神作出回應,表示你願從這個時刻開始,接受衪,以後重新尋求認識衪更多。有這樣回應的人……。」
這是要求聽眾採行動的結尾。立刻讓聽眾知道要怎樣作具體的行動。

三. 簡潔而真誠的結語
我們在演講技巧中曾說過,一個講員的熱誠或是顯出其真誠是可以吸引人的。當然,我們還是要好好控制
使用“我”太多或太重個人情緒。許多政治演說家,在演說中一直顯出其熱誠,常激言急語,然後在結束時以自
己的真誠作為結束,希望嬴得聽眾的信任,投其一票。
保羅在總督非斯都面前的辯論也是以他的真誠感動聽眾:「亞基帕王啊,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
象。先在大馬色……。」(徒 26:19-27)

四. 幽默的結語
適當的幽默可使聽眾帶著愉快的心情離開,這可增加聽眾對演說的記憶。
例如:一位講員的講章是「同心合一的教會」(弗 4:1-16)。內容有三個:1. 合而為一的心(4:1-3)、2. 正統
的信仰(4:4-6)、3. 是有長進的教會(4:8-15)。結束時講員鼓勵聽眾說:「教會有時難免會有問題,因為信徒還是
有血有肉的人,是會有軟弱。信徒之間也會發生摩擦,只要記得在基督裏合為一的教導必然可以避免分裂。有
一句話說,世界上那裏有完美的教會。如果你找得到的話,也不要去,因為你去了以後她就會變成不完美了。
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只有在基督裏時常更新的人才是基督徒。」

五. 以一首名人詩句作結束
如果你能找到合適的短句或詩句作為結尾,那也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詩句可以表達山你獨特的風味,產
生美好的感覺。例如:世界扶輪社社長哈里.勞德先生在結束他的演說:「各位回國以後,你們之中某些人會寄
給我一張明信片。如果你不寄給我,我也會寄給你。你們一眼就看出那是我寄去的,因為那上面沒有貼上郵票。
但是我會在上面寫著這個詩歌:『春去夏來,秋去冬來,萬物欣榮都有它的道理。但有一件東西永遠如朝露一般
清新,那就是我對你們永遠不變的愛意和感情。』我們的孩子正需要你們這樣的祝福。」
對於講道者來說,引用一些著名神學家或是聖詩句子作結束也會收到同樣的效果。

六. 引用聖經經文
摘錄聖經的經文作為結尾通常有很大的效果。有時連不是教會的演說也引用聖經經文,一樣收到良好效果。
例如:有一次美國的財經專家范德利普結束他的“盟國對美國的債務”演說:「如果我們堅持按照條文索還債款,
我們可能將永遠收不回這些債款。如果我們自私地堅持作這項要求,我們收回的將是仇恨,而不是現款……耶
穌說“施比受的更為有福”。」
有一次彼得站在猶太人大公會面前,大膽的講道,最後引用經文說:「……他是『你們匠人所棄的石頭,已
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我們可以靠著他得救。」(徒 4:11-12)似乎這樣的引用也說服了當時的猶太人。
聖經中有許多美麗感人的經句,如果用得合適,就如「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箴 25:11),
令聽者離開現場後,乃回味無窮。盼望講道者都熟悉這些美麗的經句。58

七. 使結尾達到高潮

講道者/傳道人如果在自己常使用的聖經中把美麗的句劃下來並時常背記將幫助我們更容易使用經句作為
58

講章的結尾引句。
28
激發高潮是很普遍的結束方法。這方法很難控制得好,但是如果處理得當,不愧是收效極大的方法。演說
的內容逐步向上發展,在結尾時達到高峰,句子的力量也愈來愈強烈,然後突然停下來。林肯在一次有關尼加
拉洼大瀑布的演說中,運用這種方法。他每一個比喻比前一個比喻更為強烈:「這使我們回憶起過去。當哥倫布
首次發現這個大陸,當基督在十字架上受苦,當摩西領導以色列人過紅海,當……今天它仍和一萬年以前一樣
聲勢浩大。」
查考聖經中一些講章,我們可見到一些例子。彼得的講道:「……故此,以色列全家當確實的知道,你們釘
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神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了。」藉用一個「故此」,然後加上激烈的語氣,講到最後突然
間停下來。這樣的“衝擊”(impact)效果極大。

八. 引用一個例子作為結束
例子/比喻好像一幅圖畫,使人更容易記憶。令人想起例子就想起講員的信息。
耶穌在一個比較長的“登山寶訓”演說中引用一個例子作結束:
「所以,凡聽見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
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這樣一個合適的例子,不只挑戰聽眾要作聰明人,也使聽眾在離開後藉著思考
這個比喻想起剛才所講的話。

卡耐基說:
「結尾必須事先計劃好,這樣不只可以使你專心於把內容說出,也可以使你把演說的壓力舒解了。
“計劃好”可以是把結尾全部寫下來,甚至把結尾的一字一句背下來。」59

六. 再談例子(佐証):蒐集和轉化

我們在「講道法」這課程中說明例証的重要性(像一個“窗口”讓光透進屋子/講章,或讓空氣呼出講章/屋子),
也指明例証的三大功能,就是它必須“引起興趣”、“解明深奧真理”、“使內容更充實”。
在「講道法」課程中也提出如何尋找例証的方法,有:由聖經中取材料、由自然界中取材料、由歷史故事
中取材料、由科學知識中取材料、由文學中取材料、由個人信仰經驗中取材料、由講道者編寫或想像中取材、
由一般故事或格言專集中取材。
雖然以上提出許多尋找的方法,但是,講道者還是時常感嘆例証難找。即使找到,許多也不適用。要解決
這個困難,最好的方法是平時多蒐集和轉化。

蒐集(collection)和轉化(transforming)
這裏就是要說明如何找到合適又興趣的例証、如何把收集回來的舊例証變通轉化成為合用的例証。曾霖芳
牧師曾這樣形容: 「講道有點像入廚做菜,如果懂得用各種材料,用心烹調,就會達到色香味俱全的境界。」60 當
然,一個大廚可以煮出更多出色的好菜,是因為藉用一般的材料,使出更多的變化(或轉化),做出更佳的菜。作
為一位講道者也是同樣的道理,把收集回來的村料,稍作思考,然後變化出更好的信息。

