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华文科每日教学详案

华文
科目
2019 年 8 月 22 日(星期四)
日期
0830 - 0900(30 分钟)
时间
1A
班级
12
学生人数
李白《静夜思》
单元
背诵古诗
技能/知识点
学生曾经背诵过古诗。
学生旧有经验
4.2 背诵古诗,能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内容标准
4.2.1 背诵古诗十首,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学习标准
在本课结束前,学生能够:
1. 顺利地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
2. 通过教师的指导,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3. 通过朗诵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随堂观察:1.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学习评价 2. 学生能够背诵古诗
活动卷
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们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对策
思维技能:联想与联系
惯性思维
高思维层次:分析、评价
信息通信技术:电脑技术
多元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语言智能
跨课程元素 学习技能:听、说
合作学习策略:共同学习法
科目:道德
PPT 课件、视频、活动卷
教具/教材
珍惜家人
价值观
视觉艺术
艺术元素
步骤/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备注
导入(5 分 提问: 1. 教师通过演示文稿向学生 思维技能:联想与联系
钟)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 们展示李白的图片。 多元智能:语言智能
吗? 2.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李白。 学习技能:听、说
3. 教师通过演示文稿向学生 教材/教具:PPT 课件、
提问: 们展示秋夜李白望月图。
1. 这是什么时候? 4. 教师引导学生们观看图片
2. 李白在做什么? 并向学生们提问问题。
过渡语:
李白好久没回家了。当到了 5. 教师向学生们讲述李白思
夜深人静的时候,明亮的月 乡的故事,并揭示课题。
光照在李白的床前,白白
的,就好像深秋的地面上结
了霜一样。诗人抬头看着明
亮的圆圆的月亮,又不由得
低下头思念着自己遥远的家
乡。他多想与家人团聚呀!
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叫
《静夜思》。
步骤一 演示文稿(见附录一) 1. 教师通过演示文稿向学生 思维技能:联想与联系
(10 分 们展示古诗《静夜思》。 多元智能:语言智能
钟) 2. 教师播放《静夜思》视 学习技能:听、说
频。 教具/教材:PPT 课件、
3. 教师逐句朗读古诗,学生 视频
提问: 们跟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明月” 4. 学生们朗读一遍古诗。
是什么意思? 5. 教师通过演示文稿向学生
们展示第一句诗句。
6. 教师向学生们解释第一句
提问: 诗句。
同学们,这个“疑”是指什 7.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
么呢? 们了解“明月”的意思。
8. 教师通过演示文稿展示第
二句诗句。
9. 教师向学生们讲解诗句的
提问: 意思。
同学们,什么是“举头” 10.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
呢? 生们了解“疑”的意思。

11. 教师展示“霜”的图
片,并向学生们讲解
“霜”的意思。
提问: 12. 教师通过演示文稿展示
1. 同学们,“思”是什么意 第三句诗句。
思呢? 13. 教师向学生们讲解诗句
2. 同学们,为什么李白看到 的意思。
月亮会让他想起自己的家 14.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
乡,自己的家人呢? 生们了解“举头”和
“望”的意思。
15. 教师向学生们展示秋夜
步骤/时间 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备注
李白望月图
16. 教师通过演示文稿向学
生们展示第四句诗句。
17. 教师向学生们讲解诗句
的意思。
18.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
生们了解“思”的意思。
19.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
生们理解诗意。
20. 教师向学生们总结这首
诗的诗意。
过渡语: 1. 教师让学生在各自组别里 学习技能:听、说、思
同学们,你们在各自的组别里背
背诵,组长需确保所有人 思维习惯:联想与联
步骤二 诵,组长需确保所有人都有背诵。
都有背诵。 系、记忆
(10 分
2. 教师挑选两组出来背诵。 多元智能:人际智能
钟)
3. 教师奖励那些有努力背诵
的同学
结束(5 分 提问: 1.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 思维技能:联想与联系
钟) 1. 同学们,你们今天所学的 们总结课堂。 多元智能: 语言智能
古诗是什么呢? 教材:活动卷
2.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2. 教师带出珍惜家人的价值
活动卷(见附录二) 观。
3. 教师分发活动卷给学生们
回家自行完成。
姓名: 日期:
古诗:李白《静夜思》
填一填
( )( )明月( ),

疑是( )( )( )。

( )头( )( )月,

( )( )思( )乡。
姓名: 日期:
古诗:李白《静夜思》
填一填
( )( )明月( ),

疑是( )( )( )。

( )头( )( )月,

( )( )思( )乡。
学习评价表:

学习表现 能够正确地 能够有感情 能够背诵整首 能够理解古诗 能够理解古


学生姓名 读出古诗的 地朗诵古 古诗。 诗意。 诗感情思
每一句。 诗。 想。

奚添

余俊硕

法利

刘浚翔

陈俊

张誌俊

王企乐

王企祥

张家乐

王铭圳

林柔仪

黄苡萱

学习表现 说明
1(尚未掌握)  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出极少的生字。
 学生朗诵古诗时发音不标准。
 学生不能够在限定时间内背诵古诗。
 学生不能够理解古诗诗意。
 学生无法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思想。

2(有待改进) 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少量的生字。
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至少 25%古诗。
 学生能够在限定时间内背诵至少 25%的古诗。
 学生能够理解少部分古诗诗意。
 学生能够理解少部分古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思想。

3(基本掌握) 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部分古诗。
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至少 50%古诗。
 学生能够在限定时间内背诵至少 50%的古诗。
 学生能够理解一部分古诗诗意。
 学生能够理解一部分古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思想。

4(满意) 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 75%的古诗。


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至少 75%古诗。
 学生能够在限定时间内背诵至少 75%的古诗。
 学生能够理解大部分古诗诗意。
 学生能够理解大部分古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思想。

5(良好) 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做到少量错别字。
 学生能够用有感情的语调朗诵至少 85%古诗。
 学生能够在限定时间内背诵至少 85%的古诗。
 学生能够理解整体的古诗诗意。
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思想。

6(优良) 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整首古诗。
 学生能够用有感情地语调朗诵整首古诗。
 学生能够在限定时间内背诵整首古诗。
 学生能够理解整首古诗诗意。
 学生能够感悟古诗所要表达的感情思想。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