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

由此

A A

B CACC 37/2020 B

[2020] HKCA 847


C C

香港特別行政區
D D
高等法院上訴法庭
刑事司法管轄權
E E
不服定罪及刑罰上訴許可申請
刑事上訴案件 2020 年第 37 號
F (原區域法院刑事案件2019年第 222 號) F

__________________
G G

H 答辯人 香港特別行政區 H

I
對 I

J
申請人 LAU KA CHUNG (劉家聰) J

__________________
K K

L
主審法官: 高等法院上訴法庭法官彭偉昌 L
聆訊日期: 2020 年 10 月 14 日
M 判案日期: 2020 年 10 月 22 日 M

N 判 案 書 N

O O
1. 申請人經審訊後被裁定一項‘串謀使代理人接受利益’

P (控罪 1)和一項‘欺詐’(控罪 2)成立,原審區域法院法官(勞 P

潔儀法官)把他判囚共 3 年 7 個月。申請人不服,以自辯的形式同
Q Q
時就定罪和判刑提出上訴許可申請。
R R

S S

T T

U U

V V
由此

A -2- A

B 背景 B

C C
2. 控罪 1 和 2 的案發日期,分別是 2015 年 5 月 5 日至 2016
D 年 6 月 8 日,及 2015 年 6 月 27 日至 2016 年 10 月 26 日。 D

E E
3. 在所有相關時段之內,申請人是上市公司華信集團(‘
F 華信’)的公司秘書兼財務總監,‘華信’本身則由集團主席兼總 F

經理即 PW2 掌控。申請人的上司就是 PW2。


G G

H H
4. 根據 PW2 供稱1:

I I
「 26. …… 被告是在 2014 年 4 月 22 日加入華信成為公司的秘書
及財務總監,負責公司一切會計及財務事宜,被告直接向 [PW2]
J 彙報。 J

27. [PW2] 指被告的僱傭合約內列出華信可以即時解 僱被告的


K K
情況(12D 段),其中包括如被告涉及欺詐或不誠實,或被告在
沒有公司書面批准的情況下從事及或參與其他公司生意,或交易
L 的情況。 L

28. 該合同的 13B 段也指出,被告不能在沒有公司的書面同意


M 下,從事其他受僱或擔當其他公司的董事職位。 M

29. 合同的 13A 段指出,在受僱期間,被告必須貢獻自己所有


N N
的工作時間、專注力、專長及力量以誠實地履行他對僱主及公司
業務的責任,及在任何事件上對公司勤力、忠心及誠實。」
O O

具體指控
P P

Q 5. 2015 年 5 月,‘華信’決定收購昌明科技有限公司(‘ Q

昌明’)。在準備收購期間,申請人向 PW2 表示,公司人手不足,


R R
額外的工作要外判,否則難以符合聯交所的要求。 PW2 問所費要多
S 少,申請人答稱是數萬元。 S

T T
1
原審《裁決理由書》的相關段落。

U U

V V
由此

A -3- A

B 6. 同年 6 月 19 日,申請人成立希晴業務顧問有限公司(‘ B

希晴’),並成為其唯一的董事、股東和戶口授權簽署人。
C C

D D
7. 在控罪 1 的案發時段之內,申請人委託執業會計師陳峰

E
民(‘陳’)的事務所(‘陳所’)為‘華信’提供多項和收購有 E
關的服務。然而,根據雙方協議,‘陳’須把‘華信’支付的費用
F F
的 70% 轉給申請人。理由是,這些工作實為申請人在工餘時間所完

G 成,而且‘陳所’能得到委託亦是經申請人的介紹。 G

H H
8. 結果,在上述的時段之內,‘陳所’向‘華信’發出了
I 一共九張發票,涉及的款額是 754,000 元。這些發票全部經申請人簽 I

署確認及批准放款。每次在收妥之後,一筆較少的款項亦會被轉發
J J
到申請人或‘希晴’的銀行戶口,最終合計為 588,400 元(即總收入
K 的 78%)。 K