一. 從聖經找材料和轉化:從聖經找材料當然除了從整本聖經尋找,還是針對講道使用的經文尋找。今天有許
多參考和註釋書,針對每一段經文深入的分析其中的歷史背景、人物、風俗等等。講道者必須熟悉這些資
料,並把它轉化當著例証使用。
從聖經中尋找材料分兩個方面:經文本身的含意、經文的歷史背景。
收集和轉化經文本身的含意成為例証,例如:「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忍耐…。」(加 5:22-23)可以
想像,在一顆樹上,結著不同的果子,有仁愛、忍耐、節制、和平……九種那麼多。「設筵滿屋,大家相
爭;不如有塊乾餅,大家相安。」(箴 17:1)可見在教會中或在家中各人和氣相處不在乎豐富。
而且聖經中本身也有許多例子: 「你們應當彼此相愛」(約一 3:11)提出一個正面和一個反面的例子去說明這
行為。一. 反面:
「不可像該隱;他是屬那惡者,殺了他的兄弟」(3:12)。信徒不可學像那憎恨殺人者該隱,
該隱的行為是屬於那惡者-撒旦魔鬼-的行為,因為魔鬼起初是殺人的(約 8:44)。憎恨的確為人類帶來了
許多罪惡。今日社會中許多罵架、打斗、謀殺皆由恨而起。要彼此確實相愛就必須除去憎恨。二. 正面:
彼此相愛必須有所行動。「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3:18)
掛在口邊空講的相愛不只不能有任何作為,反而推毀了基督所指的愛。真正相愛是要以具體的行動來表
達。如何以具體的行動來表達相愛呢?「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
能存在他裡面呢?」(3:17)作者提出了一個簡而易明的相愛例子。在當時物質缺乏的社會這行動是有需要
的,有餘的幫助缺乏的人。今天我們或者活在一個物質充俗的社會,但是在其他方面,例如傷殘老弱者、
病痛沮喪者、自然災害引致的窮困者、被壓迫失散者等等,皆需要我們以具體的相愛行動來表達。不管社
會如何富裕,弟兄姐妹之間仍大有人在是缺乏的,極需我們以行動去幫助他們。這樣的行動就是一個標誌,
讓別人看出我們是基督徒。這具體行動的愛也反映了他是愛神的人。
收集和轉化經文的歷史背景材料成為例証,例如:老底加的水不冷不熱是因為從城市後面火山區使用水道
引進城的水不冷不熱,並且含有一些火山灰,喝進口裏,真想吐出來,就如主基督面對一些不冷不熱的信

59
同上,頁 337。
60
曾霖芳:《講道學》(台北:加種,1990),頁 134。
29
徒一樣(啟 3:14-22)。例如:為什麼尼哥底母會在晚上到來找耶穌呢?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怕別的猶
太人看見他如此尊貴的身份卻要去向別人請教,另外的原因是因為猶太拉比談論一個題目,如果沒有答案
或結論,即使晚上還要繼續深入討論方休。
我勸講道者平時多留意經文,也看一些關於聖經歷史背景和考古的書籍。然後,在挑選講道的經文後,必
須針對該段經文的許多歷史背景、文化習俗、風情人物、作者的目的等等材料收集好,從中尋找有趣和適
用的材料,給與轉化成為適用的例証。
我們相信,轉化聖經的經文和歷史背景的材料成為例証,這些例証是最好的,也直接的幫助聽道的人。

二. 從自然界中找材料和轉化成比喻:大自然界是由神所創造,它述說神的榮耀和偉大,給人許多啟示。我們
就活在這大自然界中,每一天與它係係相關。這提醒講道者要養成一種習慣,時常細心留意去感覺大自然
現像,把其中的材料變通轉化成講道的例子,作為真理的出口。查看聖經中許多先知,還有主耶穌基督也
轉化許多大自然界的現像作為講道的例証。
例如:耶穌借用大自然界中的風來講述聖靈的工作(約 3:3-8)。當尼哥底母問重生/水和靈生的事如何發生。
耶穌借用另一個含有雙重意義的字(稱為「雙關語」)來解釋; 「風隨意吹……靈生的也是如此。」因為希伯
來文 RUAH(靈)這一個字含有兩個意思:靈及風。耶穌目的是要借用風這現像說明靈生或重生的發生好像
風一樣,令人捉摸不定,也意料不到。

三. 從生活中找材料和轉化:同樣,一般生活中有許多事情和遭遇皆可以轉化成為有用的講道例証。當然,這
些例証可能大主觀或是個人化了。因此必須轉化,成為大眾可接受的例証。即使是自己的遭遇,只要稍為“避
重就輕”,可以說「我認識一個人…」 、
「有一位先生…」 、
「好幾年前,有一件這樣的事情…」、
「我知道這樣
一件事…」等等,開始講述例証。
例如:先知拿單向大衛的講道(撒下 12:1-13)。大衛作王,安逸敗壞,騙取別人妻子,設計謀害其夫。當時
許多人懷疑,但大衛是王帝,不敢指責。當時的先知拿單只好以一篇轉化了的生活事件,指責大衛,使大
衛悔改。先知的信息好簡單:a. 有一個富戶強奪窮人的羊羔。b. 要求大衛王按公義審判這事。c. 指出大衛
王所作所為如同那強奪窮人羊羔者。接著,先知趁此指責大衛必會遭上帝的審罰。後來大衛悔改。

四. 從你所專長的知識找材料和轉化成為你獨有的例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背景,不管你是電腦專家或是
家庭主婦,只要你細心思考,當中必有許多有趣的例子,只要你肯轉化。例如:有沒有認識裝在電腦母盤
中的執行系統呢?當裝上電腦主機以後,只要把其他的軟件放入去,就自然會操作。神的愛也一樣,只要
一個信徒有神的愛,當遇到不同樣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去愛他。

七. 講章的評估:最後的核查、評估表和應用
講章的評估分兩個層次:講道前自己對講章的評估,講道後的評估。兩個層次都一樣重要。

講道前的評估
講道前的評估是屬於自己的工作。目的是要在上台之前或出門去講道之前作一個檢查工作。一般有以下的
項目。

講章: 1. 講章有否打印出來了/寫得清楚?
2. 是否記得當中的經文、引論、重點、結論、例証、數據?
3. 有什麼特別的演講方式、手勢必須留意的嗎?
4. 你覺得這篇講章有那些缺點/弱點?(是否要作最後的修改)
演講: 5. 要去的地點是否正確、清楚怎樣去?
6. 聽眾調查好了嗎?(多少人、背景、期望、演講方式等等)
7. 那裏的設備足夠嗎?(講台、麥克風)
8. 要使用的經文是否用書簽夾好?
9. 要使用的道具是否準備帶齊?
10. 要穿的衣服是否準備齊全?
11. 我的精神、聲音、肚子是否有最佳的狀態?
總檢查:12. 是否看了「講道評析表」?(最後,再拿起來核對一下)
13. 是否邀請了一些評分員在下面作評估/有攝錄工作呢?
14. 我過去在講道方面有那些弱點?

