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

com

西方
音乐史

知识精讲

新东方在线
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研究中心

>>1
>>>> 西方音乐史

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目 录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概述…………………………………………………………………………… 2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 2

中世纪时期的音乐………………………………………………………………………… 6

三、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17

四、巴洛克时期音乐…………………………………………………………………… 28

五、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46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69

19 世纪民族主义音乐………………………………………………………………… 106

西方 20 世纪音乐… …………………………………………………………………… 121

>>3
>>>>2020 考研刑法学高分通关讲义
>>>> 西方音乐史

《使用说明》
该讲义与课程配合使用,讲义并非老师授课的逐字稿,课程中

扩展及补充内容请同学们做好笔记。

祝学习愉快!

新东方在线

4<<
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主讲人:康啸

西方音乐史

>>1
>>>>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概述

音乐分期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中世纪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

巴洛克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

19 世纪民族乐派

20 世纪音乐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音乐
(公元前 12 世纪之前-公元 476 年)

约公元前 12 世纪

公元前 146 年希腊被尚武骁勇的罗马人征服。

地域范围

巴尔干半岛的南部

爱琴海诸岛

小亚西亚的环地中海一带的广大地区

2<< 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知识点纲要

(一)古希腊音乐

(二)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三)古希腊时期的音乐特点

(四)古希腊的馈赠

(五)古罗马时期的音乐

(六)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七)古罗马时期的音乐特点

(一)古希腊音乐

1、古希腊的音乐生活

(1)缪斯女神的馈赠

缪斯女神-宙斯的九个女儿

分管文学、艺术、音乐、诗歌

Muse-Music

(2)《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

《奥德赛》

(3)古希腊的悲剧艺术

(4)古希腊的乐器

里拉琴

基萨拉琴

阿弗洛斯管

(二)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1)字母记谱法

3 >>3
>>>> 西方音乐史

活着就要轻松愉快,不让任何事情来烦扰你。

生命太短暂,时间敲响了丧钟。

(2)音阶调式

以四音列为基础

音阶中各音的排列是由上往下

多里亚调式 、弗里吉亚调式 、利地亚调式 ,名称来源于古希腊的部落名称。

(3)古希腊哲学家论音乐

1)赫拉克里特 Herakleitos (公元前 540-470)

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2)毕德哥拉斯 Pythagoras (约前 580~约前 500)

“一切都是数”

探索音乐中的数学比例关系。

3)柏拉图 Plato (公元前 427~347 年)

音乐的教育意义。

音乐可训练心智,好的音乐应该庄重简朴,符合规则。

4)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公元前 384 年-322 年)

音乐能达到三种目的:道德教育、消遣休闲和精神方面的享受。

音乐对人的性格有显著的影响。

(三)古希腊音乐主要特点:

1、音乐是追求真理和美的活动。

2、音乐有一种神奇和强大的力量,它能够纯净人的思想和灵魂,治疗人们的身体。

3、音乐与其他艺术不分离,与自然科学如天文学、数学紧密相关。

4、音乐是单音音乐,音域不宽。

5、存在着多样的音乐体裁和音阶调式。

6、有了字母记谱法。

4<< 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四)古希腊的馈赠

欧洲的思想滥觞

--哲学的起源

艺术题材的源泉

--希腊神话的缤纷多彩

至善至美的艺术

--文艺的多次复兴的追求

(五)古罗马时期音乐

1、概况:

启:公元前 146 年希腊被罗马人征服

承:395 年狄奥多西去世 ,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转: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合:1453 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2、古罗马的世俗音乐——军乐

(六)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米兰赦令”:公元 313 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赦令”,宣布基督教为合法宗

教,并自己受洗入教。

“罢黜百家”:380 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79-395)下令,除基督教外,禁

止各种异端教派活动。

《米兰赦令》之后

323 年,君士坦丁统一东西帝国,扶植基督教官员,政府官员主要由基督教徒担任。

信奉罗马公教的官员不得参加神庙活动。

5 >>5
>>>> 西方音乐史

375 年,皇帝革拉宣布:罗马皇帝不再担任罗马神庙“至高大祭司”,并禁止人民向

神庙献祭。

380 年,皇帝狄奥多西一世(379-395)下令,除基督教外,禁止各种异端教派活动。

391、392 年,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关闭一切神庙,禁止任何场合献祭活动,基督教正

式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七)古罗马时期音乐文化特点

多元文化的最早集约

欧洲中世纪宗教思想的基奠

希腊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重要知识点:

荷马史诗 里拉琴 阿夫洛斯管

毕德哥拉斯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四音列 《塞基洛斯的墓志铭》 “米兰赦令”

中世纪时期的音乐
(公元 476 年-公元 1453 年)

“中世纪”由来

The Middle Age(Medieval)译为中世纪的

15、16 世纪一些崇拜古希腊、古罗马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认为他们正在处于古典文

化“复兴”时期,将古罗马消亡到古代文化的复兴这中间长达千年的历史时期称为“中间

的世纪”( The Middle Age )

6<< 6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时间跨度

476 年,奥多亚克废黜罗慕路·奥古斯都路斯,将西罗马帝国的国徽转让给东罗马帝

国,西罗马帝国灭亡。

1453 年五月,土耳其的苏丹麦哈穆二世攻占了防卫虚弱的君士坦丁堡,这个城市的

陷落也代表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分期

第一阶段:5-10 世纪

连绵战争,格里高利圣咏

第二阶段:11-13 世纪

城市、大学兴起,巴黎圣母院复调乐派,经文歌

第三阶段:14-15 世纪

精神信仰的松动,“新艺术”

重点内容

中世纪宗教音乐

中世纪世俗音乐

中世纪音乐理论

知识点纲要

(一)教会音乐

(二)多声部复调音乐

(三)中世纪世俗音乐

(四)中世纪器乐与乐器

(五) 14 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7 >>7
>>>> 西方音乐史

(一)中世纪教会音乐(基督教音乐)

单声音乐

复调音乐

1、格里高利圣咏(Gregory Chant)

基督教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格里高利圣咏用于罗马教会礼拜仪式,以著

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因表情肃穆,风格朴素也被称为素歌。

(1)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

格里高利一世在 6 世纪末上任时,在统一罗马礼仪音乐方面作了许多努力。

后来,为了维护教皇的权威,赞扬格里高利一世的功绩,在加洛林王朝当权者查理曼

大地的重视下,罗马教会的圣咏(格里高利圣咏集及之后编写的新圣咏)统称为“格里高

利圣咏”。

五个派别:

米兰的安布罗斯圣咏(Ambrosian)

西班牙莫扎拉比克圣咏(Mozarabic)

爱尔兰的凯尔特圣咏(Celitic)

法国比利时的高卢圣咏(Gallican)

老罗马圣咏(Old Roman)

8<< 8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2)格里高利圣咏音乐特点

歌词来自圣经,音乐服从于歌词

旋律平缓,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

演唱形式: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

内容:诵经祈祷、礼仪歌唱

音乐形式:诗篇歌调、交替圣咏、应答圣歌、赞美诗

(3)分类:

音节式(Syllabic):一个音符一个音节

吟诵式(Psalmodic):同一音唱出字音

纽姆式(Neumatic):两个、五个音配一个字

花唱式(Melismatic):多个音符配一个字音

(4)格里高利圣咏的运用

日课:

修道士每天必作的“功课”,一天中按固定的时间祈祷 8 次的礼拜仪式弥撒。

晨祷、早祷、一课(上午 6 时)、三课(上午 9 时)、午祷、九课(下午 3 时)、晚

祷和夜课。

弥撒:

纪念耶稣牺牲的宗教仪式,中心为圣餐礼,教徒用象征着耶稣血和肉的葡萄酒和发面

饼 , 分为常规弥撒与专用弥撒。

常规弥撒:每次弥撒都使用的

专用弥撒:为特定的宗教节日使用的弥撒

2、格里高利圣咏的后续发展和形式

附加段(trope)

继叙咏(seqence)

宗教剧(Liturgicadrama)

9 >>9
>>>> 西方音乐史

(1)附加段(trope)

①插入新材料,扩展圣咏。

②流行于 10-11 世纪,12 世纪后逐渐消失。

③歌词为韵文,解释补充圣事内容

插入新材料,扩展圣咏。

流行于 10-11 世纪,12 世纪后逐渐消失。

歌词为韵文,解释补充圣事内容

常见为附加在进台经、奉献经、圣餐经中以及荣耀经。

(2)继叙咏(seqence)

①源头追溯到拜占庭教会。

②“哈利路亚”之后的继续咏唱

③为了便于记忆,在音符下方添加歌词。

(3)宗教剧(Liturgicadrama)

①戏剧表演宗教故事

②内容主要是耶稣的降生、复活。

③使用管弦乐队:管风琴、提琴、竖琴、琉特琴、竖笛等

3、教会音乐理论

(1)音乐美学:

阿尼修斯·塞维里努斯·波埃修斯,中世纪时期音乐理论家,著有《音乐的体制》一

书,其中包括毕达哥拉斯等人的音乐思想。他强调音乐道德影响力和音乐的教育作用,把

音乐看成是理性活动,注重心灵的和谐。把音乐分为三类:宇宙音乐、人的音乐,以及依

赖于外部事物的乐器的音乐。他对音乐的理解对中世纪的音乐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记谱法发展:

纽姆谱

10 世纪,二线谱(红:F ;绿或黄:C)

10<< 10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11 世纪,规多( Guido )四线谱出现。

13 世纪,弗朗克有量记谱法出现。

15 世纪,五线谱确立,有量记谱符号增多

(3)教会调式(8 种调式):

第一正调式:多里亚

第二正调式:弗里吉亚

第三正调式:利地亚

第四正调式:混合利地亚

第一副调式:副多里亚

第二副调式:副弗里吉亚

第三副调式:副利地亚

第四副调式:副混合利地亚

(4)六声音阶:

Ut re mi fa sol la

圭多(Guido, 约 997-1050)的贡献

六声唱名体系

(5)有量记谱:

13 世纪,科隆的法兰克记谱法(Franconian Notation)著有《有量音乐艺术》(Arts

cantus mensurabilis,1260)

休止符

维特利(Philippe de Votry ,1291-136)强调二分拍

更长、更短的音符时值

(二)多声部复调音乐的兴起

1、早期的复调音乐:

奥尔加农

11 >>11
>>>> 西方音乐史

华丽奥尔加农

节奏模式

第斯康特

(1)奥尔加农(organum)

最早见于 9 世纪末的一篇佚名论著《音乐手册》(Musica Enchiriadis)

圣咏下方四五度加入一个平行的声部

平行奥尔加农的变体:

也是以圣咏为基础,但不同在于:两个声部以同音斜向开始,进入四度音程后两个声

部平行进行,最后结束汇合于同音。

(2)华丽奥尔加农(Melismatic Organum)

12 世纪出现在法国阿奎坦地区里莫日的圣·马蒂亚修道院,及西班牙康波斯泰拉大教

圣咏处于下方的持续声部(tenor)

(3)节奏模式:

大约 11、12 世纪左右音乐中发展出来一套节奏模式。这些节奏模式的节奏类型与诗

歌韵律音步的节奏特征一致,有长短两种类型。

更长更短的时值

(4)第斯康特(discant)

12 世纪或 13 世纪初出现。

音对音的织体,运用节奏模式,显示出分曲结构。

2、圣母院乐派的复调:

(1)圣母院乐派:

12、13 世纪巴黎是欧洲最具活力的学术中心,此时复调音乐的中心从南部法国转向

中北部的巴黎,巴黎圣母院成为中世纪复调最具创造性的中心。

贡献:高度装饰的花腔奥尔加农

12<< 1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三个和四个独立声部的复调音乐

有量节奏控制声部的创作方法

(2)莱奥南和佩罗坦:

莱奥南(Leonin,1159-1201)

著有《奥尔加农大全》,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复调音乐文献之一。他擅长写作华丽奥尔

加农,这种复调体裁在他的手里被发展到顶峰。

佩罗坦(Perotin,1170-1236)

主要擅长写作第斯康特,在发展有节奏的音对音作曲技术方面具有贡献。佩罗坦创造

了一批三个乃至四个声部的复调音乐。

(3)孔杜克图斯(conductus)

1、源于拉丁文“引导”(conductus)

2、9-10 世纪指各种拉丁语单声歌曲。

3、自创旋律为基础。

4、每个声部都有唱词,且各声部一样。

5、有世俗内容出现。

3、经文歌(Motet)

源自“克劳苏拉”(译为句子、段落)

13 世纪,经文歌典型为三个声部。

上方两个声部逐渐出现了法语,形成“复歌词”现象。

第一声部 方言(法语或意大利语)

第二声部

第三声部 拉丁语

(1)克劳苏拉:

原义为句子、段落,意即礼拜音乐中的一个片段,有三声部或四声部的形式,大部分

是二声部的复调,属于第斯康特样式。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复调体裁,成为 13 世纪流

行的复调——经文歌的前身。

13 >>13
>>>> 西方音乐史

(2)经文歌的形成:

13 世纪后期盛行的一种无伴奏合唱复调音乐, 它是在二声部克劳苏拉的基础上发展

而来的, 原本二声部克劳苏拉的上方声部没有歌词, 后来有人将其填上了歌词,这种上方声

部有歌词的克劳苏拉就是经文歌。 在 13 世纪, 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声部的, 且有“复歌

词” 的现象出现: 即圣咏旋律声部的拉丁歌词与上方两个声部的法语歌词混在一起, 通常

情况下两种歌词表达的内容也不一样。

(3)13 世纪下半叶经文歌的发展:

弗朗科经文歌 & 彼特罗经文歌:

早期的经文歌以格里高利圣咏作为低音持续调,上方两个声部节奏型基本相同,到 13

世纪下半叶,经文歌的定旋律逐渐拉宽, 上方第三声部的节奏比较紧密,中间第二声部介

于二者之间,形成上密下疏的状况,声部上形成明显的对比,它以代表人物弗朗科命名, 被

称为弗朗科经文歌。

13 世纪末, 有人把弗朗科经文歌推向了极限: 即上声部更加活跃, 像快速朗诵,速度极

快。 这种经文歌以代表人物彼特罗命名, 被称为彼特罗经文歌。

经文歌的出现促进了作曲家理性作曲意识的发展, 这种体裁形式一直流行到 16 世

纪。

(三)中世纪世俗音乐:

1、法国游吟诗人:

中世纪欧洲的歌曲作曲者和表演者。

贵族、骑士,甚至帝王,以及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游吟诗人擅长于演唱情歌,亦

积极介入当代社会、政治和宗教种种问题。

他们周游往来欧洲列国宫廷之间,相互交换消息和交流新曲调和诗句。

法国游吟诗人(骑士歌曲)

特罗巴多尔(南方) (Troubadour)

14<< 1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特罗维尔(北方) (Trouvere)

德国恋诗歌手(minnesinger)

游吟诗人(骑士歌曲)歌曲特点

大多是单声,常加乐器伴奏,即兴弹唱,南北方在结构、节奏、旋律等方面各有特点 。

爱情题材为主,“宫廷之恋”,以及多种丰富的题材

巴歌体(Bar from):AAB 结构

2、德国恋诗歌手:

12、13 世纪德国出现了类似于法国游吟诗人的世俗单声音乐,被称为“恋歌”。唱

这些歌曲的歌手被称为“恋诗歌手”。恋歌在德国城镇和宫廷流传。

歌曲比较抽象,有明显的宗教色彩,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多数是分节歌式的。

最具特色的是一种称为“巴体歌曲”的分节歌,旋律结构:aab

3、其他地区的方言歌曲:

意大利:

舞蹈歌曲巴拉塔

劳达赞歌

西班牙:

坎蒂加

(四)中世纪器乐与乐器:

1、中世纪舞曲中的器乐:

杜克蒂亚( Ductia):轻快、声乐器乐、副歌长短一致

斯坦蒂皮斯(Estampie):多段,有副歌,多段不一,在法国称为埃斯坦皮

诺塔(Nota):只有器乐,长短不一,无副歌

2、中世纪的乐器:

(1)宗教音乐中使用的乐器:

15 >>15
>>>> 西方音乐史

主要是管风琴。管风琴分大、中、小等型号,大型管风琴能发出宏大的声音,产生威

严和恢弘的气势,受到了教会的偏爱。

(2)世俗音乐中使用的乐器:

包括弦乐器和管乐器。

(1)弦乐器:里拉、竖琴、琉特琴、索尔特里琴、维埃尔等。

(2)管乐器:横笛、竖笛、肖姆管和短号等。

(五)14 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

1、法国“新艺术”:

菲利普·德·维特利(Philippe de Vitry1291-1361),法国主教、诗人、音乐家,撰写

了《新艺术》提出了“新艺术”(Ars Nova)的概念,探讨了古艺术、新艺术的艺术特征。

2、新艺术音乐的特征:

俗乐大发展

节拍二分法代替三分法

“等节奏”技法

固定声部(Cantus firmus)使用减少

三、六度作为协和音程出现

终止的使用

3、马肖的音乐创作

(Guillaume de Machaut,1300-1377)

长期在法国朗斯大教堂工作(Rheims)

大量世俗、宗教作品

代表作有弥撒曲《圣母弥撒曲》,把常规弥撒各个段落视为一个整体。

贡献:世俗音乐专业化

宗教音乐世俗化

4、14 世纪意大利音乐:

16<< 16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1)意大利 14 世纪音乐的重要体裁:

猎歌(caccia):卡农形式的狩猎内容

牧歌(madrigal):世俗内容、音乐手法丰富。

巴拉塔(ballate):由舞曲伴唱发展而来的题材

(2)兰迪尼 (Landini,1325-1397)

主要创作世俗的叙事歌。

他许多作品的收束是在上声部音阶七级音与主音之间插入六级音,被称为“兰迪尼终

止式”。

本讲重要知识汇总

中世纪 格里高利圣咏 奥尔加农 古艺术

新艺术 马肖 四线谱 归多

六声音阶唱名法

三、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公元 1430 年前后-1600 年前后)

文艺复兴(Renaissance)

来自法语,原义为“再生”。

1855 年由历史学家朱尔·米什莱(Jules Michelet)首次使用。

否定中世纪,恢复古希腊、古罗马。

17 >>17
>>>> 西方音乐史

反对神为本,一切以人为中心。

知识点纲要

(一)英国音乐

(二)尼德兰地区音乐

(三)意大利音乐

(四)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

(五)法国音乐

(六)16 世纪的乐器与器乐

文艺复兴时期各地区的音乐

英国音乐

尼德兰地区音乐

意大利音乐

法国音乐

德国音乐

18<< 18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新面貌

合唱(Chorus):多声部平衡、处理不协和音、短小主题为基础。

音乐结构:卡农模仿、倒影、逆行、增减模仿

旋律、节奏更为多样、灵活

器乐的逐渐独立

记谱法更为完善

(一)英国音乐

一部藏稿:《奥尔德霍尔藏稿》(Old HalManuscript)

两位作曲家:利奥纳尔·鲍尔(LeonePower,?-1445)

约翰·邓斯泰布尔(John Dunstable,1390--1453)

三种风格:

圣诞颂歌(carol):仪式时演唱,题材多样,二三个声部。

法伯顿(faburden):素歌居中,上三下四即兴。

福布尔东(fauxbourdon):素歌居高,下六度位。中间声部即兴。

欧洲福布尔东(fauxbourdon)迪费

邓斯泰布尔(John Dunstable,1390--1453)

可能出生于英国,

等节奏经文歌、常规弥撒各部分、世俗歌曲、三声部各种宗教礼仪音乐。

70 多首作品,其中大量三和弦的使用。

(二)尼德兰地区音乐

宗教音乐

弥撒

经文歌

世俗音乐

19 >>19
>>>> 西方音乐史

尚松:14-16 世纪法语世俗复调

歌曲,勃艮第地区则是附有伴奏的独唱曲

1、勃艮第地区音乐(Burgundian,1363,1477)

(1)概况:

勃艮第地区:菲利普(1419-1467)和查尔斯(1467-1477)统治下的勃艮第地区,包括今

荷兰、比利时、法国东北部、卢森堡,历史上也曾称地区为“尼德兰”。

大量的音乐家活动于此。

复调发展的第三个高峰。

(2)音乐特征:

三声部复调音乐常见

旋律与节奏发展集中在高声部

三度音程进行的旋律

三六度常出现

对位弱化,和弦强化

兰迪尼终止普遍

少用固定旋律

勃艮第作品,多用三拍子

(3)代表人物:

1)迪费(Guillaume Dufay,1400-1474)

游历意大利等地。

曾在康布雷任大教堂神父。

三和弦的运用,不协和音的出现

节奏不受拘束

2)本舒瓦(Gilles Binchois,1400-1460)

大概生于蒙斯 mons

1430 年,任勃艮第公爵的专职神父

20<< 20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4 首圣母赞美曲、25 首弥撒曲,30 首经文歌

55 首尚松

(4)弥撒曲的发展:

确立四个声部

旋律声部(cantus)或最高声部(superius);

高对应声部(contratenor altus);

固定声部(tenor);

低对应声部(contratenor bassus)。

在马绍之后第一个完整创作弥撒,至今还存 8 首

1)最早的弥撒曲是天主教的圣餐仪式曲,8 世纪时罗马天主教把弥撒曲定为礼拜、祭

祀时使用的一种基本音乐形式。

2)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复调的常规弥撒成为欧洲最大、最重要的音乐形式,分别有

五种弥撒曲:

素歌弥撒曲

前导动机弥撒曲

定旋律弥撒曲

释义弥撒曲

仿作弥撒曲

(5)等节奏经文歌:

《最近玫瑰开放》(Nuper rosarum flores)

经文歌:统一使用拉丁文歌词,等节奏方式多见。

庆祝 1436 年 3 月 25 日佛罗伦萨的天主教堂穹顶的完成而作。

教堂由布那勒施(Filippo Brunelleschi,1377-1446)设计,穹顶的成功设计成为文艺

复兴时期的建筑杰作。

经文歌使用固定旋律,其中音符时值体现了对数理的模仿。

穹顶对于耶路撒冷圣殿的模仿——建筑总长:中心长度:建筑宽度:建筑高度=6:4:2:3

21 >>21
>>>> 西方音乐史

不同的时值长度符合了比值为——6:4:2:3

2、法-弗兰德作曲家

(1)概况:

又称法-弗兰德作曲家,或尼德兰作曲家。

1450-1600 延续了数代。

作曲家各司重要的音乐职位,服务于国王、教皇等。

(2)代表人物:

1)约翰内斯·奥克冈

(Johannes Ockeghem,1430-1495)

“音乐家的教师”

为法国多位国王服务近 50 年,生前获得了几个高的荣誉

13 首弥撒,3 首未完成

10 首经文歌

2)雅格布·奥布雷赫特

(Jacob Obrecht,1450-1505)

根特城的一位职业小号手的儿子,后在康布雷大教堂,被称为“硕士”

继承了老师奥克冈的风格,但是更加注重明显的节奏。

3)若斯坎(Josquin des Pres,1440-1521)

Rene 的小教堂中,为 Anjou 公爵服务,后来为路易十一服务于巴黎的 SainteChapelle

大部分时间服务于意大利的米兰的 Sforza 家族

马丁·路德的评价:“表达自己想法的音符的主人”

4)奥兰多·拉索

(Orlando di Lasso,1532-1594)

生于比利时 Mons ,游历欧洲,担任了多个教堂和宫廷乐长

52 首弥撒,1200 首经文歌,还有大量圣乐

22<< 2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150 首牧歌、近 150 首尚松、德文歌曲 90 首。