L L

9. 根據 PW2 供稱:他不知道‘陳’的存在,所以沒有可能
M M
批准申請人向‘陳’收取任何利益、饋贈、回佣或介紹費;即使他
N 知道‘陳’的存在,他也不會批准申請人向‘陳’收取利益;申請 N

人從來沒有向他作出收取利益的申請。
O O

P 10. 在控罪 2 的案發時段之內,申請人向‘華信’發出十五 P

張‘希晴’的發票,並以 Ricky 之名在上面簽署。待‘華信’收到


Q Q
之後,申請人又在這些發票上簽署確認及批准放款,致使‘華信’
R 在整個時段之內向‘希晴’發款共 2,049,000 元。這些款項全部存入 R

‘希晴’的銀行戶口。 S
S

T T

U U

V V
由此

A -4- A

B 11. 申請人在成立‘希晴’之前從未向 PW2 申報他與‘希晴 B

’的關係,亦沒有請求批准成為‘希晴’的董事,PW2 甚至不知道
C C
‘希晴’的存在。同樣,申請人從沒有就‘希晴’的事向‘華信’
D D
的其他職員透露、申報或申請。PW2 表示:如果他知道‘希晴’的

E
背景,他不會同意把外判工作交給‘希晴’,因為這個安排會令申 E
請人違反對公司的承諾、造成利益衝突,及對公司構成金錢、時間
F F
和品質方面的損失。

G G

公司內部會面
H H

12. 2016 年 11 月 10 日,PW2 發現了申請人和‘希晴’的關


I I
係。同年 11 月 24 日。PW2 帶同 PW3(‘華信’的執行董事)及
J J
PW4(‘華信’的人事部經理)會見後者2:

K K
「 36. [PW2] 指自己問被告公司是否有外判工作,被告回答有。
跟著他問被告希晴是怎樣的公司,[PW2] 說起初被告回答得很模
L 糊,其後當 [PW2] 拿出希晴的公司查冊董事及股東資料的文件給 L
被告,被告那時才承認希晴是自己的公司。[PW2] 說其後被告承
諾他會歸還公司付希晴的服務費,[PW2] 說被告確實有歸還該數 M
M
目。他也指被告當時向他說自己太太生了小孩後,對他有很多要
求,所以基於這個原因他才做此事。
N N
37. 他指自己和被告交談共約二十分鐘,而過程中 [PW3] 及
[PW4] 皆沒有加入交談,他說當時大家都是平和交談,亦在過程
O O
中沒有人對被告作任何威嚇的語氣。但[PW2] 承認他曾向被告指
出,如果會計師公會知道此事對被告有影響。[PW2] 指自己未有
P 向被告指出公司會對他有甚麼行動。」 P

Q Q
警誡供詞

R R
13. 2017 年 2 月 23 日,廉政公署拘捕申請人並向他進行了兩
S 次錄影警誡會面,內容可撮要如下: S

T T
2
原審《裁決理由書》的相關段落。

U U

V V
由此

A -5- A

B ‘希晴’是他的公司,他是‘希晴’的唯一董事。 B
‘希晴’由申請人獨自運作。
C C
由於‘華信’打算分拆酒店業務上市,它須要做
一個詳細的分析報告交給 sponsor。這是聯交所條
D D
例的要求。
E 這個報告既可在‘華信’內部製作,又或外判給 E
做 financial advisory 的顧問。由於申請人無暇在辦
F 公時間內進行,申請人便告訴 PW2 他需要把這項 F
工作外判。
G G
由於華信’沒有規定不可把工作外判給誰,申請
人便把工作判給了‘希晴’。這項工作全部由申
H 請人自己在辦公時間外或週末在家裡完成。 H