講道時的評估
我們曾經在「講道學」課程中提出講道評估可按以下方式進行:
一. 找數位相熟的朋友,接納他們的客觀評析,盼望在作檢討後能改進自己的講道。
二. 請各評析員(不必記名)盡量在每一個項目內評分。選出其中一位評析員總結。
三. 提議每年最少有兩次的評析。
30
以下的評估表分配組合是:
真理的根據(30%)、生命的經歷(15%)、講章結構(22%)、演講技巧(23%)、聽眾主觀的靈命感受(10%)。
當然,這不是“絕對”的評分表。你可按不同的理論重新調整分配組合。

講道評析表
一. 找數位相熟的朋友,接納他們的客觀評析,盼望在作檢討後能改進自己的講道。
二. 請各評析員(不必記名)盡量在每一個項目內評分。選出其中一位評析員總結。
三. 提議每年最少有兩次的評析。

分 數
真 理 引用經文適當嗎?(5)

的 經文使用量合適嗎(太多或太少)?(5)

的 根 據 解經是否完整、深入、顧及全面、獨到?(20)
根 生 命 有親身的經歷作證嗎?(4)
據 的 有應用/效榜的價值嗎?(4)
45 經 歷 有否提出具體的體驗方法?(4)
% 是否太個人或主觀?(3)
題 清澈、有力、吸引、適時嗎?(2)
目 整個主題是否獨特、具突破性?(3)
段 明顯嗎?(3)
結 論點是含說服力/引起注意?(4)
落 論點/要點是否適合/過多?(2)
構 結論是否清楚、具挑戰力?(3)
22 穿 插/ 引用例子或輔助材料太多/太少?(3)
% 例 證 是否收效/適當?(2)
口 咬詞清晰嗎?(3)
修辭(句子的設計)優美嗎?(2)
呈 才 具有趣味感/幽默感?(2)
儀 服裝端莊嗎?(2)
表 鬚髮及配件整肅嗎?(2)
姿 穩重/誇張/輕浮?(2)
態 有表情嗎(眼晴、手勢)?(2)
獻 聲 音量適度/音色優美嗎?(2)
23 調 變化(抑揚頓挫)是否控制得好?(2)
% 時 長短合宜嗎?(2)
間 各段落時間分配適當嗎?(2)
10% 令人靈性感動/振奮嗎?(5)

純潔否(含血氣、造作、情緒化)?(5)

總分:
其他意見/評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講道評分實習(見以下的分析)。

31
評分者:12 位 講員:XXX


真 數

真 理 引用經文適當嗎?(5) 5 3 2 3 3 4 3

根 的 經文使用量合適嗎(太多或太少)?(5) 5 2 2 2 2 3.5 4
據 根 據 解經是否完整、深入、顧及全面、獨 20 10 7 8 19 13 25 14 23 16 8
45 到?(20)
% 生 命 有親身的經歷作證嗎?(4) 0 0 0 2 1 2.5 2
的 有應用/效榜的價值嗎?(4) 2 1 1 3 3 3 4
經 歷 有否提出具體的體驗方法?(4) 2 1 1 3 2 2.5 4
是否太個人或主觀?(3) 8 1 1 1 12 2 9.5 2 11 2 2
題 清澈、有力、吸引、適時嗎?(2) 1 1 1 1 1 1 2
結 目 整個主題是否獨特、具突破性?(3) 2 0 1 1 5 1 3.5 2 2.5 1.5 1
段 明顯嗎?(3) 3 1 1 2 2 3 2
構 論點是含說服力/引起注意?(4) 0 2 2 2 2 3 2
22 落 論點/要點是否適合/過多?(2) 1 1 1 1 1 1 0
% 結論是否清楚、具挑戰力?(3) 6 0 1 1 10 1 9 2 7 2 1
穿 插/ 引用例子或輔助材料太多/太少?(3) 1 1 1 1 2 2 1
例 證 是否收效/適當?(2) 2 0 2 1 4 1 2.5 1 2 1 1
口 咬詞清晰嗎?(3) 2 1 1 1 2 2 3
修辭(句子的設計)優美嗎?(2) 1 1 1 1 1 1 2
呈 才 具有趣味感/幽默感?(2) 3 0 1 1 6 1 3.5 1 4.5 1 1
儀 服裝端莊嗎?(2) 2 2 2 2 2 2 2
表 鬚髮及配件整肅嗎?(2) 4 2 2 2 4 2 4 2 4 2 2
姿 穩重/誇張/輕浮?(2) 2 2 2 2 2 2 1
獻 態 有表情嗎(眼晴、手勢)?(2) 4 2 2 2 4 2 4 2 4 2 2
23 聲 音量適度/音色優美嗎?(2) 1 1 2 1 2 1.5 2
% 調 變化(抑揚頓挫)是否控制得好?(2) 3 2 1 2 4 2 4 2 2.5 1.5 2
時 長短合宜嗎?(2) 0 0 1 0 0 0.5 1
間 各段落時間分配適當嗎?(2) 2 0 1 1 2 0 3 1 2 1 1
靈 10% 令人靈性感動/振奮嗎?(5) 0 2 2 2 3 3 3
命 純潔否(含血氣、造作、情緒化)?(5) 6 1 2 2 9 4 7 4 7.5 4 4