尼德兰音乐的总结者。

(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音乐

1、“罗马乐派”

2、“威尼斯乐派”

3、意大利世俗音乐

弗罗托拉(frottola)

分节歌曲,爱情题材,高声部由人声负责和其他三个声部由器乐合奏。

劳达赞歌(lauda)

非教仪的奉献歌曲,歌词多意大利文,也有拉丁文的,四个声部,主调风格。多采用

无伴奏合唱或者,高声部人声,其余为器乐演奏形式。

牧歌(madrigal)

14-16 世纪牧歌是抒情的世俗歌词的歌曲。

1、罗马乐派:

帕莱斯特利那(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1525-1594)

1525 出生在罗马旁边的帕莱斯特里那

在罗马为罗马教廷服务

104 弥撒、300 多首经文歌,35 首圣母颂歌、70 首赞美诗,还有 50 首精神神圣牧歌,

94 首世俗牧歌

反宗教改革运动,特伦托公会议

“古代风格”(stile antico)的平静均衡。

回避半音化风格,坚持采用自然音阶。

“音乐王子”,音乐“绝对完美”

对尼德兰乐派的模仿和继承

核心主题,最初出现在《慈悲经》中

23 >>23
>>>> 西方音乐史

2、威尼斯乐派:

圣马可大教堂为中心。

分开的合唱队(cori spezzati),复合唱风格(polychorastyle),

两个歌唱队,竞协演唱,孕育了巴洛克的协唱风格。

代表人物:

(1)阿德里昂·维拉尔特(Adrian Willaert,1490-1562)

1527 年开始任圣马可大教堂的乐长,直至逝世

1559 年《新音乐》(Musica Nova)歌集,27 首经文歌和 25 首牧歌。

(2)乔瓦尼·加布里埃利 (Giovanni Gabrieli,1553-1612)

A·加布里埃利的侄子和学生

威尼斯乐派的顶峰

1585 年,任教堂首席琴师,直至逝世。

音乐风格从多重合唱转向巴洛克的独唱、器乐、独唱与合唱等风格。

经文歌数量较多,复调手法完全超越了尼德兰乐派

3、意大利世俗音乐 :

(1)意大利牧歌的发展(madrigal)

拉丁文中“mater”,意思为母亲,因此指用母语演唱的歌曲。

14 世纪牧歌是抒情的世俗歌词的歌曲。

与文学诗歌领域的彼德拉克(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运动有关。

(2)十六世纪意大利牧歌

与十四世纪的牧歌有较大区别,

它是在流行于意大利世俗歌曲的基础上,经过专业作曲家改造而形成的具有较高艺术

性的主、复调相间的五声部合唱体裁。

表现的内容主要有爱情、幽默和讽刺、政治时弊、浪漫的城市和田园生活等。

除用传统的复调模仿的演唱方式外,还发展出带有伴奏的独唱、重唱形式。

24<< 2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音乐创作追求对歌词表现的细致处理和戏剧性,使其具有较强的感情特征和戏剧性的

表现。

(3)代表人物:

1)卢卡·玛林秋(Luca Marenzio,1553-1599)

2)卡洛·杰苏阿尔多(Carlo Gesualdo,1561-1613)

3)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

1)卢卡·玛林秋(Luca Marenzio,1553-1599)

500 首牧歌,多以田园为题材。

称为“牧歌的舒伯特”。

作曲家捕捉歌词中的意思和情感。

牧歌《孤独和沉思》(Solo e pensoso)

2)卡洛·杰苏阿尔多

(Carlo Gesualdo,1561-1613)

维诺萨亲王杰苏阿尔多,

在羽管键琴和管风琴上即兴演奏

半音化和声运用到顶峰。

3)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

(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

他的牧歌创作是文艺复兴时期牧歌题裁的巅峰

他的歌剧创作则是这种体裁的奠基之作。

(四)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

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维腾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1517 年,张贴的施罗斯教堂大门的 95 条纲领,并脱离罗马天主教堂。

25 >>25
>>>> 西方音乐史

改革措施:

改《圣经》为德文。

圣歌曲调选自德国古老的圣歌和民歌。

采用集体众赞诗。(choral)

圣咏体现出主调风格。

作品:《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Einfeste Burg)

人物:约翰·瓦尔特(Johann Walter,1496-1570)

新体裁:换词歌(contrafactum):旧曲新词,打破宗教世俗界限

2、反宗教改革:

16 世纪中叶,罗马天主教为了遏制新教的发展。纯洁教会自身,进行了改革,称为反

宗教改革。

16 世纪特兰托宗教会议下令取缔在圣咏中使用附加段、继续咏等方式,提倡单声的格

里高利圣咏。

针对各国改革的浪潮,特兰托会议在谈及音乐时,提出了两个针对性方案:

一是世俗因素的渗入败坏了教义的纯洁性,宗教音乐要排除不虔诚的宗教内容

二是复杂的复调音乐使歌词含混不清,提倡单声的格里高利圣咏。

这个决议促成了罗马乐派的形成,以帕勒斯特里那为代表的音乐家们用严肃清晰的复

调圣咏作品,平息了教会的复调圣咏之争,也使复调圣咏在教仪中得以继续存在和稳步发

展。

(五)法国音乐:

1、法国尚松(chanson)

来自拉丁文歌曲(cantio),广义指所有法国歌曲,狭义指 15-16 世纪法国多声歌曲。

音乐特点:采用流行的旋律,常用卡农手法。

2、代表人物:

克劳丹·德·塞米西(Claudin de Sermisy,1490-1562)

26<< 26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服务于法国的多个教堂

经文歌三册、11 首弥撒曲

以抒情为主

尚松《如我同寿》(Tantque vivray),抒情的旋律在最高声部

《音乐会》

16 世纪“女性半身像大师”维也纳画家施罗斯·罗赫劳的作品。

声乐、琉特琴和无键长笛三重奏

乐曲已考证是塞米西的一首尚松,名字叫《赐给你快乐》

(六)16 世纪的乐器与器乐

1、乐器:

文艺复兴时期的乐器发展日渐完善,当时常用的乐器大致分为三大类,即弦乐器、管

乐器、键盘乐器。

(1)弦乐器:

弹拨乐器——琉特琴(lute)是当时最流行的乐器,可作为独奏乐器或伴奏乐器,且

留下了许多琉特琴乐曲。

弓弦乐器——古提琴家族的维奥尔琴(viol)

(2)管乐器:

此时最常见的管乐器有短号(cornetto)、小号(tromba)、横笛(transverse flute)、

竖笛(recorder)笛(flauto)、双簧管(oboe)和低音管(fagotto)等。

(3)键盘乐器:

这时的键盘乐器有管风琴(organ)、古钢琴(clavichord)、大键琴(harpsichord)

等。其中管风琴在教堂音乐中运用得较为普遍。

2、16 世纪的器乐音乐:

27 >>27
>>>> 西方音乐史

(1)声乐改编而来:

1、里切卡尔(Ricercare):意为“探索”,改编自经文歌。

2、坎佐纳(canzona):最为重要的器乐题材。将尚松改编成键盘乐器和琉特琴演奏。

(2)舞蹈改编:

法:帕凡舞曲(pavane)、加亚尔德舞曲(galliard)

意:帕萨梅佐舞曲(passamezzo)、萨尔塔雷洛(saltarello)

德:迈步舞曲(Schreittanz)、跳跃舞曲(Tanz)

3、创作曲:

(1)前奏曲(prelude):键盘乐器和琉特琴演奏

(2)托卡塔(toccata):形式自由,音响丰满

(3)幻想曲(fantasia):自由发挥作曲家想象力,结构自由。

(4)变奏曲(variation):主题以及一系列变化反复。

文艺复兴 尼德兰 弥撒曲 迪费

若斯坎 意大利牧歌 蒙特威尔第 法国尚松

里切卡尔 帕莱斯特里那 新教圣咏 威尼斯乐派

四、巴洛克时期音乐
(公元 1600 年-1750 年)

1600 至 1750 年,是音乐史上的巴罗克时期。

Baroque:来自葡萄牙文(Barroco 的)法语词,意为不规则的珍珠。

艺术史用巴罗克一词称呼 1600 至 1750 年间西方建筑、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新的

风格特征,它主要表现为新的雄伟、奇异、夸张的巴洛克式的艺术风格代替了文艺复兴时

期和谐、对称、明净、优美的艺术理想。

Paolo de Matteis (1662-1728)

28<< 28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圣母无染原罪的胜利》Der Triumph der Immaculata

1710/15

知识点纲要

(一)巴洛克时期音乐特征

(二)意大利音乐

(三)法国音乐

(四)英国音乐

(五)德国音乐

(一)巴洛克时期音乐特征

1、确立了稳固的大小调和声体系

2、数字低音

3、旋律连绵不断,节奏律动频繁,在乐曲大段落间有鲜明的力度对比

4、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等大型综合性声乐体裁,以及奏鸣曲、三重奏鸣曲、大协

奏曲、独奏协奏曲等器乐体裁得到了确立和发展。

巴洛克音乐的主要特点

两种常规

通奏低音

“情感论”

调性和声与对位

节奏与记谱

声乐与器乐

“通奏低音”:

作曲家只写出高低两个外声部的旋律,在低声部上标明和声的功能数,以表示在这个

低声部上所应构成的相应和声。

29 >>29
>>>> 西方音乐史

它的中间两个声部 (中音部和次中音部)作曲家不写,留给演奏者按低音部数字的

提示作即兴演奏。

巴洛克时期各国音乐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德国

(二)意大利音乐:

1、声乐:

歌剧的诞生——佛罗伦萨乐派

蒙特威尔第——威尼斯乐派

A·斯卡拉蒂——拿波里乐派

卡瓦利里 ——罗马乐派

清唱剧、康塔塔

(1)歌剧的诞生——佛罗伦萨乐派

歌剧的先驱

卡梅拉塔会社

最早的歌剧《达芙妮》、《尤里迪西》

1)歌剧的起源:

古希腊的悲喜剧

中世纪意大利的宗教剧

宫庭戏剧中的田园剧、幕间剧

带有情节性的牧歌

2)“卡梅拉塔” ( Camerate )

30<< 30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卡梅拉塔”小组,意为沙龙,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由文艺赞助人、诗人、画家、音

乐家组成

宗旨:力求复兴古希腊的悲剧艺术,创作出诗歌、戏剧、音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戏剧形

式。

成员主要有:

培里

卡契尼

利奴切尼

伽利略等人

3)代表作:

《达芙尼》(Dafne)

第一部歌剧,1598 年的狂欢节,这部剧在佛罗伦萨的科尔西家上演,后来又做过修

改并上演多次。

培里、科尔西、利奴切尼,耗时三年时间才完成了这第一部歌剧。

只残存了少许旋律和一首宣叙调的片断。

《尤里迪西》(Euridice)

利奴切尼 培里 卡契尼创作

“歌剧元年:”1600 年 10 月 6 日上演。

为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与梅迪奇公爵妹妹玛丽亚的婚礼而上演。

歌剧的乐谱在 1601 年出版时,佩里把它题献给了玛丽亚·梅迪奇。

1600 年 10 月 6 日为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与梅迪奇公爵妹妹玛丽亚的婚礼而上演

《尤里迪西》的音乐特点:

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

序幕音乐与《达夫尼》调性一致,而且都使用于一些标准的旋律音型。

31 >>31
>>>> 西方音乐史

运用介乎说白和旋律之间的歌唱,按照情感去模仿语言,音域不宽,但依据情感的变

化有所突破。

重唱、独唱、器乐部分都已经存在,并且贯穿整剧。

(2)威尼斯乐派:

1)代表人物:蒙特威尔第

(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

曾任意大利曼图亚宫廷乐长

威尼斯圣·马克大教堂的乐长

现存 3 部歌剧:

《奥菲欧》

《于哥里斯还乡记》

《波佩亚封后记》

2)代表作:

《奥菲欧》:

1607 年,上演于意大利曼图亚。

近代意义上的第一部歌剧,典型意义上歌剧的基本结构已有了基本形态 。

音乐成为戏剧性发展过程中积极参与的角色。

“圣·卡斯亚诺歌剧院”

(Teatro San Cassiano )

1637 年

在威尼斯落成

3)其他代表人物:

卡瓦利(Cavalli,1602-1676)

41 部歌剧,

情感技巧丰富,咏叹调是真正的独唱曲

《海格立斯之爱》、《泰提和波莱欧的婚礼》

32<< 3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切斯蒂

(Marc Antonio Cesti,1623-1669)

擅长于抒情性的咏叹调和二重唱。

《金苹果》(1667),维也纳上演,庆祝皇帝利奥波德一世婚礼,大规模乐队合唱队,

展现了海战、围攻、沉船、诸神降临等 24 个场景。

歌剧《奥龙泰阿》(1649)在 17 世纪经常上演。

(3)拿波里乐派:

1)代表人物:

A·斯卡拉蒂(AlessandroScarlatti,1660-1725)

创作了 115 部歌剧

贡献:确立了歌剧创作以咏叹调为主导,与朗诵调交替出现的分曲结构原则;

类型化咏叹调、宣叙调

基本情节和气氛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是可以套用一定类型的咏叹调、宣叙调。

类型化的咏叹调主要有三种:

1、强烈表现情感的激昂型

2、抒情、衰伤型

3、表示愉快的牧歌型

类型化的宣叙调主要有二种:

1、用白话朗诵的干宣叙调;

2、有乐队伴奏的、朗诵时有音高的宣叙调

返始咏叹调:ABA’,在反复 A’时增加花腔演唱

意大利歌剧序曲(Sinfonie):快-慢-快

(4)罗马歌剧:

卡瓦利里(Emilio de’Cavalieri,1550-1602),代表作品《灵魂与躯体》。

兰迪(Stefano Landi,?1586-1639)作品《欧菲欧之死》

罗西(Luigi Rossi,1597-1653)

33 >>33
>>>> 西方音乐史

(5)清唱剧(Oratorio)

宗教性的声乐音乐剧,来源于中世纪的神迹剧。

取消了服装、布景和表演,成为包括独唱、合唱、和管弦乐在内的发挥自己专长的大

型声乐戏剧。

在独唱、各类重唱和合唱之间,借助解说者叙述情节的发展。合唱在清唱剧中具有突

出的作用。

卡瓦里艾埃利《关于灵魂与肉体的戏剧》——第一部清唱剧

(6)康塔塔(Cantata)

多乐章的声乐套曲。有宗教内容,也有世俗内容。

由宣叙调、咏叹调、合唱、重唱及管弦乐队所构成。

意大利的康塔塔具有更多的室内性和世俗性特性,以取材于抒情性和戏剧性的叙事诗

为主。

在表现的规模上也比清唱剧短小且通俗。

2、器乐与乐器:

(1)奏鸣曲(Sonata)

泛指提琴类的重奏作品

室内奏鸣曲:由风格化的舞曲组成,在家庭中演奏

教堂奏鸣曲:结构为慢快慢快四个部分。以对位织体为主,风格庄重

三重奏鸣曲:两把小提琴+大提琴或羽管键钢琴。

(2)大协奏曲(Concerto Grosso)

是由一个演奏组(如提琴族的三重奏或三、四把小提琴)和合奏乐队构成,拨弦古钢

琴为其提供和声上的支持。

这个原则表现在演奏组与合奏乐队在色彩和力度上的对比和抗衡。

集中表现了巴洛克时期“协奏曲”这个词的竞争、对抗的原则含义。

竞争 vs 协作

“协奏部” (the concertino)

34<< 3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主奏部”

(the ripieno or concerto grosso)

(3)代表人物:

1)科雷利:

(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

巴洛克时期最有影响的小提琴家,几乎只为弓弦乐器创作

创作了很多各式的奏鸣曲,小提琴独奏奏鸣曲。

2)托雷利

(Giuseppe Torelli,1658-1695)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曾为弦乐和通奏低音乐器作曲,包括 12 首大协奏曲,吉他协奏曲,小号协奏曲,为

小号、弦乐和通奏低音的组曲等等

以室内乐以及协奏曲为主,对大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贡献巨大

3)维瓦尔第

(Antonio Vivaldi,1678-1741)

作曲家、小提琴家

46 部歌剧(21 部存世)

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大协奏曲《四季》

确立协奏曲的三乐章结构

大协奏曲《四季》

作品大约作于 1725 年

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发表并献给波希米亚伯爵 W.冯.莫尔津的一套大型作品《和

声誉创意的尝试》共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

Le quattro stagioni

Violin Concerto in E major, RV269 'La primavera' ("Spring")

Violin Concerto in G minor, RV315 'L'estate' ("Summer")

35 >>35
>>>> 西方音乐史

Violin Concerto in F major, RV293 'L'autunno' ("Autumn")

Violin Concerto in F minor, RV297 'L'inverno' ("Winter")

(4)意大利古钢琴艺术:

D·斯卡拉蒂

(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

晚期巴洛克三杰

A·斯卡拉蒂的儿子

大约 555 首古钢琴乐曲(被称为奏鸣曲)

多为单乐章,二部曲式,体现出调性回归特点

(三)法国音乐:

法国巴洛克时期歌剧

法国古钢琴艺术

1、法国歌剧:

首部法国歌剧:1659 年康贝尔(Robert Cambert,1628-1677)的《波蒙娜》

1660 年,卡瓦利的歌剧《赛尔西斯》增加了芭蕾舞场面

1671 年,第一座歌剧院--皇家歌剧院开幕。

(1)代表人物:

1)吕利(Jean-Baptise LUlly,1628-1677)

路易十四的宠儿,死于自己误伤

15部歌剧

作品《阿尔赛斯特》(Alsest)

《阿尔米德》(Armide)

2)坎普雷(Andre Campra,1660-1744)

“歌剧-芭蕾”

娱乐性,幕与幕之间没有逻辑的发展。人物与情节也可以互换

36<< 36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芭蕾舞成为各幕中的表现核心。

3)拉莫(Jean Philipe Rameau,1683-1764)

歌剧受吕利和坎普雷的双重影响

a、更加强调戏剧效果

b、乐队伴奏旋律化的宣叙调

c、更多的调性与和声

《希波利特与阿丽西亚》、《双子星座》

4 卷 53 首羽管键琴作品。

1722 年, 《还原到其自然原则的和声学》归纳了大小调和声学体系。

1726 年,《音乐理论的新体系》

每个和弦都有基础低音——根音,在和弦连接中形成基础根音线。和弦的功能出现了

主、下属、属的性质。

(2)“抒情悲剧”(Tragedie lyrique)

取材于古希腊神话或中世纪的骑士故事,但选用的题材内容与高乃依、拉辛的古典文

学悲剧的内容一脉相承。

英雄人物的爱情与天职的冲突而最终服从于封建国家的利益所产生的悲剧。

“抒情悲剧”特点:

1、音乐写成的悲剧--抒情悲剧

2、大型的芭蕾舞场景

3、序幕和五幕戏组成

4、法国序曲机构:慢-快-慢

5、咏叹调宣叙性,宣叙调旋律性

6、音调为歌词谱曲

(3)序曲

法国歌剧序曲:慢-快-慢的三部分序曲结构

37 >>37
>>>> 西方音乐史

本打算是为了后面的芭蕾或歌剧创造节日的气氛,功能在于欢迎国王的出席舞会或演

出。

第一部分:主调,缓慢庄严的

第二部分:速度比较快,不失去庄严和严肃的性格。

第三部分:再现

(4)法国古钢琴艺术——法国组曲

这种组曲是由四首不同的民间舞曲组成的套曲

德国的阿拉曼德舞曲(Allemande)

法国的库兰特舞曲(Courant)

西班牙的萨拉班德舞曲(Sarabande)

英国的吉格舞曲(Gigue)

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n,1668-1773)

改革了法国组曲的结构布局,将其发展成标题性的小品曲集。

这种标题性小品多采用多部回旋曲式和古二部曲式,和声上使用 T—D—D—T 的框架

结构。

破碎风格:节奏精致的琶音织体

《莫尼卡小姐》、《收割者》

(四)英国音乐:

普赛尔的音乐创作

亨德尔的音乐创作

1、普塞尔(Henry Purcell,1659-1695)

约翰·布洛的学生,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管风琴师

主要是宗教音乐作品、宫廷音乐作品

歌剧《迪多与伊尼》

歌剧特点:

38<< 38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1、受到法国大歌剧的影响。

2、音乐以英国民谣为基础。

歌剧《迪多与伊尼》( Dido And Aeneas)

为了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创作,四个角色,三幕。

剧情取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诗篇,诉说古希腊传说中的一段故事:特洛伊失陷后,

王子伊尼在迦太基避难,与迦太基的狄多女王相爱。但女巫传神的旨意,要伊尼回国去重

建家业。不可抗拒的命运感,迫使伊尼抛狄多而去。

2、亨德尔

(Georg Friedrich Handel,1685-1759)

英籍德国作曲家

哈雷--汉堡--意大利--汉诺威--伦敦

汉堡时期(1703—1706):

1703 年,亨德尔从哈雷大学退学后,来到当时在德国唯一能上演歌剧的汉堡歌剧院

担任第二小提琴手。

意大利时期(1706—1710):

受邀来到了意大利。通过学习和实践,成为具有完善技巧的作曲家。

汉诺威——伦敦时期(1710—1759):

1710 年亨德尔任汉诺威选候的宫廷乐长。在伦敦度过了 50 年的时间,1759 年去世

时他被葬于威斯敏特教堂。

四十多部意大利歌剧。

在伦敦的头 30 年,一方面领导皇家歌剧院有计划地上演适合宫廷审美趣味的意大利

正歌剧,另一方面,他为意大利歌剧在英国的发展也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主要作品有:《阿尔米拉》、《朱丽亚斯·凯撒》、《里纳尔多》、《阿利安德》等。

歌剧失败

演出确屡遭失败,最终迫使皇家歌剧院于 1737 年宣告破产。

39 >>39
>>>> 西方音乐史

导火索:1728 年伦敦上演了由诗人约翰·盖伊和作曲家佩普什合写的讽刺歌剧《乞

丐歌剧》,包括亨德尔都作为讽刺和挖苦的对象。

失败原因

意大利歌剧本身的弊病 :阉人歌手、化妆歌剧。

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需要相适应文化,所以对意大利歌剧的排斥 。

清唱剧

三十二部清唱剧。

从宫廷歌剧向清唱的转变象征着巨大的社会变化,

成为新型的资产阶级文化的缔造者之一,也因此成为新型观众的缔造者。

扫罗王》、《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参孙》、《犹大·马克白》等

清唱剧特点:

借古喻今(《圣经》中史诗),迎合新兴资产阶级。

宏伟的合唱加入

①英雄性的赋格

②像圣咏和赞美诗式的复调合唱

③主调、复调混合的合唱曲

管弦乐队不可或缺

音乐中充满了阳光和崇高

而亨德尔的清唱剧,正好适应了当时英国的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心理需要。

亨德尔用这种借古喻今的方式反映了当时英国人民的良好愿望以及作为一个新兴的

阶层所需要的勇士和斗争精神 。

《弥撒亚》

“弥赛亚”一词源于希伯莱语,意为“受膏者”(古犹太人封立君王、祭祀时,常举

行在受封者头上敷膏油的仪式)。后被基督教用于对救世主耶稣的称呼。

全剧分三部分,共有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等 57 首分曲。

器乐音乐:

40<< 40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管弦乐作品 :《水上音乐》和《皇家焰火音乐》 ,为争宠而作。

