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DOI:10.16524/j.45-1002.2012.04.

007

2012 年第 4 期 学 术 论 坛 NO.4,2012
(总第 255 期) ACADEMIC FORUM (Cumulatively NO.255)

侯方域与李香君情事之历史真相考论
明月熙

[ 摘 要 ] 由于孔尚任的《桃花扇》太过于脍炙人口,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亦因此剧而成为传诵
千古的爱情佳话,对于侯、李一见钟情之后便坚贞不移、矢志不渝,已成为读者的共识。 然而事实上,侯方
域在诗文中关于与李香君情事的记述很少,也并不悱恻动人。 《桃花扇》戏剧角色的深入人心,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了后世对于侯方域、李香君情事的正确认知,人们往往将戏剧人物与历史人物混为一体,并站在道
德的制高点评判侯方域的道德品质,造成对其本人的先入为主的曲解。 而侯、李情事的真相如何,后续又
有怎样发展,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结识究竟是惺惺相惜的性情相投,还是因年少风流,在金陵的一段秦淮故
梦罢了,这是辨析历史真实和戏剧情节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 侯方域;李香君;历史真实;《李姬传》
[作者简介 ] 明月熙,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四川 成
都 610024
[中图分类号] I207.30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04- 4434(2012)04 - 0103 -04

裙,虽父系狱,尝不敛贵公子习气”,而李香君不过
一、侯、李交往的真实情况 就是在侯方域在金陵寂寞时解语的红裙罢了。
而侯方域《四忆堂诗集》中与这段爱情往事相
从侯方域专为李香君撰写的《李姬传》 [1] (卷 五 )
来 关的诗歌寥寥无几,其中《赠 人》 [2] (卷 二 ),因 末句“不
看 ,与 其 说 是 在 写 情 人 ,毋 宁 说 更 像 是 在 写 友 人 , 数 东 风 桃 李 花 ”,可 知 为 赠 李 香 君 之 诗 ;而 作 于 同
除 了 从 “侯 生 大 呼 称 善 ,醉 而 卧 ”一 句 可 看 出 二 人 一时期的《姑射何高》[2](卷 二 )大约是以姑射仙子喻李
关系匪浅。 据《李姬传》所言“雪苑侯生,乙卯来金 姬之“颜如冰雪”,风姿绰约;而《白头吟》[2] (卷 二 )则重
陵,与相识”,可知二人相识于崇祯十二年。 但“未 点表达人事的变化无常, 应该是作于离别之前,
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 》以送 “朝为山云,暮为川雨,变化在心,谁可告语? 今日
之”,二人相处时间并不长 。 从当年南省秋闱应考 牛女,明日参商。 两不相待,安知久长。 ”牛郎织女
到 秋闱下第,大 概 仅 几 个 月 时 间 ,从 “未 几 ”二 字 , 星虽遥隔天河,但每年一聚,然而人生参与商则是
也申明侯方域从应考到下第后离开金陵的时间并 言 各 自 东 西 ,不 复 相 晤 也 ,大 约 在 分 别 之 际 ,侯 方
不长。 而李姬在桃叶渡为侯方域送行时所许誓言 域 已 对 二 人 别 离 后 不 再 相 见 的 结 局 有 了 预 感 ,于