I 申請人亦希望‘希晴’能長線接辦‘華信’及其 I
子公司的其他外判工作。
J 申請人沒有告訴 PW2 他打算把‘華信’的工作外 J

判給申請人自己的公司,因為他認為 PW2 未必會


K 批准。 K

L
申請人承認向‘華信’發出十五張‘希晴’的發 L
票,並在發票上簽上 Ricky 之名。他這樣做是不
想別人知道‘希晴’是他的公司。他怕‘華信’
M M
的職員知道他和‘希晴’有關而不讓工作外判給
‘希晴’。
N N
作為上市公司,‘華信’須要進行 internal control
O review。由於負責這項工作的職位被懸空,申請人 O
便把它外判給‘陳’。選擇‘陳’是他個人的決
P
定,上司只知道工作會外判。 P

根據他們之間的協議,申請人和‘陳’會以七、
Q 三的比例分拆從‘華信’取得的費用。原因是, Q
申請人心想,工作是他介紹給‘陳’的,而且大
R 部分由申請人在家裡完成,‘陳’只作為 CPA 給 R
意見及在報告上加簽。
S S

T T

U U

V V
由此

A -6- A

B 辯方說法 B

C C
14. 申請人選擇作供,但沒有傳召證人。
D D

15. 就公司內部會議和警誡會面的問題,申請人的立場可概
E E
括性地歸納為沒有作出控方證人所聲稱的招認,及如果作出過的話
F 也不是他自願的。 F

G G
16. 至於案中的主議題,他對他和‘華信’之間的僱傭合約
H H
和會計師公會的行為守則都是很不清楚的3:

I I
「 128. 他承認他曾簽署華信僱傭合約的每一頁,但他說沒有人曾
向他解釋合約的內容。他指即使他在簽署當日拿到合同的副本,
J 他期後也沒有詳細閱讀,故不知合約其中就公司對他行為上的要 J
求的條款。被告指公司沒有人向他指出哪些事需要揭露給公司知
道。
K K
129. 就瞭解財務總監的工作,被告指自己曾上網查看了解財務
總監的工作,華信的前任財務總監也曾用約半小時向他講解,並 L
L
給他一份工作清單。

M …… M

143. 被告同意會計師公會有對會員行為操守的守則,但被告說
N 自己沒有詳細閱讀。被告又指自己不知道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 N
(ACCA)對會員利益衝突的情況有嚴格的規定。他指自己在羅兵
O
咸未有處理過有可能涉及利益衝突的情況。被告說自己不知道會 O
計師會此方面行為守則的要求,被告又指自己曾負責兩份華信集
團的年報,其中他在年報中被列為高層管理人員。」
P P

17. 就外判工作予‘陳所’和‘希晴’的問題,他則表示4: Q
Q

「 132. 被告同意所有在陳峰民執業會計師發予華信集團的收費通
R R
知書右下角都是他的簽名。在庭上,當他被問及被告於錄影會面
中曾指自己和陳分賬,約為自己收七成,陳收三成的原因,被告
S 解釋這主要是根據大家用多少時間完成工作來分配的。 S

3
T 原審《裁決理由書》的相關段落。 T
4
原審《裁決理由書》的相關段落。

U U

V V
由此

A -7- A

B 133. 在庭上,被告指自己雖然介紹生意給陳,但自己沒有向陳 B
收介紹費。
C C
134. 被告又解釋他成立希晴此公司的目的,是為接會計及財務
諮詢的工作。他說自己接到的生意會在非辦公時間進行。
D D
135. 被告又承認在所有希晴向華信集團提供服務而發出的服務
單據,每張的右下角都有他自己的簽名。
E E
136. 當被告被問及為何他不以自己公司僱員做希晴所做的工作
而要外判予希晴時,被告解釋因他認為前財務總監及公司秘書皆
F F
不需要做此些工作,況且他在辦公時間已沒有時間做此些工作。

G 137. 至於部分外判工作涉及用來符合上市公司的新條例的要求 G
他指自己在辦公時間沒有時間做,所以外判給自己私人時間做。

H 138. 他又指如果有時間,他可以在辦公時間做。 H

……
I I
140. 被告指其後他已歸還給華信所有希晴收華信的服務費,他
J 指出自己願意還錢,因為第二控方證人同他講如果他還錢便不追 J
究,另如果他不還錢便會報上會計師公會。」

