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大臣們上早朝議事是從春秋時期開始的,但並不是大家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很和

諧的場面。有很嚴格的規章制度,很是講究。

這要先從當時的服飾說起。春秋時期,大臣們的官帽兩側有兩個垂下來的玉片,
這叫「充耳」。顧名思義,它的作用就是讓大臣們不要交頭接耳。由於帽子上
有玉片,大臣們一回頭就會被玉片打到臉,以此讓大臣提高注意力,專心上朝。

甚者還設立了官員專門用玉片打大臣的耳光,這種官員稱為琠史。此時,大家
的站位是按照官職的高低依次排位,還沒出現類別文武區分。古人是以右為上,
左為下的。例如廉頗和藺相都是大官,藺相如在左,廉頗在右,這說明藺相如
比廉頗的官高。

到了漢朝上朝的時候增加了許多規矩。上朝的官員必須有「門籍」,出入都有
通行證,沒證件肯定不讓進宮。在站位上按照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
少保第一。諸侯們排第二,將軍們排第三。漢代朝廷上武官有很高的地位。

唐朝的時候,就變成大家在電視劇中看到的那樣。文官在左邊,武官在右邊。
這種排位方式是根據老子的書中的信息來排位的。其實站位和漢朝一樣,但是
唐朝的正一品官員不是每天上朝,正一品和從一品基本上都是榮譽頭銜,有這
種頭銜的都是不能上朝的老官。

上朝時第一排站著的是正二品,其餘官員按照品級前後站。

到了明朝的時候,官員增多。但是明朝官員經常調動,站位也隨之改變。明朝
為了讓大家清楚站位,專門安排了官員的朝班表,在上朝前,根據大臣們的官
職貼好名牌。

清朝時,文武百官就不用天天來上早朝了,都是由皇帝和各種內閣大臣開小型
朝會。在重大節日或者慶典才會召開大朝。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