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音乐之父—— 巴赫 ( 德 国 )

红发神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
音乐神童—— 莫扎特 ( 德 国 )
古今乐圣——贝多芬 ( 德 国 )
歌曲之王——舒伯特 ( 德 国 )
钢琴诗人——肖邦 ( 波 兰 )
舞剧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 ( 俄 国

音乐神灵——韩德尔 ( 德 国 )
指挥之王——卡拉杨 ( 德 国 )
歌剧之王—— 威尔弟 ( 意大利 )
音乐之王——斯卡拉蒂 ( 意大利 )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 ( 意大利 )
进行曲之王——苏萨 ( 美 国 )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 (英国)
园舞曲之父一一老约翰·施特劳斯 ( 奥地利 )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 ( 奥地利 )
交响曲之王——海顿 ( 奥地利 )
交响乐诗人——柏辽兹 ( 法 国 )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 ( 法 国 )
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 ( 法 国 )
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 ( 法 国 )
钢琴之王——李斯特 ( 匈牙利 )

古协曲之父—维瓦尔第
Antonio Lucio Vivaldi (意大利)
1678 年 3 月 4 日-1741 年 7 月 28 日
时期:巴洛克时期(Baroque Period)
安东尼奥我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我
出生在威尼斯一个普通乐师的家庭里。幼年的我已显示出非凡
的音乐才能,10 岁时已经代替父亲在教堂里演奏了。我 15 岁
受戒,1703 年领受神职,18 岁接受更高一级的圣职(副助祭),
25 岁时成为神父。由于我有一头红发,人们都称我为“红发
神父”。
我一生写了近 500 首协奏曲和 73 首奏鸣曲,此外,还作有歌
剧十余部,以及康塔塔等。最主要的成就在于乐器协奏曲(特
别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
著作:《四季》

(hѐ)
Johann Sebastian Bach (德 国)
1685 年 3 月 31 日- 1750 年 7 月 28 日
时期:巴洛克时期(Baroque Period)
我出身于音乐世家,一家人都是音乐家。自小我就学习小提琴、
管风琴、羽管键琴等。但 10 岁时,父母双双过世,我成了孤
儿,和哥哥住在一起。我在这里模仿、学习并演奏音乐。我研
究作曲家的作品并从中观摩学习,大约 18 岁我就开始作曲了。
我顺利成为职业演奏家并做了许多曲子。如今,我的作品多达
1 千多首,其中《平均律钢琴曲集》更成为了全世界西方音乐
的重要教材!
谁像我一样努力,谁就有我这样的成就!
著作:Minuet in G major BWV 116/114
Musette in D major
Air on the G String

古今乐圣—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德国)
1770 年 12 月 17 日-1827 年 3 月 26 日
时期:古典时期(Classical Period)
我生于德国莱茵河畔波恩市的一个清寒家庭中,从小酗酒的父
亲逼我长时间地练习键盘乐器,希望我成为“莫札特第二”。
8 岁时,我便于科隆举行演奏会。10 岁左右即成为宫廷乐师,
16 岁那年我失去了慈母。之后,我向海顿和阿布雷治白克学
习作曲。
1802 年我获知耳聋已无法医治,1819 年便完全失聪。在一生
的最后阶段,我创造一些最伟大且富于思想性的作品,包括了
第九交响曲和《庄严弥撒曲》,这些作品超脱了个人生活的痛
苦而进入艺术的未来境界,也影响了后来的作曲家。
1.「若是为了更美丽的东西的话,任何规则都可以破坏。」

2.「成名的艺术家反为盛名所拘束,所以他们最早的作品往往是最好
的。」

3.「凡领悟音乐的,便能从一切烦恼中超脱出来。」

4.「我要扼着命运的咽喉,他休想使我完全屈服。」

5.「哦!如果能把生命活上千百次,那该有多美啊!」

6.「对于平静的生活,不!我觉得我已经不再适合过平静的生活了。」

7.「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8.「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
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9.「 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
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

音乐神童— 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德国)
1756 年 1 月 27 日—1791 年 12 月 5 日
时期:古典时期(Classical Period)
我出生于奥地利,35 岁在维也纳去世。我出身在音乐世家、
欧洲文化重镇,素有「音乐神童」之称。3 岁时我便展现出音
乐奇特才能,不仅具备绝对音准更有超出常人的记忆力。5 岁
开始作曲,6 岁即完成我的第一首小步舞曲,第一首交响曲在
九岁完成,11 岁完成第一部神剧,12 岁完成第一部歌剧,一
生作曲数量多达六百多首。由于少年时四处旅行,使我能接触
欧洲各地不同音乐风格,加上个人的强烈吸收能力,将多元风
格熔于一炉,成为本人特有风格。虽然生命短暂,但是却为这
个纷扰世界留下了许多纯真而美丽的音乐作品。
4.「生活的苦难压不垮我。我把欢乐注进音乐,让全世界感到欢乐。

