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音樂學系

碩士演奏會樂曲解說
Department of Music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Arts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Master’s Recital Program Notes

盧秀姍碩士長號演奏會
Shiou-Shan Lu Master’s Trombone Recital

盧秀姍
Shiou-Shan Lu

指導教授﹕蔡佳融 教授
Advisor:Chia-Jung Tsai Prof.
(字型為16之Times New Roman、1.5倍行高)

時間:中華民國 111 年 6 月 24 日 下午七點半

Time: June 24, 2022, 7:30 P.M.


地點: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藝術館 M212教室

Place: Room M212, Arts Build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目錄

壹、音樂會曲目: .......................................... 3

貳、樂曲解析: ............................................ 4

一、Benedetto Marcello: Sonata in a minor for trombone and piano Op.19 no.1 .. 4

二、Kazimierz Serocki: Sonatina for trombone and piano ................... 5

三、Ferdinand David: Concertino in E♭ major, Op.4 for trombone and piano .... 6

四、Bernhard Krol: Capriccio da camera Op. 35 für Posaune und 7 Instrumente .. 8

五、Eugen Reiche: Concerto no.2 in A major for trombone and piano ......... 10

參、參考文獻 ............................................. 12

2
壹、音樂會曲目:
1. B. Marcello: Sonata in a minor for trombone and piano
貝內代托.馬爾切羅:a 小調長號奏鳴曲
I. Adagio 慢板

II. Allegro 快板

III. Largo 最緩版

IV. Allegro 快板

2. K. Serocki: Sonatina for trombone and piano


卡齊米爾茲.塞羅茨基:長號小奏鳴曲

I. Allegro 快板

II. Andante molto sostenuto 十分綿延、如歌的行板

III. Allegro vivace 活潑的快板

3. F. David: Concertino in E♭ Major for trombone and piano


費迪南德.大衛:E♭大調長號小協奏曲
I. Allegro maestoso 宏偉的快板

II. Andante marcia funebre 行板送葬進行曲

III. Allegro maestoso 宏偉的快板

中場休息

4. B. Krol: Capriccio da camera

伯恩哈德.克羅爾:長號室內樂狂想曲

5. E. Reiche: Concerto in A Major for trombone and piano


歐根.賴歇: A 大調第二號長號協奏曲

I. Allegro maestoso 高貴、宏偉的快板

II. Adagio 慢板

III. Rondo 輪旋曲

3
貳、樂曲解析:
一、Benedetto Marcello: Sonata in a minor for trombone and
piano Op.19 no.1
貝內代托.馬爾切羅 (Benedetto Marcello,1686~1739 年),出生於義大