K K
5
18. 再下面是申請人在盤問中所說過的一些證供 :
L L
「 144. 被告承認在所有希晴的單上,Ricky 的簽名是他代表希晴簽
M
的,他承認其實沒有 Ricky 此人。 M

145. 被問及為何他不簽自己慣常的簽名時,被告回答沒有特別
N 理由。 N

146. 當他被問及他是否這樣做,因他不想其他人知道希晴和他
O O
的關係,被告回答「冇特別有此想法」。

…… P
P

148. 被告指他在辦公時間沒法做的工作,或是增添的工作他都
Q 外判。 Q

149. 被告又指他在倉促的情況下簽了僱傭合同,只注意年假和
R R
人工,未有留意合約的其他條款,包括他的職責其實是包括處理
公司給予他的附加差事(additional assignment)。
S S
……

T T
5
原審《裁決理由書》的相關段落。

U U

V V
由此

A -8- A

B 152. 被告同意他從來沒有向華信任何人透露自己和希晴的關係 B
他認為沒有此需要。
C C
153. 被告在被盤問時指他和陳峰民的分賬是根據每人於每件事
的工作時間來分配服務費的,故有可能不是七成對三成。但他又
D 說印象中沒有不是七三分賬的。 D

154. 當被告被問及他是否從來沒有告訴 [PW2] 他外判工作予陳


E 峰民時,被告表示記不得。 E

155. 被告否認 [PW2] 的講法,即所有外判工作都要 [PW2] 簽


F F
署。他說因 [PW2] 沒有告訴他。被告同意他外判予陳峰民的工作
都是和華信及附屬公司有關,他指案中九次外判予陳峰民他都有
G 申請,只是沒有提及陳峰民的名,而 [PW2] 是同意外判的。但被 G
告承認 [PW2] 不知道自己有份做外判的工作及收錢。
H H
156. 他說自己不知道如果 [PW2] 知道此事,會不會不批准。

I 157. 他承認他在錄影會面中,曾指如 [PW2] 知道,[PW2] 不會 I


批這樣外判,被告否認自己刻意隱瞞外判予陳峰民及自己收錢。

J 158. 當被告被問及為何從銀行紀錄可見陳峰民執業會計師在收 J
到服務費後,有時存入被告戶口,費用的 93 %,有時是 81 %,有
時是 71.5 %時,被告說這是根據他在工作中所用的時間而定的。 K
K
他說自己有紀錄時間的,但現在找不到。他否認那收費其實是介
紹費。
L L
159. 當被告被問及他根據每小時多少的收費標準來收外判的費
用時,被告表示記不起。當被告被問及就希晴曾做的$2,040,000 外
M M
判工作來說,這時間長達十六個月,即他平均每月多收 127,500 元
的外判費,差不多是等於他兩個月的月薪。
N N
160. 被告在被盤問時說,他只是在 [PW2] 作供時說,如果自己
知道希晴是被告的,而 [PW2] 不會批准被告外判工作給希晴,那
O 時才知道此事的。但當他被問及為何他在錄影會面說如他把此情 O
況告知,他擔心 [PW2] 不批外判,被告沒有回答。
P P
161. 被告也指出,他記不起希晴除了處理華信及集團外判的工
作外,有沒有接其他工作。
Q Q
162. 被告在庭上說,他認為他作為華信的財務總監,他外判工
作給自己公司希晴沒有潛在的利益衝突。
R R
163. 被告又指自己不知他作為公司的財務總監,對僱主有誠信
S 的責任。他說自己未聽過受信責任(fiduciary duty)此名詞。」 S

T T

U U

V V
由此

A -9- A

B 原審裁決 B

C C
19. 原審法官裁定,申請人在內部會議所說的,以及他在警
D 誡錄影會面中的內容,都是自願作出的,有關的分析見原審《裁決 D

理由書》的第 109 至 122 段。


E E

F 20. 就主議題,原審法官則花了十五頁共七十五段判詞來分 F

析整宗案的案情(原審《裁決理由書》的第 165 至 239 段),結果


G G
裁定兩項有關的控罪皆成立。原審法官指出:申請人是「一位不誠
H H
實,不可靠的證人,他的證供前後矛盾,不合邏輯,並不可信」。

I I
原審判刑
J J

21. 以下是原審法官就控罪 1 的判刑(最關鍵部分)6:


K K

「 19. 此控罪的犯罪時段橫跨十三個月,涉及九張發票,本席認
L 為此控罪犯罪情節嚴重,雖然被告人是一位沒有任何刑事紀錄的 L
人,其以會計師身分重犯機會不大,但他作為上市公司的財務總
M 監及公司秘書,在十三個月內持續犯案。 M

20. 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除了對華信此上市公司的正常管治造成
N 威脅外,也損害股東及有意投資者的經濟利益,也對香港作為國 N
際金融中心之監管上市公司的工作的聲譽構成不利的影響。
O 21. HKSAR v Cheung Mee Kiu, CACC 99/2006 案件雖只是違反誠 O
信的盜竊案件,但本席認為該案的判刑指引對本控罪有參考作用。
P 本席認為就此控罪唯一的適合判刑為監禁式的刑期,本控罪的刑 P
期起點應為 3 年監禁。

Q 22. 被告人在本案前沒有任何刑事紀錄,另他在審訊期間,曾 Q
承認華信集團、希晴的背景及華信支付希晴,及陳會計師支付被
告人的銀行紀錄,因而縮短審訊時間,就此,本席願意把刑期起 R
R
點下調 3 個月監禁7。本席也考慮到其他辯方律師代表被告人的求
情說話,但未有察覺其他有力的求情因素,故就此控罪,被告人
S 被判入獄兩年九個月監禁。 S

6
T 原審《判刑理由書》的相關段落。 T
7
HKSAR v Xu Xia Li and another

U U

V V
由此

A - 10 - A

B …… B

28. 另 於 Secretary for Justice v Kwan Chi Cheong, CAAR


C C
1/1999、HKSAR v Pau Chin Hung Andy, CACC 267/2012 及 CAAR
5/2012),上訴庭指,就貪污案件,除非是技術犯案或情況非常特
D 別,即使初犯者也會被判即時監禁式的刑期。 D

29. 就控罪一,被告人被判入獄兩年九個月監禁。另就被告人
E 從陳會計師所收得的 588,400 元,本席也命令被告人交回該款項予 E
華信8。」
F F

22. 接著是控罪 2(最關鍵部分)9:


G G

「 33. 另正如本席在裁決理由書指出,在該十六個月內,被告人
H H
平均以希晴身分,每個月多收華信多於兩倍自己於華信的月薪,
這顯示被告人以希晴身分收取華信的服務費的時薪大於他於華信
I 所收的時薪。至於他外判給希晴服務費的數額、質量及員工時段 I
的準則,也必然存在明顯及重大的利益矛盾。

J 34. 被告人這違反誠信的行為十分嚴重,也是有預謀、計劃、 J
持續的犯罪行為。他除了欺詐自己的僱主外,該僱主乃是一上市
公司,這明顯影響該上市公司正確的公司管治。也如前述,影響
K K
該公司股東及潛在投資者的利益,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對上
市公司的規管的信譽及有效性。
L L
35. 本 控 罪 涉 及 金 額 為 2,049,000 元 , 本 席 考 慮 張 美 嬌 案 及
HKSAR v Ng Kwok Wing [2008] 4 HKLRD 1017 的判刑指引。另本
M 案控罪涉及一間上市公司,對社會影響較大,犯罪的情節亦較嚴 M
重,本席認為刑期的起點應為 4 年監禁。
N N
36. 被告人在案發前沒有任何刑事紀錄,於審訊中亦如前述承
認部分事實,省卻部分法庭所須的審訊時間及公帑,可得刑期折
O 扣 3 個月。 O