《12 首大协奏曲》 :以意大利作曲家柯莱里奠定的慢-快-慢-快四乐章的三重奏

鸣曲结构为基础 。

《水上音乐》

又称《水乐》,作于 1717 年。

传说是在英国伦敦泰晤士河上为新即位的英皇乔治一世演奏的,故有“水上音乐”的

美名。

《皇家焰火音乐》

这首焰火音乐首演于 1749 年 4 月 21 日,在伦敦渥哈尔花园。

受命为英国庆祝“爱克斯-拉夏贝尔和约”的签订而作。

这个和约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奥地利皇位继承战争”,庆祝活动有焰火表演和与之配

合的辉煌音乐。

亨德尔的音乐特点:

以大量的自然音和声为基础

亨德尔使用的音乐语言朴实

他的音乐充满了阳光似的明朗和欢乐,

亨德尔的音乐风格具有欧洲音乐的综合特性。

(五)德国音乐

许茨的音乐创作

巴赫的音乐创作

1、许茨(Heinrich Schutz,1585-1672)

德国第一部清唱剧、第一部歌剧《达芙妮》(1627)

威尼斯乐派 G·加布里埃利的学生

作为宫廷乐长,为撒克逊选帝侯服务了近 50 年

41 >>41
>>>> 西方音乐史

从第一实践中获取技巧,并且不断探索新的途径

2、巴赫(J·S·Bach,1685.3.21-1750.7.28)

时空定位

生平时期划分

作品介绍

历史地位

概述:

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

出生

1685 年 3 月 21 日,巴赫生于爱森那赫的世代音乐家庭。巴赫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辈

都曾在德国中部的许多教堂、宫廷担任过乐长、管风琴师和乐师。幼年的巴赫跟随其父约

翰·安布罗修斯·巴赫学习小提琴。

1、魏玛、阿恩斯塔特(1703-1707)

2、米尔豪森、魏玛(1707-1717)

3、克腾时期(1717-1723)

利奥波德亲王宫廷乐队指挥,投亲王所好,大量创作器乐作品

1720 年夏妻子病逝;1721 年娶宫廷歌手安娜·玛格达琳娜·威尔克

4、莱比锡(1723-1750)

圣·托马斯教堂乐长、莱比锡市音乐指导

“高产”音乐家

1、威尔海姆·弗里德曼·巴赫(Wilhelm Friedemann Bach)

2、卡尔·菲利普·艾曼努埃尔·巴赫(CarPhilipp EmanuelBach):柏林巴赫

3、约翰·克里斯多夫·巴赫(Johann Christoph Bach)

4、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伦敦巴赫

巴赫的创作:声乐作品

(1)康塔塔(Cantata)

42<< 4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康塔塔也是多乐章的声乐套曲,也是由宣叙调、咏叹调、合唱、重唱及管弦乐队所构

成。分宗教性的或世俗性的。康塔塔不像清唱剧有一个完整的情节发展过程,在表现的规

模上也比清唱剧短小且通俗。

巴赫康塔塔中,198 首宗教性质、23 首世俗性质;形式为独唱或合唱。

1、宗教康塔塔《上帝是我们的坚固堡垒》、《苏醒》

2、世俗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农民康塔塔》

巴赫康塔塔特点:

1、吸收德国民间曲调

2、众赞歌完美呈现和发展

3、世俗康塔塔体现更多戏剧因素

(2)受难乐(passion)

受难乐表现《圣经》福音书关于耶稣受难的故事。产生于 5 世纪罗马天主教仪式中。

经历了单声、多声,在 1650 年发展为受难乐清唱剧。清唱剧由第三人叙述,取消了服装、

布景和表演,成为包括独唱、合唱、和管弦乐在内的发挥自己专长的大型声乐戏剧。

巴赫的受难曲充分体现了作曲家的戏剧才能

1、《马太受难乐》

2、 《约翰受难乐》

3、 《马可受难乐》(乐谱保存不完整)

巴赫受难曲的特点:

1、具有深刻情感的史诗般戏剧。

2、多声(4 声部为主),尤其适用众赞歌音调。

3、庞大管风琴和乐队。

4、内容形式完美结合,体现路德派宗教音乐完美典范

《马太受难曲》

43 >>43
>>>> 西方音乐史

创作于 1724 至 1727 年间,取材于《新约全书》中的《马太福音》中队耶稣受难过

程的叙述。

整部作品结构宏大,共有 78 首分曲。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有 35 首,描述了耶稣

被门徒出卖和最终被捕的过程;第二部分有 43 首,描述了耶稣受审,被钉十字架和被埋

葬等场景

1829 年,门德尔松在柏林重新指挥了巴赫的《马太受难乐》,复兴巴赫运动开始了

(3)其他声乐作品

《b 小调弥撒》

BWV232,是巴赫所写成的一首大篇幅拉丁弥撒套曲。创作时间经历 25 年。最先完成

的可追溯至 1724 年,最后于作曲家去世前一年(即 1749 年)才被编成现时的样式。

巴赫的创作:器乐作品

管风琴:

管风琴源自中国笙和欧洲的排箫。荷兰的斯为林克是这一体裁最早的作曲家之一。十

七世纪下半叶德国的管风琴音乐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管风琴是巴赫创作的基础与核心

1、以新教众赞歌曲调创作 170 首《众赞歌前奏曲》

2、托卡塔、幻想曲、前奏曲、赋格《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巴赫康塔塔特点可分为两类:

1、以赋格手法写成壮丽的豪放派作品

2、新教圣咏曲调的优美朴实派作品

《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巴赫青年时代的代表作之一

乐曲采用了 d 小调,4/4 拍

后由波兰作曲家斯托考夫斯基改编为管弦乐曲

曾有人怀疑非巴赫作品

古钢琴

44<< 4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巴赫之前,库普兰、D 斯卡拉狄、库瑙贡献卓著。

巴赫古钢琴分三类:

①舞曲:6 首《法国组曲》、6 首《英国组曲》 、6 首《帕蒂塔》(德国组曲)

②前奏曲与赋格:《平均律钢琴曲集》前奏部分自由,赋格部分严紧,二者是一个整

体;另外还有《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二部创意曲、三部创意曲、《赋格的艺术》

③其他:《意大利协奏曲》、《哥德堡变奏曲》(萨拉班的舞曲的曲调以及 30 个变

奏)

《哥德堡变奏曲》 BWV988

大约作于 1741-1742 年间,这部伟大的变奏曲原名叫做《有各种变奏的咏叹调》。

此作为巴赫的学生哥德堡(Johan Theophi Goldberg)而作。哥德堡是侍奉当时驻在德

累斯顿的俄国使臣凯瑟林(Hermann Kar Von Keyserlingk)伯爵的年轻演奏家。

伯爵患不眠症,失眠时就需哥德堡为其演奏,哥德堡以演奏需要,求巴赫帮助谱

曲。巴赫当时作成这部变奏曲之后,凯瑟林送他一只装满 100 枚金路易的金杯以酬谢。

巴赫这首作品以 1725 年为第二任妻子安娜·玛格达琳娜而作的小曲集中的一首萨拉

班德舞曲作为主题,发展成 30 段变奏。

30 首变奏,加上原型与尾奏,一共 32 首。

管弦乐作品

6 首《乐队协奏曲》(布兰登堡协奏曲,献给布兰登堡伯爵克里斯蒂·路德维希)

巴赫管弦乐作品特点:

1、主调为主,音乐清新

2、结构上采用“快-慢-快”三乐章意大利协奏曲形式

3、对不同乐器进行尝试。

巴赫作品中历史内容

1、悲剧性:

描绘耶稣一生中最为悲惨的经历,突出了受难乐的悲剧性气氛 ,实际反映德国经历

三十年宗教战争后的苦难现实 。

45 >>45
>>>> 西方音乐史

2、个性:

作为新兴市民阶层,挣脱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如管风琴曲《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钢琴曲《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

3、世俗性:

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生活热爱。这类作品常常具有生动、活跃、诙谐、幽默的特点,

如《婚礼康塔塔》、《婚礼合唱曲》等。

巴赫的贡献:

1、基于和声功能基础上的复调

2、主调音乐的先驱

3、国际风格的集大成者

4、表达人类情感的美学传统

巴洛克音乐总结:

名为巴洛克,实为复风格

歌剧的兴起

器乐音乐的独立和崛起

巴洛克 两个常规 通奏低音 卡梅拉塔 达芙妮

尤里迪西 蒙特威尔第 A 斯卡拉蒂 清唱剧 康塔塔

三重奏鸣曲 科雷利 大协奏曲 大协奏曲 维瓦尔第

吕利 普塞尔 亨德尔 巴赫 受难曲

五、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公元 1750 年-1820 年)

46<< 46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时期划分

前古典时期(Pre-Classical)

1720 年之前:也称后巴洛克时期

维也纳古典时期(Viennese Classical)

古典主义高峰(High Classical),

主要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作曲家为代表

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继续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用“理性”为武器,提出“平等、博

爱、自由”的口号。

唤醒了欧洲人对于自然法则和自由竞争意识的尊重。

伏尔泰、狄德罗、卢梭。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征

音乐家创作贴近大众。

市民音乐文化的繁荣。

音乐评论的兴起。

18 世纪,一切世纪中最非基督教化的世纪。

艺术家自身独立价值,“有勇气施展本人的智性。”

知识点纲要

(一)前古典主义时期:

喜歌剧

格鲁克歌剧改革

前古典主义的器乐

(二)维也纳古典乐派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47 >>47
>>>> 西方音乐史

(一)前古典主义时期

前古典主义时期三种风格

洛可可风格(Rococo)

贵族的宫廷趣味。典雅精致、轻盈飘逸。主要指 18 世纪的法国音乐、尤其是古钢琴

音乐和歌剧-芭蕾音乐,佩格莱西的喜歌剧《女仆作夫人》也被称为“意大利的洛可可风

格”

华丽风格(gallant Style)

新兴活泼的音乐风格。明晰的织体、常用终止式的周期性乐句、简单的和声、随意的

旋律、不协和音的自由处理。J·C·巴赫的协奏曲中多有体现。

情感风格(empfindsamkeit)

注重内在的激情,避免过多的外在装饰,以 C·P·E·巴赫的交响曲和键盘奏鸣曲为

代表。

前古典主义时期

声乐创作

1、喜歌剧

2、格鲁克歌剧改革

器乐创作

48<< 48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1、早期交响乐的发展

1、声乐创作:

(1)喜歌剧:

1)意大利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意大利喜歌剧(opera buffa):从 17 世纪中叶开始,在意大利正歌剧三幕之间,插入了

插科打诨的“幕间剧”(intermezzo),后来逐渐独立成剧。

喜歌剧取材于日常生活,演出形式短小精悍,与民间音乐、通俗流行歌调联系较紧,

所以深受市民的喜爱。

佩格莱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 )的喜歌剧《女仆作夫人》(La Serva

Padrona,1733)

剧作家哥尔多尼(Goldoni,1707-1793)的剧本写作提升了文化层次。

佩戈莱西(Giovanni Batista Pergolesi,1710—1736)创作的《女仆做夫人》

2)法国喜歌剧(Opera comique)

1715 年,“巴黎喜歌剧院”,上演平民大众剧目

1752 年,佩格莱西《女仆作夫人》在巴黎上演,引起了喜歌剧之争。

反对者:以“皇家音乐研究院”为首的法国大歌剧的支持者们极力否认喜歌剧的艺术

价值,认为它是一种粗俗的歌剧艺术,不应登大雅之堂。

支持者:以启蒙学者卢梭为首的“百科全书”派,代表更多人的艺术观点,热情支持

了这种新的歌剧艺术形式。认为它不像法国大歌剧那样华而不实,更符合质朴、自然的艺

术理想。

卢梭

《乡村卜者》(Le Devin duVillage,1752)

格雷特里(A F M Gretry)

《狮心王理查》(RichardCoeur de lion,1784)

3)英国民谣剧(English ballad opera)

49 >>49
>>>> 西方音乐史

用本国语言加对白再加通俗曲调

1728 年《乞丐歌剧》(The Beggar`s Opera)

4)德奥歌唱剧(singspiel)

模仿法国喜歌剧、英国民谣剧

采用简单的德语对白与分节歌式的流行曲调。

(2)格鲁克歌剧改革

格鲁克

(Gluck, Christoph Willibald,1714.7.2 – 1787.11.15 )

最初的训练、学习

巡游时期

意大利学习

英国学习

维也纳歌剧改革

法国歌剧创作

1)意大利正歌剧(opera seria )

词解:18、19 世纪关于英雄的悲剧主题的意大利歌剧。

为了回应法国的批评,1690 年罗马歌剧学院首先设置了规则。

18 世纪中叶,兴趣集中于咏叹调。规则逐渐成为束缚。

对于阉人歌手趋之若鹜,意大利正歌剧成为歌唱家歌剧。

1、题材首选是寓言和神话,内容要求,自然、简洁、逼真、高贵。

2、剧情必须单一,主要人物不能多过八个。

3、出场、退场不能空台。

4、剧情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地点也不能相隔太远。(三一律)

5、死亡必须联系着正义。

6、1710 年之后,退场咏叹调(exit aria)作为规范被确立:退场前的咏叹。

2)改革歌剧:

50<< 50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改革剧目:《奥菲欧与优丽狄茜》、 《阿尔切斯特》 、《帕里斯与海伦》

在《阿尔切斯特》这部歌剧乐谱的前言中陈述改革原因、目标。

改革的原则:

1、音乐服从诗歌。

2、追求一种质朴的美。

3、艺术表现崇高的理性与伦理的价值。

质朴和真实

删去了咏叹调中那些华丽的技巧段落,

使宣叙调和咏叹调在情节的关系上统一起来,克服以前它们之间脱节的现象。

歌剧的序曲有了新的含义,它成为整部歌剧中有机的组成部分。

3)法国歌剧创作:

1774 年格鲁克来到巴黎继续推行他的歌剧改革的艺术主张,创作了《伊菲姬妮在奥

利德》和《伊菲姬妮在陶里德》等歌剧。

4)格鲁克的歌剧改革的意义

使歌剧艺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许多音乐家如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等都从他这里得到过应有的启发。

19 世纪下半叶瓦格纳对歌剧的改革,本质上就是要实现格鲁克提出的戏剧思想。

2、器乐创作:

(1)早期交响乐发展

源于意大利快-慢-快歌剧序曲(sinfonia),后作为单独题材进行演奏。

萨马尔蒂尼(Giovanni Battista Sammartini,1698-1775)是 18 世纪早期交响曲创作的代

表人物,写作三个乐章的交响曲。

51 >>51
>>>> 西方音乐史

奏鸣曲式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主部(主调性) 主题发展 主部(主调性)


调性变化频繁
C C

副部(非主调性) 副部(主调性)
(调性服从)

g c

(2)曼海姆乐派:

18 世纪中叶,波西米亚曼海姆

(Mannheim)选帝候宫廷一批优秀的作曲家,以及极负盛名的管弦乐队。

约翰·斯塔米茨(Johann WenzelStamitz,1717-1757)和两个儿子为代表。

斯塔米茨创作了 50 首交响曲:

1、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加入了快速的第四乐章,形成了快板—行板

—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乐套曲形式。

2、加入了一个抒情的对比主题——副部

3、仔细安排乐队演奏力度上“渐强”、“渐弱”的情感幅度变化

4、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声部,加强了管乐器的色彩效

果,废除了巴洛克时期乐队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地采用总谱形式进行创作。

(3)北德乐派:

北德乐派:C·P·E·巴赫、W·F·巴赫、格劳恩、匡茨多种作品在一起。

C·P·E·巴赫(CarPhilipp EmanueBach,1714-1788):柏林巴赫

1、快-慢-快三乐章的羽管键奏鸣曲。

2、增加了戏剧性因素和幻想的气质。

3、“情感风格”

(4)奏鸣曲和奏鸣曲式:

52<< 5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奏鸣曲(sonata):由不同数目的乐章组成,乐章间有调性、速度、情绪上的对比,并

存在内在联系的一个整体。

奏鸣曲式 (sonata form) :奏鸣曲题材内部采用的结构曲式。

(二)维也纳古典乐派

1、海顿及其音乐

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

(1)生平:

奥地利作曲家,出身普通家庭,感受农村生活。

1761 年开始,为匈牙利贵族保尔·埃斯特哈齐公爵(Esterhazy) 服务了 30 年。

1790 年退休,迁居维也纳。

1791 年、1794 年两次赴英国,并于 1791 年获得牛津大学授予的“荣誉音乐博士学

位” 。

(2)艺术成就:

海顿一生共写了 100 多首交响曲、80 多首弦乐四重奏、4 部清唱剧、10 多部歌剧及

其他的器乐和声乐作品。

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钢琴协奏曲和钢琴三重奏重要开创者。

交响曲之父

创作了不下于 104 首交响曲(估计达 150 首之多)。

确立了奏鸣交响套曲的形式结构和奏鸣曲式原则。(伦敦交响曲)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音乐对比性强

第二乐章:复三、变奏曲式,抒情的慢板

第三乐章:三部曲式,民间舞曲性质的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回旋、回旋奏鸣曲式,欢快活泼的舞曲

以主题和动机的发展为基础来形成乐章。

53 >>53
>>>> 西方音乐史

确立了乐队的双管编制和近代配器法原则,奠定了近代交响乐队的基础

经典曲目:《告别交响曲》(No.45,1772)

“牛津”(No.92,1789)

6 首“巴黎”(No.82-87,1785)

12 首“伦敦”(No.93-104,1791-1795)

早期创作—探索、学习

乐章数目不等,比较简单。

采用巴洛克时期行板-快板-小步舞曲-急板的教堂奏鸣曲的结构布局;

采用从意大利歌剧序曲脱胎出的快-慢-快三乐章的套曲结构。

《昼夜》的三首交响曲,它们分别是 D 大调第 6 首《早晨》、C 大调第 7 首《中午》、

G 大调第 8 首《晚上》。

音乐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嬉游性质。

70-90 年代,创作中期

受到了德国“狂飙突进”思潮的影响,表现为作品中的情感幅度有了较强的表现,作

品的规模有了进一步的扩展。

海顿的中期创作,已确定了奏鸣交响套曲。

交响曲的主题,具有性格鲜明、气息宽广的艺术特征。交响曲的展开部更为动荡不定,

而和声的使用更为地复杂多变

这期间海顿创作的主要作品有升 f 小调第 45 交响曲,又称 《告别交响曲》;六首交

响曲组成的《巴黎交响曲》

弦乐四重奏有作品第 20、30 (标题 “俄罗斯”)、50、54、55、64(标题“云雀”)。

《告别交响曲》,第 45 首

第四乐章从快板转入慢板后,演奏不同乐器的演奏员相继停止自己的演奏,并熄灭谱

架上的蜡烛离席而去。

最后只剩下孤零零地两把小提琴结束全曲。

据说,这是海顿提醒埃斯特哈齐宫的雇主,该让他的这些乐队队员回家与亲人团聚了。

54<< 5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晚期作品

编制、表现手法及乐器的运用上,都比其中期的创作更为的丰满和精致。是海顿一生

中最成熟、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

及由 G 大调第 94《惊愕》、G 大调第 100《军队》、D 大调第 101《时钟》、降 E 大

调第 103《鼓声隆隆》、D 大调第 104《风笛》等十二首交响曲组成的《伦敦交响曲》。

弦乐四重奏有作品第 73 和 74(又称“阿波尼,每部三首),作品第 76(由六首组成)

其中第三首别名为“皇帝”,作品 77 由两部作品组成。

《巴黎交响曲》,82-87

作于 1785-1786 年,因受托于“巴黎奥林匹克音乐会”而作,故后人加于此名。

由六首交响曲辑成

1、熊,C 大调;

2、母鸡交响曲,G 大调;

3、降 E 大调;

4、皇后交响曲,降 B 大调;

5、D 大调;

6、A 大调。

G 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

作于 1791 年,初演于 1792 年。

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

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

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

实际演出中,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

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

弦乐四重奏

55 >>55
>>>> 西方音乐史

68 部 弦乐四重奏

废除了数字低音的写作。

80 余首弦乐四重奏(最末一首未完成)

第一小提琴:中年的健谈者,总在找寻话题来维持谈话。

第二小提琴:一提的朋友,强调一提的机智,很少表露自己。

中提琴:善良的饶舌夫人,经常插嘴。

大提琴:庄重的学者,中肯的论断支持第一小提琴。

清唱剧

《创世纪》(Die Schoepfung,1796-1798)

《四季》(Die Jahreszeiten,1799-1801)

借用清唱剧题材,抒发自己的个性化宗教体验,对上帝人声充满充沛感受和主观体

验。

(3)海顿音乐特点:

普通人的生活、质朴的乡村生活为背景。

对人生、世界、自然的豁达和乐观态度。

音乐充溢着健康、质朴、幽默和轻松。

结构合理匀称、和声简明清晰、旋律清新明快。

2、莫扎特及其音乐

(1)莫扎特创作分期:

1762-1772:上帝眷恋的神童

1773-1781:成熟的作曲家

1782-1791:天才的辉煌

(2)音乐创作:

莫扎特的创作几乎遍及了音乐体裁的各个领域。

歌剧写了 22 部

交响曲 41 部

56<< 56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25 部钢琴协奏曲

5 部小提琴协奏曲

40 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 18 首钢琴奏鸣曲

23 部弦乐四重奏

宗教音乐有:《C 小调弥撒》、《安魂曲》、《圣体颂》

莫扎特的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

4幕

歌剧脚本由意大利诗人 L.达·蓬泰根据当时在奥地利被禁演的法国作家博马舍的同名

喜剧改编

1786 年首演。

这部歌剧虽属于意大利喜歌剧,但没有更多滑稽、杂耍,取众于乐的东西,确着重去

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及抒情性。

剧中所反映的基本思想使人们感受到启蒙主义时期人们所具有的乐观、进取、自信的

时代特征。

二元结构

57 >>57
>>>> 西方音乐史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矛盾蓄积 矛盾解决

《唐璜》

两幕歌剧

喜歌剧,由蓬特撰写脚本。蓬特根据贝尔塔迪的脚本《石客记》改编。

首演于 1787 年

剧中的主人公唐·璜是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专爱寻花问柳的胆大妄为的典型人物,

莫扎特并不是把唐璜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具体人来处理这个题材的,而是通过这个

故事表现人的原始、自然的生命本能,对爱情的自由追求与道德、理性的矛盾,这部歌剧

的深刻哲理就在于此。

在艺术上歌剧《唐·璜》具有意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的双重特点。

《魔笛》

二幕或四幕歌唱剧,

取材于诗人维兰德(c. m. wieland,1733-1813)的童话集《金尼斯坦》中一篇名为“璐

璐的魔笛”的童话

1780 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

德语歌唱剧 Singspiel

18 世纪中期希勒所创作

对白 法国喜剧 德国民歌

代替吟诵 为骨架 为音乐

莫扎特歌剧的魅力

从神话故事转向现实生活

声乐和器乐交融,达到了揭示戏剧情节发展的目的对人物内心及其性格刻画

重唱的巅峰

创作的意大利歌剧,具有喜歌剧、正歌剧的双重特点

莫扎特的器乐

58<< 58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41 部交响乐

早期的交响曲,基本上是海顿式的,

后期的交响乐作品却超过了海顿,其主要特征是从风俗性向心理刻画方面的发展,努

力揭示心理感受。

在 1788 年 6—8 月之间完成了最后三部交响曲

《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具有歌曲、舞曲的特点,配器上很有效果。

《第 40 交响曲》:哀伤的心理体验和摆脱不掉的痛苦。

《第 41 交响曲》(朱比特):威武雄壮、预示了贝多芬的出现

协奏曲

各种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 50 多部

乐队采用双呈示部。

乐队与独奏乐器的关系密切,它已不仅仅是对独奏部分的伴奏,乐队的作用比以前有

很大的提高。

钢琴奏鸣曲

在 D·斯卡拉蒂钢琴奏鸣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抒情性和维也纳式的清新、明快

结构上比较严谨,风格上通俗、轻盈、典雅、清新、明快,具有即兴和变奏的特征。

他的后期的奏鸣曲更加强调了主题间的对比和并置,丰富了钢琴的音域和表现力,使

钢琴音乐发展到新阶段。

器乐创作的艺术成就

歌剧的歌唱性及德奥和声功能融为一体

器乐的对比性特征,更为鲜明地反映在乐章、主题之间

和声语言的复杂运用,远关系的调性部局,既增强了音乐的表现性,又使这种表现在

一定的结构之内

《安魂曲》(Requiem K.626,1791)