利威尼斯的貴族家庭,為巴洛克時期作曲家及作家,因為父親影響同時也是位

律師、法官。

馬爾切羅的作品種類繁多,包含宗教音樂、清唱劇,到器樂曲的奏鳴曲、

交響曲以及協奏曲等。他的音樂風格為典型巴洛克時期的特色,精湛的技巧,

非常有層次、漸進式的堆疊,加上對位的手法,使得他的音樂顯現出精緻且華

麗的特徵。

這首 a 小調奏鳴曲是由大提琴曲改編給長號的,長號的部分由 Allen

Ostrander 艾倫.奧斯特蘭德所改編。全曲共有四個樂章,第一樂章 Adagio 慢

板,4/4 拍。非常具歌唱性的慢板開始,以大量的附點節奏帶領音樂前進,如前

面所說一層層漸進式的堆疊,加上大跳的音程,更增加歌唱的連貫性。而鋼琴

的伴奏多演奏時值較長的音符,以三部或四部和聲彈奏,讓音樂的動力交給長

號,整個樂章完整呈現 a 小調的惆悵、憂傷感。

第二樂章 Allegro 快板,4/4 拍。第二樂章為 ABA 的三段曲式,以較輕快且

流動的快速音群為主,運用大量模進層層推進,並與鋼琴互相應和。A 段主題

為 a 小調的大跳動機,在結尾時短暫停留在燦爛的 C 大調和弦。B 段開始則在

小調與大調之間不斷轉調做發展,接著回到 A’段後,以鮮明的強弱對比演奏相

同的旋律,最後以漸強且漸慢(allargando)來強調樂章的結束。

第三樂章 Largo 最緩版,3/2 拍。同樣以模進的方式,長號與鋼琴互相歌

唱,後半段已漸強到 forte 的音量,呈現寬廣且飽滿的音響效果,持續到最後一

個音。

第四樂章 Allegro 快板,3/8 拍。開始由長號首先演奏主題,經過兩小節後

4
鋼琴加入,以一個似賦格對位的方式演奏,從頭到結束以相同動機元素貫穿樂

章,緊湊又規律,長號在最後加上裝飾節奏,精緻且工整的結束樂曲。

二、Kazimierz Serocki: Sonatina for trombone and piano


卡齊米爾茲.塞羅茨基(Kazimierz Serocki,1922~1981 年),為波蘭作曲

家及鋼琴家,最主要的作品為管弦樂曲及聲樂作品,其創作理念為“發掘音樂

的色彩”。而塞羅茨基在 1945~1955 年間擔任波蘭作曲家聯盟中央行政部門副

首席,並與塔德烏斯.貝爾德(Tadeusz Baird,1928~1981 年)在 1956 年共同

創辦“華沙之秋“音樂節,而此音樂節為波蘭目前最盛大的國際當代音樂節。

塞羅茨基曾在 1952 年為“蕭邦的青年時代”電影配樂,並獲得國家獎項。也在

1959 年以《Sinfonietta》小交響樂曲(1956 年)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比賽的

獎項。

這首長號小奏鳴曲共有三個樂章,全曲最大的特色在於—大量的斷奏加上

輕巧的節奏型態,而其樂句線條卻又非常長,在連續的斷奏後又以短暫的圓滑

奏做強烈對比。

第一樂章 Allegro 快板,雖然此曲無調號,但在不同樂段皆有不同的調性,

拍號的多變也是此樂章的特色。在開頭由鋼琴 secco e marcato 乾脆且有力的下

行音形開始樂曲,並銜接給長號的上行音階。在開始的九小節內拍號的轉換頻

繁,從 6/4 拍、4/4 拍再到 3/4 拍,連續的變化讓拍子的重心不斷改變,也因此

讓樂句的終點延伸,構成較長的句子。而長號開頭的音階音形為此樂章非常重

要的動機,分別在不同段落以兩種調性(E♭大調及 C 大調)呈現。在第二次主

題出現時(C 大調),音域整個擴張開來,鋼琴往更低音發展,而長號也往上到

樂章最高音,加上更多的 tenuto 保持、延續記號,讓音樂走向更前進且有力。

另外,像兩音圓滑奏且後面的音為斷奏的演奏法,也是這個樂章常見的樂曲動

機,也是製造輕巧氛圍的重要元素。到了樂章的中後段,藉相通拍來記譜,速
5
度及記譜未改變,卻讓音符的時值有增加的感覺,而鋼琴在這時候為快速琶音

音群,即使音符拉長,音樂還是有往前的動力,最後再次重現開頭的主題後,

簡潔有力的結束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Andante molto sostenuto 十分綿延、如歌的行板,3/4 拍。由鋼琴