亦颇有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 是在诗中虽有挂念与感伤,但别离之意坚决。 这也
所歌《琵琶词》也! ”侯方域在崇祯十二年入南京国 从侧面反映出他内心实际上很清楚二人情事不过
子监,成为国子监诸生,此后必然还将有重返南京 一场露水之缘, 仅是一次应考途中的浪漫邂逅罢
的机会,二人自有重逢之日,而李姬临别寄语如此 了,不必继续延续下去,更不用言及未来。 而《生别
悲观,“此去相见未可期”,这一别不知是否还有再 离》 [2] (卷 二 ) 一 诗同样表达 了别离后不 复相见之意 ,
见之时,这说明在李香君内心,已经很清醒地意识 “风 吹 万 里 云 ,聚 散 难 长 保 ”,而 人 生 自 有 定 数 ,奈
到侯方域并没有将她纳入他的人生计划中 。 事实 何结局来得太早,“荣枯自有时,凋落亦何蚤! ”而
上,侯方域就此一别后,重返南京时亦没有再去与 李 香 君 想 必 对 此 亦 是 心 知 肚 明 的 , 与 柳 如 是 、葛
她相会。 另外侯方域“在金陵日,每侑酒必佐以红 嫩、顾媚、董小宛不同,她们在为从良做妾努力着,
103
而侯、李二人却是从一开始便知道结局的,而后人 公与宁南侯书》[1](卷 三 ), 并因此信遭阮大铖追捕,故
对于二人感情的误读恐怕是来源于孔尚任在 《桃 有《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1](卷 三 )怒斥阮大铖的
花扇》中戏剧描写。 小人行径。 另外侯方域还作有诗歌《九日雨花台五
另外据侯方域在《答田中丞书》 [1] (卷 三 )
所言:“仆 首》[2](卷 二 ),并自注云:“癸未作”。 由以上诗文材料可
之来金陵也 , 太仓张西铭偶语仆曰:‘金陵有女伎李 知,这五年中,侯方域曾返回南京并寓居了一段时
姓,能歌《玉茗堂词》,尤落落有风调。 仆因与相识, 间,但仍然没有再与李香君见面,而却金之事亦是
间作小诗赠之。 未几,下第去,不复更与相见;后半 在时隔半年之后才听说,说明二人未曾再见,亦没
岁,乃闻其却执事金。 尝窃叹异,自谓知此伎不尽, 有什么消息往来了。 另外侯方域还在答书中说“自
而又安从教之? ”田仰者,贾开宗在正文后注中称: 谓知此伎不尽,而又安从教之? ”此语虽或有推搪
“中丞名仰。 李姬曰:是故以八座父事魏珰者耶。 ” 之意,但亦可见在侯方域心中,与李香君的相知并
计六奇《明 季 南 略 》卷 一 记 载 :“弘 光 朝 ,阮 大 铖 力 不深,更谈不上生死不渝了,并不像后人想象的那
荐 仰 堪 任 抚 宪 一 职 ,起 抚 淮 扬 ,驻 淮 安 ;与 刘 泽 清 样可歌可泣,真正哀婉动人的并非历史上的侯、李
日肆欢饮,并屡为请饷。 ”[3] 可见田仰人品不佳,在 相交,而是《桃花扇》中公子、红颜的爱情传奇。
天 启 时 ,投 靠 魏 忠 贤 ,而 后 又 与 阮 大 铖 相 勾 结 ,故
李姬鄙其为人, 谢绝其金而不往。 值得注意的是 二、平淡的婚姻生活与正妻常氏
《答田中丞书》中所言:“未几,下第去,不复更与相
见”,说明侯方域从崇祯十二年秋试落第与李香君 根据侯方域诗文及年谱记载可知他在崇祯十
分别后,就未曾见过李香君,虽然有可能是对付田 五年重返南京时是携家带眷的,在崇祯十六年夏,
仰的遁词,未必是真话,但也多少反映出侯方域在 因阮大铖的陷害, 侯方域携妻儿流寓宜兴陈贞慧
与李香君分别后很快就将二人情事置于脑后了。 家中, 与陈贞慧及其长子陈维崧等读书于文杏斋
根据侯洵所撰与谢桂荣、吴玲所撰的两种《侯方域 中,这一时期侯方域对于时政颇有些厌倦,在诗歌
年谱》来看,侯方域于崇祯十二年(即乙卯)五月入 中往往流露出避世隐居的心愿,而在宜兴,侯方域
南京,当年冬天返回商丘,与李香君相处时间不过 妻子常氏生一女,后嫁与陈贞慧幼子陈宗石。 侯妻
半年, 而后至少到写在这封答书时就未曾再见面 常氏,较侯方域年长一岁,是东平州知州常维翰的