37. 另就此案,被告人已歸還控罪涉及的全部款項,本席認為
P P
他應因此得到 8 個月監禁的判刑折扣,即六分一的刑期起點的折
扣10。
Q Q
38. 本席也考慮辯方律師代表被告人的其他求情陳述,並沒有
察覺有其他有效的減刑因素。
R R
39. 故就此控罪二,被告人被判入獄三年一個月監禁。」
S S
8
CACC378/1998
9
T 原審《判刑理由書》的相關段落。 T
10
HKSAR v Leung Shuk Man,CACC 230/2001

U U

V V
由此

A - 11 - A

B 23. 最後原審法官說11: B

C 「 42. 就控罪一及控罪二的犯罪時間,雖然互有重疊,受影響的 C
公司也是同一公司及其股東,及有意投資者,但被告人在此兩項
D
控罪的犯罪模式及罪行性質不一樣,而且觸犯控罪二也大大加深 D
被告人於控罪一的罪責,故控罪一及控罪二的判刑應分期執行,
但本席考慮到被告人在此案的整體罪責,認為三年七個月監禁為
E 公平、公正及合符比例(just and proportionate)的判刑。 E

43. 故就第一控罪的刑期其中六個月監禁與第二控罪的刑期分
F F
期執行,其餘兩年三個月的判刑同控罪二的判刑同期執行。故被
告人就兩控罪,共判入獄三年七個月。另被告人須歸還華信地產
G 財務有限公司 588,400 元。」 G

H 是次申請 H

I I
24. 申請人曾先後於 2020 年 8 月 3 日及 9 月 29 日來函以列出
J 他的上訴理由。以下是基於上述兩封信件而整合出來的討論。 J

K K
有關定罪的上訴
L L

(控罪 1)
M M

25. 申請人批評:
N N

O
一. 原審法官指警誡會面紀錄的內容是混合性供 O
詞,是不對的。廉署在會面開始時只表明懷
疑他向‘陳’收取利益,申請人不知道這包
P P
含介紹費,所以也不知道介紹費這個概念在
本案的重要性,他這樣說因此也不構成招認。
Q Q
二. ‘陳’沒有被傳召作控方證人。收介紹費的說
R 法,其實是廉署調查員在會面時自行套到申 R
請人的話上面的,這點從會面紀錄清楚可見。
S S
三. 申請人把相關的工作外判給‘陳’,是基於
實際需要,也沒有超出他的工作範圍。
T T
11
原審《判刑理由書》的相關段落。

U U

V V
由此

A - 12 - A

B 四. 原審法官是錯誤地基於以下的事實((a) B
和(b))和假設((c))而拒納申請人的
C 說法: C

(a) 申請人未能提供完成外判予‘陳’的 D
D
工作的時間和收費標準。
E (b) 申請人向‘陳’收取多於七成的收入。 E

F
(c) ‘陳’和申請人刻意隱瞞款項的流向。 F

G (討論) G

H H
26. 控方最終以什麼罪名起訴申請人,是律政司的決定。無
I 論申請人本人怎樣理解廉署所提出的指控,除非其內容和最終的控 I

罪完全風馬牛不相及,否則他在會面時所講到的內容,就可構成證
J J
據。申請人是否意識到所說的話對自己不利,是無關的。
K K

27. 我已經小心檢視過申請人的兩份錄影會面紀錄。最初用
L L
上介紹費這詞,的確是廉署調查員,但因介紹工作給‘陳’而向‘
M 陳’取款,卻是申請人自行招認的,說是其中一個原因。當然,就 M

這一點,申請人是有點欲言又止的,但經過十多二十條問題之後卻
N N
大抵沒有偏離。至於他說那是他個人的想法,如果等如沒有向‘陳
O ’清楚表明的話,原審法官則絕對有權根據案中的整體證據而加以 O

拒絕。
P P

Q 28. 正如我在庭上向申請人解釋,他有沒有正當理由和權力 Q

R
把交給‘陳’的工作外判,根本就不是控罪 1 的關鍵。控罪 1 的關 R
鍵,是作為一名具資歷的會計師,申請人不可能不知道表面上把工
S S
作外判、實質則大部分由自己完成,並向‘陳’取回大部分的收入,