獨奏開始,以八度同音彈奏極為柔美的旋律,而後長號演奏第二個主題,此時

鋼琴伴奏多以正拍節奏彈奏和弦,左右手連續的完全五度音程營造空靈的氣

氛,再到了第二句主題延伸,鋼琴的伴奏型態轉為八度的大三和弦,並隨著音

樂增加力度且和弦也更為豐富,長號也藉同音反覆的音形,音與音不斷拉扯,

在音樂最高潮後,鋼琴在三個小節中,從 pesante 沉重且有力的轉換給長號的

dolce 柔美的,演奏鋼琴開始的第一主題,就像回憶從前,經過多番轉折後,結

束在鋼琴兩個極富表情(poco marcato→dolce)的和弦與長號長音的掛留。

第三樂章 Allegro vivace 活潑的快板。第三樂章與第一樂章的風格較為相

近,輕巧的斷奏以及拍號的轉變。而此樂章最明顯的特色為反覆同音的動機與

大量三度音程(琶音)的使用,在相同的旋律再次出現時,都比前次延伸了樂

句,在同樣旋律中加入更多的音符,讓音樂聽起來更滑稽。一直到結尾前以連

續的滑音,製造緊湊的氛圍,持續漸強並加重音符的力度,最後鋼琴的滑音華

麗的結束本曲。

三、Ferdinand David: Concertino in E♭ major, Op.4 for trombone


and piano
費迪南德.大衛(Ferdinand David,1810~1873 年),為德國作曲家及小提

琴家。他在 1826 年為柏林國家劇院的小提琴成員,到了 1835 年,在萊比錫布

商大廈管絃樂團擔任樂團首席,當時的樂團指揮就是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 年),直到孟德爾頌去世後,大衛則被任命為布商大廈

樂團指揮一職。1843 年,孟德爾頌新成立了萊比錫音樂院,大衛則為音樂院的

6
第一位小提琴教授。而孟德爾頌最著名的 e 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也是為了寫給大

衛的,並在 1845 年與孟德爾頌合作首演。

這首長號小協奏曲,是大衛獻給樂團的中提琴首席兼好友奎瑟爾(Karl

Traugott Queisser),奎瑟爾除了是當時樂團的中提琴首席外,也是當代著名的

長號演奏家。此曲首演即為奎瑟爾擔任獨奏,由孟德爾頌帶領布商大廈管弦樂

團協奏。

此曲共有三個樂章,樂章間不間斷,為典型的奏鳴曲式。第一樂章 Allegro

maestoso 高貴、宏偉的快板,E♭大調,4/4 拍。首先由鋼琴(樂團)以溫暖且平

和的和絃來歌唱第一主題的旋律,經過長達 41 小節的鋪陳、在連續半音音形的

模進方式,營造緊湊的氣氛,接著長號銜接鋼琴,以輝煌且寬廣的音色演奏第

二主題。此樂章最大的動機為附點及三連音的節奏,而曲中也出現大量的快速

音群,像是音階、琶音,加上八度音程的大跳,對長號演奏者來說非常的不容

易。在第二主題結束後,第一主題的旋律再次由鋼琴彈奏出,調性轉為屬調 B♭

大調,長號極富表情地重覆歌唱主題,接著以大量的模進演奏兩次相同旋律來

堆疊層次並做對比,直到七和絃的琶音下行旋律為暫時的段落,緊接著連續的

三連音利用休止符或者掛留方式,讓拍子有錯落游移的效果,直到此調的最高

主音 B♭後立刻大跳,藉音域範圍擴大,讓音樂聽起來音響更豐富,而後不斷的

琶音及音階快速音群持續堆疊擴張,光彩、燦爛的結束此段。到了第一樂章尾

聲,以一段像是宣敘調歌唱的裝飾樂段,疑惑、堅定及悲慟的情緒輾轉反覆,

到最後沉重的答案,銜接到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 Andante marcia funebre 行板送葬進行曲,c 小調,4/4 拍。同樣以