安魂曲 作于 1791 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

1791 年秋天,瓦尔茨格伯爵来请他作一首安魂曲以悼念亡妻。

59 >>59
>>>> 西方音乐史

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作品,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

称为安魂曲,是因为唱词首句以“Requiem aeternam”开头(第一句是“主啊,请赐

予他们永恒的安息”)。

莫扎特即音乐--舒曼

迎接了启蒙主义:

充满了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

古典主义美学的体现:

和谐、对称、分寸合适。

集大成者:

18 世纪音乐文化光辉总结。

3、贝多芬及其音乐

(1)创作分期:

创作早期(1770-1802):波恩、维也纳,思想的逐渐成熟。《海里根施塔特遗嘱》

成熟时期(1803-1813):《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

(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费德里奥》

创作晚期(1814-1827):《第九交响曲》

早期创作

这段时期的创作明显还留有海顿、莫扎特音乐的一些影响,但同时更多地反映出他本

人的一些创作个性。

《C 大调第一交响曲》、《D 大调第二交响曲》;

《C 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降 B 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10 首钢琴奏鸣曲中较为重要的作品有:《c 小调奏鸣曲》(悲怆)、《#c 小调奏鸣曲》

(月光)、《d 小调奏鸣曲》(暴风雨)等。

创作中期

1802 年夏,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外的避暑胜地海利根斯塔特,写下了著名的“海利跟

斯塔特遗嘱”。

60<< 60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这份遗书是贝多芬死后(1827)从一堆准备拍卖的遗物中发现的。遗书上写“给我的兄

弟卡尔和(约翰)·贝多芬”,然而从行文口气和内容看,这信是写给他死后所有的人看

然而崇高的艺术追求和与命运的抗争精神留下了贝多芬,使他最终战胜了危机。

自 1803 年起,贝多芬进入了其一生中最为旺盛的创作时期。

这些作品充满了对人的力量、人的权利、人的理性的肯定以及为了崇高的目标所经历

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音乐中所表现的是“时代需要的精神健壮的人物”,

此时的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名望颇高。拿破仑的弟弟热西姆·拿破仑,当时是德国威斯

特法利亚的国王,曾出高价聘请贝多芬,但维也纳人最终挽留住了贝多芬。

《降 E 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降 B 大调第四交响曲》、《c 小调第五交响曲》

(命运)、《F 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 大调第七交响曲》、《F 大调第八交响

曲》;

《c 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G 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降 E 大调第五钢琴协奏

曲》(皇帝);

歌剧《费德里奥》;

管弦乐序曲有《爱格蒙特》、《科里奥兰》等;

10-25 首钢琴奏鸣曲,它们之中最为著名的是《f 小调奏鸣曲》(热情)、《C 大调

奏鸣曲》(黎明)等;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F 大调《春天》

晚期创作

1817 年后贝多芬恢复了创作,写下了一生中最后的一批作品

晚期的创作在风格上有较大的变化,如作品的主观的因素被加强,音乐中更多充满了

内在的刻画和忧郁、徘徊。

表现手法上比较自由,如曲式、复调的运用有所增加。

1826 年贝多芬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天气中乘敞蓬马车出行,引起了肺炎和水肿,做了

几次手术也未能见效。1827 年 3 月 26 日下午,贝多芬逝世于维也纳。

61 >>61
>>>> 西方音乐史

主要作品有《d 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

《D 大调庄严弥撒》

《#c 小调四重奏》

最后 5 首钢琴奏鸣曲(第 27-32 首)等

(2)音乐创作:

9 部交响曲、32 首钢琴奏鸣曲、 5 部钢琴协奏曲、

11 首序曲、1 首小提琴协奏曲、16 首弦乐四重奏和 9 首小提琴奏鸣曲。

一部歌剧、2 首弥撒曲、一部声乐套曲。

从数量上并不多,但是内容形式更为复杂和宏大,更富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社会意义。

交响乐创作

英雄性:

《第三交响曲》(英雄)

《第五交响曲》(命运)

《第九交响曲》(合唱)

生活风俗性、抒情性:

《第一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

《第八交响曲》

群众性、舞蹈性:《第七交响曲》

自然哲理、泛神论:《第六交响曲》(田园)

综合性:《第二交响曲》

第三到第八交响曲

从内容到形式一次重大飞跃的是贝多芬 1803 年创作的第三交响曲《英雄》。

这部作品原是题献给贝多芬心目中的英雄拿破仑的,拿破仑称帝后,贝多芬以“为纪

念一位伟人而作的英雄交响曲”出版。

62<< 6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歌颂为争取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理想。

首先,加强了音乐的戏剧性,使主要音乐形象在戏剧性冲突中得到贯穿发展。

其次,他扩展了奏鸣曲式的各个部分,特别是它的展开部和尾声。

再次,贝多芬将法国革命时期悼念英雄的《葬礼进行曲》替代了传统的慢板乐章,用

活泼、欢快,富有斗争精神的谐谑曲替代传统的宫廷小步舞曲。

《命运交响曲》

1808 年创作

作品以“通过斗争,获得胜利”这样一种哲理思想,表现英雄与命运的抗争精神,以

及最终获得胜利的豪迈气质。

作品的结构布局也是以这样一种框架来安排戏剧性的发展过程

在表现手法上,《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曲中最精炼、简洁的作品。

第六交响曲《田园》

贝多芬唯一一部自己亲自为整部作品及各乐章加标题的作品。

各乐章的标题分别是:1、到达乡村时的愉快感受;2、溪边景色;3、乡民欢乐的集

会;4、暴风雨;5、牧歌,暴风雨后愉快和感激的心情。

贝多芬讲: “《田园交响曲》——不是图画,而是表现人们在乡村引起的快感,或

乡村生活的某些乐趣。”是“情感的表现多于声音的描绘”。

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他在 1808 年夏天的书信中说:“我在灌木、大树、草坪和岩石间行走的时候,是多

么快乐啊!因为树丛、花草和岩石,都能给人以共鸣。”人们在他 1803 年的笔记本中找到

了这样的话:“河愈大,调愈沉”,说明他通过观察自然汲取灵感。

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

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

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

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第九交响曲》

63 >>63
>>>> 西方音乐史

1824 年创作,是贝多芬交响曲创作的顶峰,也是其晚期风格的代表作。

贝多芬以极大的热情,讴歌了自己一生中为之奋斗、执着追求的美好理想——全人类

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

内容的表现以席勒诗句的运用更为明朗化。然而它完全是贝多芬自己的哲学精神。

“欢乐颂”主题

第九交响曲前三个乐章的结构布局:风雨动荡的激烈世界,与命运的继续抗争,英雄

一生的哲理沉思,都为最后乐章的出现作了铺垫。

整部交响曲的发展和第四乐章中“欢乐颂”主题在乐队和声乐不同声部组合的多次变

奏出现,最后在高亢的合唱声中达到高潮。

“整个 19 世纪余下的时间的发展都是在他(指贝多芬)的符咒之下,但是没有一个

音乐领域的真正灵魂不是归功于贝多芬。”

贝多芬交响曲创作中的标题性创作原则、音乐传递人类的痛苦与欢乐、现实与美好的

理想、愿望等思想内容,以及他的交响曲中所表现出的体裁之间的综合、主题的象征意义、

不同性质曲式之间的灵活运用等艺术特征,直接预示、启发了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

钢琴作品

32 首钢琴奏鸣曲--钢琴的新约全书。

贝多芬的这 32 首钢琴奏鸣曲有很大的创新。它们形成了贝多芬特殊的思维方式:对

比、连贯和统一。

(1)、英雄性、戏剧性

这类作品占的比例较重,它们是第 1 首 op.2、第 5 首 op,10-1、第 8 首 op.13(悲怆)、

第 14 首 op.27-2(月光)、第 23 首 op.57(热情)。

这些奏鸣曲都是些悲壮激昂、热情洋溢的作品,多用小调式。

不像海顿的钢琴奏鸣曲的主题直接来源于民间,这些奏鸣曲的主题充满了贝多芬式的

英雄性和戏剧性。

(2)抒情性、田园性

64<< 6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这类作品反映出贝多芬精神生活的另一方面,即对大自然的感受。

主要作品包括第 2 首 op2-2、第 15 首 op28(田园)、第 21 首 op53(黎明)等。

(3)舞蹈性

这类作品的基本节奏或主题,常常是出自贝多芬对民间舞蹈音乐的艺术处理和加工。

音乐的狂欢性质,与贝多芬表现人民群众的盛大场面、酒神式的精神密不可分。

主要作品有第六首 op. 10-2、第 16 首 op. 31-1、第 22 首 op. 54 等。

从第二钢琴奏鸣曲开始,传统钢琴奏鸣曲的基本样式得以发展和变化:

1.富于动力性的谐谑曲代替了小步舞曲

2.早、中期奏鸣曲的三个乐章结构,根据表现的需要常常被扩展为四个乐章

3.不同性质的乐章组合更为自由

协奏曲

5 部钢琴协奏曲和 1 部小提琴协奏曲中,都是以传统的三乐章套曲结构为基础。

第一、第二、第三钢琴协奏曲,是最接近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特征的作品。

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中,三个乐章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和统一,后两个乐章不停顿

地连续进行演奏,独奏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第五钢琴协奏曲中(皇帝),贝多芬取消了以往演奏家即兴演奏华彩段落炫技表现的

作法,代之以作曲家写作的固定华彩段落 。

新的交响性思维和表现手段

体现在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中。

打破以往套曲的相对机诫的程式关系,使主要音乐形象在充满戏剧性矛盾的冲突中、

贯穿发展中展开。

对比,表现在乐章和乐章之间、主题与主题之间的对比并置,更重要地表现在音乐性

格、形象之间的对比并置和冲突。

戏剧性发展要求,也促使他对原有奏鸣曲式特别是它的展开部和尾声进行扩展,而这

就使套曲的结构具有了新的表现规模。

管弦乐序曲

65 >>65
>>>> 西方音乐史

以《埃格蒙特》、《科里奥兰》、《列昂诺拉第三》最为著名。

这些序曲原是贝多芬为科林、歌德的戏剧作品所写的配乐部分,以后被独立出来单独

进行演奏。

这些序曲既是对戏剧作品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渲染了戏剧作品的悲剧性气氛。音乐具

有主题精炼、形象鲜明的特征。

室内乐:

钢琴三重奏

钢琴和管乐五重奏

弦乐四重奏

弦乐四重奏分期

早期

F 大调第 1 号, 作品 18-1

G 大调第 2 号, 作品 18-2

D 大调第 3 号, 作品 18-3

c 小调第 4 号, 作品 18-4

A 大调第 5 号, 作品 18-5

降 B 大调第 6 号, 作品 18-6

中期

“拉祖莫夫斯基”(作品 59)

F 大调第 7 号, 作品 59-1

e 小调第 8 号, 作品 59-2

C 大调第 9 号, 作品 59-3

降 E 大调第 10 号, 作品 74 “竖琴”

f 小调第 11 号, 作品 95 “严肃”

晚期

降 E 大调第 12 号, 作品 127

66<< 66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降 B 大调第 13 号, 作品 130

升 c 小调第 14 号, 作品 131

a 小调第 15 号, 作品 132

大赋格, 作品 133

F 大调第 16 号, 作品 135

歌剧《费德里奥》

贝多芬创作的唯一一部歌剧

脚本选用了法国歌剧作家让-尼柯莱·布伊的《列奥诺拉》(又名《夫妻之爱》)。

歌剧叙述了一位青年妇女列奥诺拉女扮男装,化名费德里奥,去营救被省长皮查罗监

禁的丈夫弗罗列斯坦。

贝多芬在这部歌剧中歌颂的是酷爱自由、正直善良、为忠贞不渝的爱情而自我牺牲的

大无畏勇气,敢同黑暗势力英勇搏斗的英雄。

其他声乐作品:

庄严弥撒

《D 大调弥撒》、《庄严弥撒》

歌曲

《致远方的爱人》6 首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

《爱格蒙特》

歌德的悲剧《爱格蒙特》,作于 1810 年,作品 84 号。

10 段,序曲最为著名。

爱格蒙特伯爵是十六世纪荷兰民族革命的统帅,他是奋起反抗西班牙异族统治和压

迫、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斗争的民族英雄和领袖之一,由于西班牙派驻荷兰的总督背信弃义,

他被捕人狱并被处以死刑,全剧以悲剧结尾。

(3)贝多芬音乐特点: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和人生观

“自由、平等、博爱”

67 >>67
>>>> 西方音乐史

深刻的哲理

交响性思维

戏剧化的音乐

(五)维也纳音乐家的创作特点:

方整对齐的乐句结构

民间音调和舞蹈节奏联系紧密

调性和声上升为作品重要因素

段落或乐章有明确的终止式

更加简洁的和声风格

短小动机孕育丰富乐思技巧

乐章中对比变化更加频繁

“通奏低音”被明确乐器记谱代替

奏鸣曲式等发展迅速

(六)古典主义时期总结

上帝即将死去

--理性至上

用尺子量出来的美

--和谐、适度

开始争夺地盘

--器乐的崛起

古典主义时期知识点

古典主义 启蒙主义 喜歌剧 交响乐形成 格鲁克歌剧改革

交响乐形成 曼海姆乐派 CPE 巴赫 海顿 弦乐四重奏

68<< 68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莫扎特 德语歌唱剧 贝多芬 交响曲 钢琴奏鸣曲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基本概况

浪漫主义音乐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之后于涵盖整个 19 世纪,在欧洲形成和发展的重

要音乐流派。

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

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

想。

音乐的整体特点

(1)个人主观感情的表现得到了深刻的揭示和加强。

(2)大自然对浪漫主义的音乐家们来说有了更为深刻的含义。

(3)重视民族、民间音乐,使他们的创作具有了一定的民族特色。

(4)提倡音乐的标题性,主张“艺术综合”(音乐与诗歌、戏剧等艺术的结合)等。

(5)音乐体裁形式上大胆的革新。

(6)多乐章的标题交响曲和单乐章的交响诗。

(7)自由舒展、连绵起伏的旋律。

(8)更加复杂和多样的节奏。

(9)不协和和弦及半音和声的运用。

知识点纲要

(一)德奥音乐

(二)法国音乐

69 >>69
>>>> 西方音乐史

(三)意大利音乐

(四)李斯特与肖邦

(一)德奥音乐

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

勃拉姆斯、沃尔夫、马勒、理查德·斯特劳斯

韦伯、瓦格纳

1、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

“歌曲之王”

“舒伯特小组”中的核心

真正的“自由音乐家”

音乐贡献

600 多首歌曲

18 部歌剧

歌唱剧和配剧音乐

10 部交响曲

19 首弦乐四重奏

22 首钢琴奏鸣曲

4 首小提琴奏鸣曲

德国艺术歌曲

在 19 世纪初特别盛行于德奥地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短小的抒情形式来

满足和表现浪漫主义音乐家内心情感的需要。歌词多出自著名诗人之手(如海涅、歌德等),

作品具有严肃、深沉的特征。重视钢琴伴奏,将其视为钢琴、声乐二重奏。

音乐创作:

(1)艺术歌曲

70<< 70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600 多首艺术歌曲,使舒伯特在音乐史上享有“歌曲之王”的美称。歌唱与伴奏、歌

词与音乐之间的理想的协调关系及对表现手段的巧妙运用 。他在德、奥音乐史上的突出

贡献就是赋予歌曲极高的艺术性,提高了它在各种音乐体裁中的地位。舒柏特歌曲中的诗

歌主要出自著名诗人歌德、席勒、米勒之手。

分为三类:

①民歌风格的分节歌,如《圣母颂》、《春天的信念》等。

②变奏性分节歌,如 《鳟鱼》、《菩提树》等。

③戏剧性发展的贯穿结构,如歌曲《魔王》等 。

(2)声乐套曲

结构上相对独立

在情节上贯穿发展的歌曲小品组成

这些小品往往在一个总的标题下集合起来。

例:

《美丽的磨坊女》(1823,米勒)、《冬之旅》(1827,米勒)

歌曲集《天鹅之歌》(1828), 6 首来自海涅(Heine)的诗歌。

(3)交响乐

具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双重性特征。

从古典主义交响曲的风格上看,他的交响曲中的戏剧性和贯穿发展的特征是古典式

的。

舒伯特交响曲的全面歌唱化,标志着浪漫主义交响时代的到来。

例:

降 b 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1818-1828 )

可看作是浪漫主义交响曲的开端。

其非传统的套曲结构,哀婉、动人的歌唱旋律,细腻的和声表现及丰富的管弦乐色彩

C 大调《第九交响曲》(伟大)

71 >>71
>>>> 西方音乐史

其庞大的套曲气势结构,处处洋溢着贝多芬的交响曲精神,音乐语言则回到古典主义

的交响语汇中。

第三乐章的曲式结构,是继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之后,较为复杂的将奏鸣曲式纳入

到三部结构中的谐谑曲乐章。

(4)室内乐

歌唱性旋律风格,贯穿到室内乐体裁中

例:

钢琴五重奏《鳟鱼》(D667,1819)

弦乐四重奏《死神和少女》(D810 , 1824-1826)

《降 E 大调钢琴三重奏》(D929 , 1827)

《C 大调弦乐五重奏》(D956 , 1828)

(4)钢琴作品

① 特性小品:出版商的主意,“灵感勃发的产物”。

②《即兴曲》(impromputs):8 首,《降 A 大调即兴曲》

③《音乐瞬间》(momens musicals,op94 D780):6 首,第三首《f 小调音乐瞬间》。

④ 幻想曲(fantasie):混合的多种因素,《流浪者幻想曲》

⑤ 奏鸣曲(sonata):11 首,浪漫主义的随意性的体现。

2、舒曼(R·A·Schumann,1810-1856)

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诗人气质的文学痴。

从法律到音乐。

手指受伤,放弃钢琴家的梦想。

频繁的音乐评论事务。

精神病症的折磨。

(1)音乐评论

72<< 7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1834 年,舒曼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士在莱比锡主办了《新音乐报》,他本人亲自任

主编并撰写了大量的文章和评论。 抨击音乐界陈腐保守的庸俗气息,支持和推崇民主进

步的音乐、音乐家(如赞扬肖邦、勃拉姆斯的创作等)及新思想的阵地。舒曼头脑中的进

步音乐组织,也代表着舒曼本人的双重性格。

“大卫同盟”:“注定要消灭音乐上和其他方面的一切非利士人的青年和成年人” ,

“弗罗列斯坦”:血气方刚、热情洋溢的音乐家 ;“约瑟比乌斯”:想入非非的诗人 。

爱情

自 1835 年起,舒曼与其老师维克的女儿克拉拉相爱,但遭到维克的强烈反对。舒曼

这几年常生活在紧张的精神状态中,而克拉拉也在尊敬的父亲与所爱的人之间忍受着心理

上的痛苦。最后这对情人在法律的干预下,于 1840 年获得了圆满的结合。

(2)声乐

1840 年是舒曼的“歌曲之年”,创作了一百多首艺术歌曲。舒曼对爱情的表现多带

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情调:比较深沉、含蓄和内在,更强调它的诗意性。 舒曼对诗歌的选

择比舒柏特更为严格,几乎都是大诗人歌德、海涅、艾森多夫、卡米索的诗。 舒曼艺术

歌曲的钢琴伴奏在歌曲中显得更为重要,并且常常把更有表现力的地方由钢琴来承担。

例:

歌曲集《桃金娘》(Op.25)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op.48,海涅词,16 首)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op.42,夏米索词,8 首)

重唱曲集《选自“爱之春”的 12 首诗》等。

(3)其他创作

1840 年以后,舒曼将自己的创作扩展到室内乐、交响曲、大型声乐等领域。先后创

作了 4 部交响曲、1 部清唱剧、2 部协奏曲等作品。

例:

《第一交响曲》(春天,1841 年春),心中春天般的爱情喜悦和幸福感受,曾加上

标题“春天的来临”、“夜晚”、“愉快的消遣”、“春天的告别”。

73 >>73
>>>> 西方音乐史

管弦乐与序曲:

《麦西那的新娘》、《凯撒》、《赫尔曼与·多罗西亚》、《曼弗雷德》。

(4)钢琴

套曲:短小乐曲连成的钢琴小品集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最喜爱的表现形式

浪漫主义音乐家在钢琴小品创作上也揭示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才华和独创性。

由若干钢琴小品组成的钢琴套曲是他的独创。这些钢琴小品组成的套曲,往往是在一

个总的标题下集合起来。

舒曼的钢琴套曲具有较高的思想内涵。

舒曼的钢琴小品套曲技法很新颖。

每首小品短小精炼,所表现的内容往往用主观幻想的方式陈述出来。

例:

《蝴蝶》(op.2,1829-1831)

《大卫同盟曲集》(op.6,1837)

《狂欢节》(op9,1834-1835)

《幻想曲》(op.12)

《童年情景》(Op.15,1838)

《克莱斯勒偶记》(op.16,1838)

《浪漫曲集》(op.32)

《C 大调幻想曲》(op.17),捐助贝多芬纪念碑而作,深入了作曲家的爱情体验。

《交响练习曲》(op.13),12 段变奏组成,高技巧,具有交响乐效果。

《a 小调钢琴协奏曲》(op.54),单乐章被迫分为三乐章,不间断演奏 。

3、门德尔松

(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

作曲家、音乐活动家

“抒情风景画大师”

74<< 7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1829 年在伯林歌唱学院指挥演出巴赫《马太受难曲》,为恢复巴赫在音乐史上的地

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1843 年,牵头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

(1)管弦乐作品

浪漫风格的标题性“序曲”(overture)是他最富有创造性的体裁,其中有 6 首专门为

音乐会独立演奏而作。

例:

《管乐序曲》(1824)、《小号序曲》(1826)、《仲夏夜之梦序曲》(1826)、

《赫布里德群岛》(芬格尔山洞,1832)、《平静的大海和幸福的航行》(1823-1832)、

《美丽的梅露西娜》(1833)

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35

1838-1844

为小提琴家,费迪南德·大卫而作

女性气质

三乐章不间断演奏

(2)交响曲

共有 5 部发表的交响部(12 首未发表)

例:

《第三交响曲》(苏格兰 op.56)

《第四交响曲》(意大利 op.90,先完成)

《宗教改革交响曲》op.107,纪念新教改革三百年而作。末乐章使用《上帝是我们的

坚固堡垒》

(3)钢琴作品

主要有八集《无词歌》。

两部钢琴协奏曲和几首钢琴和乐队的作品等。

抒情,对大自然的感受,对幻奇艺术的追求等。

75 >>75
>>>> 西方音乐史

门德尔松重视古典主义的美学传统,感情的表现很有分寸,有条不紊,不喜欢不顾形

式自由创作的气质。

《无言歌》(1830-1845)