總分:(60+46+43+45+79+58+75+64+70+71.5+63)÷11=61.32

其他意見/評語:
1. 儀表、台型大方得體;
整篇道著重第二大點,段落不算平衡;
經文涉及較多,影響聽眾專注和記憶(但欣賞講員聖經很熟);
應用廣泛,但感覺一般性,缺乏深刻分享;
結尾指出除去石仔和荊棘就可以成好土,但結什麼果子(和主題有關)?如何結?似未有具體應用/指導方案;
時間控制欠佳,頭重尾輕。
2. 生活應用不錯,問題有具體的解決方法和出路,表達和台風不錯。但無奈重點太多,例子太多,每個重點也
有很多例子和解釋,以至焦點過多令人迷失;主題及經文不一致,在大綱之下詳解輔助的經文,令人混亂主
題,小點和大點甚至每點都太相近,重復,令講章沉悶,時間亦太長,解經上不太正確,偶有寓意和借題發
揮。基於文化背景的分別,對象亦不清楚,故亦難以評價。
3. 整篇信息約 60 分鐘,而講員卻並沒有拿 講章在手裏,從頭到尾都只拿 聖經講道,而當中也有不少引用
別處經文,可見講員對這講章和聖經都十分熟識,否則便不能做到這效果。這是令筆者十分佩服的。在解經
方面,講員自己也說明有些經文是以“靈意”解釋的(如石頭代表罪)。筆者個人覺得這是可以接受的,因整體
來說,他都是以“正意分解聖經”。缺點方面,個人認為整篇信息太長(足 1 小時),而時間上的分配也不平圴。
全篇信息有四大點,但單就前兩點就用了 45 分鐘的時間,而後兩點和結論只用了 16 分鐘,並不平均,而結
論方面也有令人草草收場的感覺。
4. 講台沒有講章,記憶力很好,經文背誦及引用很熟;整篇講章較為平鋪直述,例子未能引用於具體生活化應
用。全篇講道用時 60 分鐘,一般而言略為長,但要視乎那教會的時限看。內容只能帶出不能達到主題的問
題,未能具體如何做到的秘訣。但主題重點亦能帶出,有一般普及的教導和提醒。台上表現亦算靈活,不呆
32
板。
5. 講章結構不清晰,很多小點,引用其他經文時好像講另一篇信息,全篇信息很長但重點不斷重復,不能完全
對應現今時代信徒問題。解經有靈意如:石頭=罪。時間控制太差,通常半小時集中力,不能一個小時那麼
長。每一大點裏很多小點另人混亂。
6. 講者看來很有上講台的經驗,外表穩重,有重申重點與題目,整體表現平穩暢順,有講解及帶領的信心表達。
稍為不足的是貫通「道與心田關係」對「得生命果子的秘訣」這主題的承接或支持與關係的表達,可能在弟
兄姊妹中的地位影響,咬詞的問題有些還未能糾正,整體內容丰富,具提醒作用,若減少插入的經文,在末
段多發揮就更能切合主題。
7. 由於講員有鄉音影響,部份咬字發音不準,以致有些論點聽不懂。有時說話速度較快,聽者也聽得不太清楚。
講章篇幅太長,重點多,聽眾很難在整個小時內專心聽整篇信息,宜分作兩篇信息。講員嘗試以經解經,但
所抽取的經文中,一部份卻比較牽強。講員更揚言自己在某一解釋時是靈意解經,這樣會引起會眾反感,但
講員卻沒想到認真處理,使聽眾產生疑團。時間分配欠佳,致令講章頭重 輕,未能充分發揮其題目,使得
信息與題目未能達至吻合。“憂慮”部份談得太多太仔細,反宜忽略了處理憂慮的秘訣及可行方法。
8. 經文分 4 個段落詮釋,而每個段落加插合適例子及其他經文作輔助詮釋,貼切、聲調、手勢及表情投入。唯
獨時間較長,整篇訊息中心(結生命果子秘訣)就是重視神的話。開挖心田,整理將神的話放進去。
9. 沒有釋經;輔助材料太多,未能集中焦點。頭重腳輕。
10. 沒有嚴謹及妥善詮釋經文;見證及例子太多,因枝業太多,致未能將主題及重點核心突顯出來。段落與分
題含糊及不清晰,並有 頭重尾輕失平衡的情況,另外也缺乏引論;講道時間太過冗長;服裝整齊,儀表端
莊。
11. 以不計較內容而論,程弟兄能不持講稿,能以流暢地證道,這點十分難得。另外在飲水方面,程弟兄在多
次飲水時,有兩次在不當時候飲水,第一次就在講道一開始就飲水,未免不太合時。第二次是讀經中途飲水,
使讀經途中有打斷感,這是證道者的大忌。

33
講道評析表

評分者:6 位 講員:XXX


真 數

真 理 引用經文適當嗎?(5) 5 5 5 5 4

根 的 經文使用量合適嗎(太多或太少)?(5) 2 4 5 5 3
據 根 據 解經是否完整、深入、顧及全面、獨 17 18 20 20 16 27
45 到?(20)
% 生 命 有親身的經歷作證嗎?(4) 3 2 3 4 2
的 有應用/效榜的價值嗎?(4) 4 3 4 4 3
經 歷 有否提出具體的體驗方法?(4) 2 3 2 4 3
是否太個人或主觀?(3) 3 3 3 3 3 11
題 清澈、有力、吸引、適時嗎?(2) 1 2 2 2 2
結 目 整個主題是否獨特、具突破性?(3) 1 2 1 2 1.5 2
段 明顯嗎?(3) 2 3 3 3 3
構 論點是含說服力/引起注意?(4) 3 3 4 3 3
22 落 論點/要點是否適合/過多?(2) 1 2 2 2 2
% 結論是否清楚、具挑戰力?(3) 1 2 3 3 1.5 10
穿 插/ 引用例子或輔助材料太多/太少?(3) 1 3 2 3 1
例 證 是否收效/適當?(2) 1 2 2 2 1 3
口 咬詞清晰嗎?(3) 2 2 2 2 2.5
修辭(句子的設計)優美嗎?(2) 2 2 1 2 1
呈 才 具有趣味感/幽默感?(2) 1 2 1 1 1 5
儀 服裝端莊嗎?(2) 2 2 2 2 2
表 鬚髮及配件整肅嗎?(2) 2 2 2 2 2 4
姿 穩重/誇張/輕浮?(2) 2 2 2 2 2
獻 態 有表情嗎(眼晴、手勢)?(2) 2 2 2 2 2 4
23 聲 音量適度/音色優美嗎?(2) 1 2 1 2 2
% 調 變化(抑揚頓挫)是否控制得好?(2) 2 2 2 2 1.5 4
時 長短合宜嗎?(2) 2 2 2 2 2
間 各段落時間分配適當嗎?(2) 2 2 2 2 2 4
靈 10% 令人靈性感動/振奮嗎?(5) 3 4 3 3 3
命 純潔否(含血氣、造作、情緒化)?(5) 5 5 5 3 4 4