鋼琴作為開頭,運用附點節奏來描述送葬隊伍步伐的沉重,雖然鋼琴的旋律以

短暫的和絃音為動機,但音樂的走向是充滿方向性的,尤其當長號加入後,音

樂線條被拉得更長,音與音之間的拉扯更為明顯,經常以長音不協和音的掛留

7
製造衝突的音響,而解決就像得到解答一樣。隨者樂句的延長,音樂層次的堆

疊,直到全曲的最高音,像是在與上天抗議、向命運反抗,隨後立刻大跳兩個

八度形成強烈對比,充滿無奈且惆悵的表情。而中間短暫的大調和絃,呈現了

不同的感情,既溫暖又燦爛的音樂,就像是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卻轉眼回到

悲痛的情緒,當主題再次奏起,此刻心境除了悲慟,多了憤恨的感受,直至最

後的絕望。

第三樂章 Allegro maestoso 宏偉的快板,E♭大調,4/4 拍。與第一樂章主題

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第三樂章中段發展時的轉調非到屬調,而是轉回主調 E♭

大調,也因此音域整個往上提高。在最後 coda 樂段,鋼琴為八度齊奏,大量三

連音對上長號獨奏的二分節奏旋律主題,同樣運用前面樂章所使用的動機素

材,在結尾前以華麗的快速音群,包含連續琶音、音階及裝飾音的使用,最後

首尾一致以宏偉、飽滿的音色和音量,結束此曲。

四、Bernhard Krol: Capriccio da camera Op. 35 für Posaune unf 7


Instrumente
伯恩哈德.克羅爾(Bernhard Krol,1920~2013 年)為德國作曲家及法國號

演奏家,在 1945-1962 年間為柏林國家管弦樂團及柏林愛樂樂團法國號成員,

1962-1979 則為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法國號成員。他曾在維也納與約瑟夫.魯

