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文言文阅读之整体阅读 课后练习

题一: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既知亡矣 既然
B.亦去之 离开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
D.又欲肆其西封 延伸、扩张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构筑壁垒)垓下
B.持短兵(军队)接战
C.纵江东父兄怜(同情)而王我
D.有美人名虞,常幸(被宠幸)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忍见祸逮身 逮:及,殃及
B.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 适:通“谪”,贬谪
C.绐载行市 绐:欺骗
D.吾亦恨之 恨:痛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厉布衣之节 厉:劝勉
B.征欲擢用纲 擢:提拔
C.南州晏然 晏:安定
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侈:夸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潮闻玄宗已幸蜀 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B.巡阳许诺 阳:假装
C.贼笑不设备 备:防备
D.潮惭益兵围之 益:更加

题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
B.愿举国为内臣(全、整个)
C.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信件、信函)
D.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双手捧着)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人讨其贰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使税之,召而吊之 吊:慰问
C.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 朝:朝见
D.称大子,抑无私也 大:同“太”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舅李常过其家 过:经过
B.闻者壮之 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俾:使,让
D.举以自代 举:举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供张一如帅所居 供张:指陈设之物
第1页
B.所在以礼遣之 遣:送
C.请不次官之 不次:不差的
D.又移金戎于大获 戎:军队、军事力量
5、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 称:称赞
B.食不重肉 重:重叠
C.虽详与善 详:通“佯”,假装
D.是章朕之不德也 章:显扬

题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上发兵以御之 ② 杀之以应陈涉
B.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②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①其意不在错也 ② 齐国其庶几乎
D.①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而又缘饰以儒术 ②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①故人所善宾客 ②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①力行近乎仁 ② 吾尝疑乎是
D.①因赐告牛酒杂帛 ②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赖其全者甚众 ②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宗果以侈从被诛 ② 敛赀财以送其行
C.①信阳侯阴就乃诉帝 ②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D.①衍惭而退 ②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君臣同德,则海内安 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①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②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①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 ② 于是大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壁
D.①陛下衿其性命,引置枢密 ②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乃约其走卒 ②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①诛恶以禁邪 ②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C.①欲民先成其虑也 ② 又欲肆其西封
D.①或将交刃而誓 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此孝子也,杀之不义 ② 是说也,人常疑之
B.①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②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C.①因芝妻伯父董昭 ②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①昭犹惮芝,不为通 ②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题四:
1、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未闻命而卒 ②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② 攀哙覆其盾于地
C.①至是首问焉 ② 青麻头伏焉
D.①其重之也如此 ②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第2页
A.①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②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①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② 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C.①请治行者何也 ②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D.①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② 与嬴不助五国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 ②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①人臣尊宠乃集其门 ②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①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 ②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①虽他皆如是 ② 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4、下面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皆以文学德行知名 ② 无几以疾辞
B.①自是其徒颇息 ② 梁末帝爱其才
C.①时谒问于私第 ② 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
D.①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 ②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5、下列各项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 ② 始速祸焉
B.①此在吾术中而不悟 ②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C.①以子之材能 ② 举以与人
D.①张仪之来也 ② 句读之不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黯以父任 ②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B.①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②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C.①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②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②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题五:
晁错,颖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
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
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
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
父闻之,从颖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错曰:
“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
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
“不足忧也,今破兵。”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晃
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
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
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
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
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
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 4 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
① 错为人峭直刻深
② 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③ 迁为御史大夫,请渚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④ 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⑤ 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
⑥ 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第3页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题六:
郑当时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
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
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
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
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
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
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
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
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
以官卒。卒后家无余赀财。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②算:竹器;③推毂:推荐;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⑤逋负:拖欠款项。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郑庄清廉节俭的一组是( )
① 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② 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③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④ 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⑤ 郑庄行,千里不赍粮
⑥ 卒后家无余赀财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第4页
文言文阅读之整体阅读 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题一:1、A 2、B 3、D 4、A 5、D
详解:
1、“既”应该解释为“已经”。
(原文: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2、“兵”解释为“兵器”。
(原文: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3、“恨”在句中是遗憾的意思。
(原文: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4、厉,磨砺,激励。
(原文: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
5、益,是增加的意思。
(原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题二:1、C 2、C 3、A 4、C 5、A