T 是不當的行為。從‘陳’那裡取回的收入有部分是介紹費,就更是 T

U U

V V
由此

A - 13 - A

B 如此。至於上文第 25 四段(a)至(c)幾點,那只是原審法官用來 B

顯示有關協議的粗疏、不正式及/或申請人的證供不可信而已。
C C

D D
29. 申請人指出的理由,都不是合理可供辯的上訴理由。

E E

(控罪 2)
F F

G 30. 申請人質疑: G

H 一. 原審法官以一份不屬於公眾領域之內而且在 H
香港沒公信力的 ACCA 守則來斷定申請人知
I 道‘希晴’的安排有利益衝突,是錯的。 I

二. 原審法官因申請人以‘希晴’的身份收取比
J J
‘華信’月薪多一倍的收入而斷定他知道有
利益衝突,也是錯的,因為兩者的性質不一
K 樣。 K

三. 沒有控方證人表示曾告訴申請人什麼事情要 L
L
或不要向公司披露,他如何能知道要就‘希
晴’作出披露?申請人的僱傭合約內有關他
M M
要盡責、忠誠及誠實等條文太過籠統,他又
如何能知道具體的要求是什麼?
N N
四. 原審法官裁定 PW2 是誠實的證人,是錯的。
O 她裁定申請人在公司內部會議中的內容真實 O
和自願,同樣是錯的。
P P
(討論)
Q Q

31. 身為專業人士,並曾在商界工作多年,申請人指自己不
R R
知道把工作外判給‘希晴’有利益衝突,實屬荒謬。他不向公司披
S 露自己和‘希晴’的關係,又用假名向‘華信’開發票,就是對這 S

個荒謬說法的最佳反駁。
T T

U U

V V
由此

A - 14 - A

B 32. 我已經詳細考慮過申請人提出的、他認為會影響到 PW2 B

的可信性和公司內部會議的自願性的考慮,卻不認為可動搖原審法
C C
官的裁決。事實上,由於原審法官對控辯雙方的證人有耳聞目睹、
D 鑑貌辨色的優勢,實可自行斷定哪位證人就哪些關鍵議題道出了真 D

相,上訴級別的法庭一般都不會干預。再說,有關‘希晴’的事,
E E
申請人在廉署的警誡會面,甚至他在庭上的證供,都足以讓法庭給
F 他定罪:只要法庭肯定他知道他在這事上有利益衝突(這點見上文 F

第 31 段)。
G G

H H
33. 申請人提出的理由,都不是合理可供辯的上訴理由。
I I

有關判刑的上訴
J J

K
(投訴) K

L 34. 就控罪 1,申請人投訴: L

M 一. 原 審 法 官 引 用 Cheung Mee Kiu 案 。 根 據 M

Cheung 案,涉案款額若為 25 至 100 萬,判


N 刑的幅度應為 2 至 3 年。控罪 1 只涉及 N
588,400 元,原審法官以 3 年為量刑基準,實
O 屬過高。 O

二. 本案不是違反誠信的盜竊案。辯方的說法是
P P
申請人做了絕大部分應該由‘陳’完成的工
作,而且這些工作都是‘華信’必須完成的。
Q Q
對此,控方似乎沒有反駁。控方針對的,只
是申請人收取部分收入作介紹費。既然如此,
R 原審法官根據 588,400 元這個數目來判刑, R
是錯的。
S S

T T

U U

V V
由此

A - 15 - A

B 35. 就控罪 2,申請人投訴: B

C 一. 原 審 法 官 引 用 Cheung Mee Kiu 及 Ng Kwok C

Wing 兩案。根據 Cheung 案,涉案款額若為


D 100 至 300 萬,判刑的幅度應為 3 至 4 年。 D
控罪 2 只涉及 2,282,968 元,原審法官以 4 年
E 為量刑基準,實屬過高。 E

二. 原審法官指本案涉及一間上市公司,情節較 F
F
Cheung 案和 Ng Kwok Wing 案嚴重。這個說
法是不對的。以 Cheung 案為例,相關控罪
G G
的數目、受害人的人數以及犯案手法都不比
本案輕微。
H H
三. 把工作交予‘希晴’,是基於實際需要。申
I 請人不但確有權把有關的工作外判,而且亦 I
有依時把工作完成。申請人做了工作,但最
J
終卻把收取的費用悉數歸還予‘華信’,所 J
以‘華信’是得益而沒有損失。
K K
36. 對於整體判刑,申請人投訴:
L L
一. 原審法官指控罪 1 和 2 的犯罪模式和罪行性
M 質不同,是錯的。外判給‘陳’和‘希晴’ M
的工作,都是必需要完成的。外判和收費的
N
流程也是一樣的。 N