49 首,出版 8 卷 48 首

音乐日记、音乐素描

抒发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具有声乐浪漫曲的某些特征

II-5《g 小调威尼斯船歌》(op.30-5)

V-6《春之歌》(op.62-6)

4、韦伯(CarlMariavonWeber 1786-1826)

德国作曲家

德国浪漫主义歌剧

《魔弹射手》

社会音乐活动家

(1)艺术成就

10 部歌剧、10 多部大合唱、2 部交响曲,3 部钢琴协奏曲,2 部单簧管协奏曲,1 部

巴松协奏曲、若干钢琴独奏曲和歌曲等。

(2)歌剧创作特点

① 在题材内容上热衷于本民族的神话和中世纪的传说。

②在艺术形式上力求吸取民族、民间因素,音乐语言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③代表作《魔弹射手》

(3)《魔弹射手》

1821 年

深深扎根于德国的民间传说、民间歌曲和德国森林生活的精神首次搬上了舞台。

整部剧中的音乐和主要唱段,被赋予了浓郁的民歌风格。

管弦乐法的出色运用,使这部歌剧的神秘气氛得到很好的渲染。

76<< 76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歌剧序曲高度概括整部歌剧的基本情节和发展的目的。

5、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

贝多芬的信徒

莱比锡大学美学和哲学的熏染

曾是激进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战士

筹建拜洛伊特节日歌剧院、创办歌剧节

“乐剧”

“主导动机”

(1)歌剧创作历程

仙女(Die Feen 1833-34,首演于 1888 年)

禁恋(Das Liebesverbot oder Die Novize vonPalermo 1834-36,首演于 1836 年)

黎恩济(Rienzi, der Letzte der Tribunen 1837-40,首演于 1842 年)

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nder,1843)

汤豪舍(Tannhäuser,1845)

罗恩格林(Lohengrin,1850)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1865)

纽伦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1868)

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1876)

– 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1854)

– 女武神(Die Walküre,1856)

– 齐格弗里德(Siegfried,1871)

– 诸神的黄昏(Götterdämmerung,1874)

帕西法尔(Parsifal,1882)

1848 年之前的歌剧创作

77 >>77
>>>> 西方音乐史

以《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塞》和《罗恩格林》最为重要。 达到了

自韦伯以来的德国浪漫主义分曲歌剧发展的高峰。

初露后期改革歌剧的一些特征:用“场”来代替传统的分曲结构,运用分曲与“场”

相结合的结构形式,主导动机的运用等。

歌剧改革原则

“把表现的手段……音乐……当成了目的,而把表现的目的……戏剧……当成了手

段,这是存在于歌剧艺术风格中的谬见”。

“综合艺术品”的概念,即歌剧所有表现的艺术手段结合在一起,向观众传达某种思

想。

发展了一种交响性贯穿发展的歌剧(他本人称为乐剧)

乐剧的特征

神话传说:因为人类的历史是以神话开始,它也一定会以神话结束,所以神话代表了

永恒的东西,代表了真理。

“无终旋律”:歌剧应保证情节的贯穿发展,而以往传统的由咏叹调和宣叙调组成的

分曲歌剧破坏了戏剧的连贯性。

人声:是整体歌剧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件会吐字的乐器。

主导动机:以象征着人物和特定事件的主导动机为基础,代表人,也可以代表一种思

想、一种情感、或是一个物体,如黄金、指环等。

代表作品是四幕连环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半音化的和声语言是整部歌剧的音乐基础

瓦格纳的半音和声体系,使传统的大小调开始走向解体。

6、勃拉姆斯(J·Brahms,1833-1897)

德国作曲家

拜访大师:李斯特、舒曼(年轻的鹰)

德特摩尔德宫廷、室内乐师和合唱指挥

走自己的路,公开反对“新德意志学派”

78<< 78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大器晚成,晚年生活简单

(1)交响曲创作--贝多芬的信徒

4 部交响曲

真正意义上无标题交响曲。

新的内容运用古典的交响音乐的传统表现出来。

悲观主义和舍身忍让的情调

真正意义上的无标题交响曲

反对综合性音乐艺术

《第一交响曲》(op.68,1876)

传统的四乐章

最后一个乐章中引用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曲调

作曲一共花了 21 年的时间(1855~1876),完成时勃拉姆斯已经 43 岁 。

(2)艺术歌曲

一共有 200 多首

两种风格:

1、深刻、有节制,内省,无奈,哀伤。例如《萨福颂》、声乐套曲《马格洛纳传奇》

(op.33)、《四首严肃的歌》(op.121,1896)

2、“民歌是我的理想”,幽默,诙谐,愉快。选编 7 册《德意志民歌集》、《徒劳

的小夜曲》(op.84-5 男女对峙)、《鼓手的歌》、《到爱人那里去》

《德意志安魂曲》

(op.45,Ein Deutsche Requiem,1868)

路德版圣经中挑选段落

英国演出使用的英文版本圣经

作曲家对上帝、世界、人类生死命题的领悟

对舒曼、母亲的怀念

79 >>79
>>>> 西方音乐史

(3)钢琴

奏鸣曲、钢琴协奏曲、变奏曲

21 首《匈牙利舞曲》(1851-1869)

2 部钢琴四手联弹《爱情圆舞曲》(op.52a,1874、op.65a,1877)

风格厚重,交响乐气势,难度高。

(4)协奏曲、室内乐

协奏曲创作新颖独特,富有个性。钢琴协奏曲两部,弦乐协奏曲两部

室内乐创作

《钢琴五重奏》(Op.34)

《单簧管五重奏》(op.115)

7、布鲁克纳(A·Bruckner,1824-1896)

瓦格纳的信徒

虔诚的天主教徒

作品浸透了宗教的伦理观念

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宣泄

维也纳音乐学院:马勒

作品:宗教情怀

宗教作品:

《d 小调弥撒曲》(1864)

《e 小调弥撒曲》(1866)

《f 小调弥撒曲》(又称为“大弥撒”,1867-1868)

《C 大调感恩赞》(1881)

《第 150 首诗篇》(1892)

9 部交响曲:

《降 E 大调第四交响曲》(“浪漫”,1874)

《d 小调第九交响曲》(未完成,1887-1894)

80<< 80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浓厚的宗教色彩

恢宏的管风琴音响效果

德奥民间音乐

抒发了浪漫主义情感

音乐具有戏剧性、史诗性和抒情性

技法上明显反映出瓦格纳的风格。

8、沃尔夫(Hugo Wolf,1860-1903)

马勒的同学

对体制的反抗,被学校开除

艺术歌曲创作的成就

瓦格纳的信徒。

艺术歌曲

《莫里克的歌》(53 首,1889 年);

《艾森多夫的歌》(20 首,1889 年);

《歌德的歌》(51 首,1890 年);

《西班牙利德集》(44 首,德译西班牙诗歌,1891 年)

《意大利利德集》(46 首,于 1892、1896 两年分两集发表)

通过音乐对诗歌的诠释和表现,给我们转换成一幅完整的“音的诗歌”的景象来。

传统的以“唱”为主的艺术歌曲的表现方式已不复存在,它们已成为新型的“为人声

和钢琴的歌曲”(作曲家语)。

9、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

指挥家、作曲家

声乐交响曲

《大地之歌》

充满人道主义思想的艺术家

第一时期(1860-1900)

81 >>81
>>>> 西方音乐史

作品主要有:康塔塔《悲叹之歌》、声乐套曲《流浪少年之歌》、《第一交响曲》(提

坦)、《第二交响曲》(复活)、《第三交响曲》、《第四交响曲》及部分艺术歌曲。

渗透出作者早期的不幸家庭生活、人生经历和爱情体验,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人生问

题的哲理性思考和追求。

马勒的歌曲和交响曲两种体裁之间的关系紧密,歌曲是他交响曲的种子,而交响曲是

这个种子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时期(1901-1908)

声乐套曲《亡儿之歌》、第五至第八交响曲和部分艺术歌曲。

《第八交响曲》作者称之为是他献给德意志民族的“弥撒”,是部 “歌唱的交响曲”,

由于它需要 950 人构成的三个合唱队(其中包括一个童声合唱队)、110 人的交响乐队及

8 个独唱演员这样一个庞大的演出阵容,又被称之为“千人交响曲”。

第三个时期(1908-1911)

主要作品是《大地之歌》、《第九交响曲》和未完成的《第十交响曲》。

这两部作品是马勒对人生孤独、痛苦和悲哀的依恋,是他的诀别之歌。

特征:

马勒是德奥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的最后一位代表。

对大自然强烈神秘的热爱和感受

对一个充满人类博爱世界的向往

对人生、上帝和宇宙的一种哲学式的主观感悟和寻觅

对人类命运的无限担忧以及对死亡的哲学式的思考

他的交响曲不仅可以和歌曲结合,也具有了康塔塔和室内乐等体裁的艺术特点。

综合艺术观还体现在马勒交响曲的音乐语言和技术手段的使用上。

主调、复调、色彩性的使用手段,也同时被综合在他的交响曲的创作中。

“交响曲就像这个世界,它应该无所不包”。

影响:“未来的同时代人”

直接预示着未来音乐的发展.

82<< 8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他的交响曲中所表现出新世纪的特征:

对人类理想的幻灭、对社会和死亡的深刻恐惧、对命运的不安预感及人类前途的忧患,

马勒的音乐不仅直接影响着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等表现主义音乐家,也深刻影响

着肖斯塔科维奇、布里顿、斯托克豪森和布列兹等二十世纪作曲家的音乐创作。

10、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

音乐和金钱

冯·彪罗(1830-1894)聘请他为麦宁根乐队的第二指挥

音诗与歌剧:男与女的世界

(1)音诗

取材于文学、哲学、传说和他自己的实际生活

瓦格纳的主导动机的运用、李斯特的主题变形手法进行了创作性的使用和发展

借助于其配器上的优势和复杂的技术手段上

(2)交响诗

麦克白 Macbeth(1888/90)

唐璜 Don Juan(1889)

死与净化 Tod und Verklärung(1891)

蒂尔恶作剧 Til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1895)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Also sprachZarathustra(1896)

唐·吉诃德 Don Quixote(1898)

英雄的生涯 Ein Heldenleben(1899)

(3)交响曲与其他管弦乐作品

家庭交响曲 Symphonia domestica(1904)

阿尔卑斯交响曲 Eine Alpensinfonie(1915)

其他管弦乐作品:d 小调滑稽曲,钢琴和乐队(1890) 、两首钢琴协奏曲 、日本节

日音乐 、两首法国号协奏曲

《英雄的生涯》

83 >>83
>>>> 西方音乐史

最后一部单乐章的交响诗作品

完成于 1898 年 12 月 27 日,

1899 年的 3 月 3 日在作曲家本人的亲自指挥下,在德国的法兰克福举行了首演

“通过努力与自我克制,以求灵魂升华的英雄主义 ”

(4)歌剧

世纪末颓废主义思潮 :《莎乐美》、《厄勒克特拉》

传统的表现方式上 :《玫瑰骑士》、《阿里阿德涅在纳克索斯岛》、《没有影子的

女人》、《埃及的海伦》、《阿拉贝拉》

《莎乐美》1905

英国戏剧家王尔德的同名戏剧

多次禁演

衰败与颓废

情色的《七纱舞》

(二)法国音乐

柏辽兹

19 世纪法国歌剧

圣桑、福列等作曲家

1、柏辽兹(L·H·Berlioz,1803-1869)

生于法国乡间的医生家庭

来到巴黎,“音乐学院和歌剧院的吸引力比解剖室不知要大多少倍 ”

巴黎音乐学院的怪才

1830 年,康塔塔《沙达纳帕尔》荣获罗马作曲大奖,赴罗马。

《配器法与管弦乐队研究》

音乐评论事务

(1)标题交响曲:

84<< 8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1、借用非音乐的艺术手段(如文学、诗歌等)来进行交响曲的创作。

2、与古典主义交响曲不同的是标题交响曲往往是根据具体的故事情节来构思,交响

曲本身具有一定的情节和场景。

3、乐章的数目和表现手段上,标题交响曲必须要打破传统交响曲的形式。

共四部:《幻想》、《哈罗德在意大利》(帕格尼尼委约)、《罗密欧与朱丽叶》、

《葬礼与凯旋交响曲》

固定乐思 idee fixe

音乐的具体外化

固定意念或者固定构思,或者指格言主题,即在乐曲中多次出现的基本主题和变形,

并带有明确的象征意义,可以用文字加以标示或者说明。

《幻想交响曲》

1830 年

一位艺术家生活中的一段插曲

较详细的文字来说明整部作品的情节发展过程

一个因失恋而企图自杀的青年,他吞服了鸦片,但因剂量不够而没有致死。他在昏昏

欲睡的昏迷状态中,看到了许多光怪陆离的景象,他杀死了他的爱人,因此被处死。

共五个乐章:梦幻和热情、舞会、田园景色、赴刑进行曲、妖魔夜宴之梦

《哈罗德在意大利》

受帕格尼尼之托所写的一部中提琴协奏曲 。

由于帕格尼尼感到独奏部分写的太平淡,发挥不出中提琴的演奏技巧,柏辽兹才将其

改写成中提琴助奏的标题交响曲。

叙事诗《哈罗尔德游记》,但它具有作者自传性的特征。

柏辽兹曾讲这部作品与他在意大利阿布鲁奇山区的漫游经历有关,它讲述的是一个诗

意的梦想家既对民主、未来抱有热情和希望,又常常感到悲观和失望,厌恶人生和社会。

一共四个乐章:

1、哈罗尔德在山中,忧愁、幸福和狂喜的情景

85 >>85
>>>> 西方音乐史

2、唱着晚祷歌行进的朝圣者的行列

3、阿布鲁奇山民对情人唱的小夜曲

4、强盗们的狂宴,往事的回忆。

(2)歌剧

一共 5 部,《特罗伊人》、《本位努托·切里尼》、《阿尔瑟斯特》等

(3)著作

《管弦乐队之夜》(1852 年 12 月出版)

《音乐的怪诞》(1859 年 3 月出版)

《回忆录》(1870 年出版,1878 年发行第二版,1881 年再版)

2、十九世纪法国歌剧的发展

(1)拯救歌剧

(2)法国大歌剧

(3)抒情歌剧

(4)趣歌剧

(5)其他重要的作曲家

(1)“拯救歌剧”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执政时期,歌剧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歌剧的审美对象从以前的宫廷贵族,转变成新时代的主人。

在内容上,歌颂反抗封建暴政、争取解放,或表现夫妻忠贞爱情,历经坎坷磨难而最

终获得“拯救”的英雄人物成为歌剧中的主人翁,它促使着歌剧体裁向严肃性的方向发展。

拯救歌剧在形式上被结合了装饰性的独唱、重唱、合唱及管弦乐。

(2)法国大歌剧

法国歌剧在经历了拯救歌剧和恐怖歌剧的发展过程后,以梅耶贝尔的浪漫主义法国大

歌剧占据了主导地位。

法国大歌剧产生于 19 世纪 20 年代,盛行于 30 和 40 年代,它的出现与人数众多、

势力日渐壮大的中产阶级密切相关。

86<< 86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这是一种四幕或五幕的大型歌剧

剧情大多取材于历史或史诗

不使用说白

追求跌荡起伏的戏剧情节和装饰、轰动的舞台效果

在歌剧中经常插入芭蕾舞,并运用大合唱和大规模的交响乐队造成声势浩大的戏剧场

面。

大歌剧在舞台美术上也讲究富丽堂皇的戏剧装饰。

代表人物:

1)奥柏(Danie François Esprit Auber,1782-1871)

早年在伦敦商界当小职员,1804 年回国,致力于音乐创作,曾任巴黎音乐学院院

长、皇家小圣堂乐长等职。

他作有歌剧约 50 部,《假面舞会》、《波契亚的哑女》等。

《波契亚的哑女》

歌剧表现了 1647 年那不勒斯渔民反抗西班牙统治压迫的历史事件。

剧中大的舞蹈场面、宏伟壮观的合唱和管弦乐的段落,造成了一种声势浩大的起义浪

潮。

1830 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演出时,观众情绪激昂,最终导致了一场反抗荷兰统

治的爱国主义起义。

2)梅耶贝尔(Giacomo Meyerbeer,1791--1864)

德国人

原名:亚克布·李伯曼·贝尔

出生于富有的犹太银行家庭

幼年时他曾向克莱门蒂学习钢琴,后从师于弗格莱尔,是个音乐神童。

特征:

87 >>87
>>>> 西方音乐史

以 15、16 世纪的重大社会事件和宗教冲突为主题,综合运用了交响音乐的各种手法,

进一步想独辟蹊径地发展大歌剧的风格特征。

合唱的段落,在运用音乐的手段、造成舞台效果方面特别富于独创性。

确立了法国历史大歌剧的典范,深深地影响了贝里尼的《清教徒》、威尔弟的《西西

里的晚祷》和《阿伊达》,瓦格纳的《黎恩济》和《汤豪塞》,以及《罗恩格林》、《众

神的黄昏》等作品的创作。

《耶弗塔的誓言》,1812 年首演。

《格拉纳达的流亡》,1822 年首演

《十字军在埃及》,1824 年首演

《恶魔罗伯特》,1831 年首演

《胡格诺教徒》,1836 年首演

《西里西亚军营》,1844 年首演

《先知》,1849 年首演

《北方之星》,1854 年首演

《迪诺拉》,1859 年首演

《非洲女》(未完成),1865 年首演

《恶魔罗伯特》

首次公演歌剧在 1831 年 11 月 21 日巴黎歌剧院,带来了国际声誉。

脚本由由斯克里布和喀什米尔,剧本取材于中世纪传说,情节有些变动。

戏剧性的音乐、和谐与整体编排罗伯特,其戏剧性情节,其惊人的舞台效果(特别是芭蕾

舞修女们)。

《恶魔罗勃》迎合了当时观众醉心于神怪传说的浪漫主义情绪。

因此 11 月 31 日当这部歌剧一上演,观众即为壮观、华丽,精心布置和设计的舞台布

景和大型舞蹈场面及跌荡起伏的情节所倾倒。

梅耶贝尔获得了成功。

(3)法国趣歌剧

88<< 88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受意大利喜歌剧影响,用说白不用宣叙调。

内容以讽刺、幽默为主。

19 世纪的法国趣歌剧虽然继承了这些特点,但又具有本时期的一些特征,它具体表现

为在内容上常常对法国第二帝国时期(1852-1870)的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方式进行辛

辣的讽刺。

代表人物:奥芬巴赫(J·Offenbach,1819-1880)

德籍法国人

以轻歌剧(operetta)和喜歌剧(opera comique)为主,作品多达近百部

在奥芬巴赫的影响下,德、奥和英国的一些作曲家也开始创作类似趣歌剧的“轻歌

剧”和“小歌剧”。

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的《蝙蝠》和《吉普赛男爵》

英国作曲家萨利文的《彭赞斯的海盗》和《日本天皇》。

《地狱中的奥菲欧》

该剧于 1858 年写作。

同年 10 月 21 日在这个巴黎首演。

(4)抒情歌剧

抒情歌剧也是在传统喜歌剧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主要不是以讽刺和幽默见长,而是以情感抒发为主。

这种歌剧又被称为“半性格歌剧”,即具有悲剧和喜剧的中间性质。在规模上比法国

大歌剧短,比趣歌剧长。

不象格鲁克的音乐悲剧老是充满着戏剧性,而包含较多轻松的、甚至喜剧性的成分。

另一方面歌剧中的情节发展,常常让位给诗情的演唱。

一些平易近人的歌曲、舞曲、进行曲和优美的旋律,成为歌剧的主要表现特征。

抒情歌剧主要选择浪漫主义文学中牵动人心、使“世人流泪”的爱情题材。

与浮夸的大歌剧相反,它的风格是质朴的,音乐语言是朴素真挚、温文尔雅的。

抒情歌剧代表作曲家

89 >>89
>>>> 西方音乐史

① 托玛斯(A·Thomas,1811-1896)《迷娘》(1866)

② 马斯奈(J·Massenet,1842-1912)《曼侬》 (法国普雷沃神父,1884)

③圣桑(Saint-Saens,1835-1921) 《参孙与德里达》1877

④古诺(C·F·Gounod,1818-1893)

两次获得罗马大奖

曾想成为神职人员

吸收了法德等多位作曲家的特点

《圣母颂》与巴赫的和鸣

歌剧《浮士德》

1859 年 3 月 19 日首演于巴黎抒情剧院

古诺只展现了主人公之间的爱情

《珠宝之歌》

罗密欧与朱丽叶

剧本:朱雷.巴毕尔、米歇尔.卡雷

改编自莎士比亚原著戏剧

故事发生于 14 世纪,地点在维罗纳。

首演:1867.04.27,巴黎抒情剧院

(5)其他重要的代表作曲家

1)比才(G·Bizet,1838-1875)

9 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

大师的指点:古诺、奥芬巴赫

1857 年获得罗马大奖

歌剧:《采珠者》(1863)、《伊凡雷蒂》(1865)、《别尔特的美女》(1867)

戏剧配乐《阿莱城的姑娘》

音乐充满活力和色彩

《卡门》

90<< 90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1、取材现实主义小说梅里美的同名小说

2、作品对意大利及东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音乐鲜明的刻画了性格相异的任务形象

4、地方民族风格——西班牙风格音调运用

5、结构、剧情和音乐之间相当的凝练、紧凑。

6、质朴、自然,同时又交织着浓烈的感情火焰和绚丽色彩。

7、对剧中各式各样不同人物的性格刻画和他们生活的周围环境的气氛渲染,是这部

歌剧最为成功之处。

比才在歌剧《卡门》的创作中虽然是按传统的分曲方式来写作的,但同时瓦格纳歌剧

中主导动机的使用方法,也被其吸收在这部歌剧的写作中。

由于其表现内容的新颖不适合当时人们的欣赏口味,而受到巴黎上层人物和一些批评

家的指责。

首场演出的失败,深深刺伤了比才这位生性腼腆而又已患心脏病的作曲家,他无目标

地在巴黎的大街上走着,三个月后年仅 37 岁的比才离开了人世。

2)弗兰克(C·Franck,1822-1890)

法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使命感

1871,创建“民族音乐协会”,振兴“高卢艺术”

交响诗《可憎的猎人》、钢琴与乐队《恶魔》等

3)圣·桑(C·C·saint-saens,1835-1921)

“民族音乐协会”创办者

歌剧《参孙与达丽拉》(1877)

两架钢琴与乐队的《动物狂欢节》

4)丹第(Vincent d‘Indy,1851-1931)

弗兰克学习作曲和管风琴

后来,他不但成为弗兰克的最勤奋的学生之一,同时还是弗兰克的最得力的门徒和他

的美学忠实继承者。

91 >>91
>>>> 西方音乐史

乐队和钢琴的《法国山歌交响曲》(1896)

5)福列(GABRIEFAUR&Eacute ,1845-1924)

圣桑的学生

德彪西的同代人

拉威尔的老师

大量的歌曲和室内乐,而很少有大型的交响作品

(三)意大利音乐

罗西尼贝利尼多尼采蒂

威尔第 马斯卡尼 普契尼

1、谣唱歌剧

19 世纪上半叶这种以唱为主的意大利歌剧又被称为谣唱歌剧。

谣唱歌剧的代表作曲家是罗西尼、贝里尼和多尼采蒂。

许多作品至今很有影响力。

他们三人使 18 世纪末走向衰退的意大利歌剧重又获得了新的生命。

2、罗西尼(G·A·Rossini,1791-1868)

