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7

國立台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結構耐震設計導論
構架設計課程(三)

地震力計算
鍾立來、賴昱志、林致寬、林毅恩、賴濤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1
何謂地震力?

依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有外力施加於物體上,
其合外力F與質量、加速度之關係為:

F  ma 2
何謂地震力?

Fi a

․汽車突然加速,人會因慣性力向後傾

․結構物就像是車上的人,汽車從人的腳底(基礎)
傳遞力量到人的身體(結構)
3
何謂地震力?

地表突然由靜止產生加速度(地震),房屋
因此產生慣性力導致房屋傾斜、變形
4
何謂地震力?

․地震力=質量╳加速度
․質量:工程師可由結構模型計算而得
․加速度:規範、地震之加速度歷時等

5
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

6
法規設計地震力-靜力分析方法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I  SaD 
V   W
475年回歸期,50年超越機率10% 1.4 y  Fu  m
最大考量地震:
I  SaM 
2475年回歸期,50年超越機率2% VM    W
中小度地震: 1.4 y  FuM  m
30年回歸期,50年超越機率80%
IFu  SaD 
一般工址 V 
*
  W
4.2 y  Fu  m

IFu  SaD 
台北地盤 V 
*
  W
3.5 y  Fu  m

7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I  SaD  耐設規範
V   W 式2-3
1.4 y  Fu  m

V: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I:用途係數
SaD:工址設計水平加速度反應係數
W:建築物全部靜載重
αy:起始降伏地震力放大係數
Fu:結構系統地震力折減係數
8 8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I  SaD  耐設規範
V   W
1.4 y  Fu  m 2.3節

Step 1.選定工址:
根據耐震規範表2-1可查得該震區之短週期水平譜加速度
係數 SSD、一秒週期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S1D 。

若工址位於台北盆地,查表2-6(a),得到工址對應之微分區
(共三區),之後查表2-6(c)(參考規範2.7節),可直接至Step 4

9
10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I  SaD  耐設規範
V   W
1.4 y  Fu  m 2.5節

Step 2.考慮近斷層效應:
對近斷層區域來說,工址之加速度係數深受該斷層之特性以
及工址與斷層間水平距離之影響,可藉由中央地質調查研究
所的網站來量測工址至斷層的距離,並以規範表2-4-1(a) ~2-
4-7(a)查詢對應的近斷層調整因子 N A(D) 、 N V(D) ,再乘上震區譜
加速度係數可得(參考規範2.5節):

 SS  N A D  SSD
  D D
 S1  N V S1
11
12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I  SaD  耐設規範
V   W
1.4 y  Fu  m 2.4節
Step 3.考慮地盤之影響:
若工址非堅實地盤,則須考慮土壤非線性放大效應;先根據剪力
波速來判斷地盤分類。
 D  D
再以 SS 、 S1搭配耐震規範表2-2可得工址放大係數 Fa 、Fv ,再乘
上 SS、 S1 可得工址短週期與一秒週期設計水平譜加速度係
數 S DS、 S D1:

 S DS  Fa D  SS  Fa D  N A D  SSD


  D  D  D D
 S D1  Fv S1  Fv N V S1
13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I  SaD 
Step 4.計算基本振動週期: V   W
1.4 y  Fu  m
根據耐震規範,欲計算結構物之基本振動週期T可將結構分為
三類:
(1) 鋼構造建築物,無非結構剛性強、剪力牆或加勁構材者
T  0.085h 34
n
(2) 鋼筋混凝土建築物、鋼骨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及鋼造偏心斜撐建
築物,無非結構剛性牆、剪力牆或加勁構材者
T  0.07 h34
n
(3) 其他建築物
T  0.05hn3 4 耐設規範
hn 為基面到屋頂之高度,單位為(m) 2.5節

14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I  SaD 
V   W
1.4 y  Fu  m
耐設規範
Step 5.決定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SaD 2.6節
工址設計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 S DS (0.4  3 T T0D ), T  0.2T0D T0D  S D1 S DS