了。 而侯方域在《答田中丞书》中称自己与田仰地 三女,在侯方域十六岁时,由祖父侯执蒲做主聘娶
位悬殊“位不啻悬隔”,又称其为“田中丞”,中丞为 为妻,而常氏的大姐嫁给了侯方域的堂叔侯谙。 对
官 名 ,宋 以 前 为 中 央 监 察 机 关 御 史 台 副 长 官 ,明 、 于常氏,目前没有太多资料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她 ,
清以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 , 而且往往以副都御使 而侯方域的诗文中亦并未透露出太多关于与妻子
或佥都御使出任巡抚事,故俗称巡抚为中丞。 而据 感情生活的内容, 我仅能从田兰芳 《常孺人墓志
《明季南略》记载田仰在弘光朝时因阮大铖力荐而 铭》中对常氏有一些支离破碎的认知:“生而婉慧,
得以任巡抚一职,由是可知,侯方域的这封答书应 识 大 义 ,诸 女 事 不 习 而 工 ,处 家 人 无 不 得 其 意 者 。
该是在崇祯十七年,福王弘光政权建立,阮大铖重 先生之祖闻其贤,为先生聘焉,十七归先生。 ”[4](P581)
新得势之后所写。 而李姬“却执事金”一事,侯方域 从这一段记载中,看不出常氏的容貌姿态,只知道
是在“后半岁”,即事情发生半年后才听说,因此该 这是位贤惠、识大体的传统女性,并且很善于在大
文至少是在弘光朝建立半年以后, 即十七年年底 家族中处事待人,又出身于官宦之家。 这是在当时
时才写,这意味着侯方域从崇祯十二年冬天返里, “娶妻娶贤 ”和 “门 当 户 对 ”的 婚 姻 观 念 中 ,最 适 合
一直到崇祯十七年年底这五年间 , 再没有与李香 成为主母的结婚对象。 就这样在祖父的安排下,十
君 见 面 了 ,而 这 五 年 中 ,据 谢 桂 荣 、吴 玲 所 撰 年 谱 六岁的侯方域与十七岁的常氏结为夫妇。 田兰芳
载,崇祯十五年秋,侯方域重返金陵,把臂白门,并 继而又记录了这样一个片段, 由此可以窥测他们
在九月重阳与复社名士于南京高坐寺登高望远 。 的婚姻生活,“宋俗素侈靡,岁时游宴不绝。 先生时
即使年谱有误的话,彭宾所作《四忆堂诗集序》 有归晚,见孺人篝灯刺绣文,或治醢葅,默而不语,
亦 明确提到曾经与侯方域“壬午之秋,把臂白 则愧,即据案诵读,与之相答至彻曙。 ”侯方域“性
门 ” [ 4 ] (P436),壬午即崇祯十五 年,说明在这 一年侯方 豪 迈 不 受 羁 束 ” [5] (P562),在 少 年 时 代 就 常 “携 季 弟 逸
域曾经重返金陵。 另外在次年崇祯十六年癸未,左 出 ,选 伎 征 歌 ”,成 家 之 后 仍 热 衷 于 交 游 宴 会 等 社
良玉领兵下南京“就食”,侯方域在南京作《为司徒 会活动,“素性不耐寂寞”[6] (P224),而常氏在家中则操

104
持绣工、 庖厨等家务, 田兰芳着重表现常氏的温 时尚图画,于是晚明的士风中,沾染了浓厚的脂粉
婉 、贤 惠 ,宜 室 宜 家 ,从 中 看 不 出 二 人 婚 姻 生 活 中 之气;秦淮的烟花里,多了几许兴亡的韵味。 在这
的 恩 爱 美 满 ,是 不 是 琴 瑟 和 鸣 、举 案 齐 眉 ,也 无 从 样的环境下, 侯方域与李香君的彼此倾心也就自
得知。 但根据田兰芳的记载来看,虽无红袖添香的 然而然的发生了。
浪 漫 ,却 也 能 夫 妻 对 答 直 至 天 明 ,倒 是 岁 月 静 好 , 崇祯十二年侯方域与李香君相识时 , 陈贞慧
和乐融融。 长 子 陈 维 崧 年 十 五 ,亦 随 侍 金 陵 ,当 年 秋 天 ,陈 维
婚姻生活的平淡无奇, 不耐寂寞的侯方域在 崧返回故里宜兴, 侯方域以诗相赠:“东江族望多
崇 祯 十 二 年 ,由 张 溥 、陈 贞 慧 等 人 引 荐 ,结 识 了 秦 才俊,不及平原作赋年”[2],侯方域较陈维崧年长七