總分:75+88+87+92+76+78 / 6=82.67

其他意見/評語:
1. 整篇講章是很大的提醒,但例子還不夠實際。講員頗多時間留意講章,故此眼神的接觸還是欠缺,還有小動
作,如把手插入褲袋。感覺此講章大部份以福音為主,表現積極的鼓勵,若能加入適當的律法性例子提醒,
使受眾者產生共鳴,相信果效更美。
2. 慣性撥弄頭髮及抽褲袋。講章、主題較為老生常談,對香港教會一般的專業聽眾來說,較欠衝擊力。
3. 講員笑容可嘉,動作合適,但在用詞上未能完全口語化,例如:一些。也有不少口頭蟬,如:呢、 、咁樣
等等。起初都常整頭髮,但在講章中段及末段已沒有了。而講章論點大算清晰,但若能將每個段落都與主題
連結及強調,這更能讓聽眾找緊主題中心。
4. 親切、很多笑容;三個原則需簡單但很清色,讓人容易記得。講道時用手勢或其他工具來表達,讓會眾留下
深刻印象,很好。有表情,有手勢這樣是吸引會眾注意聽,並目光常與會眾接觸,讓他們覺得有交流。老師
在咬詞方面比較弱一點,盼望努力改善,我相信你用國語講是沒有問題的。小了一些你個人與神與人相交的
分享。
5. 講者以 5 分鐘的時間向會眾道賀、說明講道題目、目的及主旨,誦讀選讀經文,最為特別是採用傳統經文內
容的經外,資料作引言。另外,令人感到獨特的是講者不以選讀約壹經文為講道主論內容,還採用同書卷的
經文作為內容第一及第二重點,這是令聽眾感到意外的,若選用三段經文可在引言時交代及誦讀。最後,能
夠提出具體的體驗方法受到限制,可能是外來講員之原故,若能提供一些建議亦是好事。
6. 整篇講章結構清晰,主流思想一致,每一主點有解經,例子及應用,合一漸進性及分量平均。整篇講章的焦
點能在每一部講章中出現。
34
八. 再談釋經式講道法

聖經詮釋學
不管是藉著文字或語言,當一個人要把信息傳給另外一個人,必須經過以下傳播步驟,聖經的作者也不例
外:

文本/作品(text)
(文字、修辭、符號)
歷史背景 作者 讀者 思想背景
語言修辭 社會文化
地理風情 個人主觀

可見要理解一個文本的意義,就自然會出現了三個明顯的“中心”(詮釋學稱這為不同的「典範」(paradigm))。
任何一個中心都會直接影響文本的意義。

作者中心理論(Author-Centered Theories)
傳統釋經學特別看重一個作品/文本的作者。認為作者的活動和思想是解釋文本的鑰匙。認為讀者最重要
的工作就是去發掘作者的意念(intention) 。
問題是如何正確地尋回/重建(reconstruct)作者起初的意念?今日的文學理論學者指出這是一種“意念的
錯誤”(intentional fallacy),認為讀者不可能有效地(validity)找出原作者的意念。61
對作者(author)的注重,很自然地,研究的視線(horizon)就會去尋找和發掘關於作者的資料,包括許多
的歷史背景和寫作時間。很多時候,因為作者是一位過去的人物,致使尋找必須作許多臆測。例如,作者是誰、
他的性格如何、他的思想曾受什麼影響、他為了什麼目的而寫該文本、他的語文有何特別之處、他在怎樣的處
境之下寫該文本、他是在那一個時期寫這文本、那個時代的歷史有何特別之處等等的資料。可見這些尋找受著
間距(distance)和時間(time/history)的限制。
數百年來基督教的釋經學都以作者為中心。雖然以作者為中心的釋經學比較主觀,但是聖經作為一本已完
成了的作品,這樣讓我們更容易藉著這本聖經正典(文本)來衡量作者的意念。凱瑟爾(Walter Kaiser)再次呼籲
基督教會不要掽棄以作者為中心的釋經學,他說:「由作者意念所出的意義就是文本的意義」。 62 雖然凱瑟爾如
此提議,但是似乎今日的讀者或是今天的解經者無法避免作者的意念和歷史的限制。因此,今天的講道者在講
解聖經時,不得不小心地防備跌入猜測作者的意念和猜測歷史背景的限制。

文本中心理論(Text-Centered Theories)
新文學理論拒絕作者成為解釋過程中的主要因素。對作品/文本的關注,致使人們的視線從作者身上轉
移,對文本的文字、修辭、結構、故事發生興趣。這樣的詮釋是客觀的,因為它單以文本作為衡量意義的基礎。
文本中心理論學者認為文本本身已足夠決定一個作品的意義。因此對文本的結構形式,尤其是當中的敘述
(narrative/story)結構形式特別喜好。多方的把這故事分析成具邏輯性的結構。在本世紀初,蘇聯文學界的“形
式主義者”(formalist)曾刻意地把詩歌分析成複雜的結構,他們是以文字化成不同的符號(signs)作為坐標,
來為一個結構定位。這種方法後來被法國學者繼續發展,成為符號結構理論。

讀者中心理論(Reader-Centered Theories)
近年來,詮釋理論的中心視線開始轉移至讀者(Reader) 。這種作法開始對文本的特權(優先性和權威性)
地位提出挑戰,並且懷疑文本的自主性(autonomy) 。也就是說,作品/文本的意義在乎讀者,讀者可憑著自己
/個人的主觀意識型態來決定意義。換句話說,在某些情況下,使作者和文本完全「消失」 。
無可否認,不同的讀者會對某一個文本有不同的看見。這造成一個嚴重的問題,誰才是真正的讀者?(誰
的看見最正確)讀者中心理論引發了許多不同的詮釋法,多數認為意義是多元化的,因此按著該讀者的處境得
著的看見就是正確的意義。這是一種極主觀的意義。

61
E. D. Hirsch, Validity in Interpretation (New Haven: Yale U. Pr., 1967)曾指責新文學理論學者不要弄巧反拙,
完全離開作者只單單著重文本的意義。
62
W. Kaiser, Toward an Exegetical Theology (Grand Rapids: Baker, 1981),頁 33。
35
這三個詮釋典範深深的限制著每一位解經者,或者說,限制著每一位講道者的權威。現代的聽眾每時每刻
向講道者的解經挑戰—你的詮釋中有許多疑點?你怎樣証明你所說的是完全對的?或者說,你所找來的資料是
否是正確的呢?這些資料又有多少是某些“專家”猜測或推論而來?