 S , 0.2T D
 T  T D
SaD   DS 0 0

 D1
S T , T0
D
 T  2.5 T0
D

0.4 S DS , 2.5T0D  T

耐設規範
若工址位於台北盆地,則查表2-7(a)
2.7節
15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SDS (0.4  3T T0D ), T  0.2T0D



SDS , 0.2T0  T  T0
D D
SaD 
SD1 T , T0  T  2.5T0
D D

0.4 SDS , 2.5T0D  T

S aD
S DS

S D1 / T

0 .4 S D S 0 .4 S D S

T
0 . 2T 0
D
T
0
D
2 .5T0D
16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I  SaD 
V   W
1.4 y  Fu  m
Step 6.計算容許韌性容量及折減係數:
根據耐震規範表1-3可得結構物之韌性容量R,但規範
規定「受到設計地震力時,結構體使用之韌性不得超
過容許韌性容量」,因此R與容許韌性容量 Ra 之關係
為:
 R 1
一般工址與近斷層區域:Ra  1  1.5

臺北盆地:R  1  R  1
 a
2.0
17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求得結構物之 Ra之後,依照結構物的週期決定結構系統地
震力折減係數 Fu
 T  0.2T0D
 2 Ra  1  ( 2 Ra  1  1) D
, T  0.2T0D
 0.2T0
 2 R  1, 0.2T D  T  0.6T D
Fu   a 0 0

 2 R  1  ( R  2 R  1) T  0.6T0 , 0.6T D  T  T D
D

 a a a
0.4T0D
0 0


 Ra , T0  T
D
Fu
(T0D , Ra )

(0.2T0D , 2Ra  1)
(0.6T0D , 2Ra  1)
(0, 1)

T
18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I  SaD  耐設規範
V   W
1.4 y  Fu  m 2.8節
Step 7.決定結構物用途係數及起始降伏地震力放大倍數:
結構物之用途係數 I :
(1)第一類結構物,地震發生後必須維持機能,I=1.5。
(2)第二類結構物,儲存多量具有毒性、爆炸性等危險物品,
I=1.5。
(3)第三類結構物,公眾使用,例如辦公室、教室、商場,
I=1.25。
(4)第四類建築物,其他,I=1.0。
19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I  SaD  耐設規範
V   W
1.4 y  Fu  m 2.9節
 結構物之起始降伏地震力放大倍率  y
(1)若結構物為鋼結構並採用容許應力法來設計
 y  1.2
(2)若結構物為鋼結構或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
並採用極限強度設計法來設計
 y  1.0
(3)若結構物為鋼筋混凝土構造,並採用極限強
度設計法來設計且地震力之載重因子為1.0
 y  1.0
20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Step 8.計算最小水平總橫力V : 耐設規範


2.2節
綜合前面七個步驟,求得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V

I  SaD 
V   W
1.4 y  Fu  m

 SaD 
其中W為結構物全部之靜載重,  之值如下:
 Fu  m
 SaD SaD
 ;  0.3
 Fu Fu
 SaD   SaD SaD
   0.52  0.144 ;0.3<  0.8
 Fu  m  Fu Fu
 SaD SaD
0.7 ;  0.8
 Fu Fu 21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
設計流程

Step 1.選定工址 (若位於台北盆地,直接跳至Step 4)


Step 2.考慮近斷層效應
Step 3.考慮地盤之影響
Step 4.計算基本振動周期
Step 5.決定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Step 6.計算容許韌性容量及折減係數
Step 7.決定結構物用途係數及起始降伏地震力放大倍數
Step 8.計算最小水平總橫力V

22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示範例)
從3D構架取出門形構架

23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示範例)
Step 1.選定工址:
選定範例之震區為花蓮縣瑞穗鄉

S  0.8
D
S
S  0.45
1
D

24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示範例)
Step 2.考慮近斷層效應:
需考慮花東地區斷層,設定工址距離斷層2 km

25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示範例)
Step 2.考慮近斷層效應:
需考慮花東地區斷層,設定工址距離斷層2 km

N (D)
A  1.42
N (D)
V  1.58
 D
 SS  N A SSD =1.42  0.8=1.136
  D D
 S1  N V S1 =1.58  0.45=0.711

26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示範例)
Step 3.考慮地盤之影響:
已知工址屬第一類地盤
S DS  Fa  SS  11.136  1.136
D
 D  D
Fa 1 Fv 1 S D1  Fv  S1  1 0.711  0.711
D