弗爾(Josef Rufer)學習作曲,雖然約瑟夫.魯弗爾的老師為當時開創十二音列

理論及致力於無調性音樂創作的的阿諾.荀白克(Arnold Schönberg),但克羅

爾的作曲手法還是傾向於接近亨德密特(Paul Hindemith)的傳統調性音樂系

統。

在他所有創作的作品中,佔最多數的為宗教作品,例如:管風琴曲、室內

樂曲、彌撒曲、合唱曲及管絃樂曲,其次為管樂作品,例如:費加洛的變形

(Figaro metamorphosen)為法國號與弦樂團的作品。

8
這首 Capriccio da camera 為長號及七種樂器組成的室內樂狂想曲,由鋼

琴、長笛、低音管、低音豎笛、小號、法國號及低音提琴,加上長號獨奏所組

成的,這次演奏為長號與鋼琴的版本。

全曲使用大量的切分音節奏,也就是連結線的掛留,藉著連續的掛留製造

像是 hemiola 的交錯效果,破壞拍子本身的重心位置,加上拍號頻繁的轉變,

讓音樂呈現不平衡的狀態。另外,附點節奏也是此曲大量運用的節奏型態,再

加上音符的掛留,營造輕巧且滑稽的感覺。

在不同的段落有不一樣的風格。Molto allegro 甚快板,4/4 拍,中間穿插著

5/4 拍、3/4 拍及 5/8 拍。開頭長號的第一句旋律像是預告般的歌唱,此旋律動

機將不斷出現、貫穿全曲,並運用不同的節奏或者以逆行的方式呈現。在這段

音樂中不管是長號或鋼琴的部分,常有音量的突強效果,出現在八度的大跳音

程或者是半音二度下行的音形,讓此段音樂極具戲劇性,而鋼琴與長號旋律的

銜接不斷、互相應和。到轉換為 3/4 拍的三拍子系統下,由鋼琴首先演奏下一

段的主要動機,同音重複演奏後,長號隨即呼應,並持續發展動機。

L’istesso tempo 雖然速度回到開始的速度,但藉由音符時值的增加,讓這段

過渡樂段在聽覺上有變慢的錯覺,以銜接後段的急版。

Presto 急版,3/8 拍,在這段音樂中,結合了前段音樂的元素,同音的連續

演奏以及附點節奏的使用,讓音樂有不斷前進的感覺,加上長號樂句的弱起拍

的韻律,營造緊張的氣氛,並且一層一層的堆疊,就像海浪一波接著一波,直

到全曲的最高音 D 而平息。

Lento 緩板,4/4 拍,在鋼琴低音不停地重複 C F D♭ G 的長音,長號則是演

奏出開頭主要旋律動機的變形,整段音樂製造神祕且靜謐的感受,最後停滯在

長音中接入下一段快板。

Allegro vivace 活潑的快板,6/8 拍,延續慢板的氣氛突然由鋼琴簡潔有力的半音

9
音形所打斷,而在此段音樂大量運用了三度音及琶音的和弦,同樣結合了之前

所聽到的各種動機元素,主題旋律、同音反覆、附點節奏、半音二度下行,和

弦的堆疊更豐富,在結束前短暫的回想前面慢板的旋律,最後突然的以輕快且

敏捷的急板結束樂曲。

五、Eugen Reiche: Concerto no.2 in A major for trombone and


piano
歐根.賴歇(Eugen Reiche,1878~1946 年),為浪漫時期晚期的德國作曲

家及長號演奏家。賴歇在 1896 年為多特蒙德愛樂樂團成員,後來則轉到俄羅斯

擔任聖彼得堡愛樂交響樂團成員,1899 年開始於馬林斯基劇院擔任低音長號

手。而在 1933 年,賴歇成為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院長,並開始他的長號教學理

念。

這首 A 大調第二號長號協奏曲是賴歇獻給 Paul Weschke 保羅.維斯克的曲

子,也就是當時德國著名的長號演奏家,他曾在柏林國家管弦樂團擔任長號獨

奏家,也是擁有柏林皇家普魯士室內樂演奏家頭銜的長號手。

此曲共有三個樂章,樂章間不間斷。第一樂章 Allegro maestoso 高貴、宏偉

的快板,A 大調,4/4 拍。開始由鋼琴彈奏一段導奏,像是故事開始的鋪陳,運

用豐富的和聲色彩,以及優美的旋律線條,稍微提及到長號即將演奏的部分動

機,長達 18 小節的敘述,直到音樂停止在全音符的長音中,而退場由主角長號

進場。長號一開始就華麗高貴的吹奏全樂章重要的動機,六度弱起的大跳音

程,加上十六分音符的模進快速音群,而裝飾音的使用讓音樂更為自由。樂章

中大量的大跳音程使音樂更加戲劇性,也因此增加演奏的困難度,考驗演奏者

的氣、舌、手的配合度。

在輝煌絢爛的開場後,第二段以 f #小調柔美地歌唱,音量、音色及情緒皆

有強烈對比,經過多次轉折後又回到 A 大調,接著長號以一段如宣敘調般的歌

10
唱,擴張音域到四個八度,最後以最低音 E 長音結束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Adagio 慢板,6/4 拍。極富感情的旋律線條,悠長的樂句充滿張

力,音與音之間緊密接合,就像是人聲歌唱一樣,而在此樂章長號的快速琶音

音群作為鋼琴的伴奏效果。當長號再次演奏主題時,鋼琴伴奏旋律更加豐富飽

滿,隨著音符時值漸漸增長,音樂逐漸消失後,緊接著進入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 Rondo 輪旋曲,2/4 拍。鋼琴接續第二樂章,以低音小而細碎的震

音,右手旋律不斷彈奏第三樂章主題,隨後運用連續琶音銜接給長號後,鋼琴

則改以切分音節奏作為伴奏,第三樂章同樣使用大量大跳旋律加上裝飾音,在

快速的節拍內演奏,需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中段過度樂段用對比前面主題的

圓滑流線旋律,並結合第一樂章弱起的動機,以及三連音的琶音。最後經過主

題再次演奏後,coda 尾奏回顧第一樂章最開頭的旋律,連結樂章間的動機主

題,光彩燦爛的結束。

11
參、參考文獻
一、論文
1. 鄭蕙馨。費迪南‧大衛《長號小協奏曲,作品 4》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
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10。

二、網路資源
1. Wikipedia. Benedetto Marcello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nedetto_Marcello

2. Wikipedia. Kazimierz Serock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azimierz_Serocki

3. Wikipedia. Ferdinand Davi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erdinand_David_(musician)

4. Wikipedia. Bernhard Krol

https://de.wikipedia.org/wiki/Bernhard_Krol

5. Wikipedia. Eugen Reiche

https://de.wikipedia.org/wiki/ Eugen_Reiche

1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