當代處境(後現代)的詮釋者及意義的呈現
後現代的讀者反應理論(reader-responce theories)給現今的世界帶來了許多的衝激。解放神學詮釋、女性神學
詮釋,民眾神學詮釋、苦難神學詮釋、階級神學詮釋、故事神學詮釋等等都深深的影響著教會的講台。
這些後現代詮釋理論為世人提供了一種解構的方法。換句話說, 「解構」就是以新的典範看東西,因此許多
傳統的看法被“倒轉過來思想/解釋”63。這致使這世代的人不再以傳統的方法來看事情,意義以新的面貌出現。

後現代釋經式講道法
讓我們針對以上不同典範和後現代理論重新設定釋經式的講道法。

一. 釋經不再限於「作者」這典範。過去的解經多是尋找關於歷史、作者、字義的資料。在後現代,釋經不只
是要重新檢討/核對這些歷史性的資料,包括所收集回來的歷史背景資料是否正確、作者的意念怎樣証明、
字義是否正確,而且還要針對文本和讀者這兩個典範來解釋經文。我要求今日的講道者學習更多的詮釋聖
經技巧,更全面地處理經文。
1.1. 要求今日的講道者閱讀更多新近出版關於聖經歷史背景、註釋書和神學書籍。這些新近出版的書籍有許多
新近考古和研究的資料,針對許多過去的猜測和推理提出更多新的証據。
1.2. 要求今日的講道者認識和學習新文學理論的解經法,例如:敘述詮釋、修辭詮釋、結構符號詮釋等等技巧。
這些詮釋技巧對文本的意義作更透澈的研究,更能深入探討文本的意義。
1.3. 要求今日的講道者認識和學習讀者反應的詮釋法,例如:解構詮釋、婦女神學詮釋,還有一些社會批判的
詮釋技巧。不是說講道者是囫圇吞棗地把這些詮釋技巧的好壞都吞下去,而是「更新而變化」,取其好處
來餵養今日的信徒,建立教會。

二. 針對後現代聽眾的世界來講道。後現代的聽眾,特別是年輕的一代,生活在一個複雜、變化不定、多元、
個人、解構(重新評價傳統)的世界。這裏要求講道者一方面時時要認識這變化不定的後現代更多,另一方面
也要針對他們的需要把“古老的福音”(或聖經的真理)以新的方式傳遞。
2.1. 要求今日白講道者多閱讀關於後現代社會的書籍,更能明白聽眾的思想。
2.2. 要求今日的講道者使用後現代熟悉的語言或方法(我是指些被正統基督接納的語言和方法)去編寫講章。
2.3. 要求今日的講道者“解構”後現代,藉著講章讓聽眾明白許多後現代的缺點,重新確立聖經的教導。

釋經式講道的步驟
藉著以上的分析,我們認為「釋經式講道」(Expository Preaching)是一個以聖經詮釋學為基礎的講道。可
以這樣重新定義:
「藉用經文(文本),把一個聖經的真理/信息針對聽眾(讀者)的需要傳遞開去。這信息的內容(content)是
藉著及經過一個詮釋的工作,也就是分解經文的作者意念和歷史背景( author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interpretation )、文本的分析( text analysis, 包括文字、修辭、語言的符號),針對聽眾的處境和需要 (reader
responses),以致聖靈先將這信息應用於講道者的生命和經驗上,然後才透過他傳給聽眾。

引用一個“三稜鏡”的比喻:

講道者 神在這時代的信息
神 神的話語/聖經 (神揀選具皿) 聽眾(讀者)
(相信接納)

63
對後現代詮釋學的討論,請參閱 A. K. M. Adam, What is Postmodern Biblical Criticism (Minneapolis: Fortress,
1995)。
36
釋經式講章的四大原則:

一.講道者從聖經中取得講章資料
這是釋經式講章的起點。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神藉著聖經使衪的話語傳遞給人。在這過程中,確
不可忘記就是從聖經取得的講章必然會受聖經詮釋三個典範(paradigms)的限制:作者/歷史背景、文本、讀者
反應等限制。這說明我們必須藉著一個整體適當的解經步驟來獲取這從聖經而出的信息。(見以上三個詮釋典範
的討論)

二.講章必須先滲透並應用於講道者
講道者如一個三稜鏡。神的話語/講章必須先要在証道者身上“消化”,然後才被釋放出來。講道者作為三
稜鏡器皿說明一件事情:它必須是一個打磨完整的鏡子以便柝透的功能可以準確地操作。神的話語必須先在講
道者身上分析(被詮釋),然後才注射出去給與聽道者。講道者的權威性也就是從這器皿的能力中反映出來。

三.講道者傳達講章信息
傳達的工作必須由講道者來執行。「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羅 14)証道者的傳達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他的語言表達力、從解經步驟中領受的信息、理解力、對聽眾(當代讀者)的認識、對處境需要的認識(例如:當
代是後現代的社會)等等都是傳達過程的重要因素。要使到神的話語順利的去到聽眾的身上。

四.聽眾領受講章並應用出來
「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 10:17)。釋經式講道的目標是聽眾,目的是讓聽眾能領
受到神的話語。使神「口所出的的話,決不徒然返回」(賽 55:11) 。聽眾的領受能力、心理狀況、處境張力等等
都是決定性的因素。