淮名妓李香君。 李香君“能歌《玉茗堂四传奇》,尤 岁,较其父陈贞慧年轻十四岁 ,虽与陈贞慧并列复
工《琵琶》词” [1] (卷 五 )
,于是侯、李二人一见倾心,李香 社 贵 公 子 ,但 就 年 纪 上 看 ,与 陈 维 崧 更 类 于 平 辈 。
君爱慕侯方域的才华横溢、名士风流,而侯方域则 在陈维崧的《妇人集》中曾收有侯方域寄与陈贞慧
是 欣 赏 李 香 君 “侠 而 慧 ”,“风 调 皎 爽 不 群 ”的 独 特 言李香君事的一封书札:“昨域归来, 有人倚阑私
气质。 而好友陈贞慧的红颜知己李贞丽,即李香君 语,谓足下与域至契。 既知此举,必在河亭凝望,冀
之养母,亦“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 月落星隐,少申夙诺,不意足下诱李君虞作薄幸十
皆当世豪杰” [1] (卷 五 )
,侯方域似乎容易被这类有些侠 郎也。 然则一夜彷徨,失却十年相知。 罗袖拂衣,又
义 气 质 ,蔑 视 金 钱 的 女 性 吸 引 ,究 其 原 因 ,是 在 这 谁信此盛遇乎? 域即冒受法太过之嫌,然有意外之
类 女 性 身 上 找 到 有 别 于 闺 阁 家 眷 的 洒 脱 放 旷 ,同 逢,此即至诚之报也。 足下表章,自是不藏善之美。
时又是自身个性在女性身上的一种投射 , 故而能 其实天王明圣,不介而孚,遭际如此,臣愿毕矣。 今
够惺惺相惜。 正如高彦颐所说当时的士大夫对名 日 雅 集 ,亟 欲 过 谈 ,而 香 姬 盛 怒 足 下 ,谓 昨 日 乘 其
妓的欣赏实因 “她是最具魅力的女性和最具公众 作主,而私宴十郎,坚不可解。 则域虽欲过从,恐与
性的男性的化身” , 像侯方域对于女性侠气、
[7] (P259)
人臣无私交之义未有当也。 ”而陈维崧对李香君颇
聪慧、豪放特质的欣赏,实际上正是由于自身亦具 不以为然,“玩此书词,姬生平风调尔尔。 ”[9](P51)
有这样的个性特点,而当他在李香、李贞丽这样的
婉约丽人身上寻找到类似的特质时, 不啻于找到 三、关于李香君归宿的猜想与妾室吴氏
了一个他性别的自己。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侯方域对李香君特立 之所以会对李香君最后的归宿产生兴趣和疑
个性颇为欣赏,但这段情事与以往那些文人、名妓 虑,是因为在现在的商丘城内还保存有香君墓,即
的风流韵事仍然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李香君“身 在今李姬园村东头, 而现存的侯氏西园旧址中的
躯 短 小 ,肤 理 玉 色 ;慧 俊 宛 转 ,调 笑 无 双 ”,因 其 面 翡翠楼,据说是当年李香君居住过的,我不知道这
容娇好和小巧玲珑而得花名“香扇坠儿” [8] (P18)
,而侯 是 因 为 《桃 花 扇 》名 气 太 大 ,才 会 有 这 样 的 传 奇 演
方域当时“应留都京兆试。 留都故佳丽地,海内贤 绎,致使后人附会,还是确有其事? 因此我对李姬
豪 辐 辏 ,论 交 把 臂 ,驰 骛 于 诗 酒 声 色 之 场 ,公 子 遨 的归宿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好奇之心。 而这种探究
游其间,人人引重,无不愿交恐后,以是名益盛,意 正是基于我在上文中已然分析了侯、 李情事只是
气殊自得也。 ” [5] (P562)
侯方域既身处华靡世界,温柔 一段短暂邂逅, 之后很快便消散在明清鼎革的历
之乡, 鸡笼山下国子监的清冷静谧无法圈住他不 史风云中了, 但是商丘却存有历史名人遗迹香君
耐寂寞的公子性情,秦淮河边的聚会和宴游 ,是一 墓 ,墓 碑 上 刻 有 “卿 含 恨 而 死 ,夫 惭 愧 终 生 ”,墓 前
