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109 年公路公共運輸規劃競賽

從轉乘 APP 改善民眾轉乘體驗


摘要

隊伍編號:_________
(由主辦單位填寫)

一 ○ 九 年 四 月 三 ○ 日
公路運輸競賽摘要
一、背景動機
根據交通部統計處的統計,民眾利用公共運具以轉乘佔所有的轉乘旅次比率高達九成,
也就是說,當民眾有轉換運具的需求時,都是仰賴大眾運輸。在公共運具發達的都會區,轉
乘率也相對的提高,顯見民眾在便利的交通環境下,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意願會提升:優化
轉乘服務,是優化大眾運輸的癥結點。

絕大多數的大眾運輸使用者,在規劃行程時會使用導航App,也仰賴導航App提供的建
議進行搭乘、轉乘。在眾多軟體中,市佔率、普及率最高的軟體便是Google Map。Google Map
廣為人知的優勢包含:多樣化的路線推薦、可預估路況與抵達時間,然而,以轉乘的角度去
研究,也能發現不少為人詬病之處,例如:涵蓋的交通運具不足(不含長程客運)、引路方
式不夠直觀等。
有鑑於此,我們想建基在Google Map現有的成功經驗下,優化其導航中的轉乘部分,
讓使用者面臨點到點的旅程需求時,有更客製化、便捷快速、簡單好上手的引路方式,去除
轉乘痛點!
二、研究範圍
(一)研究受眾
主要針對全台有轉乘需求的民眾以及旅客。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係在探討轉乘的現況分析,以及如何優化轉乘工具以及路線的推薦,並
且同時搭配多樣化選擇的導航功能來改善目前存在的轉乘問題。下列是大致研
究方向:
(1)路線規劃:
1. 分析交通轉乘市場需求/轉乘熱點/轉乘工具偏好等
2. 如何優化台灣在地公車(路)路線推薦及其他交通工具之轉乘搭配(借
鑒其他App以及相關技術研究)
3. 如何整合即時交通資訊(以及與導航之配合)
(2)導航:
1. 研究IRPA與IAA技術應用於App之效能與問題探討(導航正確率)
2. 如何配合以及偵測當下情景,呈現不同並且適合之導航地圖
本研究所提出的改善方案將將著重於軟體面。
三、公共運輸供給與需求現況分析
根據交通部統計查詢網,台鐵105年的年載客數由的23,036萬人次穩定提升至108年的23,

615萬人次,客運方面的年載客人數也從105年的122,534萬人次增加至108年的123,879萬人次,

可見台灣整體大眾運輸工具用量穩定增長。交通部於103年針對我國民眾外出轉乘運具的統計
報告顯示,公共運具轉乘旅次占所有轉乘旅次比率高達九成,且此數據有逐年上升之趨勢,
與大眾運輸工具整體載客數提升的趨勢相符,因此我們可推測在大眾運輸建設逐漸完備的狀
況下,台灣民眾會更加願意使用大眾運輸工具,而轉乘對於一般民眾而言,除非熟悉當地交

通狀況,一般會使用轉乘App輔助交通路線的規劃,因此轉乘App更可說是民眾與大眾運輸工

具互動的主要介面,因此轉乘App的易用性將顯著地影響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的便利性。

我們分析目前市面上常用的轉乘App,發現現行App雖可解決都市中多數人的需求,但
對於特定路線或有特殊需求的使用者較不友善,多數轉乘App只能滿足部分需求無法完全涵
蓋,以下為我們整理出的幾項問題:
圖一:現有導航問題分析。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一)地點資訊闕漏
以Google Map為例,使用Google Map搜尋「羅東林業文化園區」路線時,在大眾
運輸工具路線規劃上竟無法取得結果,但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所提供的交通
資訊,可透過國道客運的方式抵達,由此可見Google Map在某些地點的資訊上是有闕
漏的。
(二)路線選擇不夠多元
以PinnAR這項App為例,它雖有良好的引導介面,但只提供步行和開車兩種導
航選項。然而現在的通勤族其實有非常多樣化的交通工具選擇,常常會在單趟旅程中
利用多種交通工具以達目的地。PinnAR目前提供的服務便完全無法滿足長程多次轉換
交通工具的使用者的需求。
(三)無法提供即時解決方案
以樂客轉乘通為例,其資料庫雖涵蓋鐵路、公車、船舶、飛機等十分全面,但
在路線規劃的顯示頁面卻僅提供使用載具與路線的方案,並無包含即時的路況資訊,
導致使用者在得知可使用路線後,仍需要再去搜尋對應載具得知搭乘時間才能解決問
題,相當不方便。
(四)引導方式不夠直觀
以樂客轉乘通為例,規劃完路線後,引導使用者前往地點的介面呈現僅有平面
地圖,不如Google Map與PinnAR有不同引導方式,對於處於不同情境的使用者而言,
應能切換不同的引導介面,使用符合當下使用情境最適合的工具。
發現以上問題後,我們認為若能結合目前市面上轉乘App的優點,並依據使用者經驗重
新設計界面,以此App解決上述問題,並期許能改善民眾使用大眾運輸工具轉乘的體驗。
四、規劃方法(UI)
因應供需分析,我們可以看見現有的導航有待優化之處,以下將針對各點進行統合規
劃,也就是導航App的設計梗概。
(一)設定導航路線
為因應路線選擇不夠多元的問題,我方將以全台大眾運輸工具(市區公車、公路
公車、捷運、台鐵、高鐵)路線做為基底,並佐以自定義條件的選擇,使使用者能夠依
自身情況調整使用交通工具及路線,來獲得全面、具效率且彈性的路線推薦。除了一
般文字及平面地圖,也可切換AR導覽、3D地圖等等不同的導航方式、透過頁面直接連
結到購票系統等,提供使用者更為直觀的導航體驗。
(二)即時車況查詢
乘車路線講求準確即時,因此我方提供即時的交通動態供查詢,依據交通工具
與路線分類,清楚地展現出各交通工具的現況,以防止資訊因更新過慢而與現實不符
的問題。
(三)設定我的最愛
使用者可以將常用路線設為我的最愛,簡化使用流程,並設定偏好模式,使運
算方式更貼近使用者,維持回應需求的彈性的同時也兼具簡單易上手的特點。
(四)問題回報
因應地點資訊缺漏,加設問題回報的功能,使用者能自行回饋資訊的缺漏,例
如資訊的不符合以及觀光資訊的新增,確保保持資訊的正確性。
圖二:新設計導航App之Functional Map。資料來源:自行整理。


五、預期成果

期望能透過現有App的案例研究作為新導航App的設計依據,改進現有導航App使用上
可能遭遇的問題點,並在介面的實用性上做更進一步的改善,滿足多樣使用者的需求。最後
所提交的產出包括:現有案例研究、App操作介面之原型,並附上使用者測試後的回饋。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