出身贫民,曾在肉铺、铁匠铺谋生

1806 年,进入波路亚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和作曲

1810 年接受威尼斯歌剧院委约创作《结婚证书》随后为该歌剧院创作 9 部歌剧

大、小歌剧三十八部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IBarbiere di Siviglia,1816)

剧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三部曲》

A、《塞维利亚理发师》斯塔尔比尼脚本

B、《费加罗的婚礼》

C、《有罪的母亲》

两个星期完成。

92<< 9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1816 年 2 月 20 日首演于罗马埃尔根第纳剧院“渐强先生”

在喜歌剧、正歌剧的创作中都留下了成功之作。

喜歌剧具有结构紧凑、活泼轻松、既使人紧张,又令人兴奋的艺术特征。他以丰富多

采的旋律,生动、敏捷的节奏,刻画出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正歌剧创作上也同样获得了成功,他的《唐克雷蒂》、《奥塞罗》不仅受到人们的喜

爱,也影响了威尔弟的同名歌剧《奥塞罗》的创作。

这种对商业效益的追求,大大影响了他的歌剧的创作质量,常常是歌剧中的许多音乐

来不及写就借用其他已创作好了的现成的音乐段落,将其拼凑而成。

因此许多歌剧往往在红火地连续演出了 30 多场后,就无人问津了。这种粗制滥造的

做法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其死后,都遭到了一些严肃的音乐家及史学家的严厉批评。

3、贝里尼(V·Bellini,1801-1835)

音乐世家:祖、父为作曲家、管风琴师

1819 年,受资助进入那不勒斯音乐学院

斯卡拉蒂歌剧院的委约作曲家,

优美的旋律--“意大利的夜莺”

细腻区别于罗西尼,优雅郑重区别于多尼采蒂

半正歌剧

贝利尼的歌剧取材并非神话传说或文学作品,而是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或历史题材。

严肃的剧情、浪漫主义的舞台布景及感情。

《梦游女》(La Sonnambula,1830),朴素亲切,富有喜歌剧因素。

代表作品:《海盗》、《凯普莱特永与蒙泰古》、《梦游女》、《陌生的来客》、《海

盗》、《诺尔玛》等。

《诺尔玛》(Norma,1831)

最完美的美声歌剧,作曲家本人曾说过:“我宁肯舍弃一切,也要保住《诺尔玛》” ,

原为二幕正歌剧,也有编成四幕。

《诺尔玛》是英雄的歌剧,是被称作以表现女主角为主的歌剧。

93 >>93
>>>> 西方音乐史

她即或只剩一个人在舞台上,也必须能控制住舞台和观众情绪,这就要求她必须是一

个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悲剧演员,否则是不能胜任这个角色的。

4、多尼采蒂(G·Donizetti,1797-1848)

数量惊人:70 部歌剧、100 首歌曲等。

成名:1818 年首演于威尼斯《勃艮第伯爵恩里科》。

迎合歌星的炫技欲望,快速写作雷同的歌剧。

过多感官愉悦而缺乏深层内涵。

(1)正歌剧

《安娜·博莱娜》(米兰,1830)

《圣多明戈岛上的恶魔》(罗马,1833)

《露克雷奇亚·波尔贾》(米兰,1833)

《拉美摩尔的露琪亚》(那不勒斯,1835)

《拉美莫尔的露契亚》

三幕歌剧

根据司各特爵士的小说《拉美莫尔的新娘》改编,卡马拉诺编剧。

1835 年 9 月 26 日,在那不勒斯的圣·卡洛剧院举行首演

译成法语后于 1839 年 8 月 6 日在巴黎文艺复兴剧院举行了首演。

(2)喜歌剧

《爱的甘醇》(Elisir d’Amore,米兰,1832),经典唱段《偷撒一滴泪》。

《唐·帕斯夸尔》(Don Pasquale,巴黎,1843)

(3)歌剧特色

音乐与戏剧结合得比较紧密,男声的华采唱段明显减少,是罗西尼传统之后的新发展。

运用多变的手法,调节戏剧韵律,特别擅长运用介乎咏叹调与宣叙调之间的“半宣叙调”

来区别于叙述性的咏叹调。和声、节奏等音乐手段多样化等等。

94<< 9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大部分作品都是在一种匆忙非宁静的状态中完成的而这种创作上所需要的宁静有可

能会使他的歌剧更加光彩,不至于在和声、配器,甚至在作品的精神内涵上留下无法弥补

的缺陷。

5、威尔第(G·Verdi,1813-1901)

家境贫寒

“一副伦巴第农民的面孔”被米兰音乐学院拒之门外。

面对痛苦:情人离去

歌颂爱国:名声大振

高寿作曲家

创作历程

19 世纪 40 年代,意大利,直接表现爱国主义思想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威尔弟万岁”的口号(口号中的威尔弟是个双关语,它的 5 个字母 Verdi,恰好是

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纽埃尔的缩写语),威尔弟的名字甚至成了意大利民族统一的

象征。

《纳布科》于 1842 年在斯卡拉蒂歌剧院上演,它给威尔弟带来了成功和荣誉。

紧接着威尔弟连续创作了《伦巴蒂人》(1842)、《爱尔那尼》(1844)、《阿蒂

拉》(1846)、《麦克白斯》(1847)和《列尼亚战役》(1849)等爱国主义歌剧。

1847 年威尔弟曾访问了伦敦和巴黎,之后于 1849 年返回意大利,在故乡布塞托附近

购置了大片土地,从此与他的第二个妻子歌唱家朱塞品娜·斯特丽波尼定居在那里。

50 年代以后,威尔弟进入了创作最为旺盛的年代

《弄臣》(1851)、《游吟武士》(1853)和《茶花女》(1853),继而是《西西

里的晚祷》(1855)《西蒙·色卡涅格拉》(1857)、《假面舞会》(1859)、《命运

的力量》(1862)和《唐·卡洛斯》(1867)。

到 70 年代,威尔弟的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就是

歌剧《阿伊达》(1870)和为纪念爱国诗人马志明创作的《安魂曲》(1871)。

95 >>95
>>>> 西方音乐史

晚年的威尔弟在 73 岁和 80 岁时还分别写下了震惊世界的一部抒情悲剧《奥赛罗》和

一部喜歌剧《法尔斯塔夫》。

1901 年,88 岁的威尔弟逝世了。

意大利为他举行了国葬,成千上万的人跟在灵车后唱着《纳布科》中的合唱——《飞

吧,我的思想,展开金色的翅膀》。

早、中期代表作品

《纳布科》(Nabucco,1842)

1、使威尔第重新回复了信心

2、雄伟悲壮的合唱《金色的翅膀》

《黎哥莱托》(Rigoletto,1851)

1、雨果的作品

2、模糊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决然分立

《茶花女》(La Traviata,1853)

1、小仲马的小说

2、底层小人物的悲剧

《游吟诗人》(ITrovatore,1852)

歌剧《纳布科》

四幕歌剧,作于 1841 年,是威尔第的成名作。由索莱拉(Temistocle Solera)撰脚本,

改编自圣经故事及话剧。

1842 年 3 月 9 日在米兰史卡拉歌剧院 (Teatro alla Scala)首演。

正是剧本中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深深打动了威尔第,使他联想到自己的祖国和人

民,想到家乡的父老兄弟还在奥地利侵略者的铁蹄下挣扎。

从 50 年代开始,威尔弟的创作进入了成熟的发展阶段。

从莎士比亚、席勒、雨果和小仲马的戏剧文学的作品中选择更富有道德和社会意义的

题材进行歌剧创作。

对人物性格的内在刻画及人物心理状态发展的描写,成为这一时期歌剧的主要特征。

96<< 96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茶花女》之后,威尔弟进一步探索着如何吸收德奥、法国歌剧的合理因素,来丰富

自己的歌剧创作。

一种更加宏大的场面和戏剧性风格。

歌剧中系统地运用了瓦格纳歌剧中主导动机的创作手法,使得歌剧中的人物形象得以

贯穿地发展。歌剧还进一步克服了由分曲歌剧造成的剧情停滞现象

《弄臣》Rigoletto

3 幕,剧本由 M.皮亚维根据 V.维克多·雨果的讽刺戏剧《国王寻欢作乐》改编。

完成于 1851 年,1851 年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

《茶花女》

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 的代表作。

三幕歌剧。

歌剧于 1853 年 3 月 6 日在威尼斯凤凰歌剧院(Teatro laFenice)首演。

作品名称“La traviata”译作“流浪的妇人”,或“失落的人”。

《阿依达》(Aida,1871)

1、为 1869 年埃及新建意大利歌剧院而作。

2、用“场”(scene)将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独唱,声乐与乐队融合在一起

3、乐队更加具有表现力

《奥赛罗》(Otello,1887)

1、真正的音乐戏剧

2、莎士比亚的同名戏剧

《法尔斯塔夫》(Falstaff,1893)

1、唯一成功的喜歌剧

2、坚持自己的审美观自信的笑声

《阿伊达》(Aida)

4 幕歌剧。完成于 1870 年,1871 年在开罗首演。剧本由意大利歌唱家兼剧作家吉斯

兰佐尼和作曲家本人根据法文剧词撰写。

97 >>97
>>>> 西方音乐史

这部歌剧名义上是为庆祝苏伊士运河通航,实际上是威尔第受埃及哈迪夫的委托为

1869 年新的开罗歌剧院落成而作。不幸的是由于普法战争 ,所需的布景 、服装等不能

从欧洲运来,使首演推迟,直到 1871 年才举行。

《阿伊达》把大歌剧的英雄特点、音响的戏剧性结构、生动的人物刻画与丰富的旋律、

和声及乐队的色彩有机地结合起来。

乐队保持几乎不间断的交响性发展,音乐戏剧发展不间断,其豪华的场面具有法国大

歌剧的特点。

这部歌剧戏剧性与抒情性都很突出 ,音乐旋律优美动听,充满异国情调和色彩。

威尔第晚年创作在艺术风格上朝着音乐不间断发展的“无终止旋律”方向进一步迈进。

从表面上看这是对瓦格纳“无终止”歌剧风格的效仿,但实际上正如威尔弟所说的:

“我和瓦格纳毫无共同之处。恰恰相反,要是你们用心缔听,努力领悟乐曲的内容,就会

发现我有些地方和他完全相反。”

奥赛罗(Otello)

是作曲家威尔第 1887 年完成的一部歌剧作品,脚本作者博依托(Arrigo Boito),改

编自莎士比亚 1604 年的同名戏剧《奥赛罗》(Othello)。

这部歌剧 1887 年 2 月 5 日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的首演轰动了全城,民众聚集在一起

久久不肯离开,他们口中高呼着:“威尔第万岁”。

既反对谣唱歌剧一成不变的抒情歌唱高于歌剧的戏剧性,也不同意瓦格纳以乐队为主

导、声乐为辅助的“乐剧”,

他认为“歌剧就是歌剧,交响乐就是交响乐”。他的现实主义歌剧是建立在意大利歌

唱性传统上的“声乐戏剧”,它深深扎根于意大利歌剧艺术的传统中。

6、真实主义歌剧

19 世纪末法国和意大利兴起了自然主义(naturalism)和真实主义(verismo)艺术

思潮

代表人物是法国佐拉(1840-1902)、福搂拜(1821-1880)等。

98<< 98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文艺作品应该从当代的现实生活中获取创作的题材,不加掩饰地客观描述或再现发生

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人和事,使文艺作品真正成为“人的

文献”。真实主义的艺术作品,更多着眼于“狂热甚至是残暴的猛烈冲突,特别是憎恨、

肉欲、背信弃义和凶杀。”

在这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下,意大利的真实主义歌剧应运而生。

(1)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 1863-1945 )

曾就读米兰音乐学院,但是两年后退学,参加一个三流巡回剧团,担任指挥。

1889 年,以歌剧《乡村骑士》参加由出版家 E.松佐尼奥主办的创作比赛,荣获一

等奖。《尼禄》(Nerone,1935)--向墨索利尼献礼

战后财产被没收

《乡村骑士》(Cavalleria Rusticana)

1、 1890 年 5 月 20 日 ,参加由出版家 E·松佐尼奥主办的创作比赛,荣获一等奖。

2、真实主义歌剧的确立

3、真实主义歌剧:描写底层小人物,真实的反映他们疾苦,暴露社会的黑暗面

4、夸张的的艺术处理,甚至超越了艺术的边界。

(2)列昂卡瓦洛(R·Leoncavallo,1857-1919)

文学博士的殊荣,作曲才能无人赏识

10 部歌剧,一部交响诗、一部舞剧

《丑角》

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及性格方面却非常的成功。为了加强剧中的戏剧性,作者成功地

运用了舞台上的小舞台形成“戏中有戏”的独特形式。

这部作品是由列昂卡瓦罗自写脚本,它的首演同样使列昂卡瓦罗声名鹊起。列昂卡瓦

罗还创作了《波希米亚人》、《查扎》等,但都不如《丑角》出名。

7、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 1858-1924)

家境贫寒

受资助,进入米兰音乐学院

99 >>99
>>>> 西方音乐史

描写悲惨的女性

抒情、长大的气息

经典的咏叹调

歌剧特点:

1.题材广泛、表现异国情调

2.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

3.受欺凌、迫害的女性形象

4.对气氛的渲染

1884 年:《群妖围舞》(Le Villi)

1889 年:《埃德加》(Edgar)

1893 年:《玛侬·莱斯科》(Manon Lescaut)

1896 年:《波希米亚人》(La bohème)

1900 年:《托斯卡》(Tosca)

1904 年:《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

1910 年:《西部女郎》(La fanciulla deWest)

1917 年:《燕子》(La rondine)

1918 年:《三联剧》(Itrittico) (之三《贾尼斯基基》)

1926 年:《图兰朵》(Turandot)

女性、异域

《艺术家的生涯》(La Boheme.1896)

巴黎拉丁区穷困艺术家

《托斯卡》(Tosca,1900):

暴政下的爱情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1904):

日本妇女的悲惨命运

《来自西部的少女》:

100<< 100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美国拉格泰姆节奏

《图兰多》(Truandot,1926)

中国传奇故事

《波西米亚人》(la Boheme)

四幕歌剧,又名 《艺术家的生涯》 、《绣花女》,由嘉科萨和伊利卡编剧。1896

年 2 月 1 日由托斯卡尼尼指挥首演于意大利都灵。

他发现了《波希米亚人》脚本是,普契尼的好友莱翁卡瓦洛已经开始着手于这个故事

的音乐创作,但普契尼则秘密的完成,并抢先发表。为此,莱翁卡瓦洛与普契尼绝交,两

位作曲家从此再无交往。

1 、情节淡化——选取小说原作中几个段落组织成四个场景,结构较为松散,戏剧冲

突(外部冲突)不激烈,情感张力很强,内在戏剧性。

2 、音乐戏剧结构距传统分段式结构变化较大,吸收了连续式歌剧特点,每一幕一气

呵成,音乐与戏剧结合较为紧密;

3、依然保留了意大利传统分段式歌剧的若干特点:重声乐,歌唱性段落完整——若

干首咏叹调(尽管谱子上面没有标明)和重唱、合唱段落,等等。

《托斯卡》(Tosca)

3 幕歌剧,于 1900 年 1 月 14 日在罗马科斯坦兹剧院作首次演出。明显受到了马斯卡

尼及莱翁卡瓦洛歌剧中现实主义的影响,但同时它也是一部具有普契尼特色的歌剧。

这部歌剧中的音乐十分优美流畅,作曲家技巧地以柔和的旋律来缓和歌剧中深沉的悲

剧主题,使音乐与戏剧完美的统一起来。

《蝴蝶夫人》 (Madama Butterfly)

该剧由雷基·伊利卡及乔赛普·贾科萨撰写剧本,并根据隆恩的故事及伯勒斯科的戏

剧作为蓝本。

《蝴蝶夫人》曾在 1904 年 2 月 17 日当天于米兰市的史卡拉歌剧院首演,可惜,该次

首演却落得惨淡收场。

101 >>101
>>>> 西方音乐史

普契尼并没有气馁,反而大幅修改剧本,将较为长的第二幕分作两幕;改编完成的版

本其后亦在 1904 年 5 月 28 日于一处名为布雷西亚的小镇作演出,该演出最终获得空前成

功。

《图兰朵》

普契尼的最后一部歌剧取材于 C.戈齐的神话剧

恢复了几乎被人忘却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有雄伟的合唱、辉煌的独唱段落、丰富多

彩的音响效果等。

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

1926 年 4 月,当《图兰朵》在著名的斯卡拉歌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

(四)李斯特与肖邦的音乐

1、肖邦(F·Chopin,1810-1849)

如果无肖邦,波兰的音乐在世界上微不足道

华沙与巴黎的音乐宠儿

“花丛中的大炮”

钢琴语言的探索与表达

(1)爱情

1837 年,肖邦通过李斯特结识了“有一双忧郁眼睛”的闻名于世的小说家乔·治桑,

从此两人在一起共同生活了有十年之久。

从 30 年代初期到 40 年代中期,肖邦的创作达到了高度的成熟,在他所创作的各个体

裁领域里都留下了典范的作品。

(2)祖国情深

马祖卡:51 首,热烈的波兰民间风格

(1)玛祖尔:三拍舞曲,节奏特点

(2)奥别列克:热烈的舞曲,8 分音符的持续运动

(3)库亚维亚克:忧郁的抒情色彩,小调居多。

102<< 10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波罗乃兹:古波兰的军队行列圆舞曲:15 首,华丽通俗,但却与众不同。

(3)传统体裁的创作

奏鸣曲:

4 首,浪漫主义语言与精神

前奏曲:

24 首 ,技法凝练,独立单一

谐谑曲:

4 首,快速、3/4 拍,动力与激情

练习曲:

27 首,技巧高超、艺术内涵深邃

(4)发展体裁

叙事曲:4 首

受到波兰诗人密茨凯维奇的诗歌作品《康德拉·华伦德洛》、《斯维德斯杨卡》和《水

仙女》等的启发,一种诗意的营造,而非情景再现。

夜曲:19 首,最富有浪漫主义气质的体裁,伤感情调中注入深刻的社会内容。

肖邦和弦:属七和弦中用六度音取代五度音

2、李斯特(F·Liszt,1811-1886)

匈牙利作曲家和钢琴家

师从车尔尼学钢琴,同时与萨列里学作曲

风靡一时的“super star”

玛丽·达古尔伯爵夫人

晚年回归宗教

在魏玛创立“新德意志乐派”

1875 年,李斯特创办了布达佩斯音乐学院,并亲任院长

艺术成就

首创了单乐章的标题交响诗体裁

103 >>103
>>>> 西方音乐史

丰富了钢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1)新德意志乐派

李斯特在德国中部城市魏玛定居的时候与朋友和学生共同提出的乐派

特点:

1、音乐的现实性

2、含有诗歌的艺术

(2)交响诗

主要取材于文学、戏剧和绘画

着重表现某种诗的意境或思想境界

内容的单一乐章

单一动机的贯穿发展

13 首标题交响诗

来自诗歌:《前奏曲》(拉马丁)、《理想》(席勒) 《山上所闻》(雨果)、《普罗米修

斯》(赫尔德)

希腊神话:《奥菲欧》

戏剧作品:《玛捷帕》(雨果)、《塔索》(歌德)

莎士比亚的同名剧作:《英雄的哀叹》、《匈牙利》、《哈姆雷特》

考尔巴赫的同名油画:《匈奴之战》

交响诗《前奏曲》

作于 1848 年,于 1854 年 2 月 28 日在李希特的指挥下,在德国的魏玛举行了首演

法国诗人拉马丁的诗篇《诗的冥想》中借用的

“在死亡的一刹那,那无名的歌曲庄严的第一个音,我们的一生不就是它的一系列前

奏曲吗?”

李斯特肯定了人生,在交响诗中所表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

104<< 10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3)标题交响曲

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征《浮士德交响曲》,第一乐章(浮士德):着重表现浮

士德焦躁不安、诚惶诚恐的内心感受,第二乐章(玛格丽特):着重刻画纯真少女的温情,

第三乐章(梅菲斯特):是对现实存在的冷嘲热讽。

《但丁交响曲》,第一乐章《地狱》以描绘地狱的恐怖及弗兰切斯卡和保罗的爱情感

受,第二乐章《境界》则表现对命运顺从的心理体验。

(4)钢琴音乐

改变了以往钢琴演奏面对或背对观众的习惯,采取了更为有效的侧姿,“这种姿势显

出了他的轮廓清晰的侧面像,使人联想起但丁式的人物。”

抒情性的画意、高难度的演奏技巧和交响性宏伟气派而著称。

将歌剧、交响曲改变成技术复杂的钢琴曲

三集《旅行岁月》:“瑞士” 、“意大利” 、“补篇”

《12 首高级练习曲》和《6 首帕格尼尼练习曲》

《19 首匈牙利狂想曲》:缓慢的“拉苏舞”和活跃的“弗利士舞” 民族舞蹈“恰尔

达什”

b 小调钢琴奏鸣曲、两部钢琴协奏曲

浪漫主义时期知识点

浪漫主义 舒伯特 舒曼 门德尔松 韦伯

瓦格纳 勃拉姆斯 布鲁克纳 沃尔夫 马勒

施特劳斯 柏辽兹 19 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 肖邦 李斯特

105 >>105
>>>> 西方音乐史

19 世纪民族主义音乐

概况

民族乐派:继浪漫主义音乐流派形成不久在东、北欧地区形成和发展的致力于发展本

民族音乐文化的音乐流派。

民族乐派的创作活动大约从 19 世纪 30 年代开始,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初。

俄罗斯民族乐派、捷克民族乐派、挪威民族乐派、芬兰民族乐派等。

民族主义音乐形成的历史原因

东欧民族长期遭受压迫和外族统治的,民族不独立,经济上受到别国剥削,精神受压

抑。

特征:

1、民主进步的世界观

2、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3、采用民族的题材内容,反映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

与浪漫主义的区别:

1、形成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

2、主流思想倾向不同

3、艺术风格特征有别

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强调采用本民族的历史和传说作为创作的题材,歌颂本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斗争、带

领人民反抗并推翻异族压迫和封建暴政的民族英雄、人们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表现手段上,更强调音乐创作的民族表现形式,通过对本民族音乐材料(民歌、民

间舞曲)在创作上的直接运用,另一方面在音乐表现手段如调式、和声、旋律、本民族语

言音调等方面的民族性探索,扩大了这些体裁的表现力,并使他们的创作具有了鲜明的民

族风格。

106<< 106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知识点纲要

(一)19 世纪俄罗斯音乐

(二) 19 世纪捷克民族乐派

(三)北欧民族主义音乐

(一)19 世纪的俄罗斯音乐

1、格林卡(M·I·Glinka,1804-1857)

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

从俄罗斯民间到欧洲各地

特征:欧洲的专业音乐与质朴的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结合

“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不过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

(1)音乐创作

在音乐创作上他走的是一条将西欧的专业音乐技巧与质朴的俄罗斯民间音乐相结合

并最终达到使俄罗斯音乐具有欧洲先进水平的道路。

格林卡在艺术歌曲及其他体裁的创作上,也留下了典范之作,这些作品对俄国音乐的

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作品

《伊万·苏萨宁》爱国主义情节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神话传说

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1847)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1848 年 11 月 1 日,《以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和舞曲为主题的幻想曲》,后来