27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示範例)
Step 4.計算結構基本振動週期:
此案例為鋼筋混凝土建築物,無非結構剛性牆、剪力牆或加
勁構材,屋頂至基面高度為 6 m,使用規範公式計算結構基本
振動週期:

hn  6 m
T  0.070h 0.75
n  0.070  6 0.75
 0.2684 (s)

28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示範例)
Step 5.決定水平譜加速度係數:
轉角週期:

T0D  S D1 S DS  0.711 1.136  0.6259 (s)


0.2T  0.1252 (s)
0
D

0.6T  0.3755 (s)


0
D

故 0.2T  T  T
D D S aD
0 0 S DS

SaD  SDS  1.136


S D1 / T

0 .4 S D S 0 .4 S D S

T
0 . 2T0D T0
D
2 .5T0D
29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示範例)
Step 6.計算容許韌性容量及折減係數:
此案例為鋼筋混凝土造之特殊抗彎矩構架,故韌性容
量R為4.8,且坐落於一般工址與近斷層區域,因此 Ra
為:
R 1 4.8  1
Ra  1   1  3.53
1.5 1.5
0.2T0D  T  0.6T0D Fu
(T0D , Ra )
Fu  2 Ra  1
(0.2T0D , 2Ra  1)
 2  3.53  1 (0.6T0D , 2Ra  1)
(0, 1)
 2.4617
T
30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示範例)
Step 7.決定結構物用途係數及起始降伏地震力
放大倍數:
此案例為一般住宅,用途係數 I=1.0,
且為鋼筋混凝土構造,地震力之載重因子為1.0,
故  y =1.0。

31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示範例)
Step 8.計算最小水平總橫力V :
SaD 1.136
已知   0.4615 0.3 ~ 0.8
Fu 2.4617

 SaD  SaD
   0.52  0.144  0.52  0.4615  0.144  0.384
 Fu m Fu

I  SaD  1.0
V   W  0.384W  0.2743W
1.4 y  Fu  m 1.4 1.0

32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示範例)
門形構架靜載重
22.43 tf

9.54 tf
2.68 tf/m

B C

A D

33
最小設計水平總橫力(示範例)
W  9.54  22.43  0.5  2.68  5  38.67 tf
V  0.2743W  0.2743  38.67  10.67 tf
將載重繪製於門形構架上
10.67 tf

B C

A D

34
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來源/作者
a 作者:鍾立來
2 F
本作品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式-
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許可協議
作者:鍾立來
3 Fi a 本作品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式-
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許可協議
作者:鍾立來
4 本作品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式-
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許可協議
來源:內政部營建署
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
6 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471
&Itemid=100
依據著作權法第46、52、65條合理使用。
26
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來源/作者
S aD
S DS 作者:鍾立來
S D1 / T

16 0 .4 S D S 0 .4 S D S 本作品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式-
0 . 2T0D T0D 2 .5T0D
T
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許可協議
Fu
(T0D , Ra )
作者:鍾立來
18 (0, 1)
(0.2T0D , 2Ra  1)
(0.6T0D , 2Ra  1) 本作品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式-
T
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許可協議
作者:鍾立來
23 本作品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式-
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許可協議
S aD
S DS 作者:鍾立來
S D1 / T

29 0 .4 S D S 0 .4 S D S
本作品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式-
0 . 2T0D T0
D
2 .5T0D
T
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許可協議

26
版權聲明

頁碼 作品 授權條件 來源/作者
Fu
(T0D , Ra )
作者:鍾立來
30 (0.2T0D , 2Ra  1)
(0.6T0D , 2Ra  1)
本作品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式-
(0, 1)

T
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許可協議
9.54 tf
22.43 tf
作者:鍾立來
2.68 tf/m
33 B C 本作品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式-
A D
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許可協議
10.67 tf
B C
作者:鍾立來
34 本作品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式-
A D 相同方式分享」3.0台灣許可協議

26

You might also like