九. 講道的能力

講道有能力(power)才有果效(effect),只是講得好是不夠的;這也是講道與演講的分別之處。曾霖芳說:
「講
道是屬靈的工作,與聽眾的靈命有關,需要有感動力,聽眾才能受影響。有能力才能使人離開自己的道路歸向
神,才能改變人的生命,才能使人靈命有長進。」64
即使有人有口才、論點又有說服力,能使聽眾激動,如醉如痴;例証能使聽眾笑,也能使聽眾哭,實在叫
人佩服。這種能力在當時可能有顯著的反應,也許很熱烈,許多時候如果不是出自「神的話語」或「真理」的
能力,就不會持久,過一時期甚至無影無蹤,這是聚會後常見的情形。
「神的話語」或「真理的道」的能力影響所及,非常深入,效果經過多年,仍歷歷可見。何謂「神的話語」
或「真理的道」呢?這是一個概要性的名詞。一般是指出自聖經又符合聖經的話語、教導,或是屬於神的救恩
的信息。
講道者有能力,要怎樣才知道呢?這是一個主觀的經驗,或說是一個屬靈的經驗。聽眾會覺得有能力從他
身上發出來,正如那有病的婦人摸了耶穌,覺得有力量到她身上一樣。講道者有能力發出,自己也能覺得的,
有點像主耶穌覺得有力量從自己身上發出的情形(路 8:43-48)。這種經驗很奇妙,凡經歷過的人都能證實。我們
要確信屬靈的能力是非常真實的,並非玄妙深不可測的。

神的道有力量(信息的衝擊)
神的道本身有能力,若是你所講的是神的道,他本身會發出能力。神自己說:「我的話豈不像火,又像能
打碎磐石的大錘麼。」(耶 23:29)希伯來書也說:「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功效或譯作能力)。比一切兩
刃的劍更快。」(來 4:12)能刺透人心。
當神的道被傳講的時候,他本身就會發出力量,就會產生功效。講道者若注重講「道」,教會就興旺,是
因為「神的道興旺起來」(徒 6:7),所以教會也興旺起來了。如果講道者不講「道」 ,講別的東西,教會必冷落。
自古以來都是如此。(徒 6:7;12:24;19:20)
如果翻開講道的歷史,就能證實這點。英國施布真牧師從青年時代開始,直到年邁,一生注重講聖經,他
的教會總是擠滿聽眾,顯出一片復興氣象,因為神的道有能力!美國的慕迪所講的不是高言大智,只講聖經,
到各地佈道講道,使許多人信主,是因為神的道大有能力。加拿大多倫多民眾教會的興旺,也與史密斯牧師講
道有關,他講聖經的時候,甚至你會發覺有力量從那裏發出來。當代佈道家葛培理一生人到那裏都手拿著聖經,
講道也只是講聖經,並且都是講淺白的聖經,使許多不信主的人都聽得懂,藉著他的講道,五十年來超過億人
聽道,也超過一千萬人信道。在中國教會近代史中,那些影響中國教會的人,都是講「道」的人;有宋尚節博
士、賈玉銘牧師、楊紹唐牧師、倪柝聲先生等,他們都是講「道」的人。藉著他們,神的道大大得勝。
保羅勸提摩太說: 「你當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悅,作無愧的工人,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後 2:15)
如果我們作傳道的,不傳講真道,不「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我們便捫心有愧,我們雖身為主的工人, 不得

64
曾霖芳:《講道學》(台北:加種,1990),頁 224。
37
主的喜悅與讚賞。我們應該「竭力」
、踏實地傳「道」
,才會對教會有貢獻。

禱告的能力
怎樣使講道有能力?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事前懇切禱告。
禱告使講道更有能力是很真實的,凡經驗過的人都能證明這是千真萬確的。
不要只在準備講章材料上用功,也要注意多用時間誠懇禱告,
半小時的講道要用多少時間禱告呢?沒有一定的公程式。我們建議,半小時的講道最少要用上三至五倍的
禱告時間。因為禱告使人有鎮定的靈,態度安詳,思想清醒,條理清楚,言詞有力。這是很奇妙的,甚至連那
些膽怯的,素來怕羞的,或拙於言詞的,經過懇切禱告,在講台上竟能判若兩人。一個能影響聽眾的好的講道
者,是盡心準備,並加上恒切禱告的人。
主耶穌在世上傳道,也遇到許多困難,這時祂只有安靜禱告,就有天使來加添力量(路 22:41-43)。當我們
的力量不足以應付重壓,緊張萬分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跪下來懇求主加力量,你一定會獲得天上的能力,不
是自己所有的;你一定能夠講得好而且有效果。只管相信「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 4:13)。
講一個例子,加拿大多倫多民眾教會史密斯老牧師講他的經驗,他在講道之前也會有一種特別的感覺;他
總是在書房裏走來走去,一面走一面禱告,不知不覺用了很多時間,他獲得了莫大的能力。凡聽過他講道的人
都會發覺,他是大有能力的傳道者。
我國最有能力的傳道者,當推宋尚節博士,主用他使許多人悔改重生,使很多信徒復興。他影響全國教會
及南洋一帶的教會最深遠。凡住在他隔壁房間的人,都不會忘記整夜聽見那斷斷續續的禱告聲,那就是能力的
根源。

火熱的心
冷淡的人都缺少能力。那些大有能力的工人,都有一顆火熱的心。
怎樣有火熱的心呢?就是那些愛主愛人,為主時時擺上,完全委身,熱誠事奉主的人。既使工作辛苦,壓
力過重,似乎在人眼中是要被打倒的,但是神恩典夠用,事奉大有能力。
初早期教會的傳道人,特別在使徒行傳中有些記錄,他們都是大有能力的人,那是因為他們有火熱的心。
因著他們,教會發展得很快,福音迅速廣傳,有意想不到的果效。其中最顯著的如彼得和保羅。彼得可代表普
通人(他是加利利的漁夫),保羅是個大有學問的人,這兩個人都是主所呼召的,雖是兩種不同的人,但他們都被
主重用。他們有一點極其相似:都有火熱的心,為主工作幾十年,都如燒著的火把,一生轟轟烈烈地為主、為
福音、為教會竭盡心力,直到為主燒盡,直到後來他們都為主殉道。他們講道都大有能力,大大影響那時代。
一個被主呼召,真正把生命獻上的人,起初總是熱烘烘的。這種熱誠,在工作上十分重要。不過要保持起
初的熱頗不容易。常見有的傳道者初期很有能力,後來能力漸漸失去,就是這種原因。必須時時更新心志,仰
望依靠神,使熱心繼續,就如奉獻的祭壇的火,常常燒著(利 6:12-13),日夜不間斷。
火熱的心與心靈的負擔也有關係,我們看見靈魂沈溺在罪中,心裏焦急;看見教會荒涼的光景,心情沈重。
我們為這些情景熱切禱告,為這些需要盡心盡力。這種負擔使我們「心裏火熱,常常服事主。」(羅 12:11)一旦
失去負擔,靈便冷卻了,也很難為主有作為了。