根据奥多耶夫斯基的建议、改为《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婚礼歌曲《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

婚礼舞曲《卡玛林斯卡亚》

107 >>107
>>>> 西方音乐史

“所有的俄罗斯交响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正如像果孕育

出橡树一样。” ——柴可夫斯基

《伊万·苏萨宁》(为沙皇献身)

4 幕歌剧

S.M.戈罗杰茨基编剧

1836 年在圣彼得堡首演

爱国主义故事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5 幕歌剧

作于 1842 年

作曲家等 7 人根据诗人普希金的同名长诗的梗概集凑而成

英雄救美的神话故事

总结

两部歌剧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与西方歌剧作曲家不同的是格林卡完全是按照俄罗斯的方式来进行这两部歌剧的创

作,使这种西欧的音乐体裁走上了民族化的道路。

2、达尔格梅日斯基(A·S·Dargomyzhsky,1813-1869)

音乐与真理的大师

格林卡的直接继承人

歌剧:《艾斯米拉达》、《水仙女》、《石客》

艺术歌曲:《我曾爱过你》、《我忧郁》

3、强力集团

继格里卡、达尔格梅日斯基、巴拉基列夫逐渐形成的小组。

非职业: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穆索尔斯基、保罗丁、居伊。

关注俄罗斯各艺术形式,立志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

1867 年 5 月 27 日《巴拉基列夫先生的斯拉夫音乐会》

108<< 108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这个人数不多而强有力的俄国音乐家团体是多么有诗意、有情感、有才华啊”

“强力集团”,自称“新俄罗斯乐派”

(1)巴拉基列夫(Balakirev ,1837~1910)

五人团的组织者、集团的核心

指导着集团的发展

钢琴幻想曲《伊斯拉美》1869

歌剧《李尔王》的配乐音乐 (1858~1861)

《伊斯拉美》Islamey

作于 1869 年,尼古拉·鲁宾斯坦首演

因为其极高的难度,许多钢琴家把它当作一个挑战

巴拉基列夫 1870 年到高加索地区采风的产物,这部作品的副标题为“东方幻想曲”

第一主题是高加索达开斯坦地区勒斯基人的一种舞曲

第二主题(仿佛是一个中段)则是巴拉基列夫在莫斯科听一个歌剧演员演唱的一首歌

曲的旋律。

(2)居伊(Cesar Cui,1835~1918)

生于立陶宛

1857 年毕业于军事技术大学,后主要从事军事工程教学

声乐作品为主的乐曲

代表作品为器乐小品《东方风格》。

主要活动集中在音乐评论上,宣扬“新俄罗斯乐派”

(3)保罗丁(Alexander Borodin,1833~1887)

格鲁吉亚公爵和俄罗斯平民的私生子

1858 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872~1887 年创办女子医科大学并任教。

在化学研究上,最早制成苯甲酰氯,曾探索醛类缩合反应。

歌剧《伊戈尔王子》

109 >>109
>>>> 西方音乐史

奠定俄国史诗性交响乐体裁的第二交响曲《勇士》

音诗《在中亚细亚的草原上》

两部弦乐四重奏

声乐浪漫曲: 《为了遥远祖国的海岸》、《睡公主》、《幽暗森林之歌》、《海王

的公主》、《海》、《我的歌声中充满了恶意》

歌剧《伊戈尔王子》

4幕

1871 年开始创作,1887 年作品未完成作者就去世了

全剧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格拉祖诺夫续成

俄罗斯风格浓郁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作于 1880 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即位二十五周年,筹划举行一个“俄罗斯历史

活动画面配乐展览会”

画面的题材选自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和传说。

(4)穆索尔斯(M·P·Mussorgsky,1839-1881)

陆军禁卫军官

后弃武从乐

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

歌剧《霍万斯基之乱》

交响音画《荒山之夜》

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

艺术歌曲的创作

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

根据普希金的同名悲剧,1874 年首演

是一部新型的历史歌剧,作曲家根据普希金的原著予以重新构思,使歌剧的历史背景

处于农民革命风暴的前夜,

110<< 110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通过塑造人民群众的历史群像和刻画沙皇鲍里斯的内心矛盾,尖锐地反映了人民与暴

君的对立冲突,同时又深刻地揭露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

《霍万斯基党人之叛乱》

1872 年开始创作,死后由 H.A.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续完,1886 年首演。

以 17 世纪末彼得一世时期射击军统领霍万斯基发动叛乱的史实为题材,形象地再现

了俄国历史的画面。

其富于民族特色的多侧面的群众场面,显示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

《图画展览会》

1873 年,圣彼得堡的美术学校举行了哈尔德曼的绘画遗作展览会,这一展览会成为

穆索尔斯基写作这一首组曲的动机。

乐曲是由与“图画”有关的十首小品,以及有间奏功用的“漫步”主题组合而成

这一组乐曲的出版是在作者逝世后五年(1886 年) 在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努力下才

得以完成的。

拉威尔将其改编的管弦乐曲

声乐浪漫曲和歌曲

67 首歌曲

描绘贫苦人民形象的《老乞丐之歌》(1863)和《卡利斯特拉特》(1864)

反映旧俄农民辛酸生活的《睡吧,农家的孩子》(1865)、《戈帕克》(1866)、

《叶辽穆什卡摇篮曲》 (1868)和《孤儿》(1868)

针对社会陋习进行嘲讽的讽刺歌曲《神学院学生》(1869)、《跳蚤之歌》(1879)

(5)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Nikolai Andreivitch Rimsky-Korsakov,1844-1908)

贵族出身,海军军官

音乐学院的教授《管弦乐原理》

歌剧《五月之夜》、《雪娘》、《金鸡》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西班牙幻想曲》

111 >>111
>>>> 西方音乐史

学生:格拉祖诺夫、斯特拉文斯基、普罗克菲耶夫、李亚多夫

《舍赫拉查达》

作于 1888 年,管弦乐曲。 同年在彼得堡首演。

这一组曲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即《天方夜谭》)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卡伦达王子的故事》《年轻的王子

和公主》《巴格达节日》

4、柴可夫斯基 (P·L·Tchaikovsy 1840—1893)

从法律到音乐

与学生的婚姻,使他无比痛苦

与梅克夫人的通信,得到巨大的精神安慰

辞去音乐学院职位,专心作作曲家

(1)音乐特征

正直的艺术家对祖国的前途、社会的出路及人类的命运悲剧性的感受

社会的前途堪忧、人民生活的悲惨境地

文化扎根于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土地上

在民族主义中他的音乐更多体现出西欧的特色,称为“世界主义者”

(2)音乐创作

歌剧《奥涅金》、《黑桃皇后》、《女妖》

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

6 首交响曲

钢琴协奏曲

小提琴协奏曲

钢琴小品

《天鹅湖》

Swan Lake,Op. 20, 1875-76)

112<< 11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芭蕾舞的至高境界

《匈牙利舞》、《西班牙舞》、《那波里舞曲》、《四小天鹅舞》

《睡美人》

(The Sleeping Beauty, Op. 66, 1888-89

17 世纪法国王宫中的一段神奇的故事

“……我似乎认为这部芭蕾音乐是我最佳的创作了。主题是如此富有诗意,如此富有

乐感,我以极大的热诚写它,一部有价值的乐曲就需依赖这种热诚。” ——柴可夫斯基

《玫瑰慢板》、《婚礼双人舞》、《蓝鸟双人舞》、《花环华尔兹》

《胡桃夹子》

(Nutcracker, Op. 71. 1891-92)

根据霍夫曼的一部叫作《胡桃夹子与老鼠王》的故事改编

胡桃夹子还是一种夹核桃的工具

全剧共分两幕

第一幕:《糖果仙子之舞》

第二幕:俄罗斯舞、阿拉伯舞、中国舞、芦笛舞(Mirlitons)、《花之圆舞曲》

b 小调第六交响曲“悲怆”( Op. 74, 1893)

本曲大概在 1893 年八月末至九月间完成

强烈地表现出“悲怆”的情绪

典型的四个乐章

叶甫盖尼·奥涅金

(Eugene Onegin, Op. 24. 1877-78)

三幕歌剧

俄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同名长篇诗文小说改编而成。

该剧 1879 年在尼古莱·鲁宾斯坦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

歌剧脚本的遣词用字十分贴近普希金的原著,保留了不少普希金的原诗,还有柴可夫

斯基添加的音乐和戏剧元素。

113 >>113
>>>> 西方音乐史

剧情讲述一位自私英雄的终生抱憾:当年玩世不恭地拒绝一名少女的求爱;还有草率

激怒好友,导致在决斗中杀死对方。

《罗密欧与朱丽叶》

Fantasia Overture on Romeo and Juliet

1869, 1870 和 1880 年两次修订

旋律之王

幻想序曲

1812 序曲

(1812 Overture, Op. 49, 1880)

《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 1812 年庄严序曲》

致梅克夫人的信:“这首序曲将会非常嘈杂而喧哗,我创作它时并无太大热情,因此,

此曲可能没有任何艺术价值。”

叙述了 1812 年的这一事件,包括俄罗斯人民原来的和平生活和随后发生的不安和骚

乱,俄法两军的会战,以及最后俄国击溃法军,俄罗斯人民庆祝胜利的狂欢情景等。

5、拉赫马尼诺夫(S·Rachmaninov, 1873—1943)

钢琴家与作曲家

扎实的音乐学院功底,名师的指点

钢琴演奏活动与作曲活动相结合

两次革命之后,离开了俄国

身在异乡心系故土

1943 年临终前入美国籍

(1)音乐创作活动

四首钢琴协奏曲,其中二、三被奉为精品

《钢琴前奏曲》、《音画练习曲》

钢琴与乐队《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交响诗《死岛》、三首交响乐

114<< 11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康塔塔《春天》

6、斯克里亚宾

(Scriabin, Alexander Nikolaievich 1872-1915)

母亲是出色的钢琴家

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高才生

崇尚尼采超人哲学、体现神秘主义特色

1915 年因嘴唇长瘤发展成败血症去世,年仅 43 岁。

(1)早期:主要集中在钢琴音乐上

代表作主要有 10 首玛祖卡(1888-1889)、12 首练习曲(1894)、24 首前奏曲(1888

-1896)、2 首即兴曲(1894)和 10 首《钢琴奏鸣曲》、1 部《钢琴协奏曲》等。

这些作品深受肖邦和李斯特同类钢琴体裁的创作影响,结构短小、感情集中,特别富

有浪漫主义的抒情色彩和幻想性,并具有较高的演奏技巧。

(2)中期:

19 世纪末 20 世纪出,斯克里亚宾醉心于哲学讲究,特别热衷于尼采的“超人”理论

和神智学,形成了其独特的带有极端色彩的以“我”为中心的世界观。他认为人类的感性

世界(即物质世界)终将毁灭,只有人类的精神才能获得永远的存在和永生。而在艺术这

个宗教的精神领域中,人们才能走向最高的极乐境界,获得精神的胜利和解放。

1900 年后,为了阐明自己的哲学观念,斯克里亚宾转向了交响乐的领域。此后创作

的交响乐作品,与他的哲学信仰和观念密切相关。这一年创作的《第一交响曲》,体现了

他把艺术作为改变世界的思想观念,终曲合唱自作歌词。

20 世纪初,斯克里亚宾更加醉心于神秘主义和唯我主义。1901-02 年创作的《第二

交响曲》,以雄伟的气势和主题贯彻发展的手法,继续表现了他的哲学思想。

1904 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神之诗),由“斗争”、“享受”、“神的游戏”

三个乐章组成,内容表现人同敌对势力斗争的艰辛所获得的崇高感情,最终达到自我解放

后进入“狂喜”状态的感受。

(3)后期

115 >>115
>>>> 西方音乐史

1907 年完成的音诗《狂喜之诗》,表现了远离一切尘世,对超脱一切的“狂喜”的

“最高”境界的追求。音乐由象征性的主导动机组成,织体复杂,气势宏伟。

在最后一部音诗《普罗米修斯》(又名《火之诗》)中,为了获得音乐与色彩的同感

效应,斯克里亚宾不仅将管风琴、钢琴、合唱结合一体,使用了英国人制造的演奏时能同

时在银幕上呈献出各种与音乐相联系的“色彩键盘”,来体现他的光色、音乐、戏剧和宗

教为一体的神秘信仰。

代表作:

管弦乐:《第三交响曲》(神诗)、《第四交响曲》(狂喜之诗)、《第五交响曲》

(普罗米修斯-火之诗)

钢琴曲:十首钢琴奏鸣曲、《升 F 大调第五奏鸣曲》、《升 F 大调第七钢琴奏鸣曲》

(白色弥撒曲)、《F 大调第九奏鸣曲》(黑色弥撒曲)、《b 小调音乐会快板》、《即

兴曲》

神秘和弦

由四度叠置而成

其组成音按泛音列法则产生

(二)19 世纪捷克民族乐派

1、斯美塔那(B·Smetana,1824-1884)

出身波希米亚的酿酒商家庭

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刻影响

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

合唱《自由之歌》、钢琴曲《革命进行到底》

革命失败后的流浪,后又回到祖国

从耳聋到精神失常。

特征:

斯美塔那的创作集中在歌剧和交响诗的创作上。

116<< 116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所创作的 8 部歌剧,大多取材于捷克民族的历史和传说 。

斯美塔那的交响诗套曲创作是受了李斯特标题交响诗创作影响的结果 。

代表作: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

歌剧《两个寡妇》

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

《被出卖的新娘》(The bartered bride)

三幕喜歌剧

1863 年完成《被出卖的新娘》序曲,1866 年 5 月 30 日在布拉格国家剧院首次公演。

《我的祖国》

第一首交响诗《维谢格拉德》

第二首交响诗《沃尔塔瓦河》

第三首交响诗《萨尔卡》

第四首交响诗《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第五首交响诗《塔波尔城》

第六首交响诗《布朗尼克山》

2、德沃夏克(A·Dvorak,1841-1904)

民间的小店生活

热爱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

剑桥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旅美作曲家

1904 年 5 月 1 日,德沃夏克因中风在布拉格不幸逝世,终年六十三岁

捷克民族精神的体现

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

创作:

117 >>117
>>>> 西方音乐史

(1)交响曲:九部,从第一部至第九部的正确编号分别为 c 小调、bB 大凋、bE 大凋、

d 小调、F 大调、D 大调、d 小调、G 大调,e 小调。

(2)歌剧:《国王与矿工》、《顽固的农民》、《万达》、《农民无赖》、《德米

特里》、《雅各宾党人》、《魔鬼与凯特》、《水仙女》、《阿尔米达》等 12 部。

(3)合唱曲:《赞歌》、《圣母悼歌》、《幽灵的新娘》、《圣柳德米拉》、《D

大调弥撒曲》、《安魂弥撒曲》,《感恩赞美诗》等。

(4)室内乐:钢琴三重奏 4 首(最后一首是《杜姆卡三重奏》),弦乐三重奏 1 首,

钢琴四重奏两首,弦乐四重奏 13 首,钢琴五重奏 1 首,弦乐五重奏两首,弦乐六重奏一

首。

(5)管弦乐曲:除上面 9 部交响曲外,尚有《交响变奏曲》,序曲 6 首(包括《狂

欢节》),交响诗 5 首(包括《水妖》、《午时女巫》、《金纺车》、《野鸽》),《斯

拉夫狂想曲》3 首,大提琴协奏曲 3 首,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序曲 3 首(《在自

然的王国里》、《狂欢节》、《奥赛罗》,合称为“自然、生命和爱情三部曲”)。

《水仙女》

三幕歌剧

1901 年 03 月 31 日,捷克布拉格国家剧院

改编自安徒生原著童话故事

希腊神话中泰坦神俄刻阿诺斯和泰西丝的三千个女儿,宁芙女神。她们每一个都代表

着某条小溪、河流、水潭、湖泊或者大海,甚至是地下的水体

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1892 年 10 月到 1893 年春天在德沃夏克在访美期间,发表了举世闻名的《e小调第

九交响曲》。

这部作品是他交响乐创作的顶峰。它的首次演出在美国轰动一时,起初,美国的报纸

甚至把它称为“美国的交响曲”,但是德沃夏克断然反对这种说法,强调指出他在国外创

作的作品首先是捷克音乐。

118<< 118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在这部交响曲首次演出时说:“我没有使用过任何一个黑人或者印第安人的旋律。我

只是在作品中体现了印第安音乐特色的主题。我用现代节奏、和声、对位和乐队音色的一

切手段来发展它们。”

(三)北欧民族主义音乐

1、格里格(E·Grieg,1843-1907)

挪威的民间文化熏陶

德国莱比锡音乐学习

作曲家 L.M.林德曼搜集出版的《挪威山区民间曲调》 《挪威民间叙事曲曲调》等集

子,成为他创作的音调源泉。

格里格的创作主要集中在钢琴小品、声乐曲和为戏剧写的配乐。一生共写了 200 余首

歌曲,《文耶歌曲集》。

格里格不大写大型题材的作品,相对大型的作品,《a 小调钢琴协奏曲》,《e 小调

钢琴奏鸣曲》,3 首小提琴奏鸣曲,一首大提琴奏鸣曲,一首弦乐四重奏等。

钢琴抒情小品创作

格里格一生创作的具有挪威民族特色的钢琴抒情小品共有十集,六十六首,创作年代

从青年时期一直到 1902 年。

《特罗豪根的婚礼日》(op.65 No.6)

《挪威农民进行曲》(op.54 No.2)

《农夫之歌》(op.65No.2)

《哈林舞》(op.47 No.4,op.71 No.5)

《斯普林舞》(op.38 No.5,op.47No.6)

《培尔·金特》

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 所写的配乐,完成于 1874 至 1875 年

间。

119 >>119
>>>> 西方音乐史

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到 1888 和 1891 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

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第一部组曲 第二组组曲

《晨景》 《英格里德的悲伤》

《奥丝之死》 《阿拉伯舞曲》

《阿尼特拉舞曲》 《培尔·金特的归来》

《山魔王的宫中》 《索尔维格之歌》

《a 小调钢琴协奏曲》

作于 1868 年,三个乐章

1869 年4月3日首演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2、西贝柳斯(J·Sibelius,1865-1957)

芬兰最有影响的作曲家

从法律到音乐,赴德学习音乐

担任赫尔辛基音乐学院教授

音诗《芬兰颂》,芬兰的第二国歌

七首交响曲,北欧的厚重感

他和理查德·施特劳斯曾经被称做现代音乐中两个伟大的“S”。

交响诗《芬兰颂》、交响诗《萨加》(即《冰洲古史》)

七部交响曲,这 7 部交响曲虽为无标题的交响乐作品,但却明显反映出作者本人的思

想和美学艺术观点上的发展经历。

交响传奇曲四首(包括著名的《图翁涅拉的天鹅》)

《小提琴协奏曲》、《忧郁圆舞曲》(戏剧配乐的一章)

弦乐四重奏《内心之声》

为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配乐

交响诗《库莱尔沃》

是西贝柳斯的成名作,由 5 个乐章构成。

120<< 120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作品叙述了库莱尔沃悲剧性的爱情经历——发现最初所爱的少女原来是他少年时期

所失散的妹妹。

传奇曲《勒明基宁组曲》也由 4 个部分构成。

它们分别是《勒明基宁和少年们》、《勒明基宁在图奥内拉》、《图奥内拉的天鹅》

和《勒明基宁的归来》。

第三首《图奥内拉的天鹅》最为突出。芬兰神话中的图奥内拉是冥府的所在地,它被

一条黑水河环绕,一只天鹅在湖上浮游。整部作品的前两首音乐的气氛浓烈、气息宽广 。

音诗《芬兰颂》

《芬兰颂》这首举世闻名的杰作,曾对芬兰民族解放运动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

并使全世界确信芬兰并不是沙俄独裁统治下的一个附属国,所起的作用比千万本小册

子和报刊论文都重要得多。

它被誉为芬兰的“第二国歌”。

19 世纪的俄罗斯音乐 格林卡 达尔格梅日斯基 强力集团

柴可夫斯基 拉赫马尼诺夫 斯克里亚宾 19 世纪捷克民族乐派

斯美塔那 德沃夏克 格里格 西贝柳斯

西方 20 世纪音乐

20 世纪的音乐概况

最有影响的风格流派有:印象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十二音音

乐、序列主义音乐、电子音乐、具体音乐、偶然主义音乐、微分音音乐、噪音音乐、……

等。

121 >>121
>>>> 西方音乐史

二十世纪音乐是西方音乐史上的新世纪,众多的艺术思潮不仅使音乐艺术呈现出复

杂、多样的创作局面,而且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了很大的变化。

表现的内容和形式

1、二十世纪音乐在内容上更多受到本世纪各种哲学、美学、艺术思潮的影响。

2、出现了许多反映现代的自然科学、大工业生产、科学幻想及抽象概念的作品。

3、反对传统的音乐表现手段和形式,追求表现手段的独特、新颍。

4、传统意义上的调式、调性、和声、节奏、配器、旋律、曲式等表现手段,在二十

世纪作曲家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5、二十世纪众多的音乐流派,在思想和创作上又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知识点纲要

(一)20 世纪上半叶的四大流派

(二)20 世纪的民族乐派

(三)苏联时期的作曲家

(四)1945 年以后的西方音乐

(一)20 世纪上半叶的四大流派

1、印象主义

2、表现主义

3、新古典主义

4、20 世纪民族乐派

1、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

19 世纪后半期~20 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欧美乃至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喜欢描绘大自然的光线和色彩给人带来的瞬间印象和感受。

莫奈的《日出印象》带来了印象主义的光辉。

(1)印象主义音乐

两大来源: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

122<< 12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1、喜欢描绘大自然的光线和色彩给人带来的瞬间印象和感受

2、追求静穆、暗示的表达方式,避免艺术形象和内容的清晰

3、借鉴标题和丰富的色彩引起人的联想。

放弃了古典、浪漫主义音乐家热衷表现的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社会题材。

强调朦胧的感觉印象和变化多端的色彩气氛,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彩变化引起人们的

各种联想,成为他们艺术表现的主要特征。

而这些特征与印象主义音乐家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艺术审美趣味和美学思想是分不开

的。

印象主义音乐开辟了表现手段的新天地。

在和声上,注重各种不同结构的和弦 (大、小,增、减及高叠置和弦)、不同的排

列方法、不同的音响效果、非传统的和声进行(如各种平行音程、和弦的进行)带来的色

彩上的丰富变化。

在调式调性上,全音阶、五声音阶、非传统大、小调的各种其他调式,根据表现的需

要被广泛运用到创作中。

在旋律上,片段化新型的曲调细胞组成的乐句语汇。

节奏上,不规则节奏、节拍,复节奏、复节拍的使用,削弱了作品的推动力,呈现出

松散流动的状态。

强调色彩的表现,则使印象主义作曲家运用古典、浪漫时期的作曲家较少使用的音区

和表现手段。

在曲式结构上,作品的结构段落模糊不清,但有的作品也呈现出三部结构。

(2)代表人物

德彪西(AchilleClaudDebussy 1862---1918)

拉威尔(MauriceRave, 1875---1937)

杜卡(P·Dukas , 1865---1935)

鲁塞尔(A·Rousse, 1869---1937)

1)德彪西(C·A·Debussy,1862-1918)

123 >>123
>>>> 西方音乐史

生平:

巴黎郊区的的小商家出身

巴黎音乐学院 12 年的学习

康塔塔《浪子》博得罗马大奖

独特的风格、不羁的性格

与音乐之外的密切联系

印象主义音乐的开拓者

创作分期第一时期

1890 年以前是他创作的早期。

这一时期的作品除他的获奖作品康塔塔《浪子》外,较为重要的这一时期的作品有钢

琴曲《两首阿拉伯风格曲》(1889)、《贝加莫组曲》(1890)等。

留有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痕迹,同时也显示出德彪西音乐成熟时期的一些特征。

第二个时期

1890-1910 年是成熟时期

歌剧《佩里亚斯与梅里桑德》(1892-1902);管弦乐作品有:前奏曲《牧神午后》

(1892-1894)、三首交响素描 《大海》(1903-1905)、交响三联画《夜曲》(1893

-1899)。

钢琴曲有《版画集》(1903)、两集《意象集》(1905,1907)、两集《前奏曲》

等。

通过标题进行丰富的联想,表达标题所暗示的朦胧模糊的气氛和对瞬息万变自然景观

的感觉印象 ,一些作品还受到了东方文化的影响。

第三个时期

1910-1918 年是德彪西创作的晚期。

由于疾病和战争的干扰,德彪西这一时期的创作大大减少。

124<< 12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神秘剧《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难》(1911),三幕芭蕾舞音乐《卡玛》(1913)、《游

戏》(1913)、《玩具箱》(1913),歌曲《马拉美的三首诗》(1913),钢琴作品主

要有《十二首钢琴练习曲》(1915)等。

这些作品的音乐语言一方面朝更复杂的方面发展,同时又显示出对法国传统器乐风格

特征的回归。

《牧神午后》

1894 年

斯蒂芬·马拉美的著名诗篇《牧神午后》启发而写的,牧神是罗马神话中长有羊角羊

腿的农牧之神。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这部歌剧作于 1892―1902 年,五幕歌剧。

梅特林克编剧,德彪西谱曲,1902 年 4 月 30 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次公演。

德彪西处理只是一连串象征性情景的延续,描绘出一个梦境般的世界。

交响音画《大海》

此曲作于 1905 年三月,初演于 1905 年十月

第一幅:《海上的黎明到中午》

第二幅:《波浪的游戏》

第三幅:《风和海的对话》

2)拉威尔(M·ravel)

生平:

音乐学院的学子

印象主义音乐更加注重西班牙和法国的民间传统,并借鉴古典音乐

创作分期第一个时期

1905 年音乐学院毕业后至 1914 年。

125 >>125
>>>> 西方音乐史

钢琴套曲《镜子》(1905)、钢琴四手联弹《鹅妈妈组曲》(1908)、钢琴组曲《夜

之幽灵》(1908)、《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1911),管弦乐组曲《西班牙狂想曲》

(1907),为贾吉列夫领导的俄罗斯芭蕾舞团创作的舞剧音乐《达夫尼斯与克罗埃》及部

分艺术歌曲等。

1913 年他与斯特拉文斯基同住在瑞士的日内瓦湖畔,两人共同为穆索尔斯基的歌剧

《霍万斯基之乱》重新配器,同时也接触到了勋伯格的音乐,引起了他的关注。

第二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主动自愿参军上前线。战争损害了他的健康,因此于 1917

年复员。

《库泊兰之墓》(1917),小提琴幻想曲《茨冈女》(1924),舞曲《包列罗》(1928),

两部钢琴协奏曲(1931)等。

1928 年,他应邀去美国讲学并演出自己的作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32 年的一场车祸,使他原已患有的脑病加剧,1934 年之后基本上失去了创作力。

1937 年在一次不成功的手术后拉威尔离开了人世。

音乐创作

歌剧《达芙妮与克罗埃》

芭蕾舞剧《鹅妈妈》

小提琴曲《茨冈》

管弦乐曲《波莱罗舞曲》

将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独奏曲《图画展览会》改编为同名管弦乐组曲

《达芙妮与柯罗艾》组曲

钢琴作品

《水之嬉戏》

《为悼念一位夭折的公主而写的帕凡舞曲》

由五首小曲组成的《镜子》

由三首小曲组成的《加斯帕尔之夜》

126<< 126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组曲《库普兰的坟墓》

《鹅妈妈》组曲

原来是四手联弹钢琴组曲,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儿童组曲

内容取材于法国作家贝洛(1628—1703)、奥努瓦夫人(约 1650—1705)和博蒙夫

人(1711—1780)的童话

1911 年,拉威尔把《鹅妈妈》改编为管弦乐组曲,后来又加上了两个乐章,改变了

各乐章的次序,并用间奏曲把它们贯串起来,成为舞剧音乐。

《波莱罗》

1928 年,西班牙芭蕾舞女演员伊达·鲁宾斯坦约请拉威尔为她写一篇舞蹈音乐。

在小鼓无休止的三拍子节奏背景上,由各种乐器演奏的两个 17 小节的旋律不断反复。

在以压倒一切的力量奏出尾声以前,音乐突然滑进了 E 大调(旋律大调),造成了和

单纯的手法全不相称的独特效果。

2、德彪西与拉威尔的创作异同:

(1)德彪西与拉威尔音乐相同之处:

音乐的首要目的是取悦于人的感官。

同样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思潮的影响。

对异国的情调、特别是外国的舞蹈节奏(最主要是西班牙)和中世纪的音乐调式颇感

兴趣。

(2)拉威尔与德彪西音乐不同之处

音乐具有明亮的光彩,用较为尖锐的节奏推动音乐作品的发展。

旋律更加的广阔、明朗和直率,音乐的织体不是德彪西所喜爱的那种垂直方向的音群,

而是以几条对位旋律的相互作用为基础。

在不协和的观念上比德彪西走的更远

反映出较强的调性感,他比德彪西更注重音乐的形式和配器的清晰性。

在他的后期作品中,还反映出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一些因素。

3、表现主义音乐 (expressionism)

127 >>127
>>>> 西方音乐史

二十世纪上半叶流行于德、奥的音乐流派(又称新维也纳乐派)

它强调把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和体验以及人的内在的精神领域深层的东西表现

出来。

最大的特点是对现实表现的夸张和变形

音乐上最主要的特征是无调性。

(1)新维也纳乐派

1)勋伯格

(ArnoldSchoenberg 1874---1951)

生平:

美籍奥地利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

二十世纪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

音乐创作

第一时期

1897—1908 ,调性瓦解时期

重要作品:

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

康塔塔《古列之歌》

交响诗 《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1903)

《第一弦乐四重奏》

《第二弦乐四重奏》

第二时期

1908——1920,无调性时期

重要作品:

《五首管弦乐曲》 (1909)

独唱剧《期待》 (1909)

128<< 128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1912)

戏剧配乐《幸福的手》(1913)

第三时期

1920 年以后,十二音音乐时期

作曲家用半音阶中的 12 个音,自由组成一个音列,音列可以原形使用,也可以逆行、

倒置、倒置逆行。这 4 种音列形式可移置于半音阶的任何高度,从而可形成 48 种样式。

音列中的各音(全部或部分)既可相继出现形成曲调,也可同时出现形成和弦,以此构成

全曲。

重要作品有《乐队变奏曲》(1926—1928)

独幕歌剧 《日复一日》(1930)

《小提琴协奏曲》(1935—1936)

《钢琴协奏曲》(1942)

《华沙幸存者》(为朗诵、男声合唱及乐队而作,1947)

歌剧《摩西与亚伦》(1951)

理论著作

《和声学》(1911)

《音乐的思想与逻辑》(1934—1936,未完成)

《作曲入门初步范例》(1942)

《对位初步练习》(1942)

《音乐创作基础》(1948)

《配器学》(1949)

《和声的结构功能》(1937—1948)

论文集《风格与思想》(1950)

2)阿尔班·贝尔格

生平:

一生都住在维也纳

129 >>129
>>>> 西方音乐史

1904 年开始,跟随勋伯格学习,将勋伯格看作是朋友、父亲和音乐完人

1935 年 12 月,贝尔格死于败血症

死后《小提琴协奏曲》的首演成了他的安魂曲。

音乐创作

贝尔格的创作总努力试图把枯燥、机械的无调性及十二音音乐的创作方法与情感和内

容的表现密切统一和联系起来。

歌剧:《沃采克》《璐璐》

1912 年为女高音和乐队而作的《阿尔腾伯格歌曲》(Altenberg Songs)

1925 年贝尔格完成为钢琴、小提琴和 13 件木管乐器而作的《室内协奏曲》,赞美了

由勋伯格、韦伯恩和他组成的三人组,曲中内容及精于计算的结构全部基于数字 3。

1925-26 年的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受某些外部事件的影响,贝尔格把它们隐秘

地写进了音乐。其实那就是作曲家与 Hanna Fuchs-Robettin 之间的暧昧关系。

1935 年贝尔格受委约创作《小提琴协奏曲》,纪念马勒遗孀阿尔玛与建筑师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的女儿玛侬 。

《七首早期歌曲》

《钢琴奏鸣曲》op.1,1907-1908

3)安东·冯·韦伯恩(Anton von Webern 1883.12.3-1945.9.15)

生平:

1904 年起师从于勋伯格

与勋伯格、贝尔格组成新维也纳乐派

1945 年前往萨尔茨堡看望女儿、女婿,在宵禁时于户外吸烟,因语言上的误会,被

一美国士兵误杀(该士兵在战后因懊悔而酗酒,于 1955 年身亡)

4、新古典主义音乐(Neoclassicism)

新古典主义音乐流派形成于巴黎主要是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特征的直

接否定。同时他们也反对印象主义 ,要求“回到巴赫”

130<< 130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作曲家强调非标题性的纯音乐表现,尽量避免浪漫主义浓烈、宏大的音响,追求明朗、

适度,非浪漫主义主观性的客观性气质和均衡、对称、完美的艺术形式。

斯特拉文斯基、欣德米特为代表 。

(1)斯特拉文斯基 (1882-1971lgor Feodro-ovich Stravinsky)

1)生平:

俄罗斯作曲家

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原学法律,后跟随林姆斯基·科萨科夫学习

先后加入法国籍和美国籍

2)创作分期:第一时期(1905-1920)

俄罗斯民族主义或新原始主义时期

管弦乐《烟火》op.4(1908)

舞剧《火鸟》(1910)

舞剧《彼得鲁什卡》(1911)

舞剧《春之祭》(1913)

《拉格泰姆》(1918,11 件乐器而作)

哑剧《士兵的故事》(1918)

第二时期:(1921——1951)

新古典主义时期:采用古老的形式与风格,提倡抽象化的“绝对音乐”

钢琴与管乐协奏曲(1924)

芭蕾舞剧《普契捏拉》(1920)

芭蕾舞剧《阿波罗》(1928)

合唱《诗篇交响曲》(1930)

歌剧《浪子的历程》(1951)

第三时期:1951 年以后

十二音时期

131 >>131
>>>> 西方音乐史

芭蕾舞剧《阿冈》(1953-57)

《丧歌》(1957-1958)

《洪水》(1961-1962)

《亚伯拉罕与以撒》(1962-1963)

《安魂圣歌》(1965-1966)

(2)欣德米特(PaulHindemith 1895---1963)

1)生平:

德国作曲家

1927-1935 年在柏林音乐高等学校任教授

1940-1950 年,先后在美国耶鲁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敦作曲。

2)创作风格

他的创作特征在于具有独特创造性的调式系统,这种调式系统是以不协和的“线条对

位”为特征,它很少考虑音与音之间纵的结合关系。

世称“20 世纪的巴赫”

以其高超精致的对位技巧和创新的和声体系而享誉世界乐坛。

(3)萨蒂(Eric Satie, 1866-1925)

法国作曲家

1888 年他写了最著名的钢琴作品《裸体歌舞》

加入了一个神秘的玫瑰十字教派,并为该教派创作乐曲,如《来自玫瑰与十字架的钟

声》

此后他似乎才思枯竭,十多年的时间只写了为数不多的几首作品,直到 1903 年写出

了《梨形曲》

(4)法国“六人团”

奥涅格、米约、普朗克、奥里克、杜列和泰费尔组成。

1920 年克莱(Henry Collet)发表在《喜剧报》上的一篇题为《俄国的‘五人团’和

法国的‘六人团’》的文章

132<< 13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六人从反对以德彪西为首的印象主义音乐,共奉萨蒂为宗师,在创作上反对印象派捉

摸不定的笔触,提倡简洁、鲜明的风格,并间有复古倾向。

1)米约(1892-1974)

生平:

法国作曲家

后入巴黎音乐学院学小提琴和作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巴西音乐的影响。

1940 年,在加利福尼亚米尔斯大学任教。

1947 年回法国,在巴黎音乐学院任教,以后经常往返法、美之间。

音乐创作:

米约是位多产作曲家,也是法国的新古典主义者。他的作品多达 441 件,其中歌剧

12 部。

三幕歌剧《奥菲欧的不幸》(1926)

三幕歌剧《奥雷斯忒斯》 (1927)

独幕五场歌剧《阿里阿德涅的奖赏》(1928)

独幕歌剧《美狄亚》 (1939)

管弦乐《普罗旺斯组曲》

管弦乐《屋顶上的牛》

2)弗朗西斯·普朗克

普朗克是作曲家、钢琴家。

1920 年成为法国“六人团”的成员。

1924 年为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作舞剧《母鹿》,名声大振。

3)奥涅格

他的创作有明显的新古典主义倾向,结构、和声、旋法等手法比较接近一般听众的审

美口味

交响诗《太平洋 231 号》

133 >>133
>>>> 西方音乐史

《大卫王》(1921)

《安提戈涅》

《火刑堆上的圣女贞德》

4)奥里克(G.Georges Auric (1899~1983))

早年在蒙彼利埃音乐学院学习,1913 年到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对位法和赋格。1914~

1916 年进圣歌学院从 V.丹第学作曲

在此期间接触了 E.萨蒂、D.米约、A.奥涅格等人,成为法国“六人团”中最年轻的成

员。

5)泰费尔:

六人团中唯一的女性作曲家

1942 年定居美国后很少再进行创作

钢琴曲《户外游戏》、《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奏鸣曲》等。

(二)20 世纪的民族乐派

1、与 19 世纪民族乐派异同:

同:

延续性:表现从本民族丰富的民间音乐中吸取滋养,为创作出代表本民族音乐文化的、

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音乐作品做出了贡献,也反映出本民族在政治和文化上摆脱国外影响

的强烈要求。

作品表现出一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异:

不如 19 世纪民族乐派反映的那么鲜明和强烈。

对民族民间音乐有新的发现和更深入的挖掘。

在对民族、民间音乐材料的运用上,19 世纪的民族乐派对民歌、民间舞曲的运用更多

是经过了专业作曲家的艺术处理,使之服从于专业创作的整体需要。

134<< 13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20 世纪的民族乐派,由于有了更可靠的记谱方法(录音机的使用),创作中更注重体

现民族音乐材料中固有的原始风貌。

2、代表人物

匈牙利:

巴托克、科达依

美国:

格什温、科普兰

波兰的希曼诺夫斯基

西班牙的法亚

罗马尼亚的埃奈斯库

英国的沃安·威廉斯、霍尔斯特

巴西的维拉·洛博斯

1)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 1881-1945)

巴托克一生的艺术活动主要表现在音乐学、音乐教育和作曲三个方面

是 20 世纪民族乐派中最富创作性的音乐家。

将匈牙利的农民音乐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

交响诗《柯苏特》

《舞蹈组曲》

钢琴曲《粗野的快板》

歌剧《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舞剧《神奇的满大人》和《木雕王子》

钢琴教材《小宇宙》等

《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巴托克创作的唯一部歌剧,这部独幕歌剧,OP.11 作于 1911 年,1918 年 5 月才由意

大利指挥家坦戈指挥在布达佩斯国立歌剧院首演。

135 >>135
>>>> 西方音乐史

据说是受德彪西的歌剧《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的启发,这部作品像是一部以独唱者

为中心的、具备戏剧内容的大交响曲,作品中充满了象征意味。

巴托克的音乐特点

将匈牙利的农民音乐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结合起来。

既是一种调式音乐,但它又是一种脱离了传统大小调体系的音乐,这种音乐近乎是一

种半音体系的音乐。

现代不协和复调织体的写作、色彩性的和声及管弦乐法的使用。

2)科普兰和格什温

20 世纪美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科普兰(Aaron Copland,1900—1990)

美国作曲家。祖籍俄国,是第一位被认为有本土风味的美国作曲家。

成名作:《墨西哥沙龙》( 1936)据墨西哥流行曲调而创作。

舞剧《阿帕拉契亚的春天》作于 1943—1944 年,描述 19 世纪前半叶宾夕法尼亚州

境内阿帕拉”契亚山的春天,背景是一个新建的农家,人们正聚集而参加一位拓荒者的婚

礼。

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898-1937)

他的父母亲是俄国犹太人,19 世纪九十年代从俄国移民到美国。

酒吧爵士钢琴手

20 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他在作曲家鲁宾·古德马克(RubinGoldmark,1872-1936)

门下学习对位、和声和配器。

《蓝色狂想曲》

1924 年应保尔· 怀特曼之邀创作为钢琴和爵士乐队写作的《蓝色狂想曲》。

这是一部带有爵士乐风格的作品,充满了热烈的动感节奏和生气勃勃的曲调。

格什温和科普兰两人在创作上都深深地扎根于美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但两人走的是

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

科普兰始终是一位“严肃”音乐家,他使得专业音乐向通俗化的方向发展。

136<< 136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格什温是一位民间爵士钢琴手,学习了专业的音乐。

(三)苏联时期的作曲家

苏联音乐在二十世纪世界音乐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苏联音乐的发展有其丰厚而坚实的基础:多民族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19 世纪以来历

次革命运动出现的革命歌曲、近一个世纪俄罗斯专业音乐创作。

1、普罗科菲耶夫(Sergey Prokofiev 1891-1953)

1)生平:

14 岁进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和钢琴,20 岁举行首次个人交响乐音乐会。

1918-1936 年旅居美国、法国,从事创作和演出,36 年回国定居,继续从事音乐创作。

1947 年,获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称号;

1943-1951 年,6 次获苏联国家奖金,

1957 年获列宁奖金。

2)创作分期:

早期:1919 年以前

第一、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一交响曲》等

中期:1918——1933

歌剧《火天使》、童话歌剧《对三个橙子的爱》等

晚期:1933 年后

歌剧《战争与和平》、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康塔塔《亚里山大·涅夫斯基》、交

响童话《彼得与狼》等

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1940 年 1 月 11 日,基洛夫芭蕾舞团首演于基洛夫国家歌剧芭蕾剧院。

佳丽娜·乌兰诺娃和康斯坦丁·瑟基耶夫担任主要角色,该演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137 >>137
>>>> 西方音乐史

1936 年 5 月 2 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

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

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音乐中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

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少先队员彼得和猎人的射击声等。

以明朗、乐观为主要基调,这与他认为艺术家必须美化、歌颂人的生活,引导人们充

满对未来的光明前景和美好希望。

不断地从传统和当代音乐的实践成果中吸收自己所需要的创作上的养料。

2、肖斯塔科维奇 (1906.9.25-1975.8.9 Dmitri Dmitriyevich Shostakovich)

1)生平:

肖斯塔科维寄生于圣彼得堡

1919 年,肖斯塔科维奇进入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同时学习两门主科──钢琴与作曲

1927 年,他参加了在华沙举行的第一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获得了奖状

2)音乐创作:

15 部交响曲

庞大的结构

黯然的色调

冥想的气质

爆发出的狂烈的激情

歌剧(2 部)

《鼻子》(1927—1928)

《姆钦斯克的马克白夫人》作品 29(1930—1932);1956 年修订,改名《卡捷琳娜·伊

斯梅洛娃》作品 114

坚持现实主义美学创作原则的作曲家

大部分作品的内容都深刻地刻画出紧张的社会矛盾、心理冲突。

138<< 138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采取悲剧性的方式,并贯穿着一种进步的力量和最终能够战胜黑暗的邪恶势力的坚定

信念。

(四)1945 年以后的西方音乐

1、整体序列音乐(totaserialism)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二音序列音乐的继续发展。

整体序列音乐把原序列音乐的原则扩大到音的时值、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

表现的各个方面。

历史上的第一部整体序列音乐作品,是法国作曲家梅西安于 1949 年创作的钢琴曲《四

首节奏练习曲》中的第三首 《时值与力度的模式》。

2、梅西安(O. E. P. C. Messiaen,1908~1992)

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师

梅西安受象征主义美学影响,又有崇拜耶稣的宗教狂热,许多创作贯穿了神学思想。

“青年法兰西小组”,强调年轻、自由。

《时值与力度的模式》

3、偶然音乐(aleatory music)

随机性创作和演奏的音乐。

这种音乐在创作上的偶然性是指创作上的构思完全靠偶然性的机遇和手段(如抛扔硬

币和骰子),而演奏上的偶然性是指演奏者可在作曲家提供的乐谱内自然取舍和演奏某一

部分。

代表作曲家凯奇创作的《4 分 33 秒》是偶然音乐最极端的例子。

4、电子音乐(electronic music)

靠电子设备本身(如振荡器)发出的声响来取得各种声波频率。

这种声波频率超出了传统音乐音响的频率范围,开阔了音响表现的新领域。

5、音色音乐

139 >>139
>>>> 西方音乐史

1945 年之后,对新的表现音色的探求成了许多作曲家进行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 。梅

西安曾于 1956 年以不同鸟声的啼鸣作为材料,创作了一首描绘世界上 40 多种鸟的啼鸣作

品《异国鸟》。

作曲家或者通过电子音乐及制造新的乐器,或者通过指明对传统乐曲的新的演奏方法

如弦乐用弓杆在琴上的敲击或在琴马上的演奏等特殊的运弓手段、人声发出新的演唱技法

如嘘嘘声、嘶嘶声、哭笑声……,或者通过对新的创作技法“音块”(tone cluster)的使

用,获得新的音色表现 。

潘德雷茨基的《广岛受难者的哀歌》和利盖蒂的《大气层》。

6、简约派音乐(minimamusic)

又被称之为重复音乐(repetitive music)或沉思音乐(meditative music)

于 60 年代末兴起于美国,以尽可能少的音乐材料及简便手法进行创作为原则,代表

作是萨蒂《烦恼》。

7、第三潮流音乐(third stream)

西方的当代专业音乐

不同民族的流行音乐

传统音乐

8、新浪漫主义音乐(neo romantisism)

产生于 20 世纪 70、80 年代 。其音乐特征除了具有 19 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调性和

声体系的创作、注重艺术家情感的表现等特征外

从 20 世纪现代音乐的不同流派的创作中、从更为多样复杂的音乐风格中获得自己创

作上所需要的音乐或表现方式。

9、后现代主义音乐

到了后现代主义音乐时期,音乐发展到了一个极端。音乐似乎变成了单纯感官的东西,

是反理性的。后现代时期音乐不再称为“作品”,而称为“文本”。

140<< 140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这里不再对文本强调某种阐释,因为每一种阐释都只代表一个人的见解,强调每个人

都要参与。它是无深度,无织体,碎片化的堆砌平面式的陈述。

20 世纪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 德彪西 拉威尔

表现主义音乐 勋伯格 贝尔格 韦伯恩

新古典主义音乐 20 世纪的民族乐派 苏联时期的作曲家 1945 年以后的西方音乐

141 >>141
>>>> 西方音乐史

142<<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143
>>>> 西方音乐史

144<<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145
>>>> 西方音乐史

146<<
>>>>>> 新东方在线考研讲义 www.koolearn.com

>>147
>>>> 西方音乐史

148<<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