二. 原審法官不應因為‘希晴’是上市公司而認
O O
為本案特別嚴重。相反的事實是,‘希晴’
的市值很低、交易額少,被聯交所認為是股
P 權高度集中的一間上市公司,所以對市場的 P
影響極微。
Q Q

(討論)
R R

37. 有關控罪 1 的投訴,是不成立的。原審法官表明, S


S
Cheung Mee Kiu 案有「參考作用」,亦即不直接適用。事實上,如
T T
果 強 行 把 Cheung 案 直 接 適 用 的 話 , 判 刑 時 的 標 的 款 額 可 能 是
U U

V V
由此

A - 16 - A

B 754,000 而非 588,400 元,因為申請人根本就不應該把等值的工作表 B

面上外判予‘陳’卻實質自行完成而取得他薪酬以外的任何酬勞。
C C
這樣,再加上此罪對‘華信’這間「上市公司的正常管治(所)造
D 成(的)威脅」等元素,3 年的量刑基準是絕不明顯過重的。其實, D

E
就算撇開 Cheung 案不談,控罪 1 的真正嚴重性並不在於 588,400 元 E
當中有多少是介紹費。無論介紹費的實際數目是什麼,罪行的關鍵
F F
仍然是申請人在不當的情況下把價值 754,000 元的工作虛假外判,令

G 公司承受潛在的風險,而這個風險在真正和正當的外判安排當中是 G

沒有的。我不認為 2 年 9 個月的刑期過重。
H H

I 38. 以上的道理,同樣適用於控罪 2。原審法官因申請人歸 I

還全部的款項而把量刑基準下調六分一即 8 個月,是她酌情權限之
J J
內的事,而且也不算少,反正扣減額斷不能和別案直接比較。申請
K 人聲稱‘華信’股權高度集中,所以他的犯罪行為沒有什麼嚴重的 K

後果,那也是沒有抓住問題的核心。問題的核心是,‘華信’始終
L L
是一所上市公司,所以任何有關的犯罪行為皆定必被視為對整個制
M M
度的衝擊。我不認為 3 年 1 個月的刑期過重。

N N

39. 總括而言,作為一所上市公司的高層,申請人一邊極度
O O
人工化地把什麼是上班時間劃上界限(見他在警誡會面裡的描述),
P 另一邊則秘密地自設公司和找來出面的會計虛假承接他所謂無暇處 P

理的工作,以取得豐厚的額外收入,其行為實在是嚴重和惡劣的。
Q Q
我不認為 3 年 7 個月的整體刑期(審訊後)是明顯過重。
R R

40. 在達致上述結論前,我已經考慮過申請人提出的兩宗案
S S
例(周合駿 DCCC 768/2018 和 張志輝 [2011] 3 HKLRD 186),但
T T
不認為對申請人有幫助。

U U

V V
由此

A - 17 - A

B 判決 B

C C
41. 基於以上的理由,我駁回申請人就定罪和判刑而提出的
D 上訴許可申請。 D

E E
警告
F F
42. 我已在庭上就《刑事訴訟程序條例》第 83W 條即有關‘
G G
減時命令’的風險向申請人作出警告,他表示明白。

H H

I I

J (彭偉昌) J
高等法院上訴法庭法官
K K

L L

上訴人: 無律師代表, 親自應訊


M M
答辯人: 由律政司高級檢控官莫韻妍女士代表
N N

O O

P P

Q Q

R R

S S

T T

U U

V V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