钢琴诗人—肖邦
Frédéric François Chopin(波兰)
1810 年 3 月 1 日-1849 年 10 月 17 日
时期:浪漫时期(Romantic Period)
1810 年,我在波兰中部小镇出生。自幼便喜爱波兰民族音乐,在波兰
被视为神童,6 岁开始学习钢琴,7 岁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 岁登台演
出,不足 20 岁已出名,在华沙被誉为“第二个莫扎特”。20 岁时我离
开波兰到德国、奥国、法国演奏。旅行途中,波兰革命失败,俄国人
占领波兰,所以我再也没回去波兰,但可从作品中听到思乡之情。 22
岁那年他在巴黎举行首次音乐会,轰动了全巴黎。
我患有肺病。1848 年 1849 年到伦敦表演,使我筋疲力尽。1849 年,
死于肺病。我 39 岁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国,我创作了大量
钢琴作品,被誉为“钢琴诗人”
2.「时间是最好的检查者,而耐心才是最高明的指导者。」
舞剧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
Peter Ilyich Tchaikovsk (俄罗斯)
1840 年 5 月 7 日-1893 年 11 月 6 日
时期:浪漫时期(Romantic Period)
我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 5 岁开始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
琴。我曾在法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在法院工作。但 22 岁时辞职,进入
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毕业后,担任
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我很崇拜莫扎特,尤其对旋律性的重视,主张
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歌剧,主导动机只用以描写心理感情等内在方
面。我的性格内向而且脆弱,感情丰富,被认为有同性恋倾向,并且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一直试图压制。在婚姻破裂后,企图自杀,他的
朋友把他送到外国疗养。之后,一个热爱音乐的俄国铁路大亨富孀梅
克夫人成为我的资助人,许多作品都是献给这位夫人的。十四年的书
信往来因为这位夫人宣布公司破产而终止时,我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在独自度过忧郁的三年后于莫斯科去世。
工作要持之以恒,真诚的艺术家不能以情绪不佳为由而束手坐待。」

 舒伯特( F. Schubert ):

1797 年 1 月 31 日出生在維也納,他小就學習鋼琴及小提琴, 十一歲


進入皇家學院(Imperial College, Konvikt)攻讀音樂並擔任合唱團 的高音
部隊員,一直到他十六歲因變聲不能再演唱童聲高音才離開 。於是他
前去薩里耶利(Antonio Salieri)門下接受正規的作曲課程,不 過也只上
了三年。同時他在他父親的學校裡擔任助教師,此期間他 創作了不少
傑作,包括 F 大調彌撒曲、魔王、野玫瑰…等。雖然他已 譜出相當多
的歌曲,又完成了六首交響曲(十六歲寫出第一首交響曲) ,但是並沒有
任何經濟支援。經過他的朋友幫忙,他在 1818 與 1824 年 ,受聘於匈
牙利 Esterhazy 公爵,擔任他女兒們的家庭教師。不過,他 還是喜歡隨
興的生活,對於社會地位、貴族生活全不感興趣。只要一 拿到錢,他
便呼朋引伴到咖啡廳取樂,等錢花光了,那些難兄難弟再 接濟他。在
這種波希米亞式的生活中,他有時甚至將樂曲譜寫在帳單 的背面,但
他的靈感就如同泉水一般地湧出。1828 年,他去世於維也納,享年才
三十一歲。在他短暫的人生中,他作品的總數達一千兩百多首,而約
有六百五十首是歌曲,因此他便被譽為「歌曲之王」。

舒曼( Robert Schumann ):

 舒曼的父親是個出版商兼書商,在父親的薰陶下,舒曼酷愛文學、
音樂。舒曼的母親原先期望他能夠成為律師,送他到萊比錫大學
讀法律。但是舒曼念到一半就拋棄法律,往他喜歡的音樂事業發
展,希望能成為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後來因為練習鋼琴過度,
造成手指受傷,無法繼續彈琴,所以轉向作曲發展,我們才能聽
到舒曼這麼多美好的音樂。
  1841 年三月,舒曼的《降 B 大調第一號交響曲》在孟德爾頌
的指揮下,在萊比錫演出,受到熱烈的反應,這個成功大大的鼓
舞了舒曼。 家庭生活幸福,加上克拉拉的鼓勵,讓舒曼的創作
力旺盛,他開始創作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克拉拉不只是舒
曼精神上的支柱,她還是擔當起舒曼音樂的詮釋者,在舒曼死後,
克拉拉變成舒曼音樂的傳播者,隨著她的巡迴演奏,舒曼的音樂
流傳開來。
  1843 年萊比錫音樂學院成立,舒曼受聘維作曲教師。1850
年起擔任杜塞多夫的常任指揮。舒曼的精神失常問題從 1843 年
起就出現,影響他的創作工作。直到 1854 年舒曼竟然投多瑙河
自殺,獲救後被送到波恩附近的家私人精神病院,直到去世為止。
 海頓( Josef Haydn ) :