详解:
1、函,是“用匣子”的意思。
(原文: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2、句中“朝”与“夕”相对,是早晨的意思。
(原文: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他。”)
3、过:造访。
(原文: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
4、不次,不必拘泥于等级。
(遂不谋于众,密以某谋闻于朝,请不次官之。)
5、称,是“说”的意思。
(原文: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

题三:1、A 2、D 3、C 4、B 5、C 6、C


详解:
1、两个“以”都是连词,连接前后的动词短语,表示目的;B 项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另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起取
消句子独立性作用;C 项一个“其”是代词,指代吴、楚七国,另一个“其”,是副词,表示推断语气;D 项一个“且”是而且、
况且,另一个“且”是尚且的意思。
2、都是介词,“于是”;A、介词,“用”表目的;B、助词,无实义,表“……的处所”;C、介词,相当于“于”(到/对)。
3、C 项两句中的“乃”均为副词。于是。A 项,①代词,他,小宾词;②代词,那里的,定语。B 项,①介词,因;②连词,连行为
与目的。D 项,①连词,表顺接;②连词,表并列。
4、以:连词,表原因,“因为”。A、则:连词,表假设关系,“就”;连词,表转折关系,“却”。C、乃:副词,表前后的逆接
相背,“竟”;副词,表前后的顺接或紧接,“就”。D、其:第一人称代词,“我的”;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5、A 项,前“乃”为副词,于是、就;后“乃”为副词,竟、竟然。B 项,前“以”为连词,连接手段与目的,可译为“来”;后
“以”为介词,意思是“跟”。C 项前后句“其”都是代词,都作定语,当“他的”讲。D 项,前“而”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可
译为“着”;后“而”为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又”、“并且”之意。
6、两个“因”都是介词,相当于“通过”。其余三项,A 项两个“也”字,前者表示判断语气,后者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B
项两个“其”字,前者是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的”,后者是指示代词,译为“那”;D 项的两个“为”字,前者是介词,给、
替,后者是连词,因为。

题四:1、D 2、A 3、C 4、D 5、B 6、A


详解:
1、而:连词,前表承接,译为“就”,后表因果,译为“因而”;于:介词,前表比较,译为“比”,后表地点,译为“在”;
焉:前为代词,译为“他”,后为兼词,相当于“于之”。
2、两个“于”都是介词,都表示动作行为的起点,相当于“从”;其余三项,B 项,两个“其”字,都是代词,但前者是人称代

第5页
词,后者是指示代词;C 项两个“者”字都是助词,但前者在句中表示停顿,后者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D 项
两个“与”字,前者是介词,后者是动词。
3、A 以:均为介词,因为。B 乃:竟然 C 乎:一为“在”,一为句中停顿,无义。D 虽:即使。
4、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相当于“的人”。A 凭借;因为。B 那些;他的。C 到;在。
5、B 项中的“而”都是转折连词解释为“却”。A 项前句“始”为“最初”之意,后“始”为副词“才”;C 项前句“以”为介词
“凭借”,后句“以”为连词,相当于“而”;D 项前句“之”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后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
志,无实在意义。
6、A、因为;B、被;对;C、的;取消句子独立性;D、承接连词;却,转折。

题五:C
详解:①②④不是晁错死因:①是晁错为人的特点,②是汉文帝时的事,不是汉景帝时的书,④是晁错父亲的话。

题六:C
详解:①是说他好交友;④是说他为国荐贤;⑤是说明他交游广泛。

第6页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