时兴起的游山玩水, 是前有遗簪后有坠珥的声色 还有一石墩,当地人称“愧石墩”,据说侯方域曾坐
之乐, 于是与李香君的邂逅成为了他在金陵的一 在石墩上,悼念李香君。 香君墓西侧有李香君故居
段短暂外遇,以弥补在婚姻中的平淡和规谨罢了 。 遗 址 ,遗 址 西 面 有 一 古 井 ,后 人 称 为 “香 君 井 ”,这
而他对李香君其性情的欣赏在很大程度上是顺应 些存在的历史遗迹让我不由得对侯、 李情事的进
当时江南文人社会的一种时尚流行, 秦淮名妓对 行了大胆猜想。
于政治的敏感和对当世人物的品议正是令这个演 在侯方域的文集中有 《为吴氏祷子疏》[1] (卷 十 ),
艺群体整体素质上升的重要因素, 而名妓与名士 此文为顺治九年侯方域重游江南时所作,“澄江有
成为一对相互不可分离的社会元素。 秦歌楚舞、修 蔡 烈 女 祠 ,远 近 祷 子 者 辄 应 ,余 异 之 ,为 妾 吴 氏 祷
容 弦 歌 、文 墨 行 酒 、狎 邪 之 游 ,共 同 构 成 了 南 都 的 焉。 ”侯方域又说:“某妾吴氏者,家本吴阊,言归粱

105
苑。 ”由此可知,侯方域有一妾吴氏,原籍吴阊, 之曲。 由此可见吴氏善歌曲、解音律。 而《李姬传》
即苏州,因为古时苏州属吴地,苏州西门称阊门,因 中称李香君“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
此苏州又称吴阊。 继而又云:“十二楼月沉子夜,偏 传 奇 》, 皆 能 尽 其 音 节 , 尤 工 《 琵 琶 词 》”, 另 又 云 :
照双眉;三千里云际扁舟,常怜一夜”,十二楼,喻仙 “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未几,侯生下
境,仙人常居之地,如李白在《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 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从诗文中
守良宰》一诗中云:“天上白玉京,五城十二楼”,而 这些细节可以确定侯方域妾室吴氏在顺治九年尚
明代诗人何景明《送樊生》诗中则有“岧岧南京十二 未 育 子 女 ,居 西 园 翡 翠 楼 ,并 由 苏 州 远 嫁 至 商 丘 ,
楼,波浪蹴踏金银阙”之句,因此侯方域文中所言的 母家在苏州枫桥巷,另外吴氏善歌工音律,具有极
“十二楼”很可能并非喻指仙人居处,而是在暗指南 高的演唱才能, 这对于普通的闺阁女性而言是不
京。 而文章又说:“莺莺渐老,傍公子以何依;燕燕空 太 可 能 具 备 的 一 种 特 长 ,如 果 是 刺 绣 、吟 诗 作 画 、
忙,叹佳人之不再。 终恐霞裳翠袖,总归花落鸟啼。 ” 操琴鼓瑟这类才艺, 则在晚明的闺秀中普遍具有
由此可知当时妾室吴氏已是红颜渐老, 芳华不再, 这 样 的 训 练 ,而 歌 唱 《弦 索 西 厢 》这 类 戏 文 除 了 歌
又无子女依靠,恐怕落得孤苦无依的晚景,故此侯 伎 之 外 几 乎 别 无 可 能 ,像 小 说 《红 楼 梦 》中 黛 玉 偷
方域往江阴蔡烈女祠为吴氏求子。 着读《西厢》尚且被宝钗批评。 另外从古人“纳妾纳
在侯方域重游江南时曾寄家书, 并附绝句诗 色 ”的 传 统 来 看 ,吴 氏 的 样 貌 必 定 不 俗 ,且 出 身 不
二首 [2] (卷 六 )
,其一云:“送别西园翡翠楼,开帆十月到 会太高。 无子、貌美又多才多艺的妾室在一个官宦
苏州;为君寄讯枫桥巷,丘嫂迎门已白头。 ”由诗中 家族中的地位势必有些尴尬,假设又出身低贱,甚
所言可知侯方域在西园翡翠楼辞别亲人后, 乘船 至来自于烟花之地, 同时又得到丈夫偏心的宠爱