出生於維也納附近的鄉間, 一生中多半待在波希米亞的艾斯特哈濟家
族中, 他的大半作品是為這個富有的家族所寫。 海頓是一位相當多
產的作曲家, 所寫的作品幾乎涵蓋所有的音樂型式, 從聲樂到器樂、
聖樂到世俗音樂, 無所不包,其對同時代或後代的作曲家影響深遠。
他一生共寫了 104 首交響曲和 83 首弦樂四重奏, 證明他是一位始終
能在主題、 型式和配器手法上不斷創新的作曲家。
海頓名言

1.「藝術的真正意義在於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2.「讓自由的藝術和音樂本身美的規律衝破技術的樊籬,給思想和心
靈以自由。」

3.「當我坐在那架破舊古鋼琴旁邊的時候,我對最幸福的國王也不羨
慕。」

巴赫音樂喚起者----------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1809-1847 德國

平常我們常常聽到的都是音樂家一生貧窮,不過這絕對跟孟德爾頌
扯不上關係。他的名字 Felix 就是幸福、快樂的意思,或許這個名字也
的確為他帶來許多好運! 1809 年 2 月 3 日出生於德國漢堡,父親是
位銀行家,母親的家境也非常優渥,彈得一手好鋼琴並精通四國語言。
由於這樣的家庭,孟德爾頌自幼便學習音樂,且專心的以音樂為職業,
為初期浪漫派的音樂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功勞。三歲時,全家遷居柏林,
他便在這裡長大。
 
孟德爾頌自小便顯露出音樂才華。9 歲第一次公演,11 歲開始作曲。
不過,真的很少人能有這樣的幸運,因為他們家還聘有一個私人的管
弦樂團,也之所以他能隨時聽到他自己早期作品的演出,而且還是有
職業水準的呢!
孟德爾頌除了音樂作品上的貢獻外,還有幾件值得提及的事:1829
年他不顧當時音樂權威的反對,親自指揮演出巴赫的馬太受難曲。這
是巴赫死後 79 年第一次被公開演出。因為這次的演出,使得大家開始
注意巴赫,巴赫的音樂也逐漸在世界各地的音樂會中被演出。
 
1835 孟德爾頌 27 歲時接受萊比錫大學贈送的名譽博士學位並擔任
管弦樂團指揮。翌年與賽希兒 . 蘇菲 . 強魯諾結婚,育有子女五名,
家庭美滿又有崇高的社會地位。34 歲時與舒曼合作創辦了萊比鍚音樂
學校,孟德爾頌為首任校長,這所學校後來成為歐洲重要的音樂學校
之一。
 
孟德爾頌的容貌端莊高雅而有貴族的氣派,他的興趣與嗜好也屬於
較高級的。由於一生充滿了光榮與幸福,因此音樂也都是高雅、嚴謹、
明晰、邏輯、安適、自在、保守、謹慎、愉快的旋律。孟德爾頌一生
平坦順利,連死時都是平靜的去世,沒有任何痛苦。他僅僅遭遇到的
一次打擊是在他死後的事,因為他的祖先是猶太人,納粹政府禁止他
的作品公演,紀念碑也被破壞。
 
孟德爾頌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全能型音樂天才,身兼作曲家、指揮
家、鋼琴家、教師、行政人員等多重身份,還有銀行家後裔的背景,
使得孟德爾頌有足夠的財力周遊歐洲各國,成為一位名符其實的旅行
家。
 
Mendelssohn 就後世的眼光來看,孟德爾頌的作品稱不上有個性,但
是孟德爾頌在世的時候就被推舉為大師,舒曼 、白遼士、李斯特 等
浪漫派的健將均給予孟德爾頌的作品極高的評價,這應該是因為孟德
爾頌的音樂技法確實是高人一等、完美無瑕所致。另外,孟德爾頌創
辦了萊比錫音樂院,為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奠定基礎,把萊比錫
塑造為當時德國的音樂之都,功不可沒。
再就孟德爾頌對現代音樂文化的影響來論述,孟德爾頌可說是一位
革新者,因為他將布商大廈管絃樂團的演奏曲目更換成以莫札特、 貝
多芬、海頓、巴赫、韓德爾為主的內容,並且介紹了史博、羅西尼、
李斯特、蕭邦、舒曼與舒伯特等人的音樂,這些曲目幾乎也是現代音
樂會曲目的主體,由此可見孟德爾頌的眼光遠大。當然,我們也不會
忘記:指揮棒是由孟德爾頌創造出來的,他可以說是第一個能夠符合
現代指揮家定義的指揮家。
 
孟德爾頌著名的作品包括:樂劇「仲夏夜之夢」、神劇「以利亞」、
「宗教改革」( Reformation ) 交響曲、「意大利」( Italian ) 交響曲、
「蘇格蘭」( Scottish ) 交響曲、「芬加爾山洞」序曲、C 小調小提琴協
奏曲、及多首「無言歌」( Song without Words ) 等。
孟德爾頌名言

1.「在真正的音樂中,充滿了一千種心靈的感受,比言詞更好得多。」

2.「一首我喜愛的樂曲,所傳給我的思想和意義是不能用語言表達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