信心的能力
信心大有能力乃是聖經中一重要真理。人的能力有限,很多事情力不能及,但我們所信的「神凡事都能」
「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可 10:27)。我們的信心有不可思議的能力,有移山倒海之能(可 11:22-24)。主耶穌說:
(可 9:23)對於講道,信心也是能力之一。
當你講道的時候,要相信所講的一定有結果。這種堅定的信念影響所講的信息,且影響會中的氣氛,而且
有好結果。有一次,一位講道者講完道,很頹喪地說: 「我早知道不會有果效的,果然沒有人受感動。」旁邊有
位主的老僕人答道: 「正因為你早以為不會有結果,所以沒有結果。」如果你相信你所講的一定沒有結果,往往
正如你所相信的,沒有人受感動。
你所講的道不是單單由參考書看來的;很多珍貴的材料固然有用,但更重要的,你所講的正是你所深深相
信的。講來神態堅定,有聲有色,聽者極易受感。舉一個例子:彼得站在數千人面前,傳講那復活的基督,講
得那樣清楚,因為都是親身體驗,深信不疑的,不僅是講講道理而已。雖然他不是個演說家,用辭也不是好的,
但是信心使他大有能力,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徒 2:41;4:4)。
對所講的道充滿信心,講話的語氣也會不同,總是用絕對性的話,那些模稜兩可的話是軟弱無力的。不要
說可能、也許、或者,這些不肯定的話怎能叫人相信,怎能感動人?你若對自己所講的有信心,就會說「一定」、
「必能」 、「總是」;你自己深信,纔能叫人也相信。信心在講道上有萬鈞之力。

真誠有力
有時候為了固定的工作,到了時間應當上講台了,像盡本分一樣,以預備好的一篇講章,上去講論一番。
這並非不好,總覺得缺少真誠,並不是真的有件重要的事想讓會眾知道,真的關懷他們的需要而仔細地解說,
誠心誠意地勸勉他們。所以那篇講道不夠感動。
在講道時加插點笑話,逗會眾發笑,或講些取悅聽眾的話,使台下的人舒服;有時語意雙關,或帶點幽默,
這些都不壞,不過我們可能在賣弄講道技術,很少真誠的話,會眾可能輕鬆一下,但造就不大,不算達到講道
38
的最高目標。
我們解釋神話語的時候,只是忠於神的託付,傳達神的信息,不是藉機會炫耀自己的本事;乃是忠實地傳
講神的道,一片真誠,溢於言表,才會產生影響人的力量。
另外,講道不是寫文章,不如說話真誠,更有力量。但誠由心生,不是只靠口頭說說的。
有一位講道者,講道之時,總是苦口婆心地勸勉會眾,聽者感覺到他真心真意,動容受感。古語云:「誠
之至,金石開。」實在是至理名言。

聖靈的能力
任何一種力量都不能與聖靈的能力比較,因為那不是地上的能力,是從天上來的力量,是神的能力。人的
力量是有限的,神所賜聖靈的能力是沒有限量的(約 3:34)。講道者不可忽視這種能力。
使徒行傳記載初期教會的發展,是很突然的;一天之內悔改信主受洗的人約有三千,教會就建立起來了(徒
2:37-47)。講道者是彼得,他從前是加利利的漁夫,所講不過是簡單的福音,並不顯出有甚麼高深的學問,可是
他大有能力,聽眾覺得「扎心」,歸主的人數驚人。後來信主的人,男丁又約有五千(徒 4:4),共約八千人,這
種記錄,在教會史上真是罕見。我們研究其主要的原因,乃因為他被聖靈充滿,滿有聖靈的能力(徒 1:8;2:4;
4:31)。
曾霖芳把講道者分成五種:一. 有人講道事先沒有準備,隨便講講,當然也沒有能力,這種講道者最差。
二. 有人雖然用很多時間準備,也講不好,這種是因為不明白聖經,缺少恩賜,又缺少能力,這樣做講道工作
簡直是苦差。三. 有的講道者講得好,可是沒有能力,十分可惜。四. 有一種講道者,旁觀的人說,奇怪,他講
得並不特別,但很有效果。五. 最好的一種是講得一篇好信息,又滿有屬靈的能力,有屬靈的果實。65
最後,我們要肯定,講道的恩賜是可以追求的(林前 14:1),屬靈的能力也可由禱告中獲得的(徒 4:31)。
最重要的,是被聖靈充滿。主耶穌要使徒們先得著聖靈的能力,才出去傳道(徒 1:8)。所以我們當先求神賜
給我們滿有聖靈的能力,切切禱告,神的靈一定會充滿那追求的、禱告的人。直接向神懇求,不要倚靠甚麼方
法。要做個有能力的傳道人,必須被聖靈充滿,才會影響所講的道、影響聽道的人;對你一生的工作且有極深
遠的影響。

----完成後,請把這部份交上------

65
曾霖芳,同書,頁 236-237。
39
深進講道學考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請回答以下所有問題。(50%)

二. 可打開聖經和講義參考。把答案填寫在空格上/空線上。

三. 記得還有一篇講章(40%)及兩個「講道評分」工作(10%)交上來。

1. 談談你從講道的歷史中學到一些什麼功課/看見?(答案不要多過七點)(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為教會編排講道系列時有哪些因素要考慮?(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編寫講章的流程中有哪些步驟?你覺得哪一個步驟最困難?(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談談等候信息的三個方法?(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談談如何建立「講章的花園」?(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作聽眾調查有那些工作?(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談談要怎樣蒐集和轉化講章的例証?(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談談怎樣針對後現代的聽眾編寫「釋經式講章」?(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怎樣獲得講道的能力?(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