在十月到达苏州, 并为吴氏捎信给居住在枫桥巷 (侯 方 域 重 游 江 南 的 三 首 诗 均 为 吴 氏 一 人 所 作 ),
的亲人,“丘嫂”,即大嫂,长兄之妻,据康熙四十四 那么吴氏在侯家的日子想来不会太好过, 因此侯
年《商丘县 志 》载 :“侯 氏 壮 悔 堂 ,尚 书 恂 子 方 域 读 方域才会专程往江阴为小妾吴氏祈祷子嗣。
书处,在刘家隅首东,所有杂庸堂、翡翠楼者,亦即 以上种种迹象, 结合商丘现存的诸多关于李
此处。 ”《家书附绝句二首》虽未注明是寄与正妻常 香君的史迹和传说,不由让我心生疑窦 ,也许在我
氏 还 是 妾 室 吴 氏 ,但 据 诗 句 “为 君 寄 讯 枫 桥 巷 ,丘 内心亦是希望李香君不是那杜十娘 , 另外甚至还
嫂 迎 门 已 白 头 ”来 看 ,可 以 断 定 为 吴 氏 所 写 ,因 为 有侯氏后人声称曾经见过李香君使用的桃花扇,
常氏父亲常维翰是商丘当地的名人 , 曾为东平州 这些究竟是捕风捉影的民间传闻 , 还是商丘当地
太守,故常氏娘家应在商丘本地。 而《为吴氏祷子 旅游产业进行的文化包装,或者只是民众对于侯、
疏》中称“某妾吴氏者,家本吴阊,言归粱苑”,吴氏 李情事结局的美好想象, 又或者吴氏本就是侯方
本 是 苏 州 人 ,千 里 远 嫁 商 丘 ,思 念 故 乡 亲 人 ,故 委 域的又一段情缘, 目前因材料有限, 不敢妄下断
托侯方域捎信代问娘家亲人, 而绝句第二首云: 语,以资存疑。
“问君衣带近如何? 我道思乡减去多;况是王孙芳
草外,休添离恨画双螺。 ”吴氏从江南远嫁商丘,长 [ 参考文献 ]
久未与亲人相见,而娘家兄嫂自然也很惦记妹妹 , [1] 《壮悔堂文集》,四部备要本。

于是向远道而来的妹夫询问妹妹近况, 侯方域则 [2] 《四忆堂诗集》,四部备要本。


[3] 计六奇 . 明季南略 [ M ]. 北京:中华书局,1984.
答因想念亲人,已消瘦清减得多了。 因此可知此绝
[4] 王 树 林 ,何 法 周 . 侯 方 域 诗 集 校 笺 [ M ]. 郑 州 :中 州 古 籍 出
句 二 首 当 为 妾 室 吴 氏 所 写 ,而 “送 别 西 园 翡 翠 楼 ”
版社,2000.
的也应该是吴氏。
[5] 王 树 林 ,何 法 周 . 侯 方 域 文 集 校 笺 [ M ]. 郑 州 :中 州 古 籍 出
侯方域在江南另有一诗 《偶听弦索后又寄一
版社,1992.
首》[2](卷 六 ):“紫燕黄花送我情, 手调弦索度新声;阊
[6] 全祖望著,朱铸禹 . 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 M ]. 上海古籍出版
门听尽韩娥曲,不比樽前唱渭城。 ”侯方域在阊门 社,2000.
偶 然 听 得 歌 伎 演 唱 《弦 索 西 厢 》,不 由 得 想 起 临 行 —— 末 清 初 江 南 的 才 女 文 化 [ M ]. 李
[7] 高 彦 颐 著 . 闺 塾 师 —明
时吴氏曾为自己歌《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曲 志生,译 . 苏州: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子相 送,中有 歌 词 “碧 云 天 ,黄 花 地 ,西 风 紧 ,北 燕 [8] 余怀 . 板桥杂记 [ M ]. 上海:中央书店,1936.
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而听遍苏州 [9] 陈维崧 . 妇人集 [ M ]. 北京:中华书局,1985.
歌伎的演唱, 却都比不上吴氏为自己演唱的送别 [ 责任编辑: 青 山 ]

10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